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十) - (第三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十)  (第三集)  2001/3/21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38-0003

  请掀开讲义,接著昨天的经文,最后这一句:

  【云何能弃舍一切珍玩资具,饶益摄受一切众生。】

  这一个问里面,包含的意思非常之多,对我们修学来讲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,如果对於这些东西不能够舍弃,决定障道。『珍玩』,多半是世间富贵人家都喜欢收藏珍奇的诸如古董一类、字画一类,中国人喜欢收藏,乃至於出家人喜欢收藏佛像,这些历史上的文物,古今中外有这样爱好的人非常之多;西方人喜欢畜养一些宠物,都是属於这一类,都包括在「珍玩」这两个字里面。『资具』是我们生活必须要用的一些衣物、器皿,这是一般普通人家都不能够缺少的。

  我们再看看释迦牟尼佛,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为我们所做的示范。在世界许许多多宗教的创始人,世尊确确实实示现的身分与众不同,他示现的是王子的身分;换句话说,「珍玩资具」,无所不备。我们中国人常言说得好,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可见得他珍玩资具是非常的充足。但是他为我们示现的是全部舍弃,出家修道,把他的地位舍掉,他要不出家,他继承王位;名闻利养、权力全部都舍弃了,富贵的生活也舍弃了。出家之后的生活,三衣一钵;换句话说,他过的是世间最低水平的生活。

  印度那个地区有不少同修都曾经去过,是属於热带,所以衣著非常简单,三件衣就够了。衣从哪里来的?出家人穿的这个衣叫「袈裟」,佛经里面称之为「粪扫衣」。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出家人穿的衣,是在家人穿衣穿破了,不能再用了,丢弃掉的;也就是我们现在讲,从垃圾堆里头捡起来的,别人把这衣服丢弃了。这一件衣里面还有可以用的这些布,把它重新剪裁,拼拼凑凑缝成一件衣。我们晓得,这一件衣质料不一样,颜色也不一样,这样缝制起来,穿起来当然也不好看。所以佛教弟子们染色,缝制起来之后我们重新染色;染色,这个颜色就变成一样的,多半染成深咖啡色。佛为什么这么作法?这是大慈大悲的落实。他的弟子很多,有不少是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难道不能给释迦牟尼佛供养几件好衣服吗?我们想像当中,供养衣著的人一定很多,可是佛不接受。为什么不接受?是做一个示范给世间人看,做一个模范给后世出家人看,让出家的弟子学佛,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

  头一个条件,就要过释迦牟尼佛的生活;你不能过这个生活就不能出家,出家什么都要放下、都要舍弃。也许我们说:这种生活不是太苦了吗?我们眼睛看起来这个生活非常辛苦,实际上,这个生活是真快乐,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,回归自然,反璞归真。我们现在很难体会这个意思,为什么?我们接受现代物质文明的薰习时间太久了,把随顺大自然的生活已经忘得干干净净。如果现在我们看到有人过大自然的生活,我们都会称他,「那是野人」。我们称他作野人,他们称我们是什么?这里头很有趣味。澳洲还有不少土著,他们过的是大自然的生活,他们自称他们是「真人」;换句话说,他们眼睛看我们不是人。他说我们被现代文明污染了心灵,污染了体能;我们身体的本能,我们的心灵,都被现代文明严重的污染。他举一个例子,他们不穿衣服,生活在旷野,晚上随便哪里都可以睡觉,淋几天雨他一点事都没有。我们稍微吹一点风就感冒,这是什么病?文明病。这就是被文明污染,我们的体能失去了。

  学佛,是要求智慧。求智慧,心胸一定要拓开,要放弃自己的成见,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你才能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才有能力辨别宇宙人生里面哪些是真的、哪些是虚妄的,哪些是善的、哪些是恶的。如果不能放弃我们的成见、执著,说实在话,我们对於真正的是非善恶乃至於利害,都没有能力辨别,往往把它看错了,这就叫迷惑颠倒;还自以为聪明,纯粹是站在主观的立场上,这主观害了自己,完全迷失了自性。佛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舍弃一切珍玩资具,就是要放下,用现代的话来说,文明的污染。文明不是一桩坏事,污染就坏了,可不能被文明污染。

  这些事情,东西方世界各有程度上的差异。西方心灵、体能的污染相当严重,但是西方人重视户外生活,所以他们的体能往往比东方人要健康。东方人在精神文明上污染的程度比他们稍微轻一点,但是对於物质享受之向往、迷惑,比西方人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,你才能看得出来。这些东西不但是障碍修行、证果,连开悟这个机会几乎都没有了,你说这个影响多么严重!不仅是如此,实际上天天教我们增长恶业,这个问题严重了!人如果不能够中止恶业,断恶向善,改过自新,我们的前途是一片黑暗。

  每一个人都知道人命无常,每一个人也都会说。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,那个时候的老听众四分之三都不在了,我常常想起当年那个情形,心里头很难过。在那个时代,我认识有不少的法师,一半也都不在了。这才几年,人事的变化太大太大。环境的变化也不例外,那个时候从九龙到香港要过渡,没有隧道,没有快速道路,没有这么多的高房子。我记得那个时候香港最高的一栋房子,现在在中环海边上,有圆圆窗户的那一栋五十层楼,是香港最高的房子。那个时候的香港还很可爱!现在的建筑密密麻麻,中国人讲「风水」,风水都被破坏了,生活远远不如二十年前人的幸福。我们相信在香港这些同修,年岁大一点的人,我想六十以上的人,我说这些话都会有同感,年轻的人不知道。所以,一切都是无常。

  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,这些与自己生活并不是密切相关的这些珍玩资具是累赘,应当要舍弃。如果不舍弃,你心理上就有一个负担,你放不下,你会被业力所转,最后吃亏的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所以真正看破的人,看破就是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作客的,不是作主的。我一生处处作客,我不作主,作主太辛苦了。这一栋房子,如果你是主人,房子破了你要去修;在平常,每天电话费、自来水费,月月还要去缴,多麻烦!客人就不管了,到这儿来作客,两天就走了,这里不管什么事情与我都不相干。「我们到这个世界来是作客的」,你算是看破了。「这个世界一切所有与我统统不相干,就好像住旅馆一样,我住一天我可以享受一天,自己晓得这不是我的,我心理上丝毫负担都没有」,你这样才能得自在。这些珍玩资具可以看看、可以欣赏,你要是据为己有,你就错了。

  我记得七七年那一年,常常听我讲经,把我从台湾请到香港来讲经是两位同修;一个是出家人圣怀法师,大概还在,另外一位谢道莲居士,已经过世了,他们两个人请我到香港来。谢居士很诚恳,有一天她要买一只手表来供养我,邀我一起去看。我不能违背她的好意,就跟她一起去看了。先到银行里面去拿钱,她到银行地下保险柜,她有两个小箱子,打开来给我看,里面放的是黄金、珠宝。两个小盒子打开看看,摸一摸、欣赏欣赏。我就跟她讲,我说:「你只有这么一点?」她很奇怪!我嫌她太少了,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,还要拿来在我面前显示,好像她很富有。我说:「太少了,这么一点点。」

  她反过来问我,她说:「法师,您有很多?」我说:「我这太多了,数目数不清!」她说:「在哪里?」我说:「世间所有珠宝店都是我的」。她就呆了,她说:「怎么回事?」我说:「你看看,你这些金条、这些项炼、这些手镯,都不敢戴在身上。戴在身上怕人家打劫,强盗抢它,不敢戴;也不敢放家里,放家里怕人家偷它。要放在银行保险箱,一个月打开来看看、摸一下,这个就算是自己的!」我说:「你!」我就摇头了。「那个银楼里头,我到那里去,吩咐他拿出来让我摸摸、看看,给我收好。那不也是我的吗?有什么两样?」我说:你这个头脑怎么这么呆!这叫迷惑颠倒,大错特错。真正看破,把这些东西赶快变卖,多做好事,多帮助穷苦人,那才是你真实功德,你能够带得走的。你死了以后,你的楼房带不走,你银行这些珠宝是一样都带不走,假的,为什么不舍弃?

  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他自然就舍弃掉,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舍,要早舍、要快舍,为什么?人命无常,谁敢保证我明天还活著?不敢保证!一口气不来,这就隔世了。所以,好事要赶快做。做这些好事,断恶修善,这是你带得去的。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物质,没有一样你能够带得去,包括这个身体,身体也带不走。人不可以不觉悟!佛菩萨高明之处,就是他觉悟,他统统放下了,放得干干净净。生活,日子很好过,会过得非常快乐。为什么?你心里面没有牵挂,没有忧虑,没有烦恼,没有得失,没有好恶,你这个心情多快乐!你过的是真正的人生。

  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学澳洲那些真人,那个实在讲,我们也没有法子学他。但是,至少我们的精神生活不在他之下,我们的物质生活随缘就好。念念要为别人想,为社会想,为一切苦难众生想,不要去分这些国家的界限,也不要分族群的界限,也不要分宗教的界限,全世界都是一家人,心胸开阔!我们看到苦难的人,就应当多多的安慰他,尽心尽力的帮助他,这个多快乐!「助人为快乐之本」,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一生生活当中表演给我们看的,他过的是真人的生活,他过的是究竟圆满智慧幸福的生活,我们要能体会得到。

  后一句说,『饶益摄受一切众生』,佛菩萨生活在这个世间就为这一桩事情,我们学佛也要学这一桩事。「益」是利益,决定要令一切众生得利益、得好处;「饶」是最丰饶的利益,换句话说,不是小利益,是大利益、究竟圆满的利益。这个利益是什么?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这才是真正的利益,究竟圆满的利益。这些众生没有衣服穿,我们送几件衣服给他,没有吃的,送一点吃的东西给他,这是小利益,这不是饶益。「饶益」,要帮助他破迷开悟,帮助他消除业障,帮助他开智慧,帮助他得到技术能力,他有能力谋生,有能力生活下去,有能力养家活口,这才是真正的利益。因此,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他们为我们表演的,第一就是教学。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,义务的教学;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一生做教学的工作。到哪里去教?哪里有缘哪里去,没有一定的地方;只要有人请,佛就一定去。所以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五印度,不是固定住在一个地方。《金刚经》说得好: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「应无所住」,那就是随缘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;生心,就是生「饶益摄受一切众生」之心。

  世间人希求财富,佛的福报、智慧都是圆满的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,他所示现的,那就是究竟圆满的福慧。世间人没有这个境界,体会不到,认为丰衣足食那才算是有福;佛讲这个福是「红尘之福」,三界里头欲界的福报。众生既然求,佛也能满愿,这一点很了不起!显示出真的恒顺众生。出家人连家统统都舍掉了,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。那个世间人讲:「佛,我希望我的物质生活很好、很丰富。」佛也同意,也帮助你,也教你能得到,并不教你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去托钵,这叫恒顺众生。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高明,真的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这一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!

  你就是做坏事,做很坏的事情,佛也随顺你,佛也不障碍你。佛知道,你有一天会知道你错了,有一天你会忏悔,你会回头;不经过这些苦难的折磨,你回不了头来。众生造恶业、堕地狱,佛也看著他,看著他堕地狱。为什么不拉他一把?这个时候拉不得,你愈拉他,他堕的地狱愈苦,他出来愈困难;随他去,让他受尽苦难的时候,他就觉悟,他就回头了。这是教育的方法,是教学的手段,这才是真正的慈悲,不是溺爱。所以,佛的行谊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到。因此,我们看到佛的教诲、佛的行谊,总不免生起许许多多的误会。对佛尚且如此,祖师大德那就更不必说了。我们现在懂得一点,他们的境界比我们高,他们怎么个作法决定有道理,我们肯定他的智慧,肯定他的善巧方便,决定是一切作为都是「饶益摄受一切众生」。

  佛教给我们,怎么样才能得财富?布施。前年我在马来西亚讲经,时间虽然很短,这个法会办得很成功。法会结束之后,我用了一个小时跟这个法会的主人李金友居士和他的这些员工讲「菩萨怎样去经营一个六星级的酒店」。酒店的老板就是佛陀,酒店的员工都是菩萨,每天到酒店来住的那些人,那都是你应当要度化的众生。佛不度无缘之人,来到你酒店住宿的,与你就有缘,你就应当度他。所以菩萨在各行各业,没有障碍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你要懂得佛法。

  我们在《五十三参》里面看到,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的化身。你看他所现的相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全是佛菩萨,都是佛事。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无论用什么样的身分,一生当中所做的全是佛事。什么叫「佛事」?佛是觉悟、佛是智慧,智慧觉悟众生的事就叫佛事。不是人死了去念经超度,不是那个,那个你就统统弄错了,那不是佛事,佛事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布施,要懂得供养。财布施、财供养得财富,法布施、法供养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我们懂这个道理,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我们依教奉行。

  我们再看看这个世间的人,有发财的、发大财的,是不是他聪明?他有他的聪明,他智慧,他运气好?不是的,前一世修的因好。发大财的人,前世修大布施,这一生当中得的果报,这才是真正的原因。他的因殊胜,我们讲他命中有财库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他都赚钱;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,这一生再聪明、再有能力,你赚不到钱。同样去做生意,人家赚钱你赔钱,为什么?命里头没有财,要懂这个道理。不是今天一般人讲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竞争,才会赚到钱」,假的,你竞争争得到的,还是你命里有的,你不争它也来。何必要浪费那么多精神去竞争、去造恶业?错了!所以真正想发财,要修财布施。

  如果你觉得你现在拥有相当的财富,你就要知道,这是过去生当中,财布施的果报现前了。如何保持你的财富?布施。你知道修因,那你的财富源源不断,永远无有穷尽。这是他开智慧、他懂得了,享受果报的时候,又知道种因。如果果报现前,迷惑了,不知道再修因,享受眼前的果报,享受完了,就没有了。所以世间拥有财富的人,这一生得大财富,来生就少了一半,再一生可能就没有了,为什么?不懂得再修因。纵然修一些布施,做一些社会慈善事业,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」,他布施供养的心不真诚。

  你们看《了凡四训》,现在有两片《了凡四训》的连续剧,了凡先生就说得很透彻、很明白,他还举一个例子说,诸位我想印象一定很深。有一位很贫穷的女子到庙里面烧香,心地非常虔诚、清净,她身上只有两文钱,把这两文钱供养三宝。住持和尚看她这么样的诚心,给她回向。后来她做了王妃,发起来了,再到庙里面来,带了许许多多黄金珠宝来供养。老和尚一看,她不是像从前那么虔诚,叫他的徒弟诵经给她回向就可以了。她感觉得非常奇怪,质问老和尚:「我过去很贫穷的时候,布施两文,您老人家亲自给我回向。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宝来,您怎么叫您徒弟来给我回向?」老和尚告诉她:「从前你的心真诚,今天你的心骄慢,所以叫徒弟给你回向够了。」了凡先生说出,诚心诚意,这两文钱是满善,他的善是圆满的;心地不真诚,献的千金供养,这个善只有一半,半善。

  由此可知,修福心地要真诚,没有犹豫、没有怀疑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真诚心去修,一文钱得无量无边的福报。为什么?他的善是圆满的。有很多人有很多钱,到处做好事,他要想:「这个事值不值得做?我这么多钱拿去做,会不会被人骗掉?」想得太多太多,我想不出来,顾虑太多了。他一个顾虑,他这个布施功德就打了一折;两个顾虑,就打两折;顾虑一大堆,折扣就扣光了。所以布施出去,没有功德了,不是真诚心。

  真诚心就是清净心,就是平等心。只知道供养三宝,只知道这三宝在世间,常住世间,利益众生,其他的他统统都没有想到,那个善是圆满的善。纵然布施,这个寺庙不是一个正法道场,这出家人也不是一个持戒的出家人,你是真诚心去供养,你的福报是圆满的。这个出家人怎样欺骗众生,那是他的罪过,他堕他的地狱,你修你的圆满功德,这是正理。如果不是这个正理,好了,今天佛法衰微了,出家人都不守戒律,都不守清规了,都不懂佛法,都在外面骗人,我们这些苦难众生到哪里去修福?只要看到佛菩萨像在这里,我到那里修福,就是圆满的福报。所谓修福、积功累德,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」,不必考虑那么多;考虑那么多,我们的心就不真诚了。这个道理要懂得,我们才真正能以真诚清净心去做功德。要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,哪些是不应该做的,这是智慧。有智慧在里面,你这个福德就高人一等,不但有福而且有智,智就是属於法布施。

  在现前,许多同修知道我一生不建道场,我也不劝人建道场,什么原因?首先你要知道,建道场的作用在哪里,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世尊当年在世没有建道场,他老人家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释迦牟尼佛没建过道场。竹林精舍、只树给孤独园都是居士的别墅、房舍,迎请释迦牟尼佛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,释迦牟尼佛一生住别人的地方,自己没有道场。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,中国的文化、习俗跟印度不一样,也就是说,中国人对於尊师重道跟印度人尊师重道的想法、作法都不相同。中国人做学生的,一定要供养老师,一定要厚待老师,决不能让老师出去托钵,决不可以让老师在外面树下去睡觉,这个不可以的。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,做学生的人一定替老师建道场,建精舍、建寺院来供养老师,衣食住行样样都照顾到,让老师在这个地方安居乐业,他的事业是教学。古时候寺院庵堂的功能是教化众生,因为交通不方便,於是教化众生的场所就很多,大大小小遍布在城市、村庄,便利大众求学,所以才建这么多寺院庵堂。现在有没有必要?没有必要,现在交通方便了,所以今天有今天的作法。

  今天的道场应当是什么样形式?像外国的大学城。我在八八年还是八九年第一次跟赵朴老见面的时候,我就跟他老人家谈过这个问题。我说中国佛教需要重建道场,不要多,建十个。为什么要建十个?十个宗派。小乘两个宗派,大乘八个宗派,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是对全世界的。你学《华严经》,在华严道场;全世界想学《华严经》的,都到这个地方来学,就像华严大学一样。交通方便,现在飞机绕地球一周,也不过就是二十多个小时,不必要再搞好多了,劳民伤财。今天一定需要把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集中使用,才能发挥强大的效果。全世界的人都到这一个地方来修学,这是世界上著名的一所大学。华严建一个道场,天台建一个道场,法相唯识建一个道场,禅建一个道场,密建一个道场,这样就好,佛法统统都能兴旺起来。建现代化的建筑,不要再搞宫殿式的;宫殿式,那是过去,现在没有那个必要。完全建成学校的形式,这是一个教育的事业,教学的场所。除教学场所之外,我们还要搞一个修行的场所。修行场所,我们净土宗就提倡弥陀村。我把弥陀村的构想跟朴老讲,朴老非常欢喜,他说:「我将来也希望住进去。」就是有解有行,这一个大城里头分成这两个部门,解行相应,这是现代化的道场。

  至於弘扬佛法利生,要利用卫星广播电台,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家里面去。听经,哪里要辛辛苦苦、要去挤公车到这个地方来,多辛苦!在家里头电视打开,每天讲经二十四小时不中断。当然不是一个人讲,许多法师一个人讲一部经,喜欢听哪一部经,在哪一个时段里头打开频道,你就都听到了。对全世界广播!这个道场,全世界只要有两、三个就可以了,有两、三个卫星电视台就行了,这是现代化的佛教。我们建一个大佛像、建一个大寺庙,花那么多金钱,为什么不把这些钱,我们去造一个卫星电视台?你就想想,你令多少众生得利益了。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,佛学是智慧的学问,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。必须利用这些高科技做为弘法利生的工具,使一切众生轻而易举都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。

  现在除了卫星电视之外,还有网路。世界上有许多先进的学校都在利用网路教学,你念大学不必到学校去,在家里面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念大学。每天在电脑上课,考试都在电脑,毕业的时候学校把学位文凭寄给你,不需要到学校去。世间教学都能用高科技,普遍到全世界。我这一次在澳洲参观南昆大的网路教学,他们有大概一万五、六千学生分布在全世界六十二个国家地区,在网路上学习,一样的授予学士学位、硕士学位。我向校长请教,这些学生他们到不到学校来?他们不到学校来,都在自己家里上课。而且你有一台电脑,无论在什么地方,不一定在一个地方,你想在哪个地方,网址接上就授课了,非常方便。我们佛陀教育的弘扬,也应该走这个路子。我们明白了,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很认真、很努力的在做,我们三种布施都干。

  财布施,你们诸位同修供养我的这些钱,我把它拿去印经、做录像带、做录音带、做光碟,向全世界赠送。你们布施我,我就布施一切众生,我不会拿这个去享受。做成这些东西布施,财布施就变成法布施;许许多多人接受佛法,觉悟了、明白了,断恶修善,改过自新,无畏布施在其中,一举三得。我们得的果报,我们的生活不缺乏;不缺乏是财布施的果报。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用过钱了,上街没有买过东西,没有用过钱,所用的东西都有人送。送的都很多,用不完,什么衣服、鞋子、帽子好多人送,我都不知道多少,用不完。用不完,初出家的同修他们有缺乏的,我再转送给他们。所以钱对我没有用,我摸都不摸它。要放下!

  法布施,我们所有一切法物没有版权,欢迎别人拷贝流通。过去演培法师在世的时候,曾经有一天正式的请我吃饭,我感到很惊讶:「老和尚,你今天为什么请我?」他说:「我今天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。」我说:「不敢当,那也用不著这样正式请客。」问他什么事情,他说:「你的法缘这么殊胜,你要教教我,你的法缘为什么这么殊胜?」我说:「这个事情很简单,布施、供养,法缘就殊胜了。」他听了想一想,他说:「我很孤寒。」「孤寒」你们听得懂听不懂?他在新加坡住久了,新加坡人说的话,「孤寒」就是小气、吝啬,舍不得布施。「所以,你的法缘就不如我。」那个时候我顺便提醒他一句:我们这些书籍,经书、善书,录像带、录影带、光碟,流通到全世界,全部都是免费。

  演培法师一生写了不少书,著作等身,他曾经送我一套,好像精装本有二、三十本,送给我一套,每一册后面都是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那有什么法子?谁敢给你流通?你自己把你自己的法缘限制住了,这是错误的。我这一句话提醒他了,他把版权卖给书店了。他知道我在台湾有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,不断的在印书向全世界流通,他就看他的一本都没有,他问我:「我的那些书,你为什么不帮助我流通?」我说:「你后头有:版权所有、翻印必究,谁敢印你的书?」后悔莫及!所以缘要靠自己去结,不要把自己封闭住了,愈结愈殊胜,财布施愈施愈多。

  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听我这个说法,都在做试验,还都有效果。新加坡的居士林每天供斋,每天三餐,还有两道点心,大概上午十点钟有一道,下午三、四点钟有一道点心,一天五餐、五次,完全免费,不管什么人来吃,欢迎,你信不信佛教,只要你来吃饭都欢迎,你毁谤佛教来吃饭,也欢迎。每天平均一千多人吃饭,厨房里面忙得不亦乐乎,道场兴旺!再告诉诸位,每天供斋一千多人吃饭,星期假日差不多有四千人吃饭,钱从哪里来的?不知道。我们只晓得没有买过米,也没有买过菜,也没有买过油、盐,天天有人送。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是免费供斋的,都来修福,粮食、米、面、菜堆积如山,吃不完!吃不完,这个东西又不能放,放久就坏了,米会生虫。几乎每一个星期我们总是有两次、三次用小卡车把我们这些东西运出去,送给那些孤儿院、养老院。为什么?他们没有人供养,我们的供养太丰富。愈施愈多,你不要怕布施,不要怕人来吃。

  听说国内其他地方看到之后,他们也办,他们也是免费供应餐点,也不错,收入都相当可观。证明佛讲的话没错,财是从财布施得来的,聪明智慧是从法布施得来的,健康长寿是从无畏布施得来的。人只要真诚修这三种布施,你怎么会不快乐?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自自然然一帆风顺。为什么?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就是这么个道理,这不是迷信。

  摄受众生,「摄受」两个字意思很广,我们必须要懂得。「摄受」要用现代的话,讲得最浅显的,人际关系。人际交往,如何得到别人对我的信任,这叫摄受,这是最简单的讲法。人际里头最密切的关系,夫妻,夫妻要是彼此不信任,这个家庭就会破碎。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?他不懂得摄受的道理,不懂得摄受的方法。佛教给我们「四摄法」,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。如果我们学会了,用在夫妻上,这一对夫妻百年好合,家庭美满,佛法学了真有用处。

  四摄法,头一条是「布施」。布施,在人与人交往当中我常常讲;因为讲布施,这个概念很笼统,大家不清楚。四摄法里头的布施应该怎么讲?多请客,多送礼。太太常常请先生,先生常常请太太;太太请先生在家里,先生请太太到外面馆子里去。要懂得常常请客,要常常送礼物,夫妻才会好合。第二是「爱语」,爱语是什么?言语决定是关心对方,真诚的关心对方,这叫爱语。第三是「利行」,自己所做一切的事,给对方都有利益,决定是利益对方,决定不会损害对方。第四是「同事」。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,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的家庭怎么会不美满,怎么会不幸福?

  尤其是重要的,夫妻一生当中,永远要想念著对方的好处。不要常常想对方的过失,想对方过失就不能够团聚了;不要记住对方的过失,专记对方的好处,你一生相爱。为什么没有结婚之前看不到对方过失?别人说这个女孩子怎么不好,不相信,「你在挑拨离间」,只看到对方的好处,看不到对方过失。结婚之后麻烦来了,专看对方缺点,对方好处忘得干干净净,所以没有多久就要离婚,家庭破碎。由此可知,幸福与不幸在一念之间。

  佛这四摄法好!从家庭到国家,国与国的交往,族群与族群交往,我们今天讲宗教与宗教交往,用四摄法,常常往来、多交往,因此许许多多的误会化解了。误会化解,冲突就没有了。哪里会有宗教战争?哪里会有宗教问题?凡是族群的问题,宗教的问题,国家与国家的问题,都是不知道四摄法,都是彼此不相往来,彼此互相猜疑,愈猜愈讹。到最后爆发冲突、爆发战争,无辜的老百姓遭难。多少人在冲突当中牺牲了生命财产,统统是无谓的,都可以避免的。所以,四摄法非常重要!我们应当要学,应当要会用。你要会用,真的一生幸福,从家庭,到你的事业,到你的交友,无往而不利,这是佛陀真实智慧传授给我们。所以,善财跟海云比丘请教的这些问题,我们略略把这个大意给诸位介绍。后面是:

  【唯愿慈哀,为我宣说。】

  最后这一句话,要求海云比丘教导他。底下一段「称赞授法」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下一次来,我们再来读海云比丘怎样教导他,满足他的这些问题。他所提出来这些问题,海云菩萨怎样教他,我们怎样在这里面学习,学以致用。一定要学到之后改善我们的生活,改善我们的学习,改善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的关系,我们就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了。今天我们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