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九) - (第一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九)  (第一集)  1999/9/11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27-000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掀开讲义第一面,「比丘会」第六段:

  【如象王者,身首俱转,无轻躁故。表全向机,无遗隐故。】

  这一节是说明菩萨领众的威仪,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礼节,虽然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,小事实在讲就是大事。世出世间法都讲一个「缘」字,佛法常说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所以我们看看诸佛菩萨的行持,无不是谦虚恭敬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,不能开悟,没有成绩,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。虽然也很认真努力来学习,念佛、参禅、持咒种种法门,似乎也很认真不断的在薰修,总是看不到效果,原因都是我们没有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何以不能够放下?原因是听经太少。

  所以我们想到经上告诉我们许多事情,像大家常常念的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看到,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会下听经千亿岁,你说那个时间多长!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大,寿命长,佛住世讲经四十二劫。法藏比丘用五劫的时间修行,千亿岁的时间闻法,功夫不间断,才有这个成就。我们再想想,世尊当年在世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些人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佛陀;换句话说,他们听经四十九年没有中断,天天听经,天天闻法,所以个个都开悟,个个都证果。虽然开悟、证果,每个人有早晚不相同,最后开悟、最后证果也都是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;换句话说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

  我们今天修行跟这些人对比一下,我们就清楚、就明白了,我们听经的时间不够。听经是觉悟,悟后起修,功夫就容易得力。没有开悟修行,我们的疑惑不能排除,心里头很容易动摇;今天听这个法门好,明天听那个法门好,不知道哪个法门应该学或者不应该学,把我们的修学搞乱了。乱修杂进,成就当然就难。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精进,不是教我们杂进、乱进,「我们也很进步」,但是是很杂、很乱,心思不能集中,这是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原因。我们要想自己功夫得力,要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。

  听经闻法机会难得,尤其是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工商业的社会,科技文明的时代,这个时代的特徵就是大家生活很紧张,工作非常繁忙,压力沈重,分秒必争,这对於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。为什么?修学基本的条件是要真诚、要清净。现代社会逼著我们一定要趋向虚伪,一定要学会怎样去骗人。为什么?好像不会骗人,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不能生存,不虚伪好像就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;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、错误的看法。一个人生到这个世间来,我们是凡夫,凡夫必定受命运主宰,所谓是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如果你相信这个道理,相信这个事实真相,你的心自然就定了,你学佛就有本钱。你要不相信这个道理,不相信这个事实,想方设法去跟社会大众竞争,你的心是乱的,你的心是动的,不清净,不平等;换句话说,你学佛、修道,你基本的条件就不够,你怎么会有成就?

  自古以来,此界他方,修学佛法都重视听闻,特别是我们这个世间,娑婆世界,文殊菩萨讲得好,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现在这个时代讲经的人少,我们听经的机会难得,可是今天科技发达,我们可以利用科技,所以我们每一堂讲席都做了录像,而且同时在网路上转播;同修们家里面有电脑,能够收到网路上的资讯,我们每一堂的讲演,你在家里面都可以收看。我们利用这个方法,把讲经的效果扩大,当然总不如在现场听经。现场听经的利益,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,现场的磁场跟你家里网路的磁场当然不相同,摄受的气氛不一样,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直接的感受不相同。所以我们在一年之中,总要抽出一点时间,想办法亲自来到现场。距离太远,交通不便,我也会尽可能的设法,到达诸位同修们居住的地方,我们做短时间的聚会。这些都是佛陀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,诸佛菩萨在十方世界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教导我们如何学习。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,诸佛菩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慈悲,所谓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。

  在现场,菩萨必定是照顾到全场每一个同修,他的仪态、风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。转身观察大众,『如象王者』。我们看到大象,大象要转身的时候,它是身首俱转,不是头转转;我们今天一般讲头转一转,身不转,头在那里转,这个态度不稳重。稳重的人一定是连身体整个转过来,看看他们,表示亲切,表示关怀,表示礼敬,礼貌、敬意都到了,这个地方讲『无轻躁故』。表示全面向著,『机』是说听众、大众,诚心诚意面临大众。没有说话之先,先致敬,先向大众致敬,礼节周到了。下面说到文殊菩萨对大家开示,这是说法。

  【文殊开示诸比丘言。】

  这里面有十句。第一:

  【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,心无疲厌。】

  这部经是《华严》,不是普通的经典。『诸如来』在哪里?是谁?诸位在此地,这个字句一定要看清楚,他不是说「见诸佛」,他是讲「见诸如来」,诸如来跟诸佛意思不一样。大乘经上常常用这些名称,来显示不同的义趣,凡是称「如来」都是从性上讲,凡是称「诸佛」是从相上说。由此可知,从性上讲的意思,比相上讲的深得太多了。佛常说一切众生皆有真性,真性就是如来,此地说「见诸如来」,就是佛家讲的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我们称佛是从相上讲,称如来是从性上讲。相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,他现在还没成佛,他现在是凡夫;如果从性上讲,众生跟佛没有差别。

  所以《华严》上说,「一切众生即是诸佛」。佛在《华严》上这个说法,在《圆觉经》上也是这个说法,这是一乘了义究竟的说法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是从性上讲,不是从相上讲,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的学习,我们成佛就快了。善财童子何以能够一生成佛?原来是这个修法。首先把我们的观念就转过来,佛在哪里?一切众生皆是诸佛,凡夫是我一个人。不但有情众生是诸佛,无情众生也是诸佛,为什么?性是一样的,有情众生我们称他作佛性,无情众生称他作法性,佛性、法性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,所以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於是我们恍然大悟,原来善财童子眼睛里面,情与无情都是诸佛如来,所以他的诚敬心自然就流露出来了。普贤菩萨修学的纲领:「礼敬诸佛」,他落实了,他做到了。一切众生都是诸佛,所以他对於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礼敬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礼敬。

  文殊菩萨在这个地方教诸比丘,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了,这个意思也很清楚了,能不能落实?果然能够落实,那就恭喜你,你就是善财童子,你这一生决定圆满成佛。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看这个顺眼,看那个不顺眼,那你还是凡夫,《华严》你没有学到!真正学到《华严》,你就不是凡夫了。也许有人要问,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这些人物,有些是好人,有些是坏人,那些坏人有些还要害我的,我还对他恭敬?那问你,你要不要学《华严》?如果要学《华严》,对害我们的那些坏人也要恭敬,为什么?他是佛。佛是那个样子?是,没错。佛示现那个样子,帮助我消业障,没有这些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无始劫那些业障、罪障怎么消除?他来帮助我消除。

  所以一切众生,人也好,物也好,事也好,境界也好,完全是诸佛菩萨示现、变现,帮助我在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。几个人能明白这桩大道理?几个人真正懂得这些事实真相?你真明白、真懂得了,你就觉悟。觉悟之后修行,悟有浅深不一样,所以你修行觉悟也有浅深不相等,你修学功夫也有层次不相同,但是你决定有成就,自自然然你会有『广大心亲近供养』。「广大心」是真心,广大心就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没有界限。我们凡夫心量很小,起心动念自私自利,这与《华严》不相应。

  别的人心量也很小,他是佛菩萨示现的,他不是真的;我自己心量很小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外面这些,它到底是真的示现还是假的示现?我们认为它是真的,它就是真的;你要认为它是假的,它就是假的。为什么?佛在经上讲得好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你用的是真心,尽虚空、遍法界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,你用的是妄心,一妄一切妄,一真一切真,佛在经上把这个道理、事实真相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讲的次数太多了。我们实在讲读经太少,闻法的时间太少,薰习的力量不够,所以起心动念还堕在妄这一边。如来真实教诲,我们听了、学了,半信半疑,时有时无,我们非常健忘,境界现前自己做不了主,把佛菩萨的教诲忘得干干净净,总是提不起来,依旧随顺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,造无量无边罪业,这个学法怎么能成就?

  所以学佛头一个要把心转变过来,把小心量转变成大心量,大心量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性,小心量是迷惑、是颠倒、是错误,尤其是学《华严经》。诸位这几天在此地念佛,修学念佛法门比《华严》还要殊胜,《华严》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参访到文殊、普贤菩萨,善财童子已经是等觉菩萨了,普贤菩萨还是劝他求生净土,生到净土才达到究竟圆满。所以净土法门是《华严》的归宿,《华严》到最后结归净土。学《华严》要广大心,修净土,心量小了不能往生。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拓开心量?用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这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,要一心称念。

  《无量寿经》教给我们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一心就是广大心,二心心量就小,三心就更小了。我们一般凡夫用的是什么心?三心二意。谁知道用一心?菩萨用一心。一心没有界限,叫广大心。一心就是我们今天讲专心、专一,专一就是三昧,念佛三昧,专一就是定,这里头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才叫一心,所以这个心是广大心。你心里头有妄念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那个心就小了,心量就很小,怎么能够跟阿弥陀佛相应?於是我们明白了,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,真正往生的人他什么都不想了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一心念佛,这个人往生了。为什么?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心量就大了。心量怎么小的?放不下;放不下,心量就小;放得下,心量就大了。

  所以我们在行持上,一定要学看破、放下。什么是看破?多听经,看破是明理,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、清楚了,叫做看破。身心世界再不牵挂在心上,就是放下。放下不是讲事放下,心里头把你所有一切分别、妄想,牵挂、烦恼,统统放下,这个时候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。记住!心里这句阿弥陀佛现行的时候,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阿弥陀佛,我对於阿弥陀佛恭敬,我对於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统统是阿弥陀佛,用恭敬阿弥陀佛的心,恭敬一切众生,这叫念佛。口里念阿弥陀佛,掐著念珠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」,看到这个人,看他一眼,瞪他一眼,不高兴,看那个人也不高兴,这个不是念佛,这念佛不相应。

  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,阿弥陀佛看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。夏莲居老居士《净语》里说,「弥陀念弥陀」,佛看我们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,我们看一切众生可不是阿弥陀,这就不叫念阿弥陀佛。单单看到阿弥陀佛的佛像,叫他念阿弥陀佛,没有回过头来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,你不是真正念佛人,你念佛难怪不相应,难怪你功夫不得力。所以念佛会念跟不会念,会念是心转境界,不会念是境界转心,我们被境界所转,那怎么行?学佛就要学佛,学阿弥陀佛怎么会念阿弥陀佛。从今之后观念转过来,一切众生确实是佛,佛讲的话一点都不错。

  『亲近供养』。怎么亲近?怎样供养?「亲近」是不离开,「供养」是依教奉行。《普贤行愿》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十大愿王讲的供养,普贤菩萨教给我们,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,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修行供养。法供养他说了七条,第一条跟我们讲「如教修行供养」。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我们相信,这是供养,信心供养;我们理解是供养,我们依教修行,这就是亲近供养。由此可知,今天的亲近是读诵大乘,「发菩提心、深信因果、读诵大乘」就是亲近。最后一句「劝进行者」,是最殊胜的供养,我们总要明了,自行化他是供养。

  后面这一句,『心无疲厌』。他这十句,每一句后面都有这四个字,这四个字是普贤行。如果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,修学一个时期厌倦了,不想再学,退转了,甚至於放弃,不学这个法门,去学其他的法门,更严重的不学佛,去学别的宗教。这是什么原因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都是闻经太少,没有天天读诵,没有天天听闻。所以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到,法藏比丘为什么要千亿岁听经闻法?世尊的常随出家众,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为什么四十九年听世尊讲经说法不间断?就是防范疲厌。到什么时候才真正的不疲不厌?到你真正契入法界,你自己没有入法界,这个疲厌都很可能会现前;换句话说,你很可能退转。

  无有疲厌是决定不退转,所以我们看到这四个字,「心无疲厌」,那他是什么境界?最低限度他是圆教初住菩萨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法身大士,他才心无疲厌;换句话说,十法界里面声闻、缘觉、菩萨都还有疲厌。法身大士的境界,真正无有疲厌。法身大士的境界,我们要问问,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够证得?能不能够契入?大乘经教的答案是肯定的。关键的所在,古来的祖师大德说得好,像《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》所说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,善导大师讲的。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,善导大师说的那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,关键在遇缘不同。如果我们遇的缘殊胜,我们这一生成就就圆满。

  缘总不外乎,你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当中的正法,现在我们讲佛法很难,在现前全世界大社会当中,我们仔细观察佛法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,同时都在这个社会,我们遇到佛法是遇到哪一种佛法?第一种佛法,宗教的佛法,迷信的佛法,著重仪式的佛法,这是属於宗教的。第二种哲学的佛法,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;中国的学校我不知道,外国的学校哲学系里面有佛经哲学,我还上过课。第三种邪教的佛法,那真正是害人的,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骗一切众生,伤害信徒,那不是正法。第四种,最近大概二、三十年我们才看到,作秀的佛法,表演,很热闹,场面很大,又唱歌、又跳舞,然后法师出来在当中讲几句话,讲了什么我们也都听不懂。这四种都不是真正的佛法,第五种是佛陀真实的教诲,这才是真正的佛法。遇缘不同,你学佛是学哪一种佛法?

  佛陀真实的教诲,这里头有大、小乘佛法,大乘比小乘殊胜,大乘有八个宗派。诸位要晓得,真实的教诲著重在实质,不著重在形式,形式无关紧要,实质非常重要。实质是讲求信、解、行、证,《华严经》是最圆满的教学,为什么?这四个字圆满具足,而且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;说信,信里面一定具足解行证,这个信是真信,少一个你的信就不圆满;解也是如此,解里面一定有信、有行、有证,你这个解叫正解、圆解,如果这里面缺少一个,你的解就不圆。教下常讲大开圆解,圆解是什么意思?解里面有信、有行、有证,这个解叫圆。行、证亦复如是,这个缘就殊胜。从这个缘,再跟净土接上轨道,这个缘就无比的殊胜,第一殊胜。我们能够亲近、能够供养,无有疲厌,这个人不但往生,跟诸位说,决定是上辈往生。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讲的三辈,他决定是上辈往生,品位高。「广大心」就是发菩提心,「亲近供养」就是一心称念。一心称念这个意思要懂得,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,你才真正是一心称念。这是文殊菩萨第一段的开示。下面再看第二段的开示:

  【积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,心无疲厌。】

  先说什么叫『一切善根』?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,「根」是能生的意思,是从比喻上说的。我们看植物,它有根,它才会生长。佛说能够生长一切善法的,那就叫做善根。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世间善法,这个世间是讲六道,世间的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?从三善根生的;无贪、无瞋、无痴,这叫世间法的三善根。由此可知,我们的贪瞋痴要是不断,就没有善根。贪瞋痴,佛经上把它称作三毒,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这个更毒的,我们不知道,我们觉得贪瞋痴很可爱,哪个不贪?谁知道这三个东西是毒害,最严重的病毒,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,堕落在六道里面受苦,没有办法出离,就是被贪瞋痴害了。

  佛告诉我们,把这个东西翻过来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就能够生长一切善法,贪瞋痴生长一切恶法。我们造恶必定受恶报,行善一定得善果。所以生天是善根的成就,堕落到三途是恶报的现前,这一念要转不过来,人、天两道缘就断掉了,这是世尊给我们讲世间善根的范围。可是如果把这个范围再扩大,可以到十法界,六道之外有四圣法界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;这个佛,诸位要记住,是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天台大师说六即,在六即里面讲是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。所以也可以说,它是世间,这个世间的范围比六道大得太多了,它是三善根之成就,四圣法界。出世间,超越十法界才叫做真正的出世间,超越六道轮回也算出世间,并不是究竟圆满的出世间。你出了六道轮回,外面还是有个世间。

  佛说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个,精进。记住!精是纯而不杂,进是有进无退。我们在境界里面看到,这十法界里头,四圣法界最低的是阿罗汉,阿罗汉确确实实证得位不退,绝对不会再退转到六道作凡夫,不会退转;除非是他应化到六道来,他来度众生的。乘愿再来,他决定不退转,他在六道里头进出自在,不受业力支配,证得位不退。缘觉也是证得位不退,菩萨跟佛证得行不退,但是念还退,此地讲「心无疲厌」,那个心还有疲厌的时候,他念还退。但是人家具足了四善根,就不是三善根,他具足四善根,他认真努力修学,他能够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就证得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才是真佛,真正的成就,那就不是相似。

  我们读了这些经典,懂得这些门道,深信不疑,我现在能不能干?能!这叫真学佛。真学佛就是真断贪瞋痴,真精进。什么叫真精进?一门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,《华严经》上许许多多的法身大士,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。我现在在新加坡讲《八十华严》,才讲到第二卷,好像已经讲了一年多,所以我算一算时间,不得了,一年讲一卷,一部经讲下来要八十年,这还得了吗?讲得很详细,后面再想办法把进度加快,不能这个说法,这个说法占的时间太长了。《华严经》上一开端看到出席的大众,我一位一位详细介绍,每一个人都是修一个法门,没有修两个法门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那叫做精进。你要是同时学两个法门、三个法门,你叫杂进,你叫做乱进。你也进步,但是你学得很杂、学得很乱,你的精神不能集中,意志不能集中,所以你虽然很辛苦、很努力的在修学,你功夫不得力。

  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,我们现代科技虽然发达,物质文明我们比古人享受得多,实在讲这些东西得来,有没有想到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,得不偿失。我们修学的环境,大大的比不上古人,古人心地清净,古人一门深入,懂得精进。中国古代的道场,每一个道场是一个法门,决定不是两个法门,所以在这个道场上,住上个三年五载,开悟了,证果了,念佛往生了,常有,很多!现在的道场怎么样?现在的道场乱,解门跟行门都乱。这个道场今天讲《华严经》,过两天讲《金刚经》,再过几天又讲其他的经,大众天天都在听,很认真、很努力的听,每一种经论都听,听得头脑像浆糊一样,什么都不是,无所适从。你所听到的,用现在的话来讲,佛学常识,你的常识很丰富,与你戒定慧三学毫不相关,你怎么能成就?行门也是如此,这一段时间在这个道场念佛,过两天又打个禅七又参禅,再过几天有个密宗法师到这儿来灌顶,你说糟不糟糕?乱掉了,这是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不到的,《华严经》上每一个人只修一个法门。

  中国从前的道场,它有道风、有学风,都是专修的。换句话说,以前寺院、庵堂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它是专科学院。譬如你喜欢学《华严》,五台山华严专科学院;你学《法华》,浙江天台山法华专科学院;你学唯识、学法相,你到长安,那时候是长安,现在是西安,大慈恩寺是法相专宗学院。每一个道场有它专修的经典,有它专修的法门,都是一门深入,解行相应,所以到那些道场去参学,容易成就。你自己衡量自己的根性,你喜欢哪个法门,你去选择哪个道场,那里有好的老师教你,有同参道友,都是志同道合,那叫精进。我们现在的道场困难,没有法师讲经,所以哪一个法师来都请、都好,只要你讲,我们有法听,都好!听得很多,听得很杂,修得很乱,一生当中没有成就。这是现代佛法,真的是很可怜。所以我们的福德、因缘跟古人相比,差得太远太远了,善导大师说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

  我们晓得善根有四种,三种是世间善根,一种是出世间善根,出世间善根就在精进。精进就是一门深入,长时间的薰修,我们要不能够把握住,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就难了。同修们听到我这个讲法也许怀疑,四弘誓愿里头不是明明讲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你教我学一个法门,你不是跟佛讲的相违背?我跟同修们说,法门无量誓愿学跟一门深入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。你们有没有听过,佛法里头说「一经通一切经通」,有没有听说过这一句话?那一切经通,不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吗?怎么样叫一切经都通?一经通,所以《华严》上讲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问题是你那个一经要学通,不通不行,不通不能换第二门,换第二门就更不通了。要通到什么地方?通到见性。你学一个法门,学一部经,你能够明心见性。禅宗叫明心见性,在教下不叫明心见性,叫大开圆解;净土宗也不叫大开圆解,也不叫明心见性,叫一心不乱。每一个宗派里面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,意思是相同的,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。所以我们从一部经里头深入,才可能大开圆解,你搞太多了,不行;太多,你就不能圆解。到大开圆解的时候,就一切都通了,法门无量誓愿学。

  在华严会上,佛非常慈悲,叫善财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识,给我们做一个样子,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。五十三位善知识,每一个善知识都是学一门的,你们去看没有说哪个善知识学两个法门,这叫一门深入。那善财童子呢?善财童子是广学多闻,他到处参访,他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这两个当中有没有矛盾?没有,它是圆融的。其实善财童子还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法门?念佛法门,他修净土。怎么知道他是修净土法门?经上没有这个文字;经上虽然没有这个文字,意思具足。你仔细的看,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,他是跟文殊菩萨学的,文殊菩萨修的什么法门?在《华严经》上,文殊、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,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,得意门生要跟老师学的不是一个法门,不能称为入室弟子,所以他跟老师一定是修一个法门,老师一定是传给他念佛法门。所以他在文殊这一会里面,断见思烦恼,断尘沙烦恼,破一品无明,这才有资格出师,就是有资格离开老师;如果没有这个能力,不可以离开老师。

  出师就是我们现在讲毕业,你把功课修圆满,你可以毕业。佛法里面毕业要破见思烦恼,破尘沙烦恼,破一品无明,你才有资格毕业。毕业是什么?超越十法界,你才有资格参学,可以离开老师,可以到处参学。参学就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所学的无量无边法门不妨碍自己专修的法门,自己专修的法门决定不会动摇,决定不会受其他法门的诱惑,你才能参学。如果你的心不定,遇到禅不错,参禅不错,遇到密不错,即身成佛,你的心随著境界转,随著外面环境动摇,你怎么会成功?所以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?《金刚经》上讲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你对於自己所修、所学的,用现在的话来说,不会受外面境界诱惑,不会动摇自己的所学,你才有能力参学。所以善财这才出去参学。

  出去参学,因为刚刚出去参学,还怕自己动摇,所以第一个善知识教他念佛法门,增长他的信愿。吉祥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,念什么佛?念阿弥陀佛,我们在经文上面看到,清凉大师在注解上注得清楚、注得明白。下一会我们就讲到吉祥云比丘这一会。吉祥云比丘,这是文殊菩萨介绍善财的,劝善财到那里去参访。善财到那个地方,找吉祥云比丘,七天找不到;「七」是表法。七天之后见到了,见到他在别峰,他住在山峰,山峰代表妙高。他在另外一个山峰,那是什么意思?特别法门,念佛法门是特别法门。七天见不到,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的七天是七觉支,说得也不错,七觉支里头第一个择法觉支,选择法门。我的看法跟清凉大师不太一样,我觉得「七」是表法,代表圆满。你过去所修学的,你要彻底放下,一丝毫都不能够执著,有一丝毫的执著,你就不能见性,你就没有办法破那一品无明,破一品无明才见一分法身。他必须圆圆满满的放下,丝毫不再执著,连过去所修、所学的统统放下,这才见性,见吉祥云比丘是见性。我觉得我这个讲法比清凉大师讲法好懂,意思更清楚、更明了。

  见吉祥云比丘在别峰念佛,在那里经行,经行是绕佛。所以我们晓得,念佛要以绕佛为主,实在绕累了,才坐下来止静,休息休息。止静坐久了,怕血液循环不好,再出来拜佛。拜佛是个运动,让全身动,依旧是以绕佛为主,绕佛的时间一定要长。这是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德云比丘修学的法门,他那种方法就是现在人所讲的「般舟三昧」,一心称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净土。同时吉祥云比丘为他开示,二十一种念佛法门,二十一是表法,二十一代表大圆满,说明无量无边的法门,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,那个味道浓,味道深长,无有穷尽。门门皆是念佛法门,等到我们讲到那个经的时候,再跟诸位细说,真的叫我们开眼界了。

  我们悟入真实的境界,佛与大菩萨的境界,成就一切善根。你的心如果不真诚,如果不清净,你决定做不到,没有办法成就一切善根。由此可知,真正要成就一切善根,还是在闻法,还是在听经。我们看看《无量寿经》上,法藏比丘五劫修行,成就一切善根。这个地方讲「积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」,可以用法藏比丘来做榜样。五劫修行,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但是要晓得,他得力於千亿岁的闻法,正是世尊在《华严》上给我们显示,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。我们用法藏做一个榜样,法藏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个大国王,亲近了佛陀,世间自在王如来,听佛讲经,他相信了,他从这儿起信,信具足了。知道佛法好,知道佛法殊胜,知道佛法真正利益一切众生,舍弃王位,跟佛出家,佛为他讲经说法千亿岁,他明白了,开解了,是信、解;五劫修行,是行。信、解、行,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证果。

  清朝彭际清居士说,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他讲得没错,确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落实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成就,是一不是二,所以它比《华严》更精彩、更殊胜。我过去跟学生们讲过,他们跟我学《无量寿经》,我告诉他,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》;换句话说,你要不懂《华严》,你想把《无量寿经》搞清楚、搞明白,讲得很精彩,做不到。如何把《无量寿经》学好?一定要学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因为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》的精华,是《华严》的总结,你不懂《华严》,你怎么会懂得《无量寿经》?这个事情难,这个事业是你终身的事业,决不是一朝一夕,决不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我可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你,这个方法你学会了,你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修学。要把《无量寿经》讲好,非通《华严》不可。

  法藏修学的经历、学习的历程,很值得我们做参考,这个样子「积集成就一切善根」,从来没有松懈过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也要学现在搞科学的,分秒必争,不疲不厌,我们的功夫用在道上。在现前这个阶段,我们要用在经教上,特别是发心学经教的同学们,学经教一定要讲经,要学讲经,要学说法。讲经,没有人来请你讲经,没有人请我讲经,我去求他。佛在《无量寿经》告诉我们,菩萨「作不请之友」,不要等到人家请我,我就去。跟人家讲,我到你家,我为你讲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好不好?他要说好,咱们就约定时间去讲。一个星期讲一次、讲两次,你自己要去找,你不找怎么行?

  我们求学,学讲经,磕头作礼求老师教给我们;我们现在要讲给别人听,要向人家磕头作揖,不能等别人来求我们;等别人求我们,是我们已经成就了。我们现在没有成就,要学习,找机会学习,那就求人。家亲眷属,亲朋好友,去找他们,我到你家里去讲,一个星期讲一次。星期一在张家讲,星期二在王家讲,星期三在李家讲,一个星期一天都不会空过。每一家讲的都讲一样,所以你准备一次就行了,准备一次去讲七次,这就讲熟了,讲同样的。讲完之后,向大家请教:我讲的你听懂了没有?有没有怀疑?帮助自己进步,一个人听也讲,两个人听也讲,不一定要很大的场所,好多人在听,这种讲经的方法,至少你已经锻炼过十年,你应付这个场面没有问题,你的缘会成熟。初学的时候,要求听众,要讲好话,甚至於还要买一点儿小礼物送给他,跟他结结缘,到人家去讲经,带一点儿吃的东西去,先去结结好缘,人家才欢喜你去讲。所以不求他供养,我们要倒供养他,财供养、法供养,统统供养,只要他欢喜听,帮助我学习,这样才能成功。

  所以许许多多学讲经这些法师,都学不出来,最后都失败了。失败原因在哪里?不懂得学的方法。我这套方法,都是当年在台中,李炳南老居士教给我们的。我们最初讲经是到同修家里去讲,听众三个人、五个人,没有超过十个人,在人家家里客厅讲。天天要讲,天天不能休息,一天都不可以空过,这样才能把经教学得出来。我除了那一段时间不算,到上台讲经,我那一段时间七年。上台讲经,到佛学院教学,今年整整四十年了。四十年没有一天空过,不是在台上讲经,就是读诵经典,读古人的注疏;读古人注疏就是听听古人讲经,看他怎么讲的。经本合了之后,这就念佛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记住佛的教诲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从心里面改造、转变,然后变成行为,这叫学佛。

  所以真正学佛,重实质不重形式,我们要明白这个大道理,学佛才能得真实的受用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才能得大自在,才真正做到随缘,随缘就自在,决定不攀缘。每天生活,法喜充满,自在快乐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对世法、对佛法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说多自在!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,是佛经给我们,是老师介绍给我们、教导我们,恩德永远说不尽。如何报恩?唯有把佛法介绍给大众,推荐给大众,自己做出一个榜样给大家看,让人家听了、看了,能相信,能理解,也能够效法,这才是真正报佛恩。所以不仅是一生积集善根,生生世世永远不退心。末后是讲「究竟不退」,唯有锲而不舍,才会究竟不退。

  如果忘失了经教,儒家讲,儒家是讲读书人,三天不读圣贤书,面目全非,不像圣贤人的样子。佛法也如此,三天不读佛经,也面目全非,不像佛菩萨,你就又退转、又堕落了,成了凡夫。这个话是对古人讲,现在人,说老实话,别说三天,一天不读经,烦恼习气就现行了;甚至於正在读经还压不住,一面读经一面还生烦恼,一面念佛心里面还起是非人我,压都压不住,那不读怎么行?唯一的办法,天天要读经,读经、听经的时间要长。诸位要晓得,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每天讲经八小时,大家听经也是八小时,所以那个力量很大。

  古来中国祖师大德的道场,讲经差不多也是八个小时。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,清凉大师一生讲《华严经》五十遍,用最快的方式来讲,一年讲一部,一天要八个小时,行!一天八个小时,一年一部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他老人家长寿,他活了一百多岁。五十遍《华严经》,要五十年。所以在那个道场薰修,住五十年,跟清凉大师,听五十遍,他怎么会不成就?每天听经八个小时,修行八个小时,没有时间打妄想,那个时候人睡眠顶多四个小时,这是佛的制度。睡眠什么时间?中夜。昼三时,夜三时,中夜是睡眠的时候。中夜是晚上十点到两点,这是他们睡眠休息的时间,两点钟就要起床做早课了。

  所以古时候人他们的精神、体力比我们好,我们的精神、体力比不上他。睡眠是昏沈,不是好事情。每天睡八小时,八个小时昏沈;睡十个小时,十个小时昏沈;你的时间都空过了,多么可惜!所以一定要打起精神来,精神实在提不起来,求佛菩萨加持,求佛菩萨保佑,你真正肯发心,勇猛心、精进心求佛菩萨,佛菩萨真灵,真帮助你。你很短的睡眠,够了,精神、体力就恢复了。很少的饮食也行,对体能的消耗足够了。所以人不能不努力,不能不精进,不能不发愤,不能不克服自己的障碍,我们的妄想、习气,种种恶习惯,一定要克服,这一生才决定成就,决定得身心自在,决定往生净土。

  都在要积集善根,积集一切善根。这我也常劝同修,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常存一味善心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只是一个善心,只是一个善念,只是一个善行,一切皆善,这就是此地讲的积集成就一切善根。如何能够保持究竟不退,心无疲厌?到究竟不退,这是法身大士。不是法身大士,偶尔有退转,但是很快再把他拉回来。退是必然的现象,为什么?无量劫来恶习气的薰习,处事待人总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观照一失掉,马上就退了。我对人这么好,他还恶意对我,这个念头一生起来,马上就退,退得好快;可是再一个念头,他是佛菩萨示现的,看看我会不会退转?於是又提起来了。菩萨道上,初学人进进退退,不可以退得太多,退的时间不能太长。古人所讲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妄念起来不怕,这是在所不免,赶快觉悟。要能够达到这个境界,唯一的方法多听经、多读经,听闻、读诵,尽可能把时间要拉长,愈长愈好,对你修学有决定的帮助。凡是退转的人,凡是懈怠懒散,功夫提不起来的人,你要观察,细究其原因,都是读诵的时间太少,听经闻法的时间太少,都是这个毛病。我们把毛病找到,能够把毛病消除,我们就能够精进不懈,就能够积集善根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