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) (第一集) 1999/1/5 香港九龙 档名:12-020-0001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今天是我们这个大单元,第二次的聚会。上一次,我们将讲经的因缘给诸位报告过,今天给诸位介绍经题。我们从清凉大师的《华严经疏钞》,节录它的精要;所节录出来的,一部分是经文,一部分是清凉大师的注解。我们节录的重点,无论是经文,无论是大师的开示,都跟我们现前生活有密切的关系。我们学了之后,就能够得到用处,所谓「学以致用」,这样子才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,所以佛法著重於实际的生活,不著重玄谈。本经愈往后面愈精彩,讲到我们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现实的生活,如何摆脱我们生活的困境,使我们生活得更美满,这是大乘佛法教学的宗旨,也是我们这一次选讲的目的。现在诸位请看讲义,第一部分这是经题:
【大方广佛华严经】
第一小段:
【大—当体受名,常遍为义。常则竖无初际,遍则横该无外。】
这两句话,一个从时间上说的,一个从空间上讲的。『常』从时间上讲,『遍』从空间上讲;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无尽的时空。我们要想解决宇宙人生的大问题,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,才是真实的,才是彻底究竟的。根源从哪里说起?现代的科学家已经在很认真的探讨,宇宙从哪里来?宇宙之间,现在我们知道,大大小小的星球数不尽,佛法里面讲「无量无边」。每一个星球就是一个世界,它从哪里来?它怎么样形成的?如何演变、将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?这才是我们研究的根源;这是说宇宙,虚空宇宙。生命从哪里来?生命包括动物、植物,乃至於矿物,从哪里来?我们自己从哪里来?这是佛家讲的根本问题。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答案,我们要想改变我们的生活,要想离开一切苦难,那就太难太难!
佛法教导我们,正如同一棵大树一样,古往今来许多学术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,乃至於宗教家,也不断的在探索,而这个探索从佛的眼光里面讲,他们都在枝枝叶叶,没有找到根本;实在讲找的是小枝、小干,大枝、大干、根本没发现。所以我们从这很短很短,中国人讲五千年的历史,五千年历史要跟无尽时空来相比,五千年实在是太短暂。从这个短暂历史演变过程来看,不但问题不能解决,而且问题一天比一天复杂,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过得更辛苦、过得更困难,这是大家都能见得到的。
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,知道古印度这些宗教的学者,也在探索这个问题。他们用的方法,可以说是相当正确,不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,他们用禅定的方法,有能力在禅定当中观察到六道轮回。这是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现在世间之前,我们从印度典籍里面,这些记载都看到了。他们能够看到饿鬼道、地狱道,能够看到欲界天、色界天,乃至於无色界天。这个能力在同时代,我们中国人还做不到。中国的儒家、道家思想相当高超,要跟印度学者相比,还差很大一段距离,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,而不降生在中国,道理就在此地。
他们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,非常可惜,他不能够超越一层,他超越一层,六道就超越。所以始终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他的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,他就终止。他以为那个境界已经达到宇宙的边际,实际上那个地方确实是一个界限,不是边际。这个界限突破之后,时空更大了;更大时空外面还有一个界限,在佛家讲叫十法界;十法界再突破,才是这经上讲的『竖无初际,横该无外』,才能达到这个境界。
所以『大』这个字,就是讲宇宙万有的本体,宇宙是从它变现出来,生命也是从它这个地方发生起来,这是本体;在佛家讲叫做真如、叫做本性、叫做自性,也叫做真心。佛在《华严经》上,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,佛说过两句话: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」心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此地用这个「大」来代表,因为它实在讲不出来,用这个大字来形容它、来赞叹它,太大太大了,太伟大了!它是能生宇宙万物,宇宙万物是它所生。
这个东西在哪里?无所不在,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它,在大乘法里面称之为「清净法身」。佛法到究竟,修学到究竟,我们一般人讲证果、成佛了,这什么意思?证果就是你真正证得,这桩事情彻底明白、了解;禅宗里面所谓「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」,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他作佛。所以佛是一个对於宇宙人生的根源,彻底明白的人,佛不是神、不是仙,佛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了解的人。这是第一个字的大意。第二个:
【方—就法得名,轨持为义。双持体相,轨生物解。】
这是清凉大师的注解。『方』是指什么?方是指现相。宇宙的现象、万物的现象、我们人生的现象,这现象从哪来的?前面是讲的能生能变,这个「方」是所生所变。能生能变的,实在讲说不出来,不但说不出来,我们想都没有办法想到,所以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它另外一个名字叫「大不思议经」。不可思议,「思」是思惟想像,你思惟想像决定达不到;「议」是议论,我们来研究、讨论讨论,研究讨论也达不到。言语达不到,思惟达不到,能变的;可是如果就现相上来讲,那就容易多了,宇宙的现象、万法的现象、我们人生的现象,这个可以思,也可以议论,可以讨论的。
『就法得名』,法是方法。也就是万事万物演变的程序、演变的法则,它演变是有秩序的。我们看到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,现在观察好像它都有轨道,不会互相碰撞,这是大的方面去看;小,现在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,这是最小的。我们发现一颗原子、一颗电子,它的组织也非常精细、精密,它的运行也有一定的法则,它也很有秩序,它不乱,这就叫轨持。『轨』是什么?它有轨道,它有原则;『持』是它能够保持它的原则。
『双持体相』,体就是前面讲的「大」,就是能变,相是所变;能变的我们称之为理论,所变的我们称它作现象。这些理论、这些现象,能够帮助我们理解,这叫『轨生物解』,生是生起。为什么不说人,说物?物比人的范围大,如果说「轨生人解」,只有人能够理解,人以外还有畜生、还有天人、还有神仙、还有饿鬼,他们能不能理解?他们也能理解,所以用物比人的范围就大了。佛家讲九法界众生接受佛的教导,都能够理解,因此九法界众生都可以作菩萨,都可以作佛,佛法是平等的。你依照这个理论的基础,依照这些方法,你渐渐就会明白、就会明了。这些理论方法在哪里?就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之中,所以这是从现相上说。「广」是从作用上来讲,体能现相,现相之后一定有用处。
【广—从用得名,包博为义。包则广容,博则广遍。】
这个作用我们要透彻的了解。许许多多同修,包括过去、现在、古今中外,都在这里探讨,都非常用功、非常热心,也都很努力,为什么他们不能够突破界限?为什么达不到结果?原因就是他心量太小。诸佛菩萨心量广大!这个不能不广,为什么?能现之体广大,所现的相也广大;我们起作用要是太小了,你怎么能够理解广大的能变跟所变?佛为什么成佛?菩萨为什么能成菩萨?没有别的原因,心量大。佛经里常说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用这个心。我们依据大乘经教,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,要怎样用心来修学,怎样用心来生活、来工作、来处事待人接物。
我今天看这两边的对联做得不错,这是绣出来的。这一边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我们要用这个心;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广。这一个「广」大家很难懂,我把它说成十个字,诸位就好懂;真诚心广,清净心广,平等心广,正觉、慈悲心都是广。我们用这种心来生活、来工作、来修学,你就能体会到佛所说的,理论跟现象的真实相,真正能解决世出世间所有复杂的问题。这一桩事情我们留到后面,还会跟诸位同学做详细的报告。
这是我们现在生活切实的问题,一定要用大心量才能解决,心量小解决不了问题。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,为我自己的利益,我跟别人一定产生冲突,人与人之间这就有竞争。我们只为我们的团体利益,我这个团体跟其他团体一定起冲突。我为我国家的利益,说得没错!我为我国家利益,一定跟别的国家起冲突。我说我为我们全世界众生利益,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星球,我为这个星球上一切众生的利益,还会跟别的星球发生星际大战,不能解问题。所以诸佛菩萨心量大,起心动念想到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,这种隔阂、误会、成见、冲突全部都化解了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思惟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,彻底解决,究竟圆满的解决。
现在这个世界上提倡多元文化,我在澳洲跟许许多多人谈到这些问题,我也非常希望在澳洲大学里面,设一个多元文化研究所。教材是什么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;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理想、我们的目标。这个理想目标,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所有一切众生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来创造全世界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这一部经确确实实可以帮助我们做到。
第四个字,「佛」这个字。佛就是对於前面体相彻底明了,它的作用完全与体相相应,这样的人,我们就叫他做佛陀。
【佛—就人得名,觉照为义。】
『觉』是明白,『照』也是比喻,真正见到了。
【照则朗万法之幽邃,觉则悟大夜之重昏。】
这两个是从比喻上说的。你能够照见所有一切万法,它的理论、它的现象、它的演变,没有一样不清楚、不明了,这个人多自在!觉悟是什么?「大夜」是比喻,无量劫来我们都迷惑颠倒,不知道宇宙是怎么回事,也不晓得自己从哪里来,将来到哪里去,都不知道,现在豁然明白了,这就好像从夜晚醒过来一样,重见光明;这是用世俗的话来说修行证果之人。修行这两个字,它的说法我们要清楚、我们要明白。「修行」是修正我们生活行为,我们在生活行为里头有错误、有过失,把错误、把过失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,以为一定是敲著木鱼念经,那叫修行,完全搞错了;是把我们生活的错误、工作的错误,这些错误修正过来,也能像诸佛菩萨一样,对宇宙的理论、演变彻底明白,而没有一丝毫错误,这个人就称之为佛。
【华—从喻得名,感果严身为义。感果则万行圆成,严身则众德备体。严—功用受名,资庄为义。谓资广大之体用,庄真应之佛身。】
清凉大师这个注解注得好,不好懂。『华严』这两个字就是过诸佛菩萨生活的表现。诸佛菩萨的生活是什么样?像花、像严,这一样的美丽、那一样的圆满。花是代表美,严是代表善,我们讲真善美的生活;真善美的生活就叫庄严,所以花是从比喻。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的族群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信仰,没有不爱花的。花摆在面前,可以说种种不同的族群都不会存在,见到花都会微笑、都很欢喜,所以用花代表美满。『感果严身』,佛家用花代表修行,花美。如果你的思想行为有缺陷就不美;你把这些缺陷、把这些偏差修正过来,那就美了。用花代表修行,这是真正庄严自己的性德。
自己的心清净了,自己的心慈悲了;慈悲是大爱。佛法为什么不用爱而说慈悲?慈悲是理性的,一般讲爱是感情的;感情就是麻烦事情,把感情转变成智慧,这个爱就叫慈悲。所以说慈悲是依智慧的大爱,不同於世间人感情;感情会变,智慧不会变。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,称之为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这意思就是没有任何条件,永恒不变的,永远关怀你,永远照顾你,永远在帮助你。无论你觉察或者是不觉察,你接受或者是不接受,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的照顾,无微不至,从来没有间断过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诸位要把《华严经》多念几遍,你真正明白了,你会觉察到诸佛菩萨的慈悲,这个是庄严。
现在许许多多人生活很艰苦,有很多人年岁并不大,身体不健康,常常来问我,佛法能不能帮助他?能。但是佛只能够跟你讲理论、跟你讲方法。你懂得之后,你就得救了;你不懂,那你没法子。佛教给我们什么?教给我们相信自己,要建立自信心,可是世间人偏偏不相信自己,有病相信医生,糟糕了。医生能够医你的病吗?高明的医生我也遇到过,跟我谈得很有道理。医生跟病人要有缘分,有缘这个病人很快就治好,没有缘治不好;这是医生讲的,说得没错。什么叫缘分?他说不出来,我说得出来,他说不出来。缘分是什么?对自己有自信心,第一个相信自己,第二个相信医生,相信医生放在第二位,第一相信自己,这叫有缘。如果把医生看作第一位相信他,信自己摆在第二、第三,没有缘。
医生把病人医好,是病人相信自己这个病会好,相信没有问题,他身心安稳,心理健康,生理的毛病很容易就恢复。如果病人对自己生理没有信心,天天要依赖医生、靠著医生,这个人的病很难好。所以医生把病人医好,百分之九十是病人自己信心,调理身心恢复健康的,医生帮忙十分之一,十分之九靠自己,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。你真正明了这个道理,诸位要晓得,清净心是健康的根本,心清净,身就清净,怎么会生病?你不可能生病。第二个是慈悲心、爱心,慈悲能够解毒。现在这个世间病毒太多,用什么东西来解毒?慈悲心解毒,清净心不染,你只要有这两种心,你这一生当中,百病不生,长命百岁。若不懂这个道理,那有什么办法?天天靠吃补药,打补针,没有毛病也打出毛病。所以「华严」两个字的意思非常深广,身心清净,这是真正的庄严。
第六节里面所说,『资广大之体用』。「资」是资助、帮助;「体」就是前面讲的大,能变;「用」就是所变,包括作用。这是真正庄义。『庄真应之佛身』,这是庄严,庄严也就是装饰。真身是法身,应身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,我们现前的身体也得到清净庄严,完美没有一丝毫的缺陷。
这部经为我们所说的,就是这些事情,就是这些道理。经题是整个经文内容的纲领,经题懂得之后,这一部经内容大致上就明白。我们想不想学?我们需不需要学?在这个地方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参考资料。我们因为时间很短,不能跟诸位细讲,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科学工具,我们每一堂的讲演,现场就送在网路上传播,诸位在家里只要有电脑,我们每一堂的讲演,你都可以收听。我们的网址,今天有没有送?柜台上都可以拿到。我们今天这个现场,你们看看前面摆著桌子,有几个工作人员立刻都上网路,全世界都能够同时收得到,所以听众不只坐在现场这几位。
我们现前在新加坡,我们的网路有双向传播。他在萤幕上看到我,我也在萤幕上看到他,我们面对面谈话,他提问题,我就给他解答,高科技我们要善於运用。这样子,我们天天见面,有问题,每天见面的时候都可以提出来解答。因为在新加坡我们《华严经》是细讲,这部经讲圆满,至少也需要七、八年的时间,这要有耐心听,每天有两个小时,要讲七、八年才能讲圆满。在此地也有好处,我们讲大意完全离开了经文,我摘录大纲,这是讲大意,完全讲全经的精华,学了之后立刻就有用处。所以这个有这种好处在,节省很多时间,把一部经精华的部分、重要的部分,我们统统掌握到。「经」这个字的注解:
【经—能诠得名,摄持为义。持性相之无尽,摄众生之无边。】
『持性相之无尽』是讲理论,『摄众生之无边』,摄受众生这是契机,前面一句是契理。也就是说,与能变宇宙万物、所变宇宙万相的真相相应,这叫「持性相之无尽」。一切众生能够遇到这个法会,能够锲而不舍,认真努力修学,他都能够明了。下面还有个解释,这是一般讲经法师常讲的:
【又,诸师常以贯、摄、常、法四义释之。】
这平常讲经都会讲到。『贯』,贯穿一切事理;『摄』是摄受一切众生;『常』,理论、方法永恒不变,这是常的意思;『法』是法则,依照这个法则去修学,你一定能够证得,用现在的话来说,你一定会得到好处。
【又有径义,镜义。】
『径』是路,径有门路的意思,你从这个门路可以登堂入室。又有『镜』的意思,镜是照自己的心行。所以它的含意很多很多,这个也不细说了。再看底下,这是解释这段里面的道理:
【上来所释,乃至无尽。】
前面我们是简单讲,细说说不尽。但是总而言之:
【不离一心。一心即法界。】
『一心』这两个字很难懂,你如果懂得这两个字,我们就称你作菩萨,称你作佛,就不叫你做凡夫;这两个字你不懂,所以称你作凡夫,你是凡人。一心是什么?一心就是法界、就是整个宇宙万有的全体,这叫一心,真的很难懂。为什么尽虚空、遍法界称为一心?一心所变的;能变是一心,所变还是一心。这个话诸位要听不懂,我们从比喻上讲,大家晚上睡觉会作梦,你梦里面不是也有虚空,也有山河大地,也有芸芸众生,梦里的境界从哪里来的?是你心变现的。如果我们把梦中那个梦境比喻作法界,是你一心变现成梦境,整个梦境还是你一心,这就是佛经上常讲的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心跟法是一不是二。这个消息虽然透给大家,什么时候你承认了,你肯定了,这是功夫。
所以佛法的修学,最近我也常常遇到人,甚至於远在美国、加拿大的同修打电话问我,学佛学了很多年,功夫依旧不得力,问我什么原因?我很简单的告诉他,你听经听得太少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为什么这样辛辛苦苦的给我们讲?不是这么长时间来讲,我们不会觉悟。实在讲,修行「转凡成圣」,给诸位说是一念之间。我们这一念转不过来,什么时候你这一念转迷成悟,你的问题就解决,就超凡入圣。一念为什么转不过来?对於这里头的道理,刚才讲能变所变,实在讲没有搞清楚,特别是中下根性的人,那不多听怎么办?而多听,佛教给我们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才能产生效果,也就是说你的功夫才能得力;你听得太多、听得太杂,不行,收不到效果。这在《华严经》上自始至终有明显的表示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么多的佛菩萨,他们表示给我们看的,都是修一门,都是修一个法门成功的,没有说同时修很多法门成功的,没有。
佛讲经是讲无量法门,就好像我们这个讲堂,四周围开著很多门,几十个门、几百个门户,随便你从哪个门都能进来。你一门才能进来,你说同时我要从两个门、三门、四个门一起进来,你就永远进不来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《华严经》上你们去看,仔细去看,每一位佛菩萨都是修一个法门。一个法门进来,所有一切法门你都通达;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」,一门入,一切门都入。所以华严会上,哪一个菩萨、哪一尊佛他不是大通家?他样样都通,佛法通,世间法样样精通。虽然样样精通,他还是表演一门,这是什么意思?这叫大慈大悲,做样子给我们看,帮助我们入门。我们同时想学两样、学三样,入不进去,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在佛门里面,古大德有提倡「禅净双修」,是不是真的叫你禅净双修?不是的。你要晓得讲话的这个人是什么人,他为什么讲这个话?讲给哪些人听?「禅净双修」,这是大师苦口苦心,看到一些参禅的不能成就,可是他又很执著、又不肯放弃,怎么救他?告诉他,「你这个禅再加一点净,了不起!」他就高兴了,将来禅不能成功,净这一边成功,是这么个意思;看准了,你不能成就。绝不是劝你学两个法门,那是很不得已的办法,我们千万不要搞错。「他说禅净双修,咱们就修两门吧!」你从两个门能进得来吗?进不来的。譬如说明明知道他从这个门进不来,告诉他,「隔壁那个门可以进来」,这叫禅净双修。
近代,你们看看黄念祖老居士,他是密宗的上师,金刚阿闍梨。他劝学密的人要修净土,什么原因?他跟我是老朋友,我们真的是志同道合,看准现在学密的人不能成就,劝你念阿弥陀佛,那边不能成就,将来念佛也许还能成就,是这么个道理,绝对不是叫你修两门。所以诸位要想成就,「一门深入,长期薰修」,你才能成功。我讲经四十年了,四十年讲了很多的经论,为什么讲这么多?逼不得已,没法子!这个地方请我讲这个经,那个地方请我讲那个经,不能不讲;可是我所讲一切经都归到一条路,念佛往生。《华严经》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还是这一条路。「一心即法界」这句话非常重要,这句话是佛法的根本,佛法就是从这句话上建立的;也就是说佛家的教学,根本理论的依据就是这句话。这下面讲:
【心体即大。】
这不是一心吗?一心的体,就是前面经题上「大」字。
【心体离念,等虚空故。】
这两句是解释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答覆富楼那尊者的疑问,曾经说过,富楼那问:「无明从哪里来的?」这个问题问得好,佛的答覆:「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」。读《楞严经》的人都知道这句话,可是这句话怎么讲法,可难了。依照古人注解去讲,你还是不得要领。我听过不少人讲《楞严》,依照古人的注子讲,我听起来就像隔靴骚痒,骚不到痒处。实实在在说,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透彻、讲得很清楚。「解六结越三空」,那就是知见立知。这个六结愈往后愈微细,六根每一个根都有这六个现象:有动、有静、有根、有觉、有空、有灭,连那个灭的念头都是立知,你说多微细,前面那个太粗了,这是属於境界上的问题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才知道什么叫离念,这个离念,灭的念都没有,六结这个念统统都没有,这才真的叫离念。离念之心跟虚空法界完全平等、完全相应;不但讲相应平等,就是法界。法界就是一心,一心就是法界,那是什么?那是自己的本来面目,禅宗里面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这时候你才见到。我们现在摆在面前六个关口,一关都脱不了,你怎么能够见到事实真相?你怎么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?这是从体上说的。
【心之相用即是方广。】
『相』是现相,『用』是作用,就是『方广』两个字。
【观心起行即是华严。】
『华严』是你的生活行为,与「大方广」完全相应,这个生活行为就是华严。
【觉心性相是名为佛。】
你过华严的生活,你就叫佛。佛的生活、菩萨的生活就叫华严的生活。我们今天的生活烦恼、忧虑。什么时候能把我们的忧虑烦恼,转变成华严的生活,你就超凡入圣。这是简单的报告。下面说:
【经云:佛心岂有他,正觉觉世间。】
佛心不是别的,就是对於整个世间彻底明白,真正觉了,这就是佛心。
【觉非外来,全同所觉。】
告诉你这个觉悟不是从外面学得来。听经你要会听;听经,如果向外面学,你不会觉,你愈听愈迷,愈听麻烦愈大。可是你不能不听,不听又不行,听又不行,怎么办?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的方法,「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」,这个很重要。所以听经用什么态度听经?清净心听经。我们睁开眼睛,眼前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,听法师大德讲经,字字句句听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决定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叫会听;会听是什么?会开悟。你这个时候在听经,是真在用功,定慧等学。看得清楚、听得分明是慧;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是定。你在这里两个小时在修定、修慧,定慧等学、定慧双运。天天这样用功,不间断的用功,这个人决定开悟。
如果你听经著了听经的相,分别言语文字,去思惟里头的意思,那就坏了!这个事情难,也不好讲,也不好懂。现在人所说「直觉」有一点接近,所以佛法的见闻,我们用直觉;也就是说我听懂就懂,听不懂绝不去想它,愈想愈错,决定想不出来,不能想,多听几遍,不懂的地方慢慢也都懂了;不是你的思考想像研究懂的,它自然就懂了,那叫悟。如果你思惟想像,想清楚、想明白了,未必是真的,往往产生错觉,把佛经的意思误会、错解,这种人很多很多。听经要用这个方法,年轻法师学讲经的要注意,也要用这个方法。讲经不能用思考,一思考落在第六意识里去,所以讲经也是用直觉。怎么讲出来?是自自然然讲出来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讲经需不需要准备?不需要,一准备落在意识里去了,你就有思惟,你就有分别、就有执著,你就会起心动念,怎么会相应?由此可知,你要想发心讲经,全凭你自己平素的用功。
功夫用在哪里?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,耳闻声,鼻嗅香,舌尝味,清清楚楚,如如不动,这叫用功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的原则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这个意思就是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要做这个功夫,你才与「大方广」相应。虽然没证得大方广,我走的这条路是向大方广这个方向,这条道路决定没错,一天比一天靠近,好境界!你要用思惟、用想像、用分别、用执著,背道而驰,希求的是大方广,可是我走的路恰相反,跟它相悖,永远得不到。这些总的原理原则总得要知道。所以觉不是从外来的,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;这个智慧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诸佛如来的智慧现前,我们的智慧被埋没,为什么被埋没?因为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,你会起心动念,你的智慧没有了,智慧变成烦恼。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,实在讲非常之好,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。只要你会做,你就有办法消除一切烦恼,把烦恼转变成无量智慧。你想不想得到这个境界?真想得到这境界,《华严经》就是最好的帮助。「觉非外来,全同所觉」;能觉、所觉是一不是二。
【故理智不殊,唯一圆觉。】
『理』是宇宙人生的真理、真相;『智』是我们能够了解这个真理,了解事实真相。这个智慧与事实真相是一不是二,所以称它叫做圆觉;圆是圆满,没有一丝毫欠缺。
【若形夺双亡,则远离觉所觉。无心亡照,任运寂知,则念念常是大方广佛华严甚深性海。】
这几句话是讲:你的功夫达到这个水平,这个水平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什么叫『形夺双亡』?「形」是事相,「夺」是你的用心;两边都不著叫「双亡」,两边放下了。怎么叫两边放下?心里面不再把这些万事万物放在心上,你就把这些形放下,也不要在万事万物那里去打妄想、起分别,夺就放下了,这叫两边放下。双亡是两边放下,那么能觉、所觉都放下了;能觉是夺,所觉就是形,两边都放下。『无心亡照』,这个心是什么?妄心,我们讲的意识心、分别心、执著心,这个心没有了,完全没有了,不起作用了;然后是什么?『任运寂知』,任运是自自然然,自自然然什么都清楚、什么都明白,这叫任运寂知。这是自己一心,自性般若智慧现前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有没有这种人?在中国历史上有,有一个很出名的人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到这个境界。他是如何到这个境界的?可以说这几句话,把他的功夫说尽了。他确确实实两边放下,智慧现前了,所以从来没有听过的经,因为他不认识字,当然他没有读过经,他只听别人念经给他听,从来没有听过的经,他听到了,他都能讲,讲得叫你开悟,他有这个本事。他一接触就通达、就明了,一点都不费劲,哪里像我们这样学得这么辛苦,他学得好自在。他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?就是他统统放下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他说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两边都放下。所以他『念念常是大方广佛华严甚深性海』,这个「性」就是一心,就是自性;「海」是形容广大无边。智慧广大无边,福德广大无边,样样都是广大无边,你说这种人生多美满、多幸福,这是真正的美满幸福。不同世间,世间美满幸福是假的不是真的,那是昙花一现,非常短暂,过去之后,苦来了。再看底下一节:
【若知触物皆心,方了心性。】
这是清凉大师告诉我们。你要知道,我们六根接触一切境界,都是自性变现的相分,除了自性之外,决定没有一样东西存在,这样你才了自性,了是明了。「方了心性」,就是禅宗里面一句话「明心见性」。禅宗里明心见性这四个字不好讲,不好懂;这个话好懂,你到什么时候忽然觉悟,六根所接触一切万法全是自性,你就明心见性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无量劫来不能解决的一切麻烦事情,统统解决了。生死解决了,轮回解决了,身上什么病苦那是小事情,鸡毛蒜皮,哪有不能解决的问题!有病还要找医生,还要去吃药?不需要,你可以恢复到像诸佛菩萨金刚不坏身,你的体质转变了,你的容貌也转变了。这话怎么讲?相随心转,你的心得到大圆满,你的相也就成大圆满;容貌是色相,色相圆满了,体质也圆满了,你的居住环境没有一样不圆满。这一句话很要紧,大家没有事情多念念,常常念念。下面这引经说:
【故梵行品云:】
「梵行品」是《华严经》的一品。
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。心境如如,平等无碍。心境重重,智照斯在。即心了境界之佛,即境见唯心如来。】
不是跟你说一桩事情吗?今天跟大家讲的这几句,是佛法里最深的一个阶层。但是这是佛法的根本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凭什么、依靠什么?就是这个,这是真理。所以我们对佛讲经说法,我们相信,我们没有怀疑,那是他依据的理论太真实了。我们如果也依据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,必定能达到这个境界。这一段是经文,『知一切法即心自性』。『心境如如』,心是能生能变;境就是宇宙万法万有,是所生所变;如如两个字怎么讲?能变如所变,所变如能变,能所不二,所以叫心境如如。『平等无碍』,一切法平等,一切法没有障碍。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,给我们说四重无碍: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可是我们今天很麻烦,理有障碍,事也有障碍,理事障碍更大,事事障碍就不得了。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障碍?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心境如如,几时要是明了心境如如,所有一切障碍就烟消云散。这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希求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。
我在前年访问澳洲,在昆士兰遇到昆士兰州少数民族事务局的局长尤里先生。这个人很有智慧,他是犹太籍的澳洲人,他告诉我,「澳洲近些年来实行开放政策,欢迎外来的移民。可是接著发生一个问题:这些外来的移民,来自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宗教信仰、不同的思想,现在我们住在一起共同生活,这里面许许多多的矛盾、冲突、意见,如何能够化解?而达到彼此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来共同创造澳洲的社会安定,国家的繁荣兴旺。
这是个大问题,他来问我有没有方法?我是同时接受两个人问同样一个问题,但是不同时间。早年尤里先生问我这个问题;去年我在昆士兰,去参访一个私立的大学邦德大学,接见我的是他们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院的院长,也同样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。我告诉他:「有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,能达到你所理想的目标。」所以他们对於佛法就很有兴趣,对於我也很有兴趣,他们非常欢迎我,希望在澳洲能把这个工作做好,我也很乐意帮助他,真正解决社会问题。所以佛法不是没有用的东西,全世界任何学术解决不了的问题,《华严经》能解决,这是高度的智慧,圆满的智慧。可惜很少人知道,真正是无上的宝藏埋藏在经典书厨里头,多少寺庙书厨里都有,他不拿出来用,你说这多可惜!
底下讲的『心境重重』,重重是无尽的意思。『智照斯在』,你的高度智慧,你的究竟圆满智慧在哪里?就在这些理事之中,从理事里头显示出智慧,从智慧里面明了理事的究竟处。『即心了境界之佛,即境见唯心如来』,这是说明心境是一不是二,佛跟心是一,众生跟佛是一,大乘经上常讲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
【心佛重重,而本觉性一。】
这是说事无量无边,理也无量无边,可是本觉性是一个,都是从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。
【皆取之不可得,则心境两亡。照之不可穷,则理智交彻。】
前面从事上说。事上,诸位一定要知道,事是一个假相,不是真实的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,讲《般若经》的时间最长,讲了二十二年。这二十二年说什么东西?说明宇宙万相的真实相。最后做个总结论,真相是什么?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」这是二十二年《般若》的总结。《般若心经》上给我们做个总结,「无智亦无得」。所以讲「不可得」这三个字,《大般若经》里讲了几千遍,我们将这部经从头到尾翻阅一遍,其他的句子不记得,这三个字一定记得很牢,为什么?重复遍数太多了,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不可得」;如果你有得失的心,那就很冤枉,没有得失。我们世间人为得失操多少心,受多少苦难,哪里晓得得失是一场空,所以给你讲真相,「不可得」。
你明白事实真相,我们就可以过佛菩萨的生活。佛菩萨随缘,就很自在!缘聚就现相;缘散,相就没有了。缘聚的时候,相不生;缘灭的时候,相也没有灭。佛给我们讲「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一不异、不常不断」,《中观论》上给我们讲八个不,这是教给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的原则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过佛菩萨生活,你就转烦恼成智慧。众生生活在烦恼之中,佛菩萨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,不一样。所以这时候『心境两亡』,两边不执著。『照之不可穷』,这句话就是惠能大师讲的,他跟五祖说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「照之不可穷」就是常生智慧。我们凡夫常生烦恼,你看人家常生智慧。『理智交彻』,「理」,理论、现相、作用,跟智慧交融在一起,告诉你这个相是一不是二,《华严经》中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就是说明这个意思。希望同修们细细去思惟,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,然后到实现,我们要做到,你就真得受用,立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改变了我们的环境。末后这一段:
【心境既尔,境境相望,心心互研,万化纷纶,皆一致也。】
这是教给我们,从前面所说的原理原则,你能够把握住,心跟境真相既然如是,心境所说理事无碍;心是说的理,境是说的事。『境境相望,心心互研,万化纷纶,皆一致也』,这四句是讲事事无碍。可见得事事无碍从哪里来的?从理事无碍而来的。境与境相望,事与事相望,心与心互研;这个心是知,能知的是心。佛心,众生心,互相做一个比较,无论是境与境相望,心与心的比较,都是万化纷纶,这里面讲千变万化。佛心,在我们常理上说,佛心没有变化,可是要知道佛心也有变化。佛心怎么个变?佛心变化跟我们的变化不一样,佛是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《楞严经》上说的,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能够随一切众生化身,应化在世间;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「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」,「应当说什么法,他就说什么法」。所以他能够随类化身、随机说法,这就是佛心千变万化;可是佛的心千变万化当中,他有一个不变,底下讲「皆一致也」,他不变。我们今天的心也千变万化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你有没有仔细去计算计算,从早到晚你想了多少桩事情,如果你要把这个打入电脑里一看,会吓一跳,我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?真的千变万化。佛的千变万化,他知道,他知道事实真相;我们千变万化,不知道。不知道是迷,不知道是苦;知道的人不迷,知道的人不受苦;佛跟众生差别就在此地,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、一定要明白的。
佛家常讲「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」,这两句话,我想同修们听得很多,都能够耳熟。我把这两句话说作四句,大家就更好懂。「不变随缘」,这是佛。佛自证圆满,对於宇宙人生的道理、现象、变幻,没有一样不清楚、没有一样不明了,所以他的心是定的,永远不会有分别、执著,永远不会起心动念,这叫不变;他的智慧是永恒的,他能随一切众生的缘,现身说法,帮助众生、教导众生,那叫随缘;不变随缘是佛。「随缘不变」是菩萨,我们应当学的。我们今天随缘,在随缘当中学什么?学佛的不变,我们要学这个;也就是说随缘当中我们要学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要学著见色闻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要用现代人的话说,不被外面境界诱惑。外面「财色名食睡」五欲六尘天天接触,不被它诱惑,不被它动摇,随缘当中学不变,这是功夫,这就是修行。修行真正功夫是讲这个,不是少林寺的功夫,那个功夫没用处,解决不了问题。在复杂的社会里头不被它诱惑,不被它欺骗,这是本事,这就叫菩萨。
第三种「不变不随缘」,是什么人?二乘,阿罗汉、辟支佛,他不变,但是他不随缘。第四种「随缘随著变」,是什么人?我们这批人。随缘随变,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,顺著自己意思起了贪爱,不合自己意思就起了怨恨。所以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生什么东西?生七情五欲,叫生烦恼,这是凡夫。我这四句说法,大家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我们现在是哪一种人?我们要学的是哪一种人?我们要学的,在随缘里面学不变,这个叫做真功夫。末后这一句:
【唯证相应,名佛华严。】
『证』是证实,证明了。证实证明之后,你的生活就是佛华严的生活;你没有证得,你过的是凡夫的生活。凡夫跟佛诸位晓得,一念之间。这一念如何能转得过来?实在讲,大乘经典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纲领、法则,我们只要掌握到一个就能成功。所以首先我们学经,我们研教,你一定要认识佛经的内容是什么?不能不知道。如果人家问你,「你学佛了,你们天天念佛经,佛经里讲什么?这《华严》讲什么?《法华经》讲什么?太罗嗦了!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讲的是什么?」你用一句话答覆,我不喜欢罗嗦,你能说得出来吗?我过去曾经问过人,我也曾经跟人解释过,佛所说的一切经就说一桩事情,「宇宙人生的真相」,这是佛所说的。
如果要问,经典如何表达宇宙人生的真相,它用什么方法说出来?清凉大师在这大经里给我们明白指示出来,古德也都是这么说的,「教、理、行、果」,佛用这四种方法,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和盘托出。所以经,「教」是语言文字,教学;语言文字里面所包含的是理论,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这是「理」;这些大道理如何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跟我们生活结合成一体,那是「行」,那是方法;末后你所得到的真实功德利益,那叫「证」。任何一部经都有这四个部分,任何一句经文,任何一个字,都有这四个意思。我们怎么学法?清凉大师教给我们,我们也有四个方法: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。对於佛的教学、言语文字我们相信,我们不怀疑;对於言语文字所说的道理,我们理解,我们信教解理。他所讲一切落实到生活上面,我们认真去做,叫修行,修行就是认真做。我们的生活与大方广相应,我们日常工作跟大方广也相应,平常应酬、处事待人接物,样样都跟大方广相应,我们就是佛华严;佛华严就是证,证明诸佛如来过的是佛华严,我现在过的也是佛华严。
经有四个意思,「教理行果」;我们作学生的要有「信解行证」,这就是『唯证相应』,相应就是你真正得到受用。如果你不证,你得不到受用,佛菩萨还是佛菩萨,你还是你,你不能把佛菩萨跟自己变成一个。相应就是我跟佛菩萨结成一体,诸佛菩萨跟我无二无别,这是「唯证相应」;这个时候,你就不叫凡夫,你就叫佛华严,你过的是诸佛菩萨华严境界的生活。
今天到这个地方把经题跟诸位介绍完了。虽然时间很短,讲得很多,这一页在我平常讲经,大概总得要讲五、六次才能讲得完,我们争取时间,希望后面精彩部分,我们能够提前介绍给诸位。经题就介绍到此地,明天跟诸位介绍品题。这个《四十华严》,就是「普贤菩萨行愿品」,是《华严经》的一部分,最后这一部分,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明天跟诸位讲品题。今天就讲到此地,谢谢诸位同修,明天见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今天是我们这个大单元,第二次的聚会。上一次,我们将讲经的因缘给诸位报告过,今天给诸位介绍经题。我们从清凉大师的《华严经疏钞》,节录它的精要;所节录出来的,一部分是经文,一部分是清凉大师的注解。我们节录的重点,无论是经文,无论是大师的开示,都跟我们现前生活有密切的关系。我们学了之后,就能够得到用处,所谓「学以致用」,这样子才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,所以佛法著重於实际的生活,不著重玄谈。本经愈往后面愈精彩,讲到我们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现实的生活,如何摆脱我们生活的困境,使我们生活得更美满,这是大乘佛法教学的宗旨,也是我们这一次选讲的目的。现在诸位请看讲义,第一部分这是经题:
【大方广佛华严经】
第一小段:
【大—当体受名,常遍为义。常则竖无初际,遍则横该无外。】
这两句话,一个从时间上说的,一个从空间上讲的。『常』从时间上讲,『遍』从空间上讲;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无尽的时空。我们要想解决宇宙人生的大问题,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,才是真实的,才是彻底究竟的。根源从哪里说起?现代的科学家已经在很认真的探讨,宇宙从哪里来?宇宙之间,现在我们知道,大大小小的星球数不尽,佛法里面讲「无量无边」。每一个星球就是一个世界,它从哪里来?它怎么样形成的?如何演变、将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?这才是我们研究的根源;这是说宇宙,虚空宇宙。生命从哪里来?生命包括动物、植物,乃至於矿物,从哪里来?我们自己从哪里来?这是佛家讲的根本问题。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答案,我们要想改变我们的生活,要想离开一切苦难,那就太难太难!
佛法教导我们,正如同一棵大树一样,古往今来许多学术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,乃至於宗教家,也不断的在探索,而这个探索从佛的眼光里面讲,他们都在枝枝叶叶,没有找到根本;实在讲找的是小枝、小干,大枝、大干、根本没发现。所以我们从这很短很短,中国人讲五千年的历史,五千年历史要跟无尽时空来相比,五千年实在是太短暂。从这个短暂历史演变过程来看,不但问题不能解决,而且问题一天比一天复杂,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过得更辛苦、过得更困难,这是大家都能见得到的。
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,知道古印度这些宗教的学者,也在探索这个问题。他们用的方法,可以说是相当正确,不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,他们用禅定的方法,有能力在禅定当中观察到六道轮回。这是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现在世间之前,我们从印度典籍里面,这些记载都看到了。他们能够看到饿鬼道、地狱道,能够看到欲界天、色界天,乃至於无色界天。这个能力在同时代,我们中国人还做不到。中国的儒家、道家思想相当高超,要跟印度学者相比,还差很大一段距离,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,而不降生在中国,道理就在此地。
他们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,非常可惜,他不能够超越一层,他超越一层,六道就超越。所以始终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他的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,他就终止。他以为那个境界已经达到宇宙的边际,实际上那个地方确实是一个界限,不是边际。这个界限突破之后,时空更大了;更大时空外面还有一个界限,在佛家讲叫十法界;十法界再突破,才是这经上讲的『竖无初际,横该无外』,才能达到这个境界。
所以『大』这个字,就是讲宇宙万有的本体,宇宙是从它变现出来,生命也是从它这个地方发生起来,这是本体;在佛家讲叫做真如、叫做本性、叫做自性,也叫做真心。佛在《华严经》上,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,佛说过两句话: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」心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此地用这个「大」来代表,因为它实在讲不出来,用这个大字来形容它、来赞叹它,太大太大了,太伟大了!它是能生宇宙万物,宇宙万物是它所生。
这个东西在哪里?无所不在,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它,在大乘法里面称之为「清净法身」。佛法到究竟,修学到究竟,我们一般人讲证果、成佛了,这什么意思?证果就是你真正证得,这桩事情彻底明白、了解;禅宗里面所谓「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」,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他作佛。所以佛是一个对於宇宙人生的根源,彻底明白的人,佛不是神、不是仙,佛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了解的人。这是第一个字的大意。第二个:
【方—就法得名,轨持为义。双持体相,轨生物解。】
这是清凉大师的注解。『方』是指什么?方是指现相。宇宙的现象、万物的现象、我们人生的现象,这现象从哪来的?前面是讲的能生能变,这个「方」是所生所变。能生能变的,实在讲说不出来,不但说不出来,我们想都没有办法想到,所以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它另外一个名字叫「大不思议经」。不可思议,「思」是思惟想像,你思惟想像决定达不到;「议」是议论,我们来研究、讨论讨论,研究讨论也达不到。言语达不到,思惟达不到,能变的;可是如果就现相上来讲,那就容易多了,宇宙的现象、万法的现象、我们人生的现象,这个可以思,也可以议论,可以讨论的。
『就法得名』,法是方法。也就是万事万物演变的程序、演变的法则,它演变是有秩序的。我们看到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,现在观察好像它都有轨道,不会互相碰撞,这是大的方面去看;小,现在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,这是最小的。我们发现一颗原子、一颗电子,它的组织也非常精细、精密,它的运行也有一定的法则,它也很有秩序,它不乱,这就叫轨持。『轨』是什么?它有轨道,它有原则;『持』是它能够保持它的原则。
『双持体相』,体就是前面讲的「大」,就是能变,相是所变;能变的我们称之为理论,所变的我们称它作现象。这些理论、这些现象,能够帮助我们理解,这叫『轨生物解』,生是生起。为什么不说人,说物?物比人的范围大,如果说「轨生人解」,只有人能够理解,人以外还有畜生、还有天人、还有神仙、还有饿鬼,他们能不能理解?他们也能理解,所以用物比人的范围就大了。佛家讲九法界众生接受佛的教导,都能够理解,因此九法界众生都可以作菩萨,都可以作佛,佛法是平等的。你依照这个理论的基础,依照这些方法,你渐渐就会明白、就会明了。这些理论方法在哪里?就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之中,所以这是从现相上说。「广」是从作用上来讲,体能现相,现相之后一定有用处。
【广—从用得名,包博为义。包则广容,博则广遍。】
这个作用我们要透彻的了解。许许多多同修,包括过去、现在、古今中外,都在这里探讨,都非常用功、非常热心,也都很努力,为什么他们不能够突破界限?为什么达不到结果?原因就是他心量太小。诸佛菩萨心量广大!这个不能不广,为什么?能现之体广大,所现的相也广大;我们起作用要是太小了,你怎么能够理解广大的能变跟所变?佛为什么成佛?菩萨为什么能成菩萨?没有别的原因,心量大。佛经里常说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用这个心。我们依据大乘经教,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,要怎样用心来修学,怎样用心来生活、来工作、来处事待人接物。
我今天看这两边的对联做得不错,这是绣出来的。这一边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我们要用这个心;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广。这一个「广」大家很难懂,我把它说成十个字,诸位就好懂;真诚心广,清净心广,平等心广,正觉、慈悲心都是广。我们用这种心来生活、来工作、来修学,你就能体会到佛所说的,理论跟现象的真实相,真正能解决世出世间所有复杂的问题。这一桩事情我们留到后面,还会跟诸位同学做详细的报告。
这是我们现在生活切实的问题,一定要用大心量才能解决,心量小解决不了问题。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,为我自己的利益,我跟别人一定产生冲突,人与人之间这就有竞争。我们只为我们的团体利益,我这个团体跟其他团体一定起冲突。我为我国家的利益,说得没错!我为我国家利益,一定跟别的国家起冲突。我说我为我们全世界众生利益,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星球,我为这个星球上一切众生的利益,还会跟别的星球发生星际大战,不能解问题。所以诸佛菩萨心量大,起心动念想到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,这种隔阂、误会、成见、冲突全部都化解了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思惟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,彻底解决,究竟圆满的解决。
现在这个世界上提倡多元文化,我在澳洲跟许许多多人谈到这些问题,我也非常希望在澳洲大学里面,设一个多元文化研究所。教材是什么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;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理想、我们的目标。这个理想目标,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所有一切众生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来创造全世界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这一部经确确实实可以帮助我们做到。
第四个字,「佛」这个字。佛就是对於前面体相彻底明了,它的作用完全与体相相应,这样的人,我们就叫他做佛陀。
【佛—就人得名,觉照为义。】
『觉』是明白,『照』也是比喻,真正见到了。
【照则朗万法之幽邃,觉则悟大夜之重昏。】
这两个是从比喻上说的。你能够照见所有一切万法,它的理论、它的现象、它的演变,没有一样不清楚、不明了,这个人多自在!觉悟是什么?「大夜」是比喻,无量劫来我们都迷惑颠倒,不知道宇宙是怎么回事,也不晓得自己从哪里来,将来到哪里去,都不知道,现在豁然明白了,这就好像从夜晚醒过来一样,重见光明;这是用世俗的话来说修行证果之人。修行这两个字,它的说法我们要清楚、我们要明白。「修行」是修正我们生活行为,我们在生活行为里头有错误、有过失,把错误、把过失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,以为一定是敲著木鱼念经,那叫修行,完全搞错了;是把我们生活的错误、工作的错误,这些错误修正过来,也能像诸佛菩萨一样,对宇宙的理论、演变彻底明白,而没有一丝毫错误,这个人就称之为佛。
【华—从喻得名,感果严身为义。感果则万行圆成,严身则众德备体。严—功用受名,资庄为义。谓资广大之体用,庄真应之佛身。】
清凉大师这个注解注得好,不好懂。『华严』这两个字就是过诸佛菩萨生活的表现。诸佛菩萨的生活是什么样?像花、像严,这一样的美丽、那一样的圆满。花是代表美,严是代表善,我们讲真善美的生活;真善美的生活就叫庄严,所以花是从比喻。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的族群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信仰,没有不爱花的。花摆在面前,可以说种种不同的族群都不会存在,见到花都会微笑、都很欢喜,所以用花代表美满。『感果严身』,佛家用花代表修行,花美。如果你的思想行为有缺陷就不美;你把这些缺陷、把这些偏差修正过来,那就美了。用花代表修行,这是真正庄严自己的性德。
自己的心清净了,自己的心慈悲了;慈悲是大爱。佛法为什么不用爱而说慈悲?慈悲是理性的,一般讲爱是感情的;感情就是麻烦事情,把感情转变成智慧,这个爱就叫慈悲。所以说慈悲是依智慧的大爱,不同於世间人感情;感情会变,智慧不会变。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,称之为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这意思就是没有任何条件,永恒不变的,永远关怀你,永远照顾你,永远在帮助你。无论你觉察或者是不觉察,你接受或者是不接受,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的照顾,无微不至,从来没有间断过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诸位要把《华严经》多念几遍,你真正明白了,你会觉察到诸佛菩萨的慈悲,这个是庄严。
现在许许多多人生活很艰苦,有很多人年岁并不大,身体不健康,常常来问我,佛法能不能帮助他?能。但是佛只能够跟你讲理论、跟你讲方法。你懂得之后,你就得救了;你不懂,那你没法子。佛教给我们什么?教给我们相信自己,要建立自信心,可是世间人偏偏不相信自己,有病相信医生,糟糕了。医生能够医你的病吗?高明的医生我也遇到过,跟我谈得很有道理。医生跟病人要有缘分,有缘这个病人很快就治好,没有缘治不好;这是医生讲的,说得没错。什么叫缘分?他说不出来,我说得出来,他说不出来。缘分是什么?对自己有自信心,第一个相信自己,第二个相信医生,相信医生放在第二位,第一相信自己,这叫有缘。如果把医生看作第一位相信他,信自己摆在第二、第三,没有缘。
医生把病人医好,是病人相信自己这个病会好,相信没有问题,他身心安稳,心理健康,生理的毛病很容易就恢复。如果病人对自己生理没有信心,天天要依赖医生、靠著医生,这个人的病很难好。所以医生把病人医好,百分之九十是病人自己信心,调理身心恢复健康的,医生帮忙十分之一,十分之九靠自己,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。你真正明了这个道理,诸位要晓得,清净心是健康的根本,心清净,身就清净,怎么会生病?你不可能生病。第二个是慈悲心、爱心,慈悲能够解毒。现在这个世间病毒太多,用什么东西来解毒?慈悲心解毒,清净心不染,你只要有这两种心,你这一生当中,百病不生,长命百岁。若不懂这个道理,那有什么办法?天天靠吃补药,打补针,没有毛病也打出毛病。所以「华严」两个字的意思非常深广,身心清净,这是真正的庄严。
第六节里面所说,『资广大之体用』。「资」是资助、帮助;「体」就是前面讲的大,能变;「用」就是所变,包括作用。这是真正庄义。『庄真应之佛身』,这是庄严,庄严也就是装饰。真身是法身,应身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,我们现前的身体也得到清净庄严,完美没有一丝毫的缺陷。
这部经为我们所说的,就是这些事情,就是这些道理。经题是整个经文内容的纲领,经题懂得之后,这一部经内容大致上就明白。我们想不想学?我们需不需要学?在这个地方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参考资料。我们因为时间很短,不能跟诸位细讲,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科学工具,我们每一堂的讲演,现场就送在网路上传播,诸位在家里只要有电脑,我们每一堂的讲演,你都可以收听。我们的网址,今天有没有送?柜台上都可以拿到。我们今天这个现场,你们看看前面摆著桌子,有几个工作人员立刻都上网路,全世界都能够同时收得到,所以听众不只坐在现场这几位。
我们现前在新加坡,我们的网路有双向传播。他在萤幕上看到我,我也在萤幕上看到他,我们面对面谈话,他提问题,我就给他解答,高科技我们要善於运用。这样子,我们天天见面,有问题,每天见面的时候都可以提出来解答。因为在新加坡我们《华严经》是细讲,这部经讲圆满,至少也需要七、八年的时间,这要有耐心听,每天有两个小时,要讲七、八年才能讲圆满。在此地也有好处,我们讲大意完全离开了经文,我摘录大纲,这是讲大意,完全讲全经的精华,学了之后立刻就有用处。所以这个有这种好处在,节省很多时间,把一部经精华的部分、重要的部分,我们统统掌握到。「经」这个字的注解:
【经—能诠得名,摄持为义。持性相之无尽,摄众生之无边。】
『持性相之无尽』是讲理论,『摄众生之无边』,摄受众生这是契机,前面一句是契理。也就是说,与能变宇宙万物、所变宇宙万相的真相相应,这叫「持性相之无尽」。一切众生能够遇到这个法会,能够锲而不舍,认真努力修学,他都能够明了。下面还有个解释,这是一般讲经法师常讲的:
【又,诸师常以贯、摄、常、法四义释之。】
这平常讲经都会讲到。『贯』,贯穿一切事理;『摄』是摄受一切众生;『常』,理论、方法永恒不变,这是常的意思;『法』是法则,依照这个法则去修学,你一定能够证得,用现在的话来说,你一定会得到好处。
【又有径义,镜义。】
『径』是路,径有门路的意思,你从这个门路可以登堂入室。又有『镜』的意思,镜是照自己的心行。所以它的含意很多很多,这个也不细说了。再看底下,这是解释这段里面的道理:
【上来所释,乃至无尽。】
前面我们是简单讲,细说说不尽。但是总而言之:
【不离一心。一心即法界。】
『一心』这两个字很难懂,你如果懂得这两个字,我们就称你作菩萨,称你作佛,就不叫你做凡夫;这两个字你不懂,所以称你作凡夫,你是凡人。一心是什么?一心就是法界、就是整个宇宙万有的全体,这叫一心,真的很难懂。为什么尽虚空、遍法界称为一心?一心所变的;能变是一心,所变还是一心。这个话诸位要听不懂,我们从比喻上讲,大家晚上睡觉会作梦,你梦里面不是也有虚空,也有山河大地,也有芸芸众生,梦里的境界从哪里来的?是你心变现的。如果我们把梦中那个梦境比喻作法界,是你一心变现成梦境,整个梦境还是你一心,这就是佛经上常讲的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心跟法是一不是二。这个消息虽然透给大家,什么时候你承认了,你肯定了,这是功夫。
所以佛法的修学,最近我也常常遇到人,甚至於远在美国、加拿大的同修打电话问我,学佛学了很多年,功夫依旧不得力,问我什么原因?我很简单的告诉他,你听经听得太少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为什么这样辛辛苦苦的给我们讲?不是这么长时间来讲,我们不会觉悟。实在讲,修行「转凡成圣」,给诸位说是一念之间。我们这一念转不过来,什么时候你这一念转迷成悟,你的问题就解决,就超凡入圣。一念为什么转不过来?对於这里头的道理,刚才讲能变所变,实在讲没有搞清楚,特别是中下根性的人,那不多听怎么办?而多听,佛教给我们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才能产生效果,也就是说你的功夫才能得力;你听得太多、听得太杂,不行,收不到效果。这在《华严经》上自始至终有明显的表示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么多的佛菩萨,他们表示给我们看的,都是修一门,都是修一个法门成功的,没有说同时修很多法门成功的,没有。
佛讲经是讲无量法门,就好像我们这个讲堂,四周围开著很多门,几十个门、几百个门户,随便你从哪个门都能进来。你一门才能进来,你说同时我要从两个门、三门、四个门一起进来,你就永远进不来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《华严经》上你们去看,仔细去看,每一位佛菩萨都是修一个法门。一个法门进来,所有一切法门你都通达;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」,一门入,一切门都入。所以华严会上,哪一个菩萨、哪一尊佛他不是大通家?他样样都通,佛法通,世间法样样精通。虽然样样精通,他还是表演一门,这是什么意思?这叫大慈大悲,做样子给我们看,帮助我们入门。我们同时想学两样、学三样,入不进去,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在佛门里面,古大德有提倡「禅净双修」,是不是真的叫你禅净双修?不是的。你要晓得讲话的这个人是什么人,他为什么讲这个话?讲给哪些人听?「禅净双修」,这是大师苦口苦心,看到一些参禅的不能成就,可是他又很执著、又不肯放弃,怎么救他?告诉他,「你这个禅再加一点净,了不起!」他就高兴了,将来禅不能成功,净这一边成功,是这么个意思;看准了,你不能成就。绝不是劝你学两个法门,那是很不得已的办法,我们千万不要搞错。「他说禅净双修,咱们就修两门吧!」你从两个门能进得来吗?进不来的。譬如说明明知道他从这个门进不来,告诉他,「隔壁那个门可以进来」,这叫禅净双修。
近代,你们看看黄念祖老居士,他是密宗的上师,金刚阿闍梨。他劝学密的人要修净土,什么原因?他跟我是老朋友,我们真的是志同道合,看准现在学密的人不能成就,劝你念阿弥陀佛,那边不能成就,将来念佛也许还能成就,是这么个道理,绝对不是叫你修两门。所以诸位要想成就,「一门深入,长期薰修」,你才能成功。我讲经四十年了,四十年讲了很多的经论,为什么讲这么多?逼不得已,没法子!这个地方请我讲这个经,那个地方请我讲那个经,不能不讲;可是我所讲一切经都归到一条路,念佛往生。《华严经》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还是这一条路。「一心即法界」这句话非常重要,这句话是佛法的根本,佛法就是从这句话上建立的;也就是说佛家的教学,根本理论的依据就是这句话。这下面讲:
【心体即大。】
这不是一心吗?一心的体,就是前面经题上「大」字。
【心体离念,等虚空故。】
这两句是解释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答覆富楼那尊者的疑问,曾经说过,富楼那问:「无明从哪里来的?」这个问题问得好,佛的答覆:「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」。读《楞严经》的人都知道这句话,可是这句话怎么讲法,可难了。依照古人注解去讲,你还是不得要领。我听过不少人讲《楞严》,依照古人的注子讲,我听起来就像隔靴骚痒,骚不到痒处。实实在在说,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透彻、讲得很清楚。「解六结越三空」,那就是知见立知。这个六结愈往后愈微细,六根每一个根都有这六个现象:有动、有静、有根、有觉、有空、有灭,连那个灭的念头都是立知,你说多微细,前面那个太粗了,这是属於境界上的问题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才知道什么叫离念,这个离念,灭的念都没有,六结这个念统统都没有,这才真的叫离念。离念之心跟虚空法界完全平等、完全相应;不但讲相应平等,就是法界。法界就是一心,一心就是法界,那是什么?那是自己的本来面目,禅宗里面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这时候你才见到。我们现在摆在面前六个关口,一关都脱不了,你怎么能够见到事实真相?你怎么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?这是从体上说的。
【心之相用即是方广。】
『相』是现相,『用』是作用,就是『方广』两个字。
【观心起行即是华严。】
『华严』是你的生活行为,与「大方广」完全相应,这个生活行为就是华严。
【觉心性相是名为佛。】
你过华严的生活,你就叫佛。佛的生活、菩萨的生活就叫华严的生活。我们今天的生活烦恼、忧虑。什么时候能把我们的忧虑烦恼,转变成华严的生活,你就超凡入圣。这是简单的报告。下面说:
【经云:佛心岂有他,正觉觉世间。】
佛心不是别的,就是对於整个世间彻底明白,真正觉了,这就是佛心。
【觉非外来,全同所觉。】
告诉你这个觉悟不是从外面学得来。听经你要会听;听经,如果向外面学,你不会觉,你愈听愈迷,愈听麻烦愈大。可是你不能不听,不听又不行,听又不行,怎么办?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的方法,「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」,这个很重要。所以听经用什么态度听经?清净心听经。我们睁开眼睛,眼前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,听法师大德讲经,字字句句听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决定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叫会听;会听是什么?会开悟。你这个时候在听经,是真在用功,定慧等学。看得清楚、听得分明是慧;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是定。你在这里两个小时在修定、修慧,定慧等学、定慧双运。天天这样用功,不间断的用功,这个人决定开悟。
如果你听经著了听经的相,分别言语文字,去思惟里头的意思,那就坏了!这个事情难,也不好讲,也不好懂。现在人所说「直觉」有一点接近,所以佛法的见闻,我们用直觉;也就是说我听懂就懂,听不懂绝不去想它,愈想愈错,决定想不出来,不能想,多听几遍,不懂的地方慢慢也都懂了;不是你的思考想像研究懂的,它自然就懂了,那叫悟。如果你思惟想像,想清楚、想明白了,未必是真的,往往产生错觉,把佛经的意思误会、错解,这种人很多很多。听经要用这个方法,年轻法师学讲经的要注意,也要用这个方法。讲经不能用思考,一思考落在第六意识里去,所以讲经也是用直觉。怎么讲出来?是自自然然讲出来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讲经需不需要准备?不需要,一准备落在意识里去了,你就有思惟,你就有分别、就有执著,你就会起心动念,怎么会相应?由此可知,你要想发心讲经,全凭你自己平素的用功。
功夫用在哪里?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,耳闻声,鼻嗅香,舌尝味,清清楚楚,如如不动,这叫用功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的原则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这个意思就是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要做这个功夫,你才与「大方广」相应。虽然没证得大方广,我走的这条路是向大方广这个方向,这条道路决定没错,一天比一天靠近,好境界!你要用思惟、用想像、用分别、用执著,背道而驰,希求的是大方广,可是我走的路恰相反,跟它相悖,永远得不到。这些总的原理原则总得要知道。所以觉不是从外来的,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;这个智慧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诸佛如来的智慧现前,我们的智慧被埋没,为什么被埋没?因为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,你会起心动念,你的智慧没有了,智慧变成烦恼。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,实在讲非常之好,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。只要你会做,你就有办法消除一切烦恼,把烦恼转变成无量智慧。你想不想得到这个境界?真想得到这境界,《华严经》就是最好的帮助。「觉非外来,全同所觉」;能觉、所觉是一不是二。
【故理智不殊,唯一圆觉。】
『理』是宇宙人生的真理、真相;『智』是我们能够了解这个真理,了解事实真相。这个智慧与事实真相是一不是二,所以称它叫做圆觉;圆是圆满,没有一丝毫欠缺。
【若形夺双亡,则远离觉所觉。无心亡照,任运寂知,则念念常是大方广佛华严甚深性海。】
这几句话是讲:你的功夫达到这个水平,这个水平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什么叫『形夺双亡』?「形」是事相,「夺」是你的用心;两边都不著叫「双亡」,两边放下了。怎么叫两边放下?心里面不再把这些万事万物放在心上,你就把这些形放下,也不要在万事万物那里去打妄想、起分别,夺就放下了,这叫两边放下。双亡是两边放下,那么能觉、所觉都放下了;能觉是夺,所觉就是形,两边都放下。『无心亡照』,这个心是什么?妄心,我们讲的意识心、分别心、执著心,这个心没有了,完全没有了,不起作用了;然后是什么?『任运寂知』,任运是自自然然,自自然然什么都清楚、什么都明白,这叫任运寂知。这是自己一心,自性般若智慧现前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有没有这种人?在中国历史上有,有一个很出名的人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到这个境界。他是如何到这个境界的?可以说这几句话,把他的功夫说尽了。他确确实实两边放下,智慧现前了,所以从来没有听过的经,因为他不认识字,当然他没有读过经,他只听别人念经给他听,从来没有听过的经,他听到了,他都能讲,讲得叫你开悟,他有这个本事。他一接触就通达、就明了,一点都不费劲,哪里像我们这样学得这么辛苦,他学得好自在。他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?就是他统统放下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他说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两边都放下。所以他『念念常是大方广佛华严甚深性海』,这个「性」就是一心,就是自性;「海」是形容广大无边。智慧广大无边,福德广大无边,样样都是广大无边,你说这种人生多美满、多幸福,这是真正的美满幸福。不同世间,世间美满幸福是假的不是真的,那是昙花一现,非常短暂,过去之后,苦来了。再看底下一节:
【若知触物皆心,方了心性。】
这是清凉大师告诉我们。你要知道,我们六根接触一切境界,都是自性变现的相分,除了自性之外,决定没有一样东西存在,这样你才了自性,了是明了。「方了心性」,就是禅宗里面一句话「明心见性」。禅宗里明心见性这四个字不好讲,不好懂;这个话好懂,你到什么时候忽然觉悟,六根所接触一切万法全是自性,你就明心见性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无量劫来不能解决的一切麻烦事情,统统解决了。生死解决了,轮回解决了,身上什么病苦那是小事情,鸡毛蒜皮,哪有不能解决的问题!有病还要找医生,还要去吃药?不需要,你可以恢复到像诸佛菩萨金刚不坏身,你的体质转变了,你的容貌也转变了。这话怎么讲?相随心转,你的心得到大圆满,你的相也就成大圆满;容貌是色相,色相圆满了,体质也圆满了,你的居住环境没有一样不圆满。这一句话很要紧,大家没有事情多念念,常常念念。下面这引经说:
【故梵行品云:】
「梵行品」是《华严经》的一品。
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。心境如如,平等无碍。心境重重,智照斯在。即心了境界之佛,即境见唯心如来。】
不是跟你说一桩事情吗?今天跟大家讲的这几句,是佛法里最深的一个阶层。但是这是佛法的根本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凭什么、依靠什么?就是这个,这是真理。所以我们对佛讲经说法,我们相信,我们没有怀疑,那是他依据的理论太真实了。我们如果也依据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,必定能达到这个境界。这一段是经文,『知一切法即心自性』。『心境如如』,心是能生能变;境就是宇宙万法万有,是所生所变;如如两个字怎么讲?能变如所变,所变如能变,能所不二,所以叫心境如如。『平等无碍』,一切法平等,一切法没有障碍。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,给我们说四重无碍: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可是我们今天很麻烦,理有障碍,事也有障碍,理事障碍更大,事事障碍就不得了。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障碍?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心境如如,几时要是明了心境如如,所有一切障碍就烟消云散。这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希求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。
我在前年访问澳洲,在昆士兰遇到昆士兰州少数民族事务局的局长尤里先生。这个人很有智慧,他是犹太籍的澳洲人,他告诉我,「澳洲近些年来实行开放政策,欢迎外来的移民。可是接著发生一个问题:这些外来的移民,来自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宗教信仰、不同的思想,现在我们住在一起共同生活,这里面许许多多的矛盾、冲突、意见,如何能够化解?而达到彼此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来共同创造澳洲的社会安定,国家的繁荣兴旺。
这是个大问题,他来问我有没有方法?我是同时接受两个人问同样一个问题,但是不同时间。早年尤里先生问我这个问题;去年我在昆士兰,去参访一个私立的大学邦德大学,接见我的是他们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院的院长,也同样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。我告诉他:「有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,能达到你所理想的目标。」所以他们对於佛法就很有兴趣,对於我也很有兴趣,他们非常欢迎我,希望在澳洲能把这个工作做好,我也很乐意帮助他,真正解决社会问题。所以佛法不是没有用的东西,全世界任何学术解决不了的问题,《华严经》能解决,这是高度的智慧,圆满的智慧。可惜很少人知道,真正是无上的宝藏埋藏在经典书厨里头,多少寺庙书厨里都有,他不拿出来用,你说这多可惜!
底下讲的『心境重重』,重重是无尽的意思。『智照斯在』,你的高度智慧,你的究竟圆满智慧在哪里?就在这些理事之中,从理事里头显示出智慧,从智慧里面明了理事的究竟处。『即心了境界之佛,即境见唯心如来』,这是说明心境是一不是二,佛跟心是一,众生跟佛是一,大乘经上常讲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
【心佛重重,而本觉性一。】
这是说事无量无边,理也无量无边,可是本觉性是一个,都是从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。
【皆取之不可得,则心境两亡。照之不可穷,则理智交彻。】
前面从事上说。事上,诸位一定要知道,事是一个假相,不是真实的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,讲《般若经》的时间最长,讲了二十二年。这二十二年说什么东西?说明宇宙万相的真实相。最后做个总结论,真相是什么?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」这是二十二年《般若》的总结。《般若心经》上给我们做个总结,「无智亦无得」。所以讲「不可得」这三个字,《大般若经》里讲了几千遍,我们将这部经从头到尾翻阅一遍,其他的句子不记得,这三个字一定记得很牢,为什么?重复遍数太多了,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不可得」;如果你有得失的心,那就很冤枉,没有得失。我们世间人为得失操多少心,受多少苦难,哪里晓得得失是一场空,所以给你讲真相,「不可得」。
你明白事实真相,我们就可以过佛菩萨的生活。佛菩萨随缘,就很自在!缘聚就现相;缘散,相就没有了。缘聚的时候,相不生;缘灭的时候,相也没有灭。佛给我们讲「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一不异、不常不断」,《中观论》上给我们讲八个不,这是教给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的原则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过佛菩萨生活,你就转烦恼成智慧。众生生活在烦恼之中,佛菩萨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,不一样。所以这时候『心境两亡』,两边不执著。『照之不可穷』,这句话就是惠能大师讲的,他跟五祖说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「照之不可穷」就是常生智慧。我们凡夫常生烦恼,你看人家常生智慧。『理智交彻』,「理」,理论、现相、作用,跟智慧交融在一起,告诉你这个相是一不是二,《华严经》中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就是说明这个意思。希望同修们细细去思惟,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,然后到实现,我们要做到,你就真得受用,立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改变了我们的环境。末后这一段:
【心境既尔,境境相望,心心互研,万化纷纶,皆一致也。】
这是教给我们,从前面所说的原理原则,你能够把握住,心跟境真相既然如是,心境所说理事无碍;心是说的理,境是说的事。『境境相望,心心互研,万化纷纶,皆一致也』,这四句是讲事事无碍。可见得事事无碍从哪里来的?从理事无碍而来的。境与境相望,事与事相望,心与心互研;这个心是知,能知的是心。佛心,众生心,互相做一个比较,无论是境与境相望,心与心的比较,都是万化纷纶,这里面讲千变万化。佛心,在我们常理上说,佛心没有变化,可是要知道佛心也有变化。佛心怎么个变?佛心变化跟我们的变化不一样,佛是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《楞严经》上说的,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能够随一切众生化身,应化在世间;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「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」,「应当说什么法,他就说什么法」。所以他能够随类化身、随机说法,这就是佛心千变万化;可是佛的心千变万化当中,他有一个不变,底下讲「皆一致也」,他不变。我们今天的心也千变万化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你有没有仔细去计算计算,从早到晚你想了多少桩事情,如果你要把这个打入电脑里一看,会吓一跳,我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?真的千变万化。佛的千变万化,他知道,他知道事实真相;我们千变万化,不知道。不知道是迷,不知道是苦;知道的人不迷,知道的人不受苦;佛跟众生差别就在此地,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、一定要明白的。
佛家常讲「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」,这两句话,我想同修们听得很多,都能够耳熟。我把这两句话说作四句,大家就更好懂。「不变随缘」,这是佛。佛自证圆满,对於宇宙人生的道理、现象、变幻,没有一样不清楚、没有一样不明了,所以他的心是定的,永远不会有分别、执著,永远不会起心动念,这叫不变;他的智慧是永恒的,他能随一切众生的缘,现身说法,帮助众生、教导众生,那叫随缘;不变随缘是佛。「随缘不变」是菩萨,我们应当学的。我们今天随缘,在随缘当中学什么?学佛的不变,我们要学这个;也就是说随缘当中我们要学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要学著见色闻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要用现代人的话说,不被外面境界诱惑。外面「财色名食睡」五欲六尘天天接触,不被它诱惑,不被它动摇,随缘当中学不变,这是功夫,这就是修行。修行真正功夫是讲这个,不是少林寺的功夫,那个功夫没用处,解决不了问题。在复杂的社会里头不被它诱惑,不被它欺骗,这是本事,这就叫菩萨。
第三种「不变不随缘」,是什么人?二乘,阿罗汉、辟支佛,他不变,但是他不随缘。第四种「随缘随著变」,是什么人?我们这批人。随缘随变,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,顺著自己意思起了贪爱,不合自己意思就起了怨恨。所以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生什么东西?生七情五欲,叫生烦恼,这是凡夫。我这四句说法,大家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我们现在是哪一种人?我们要学的是哪一种人?我们要学的,在随缘里面学不变,这个叫做真功夫。末后这一句:
【唯证相应,名佛华严。】
『证』是证实,证明了。证实证明之后,你的生活就是佛华严的生活;你没有证得,你过的是凡夫的生活。凡夫跟佛诸位晓得,一念之间。这一念如何能转得过来?实在讲,大乘经典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纲领、法则,我们只要掌握到一个就能成功。所以首先我们学经,我们研教,你一定要认识佛经的内容是什么?不能不知道。如果人家问你,「你学佛了,你们天天念佛经,佛经里讲什么?这《华严》讲什么?《法华经》讲什么?太罗嗦了!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讲的是什么?」你用一句话答覆,我不喜欢罗嗦,你能说得出来吗?我过去曾经问过人,我也曾经跟人解释过,佛所说的一切经就说一桩事情,「宇宙人生的真相」,这是佛所说的。
如果要问,经典如何表达宇宙人生的真相,它用什么方法说出来?清凉大师在这大经里给我们明白指示出来,古德也都是这么说的,「教、理、行、果」,佛用这四种方法,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和盘托出。所以经,「教」是语言文字,教学;语言文字里面所包含的是理论,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这是「理」;这些大道理如何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跟我们生活结合成一体,那是「行」,那是方法;末后你所得到的真实功德利益,那叫「证」。任何一部经都有这四个部分,任何一句经文,任何一个字,都有这四个意思。我们怎么学法?清凉大师教给我们,我们也有四个方法: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。对於佛的教学、言语文字我们相信,我们不怀疑;对於言语文字所说的道理,我们理解,我们信教解理。他所讲一切落实到生活上面,我们认真去做,叫修行,修行就是认真做。我们的生活与大方广相应,我们日常工作跟大方广也相应,平常应酬、处事待人接物,样样都跟大方广相应,我们就是佛华严;佛华严就是证,证明诸佛如来过的是佛华严,我现在过的也是佛华严。
经有四个意思,「教理行果」;我们作学生的要有「信解行证」,这就是『唯证相应』,相应就是你真正得到受用。如果你不证,你得不到受用,佛菩萨还是佛菩萨,你还是你,你不能把佛菩萨跟自己变成一个。相应就是我跟佛菩萨结成一体,诸佛菩萨跟我无二无别,这是「唯证相应」;这个时候,你就不叫凡夫,你就叫佛华严,你过的是诸佛菩萨华严境界的生活。
今天到这个地方把经题跟诸位介绍完了。虽然时间很短,讲得很多,这一页在我平常讲经,大概总得要讲五、六次才能讲得完,我们争取时间,希望后面精彩部分,我们能够提前介绍给诸位。经题就介绍到此地,明天跟诸位介绍品题。这个《四十华严》,就是「普贤菩萨行愿品」,是《华严经》的一部分,最后这一部分,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明天跟诸位讲品题。今天就讲到此地,谢谢诸位同修,明天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