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四) - (第二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四)  (第二集)  2000/4/11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32-0002

  请看讲义第一面,倒数第七行开始,经文在第四段的第四行。第四段有三个小段,第二小段开始:

  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。为欲成就一切智智。应当勤求真善知识。】

 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。首先,这是赞叹他、鼓励他。文殊菩萨对善财童子说:你今天发心要求菩萨道。这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就容易懂。意思就是说,你想过菩萨的生活,做菩萨的工作,这就是佛经里面说的菩萨道。由此可知,菩萨道并不是很玄很妙,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与每天的工作。我们每天也过日子、也工作,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是凡夫道,不是菩萨道。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在哪里?给诸位说,事相上没有差别,用心就有很大的差别。

  昨天跟诸位报告过,凡夫用心念念为自己,念念为你的家庭,这个心量很小。这就是属於小心量,生活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乃至於修学任何法门,都是凡夫道。为什么?不能出离生死,决定还去搞六道轮回。菩萨道就不然,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,没有为自己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的话我们要记住,佛讲「若菩萨有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,那就不是菩萨。所以菩萨无我,菩萨无私,念念为正法常住世间,念念为一切苦难众生。菩萨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活著的。所以无论从事於哪一个行业,只要是为社会、为大众,这个人就是菩萨;为自己,这个人就是凡夫,差别在此地。你今天发心求菩萨道,要学菩萨一切为众生。到底有没有为自己?有,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。下面说。

  『为欲成就一切智智』。「智」有两个,两个智是两个意思。前面一个智是根本智,后面这个智是后得智,两个合起来是圆满的智慧。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般若无知」。第一个智就是无知,般若无知;第二个智是「无所不知」。无知是智慧的本体,能生智慧,无所不知是智慧的作用;真实究竟圆满,所以称之为「一切智智」。如果你得到这个智慧,在佛家就称你是佛陀,你就成佛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是佛陀的教学,它不是宗教,必须要搞清楚。佛陀是佛教育最高的学位,比这个学位低一级的称为菩萨,再低一级称为阿罗汉,就如同我们现在一般大学里面的学位类似。大学最高的学位是博士,其次是硕士,最低的是学士。它分三个学位,佛教里面也是分三个学位,所以这是学位的名称。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「一切众生皆当作佛」。你们要求智慧,要好好的学习,要拿到佛教最高的学位,人人都成佛。善财童子在此地发心要学佛,要过佛菩萨的生活,要做佛菩萨的事业,非常难得。佛菩萨的事业是舍己为人,「成就一切智智」。怎样才能够满你的愿,才能够达到你的目的?

  『应当勤求真善知识』。头一个你要去跟一个好老师,你没有老师教导你,你学不出来。你们看看这个经典上的文字,非常明显的显示出它是教学。如果有人问:佛教教人教的是什么?我们用一句话答覆:佛教所教的是孝道跟师道。我们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,世尊跟韦提希夫人说修行的基础是「净业三福」,佛说了三条,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。三世是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所有修行人成佛都要建立这一个基础;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你决定不能成就。第一条里面,头一句就跟我们讲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这是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。离开这个根本,无论怎么用功,无论怎么学习全都落空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多少修行人不是不努力,不是不认真,不是不用功,为什么学到老功夫都不得力?忘了从根本修,根本是孝道、是师道。

  普贤菩萨十愿,第一句话教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。儒家教学,诸位要读《礼记》,《礼记》一展开头一句话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。大家在佛教道场里面,也许你们参加过许多修忏悔法门的,经文上常常念到「一切恭敬、一心顶礼」,全都是这个意思。所以不能孝敬父母,不能奉事师长,这个门你就不能契入。为什么要孝亲?我们这个身体得自於父母,父母生我、养育我,这个恩德之大,一般成年之后忘掉了。你仔细观察这个世间做母亲的人,待她的婴儿,她所生的子女,从这个小孩出生到三岁,你看看父母是怎样关心他,怎样去照顾他,你才知道父母恩德之厚。佛在经里面常常说,一个人要报父母的恩,永远报不尽。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父母恩德之大,为什么没有人知道?没有人教他,没有人提醒他。

  老师的恩德跟父母一样大。佛经里面常说,我们人有两个身,一个是肉身得自於父母,另外一个叫慧命,有两个命,慧命得自於老师,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。我们在古礼里面看到,所谓「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」,这个善知识教我一天,这个人是我的老师,一辈子要感恩戴德。我们智慧的成就,得力於老师的教导,不论时间长短,影响我们一生,一生成败关键之所在,所以要知恩报恩。学生对待老师,也像对待父母一样,终身照顾,这是师道。老师的子女跟自己的兄弟姊妹完全相同,一生当中要照顾,要互相帮助,这是属於伦理。现在师道没有了,孝道也没有了,就难了。所以今天人修行,怎么可能有成就?我常常讲,大家无论怎么用功,没有根。我们桌子旁边两朵莲花,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修学要有根,要真干!不能干假的,假的只是好看,死的。所以一定要懂得我们的修学没有别的,从孝亲尊师开始,一直到孝亲尊师做得圆满,圆满就成佛了。所以从孝敬始,还止於孝敬。

 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,没有一个不是劝导我们要亲近好老师、真善知识。古人,当然非常好学的人,万里寻师,亲近善知识。古时候善知识,我们还有办法能打听得到,现在就难了。现在是假善知识多,都是一些冒充的善知识,我们亲近他,对我们有害无利。古时候的善知识到哪里找?给诸位说,善知识都非常谦虚,非常客气,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善知识,自己有学问、有德行,没有这个话。总是自己样样都不行,样样都是在初学,你到哪儿去找善知识?可是古时候有一个办法,打听打听哪一个人闭关了,闭关的这个人,这一定是真善知识。哪一个人住茅蓬,在山里修行住茅蓬,这个人是善知识。为什么?这种形式显示出他求学已经圆满,已经毕业,不需要再去求学,所以才能闭关,才能住山。

  如果自己功夫不到家,没有资格闭关,没有资格住山,要出去参学。古德宗门里面,大家常常听到的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。赵州和尚修行不错,八十岁还到外面参访,还到外面去求学。他为什么不闭关?他为什么不住山?没有开悟。古时候修学是以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为目的,没有达到这个目的,你就应当作学生,你要到处去求学。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就是得一切智智。得一切智智不是满分,少分。古德用月亮来比喻一切智智。诸位想想,十五我们看到月亮是满月,真的是满月。可是初二、初三看到那个月牙,那也是真月不是假的。一切智智是真月,不是假的,所以你能够得一分、两分,你就有资格闭关进修。如果你一分都没有得到,你就知道要去求学,勤奋苦学。

  天台大师为我们讲「六即佛」,就是把佛分成六个阶段。我们现在是凡夫,凡夫也是佛,什么佛?「理即佛」。在理论上讲你是佛,事上讲,你是凡夫。理是从心性上说,你有真心,你有本性。但是虽有真心本性你不起作用,你今天起作用的是妄心,是烦恼、是习气起作用,绝非性德,所以你是凡夫。理上讲你是佛,事上讲你是凡夫。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,我们也觉悟了,我们遇到佛法了,我们发心很认真努力来学佛。虽学佛,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。所以学来学去,学了多少年,学了几十年,还是个凡夫,功夫不得力。人家赞叹我们几句就非常高兴,骂我们几句,两三天睡不著觉,生气。这种学佛的人叫什么佛?叫「名字即佛」,有名无实。

 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是个什么佛?名字位。我们要知道,名字位是功夫完全不得力。为什么?没有真干,所干的全是假的。为什么会落到这种状况?我常常勉励同修,我们把根本忘掉了,不知道从根本救起。为什么功夫不得力,很想成就而不能成就?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。你这个念头没有放下,无论怎么用功,无论修哪个法门,禅也好,净也好,教也好,密也好,全不能成就,都坏在自私自利。菩萨从这个地方转起,做一个大转变,起心动念决定不为自己。为谁?为众生,《华严经》上给我们讲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。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,我们的根本就好了。根好本好能生善法,自私自利那个根本是生贪瞋痴。生贪瞋痴将来结的果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你得这个果报。如果你从根本转变过来了,决定没有丝毫自私自利,一切为众生,平等的为一切众生,你将来这个果报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完全不一样。

  所以我们一定明白这个道理,晓得自己真正的障碍毛病在哪里,一定要做一个大转变。转不过来,要多多学习。为什么转不过来?对这个道理没搞清楚,事实真相不明了。果然清楚,果然明白,他才知道这个做法是佛菩萨的做法,对自己有大利益,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利益。世间这些利益微不足道,怎么可以贪恋这些?所以要从根本上去转,我们要求好老师来指导。

  可是好老师难,到哪里去找?可遇不可求。你真想找,真心想找,「我真心想学,真心想作菩萨,真心想作佛」,你肯定会遇到。为什么?经典里面我们常常读到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诸佛菩萨大慈大悲,一个人都不会舍弃,你怎么会遇不到善知识?你遇不到善知识,只能够说你求学那个心不真实,你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还有贪恋,你还不能完全放下,所以你遇不到善知识。真正肯放下,真正肯学,佛菩萨会应化在你的周边,你肯定会遇到。所以我们必须具备做学生的条件。在家庭里面,一定具备做儿女的规矩。在家能够孝养父母,在学校就能奉事师长。接著菩萨告诉我们,这些话文殊菩萨说的:

  【善男子。求善知识。勿生疲懈。】

  你亲近一个好老师,你在学习过程当中,如果有疲倦、有懈怠,你不是个好学生。老师会不会教你?不会教你。为什么不教你?不成器,教你白教了。如果在修学过程当中,永远保持高潮,老师欢喜,父母也欢喜。好学生!对父母,你是好儿女,肯用功、肯学习,无有疲厌,这是头一个条件。所以老师看看学生懈怠、懒惰、偷懒,老师会在旁边摇摇头,不教了,随他去了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,现代是民主自由开放,学生跟老师一般大。老师不敢管学生,管严格了,学生反抗,老师怎么能教学?所以现在师道没有了。做老师的只是混一点钟点费过日子,谁肯认真教学?认真教学,学生都讨厌你。做学生的也不像学生了,到学校去混个文凭而已。所以学生的目的是混文凭,老师的目的是混薪水,大家都是混日子。教的人不认真教,学的人不认真学,师道没有了。

  今天社会变成这样的混乱,生活环境污染如此严重,不是没有道理。我们要晓得病根究竟在什么地方,都在教育。教育没有了,人逐渐逐渐跟禽兽接近。在佛法里面讲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跟三恶道接近了,非常非常可怕。所以我们求学、做学生,头一个决定不疲不厌,决定不懈怠。第二句是:

  【见善知识。勿生厌足。】

  这一句话教给我们,要发愤、要努力、要勇猛精进,绝不可以得少为足。我学得这一点,我就满足了,这个不可以。在物质生活上要知足,知足常乐;在智慧的学习上面,永远不可以知足,你的智慧才能够达到圆满。像刚才说的,一个人学习到真正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是可以出师,可以离开老师。古时候不达到这个标准,决定不可以离开老师。从前中国人叫出师,现在叫毕业。没有到明心见性不能毕业。见性,这个时候才可以毕业。毕业之后的参学不一样,那个时候是教化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,教学相长。他有能力教大众,大众也可以资助他,帮助他的智慧德行不断向上提升,这是师资道合、教学相长。

  所以菩萨开悟之后一直到如来地,没有一天不教人。无所不知是在教学里面得到的,在教学里面成就的。如果不肯教学,只有根本智,没有后得智,这个智慧不圆满。所以菩萨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诸位在《普门品》里面看到,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示现什么身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?成就后得智,成就无所不知,所以他没有厌足。下面一句说:

  【於善知识所有教诲。当念随顺。不应违逆。】

  对於老师所有的『教诲』,都要听从,不能违背。有时候我们发现老师教的好像不合道理,我们也要随顺吗?如果对老师所教导的有怀疑,应当要问,老师给你讲解,你就会随顺。不可以在背后批评,阳奉阴违,这不是学生,这他学不出来。老师教导,我们要懂得怎么学法。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也遇到有一些问题,很少。十年当中,我记忆当中大概只有两三次,他教我的东西我怀疑。我向他请教:老师,您讲的这个有没有出处?您根据什么讲的?他把经典拿来给我看,我服了,他有根据,不是随便讲的,不是随顺自己的意思。随顺自己的意思,那是凡情,决定有错误,他是随顺经教。我们看的经教少,他看得多;我们有疑惑,他把原文拿来给我们看,我们明白了,决定要随顺。这是修行成败关键之所在。

 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、待人、接物,如果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,我想怎样怎样,我喜欢怎样怎样,我不喜欢怎样怎样,你决定学不出来。你是轮回心造轮回业,天天念「阿弥陀佛」都是轮回业。不要以为念佛会往生,念佛往生有往生的条件,你念佛不具备往生的条件,所以你不能往生。有许多人说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,不成比例。什么原因?虽念佛不具足往生的条件。他在这一生当中,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。就像我们现前一样,我们今天听到阿弥陀佛佛号很欢喜,看到往生的经典也非常欢喜,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,善根深厚,一接触到生欢喜心。过去生中接触到,也修学过,为什么没有往生?不具往生的条件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  不具往生条件最重要的,不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是所有条件里头最重要的一个,不肯随顺佛陀的教诲。我这个说法诸位听了依旧不得要领。为什么?说得太空洞,太广泛,没落实。如果我们就落实上来说,试问问:你孝不孝父母?你敬不敬师长?你要是不孝父母、不敬师长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孝亲尊师的,你不孝亲不尊师,你没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。第二个条件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善人。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那个地方,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,极乐世界是上善俱乐部,你有没有资格去?咱们不要这个上善说得太上,十善业道你能不能做到?真正做到,从心里面做到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;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;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你把这十条做到了,你念佛才有资格往生。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是孝子,各个是好学生,各个是善人。你这个东西做不到,天天喊阿弥陀佛,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你到最后要落空的。不是阿弥陀佛不灵、不来接引你,阿弥陀佛一看你不够条件。所以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最低限度要把这两个条件具备。

  净业三福头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样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生凡圣同居土,算不错了。如果再能具足第二条,在这个条件上再加上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你就能够生方便有余土。更进一步,你能够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你生实报庄严土。都有条件的。所以我们要问问,最低的条件有没有?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心行对父母?用什么的心行对老师?用什么样的心行对社会大众?随顺烦恼习气,怎么得了!一定要随顺圣教。

  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,为我们后世弟子说出「四依法」,使我们有依靠。四依法里面,第一条「依法不依人」,这一条非常重要。我们学佛要依据什么?依据经典。经典传这么多年了里面有假的。真的、假的我们如何辨别?《大藏经》是标准。我学这部经,这部经在《大藏经》里头有没有?如果《大藏经》里面有,这是真的;《大藏经》里面没有,那是假的,那就不是真的。要以这个为标准。第二也非常重要,「依义不依语」。世尊当年在世出现在印度,佛灭度之后,他的弟子将佛四十九年的教诲,把它记录下来,成为经典。当时使用的文字是印度古代的梵文。这个经典传到中国之后,要通过翻译翻成中文。中文翻译的靠得住靠不住,我们有怀疑。所以佛第二条教训很重要,「依义不依语」,只要意思对就行。言语上多说、少说没有关系,意思对了就可以。所以翻译的这些经典,意思决定没有翻错。

  古人翻经,体例非常的严谨,唯恐翻错了。不是个人干这个事情,个人没有这个能力。国家有译场,专门有从事译经工作的人员。像历史上记载的,鸠摩罗什的译场有四百多人,你就晓得规模之大;玄奘大师的译场有六百多人。它有组织,集合当时中外的学者精英,来从事於这个伟大的教学工作,所以我们对於经典的翻译充满了信心,没有怀疑。可是对现在年轻人来讲,依旧很难取信。我早年学佛的时候,我对这个问题就有疑惑,我向我的老师请教:佛法经典这么好,我们把它翻成中文,为什么不把那些原文、梵文的经典保留,也跟我们中文本一样流传下来?纵然流传下来我们不能读诵,做个纪念也好。我的老师听了之后笑起来了,告诉我,方东美先生他说:古时候的中国人跟现在中国人不一样。现在中国人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,失去了民族的尊严,所以今天中国搞成这个样子,中国古人不是这样。古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,认为梵文经典通过中文翻译之后,我们翻的意思完全没有错误,翻的文章比它的梵文还要美、还要华美,这个翻译出来之后,梵文用不著了,可以不要了。这种气概,现在中国人哪有?我听了之后,我觉得老师的话说得有道理,中国人太过於自信了。所以依照中文的这个译本来修行,决定不会错误。

  因此,后人修学决定要随顺经典。大家要记住,随顺经典是经典的原文。历代祖师大德所做的注解,注解提供我们做参考,这个道理要懂。一定要随顺原文,不可以把注解代替原文,那就错了。为什么?原文是佛说出来的。佛是真实圆满的智慧,菩萨、声闻、历代祖师大德没有这个程度,或许还有错误在所不免。所以一切古大德的注解,只提供我们参考。我们仔细斟酌它跟原文相应不相应,跟原文相应、契理,他没有说错。但是再观察,跟我们现代社会相应不相应。如果理上没有错,跟我们现代社会,现代人的生活、意识形态、思惟方法,如果不相应,虽契理没用处,我们得不到受用。所以一定要观察现前是个什么时代,这个经要怎样对现代人解释。你不会解释,可以参考古大德。

  我们看到这个经书,譬如说汉朝人他怎么解释,他那种讲法对当时的人,一定得大利益,这个注解才能传给后世。到唐朝的时候,唐人又做了注解。他为什么不用汉人注解?汉人注解注得没错,合理,不契机,不适合唐朝这个社会,必须要重新再解释。经文没有变,解释不一样。到宋朝、到明朝、到清朝,每一个朝代都有许多注解,都有不同的讲法,这些都是有修有证的大德们,注解就不一样了,注解是契当代之机。我们看看注解,就晓得哪一个时代,那个时代众生为什么要这样讲,必定他有毛病,讲解是对治毛病的,纠正错误的。经不变,讲法变了。

  所以佛的经典没有一定的讲法,这个道理要懂。这也是佛经的难处,它不是定法,活活泼泼,要你悟。开悟了,你就会讲,所谓深说、浅说,长说、短说,横说、竖说,都能说得出一番大道理,都能教我们现前得真实利益,你要不开悟就不行。不开悟,讲法怎么讲?依照古人注解去讲,这个讲法决定失败。我们在外国,看到许多法师大德在外国讲经说法,听众寥寥无几。都是几个中国的这些老人坐在那里充场面,年轻人、外国人一个都没有,就叹一声:外国人没有善根!把责任全推到他去,而不说:我自己讲不好,他们不来听。把责任推到对面去了,这都是错误。外国人为什么不来听?道理很明显,你讲的这些道理,你用的是古人的注解,你要外国人跟这个学习,外国人就做中国人,还要去做中国古人,他怎么会甘心情愿?他怎么会进你这个讲堂?不晓得错是错在这里。他们没有错,我们搞错了。

  佛经没有一定的讲法,佛、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。观世音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,他没有一定的形相,所以他千变万化。我在美国告诉美国人,佛法没有到美国来,他们非常惊讶:佛教传到美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了,佛教道场在美国也有几百个,怎么说佛教没有传到美国来?我问他,我说:你有没有看过佛像?看过。哪一尊佛像像美国人?他呆了。所以没有传到美国,传到美国的时候,美国的佛像是美国人的样子,那才真传进去了。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,日本的佛像一看是日本人,西藏的佛像是西藏人,泰国的佛像是泰国人。哪里看到佛像是美国人的样子?没有传过去。这些都是我们现代这一些弘法的大德们疏忽了,不懂得契机。只顾到理没有讲错,不契机,人家不能接受。

  我有一天在新加坡跟基督教的牧师们聊天。现在新加坡九大宗教是一家人,我们非常和睦相处。偶然跟他们聊天谈起来,基督教传到中国也不少年了,为什么信仰的人这么少?他们自己也很感叹。有一位美国的牧师告诉我,他说基督教传到中国一百多年了,总共有多少信徒?才一百多万人。中国有十几亿人,才只一百多万的基督教徒,他们很难过。我告诉他:这个里头有一个基本的原因,你们没有掌握住。佛教为什么传到中国,在中国生根茁壮,开花结果,对中国社会影响这么大?佛教没有一定的形相,佛教能够随顺众生。所以佛的造像到中国来就变成中国面孔。你们的耶稣基督不是中国面孔,你们那个教堂的建筑不是中国的宫殿。人家一看是外国来的文化,当然这个界限就划清楚了,所以中国人不愿意进教堂。如果你们基督教传到中国来,你们的基督耶稣是中国的面孔,你们的教堂是中国宫殿式的建筑,那中国人都进去了。你自己把信徒障碍住,你还能怪别人吗?就如同我们近代到外国去建道场,也建宫殿式的,错了。塑佛像塑中国人的面孔,也错了。

  我自己没有福报,一生没有建过道场。我建议那些有福报的法师,在美国塑佛像一定塑美国人的面孔,建道场要建白宫的样子。美国人一看到很亲切,这是我们自己文化,自然就走进来了。这要懂得契机,『当念随顺』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佛法的教学确实有教无类,我们在《华严》上看到,不分国土,不分族类,不分宗教信仰,平等教化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再看底下这一句:

  【於善知识善巧方便。但当恭敬。勿见过失。】

  这一条也非常重要。我们亲近一个老师,对老师要有信心。我们学佛,如果对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,那你还学什么?对释迦牟尼佛要有坚定的信心,我们才能够随顺他的教诲,决定不怀疑。我们跟一个老师学习,亦复如是。所以你一定要事先观察,我这个老师他的修学,他的德行,他的学问,他的存心,他的行事,与佛法与经论相不相应?果然相应这是真善知识。要到圆满的相应,不可能;圆满的相应他就成佛了。他只要有几分相应而不违背,那就值得我们尊敬,值得我们学习。我们就要跟定,一生要遵守,决定不能违背。

  他用这些方法,『善巧方便』,我们不能理解。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那个时候我学佛有四、五年了。我学得很专,教导我的是一个老师,所以我能有一点成就。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,我跟他学哲学,他把佛学介绍给我。接触佛法之后大概一个月,我认识章嘉大师,我跟他三年。三年当中,接受他一个人的指导。他老人家往生了,又过了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。我对佛法的好处认识愈来愈清楚,觉得这是值得学习,值得终身奉献来做好这桩工作。我亲近他,到台中拜师。他给我开了三个条件,他说:我的三个条件你要能接受,我接受你拜我为师,我教你。三个条件不能接受,你到别的地方去,你另找高明。头一个条件,从今天起,拜师这一天起,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。任何法师、任何大德居士讲经说法,一律不准听。这是头一个条件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。第二个条件,从今天起你看书,无论你看的是佛经或者看一般书籍,不经过我同意,一律不准看。第三个条件,你从前所学的,(我跟方东美先生学的哲学,跟章嘉大师三年的佛法),我不承认,一律作废,今天从头学起。这是善知识的善巧方便。我们乍听之下,这个李老师未免是刚愎自用,太傲慢了,目中无人。可是我是有怀疑,但是最后想想我还是接受,我的确听话。但是这个疑团没有打破。他的条件太苛刻了,不过最后还好,他说:这个条件给你五年,五年之后,你喜欢看什么都行,喜欢听任何人讲经都可以。给我时间是限制五年。

  可是我接受他这个条件之后,大概三、四个月我就感到很好的效果,我很感激,为什么?烦恼轻,智慧就增长了。无论看什么、听什么,比从前聪明。老师用的方法,什么不叫你听,耳朵塞住了;什么不可以看,眼睛给你封闭了。原来是帮助我们得定,帮助我们修清净心,清净心能生智慧。《金刚经》上说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他用的方法确实好。这样我跟他五年,五年之后我跟老师报告,我说:老师,这个方法我学了是有受用,得利益很多,我再遵守五年。我遵守他这个教诫十年,佛法的根基是这样奠定的。现在教学,学生是阳奉阴违,偷偷的还去看别的东西,还到外头偷偷的听别人讲经,这不行!这怎么能成就?偷偷摸摸的不听话,就是破戒,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,他还有什么成就?我能够成就就是能听话。

  一九八七年我在此地讲经,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。经讲完之后,有三位新加坡的佛教徒来找我,要请我到新加坡去弘法。这三个人,一个蓝万珠,一个蓝德梅,另外一个我记不得了。新加坡的缘是他们三个人给我结的。我到新加坡之后,遇到一位老法师,演培法师。我在初学的时候就认识他,他那个时候是台北善导寺的住持,我常常到寺庙里去借经书看,偶尔也听听他讲经。所以到新加坡,他知道我来了非常欢喜,请我吃饭,请我到他讲堂里面去讲开示。我看到那一天听众有五、六百人,年轻人很多,我就劝导大家好好的跟老法师学习,要顺从老法师的教导,我就把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经过介绍给大家,李老师给我这三个苛刻条件。

  我讲完之后,演培法师邀请我到客厅里面去喝茶。他就跟我谈到,他在小时候做小沙弥,在观宗寺亲近谛闲老和尚,老和尚给他也是这三个条件。我这一听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三个条件不是李炳南老居士的专利,是中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教学生的,叫师承。我才真正明白了,我还沾了一点师承的边缘。我听话,守了十年规矩,我有一点成就。演公不如我,他不听话,他在观宗寺待了一年,听说太虚法师在厦门办佛学院,他就偷偷的溜了,就到厦门去亲近太虚法师去了,所以他没有能完全遵守谛老法师的教诲。谛老法师跟香港的缘也很深,香港过去倓虚老法师、定西老法师都是谛老的学生。所以他如果要是不离开谛闲老法师,演培法师的成就要超过很多倍。那是真正善知识,真正的师承。

  太虚大师办学的方针,完全模仿西方一般学校方式,学校方式很难出人才,这个演培法师在我面前谈过。还是在香港,哪一年我记不得了。我在这边讲经,他到这边来游玩。我们一起,我陪他游览香港的教区。在车上他就跟我谈,他说:看看近代讲经说法的法师,没有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,包括你跟我,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。说明师承重要。所以真正善知识,他有善巧方便,我们乍看好像是非常不合理,其实里头有大道理存在。如果我们不相信,要有怀疑,不能依教奉行,这个机会当面错过了。

  释迦牟尼佛跟中国的孔子、老子没有见过面,没有书信往来。他们的智慧,他们的德行,他们教学的原则、教学的方法,几乎都相同。这是中国谚语所谓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我们凡夫没有智慧,凡夫见不到。这些圣贤人教导我们,目的希望我们也能够作圣作贤。在佛法里面讲,圣就是作佛,贤就是作菩萨。我们接受这个教育,学习这个课程,目的就是要作圣作贤。换句话说,目的是要过佛陀的生活,过菩萨的生活。佛菩萨的生活,离苦得乐,决定不造苦因。什么是苦因?十恶是苦因。决定不造苦因,决定不会感得苦果。纵然物质生活缺乏、贫困,他乐,真快乐。

  孔子的学生颜回,大家晓得颜回物质生活非常缺乏,《论语》里面记载的「箪食瓢饮」。喝茶,茶杯都没有。不是喝茶,喝水,茶哪有得喝,茶太奢侈了。喝水杯子都没有,用葫芦瓢。吃饭没有饭碗,用竹子编一个篓盛饭。物质生活贫乏到这种程度。孔老夫子看到,这样的生活一般人去过,那是忧苦不堪。可是颜回过这个生活,不改其乐,一天到晚非常快乐。他乐的是什么?他得的是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智慧心、慈悲心,他乐。世间人无知,以为物质、五欲享受这是乐。这不是乐,这是苦。真正的乐是学问,是德行,是智慧,是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是真乐。

 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。佛陀的生活托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比颜回的生活还要来得清苦。可是佛陀法喜充满,每天教导众生。教学的对象,当时在印度,地位高的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,十六大国的国王都听佛讲经说法。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、学者,乃至於贩夫走卒,佛是一律平等对待。教导的目的有三个目标。第一个劝导大家「断恶修善」。你懂得,明白了,依教奉行,决定不堕三恶道。如果根性好一些,再帮助你「转迷为悟」,帮助你开悟。开悟之后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,你去作菩萨、作罗汉去了。终极的目标是「转凡成圣」,决定帮助你去作佛。这是世尊四十九年教学的内容,善巧方便,无量无边。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方法门径太多太多了,没有定法,因人施教。佛善於观机,所以说法能应机,话还没有说完,听的人已经开悟了,已经证果了,我们在经论记载当中常常见到。

  所以对於善知识的善巧方便,像我对李炳南老居士给我这三个条件,我是很多年都解不开,但是我服从,我还有这么一点长处,决定依教奉行。在奉行当中,我感受到得利益、得好处。我还以为是他的方法,遇到演培法师之后,才晓得这是古老的方法,代代相传的方法。这种方法李老师也不是哪一个人都约束,不是。跟他学的人那么多,最亲近的学生三、四十个人,他只对我一个人用这个条件约束,对其他的人都没有用条件约束。因人施教,他也是尝试。为什么对我用这个约束?我听话,我服从,他给我讲,有效。跟别人讲,表面服从,背面不服从,没有用处,不产生效果。所以他对别人,没有用这个方法。我们感恩戴德,这是真正得到老师器重你,老师爱护你,老师一心想成就你。我们也很幸运,没有违背,依教奉行。亲近善知识,是我们在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关键之所在。

  可是善知识到哪里找?找不到。古人讲的话没错,「可遇不可求」。真正想学,现代社会里头找不到真善知识,去找古人。以古大德作老师,我们中国头一个找古人的,孟子。孟子找谁?孟子找到孔老夫子。夫子已经过世,不在世间了,但是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。孟夫子专门读孔子的著作,专门学习孔子的教诲,他不学别人跟一个人学,一家之言。遇到有疑难的地方,他去找孔子的学生,向他们请教,他成功了。在中国读书人尊奉孔老夫子至圣先师,尊孟子为亚圣。这是以前人作老师的头一个榜样,成功的榜样。

  往后在中国历代,用这个方法成就的不少人。像汉朝大儒司马迁,司马迁学左丘明。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时代的人,他留下一部书《春秋左传》,司马迁专学《左传》。真的被他学会了,所以他写了一部《史记》,模仿《左传》的方法写出来的,成为中国历史头一部,《二十五史》第一部他写的。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,韩愈学司马迁,都是以古人为师。司马迁的著作《史记》,韩愈是专攻《史记》,成为一代文学家。都是以古人为老师,成就自己。也得遵守李炳老讲的三个条件,决定是守一家之言,你的思想才不会混乱,你的意志不会动摇,你容易得清净心。在佛法讲,容易得定,定就开慧,是这么成就的。

  在佛法里面,净土宗的蕅益大师,他老人家也是以古德为师,他是以莲池大师为老师。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往生了,莲池大师的著作在,专读莲池大师的书,他学得很像,也成为净宗一代祖师。这是我们现前找不到真正善知识,找古人。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,没有不成就的。李炳南老居士非常谦虚,他给我讲了多少遍: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。这是客气话。他不敢自己以为自己是老师,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。我们是同学,介绍他的老师,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。可是印光大师不在了,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在。你每天读诵《文钞》,依教奉行,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。

  我明白了,所以我这四十年,我在讲台上讲经,今年是四十一年了,在海内外到处我劝大家,要找一个好老师,跟定一个老师,你这一生才会有成就。我也不敢作师,我哪有资格作老师?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好老师。李炳老把印光法师介绍给我,我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大家。大家跟谁学?跟阿弥陀佛学,那还能错得了吗?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《无量寿经》,佛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,他是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所以我劝大家作弥陀弟子,我也是弥陀弟子,作弥陀弟子。阿弥陀佛不在这个世间,我们怎么学法?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这三部经是净土三经,古大德讲往生经。往生经就是这三种,这三种是阿弥陀佛的教诲。我们依据这三部经里面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修学,你就是真正的阿弥陀佛的学生,弥陀弟子。我在这一生当中讲的经论很多,几十种,但是所讲的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教诲。不但是每一部经论都结归到净土,诸位如果细细的去听,我是字字句句都结归在净土,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利益。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

  『於善知识善巧方便,但当恭敬,勿见过失』。最后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。尤其是末法时期,佛在经上常讲,我们这个时代法弱魔强。你要读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后面三卷半的文字给我们讲五十种阴魔,妖魔鬼怪。妖魔鬼怪在哪里?就在我们四周边。妖魔鬼怪是什么样子?专门破坏佛法,破坏你的信心,天天造谣生事。这个经有问题,那个论不可以相信,天天给你搞这个,把你的心搞乱了,无所适从,你这一生修学就失败了。诸佛菩萨决定帮助你建立信心,不会破坏你的道心,不会让你怀疑。佛跟魔差别在此地。

  说到这个地方,我再跟诸位说说台中莲社李炳南另外一个善巧方便。他在台中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三十八年,一直到他往生。凡是从台中经过的出家在家这些大德,李老居士都做榜样给我们看,一定恭敬礼请到莲社供斋,请法师吃饭,送红包、送礼物,接待非常周到。但是,决定不会请法师讲开示,不会请法师讲经,这是善巧方便。为什么?我们那个时候就觉得奇怪,「这法师海内外有名的,为什么不请他来讲讲开示,跟我们结结缘」。李老师说:他不是修净土的,他要来给你讲他的那一套,我要费许多许多时间把你们头脑洗清楚。太难了!不能请他讲经说法,只可以供养、恭敬。这是善巧方便,保护我们这些初学的学生。

  现在许多这些大德们,对於古老的礼节不懂得,为什么?他不是讲经出身的。讲经出身的,学过这个礼貌。不是这个出身的,在台湾他告诉我,真正科班出身的、讲经出身的只有一个法师,道源老法师,他学过,其他没有学过。没有学过,他随他自己的意思来说,我们听了之后就会产生疑惑,到底哪个好?信心就动摇了。真正学过的人不一样,我们所学的法门不同,我到你这个道场,一定赞叹你的法门,赞叹你们的老师,赞叹你们的同学。这是学过的人,懂得道理的人。

  我跟李炳老学过,我懂得这个道理。所以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此地来讲经,那个时候法师来听经的不少。圣一法师听了很受感动,劝导他的信徒都到我这儿听经,他是学禅的。又请我到宝莲寺,那个时候他在宝莲,邀请我到宝莲禅堂里面跟大家说法。我答应了,去了。当时他们还有四十多个同学参加,每天坐香,很难得,这道场殊胜。请我去讲开示,我绝对不会讲净土好;我要讲净土好,人家在那里教了二十多年,岂不是破坏人家道场?我到那边赞叹禅。我在过去讲过《六祖坛经》,讲过《永嘉禅宗集》,讲过《证道歌》,所以我也有一些口头禅。我去供养他,赞叹禅的法门,赞叹圣一法师,赞叹他们的同修道侣,增长他们的信心,这是懂规矩。所以我离开之后,还有陪我几个居士:法师,禅那么好,你为什么不学?来问我。我回答:禅好!太高了,我没有能力,我只好念佛。我说的是真话。所以要懂得到人家地方要极力赞叹人,不可以批评人,世法佛法都一样,我们才得到别人尊敬,才得到别人欢喜,人家才肯邀请我们。如果我们到那里去:禅难了,不容易成就,净好。人家搞了几十年,你不是把人家道场破坏了?那叫罪过。古德常讲「宁动千江水,不动道人心」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

  我初到新加坡,演培法师请我去讲演,给他的同学们结缘。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不是弥陀净土。我到他那个道场,极力赞叹弥勒法门、弥勒净土,弥陀净土一字不提。我懂规矩,所以他们欢迎我。绝不破坏他的道场,要促成他的道场信心更清净、更坚固,四众更和合、更团结,我们对他道场的贡献。古德常讲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。我们学过这个,懂得赞叹别人,彼此互相赞叹,佛法才能兴旺。彼此毁谤,我这个好,他那个不好,他那个也不好,让别人听到「到底哪个好?你们统统都不好」。把人家学佛这一点信心破坏尽了,这是大错特错!

  不但我们今天对於佛法各宗各派我们要尊敬,要互相赞叹,对於其他宗教亦复如是。我对於印度教、对於伊斯兰教、对於锡克教,我进入他们的教堂,他们拜,我也跟著拜。他们的教徒看到我,对我很尊敬。为什么?我敬他们的神,他敬我们的佛,互相尊敬。我不尊敬他们的神,他们就不尊敬我们的佛,不是一样的一个道理吗?互相尊敬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有人问我:你为什么拜他的神?我说:我拜佛。那是他们的神。佛经上说,应以上帝身得度者,即现上帝身而为说法。天主教的上帝是佛菩萨变化的化身。他拜的是神,我拜的是佛,我讲得通。印度教、婆罗门教他们拜的是大梵天王,应以大梵天王身而得度者,即现大梵天王身而为说法。我的眼睛当中,所有宗教的神明、天使都是佛菩萨的化身。所以我会真诚的恭敬,不是做假的。你做假的,人家一看就看出来了。真诚恭敬。所以新加坡九个宗教能够团结成一家人,彼此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这个社会祥和,世界才有和平。其他地方有宗教种族战争,新加坡一团和睦,消灾免难。我们要真懂得道理,知道怎样做法,这叫修行。如果互相毁谤,绝大的过失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