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四) - (第五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四)  (第五集)  2001/7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42-0005

  诸位同学:请看讲义第三页第七段:

  【善男子,我从彼佛得闻於此普眼法门,受持读诵忆念思惟,开演显示增广。诸众生等,为听法故,而来我所,我悉为其次第开演,分别解说,咸令欢喜,心生爱乐,深信趣入,悟解成就。】

  我们看这一段。昨天我们讲到「开演显示」,后面还有两个字『增广』,这两个字显示菩萨说法契机的殊胜。尤其我们在前面看到的「普门示现」,这一段里面看到「普眼法门」,虽然底下一段专门要给我们说明什么叫「普眼」,但是在此地还得先介绍一下,使大家有一个清楚的概念。「普门示现」主要是观世音菩萨做代表,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,一门当中能够包括一切法门,这就叫做「普门」,也叫做「普法」;换句话说,一门就是一切门,一位就是一切位。这个位是菩萨的位次,我们常说的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任何一位都含摄一切位,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。我们知道菩萨的阶位就等於我们上学班级不相同,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。在我们世间,一般学校可以说高年级的可以能够包括低年级的,因为你都学过,低年级的不能够包括高年级,这就不普了。

  佛法,特别是大乘法,大乘法里面的一乘法,这是不思议境界,所以《华严经》,古来祖师大德称之为「大不思议经」。即使我们今天,说实在话,哪一个位次我们也没有,菩萨五十一个位次,最低的是初信位,我们连初信位都不够。初信位是什么条件?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,那才叫初信位。我们距离这个标准很远很远。这个标准,在断烦恼的层次,等於小乘初果须陀洹,但是在智慧、能力,比须陀洹超胜太多太多了,初信位的菩萨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初信位就是天台宗所说的相似位,这地位很高了。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是天台家讲的观行位,观行位真的好比是佛教的幼稚园,我们现在念幼稚园小班,一定要知道自己这个身分。真正要是契入境界,幼稚园小班也相似菩萨位,真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这是很殊胜、很奇妙的事情。如果不契入这个境界,你很难懂,很不容易体会。这个意思就是这个经文里面所讲的「增广」,把观行位、名字位都包括在其中。名字位,今天大多数学佛都在名字位。名字位有名无实,挂名学佛,对於佛是什么,他不懂,佛讲的理论他不明了,佛讲的方法他不懂得怎么修学,这是名字位中。可是在圆教里面讲,名字位中也与分证位、究竟位是一体的。所以「一即一切」,他的一切包不包括名字位?如果不包括名字位,那就不圆满,就不能称为「大方广佛华严」,全都包括在其中,这是很不可思议,其他经典里面看不到这种现象。

  《华严经》还有个讲法,佛菩萨以他的德能,我们今天讲的能力,他有超越凡人的能力。这个能力能通无量无边的法门,一个法门都不会漏失掉,示现种种身,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,圆通一切众生,这叫普门。所以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,常常我们用他来做代表。昙鸾法师在《往生论注》里头也说,他说示现应身、化身,那就是像《法华经・普门品》里面所说普门示现这一类的。所以普门示现这个意思,我们也要有一个清楚的概念。

  底下这一段,这个境界比前面又要殊胜一层,讲到「普眼」。实在讲,讲到普眼我们也要以观世音菩萨来做代表,观世音菩萨慈眼普观一切众生,这就叫普眼。「普」是清净的意思、平等的意思。以清净心、以清净眼,以平等心、以平等眼来观察一切众生,这个眼就叫普眼,这是简单的说法。我们常常称观世音菩萨叫「观自在」,如果不是以这种心眼看众生,你怎么能得自在?凡夫看一切众生,生烦恼,他不生自在;喜欢的他生贪爱,不喜欢的他生瞋恚,他生烦恼。佛菩萨眼看一切众生、看六道、看十法界,他的效果是得大自在,这个我们应当要学习,学会了之后,受用是无有穷尽。

  由此可知,佛门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形像,它用意在哪里?我们要知道。佛教,我们完全肯定它,是佛陀的教育,它不是宗教。这个话,民国初年,好像是民国十二年,欧阳竟无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震撼社会的讲演,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,他的讲题是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学,而为今时所必需」,我是一九七七年到香港来,看到他这一篇讲演词。佛教究竟是什么?我们仔细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,它是教育,是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它教什么?我们把它总的归纳起来,那是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诸法实相」;要用现代话来解释这句话,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不过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已。

  佛说法四十九年,他说他没有说过一句法,真的一点不假。为什么?没有加一点点自己意思在里头,所以《金刚经》上佛说:「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」这话说得好!「如语」是什么?完全讲的事实真相,不加一点,也不减少一点,如语,句句话都是实话。我们众生迷失了宇宙人生真相,在这里面起了妄想,起了分别,起了执著,我们错了。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他们是过来人,他们给我们说实话,《华严经》里面「真实语」就特别多,特别的丰富。我们要学观音,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、罗汉,全是表法的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是教学的方法、教学的工具,现在人讲道具。让我们听到这个名号,见到这个形像,自己就觉悟了。

  我们见到观世音菩萨像,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我们就想到普门示现,就想到慈眼看众生,慈眼就是普眼。我们对待一切众生,这是我这些年来,把大乘佛法的精义归纳二十个字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统统包括尽了。我们用这个心,这个心是真心,这个心就是佛心,能够常常用这个心,决不会把这个心失掉,那就恭喜你,你就成佛了。现在才开始,我就用这个心,如来果地上也用这个心,法身菩萨还是用这个心,岂不是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吗?这叫圆教。虽然我们烦恼习气没有断尽,可是我们真正发心,用真诚心、用清净心、用平等心、用正觉心、用慈悲心,就跟如来果地上那个气脉就通了,不知不觉你就契入华严境界。这是简单跟诸位介绍的「普眼法门」,他在此地教善财,实在讲善财是代表我们,不是真正有个善财童子。童子表示天真,没有受过污染,表这个意思,男女老少都叫童子,他是代表的。

  观世音菩萨代表普门、代表普眼、代表慈悲,就像地藏菩萨代表孝亲、代表尊师,听到名号,见到形像,我要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净业三福头一条。见到文殊菩萨,文殊菩萨代表理智,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不要感情用事,要用理智,不要用感情,他不是什么偶像,不迷信。见到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代表实践,我们现在人讲落实,你要把孝亲、尊师、理智完全落实到你的生活、落实到你的工作、落实到你处事待人接物,就叫普贤。由此可知,说四个,实际上一桩事情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这是从纲领上说,细说佛的名号太多太多了,菩萨的名号太多太多了,那是给你细说。所以学佛的人对这个不能不懂,这在佛法叫表法,他代表,用名号、用形像代表这个法门,时时刻刻提醒,我们才能够入佛的境界。

  佛境界是什么境界?佛是觉悟的意思,入觉悟的境界,大智慧、大觉悟的境界。换句话说,佛教的教学它的宗旨是什么?教我们做一个大智慧的人,做一个大觉悟的人,不要做糊涂人,不要做迷惑颠倒的人,佛教教学宗旨就在此地。这个人觉悟了、开智慧了,佛经里面就称他作菩萨。烦恼断了几分,心地得了清净,智慧没有开,这个人叫阿罗汉。菩萨一定开智慧,阿罗汉烦恼虽然断了一些,智慧还没开。智慧为什么没有开?分别心没有断。执著放下了,没有烦恼,他还有分别,有分别不开智慧。所以妄想分别执著要统统放下,智慧才能现前。由此可知,凡是从原理原则演绎成无量无边的法门,这都叫「增广」。但是你要知道,无量无边法门是一个法门,如果你是「多不是一,一不是多」,你入不了境界。

  中国的佛弟子们,我想多半都读过《坛经》,六祖惠能大师的语录,我们尊称它为《坛经》。能大师说得好,他遇到印宗的时候,印宗知道他是从黄梅得法的弟子,对他非常尊重。印宗是在南方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他向他请教:禅定、解脱,五祖忍和尚平常给你们讲开示,他怎么讲法?惠能大师的答覆是从原则上答法,印宗是从二,惠能是从一,帮他解决这个问题,他的答覆非常巧妙,他说:「解脱、禅定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,印宗言下就开悟了。所以佛法到大乘,尤其到《华严》这个境界,你要是不懂得一多不二,你没有法子入门,这里头经的意思你怎么会懂?一多不二。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一门,到底是哪一门?哪一门都行。佛法里面讲的「一」,不是独一、不是专一,这个就妙,它「一」怎么讲?任一,任何一门都包括全体。譬如说,我们举个例子来讲,我们这个肉身、这个身是一,一个身体,这一个身体有很多器官,从部位上有头、有手、有足、有身,这就多了;从器官来说有眼、有耳、有鼻、有舌,那里面还有五脏六腑,器官就多了。如果再分细的时候,从身上组织每一个细胞那数不清了,多!多就是一。这个细胞再小,你用针在这里刺一下,全身都感到疼痛,但是刺的地方你晓得痛在哪里,你手一摸就可以摸到,一多不二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但是它又不乱,不会说针刺到这里,我那里会痛,不会的。这部位,一是一,多是多,一多是一,但是它里头又有差别。

  从这一个身体,我们就要想到整个社会、整个国家、整个世界,这是今天讲世界是整个地球;再扩大是太阳系、银河系。佛家讲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,哪个地方出了问题,就像我们身上一个细胞受了刺伤,整个身体都有关系,不能说没有关系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我们的思想、言行,不能不负责任,这个责任在佛家讲因果。我们起一个善念,说一句好话,做一桩好事,不仅是自己得利益;我这个细胞健康,这个细胞营养丰富,带动整个身体的健康。不读《华严》,不晓得事实真相。我们今天佛门里面,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。许多人读《华严》他也不懂,怎么知道他不懂?念了《华严》还有门户之见,这就不懂。净土宗说别的宗不好,其他宗派说净土宗不好,彼此互相毁谤,这等於什么?我们十个宗派,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,禅宗是眼睛,净土宗是耳朵,天台宗是鼻子,法相宗是嘴巴;禅宗说只有我禅好,其他都不行。那好了,我问你,这个人只有眼睛好,其他都坏了,还是死路一条。什么叫健康?门门都好,我眼睛也第一,耳朵也第一,鼻子也第一,嘴巴也第一,什么都第一,身体健康。《华严经》上善财五十三参,我们现在读的就是这一段经文,每一位善知识都是第一,没有第二的,互相赞叹,没有毁谤,自己谦虚尊重别人,这是健康的样子。只有我,没有人,死路一条。

  再扩大,宗教与宗教之间,我跟其他宗教接触,我用这个比喻他好懂。我用人身做比喻,譬如说我们佛教是眼睛,基督教是耳朵,伊斯兰教是鼻子,我说我佛教第一,你们都是第二、第三,这人会健康吗?这一说他懂得了。怎样健康?各个第一。佛教第一,基督教也第一,回教也第一,各个都第一,这才叫平等,平等对待,底下才能和睦相处。我们中国人讲「和平」,有学问,和是果报,大家和气、和睦相处。怎样才能够达到和睦?要平等,不平,那个和睦是决定做不到。「和平」,人类已经喊了几千年、几万年,为什么和平还不能落实?原因是他不平等。所以人与人要平等,族与族要平等,国与国要平等,宗教与宗教要平等,和平就落实了。

 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国家的领袖谈话,一说就是「这个事情符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?」我一听这个话就寒心。符合我国家利益,不符合别人国家利益,这个世界不安全,这个世界是病态、有问题。假使哪一天我们在报章杂志上看到每一个国家领袖发表谈话,「我这个事情符不符合别人国家的利益,符不符合人类的利益」,这个世界和平,这个地球健康,天灾人祸自自然然就没有了。这是真理,这不是学说,这是佛法里面讲「诸法实相」。怎么知道是真理?你就从身体来讲就行了,你说这是不是真理?我这个身体所有器官都健康,都没有毛病,这是真理。人从生下来就是健康的,以后不健康是什么?他有偏爱,他错了,他自己对自己不平等。怎么会自己对自己不平等?我们举个最简单例子:好吃,贪图口味,这是人都有这个习气,这就不平等。那个贪图口味是舌头,舌头只有三寸,特别爱它,特别照顾它,暴饮暴食,害了肠胃,这就不平等。你爱舌头,你不爱肠胃,肠胃的工作量增加,工作的时间增长,它受病,所以古人讲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」,你不懂得自爱,你不知道自己尊重自己。如果用平等心,我爱舌头,也照顾到肠胃,我对於身体每一个部门平等的照顾,平等的爱护,他怎么会不健康?这个人怎么会生病?凡是你生病,你想想,你一定是偏心,你一定是不平。对待每一个器官,对待身体每一个部位不平等,你造成某些器官受伤害,所以才有生病,严重的病就死亡,自己害自己,就这么回事情。

  从这个地方你再仔细去思惟,我们的言行如果不善,我们害了社会、害了国家、害了这个地球。会有这么严重吗?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虚空法界国土众生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佛很简单几句话,就把事实真相全都说出来了。说得更简单、更容易懂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我们知道天灾人祸、自然灾害都是从心想生,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了。今天科学家、哲学家,他们研究的方向有偏差,偏差的根在哪里?加自己的意思在里头,「我的意思,我的看法,我的想法」,完了,偏差了。佛菩萨为什么没有偏差?佛菩萨没有自己意思,没有自己的想法,没有自己的看法,纯正。佛家教学,修学的总目标在哪里?纯净的心、纯善的心。心地清净善良到极处,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。向这个目标走的人,还没有达到纯净纯善,我们称他作菩萨。佛教里头哪有迷信?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这是菩萨自己得到普眼法门,然后真的以普眼观普法,以慈眼看众生。『诸众生等,为听法故,而来我所』,这个地方也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,我们中国古人说过,那都是真正有智慧,孔夫子所说的,头一个是「作之君」,「作之亲」、「作之师」,我们到这个世间来,肯定有这三种身分,有这三种义务。前面我们讲的第六段头一句:「忆念彼佛往修本行」,君、亲、师这个身分是你的本分;君、亲、师这个义务,就是你的本行。「君」是领导。我不是什么领导人,你在家里你生男育女,你对於你的儿女,你是领导人,你这个身分就有了,这个君的身分就有了;你养育他们,养育他们这是「亲」,父母;你教导他们,教导是老师。你能够懂得自己有这三个身分,有这三个义务,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「修本行」,我们天天修这个,自利利他。不一定在此地讲,这些众生「为听法故,而来我所」。我们办学校开班上课,不一定。但是你的家教好,教得好,你的邻居、你的亲戚朋友都会来向你学习。许许多多小朋友的家长,会把他的儿女送到你家来听你教训,不一定是学校。你每天有你的工作,你也不一定天天去开班,利用假期、星期天,你们大家来,我教你;利用寒暑假,人人都做得到。你要懂得去做,菩萨懂得、觉悟的人懂得,说菩萨,大家对这个意思还有不太明了的地方,觉悟的人懂得,有慈悲心的人懂得。教,天天要教,时时刻刻要教,从教学里面增长自己的智慧德能,所谓是教学相长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菩萨教善财,旁听的人很多很多,都来了,那些众生「为听法故」都来了。来的人多,菩萨不辞辛劳,『我悉为其次第开演』。「悉」是一个人不漏,「次第开演」是有顺序的,有先来后到的;「开」是开示,「演」是给他做示范。我们读佛经,就像我们现在读这一段,这是从经里面选出来的,不是全文。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,他有规矩,向善知识请教,一问一答,旁边听的人听了之后,他也有问题,临时提出来,菩萨也欢欢喜喜为他解释,像个座谈会一样,答覆大众的疑难,「次第开演」。不但在言语上要为他做详细说明,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做到。说到做到,做到说到,这叫演,演是表演给大家看。像前面所说的「受持读诵,忆念思惟」,这都是表演,属於演;下面「开演显示增广」,这就是说。人家的顺序是先做到然后再说到,这个句子不能颠倒,自己真正做到,真正入境界,真正得受用,然后欢欢喜喜把他自己所得到的受用介绍给别人,佛家讲介绍给有缘人。什么叫有缘人?他喜欢,他喜欢听,他能懂,他也很想学,这就是有缘人。如果你欢喜教他,他不肯接受,他不想学,这叫无缘人。所以缘总在对方,不在自己,自己一味清净平等,决定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

  大众当中善根福德因缘确实不相同,善根福德从哪里看?所谓善根就是信解。他能信,他能解,从这里看善根。福德从哪里看?他解了之后,他能行,他能证。证是什么?证就是他得到的受用,这就是证。在佛法里面,佛法的修学最明显、最低的受用,是你身体健康、家庭和睦、事业顺利,这最明显的。如果这都做不到,你学佛有偏差,你有问题。不是在理论上发生问题,是方法上发生问题。如果理论正确,方法没有错,肯定健康长寿,你一家和睦,你的事业一定很顺利,你懂得道理,你知道怎么作法。这都是表演,让别人看到羡慕,你为什么这么好?「佛经上教我的」,你才会认真学习,原来有这么好的东西。欧阳大师讲「它不是宗教、不是哲学,而为今人所必需」,一定要学的。

  特别是今天的社会动乱,人心没有依靠,学了这个东西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我们自己要真学。假借佛教去欺骗信徒,搞自己名闻利养,这个也大有人在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世就知道,所以阿难提出这个问题来向佛请教,佛给他回答,这部经是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。如果用我们现在白话来说,阿难提出问题向释迦牟尼佛请教:「学佛,接受这一门的教育,结果是好还是不好?是吉还是凶?」佛给阿难做详细的解答,怎样学你事事顺利,怎样学你会得凶灾。你学错了,借著佛法去欺骗众生,纵然眼前得一点小利益,要知道决不是用欺骗手段而得到的,是你命里有的,你命里头没有,用什么方法骗人也骗不到。就是连作强盗、作小偷,今天偷多少东西,偷了多少钱财,抢了多少钱财,还是你命里有的,你命里没有,你也抢不到,你也偷不到。所以懂得事实真相,何苦用这个手段?我命里有的,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赚钱,都有,丢都丢不掉,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,错误了。佛给我们讲事实真相,所以这个菩萨讲,他悉为次第开演。

  『分别解说,咸令欢喜』,有问一定有答,无论是哪一类的众生提出的问题,佛没有思考,不是说我想一想这个问题我怎么解答,不需要思考,思考就落在什么?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,佛就是有法可说,不是无法可说。为什么一切众生提出问题佛立刻就答覆?没有通过思考,决定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他怎么会答覆得那么正确?答覆得那么圆满?他通达事实真相,你不了解事实真相,就这么回事情。他哪里需要去想?哪里需要去分别?不需要。今天哲学里的名词叫什么?直觉,类似这个,完全用直觉来帮你解决问题。然后我们再想想,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众生有聪明的,为什么还把事情做错?就是因为他做事情先要想一想,把事情想错了,做错了。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