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二) - (第五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二)  (第五集)  2001/5/23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40-0005

  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讲义第二面,倒数第五行:

  【四、发菩提心者】

 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发菩提心的形象,也就是说「发菩提心」是什么样子?它跟不发菩提心有什么不一样?这个地方说了十一句,这十一句是纲目;换句话说,真正发菩提心的人,他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一定跟这十一条相应;如果里面有一条不相应,他不是真正发菩提心。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,当然更应当要认真努力的学习。特别是修学净土的同修,大家都期望著将来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;西方极乐世界真有,不是假的。蕅益大师自己契入境界之后,把他的别号改作「西有道人」,西是西方,西方真有,用这个名号来劝勉大众,决定不是假的。

  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往生极乐世界、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?那你要记住佛在《无量寿经・三辈往生》这一章里头所说的条件: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如果一向专念做到了,没有发菩提心,还是不能往生,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。这个地方的十一句,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,连同上面的这一节经文,就是第三、第四这两段,决定要背诵,你要不能够背下来,你怎么会记住?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,怎么会跟它相应?所以首先第一个条件,要把这些最重要的经文要背得很熟。真正修行人,念头一动,立刻就要观察,跟这十一句相应不相应。果然相应,好,你的菩提心现前了;不相信、不相应,那要好好勉励自己发心。

  【1、拔济苦恼诸众生故发大悲心;大悲甚深无能测故。】

  我们现前著重在这一句的上半句,为什么?我们初发心。后面这半句『大悲甚深无能测故』,我们做不到,这是谁?法身菩萨。我们是初发心,没有这么深的境界,所以我们只著重前面这半句,要认真努力学习。『拔』是拔苦,特别是生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,很苦!日子过得辛苦。我们自己不必要冷静思惟,心再粗、念头再杂,也明显感触到我们生活非常辛苦。苦,要把它拔除。『济』是救济,慈悲济世。我们看这些『苦恼诸众生』,现在的社会,无论在哪一个阶层,我们接触到的全都是苦恼诸众生。苦恼众生里面最苦恼的是人,六道里头,畜生道苦恼、饿鬼道苦恼、地狱道苦恼,现在我们仔细观察,人道的苦恼超过三恶道,这是什么世界?

  民国初年,苏曼殊大师所讲的「悲惨世界」,他写过这么一本小说,不太长,我在年轻作学生的时候读过。现在看看现前的社会,他这个「悲惨世界」名实相副,确确实实是悲惨世界。为什么如此的悲惨?什么原因造成的?实在讲原因不外是我们背弃祖宗的教训,所以才遭这个大难。西方国家,祖宗没有教他,那情有可原;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我们有至善圆满的教诲,我们把它舍弃了。儒家的教学、道家的教学,以后佛法传到中国来了,佛家的教学,在汉朝时候,这三种教学被国家定为制度化了。一直传到清朝,将近两千年的时间,中国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遵守、都奉行,都在推行圣贤的教育。满清被推翻之后,古圣先贤的教诲也跟著被推翻了,我们今天才遭受这个大难。

  所以我常常想到中国一句成语: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我们今天眼前吃了大亏。什么缘故?不听祖宗教诲。现在已经遭这么大难了,怎么样把这个大难化解?怎么样把这个灾难消除?让我们恢复正常幸福的生活。跟诸位说,没有别的方法,唯一的方法还是把祖宗的教诲捡回来,除此一法,找不到第二个方法。现在在世界上,在中国、在台湾、在其他国家地区老华侨当中,还有一些觉悟的人,他们很热心的在提倡;响应的人虽然不多,我们晓得,一个人捡回来,这一个人得利益,一家捡回来,这一家幸福美满。不怕别人迷惑,我们自己觉悟了,给别人做个样子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你走的是哪一条道路?你向的是哪一个方向?佛跟我们讲十法界,十法界十条路,十个不同的方向。中国古大德的教学,说实在的话,是教我们走人天的道路,人爱人,天心爱一切众生。中国的仁爱,「仁」这一个字的写法是会意,这个字的写法是「二人」,可见得他不是想自己一个人,起心动念想到自己,同时就想到别人,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」,这才是「仁」,仁心。我自己不愿意受的,不可以加诸别人;我自己欢喜的,别人也欢喜。由此可知,「仁」这个意思里头没有自私自利,「仁」这个字的含义是大公无私。在佛法里面,这个道路非常广,非常明显,非常清晰。

  学佛的人,由於众生根性不一样,小根性的人,佛传给他人天的道路;中等根性的人,佛教他成罗汉、成辟支佛;上根利智的人,佛教他走佛菩萨的道路。决定告诫他不可以走三恶道,如果加上修罗就是四恶道,四恶道不好!如果要是误入歧途,误入四恶道,回头很难,要历尽千辛万苦,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你才能回得了头。我们要知道,人生很短暂,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面给我们提出的警告: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这是教我们了解我们现实生活真实的状况,对这个世间不可以迷恋,对这个身体更不可以迷著,你要迷著身体、迷恋世间,那你就是大错特错。佛法的教诲,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标,帮助我们破迷开悟;破迷开悟是因,果报就是离苦得乐。所以,如何拔济苦恼众生?苦恼是果报,果从哪里来的?果从迷惑来的。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在迷?知道自己在迷他就不迷了,他就觉悟了。实实在在说是迷而不觉。

  我们天天念三皈依,佛弟子早晚课里头,最低限度也要念个三皈,三皈是我们修学的总纲领,也就是佛陀教导我们生活的总方向、总的目标:「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」,我们今天全颠倒了,我们今天是迷而不觉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净。学了佛,受了三皈,甚至於受了菩萨戒,乃至於出了家,天天还是在迷邪染,这怎么得了?这怎么不苦?眼前的苦,佛在经上说,不是真苦,眼前的苦叫做花报,好像植物开花,开花之后结果,我们这一生眼前的果报是花,来生就是果;花不好,后面的果就可畏。所以我们要细细想想,不能不读经,拿经典做一个对比,做一个印证,自己冷静去思惟,我来生会得什么样果报?自己就知道了。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,别人纵然是高明的人也不会跟你说,一定要自己冷静的去思惟,多想想。

  佛跟我们讲的十法界,十法界是果报,果必有因,因非常复杂,在非常复杂的因缘里面,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佛在经里面跟我们说明最重要的业因,佛法界的业因是「平等心」,我们对於一切众生是不是用平等心?如果我们用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跟佛的心相应。平等决定没有分别,还有分别你我他,不平等。我们供养佛像,最重要的供养具是一杯水,佛像前供一杯水,什么意思?佛的心就像这一杯水一样,清净平等,让我们看到这杯水,就想到佛的心,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,我的心像不像水一样干净、一尘不染?像不像水那样平等?对待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对待蚊虫苍蝇蚂蚁,平等心看待,能不能做到?所以这一杯水供在那里,不是给佛喝的,也不是给佛看的,是在那里提醒我自己。你明白这个意思,这一杯水它就起作用,真实功德!它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你。我们今天用不平等的心对人,不是佛心;换句话说,佛这条道路你丧失掉了,你迷了。

  再看第二条道路,菩萨道,菩萨心是「六度心」,我们起心动念能不能跟六度相应?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起心动念跟这六个原则统统相应,你走的是菩萨道。布施就是拔济苦恼众生,念念有救苦救难的心,不为自己为众生。布施怎么修法?就在生活当中。我们的生活要懂得节俭,佛菩萨给我们做了榜样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一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,吃的东西很简单,他们那个时候的制度是到外面托钵;托钵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托这一钵饭养我们的色身。但是佛、菩萨、乃至於弟子们去托钵,决定不是白白的接受别人的供养,别人供养一钵饭是财布施,而接受布施的这些出家人,一定是为他说法,为他解决疑难,为他祝福,法布施回报他,所以不是白白的接受。这是彼此互惠,在家信众以财供养,出家众以法供养。

  生活愈简单愈健康,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,每天教学,每天给大家上课,从来没有休息过,他的教学完全是义务的,不收学费。晚上居住,找一个树底下休息一下,树下一宿,过这么简单的生活,他得大自在,他们的身心没有一丝毫罣碍,没有牵挂,没有忧虑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统统放下了,得大自在。这是身教,教导我们应当要这样的放下。可是诸位要记住,这是出家人,不是教在家人,在家人要这样放下,那他的家怎么办?他家里头还有父母,还有妻子儿女,要靠他来养活,他一放下那家里生活不就成问题?释迦牟尼佛是示现出家的榜样;在家的榜样,有,维摩居士示现在家的榜样。两尊佛同时出现,释迦牟尼佛是出家佛,维摩居士是在家佛。维摩居士有妻子儿女,有家庭,有事业,所以在家菩萨他是如何放下的,我们得看清楚。

  在家菩萨示现,比出家的菩萨示现的,意思深得多。在家居士一切统统都拥有,跟一般在家人没有两样。不同的在哪里?心里头没有执著,事上有,理上无;相上有,性上无。心里头没有,他自在,心里头没有牵挂、没有忧虑、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,跟释迦牟尼佛完全一样。事相上有,妨不妨碍?不妨碍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四无碍法界从维摩居士上显示无遗,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体会到;换句话说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些原理原则,维摩居士示现,统统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工作上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真正拔苦,我们应当要学习,他们的境界确实不可思议。

  『发大悲心』,悲是悲悯,怜悯众生苦,所以悲心是菩提心里头的一分,不能缺少。儒家所说的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」,恻隐之心就是此地讲的大悲心:看到众生有灾难,立刻就帮助他,这是恻隐之心;看到一个小孩掉到水里去了,自自然然,没有任何考虑,马上就要下水把他救起来,这是一个例子。只要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,哪有不全心全力帮助他的道理?可是你要晓得众生苦难的根在哪里,根在迷惑。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一无所知,对於人跟人的关系、人跟自然环境的关系、人跟天地鬼神的关系一无所知,这是苦难的根本。这些关系他要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他就会活得非常快乐、非常幸福。由此可知,我们怜悯一切众生苦恼,要从根本下手,根本下手就是教学,要教他,让他明白了、觉悟了,他就会走佛菩萨的道路,他就会过佛菩萨的生活,起心动念自然与菩萨道相应。

  第三个道路,缘觉、辟支佛,他是从十二因缘觉悟的,因缘也就是讲因果,他从这里觉悟了。第四条道路,声闻道,这是听佛讲经说法恍然大悟,知道世出世间的因果,「苦集灭道」。再往下这就讲到六道,六道最苦。天道,佛讲要修上品十善,要修四无量心,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,上品十善这是生天;人道,中品十善,不犯五戒,你来生还能够得人身;下品的十善是阿修罗道,加上修大福报,阿修罗是修大福报,但是他只有下品十善,所以福报虽大,没有智慧,有福没有慧,滥用他的福报,造严重的罪业,福享完了就堕落。再往下那就很苦了,叫三途,饿鬼道的业因是什么?贪心,贪心是鬼的心,瞋恨是地狱的心,愚痴是畜生心。

  我们想想佛跟我们讲十种业因,我们起心动念、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用什么心?平等心没有,六度心也没有,因缘心、四谛心都没有,上品十善心也没有;现在说老实话,中品、下品十善统统没有!有什么心?贪瞋痴,贪而无厌,起心动念都是干的损人利己,这还得了吗?起心动念总是想控制别人,总是想侵占别人,总是想压低别人,这一种心怎么不堕三恶道?三恶道不是佛菩萨惩罚你堕落的,不是的,也不是上帝、阎罗王对你的报复,是你自己的心跟三恶道相应,这么去的,自然而然你就去了,为什么?它跟你志同道合。所以古圣先贤才说「自作自受」。堕落在三途,心不平,怨天尤人,那好了,三途的时间可长了,到哪一天你知道这是自作自受,不再怨天尤人,你才能从三恶道出头,你才能离开,好难好难!

  所以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,他们具足大菩提心,念念不是为自己,为度众生。「度」的意思,用现在的话来说,帮助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;换句话说,众生的苦是由於迷而不觉,这些圣贤教诲,无非是启发人的觉性,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回头。单单用言教,对上根利智的人行,他一听他就明白。对中下根性不行,中下根性要做给他看,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身教,以身作则,做给他看。像今天的社会,普遍提倡竞争,好像不竞争就活不下去;我们学佛,真正学佛的佛弟子,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绝不与人竞争,你这是真正佛弟子,你是真正发菩提心,你给社会大众看,你们竞争是这样,我不竞争也能活下去。竞争这个心多复杂,身心都受到伤害;不竞争,心是平和的,心情是安定的,是愉快的,是自在的,是充满智慧的。

  一个人竞争,天天要跟人争的时候,他的心不平,他充满了烦恼,贪瞋痴增长,智慧没有了。如果命里头没有,你竞争会争到,佛菩萨都去竞争了,我也去竞争。老实告诉你,你拼命争到的,都是你命里头有的;命里没有的,争到死也争不到,那你何必去争?所以古人讲「君子乐得做君子,小人冤枉做小人」,「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这一桩事情大家细心去念《了凡四训》你就明白了。袁了凡为什么不跟人竞争?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,确确实实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去考试,连能不能考取、考到第几名,孔先生给他算,去考,果然不错,所以他才相信命运,不再希求了,知道求不到。心定下来了,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,不起一个念头。云谷禅师本来以为功夫不错,就问他,他说:「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,我就打妄想又有什么用?不如不想。」云谷禅师听到哈哈大笑,「我原先以为你是圣人,原来你还是个凡夫」,为什么?你被命运所拘,你是凡夫。圣人怎么样?圣人转变命运,改造命运,那是圣贤,那是豪杰。

  这是先贤告诉我们的,能够转变命运的,两种人:一种是极善之人,他的命运改好了,愈来愈好;另外一种是极恶之人,他的命运愈改愈差,这两种人不受命运的拘束。我们看到现前这个世间,有许多造作恶业的人,他依旧还享富贵,所以世间人看到这种情形,以为因果报应是假的:「这人无恶不造,他怎么还享福?为什么还做大官、发大财?那个人却天天做好事,穷途潦倒?」於是对善恶果报怀疑、不相信。他不知道,他没有前后眼,没有看到事实真相。那个天天在那里享福、得很高的地位、发很大的财,天天造作恶业的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他要不造作恶业,他的地位比现在还高,他的财富生生世世享不尽;因为他造作恶业,他的福报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,来生一点福都没有。

 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,看得这么深远,就晓得果报丝毫不爽。那个造作善的,现在穷途潦倒,过去生中没有修福,现在受的果报,是前生积不善的因;这一生所积的善业,将来他得善报,时候还没到,所谓是「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」。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才晓得我们的命运可以改变,没有福可以得福报,没有寿可以得长寿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我们要把这个道理告诉这些苦难众生,灾难是可以回避的,是可以消除的,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懂得方法,如理如法的去修学,自求多福。我们要以悲悯之心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,悲悯心在那里推动我们,永远不疲不厌去做这个工作。

  世间人天天努力做工作,什么原因?他里头有利可图。假如你干这个工作,没有名、没有利,你会去干吗?「我干什么?」白干了!诸佛菩萨不图名也不求利,天天勇猛精进在这里干,为什么?为大悲心。他要是没有大悲心,他就不会去做了。天天做,锲而不舍,不疲不厌,大悲心,换句话说,是菩提心在推动他。这是我们现前必须要学习的,要学著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帮助世间苦恼的人,一定要能想到世间苦人多,我们很苦,比我们更苦的人还多。我们知道自己过得这么辛苦,是因为从前没有修福、没有种善因,现在努力的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改变我们现前生活环境,我们要改变,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成绩表现。

  我早年在台湾,初学佛的时候,很多同修喜欢给我算命看相,许多人算命,回来都是得一个结论:「短命,没福」。有一年,好像是我五十岁的时候,瑞三的李居士,他去找一个很有名的算命先生,他把我的八字拿去给人家算,算命先生看到这个八字,皱著眉头问他,「这个人还在吗?」他说在,算命先生觉得很奇怪,他说「他干什么的?」他出家了,「出家另当别论!」要不出家怎么样?四十五岁该死。我没有求寿命,今年七十五岁了,没死。这是什么?佛氏门中,我没有求它也有感应。我对於福报也没有求,什么都没有求,只是求念佛往生,感应不可思议。所以这是一定要发大悲心,怜悯一切众生,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