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三) (第四集) 2001/6/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41-0004
请掀开讲义第三面第五行:
【九、见一切佛妙色身故,发无垢心。】
『无垢』就是没有染污,『见一切佛妙色身故』,换句话说,如果心不清净,不清净的心决定见不到一切佛的妙色身,见到一切佛的妙色身,心一定离开一切染污。此地什么叫做「一切佛」?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他的含义非常广泛,并不是专指过去已经成佛的许许多多佛。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一部经,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叫《万佛名经》,他老人家一口气就给我们讲了一万二千多尊佛的名号,是不是说这一切佛?也可以说,但是经里面含的义趣不只这个。
就像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「六即佛」,六是六大类,这六大类都是佛。这六大类第一个是「理即佛」,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我们是不是佛?是佛,一点都不假。不但我自己是佛,你也是佛,他也是佛,这是从理上讲的。什么道理?你有佛性。说「佛」是什么?说佛就是说的真性,真性就是佛,佛就是真如本性。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,佛性在哪里?在楞严会上世尊给波斯匿王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就在「六根门头」。眼能见,眼为什么能见?是佛性能见。眼里头没有佛性,他就不能见了,所以眼里头有佛性。耳能听,为什么能听?你有佛性。如果我们的心性离开了我们的肉体,佛就比喻,那个人刚刚死,眼睛并没有坏,他为什么不能见?耳根也没有坏,他为什么不能听?我们的灵性离开了,所以身体叫尸体。从这个地方证明,能见、能听,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的佛性。我们为什么不叫做佛?我们太会变了。我们的佛性第一念,我们见,第一个念头,听,第一个念头,是见性见,闻性闻。可是到第二念他就变了,第二念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去了。第一念不但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连妄想都没有。诸佛跟法身大士们,他们的功夫就是永远保持第一念,他不会落到第二念,这是真本事。我们变得太快,第一念才起来,立刻就变成第二念,第二念就不是第一念,第一念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第二念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来了,凡夫跟佛差别在此地。所以我们统统都有第一念,见色闻声,诸位细心去体会,道理就是我看东西看到了,我听到了,心里头确实没有起分别、没有执著,没有起心,没有动念;这个时候见是见性见,这个时候听是闻性闻,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。当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起来了,我们就落到第二念、落到第三念,这就堕落变成凡夫;也就是说,我们没有能力把第一念永远保持,有能力永远保持不变的是诸佛如来,凡圣差别就在此地。
我们学佛,我们跟佛学、跟菩萨学,开始学,门路还没有摸到,这时候天台家大师叫我们「名字即佛」。像现在很多在家同修受三皈五戒、受菩萨戒,出家的法师们剃头受具足戒,可是对於真正修行,修行的道理、修行的方法、修行的境界,一无所知,天台大师说这一个阶段是名字即佛;有名无实,你是挂名的佛,你不是真的佛。我们现在不敢称佛,称佛弟子,佛弟子也有挂名的、也有真的。名字位中,这没有法子;换句话说,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业因果报怎么逃也逃不了。真正接受佛法的薰陶,对於经典里面讲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明白了、懂得了,认真努力在学习,真的在学,真的在干,这一个阶段,天台大师称为「观行即佛」。观行,你在真干,真的用功,认真努力在学习。我们在一生当中,能做到这一个阶层就算不错了。观行功夫得力,念佛人就能肯定往生,往生的品位不高,凡圣同居土。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,都是观行即佛,看他修学的功夫浅深,往生到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,品位不一样。所以,「观行」就是真干,不是有名无实,真干!
从观行再往上提升,我们净土宗讲「一心不乱」,你真的得事一心不乱,在一般大乘里面讲,你超越六道轮回。观行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往上提升超越六道轮回,你就进入四圣法界,你证得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的果位,但是没有出离十法界,这叫什么?「相似即佛」。跟佛的境界靠近了,但不是的,很像、相似,相似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凡圣同居土,在方便有余土,这相似即佛。再往上提升,那就出了十法界,出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的这些菩萨们,法身大士,至少他都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这地位叫「分证即佛」;他是真的成佛,他不是假的,跟佛用的是同一个真心。要知道相似还是用妄心,妄心用得最纯正,没有用错;我们六道凡夫用妄心,是错用了妄心,四圣法界他用得没错。这是真的佛,分证即佛。
分证即佛有四十一个位次,四十一尊佛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诸佛如来,都是讲这四十一个位次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四十一个位次;最后一个,第四十二个位次叫妙觉,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,所以叫究竟佛。究竟佛只有一位,一个位次,分证有四十一个位次,相似里面包括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是十法界里面的佛,也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、通教佛,贤首大师所讲的小教佛、始教佛。贤首讲五教: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,那是小教跟始教,没有见性,没有证得法身。
由此可知,「一切佛」把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了,《华严》上讲得更圆满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无情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,植物、矿物,无情的,无情众生。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叫做众生。众生意思很广,不是讲众多的众生,不是这个意思,他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这现象就叫做众生。我们随便拈一物,都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,不是单纯的,许多原因。我们对於「众生」这两个字的意思,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这是佛门的专门术语,便利於说法。分有情跟无情,有情我们叫做佛性,无情叫做法性,但是你要晓得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为什么称作「佛性」跟「法性」?这就觉跟迷的关系。佛性觉,法性不觉,不觉就是迷。同一个性,从觉的这一边叫它做佛性,从不觉的那一边叫它做法性。
成佛了,我们问:「觉性成佛,不觉的性成不成佛?」也成佛。「不觉的性怎么成佛?」桌椅板凳是没有生命的,我们可以讲它是植物、矿物,它不是生物。我们这张桌子、这台子、这茶碗,它没有生命,它有法性,它怎么成佛?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这话很不好讲,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:哪一天我们成佛了,也就是我们到达圆满觉悟的时候,你会看到山河大地一切无情众生同成佛道。这是什么道理?其实有,佛在经上讲过这个道理,叫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。「正报」是什么?是我们觉悟的心。所以佛讲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为什么刹那刹那在变动?是因为你念头变动。佛讲的,讲过,讲得很多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一切法是讲无情的,当然有情也包括在其中。无情的山河大地,我们居住的环境,我们所用的这些家俱,从心想生,心想刹那刹那在变,所以心想生的所有一切万物,也是刹那不停的在变。
从这地方我们就能够想到,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物质环境永远不改变?他们的人不老,他们的树不会枯,他们的花不会谢,这是什么原因?为什么我们这地方植物有生住异灭、矿物有成住坏空?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?我们从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,只要细心体会,就恍然大悟。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,刚才说了,永远保持第一念,不落第二念,所以「唯心所现」的这一切万事万法,它不改变,它是永恒的。变现出来的树万古常青,它没有生住异灭,那一边的矿物没有成住坏空,人没有生老病死,这个世界很奇妙,但这个世界是真的。为什么?有理论我们可以相信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能相信这些事。我们这个世界跟它恰恰相反,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心刹那刹那不住,麻烦在此地,所以唯心所现的这些万物,跟著你的妄心刹那刹那起变化,一切法不住。
由此可知,只要我们心离一切染污,哪些染污?贪瞋痴慢是染污。我们心里头有严重的染污;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闻利养是染污,七情五欲是染污。佛经里面叫染污,现在一般社会里面叫什么?叫病毒。诸位要知道,严重的病毒。你会生病,你为什么会生病?因为你有病毒。这种病毒一半是与生俱来的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病毒没有减少,你只有在增加,这还得了!愈染愈严重,於是「一切诸佛妙色身」你见不到。如果你把这些病毒消除干净,永远离开这些污染,你就见到一切诸佛的妙色身。我再换一句话来说,诸位印象就会更清晰。就像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,菩萨成佛,这时候见到「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」,这是他真的成佛了。如果看到大地众生还有几个没有成佛道,他没有成就。我再举个比喻,大家细心去体会,比喻是假设的,不是真有其事。像一个酒醉的人,醉得很严重,醉得不认识人,这就是把醉比喻做迷,迷得太深了,人都不认得了,不知道外头境界是一回什么事,他就胡思乱想、胡说八道,等到他醉醒过来,原来你们都是人,都跟我一样,醒了才行。菩萨就有如大梦初醒,忽然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,自己成佛了,跟自己同成佛道,跟自己无二无别。
性没有差别,有情众生佛性,无情众生法性,佛性法性是一个性,没有差别。理没有差别,事相也没有差别,这是真的入佛知见。我们自己要勘验自己,哪一天自己有这个境界现前,真用功的人可能有,时间很短,几秒钟。为什么?那几秒钟当中,你离垢了,可是这几秒刹那之间忽然见到,一会儿就不见了,迷了,你的污染的心又起来了。从这地方我们可以能够得到验证,佛在经上讲得没错。如何能把我们见到的不思议境界永远保持,就是你证得的境界,你得到了,它不会再消失,这境界是一真法界。所以心不能有染污,染污病毒在内心,外面有一点点感染,内外一交感,人就生病,这是病根。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把病根拔除,外面东西你就不会与它交感;换句话说,你不会受病。你会受病,总而言之,你自己的身心不干净,你才会受到感染。下面一句是讲清净心。
【十、观三世法智无尽故,发清净心。】
「无垢」跟「清净」差别在哪里?无垢不就是清净吗?清净不就是无垢吗?这两句同中有异、异中有同,前面一句是从离垢来说的,后面一句是保持清净来讲的。离垢你能够看到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就是一切佛的妙色,「身」是聚集的意思,你能见到诸法实相。清净心现前,一切污染离开,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能生智慧。『观三世法』,十方三世,说三世必定包括十方,说十方也必定包括三世,三世是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你看一切法,智慧现前,这个智是后得智,我们一般讲圆满的大智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我们天天要想开智慧,很多同学常常来说,学佛这么多年,智慧不开,业障很重,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没错,实在讲并不清楚,说得不透彻,这是事实。业障很重,什么是业障?心不清净就是业障。修行修什么?要是从总的来说,无非是修清净、平等而已,清净平等四个字全都包括了。清净是没有污染,平等是没有高下,清净平等得到了,此地讲的十一种心就圆满了。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清净心,必须把心地里的染污洗涤干净。我们要像诸佛菩萨一样,人家在日常生活当中,也穿衣、也吃饭、也工作、也应酬,跟我们完全没有两样,为什么人家清净我们不清净?我们会被污染,他为什么污染不上?这问题我们得多想想。他为什么不被污染?他没有执著,他是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他自己心里头确实没有执著,所以他没有污染;他没有分别,他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他自己确实没有分别,这污染他没有;他没有妄想,根本的污染他没有,所以他清净。他没有高下,万法平等。跟佛,他跟佛平等,跟菩萨,他跟菩萨平等,跟畜生,他跟畜生平等,跟蚂蚁,他跟蚂蚁平等,跟饿鬼,他跟鬼平等,跟地狱,他跟地狱平等。没有说我高你低,你高我低,没有,这个念头不生,没有分别,没有分别才真平等。
日常生活当中的分别,随顺众生的分别,确实自己心里毫无分别,所以他心生智慧。我们心生烦恼,学佛学到哪里去了?只是学一些佛学的名相,没有用。学佛一定要契入佛的境界,要跟佛一样,所以佛学称为「内学」,你要在内心里头下功夫,不是从外头境界。外头境界,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尤其是清凉大师在注解里跟我们讲得这么透辟,四种无障碍的法界:「理无碍」;事没有妨碍,「事无碍」;「理事无碍」;最后讲到真正究竟圆满,「事事无碍」。障碍从哪里来的?障碍就是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,离开了一切执著,事就无碍了,事上的障碍是执著;离开分别,理就无碍了。现在许许多多在理论上的争论,各人说各人的,都说自己的对,都批评别人,如果我们把分别放下,这个障碍没有了。无障碍是事实真相,有障碍不是事实真相,把事实真相扭曲了。事实真相没有扭曲,是你错误观念上有扭曲。离开一切妄想,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所有时空维次全部突破了。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,你到哪里去学佛?
佛法的功夫在什么地方成就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,你有没有妄想、有没有分别、有没有执著?我们还是用妄想分别执著来吃饭,所以你吃的东西有酸甜苦辣咸;如果你离开分别执著,就变成一味,五味变成一味,一味是法味。一味里头有没有酸甜苦辣咸?有,酸甜苦辣咸还是酸甜苦辣咸,你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没有挑剔,你都欢喜,同一个欢喜心。穿衣服,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所有什么样的款式、什么样的颜色、什么样质料一律平等,那叫一味,所以修行在这些地方修行。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都是菩萨学处,这叫用功,这叫真修。真正觉悟的人,日常生活当中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一切通达明了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看破;放下是什么?放下迷邪染,就是放下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东西统统放下了。你在生活当中得自在,自在就是无障碍,有障碍你就不自在,无障碍就自在了。
不坏世间法,随缘。随缘跟自在是一不是二,这多微妙!自在从什么地方显示出来?从随缘,显示出你得大自在,从这地方显露你的圆满的菩提心。就从自己私生活来讲也好,一直到你接触一切众生,你只有一个真诚心待人接物,决定没有虚伪。众生以虚伪对待你,你晓不晓得?晓得;你要是不晓得,你就没有看破、明了。明了会不会生心?不会生心。为什么?生心你就没有放下。一切明了,绝对不会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妄想分别,更不会有执著。知道一切众生跟我从前一样,我没有悟入这个境界,跟他一样,也是打妄想干糊涂事,现在经过佛法的薰陶,觉悟、回头了,不再打妄想,不再干糊涂事,过佛菩萨的生活。这就是《法华经》上入佛知见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的五十三参,真正具足世间人所向往的真善美慧的生活。真善美慧不是假的,但是世间人决定没有,世间人是有名无实,有真善美慧这个名,没有实。觉悟的人有实,名实相符,确实生活在真善美慧的境界里头,确实体验出境随心转。
我们今天生活在香港,我们所见闻的都是一样,但是迷惑的人见闻觉知生烦恼,觉悟的人见闻觉知生智慧。迷惑人在这境界里过的是很苦的日子,生活得很苦,觉悟的人生活在真善美慧的境界里,怎么会一样?真的是天壤之别。我们从这地方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殊胜利益,无边的功德。佛说得好,我们现前的受用,花报,花报已经如此的殊胜,果报还用得著说吗?果报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往生经上讲的极乐世界,肯定的!所以经不能不读,义,经里头的义理,不能不了解,不但要熟读、要了解,佛还一再嘱咐我们要深解义趣,经典字字句句义趣深广无尽。我们深入,入到哪一个阶层,你讲的深度不一样,讲的广度不一样;换句话说,观行位中所体会的、所讲的、所行的,就比不上相似位。相似位所体会到的、所能够讲解的,就比不上分证位。这是从大的阶段来讲,如果更细说,初信位菩萨所讲的决定不如二信位,二信位菩萨所讲的比不上三信位的。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,时时刻刻要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,你所领会这个经,同样是这一段经文,同样是这一句经文,你领悟的不一样。去年读这一段经,你看到的意思,跟今年不相同,到明年再读这一句,跟今年境界又不一样,这叫好境界。为什么?你进步了。如果今年看的,跟去年还是一样,明年看的,跟今年还是一样,你永远没有进步,你停止在这里,这是错误,很大的错误!
我们曾经见到在学校教书的老师,教一年级,年年教一年级,他就用一份讲义,年年就是那一份讲义,教几十年还是那一样东西,一丝毫没有变更,永远没有进步。所以我让同学们学讲经要写讲稿,讲稿写了当时用,下一次再讲,重新写,旧的讲稿不要用它,你才会有进步。如果写成一本讲义,每一次讲都用它,就完了,你的智慧的门被堵塞了,被讲义害了。讲义只能用一次,不能用第二次。永远保持清净心,永远让他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请掀开讲义第三面第五行:
【九、见一切佛妙色身故,发无垢心。】
『无垢』就是没有染污,『见一切佛妙色身故』,换句话说,如果心不清净,不清净的心决定见不到一切佛的妙色身,见到一切佛的妙色身,心一定离开一切染污。此地什么叫做「一切佛」?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他的含义非常广泛,并不是专指过去已经成佛的许许多多佛。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一部经,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叫《万佛名经》,他老人家一口气就给我们讲了一万二千多尊佛的名号,是不是说这一切佛?也可以说,但是经里面含的义趣不只这个。
就像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「六即佛」,六是六大类,这六大类都是佛。这六大类第一个是「理即佛」,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我们是不是佛?是佛,一点都不假。不但我自己是佛,你也是佛,他也是佛,这是从理上讲的。什么道理?你有佛性。说「佛」是什么?说佛就是说的真性,真性就是佛,佛就是真如本性。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,佛性在哪里?在楞严会上世尊给波斯匿王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就在「六根门头」。眼能见,眼为什么能见?是佛性能见。眼里头没有佛性,他就不能见了,所以眼里头有佛性。耳能听,为什么能听?你有佛性。如果我们的心性离开了我们的肉体,佛就比喻,那个人刚刚死,眼睛并没有坏,他为什么不能见?耳根也没有坏,他为什么不能听?我们的灵性离开了,所以身体叫尸体。从这个地方证明,能见、能听,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的佛性。我们为什么不叫做佛?我们太会变了。我们的佛性第一念,我们见,第一个念头,听,第一个念头,是见性见,闻性闻。可是到第二念他就变了,第二念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去了。第一念不但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连妄想都没有。诸佛跟法身大士们,他们的功夫就是永远保持第一念,他不会落到第二念,这是真本事。我们变得太快,第一念才起来,立刻就变成第二念,第二念就不是第一念,第一念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第二念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来了,凡夫跟佛差别在此地。所以我们统统都有第一念,见色闻声,诸位细心去体会,道理就是我看东西看到了,我听到了,心里头确实没有起分别、没有执著,没有起心,没有动念;这个时候见是见性见,这个时候听是闻性闻,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。当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起来了,我们就落到第二念、落到第三念,这就堕落变成凡夫;也就是说,我们没有能力把第一念永远保持,有能力永远保持不变的是诸佛如来,凡圣差别就在此地。
我们学佛,我们跟佛学、跟菩萨学,开始学,门路还没有摸到,这时候天台家大师叫我们「名字即佛」。像现在很多在家同修受三皈五戒、受菩萨戒,出家的法师们剃头受具足戒,可是对於真正修行,修行的道理、修行的方法、修行的境界,一无所知,天台大师说这一个阶段是名字即佛;有名无实,你是挂名的佛,你不是真的佛。我们现在不敢称佛,称佛弟子,佛弟子也有挂名的、也有真的。名字位中,这没有法子;换句话说,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业因果报怎么逃也逃不了。真正接受佛法的薰陶,对於经典里面讲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明白了、懂得了,认真努力在学习,真的在学,真的在干,这一个阶段,天台大师称为「观行即佛」。观行,你在真干,真的用功,认真努力在学习。我们在一生当中,能做到这一个阶层就算不错了。观行功夫得力,念佛人就能肯定往生,往生的品位不高,凡圣同居土。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,都是观行即佛,看他修学的功夫浅深,往生到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,品位不一样。所以,「观行」就是真干,不是有名无实,真干!
从观行再往上提升,我们净土宗讲「一心不乱」,你真的得事一心不乱,在一般大乘里面讲,你超越六道轮回。观行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往上提升超越六道轮回,你就进入四圣法界,你证得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的果位,但是没有出离十法界,这叫什么?「相似即佛」。跟佛的境界靠近了,但不是的,很像、相似,相似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凡圣同居土,在方便有余土,这相似即佛。再往上提升,那就出了十法界,出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的这些菩萨们,法身大士,至少他都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这地位叫「分证即佛」;他是真的成佛,他不是假的,跟佛用的是同一个真心。要知道相似还是用妄心,妄心用得最纯正,没有用错;我们六道凡夫用妄心,是错用了妄心,四圣法界他用得没错。这是真的佛,分证即佛。
分证即佛有四十一个位次,四十一尊佛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诸佛如来,都是讲这四十一个位次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四十一个位次;最后一个,第四十二个位次叫妙觉,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,所以叫究竟佛。究竟佛只有一位,一个位次,分证有四十一个位次,相似里面包括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是十法界里面的佛,也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、通教佛,贤首大师所讲的小教佛、始教佛。贤首讲五教: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,那是小教跟始教,没有见性,没有证得法身。
由此可知,「一切佛」把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了,《华严》上讲得更圆满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无情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,植物、矿物,无情的,无情众生。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叫做众生。众生意思很广,不是讲众多的众生,不是这个意思,他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这现象就叫做众生。我们随便拈一物,都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,不是单纯的,许多原因。我们对於「众生」这两个字的意思,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这是佛门的专门术语,便利於说法。分有情跟无情,有情我们叫做佛性,无情叫做法性,但是你要晓得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为什么称作「佛性」跟「法性」?这就觉跟迷的关系。佛性觉,法性不觉,不觉就是迷。同一个性,从觉的这一边叫它做佛性,从不觉的那一边叫它做法性。
成佛了,我们问:「觉性成佛,不觉的性成不成佛?」也成佛。「不觉的性怎么成佛?」桌椅板凳是没有生命的,我们可以讲它是植物、矿物,它不是生物。我们这张桌子、这台子、这茶碗,它没有生命,它有法性,它怎么成佛?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这话很不好讲,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:哪一天我们成佛了,也就是我们到达圆满觉悟的时候,你会看到山河大地一切无情众生同成佛道。这是什么道理?其实有,佛在经上讲过这个道理,叫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。「正报」是什么?是我们觉悟的心。所以佛讲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为什么刹那刹那在变动?是因为你念头变动。佛讲的,讲过,讲得很多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一切法是讲无情的,当然有情也包括在其中。无情的山河大地,我们居住的环境,我们所用的这些家俱,从心想生,心想刹那刹那在变,所以心想生的所有一切万物,也是刹那不停的在变。
从这地方我们就能够想到,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物质环境永远不改变?他们的人不老,他们的树不会枯,他们的花不会谢,这是什么原因?为什么我们这地方植物有生住异灭、矿物有成住坏空?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?我们从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,只要细心体会,就恍然大悟。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,刚才说了,永远保持第一念,不落第二念,所以「唯心所现」的这一切万事万法,它不改变,它是永恒的。变现出来的树万古常青,它没有生住异灭,那一边的矿物没有成住坏空,人没有生老病死,这个世界很奇妙,但这个世界是真的。为什么?有理论我们可以相信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能相信这些事。我们这个世界跟它恰恰相反,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心刹那刹那不住,麻烦在此地,所以唯心所现的这些万物,跟著你的妄心刹那刹那起变化,一切法不住。
由此可知,只要我们心离一切染污,哪些染污?贪瞋痴慢是染污。我们心里头有严重的染污;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闻利养是染污,七情五欲是染污。佛经里面叫染污,现在一般社会里面叫什么?叫病毒。诸位要知道,严重的病毒。你会生病,你为什么会生病?因为你有病毒。这种病毒一半是与生俱来的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病毒没有减少,你只有在增加,这还得了!愈染愈严重,於是「一切诸佛妙色身」你见不到。如果你把这些病毒消除干净,永远离开这些污染,你就见到一切诸佛的妙色身。我再换一句话来说,诸位印象就会更清晰。就像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,菩萨成佛,这时候见到「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」,这是他真的成佛了。如果看到大地众生还有几个没有成佛道,他没有成就。我再举个比喻,大家细心去体会,比喻是假设的,不是真有其事。像一个酒醉的人,醉得很严重,醉得不认识人,这就是把醉比喻做迷,迷得太深了,人都不认得了,不知道外头境界是一回什么事,他就胡思乱想、胡说八道,等到他醉醒过来,原来你们都是人,都跟我一样,醒了才行。菩萨就有如大梦初醒,忽然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,自己成佛了,跟自己同成佛道,跟自己无二无别。
性没有差别,有情众生佛性,无情众生法性,佛性法性是一个性,没有差别。理没有差别,事相也没有差别,这是真的入佛知见。我们自己要勘验自己,哪一天自己有这个境界现前,真用功的人可能有,时间很短,几秒钟。为什么?那几秒钟当中,你离垢了,可是这几秒刹那之间忽然见到,一会儿就不见了,迷了,你的污染的心又起来了。从这地方我们可以能够得到验证,佛在经上讲得没错。如何能把我们见到的不思议境界永远保持,就是你证得的境界,你得到了,它不会再消失,这境界是一真法界。所以心不能有染污,染污病毒在内心,外面有一点点感染,内外一交感,人就生病,这是病根。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把病根拔除,外面东西你就不会与它交感;换句话说,你不会受病。你会受病,总而言之,你自己的身心不干净,你才会受到感染。下面一句是讲清净心。
【十、观三世法智无尽故,发清净心。】
「无垢」跟「清净」差别在哪里?无垢不就是清净吗?清净不就是无垢吗?这两句同中有异、异中有同,前面一句是从离垢来说的,后面一句是保持清净来讲的。离垢你能够看到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就是一切佛的妙色,「身」是聚集的意思,你能见到诸法实相。清净心现前,一切污染离开,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能生智慧。『观三世法』,十方三世,说三世必定包括十方,说十方也必定包括三世,三世是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你看一切法,智慧现前,这个智是后得智,我们一般讲圆满的大智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我们天天要想开智慧,很多同学常常来说,学佛这么多年,智慧不开,业障很重,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没错,实在讲并不清楚,说得不透彻,这是事实。业障很重,什么是业障?心不清净就是业障。修行修什么?要是从总的来说,无非是修清净、平等而已,清净平等四个字全都包括了。清净是没有污染,平等是没有高下,清净平等得到了,此地讲的十一种心就圆满了。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清净心,必须把心地里的染污洗涤干净。我们要像诸佛菩萨一样,人家在日常生活当中,也穿衣、也吃饭、也工作、也应酬,跟我们完全没有两样,为什么人家清净我们不清净?我们会被污染,他为什么污染不上?这问题我们得多想想。他为什么不被污染?他没有执著,他是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他自己心里头确实没有执著,所以他没有污染;他没有分别,他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他自己确实没有分别,这污染他没有;他没有妄想,根本的污染他没有,所以他清净。他没有高下,万法平等。跟佛,他跟佛平等,跟菩萨,他跟菩萨平等,跟畜生,他跟畜生平等,跟蚂蚁,他跟蚂蚁平等,跟饿鬼,他跟鬼平等,跟地狱,他跟地狱平等。没有说我高你低,你高我低,没有,这个念头不生,没有分别,没有分别才真平等。
日常生活当中的分别,随顺众生的分别,确实自己心里毫无分别,所以他心生智慧。我们心生烦恼,学佛学到哪里去了?只是学一些佛学的名相,没有用。学佛一定要契入佛的境界,要跟佛一样,所以佛学称为「内学」,你要在内心里头下功夫,不是从外头境界。外头境界,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尤其是清凉大师在注解里跟我们讲得这么透辟,四种无障碍的法界:「理无碍」;事没有妨碍,「事无碍」;「理事无碍」;最后讲到真正究竟圆满,「事事无碍」。障碍从哪里来的?障碍就是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,离开了一切执著,事就无碍了,事上的障碍是执著;离开分别,理就无碍了。现在许许多多在理论上的争论,各人说各人的,都说自己的对,都批评别人,如果我们把分别放下,这个障碍没有了。无障碍是事实真相,有障碍不是事实真相,把事实真相扭曲了。事实真相没有扭曲,是你错误观念上有扭曲。离开一切妄想,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所有时空维次全部突破了。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,你到哪里去学佛?
佛法的功夫在什么地方成就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,你有没有妄想、有没有分别、有没有执著?我们还是用妄想分别执著来吃饭,所以你吃的东西有酸甜苦辣咸;如果你离开分别执著,就变成一味,五味变成一味,一味是法味。一味里头有没有酸甜苦辣咸?有,酸甜苦辣咸还是酸甜苦辣咸,你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没有挑剔,你都欢喜,同一个欢喜心。穿衣服,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所有什么样的款式、什么样的颜色、什么样质料一律平等,那叫一味,所以修行在这些地方修行。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都是菩萨学处,这叫用功,这叫真修。真正觉悟的人,日常生活当中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一切通达明了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看破;放下是什么?放下迷邪染,就是放下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东西统统放下了。你在生活当中得自在,自在就是无障碍,有障碍你就不自在,无障碍就自在了。
不坏世间法,随缘。随缘跟自在是一不是二,这多微妙!自在从什么地方显示出来?从随缘,显示出你得大自在,从这地方显露你的圆满的菩提心。就从自己私生活来讲也好,一直到你接触一切众生,你只有一个真诚心待人接物,决定没有虚伪。众生以虚伪对待你,你晓不晓得?晓得;你要是不晓得,你就没有看破、明了。明了会不会生心?不会生心。为什么?生心你就没有放下。一切明了,绝对不会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妄想分别,更不会有执著。知道一切众生跟我从前一样,我没有悟入这个境界,跟他一样,也是打妄想干糊涂事,现在经过佛法的薰陶,觉悟、回头了,不再打妄想,不再干糊涂事,过佛菩萨的生活。这就是《法华经》上入佛知见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的五十三参,真正具足世间人所向往的真善美慧的生活。真善美慧不是假的,但是世间人决定没有,世间人是有名无实,有真善美慧这个名,没有实。觉悟的人有实,名实相符,确实生活在真善美慧的境界里头,确实体验出境随心转。
我们今天生活在香港,我们所见闻的都是一样,但是迷惑的人见闻觉知生烦恼,觉悟的人见闻觉知生智慧。迷惑人在这境界里过的是很苦的日子,生活得很苦,觉悟的人生活在真善美慧的境界里,怎么会一样?真的是天壤之别。我们从这地方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殊胜利益,无边的功德。佛说得好,我们现前的受用,花报,花报已经如此的殊胜,果报还用得著说吗?果报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往生经上讲的极乐世界,肯定的!所以经不能不读,义,经里头的义理,不能不了解,不但要熟读、要了解,佛还一再嘱咐我们要深解义趣,经典字字句句义趣深广无尽。我们深入,入到哪一个阶层,你讲的深度不一样,讲的广度不一样;换句话说,观行位中所体会的、所讲的、所行的,就比不上相似位。相似位所体会到的、所能够讲解的,就比不上分证位。这是从大的阶段来讲,如果更细说,初信位菩萨所讲的决定不如二信位,二信位菩萨所讲的比不上三信位的。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,时时刻刻要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,你所领会这个经,同样是这一段经文,同样是这一句经文,你领悟的不一样。去年读这一段经,你看到的意思,跟今年不相同,到明年再读这一句,跟今年境界又不一样,这叫好境界。为什么?你进步了。如果今年看的,跟去年还是一样,明年看的,跟今年还是一样,你永远没有进步,你停止在这里,这是错误,很大的错误!
我们曾经见到在学校教书的老师,教一年级,年年教一年级,他就用一份讲义,年年就是那一份讲义,教几十年还是那一样东西,一丝毫没有变更,永远没有进步。所以我让同学们学讲经要写讲稿,讲稿写了当时用,下一次再讲,重新写,旧的讲稿不要用它,你才会有进步。如果写成一本讲义,每一次讲都用它,就完了,你的智慧的门被堵塞了,被讲义害了。讲义只能用一次,不能用第二次。永远保持清净心,永远让他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