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三) - (第二集)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三)  (第二集)  1999/3/18  香港九龙  档名:12-021-0002

  容公老法师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大德们:

  请掀开讲义,接著昨天晚上,看第一段里面第二个小段。在这一段里面,为我们介绍诸佛菩萨名号的来源、名号的意义,这一点我们学佛一定要晓得。佛菩萨的名号,换句话就是他教学的宗旨。在这个时代、这个地区,菩萨示现成佛,名号一定要用「释迦牟尼」,为什么?必须针对现前众生毛病而设,真的所谓是「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」。我们众生的病很多,很多病里面有一个最严重的病根:那就是自己心里头不清净,妄想太多、思虑太多、烦恼太多,对别人没有慈悲心、没有同情心,所以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。其实他搞错了,损人决定不利己;他不懂得利人才是真正利己,哪有损人会利己的?可是他以为损人会利己。因此菩萨示现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,名号就要针对众生的弊病而建立。

  名号里面的「释迦」是能仁,能够以仁慈对待一切众生,这是对人;「牟尼」是寂静,也翻作寂灭。寂是寂静的意思;灭是灭烦恼、灭妄想、灭杂念。你看他这个名号,岂不是就是针对我们毛病而建立的吗?所以我们受持名号,受持不是每天念著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」,这叫受持名号吗?这不是的,那个叫口唱名号,不是受持。口唱,小孩也会唱,很多同修家里养的鸟,八哥也会唱,鹦鹉也会唱,那是口唱名号,不是受持。受持是什么?真正懂得这个意思,念「释迦」,就是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;念「牟尼」,就是自己收敛恢复到清净无为;那叫受持。受持跟唱名号不一样,唱名号是把名号当作歌来唱。这是我们学佛第一步,第一步要是错了,那就错到底。所以名号意义要知道,都是表法的。第二小段:

  【普贤、文殊为上首。】

  这在本经里面,特别是《华严》把普贤排在第一,文殊排在第二,这是大乘圆教。大乘教一般的排名是地藏摆在第一,观音摆在第二,文殊在第三,普贤在第四,都是表法的。「地藏」表孝,代表的是孝亲尊师,这是我们求学、求道的根基。佛法是孝道,佛法是师道,师道跟孝道都要从心地上做起,「地」是代表心地,这是把地藏摆在第一。诸位都念过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释迦牟尼佛灭度,特别是末法时期,这个就一万年。末法以后的灭法时期,一直等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为止。这一段很长的时间,这世间没有佛教化众生,世尊把教化众生的使命,委托给地藏菩萨。诸位想想:他为什么不委托给观音菩萨?为什么不委托给普贤菩萨,要委托给地藏菩萨?地藏菩萨在佛没有出世之前代理佛,观音、文殊、普贤,包括弥勒菩萨,辅助他、帮助他,地藏是主。这是说明什么?佛不在世,孝道、师道最重要,地藏代表这个。无佛出世,教化众生最重要的是教孝、教敬,尊师重道,孝顺父母。你能把这个做到,你就不会堕三恶道,纵然不能脱离轮回,你在三善道流转,不会堕落在三恶道,道理在此地。这是通途法门。

  华严是特别法门、圆顿大教,所以「普贤为上首,文殊为庶男」。文殊排名在第二,普贤排名在第一,代表什么?我们现在的话讲「落实」。佛法不是空谈,谈玄说妙无济於事,一定要把佛法变成为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。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得到大乘究竟圆满真实的受用,「普贤」代表落实、普贤代表实践;要落实决不能离开智慧,「文殊」表智慧。换句话说,《华严经》就是究竟圆满智慧的落实,就这么回事情,然后你才懂得《华严》之美,《华严》之善,《华严》的真实。下面第三小段讲:

  【初十胜智以表十住,住名解故。】

  「文殊」表信,信表智慧,没有真实的智慧,你怎么会相信、你怎么会接受?信了之后要解,五十三参文殊菩萨代表信位。经上给我们举出十位『胜智』菩萨,这十个人代表十住,从初住、二住到十住。十位菩萨名号不同,但是名号里面都有「胜智」这两个字,这就是告诉我们:异中有同,同中有异,同不妨碍异,异不妨碍同,你看看多美!同异无碍,显示出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的华严境界。『住名解故』,他「住」在哪里?住佛知佛见,这是从信位提升,他的思想见解跟佛一样,所以这叫解;住是解,住佛之知见。第二段:

  【有十幢表向】

  也有十位上首菩萨来表法。菩萨名号不一样,但是菩萨名号都有一个『幢』,「幢」是表十回向。我们通常讲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它把十回向摆在第二,十行摆在后面,我们按照经的顺序来说,它有特别用意。回向。

  【行德高出故】

  这个说法意义很深,说明了这个人由信到解,真正明解之后,他一定是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个『德行』就『高出』。我们看六道众生,大多数念念都为自己,不肯为大众、为社会服务。虽然他为人服务,那个圈圈很小,为我这个地方服务,为我的家族服务,为我的亲戚朋友服务,为我的邻里乡党服务,再扩大为我们这一个都市服务,为我们这个国家服务,大概就到此为止,范围很小。几个人发心为全世界众生服务?不多见。我们在许多地区看到,民族英雄为自己国家民族服务的人,有;为全世界一切众生服务的人,没有看到。哪些人为全世界一切众生服务?佛菩萨、上帝、天主,这都是为全世界众生服务的;我们今天讲宗教家、教育家,他们为全世界众生服务,很难得!又有谁能够为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?没听说了。只有佛、只有菩萨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为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无条件的服务,这叫回向,回向是这个意思。所以「行德高出」,这太高了,这世间民族英雄,乃至於一些宗教家们都比不上他,他们的范围多大?这个菩萨范围广大没有边际。这是十回向。第三:

  【有十光表行】

  这十位菩萨名号里面都有『光』,有这个字。这十位菩萨代表十行位,十行位是真干!为什么要用「光」?智光表智慧。

  【智光照行故】

  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跟诸位同修会报,菩萨的生活是生活在高度究竟圆满智慧之中,跟我们凡夫不一样;我们凡夫是生活在烦恼之中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在中国古大德有榜样,他们做得到,我为什么做不到?我相信在座同修有很多都读过《坛经》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跟我们这个地方缘很深,他老人家一生教学的活动都在广东这个地区,广州跟南华是他教学的道场。你看看惠能大师初见五祖的时候,他跟五祖说: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」这跟我们不一样,我们见到五祖一定说:「五祖大师,弟子心中常生烦恼。」我们常生烦恼,他常生智慧。常生智慧的人,十行位的菩萨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『智光照行』,他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,这跟我们怎么会一样?我们学佛就要学智慧,哪一天见到人,「我生活常生智慧」,你的功夫就得力了。你常常遇到一些人,「我烦恼很多,我很苦」,这个不是好事情,为什么?这种心情跟三恶道相应。几时我们很轻松很愉快,能跟智慧相应,这就很有可能超越六道、超越十界,这一生作菩萨、作佛去了,这是我们要认真去干的,学佛就是学这桩事情。所以佛法一落实到生活里面,你过的就是佛菩萨的生活,高度智慧的生活,人生最高的享受;佛法对我们真有用处,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。

  【行向前却者,行愿相扶,无前后故。】

  这是大师特别给我们提出来,为什么在排列顺序上,先说十回向再说十行?告诉我们:「十行跟十向,实在讲是分不开的。」我们想想,没错!你看看,我们每一天念佛诵经完了之后,不是都要回向吗?我们念佛诵经是行,行完之后马上就回向,可见得回向跟行、这个行门是一桩事情。回向就是愿望,行帮助愿,以行践愿,实践你的愿望,以愿导行;所以说『行愿相扶,无前后故』。这是破除我们的执著,通常一定执著,一定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这是告诉我们:在本经「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」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这是圆教的观念,决定要破除一切分别执著,它用意在这个地方。信位、住位、行位、向位这四个位次,都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而且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;不但行向相扶,信解行愿无一不是相辅相成。只要诸位细心去体会、细心去观察,你自然就明了,你也会很清楚。下面这一段,第四:

  【有十藏表地,生成住持故】

  这是成就的。地前是修行位,地上是证果位;你前面耕耘,后面当然就有收获。十地是收成,所以用『藏』来表示。在我们中国古代古书里面我们常常读到,一年四季自然的运转,春生,我们种的这些植物,春天生,夏长,秋收,冬藏;冬藏是收成之后,就把它藏起来。前面信位、住位、行位、向位,就是春生、夏长、秋收,登地就收藏了,你看看多有味道!这成就了,所以用「藏」来表;藏是收藏,有收成,表「地」位,这地上菩萨。

  心地发明了,心地开朗了,『生成住持故』。这个「住持」是住持一切佛法;「生成」,可见得不是修得,自性里头本具的,佛法当中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法尔就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。我们今天自性的性德不能现前,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。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,他们妄想分别执著断了,再也没有了,彻底放下了,性德圆满现前了。自性无尽的宝藏,我们通常讲智慧、德能、才艺、福德,无尽无量统统现前,这个叫藏,这个叫地。也有十位菩萨做代表,这十位菩萨名号里面都有「藏」这个字。十个名号代表自性十种不同的德能,无一不称性。性德,实在讲无量无边,十个菩萨,十个名号,怎么能说得完?那是略举几个例子而已。也可以说,这十个是分为十大类,每一类里面无尽无量,这个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经文里面常常看到。末后:

  【五有十一眼表等觉,亲照寂故。】

  这一段里面有十一位菩萨,名号里头都有一个『眼』,「眼」代表见。「十」代表圆满,十还要加一个,这什么意思?表圆满当中的大圆满。观音菩萨千手千眼,就表这个意思,这是等觉菩萨,这『十一眼』表等觉菩萨。『亲照寂故』,「寂」是什么?是法性,照见一切众生的性体。佛法讲「性体」,一般人不好懂;哲学里面讲「本体」,大家比较好懂,这是学术名词,宇宙万有之本体,他见到了,亲眼见到了;佛经里面讲「彻法底源」,彻法根源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?根在哪里?源头在哪里?我们讲宇宙从哪里来的?无量的星球从哪里来的?生命从哪里来的?根源看到了,根源是自性、是法性;禅宗里面讲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这是究竟圆满的境界,用「十一眼」来表法。

  既然照见根源,当然,从根源怎么样的发展、怎么样的演变,哪有不知道的?所以诸位晓得,等觉菩萨跟如来果位上,尽虚空、遍法界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没有一样不知道,为什么?亲眼见到的。这个话能相信吗?古时候说这个话,一般人听到相信,我实在是很佩服,他怎么可能相信?我们不能不佩服。现在人你跟他讲,他摇头,他不相信,跟我讲我也不相信,为什么?你说你能够知道过去、未来,这总有个道理,你是凭什么道理而知道的?这个道理,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,我们就很不容易接受。现在这个道理科学家发明出来了,我们懂得了,科学家告诉我们:「时间跟空间是无尽的。」但是我们众生只能在无尽时空里面,占有一个时段的时空;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,有许许多多的频道,我们的范围只能在许多频道里面占一个频道。我们打开无线电,听佛学讲座,只有一个频道,拨对了,你就听到,拨不对,你听不到。

  时空也是如此,所以科学家告诉我们,有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。我们看到许多爬虫、蚂蚁,它们的生活空间是二度,所以它爬到天花板上不会掉下来,因为它是二度空间。我们是三度空间,爬到天花板会掉下来;如果我们是二度,爬到上面不会掉下来。我们生活的时空不一样,有四度空间、五度空间、无限度的空间,所以我们的生活圈子很小。科学家发现这个事实,证明无限度空间的存在,现在还想不出方法突破。如果我们能够突破一度到四度空间,你就能知道过去、就知道未来;四度空间是时间,把时间突破了,过去跟未来那个障碍突破了。现在不晓得用什么方法,科学家还在研究。换句话说,佛说他能知道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法的根源、发展、演变;换句话说,他能够亲眼看到无限度时空,他有这个能力,也就是说他突破了,我们不能突破,他突破了。

  他用什么方法突破?甚深禅定,他不是用的科学仪器,他用禅定功夫。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这些空间的来源,时空来源怎么来的。佛告诉我们:「法界原来是一真。」华藏是一真法界,极乐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时空的障碍。所以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这个经,尤其是这一品末后四十卷,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」,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。解脱什么?所有无限的时空全部解脱了,全部突破了;因为他知道这些不同时空,是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佛经里面还有一个名词,无明、尘沙、见思。无明就是妄想,尘沙就是分别,见思就是执著;说法不一样,意思相同,无尽的时空是这么一个道理变现出来的。菩萨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所以他没有障碍,他把障碍突破了。所以我们讲到定,讲到禅定,大家不要以为每天盘腿面壁打坐,那叫禅定,那你就错了!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经上常讲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。

  什么叫做禅定?《金刚经》上说了两句话,世尊教给须菩提尊者,弘法利生没有定慧,办不到。什么是定?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这八个字是世尊传给须菩提尊者的。不取於相的意思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不被外面境界诱惑;古人讲不著相,不著相还是不好懂。你看今天这个世界,财色名食睡、五欲六尘,我们六根接触的时候都在诱惑人,你不被它诱惑,这个叫禅。不但世间法不能诱惑你,出世间法也不能诱惑你,世出世间法里面,不取於相,不会被诱惑,心有主宰,如如不动,这叫禅定。外面六尘境界,世出世法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,这是智慧。你看菩萨修行,「定慧等学」,他在哪里修?他在日常生活,在穿衣吃饭、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真修行;跟我们不一样,我们还要做早晚课、还要诵经、还要拜佛、还要敲木鱼,人家什么都不要了,人家没有这些形式,得的是大自在。我们今天被约束,一定要做早晚课,一定到时候要诵经、要拜忏,是一点都不自在。他们穿衣、吃饭、逛街都是修行,没有一样不是修行;在家里看电视、唱歌、跳舞都是修行。他修什么?不被外境诱惑,如如不动,了了分明。人家是真修,我们是假修,样子是修行,心里头妄念,妄想分别执著一大堆,一分也没有减少。

  这个我们要懂,理事都要懂,然后你才知道我们搞了这么多年,功夫不得力,为什么不得力?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我们搞错了。如果是如理如法,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?决定是烦恼轻,智慧长,这是功夫得力了。境界不断在提升,不一样,从信位提升到十住,从十住提升到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不断向上提升;这是功夫得力的好样子、好现象。这是第一段,再看底下第二段:

  【天冠菩萨法界光明觉菩萨。共有一百一人,别表十地十度。】

  佛给我们讲经说法,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他的方法,他表达的艺术,我们要学习;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要会用。首先是概略的介绍,像前面,住、向、行、地、等觉是个很简单、很概略的介绍,使人家一接触,在很短的时间知道你要讲的内容、纲领,然后才有兴趣听下去。否则的话,你说了老半天,不知道你说些什么,人家不耐烦,或者还另外有别的事情,他就离开了,不听了。无论是对广大群众讲话,或者是对一、两个人讲话,都要懂得说话的艺术。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,佛菩萨讲话高度艺术,学佛的人如果不懂得说话的艺术,不会讲话,你没有学到;你要学到之后,你就很会说话,像佛菩萨一样辩才无碍,你看过这个方式。

  第二段详细说明,前面提个纲,底下详细说,我们在这里节录出,依照这个经文节录出十个段落,经文长,哪一段给诸位说,两个小时都讲不完,我们也是在概略的介绍。

  【十冠】

  十位上首,菩萨名号里头都有『冠』这个字。在这一段里面总共有一百零一个人,代表十地菩萨。十地菩萨修十波罗蜜,虽然每一段说一桩事情,我们要晓得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每一地都修的是十波罗蜜,这个意思要懂,并不是说一个地位只修一个法门,那就错了。以一个法门为主,其他的九个法门为辅助;同时修学,决定没有先后。

  【十冠,初地檀行,冠於诸地】

  『冠』是帽子,戴在头顶上的。初地菩萨以修布施为主,持戒也是布施,忍辱也是布施,禅定也是布施,智慧也是布施,没有一样不是布施;「十度」全是布施,布施在第一。人不肯修布施,你就别想成佛,你可以做一个六道里面三善道的业因,要出离六道不可能,我们要懂得。人还有隐私,自己还有东西不可以告诉别人的,哪里能出得了三界、哪里可以作佛菩萨?世间的圣贤,心地都是光明的,身体都是透明的,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。不可告人,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,见不得人的地方是黑暗的、污秽的,你的身体不透明,你的身体不清净。如何做到清净?放下。怎么放下?布施;布施是舍,舍得干干净净。舍得什么都没有了,你的身体就跟琉璃一样、跟水晶一样,完全透明的,真正做到一尘不染,成就圆满的功德。我们要有信心,要向佛菩萨学习。布施是万行之首,佛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列在第一。

 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,第一天见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头一天给我开示,就教给我「布施」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:「佛法,我现在知道佛法好,世间所有一切学术比不上佛法。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方法,让我很快就能够入门?」我向他请教,他老人家告诉我:「有!看得破,放得下,你就能入门。」我接著向他请教:「从哪里下手?」他告诉我:「布施。」;而且嘱咐我,「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,你好好的去做六年」,我也真听话,真的做了六年。六年确实有感应,有很多事情在一、两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,几乎可以能够感觉到、可以预知。所以你不能放下怎么行?我们知道,诸佛菩萨智慧福德无量无边,智慧福德从哪里来的?不是修来,自性本具的,人人皆有。我们智慧福德不能现前,被烦恼盖覆住;诸佛菩萨智慧福德现前,烦恼除掉了,把烦恼舍弃了。我们今天不肯把烦恼放下,诸佛菩萨把烦恼放得干干净净,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。由此可知,布施真的重要。

  菩萨修学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,菩萨的修学六个纲领,第一个就是布施。这六个纲领,佛经里面叫「六度」,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,都是修学这六桩事情,头一个就是布施。不肯布施就不能学菩萨,布施要彻底,布施要圆满,你就能快速成佛,你就能快快的断烦恼,快快的长智慧。愈是舍不得,烦恼愈不能断,智慧就不能开;换句话说,还是在搞六道轮回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真可惜!这一生的机会多好,佛经里常讲「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」;我们真是很幸运,得人身、闻佛法。而因为不肯舍弃烦恼,不肯放下分别执著,结果这一生空过了;这是愚痴,没有智慧。真正聪明人,听到这个法门之后彻底放下,身心世界没有丝毫的留恋,我们这一生就成功,一生就圆满,这是真自在!底下说:

  【位各十者,一地具足诸地德故,一度具十为庄严故。】

  这说了十地。每一地都说了十个菩萨,里面的含义就是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多不二」。初地菩萨就具足二地以上一直到十地菩萨的德行,同样的十地菩萨也不舍初地菩萨的德行。初地菩萨开始修布施,法云地的菩萨不例外,他们行布施,不在初地之下。二地菩萨持戒,初地菩萨也持戒,十地菩萨也持戒,没有松懈过,没有放逸过。这是一地,地地具等,法法圆融,表这个意思;这才成为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。第二:

  【十髻菩萨】

  『髻』是头发,古时候头发梳在头顶上打一个结,这叫「髻」。古时候女子梳头,男子也梳头,把发髻结在头顶上。

  【表离垢地】

  头是我们人身上最高的部分,取这个意思,『表离垢』,离开一切污染;「垢」是污染。

  【持戒检束,极尊高故。】

  戒行具足,『戒』是清净,清净不染。通常我们在初学的时候,讲到五戒十善,总是劝人断恶修善,经说得好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。佛说的意思圆,我们解得浅,晓得断恶修善,清不清净?不清净。断恶,著断恶的相;修善,著修善的相;著相修行。持戒是修行,生天福,果报是三界人天两道的福报,不能出三界。出三界要怎么样?要离相修福,也就是说断恶要离相,修善也要离相。修善断恶都不著相,那就是离垢,你才得清净心,你才能够得大自在;大自在是受用。『极尊高故』,这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讲的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你得到了。什么人得到?持戒的人才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持戒,你要懂得持戒真实义,「离相」,不是著相持戒,离相持戒,才能得到最高的享受,佛菩萨的生活。第三:

  【十焰光菩萨】

  『焰』是火焰,『光』是光明。我们一看就晓得,它代表智慧。

  【表发光地】

  『发光地』是三地。

  【发闻持光,照法忍故。】

  他智慧开了,闻法、受持,他真正懂得闻法、受持;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他将世尊这一句的教诲落实,这就放光了。末后这一句说得好,『照法忍故』;「法忍」是什么?无生法忍。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没有搞清楚,「法忍」两个字是决定做不到的;换句话说,在一切法当中决定不会起心动念、不会分别执著,这叫法忍。法忍是高度智慧的落实,高度智慧的表现,叫照法忍。我们今天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还会起心动念,还有分别执著,我们距离这个境界很远很远,这是自己应当警觉的,应当努力发愤来学习。第四:

  【十聚菩萨,积集道品智慧聚故】

  这再往上提升,『聚』就是聚集,聚集智慧,聚集功德,此地用『道品』;在佛经里面通常讲「三十七道品」。「道」有道理的意思,理论,也有方法的意思,也有果德的意思,这里头含义非常深广。「品」是类别,种类差别很多,佛经里面将它分成大类,无量无边的「道品」分成三十七类,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十七道品。这三十七类,每一类里面都无量无尽,通常一般讲小乘修学的,这个话不尽然。天台大师讲「三十七道品」就讲四种:藏教三十七道品,通教三十七道品,别教三十七道品,圆教三十七道品。我们看到这个说法,才知道三十七道品包括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包括尽了,不是仅限於小乘,法真的是妙!如果没有人给我们说,我们怎么会知道?「积集道品智慧聚故」,这个智慧是讲「后得智」,也就是讲智慧应用在生活上,这就成无量道品。

  我们在《华严》看到的是现代人所讲的「多元文化」,为什么?各种族群不相同,太多太多了。各种文化不相同、各种思想见解不相同、生活方式不相同、形状不相同、语言不相同,乃至於我们讲宗教信仰不相同,全都接受佛菩萨的教诲。所以佛教要用现代的话来说,它是「多元文化的教学」,是同中有异,异中有同,同不碍异,异不碍同,同异融合,协和的教育;这是一切众生、一切地区、一切不同的族类,必须要修学的教育。这一切不同族类的众生,才真正能够达到和睦相处,互助合作,共存共荣。这才是虽然各个不同,但是都过同等高度智慧的生活,圆满智慧的生活,这是同。所以现在有一些国家地区,非常重视多元文化,我把《华严》介绍给他们,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、需要。但是多元文化怎样落实、怎样实现,许多人都在想,想不出方法,不知道这个方法就在《华严经》中,这部经自始至终就给我们说明这个问题,落实这个问题。第五:

  【十声菩萨】

  『声』是教学,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: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。」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,观音菩萨耳根圆通,文殊菩萨为我们这个世间拣选圆通,文殊选的是「观音菩萨耳根圆通」。所以在中国孔老夫子教学,在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教学,都是以音声做为主要教学的工具,这是讲学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没有课本,没有文字,只是听,一听就开悟;所以说是音声为佛事,此地讲「声」。

  【入俗化物,偏得声名,经说三昧为雷声故。】

  『俗』是指六道轮回,如果再把范围扩大一点,「俗」也包括十法界,十法界也是俗。『入俗』,这是地上菩萨,他倒驾慈航,我们讲乘愿再来,他回到六道、回到十法界,入俗。他来干什么?他来教化众生。它此地不是说,化是讲教化,没有说化人,没有说人天;说人天范围小,为什么?说人天,十法界里头只是两个法界,其他八个法界没有包括在其中;说『物』,物的范围就大了,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。『得声名』,这十位菩萨名号里头都有「声」字,你看到「声」就晓得,他是在教学,在教化一切众生。『经说三昧为雷声故』,特别讲这一句,我们说话讲声音,大家好懂;「三昧」是什么?三昧是禅定、是正受,我们身心清净,这个时候也叫做「雷声」。没有出声音,没有说一句话,为什么也叫做雷声?虽然没有说一句话,这个形象让人家一看就开悟、一看就明白了,也等於出声说法。所以说,佛出声是说法,佛不出声也是说法,动静语默无不是说法,这是说「三昧为雷声」是这个意思;显示出佛在经上讲「三轮」,三轮是讲身、语、意,无一不是利益一切众生,无一不在说法。一切时、一切处永无间断,显示出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慈悲到了极处。第六:

  【十出生菩萨】

  这十位菩萨名号虽然不一样,但是名号都有『出生』两个字。「出生」是什么?出生是智慧;就是能大师所说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出生智慧。

  【般若现前,生诸德故。】

  只要智慧现前,一一行持都是德行,为什么?充满了智慧,穿衣是智慧,吃饭也是智慧,生活里面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圆满智慧。这是讲六地菩萨,现前地的菩萨;要知道他是智慧现前,般若智慧现前。第七:

  【十吉祥菩萨】

  名字里面都有『吉祥』两个字。

  【空中方便慧,有中殊胜行,为吉祥故。】

  『空中』是天台家的教义,空观、中观。『方便智慧』,「方便」就是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我们工作里面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点点滴滴的行持都是德行。何以说他的行持是德行?能利益一切众生的是德行;利益自己的是无明,这个要知道。为什么?人,你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轮回?你知道那个根在什么地方?根就在「我」。念念还为我,「我」是六道轮回的根,这个根不拔掉,诸佛菩萨拉都拉不动,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所以佛说「念念为自己」,这是诸恶的根本。你真正要觉悟了,念念为众生,念念为佛法,把自己舍得干干净净,轮回的根拔掉了,你才能够出离。起心动念都为我想,你糟不糟糕!你什么时候才能出头?难!你哪一天觉悟,念念为别人,再不为自己著想,你在这个时期,你就有机会脱离六道,你才有机会往生净土。如果你念念为自己著想,虽念佛不能往生;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,阿弥陀佛也拉不动你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

 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,李老师常讲:「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两、三个而已。」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?「我」没有忘掉,念念还为我,念念还有私心,这个糟了!毛病出在这个地方。我们要想出三界,要想往生不退作佛,自私自利要断得干干净净。你不要害怕,讲布施,「我的财物统统布施光了,我明天生活怎么办?」明天到极乐世界去了,我还在这里生活?你还想到明天要在这个世界过日子,还想明年,还想一辈子,完了!阿弥陀佛真是拉都拉不动你,你那个佛号叫白念了。说白念,当然也说得很过分了一点,给阿弥陀佛结个缘,种个远因,来生、后世遇到了再往生,这一生没有分。哪一生才有分?哪一生你能够把「我」舍掉,把这个世间身心世界都放下,毫无留恋,你那一生就成就,你就往生。所以我们看看对念佛的人,你要问问他,总是吞吞吐吐,总是说话什么都要保留好多;我们一看一点头笑笑,很好,你跟阿弥陀佛结的是远因,这一生没分。如果遇到一个谈吐,那真叫英雄豪杰,肝胆相照,毫无隐瞒;我知道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,决定作佛,为什么?光明磊落,透明的,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,这叫真功夫。做错事情不怕,不必瞒人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」最难能可贵的是坦率,我们世间讲坦白、毫无隐瞒,这个人是决定成就;凡是吞吞吐吐,这个人决定在这一生不能成就。

  『吉祥』,哪一个不想?什么叫吉祥?实在讲「吉祥」两个字的含义,能说得清楚、说得明白的人也不多。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「种善因,得善果」,吉祥;「种恶因,得善果」,不吉祥,那个决定不是吉祥,不吉祥就是有灾难、有祸害;吉祥是因果相应,叫吉祥。一分努力得一分收获,吉祥;一分努力得两分、三分收获,不吉祥;所以吉祥意思是因与果相应,这是吉祥。佛菩萨,从天台家的教义,三止三观、自行化他都叫『殊胜行』。自己生活是殊胜行,自利的殊胜行;帮助一切众生,教化一切众生,化他的殊胜行;因果相应,这称之为吉祥。第八:

  【十自在王,不动大愿,具十自在故。】

  等以后讲到经文会跟诸位介绍。『不动』就是称性,『大愿』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。十大愿都是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,愿愿都具足『十自在』。从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,无一不如是,这个称之为「自在」;这是菩萨修行到达圆修圆证,可以说与《华严》境界完全相应。第九:

  【十音菩萨,善慧法师说力故。】

  凡是第九位都是『法师』位,十信位第九信,十住第九住,十行第九行,十回向第九回向,十地第九地,九都是「法师」;最后这个十是灌顶位。九都是法师,法师说法离不开音声做佛事,所以「九」叫『善慧』地。你有智慧不帮助一切众生,那就不善,有智慧一定要全心全力帮助众生,不辞辛劳。我们世间人辛苦劳累,其实在菩萨自己,他没有辛苦、他也没有劳累,为什么?没做。世间人为什么有辛苦、有劳累?做了!你做了工作,做了一天很辛苦、很劳累;坐在讲台上讲经讲了两个小时,很辛苦、很累。菩萨「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」,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他就不累,为什么?没做!讲台上坐了两个小时,有没有说法?一个字都没有说,他怎么会累?释迦牟尼佛说法说了四十九年,他老人家自己讲,「他没有说过法,没有说过一个字」,谁要说释迦牟尼佛说法,谤佛!这什么道理?世间人著相就会累,佛菩萨不著相,他就不累,就这么个道理;充分说明了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
  我们看看世间有许多人,特别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当中,诸位要仔细去观察来印证佛法,他在有工作的时候,每天忙著他的工作,嘻嘻哈哈日子这么过去了。到退休的时候,退休年龄到,退休了,工作没有了,忽然想到老了,从前有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老,所以他体力很旺盛;这一退休没工作,天天想老,老了。所以退休之后,你要是两年没有见他,这一见面好像忽然老了二十年,什么原因?从前有工作没想老,没有想到老,他就不老;退休之后想到老了,老得好快。老了的时候就想病,天天跑医院,他为什么会老、为什么会病?没有事胡思乱想,「老了,有病」,不老也老了,不病,病也来了,都是想出来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诸佛菩萨为什么不老?他从来没有想过老;他为什么不生病?从来没有想过病。

  我们从这里证明佛所说的话,他有道理。《华严经》上根本法就是两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不就是说这两句话吗?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就说出根源、演变,就说明这些事相而已。所以他没有说一句话,他说的是事实真相;从来没有说,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头。如果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头,那佛说:「我说的,我的意思说的」;佛没有我的意思,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没有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,所以说他没有说法。我们明白这个真相,肯定佛真的没有说法,众生才会说法,佛不会说法。你要问我,我才会说法,佛「无我」;有意思,意会说法,佛「没有意」;佛没有我、没有意,为我们所示现的全是宇宙人生真相,帮助我们开悟而已。到九地这才是法师位,这才是说法。

  【十一觉】

  十地有十一位菩萨,菩萨德号当中都有一个『觉』。觉就是佛,佛陀是梵语音译,它的意思就是觉;德号当中有个觉,那就是成佛。

  【法云受职入佛数故】

  这是『法云』地,第十地,名号里头显示「大法如云」。大法是讲究竟圆满的佛法,也用它来代表「大方广佛华严」,大方广佛华严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法;如云,云代表什么意思?非有非无。你不能说它有,你也不能说它无。你说它有,现在我们这是很平常,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层上面,云就跟雾一样,确实抓不到、摸不到;你也不能说它没有。这是说明佛法性质如云,世间哪一法不如云?《金刚经》上给我们讲了四个比喻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云是属於幻。世出世法的真相是一个样子,都是非空非有、非生非灭、不来不去、不一不异,世出世法都是这个样子。只是世间人迷惑不觉,你没有觉悟到,你没有看到事实真相;真正看清楚了、看明白了,你会在一切法里面自自然然一念不生,你不会起一个妄念,自自然然如如不动。你生活的态度,落实了普贤行愿里面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什么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你才真正能做到随喜。随喜当中成就功德,成就什么?成就「定慧等运、定慧增长」,慧帮助定,定帮助慧,随喜里头成就功德。你有意见,你就不能够恒顺众生,没有意见就恒顺,这里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意思很深很广。这是『法云受职入佛数故』,「受职」,不是真的有人授给他,不是的;他的智慧、他的愿行,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平等,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悲愿,他自然也生起来了,不必要人劝他,用不著别人启发他,自然就生起来,就如同诸佛一样,教化一切众生。

  【智度觉法无所遗故】

  度自己、度众生要智慧,对一切法要觉悟。觉悟什么?了解一切法的真相,一切法的相分是梦幻泡影,决定不是真实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世间人总是患得患失,佛说:能得的心不可得,「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」,能得的心不可得;所得的一切法,佛说得很明白,「诸法因缘生,缘生无性」,性就是体,缘生没有自体,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,你所得的东西不可得。能得、所得都不可得,你得个什么?但是真的还有得,得的是业随身,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你所得的是造的业,你说可怜不可怜!事实上能得所得决定得不到。事实现象是不是真的存在?不存在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详细、很透彻。大家听了都点头,都说「法师说得很清楚」,懂了没有?没懂。你真懂了,境界就转过来;你没有懂,为什么?境界转不过来,还是患得患失。所以你不是真懂,好像懂了,马上就又迷了,就像闪电一样,亮一下,好像懂了,马上就变了,又迷了,又再摇摇头了。

  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末后一句话告诉我们,它存不存在?「如露亦如电」,电是闪电,存不存在?存在,存在的时间太短了;佛讲的这个电是比喻,其实实际上比那个闪电不晓得要短多少倍。《仁王经》上说得比较详细,讲现象存在的时间,《仁王经》上讲「一弹指六十刹那」,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,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。我们现在弹指,我们弹得很快,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,再乘九百,是多少?刚好是两个十万八千;换句话说,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,这是讲存在的时间。你们现在照像,快门是多少?大概我看你们用的快门是二百五十分之一秒。实际上这个东西存在的时间有多久?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,这是佛给我们讲,这一切现象存在那个时间,我们觉察不出来;说生就灭了,说灭它又生,生灭相续。我们看的这个相是相续相,相续相如露,相续也不长久。相续是什么原因?缘,缘没有了,相续就断了;缘聚会了,相续就现前。这是讲一切法存在的真相,我们哪里知道?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是不是真的?给诸位说,佛的方便说;如果细说,比这个时间还短。

  我在讲《华严》时候曾经跟大家报告过,佛说出真相,佛家讲「不生不灭」。确实有生有灭,为什么说不生不灭?生灭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出来,没有办法看得出来,就是说生灭几乎是同时的,所以说不生不灭,生灭同时。希望我们细心去体会、去观察,实在讲也只能体察、体会个彷佛,觉察个大概。真相,佛讲八地菩萨才见到;换句话说,佛讲「生灭同时」、「梦幻泡影」,八地菩萨才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你几时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是八地菩萨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