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三) - (第二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三)  (第二集)  2001/6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41-0002

  请掀开讲义第三面第三行看起:

  【七、普遍法界诸佛刹故,发广大心。】

  向下这五句,都是「而生其心」。前面一句是「应无所住」。「而生其心」,这是真正的菩提心。中国古老谚语常说「量大福大」,我们要细心观察这个人有没有福报,你就要留意看他的心量,量大之人必定有大福,纵然现在他还没有发福,可以肯定他将来必定发达。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,乃至於从现在社会上仔细去观察,确实很有效验。如果一个度量小的人,他纵然是发福、发达了,那是他前生所修的福,我们也能够肯定他,他福享尽了,他就衰了,所以他前途不是旺相,是衰相。唯有心量大的人,现在虽然没有发达,他前途是兴旺的气象,不一样,细心观察能看得出来。所以量大福大,我们要学习。

  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,『普遍法界诸佛刹故』,我们要有这个心量。现在人前途为什么有限?量太小了。世间人量最小的,只顾他自己一身,很可怜!量稍微大一点,他顾他一家,再大一点,他有公司行号,他顾及他的事业,顾及他的员工,这就相当难得了。我们看到许多事业做得不错,到最后都失败,什么原因?利用员工,他没有照顾员工,这就心量太小,他连一个公司的心量都没有。我们佛门道场也是如此,如果心量只顾到自己一个道场,道场到最后还做不好。什么原因?利用信徒,利用这些热心的义工,最后被人家看穿,原来他是利用我的,统统都散掉了,众叛亲离,你就失败了。凡是能够照顾员工的,你一个道场真正爱护信徒、照顾信徒、帮助信徒,他产生一个凝聚的力量,这个道场是兴旺的。这心量还是小,只有一个小团体;再扩大,这一个地区,这一个国家;更大的是这一个世界。中国古圣先贤讲,没有宽宏大量,你可以做一个诸侯,那是你的福报,你修得来的,你可以做个小国王;你要想做天下的领袖,做世界的领袖,决定不可能。

  古人讲的是「王天下」(这念旺),王天下,这三个字用现在话来说,就是领导全世界,为全世界人所仰慕的,对你心悦诚服,那你得要度量大,你要真正爱护一切众生,真正去教化一切众生,以身作则,你才能成为一个大人物,才能成为一个伟人。伟人、大人要由历史公认,自己不能够妄称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拓开心量,要像诸佛如来一样,佛的心量大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他心量不是为一个地球,不是为一个太阳系、一个银河系,不是的,尽虚空遍法界,他都爱护,他都照顾,他都为一切众生服务,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,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,这个人了不起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下手,要在这个地方学真功夫。我们的思想,我们的见解,我们的言语,我们的动作,点点滴滴都要想著做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,这叫真的学佛。

  众生造作许多恶业,我要反过来,样样以善来感化他,来教导他,断恶为善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的榜样,我们能体会到吗?世间人讲自爱,真正懂得自己爱护自己的人不多。谁懂得?佛懂得,佛做出自爱的榜样来给我们看。名闻利养世间人所爱,佛说这东西不是好东西。为什么?它的副作用太可怕,必须远离。名,名为造物所忌,一个人名实不相符,往往就遇到不思议的灾难;名实相符的人,真有智慧,他还要尽可能避开这些名与利,想尽方法避开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晓得。所以,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的好,这叫积阴德,阴德天报之,报得厚。所以,人出名绝对不是个好事情,现在一般人无知,想尽方法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不晓得这里头藏的祸害。利,更不必说了,为什么它有祸害?因为名利、权位都是一切众生所争夺的对象,你也参加他的争夺,你夺不到,你就被人家打败,就被人家伤害了。这东西在我们一生当中不是最重要的;换句话说,我们活在世间不是为名闻利养来的。不为名闻利养,名闻利养就应当要放下。

  五欲六尘又怎么样?五欲六尘是「财色名食睡」,对我们很重要吗?不见得!财够用就可以,何必要多?多就起贪心,贪是烦恼的根,我们要懂。佛告诉我们贪瞋痴叫三毒烦恼,无量无边的烦恼,无量无边的罪业,无量无边的苦报,都从贪瞋痴生的。这三条再归纳,就是一个贪。为什么会有瞋恚?贪不到才瞋恚,不了解事实真相是愚痴。所以贪是根,对於我们身心有严重的伤害。佛教给我们,佛做出来给我们看,释迦牟尼佛一天吃一餐,为什么?贪心断掉,烦恼的根断了,每天出去托钵都非常欢喜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不像安世高那个同学,托钵托到好的,很欢喜;托到不好的,心里不高兴。佛没有,佛无论人家给他什么,都欢喜,都感恩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心目当中对待施主一律平等看待,在这里头修平等心、修清净心、修正觉心,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面修平等,这是正确的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行?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。

  为什么一天吃一餐?自爱,爱护我的身体。我们知道身体是许多器官组成的,饮食吃下去之后,这些器官在那里工作,把你吃下的这些饮食消化变化成能量,我们讲营养就是能量,来养这个身体。如果你好吃、贪吃,你吃得太多,你是给你的这些器官增加工作量,你哪里是爱它?你爱它的话,你应当要减少它的工作量,让它欢喜,让它长寿。它是一个机器,你会保养,你很爱惜,你绝对不让它超过工作量,这机器寿命肯定长,身心愉快。你好吃,为了三寸舌头,味就是三寸舌,到喉咙底下味道就没有了,特别偏爱舌头、三寸舌,让肠胃大量的负荷。爱舌头,糟蹋你的内脏,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?几个人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?所以世间人只有自爱之名,没有自爱之实。烦恼轻、妄念少,我们需要补充的能量就少,一天一餐够了,会非常正常,精神饱满,一天到晚欢欢喜喜,常生欢喜心,这种人才真正懂得自爱。绝不糟蹋自己,对於自己身体,每一个器官、每一个细胞都爱护,都不伤害它,儒家讲这是尽孝道。我们的肤发、我们的身体,受之於父母,我自爱就是爱父母,不自爱常常损坏自己身体,不孝!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少了。释迦牟尼佛做出这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看了,几时你看出门道出来?几时你觉悟了?看出门道,体会得到了,决定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还得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大心量,我爱我自己,我爱我家庭,我爱我的团体,爱我的国家,还要爱这个世界,还不行!还要爱虚空法界一切国土众生。这个爱决定是平等的,决定是清净的,如果有不平等,那就不是真的,那是假的。平等的爱心!

  今天世界为什么没有和平?和是和睦,为什么人跟人不和、族跟族不和、宗教跟宗教不和、国家跟国家不和,什么原因?不平。我们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,「和平」,和是果,要想得到和睦相处之果,你要修因。因是什么?平等对待。有平等,才有和睦;没有平等,哪来的和睦?我们要想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首先要修因,修平等对待。从哪里修起?从我本身修起,无论在什么环境,无论是什么人,对我有恩德的人、对我有冤仇的人,我都是一律平等对待。你要问:「为什么要这样修法?」我将来会生到平等的世界,为什么?我心平等,果报一定在平等的世界。平等世界在哪里?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是平等世界。诸位要知道,平等世界就叫做一真法界,生到一真法界里,《华严经》上称他为法身菩萨。你还有不平等,还有高下,「你不如我,我比你强」,只要有这种意念存在,你就肯定出不了十法界。为什么?十法界不平等,有高下,不是华严境界。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,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为什么要修平等心。法相宗的大德常讲:「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」,这一转,我们很清楚,他脱离十法界,他到一真法界去了。纵使他不生西方极乐世界,肯定他生华藏世界,他超越十法界了。

  世尊真的对我们是大恩大德,这些道理事实真相,要不是他老人家,没有人能说得出来,谁能教我们?谁有这个能力?我们怎么能不感恩!因为听了他的教诲,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我这一生取一真法界,肯定的,百分之百的把握。为什么?这事不是求人,古人常讲「天下有难事」,什么事难?「登天难,求人难」,是真的。这事情求自己不求人,只需要自己在极不平的境界里面修平等心,顺境不贪,逆境不瞋恨,永远保持自己的平等心,决定不被贪瞋痴慢污染,决定不被喜怒哀乐爱恶欲所染,这是七情,不被它所染,我们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。

  诸位要晓得,清净平等是真正的禅定,觉是真实智慧,定慧等学。在哪里修?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看到这些人,你看到这些事,你接触那些物,都是我们修行的地方。修什么?刚才讲了,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觉心,觉而不迷。学佛,一入佛门的头一天,我们接受三皈传授,三皈传给我们什么?就传给我们这三桩事情:「皈依佛」,觉而不迷;「皈依法」,正而不邪,清净平等是正;「皈依僧」,净而不染;这叫三宝。三宝是觉正净,就是清净平等觉;清净是僧宝,平等是法宝,觉是佛宝。三宝在哪里?三宝在我们自性里头,三宝在我们心中不在外头,外头没有。所以,佛法称为内学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

  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你会用心吗?祖师大德常常问学人、问学生:「你会么!」这句话什么意思?「你会用心吗?」会用心的是佛菩萨,错用了心的是凡夫。会用心的是用真心,不会用真心的他用妄心。妄心是什么?法相宗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,这是妄心。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堕在妄心里面,这很可怜,没有人能帮得上你的忙。所以学佛没有别的,学会用真心。

  佛的经论太多,说的名相也非常多,如果抓不住纲领,确实无从下手。我学佛五十年,总结佛法的纲领,我写了二十个字,前面十个字是用心,你会用心,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」,你不要忘记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无论顺境逆境,无论善缘恶缘,统统用这个心。真心,用这个心就跟法身菩萨一样,跟他一样,你已经到法身菩萨的境界了。在生活里面,事相当中,我们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我也写了十个字,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样样明了、样样清楚;放下,放下是断恶修善、断迷为悟,要把迷邪染放下,要把烦恼习气种种不善放下。我常讲的,自私自利要放下,名闻利养要放下,五欲六尘要放下,贪瞋痴慢要放下,决定有害。无量劫来我们修行都得不到结果,什么原因?被这十六个字害了。现在要觉悟、要明白,从此之后不再上它的当,不再被它蒙蔽。统统放下,我们这一生的生活「自在」。人为什么不快乐、不自在?他没有放下,所以他有忧虑,他有牵挂,他有烦恼;统统放下,得大自在。我们的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?「随缘」。古德教给我们,「随缘消旧业,莫更造新殃」。这好,这多快乐!最后两个字,「念佛」。什么叫念佛?念阿弥陀佛,不是的,不是念阿弥陀佛。念什么佛?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佛,不但有情众生是佛,一切无情众生也是佛。有情的众生有佛性,无情的众生有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所以菩萨成佛,他见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同成佛道,那叫「念佛」。

  一切众生都是佛,好人是佛,坏人也是佛,我怎么敢对坏人起恶念?我怎么敢轻慢恶人?不可以,他真的是佛,不过现在他自己不知道他是佛。跟我们一样,我们没有学佛,也不知道自己是佛。学佛之后才恍然大悟,佛不在外面,原来佛是自己,佛就是自己的觉性。诸位要知道,不是灵性是觉性,灵性是第二义,觉性才是第一义。所以,我们看一切众生,没有一个不是佛。诸位要是读过《楞严经》,你就明白。众心的真心真性在哪里?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六根门头放光动地」的,那就是你自己的佛性。眼能见,能见是自己的真性;耳能闻,能闻是自己的真性;鼻能嗅,口能尝,身能触,意能知;眼耳鼻舌身意那个能力,原来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自己的本性。这个事实真相,确实没人知道。为什么凡夫跟佛差别不一样?差别就在:你会么!佛与法身菩萨会,会什么?会用六根的根性,他见他用见性见,他闻他用闻性闻。我们凡夫不会,不会怎么样?不会,用眼识见,用耳识闻,把六根门头的真性变成了六识,很糟糕!凡夫把智转成识,迷了;佛菩萨转识成智。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呵斥:你会么!意思就在此地,你要是会用六根根性,你就成就了。

  自古以来《楞严经》的注解,古注以《长水疏》为代表,这是受天台大师的影响,用三止三观来做功夫;今注以明朝交光大师为代表。交光大师实在也非常了不起!他念佛念得很有功夫,寿命到了,阿弥陀佛来接引他,好事情,那真的是能往生。可是他一想:《楞严》这部经这么重要,自古以来讲经的法师,都没有把经义讲得透辟。他把这桩事情向阿弥陀佛报告,然后请求阿弥陀佛能不能准他的假,暂时不到极乐世界去,来注《楞严经》,等到《楞严经》注好之后再往生。阿弥陀佛就准了他的假,佛走了,他的身体也好了。注《楞严经》,称为《楞严正脉》。他跟古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地方?「舍识用根」。他不用天台的三止三观,因为天台三止三观还是用心意识,他是统统把心意识摆脱掉,直捷了当舍识用根。主张我们见色用见性见,什么叫「见性」?我们睁开眼睛,第一眼看到的那是见性、是真心。为什么?你还没有开始分别,就是说第一眼见的时候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我们通常讲你还没有起心动念,你还没有分别执著,法法平等。「识」是什么?第二念。麻烦来了,第二念就不平等了,第二念分别心起来了,只要一分别就不平等,那一执著就严重的灾害了。

  由此可知,祖师大德问的「会么」,这个意思我们就更清楚,你能够永远保持用第一念,眼见色第一念永远保持,耳闻声也是永远保持第一念,第一念里头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法法皆如,法法平等。这是什么境界?一真法界。凡夫麻烦在哪里?保不住第一念。第一念的时间太短太短了,比刹那还短。佛在《仁王经》上说的,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。我们弹指连著弹,弹得很快,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,佛讲了,都是《仁王经》上讲的,一刹那有九百生灭,四乘六十乘九百,这一秒钟当中多少个生灭?两个十万八千,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。所以你到第二个生灭,你就乱了,你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,这个麻烦大了。所以佛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,我们能把病治好,就成佛了,就完全成为健康的人,事实真相如此。

  我们今天最麻烦就是已经养成习惯,眼见色,耳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一接触马上就起分别、就起执著,到什么时候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,你的功夫就到家了。我们要问:在这个状况之下,你还有没有能力分别?这个话不是我讲的,《坛经》上六祖惠能大师问永嘉禅师,六祖问永嘉:「你还有分别吗?」跟我刚才讲的意思完全相同,这是来考试他、来测验他。永嘉答得好:「分别亦非意。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我换句话跟大家说,看看你们能不能懂?分别就是不分别,不分别就是分别,你懂吗?怎么说分别就是不分别?譬如,我们看到这一张纸,这是我们的讲义。这是什么?「这是《华严经》讲义,这是一张纸。」这不是分别了吗?菩萨也跟我们一样分别,但是他没有分别,为什么?他心里头确实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为什么要这样?因为你叫它做讲义,你分别它是讲义,你执著它是讲义,我随顺你的分别。我这个分别不是我分别,是你分别,是你执著;我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「分别亦非意」;这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讲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大乘经上常常讲的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

  我这十条里头,随缘,这就是随缘,确确实实没有分别,没有丝毫分别,没有丝毫执著。是你分别,你执著,你有,我没有。我可以随顺你,我随顺你,决定不受你的障碍,这叫事事无碍。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入无障碍的法界,入无障碍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。十法界里头有障碍,一真法界里头没有障碍,一真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,这些道理诸位细细去想,你要是想通了,有很大的好处。你要能够把它落实,叫真修行;不能落实,你明白这个意思,你是「能知不能行」,古人有一句话说「不是真智慧」。能知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,为什么?不能行,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。六道一轮回,太可怕了!你这一生悟入这一点,知道这一点,一轮回就忘得干干净净,下一次再碰到这种境界,再碰到这个悟入,不知道到哪一生、哪一劫去了,所以说不是真智慧。由此可知,我们这一生当中,什么是自己最大的大事情?契入不二法门,契入一真法界,是我们真正第一桩大事。其余的一切世出世间法,鸡毛蒜皮。你再想一想:人家毁谤我们、侮辱我们,甚至於陷害我们,算什么!这些东西怎么能放在心上?不放在心上,大利益;放在心上,大伤害。不是外头人能伤害我们的身心,全部是自己糟蹋自己,外面没有能力,纵然帝释天王、阎罗王、妖魔鬼怪、佛菩萨,对我们都没有办法伤害毫分。伤害是什么?伤害确实是自己伤害自己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心量要拓开,一定要包容,决不能只顾自己。

  我们最近在澳洲,澳洲政府批准我们在那边办「净宗学院」。虽然是净宗,但是今天中国整个佛法,每一个宗派都衰微,我们不能够说只提倡净宗,其他宗派我们不管,我们的心量太小了。所以净宗学校建好之后,我办学,我是中国十个宗派统统办。我这个学院,我底下分十个学系,我有净宗学系、有天台学系、有华严学系、有法相学系、有戒律学系、有禅学系、有密学系,学生统统都收,你们喜欢修哪一个宗派,我统统帮助。我不能只兴一个宗,我要把大小乘、显密,统统把它复兴起来,我决定是尽心尽力去做。所以我在构想当中,我现在需要一片大的土地,我想像当中,至少要一百个ACRE到三百个ACRE,有这么大的土地,我将来慢慢的会发展成为一个佛教大学。到最后成为佛教大学,我们这里面就分学院,我们的系就升为学院,我们有净宗学院,有禅学院,有法相学院,有天台学院,有贤首学院。学院里面再分学系、再分科,学校里面将来教学的教科书的内容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,名副其实的佛教大学,为各个宗派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。心量要大!我们招生向全世界招生,不限於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;心量小了不行,那怎么能成得了事业?心量一定大,一定要方方面面全部都要顾及到,平等的爱护,平等的协助,我们才对得起本师释迦牟尼佛,才对得起历代传法的高僧大德。

  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,应当全心全力尽这一点绵薄之力。所以,我们今天是发广大心,普遍法界诸佛刹,决不是为一个小道场,为我们一个小地区,那我们对不起佛菩萨,我们对不起祖师大德,我们也对不起一切苦难众生。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