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八) - (第一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八)  (第一集)  1999/8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26-0001

  请看讲义,末会介绍最后这一段,第八:「二位统收」。二位是指文殊、普贤这两位菩萨;统收也是统摄的意思。请看经文:

  【文殊、普贤二圣,即法门主,所表有三。】

  这两位菩萨,代表「大方广佛华严」的法门。

  【普贤表所信法界,文殊表能信净心。要有所信,方成信心。若无能信,长流生死,能所契合,方为正信。】

  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所以清凉大师判设本经,分为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四门,信摆在第一。所信的普贤菩萨代表,菩萨的德号前面都曾经详细介绍过,在此地我们就不多说了,说他代表所信的法界。这个法界就是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的法界,我们要问华藏法界在哪里?我们通过《华严经》的学习,就明白了,尽虚空、遍法界无时无处不是华藏世界。西方科学家告诉我们,世间确确实实存在著不同时空的维次,所谓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,乃至於无限维次的空间。理论与事实都得到了证明,这个说法跟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世界是相应的,《华严》比他们讲得还要清楚、还要透彻,而且佛还告诉我们,这么许多复杂不同维次的空间从哪里来的?怎么形成的?如何突破?这些事情科学家没有给我们说清楚,世尊在这部大经里面讲得非常透彻。这个经上用普贤菩萨来代表。

  以文殊菩萨来表能信的净心。文殊表智慧,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,这个信心不能生起。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;换句话说,心不清净就不生智慧;没有智慧,你对於这桩事情就不能够信解。因此我们要明了,这个法门不是普通法门,而是圆顿大法。它所相应的,也就是说,它所讲的条件决定是上上根人,佛经里面讲「所被的根机」;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,他教学的对象条件这么高。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,不是上上乘的根性,能不能学习?学习是能,学习我们究竟能得多少利益,这个与根性关系就很大。利根的人得的利益就殊胜;根性差的人,不能说不得利益,得一点小利益,至少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么一个印象。这种印象现前虽然不能得利益,久后必得大利,这正是佛家常讲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在这部经里,才真正给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,通达明了就是诸佛菩萨。

  我们在此地可以说是得最殊胜利益的,就是我们明白修学一定要修清净心,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已经就得很大利益。清净心在哪里学?念佛,大家知道要修清净心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好,「一心不乱」,《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讲「一向专念」。这个话说得没错,可是你要懂得佛说话真正的义趣,不仅是在念佛的时候心要清净,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应酬当中,无时无处都要知道修清净心,你的心里才生智慧。

  所以说「修行」这两个字,它的意思一定要认识清楚。「行」就是生活行为,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,言谈议论是口业的行为,身体的动作是身业的行为。我们一天当中从早到晚,连睡觉还会作梦,我们的行为、我们的造作,可以说从来没中断过,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中断,一年到头也没有中断,从我们出生到死亡还是不中断。死了有没有中断?没有中断,你还会去轮回,还去投生,哪里有中断?可见得我们的行为,过去无量劫,到未来无量劫,从来没有间歇中断过。三业行为错误了,错在哪里?与法性相违背,这就错了,要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,这叫做修行。

  诸位对修行这两个字,绝不可以说局限在念佛是修行、参禅是修行、拜忏是修行,这些把范围约束得非常的狭小,所以我们怎样苦修,怎么样用功,功夫都不得力,都收不到修学的效果。诸位想想,你到念佛堂来念佛,念几个钟点,离开念佛堂之后,又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在念佛堂的时间短,在门外的时间长;又何况即使在念佛堂当中念佛,也不老实,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,你希望你的功夫得力,怎么可能达到?这什么原因?不懂得修行的道理,也不懂得修行的方法,口里说修行,实际上,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错会了、误解了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明白的人知道修行在什么地方修?在起心动念之处,在言谈造作之中,要把我们想法看法、说法作法修正过来。

  邪正的标准是什么?那就是圣凡;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他们代表纯正的标准,六道凡夫是邪染的标准。标准确立,我们学习就有依据,要依佛菩萨正知正见、正解正行,取这个做标准。在本经以文殊、普贤这两位大圣,我们在经上读到过,世尊为我们介绍,这两位大菩萨都是古佛再来,他们久远劫圆成佛道,今天在华藏世界示现为等觉菩萨,做为毗卢遮那佛的助手,帮助佛教化众生。不仅这两位大圣是佛再来,我跟大家介绍《华严》,《华严经》上每一个会众,在本经列出的名号,没有一位不是古佛再来,他们所示现的身分,虽然个个不相同,正是《普门品》里头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分,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;应以天王身分得度就示现天王身,应以鬼神身分得度就示现鬼神,应以童男、童女得度就示现童男、童女,全是诸佛如来示现的。经上虽然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真的是法身大士吗?不是的,是诸佛如来示现给我们看。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,诸佛如来的大慈大悲,不可思议。这是我们真正修正我们三业过失的标准。

  也许同修说,现在这些诸佛菩萨不在世,我没有见到。没错,你问得很好,诸佛菩萨虽然不在世,佛陀的经教在世,只要我们每天读诵、讲解,依教奉行,就如同佛菩萨住世没有两样。当然世出世间法要想做到圆满的成就,都需要有一个模样。譬如现在建筑,建一座高楼大厦,设计除了画图之外,还要造个模型,然后把这个模型放大,使这个建筑物建造得非常完美而没有缺陷。世法尚且如此,佛法没有例外,所以我们学佛也要找一个模样。最殊胜的模样就是佛、菩萨,在我们这个世间,我们所熟知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没有住世,他老人家一生的史迹记载在经典之中;他的用心,他的为人,他的生活状况,教学的状况,处事待人接物的状况,我在史传里面都曾经读到。我们塑造释迦牟尼佛的形像,建造释迦牟尼佛的像,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,就要想到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状况,如对目前。於是我们就有个修行的榜样,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,来改造自己,使自己学习得像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,我们就成就了,这叫做真正的修行。

  懂得修行的道理,懂得修行的方法,世尊教导我们,首先我们要对於老师建立信心。老师确确实实是圣人,从什么地方能见到?老师的烦恼真的断尽了,正如同他在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他真做到了。我们从他一生行谊当中看出来,世间人所争的、所取的,总是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,他把这些东西断得干干净净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观察、去体会、去认识他。佛要不要名?佛不要名。佛出生在帝王家,太子的身分,别人要求取功名富贵,他是已经得到了把它放弃,不要了;不愿意要国王这个地位,不愿意要世间的荣华富贵,他统统舍弃掉了。我们有没有想到,现在不但世间人拼命在争取富贵、争取名利,甚至於出家人还不能把这个习气摆脱掉;佛给我们的示现,这个苦心、深义,我们要能体会,佛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叫我们佩服。

  佛在这个世间一生干什么事?一生的事业是教化众生。世间人教化众生,还是离不开名利;而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,名利也舍弃掉了,只接受世间人每天一钵饭而已。他过的生活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这样清苦的生活。我们今天世间人都讲享受,你想想佛享受的是什么?佛一生从来没有享受过,他不是不能享受,他有条件,他舍弃了、放弃了,为什么?做给我们看。这就是告诉我们,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,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,什么代价?生死轮回的代价,真正是惨不忍睹。舍弃世间这一切的享受,超越六道轮回。我们愿不愿意了生死、出三界、证大涅盘?如果你愿意,很想,你要学释迦牟尼佛。对於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有丝毫的贪恋,你的愿望就落空,你办不到。世间人学道的多,证果的人少,原因在哪里?放不下享受,这种享受真是经里面常常用的比喻,刀头舐蜜,不是一桩好事情。

  所以我们学佛,尽一切可能跟佛距离拉近。我在早年求学的时候,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我跟他十年,那是个在家人,他跟佛的距离比我们就接近很多。我们从什么地方看?首先从生活上看,他的生活简单,他告诉我,他从三十二、三岁的时候开始学佛,没多久他就吃长斋,而且日中一食。他九十七岁往生,每天吃一餐,差不多吃了四、五十年,一天吃一餐。一餐的分量很少,不是很多,不是把三餐,一餐吃掉,不是,他一餐比我们的分量还要少。当时在台湾他的生活费用,每天台湾钱两块钱。那个时候我曾经到香港来过一次,港币那个时候很值钱,跟台湾钱是一比八,一块港币换八块台币。换句话说,七十年代,一块港币李老居士过四天的生活,人家生活得很自在,见到人都笑咪咪,从来没有感觉得苦,没听说过。他穿的衣服,几十年都是老样子,我们看到一套旧的中山装,里面衣服我们没看到,到他老人家往生之后,里面的衣服我们看到了,连汗衫内衣、袜子,都是补了再补。这是以前我们没有看到,我们看到都流泪,感动!没有想到他过这么清苦的生活。

  他不是没有钱,他的收入相当可观,他有好几份的差事,所有的收入都拿去做佛教慈善事业,自己真的惜福,一丝毫都不糟蹋。这是随顺佛的教诲,自己刻苦节省,能自己多省一分钱,就能多帮助一个众生,我们自己多浪费一分钱、多糟蹋一分钱,众生就多受一分苦,这是佛心,这是大慈悲心,我们遇到这种善知识,从内心里面尊敬、佩服。我们做不到,他做到了。真的是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,行行为弘法利生,所以一生在讲台上讲经说法,言词字字句句充满了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?清净心来的。清净心从哪里来的?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统统放下,统统舍掉了。

  他的学生多,我跟他的时候,他的学生已经超过二十万人,供养很丰富。很多人看老师吃得那么清苦,都送点好东西给他,看到老师穿的衣服破旧,都送新衣服给他,他也很欢喜接受了,看看就接受,收起来;等供养的人走了,他就转供养,送别人,没有自己来受用,没有。他为什么这么做?做给我们看,让我们这些学生看到之后觉悟,明白过来了。讲不行,你会讲,你自己没有做到,听的人还打很多问号,还怀疑,你要真正做到。做出来给人看,这叫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。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到,怎样跟佛菩萨接近,把距离拉近;在思想上,见解上,生活行为上,都要跟佛菩萨靠近,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受用。如果不能落实到生活行为上,纵然天天读经,天天念佛,跟佛菩萨的距离还很远,遥远得很,这一生当中怎么会有成就?

  我们今天在此地读的是《华严经》,我们晓得《华严》是圆顿大法,大法一定有基础,基础是什么?基础是方等,是《阿含》。《阿含》教我们什么?总而言之,它教我们断恶修善。断恶修善先要知道善恶的标准,佛家善恶的标准很多,它分很多阶层,每一个阶层说法不一样,境界既深又广,我们是初学,初学从哪里学起?佛给我们列出了纲领,我们都是念佛人,念佛人决定要依靠净土三经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世尊给我们讲「净业三福」,净心才能成就净业,净业三福就是教我们修净心。净心也分做三等,最低的就要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就是把最低的,修清净心,断恶修善的标准、方法教给我们。如果我们不能够修十善业,就是不孝父母,就是不敬师长。

  最低限度的孝亲尊师,就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,我们要问问我们有没有做到?这一层做不到,向上就免谈了。好像盖大楼一样,第一层没有盖成,你怎么能盖二层、三层、四层?最下面的一层,是十善业道。我们大家决定不要小看十善业道,以为这是人天小法,小法是大法的基础;没有小法,决定成就不了大法。成了佛,十善业道的大圆满。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画的佛像,画的佛像佛的头上都画了圆光,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:「唵、阿、吽」。这三个字有用梵文写的,也有用华文写的,也有用藏文写的,那都没有关系,它的发音都相同,唵、阿、吽。什么意思?十善业道究竟圆满。说明成佛了,没有离开十善业道,这个意思多深,我们要能体会得到。所以基础的佛法,是以地藏菩萨做代表,地藏是表孝亲尊师。最近我们有个因缘,将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过一遍,留有完整的录像带,诸位同修如果有时间可以参考。这是佛法第一个阶段,教我们「断恶修善」。

  第二阶段,教我们「破迷开悟」;也就是说,从第一个阶段向上提升。这一提升有两位菩萨做代表,观世音菩萨跟文殊师利菩萨,观音菩萨表落实,文殊菩萨表智慧、表理论,智慧、理论落实,落实就是大慈大悲,智慧开了。诸位要晓得,智慧不开是什么样子?自私自利。智慧没有开,决定是自私自利;智慧开了之后,舍己为人,样子不一样。所以提升到观世音菩萨这个阶层,就是把孝亲尊师扩大了;佛在经上讲这两句话懂得了、落实了,佛说哪两句话?「一切众生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是过去父母那就得孝顺,是未来诸佛就得要尊敬,不是把孝亲尊师这两句话扩大吗?扩大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。观音菩萨落实这两句话,文殊的智慧要我们彻底了解事实真相,这就是转迷成悟。

  到第三个阶段,普贤菩萨做榜样,落实到「转凡成圣」,普贤是转凡成圣。所以在中国的佛教,以四大菩萨做代表,表法的。让我们见到菩萨的形像,听到菩萨的名号,我们的境界心里就产生了变化。所以佛法是教学,最殊胜的教学,最伟大的教学,经典上讲善巧方便,在我们今天一般世人所讲的,高度的艺术境界。不但是高度,实在讲,究竟圆满艺术化的教导。我们从这些方面真正体会到了,文殊、普贤在此地表现的是高级的佛法。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,高级佛法没有脱离初级的教学,尤其是本经所说的,「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」;行布是次第,按部就班修学;圆融,虽有次第,但是初级也能学高级,高级不舍初级,就像成佛不舍十善业道,这个意思一样。

  以上我们说了很多,实在讲,都是帮助大家如何建立清净心。由此可知,建立清净心它有方法,我们要不依照这个方法修学,清净心在这一生当中都是一句空话,没有法子落实。清净心不能现前,智慧就不能生起,没有智慧,信心就不能建立。这个信心,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我们达不到这个地位,初信位的菩萨。在贤首五教仪里面,我们看看初信位菩萨修行是什么标准?见思烦恼里面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,对於经论教义不能说大开圆解,他真的是开圆解了,大字没有,他开圆解了。这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难能可贵!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看到,小乘初果须陀洹也离了四相,「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」,他也不执著了。我们问问,他还有没有分别?分别有,执著没有,才能证得须陀洹果;须陀洹果他没有圆解,如果加上开圆解了,他就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。诸位同学,这是我们应该要争取的,太高了我们不敢,没有信心,这个地位我们要下定决心,要争取,我们才有条件学《华严》,才有条件参与佛华严这个大法会,在这里得真实受用。那就是认真要学十善业道,断十恶,修十善,读诵大乘,亲近善友,我们这一生有希望。

  末后这一段,他说得好,这是从反面来说。『若无能信,长流生死』,这个意思就是说明,如果没有真正的信心,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「长流生死」就是说六道轮回,你对於三宝没有信心。千万不要以为,我们已经学佛了,已经受了三皈,已经受了五戒、菩萨戒,甚至於已经出家,受了三坛大戒,你有没有信心?不见得。如果没有信心,出家也不能够了生死,也不能够脱轮回;不但不能,麻烦还大!谚语里常说,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这句话绝对不是骂出家人,而是事实真相。什么人最容易堕地狱?出家人最容易堕地狱。

  正因为如此,印光大师一生不给人剃度,不收出家弟子,你要问他为什么?他怕你堕地狱。不给你剃度,你要堕地狱,他没有过失。你出家不能够如理如法的修行,将来堕地狱,他有过失。所以他老人家在末法时期,给我们示现一个榜样,不收出家弟子,这个用意很深很深,我们能不能体会?祖师所做的、所示现的往往也是超过了,但是我们要体会他的苦心,要明了他的用意,我们应该要生警惕的心,要有高度的警觉,事事要小心、要谨慎,避免伤害别人。往往初发心,所谓是初发心成佛都有余,那是个善心;可是真正剃度之后,他的无明烦恼习气没有改掉,遇到境界又起现行、又造罪业,影响佛门,甚至於破坏佛门的形象,这个因果谁负责任?谁去背?

  出家人如是,在家人也不能够避免。真正在家护法,我们过去只看到一个,李炳南老居士;今天我们看到,新加坡李木源居士。这是真正示现在家护法,在家学佛的好榜样,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。我们出家是真正明了佛法的殊胜,值得我们一生当中牺牲奉献,来从事於这个工作。这个工作,用现代的话来说,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,完全是义务的、无条件的,我们全心全力的奉献,正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」,知恩报恩。但是如果没有护持,我们决定也是愿与心违,做不到,所以一定要有好的护法。这个护法,舍生命,护持佛法。到过新加坡参学的同修都知道,李木源居士每天睡觉两个小时,常常忘记吃饭,一天没吃饭、没吃东西,到半夜肚子饿了,想起来今天一天没吃饭。念念为佛法,念念为众生,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?真的是身家性命置之於度外,全心全力护持。在今天这个世界,找这样一个护法的人,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。

  所以有很多同修问我,为什么要住在新加坡?为什么不抽一点时间到别的地方去弘法?诸位想想新加坡护法,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不离开?我离开对不起他。普通一般人也要讲求道义、也讲义气,人家是什么态度来护持,我们要用什么心去回报,这不是凑凑热闹的事情,不是阳奉阴违,是真正做到了。我们看到生欢喜心,如同佛菩萨一样的喜乐,把这一份工作,社会教学,大方广佛华严,发扬光大,落实到我们的生活,落实到整个社会。佛法绝对不是在讲堂里头谈玄说妙,不是,真正变成我们的生活,真正变成我们实际佛华严的社会。这一个地区,一方的众生,都有福了。所以我们不能够正信、正解、正行,要在这一生当中得佛法殊胜的利益,是决定做不到的。

  末后这两句特别教导我们,『能所契合,方为正信』。什么叫「契合」?今天的话讲落实,能信跟所信落实在生活,这才是正信;没有落实在生活上,不是正信。我们想想,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孝顺父母,你没有落实;没有做到尊师重道,老师教导我们,我们没有认真去做,奉事师长你就没有落实;当然下面这些,你没能做到;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你没有做到。所以你前面尊师孝亲不能落实,你不是正信。这个地方所讲的正信,比我刚才所讲的境界要高太多了,这个标准是什么?一切众生是我父母、是未来诸佛,我对一切众生要以孝顺心、奉事之心,才是正信。学《华严》讲的正信,跟其他的经教正信,水平不一样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想想能不能对得起一切众生?对不起众生,就是对不起父母、对不起诸佛。所以要做到纯善无恶,要做到纯觉不迷,这是《华严》教下的学生,这才是正信,这才是契合。

  【普贤表所起万行,文殊表解理事。称解起行,行如所说,目足相资,方为真实之行解。】

  普贤表行门,行门是什么?我们的行为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是行为。行为太多太多了,所以用『万』来比喻;「万」比喻多,不是数字,数字一万不算多,这个字是代表无量无边。文殊菩萨『表解理事』,这个「解」是圆解,圆解理事。华严会上大家都晓得,普贤为长子,文殊为庶男,这是比喻,比喻的意思在哪里?《华严》教学是以行为主,著重在行为,以行门为主。但是行要与解相应,解行两门偏重在行门;换句话说,你要把它做到。你光是理解懂得,懂得做不到,那不是个学《华严》的。《华严》的教学,刚才说过,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「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这话讲真话,不是比喻,不是教你要这样子看法;你要这样看法,那还是隔了一层,那不是真的还是假的,佛给我们讲真话。

  一切众生,诸位想想,这里面包括所有一切的族类,包括所有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思想,不同的生活方式,都包括在其中。我们对这些众生,要以清净心、平等心、真诚心、恭敬心、孝顺心,去为他们服务,这是《华严经》所讲的法身大士。所以我们今天在新加坡、在澳洲,开始做一些对於不同宗教、不同族群的服务,有些人觉得奇怪来问我:法师,你为什么要这样做?诸位同学学了《华严》就知道,佛法里面教导我们这样做,不能说他跟我们不是同一个种族,不是同一个宗教,我们就另当别论,《华严经》上没有这个说法。不但没有这个说法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确确实实看到,两百七十多个不同的族类,我们也就能够联想到,他们彼此文化不相同,宗教信仰不相同,在华严会上,都被善财肯定看作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。善财是代表《华严》的学者,《华严》学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学生,除自己之外,都是诸佛如来,都是父母师长,这叫普贤心,这叫普贤行,一切恭敬。

  所以普贤行跟文殊的智慧完全融合、完全相应;『称解起行,行如所说』,这两句话我们要真正做到。读了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的理论,《华严》的境界,不能够落实,不能兑现,我们岂不叫白学了吗?因此我们念念要为众生最殊胜的利益著想,念念要为众生真实幸福著想,决不想自己,也决不想我这个小团体。我这个小团体在这个地方,能不能利益这一方?能不能影响四面八方?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应当要做;答案是否定的,决定不能做。我自己这一生当中,同修们都知道,没有自己的道场,我也不会有一个念头,「我自己要搞个道场」,我没有这个念头;我愿意帮助别人建道场。我自己没有道场,我自己不背因果,能得清净心。没有道场,没有信徒,心就清净;有信徒,心不清净,信徒常常来找你,常常来纠缠你。没有道场,没有信徒,什么都没有,你说多自在!

  这从哪里学来的?从释迦牟尼佛学来的。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徒,当年他老人家在世跟他求学的,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,那是他的学生,不能算他的信徒,他的学生。学生都是自动自发的,我们没有看到经典上,这一千二百多人,这个团体不小,应该把它组织起来,要分班;经典里头从来没有看到分班,没有看到哪个第一班、哪个第二班,哪个是班长,哪个副班长,没有看到。世尊完全顺乎大自然,唯有顺乎大自然,才是真理,才是完全正确的。那么庞大一个僧团,也没有掺杂一点点念头在里头,佛只是教大家在一起生活,说了一个「六和敬」。

  人人都能够遵守六和敬,这个团体还要什么组织?不需要。没有组织好,人人平等,没有哪个比哪个高,哪个比哪个低,没有,一律平等,老师跟学生也平等,这个僧团在世间找不到第二个。平等才是真法界,平等才真正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他老人家的生活就是实现佛华严的生活,他那个团体是佛华严的生活,是把大方广落实到生活上,生活就成佛华严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去著眼,知道从哪里学起,然后才会学得很像,才能得佛法真正的受用;佛经典里面讲这些精神生活,我们才真正体会到,才真正得受用。所以「称解起行,行如所说」,这两句话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下面是比喻,『目足相资』。「目」是眼睛,眼睛能看,你「足」才能够走到;眼帮助足,足帮助眼,「资」是资助、是帮助,你才能不迷失方向,走到目的地。眼只能看,如果没有脚,你走不到;你有脚能走,没有眼睛,你也走不到,一定要互相依赖。这就是文殊的智要依靠普贤的行,普贤的行一定要依靠文殊的智,佛华严才能够圆满成就,大方广才能够落实。第三个意思:

  【普贤即所证之理,文殊表能证之大智。理分体用,智有权实。若体用无碍,则权实双行,智与理冥,心境一味,为真证故。】

  这是教我们『真证』,不是小圣之所证,而是大圣之所证。普贤代表『所证之理』,文殊代表『能证之智』,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清楚辨别理与智。「理」是什么?理是事之理,事无量无边,理也是无量无边。理也有两种,这是讲『理分体用』。理体,跟诸位说,是一个;理的用,那是无量无边,这个要懂。凡事都有一个理,这是讲理之用;万法一个理,那是讲理之体。理之体是什么?自性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或者说十法界依正庄严、诸佛刹土,从哪儿来的?唯心所现,那个心就是自性,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所现的。现出来这些现象,为什么千变万化?为什么这么复杂?复杂是唯识所变。所以理从体上讲是自性,从作用上讲是唯识,唯识所变;但是自性跟识都是自己自性的体用。如果参透这一个事实真相,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是自己的父母,是未来诸佛,你还有什么话好讲?你岂不是完全肯定吗?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了。於是孝敬之心油然而生,自自然然生出来了;对於一切众生种种误会、种种怨恨,全部都烟消云散,都化解了。你不入这个境界,你做不到;一入这个境界,统统化解了。这就是智与理相结合。

  『智有权实』。实智是根本智,《般若经》上讲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之知是实智;实智起作用,「无所不知」,无所不知是权智。什么时候到『体用无碍』?教下讲大开圆解,大开圆解的时候「体用无碍」,『权实双行』,实在权中,权在实中;理在智中,智在理中,智跟理分不开,整个圆融成一体。这就是法身大士,这是真正入华严境界,我们过的生活是佛华严的生活。智跟理结合成一体,心跟境成一味,心是能变,境是所变;入这个境界,诸位想想,这个世间还会有什么灾难?没有了。

  现在很多同修都担心,前天我在新加坡,还有美国跟澳洲同修打电话来给我,问我:听说八月十八号有灾难,这一天怎么过法?你们想想怎么过?这是十六世纪法国有个预言家,写的是一九九九年七之上月,说有恐怖大王从天而降,写了这么几句;他是在五百年前写的,没有想到现在我们碰上了,我们正好赶到这个时候。许许多多这些预言家来解释这几句话,解释得很恐怖,这一天是什么个形状?果然天象出现了异常的现象,太阳系十个星球,十个大星球都围绕在地球的四周,排成一个十字架,以地球为中心。这个形相真的是不好,当初同修们把这个图相拿给我看,我说这不是个好现象,会引起地球的灾变,地球上所有生物可能都会受灾难。另外一个现象,明年会发生,明年五月这十大星球排成一条直线,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。大家晓得,星球之间互相的引力,很讨厌,很麻烦。

  如果我们读到《华严经》,要是入了华严境界,这些现象对我们毫不相干,决定没有影响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讲,依报随著正报转,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,太阳系是我们生活环境,银河系也是我们生活环境,为什么会有这种排列?是我们不善的心所感,世出世间一切法离不开因果。古大德在整个佛法给我们做一个总结,一切诸佛所说之理不外心性,所说之事不外因果。所以我们要想化解这个灾难,用什么方法?断恶修善,因为灾难是一切众生不善的恶念所造成的。怎么样消除?从根本上消除,把我们的恶念断掉。怎么断法?把恶念改成善念,就这一念之差。如果一念改成了善念,这个灾难会从根本上产生变化。

  东方、西方讨论这些事情的人愈来愈多,每个人说起来毛骨悚然,非常恐怖,但是都得不到一个解决的方法。预言家们提出了警告,也劝导我们要断恶修善,但是说得不详细,什么是恶、什么是善,连标准也没有说出来。我们每一个人都自以为善,造作一切恶也自以为善,这问题能解决吗?首先我们要真正明了善恶的本意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一个总原则,为一切众生是善,为自己是恶,总原则。佛说这句话没错,可是意思很深,我们要更深入一层去体会,不要把意思错解了。我们依照《华严》的教义我们懂得,为一切众生,与心性之理相应,这是善;为一切众生,与心性之理不相应,还不是真善,算是善,但是不是真正的善;这是又深一层的解释。这就是此地所讲的「智与理冥,心境一味」,那是大善,那是真善,这真能解决问题。

  所以我们要想自度度他,要想帮助这个世间苦难的人民度过这个劫难,怎么办?非入华严境界不可。这个意思就是讲,你非成佛不可,你要赶快成佛;你成佛,众生才得度。这个事情不能要求别人,一定回头要求自己,所以在短时间当中要彻底回头。我教导同修们,怎么个回头法?把自己过去妄想分别执著、烦恼习气统统放下,从今天起、从现在起一定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也就是佛在经上,教我们怎么想我们就怎么想,教我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,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,这叫学佛,这叫真正回头。如果还不肯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随顺自己的意思,我自己想怎么做,这个劫难你逃不过。

  可是我们无始劫以来,都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过日子,过六道轮回的日子,今天叫你回头,佛家常讲「回头是岸」,从哪里回头?从这个地方回头。回头之后,依靠佛菩萨,依靠经教。经教太多了,依靠一种就行;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,大家都念《无量寿经》,依《无量寿经》就可以。古大德告诉我们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经》的精华,是《华严经》的总纲领,是《华严经》的总归结,依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依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太长了、太多了,你不容易受持,所以有简单的《华严经》,有《华严》的精华,依《华严经》的精华来修就行了。如果觉得《无量寿经》还太多了,小本《阿弥陀经》,不更简单了吗?精华当中的精华。古德说,这三部经是一部,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小本的《无量寿经》就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我们找到依靠,决定要随顺经典的教诲,做一个老老实实真正的弥陀弟子,这个劫难立刻就化解了,我们会真正生活,如同法身大士喜乐之中,这是「真证」,这是真修,真回头。末后第二段有三句话:

  【故诸圣教,凡所施为,皆有深旨。】

  这是教导我们,『诸圣教』就是一切经,比这一切经范围还要广。古圣先贤的教诲,只要与佛法法印相应,我们都称它作「圣教」。佛是什么法印?通常我们所熟知的,大乘实相法印;也就是说,只要他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那就是圣教。说法这个人,他不是佛、不是菩萨,也是圣教,因为他跟佛说的是一样。小乘是三法印:无常、无我、涅盘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最平常的,我们所熟知: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这也是佛的法印,符合这个标准都是圣教。这些圣教里头所说的,都有很深很广的宗旨义趣,我们要懂得,不能够轻易看过。所以圣教的教诲深广无尽,这也正是《华严》跟《大智度论》里头说到,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不能解」,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错,一定要找有修有证的人来为我们解说;否则我们很容易把意思错会了。

  《华严》最后这一品,「普贤菩萨行愿品」末会的简介,到这个地方讲完。明天我们就正式,要跟诸位介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明天是第一会,「文殊师利菩萨十信会」,我们看看善财童子怎样修学、怎样入佛华严,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。所以这是修学之前,需要介绍的到这里全讲完了,明天要真干、要真修。明天这一会,如果诸位学会了,你就是十信位的菩萨,真正是华严的学生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