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七) - (第二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七)  (第二集)  2000/10/10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35-000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掀开讲义第四页第一行看起,这是第七个小段:

  【相外无性,性外无相,性相交彻,真佛真土。是念性相无碍。】

  《经疏》后面这几段义理很深,境界可以说全是法身菩萨,但是我们虽然是初学,不能不知道,不知道就有许多事情让我们生起疑惑。大经常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,因此,虽然不是我们自己境界,多听听能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往后修行境界渐渐向上提升,不知不觉也能够契入。前面两句说得非常好。「相」是现相、是所现,「性」是体性、是能现;能所是一不是二,所以『相外无性,性外无相』。过去禅宗里面常说到的明心见性,「性」在哪里?如果真正见到了,相原来就是性。为什么我们在相上见不到性?这就是古德常讲的,我们著了相;著了相,性就见不到。

  譬如我们桌子前面供的这一尊佛像,这一尊佛像是黄金的;黄金能做成佛像,黄金是体,佛像是相、是个样子。那么我现在要问你:「我现在有很多黄金,你帮我拿来。」他找了半天没有黄金,看到佛像;这是佛像,他不知道这就是黄金。我们一般凡夫大概就是这种情形,不知道森罗万象就是本性,就是真心、就是本性。诸佛菩萨他们非常高明,他懂得性跟相是一不是二,所以『性相交彻』,性相圆融。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们在经教里关於这些的教导,例子非常之多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

  这些人如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?经典上有许多的教诲,大家都能够熟记的,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性」。离,是不是跟「相」离开?不是的。「离」是教我们离分别、离妄想、离执著,并不是教我们跟相离开,离不开的。譬如说金跟金做出来的像,它两个怎么能离开?离不开。所以佛教我们离相,是离分别的相、离执著的相,决不是离境界上的相,这个我们要搞清楚。往往有一些人学佛,在言语、名相上产生许多的误会,曲解意思,这样修学不但功德利益得不到,反而产生障碍。

  由此可知,佛法的修学,世尊早年就教导我们,最要紧的是亲近明师。这个「明」不是名气大,不是知名度高,是一个对於理事明白的这样的老师;也就是我们以后所说的「有修有证」。有修有证的,这些是佛法的过来人,他们跟我们来介绍、来讲解,就不至於有很大的差错。诸位听我说这些话也要听明白,「不会有很大的差错」,那小的?小的恐怕还是很难免。什么原因?他没有成佛。成佛,那是决定没有错误;没有成佛,等觉菩萨还难免有小错误;但是大前提、大方向绝对不会差错的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

  而世尊实在讲也非常慈悲,唯恐末法众生,我们现在处在末法,去佛年代久远,无论在修行、在解说,距离佛所传的,错误可以说愈来愈多。在今天的社会正是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: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。」佛所说的「邪师」是指谁?我们要清楚,佛所讲的邪师,是我们佛门里面的,不是佛教以外的;也就是说,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曲解佛的意思、误解佛的经教,曲解、误解把佛的正法讲歪了、讲邪了,这叫邪师。为什么?现在我们知道,从前人想不到,从前人一代一代这么传下来。为什么?从前人没有见到现代的社会,没有看到现在这个状况。

  古时候教学,师资一代一代的承传都有师承,这就是说大致上不会有差错,小过失是不免,大方向、大前提不会差错。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师承,这个问题严重了。现在何以没有师承?现在这个社会孝道没有了。我们知道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现代社会不讲孝道,年轻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孝道,你要给他讲孝道,他听了奇怪,「你这个人落伍,你是十八世纪以前的人,你不是现代人」。这个意思我们听了之后,我们很感慨,十八世纪以前的人是讲孝道的,现在二十世纪的人不讲孝道。孝道既然没有了,师道也就没有了。师道没有了,就是说师承没有了,这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真正原因。变成什么?学无常师;纵然好学,总不免学得太杂,学得太乱。佛教给我们「精进」,精是纯而不杂,这样的求进步才有用处,才能得定,才能开慧。如果学得太杂,学得太多,学得太乱,这个心决定定不下来,心定不下来就决定没有智慧,智慧是从定中生的。他学得很多,人挺聪明,也挺能说,能言善道,这是佛法讲的「世智辩聪」,世间的聪明智慧,不是佛家讲的真实智慧。世智辩聪决定不能够断烦恼,决定不能够转变自己的习气;可是真实智慧能转烦恼成菩提,作用完全不一样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,更要紧的我们要有警觉心,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,还得用老办法。老办法现在见不到了,这是我们修学环境不如古人,但是只要我们真正发心去求,佛门常说: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。」至诚就能感通,你会有殊胜的机会遇到真善知识。诸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,「不舍一人」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;我一个人想学,佛菩萨也会应化来教导我,也不能够舍弃我。我心里想学而得不到感应,那还是自己心地不真诚,真诚就有感应。所以一定要回过头来自己认真反省、检讨,改正自己的过失,感应就会现前。

  古德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,这个榜样,在眼前没有真善知识,我们可以私淑古大德。像我们今天在此地学习《华严经》,现在这个时代能够教《华严经》、能够讲《华严经》,几乎没有了。发心念《华严经》的还有,依照《华严》真正修行的、弘扬的没有。我们要想学习这一部大经怎么办?没有老师引导是没有法子入门,好在清凉大师的注解在,我们得到他的注解,他来帮助我们,他来引导我们,他帮助我们解决经典疑难之处,我们展开《疏钞》就是以清凉为老师。这是不得已的办法,但是这个办法可靠,这个办法决定不会误导我们。所以以古为师比较可靠,以现代人为师不可靠。

  也许有人问:你为什么这个说法?古人为老师,古人注解能够传几百年,像清凉大师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五百年;他的东西能传一千五百年,一千五百年当中多少人看过都赞叹,这个靠得住。现在人的东西再好,我们肉眼凡夫,他还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,他的东西能不能传得下去,我们现在还不知道。我们要找个可靠的,那还是找古人好,已经经历考验过的,我们相信他,我们跟他走。现代人讲的,「你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历史考验」,暂时放在一边,可以做参考。这是从前老师教导我们的方法,学东西要以古人注疏为主。古人注疏有的时候注得太深、太难,这个地方我们还是搞不懂,现代也有人讲,我们听听,参考参考他,只参考他这一段,看这一段我们听听,能不能帮助我们觉悟;不能帮助我们觉悟,我们可以存疑,暂时不要去求答案,老实依照我们已经理解的理论方法去修行。修行再过几年,境界不一样了,再过几年再来看,可能这里就通达了。所以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著急,著急是解决不了问题,而且浪费很多时间。真正能解决问题是清净心生智慧,这样才能解决问题。

  在此地讲到念佛,念佛理论的基础、念佛法门何以这样殊胜,清凉给我们说出这么多的道理来,尤其这几句非常重要!「性相交彻,真佛真土」,「真土」在哪里?我们现前这个土地就是真土。「真佛」在哪里?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真佛。为什么?前面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,「相外无性,性外无相」。性是能现、能变,相是所现、所变。所变一切有情众生就是真佛,一点都不假;所现的山河大地是真土,也一点都不假。如果你要是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我们现在这个土是「法性土」。你境界没有转过来,这个土是「法相土」,你著了相。法性是真正的净土,所以心净则佛土净,真佛真土不在凡夫秽土之外。如果诸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当然真正明白不容易,我讲得再清楚,要想契入很难。为什么?真正明白了,念头转过来了,你现前就得大自在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说过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这八个字你要真正通达、契入,你就转境界了。转娑婆秽土为真佛净土,转我们业报之身为真佛法报之身。你还要去算命吗?你还要去看相、看风水吗?不需要。凡是想看相、算命、看风水都是对自己没有信心,自己的心被外面环境转,跟著别人怎么走法,这个人很可怜,受外面环境摆布。

  这八个字真正明白,行了!自己在境界里做得了主宰,就是经上讲的能转境界,能转境界你跟如来有什么两样?你不会被境界转,境界随我的念头来转,你说我多自在!佛这样的话,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了,譬如说: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句话很重要;心净土就净,心不净土就不净,心净身就清净。人家看你这个相貌很清秀,这是心清净;如果这个人烦恼很多、脾气很大,你看这个相貌是不是个清净的相?不像。这是非常粗浅,我们的情绪就操纵我们的容貌。你欢喜的时候那个相就不一样,心里不高兴那个相貌又不一样,这不是很明显的「相随心转」吗?不但相随心转,体质随心转。很多人身体多病,到处去求医,有时候他很幸运,遇到高明医生把他的病治好,来跟我说,我笑笑,难得!其实是不是医生把他的病治好的?不是。他病怎么好的?信心治好的;他相信这个医生,他对这个医生有信心,这个医生给他诊断下药,下错了他也会好,信心!《华严经》上讲: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」再好的大夫,你对他没有信心,他开的处方开得对你的症候完全相应,你吃了病不会好。什么原因?没有信心。由此可知,你的病怎么好的?是你信心把你治好的;大夫是个缘,他是个增上缘,他不是最重要的,信心最重要。

  我说这个话也说了不少年。往年我住在美国,美国有个大夫,我把我这个看法说给他听,他点头,他相信,他说:「你讲的话有道理。」这位大夫现在也过世,过世好几年了。所以,信心决定一切。诸佛菩萨跟我们凡夫差别在哪里?差别就是诸佛菩萨对自己有信心,六道凡夫对自己没有信心;没有信心就是凡夫,有信心就是佛菩萨。因此我们最重要要建立一个信心,就是「我有佛性」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「我可以作佛,我能作佛」,虽然过去生中生生世世,长劫以来染了一些烦恼习气,烦恼习气很重,我相信我能把它完全断掉。如果你没有这个信心,你的烦恼断不掉。我说这些话有没有根据?有!佛在经上说得很多。经典里面比喻,烦恼再重、再多,就好像黑暗一样,佛在经上举比喻「千年暗室」,「千年」是讲时间长,「黑暗」是比喻烦恼习气很严重;佛说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,点一盏灯就是你智慧一开,你信心一生起来智慧就开了,黑暗就没有了。人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改过来?对自己没有信心,这是最严重的大病。

  大、小乘佛法,显教、密教,无量法门都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,特别是净宗法门。《弥陀经》上给我们讲三个条件:信、愿、行,祖师大德为我们说明这叫「净土三资粮」。资粮就是往生的条件,三个条件。我们有真信,丝毫不怀疑,我决定能生净土。为什么?净土是我自心所现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谁的心识?我自己的心识。我自己心识变现的境界,我哪有不能去的道理?从这个地方建立了真实的信心。「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」是从理上讲的,弥陀跟我是一不是二,我自性里面圆满的智觉变现出阿弥陀佛,不是外面的。自性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净土,都没有离开自己,自己怎么会不往生?念佛不能往生是没有信心,因为没有信心,那个愿也就靠不住,这样才耽误这大好的机会,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。

  我们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明白这些道理,信心才真正能建立,才懂得佛祖给我们说的什么是真佛,什么是真土。於是我们念佛,『是念性相无碍』。无碍是不执著相,也就是我们常讲,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。可是我们面对著社会大众,试问问我们还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?有,诸佛菩萨也有。集结经典的时候,第一句「如是我闻」,怎么没有我?「如是我闻」都是分别、都是执著、都是妄想。由此可知,妄想可以用,不能执著,我们要不用妄想分别执著,跟别人就不能往来了。我递出这个东西,别人问:「这是什么?」我一句话不说,那人不说我是呆子、白痴?这是什么?「毛巾」,你们大家叫它做毛巾,我也叫它做毛巾。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;分别就是不分别,执著就是不执著。为什么?心里头没有,心里面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假相,不是真的。

  如果你要执著这东西是真的,那你就吃亏了,你就会生烦恼,你就有患得患失。你要晓得这个世间相全是假的,假到什么程度?刹那生灭。《华严》大经前面讲得详细,我们介绍初品时,曾经做过很详细的说明,刹那生灭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。所以相是虚幻的,《金刚经》讲的偈子,粗略的意思我们大家都能懂,真实微细的义理那就很难懂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」电是闪电,是讲它生灭时间的快,所以它全是假的不是真的,因此我们可以用,我们不能执著。也就是我常常比喻说:我们可以有使用权,不可以有所有权。使用权是真的,所有权是假的,决定没有所有权。你认为这是我所有的、那是我所有的,到最后连身体都保不住,身体要死,何况身外之物,哪一样是你所有的?我们从这里去仔细观察才知道,世间人讲的所有权是假的,使用权是真的。我们今天在讲堂这两个小时,我们在这儿使用,这两个小时是属於我们的,我们在此地作主人。我们要能看穿整个世界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全是有使用而没有所有,我们就得自在,患得患失的妄想就消失了。患得患失是个妄想,是个很苦的妄想、很累的妄想,为什么?它决定得不到,决定无所有。

  人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有能力要多修福,修福是真的。为什么?能带得走的。带不走的一概不干,带得走的干。帮助世间苦难的人,世间哪个人不苦?哪个人没有灾难?不要说在人间做到皇帝、做到总统,他也免不了有灾难,他也免不了有苦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天上的天王,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罗天王,他还有苦、还有难,我们要帮助他,我们要救苦救难。也许有人说:「你这个口气未免太大,摩醯首罗天王那么大的福报,统治娑婆世界(不是统治一个地球、一个国家,统治娑婆世界,一个娑婆世界只有一个摩醯首罗天王),我们有什么能力帮助他?」没错,我们是没有能力,可是现在我们学会了能力,真学会了。学会什么能力?学会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摩醯首罗天王要不念佛求生净土,他死了以后福报享完了,还是搞六道轮回。我也不会讲经,我也不会传法,我只懂得一句阿弥陀佛,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救他。所以净土法门不可思议。你真学会了,娑婆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众生你都有能力帮助他;有能力度自己,有能力帮助别人。如果你学得更多,你懂得更透彻,那就更好。你的理论能够讲得透彻,使他信心坚定,不再起疑惑。这是第九种念佛,「念性相无碍」。第八小段:

  【以性融相,相随性融,令前诸门,合为一揆。故德德无尽,相相无穷,尘尘刹满,犹如帝网,是念重重融摄。得此二门,前皆真实。经随别说,义必该融。】

  这个意思才讲到真正究竟圆满。「以性融相」,我们用古大德的比喻说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我们把金比喻作「性」,把器皿比喻作「相」;我们到一个金店、金铺里面去参观,你看到的金器、首饰许许多多种,琳琅满目,几百种几千种,相都不一样,性都一样,全是黄金,除黄金之外没有第二样东西,全是金。我们如果看金,这所有金器都融在里头,这叫『以性融相,相随性融』。这个比喻前面说了许多话,有的在性上说,有的在相上说,相上说得多,性上说得少。如果真正把性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性相是一不是二,性相就交融、互融,互相融摄。这样子,不但前面所说的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能够合而为一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又说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我们对於这个道理不懂,对这个境界不认识,所以在一切诸法之中我们认识不清楚。一切诸法「体」是什么?「作用」是什么?都教我们生起疑惑。

  现在的科学相当进步,科学家在认真的探讨,我们常常在电视看到演的「世界奇观」,像「动物奇观」、「世界奇观」我们看到许许多多,他们在研究、在考察,但是都是落在分别、执著里面,他融不起来。佛法能融,佛法知道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真的「是」,不是「不是」,真的是。於是随拈一法,无论是哪一法,随拈一法都具足圆满的性德。什么叫「圆满性德」?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德能,都在这一法之中。这个说起来也很不好懂,很难体会。

  也许有一些同修看过中国旧小说里的《济公传》。还有民国初年江苏镇江江天寺,有一位法师叫「妙善」,跟最近普陀山圆寂的老方丈妙善名字相同,不是一个人,人家叫他做「金山活佛」。他的形象很像济公长老,也是个不修边幅的人。我听说他一生都没有洗过澡,有一次在居士家里住,这个居士给他准备了水,逼著他老人家一定让他洗个澡,「好,那就洗吧!随缘,你们叫我洗,我就洗。」洗完之后那个洗澡水,他是用盆洗的,他们家里有个佣人生了病,这个病很多年了,也没有办法治好。妙善法师就拿了他的洗澡水叫他喝,他就真喝了,说:「这洗澡水很好喝。」喝了之后,他的宿疾,多少年治不好的病就好了,所以不少神迹。

  我们晓得济公给人治病,看疑难杂症,身上搓个丸给人家吃了病就好了;妙善和尚也有这些事情,常常拿身上脏的这些东西,挖下来给人吃了病就好了。什么道理?《华严经》里面有答案,任何一法都具足圆满的性德,他知道。被他治病的人、吃他药的人对他有信心,它就产生效果。我们不懂这个道理!『合为一揆。故德德无尽,相相无穷』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必须彻底契入境界,他才做到事事无碍;不但是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济公长老给一些众生治这些疑难杂症,事事无碍。你要问他什么道理,就是「以性融相,相随性融」,虚空法界完全合而为一,随拈一法具足圆满性德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现在很多人听到就说:「这个不行,这是迷信,这个没有科学根据。」哪里知道科学根据都在大经大论之中,我们平常读诵这些经论粗心大意,疏忽了、忽略了,没有看出来。你要看出来,你就相信,你就不觉得奇怪。

  再看下面经文:『相相无穷,尘尘刹满,犹如帝网,是念重重融摄』。相相无有穷尽,「相相」是讲虚空法界一切现象,现象永无穷尽。我们常讲相是刹那生灭的,怎么能够讲无有穷尽?无有穷尽是讲它的转变,生灭是属於转变,前念灭,后念就生了。我们常讲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世出世间离不开因果。因果何以不空?因变成果,因空了;果又变成因,果也空了。因果也是空的,但是它转变不空,因变成果,果又变成因,它永远在转变。我们说因果不空是讲它的「转变不空」;它的「循环不空」,永远在循环;「相续不空」。我们说它这三种现象:转变、循环、相续,这是定律,这是真理,所以就无有穷尽。

  「尘尘刹满」,刹是虚空法界,这些事、这些理尽虚空遍法界。随缘它就现相,虽然现相,相决不是有,相也决定不是无,所以佛家讲「现相」是什么?非空非有。你要说这个相有,相没有自性,「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」;你要讲这个相空,明明在你眼前,你眼能够见到,耳能够听到,身体能够接触到。它到底是什么?不能说它是空,也不能说它是有,「非空非有,亦空亦有」,你这样才能够认识它的真相,原来是这么回事情。

  相是虚幻的,是梦幻泡影,不但十法界里面的相不可以执著,一真法界里面的相也不可以执著;不执著对了,执著就错了。所以真正明白人、真正聪明人生活在这个世间,我常常用比喻说,我们只要使用权,我们决定不要所有权,那就非常自在。所有权是什么?执著。使用权顶多有分别还没有执著,没有执著烦恼就去掉十之八、九。烦恼从哪儿来的?患得患失。得失是属於执著,所以你一切不执著,你就没有什么烦恼。没有烦恼,你的智慧就增长,你就得轻安,你就得自在,你生活就非常快乐,就非常欢喜,佛家讲的「常生欢喜心」。所以,不可以自己去找烦恼。「尘尘刹满」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,世间一切的现象怎么来的?佛说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随心应量,他要不是充满了虚空法界,怎么能够这么自在?应念现前,所以他转境界,他不被境界所转。

  「犹如帝网」,帝网是比喻,「帝」就是帝释天,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,帝释天王宫殿里面的装饰品「罗网」,佛在经上讲,这个罗网非常美观,我们人间没有,网与网当中系有宝珠,珠放光能够照耀,光光互照,光光互融,取这个意思,取「重重无尽」这个意思。这就是「念重重融摄」,这是第十种念佛,「念重重融摄」。

  清凉大师说:『得此二门』,二门就是第九跟第十种念佛,前面是「念性相无碍」,你能够念性相无碍,能够「念重重融摄」,你能得这两门,『前皆真实』,前面所说的八种念佛都是真实的。如果没有后面这两种,前面八种都不是真实的,方便说不是真实说。由此我们能体会到,佛常讲一真一切真,一妄就一切虚妄。真、妄从哪里生的?从心生的。心真实,没有一法不真实;心要是虚妄,没有一法不虚妄,这就叫「境随心转」。懂得这个道理,契入这个境界,你就能转境界。

  学佛我们可以看得出,你学佛有没有功夫,你学道有没有成绩,现在人讲成绩,从什么地方看?从你相貌上看。你学佛,学得相貌愈学愈好,愈学愈快乐,愈学愈自在,你得佛法利益了;如果你学佛,愈学愈苦恼,一天到晚愁眉苦脸,身体衰弱,你学错了。不是佛法不好,是你学错了。你真正懂得、真正如法的修学,哪一个佛菩萨是病哈哈的样子?哪一个佛菩萨是愁眉苦脸的样子?没有。不但佛菩萨没有,连阿罗汉都没有。阿罗汉相貌虽然不一样,你看五百罗汉那个造型、相貌是不一样,你仔细去观察,都是健康的相,都是快乐的相,都是慈祥的相。不管他们怎么表演,你都能看得出来。你学佛懂得道理、懂得方法,真得受用,没有一样不自在。

  我们要问:如何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?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。今天有几个台湾同修来看我,告诉我台湾有一些道场里面发生的事情,他说了几句,我就止住,别再说了。我虽然这两三年没有回台湾,也没有人跟我说,你给我说一句,后头我全都知道,不必多说了。要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?不可以,不但心上不能放,口里头也不能放,你就得大自在。看到人家如法,很好;不如法,也很好;都好。为什么都好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他如法,虚妄;不如法,虚妄;虚妄跟虚妄平等,没有差别,我们要在这些地方锻炼自己的清净心。清净心不是容易得来的,要在顺逆善恶不同境界里把自己的念头磨平。顺境、善缘,决定不生丝毫贪爱;逆境、恶缘,决定不生一点点烦恼;心永远是平静的,我们成功了。我们成功才能帮助别人,有意、无意多为社会造福,都在这里帮助别人觉悟。你为什么会说?你心里头有,你心里头没有,你就不会说了。心里有什么?心里有是非人我,所以你才有那么多言语说。

  佛在经上讲,讲得很有趣味,诸佛跟诸佛见了面,一句话都没有;菩萨跟菩萨见面还有话说,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。为什么?心里面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,他有什么好说的!须知诸佛的心,永远是清净的。佛跟众生在一起,众生有问,佛就给你说法。「佛说法」,跟诸位说,是不是佛真的说了?佛没有说。你要说佛有说,佛是凡夫,不是佛。佛怎么说的?自自然然的感应。经上有比喻,佛像钟一样、像鼓一样,你敲它一下,它就响一下,「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,不叩则不鸣」。不叩,钟里面是空的,鼓里面也是空的;叩它,里面还是空的。众生有任何问题向佛请教,佛是随问随答;我们真的有疑惑,他没有疑惑。所以这一种答问,整个经典都是答问;菩萨问的、罗汉问的、人天大众问的,佛一样一样给你解答。我们现在才懂得一点消息,怎么答的?自性答的。完全是性德圆满的流露,佛在经上讲「法尔如是」,一丝毫的造作都没有。这个「造作」就是起心动念,极其微弱的念头都没有动,这叫真。所以没有一样不真,法法皆真。如果没有契入这个境界,没有一样是真的,样样都是假的。佛为什么境界是真的,我们是假的?还是「唯心所变」,还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佛是真心,真心没有念,所以一切境界都是真的;凡夫心里有念头,有念就叫妄,所现的虚空法界都是虚妄的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,然后才知道佛法之可贵,佛法不能不学,世间所有一切法,没有一法能跟佛法相比,学佛得真实受用。

  末后两句:『经随别说,义必该融。』这两句话狭义的是指,菩萨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说的二十一门,广义是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,更广的能够贯通十方三世所有诸佛讲的一切佛法。佛说法是「随别说」,「别」是差别,随顺一切众生差别境界而说的,所以才说了无量无边的差别法门。可是理是一个,「义必该融」,从义理上讲必定是圆融、是贯通的。千经万论一个理,我们常讲是一个方向、一个原则。因此一部经通,一切经都通;一个法门通,一切法门都通,就这么回事情。昨天我举这个比喻,好像一个圆,圆任何一点都通到圆心;圆心是「理」,圆球上任何一点是「别」。如果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,不但诸佛菩萨所讲的种种法门,必定是融摄贯通的,世间所有一切众生,无论他讲的是颠倒错乱,也会融摄贯通。那是什么道理?一个性,没有两个性;一个性,一个心现的,一个识变的。

  最近这两年我们跟许多宗教往来,我也读了许多宗教的一些经典,我看他们的经典跟《华严经》没有两样,融摄贯通。他看不懂我们的东西,我看得懂他的东西。甚至於他看他的经典,他的意思看得很窄小,我看他的经典意思广大无边,这也是境随心转。你的心量大,你看他的东西就大,意思就看得深;你的心量很小,你看《华严经》看得也很窄小,看得也很浅显,这就叫境随心转。所以佛法真的赅虚空法界一切法,赅是包含。再看底下这一段,第九段:

  【经云,住等虚空法界念佛门。谓总该十身,十佛十身皆等虚空,并合法性,庄严法界虚空界,是则随门说异。举一圆收,如是方为华严念佛。】

  这一段意思也是深广无尽。第一句非常重要,我们应当要学诸佛如来、要学法身菩萨,『住等虚空法界』。这个「住」不好懂,我们换句话讲,「心量」。我们的心量不大,一般凡夫起心动念想我自己的利益;头一个念头想我自己的利益,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非常坚固。其中也有不少人,起心念动想到一家人的利益,在古时候起心动念想一家人的利益很多,现在不多了,现在只知道自己的利益,都不想一家人的利益了。怎么知道?你看看离婚的人有多少?如果想一家人的利益,他怎么会离婚?离婚就是想个人、想我的利益,没有想到对方的利益。现在能想一家人的利益的不多了,这个问题非常严重,这是社会的病态,严重的病态。

  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,今天大家都知道社会动乱,人心不安,没有依靠,所以生活没有保障。毛病究竟出在哪里?出在家庭破碎;伦理的观念没有了,道德仁义的教育没有了,这个危险大了。古时候,特别在中国,无论有没有读过书,都接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,没有念过书也接受过教育。从小父母就做榜样给儿女看,大人都有义务做好榜样给儿童们看,他从小就看到、听到,受这个薰习。所以他懂得做人的道理,懂得孝养父母、尊敬长辈,他懂这个。现在不讲求了,父母生了儿女,忙著自己的工作,不去照顾儿女,雇一个佣人,让佣人去照顾。这个小孩长大对父母有没有亲情?没有。父母没有爱过他,没有照顾过他,他怎么会孝养父母?这个严重问题很少人去想到。父母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,儒家讲「父不父则子不子」,这在伦理上头一个关口就破坏了,一坏到底,这是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,家庭教育毁掉了。学校教育,从前学校老师以德行为第一,课程最重要的是德行,现在没有了。现在老师教学生都教技术,让你学会怎样去开发你的前途,怎样去赚钱,怎样去升官发财,教你这些。人人都把利摆在第一位,注定就要斗争,斗争到最后就战争,战争到最后就世界毁灭,很多外国宗教讲的「世界末日」。

  再看看社会教育、宗教教育。今天宗教多半流於仪规、形式,经典里面的教训,没有人去探讨、没有人去研究,也没有人依教奉行。四种教育都没有了,社会怎么能不乱?世界怎么能没有危机?我们要认识清楚,救自己、救社会、救世界,还是要把古老圣贤教育恢复起来,除此一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。从哪里做起?儒家讲得好,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」佛教我们第一条也是教修身,儒家讲修身,佛法讲修行,「行」比「身」的意思好。「行」包括思想、言语、行为,把我们这些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是根本,这是基础。佛家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讲的「净业三福」。实在讲「净业三福」所说的,实际上就是八个字: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。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就这两句话,千经万论是这两句话的解释、这两句话的说明。这两句话怎么样落实?佛就讲得很清楚,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孝亲尊师就落实了。

  我们今天问问:我们有没有慈悲心?我们有没有认真去修十善?假如我们把这个疏忽,我们没有认真去做,我们学佛违背了佛法最高指导原则;最高的指导方针我们失掉了,我们就变成盲修瞎练,你怎么会有成就?所以佛法修行以十善业为基础。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讲得好,有一段最精彩的开示: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诸世间苦。」这一句话了不起,这个世间包括了十法界,不但是六道,十法界这些众生一切苦它能断,可见得这一法非常重要。这一法是什么?昼夜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观察善法。常念,心善,心要念善,心就善;思惟善法,你的思想善;观察善法,你的行为善。这样才能够令一切善法念念圆满。末后又说了一句: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。」这一句重要,不容许一毫一分的不善夹杂在里面,这个人是菩萨。善法是什么?十善业道;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心是十善心,想是十善思想,行是十善行为,这个人就是佛菩萨,这个人真正在学佛。这是学佛的基础,学佛的根本,「大方广佛华严」就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,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谈不上,别说谈《华严》了。

  「住」这个范围就大了,这是从十善向上提升,提升到很高层次的境界,「住等虚空法界念佛门」。基础呢?基础是住十善。我们如果心住十善,就是刚才讲的昼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,可是品位不高,生凡圣同居土;心住等虚空界念佛,这个人往生一定生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。凡圣同居土的条件,是住十善业念佛往生的,如果我们心里没有十善不能往生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一天磕十万个大头都不能往生。什么原因?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好,西方极乐世界皆是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」。我们虽然念佛,心不善,到那里去跟他们格格不入,没有法子同住,住在一起天天要吵架、天天要打架,所以极乐世界你就去不了,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。所以我们的心、念头、行为不善,念佛就不能往生。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,原因在哪里?就在此地。

  此地经上说「住等虚空界念佛门」,怎么个念法?下面有说明。『谓总该十身,十佛十身皆等虚空。』十佛十身,我记得前面介绍过,在这个地方我们省略一点。通常一般讲「三身」,实际上三身、十身是一个意思。三身是合起来说,是归纳起来讲,十身是把三身再详细的分开来说。三身是讲法身、报身、应身,这是大乘经论常讲的。什么是「法身」?法是讲「诸法」,虚空法界一切诸法,这是我们真身。可是我们现在绝不承认,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佛说「迷了」,我们迷了自己的真身,迷了自己的真心,所以才变成六道轮回的凡夫,不知道自己有个法身。可是法身没有迷悟,并不是说悟了法身,你就得到,迷了法身就没有,不是的。你觉悟也好、你迷惑也好,法身常住,法身没有迷悟,迷悟是我们自己,法身永远是常住的,佛在经上讲不生不灭。法身没有相,法身能现一切相。由此可知,法身就是「真如本性」;现在哲学称作「宇宙万有的本体」,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能生万法」。所以我们要问:宇宙从哪里来的?虚空从哪里来的?太空当中许许多多星球从哪里来的?生命从哪里来的?这一切万物从哪里来的?法身所现。它的根源就叫法身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佛讲: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」法身是什么?法身就是心,法身就是识,这是真正的自己。

  禅宗参话头,祖师常常提到:「你去参!」参什么?你去参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就是法身,就是心识。如果从这一句豁然大悟,就明心见性,就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。诸位要知道,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,是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,在他自己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绝对不会说「我已经是法身菩萨」;他要有这个念头,他是凡夫,为什么?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;他没有。佛为我们说法,是就我们的分别执著来说的,他决定没有这个念头。不但法身菩萨证得果位,不会有证得的念头,我们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看到,小乘须陀洹,须陀洹证得须陀洹的果位,都没有这个念头,不作证须陀洹想。他如果还有「我现在证得须陀洹果」,他是凡夫,他没有证得。为什么?他还有妄想、还有分别执著。他没有。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,我们将来到那个境界也是清净平等,决定没有任何分别执著。所以往上的果位,小乘四向四果、大乘五十一个位次,佛在经上讲得多好,「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」,它不是有为法。有为法是什么?就是可以想像的、可以说明的;无为法是不可思、不可议。但是它都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、都断了,里面还有等级不同。确实有等级不同,但是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来。上面的圣人能看到下面境界,下面决定看不到上面境界,我们凡夫当然更是看不出来,这个我们要懂。

  什么叫法身?我们学、我们练习,怎么个练习法?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,都是自己,从这个地方下手。这种下手的方法,就是《华严》里面讲的「法界观」。时间久了,功夫用得很纯熟了,不知不觉就契入这个境界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真的是自己,这叫法身;你要是肯定,确确实实是自己,你就证得法身。法身证得之后,智慧就现前,慈悲心也现前,帮助一切众生有没有条件?没有条件。为什么?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,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,众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,众生快乐就是自己快乐;法身菩萨的境界。从法身再生起报身,「报身」是什么?报身是智慧身。你怎么知道有法身?你有智慧就证得,能证法身的智慧,这是报身。所以报身有生无灭,智慧开了之后不会再失掉,报身是智身。

  第三叫「应身」。应是什么?感应。我们现在六道众生也是应身,什么应身?不是感应,是报应,我们身是报应。佛菩萨到我们这个地方来,感应;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,这个身是应身,那一个地区根性成熟的众生多了,佛就应身来了。什么情形?成佛的机缘成熟。有很多人机缘成熟,佛就现这个身来帮助他,让他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。如果是少数人根性成熟,佛用化身,不用应身,化身是变化的,你见到,他给你说法,你一开悟,这人就没有了,那是化身,那是为少数人。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一个人真心去求,化身来度你;很多人在一块修学机缘成熟,佛就应身来度,所以是感应,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。我们是业报身,你过去生中造善业,你来享福,你造恶业,你来受苦。享福、受苦是报应,我们现在这个身是业报身,所以我说是报应身。佛菩萨是应化身,这是不一样的。这三身都是周遍虚空法界,这是讲「十佛十身皆等虚空,并合法性,庄严法界虚空界」。今天时间到了,但是这一段的意思没有讲完,明天我接著再跟大家说,这个对於我们修学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