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五) (第三集) 2000/6/7 香港九龙 档名:12-033-0003
请掀开讲义第二页,这是第三大段「称赞授法」,请看第二个小段:
【所谓勤求菩萨道。菩萨境界。广博净行。出现神变。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。示现世间种种作业。随顺众生种种心行。示现入出生死涅盘。於为无为心无所著。除断种种烦恼微细过失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。吉祥云比丘教导善财,实际上就是教导我们。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怎样生活,怎样工作,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怎样像一个菩萨。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《华严经》经文的内容很多、很丰富,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做修学的报告,因为受时间的关系,不能够把全部经文顺序的来讲解,只能够摘要选择经文里面重要的部分,与我们现前生活有密切相关的这一些经文,我们读了、学了很能得受用,所以用这个标准来节录。
在这一段里面,第一句『所谓勤求菩萨道』。这一句是总说。「道」,意思很深、很广;简单的说,这个道是道理、是道路。理要明了,什么理?宇宙人生的大道理。如果说它是道路,我们必须了解,佛在经论上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,十法界是十条道路,每一条道路的理事境界都要明了,然后我们应当走哪一条路,应当学什么道,自己就清楚了。
吉祥云比丘教导善财,第一句「勤求菩萨道」。这一句话不仅是教导他,也是勉励他、爱护他。何以?前面我们看过善财童子参访,首先陈说自己已经发无上菩提心,同时又请教如何学菩萨行。这样的学人是非常希有而难遇的,一个好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,没有不全心全力照顾的,尽心尽力的协助他、成就他,这是人生一大乐事!中国古时候,谚语有所谓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,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桩大事情。我们在此地看到,这是吉祥云遇到善财,老师好,学生也好。
「菩萨道」到底是什么?世尊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总的给我们说,菩萨道第一个要发菩提心,第二要修六度万行,这才是名实相副的菩萨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,也不能够疏忽。菩提心是很难,前面菩萨也赞叹「难中之难」,但是我们可以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古人所谓「登天难,求人难」,这是真难。「发心难,修道难」,这个不难,这是求自己,自己真正肯回头,真正肯发心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就不难。所以这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,这是求自己,只要你肯真干,真正想过菩萨的生活。其实菩萨的生活是最快乐的,我们为什么不肯干?也有一些同修很想真干,依然是行与愿违,这是什么原因?原因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对於菩萨道认识得不够透彻,第二是不能够克服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,无非是这两个原因。
怎样消除这两个原因?要想将菩萨道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能不求学。这使我们想到中国古时候这些学人,不远千里寻师,有道理!去亲近好的老师,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的老师。在古代,交通不发达,资讯可以说没有,天下这一些真正有学、有修、有证的这些大德,你怎么会知道?你到哪里去参学?当然第一个方便是有人给你介绍,这就方便太多了。介绍的人,你未必能遇得到;纵然遇到了,他所介绍的善知识可不可靠,还是有问题。
於是在古代倒有一种方式,这是善知识为了接引天下真正好学之人,他有两个方式:一种方式是闭关,另外一种方式是住茅蓬、住山。闭关、住茅蓬的条件不简单!在中国大乘佛法,如果没有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你没有资格住山,没有资格闭关。你要干什么?生死大事重要,你要去参学。古时候大家都曾经听说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,赵州和尚八十岁了,这么大的年岁,闭闭关、住住山是多清闲!多自在!为什么还要行脚?行脚就是去参学。他没有明心见性,道业没有成就;换句话说,一定还要作学生,行脚就是作学生。於是我们晓得,闭关、住茅蓬就是向天下人示现,这个人已经开悟了,不是普通的开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他为什么不来教化众生?教化众生要缘分,没有缘不行。佛法是师道、是大道,不是小道。师道,不要说是出世法,连世间法也讲「尊师重道」。所以儒家常讲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你来求学可以,老师教你;不可能请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,没这个道理!请老师到家里面来,这个不尊重。尊重的心没有,老师再好,你都得不到利益。正是印光老法师所说的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完全看你对老师的诚敬心,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。
明朝末年万历年间,我们中国净土宗的莲池大师,这是一直到现在五、六百年间,提起没有不尊敬的一位大德。我们在他传记里面看到,他年轻的时候参学,景仰当时的一位大德遍融老和尚。他是怎样去参学?三步一拜,拜到老和尚面前,向老和尚求法。当时许多人看到莲池这样的真诚恭敬,老和尚一定对他开示,一定是重要的、玄妙的开导,也有很多人挤在旁边听。他向老和尚求法,老和尚说了一句「你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」。旁边的人听了笑笑而已。为什么?老生常谈,这个话遍融老法师不晓得说过多少遍,大家都听到耳熟;由於听得太熟,大家也就没有在意。莲池是千里迢迢三步一拜拜过来,这一句话牢牢记在心上。他常常给人说,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老和尚这一次的开示:远离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以后他成为一代祖师。听的人那么多,为什么每个人感受不一样?对於老师的诚敬心不相同。所以这一句话对莲池大师来说,醍醐灌顶,无上的妙法;对平常这些人,他觉得是老生常谈,没有什么希奇,很普通的一句话,所以他得不到利益。同样一句话,有人因这一句话成就了,有人把这一句话没有放在心上,大意、疏忽了,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。这很值得我们反省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今天我们在华严会上,看到善财童子的求学态度,真诚到极处。所以遇到的善知识,对他是真实究竟的开导:你要勤求菩萨道!这里面含著理论上要透彻的深入,事相上要做得圆圆满满,这才是个菩萨;解帮助行,行帮助解,解行相应,相辅相成,一直到无上道。佛在经上常常勉励我们「深解义趣」,这一句话重要!如何深解?必须要身体力行。你不认真去干,你能够体会的、理解的,决定是有限;换句话说,你没有办法开悟。这个悟是年年要悟,月月要悟,天天要悟。开悟是没有止境的,一直到如来究竟的果位,这才是圆满的大觉。等觉菩萨还是天天在求悟处,何况我们现在在初学。一定要好学、要勤学,把自己所学的决定落实在生活上,你才开得了悟,所学非所用是决定不会开悟的。学了一定要落实、要兑现,这第一句的意思就很深、很圆满。
下面是举几个例子来说。菩萨道的内涵深广无际,略举几个例子。第一个『菩萨境界』,我们要知道。从哪里知道?一切经论里面,尤其是《华严经》,菩萨的境界就是我们觉悟的境界。「菩萨」这两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,玄奘大师给我们的解释是「觉有情」,这个解释得好。「有情」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尽,情就是烦恼习气,我们现在都是带著烦恼习气的有情众生。但是菩萨在上面加一个字「觉」,虽然烦恼习气没断,可是觉悟了,不迷了。由此可知,所谓「菩萨境界」就是你觉悟的境界,这个境界无量无边。这一句放在此地,好!就是俗话常讲的「学无止境」,这一句话真正内涵的意思,就是教给我们学无止境,你决定不可以得少为足,「学得还不错了,可以不必再学了」,不行,学没有止境的。
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,这是圆教的等觉菩萨,他们还天天在学,每天在十方世界参访诸佛如来,上求下化。「上求佛道」,他求学;「下化众生」,他落实、他兑现,他真做到。「下化」就是经上常讲的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,做出来给人看。佛教菩萨修六度,菩萨真干,每一条都非常认真努力在做,给一切众生做榜样。所以他烦恼天天少,智慧天天增长。我们今天学了之后,好像没有什么进步,年年月月都一样,甚至於烦恼天天增长,这个原因是什么?我们所学的没有去做。
譬如,佛教菩萨第一个要布施,我们做了没有?实在讲,我们连「布施」两个字的意思都没搞懂,含含糊糊以为布施大概是到寺庙里添一点香油、捐一点钱,这就叫布施。不是的。还有一些人在寺庙里烧香、捐钱是有目的来的,什么目的?听说佛门讲「舍一得万报」,这个生意想想可以做,「一本万利」,在佛这里捐一块钱,来生我就会得一万块,把布施当作投机,当作生意买卖来做。这种学佛的人天天增长贪瞋痴;他不是增长戒定慧,他增长贪瞋痴。连布施的意义都不懂,於是怎么修布施当然你就更不知道,所以错解了佛的意思。
开经偈讲得好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句话不容易。我们许许多多的学佛人,曲解如来真实义、误解如来真实义太多太多了,所以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。我们没有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,这是我们要警觉的、要觉悟的、要回头的,要改过自新。所以学佛头一桩事情,还是得参访善知识,要把佛法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后才知道怎么过日子。修行就是过日子,就是每天的工作,每天应酬,使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应酬里面充满了智慧,没有丝毫过失,这就叫菩萨行,菩萨的生活。所以头一句这里头就是给我们说明含藏在里面学无止境,觉无止境,改过自新无有止境。后面给我们讲具体的这些事相。
『广博净行』。「广」是广大,「博」是渊博,这两个字是形容词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与「净」相应。说到这个地方,我们就想到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我们一入佛门拜老师,接受三皈。接受三皈就是拜老师,以佛为师、以法为师、以僧为师,叫三皈依。佛法僧称为三宝,宝是什么意思?世间得到财宝,你就能够永远脱离贫穷,你能过富裕的生活,能够解决贫苦,这是宝。佛法里面这个「宝」是什么意思?帮助你永远脱离六道十法界。六道十法界苦!不但六道苦,十法界也不快乐。这三桩事情能帮助你脱离六道,脱离十法界,帮助你证得一真法界,所以它是宝。
可是这三个字代表的意思,你要搞清楚。我们听到「佛」,立刻就想到佛像,这个不行,这个错了,不是这个意思。三皈传授,在学佛人是第一堂课,已经传了几千年。我想大概在唐朝时候,传得久了,传久了慢慢会变质的,所以愈传愈讹。我们起步错了就一步错到底,哪里会有成就?所以我读《六祖坛经》,我是从《坛经》里面看到的。这是我学佛,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佛教的经典,第一部就是《六祖坛经》,而且是丁福保的笺注。当时我有一个同事,看到我对佛理有兴趣,他家里面有一些佛经,他就把这个本子借给我看,我看到非常欢喜。以后也皈依了,也受了在家菩萨戒,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,忽然想到六祖大师传授三皈,跟我们现在不一样。他传授三皈,他不是讲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他不是这个说法;他说的是「皈依觉,皈依正,皈依净」。我看到这几个字我省悟过来了,才知道佛家传授三皈是传授「自性三宝」,以这个为主。
自性三宝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决定不能够分开。觉是自性觉,皈,我们知道是回归,从哪里皈?从迷惑颠倒皈,回头,要依自性觉,这是佛的高明处。佛不是说:你要皈依我。佛不是这个说法,是皈依你的自性觉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「出现品」里面读到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如来智慧就是自性觉,如来的德相就是自性正、自性净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这个话不是给我们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吗?你要从妄想执著里回过头来,依自性觉、依自性正、依自性净。所以三宝是你自性里面的东西,不是外面的,外面去求那就变成外道。外道的意思是指心外求法,你错了。一入门就把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传授给我们,决定没有吝法,真是和盘托出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,处事待人接物,一切时、一切处点点滴滴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
此地讲一个「净」,这个「净」字里面,把觉正都包括在其中了。他为什么不用广博觉行、广博正行?为什么用「净」字?因为吉祥云比丘修净土,善财来参访,传授他净土法门。所以「觉正净」,他不用「觉、正」,他用「净」,与他现在修行这个法门相应。虽然一即是三、三即是一,同中还有不同的地方在。这个意思多深!这个意思多美!
往下我们就看到,他的传授是传他「念佛三昧」。在此地我们附带略说一下,佛法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,四弘誓愿里面讲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真的是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讲八万四千法门。八万四千已经是归纳了,可是走到最后就是三门。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,走到最后只有三门,好像入到佛的讲堂,佛讲堂有三个门,随便从哪个门进来,所得到的都是圆满的。这三个门就是「觉正净」三门。走到最后,你到如来境界就是三门。我们看看中国的佛教,他们最后走的是哪个门?禅宗、性宗走的是觉门,觉而不迷;教下,贤首、天台、法相、三论走的是正门,正而不邪;净土宗、密宗走的是净门,净而不染。
密宗跟净土宗统统都是修清净心,净土宗比密宗容易,密宗难。为什么?净土宗对於许许多多的事相远离,这样修清净心当然比较容易。密宗的清净程度比净土宗要高太多了,为什么?它不舍,它不离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享受都不离,在这里面修到清净心,真清净。可是几个人能修得成功?这就难了。密宗最后的结果两条路:一个是生天成佛,一个是堕阿鼻地狱,没有当中的,你做不了佛,你决定堕地狱,我们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我修学佛法,第一个老师是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师。我跟他三年,他是真正善知识,他没有传授我密法,他要给我在显教上奠定根基,这是真正的教学。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,开始就教你学密,这不是真正善知识。看看你,你的程度不够。密,像我们现在学校念书一样,它是博士班,看看你的程度是小学程度,「不要紧,小学程度也可以到博士班来,我马上博士帽子给你戴上去」,骗人的,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博士班的时候,看到你小学程度,「不要紧,帮助你提升,念中学,再念大学,念硕士班,再念博士班」,一步一步把你拉上来,这是真善知识。我懂得这个道理,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。
有一年,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非常辛苦,刚刚出家没有人供养,生活非常清苦。我住在台湾桃园大溪,住在一个破庙,那个庙里头没有人住。我们有四个人,一同住在那个庙里头。靠什么生活?大溪有个关帝庙,那一边还有一些在家信徒,每一个星期请我去讲两次经,讲经的时候大家有一点供养,靠这个来维持生活。可是距离我们那边不远,有个密宗的道场,屈文六上师在那里传法。知道我们几个人是真正肯修行的人,他也很欢喜,派人来给我们商量,要我们皈依他,条件是每个人一个月供养我们三百块钱,我们生活费用就解决了,可以过得很舒服了。我们庙里几个人大家开会商量,来找到我,我想了一想告诉他,我说:如果他是真正善知识,我们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,他一脚把我们踢到门外,不收我们,理都不理我们,这是真善知识。为什么?我们不够资格,真的不够资格。现在他来找我们,还一个月给我们三百块钱来买我们。我就跟家里人说:我们只值三百块钱?三百块钱卖身投靠,成什么话!我这一说大家也不好意思了,就算了。这是真话。所以我就知道屈上师的密不高明,比不上我们章嘉大师。
密是修清净心,它是不离开境界修的,净土宗是离开。譬如,中国净宗修行人生活过得很清苦,绝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。密宗则不然,密宗是高级的享受,那个金银珠宝堆积如山,真的在那里享受,物质生活是极尽奢侈豪华。饮食,他们不像我们吃素食,他们跟在家人一样,荤腥一样照吃,美其名吃它是度它。你真有本事度它,行!你没有本事,可不行!
梁武帝宝志公的时代,四川成都有一位宝香禅师,这个在史传上都有记载的,修行好!但是没有法缘,别人不肯亲近他,不肯跟他学。有一个时期,四川有个信徒来看宝志公,宝志公就问他:你们四川的香贵不贵?来的人说:我们四川的香很贱,很便宜,不值钱。宝志公听了之后:很贱,就应当走了。那个人也不知道,以为宝志公叫他走,他就告辞了。回到四川,见到宝香禅师,宝香禅师问:你见到宝志公,宝志公跟你说些什么?他就把这个话学一学,都说了,宝香明白了。他问香贵贱,就是问宝香禅师在你们四川人信徒当中,有没有对他尊敬?大家对他不尊敬。不尊敬,该走了,不要再留在世间了,这是宝志公把这个讯息告诉宝香禅师。
於是宝香禅师就开戒了,请这些信徒们来吃饭。信徒们不吃素,今天老和尚请你们不是吃斋,吃荤的。於是大家都来了,都很高兴:今天老和尚怎么开戒了、开斋了?老和尚预先在庙门口挖了很大的一个坑,里面放水,像做一个放生池一样。吃完之后,他到这个池边上统统吐出了,吃的鱼都是活的,在水里面游来游去;吃的鸡吐出来之后都是活的,到处乱飞乱跳。於是大家吓呆了,才知道老和尚不是凡人,显神通给大家看。显完之后,老和尚打坐盘腿,坐化了、走了。宝志公叫他走,他真的就走了。人家有这种本事才行,那才真叫吃它是度它。你们吃它能度得了它吗?你们吃它是被它度了。不是你度它,是它度你,它把你度到三恶道去了,所以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不仅是显宗重视戒律,密宗更重视戒律,密宗的持戒跟显宗不一样。显宗持戒像小乘戒,完全是事相;大乘戒比小乘戒就难持,论心不论事,起心动念你就破戒了,一个恶念不能生。但是大乘菩萨慈悲,为了帮助一切众生,远离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做出样子给大家看。密宗跟在家人的生活方式完全融成一片,你看不出来,那是最高的修行方法,所以在这个时代没有了。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上师,他说得很好:在现前这个时代中,学密、学禅一个成就都没有,只有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菩萨在此地说「广博净行」,这四个字意思很深很深,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。
『出现神变』。「出」是生起的意思,出生;「现」是示现,这两个字合起来,就是现在的话说表演给大家看。而这种表演是生活、是工作,不是舞台的表演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工作里面,做出一个好的榜样。
「神变」,什么叫做神?我们要把这个字认识清楚。因为中国现在都在讲「无神论」,我们讲经,我们写的这些文字,提到鬼神,中国人看起来都很不顺眼,这还是属於一种误会。所以先要把这个「神」字,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。这个字左面是个「示」,示现的示,右面是个「申」,这是会意的字。「示」是什么意思?示,上面两横,我们现在写的一点一横;篆字它是两横,上面一横短,下面一横长,这是古时候的「上」字。古时候的上下都是两横,上面短下面长,这是「上」字;上面长下面短,就是「下」字。「二」也是两画,二是两画一样长;一样长这是二,数目字里头的二。所以这是个「上」字,上是指什么?上天。下面这有三画,垂下来的三画,所以写篆字的时候是最容易体会到,这个三画是表现象,意思就是上天的垂象。要用现代的话怎么说?自然现象,这个「示」就是讲的自然现象。右面这个「申」,申是通达没有障碍。合起来,「神」是什么意思?对於自然现象,你能够明了通达没有障碍,这叫神。神是这个意思,你要把这个字搞清楚。所以在此地这两个字的意思,「神」是通达自然现象,自然现象里面包括人物事,一切人物事,统统包括在其中,你能够明了;「变」是变化,你明了你才能应付得了,而应付这一切人事物,不是呆板的,佛是教我们讲求变化的。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多清楚,佛无有定法可说,佛无有法可说。佛说法多么活泼,多么的生动,千变万化,拿我们世俗人常说的「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」。说人话,人欢喜;说鬼话,鬼欢喜。所以我常说,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?用现代的话来讲,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。真的是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你就要懂得神变;神就是通达,变就是知道,我们在什么场合、什么状况之下,我们应该怎样做法,应该怎样说法。
这两年当中,我住在新加坡的时间比较长,新加坡有九个宗教,我跟他们都往来。这九个宗教里面,所接触的这些人物,有印度人、有马来人、有西方人,也有我们华人;种族不相同,文化不一样,生活方式也不相同,礼节差别更大,宗教信仰不相同。我跟他们往来,每一个人对我都很欢喜。到哪一个宗教、哪一个族群,我们就要学他们的礼节,学他们的生活方式,他看到欢喜。如果我们学佛都按照佛教的规矩一成不变,行不通!人家当然排斥你,当然不愿意跟你接触。所以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,要知道怎样去应变,如何能够把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团结起来,互相尊重,互助合作,社会就安定了,世界就和平了。这是佛法里面讲的普度众生,都在「出现神变」这一句里头。也就是中国人常常讲的「通权达变」,通权是指「神」,达变是指「变」,这样事情才能办得通,这是高度智慧的应用,圆满德行的落实。
你要说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族群?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宗教?是诸佛如来「出现神变」。你懂这句话吗?经上常讲,诸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大家都念过《普门品》,观世音菩萨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观世音菩萨可以现佛身。佛身尚且能现,那什么身不能现?然后我们就联想到,应以基督身得度者,他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。基督是谁?观世音菩萨。应以阿訇身得度者,即现阿訇身而为说法。於是我一下就明白过来了,所有的宗教全是佛教,所有宗教里面奉祀的神明、天使,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。於是我走进他们的教堂,见到他们所供奉的神像,他们所供奉的经典,我就合掌磕头礼拜了。他们的信徒看到非常惊讶:你看,这个法师拜我们的神!他不知道我是拜佛,我是拜如来,那是如来的化身,是一不是二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不是用一个方法度化众生,所以在我们眼睛里面看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全是诸佛如来化身变现的,是一不是二。我们没有分别,我们用真诚清净平等心跟他们交往,我们把他都看作是佛菩萨的化现。
我们有理论依据,这些道理都在《华严经》上,你要把这部经念懂了、明白了,稍稍有一点契入了,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分别妄想执著,那我可以老实告诉你,你完全不懂,你对於佛法大义一窍不通。佛教导我们离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了,这个世间是什么?这个世间就是一真法界。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,变成三途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,自分上的事情。实际上与一切境缘,蕅益大师说得好:「境缘无好丑」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清净平等的,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,是我们自己心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。好像戴了一个有色眼镜,到外面看的时候,颜色都变了。其实外面的颜色变了没有?没有变。你戴红的眼镜,看到外面一片红的,其实外面决定没有红,是你自己眼镜红;戴上绿眼镜,看到外头都是绿的。外面境界与你的心境丝毫没有干涉,这个道理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多,讲得透彻。
这经里面的几句,前后都有浅深层次不能颠倒的,必须有「广博净行」,你才有能力「出现神变」。你心不清净,你就没有办法,你很难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就不容易应付这些人事物,应付到恰到好处,你做不到。这是我们今天讲圆满的智慧,高度的艺术。生活是艺术,工作也是艺术,处事待人接物、应酬都是高度的艺术,丰富我们的生活,这是菩萨行,菩萨的生活。
『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』,这句更重要了。我们做「广博净行,出现神变」,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就在这一句,要「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。「诸」是多,繁多。「解脱」,解是解开。我们念去声,不念解(ㄐ一ㄝˇ),念解(ㄒ一ㄝˋ),动词;念解(ㄐ一ㄝˇ)是名词,念解(ㄒ一ㄝˋ)是动词。把它解除、解开,解开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烦恼,把你的烦恼解除。脱是什么?脱苦,你生活里面种种苦难就脱离,脱离你就快乐,就自在。所以「脱」是从果上讲的,「解」是从因上说的,必须把苦的因解除,苦的果自然就脱离,这叫「解脱」。「门」是比喻,就是方法、门道,你要帮助一切众生,以种种方便让他明了,让他觉悟解脱苦难的门径、方法。世间人的苦难太多太多了,说不尽,所以加一个「诸」字。怎么个帮助法?这个方法非常高明,用「示现」。示现就是表演给他看,真正做给他看。世间人所谓「现身说法」,不必用言语,做给他看。
世间人有很多很苦的,现在在这个社会,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落后的地区非常贫穷,衣食不足,活在饥饿的边缘之中,真正是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。我们知道了要帮助他,要给他送吃的、送穿的,解决他现前燃眉之急。这种方法是暂时的,不是永久的,所谓「救急不救贫」。他为什么会有这样恶劣的遭遇?他不知道,我们知道,过去生中没有种善根,没有修善根。这是大家都必须晓得,世出世法说穿了,就是业因果报,种善因得善果。种不善的因要想得善果,哪有这个道理?他们不晓得,我们晓得,但是我们也不能这样说他,说他伤他的自尊心,这是很不人道的。必须有善巧方便,先帮助他生活能够安定下来,然后教他。教他要觉悟,教他了解事实真相。
事实真相就是因缘果报。你为什么会得财富?因为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。佛在经上常说的,你财布施布施得愈多,你这一生的财富也就愈大,谚语里所说「命里所有的」,不是说你有本事赚得来的,没有这个道理!比你有本事的人多得多,为什么人家赚不来?命里头没有,一丝毫都不能够强求。现在人认为:我有本事,我所有的钱是我赚来的。这是完全不懂得事实真相。甚至於还有人用不正常的手段欺骗赚来的,把别人的钱骗来,哪里晓得骗来的还是自己命里有的,你说冤不冤枉?你不去骗别人,不去用这一些不正当的手段,规规矩矩做你自己的事业,你还是会得到,也许得到比较慢一点;你用不正当的手段,可以快一点得到,全是自己命里有的。快一点得到快一点花光;花光了,那就要死,早一天死,不就是这种后果吗?为什么不把你的福报放在晚年去享?懂得这个道理的人现在愈来愈少,完全用这些不正当的手段,还是命里有的,真叫冤枉!古人讲的「君子乐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
你要想得财富,你就尽量去修财布施,你就能得到。命里头没有财富,那就心里想到,过去生中没修。现在修行不行?行,现在修来得及,果然能够发心修个十年,果报就现前了。诸位念《了凡四训》不就明了了吗?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教他这一套方法,他依教奉行,开始发愿做三千桩好事,十年做成功了,果报果然现前了;然后又发心做三千桩好事,不到三年就圆满了;最后发心做一万桩好事,不到几个月就圆满了。愈做愈顺利,智慧福德愈来愈增长,这是很好的例子。袁了凡先生写出来留传给后世,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没有写出来的,不晓得有多少人。云谷禅师教他这一套,全是佛在经上所说的。
所以我们想开智慧,你就要修法布施;你要想得健康长寿,你就要修无畏布施。这是世间人所希求的: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佛教给我们这三种果报的因是什么,只要你肯认真修因,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得到。这都是诸解脱门里头的一个例子,解除我们物质生活贫穷之苦,解除我们文化的贫乏之苦(没有智慧这也很苦),解除我们身体不健康多病的一种痛苦,佛都有方法。你对这个方法没有透彻的搞清楚,没有真正通达,所以你不肯去做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如教奉行,这个果报一定得到,而且感应的速度非常快。
身体健康许许多多人关心,怎么解决?找医生,仰赖药物。实在说现在的医生有道德的不多,现在的药物假药很多,往往不看医生还好,不吃药还没事,一看医生、一吃药,这个病加重,到后来没有法子救自己,方法错了。佛教导我们,我们不相信,我们要去信这一切人所传说的,你能怪谁?佛教给我们的这个方法高明。首先我们要明了,佛给我们说一个人在世间会生病,病怎么产生的?原因当然非常多,归纳不外乎三大类。第一类是你饮食生活不留意,所谓「病从口入」。你吃的东西不干净,不容易消化;天气冷了,不知道穿衣服,感受风寒。这是生理上的病,你的病从这儿来的。你能在日常生活当中,多加留意饮食卫生,吃的东西要知道分量,不能够过饱,吃饱决定不是好事情,要懂得节食,这个生理上的病你就可以免除了。
第二类是冤业病。我们常常听到冤鬼附身,那是过去今生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,这个事情很麻烦,这是医生医药没有法子治的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里面,悟达国师得人面疮,就是属於这一类。这一类要求调解,《慈悲三昧水忏》是调解,两方面劝告,如果他明白、觉悟了,这个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生生世世纠缠,苦事情!不应该的;明白了,「好,算了,过去的事情算了,以后不必追究了」,这个冤亲债主离开,你的病就好了。这要调解,这是一类。
第三类是宿业病。这个就麻烦,你造作的罪业所感得的病,这个病既不是生理上的,又不是冤亲债主,这种病很不容易治。你做超度调解,无济於事,你找医生吃药也治不好,这个病可麻烦了。还是有救,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?忏悔。真正忏悔,改过自新,断恶修善,行!这个病就能好,佛知道一切众生病从哪里来的。真正忏悔,从哪里忏?凡是得这些病的人,你仔细去观察,你调查一下,决定是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,一定是这种心理。所以忏悔从哪里忏?把自私自利的心断掉。过去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,现在从今天起,起心动念、所有造作,都是利益社会,利益一切众生,不再为自己想了,这叫真忏悔。以往自己天天起贪瞋痴慢,现在把贪瞋痴慢统统放下,心里面充满了慈悲智慧,你的宿业病很快就转过来了,它真有办法。
因此我们晓得,世间所有疾病的根源是什么东西?贪瞋痴慢,佛说这叫三毒。这个毒是什么?就是今天所讲的病毒。你内心里头有这三种病毒,这个病毒很重、很深;外面有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诱惑,那是外缘。里头有病根,外头又有诱惑,你的病就发作了,就是这么来的。
我们里面把贪瞋痴拔掉,佛教菩萨六个方法,就是六波罗蜜。布施度悭贪,忍辱度瞋恚,般若度愚痴;贪瞋痴三毒烦恼,佛用这三个方法帮助我们解脱。所以菩萨行菩萨道,如果总归纳起来,就是一个布施。你们看看六波罗蜜,布施里头有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;持戒、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;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属於法布施。所以六波罗蜜再一归纳,只有一条「布施波罗蜜」而已!布施就是教我们放下。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贪瞋痴慢,全心全力为社会、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这个身体活在世间不是为自己,为众生的。众生有福,这个身体健康,好为大家服务;众生没有福,自己很清楚,就可以走了。就像宝香禅师一样,走得很自在,走得很潇洒,来去自由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。
这是「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,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,都要靠我们真的肯学,真的去做。然后那个福报自然会来,来的时候不能享受,一享受又中了贪瞋痴,病毒又起来了,所以福报现前不可以享受。佛家这个术语意义都很深,「舍得」,舍是布施,你肯舍,一定就会得到;舍得愈多,得的愈多。得到之后怎么样?舍得,把你那个得的也要舍掉,你就真聪明了。如果你施,施后就得,得了再不肯施,贪瞋痴又起来了,你就又堕落,又陷入三途。得的也要舍,得的多,多施;得的少,少施,所得到的统统舍掉,你就得大自在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财、法都不可以积,都要舍。财施的意思懂了,法施的意思?法要教导别人,为别人做种种示现,做种种榜样,这是法。种种示现也是属於布施,内财布施是我做给你看,表演给你看,属於内财布施。这个地方都是教给我们一个原理原则。底下一句。
『示现世间种种作业』。这就落实了。前面「广博净行,出现神变,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,如何落实?落实就是「世间种种作业」。作是什么?造作。业是造作的结果。你正在造作的时候,叫事,事的结局就叫做业。业是因,遇到缘,它就结果。善的事业得福报,恶的事业得灾凶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的真相,就是落实在世间种种作业。我们在生活上去表现,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?菩萨不为自己,为众生,所以生活也要为众生。众生如果过得很奢侈,菩萨一定示现得很节俭,让众生好好看看,反省反省,我们生活应该怎么过法,菩萨总是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。众生贪图世间一切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,菩萨示现一定是远离名闻利养,远离五欲六尘,过一种清净自在的生活,给你做个对比,让你自己观察,让你自己觉悟,你看看哪一种生活快乐?
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你们世间人天天大概是决定免不了要看电视,要看报纸,要看杂志,还要听广播音乐,天天干这些。这些结果怎么样?脑子里头胡思乱想,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,精神意志不集中。说得不好听,一天到晚头昏脑胀,搞的是这些。菩萨示现时,决定是不看报纸,不看电视,不听广播,不接受这个,心地清净,天下太平。你们天天看这个东西,「这个天下糟糕,好多灾难」。没有接触的人,问你:今天天下如何?没事,很好,太平。天天过太平生活。你们天天接触的东西,你们过的是乱世生活,你们生活在五浊恶世。菩萨生活在清净国土,清净国土跟五浊恶世没有离开,两种生活就不一样。世间人看人,人人都是坏人,这个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,所以自己生活在这个世间也感觉得很恐慌,身心都不安稳。菩萨心目当中,看世间人个个都是好人,心安理得。他以好心待人,以真诚心待人;别人欺骗他,陷害他,他还是以真诚慈悲爱心待人,永远不变。他过的是什么生活?菩萨的生活。凡夫过的是什么生活?三恶道的生活,饿鬼、地狱、畜生的生活。
你们看看今天的社会,不是人的生活。半个世纪以前,我们在这个社会上,抗战时期还能看到人的生活,人跟人讲信用,人跟人讲道义,人与人真诚,互相帮助。纵然不相识,我们在外面旅行遇到困难的时候,当地的人就非常热诚来接待照顾。现在没有了,现在你要在马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,譬如中暑躺在地上,没有人理你。半个世纪以前,要是看到你有困难,就有许多人来帮助你,来扶持你,来安慰你。现在没有了,什么原因?原因当然很多,最重要的是圣贤教育。我这个年龄,还沾到一点圣贤教育的边缘。大概四十、五十岁的人,边缘都沾不到了。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,怎么能怪他?但是这个社会这样演变下去之后,后来到底会有什么结果?那就是今天举世人心惶惶的世界末日。
这个末日到底有没有?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讲世界末日,伊斯兰教《古兰经》里面讲世界末日,现在世间有许多人很忌讳讲世界末日,又恐怖世界末日,心里面产生矛盾,不安不平。我遇到许多人来问我:法师,你对世界末日怎么看法?我告诉他:现在不就是世界末日吗?他就愣住了:怎么叫世界末日?人与人都讲究利害,没有道义了,这就叫世界末日,我是这么个解释。有利就是朋友,可以往来;没有利就对立了,就是敌人。这在佛法里面讲,这是畜生法界、饿鬼法界、地狱法界,这不是人法界。人法界佛讲得很清楚,人人都能够修行五戒十善,这是人法界。儒家里面讲人人都懂得,都真正认真学习五伦五常八德,那是人法界。佛经上讲真正发大菩提心,舍己为人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是菩萨法界、阿罗汉法界,丝毫迷信都没有。
所以佛的学生,四众弟子,在家出家,我们自己想想是不是真的学佛?是不是真的皈依?真的是佛菩萨的学生?那你就得学佛菩萨,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。他对我不好,我对他更好,要感化他,把世间恶人变成好人,坏事变成好事。绝对不是说这个人不好,我们就不要他、开除他,这个不可以的,这不是教育。怎么样把不善变成善,把他迷惑变成觉悟,这才是教育,爱的教育,慈悲的教育,这是佛法。
你现在学佛了,首先回到家里,你如何帮助你一家人?你是你一家人里头最好的榜样,你的家庭是你这一条街邻里最好的榜样,家庭的好榜样。那我们今天念的这几句,你都落实了,都兑现了。你不可以说,我家里人都不善,都不学佛。就是因为你家里人不善、不学佛,你学佛才要度他。你要「出现神变」,你要有「广博净行」,你才能度他,你才能帮助他。字字句句学了马上就用得上,真的是学以致用,帮助家人,改变他们错误的想法,改变他错误的看法。
譬如,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充满了罪恶,人与人之间都没有诚意往来,人都骗人,只看谁骗得高明,这个观念错误。我们要劝人,特别是劝家人,我们要以真诚心、清净心待人接物。人家说:你这样做,你是傻瓜!你要给他辩白:这样做才是聪明,随波逐流的那个人才是傻瓜。我们决定不是傻瓜。我们是傻瓜,那佛菩萨不都是变成傻瓜了?傻瓜怎么能成佛菩萨?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,决定是聪明的,决定是智慧的;违背圣贤的教诲,必定有苦难。要把理事都要讲得清楚,讲得明白,自己做好样子给他看,久而久之他会感动,他就回头,你一家就得度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请掀开讲义第二页,这是第三大段「称赞授法」,请看第二个小段:
【所谓勤求菩萨道。菩萨境界。广博净行。出现神变。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。示现世间种种作业。随顺众生种种心行。示现入出生死涅盘。於为无为心无所著。除断种种烦恼微细过失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。吉祥云比丘教导善财,实际上就是教导我们。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怎样生活,怎样工作,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怎样像一个菩萨。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《华严经》经文的内容很多、很丰富,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做修学的报告,因为受时间的关系,不能够把全部经文顺序的来讲解,只能够摘要选择经文里面重要的部分,与我们现前生活有密切相关的这一些经文,我们读了、学了很能得受用,所以用这个标准来节录。
在这一段里面,第一句『所谓勤求菩萨道』。这一句是总说。「道」,意思很深、很广;简单的说,这个道是道理、是道路。理要明了,什么理?宇宙人生的大道理。如果说它是道路,我们必须了解,佛在经论上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,十法界是十条道路,每一条道路的理事境界都要明了,然后我们应当走哪一条路,应当学什么道,自己就清楚了。
吉祥云比丘教导善财,第一句「勤求菩萨道」。这一句话不仅是教导他,也是勉励他、爱护他。何以?前面我们看过善财童子参访,首先陈说自己已经发无上菩提心,同时又请教如何学菩萨行。这样的学人是非常希有而难遇的,一个好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,没有不全心全力照顾的,尽心尽力的协助他、成就他,这是人生一大乐事!中国古时候,谚语有所谓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,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桩大事情。我们在此地看到,这是吉祥云遇到善财,老师好,学生也好。
「菩萨道」到底是什么?世尊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总的给我们说,菩萨道第一个要发菩提心,第二要修六度万行,这才是名实相副的菩萨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,也不能够疏忽。菩提心是很难,前面菩萨也赞叹「难中之难」,但是我们可以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古人所谓「登天难,求人难」,这是真难。「发心难,修道难」,这个不难,这是求自己,自己真正肯回头,真正肯发心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就不难。所以这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,这是求自己,只要你肯真干,真正想过菩萨的生活。其实菩萨的生活是最快乐的,我们为什么不肯干?也有一些同修很想真干,依然是行与愿违,这是什么原因?原因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对於菩萨道认识得不够透彻,第二是不能够克服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,无非是这两个原因。
怎样消除这两个原因?要想将菩萨道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能不求学。这使我们想到中国古时候这些学人,不远千里寻师,有道理!去亲近好的老师,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的老师。在古代,交通不发达,资讯可以说没有,天下这一些真正有学、有修、有证的这些大德,你怎么会知道?你到哪里去参学?当然第一个方便是有人给你介绍,这就方便太多了。介绍的人,你未必能遇得到;纵然遇到了,他所介绍的善知识可不可靠,还是有问题。
於是在古代倒有一种方式,这是善知识为了接引天下真正好学之人,他有两个方式:一种方式是闭关,另外一种方式是住茅蓬、住山。闭关、住茅蓬的条件不简单!在中国大乘佛法,如果没有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你没有资格住山,没有资格闭关。你要干什么?生死大事重要,你要去参学。古时候大家都曾经听说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,赵州和尚八十岁了,这么大的年岁,闭闭关、住住山是多清闲!多自在!为什么还要行脚?行脚就是去参学。他没有明心见性,道业没有成就;换句话说,一定还要作学生,行脚就是作学生。於是我们晓得,闭关、住茅蓬就是向天下人示现,这个人已经开悟了,不是普通的开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他为什么不来教化众生?教化众生要缘分,没有缘不行。佛法是师道、是大道,不是小道。师道,不要说是出世法,连世间法也讲「尊师重道」。所以儒家常讲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你来求学可以,老师教你;不可能请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,没这个道理!请老师到家里面来,这个不尊重。尊重的心没有,老师再好,你都得不到利益。正是印光老法师所说的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完全看你对老师的诚敬心,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。
明朝末年万历年间,我们中国净土宗的莲池大师,这是一直到现在五、六百年间,提起没有不尊敬的一位大德。我们在他传记里面看到,他年轻的时候参学,景仰当时的一位大德遍融老和尚。他是怎样去参学?三步一拜,拜到老和尚面前,向老和尚求法。当时许多人看到莲池这样的真诚恭敬,老和尚一定对他开示,一定是重要的、玄妙的开导,也有很多人挤在旁边听。他向老和尚求法,老和尚说了一句「你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」。旁边的人听了笑笑而已。为什么?老生常谈,这个话遍融老法师不晓得说过多少遍,大家都听到耳熟;由於听得太熟,大家也就没有在意。莲池是千里迢迢三步一拜拜过来,这一句话牢牢记在心上。他常常给人说,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老和尚这一次的开示:远离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以后他成为一代祖师。听的人那么多,为什么每个人感受不一样?对於老师的诚敬心不相同。所以这一句话对莲池大师来说,醍醐灌顶,无上的妙法;对平常这些人,他觉得是老生常谈,没有什么希奇,很普通的一句话,所以他得不到利益。同样一句话,有人因这一句话成就了,有人把这一句话没有放在心上,大意、疏忽了,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。这很值得我们反省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今天我们在华严会上,看到善财童子的求学态度,真诚到极处。所以遇到的善知识,对他是真实究竟的开导:你要勤求菩萨道!这里面含著理论上要透彻的深入,事相上要做得圆圆满满,这才是个菩萨;解帮助行,行帮助解,解行相应,相辅相成,一直到无上道。佛在经上常常勉励我们「深解义趣」,这一句话重要!如何深解?必须要身体力行。你不认真去干,你能够体会的、理解的,决定是有限;换句话说,你没有办法开悟。这个悟是年年要悟,月月要悟,天天要悟。开悟是没有止境的,一直到如来究竟的果位,这才是圆满的大觉。等觉菩萨还是天天在求悟处,何况我们现在在初学。一定要好学、要勤学,把自己所学的决定落实在生活上,你才开得了悟,所学非所用是决定不会开悟的。学了一定要落实、要兑现,这第一句的意思就很深、很圆满。
下面是举几个例子来说。菩萨道的内涵深广无际,略举几个例子。第一个『菩萨境界』,我们要知道。从哪里知道?一切经论里面,尤其是《华严经》,菩萨的境界就是我们觉悟的境界。「菩萨」这两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,玄奘大师给我们的解释是「觉有情」,这个解释得好。「有情」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尽,情就是烦恼习气,我们现在都是带著烦恼习气的有情众生。但是菩萨在上面加一个字「觉」,虽然烦恼习气没断,可是觉悟了,不迷了。由此可知,所谓「菩萨境界」就是你觉悟的境界,这个境界无量无边。这一句放在此地,好!就是俗话常讲的「学无止境」,这一句话真正内涵的意思,就是教给我们学无止境,你决定不可以得少为足,「学得还不错了,可以不必再学了」,不行,学没有止境的。
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,这是圆教的等觉菩萨,他们还天天在学,每天在十方世界参访诸佛如来,上求下化。「上求佛道」,他求学;「下化众生」,他落实、他兑现,他真做到。「下化」就是经上常讲的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,做出来给人看。佛教菩萨修六度,菩萨真干,每一条都非常认真努力在做,给一切众生做榜样。所以他烦恼天天少,智慧天天增长。我们今天学了之后,好像没有什么进步,年年月月都一样,甚至於烦恼天天增长,这个原因是什么?我们所学的没有去做。
譬如,佛教菩萨第一个要布施,我们做了没有?实在讲,我们连「布施」两个字的意思都没搞懂,含含糊糊以为布施大概是到寺庙里添一点香油、捐一点钱,这就叫布施。不是的。还有一些人在寺庙里烧香、捐钱是有目的来的,什么目的?听说佛门讲「舍一得万报」,这个生意想想可以做,「一本万利」,在佛这里捐一块钱,来生我就会得一万块,把布施当作投机,当作生意买卖来做。这种学佛的人天天增长贪瞋痴;他不是增长戒定慧,他增长贪瞋痴。连布施的意义都不懂,於是怎么修布施当然你就更不知道,所以错解了佛的意思。
开经偈讲得好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句话不容易。我们许许多多的学佛人,曲解如来真实义、误解如来真实义太多太多了,所以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。我们没有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,这是我们要警觉的、要觉悟的、要回头的,要改过自新。所以学佛头一桩事情,还是得参访善知识,要把佛法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后才知道怎么过日子。修行就是过日子,就是每天的工作,每天应酬,使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应酬里面充满了智慧,没有丝毫过失,这就叫菩萨行,菩萨的生活。所以头一句这里头就是给我们说明含藏在里面学无止境,觉无止境,改过自新无有止境。后面给我们讲具体的这些事相。
『广博净行』。「广」是广大,「博」是渊博,这两个字是形容词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与「净」相应。说到这个地方,我们就想到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我们一入佛门拜老师,接受三皈。接受三皈就是拜老师,以佛为师、以法为师、以僧为师,叫三皈依。佛法僧称为三宝,宝是什么意思?世间得到财宝,你就能够永远脱离贫穷,你能过富裕的生活,能够解决贫苦,这是宝。佛法里面这个「宝」是什么意思?帮助你永远脱离六道十法界。六道十法界苦!不但六道苦,十法界也不快乐。这三桩事情能帮助你脱离六道,脱离十法界,帮助你证得一真法界,所以它是宝。
可是这三个字代表的意思,你要搞清楚。我们听到「佛」,立刻就想到佛像,这个不行,这个错了,不是这个意思。三皈传授,在学佛人是第一堂课,已经传了几千年。我想大概在唐朝时候,传得久了,传久了慢慢会变质的,所以愈传愈讹。我们起步错了就一步错到底,哪里会有成就?所以我读《六祖坛经》,我是从《坛经》里面看到的。这是我学佛,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佛教的经典,第一部就是《六祖坛经》,而且是丁福保的笺注。当时我有一个同事,看到我对佛理有兴趣,他家里面有一些佛经,他就把这个本子借给我看,我看到非常欢喜。以后也皈依了,也受了在家菩萨戒,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,忽然想到六祖大师传授三皈,跟我们现在不一样。他传授三皈,他不是讲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他不是这个说法;他说的是「皈依觉,皈依正,皈依净」。我看到这几个字我省悟过来了,才知道佛家传授三皈是传授「自性三宝」,以这个为主。
自性三宝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决定不能够分开。觉是自性觉,皈,我们知道是回归,从哪里皈?从迷惑颠倒皈,回头,要依自性觉,这是佛的高明处。佛不是说:你要皈依我。佛不是这个说法,是皈依你的自性觉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「出现品」里面读到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如来智慧就是自性觉,如来的德相就是自性正、自性净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这个话不是给我们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吗?你要从妄想执著里回过头来,依自性觉、依自性正、依自性净。所以三宝是你自性里面的东西,不是外面的,外面去求那就变成外道。外道的意思是指心外求法,你错了。一入门就把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传授给我们,决定没有吝法,真是和盘托出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,处事待人接物,一切时、一切处点点滴滴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
此地讲一个「净」,这个「净」字里面,把觉正都包括在其中了。他为什么不用广博觉行、广博正行?为什么用「净」字?因为吉祥云比丘修净土,善财来参访,传授他净土法门。所以「觉正净」,他不用「觉、正」,他用「净」,与他现在修行这个法门相应。虽然一即是三、三即是一,同中还有不同的地方在。这个意思多深!这个意思多美!
往下我们就看到,他的传授是传他「念佛三昧」。在此地我们附带略说一下,佛法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,四弘誓愿里面讲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真的是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讲八万四千法门。八万四千已经是归纳了,可是走到最后就是三门。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,走到最后只有三门,好像入到佛的讲堂,佛讲堂有三个门,随便从哪个门进来,所得到的都是圆满的。这三个门就是「觉正净」三门。走到最后,你到如来境界就是三门。我们看看中国的佛教,他们最后走的是哪个门?禅宗、性宗走的是觉门,觉而不迷;教下,贤首、天台、法相、三论走的是正门,正而不邪;净土宗、密宗走的是净门,净而不染。
密宗跟净土宗统统都是修清净心,净土宗比密宗容易,密宗难。为什么?净土宗对於许许多多的事相远离,这样修清净心当然比较容易。密宗的清净程度比净土宗要高太多了,为什么?它不舍,它不离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享受都不离,在这里面修到清净心,真清净。可是几个人能修得成功?这就难了。密宗最后的结果两条路:一个是生天成佛,一个是堕阿鼻地狱,没有当中的,你做不了佛,你决定堕地狱,我们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我修学佛法,第一个老师是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师。我跟他三年,他是真正善知识,他没有传授我密法,他要给我在显教上奠定根基,这是真正的教学。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,开始就教你学密,这不是真正善知识。看看你,你的程度不够。密,像我们现在学校念书一样,它是博士班,看看你的程度是小学程度,「不要紧,小学程度也可以到博士班来,我马上博士帽子给你戴上去」,骗人的,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博士班的时候,看到你小学程度,「不要紧,帮助你提升,念中学,再念大学,念硕士班,再念博士班」,一步一步把你拉上来,这是真善知识。我懂得这个道理,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。
有一年,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非常辛苦,刚刚出家没有人供养,生活非常清苦。我住在台湾桃园大溪,住在一个破庙,那个庙里头没有人住。我们有四个人,一同住在那个庙里头。靠什么生活?大溪有个关帝庙,那一边还有一些在家信徒,每一个星期请我去讲两次经,讲经的时候大家有一点供养,靠这个来维持生活。可是距离我们那边不远,有个密宗的道场,屈文六上师在那里传法。知道我们几个人是真正肯修行的人,他也很欢喜,派人来给我们商量,要我们皈依他,条件是每个人一个月供养我们三百块钱,我们生活费用就解决了,可以过得很舒服了。我们庙里几个人大家开会商量,来找到我,我想了一想告诉他,我说:如果他是真正善知识,我们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,他一脚把我们踢到门外,不收我们,理都不理我们,这是真善知识。为什么?我们不够资格,真的不够资格。现在他来找我们,还一个月给我们三百块钱来买我们。我就跟家里人说:我们只值三百块钱?三百块钱卖身投靠,成什么话!我这一说大家也不好意思了,就算了。这是真话。所以我就知道屈上师的密不高明,比不上我们章嘉大师。
密是修清净心,它是不离开境界修的,净土宗是离开。譬如,中国净宗修行人生活过得很清苦,绝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。密宗则不然,密宗是高级的享受,那个金银珠宝堆积如山,真的在那里享受,物质生活是极尽奢侈豪华。饮食,他们不像我们吃素食,他们跟在家人一样,荤腥一样照吃,美其名吃它是度它。你真有本事度它,行!你没有本事,可不行!
梁武帝宝志公的时代,四川成都有一位宝香禅师,这个在史传上都有记载的,修行好!但是没有法缘,别人不肯亲近他,不肯跟他学。有一个时期,四川有个信徒来看宝志公,宝志公就问他:你们四川的香贵不贵?来的人说:我们四川的香很贱,很便宜,不值钱。宝志公听了之后:很贱,就应当走了。那个人也不知道,以为宝志公叫他走,他就告辞了。回到四川,见到宝香禅师,宝香禅师问:你见到宝志公,宝志公跟你说些什么?他就把这个话学一学,都说了,宝香明白了。他问香贵贱,就是问宝香禅师在你们四川人信徒当中,有没有对他尊敬?大家对他不尊敬。不尊敬,该走了,不要再留在世间了,这是宝志公把这个讯息告诉宝香禅师。
於是宝香禅师就开戒了,请这些信徒们来吃饭。信徒们不吃素,今天老和尚请你们不是吃斋,吃荤的。於是大家都来了,都很高兴:今天老和尚怎么开戒了、开斋了?老和尚预先在庙门口挖了很大的一个坑,里面放水,像做一个放生池一样。吃完之后,他到这个池边上统统吐出了,吃的鱼都是活的,在水里面游来游去;吃的鸡吐出来之后都是活的,到处乱飞乱跳。於是大家吓呆了,才知道老和尚不是凡人,显神通给大家看。显完之后,老和尚打坐盘腿,坐化了、走了。宝志公叫他走,他真的就走了。人家有这种本事才行,那才真叫吃它是度它。你们吃它能度得了它吗?你们吃它是被它度了。不是你度它,是它度你,它把你度到三恶道去了,所以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不仅是显宗重视戒律,密宗更重视戒律,密宗的持戒跟显宗不一样。显宗持戒像小乘戒,完全是事相;大乘戒比小乘戒就难持,论心不论事,起心动念你就破戒了,一个恶念不能生。但是大乘菩萨慈悲,为了帮助一切众生,远离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做出样子给大家看。密宗跟在家人的生活方式完全融成一片,你看不出来,那是最高的修行方法,所以在这个时代没有了。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上师,他说得很好:在现前这个时代中,学密、学禅一个成就都没有,只有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菩萨在此地说「广博净行」,这四个字意思很深很深,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。
『出现神变』。「出」是生起的意思,出生;「现」是示现,这两个字合起来,就是现在的话说表演给大家看。而这种表演是生活、是工作,不是舞台的表演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工作里面,做出一个好的榜样。
「神变」,什么叫做神?我们要把这个字认识清楚。因为中国现在都在讲「无神论」,我们讲经,我们写的这些文字,提到鬼神,中国人看起来都很不顺眼,这还是属於一种误会。所以先要把这个「神」字,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。这个字左面是个「示」,示现的示,右面是个「申」,这是会意的字。「示」是什么意思?示,上面两横,我们现在写的一点一横;篆字它是两横,上面一横短,下面一横长,这是古时候的「上」字。古时候的上下都是两横,上面短下面长,这是「上」字;上面长下面短,就是「下」字。「二」也是两画,二是两画一样长;一样长这是二,数目字里头的二。所以这是个「上」字,上是指什么?上天。下面这有三画,垂下来的三画,所以写篆字的时候是最容易体会到,这个三画是表现象,意思就是上天的垂象。要用现代的话怎么说?自然现象,这个「示」就是讲的自然现象。右面这个「申」,申是通达没有障碍。合起来,「神」是什么意思?对於自然现象,你能够明了通达没有障碍,这叫神。神是这个意思,你要把这个字搞清楚。所以在此地这两个字的意思,「神」是通达自然现象,自然现象里面包括人物事,一切人物事,统统包括在其中,你能够明了;「变」是变化,你明了你才能应付得了,而应付这一切人事物,不是呆板的,佛是教我们讲求变化的。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多清楚,佛无有定法可说,佛无有法可说。佛说法多么活泼,多么的生动,千变万化,拿我们世俗人常说的「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」。说人话,人欢喜;说鬼话,鬼欢喜。所以我常说,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?用现代的话来讲,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。真的是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你就要懂得神变;神就是通达,变就是知道,我们在什么场合、什么状况之下,我们应该怎样做法,应该怎样说法。
这两年当中,我住在新加坡的时间比较长,新加坡有九个宗教,我跟他们都往来。这九个宗教里面,所接触的这些人物,有印度人、有马来人、有西方人,也有我们华人;种族不相同,文化不一样,生活方式也不相同,礼节差别更大,宗教信仰不相同。我跟他们往来,每一个人对我都很欢喜。到哪一个宗教、哪一个族群,我们就要学他们的礼节,学他们的生活方式,他看到欢喜。如果我们学佛都按照佛教的规矩一成不变,行不通!人家当然排斥你,当然不愿意跟你接触。所以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,要知道怎样去应变,如何能够把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团结起来,互相尊重,互助合作,社会就安定了,世界就和平了。这是佛法里面讲的普度众生,都在「出现神变」这一句里头。也就是中国人常常讲的「通权达变」,通权是指「神」,达变是指「变」,这样事情才能办得通,这是高度智慧的应用,圆满德行的落实。
你要说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族群?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宗教?是诸佛如来「出现神变」。你懂这句话吗?经上常讲,诸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大家都念过《普门品》,观世音菩萨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观世音菩萨可以现佛身。佛身尚且能现,那什么身不能现?然后我们就联想到,应以基督身得度者,他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。基督是谁?观世音菩萨。应以阿訇身得度者,即现阿訇身而为说法。於是我一下就明白过来了,所有的宗教全是佛教,所有宗教里面奉祀的神明、天使,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。於是我走进他们的教堂,见到他们所供奉的神像,他们所供奉的经典,我就合掌磕头礼拜了。他们的信徒看到非常惊讶:你看,这个法师拜我们的神!他不知道我是拜佛,我是拜如来,那是如来的化身,是一不是二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不是用一个方法度化众生,所以在我们眼睛里面看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全是诸佛如来化身变现的,是一不是二。我们没有分别,我们用真诚清净平等心跟他们交往,我们把他都看作是佛菩萨的化现。
我们有理论依据,这些道理都在《华严经》上,你要把这部经念懂了、明白了,稍稍有一点契入了,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分别妄想执著,那我可以老实告诉你,你完全不懂,你对於佛法大义一窍不通。佛教导我们离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了,这个世间是什么?这个世间就是一真法界。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,变成三途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,自分上的事情。实际上与一切境缘,蕅益大师说得好:「境缘无好丑」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清净平等的,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,是我们自己心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。好像戴了一个有色眼镜,到外面看的时候,颜色都变了。其实外面的颜色变了没有?没有变。你戴红的眼镜,看到外面一片红的,其实外面决定没有红,是你自己眼镜红;戴上绿眼镜,看到外头都是绿的。外面境界与你的心境丝毫没有干涉,这个道理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多,讲得透彻。
这经里面的几句,前后都有浅深层次不能颠倒的,必须有「广博净行」,你才有能力「出现神变」。你心不清净,你就没有办法,你很难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就不容易应付这些人事物,应付到恰到好处,你做不到。这是我们今天讲圆满的智慧,高度的艺术。生活是艺术,工作也是艺术,处事待人接物、应酬都是高度的艺术,丰富我们的生活,这是菩萨行,菩萨的生活。
『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』,这句更重要了。我们做「广博净行,出现神变」,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就在这一句,要「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。「诸」是多,繁多。「解脱」,解是解开。我们念去声,不念解(ㄐ一ㄝˇ),念解(ㄒ一ㄝˋ),动词;念解(ㄐ一ㄝˇ)是名词,念解(ㄒ一ㄝˋ)是动词。把它解除、解开,解开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烦恼,把你的烦恼解除。脱是什么?脱苦,你生活里面种种苦难就脱离,脱离你就快乐,就自在。所以「脱」是从果上讲的,「解」是从因上说的,必须把苦的因解除,苦的果自然就脱离,这叫「解脱」。「门」是比喻,就是方法、门道,你要帮助一切众生,以种种方便让他明了,让他觉悟解脱苦难的门径、方法。世间人的苦难太多太多了,说不尽,所以加一个「诸」字。怎么个帮助法?这个方法非常高明,用「示现」。示现就是表演给他看,真正做给他看。世间人所谓「现身说法」,不必用言语,做给他看。
世间人有很多很苦的,现在在这个社会,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落后的地区非常贫穷,衣食不足,活在饥饿的边缘之中,真正是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。我们知道了要帮助他,要给他送吃的、送穿的,解决他现前燃眉之急。这种方法是暂时的,不是永久的,所谓「救急不救贫」。他为什么会有这样恶劣的遭遇?他不知道,我们知道,过去生中没有种善根,没有修善根。这是大家都必须晓得,世出世法说穿了,就是业因果报,种善因得善果。种不善的因要想得善果,哪有这个道理?他们不晓得,我们晓得,但是我们也不能这样说他,说他伤他的自尊心,这是很不人道的。必须有善巧方便,先帮助他生活能够安定下来,然后教他。教他要觉悟,教他了解事实真相。
事实真相就是因缘果报。你为什么会得财富?因为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。佛在经上常说的,你财布施布施得愈多,你这一生的财富也就愈大,谚语里所说「命里所有的」,不是说你有本事赚得来的,没有这个道理!比你有本事的人多得多,为什么人家赚不来?命里头没有,一丝毫都不能够强求。现在人认为:我有本事,我所有的钱是我赚来的。这是完全不懂得事实真相。甚至於还有人用不正常的手段欺骗赚来的,把别人的钱骗来,哪里晓得骗来的还是自己命里有的,你说冤不冤枉?你不去骗别人,不去用这一些不正当的手段,规规矩矩做你自己的事业,你还是会得到,也许得到比较慢一点;你用不正当的手段,可以快一点得到,全是自己命里有的。快一点得到快一点花光;花光了,那就要死,早一天死,不就是这种后果吗?为什么不把你的福报放在晚年去享?懂得这个道理的人现在愈来愈少,完全用这些不正当的手段,还是命里有的,真叫冤枉!古人讲的「君子乐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
你要想得财富,你就尽量去修财布施,你就能得到。命里头没有财富,那就心里想到,过去生中没修。现在修行不行?行,现在修来得及,果然能够发心修个十年,果报就现前了。诸位念《了凡四训》不就明了了吗?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教他这一套方法,他依教奉行,开始发愿做三千桩好事,十年做成功了,果报果然现前了;然后又发心做三千桩好事,不到三年就圆满了;最后发心做一万桩好事,不到几个月就圆满了。愈做愈顺利,智慧福德愈来愈增长,这是很好的例子。袁了凡先生写出来留传给后世,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没有写出来的,不晓得有多少人。云谷禅师教他这一套,全是佛在经上所说的。
所以我们想开智慧,你就要修法布施;你要想得健康长寿,你就要修无畏布施。这是世间人所希求的: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佛教给我们这三种果报的因是什么,只要你肯认真修因,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得到。这都是诸解脱门里头的一个例子,解除我们物质生活贫穷之苦,解除我们文化的贫乏之苦(没有智慧这也很苦),解除我们身体不健康多病的一种痛苦,佛都有方法。你对这个方法没有透彻的搞清楚,没有真正通达,所以你不肯去做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如教奉行,这个果报一定得到,而且感应的速度非常快。
身体健康许许多多人关心,怎么解决?找医生,仰赖药物。实在说现在的医生有道德的不多,现在的药物假药很多,往往不看医生还好,不吃药还没事,一看医生、一吃药,这个病加重,到后来没有法子救自己,方法错了。佛教导我们,我们不相信,我们要去信这一切人所传说的,你能怪谁?佛教给我们的这个方法高明。首先我们要明了,佛给我们说一个人在世间会生病,病怎么产生的?原因当然非常多,归纳不外乎三大类。第一类是你饮食生活不留意,所谓「病从口入」。你吃的东西不干净,不容易消化;天气冷了,不知道穿衣服,感受风寒。这是生理上的病,你的病从这儿来的。你能在日常生活当中,多加留意饮食卫生,吃的东西要知道分量,不能够过饱,吃饱决定不是好事情,要懂得节食,这个生理上的病你就可以免除了。
第二类是冤业病。我们常常听到冤鬼附身,那是过去今生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,这个事情很麻烦,这是医生医药没有法子治的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里面,悟达国师得人面疮,就是属於这一类。这一类要求调解,《慈悲三昧水忏》是调解,两方面劝告,如果他明白、觉悟了,这个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生生世世纠缠,苦事情!不应该的;明白了,「好,算了,过去的事情算了,以后不必追究了」,这个冤亲债主离开,你的病就好了。这要调解,这是一类。
第三类是宿业病。这个就麻烦,你造作的罪业所感得的病,这个病既不是生理上的,又不是冤亲债主,这种病很不容易治。你做超度调解,无济於事,你找医生吃药也治不好,这个病可麻烦了。还是有救,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?忏悔。真正忏悔,改过自新,断恶修善,行!这个病就能好,佛知道一切众生病从哪里来的。真正忏悔,从哪里忏?凡是得这些病的人,你仔细去观察,你调查一下,决定是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,一定是这种心理。所以忏悔从哪里忏?把自私自利的心断掉。过去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,现在从今天起,起心动念、所有造作,都是利益社会,利益一切众生,不再为自己想了,这叫真忏悔。以往自己天天起贪瞋痴慢,现在把贪瞋痴慢统统放下,心里面充满了慈悲智慧,你的宿业病很快就转过来了,它真有办法。
因此我们晓得,世间所有疾病的根源是什么东西?贪瞋痴慢,佛说这叫三毒。这个毒是什么?就是今天所讲的病毒。你内心里头有这三种病毒,这个病毒很重、很深;外面有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诱惑,那是外缘。里头有病根,外头又有诱惑,你的病就发作了,就是这么来的。
我们里面把贪瞋痴拔掉,佛教菩萨六个方法,就是六波罗蜜。布施度悭贪,忍辱度瞋恚,般若度愚痴;贪瞋痴三毒烦恼,佛用这三个方法帮助我们解脱。所以菩萨行菩萨道,如果总归纳起来,就是一个布施。你们看看六波罗蜜,布施里头有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;持戒、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;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属於法布施。所以六波罗蜜再一归纳,只有一条「布施波罗蜜」而已!布施就是教我们放下。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贪瞋痴慢,全心全力为社会、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这个身体活在世间不是为自己,为众生的。众生有福,这个身体健康,好为大家服务;众生没有福,自己很清楚,就可以走了。就像宝香禅师一样,走得很自在,走得很潇洒,来去自由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。
这是「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,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,都要靠我们真的肯学,真的去做。然后那个福报自然会来,来的时候不能享受,一享受又中了贪瞋痴,病毒又起来了,所以福报现前不可以享受。佛家这个术语意义都很深,「舍得」,舍是布施,你肯舍,一定就会得到;舍得愈多,得的愈多。得到之后怎么样?舍得,把你那个得的也要舍掉,你就真聪明了。如果你施,施后就得,得了再不肯施,贪瞋痴又起来了,你就又堕落,又陷入三途。得的也要舍,得的多,多施;得的少,少施,所得到的统统舍掉,你就得大自在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财、法都不可以积,都要舍。财施的意思懂了,法施的意思?法要教导别人,为别人做种种示现,做种种榜样,这是法。种种示现也是属於布施,内财布施是我做给你看,表演给你看,属於内财布施。这个地方都是教给我们一个原理原则。底下一句。
『示现世间种种作业』。这就落实了。前面「广博净行,出现神变,示现广大诸解脱门」,如何落实?落实就是「世间种种作业」。作是什么?造作。业是造作的结果。你正在造作的时候,叫事,事的结局就叫做业。业是因,遇到缘,它就结果。善的事业得福报,恶的事业得灾凶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的真相,就是落实在世间种种作业。我们在生活上去表现,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?菩萨不为自己,为众生,所以生活也要为众生。众生如果过得很奢侈,菩萨一定示现得很节俭,让众生好好看看,反省反省,我们生活应该怎么过法,菩萨总是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。众生贪图世间一切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,菩萨示现一定是远离名闻利养,远离五欲六尘,过一种清净自在的生活,给你做个对比,让你自己观察,让你自己觉悟,你看看哪一种生活快乐?
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你们世间人天天大概是决定免不了要看电视,要看报纸,要看杂志,还要听广播音乐,天天干这些。这些结果怎么样?脑子里头胡思乱想,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,精神意志不集中。说得不好听,一天到晚头昏脑胀,搞的是这些。菩萨示现时,决定是不看报纸,不看电视,不听广播,不接受这个,心地清净,天下太平。你们天天看这个东西,「这个天下糟糕,好多灾难」。没有接触的人,问你:今天天下如何?没事,很好,太平。天天过太平生活。你们天天接触的东西,你们过的是乱世生活,你们生活在五浊恶世。菩萨生活在清净国土,清净国土跟五浊恶世没有离开,两种生活就不一样。世间人看人,人人都是坏人,这个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,所以自己生活在这个世间也感觉得很恐慌,身心都不安稳。菩萨心目当中,看世间人个个都是好人,心安理得。他以好心待人,以真诚心待人;别人欺骗他,陷害他,他还是以真诚慈悲爱心待人,永远不变。他过的是什么生活?菩萨的生活。凡夫过的是什么生活?三恶道的生活,饿鬼、地狱、畜生的生活。
你们看看今天的社会,不是人的生活。半个世纪以前,我们在这个社会上,抗战时期还能看到人的生活,人跟人讲信用,人跟人讲道义,人与人真诚,互相帮助。纵然不相识,我们在外面旅行遇到困难的时候,当地的人就非常热诚来接待照顾。现在没有了,现在你要在马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,譬如中暑躺在地上,没有人理你。半个世纪以前,要是看到你有困难,就有许多人来帮助你,来扶持你,来安慰你。现在没有了,什么原因?原因当然很多,最重要的是圣贤教育。我这个年龄,还沾到一点圣贤教育的边缘。大概四十、五十岁的人,边缘都沾不到了。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,怎么能怪他?但是这个社会这样演变下去之后,后来到底会有什么结果?那就是今天举世人心惶惶的世界末日。
这个末日到底有没有?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讲世界末日,伊斯兰教《古兰经》里面讲世界末日,现在世间有许多人很忌讳讲世界末日,又恐怖世界末日,心里面产生矛盾,不安不平。我遇到许多人来问我:法师,你对世界末日怎么看法?我告诉他:现在不就是世界末日吗?他就愣住了:怎么叫世界末日?人与人都讲究利害,没有道义了,这就叫世界末日,我是这么个解释。有利就是朋友,可以往来;没有利就对立了,就是敌人。这在佛法里面讲,这是畜生法界、饿鬼法界、地狱法界,这不是人法界。人法界佛讲得很清楚,人人都能够修行五戒十善,这是人法界。儒家里面讲人人都懂得,都真正认真学习五伦五常八德,那是人法界。佛经上讲真正发大菩提心,舍己为人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是菩萨法界、阿罗汉法界,丝毫迷信都没有。
所以佛的学生,四众弟子,在家出家,我们自己想想是不是真的学佛?是不是真的皈依?真的是佛菩萨的学生?那你就得学佛菩萨,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。他对我不好,我对他更好,要感化他,把世间恶人变成好人,坏事变成好事。绝对不是说这个人不好,我们就不要他、开除他,这个不可以的,这不是教育。怎么样把不善变成善,把他迷惑变成觉悟,这才是教育,爱的教育,慈悲的教育,这是佛法。
你现在学佛了,首先回到家里,你如何帮助你一家人?你是你一家人里头最好的榜样,你的家庭是你这一条街邻里最好的榜样,家庭的好榜样。那我们今天念的这几句,你都落实了,都兑现了。你不可以说,我家里人都不善,都不学佛。就是因为你家里人不善、不学佛,你学佛才要度他。你要「出现神变」,你要有「广博净行」,你才能度他,你才能帮助他。字字句句学了马上就用得上,真的是学以致用,帮助家人,改变他们错误的想法,改变他错误的看法。
譬如,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充满了罪恶,人与人之间都没有诚意往来,人都骗人,只看谁骗得高明,这个观念错误。我们要劝人,特别是劝家人,我们要以真诚心、清净心待人接物。人家说:你这样做,你是傻瓜!你要给他辩白:这样做才是聪明,随波逐流的那个人才是傻瓜。我们决定不是傻瓜。我们是傻瓜,那佛菩萨不都是变成傻瓜了?傻瓜怎么能成佛菩萨?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,决定是聪明的,决定是智慧的;违背圣贤的教诲,必定有苦难。要把理事都要讲得清楚,讲得明白,自己做好样子给他看,久而久之他会感动,他就回头,你一家就得度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