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四) (第三集) 1999/4/8 香港九龙 档名:12-022-0003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:请掀开讲义,第四大段的第五小段,我们将文念一遍对对地方:
【众生缘成,故云如幻,如幻不实故空,如幻不无故有。此二不二,即是中道。】
这一段也是教导我们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观察。『众生缘成』,此地「众生」含义很广,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都叫做众生,用现代的话说,所有一切动物众缘和合而生,植物也是,矿物也是,乃至於自然现象,世出世法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。「缘」,就像我们现代人所讲的条件,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条件,许许多多条件,聚合起来才能够现相。所以任何一个现象都没有自体,所谓是缘起性空,缘生之法,无有自体,当体皆空,这是讲它『如幻不实』,它不是一个真实的。佛法讲真实,就是永久存在,那叫真实。凡是有生有灭,它有变化,那就不是真实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是「梦幻泡影」。『如幻不无故有』,你说它不实,它是空的,但是这个现相不能说它没有,它确实有这个现相显现,但是这个现相不是真的。所以从相上来讲不能说它无,「不无」那就「有」。由此可知,事实的真相是什么?非有非空,亦有亦空,空有是一不是二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你明了事实真相,你肯定事实真相,这就叫做『中道』,这就叫做第一义谛。底下一段告诉我们:
【了幻无幻,方为见幻。幻法不无,方名为幻。故幻住自性不可思议。】
『了』是明了。『幻』是什么?一切有为法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对於一切有为法真正通达明了,这个「幻」你就不执著它。『无幻』就是离幻的意思,离幻用现代的话来说,你不再分别这是幻,你也不会执著这是幻,这叫「了幻无幻」。这个时候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是你真正见到一切有为法的真相,这叫『见幻』,你见到真相。这些现象,佛经里把它归纳起来讲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依正庄严就是此地讲的『幻法』,无;它确实现相,而且这个相因果相续,因果在转变,这就是「幻法不无」,所以才称它作「梦幻泡影」。
『故幻住自性不可思议』,这个「幻」是讲「幻法」,十法界依正庄严,它的自性不可思议,自性无相能现一切相。自性不动,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个理太深了,佛给我们讲「不可思议」,也说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这些话都是说的事实,都是说的真相,如果我们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事实真相你就能见到。你见到了,你也没有办法想像,为什么?一落思惟,思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错了。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真相就现前,真相你也明白了,佛说得没错,不可思、不可议。这是从理上讲。第七小段是事,事是理之事。有理一定有事相,落实在事相上:
【三界六趣】
举这个例子举得好,就近取比喻。我们现在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,『六趣』就是六道;『三界』就是六道,六道就是三界。「三界」说的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六趣:天道、修罗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这是我们现前居住的环境。这六道里面,一切有情众生怎么来的?
【因业受生】
佛讲得好,人生为的是什么?「人生酬业」;换句话说,业报而来的。你过去生中修的善,你得的是善报;你造的是恶,你受的是恶报;你欠人的钱,你要还债;你欠人的命,你要还命。往年我曾经在蓝塘道,香港,在那边讲过《楞严经》,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。讲堂上有一副对联我还记得,说得好,上联写的是:「夫妻是缘,有善缘,有恶缘,冤冤相报」,下联写的是:「儿女是债,有讨债,有还债,无债不来」。这一副对联把人生说透了,人生来干什么?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来干这个事情。可是在酬偿业债的时候,不会酬偿得刚刚好,我欠你一万块钱就还你一万,总是还要加一点利息,加得对方不服,来生他再来讨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就是「因业受生」。可是人生是不是真的?冷静的去思惟,仔细的去观察,梦一场。
【犹如梦境。】
人生如梦。我从七七年,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,那个时候的同修差不多有一半不在了,这些人到哪里去?现在在讲堂里面,有一半过去没有见过,这人从哪里来的?你仔细观察,那些人走了,到哪里去?年轻人来了,从哪儿来的?岂不是梦一场?上个月我回到新加坡,我们中午在机场餐厅吃饭,我们一共有十一个人坐一张大桌。我告诉我们的同修们,我说你们仔细看,机场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,你们都看清楚了,这些人跟我们一生当中一面之缘,下次还能看到吗?不见得。一生当中只见一次面,一面之缘,看了之后再也看不到了。如果我们走在路上,看到马路上这些人,你会不会想到这些人跟我们一面之缘,为什么不欢欢喜喜笑脸相迎?这种缘分,一面之缘,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。因此,明白了,觉悟了,就应当跟一切众生结善缘,结欢喜缘,不要结恶缘。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,梦一场,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何必去计较?佛在经典所讲的,岂不就是我们眼前的环境吗?业怎么来的?下面跟我们说:
【因思所起。】
『思』是思想。业力怎么来的?妄想变现出来的。
【随因善恶,胜劣报生。】
这讲六道。你样样都往好的这一面去想,你就造善业;样样都往坏处想,你就造恶业。造善业,三善道受报;造恶业,三恶道受报。再跟诸位说,三善道也好,三恶道也好,总是梦幻泡影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可是你在受报的时候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所以确确实实有苦乐的感受。就像我们作梦一样,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梦的时间不长,醒过来之后晓得刚才做了个梦。梦里是假的,但是正在作梦的时候,不知道梦是假的,梦里头真有苦受、真有乐受。我们现在正如同在梦中一样,没有醒悟过来,不知道自己在六道轮回里作梦,所以苦乐忧喜舍都把它当真,你真的在受。几时我们像诸佛菩萨一样,彻底觉悟过来,彻底从六道大梦里头醒悟过来,这个时候就有能力像诸佛菩萨一样,不再跟这世间一切人事物去计较,真正做到随缘度日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你说那个多自在!这两句话彻底觉悟的人,他才能做得到;他要不觉悟,他做不到。这是说非空非有的理论,落实在事相上,三界六道。下面第八小段说:
【世间生起,皆想所持。世间无生,妄起生想。今明了达,依他非实,妄起想心。】
『世间』,包含了十法界依正庄严。「世」是讲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;「间」是讲空间。说时间、说空间,这里面所有一切诸法都包含在其中。这一切法的生起,都是『想』在那个地方保持住。是不是真的能保持?不然。这个保持,就是为什么会有刹那生灭,为什么会有相续。生灭相续依妄想,如果你妄想断了,给诸位说,刹那生灭就没有了,相续相也就不存在。我们的妄想从来没有停止过,诸位要知道。你晚上睡觉为什么会作梦?打妄想。你有妄想才有梦,你没有妄想,哪来的梦?所以妄想的活动,是从来没有停止过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它不会停止的。妄想如果停止,你就成佛、成菩萨,佛与大菩萨没有妄想。
十法界这个现象是依妄想生,『世间无生,妄起生想』,这是真的。这个世间一切现象是这么来的,『今明了达』,今天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诲,明了通达了。但是这种明了通达是听说的,听佛这么说的,谚语里头常讲道听途说,「是不是事实真相」,自己还在那里打了很多的问号,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有办法亲证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听了佛的开导、佛的说明,接著我们自己要去求证。如何求证?舍弃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到那个时候看看,这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不是如佛所说?必须亲证,我们的心才真正放下,才真的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,放下分别执著。
我们在讲席当中,这些话讲得太多,六道从哪里来的?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,现的相就是六道轮回。如果我们把执著放掉了、舍掉了,世出世法里头不再执著;最严重的执著可以分为两类,我们用功,我们想放下,从哪里放起?从最严重的放起。最严重的执著,第一个就是控制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那个念头,有意无意,你这个念头没有断过。有很多人,好像没有起这个心,没有动念,但是他有;他确实有想控制别人,控制一切事、控制一切物那个念头。第二个是占有,占有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他就有行为。这是六道的根源,不是好事情。所以我们修行,要从哪里修起?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意念,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占有的念头。然后更进一步,破我执,我与我所有的放下,那就恭喜你,你脱离六道轮回了。
脱离六道到哪里去?四圣法界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,没出十法界,那是什么原因?因为他还有分别,执著他没有了,他还有分别,有分别就出不了十法界。更进一步,於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分别,真正做到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,那恭喜你,你出了十法界。出了十法界到哪里去?经上讲的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是真实的果报,十法界里面不是真实果报。你能够入一真法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你是法身大士,禅宗里所说的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你已经是成佛了。这是真正真实的果报,决定没有退转,真正证得了三不退: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你懂得十法界、六道是怎么来的,然后才晓得,佛教给我们解决六道、十法界的方法正确的,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,我们不放弃一切执著怎么行?放弃执著,我们的生活就得自在,一切随缘,随缘多自在。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我们修学第一步。我们知道这些幻相怎么来的,「妄起生想」,现在明了通达。
『依他非实』,依他,就是种种因缘、种种条件而生起的这些现象,这些现象没有自体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,「他」是『妄起想心』,那个想也是个妄想,也不是真实的。真心里面没有妄想,佛经上常讲「真心离念」,没有妄念,有念不是真心,真心离念,这个话很难懂。真心离念,离的是妄念,他有正念。正念跟妄念,我们要能够辨别。可是跟你说正念,说老实话,那个正念还是个妄念。为什么?正念跟妄念是相对的,相对的还是妄念。什么叫正念?无妄念,也无正念,两边都没有,那才叫真正的正念。诸位念佛,念佛都晓得有极乐世界,可是你们对极乐的概念,许多人搞错了;「那边很快乐」,一点都不乐,苦死了。怎么说不乐?你的乐是苦乐之乐,苦乐之乐,乐是坏苦。什么叫真乐?苦乐两边都离开,真乐。极乐世界苦乐两边都没有,那叫极乐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。凡是落在两边,那属於相对,都是虚妄,都不是真实,真实法不可思议。「想」是虚妄的,也不是真实的。前面讲的这正报,我们讲有情众生。下面一段跟我们讲:
【国土依报,亦心想生。心变影像,故依想住。心净土净,心染土染。】
这一条非常重要。诸位能把这一段大意真正想通,能体会到,我相信你会破迷开悟。前面道理明白了,我要问问你:你还要不要找人去算算命、看看相?你就不需要了。为什么?相随心转,命由心造。底下这一段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不会再去看风水,为什么?境随心转。『国土』是依报,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,中国人所讲的风水,风水是讲生活环境,也是从『心想生』的。我们依报环境,山河大地,无际的虚空,我们居住的地球,晚上你看天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星,从哪里来的?我们『心变影像』,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,所以虚空世界都是『依想住』;「住」就是相续相。特别是虚空,为什么?因为所有一切有形的现象,我们能发现到它不断的在变化,虚空好像没有变化,所以在《百法》里面,把虚空列入无为法,道理就在此地。虚空是个相续相,看不出它的变化,其实它还是有变化,它变化的非常微细,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觉察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也没有办法觉察。「依想住」。
后面这两句话重要。『心净土净』,「土」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。特别是修净土法门的同修,你修什么?修清净心。你心里面有烦恼不清净,有妄想不清净,有分别不清净,有执著不清净,天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也不管用,你的境界转不过来,这个道理要懂得,心清净境界就转过来。首先转的是身体,身清净,身清净最明显的现象,不老,不容易衰老;第二个现象不生病。有人说他的身体很好,保养得好;这个话也不能说错,但是也不能讲完全是正确的。懂得保养的人很多,有地位的人、有财富的人,他们对於身体保养非常重视,可是依旧生病、依旧衰老。由此可知,人能够保持不衰、不病,不是保养,而是心清净,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少,道理在此地。你的分别执著多,再好的保养,依旧不免老病,清净心太重要了。身心清净,你生活环境就清净,饮食起居随缘,哪里要讲求?每天要讲求营养,现在世间人很讲求这个。
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每天到外面去托钵,他讲求的是什么营养?他吃的是什么饭菜?到人家家里托钵,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选择的,这些诸佛菩萨、阿罗汉、比丘们,个个健康长寿。你要问为什么?心清净,感得外面环境清净,饮食起居哪里需要去选择?有这个心去选择,心就不清净,那就是攀缘,就是妄想、就是分别、就是执著。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诸位细心去观察,随缘而不攀缘,什么都好。给他住宫殿好,给他住茅篷也好,叫他大树底下去坐一宿也好,他都好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这是我们应当学的。他之所以能成佛、成菩萨,道理就在此地;我们之所以做不了佛、做不了菩萨,生生世世在搞六道轮回,道理也在此地。诸位细细去参。
『心染土染』。心地染污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是非人我、贪瞋痴慢,我们居住的环境就坏了,变坏了。风水有没有?有。风水从哪里来的?人心感应而变现的。你的心善,你的心清净,你居住这个地方,自然风水就转好了,不好它也会变好。你的心不善,你的行不善,很好风水的地方,你到那里去住,没几天风水败坏了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些事实,试问你还要去看风水吗?不需要了。风水在哪里?在自己的心里。命相在哪里?命相也在自己心里。
末后这一条,这是赞扬诸佛菩萨,以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辩才,无量的方便,教化一切众生。
【具四无畏,能决定说。】
佛的言语字字句句肯定的,没有模棱两可,叫人听了不会疑惑。
【具四辩才,说称物心。】
佛有四种无碍辩才,所讲的这些法,我们听起来很舒服、很有受用。这就是讲的契理、契机。
【不坏相故求智地,不断烦恼故入世间,证法界故流教海。】
这显示出佛的大慈大悲。佛示现在世间,不坏世间相。佛家常讲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相」,他能恒顺世间。在恒顺当中,在不坏当中,他求智慧。这个『地』,是地上菩萨的智慧,他求「智地」,地上菩萨是真实智慧。『不断烦恼故入世间』,如果烦恼断尽了,就不到世间来。我们看小乘,小乘初果叫预流,二果叫一来,还到人间来一次。三果叫不还,不来了,为什么?欲界烦恼断尽了,他不会再到欲界来。诸佛菩萨到不到世间来?来,常常来,他为什么来?他不断烦恼。诸位要晓得,有能力断,故意不断,不是他没有能力,他有能力断而不断。为什么不断?要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。他要断了,就不来了。这是佛家讲的「带惑润生」,这是慈悲到极处。他虽然不断烦恼,他烦恼起不起作用?给诸位说不起作用,他有智慧,转烦恼为菩提,他应用得自在,应用得灵活,活活泼泼,所以能够在六道、在十法界,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。『证法界故流教海』,他确确实实证得了一真法界,确确实实成就圆满菩提,他才能讲经说法,才能够流布诸佛的教海。这一段是赞叹。
由此可知,我们想学佛,想在这一生当中,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,世间人讲事业,佛法叫功德。你要成就自利利他,自行化他,这一段非常重要。这里面都是给我们讲的原理原则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你能够掌握到这十条的原则,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。净宗易行道,他宗难行道,难行道如果掌握这个原则也能成就,何况易行道?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,应当要学习的。请看序分的第五大段,「举失显德分」。这里面我们节录了五条,看第一条:
【诸佛化仪,事非一准。如贤护等曾谤不轻,於千劫中堕阿鼻狱。其罪毕已,还遇不轻,受其教化。】
这些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,古今中外,过去、未来,这些事相可以说是层出不穷,如果我们不知道,必定会犯过失,这就是「举失」,失是过失。这个过失谁不犯?我们常常犯,菩萨也犯,诸佛如来过去在因地上也曾经犯过,只有明白人他不会犯。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?所以首先讲『诸佛化仪』,教化众生的方式没有一定的,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,胜热婆罗门那都是诸佛再来,不是菩萨,是佛来应化的,你看他显示什么?愚痴。甘露火王瞋恚,脾气很大,动不动就要杀人。伐苏蜜多女淫欲,我们现在一般社会人讲风化区,妓女的身分,她是什么人?她是佛再来的,她要度那一类众生,她现那种身相,我们凡夫不知道,「学佛了,还干这些事情」,我们在毁谤。她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於是我们就轻慢她、毁谤她,甚至於侮辱她,我们造罪业。
『如贤护等』。「贤护」,世尊出世的时候,贤护是等觉菩萨,示现在家菩萨。这是讲过去无量劫之前,他曾经毁谤常不轻菩萨;毁谤有罪,不是说毁谤就没事了。说老实话,佛菩萨绝对不怪罪於你,这个罪业怎么形成的?是性罪。鬼神不是佛菩萨,鬼神对你所作所为厌恨,他报复你,他要来找你麻烦。所以毁谤之罪,『於千劫中堕阿鼻狱』,这个事情严重不严重?我们过去曾经讲了一部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这部经另外一个名字叫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,《大宝积经》里面的一会。这个经里头,世尊告诉我们,也是出家人,出家人毁谤出家人。有两个讲经的出家人,比丘,当然讲经听众多了,供养多了,另外这些出家人看到心里起嫉妒,造谣生事毁谤他,堕阿鼻地狱。不晓得,如果生一念随喜心,那个功德跟讲经的法师没有两样。生一念随喜心就成就功德,起一念嫉妒毁谤心就堕阿鼻地狱,一念之间果报差别太大了。
但是那个罪是受得完的,千劫过去之后,『其罪毕已』。他的罪受满了,满了又生到人间来,没想到又遇到常不轻菩萨,这个时候对常不轻菩萨生恭敬心、生欢喜心,接受他的教化。常不轻菩萨是贤护菩萨的老师,这是讲过去劫当中的一桩事情。我们肉眼凡夫,看到这一些人作恶,我们千万不要动恶念,为什么?说不定他是哪一尊佛来示现,我们起个恶念,那个麻烦可大了。所以对於那一些人作恶,我们应该生什么样的心?也不要生欢喜心,生欢喜心也是错误,那你赞成造恶?要生警觉心,这个事情不好,我可不能做,这样就好。看到人行善,是好事情我应当学,看到人作恶,我提高警觉,我不可以有这种行为,善人、恶人都是自己的老师,这样子你就能学到东西。断恶修善,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智慧。第二小段说:
【闻法除疑,自知作佛。】
这两句话说得好,说到极处。尤其是大乘了义的经论,一切众生总是疑惑自己的罪业深重;我们学佛,学佛求什么?求个平安就好,能求发财就更好;几个人学佛心里想我要来作佛?大概我们现场同学当中,包括在家的,没有一个,你们有没有动个念头「我要作佛」?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那时候我二十几岁,有个朋友他有一部《六祖坛经》,我借来看。看了之后,佩服得五体投地,惠能大师确实了不起,他到黄梅,五祖问他:你来干什么?他回答:我来作佛。这个口气非同小可,所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。人家的心愿就不一样,他要来作佛的。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,我们学佛为了什么?求的什么?跟人家不能比。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大的愿望?自己对自己怀疑,业障太重,罪业太深,哪里敢想作佛?作罗汉、作须陀洹都不敢想。
所以闻法的目的断疑,疑惑断尽了,自己晓得我有资格作佛,我应当作佛。为什么?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我有佛性,我为什么不能作佛?疑障破除之后,自信心才能够现前。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决定能生净土,你这一生念佛也去不了极乐世界。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净宗三个条件:信、愿、行,他将「信」说了六个,第一个要「信自」,相信自己决定往生,相信自己决定见阿弥陀佛,相信自己在一生当中决定作佛,这个自信心多强。第二「信他」,他是指谁?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;相信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句句是实话,绝非妄语,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愿愿落实,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,信他。头一个是自信,没有自信,单信他,还是不能往生。
断疑生信,断疑要靠闻法,如果疑惑不断,闻法决定不能够中断,每天读经,每天听佛法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有空闲,还要念佛。我们每个月到香港来讲三天,这个道场全天租下来,我们只是在晚上用两个小时,白天没人用,希望白天有空闲的人到这边念佛,这么大的场地念佛很舒服。希望从下一个月开始,我们租借这三天场地,大家利用这个地方来念佛,人数多少没有关系,三个人也可以,五个人也可以。我们这边会接待,你在这边念一天,中午吃饭、晚上吃饭,茶水我们招待、我们供应,来念的人愈多愈好。但是事先要报名,我们准备茶水、准备饮食,这个报名不是别的,使我们有充分的准备,不至於到时候不够,也不要让它有多余,多余的不好处理。下面说:
【令闻庆悟,修见闻种,皆是如来方便大用。】
佛法长时期的听讲,天天听,有个三年、五年,自然有悟处。你有悟处的时候,你就会很欢喜,法喜充满,这是我们学佛真正得受用。佛经上常讲「常生欢喜心」,他欢喜从哪里来的?悟来的,觉悟了,明白了。你觉悟的愈深愈欢喜,觉悟的愈广愈自在,所以庆幸。『修见闻种』,见佛闻法的种子,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生根,这是好事。『皆是如来方便大用』,这个话说得没错,是诸佛如来善巧方便,为我们做增上缘,我们才能够得到这个殊胜的利益。
【或海印炳现。或大权应为。以显法深,各有由矣。】
『海印炳现』是比喻,「海」是比喻广大,「印现」是比喻无心,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;那为什么会现?众生有感,佛自自然然就现身;「炳」是明显的意思;这是讲感应道交。或者是『大权应为』,「权」是权巧;正是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用什么方法,没有定法,也没有一定的形式,这叫「大权应为」。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佛法甚深,佛法之深显示法性的深广不可思议,所以诸佛菩萨的应化各有来头,我们凡夫不知道。一个真正在一生当中修学成就的人,《华严》末后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,善财童子示现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,他用什么态度?肯定自己是凡夫,自己是学生,除自己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诸佛菩萨化现的,都是善知识。善人是善知识,应当向他学习;恶人是善知识,示现种种恶行,提高自己的警觉,不可以作恶;顺境是善知识,恶境也是善知识,他都把它看作是诸佛如来化现来度自己的,度我一个人。
所以善财没有同学,为什么没有同学?如果有个同学,同学跟我差不多,我们两个一样的,你的恭敬心就不圆满,你十大愿王就有缺陷,就修不成功。学生只有自己一个,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诸佛如来,他一生才能成佛,一生才能圆满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一生不能成就?看看这个不如我,那个比我好不了多少,所以你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生烦恼不生菩提,生傲慢不生恭敬,你怎么可能成就?佛菩萨教导我们,我们完全没有懂,没有体会到,也没有办法落实,过失在自己。所以佛慈悲,在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圆满的理论,周详的方法,后面还以善财童子,还以五十三尊佛来表演,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。我们再要看不懂,再要不会学习,那就没法子了。这真是佛慈悲到了极处,教学的方式真正做到了至善圆满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。所以要知道,大权示现各有由来,我们要像善财一样的存心,像善财一样的态度来修学,他一生成就,我们一生也决定成就。第三小段说:
【理契则邻,菩萨远而不隔。心迷便阻,声闻对如聋盲。】
『理』,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一念自性。我们刚才讲的句句都是真理,我们眼前所有这些众生,是不是真的是诸佛应化的?如果你把这个道理搞通了、搞明白,你就会肯定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,度我一个凡夫的,一点都不错。那为什么这个人做恶事堕阿鼻地狱?菩萨示现的,教导我们,告诉我们,那个作法就堕阿鼻地狱,他做出样子给我看,让我觉悟。那一种人行善,修善法,他上天堂;那个人修清净心,他出三界,他作佛了。全是诸佛如来示现给我看的,他怎么不是诸佛示现的?他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何以故?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;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那个心是真心、本性。从真心、本性所现的相分,他怎么不是佛?当然是佛,那还能假得了吗?凡夫眼里面看佛菩萨都是凡夫,佛眼看一切凡夫都是诸佛如来。我们现在把念头转一转,转凡成佛,我们要用佛眼看世间,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,我们这一生当中怎么会不作佛?这是善财教给我们的,轻慢一个人,轻慢一个众生,就不能成就,经上讲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迷失了自性,所以教给我们一切恭敬。普贤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,那个诸佛是圆满的,一个都没有漏掉。所以道理明白了,你跟佛就做邻居,就靠得很近。
『菩萨远而不隔』,跟佛距离再远,就跟在面前一样,没有隔碍。『心迷便阻』,你迷了事实真相,你不明其理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菩萨在你的身边也成了障碍,你也排斥,你也不会接纳。这些大道理,真的事实,都在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。此地举个例子,声闻、阿罗汉跟佛在一起,听佛说话,如聋如盲。聋是什么?没听见;盲是没看清楚;「心迷」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法关键就在迷悟。下面跟我们说出迷悟的真相:
【身遍刹尘,智入诸法。】
这是诸佛如来,这是讲自性的德相,也就是我们自性的「大方广」;大是自性之体,方是自性现相,广是自性作用,没有说别人,都说自己,一念心性的大方广。『身遍刹尘』,「刹」是佛刹,「尘」是微尘。我们换句话来讲,周遍虚空法界,佛身如是,我们的身也如是。我们现在不晓得,以为什么?以为这个肉棍子叫做身,错了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身,谁知道?唯证方知。佛与大菩萨证得了,那叫什么身?法身。诸位要晓得,你们都知道诸佛如来有法身、有报身、有应身,有没有想到自己有法身?佛有三身,我们也有三身,佛有十身,我们也有十身,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诸佛如来在觉,我们在迷,差别就在此地。迷了,并不是法身就没有了,迷了法身还在,法身不迷;我们迷失了法身,法身并没有迷失。法身周遍虚空法界,报身也周遍,应身也周遍。这个说法就更难懂了,真的是周遍法界,一点都没错。诸佛觉而不迷,所以在虚空法界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就现身,佛就有应。众生之感有两种:有有心感应,有无心感应。佛的应一种,无心的,佛是无心而应。众生有感,佛有应;众生有心,佛有应;众生无心,佛也有应。『智入诸法』,「智」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也像法身一样周遍法界。
【何不见闻】
诸佛如来「身、智」都周遍法界,为什么我今天不见不闻?下面把这个原因说出来。
【宿因现缘,并皆缺故。】
过去生中,我们造作的不善因。我们的造作归纳起来,都是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无明,分别是所知障,执著是烦恼障,这三种东西障碍了。因不善,现前的缘也没有,没有遇到善知识,没有遇到大乘佛法,这两个条件都不具足,所以诸佛如来的现相,诸佛如来的说法,你就没缘,没有缘的人多。我们在此地讲经,外面马路上多少人走来走去,他就不能来听。为什么他不进来?「宿因现缘,并皆缺故」,所以他不来。我们要感觉得很幸运、很庆幸,我们宿因现缘不缺,所以我们有机会在此地接触到佛法里头第一经,根本法轮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无比的希有殊胜。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条:
【心意既迷,六根皆昧。耳不闻,心不信,智不知,眼不见,闻慧不能忆念,修慧不能观察,思慧不能思惟,证智不能证入。由无智慧,安住自乘不进修故。】
『心』本来是觉悟的,怎么迷了?心上有东西就迷了。中国文字是高度智慧的符号,心本来是悟的、是觉悟的,可是心上要加一点东西就迷了,心里面不能加东西,六祖惠能讲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这心里头本来无一物。『意』是什么?「心」上加了一个「音」;有了点音声,再微细的音声,迷了。再一思想,就更迷,迷得深;想是什么?心里头有「相」,妄相出来了,你在妄想。思就更糟糕,思是你的心里有执著,在你心上画好多框框。把框框、妄相、音声统统都拿掉,剩下来清净心,清净心本来就是觉悟的。
所以心,意就迷了。《坛经》里面,惠能大师问永嘉,永嘉非常聪明,在曹溪只住了一晚上,这一晚上还是六祖留他的,不留他,他早就走了,禅宗诗里面有名的叫「一宿觉」,他在曹溪住一晚上。六祖曾经问他:你还有分别吗?他的答覆说:分别亦非意。分别不是意,六祖点头,给他证明:没错,你如是,我也如是。怎么分别不是意?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不是我自己有分别,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不是我有执著,这就是「分别亦非意」。由此可知,那个分别、执著是恒顺众生的,是随喜功德,不是自己有分别、有执著,自己确实没有,这就是佛菩萨示现。可是你自己真的有分别、有执著,就坏了,你就迷了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想想自己,我们是在迷的境界里面,还是在觉的境界里面?六根接触外头六境,起心动念迷了。迷了之后,『六根皆昧』。心一迷,六根就不聪明,六根表现就糊涂了。「昧」是愚昧。为什么?『耳不闻』,耳虽然也闻,不会觉悟,听了怎么样?不懂。不但不懂,甚至於把意思听错了,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。为什么你会听错?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你所听的法扭曲,会错意思,这种事情太多太多。『心不信』,都是真的;如果心要信,你决定依教奉行,你会做到;你听了做不到,你心不信,很难很难。
我自己当年出家,受戒之后;我出家两年以后才受戒,受了戒之后去见老师,到台中去见李炳南老居士。老师见我面,指著我:你要信佛。我是一出家就上台讲经,我已经讲了两年经,受了具足戒才去看他,他见我面就指著「你要信佛」,我也愣住了!然后他给我解释,信佛不容易,依教奉行才信佛,佛讲的你没有能做到,你不信。所以他告诉我,古今中外有很多老和尚,出家一辈子活到八、九十岁还不信,我们才真正警觉到,老师慈悲提示。所以自己常常要警觉到,我没有做到,没有做到就是不信;如果真的相信,你决定做到。这「心不信」。
『智不知』,智迷惑了,对於如来的正法,你不知道。『眼不见』,眼哪有不见的道理?眼迷了,见的是幻相,没有看到真相。『闻慧不能忆念』,这是讲菩萨三慧:闻、思、修。『修慧不能观察』,什么是「修慧」?用现在的话,改变我们的观念,那是修慧;佛家常讲「修观」,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,这个观念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观、宇宙观。我们对人生、对宇宙的想法看法错误,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,叫修观;修慧迷了,没有能力观察。这修慧。『思慧』迷了之后,『不能思惟』,不能正思惟,八正道里头正思惟,於是思惟是邪思,全是些邪知邪见。我们有『证智』,『不能证入』,不能够契入如来境界;如来境界在哪里?就在我们生活里面,在我们日常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里面,我们没看出来,没有发现;几时你开悟,你发现了,你证实了,就如古人所说的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,就在眼前,没离一步,你证智了,你看出来了。「道」,道不远,太近了;迷了以后,就好像远之又远,远不可及,高不可攀,迷了。悟了之后,哪里晓得就在眼前,就在脚下。
末后这总结,『由无智慧,安住自乘不进修故。』因为没有真实智慧,安住在你现在的地位上。我们现在地位是什么?五乘佛法的人乘,我们安住在人乘里面,不知道把自己的地位向上提升,不知道,不晓得再精进,不晓得再修学。实在说,果然能够安住在人乘,来生再得人身,那也算不错;怕的是『自乘』保不住,会往下陷落,那个麻烦就大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不能不学,佛经不能不读,佛教导我们理论方法不能不依教奉行。到这个地方,我们是把本会第一段介绍完了。后面还有第二段,第二段一共到第十个中段,然后这才见到五十三参。大概我们五月把后面本会第二段讲完,六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开始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:请掀开讲义,第四大段的第五小段,我们将文念一遍对对地方:
【众生缘成,故云如幻,如幻不实故空,如幻不无故有。此二不二,即是中道。】
这一段也是教导我们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观察。『众生缘成』,此地「众生」含义很广,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都叫做众生,用现代的话说,所有一切动物众缘和合而生,植物也是,矿物也是,乃至於自然现象,世出世法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。「缘」,就像我们现代人所讲的条件,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条件,许许多多条件,聚合起来才能够现相。所以任何一个现象都没有自体,所谓是缘起性空,缘生之法,无有自体,当体皆空,这是讲它『如幻不实』,它不是一个真实的。佛法讲真实,就是永久存在,那叫真实。凡是有生有灭,它有变化,那就不是真实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是「梦幻泡影」。『如幻不无故有』,你说它不实,它是空的,但是这个现相不能说它没有,它确实有这个现相显现,但是这个现相不是真的。所以从相上来讲不能说它无,「不无」那就「有」。由此可知,事实的真相是什么?非有非空,亦有亦空,空有是一不是二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你明了事实真相,你肯定事实真相,这就叫做『中道』,这就叫做第一义谛。底下一段告诉我们:
【了幻无幻,方为见幻。幻法不无,方名为幻。故幻住自性不可思议。】
『了』是明了。『幻』是什么?一切有为法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对於一切有为法真正通达明了,这个「幻」你就不执著它。『无幻』就是离幻的意思,离幻用现代的话来说,你不再分别这是幻,你也不会执著这是幻,这叫「了幻无幻」。这个时候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是你真正见到一切有为法的真相,这叫『见幻』,你见到真相。这些现象,佛经里把它归纳起来讲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依正庄严就是此地讲的『幻法』,无;它确实现相,而且这个相因果相续,因果在转变,这就是「幻法不无」,所以才称它作「梦幻泡影」。
『故幻住自性不可思议』,这个「幻」是讲「幻法」,十法界依正庄严,它的自性不可思议,自性无相能现一切相。自性不动,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个理太深了,佛给我们讲「不可思议」,也说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这些话都是说的事实,都是说的真相,如果我们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事实真相你就能见到。你见到了,你也没有办法想像,为什么?一落思惟,思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错了。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真相就现前,真相你也明白了,佛说得没错,不可思、不可议。这是从理上讲。第七小段是事,事是理之事。有理一定有事相,落实在事相上:
【三界六趣】
举这个例子举得好,就近取比喻。我们现在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,『六趣』就是六道;『三界』就是六道,六道就是三界。「三界」说的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六趣:天道、修罗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这是我们现前居住的环境。这六道里面,一切有情众生怎么来的?
【因业受生】
佛讲得好,人生为的是什么?「人生酬业」;换句话说,业报而来的。你过去生中修的善,你得的是善报;你造的是恶,你受的是恶报;你欠人的钱,你要还债;你欠人的命,你要还命。往年我曾经在蓝塘道,香港,在那边讲过《楞严经》,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。讲堂上有一副对联我还记得,说得好,上联写的是:「夫妻是缘,有善缘,有恶缘,冤冤相报」,下联写的是:「儿女是债,有讨债,有还债,无债不来」。这一副对联把人生说透了,人生来干什么?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来干这个事情。可是在酬偿业债的时候,不会酬偿得刚刚好,我欠你一万块钱就还你一万,总是还要加一点利息,加得对方不服,来生他再来讨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就是「因业受生」。可是人生是不是真的?冷静的去思惟,仔细的去观察,梦一场。
【犹如梦境。】
人生如梦。我从七七年,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,那个时候的同修差不多有一半不在了,这些人到哪里去?现在在讲堂里面,有一半过去没有见过,这人从哪里来的?你仔细观察,那些人走了,到哪里去?年轻人来了,从哪儿来的?岂不是梦一场?上个月我回到新加坡,我们中午在机场餐厅吃饭,我们一共有十一个人坐一张大桌。我告诉我们的同修们,我说你们仔细看,机场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,你们都看清楚了,这些人跟我们一生当中一面之缘,下次还能看到吗?不见得。一生当中只见一次面,一面之缘,看了之后再也看不到了。如果我们走在路上,看到马路上这些人,你会不会想到这些人跟我们一面之缘,为什么不欢欢喜喜笑脸相迎?这种缘分,一面之缘,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。因此,明白了,觉悟了,就应当跟一切众生结善缘,结欢喜缘,不要结恶缘。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,梦一场,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何必去计较?佛在经典所讲的,岂不就是我们眼前的环境吗?业怎么来的?下面跟我们说:
【因思所起。】
『思』是思想。业力怎么来的?妄想变现出来的。
【随因善恶,胜劣报生。】
这讲六道。你样样都往好的这一面去想,你就造善业;样样都往坏处想,你就造恶业。造善业,三善道受报;造恶业,三恶道受报。再跟诸位说,三善道也好,三恶道也好,总是梦幻泡影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可是你在受报的时候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所以确确实实有苦乐的感受。就像我们作梦一样,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梦的时间不长,醒过来之后晓得刚才做了个梦。梦里是假的,但是正在作梦的时候,不知道梦是假的,梦里头真有苦受、真有乐受。我们现在正如同在梦中一样,没有醒悟过来,不知道自己在六道轮回里作梦,所以苦乐忧喜舍都把它当真,你真的在受。几时我们像诸佛菩萨一样,彻底觉悟过来,彻底从六道大梦里头醒悟过来,这个时候就有能力像诸佛菩萨一样,不再跟这世间一切人事物去计较,真正做到随缘度日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你说那个多自在!这两句话彻底觉悟的人,他才能做得到;他要不觉悟,他做不到。这是说非空非有的理论,落实在事相上,三界六道。下面第八小段说:
【世间生起,皆想所持。世间无生,妄起生想。今明了达,依他非实,妄起想心。】
『世间』,包含了十法界依正庄严。「世」是讲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;「间」是讲空间。说时间、说空间,这里面所有一切诸法都包含在其中。这一切法的生起,都是『想』在那个地方保持住。是不是真的能保持?不然。这个保持,就是为什么会有刹那生灭,为什么会有相续。生灭相续依妄想,如果你妄想断了,给诸位说,刹那生灭就没有了,相续相也就不存在。我们的妄想从来没有停止过,诸位要知道。你晚上睡觉为什么会作梦?打妄想。你有妄想才有梦,你没有妄想,哪来的梦?所以妄想的活动,是从来没有停止过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它不会停止的。妄想如果停止,你就成佛、成菩萨,佛与大菩萨没有妄想。
十法界这个现象是依妄想生,『世间无生,妄起生想』,这是真的。这个世间一切现象是这么来的,『今明了达』,今天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诲,明了通达了。但是这种明了通达是听说的,听佛这么说的,谚语里头常讲道听途说,「是不是事实真相」,自己还在那里打了很多的问号,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有办法亲证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听了佛的开导、佛的说明,接著我们自己要去求证。如何求证?舍弃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到那个时候看看,这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不是如佛所说?必须亲证,我们的心才真正放下,才真的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,放下分别执著。
我们在讲席当中,这些话讲得太多,六道从哪里来的?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,现的相就是六道轮回。如果我们把执著放掉了、舍掉了,世出世法里头不再执著;最严重的执著可以分为两类,我们用功,我们想放下,从哪里放起?从最严重的放起。最严重的执著,第一个就是控制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那个念头,有意无意,你这个念头没有断过。有很多人,好像没有起这个心,没有动念,但是他有;他确实有想控制别人,控制一切事、控制一切物那个念头。第二个是占有,占有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他就有行为。这是六道的根源,不是好事情。所以我们修行,要从哪里修起?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意念,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占有的念头。然后更进一步,破我执,我与我所有的放下,那就恭喜你,你脱离六道轮回了。
脱离六道到哪里去?四圣法界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,没出十法界,那是什么原因?因为他还有分别,执著他没有了,他还有分别,有分别就出不了十法界。更进一步,於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分别,真正做到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,那恭喜你,你出了十法界。出了十法界到哪里去?经上讲的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是真实的果报,十法界里面不是真实果报。你能够入一真法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你是法身大士,禅宗里所说的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你已经是成佛了。这是真正真实的果报,决定没有退转,真正证得了三不退: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你懂得十法界、六道是怎么来的,然后才晓得,佛教给我们解决六道、十法界的方法正确的,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,我们不放弃一切执著怎么行?放弃执著,我们的生活就得自在,一切随缘,随缘多自在。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我们修学第一步。我们知道这些幻相怎么来的,「妄起生想」,现在明了通达。
『依他非实』,依他,就是种种因缘、种种条件而生起的这些现象,这些现象没有自体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,「他」是『妄起想心』,那个想也是个妄想,也不是真实的。真心里面没有妄想,佛经上常讲「真心离念」,没有妄念,有念不是真心,真心离念,这个话很难懂。真心离念,离的是妄念,他有正念。正念跟妄念,我们要能够辨别。可是跟你说正念,说老实话,那个正念还是个妄念。为什么?正念跟妄念是相对的,相对的还是妄念。什么叫正念?无妄念,也无正念,两边都没有,那才叫真正的正念。诸位念佛,念佛都晓得有极乐世界,可是你们对极乐的概念,许多人搞错了;「那边很快乐」,一点都不乐,苦死了。怎么说不乐?你的乐是苦乐之乐,苦乐之乐,乐是坏苦。什么叫真乐?苦乐两边都离开,真乐。极乐世界苦乐两边都没有,那叫极乐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。凡是落在两边,那属於相对,都是虚妄,都不是真实,真实法不可思议。「想」是虚妄的,也不是真实的。前面讲的这正报,我们讲有情众生。下面一段跟我们讲:
【国土依报,亦心想生。心变影像,故依想住。心净土净,心染土染。】
这一条非常重要。诸位能把这一段大意真正想通,能体会到,我相信你会破迷开悟。前面道理明白了,我要问问你:你还要不要找人去算算命、看看相?你就不需要了。为什么?相随心转,命由心造。底下这一段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不会再去看风水,为什么?境随心转。『国土』是依报,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,中国人所讲的风水,风水是讲生活环境,也是从『心想生』的。我们依报环境,山河大地,无际的虚空,我们居住的地球,晚上你看天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星,从哪里来的?我们『心变影像』,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,所以虚空世界都是『依想住』;「住」就是相续相。特别是虚空,为什么?因为所有一切有形的现象,我们能发现到它不断的在变化,虚空好像没有变化,所以在《百法》里面,把虚空列入无为法,道理就在此地。虚空是个相续相,看不出它的变化,其实它还是有变化,它变化的非常微细,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觉察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也没有办法觉察。「依想住」。
后面这两句话重要。『心净土净』,「土」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。特别是修净土法门的同修,你修什么?修清净心。你心里面有烦恼不清净,有妄想不清净,有分别不清净,有执著不清净,天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也不管用,你的境界转不过来,这个道理要懂得,心清净境界就转过来。首先转的是身体,身清净,身清净最明显的现象,不老,不容易衰老;第二个现象不生病。有人说他的身体很好,保养得好;这个话也不能说错,但是也不能讲完全是正确的。懂得保养的人很多,有地位的人、有财富的人,他们对於身体保养非常重视,可是依旧生病、依旧衰老。由此可知,人能够保持不衰、不病,不是保养,而是心清净,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少,道理在此地。你的分别执著多,再好的保养,依旧不免老病,清净心太重要了。身心清净,你生活环境就清净,饮食起居随缘,哪里要讲求?每天要讲求营养,现在世间人很讲求这个。
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每天到外面去托钵,他讲求的是什么营养?他吃的是什么饭菜?到人家家里托钵,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选择的,这些诸佛菩萨、阿罗汉、比丘们,个个健康长寿。你要问为什么?心清净,感得外面环境清净,饮食起居哪里需要去选择?有这个心去选择,心就不清净,那就是攀缘,就是妄想、就是分别、就是执著。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诸位细心去观察,随缘而不攀缘,什么都好。给他住宫殿好,给他住茅篷也好,叫他大树底下去坐一宿也好,他都好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这是我们应当学的。他之所以能成佛、成菩萨,道理就在此地;我们之所以做不了佛、做不了菩萨,生生世世在搞六道轮回,道理也在此地。诸位细细去参。
『心染土染』。心地染污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是非人我、贪瞋痴慢,我们居住的环境就坏了,变坏了。风水有没有?有。风水从哪里来的?人心感应而变现的。你的心善,你的心清净,你居住这个地方,自然风水就转好了,不好它也会变好。你的心不善,你的行不善,很好风水的地方,你到那里去住,没几天风水败坏了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些事实,试问你还要去看风水吗?不需要了。风水在哪里?在自己的心里。命相在哪里?命相也在自己心里。
末后这一条,这是赞扬诸佛菩萨,以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辩才,无量的方便,教化一切众生。
【具四无畏,能决定说。】
佛的言语字字句句肯定的,没有模棱两可,叫人听了不会疑惑。
【具四辩才,说称物心。】
佛有四种无碍辩才,所讲的这些法,我们听起来很舒服、很有受用。这就是讲的契理、契机。
【不坏相故求智地,不断烦恼故入世间,证法界故流教海。】
这显示出佛的大慈大悲。佛示现在世间,不坏世间相。佛家常讲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相」,他能恒顺世间。在恒顺当中,在不坏当中,他求智慧。这个『地』,是地上菩萨的智慧,他求「智地」,地上菩萨是真实智慧。『不断烦恼故入世间』,如果烦恼断尽了,就不到世间来。我们看小乘,小乘初果叫预流,二果叫一来,还到人间来一次。三果叫不还,不来了,为什么?欲界烦恼断尽了,他不会再到欲界来。诸佛菩萨到不到世间来?来,常常来,他为什么来?他不断烦恼。诸位要晓得,有能力断,故意不断,不是他没有能力,他有能力断而不断。为什么不断?要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。他要断了,就不来了。这是佛家讲的「带惑润生」,这是慈悲到极处。他虽然不断烦恼,他烦恼起不起作用?给诸位说不起作用,他有智慧,转烦恼为菩提,他应用得自在,应用得灵活,活活泼泼,所以能够在六道、在十法界,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。『证法界故流教海』,他确确实实证得了一真法界,确确实实成就圆满菩提,他才能讲经说法,才能够流布诸佛的教海。这一段是赞叹。
由此可知,我们想学佛,想在这一生当中,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,世间人讲事业,佛法叫功德。你要成就自利利他,自行化他,这一段非常重要。这里面都是给我们讲的原理原则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你能够掌握到这十条的原则,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。净宗易行道,他宗难行道,难行道如果掌握这个原则也能成就,何况易行道?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,应当要学习的。请看序分的第五大段,「举失显德分」。这里面我们节录了五条,看第一条:
【诸佛化仪,事非一准。如贤护等曾谤不轻,於千劫中堕阿鼻狱。其罪毕已,还遇不轻,受其教化。】
这些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,古今中外,过去、未来,这些事相可以说是层出不穷,如果我们不知道,必定会犯过失,这就是「举失」,失是过失。这个过失谁不犯?我们常常犯,菩萨也犯,诸佛如来过去在因地上也曾经犯过,只有明白人他不会犯。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?所以首先讲『诸佛化仪』,教化众生的方式没有一定的,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,胜热婆罗门那都是诸佛再来,不是菩萨,是佛来应化的,你看他显示什么?愚痴。甘露火王瞋恚,脾气很大,动不动就要杀人。伐苏蜜多女淫欲,我们现在一般社会人讲风化区,妓女的身分,她是什么人?她是佛再来的,她要度那一类众生,她现那种身相,我们凡夫不知道,「学佛了,还干这些事情」,我们在毁谤。她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於是我们就轻慢她、毁谤她,甚至於侮辱她,我们造罪业。
『如贤护等』。「贤护」,世尊出世的时候,贤护是等觉菩萨,示现在家菩萨。这是讲过去无量劫之前,他曾经毁谤常不轻菩萨;毁谤有罪,不是说毁谤就没事了。说老实话,佛菩萨绝对不怪罪於你,这个罪业怎么形成的?是性罪。鬼神不是佛菩萨,鬼神对你所作所为厌恨,他报复你,他要来找你麻烦。所以毁谤之罪,『於千劫中堕阿鼻狱』,这个事情严重不严重?我们过去曾经讲了一部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这部经另外一个名字叫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,《大宝积经》里面的一会。这个经里头,世尊告诉我们,也是出家人,出家人毁谤出家人。有两个讲经的出家人,比丘,当然讲经听众多了,供养多了,另外这些出家人看到心里起嫉妒,造谣生事毁谤他,堕阿鼻地狱。不晓得,如果生一念随喜心,那个功德跟讲经的法师没有两样。生一念随喜心就成就功德,起一念嫉妒毁谤心就堕阿鼻地狱,一念之间果报差别太大了。
但是那个罪是受得完的,千劫过去之后,『其罪毕已』。他的罪受满了,满了又生到人间来,没想到又遇到常不轻菩萨,这个时候对常不轻菩萨生恭敬心、生欢喜心,接受他的教化。常不轻菩萨是贤护菩萨的老师,这是讲过去劫当中的一桩事情。我们肉眼凡夫,看到这一些人作恶,我们千万不要动恶念,为什么?说不定他是哪一尊佛来示现,我们起个恶念,那个麻烦可大了。所以对於那一些人作恶,我们应该生什么样的心?也不要生欢喜心,生欢喜心也是错误,那你赞成造恶?要生警觉心,这个事情不好,我可不能做,这样就好。看到人行善,是好事情我应当学,看到人作恶,我提高警觉,我不可以有这种行为,善人、恶人都是自己的老师,这样子你就能学到东西。断恶修善,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智慧。第二小段说:
【闻法除疑,自知作佛。】
这两句话说得好,说到极处。尤其是大乘了义的经论,一切众生总是疑惑自己的罪业深重;我们学佛,学佛求什么?求个平安就好,能求发财就更好;几个人学佛心里想我要来作佛?大概我们现场同学当中,包括在家的,没有一个,你们有没有动个念头「我要作佛」?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那时候我二十几岁,有个朋友他有一部《六祖坛经》,我借来看。看了之后,佩服得五体投地,惠能大师确实了不起,他到黄梅,五祖问他:你来干什么?他回答:我来作佛。这个口气非同小可,所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。人家的心愿就不一样,他要来作佛的。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,我们学佛为了什么?求的什么?跟人家不能比。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大的愿望?自己对自己怀疑,业障太重,罪业太深,哪里敢想作佛?作罗汉、作须陀洹都不敢想。
所以闻法的目的断疑,疑惑断尽了,自己晓得我有资格作佛,我应当作佛。为什么?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我有佛性,我为什么不能作佛?疑障破除之后,自信心才能够现前。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决定能生净土,你这一生念佛也去不了极乐世界。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净宗三个条件:信、愿、行,他将「信」说了六个,第一个要「信自」,相信自己决定往生,相信自己决定见阿弥陀佛,相信自己在一生当中决定作佛,这个自信心多强。第二「信他」,他是指谁?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;相信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句句是实话,绝非妄语,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愿愿落实,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,信他。头一个是自信,没有自信,单信他,还是不能往生。
断疑生信,断疑要靠闻法,如果疑惑不断,闻法决定不能够中断,每天读经,每天听佛法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有空闲,还要念佛。我们每个月到香港来讲三天,这个道场全天租下来,我们只是在晚上用两个小时,白天没人用,希望白天有空闲的人到这边念佛,这么大的场地念佛很舒服。希望从下一个月开始,我们租借这三天场地,大家利用这个地方来念佛,人数多少没有关系,三个人也可以,五个人也可以。我们这边会接待,你在这边念一天,中午吃饭、晚上吃饭,茶水我们招待、我们供应,来念的人愈多愈好。但是事先要报名,我们准备茶水、准备饮食,这个报名不是别的,使我们有充分的准备,不至於到时候不够,也不要让它有多余,多余的不好处理。下面说:
【令闻庆悟,修见闻种,皆是如来方便大用。】
佛法长时期的听讲,天天听,有个三年、五年,自然有悟处。你有悟处的时候,你就会很欢喜,法喜充满,这是我们学佛真正得受用。佛经上常讲「常生欢喜心」,他欢喜从哪里来的?悟来的,觉悟了,明白了。你觉悟的愈深愈欢喜,觉悟的愈广愈自在,所以庆幸。『修见闻种』,见佛闻法的种子,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生根,这是好事。『皆是如来方便大用』,这个话说得没错,是诸佛如来善巧方便,为我们做增上缘,我们才能够得到这个殊胜的利益。
【或海印炳现。或大权应为。以显法深,各有由矣。】
『海印炳现』是比喻,「海」是比喻广大,「印现」是比喻无心,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;那为什么会现?众生有感,佛自自然然就现身;「炳」是明显的意思;这是讲感应道交。或者是『大权应为』,「权」是权巧;正是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用什么方法,没有定法,也没有一定的形式,这叫「大权应为」。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佛法甚深,佛法之深显示法性的深广不可思议,所以诸佛菩萨的应化各有来头,我们凡夫不知道。一个真正在一生当中修学成就的人,《华严》末后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,善财童子示现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,他用什么态度?肯定自己是凡夫,自己是学生,除自己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诸佛菩萨化现的,都是善知识。善人是善知识,应当向他学习;恶人是善知识,示现种种恶行,提高自己的警觉,不可以作恶;顺境是善知识,恶境也是善知识,他都把它看作是诸佛如来化现来度自己的,度我一个人。
所以善财没有同学,为什么没有同学?如果有个同学,同学跟我差不多,我们两个一样的,你的恭敬心就不圆满,你十大愿王就有缺陷,就修不成功。学生只有自己一个,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诸佛如来,他一生才能成佛,一生才能圆满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一生不能成就?看看这个不如我,那个比我好不了多少,所以你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生烦恼不生菩提,生傲慢不生恭敬,你怎么可能成就?佛菩萨教导我们,我们完全没有懂,没有体会到,也没有办法落实,过失在自己。所以佛慈悲,在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圆满的理论,周详的方法,后面还以善财童子,还以五十三尊佛来表演,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。我们再要看不懂,再要不会学习,那就没法子了。这真是佛慈悲到了极处,教学的方式真正做到了至善圆满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。所以要知道,大权示现各有由来,我们要像善财一样的存心,像善财一样的态度来修学,他一生成就,我们一生也决定成就。第三小段说:
【理契则邻,菩萨远而不隔。心迷便阻,声闻对如聋盲。】
『理』,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一念自性。我们刚才讲的句句都是真理,我们眼前所有这些众生,是不是真的是诸佛应化的?如果你把这个道理搞通了、搞明白,你就会肯定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,度我一个凡夫的,一点都不错。那为什么这个人做恶事堕阿鼻地狱?菩萨示现的,教导我们,告诉我们,那个作法就堕阿鼻地狱,他做出样子给我看,让我觉悟。那一种人行善,修善法,他上天堂;那个人修清净心,他出三界,他作佛了。全是诸佛如来示现给我看的,他怎么不是诸佛示现的?他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何以故?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;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那个心是真心、本性。从真心、本性所现的相分,他怎么不是佛?当然是佛,那还能假得了吗?凡夫眼里面看佛菩萨都是凡夫,佛眼看一切凡夫都是诸佛如来。我们现在把念头转一转,转凡成佛,我们要用佛眼看世间,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,我们这一生当中怎么会不作佛?这是善财教给我们的,轻慢一个人,轻慢一个众生,就不能成就,经上讲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迷失了自性,所以教给我们一切恭敬。普贤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,那个诸佛是圆满的,一个都没有漏掉。所以道理明白了,你跟佛就做邻居,就靠得很近。
『菩萨远而不隔』,跟佛距离再远,就跟在面前一样,没有隔碍。『心迷便阻』,你迷了事实真相,你不明其理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菩萨在你的身边也成了障碍,你也排斥,你也不会接纳。这些大道理,真的事实,都在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。此地举个例子,声闻、阿罗汉跟佛在一起,听佛说话,如聋如盲。聋是什么?没听见;盲是没看清楚;「心迷」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法关键就在迷悟。下面跟我们说出迷悟的真相:
【身遍刹尘,智入诸法。】
这是诸佛如来,这是讲自性的德相,也就是我们自性的「大方广」;大是自性之体,方是自性现相,广是自性作用,没有说别人,都说自己,一念心性的大方广。『身遍刹尘』,「刹」是佛刹,「尘」是微尘。我们换句话来讲,周遍虚空法界,佛身如是,我们的身也如是。我们现在不晓得,以为什么?以为这个肉棍子叫做身,错了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身,谁知道?唯证方知。佛与大菩萨证得了,那叫什么身?法身。诸位要晓得,你们都知道诸佛如来有法身、有报身、有应身,有没有想到自己有法身?佛有三身,我们也有三身,佛有十身,我们也有十身,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诸佛如来在觉,我们在迷,差别就在此地。迷了,并不是法身就没有了,迷了法身还在,法身不迷;我们迷失了法身,法身并没有迷失。法身周遍虚空法界,报身也周遍,应身也周遍。这个说法就更难懂了,真的是周遍法界,一点都没错。诸佛觉而不迷,所以在虚空法界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就现身,佛就有应。众生之感有两种:有有心感应,有无心感应。佛的应一种,无心的,佛是无心而应。众生有感,佛有应;众生有心,佛有应;众生无心,佛也有应。『智入诸法』,「智」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也像法身一样周遍法界。
【何不见闻】
诸佛如来「身、智」都周遍法界,为什么我今天不见不闻?下面把这个原因说出来。
【宿因现缘,并皆缺故。】
过去生中,我们造作的不善因。我们的造作归纳起来,都是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无明,分别是所知障,执著是烦恼障,这三种东西障碍了。因不善,现前的缘也没有,没有遇到善知识,没有遇到大乘佛法,这两个条件都不具足,所以诸佛如来的现相,诸佛如来的说法,你就没缘,没有缘的人多。我们在此地讲经,外面马路上多少人走来走去,他就不能来听。为什么他不进来?「宿因现缘,并皆缺故」,所以他不来。我们要感觉得很幸运、很庆幸,我们宿因现缘不缺,所以我们有机会在此地接触到佛法里头第一经,根本法轮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无比的希有殊胜。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条:
【心意既迷,六根皆昧。耳不闻,心不信,智不知,眼不见,闻慧不能忆念,修慧不能观察,思慧不能思惟,证智不能证入。由无智慧,安住自乘不进修故。】
『心』本来是觉悟的,怎么迷了?心上有东西就迷了。中国文字是高度智慧的符号,心本来是悟的、是觉悟的,可是心上要加一点东西就迷了,心里面不能加东西,六祖惠能讲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这心里头本来无一物。『意』是什么?「心」上加了一个「音」;有了点音声,再微细的音声,迷了。再一思想,就更迷,迷得深;想是什么?心里头有「相」,妄相出来了,你在妄想。思就更糟糕,思是你的心里有执著,在你心上画好多框框。把框框、妄相、音声统统都拿掉,剩下来清净心,清净心本来就是觉悟的。
所以心,意就迷了。《坛经》里面,惠能大师问永嘉,永嘉非常聪明,在曹溪只住了一晚上,这一晚上还是六祖留他的,不留他,他早就走了,禅宗诗里面有名的叫「一宿觉」,他在曹溪住一晚上。六祖曾经问他:你还有分别吗?他的答覆说:分别亦非意。分别不是意,六祖点头,给他证明:没错,你如是,我也如是。怎么分别不是意?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不是我自己有分别,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不是我有执著,这就是「分别亦非意」。由此可知,那个分别、执著是恒顺众生的,是随喜功德,不是自己有分别、有执著,自己确实没有,这就是佛菩萨示现。可是你自己真的有分别、有执著,就坏了,你就迷了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想想自己,我们是在迷的境界里面,还是在觉的境界里面?六根接触外头六境,起心动念迷了。迷了之后,『六根皆昧』。心一迷,六根就不聪明,六根表现就糊涂了。「昧」是愚昧。为什么?『耳不闻』,耳虽然也闻,不会觉悟,听了怎么样?不懂。不但不懂,甚至於把意思听错了,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。为什么你会听错?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你所听的法扭曲,会错意思,这种事情太多太多。『心不信』,都是真的;如果心要信,你决定依教奉行,你会做到;你听了做不到,你心不信,很难很难。
我自己当年出家,受戒之后;我出家两年以后才受戒,受了戒之后去见老师,到台中去见李炳南老居士。老师见我面,指著我:你要信佛。我是一出家就上台讲经,我已经讲了两年经,受了具足戒才去看他,他见我面就指著「你要信佛」,我也愣住了!然后他给我解释,信佛不容易,依教奉行才信佛,佛讲的你没有能做到,你不信。所以他告诉我,古今中外有很多老和尚,出家一辈子活到八、九十岁还不信,我们才真正警觉到,老师慈悲提示。所以自己常常要警觉到,我没有做到,没有做到就是不信;如果真的相信,你决定做到。这「心不信」。
『智不知』,智迷惑了,对於如来的正法,你不知道。『眼不见』,眼哪有不见的道理?眼迷了,见的是幻相,没有看到真相。『闻慧不能忆念』,这是讲菩萨三慧:闻、思、修。『修慧不能观察』,什么是「修慧」?用现在的话,改变我们的观念,那是修慧;佛家常讲「修观」,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,这个观念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观、宇宙观。我们对人生、对宇宙的想法看法错误,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,叫修观;修慧迷了,没有能力观察。这修慧。『思慧』迷了之后,『不能思惟』,不能正思惟,八正道里头正思惟,於是思惟是邪思,全是些邪知邪见。我们有『证智』,『不能证入』,不能够契入如来境界;如来境界在哪里?就在我们生活里面,在我们日常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里面,我们没看出来,没有发现;几时你开悟,你发现了,你证实了,就如古人所说的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,就在眼前,没离一步,你证智了,你看出来了。「道」,道不远,太近了;迷了以后,就好像远之又远,远不可及,高不可攀,迷了。悟了之后,哪里晓得就在眼前,就在脚下。
末后这总结,『由无智慧,安住自乘不进修故。』因为没有真实智慧,安住在你现在的地位上。我们现在地位是什么?五乘佛法的人乘,我们安住在人乘里面,不知道把自己的地位向上提升,不知道,不晓得再精进,不晓得再修学。实在说,果然能够安住在人乘,来生再得人身,那也算不错;怕的是『自乘』保不住,会往下陷落,那个麻烦就大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不能不学,佛经不能不读,佛教导我们理论方法不能不依教奉行。到这个地方,我们是把本会第一段介绍完了。后面还有第二段,第二段一共到第十个中段,然后这才见到五十三参。大概我们五月把后面本会第二段讲完,六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开始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