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0六九卷) 2009/11/21 台湾高雄 档名:12-017-2069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本分」末后李长者的《合论》。我们接著看第三段,「明三昧之力者,其力有五」,我们接著看解释的第三:
「三、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者,为以无作定,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,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。」我们看到此地。入定,定的作用非常广大,这个地方告诉我们,定能同佛身相。为什么?佛的身相是从清净心、平等心里面现出来的。一般大乘教里面,世尊为我们说十法界,每个法界我们知道都是无量因缘。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佛为我们介绍出来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知道了,我们就知道自己用功什么是重点,怎样才能够把握到。十法界从佛说起,佛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「平等」,平等是成佛的因。我们如果在修学当中真正能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尽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。怎么才能平等?没有分别执著就平等了。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得很多、听得很多,执著是严重的染污,七情五欲,严重的染污,它有善恶。如果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,给诸位说,善恶就没有了,超越六道。六道里有三善道、有三恶道,这就很明显的,六道是怎么回事情?七情五欲变现的六道轮回。在四圣法界里面,虽然执著没有了,它有分别,所以它有染净,它没有善恶,它有染净。对六道来讲它是净,六道是染,可以说四圣法界是娑婆世界的净土。染净是对立的,分别没有断,如果分别放下,染净就没有了,所有一切对立法就不生。最后剩下的是无明,也就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放下才是真平等;起心动念没放下,分别执著完全放下,这是相似的平等,清净平等觉相似的现前,这是相似即佛。所以,佛的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,我们要常常记住,离妄想分别执著才真平等。
菩萨第一个因是「六度」,菩萨念念不忘遵守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六波罗蜜修行。其实六波罗蜜还是讲放下,帮助你一桩一桩的放,布施帮助你放下悭贪。你有烦恼,贪爱是烦恼、吝啬是烦恼,你拥有的舍不得帮助别人,这是吝啬;你没有的,你起贪心,总希望得到,得什么?不外乎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。佛教菩萨修布施波罗蜜,布施就是放下,六个修学纲领摆在第一个。第二个就是持戒,就是遵守佛陀的教戒。佛是我们的老师,老师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依教奉行,叫奉事师长。第三,这很好了,你看你能布施、你能放下、你能持戒,如何把这个功德保持?一定要忍,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说的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要修忍耐的功夫。这六个纲目第三个就是忍,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可见忍非常重要。佛法传到中国,译经的这些法师把忍下面加个「辱」,辱是中国字。为什么加这个字?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,看得非常重,在过去读书人、士大夫的阶级,有所谓「士可杀不可辱」。士是读书人,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,侮辱不可以,把辱看得这么重。翻经的法师就把忍下面加个辱,侮辱可以忍,还有什么不能忍的?这才於《般若经》上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就相信了,你得有耐心!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,学世间法,我们讲求学,也很难成就。世出世间圣人对这个字都非常重视,没有一样不能忍。
我们在这个世间,无论在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真的,古人讲的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,那你就得忍辱。忍后面还要加个「让」,能忍能让你才能成就学业,才能成就道业。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、广度,能忍才能进步,忍就是进步,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,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,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。真的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,所以忍辱后面才是精进。精进这个名词好,进是进步,精就是专精,不是杂、不是乱。杂跟乱,虽然向上提升,提升不高,很有限,如果是专精,提升就快速。所以精进是得定的前方便,忍辱、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,也就是基础功夫,这才得定。定,真的,我们中国人讲立志,佛教里面讲发愿,都是以定为基础,没有定,你的愿、你的志都很难成就。如果你心是定的、是清净的,这个愿力、志向真的在引导你,你向这个方向、目标勇猛精进,没有不成就的。最后一个,「智度」。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,智慧从哪里开的?从禅定开的。前面说过,戒生定,定生慧,没有定就没有智慧,没有定你也见不到佛,佛在面前你也见不到。这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。
下面,缘觉依「十二因缘」修,这都是第一个条件,声闻依「四谛」修,天人修「上品十善」,还要加一个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这种人生天。人间第一个条件是「五戒十善」,五戒十善不具足,我们失掉人身之后得人身就难了。来生还能到人道吗?那要问问你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。经教里面跟我们讲的,中品十善得人身,「下品十善」阿修罗道。其实,阿修罗道福报很大,比我们人道是殊胜太多了,怎么说他是下品?这一生是不错,来生就不行了。为什么?他造作的恶业太严重,来生必定堕落。这佛在经教里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让我们修行千万不能错了道路。阿修罗真认真的修十善、修五戒,也能够达到上品,为什么不称他上品要称他下品?他有两个习气很严重,这两个习气害了他,一个是傲慢,一个是嫉妒、好胜,争强好胜。他做好事,修功德很大,所以他福报很大,他也学习经教,所以他有智慧;你看,有智慧又有福报,就是傲慢、好胜、嫉妒这个烦恼重。他有智慧、有福报,他造的恶业也严重,所以果报在三途。我们知道了会常常反省,我有没有这个习气、有没有这个毛病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这是真修行。
人道里面,我们中国老祖宗、古圣先贤,可以说是把人道跟欲界天最重要的业因把它合在一起,确实要求我们修上品十善。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跟佛门里面的十善业道、三皈五戒,你合起来看几乎是完全相同。只是佛法里面愈讲愈深,愈是认真学习就愈能向上提升,深广没有边际,这叫佛法。为什么深广没有边际?它称性,所以它没有边际。世间法是与识相应,它不是与自性相应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诸佛菩萨修行统统是与性德相应,所以他这个定能同佛身相,这是世间禅定做不到的。不但世间禅定做不到,出世间,就是出六道,四圣法界的那些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也做不到。这就是说没有能够妄尽还源,妄是阿赖耶,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那就妄尽还源,那才能够同佛身相。同佛身相,这一句意思很广,为什么?佛没有身相,佛能现身相。怎么现?随众生心、应所知量,这是佛的身相。佛能现一切有情身,也能现一切无情身,花草树木、山川大地,乃至於自然现象,他统统能现。这要以自性本定,所以能现身相,就是能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。什么叫苦难?迷了就是苦难,觉了就离苦得乐。佛法讲觉迷,迷了的时候,烦恼缠缚身心,觉悟的时候,你的身心充满了智慧,叫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那就是离苦得乐。
名号的意思就更不可思议,同佛名号。我们在性德上讲,我们同释迦牟尼佛的名号,老师号称释迦牟尼,我们学生也是释迦牟尼。释迦牟尼什么意思?你要明白这一点。释迦是仁慈,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,他能够以仁慈待人;牟尼是清净。他以清净待自己,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,以大慈大悲对待别人,这就叫释迦牟尼,他名号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也做了,他做我们也做,这是同佛名号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,佛是觉悟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无量觉,无所不觉,就是破迷开悟到究竟圆满了,是这么一个称号。而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,这个名号的意思叫无量寿、无量光,用这两个名词来解释。光明遍照是空间,寿命是时间,这就是说,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无所不觉,这是阿弥陀的意思。我们明心见性了,跟阿弥陀佛的名号相同,谁?法慧菩萨,法慧菩萨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全放下了,他所证得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同,跟阿弥陀佛同,跟毗卢遮那也同。毗卢遮那是梵语,它的意思是光明遍照,光明是智慧,自性般若智慧遍照虚空法界,这是毗卢遮那的意思,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。所以,入这个定跟佛相同,这是自性本定。
下面,大师为我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。「为以无作定」,无作定就是前面讲的无作用定,无作定体,无作的定用,「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」,它的德用无量无边说不尽,佛在此地略举几样。显得自法身,这是自己证得,什么叫法身?法是一切法,身是自己,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就是自己,不再执著这个肉体是身。这个境界很难懂,不容易体会,我们举个比喻来说。我们这个身体,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我们也能相信,不怀疑了,我们身体是什么东西组成的?身体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,里面五脏六腑,细胞组成的;细胞怎么组成的?细胞是分子组成的;分子怎么组成的?分子是原子组成的。你慢慢去分析,分析到最后变成基本粒子,外国人讲的夸克,佛法讲的微尘,名词不一样,事实是一样的。那你晓得用佛法的名词来说,微尘,多少微尘排列成这么一个样子?每一粒微尘跟这个身体全体是相同的,完全没有差异,无论是在能量、在物质、是信息,样样都是《还源观》上讲的「周遍法界」,我们讲周遍全身。每一个微尘,就好像我们现在讲是肉身,这个肉身是自己,一旦觉悟了,晓得整个身体是一体;没有觉悟的时候,一个一个细胞就独立,一粒微尘都独立,好像都有自有他。这一开悟,才知道整个身体是自己,这叫法身。菩萨一开悟的时候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,这叫法身,当然这个身也是法身的一分子,也不例外,你完全肯定,不再怀疑。你的德能同样也能周遍法界、出生无尽、含容空有,一证一切证,头一个你是见到法身。「智身」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哪里?在一一微尘,我们现在讲在每个基本粒子,而且每个基本粒子里面的德能都是圆满的周遍法界,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,完全顺乎自然,「无作」。这个作是什么?作意,就是我们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叫作;没有,没有就是自然的。「白净」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我们在佛教经论、古大德的文字里面见到很多,都是把清净放在第一,从来没有染污过,「无垢」。
「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」,这个合有没有合的相?没有,它自然的,本来就是。我们用科学的名词来说,能量是一,物质是一,信息也是一。我们在前面读过,经典里讲的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十力、四无所畏都是讲如来果地上的德能,完全相同,没有一点差别,不得已说一个合字,一定要知道,没有合的痕迹,本来就是。譬如我们一滴水,把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,这滴水跟大海合而为一,你再也分不出这一滴水,也分不出大海,合而为一。开悟就是如此,回归到自性,自性是大海,佛经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,叫性海。我们大彻大悟就回归到性海,没悟,是海里面一个水泡。海里面水泡很多,各各都好像独立,起了分别执著,破了之后,分别执著没有了,完全合而为一。那我们这个水泡还没破,可是我们已经觉悟到,听佛菩萨告诉我们的,破了之后跟大海是一,没破还是一,不是二,为什么有二的感觉?那是你迷惑,是你分别执著在作怪,以为不一样,实际上是一。跟你讲是一是真的,给你说二、三那是假的,那是恒顺你的迷惑颠倒来说。
「是故」,因为这么个缘故,「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同名法慧而现其前」,因为这个缘故。同名法慧,诸位要知道那是感应,法慧菩萨有感,他这个感是不是有意的?没有。感应有四种,前面我们学过,这个地方法慧菩萨是冥感,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显应。我们跟诸佛菩萨有没有感应?有,我们也有冥感。佛菩萨有没有应?当然有应,冥应;不像此地,此地是明显,显应。我们向佛菩萨祈求,求佛菩萨加持,有没有感?佛菩萨肯定有感。我们的感,他感受到了,肯定有应,也是冥应。也有显应,显应实在讲也不少,因为怎么样?我们看不懂,也就是我们往往是当面错过。绝对不是说我们看不懂就没有了,那佛就有了意思,佛有分别执著。佛没有分别执著,没有分别执著决定是只要我们有感他肯定就有应,冥显之中,冥我们不知道,显我们也不知道,这不就当面错过吗?这桩事情,如果我们细心去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我们就能体会得到,我们感触不到,能体会得到。诸佛菩萨在哪里?就在我们的周边,不但周边一切人,一切事、一切万物,什么时候你离开过佛菩萨?为什么我们没能觉察到、没能感受到?这是自己迷得太深,业障太重,习气太重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算很幸运,得人身、闻佛法,在佛法里面能够闻到大乘,能够闻到《华严》、闻到净土,这很不可思议。真正要是觉悟,要是知道世间苦,奋发努力,真正用功夫,功夫怎么个用法?离世间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离世间是决定不要把世间东西放在心上,离是心离不是身离,你放在心上,你的心就不清净,你心就染污;心一染污,所有全染污了,没有一样不染污,为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,境随心转,心一清净,没有一样不清净。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,心转境界,不是境界转心,境界转心那就是愈堕愈深,你走下坡;心转境界是向上提升,愈提愈高,愈提愈殊胜。心随境转是苦不堪言,心要能转境界,那你就法喜充满。菩萨常生欢喜心,他懂这个道理,他真的在这里下功夫,这叫做修行。
这是讲诸佛菩萨的感应,这么多佛现前,为什么现前?下面自自然然的,「以智慧契会」,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相应,也就是说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。诸佛是代表性德,你自己的修行,入定、开慧这是你的修德,性修不二,这种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,到这个层次,境界就现前。「同佛知见故」,《法华经》上说佛知佛见。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,为什么?就为一桩事情,开佛知见,示佛知见。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知见,就是你本来是佛,现在迷了,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帮助你破迷开悟,帮助你回归自性,就这么回事情。你问佛菩萨到这来干什么?就为这个。我们这一生当中,得人身闻佛法,闻了佛法之后这才晓得,我这一生在人间干什么?决定依照佛陀教诲,依教修行,回归自性,同佛知见,这就对了。
「是故皆佛号与自己同名,名为法慧。」诸佛菩萨没有名号,世间人有名号,佛菩萨没有名号,佛菩萨名号是随著众生在变化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千变万化。佛菩萨没有身相,随著一切众生现相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,就认定佛菩萨有一定的相、有一定的名号,这个名号、这个假相不能放下,永远见不到佛菩萨,这是障碍。有不少人曾经问我,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?观世音菩萨不是男的,也不是女的。佛门里面有个画册,「观世音菩萨变相图」,里面画的五百尊观世音菩萨,男女老少统统都有,有现出家、有现在家,全是观世音菩萨。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,什么人有大慈大悲心,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,他不是一个人,不是一个人专门的名号,它是通号,是德号。在如来果地上,像这个法慧,佛名法慧那是性德,这个法慧是性德,菩萨名法慧那是修德,是这个意思,这里面全是表法的意思。
「云十方各千佛刹微尘为数量者」,这是有个数量,多少佛来现身给这个修行人看?十方,东南西北四维上下,每一方都有千,底下数量太大了,佛刹微尘。一个佛刹是多大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一尊佛的教化区,佛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,这个地区有多大?是一个大千世界,佛的教化区是个大千世界,也叫三千大千世界。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,是一个大千世界,它是三千组成的,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,是一尊佛的教化区。它是以须弥山为中心,这是讲一个单位世界,须弥为中心,日月绕著须弥转的。我们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对这个事情很茫然,又感到佛经上所说的跟现在天文家发现的有抵触,不相同。我们是信天文学家的还是信佛经所说的?这变成难题了。以后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期,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到美国去弘法,住的时间不长,只住了一个月。我们很有缘分,因为他听说我弘扬夏莲居老居士的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所以他就找到我。我们没有见面,通了电话,这才知道在中国国内他在弘扬这个本子,在国外我在弘扬这个本子,在那个时代,弘扬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就是我们两个人。我知道这个信息之后,他回到北京,我特地到北京去访问他、去看他,才知道他是一个学科学的,他在大学教书,他是教授,教科学,教无线电机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对这些科学技术、对天文也很有兴趣,我们就谈起这个三千大千世界。他告诉我,他说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,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,那太阳是须弥山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太阳是绕须弥山,那决定须弥山不在太阳系里面。我们想想他说的有道理。那单位世界多大?他说单位世界是银河系,须弥山是什么?今天科学发现的银河系的中心,那个中心点叫黑洞,就是佛经上所讲的须弥山。这就讲通了。太阳带著十大行星,确实是绕著太阳转,这个我们很清楚,银河系在太空当中是个漩涡、是个星团。他说这是一个单位世界。如果说一个银河系(这个就大了)是一个单位世界,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,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;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,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为单位,一千个小千世界,一千乘一千,一个中千世界;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,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。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它有一千个单位,就是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称为三千大千世界。实际上就是一个,一个大千世界。那多少个银河系?十亿,十亿个银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教区,这叫一个佛刹。现在这个地方讲多少佛刹?是一千佛刹微尘数刹,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粒微尘,一千个佛刹里头有多少微尘?一个微尘是一个大千世界,就是一尊佛,你说它有多少尊佛?千佛刹微尘数佛。法慧菩萨所感得的,我们想见一尊佛都见不到,他能见这么多。
可是我们也不必灰心,如果你真正相信净土,释迦牟尼佛在《弥陀经》上给我们介绍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在极乐世界修行,每天可以去拜访十万亿佛。为什么说十万亿?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善巧方便,你不要以为真的只有十万亿,为什么?十万亿太少了,这千佛刹微尘数,比十万亿不晓得多多少倍!给你说十万亿是什么?是你情执很重,你想你的老家,你的老家在地球上,地球距离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。给你说十万亿佛国土,距离我老家不太远,我天天可以回家看看,里面有这个意思在。实际呢?给诸位说,实际至少是法慧菩萨这个等级,你每天所见到的佛。怎么个见法?化身,也就是说你有能力分身,分多少身?千佛刹微尘数身。每个佛刹那个教区的佛陀,你天天去拜访他,你去供养,供养是修福,你去听经闻法,修智慧。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必要很多的时间,你的福慧就圆满,圆满你就成佛。我们如果真的认知这个事实真相,你能不把往生看作你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吗?我们在这个世界,现在交通虽然便捷,要亲近一个大德,你还得坐飞机要坐几十个小时,你才能见到一个大德。你到西方极乐世界,坐在那里不动,自己本身没动,化身去了,有这个能力,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化身,这是真的,为什么?他称性,只要称性就没有数量。佛不骗人,佛不是说这个能力只有他一个人有,佛不是这么说,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每个人都有,都有这个能力,都有这样的神通。你的为什么失掉?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而不能证得;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都现前。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做榜样给我们看,大概一千三、四百年前,惠能大师在中国做了榜样给我们看,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这个地方说千佛刹微尘数,说这么一个数量,「为明随位进修,智慧遍周升降之数」。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表法,表法也就是说,现在我们很清楚,实报土里面的诸菩萨,法慧是最低的,刚刚放下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的习气很浓;往上提升,那个习气愈来愈淡薄,愈淡薄他感应的数量愈来愈大。基本的数量是十方千佛刹微尘数,这是基本的数量,到「十行之中」,现在是十住,提升到十行,「万佛刹微尘」数,十方每一方都是万佛刹微尘数;到「十回向」,十回向讲「百万佛刹微尘」数。佛这种说法是告诉你,你的习气愈淡薄,感应愈不可思议。一直到等觉、妙觉位,习气完全断尽,圆满的回归自性。所以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,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个很重要。「以彰智慧升进」,彰是彰显,显示出自性般若智慧不断的向上提升,也就是说,无始无明习气它还是有一点作用,我们常常讲作用不大。你看看,你无明破了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你是真平等,只是带著习气。你有能力在法界虚空界里面,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你跟诸佛如来没差别,你能感到十方各有千万佛刹微尘数世界,你看这个范围多大。这是十住位,初住。到二住位,你在这里就能想到,初住是千佛刹,二住就是二千佛刹,三住就是三千佛刹。到十行位就是万佛刹,二行位就是二万佛刹,三行位是三万佛刹。到十回向是百万佛刹,初回向,二回向是二百万佛刹,不断向上提升。这是说你应化在十方的能力不断在扩大,到你无明习气断尽的时候,那就没有数量,遍法界虚空界,著重那个「遍」字,遍字不可思议。
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,宏观世界没有边际,微观世界没有底限。微观世界讲到微尘,我们前面都读过,微尘里面有世界,毛孔里面有世界,毛端上面有世界;这个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样大,外面世界没缩小,毛端上的世界没放大,为什么?自性里头没有大小,所以真的是平等。谁能够进入毛孔里面的佛世界?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,他能入毛孔的佛世界,他能入微尘的佛世界。普贤菩萨以无量无边无数的化身,所以一一毛孔里面的世界,你都能看到普贤菩萨。而且微尘毛孔里面的佛世界,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,那微尘里头又有世界,它没有底限。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。科学需要拿证据来的,有没有证据?有,普贤菩萨可以给你做证。谁是普贤菩萨?所有诸佛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。为什么?他修十大愿王的人就是普贤菩萨,西方净土全是普贤菩萨。你看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,我们现在用的本子都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,第二品的品题「德遵普贤」,第一句话就说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所以修净土的统统是普贤菩萨。净土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了,这么多年来我常讲《华严经》是大《无量寿经》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讲,讲什么?讲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真正对弥陀净土有认识,明了透彻,求生弥陀净土的心就非常真切,这个世间你真能放下,那么殊胜的地方在等著你,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入华严境界。今天我们在这里读《华严经》,是读什么?读说明书,为弥陀净土、为华藏净土做介绍。
下面这句说得好,「为对迷时刹尘烦恼,为对悟时刹尘佛国,及佛智慧也」。你看这把表法真相说出来了。迷的时候我们的烦恼之多,就像佛刹微尘数一样,佛为我们讲解、说明方便起见,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,先归纳为八万四千。八万四千真有头数,你们去看佛学辞典、《教乘法数》,真的给你列出来,八万四千。教初学,八万四千太多了,八万四千是教菩萨的,教初学要简单,再把它归纳,归纳为百八,百八烦恼,那就好讲多了。可是对於刚刚入门,百八还是嫌太多,所以再归纳,归纳为二十六,根本烦恼六大类,随烦恼有二十类。所以总共,这《百法明门论》里面讲的,二十六个烦恼,这二十六展开是一百零八,再展开是八万四千,再展开是佛刹微尘数。我们懂得佛说法的义趣,愈往上提升,烦恼愈轻、智慧愈长,你所感得的诸佛境界愈来愈多。那种法喜无法形容,让你精进永远不会退转,为什么?乐在其中。学东西要学到乐趣,我们讲尝到法味,他怎么会放弃,这不可能。这里头有真乐,没有副作用,世间的乐有副作用,可是大家在行乐的时候忘掉了,什么副作用?乐极生悲,那就是副作用。出世法里面的快乐绝对不会生悲,不可能的,它没有这个副作用,这个乐是永远向上提升的。见佛闻法,与佛智慧完全相应。
下面我们再看第四,「定能契佛所知见,得诸佛加持力者」,这是前面的第四条,「定能契佛所知见」。《法华经》上告诉我们,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?佛只说了一句话,「为一大事因缘」。一大事因缘是什么?是为帮助众生入佛知见。他是讲四条,为了开佛知见、示佛知见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知见。佛为众生只能做到开示,佛开示了,你自己要能悟、要能入,所以悟入是弟子的事情、学生的事情,老师帮你开示。开是什么?你迷了,帮助你开悟,帮助你觉悟,示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,开是言教,示是身教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开;他一生的行谊,他的生活、他的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把他所说的全部都做出来,表演给我们看,那叫示,身行言教。你听明白了、看清楚了,恍然大悟!悟了怎么样?悟了之后就能契入佛的境界,把佛所开示的全都学到,自己的心行跟释迦牟尼佛合而为一,这叫佛弟子,这是世尊传法之人。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表演给我们看的,把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所说的方法、所说的境界,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,那些善知识是五十三位佛,不是凡夫;善财童子参访一位善知识,境界就提升一层,到最后证得究竟圆满,做给我们看。就在眼前,告诉我们成佛之道,成佛之道没有离开尘世,这个尘是红尘,用现在话讲,没有离开我们的社会。
孔子教人学圣人、学贤人,大圣大贤也没有离开这个社会,怎么学?夫子告诉我们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这句话,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你看到善人,想想他的善心、他的善行我有没有?没有,赶快学,学他;如果有,有很好,保持,不要失掉。见到恶人,见到恶人立刻反省自己,他那个恶念、恶行我有没有?如果有,赶快改;没有,以后不要犯。不都是我的老师吗?所以善财心目当中,所有一切众生全是佛菩萨。这些佛菩萨来干嘛?度我一个人的,就是我一个是凡夫。所以善财没有同学,孤家寡人一个,他有同学就成不了佛,有同学,我们两个同学,你跟我差不多;没有,个个都是佛,个个都是老师,学生就是我。这样的修学态度,一生才能够做到究竟圆满。我们学佛遭遇到困难,不能圆满,甚至於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,天天还在造罪业,是什么原因?这人不如我,那人我瞧不起。善财能成佛,这个人是佛,那个人也是佛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够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就学善财,我们这一生也不会亚於善财,他能成就,我怎么不能成就!他到最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引导他到极乐世界,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意思很深,我们不能够疏忽。我们今天遇到净土,你就感到这是太大的幸运,没有法子能够相比。真的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,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你就很快成就,你的成就超过善财童子。这是真话,这不是欺骗人的。
所以我们自己要自觉,要真的放下,在这个世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。他是六道凡夫,首先要做一个示现凡夫的好样子,好人。好人的标准是十善做到。十善是十个纲目,十个大纲,细目,唐朝以后祖师大德就用儒跟道来代替佛法里面的小乘,好!儒跟道是中国自己传统的东西,不亚於小乘。用道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用儒的《弟子规》,成就人间的十善业。如果你学得好,你的福慧增长,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慧,你就生天,欲界的六层天是你来生的去处,享天福去了。天上福报真大,你看释迦牟尼佛离我们,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三千多年,三千多年要是在忉利天,多久?一个月。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三千年不是一个月吗?忉利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涅盘多久?才一个月。你从这个地方看,你就知道天人的福报大。往上去夜摩天,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;再往上去兜率天,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。向上去,倍倍增加,寿命长,不生病,衣食自然,不要操心,这是诸天。所以一般人听到诸天非常羡慕,你看到佛经,你就不羡慕六道了,六道不能比!
「契佛所知见」,你能契佛所知见,你就得「诸佛加持力」,诸佛加持力一共有七个,讲了七种。第一,「同名号加持,令不疑故」。坚定信心,我们修学的人心里有感,佛真的应,来给我们做证明。所以佛法是讲证据的,这个精神是科学精神,你拿证据来,你证明。不是一个人证的,每个人入了境界之后都给你做证明,没错。契入境界,大家都清楚、都明白了。第二是「言赞加持,令入位者心安隐故」,这个很重要。言语赞叹也是为你证明,你听了之后心安,理得心安。道理没有证得,你心怎么会安?明白道理之后,心就安了。我们今天学佛,法慧菩萨有住,住在菩提心上,菩提心是一切诸佛、法身菩萨之所住,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我们今天学佛,我们也要安住在菩提心上。真的,我们不是真正能安住,我们常常把这些名字念熟放在心上。能起作用非常好,不起作用也没有关系,阿赖耶识里面这个种子天天把它加强,天天念几遍就是加强。有一定的强度,它自然起作用,也就是说,在生活上、工作上、待人接物再不会用虚伪心,用真诚心。自己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逆境、善缘恶缘,你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,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,你就起作用;对待任何一个人不要分别,平等慈悲。从态度上做起,中国儒家很重视,佛法也重视。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第一个「礼敬诸佛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诸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,你要记住这个。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他将来一定作佛,只是时间早晚,他肯定作佛。说得这么坚定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,都要把他当作佛看待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看他还是凡夫,那是我们有分别心,这分别心对他没有妨碍,对我自己有妨碍,障碍我开悟、障碍我证果。所以,要把自己的障碍化解。障碍不在外头,决定在自己,真正行菩萨道的人,外头哪有障碍?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。
所以,心得安稳是很重要的一种修学。古人讲的话有道理,心怎么安的?道理明白了,理得心安、心安理得。这也说明对於经教的研究是有必要的,经教帮助我们明了。古时候的道场,每个道场都是佛教的学校,佛教是教育,佛陀教育,有许多法师在这里教学,教不同的科目。你喜欢学习哪个法门、喜欢学习哪部经典,都有老师在教,你都能够学到。而且寺院都是开放的,随时可以进去,因为佛法里面不招生,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不招生是自己谦虚,我哪有资格教你?招生是说明我有资格教你,你来做我的学生。佛法不是这样的,佛法非常谦虚,我不敢教你,可是我把我自己修学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分享。你看用这种心态,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,所以谦虚、恭敬。确实,这个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,自己没有证果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」,总有过失,我没有过失才敢说教,谁敢说教?连佛都那么客气。佛是真正可以说教,菩萨还不敢,还谦虚。可是佛头一个就是教我们敬,教我们谦虚,恭敬别人、关怀别人、爱护别人、帮助别人。帮助一定要知道帮助什么?第一个帮助他破迷开悟,这是真帮助。他觉悟了,什么都明白了,自然能断恶修善;还不能断恶修善,他没明白,要帮助他。
底下一句,「毗卢遮那师弟加持,彰本愿故」。毗卢遮那是华严会上的法身佛,师是毗卢遮那佛,弟是弟子,毗卢遮那佛的弟子是法身菩萨,毗卢遮那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住众,是佛的弟子。佛、菩萨统统加持,你不求他也加持。可是加持一定是相对的,你有一分功德、一分修持,他加持一分,二分功德、二分修持,他加持二分。为什么?自己没有真修,加不上,自己一定要真干。毗卢遮那也是这样教导我们,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句话说得真好,他说「诸佛所以兴出世」,就是诸佛到这个世间来应化,「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教化众生教什么?只教你阿弥陀佛的本愿,接引十方世界的念佛人到极乐世界圆满成就;换句话说,十方诸佛如来在法界虚空界里面现身,都是替阿弥陀佛招生的。你看这多殊胜!你从这里就能想到,极乐世界殊胜到极处,感动这么多诸佛帮助他招生,我们怎么能不去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本分」末后李长者的《合论》。我们接著看第三段,「明三昧之力者,其力有五」,我们接著看解释的第三:
「三、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者,为以无作定,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,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。」我们看到此地。入定,定的作用非常广大,这个地方告诉我们,定能同佛身相。为什么?佛的身相是从清净心、平等心里面现出来的。一般大乘教里面,世尊为我们说十法界,每个法界我们知道都是无量因缘。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佛为我们介绍出来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知道了,我们就知道自己用功什么是重点,怎样才能够把握到。十法界从佛说起,佛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「平等」,平等是成佛的因。我们如果在修学当中真正能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尽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。怎么才能平等?没有分别执著就平等了。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得很多、听得很多,执著是严重的染污,七情五欲,严重的染污,它有善恶。如果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,给诸位说,善恶就没有了,超越六道。六道里有三善道、有三恶道,这就很明显的,六道是怎么回事情?七情五欲变现的六道轮回。在四圣法界里面,虽然执著没有了,它有分别,所以它有染净,它没有善恶,它有染净。对六道来讲它是净,六道是染,可以说四圣法界是娑婆世界的净土。染净是对立的,分别没有断,如果分别放下,染净就没有了,所有一切对立法就不生。最后剩下的是无明,也就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放下才是真平等;起心动念没放下,分别执著完全放下,这是相似的平等,清净平等觉相似的现前,这是相似即佛。所以,佛的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,我们要常常记住,离妄想分别执著才真平等。
菩萨第一个因是「六度」,菩萨念念不忘遵守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六波罗蜜修行。其实六波罗蜜还是讲放下,帮助你一桩一桩的放,布施帮助你放下悭贪。你有烦恼,贪爱是烦恼、吝啬是烦恼,你拥有的舍不得帮助别人,这是吝啬;你没有的,你起贪心,总希望得到,得什么?不外乎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。佛教菩萨修布施波罗蜜,布施就是放下,六个修学纲领摆在第一个。第二个就是持戒,就是遵守佛陀的教戒。佛是我们的老师,老师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依教奉行,叫奉事师长。第三,这很好了,你看你能布施、你能放下、你能持戒,如何把这个功德保持?一定要忍,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说的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要修忍耐的功夫。这六个纲目第三个就是忍,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可见忍非常重要。佛法传到中国,译经的这些法师把忍下面加个「辱」,辱是中国字。为什么加这个字?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,看得非常重,在过去读书人、士大夫的阶级,有所谓「士可杀不可辱」。士是读书人,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,侮辱不可以,把辱看得这么重。翻经的法师就把忍下面加个辱,侮辱可以忍,还有什么不能忍的?这才於《般若经》上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就相信了,你得有耐心!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,学世间法,我们讲求学,也很难成就。世出世间圣人对这个字都非常重视,没有一样不能忍。
我们在这个世间,无论在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真的,古人讲的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,那你就得忍辱。忍后面还要加个「让」,能忍能让你才能成就学业,才能成就道业。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、广度,能忍才能进步,忍就是进步,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,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,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。真的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,所以忍辱后面才是精进。精进这个名词好,进是进步,精就是专精,不是杂、不是乱。杂跟乱,虽然向上提升,提升不高,很有限,如果是专精,提升就快速。所以精进是得定的前方便,忍辱、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,也就是基础功夫,这才得定。定,真的,我们中国人讲立志,佛教里面讲发愿,都是以定为基础,没有定,你的愿、你的志都很难成就。如果你心是定的、是清净的,这个愿力、志向真的在引导你,你向这个方向、目标勇猛精进,没有不成就的。最后一个,「智度」。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,智慧从哪里开的?从禅定开的。前面说过,戒生定,定生慧,没有定就没有智慧,没有定你也见不到佛,佛在面前你也见不到。这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。
下面,缘觉依「十二因缘」修,这都是第一个条件,声闻依「四谛」修,天人修「上品十善」,还要加一个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这种人生天。人间第一个条件是「五戒十善」,五戒十善不具足,我们失掉人身之后得人身就难了。来生还能到人道吗?那要问问你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。经教里面跟我们讲的,中品十善得人身,「下品十善」阿修罗道。其实,阿修罗道福报很大,比我们人道是殊胜太多了,怎么说他是下品?这一生是不错,来生就不行了。为什么?他造作的恶业太严重,来生必定堕落。这佛在经教里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让我们修行千万不能错了道路。阿修罗真认真的修十善、修五戒,也能够达到上品,为什么不称他上品要称他下品?他有两个习气很严重,这两个习气害了他,一个是傲慢,一个是嫉妒、好胜,争强好胜。他做好事,修功德很大,所以他福报很大,他也学习经教,所以他有智慧;你看,有智慧又有福报,就是傲慢、好胜、嫉妒这个烦恼重。他有智慧、有福报,他造的恶业也严重,所以果报在三途。我们知道了会常常反省,我有没有这个习气、有没有这个毛病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这是真修行。
人道里面,我们中国老祖宗、古圣先贤,可以说是把人道跟欲界天最重要的业因把它合在一起,确实要求我们修上品十善。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跟佛门里面的十善业道、三皈五戒,你合起来看几乎是完全相同。只是佛法里面愈讲愈深,愈是认真学习就愈能向上提升,深广没有边际,这叫佛法。为什么深广没有边际?它称性,所以它没有边际。世间法是与识相应,它不是与自性相应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诸佛菩萨修行统统是与性德相应,所以他这个定能同佛身相,这是世间禅定做不到的。不但世间禅定做不到,出世间,就是出六道,四圣法界的那些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也做不到。这就是说没有能够妄尽还源,妄是阿赖耶,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那就妄尽还源,那才能够同佛身相。同佛身相,这一句意思很广,为什么?佛没有身相,佛能现身相。怎么现?随众生心、应所知量,这是佛的身相。佛能现一切有情身,也能现一切无情身,花草树木、山川大地,乃至於自然现象,他统统能现。这要以自性本定,所以能现身相,就是能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。什么叫苦难?迷了就是苦难,觉了就离苦得乐。佛法讲觉迷,迷了的时候,烦恼缠缚身心,觉悟的时候,你的身心充满了智慧,叫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那就是离苦得乐。
名号的意思就更不可思议,同佛名号。我们在性德上讲,我们同释迦牟尼佛的名号,老师号称释迦牟尼,我们学生也是释迦牟尼。释迦牟尼什么意思?你要明白这一点。释迦是仁慈,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,他能够以仁慈待人;牟尼是清净。他以清净待自己,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,以大慈大悲对待别人,这就叫释迦牟尼,他名号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也做了,他做我们也做,这是同佛名号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,佛是觉悟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无量觉,无所不觉,就是破迷开悟到究竟圆满了,是这么一个称号。而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,这个名号的意思叫无量寿、无量光,用这两个名词来解释。光明遍照是空间,寿命是时间,这就是说,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无所不觉,这是阿弥陀的意思。我们明心见性了,跟阿弥陀佛的名号相同,谁?法慧菩萨,法慧菩萨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全放下了,他所证得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同,跟阿弥陀佛同,跟毗卢遮那也同。毗卢遮那是梵语,它的意思是光明遍照,光明是智慧,自性般若智慧遍照虚空法界,这是毗卢遮那的意思,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。所以,入这个定跟佛相同,这是自性本定。
下面,大师为我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。「为以无作定」,无作定就是前面讲的无作用定,无作定体,无作的定用,「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」,它的德用无量无边说不尽,佛在此地略举几样。显得自法身,这是自己证得,什么叫法身?法是一切法,身是自己,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就是自己,不再执著这个肉体是身。这个境界很难懂,不容易体会,我们举个比喻来说。我们这个身体,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我们也能相信,不怀疑了,我们身体是什么东西组成的?身体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,里面五脏六腑,细胞组成的;细胞怎么组成的?细胞是分子组成的;分子怎么组成的?分子是原子组成的。你慢慢去分析,分析到最后变成基本粒子,外国人讲的夸克,佛法讲的微尘,名词不一样,事实是一样的。那你晓得用佛法的名词来说,微尘,多少微尘排列成这么一个样子?每一粒微尘跟这个身体全体是相同的,完全没有差异,无论是在能量、在物质、是信息,样样都是《还源观》上讲的「周遍法界」,我们讲周遍全身。每一个微尘,就好像我们现在讲是肉身,这个肉身是自己,一旦觉悟了,晓得整个身体是一体;没有觉悟的时候,一个一个细胞就独立,一粒微尘都独立,好像都有自有他。这一开悟,才知道整个身体是自己,这叫法身。菩萨一开悟的时候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,这叫法身,当然这个身也是法身的一分子,也不例外,你完全肯定,不再怀疑。你的德能同样也能周遍法界、出生无尽、含容空有,一证一切证,头一个你是见到法身。「智身」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哪里?在一一微尘,我们现在讲在每个基本粒子,而且每个基本粒子里面的德能都是圆满的周遍法界,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,完全顺乎自然,「无作」。这个作是什么?作意,就是我们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叫作;没有,没有就是自然的。「白净」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我们在佛教经论、古大德的文字里面见到很多,都是把清净放在第一,从来没有染污过,「无垢」。
「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」,这个合有没有合的相?没有,它自然的,本来就是。我们用科学的名词来说,能量是一,物质是一,信息也是一。我们在前面读过,经典里讲的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十力、四无所畏都是讲如来果地上的德能,完全相同,没有一点差别,不得已说一个合字,一定要知道,没有合的痕迹,本来就是。譬如我们一滴水,把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,这滴水跟大海合而为一,你再也分不出这一滴水,也分不出大海,合而为一。开悟就是如此,回归到自性,自性是大海,佛经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,叫性海。我们大彻大悟就回归到性海,没悟,是海里面一个水泡。海里面水泡很多,各各都好像独立,起了分别执著,破了之后,分别执著没有了,完全合而为一。那我们这个水泡还没破,可是我们已经觉悟到,听佛菩萨告诉我们的,破了之后跟大海是一,没破还是一,不是二,为什么有二的感觉?那是你迷惑,是你分别执著在作怪,以为不一样,实际上是一。跟你讲是一是真的,给你说二、三那是假的,那是恒顺你的迷惑颠倒来说。
「是故」,因为这么个缘故,「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同名法慧而现其前」,因为这个缘故。同名法慧,诸位要知道那是感应,法慧菩萨有感,他这个感是不是有意的?没有。感应有四种,前面我们学过,这个地方法慧菩萨是冥感,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显应。我们跟诸佛菩萨有没有感应?有,我们也有冥感。佛菩萨有没有应?当然有应,冥应;不像此地,此地是明显,显应。我们向佛菩萨祈求,求佛菩萨加持,有没有感?佛菩萨肯定有感。我们的感,他感受到了,肯定有应,也是冥应。也有显应,显应实在讲也不少,因为怎么样?我们看不懂,也就是我们往往是当面错过。绝对不是说我们看不懂就没有了,那佛就有了意思,佛有分别执著。佛没有分别执著,没有分别执著决定是只要我们有感他肯定就有应,冥显之中,冥我们不知道,显我们也不知道,这不就当面错过吗?这桩事情,如果我们细心去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我们就能体会得到,我们感触不到,能体会得到。诸佛菩萨在哪里?就在我们的周边,不但周边一切人,一切事、一切万物,什么时候你离开过佛菩萨?为什么我们没能觉察到、没能感受到?这是自己迷得太深,业障太重,习气太重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算很幸运,得人身、闻佛法,在佛法里面能够闻到大乘,能够闻到《华严》、闻到净土,这很不可思议。真正要是觉悟,要是知道世间苦,奋发努力,真正用功夫,功夫怎么个用法?离世间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离世间是决定不要把世间东西放在心上,离是心离不是身离,你放在心上,你的心就不清净,你心就染污;心一染污,所有全染污了,没有一样不染污,为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,境随心转,心一清净,没有一样不清净。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,心转境界,不是境界转心,境界转心那就是愈堕愈深,你走下坡;心转境界是向上提升,愈提愈高,愈提愈殊胜。心随境转是苦不堪言,心要能转境界,那你就法喜充满。菩萨常生欢喜心,他懂这个道理,他真的在这里下功夫,这叫做修行。
这是讲诸佛菩萨的感应,这么多佛现前,为什么现前?下面自自然然的,「以智慧契会」,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相应,也就是说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。诸佛是代表性德,你自己的修行,入定、开慧这是你的修德,性修不二,这种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,到这个层次,境界就现前。「同佛知见故」,《法华经》上说佛知佛见。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,为什么?就为一桩事情,开佛知见,示佛知见。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知见,就是你本来是佛,现在迷了,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帮助你破迷开悟,帮助你回归自性,就这么回事情。你问佛菩萨到这来干什么?就为这个。我们这一生当中,得人身闻佛法,闻了佛法之后这才晓得,我这一生在人间干什么?决定依照佛陀教诲,依教修行,回归自性,同佛知见,这就对了。
「是故皆佛号与自己同名,名为法慧。」诸佛菩萨没有名号,世间人有名号,佛菩萨没有名号,佛菩萨名号是随著众生在变化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千变万化。佛菩萨没有身相,随著一切众生现相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,就认定佛菩萨有一定的相、有一定的名号,这个名号、这个假相不能放下,永远见不到佛菩萨,这是障碍。有不少人曾经问我,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?观世音菩萨不是男的,也不是女的。佛门里面有个画册,「观世音菩萨变相图」,里面画的五百尊观世音菩萨,男女老少统统都有,有现出家、有现在家,全是观世音菩萨。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,什么人有大慈大悲心,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,他不是一个人,不是一个人专门的名号,它是通号,是德号。在如来果地上,像这个法慧,佛名法慧那是性德,这个法慧是性德,菩萨名法慧那是修德,是这个意思,这里面全是表法的意思。
「云十方各千佛刹微尘为数量者」,这是有个数量,多少佛来现身给这个修行人看?十方,东南西北四维上下,每一方都有千,底下数量太大了,佛刹微尘。一个佛刹是多大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一尊佛的教化区,佛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,这个地区有多大?是一个大千世界,佛的教化区是个大千世界,也叫三千大千世界。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,是一个大千世界,它是三千组成的,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,是一尊佛的教化区。它是以须弥山为中心,这是讲一个单位世界,须弥为中心,日月绕著须弥转的。我们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对这个事情很茫然,又感到佛经上所说的跟现在天文家发现的有抵触,不相同。我们是信天文学家的还是信佛经所说的?这变成难题了。以后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期,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到美国去弘法,住的时间不长,只住了一个月。我们很有缘分,因为他听说我弘扬夏莲居老居士的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所以他就找到我。我们没有见面,通了电话,这才知道在中国国内他在弘扬这个本子,在国外我在弘扬这个本子,在那个时代,弘扬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就是我们两个人。我知道这个信息之后,他回到北京,我特地到北京去访问他、去看他,才知道他是一个学科学的,他在大学教书,他是教授,教科学,教无线电机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对这些科学技术、对天文也很有兴趣,我们就谈起这个三千大千世界。他告诉我,他说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,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,那太阳是须弥山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太阳是绕须弥山,那决定须弥山不在太阳系里面。我们想想他说的有道理。那单位世界多大?他说单位世界是银河系,须弥山是什么?今天科学发现的银河系的中心,那个中心点叫黑洞,就是佛经上所讲的须弥山。这就讲通了。太阳带著十大行星,确实是绕著太阳转,这个我们很清楚,银河系在太空当中是个漩涡、是个星团。他说这是一个单位世界。如果说一个银河系(这个就大了)是一个单位世界,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,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;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,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为单位,一千个小千世界,一千乘一千,一个中千世界;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,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。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它有一千个单位,就是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称为三千大千世界。实际上就是一个,一个大千世界。那多少个银河系?十亿,十亿个银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教区,这叫一个佛刹。现在这个地方讲多少佛刹?是一千佛刹微尘数刹,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粒微尘,一千个佛刹里头有多少微尘?一个微尘是一个大千世界,就是一尊佛,你说它有多少尊佛?千佛刹微尘数佛。法慧菩萨所感得的,我们想见一尊佛都见不到,他能见这么多。
可是我们也不必灰心,如果你真正相信净土,释迦牟尼佛在《弥陀经》上给我们介绍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在极乐世界修行,每天可以去拜访十万亿佛。为什么说十万亿?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善巧方便,你不要以为真的只有十万亿,为什么?十万亿太少了,这千佛刹微尘数,比十万亿不晓得多多少倍!给你说十万亿是什么?是你情执很重,你想你的老家,你的老家在地球上,地球距离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。给你说十万亿佛国土,距离我老家不太远,我天天可以回家看看,里面有这个意思在。实际呢?给诸位说,实际至少是法慧菩萨这个等级,你每天所见到的佛。怎么个见法?化身,也就是说你有能力分身,分多少身?千佛刹微尘数身。每个佛刹那个教区的佛陀,你天天去拜访他,你去供养,供养是修福,你去听经闻法,修智慧。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必要很多的时间,你的福慧就圆满,圆满你就成佛。我们如果真的认知这个事实真相,你能不把往生看作你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吗?我们在这个世界,现在交通虽然便捷,要亲近一个大德,你还得坐飞机要坐几十个小时,你才能见到一个大德。你到西方极乐世界,坐在那里不动,自己本身没动,化身去了,有这个能力,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化身,这是真的,为什么?他称性,只要称性就没有数量。佛不骗人,佛不是说这个能力只有他一个人有,佛不是这么说,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每个人都有,都有这个能力,都有这样的神通。你的为什么失掉?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而不能证得;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都现前。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做榜样给我们看,大概一千三、四百年前,惠能大师在中国做了榜样给我们看,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这个地方说千佛刹微尘数,说这么一个数量,「为明随位进修,智慧遍周升降之数」。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表法,表法也就是说,现在我们很清楚,实报土里面的诸菩萨,法慧是最低的,刚刚放下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的习气很浓;往上提升,那个习气愈来愈淡薄,愈淡薄他感应的数量愈来愈大。基本的数量是十方千佛刹微尘数,这是基本的数量,到「十行之中」,现在是十住,提升到十行,「万佛刹微尘」数,十方每一方都是万佛刹微尘数;到「十回向」,十回向讲「百万佛刹微尘」数。佛这种说法是告诉你,你的习气愈淡薄,感应愈不可思议。一直到等觉、妙觉位,习气完全断尽,圆满的回归自性。所以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,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个很重要。「以彰智慧升进」,彰是彰显,显示出自性般若智慧不断的向上提升,也就是说,无始无明习气它还是有一点作用,我们常常讲作用不大。你看看,你无明破了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你是真平等,只是带著习气。你有能力在法界虚空界里面,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你跟诸佛如来没差别,你能感到十方各有千万佛刹微尘数世界,你看这个范围多大。这是十住位,初住。到二住位,你在这里就能想到,初住是千佛刹,二住就是二千佛刹,三住就是三千佛刹。到十行位就是万佛刹,二行位就是二万佛刹,三行位是三万佛刹。到十回向是百万佛刹,初回向,二回向是二百万佛刹,不断向上提升。这是说你应化在十方的能力不断在扩大,到你无明习气断尽的时候,那就没有数量,遍法界虚空界,著重那个「遍」字,遍字不可思议。
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,宏观世界没有边际,微观世界没有底限。微观世界讲到微尘,我们前面都读过,微尘里面有世界,毛孔里面有世界,毛端上面有世界;这个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样大,外面世界没缩小,毛端上的世界没放大,为什么?自性里头没有大小,所以真的是平等。谁能够进入毛孔里面的佛世界?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,他能入毛孔的佛世界,他能入微尘的佛世界。普贤菩萨以无量无边无数的化身,所以一一毛孔里面的世界,你都能看到普贤菩萨。而且微尘毛孔里面的佛世界,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,那微尘里头又有世界,它没有底限。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。科学需要拿证据来的,有没有证据?有,普贤菩萨可以给你做证。谁是普贤菩萨?所有诸佛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。为什么?他修十大愿王的人就是普贤菩萨,西方净土全是普贤菩萨。你看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,我们现在用的本子都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,第二品的品题「德遵普贤」,第一句话就说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所以修净土的统统是普贤菩萨。净土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了,这么多年来我常讲《华严经》是大《无量寿经》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讲,讲什么?讲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真正对弥陀净土有认识,明了透彻,求生弥陀净土的心就非常真切,这个世间你真能放下,那么殊胜的地方在等著你,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入华严境界。今天我们在这里读《华严经》,是读什么?读说明书,为弥陀净土、为华藏净土做介绍。
下面这句说得好,「为对迷时刹尘烦恼,为对悟时刹尘佛国,及佛智慧也」。你看这把表法真相说出来了。迷的时候我们的烦恼之多,就像佛刹微尘数一样,佛为我们讲解、说明方便起见,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,先归纳为八万四千。八万四千真有头数,你们去看佛学辞典、《教乘法数》,真的给你列出来,八万四千。教初学,八万四千太多了,八万四千是教菩萨的,教初学要简单,再把它归纳,归纳为百八,百八烦恼,那就好讲多了。可是对於刚刚入门,百八还是嫌太多,所以再归纳,归纳为二十六,根本烦恼六大类,随烦恼有二十类。所以总共,这《百法明门论》里面讲的,二十六个烦恼,这二十六展开是一百零八,再展开是八万四千,再展开是佛刹微尘数。我们懂得佛说法的义趣,愈往上提升,烦恼愈轻、智慧愈长,你所感得的诸佛境界愈来愈多。那种法喜无法形容,让你精进永远不会退转,为什么?乐在其中。学东西要学到乐趣,我们讲尝到法味,他怎么会放弃,这不可能。这里头有真乐,没有副作用,世间的乐有副作用,可是大家在行乐的时候忘掉了,什么副作用?乐极生悲,那就是副作用。出世法里面的快乐绝对不会生悲,不可能的,它没有这个副作用,这个乐是永远向上提升的。见佛闻法,与佛智慧完全相应。
下面我们再看第四,「定能契佛所知见,得诸佛加持力者」,这是前面的第四条,「定能契佛所知见」。《法华经》上告诉我们,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?佛只说了一句话,「为一大事因缘」。一大事因缘是什么?是为帮助众生入佛知见。他是讲四条,为了开佛知见、示佛知见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知见。佛为众生只能做到开示,佛开示了,你自己要能悟、要能入,所以悟入是弟子的事情、学生的事情,老师帮你开示。开是什么?你迷了,帮助你开悟,帮助你觉悟,示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,开是言教,示是身教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开;他一生的行谊,他的生活、他的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把他所说的全部都做出来,表演给我们看,那叫示,身行言教。你听明白了、看清楚了,恍然大悟!悟了怎么样?悟了之后就能契入佛的境界,把佛所开示的全都学到,自己的心行跟释迦牟尼佛合而为一,这叫佛弟子,这是世尊传法之人。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表演给我们看的,把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所说的方法、所说的境界,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,那些善知识是五十三位佛,不是凡夫;善财童子参访一位善知识,境界就提升一层,到最后证得究竟圆满,做给我们看。就在眼前,告诉我们成佛之道,成佛之道没有离开尘世,这个尘是红尘,用现在话讲,没有离开我们的社会。
孔子教人学圣人、学贤人,大圣大贤也没有离开这个社会,怎么学?夫子告诉我们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这句话,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你看到善人,想想他的善心、他的善行我有没有?没有,赶快学,学他;如果有,有很好,保持,不要失掉。见到恶人,见到恶人立刻反省自己,他那个恶念、恶行我有没有?如果有,赶快改;没有,以后不要犯。不都是我的老师吗?所以善财心目当中,所有一切众生全是佛菩萨。这些佛菩萨来干嘛?度我一个人的,就是我一个是凡夫。所以善财没有同学,孤家寡人一个,他有同学就成不了佛,有同学,我们两个同学,你跟我差不多;没有,个个都是佛,个个都是老师,学生就是我。这样的修学态度,一生才能够做到究竟圆满。我们学佛遭遇到困难,不能圆满,甚至於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,天天还在造罪业,是什么原因?这人不如我,那人我瞧不起。善财能成佛,这个人是佛,那个人也是佛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够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就学善财,我们这一生也不会亚於善财,他能成就,我怎么不能成就!他到最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引导他到极乐世界,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意思很深,我们不能够疏忽。我们今天遇到净土,你就感到这是太大的幸运,没有法子能够相比。真的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,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你就很快成就,你的成就超过善财童子。这是真话,这不是欺骗人的。
所以我们自己要自觉,要真的放下,在这个世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。他是六道凡夫,首先要做一个示现凡夫的好样子,好人。好人的标准是十善做到。十善是十个纲目,十个大纲,细目,唐朝以后祖师大德就用儒跟道来代替佛法里面的小乘,好!儒跟道是中国自己传统的东西,不亚於小乘。用道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用儒的《弟子规》,成就人间的十善业。如果你学得好,你的福慧增长,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慧,你就生天,欲界的六层天是你来生的去处,享天福去了。天上福报真大,你看释迦牟尼佛离我们,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三千多年,三千多年要是在忉利天,多久?一个月。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三千年不是一个月吗?忉利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涅盘多久?才一个月。你从这个地方看,你就知道天人的福报大。往上去夜摩天,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;再往上去兜率天,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。向上去,倍倍增加,寿命长,不生病,衣食自然,不要操心,这是诸天。所以一般人听到诸天非常羡慕,你看到佛经,你就不羡慕六道了,六道不能比!
「契佛所知见」,你能契佛所知见,你就得「诸佛加持力」,诸佛加持力一共有七个,讲了七种。第一,「同名号加持,令不疑故」。坚定信心,我们修学的人心里有感,佛真的应,来给我们做证明。所以佛法是讲证据的,这个精神是科学精神,你拿证据来,你证明。不是一个人证的,每个人入了境界之后都给你做证明,没错。契入境界,大家都清楚、都明白了。第二是「言赞加持,令入位者心安隐故」,这个很重要。言语赞叹也是为你证明,你听了之后心安,理得心安。道理没有证得,你心怎么会安?明白道理之后,心就安了。我们今天学佛,法慧菩萨有住,住在菩提心上,菩提心是一切诸佛、法身菩萨之所住,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我们今天学佛,我们也要安住在菩提心上。真的,我们不是真正能安住,我们常常把这些名字念熟放在心上。能起作用非常好,不起作用也没有关系,阿赖耶识里面这个种子天天把它加强,天天念几遍就是加强。有一定的强度,它自然起作用,也就是说,在生活上、工作上、待人接物再不会用虚伪心,用真诚心。自己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逆境、善缘恶缘,你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,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,你就起作用;对待任何一个人不要分别,平等慈悲。从态度上做起,中国儒家很重视,佛法也重视。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第一个「礼敬诸佛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诸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,你要记住这个。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他将来一定作佛,只是时间早晚,他肯定作佛。说得这么坚定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,都要把他当作佛看待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看他还是凡夫,那是我们有分别心,这分别心对他没有妨碍,对我自己有妨碍,障碍我开悟、障碍我证果。所以,要把自己的障碍化解。障碍不在外头,决定在自己,真正行菩萨道的人,外头哪有障碍?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。
所以,心得安稳是很重要的一种修学。古人讲的话有道理,心怎么安的?道理明白了,理得心安、心安理得。这也说明对於经教的研究是有必要的,经教帮助我们明了。古时候的道场,每个道场都是佛教的学校,佛教是教育,佛陀教育,有许多法师在这里教学,教不同的科目。你喜欢学习哪个法门、喜欢学习哪部经典,都有老师在教,你都能够学到。而且寺院都是开放的,随时可以进去,因为佛法里面不招生,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不招生是自己谦虚,我哪有资格教你?招生是说明我有资格教你,你来做我的学生。佛法不是这样的,佛法非常谦虚,我不敢教你,可是我把我自己修学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分享。你看用这种心态,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,所以谦虚、恭敬。确实,这个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,自己没有证果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」,总有过失,我没有过失才敢说教,谁敢说教?连佛都那么客气。佛是真正可以说教,菩萨还不敢,还谦虚。可是佛头一个就是教我们敬,教我们谦虚,恭敬别人、关怀别人、爱护别人、帮助别人。帮助一定要知道帮助什么?第一个帮助他破迷开悟,这是真帮助。他觉悟了,什么都明白了,自然能断恶修善;还不能断恶修善,他没明白,要帮助他。
底下一句,「毗卢遮那师弟加持,彰本愿故」。毗卢遮那是华严会上的法身佛,师是毗卢遮那佛,弟是弟子,毗卢遮那佛的弟子是法身菩萨,毗卢遮那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住众,是佛的弟子。佛、菩萨统统加持,你不求他也加持。可是加持一定是相对的,你有一分功德、一分修持,他加持一分,二分功德、二分修持,他加持二分。为什么?自己没有真修,加不上,自己一定要真干。毗卢遮那也是这样教导我们,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句话说得真好,他说「诸佛所以兴出世」,就是诸佛到这个世间来应化,「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教化众生教什么?只教你阿弥陀佛的本愿,接引十方世界的念佛人到极乐世界圆满成就;换句话说,十方诸佛如来在法界虚空界里面现身,都是替阿弥陀佛招生的。你看这多殊胜!你从这里就能想到,极乐世界殊胜到极处,感动这么多诸佛帮助他招生,我们怎么能不去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