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二0六七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二0六七卷)  2009/11/19  台湾高雄  档名:12-017-206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本分」末后李长者的《合论》。

  今天我们从「於此经所作三昧智慧一切愿行,总是任理智之运为,非有作有修欣厌之法也」。这一段还是接著前面李长者给我们开导。法慧菩萨入定,为什么要入定?为了要向大家讲「十住品」。入定才能得到十方佛的加持,加持是为说法。长者在前面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,说世间禅定(四禅八定),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他们的入定,都是有出有入的,依旧没有能够摆脱有为法。有为法的范围非常广大,我们在《百法明门论》里面看到八识五十一心所,十一个善法,二十六个烦恼,再加上不相应行法,全都是有为法,有为是有生有灭。法慧菩萨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,像禅宗所讲的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大彻大悟是什么境界?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所以宗门常讲见性成佛,这个佛是真佛,不是假的。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,从理上讲,那就是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说过很多次,他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现在是不是佛?当然是佛,这是什么?理即佛。一切众生他有自性,自性就是佛,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,在无情的众生称为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所以《华严经》上才说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现在我们搞明白了,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、虚空法界,它有没有情?真的是无情,但是它有识。

  我们一般讲情,讲感情,只要是物质现象,它就有见闻觉知,为什么?见闻觉知是性德,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。但是这种现象有隐有显,它在没有缘的时候它隐了,不是没有。我们净土宗所讲的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,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,也没有精神现象,你不能说它无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见性,他的报告说得好,第三句他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这就是有,它本自具足。虽具足,不现相。它所具足的,实在讲就是佛在《华严经.出现品》里面所讲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句话把遍法界虚空界里面一切现象全都包括在其中。可是不显,常寂光里不显。怎么样它会现相?大乘教里佛常说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相就生起来。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境界是什么?境界是物质现象,境界相,物质现象。不容易!所以阿赖耶是,一念不觉,自性就变成阿赖耶,迷了,不觉就是迷。觉悟了,觉悟了阿赖耶就没有了,相宗讲阿赖耶叫大圆镜智,所以转八识成四智,那是觉的境界。所以觉的境界就是法身菩萨的境界,觉而不迷。现不现相?觉了之后不现相,相就没有了。没有了,他能现相。他为什么会现相?十法界里头还有许多没有觉悟的众生,没有觉悟的众生他有念头,他有念头,法性,或者讲自性,他有应,众生有感,他有应。决定不能说证得法身之后就没有应,没有应,他就不起作用了,他有应。为什么有应?因为他有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是自性,但是怎么样?他没有受想行识。我们讲,情是什么?情有受想行识。什么时候有情?只要是有阿赖耶就有情。受想行识从哪里来的?就是自性里面的见闻觉知。你看把见闻觉知扭曲了变成受想行识。觉悟之后,受想行识就恢复成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能跟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起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。有应,他就现相,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他现身,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,《梵网经》里面他老人家把这桩事情宣布出来,这一次的示现是他在娑婆世界第八千次的示现,他来了八千次,不是第一次,他是来表演的。众生有根熟的,他来示现八相成道,来度众生的,来干这个事情的。那我们要问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分别执著?有没有起心动念?决定没有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不起心、不动念,怎么能与人感应?感是决定起心动念,纵然是冥感也是有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的波动太微弱,他自己没有感觉到,可是法身菩萨接收到,极其微细的那个波动他接收到,他就来应。

  这种波动现象弥勒菩萨讲得清楚,「一弹指」,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,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,就是那个波动的频率。这一弹指波动多少次?三十二亿百千,百千是单位,百千是十万,三十二亿乘十万,三百二十兆,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微细的念头。「念念成形」,成形就是物质现象,「形皆有识」,识就是见闻觉知、受想行识。这是宇宙的起源,这是佛家讲的科学。现在宇宙的起源,科学家没搞清楚,佛在三千年前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。宇宙从哪来的?从念头来的。现在的科学家也很了不起,但是没说清楚,他发现了,他说整个宇宙只有三样东西,除这三样东西,什么都没有。这三样东西是物质、能量、信息,他能够发现,但是发现含含糊糊,没搞清楚。这三样东西是什么?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。能量就是阿赖耶的业相,信息就是阿赖耶的见相,我们讲见分,那是信息,物质就是阿赖耶的境界相,很难得,不容易!但是这从哪里来的他不晓得。这个东西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只要有微弱的那一动,那一动叫无始无明。无始无明没有开始的,实际上是,《楞严》上讲得好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你们想想看,很难想像得到。现在科学是用秒做单位,佛讲的是一弹指,我们弹指弹得快的话,大概一秒钟我这样弹可以弹四次,那再乘个四,那就是用秒做单位。一秒钟起多少个念头?一千二百八十兆,这我们现在现前的世界。所以你要是真了解真相,你才晓得大乘教里常讲的「万法皆空」。《大般若经》讲了那么多,实在讲就是一句话,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就讲这个。

  这是什么?自性本定,法慧菩萨见性了,见到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他的三昧智慧一切愿行,总是任理智之运为。这个理智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,随一切众生的感,自然起作用。起作用的时候决定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六道里面禅定功夫,对我们来说也算不错,四禅八定,得到这个定功,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突破了。六道不是假设的,不是推理得到的,是修定的人他得到这个定功,他就看到了,我们肉眼能见的这个量太小了。这么多年来,我常常都在想,我们现在这个眼睛能见的光波是有一定的范围,比这个波长的我们见不到,比这个波短的也见不到。比我们能见的这个光波,长波跟短波,那没有限量的,我们能见的太少了。听的音波也是如此。佛告诉我们,我们自性的本能,六根的德用,遍法界虚空界,你没有见不到的,你没有听不到的,你没有接触不到的。我们在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里面读到,一一微尘、一一毛孔都遍法界虚空界,出生无尽,含容空有。这些在理上讲是属於哲学,从事上讲是属於科学,所以佛法讲哲学、讲科学,都达到最圆满的境界。这是少数人,不是多数人,佛家讲根熟众生,他们依凭这个修行证果,证阿罗汉果、菩萨果、佛果,这少数人。大多数人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佛法里头有圆满的伦理的教学、道德的教学、因果的教育,你如果学会了,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,虽然不能出离轮回,你在轮回里头不造恶业、不堕恶道,你在享人天福报,也算不错了。

  六道里面禅定(这个地方讲的三昧)是有为的,长者在此地告诉我们,声闻也是有为,缘觉还是有为,权教菩萨还是有为,我们相不相信?相信。为什么?十法界上面四圣法界还没转识成智;换句话说,我们是把阿赖耶认为是自己的心,四圣法界也是用阿赖耶,我们用同样的心。为什么我们果报不一样?他比我们殊胜太多了,在四土里面讲,六道是凡圣同居土,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,比我们殊胜太多了。为什么?他们用阿赖耶用得正,我们用阿赖耶用得邪,阿赖耶里面有染净,他们用净,我们用染,差别在此地。染里头有善恶,净里面善恶都没有了,所以四圣法界是净土。超越四圣就是此经所作三昧,此经所作三昧是超越了十法界,他与自性完全相应,与烦恼不相应。阿赖耶里头还是有烦恼,你看看末那,末那是四大烦恼常相随,什么时候开始?一念不觉的时候就开始,自己性德就变成这四样东西。这四样东西是贪瞋痴慢,我见、我爱,我爱是贪,我慢是瞋,我痴,你看贪瞋痴慢都出来了。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我们今天科学家讲的信息,信息里面就有了这些东西。

  这也是像咱们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,凡圣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佛菩萨是圣,也可以说是四土,上二土是圣,下面是凡,上面是常寂光净土、实报庄严土,这是圣人。实报庄严土里面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,所以他烦恼没有。实际上来讲,实报庄严土里头还不是起心动念,是起心动念的习气。你看在十法界里头最高的佛法界,那个佛为什么出不了十法界?就是起心动念没断掉,起心动念叫根本无明。这个要是放下,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超越十法界,那就是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他生到实报土去了。生到实报土给诸位说,无明破了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来的分别执著!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为什么还有实报土?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所现的。那个习气要什么时候才能断得了?习气没有法子断,有法子就是有为,因为它是无为法,无为法没法子断,随它去,时间久了慢慢就断了。要多少时间?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,三大阿僧只劫。现在我们才晓得,三大阿僧只劫从哪天算起?从你破无明那天开始算起。破了无明你就脱离十法界,你在诸佛实报庄严土,在那个地方慢慢等到三大阿僧只劫之后,无始无明全断了。因为无明有厚薄不一样,刚刚断,无始无明那个习气当然很浓;要是断了很久的,两个阿僧只劫断了,那它就很淡了。很淡,那个现象还有,这个现象还在。完全断尽,实报土也没有了。

  所以大乘教里常讲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没有说实报土例外,实报土不在这个里面,佛没这个说法。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的,也不能执著,一执著就错了,一执著实报土就变成六道轮回,一分别它就变成四圣法界,所以境界是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。识是什么?识就是分别执著,十法界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。科学家今天发现的是用仪器来证实它的存在,佛法不用仪器,但是他证实,他用什么?他用禅定。「净极光通达」,那个光就是智慧,三昧智慧,三昧是定,定到极处智慧生出来了。这个智慧生出来,智慧是照了,像《心经》讲的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他照见了。他不用推想,他没有想,都在面前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而六根的作用,现在我们知道,无论哪一个根,都是遍法界虚空界,他怎么会不清楚?空间维次全没有了。空间维次从哪来的?从分别执著来的。所以分别执著无有边际,空间维次也是没有数量的,这个科学家承认的,但是他们不知道空间维次怎么发生的。是由分别执著发生的,我们把分别执著放下,空间维次就没有了,这叫一真法界。所以一真法界的禅定,总是任理智之运为,理是自性,自性本具的智慧它起作用。这个运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作用,它起作用,它起作用干什么?起作用是帮助众生的。众生没有感,它不起作用,众生有感,它才起作用。这个感应,我们很多很多年想不通,为什么想不通?只要你有想就不通。这个道理我们清楚,你想怎么会想得通?想是妄想,妄想能通,那我们都成佛了,那还得要放下妄想吗?妄想是根本无明。想不通,在凡夫一般情形真是想不通。可是现在,现在有科学家把它证明,虽然不是完全证明,只证明一个小角,像冰山一样,咱们看到一个小角,就明白了,就能够肯定,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我认识日本江本胜博士也有不少年了,我们也是老朋友。他做的那个水实验,最初有同学在网路上发现,他做这个实验报告,他们下载下拿来给我看,分量不多,只有四页。我看到之后很欢喜,我说你们跟他联系,那时候我住在澳洲,邀请他到澳洲给我们做报告。我们发的邀请函,他真的来了,给我们做了几场报告。他到澳洲的时候,正好我又出国去讲经去了,我没有能接待他。二00三年还是二00四年,我到日本去开会,特地到东京去访问他,到他那个实验室里面去参观,他给我做了详细报告。水是矿物,它不是生物,他发现它能看、它能听、它懂得人的意思,就是说它有见闻觉知。不但有见闻觉知,它有受想行识。为什么?弥勒菩萨讲的。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?是从微细振动来的,就是念头来的。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念念成形,水是物质,它有形状,它成形;形皆有识,有识是什么?这个东西里头有受想行识、有见闻觉知,所以水会看、会听,懂得人的意思。我们以善的念头对它,你看它反应的结晶多美,一个恶念对它,它反应的结晶很丑陋,这个我们真的看到了,我们相信佛经里讲的话没错,可以证实。科学家用仪器这些东西来证实它,佛法是用禅定,那比他更透彻,比他更深入。

  所以非有作有修欣厌之法,这是什么?跟十法界里面的定不一样。十法界怎么?有作有修。欣厌是六道里面的色界天跟无色界天,那层次更低了。可是纵然是以欣厌法修到四禅,修到八定,也超越了我们现在的科学家。为什么?科学家只是天天在动脑筋、在研究,藉这个仪器来发现;数学,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,用数理、用仪器来观测。他不像阿罗汉,阿罗汉把见思烦恼断了,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他确确实实再没有执著了。所以六道从哪来?六道从执著来的,只要你不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所以六道是一场梦,《金刚经》上佛的比喻,说得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头一个你就观六道,然后十法界也是个梦,最后告诉你,实报庄严土也是个梦。真正不生不灭,叫真如,那就是常寂光,常寂光是永恒的。惠能大师所讲,它是清净的,不染污的,不生不灭的。在哪里?就在当下。为什么?它是一切法的本体,一切法是依它而变现的,心现。

  这个心就是自性,就是真如。佛在经典里面说这个名词术语说了几十种,都是讲一桩事情。一桩事情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术语?佛是教你不要执著术语,术语不是真的,你要懂得里头的意思,执著术语错了。所以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教我们,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读经、去听教?头一个教我们不要执著言说相,文字是言语的符号,不执著言说相,你就不能执著文字相。你能够天天读诵,不执著文字相,天天听讲,不执著言说相。再第二,不执著名字相,所有名词术语都是假设的,给你讲佛,给你讲菩萨,你不要以为真的有个佛,好了,你变成执著了,你执著真有个佛,说菩萨,你又执著有菩萨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哪来的佛菩萨?这个话你能听懂吗?你听了不觉得奇怪吗?再告诉你,没悟的时候,在迷的时候有,因为你执著有、你分别有。觉悟了,觉悟他也不执著了,他也不分别了,没有了。你说有,他不执著,你说没有,他也不执著,他如如不动,不是随著你的言语在打转,你才懂得这个。

  所以这一句说得好,非有作有修,这是十法界说尽了,最后放下起心动念,你才能够脱离十法界,十法界是假的,这一场大梦醒过来了。醒过来,那个境界是什么?那个境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土,还是个梦,三重梦境,梦中有梦,那个梦里头又有梦。佛这个梦的比喻意思很深,最后的那个梦境是什么?那是无功用道,绝对不是有作有修。古大德有一句话说,此处用不得力,就是形容这个境界,随它去。在实报土,你的智慧德能全部没有障碍了。障碍是什么?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你现在妄想分别执著三个都放下了,所以自性里头的德能、智慧德相完全没有障碍,你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该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,没有定法可说。也没有一定的形相,随众生心、应所知量,而应现都是当处出生、随处灭尽,没有来去。没有来去就是没有时间,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,我们今天讲时间空间统统不存在。所以出生叫当处,灭尽也叫当处。出生、灭尽多久呢?你要记住,一秒钟生灭是一千二百八十兆,这个波动的频率。也就是它那个现象,那个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就这么长的时间。我们现在看的这个现象,看的这个现象是相续相,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,在电影银幕里看的是相续相。你看那个镜头一打开,放映机镜头打开,一张幻灯片,打在银幕上。整个宇宙现象就是这个样子,张张不一样,它有相似,不完全相同。所以我们说我们这个宇宙现象是一种相似相续相,不是真的,你要把它当真,你错了。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你再不会把它当真了,那你就是佛知佛见。我们迷得太久、迷得太深了,虽然佛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,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刚刚提起来,立刻就又忘掉,非常健忘,所以自己还是做不了主。如果功夫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,自己就可以做主。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真难。

  五十八年前,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师见面,我向他请教,他就把这个道理给我说出。他说佛法知难行易,知,你看放下不就是了吗?真容易!可是你为什么放不下?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有透彻了解,透彻了解自然放下,还用得著人劝吗?为什么?不可得,连身体都不可得,何况身外之物?你就会得大自在。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那是什么?知难。凡夫成佛一念之间,念头一转过来他就成就,真容易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当年的示现,三十岁,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,这个念头一转,他是表演给我们看的。在中国唐朝时代六祖惠能大师,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,他二十四岁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学佛,一天经没有听过,没有进过禅堂,也没有进过念佛堂,也没有进过讲堂。五祖半夜三更召见他,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我们能够知道,他不认识字一定是讲大意,时间我相信不超过两个小时。说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老人家就豁然大悟,就把他自己悟入的境界做了报告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,本不生灭,本自具足,本无动摇,能生万法」,五祖一听,后头不要讲,衣钵就给他了。劝他赶快走,为什么赶快走?同行相忌,别人不能容他。他自己也知道,跑到猎人队躲了十五年,十五年之后,大家把这个事情慢慢淡忘,他才出来。做给我们看的,放下不难,难在知,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。放下执著就证阿罗汉,放下分别就证菩萨,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,你看看它难不难?问题就是放不下。

  放不下,给诸位说,你必须要长寿,你要不长寿,你很难有成就。长寿有什么好处?慢慢学,有时间。所以我以自己为例子,那时候我年轻,很多人都给我算命,过不了四十五岁,如果我四十五岁就死了,佛法这些真相我永远不知道。四十五岁那个关过了,真的那一年生一场病,那个关过了。那么又要活个四十五岁的时候,我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所以没有这个寿命怎么行?寿命是时间,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不行。可是真正有善根的人,那就太幸运,《弥陀经》上说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,所以这个善根很重要。什么是善根?善根是对佛法,虽然没学,他能信、他能解,你一讲,他懂了。像惠能大师一样,虽然不认识字,从来没有接触过,他相信,你一讲的时候他能听得懂,不但听懂,他真放下,这个很厉害,这个叫善根。所以善根是讲信解,福德是讲修行,你真干,这个人有福。所以我们看,我们这一生最难得的是遇到净宗法门,如果不是遇到净宗法门,佛经上讲的这些你都明白、都懂了,放不下。放不下,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,这一转世的时候又糊涂、又迷了,叫隔阴之迷,从头来起,谈何容易。你遇不到缘,你就没有法子从头再起,所以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得人身的多少?现在世界上人口六十七亿人,几个人闻到佛法?太少了。全世界的佛教徒不过六、七亿人,我们来世即使是得人身,能遇到佛法吗?不敢保证。遇不到佛法,愈染愈深,决定向下堕落,这个事多可怕。遇到净宗法门,问题是有没有善根、有没有福德,善根、福德跟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,跟有没有学过经教也没有关系,你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,你真相信,不怀疑,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多少人念了三年,预知时至,到极乐世界去了,你看他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了,这叫不可思议法门。这个法门就更难相信了,研究教的人不相信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不相信,我们这些凡夫烦恼非常严重,听了能相信,这就是有善根。只要加上福德,福德是什么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教我们,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正念就是阿弥陀佛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把身心世界放下了。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,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,绝大多数三年就往生。

  早年,大概四十年前,我那个时候出来讲经还不久,曾经有一位法师问我,这个法师现在也不在了,叫法融,不是法融,有一个人物名字,住在基隆。他问我,他说《往生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念佛三年往生,是不是他寿命就到了,刚刚好他的寿命到了?问我这么一个问题。我当时想了一想,回答他,我说不太可能,哪有那么巧的事情?一、二个,二、三个,可以这么说法,那么多人,不可能是这个意思。那是什么状况?三年他功夫成了。我们晓得,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,上三辈的往生就自在,虽有寿命,不要了,我现在就去,他就能去得了,应该是这个情形,他念到功夫成片。一心不乱很难,但是念到功夫成片,往生的时候,《弥陀经》上确确实实是给我们讲「一心不乱」,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。但是梵文原本不是一心不乱,是「一向专念」,玄奘大师的译本,你去看就晓得,他是直译的,鸠摩罗什是意译的。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也用了一些功夫,这两个能会通吗?能,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你,先用佛光照你,佛光一照,把你的功夫就升等,提升了。你看从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,他到极乐世界,他真的是事一心不乱。这个我们才能相信,把你功夫升级了,所以罗什大师翻译的一心不乱能讲得通。一心不乱,事一心、理一心也分三辈九品。所以只要死心塌地去念佛,你看多少人,三年工夫,预知时至,走的时候不生病。我曾经在佛光山住过十个月,那开山没多久,佛光山开山到今年四十四年,大概我在四十年前。开山没多久的时候,我在那里教佛学院,晚上月光非常好,我们在外面草地上,那时候佛光山只有一栋佛学院,其他的建筑全没有,一片荒山。有一个长工,是佛光山的长工,长年在佛光山做工,他告诉我们一桩事情,是他们的家乡,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,站著往生,讲这个故事给我们听。他说真的,亲眼看见的,不是假的,真的,念三年站著走的,没有生病,劝我们好好念佛。那天晚上我们听这个长工给我们讲开示,确确实实的。这是讲,你看法身菩萨明心见性,他们所入的这个定,跟十法界里面的人不一样。

  底下第三段,「明三昧之力者」,这就是三昧的力用。「其力有五」,实在讲,细说说不尽的,佛为我们介绍,都是把许多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,便利教学,也帮助我们渐渐能够契入,所以他归五类。第一个是「定体净欲遍周力」,定体是自性,惠能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第四句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这是定体,所谓是自性本定。这个定体周遍法界,《还源观》里面三种周遍统统具足,第一个就是周遍法界,这个说法,也就是这个事实真相,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讲的能量,叫场能,周遍法界,它有能力加持法界,这是说第一个。这个功能大,它能够净化一切众生的欲念,这个欲是错误的,自性里头没有的。十法界里头有,愈往上面去欲愈淡薄,不能说没有。我们六道里面的状况你要是了解了,你对於《华严》就容易体会到。六道里头有欲界、有色界、有无色界,这分三界。欲界里面有六层天,愈往上面去,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,愈往上面去愈淡薄。到初禅,欲就没有了,是不是断掉?不是,是定功控制了,伏住了。所以这个断,佛法讲有两种,伏断,不是灭断。他定失掉之后,他这个欲念就又起来,所以他是伏,他不是断。随著定功的浅深,他伏的这个欲念时间长短不一样,二禅就比初禅功夫深,到三禅、四禅。佛经里面给我们讲,四禅总共有十八层天。再往上面去是四空定,连色相都没有了,身相都没有了,真是像老子所说的,老子有说过这么一句话,他说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?我有个身体,没有身体多好!无色界就是没有身体。

  所以在我们这个六道凡夫是高级凡夫,高级凡夫身体不要了,那就真的自在。有身体还是不自在,身体是色相,你看色界,他有色相,他没有欲望,无色界不但没有欲望,身体也不要了。身体不要就不需要居住的房屋,这也许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灵界,世俗讲是灵魂,灵界他没有身体。他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?他能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就是没有办法超越。是因为什么?是因为他的定是伏烦恼,不是断烦恼。如果断了,他就出去了。什么人断了?阿罗汉断了,所以阿罗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。四空天没有办法,他超越不了,他的寿命到了,也就是他定功到了的时候,你看那定功不得了,非想非非想处的天人,他的定功是八万大劫。你们诸位想想,佛在经上讲一个大劫是我们世界一次成住坏空,我们世界成住坏空多少次?八万次,你就知道那个定力之深。但是八万次,他时间还是会到,到了,他不能再上去,他就堕落了。从这个地方你就能够想到,这个念佛是多么殊胜。人家修定,修到那个程度,都出不了六道,你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,老老实实念佛,念个三年,你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这个法门,这种机会,你到哪里去找?我们这一生能够碰到,那是无量劫的因缘,福德因缘,不是人人会遇到的。遇到就相信,也不怀疑,现在问题在哪里?问题在真干。真干里面最大的麻烦,你要把欲望大幅度的降温,为什么?欲望障碍你。你学教,障碍你开悟;你念佛,障碍你功夫,你功夫为什么不能成片?它障碍你。所以古大德教我们,真正干的人,应该什么态度?随缘过日,别去计较,吃的、穿的,一切用的,随便,什么都好。一定要计较,那就是很大的障碍,你的亏就吃大了。

  世尊在世,我们要感谢他的恩德,他做个最好的样子。你看他每天出去乞食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他的财产,三衣一钵,什么也没有。什么人供养他,他都不要。给孤独长者、只陀太子供养他的别墅花园,不要,在那里讲个几年经,还给他,现在人讲是释迦牟尼佛他要使用权,不要所有权,所有权是你们自己,我在这里用几年,你看他多自在。要学他那种行为、那种心态,我们念佛个个往生,一个都不漏。念佛人不能往生,那就是从前台中李老师讲的,我跟他老人家十年,他常常说,他是举台中莲社做例子。每个人天天都精进在念佛,真正往生呢?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、五个。为什么从前善导大师说,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,一个都不漏;现在在这个时代,为什么一万个念佛人,只有三、五个往生,这道理在哪里?不是法门有问题,不是佛菩萨说错了,不是!是我们自己没有把欲望放弃。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,有一条,你的麻烦就大了,五条都具足,念佛也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,你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。一切境缘什么都好,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就对了。现在这个时代是竞争的时代,学佛的人,於人无所争、於世无所求,我们求的只是西方净土,我们向往的是亲近弥陀,这就对了。所以它有净化欲界的遍周力,遍周两个字好,不但人间适用,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适用。

  第二「定能显智慧同佛力」,定慧是一体,在经教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互用,定是体,慧是用,慧是体,定是用,它可以互为体用,跟佛果地上力用是相同。法慧是法身菩萨,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所说的分证即佛,他虽然没有圆满,他是真佛,他不是假佛,所以他的智慧德相跟佛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为什么相同?佛证得什么?不起心、不动念,法慧菩萨是刚刚证得,也是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们想想他同不同?也就是说,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就是佛。起心动念是妄想、是无明,分别就是大乘教讲的尘沙烦恼,执著就是见思烦恼,三种烦恼统统放下了,这就是见性成佛,你的障碍完全没有了。所以他起的作用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跟究竟圆满果地上佛陀起的作用没有两样。这个作用是什么?就是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,能够与十法界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他就起应。法慧菩萨与一切众生的感应道交,跟佛是相同的,没有两样,应以佛身得度他现佛身,应以菩萨身得度他现菩萨身,这个要晓得。

  现在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学了这么多年,也相当长的时间,我们讲到这里也超过四千多个小时。我们真的懂得一些,这不是我们证得的,是听佛说的,我们相信佛,佛没有妄语,我们能够信得过。佛给我们讲出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正真相是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体,惠能大师讲「能生万法」,万法是所生,能生就是自性,一体,这就是讲伦理,伦理讲到究竟圆满。伦理讲关系,我们跟所有一切众生,跟天地鬼神,跟十法界,什么关系?一体,比一家人还要亲密,一家人不是一体,这是一体。你看《妄尽还源观》里面讲的,我们这个身体什么组织的?细胞。细胞是什么组织的?分子。分子是什么组织的?原子、电子。分到最后,叫基本粒子,夸克。那个东西是怎么回事?那是法性现的,就是弥勒菩萨讲的那极短的一念,法性变现,能生万法。那我们身上有多少这个基本粒子?有多少?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三种周遍,能量周遍法界,信息出生无尽,最后给你讲含容空有,那是讲心量大,包容空有。我们现在小心量,斤斤计较,那怎么行?三种周遍,在我们这个身相里头就不可思议,你说关系多密切。懂得关系,自性里的爱心生出来了,叫大慈大悲。你对於天地万物,你知道是一体,爱天地万物就是真正爱自己,糟蹋天地万物就是糟蹋自己,这是佛家讲的伦理。

  佛这些话怎么去肯定?自己要通过真正修行,你就会肯定了。真正修行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四分,清凉大师分的,信、解、行、证,你看第三分讲修行,修行也是举例子,举了多少个例子?两千个,法门讲了两千个法门。总的原则、总的纲领就是品题,叫「离世间」,离是什么?放下。无量无边的法门,说个实话,就是放下。总的来说,你肯不肯放下妄想?肯不肯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?你要肯,因为什么?你不肯放下,那就是错误。你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修行,把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,行是行为。所以修行不是说天天去念经、天天拜佛、天天烧香,那什么?那搞形式的。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。形式,做形式是干什么?做形式是表演,是接引没有信佛的人,它是一种手段。佛法不拉信徒,让你自己进来。你自己怎么会进来?要做出样子来给你看,你看了很欢喜,你就慢慢接近了。这个形式是招揽的一种手段,他也不劝你,就是做个样子给你看,你看到要好,你自然就会来问、来请教,然后就告诉你。你不问,不跟你说,为什么?说了没用处,你不相信。你自己肯来问,说出来的时候你会接受。它是接引众生的手段,所以表演也是很需要的。所以自己修行跟表演是两桩事情,我们做出那个样子,那是度众生的,这叫佛教的形象。可是我们现在这个形象不好,都没有做到,你看佛教给我们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都没做到。三皈、五戒、十善要都做到了,佛法真的兴旺起来,每个人看到都欢喜,每个人都想学习。所以大家一定肯定,学佛的人是最好的人,学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,学佛的人是最快乐的人,这是要自己做出来,表演在外面,同佛智慧。

  所以自行化他是一桩事,化他是什么?化他是自己表演,你看佛在经里面常常讲的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。受持读诵是自己,是接受,佛给我们讲的道理、讲的方法、讲的境界,我们接受。持是保持,接受之后就不能丢掉,你看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不可思议,我们接受了,接受之后真放在心上,时时刻刻不能把它忘记,那叫持。读,看著经本读经,这是读;不看经本,能背诵,那是诵,受持读诵。表现在外是为人演,演是身教,说是言教,身教重於言教,你做到了,你说出来人家相信;你没有做到,你说出来人家不相信。你说那么好,为什么你自己不做?你自己真做了,人家看到,是不错,他才会想学。所以你要真正把它演出来,他把演放在前面,说放在后头。演说不是为自己,为别人的。那你就晓得,我们是佛弟子,我们要报佛恩,怎样能报佛恩?只有为人演说才能报佛恩。你要不为人演说,不能报佛恩,为什么?佛佛都是为人演说。我学佛,不把它演出来,不做出来给人看,那怎么行?非常重要。

  第三是「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」。这个实在讲,这是法慧菩萨以上的他们才能做到。你看他所感得的,他在入定所感得的,十方同名法慧佛来加持他,跟佛同名号。那你就要晓得,我们念佛人,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法慧菩萨的境界,到那个时候,你就见到十方同名阿弥陀佛无量无边来加持你,这是肯定的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个现象。阿弥陀佛的名号最不可思议,为什么?它是自性的德号。这个名号,统统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,阿是无,弥陀是量,佛是觉,无量觉,觉而不迷,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赞叹佛菩萨万德万能,真的一点都不假,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,名号是这个意思。在经典里面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,用「光寿」两个字,这个名号里头含的是无量光、无量寿。寿命是讲时间,光明遍照是讲空间,那我们就晓得,它这个意思是无量时空里面它全都包括了,一法也不漏,法法是圆满,没有漏失掉。

  一切法是一体,这个不但我们自己要明白、要觉悟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科学技术发达了,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张了,不是像古时候居住在一个地方老死不相往来。现在我想台湾每个同修活动空间都是全地球,常常出去旅行,去观光旅游。我们哪一个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都常常在接触。接触要用什么心态?要用学习的心态。学习的心态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去看看在不同的国土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我们自性在那里起了什么变化?都是自性,除了自性之外没有一法,这个我们学大乘的都知道,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,所以它是我们自体的一部分。就好比我们的身体,我们对身体每个器官,五脏六腑都要知道,知道它的功能。我们今天周游列国的时候,对於一切,就像知道我们自己的身体,这个外面五官、里面脏腑样样都了解。经典里面读诵的是书本上的,实际上去观察,知道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知道不同的文化决定有共同的融合点。为什么?它是一个性变现出来的,肯定有一个、有一点是共通的。

  所以我们发现,我这十几年来接触许多宗教,我也读很多宗教经典,我们从经典里面发现什么?伦理所讲的相同,道德是相同的,因果是相同,科学跟哲学也是相同的,有浅深差别不同。整个中心点是个爱字,你看佛家讲慈悲,基督教、天主教是神爱世人,伊斯兰教讲真主确实是仁慈的。所以仁慈博爱,这是共同点,哪有不能团结的道理?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?如果整个世界上的人都能团结,都能够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,你看这个世界多美好。他们宗教讲天堂,我们把天堂在地球上实现了。我们净土讲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也能在地球上实现,不是做不到,做得到。我们在这里做天堂,上帝反不反对?我们在这里做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嫉不嫉妒?绝对没有,希望你做。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,所以三种周遍,第三个那一条重要,那一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你看他含容空有,含空就是心包太虚,容有,容纳万有,那不就是量周沙界吗?那么大的心量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嫉妒、没有障碍,这是佛的教育。所以佛教育才真正讲到究竟、讲到彻底。我们以这个理念跟不同宗教往来。我原本想的还要通过辩论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没想到这十几年来,所遇到宗教,一说,大家都能接受,这个好难得。所以宗教不能只讲形式,形式是接引,接引过来之后一定要受教育,经典的教育。好像学校,我们不能只是招生,那个形式是招生,招生来不上课,不行,这招生招进来的时候要上课。现在的宗教变成什么?招生,用很多手段来招生,招来之后不上课,於是就产生许多门户之见,造成不协调、不和睦。这就是什么?把学生招来的时候没上课。如果要上课,每个宗教都好,没有一个宗教经典教你做坏事、教你做恶人的,没有。

  所以说定、三昧,这是自性本定,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。我们自己这样做的时候,就是代表佛的形相、佛的名号现前了。你看释迦牟尼,这个名号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现身所用的;换句话说,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这些众生,此时此地的众生,教他什么?他缺乏什么,你就教他什么。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仁慈,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缺少仁慈,都是自私自利。仁者爱人,仁是两个人,推己及人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这是仁。缺少这个。慈是慈悲的意思。所以释迦,你看看这个意思,我们要把它做到,真正做到仁慈的人,口里念释迦不行,要做出来。牟尼是寂灭,就是清净的意思,对自己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,对别人大慈大悲,推己及人。你看他这个名号就是在此时此地教学的指导原则,我们把它做到了,我们不是跟释迦同名同号了吗?这不就现前了吗?佛菩萨没有名号,佛的名号是性德。我们的性德,德能无量无边,所以一个名号没法子包容,要用许多名号来说明它。

  菩萨的名号是修德,我们怎样修法。地藏菩萨是孝悌,孝亲尊师,地代表什么?心地。心地怎么样耕耘?地能够生长万物,我们心地能生长万法,用什么?孝亲尊师。我们把孝亲尊师做好,地藏菩萨现前了。观世音菩萨是慈悲,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时时刻刻伸出援手帮助苦难众生。今天这个世界,众生最大的苦难是什么?是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,全世界。我们今天能把宗教里面古圣先贤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恢复,这就是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。都得把它演出来、做出来,才管用。文殊菩萨表智慧,无论干什么事情,理智做主宰,不能用感情,这就是文殊菩萨。普贤菩萨,你看这个名字,希望人人都是贤人,人人都是圣人,所以普贤菩萨代表是实践,真干,他代表修德,佛号是代表性德,从修才能证得性德。佛教要是不认识它,真的会当面错过,认识它你才会欢喜它,你才真正全心全力去学习它。

  我在年轻的时候,不信宗教,尤其是佛教,最反感的,认为它是迷信。我的佛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,我跟他学哲学,他给我讲哲学概论,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。他怎么介绍给我的?我那时候怀疑,我说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它哪里有哲学?方老师告诉我,你年轻,我那时候二十六岁。他说你不知道,「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」,这我头一次听过,哲学家,「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」,这从来没听说过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还向他老人家请教,我说你老人家这个佛经哲学从哪里学来的?他老人家告诉我,抗战期间,他在中央大学教书,那个时候中央大学好像在重庆。有一段时期他生病,生病的时候就在峨嵋山养病,峨嵋山那个地方确实环境非常好。他说在峨嵋山,山上没有报纸,也没有杂志,一般书籍想找的东西都看不到,只有佛经。每天养病没有事情就看佛经,愈看愈有味道,所以他就告诉我,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里面。这是指出我一条路,要学佛一定要从经典下手,我就明白了,形式是另外一桩事情,经典是真的。所以没有这个指引,我们很不容易契入。亲近章嘉大师,章嘉大师就劝我学释迦牟尼佛。第一本书他叫我看《释迦方志》、《释迦谱》,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。这样的老师很不容易遇到,我这一生从初接触到现在五十八年了,再过两年就是一甲子,可以说没走冤枉路。一生没有离开经典,为什么?方老师说的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离开经典,最高的享受就没有了。确确实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所以这是讲佛身,佛的身相,佛身是什么?就是十善业道。我们可以从大乘教里面看到的,十善业是基础,也是终极,它是开始,它也是圆满,这个我们决定不能疏忽。这个十条,在小乘展开,阿罗汉三千威仪,三千威仪浓缩就是十善,十善一展开是三千威仪;在大乘菩萨,这一展开是八万四千细行。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佛像,这画的佛像,圆光上面有三个字,通常是用梵文写的,三个字,也有用中文写的,它的发音叫「唵阿吽」,就是十善业。唵是身业,阿是口业,吽是意业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你看十善在佛圆光顶上圆满了。从哪里学起?从开始学起,净业三福第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我是根据这一句,这么多年来在全世界告诉我们学佛的同修,扎三个根。孝亲尊师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慈心不杀落实在因果教育,《太上感应篇》,后面是修十善业。《十善业道》是佛的根,《感应篇》是道的根,《弟子规》是儒的根,这三个根扎下去,我们的学业、道业决定有成就。如果没有这三个根,你再努力,你搞的是佛学,不是学佛。你是学儒、学道、学佛,那就是真干。如果没有落实的话,那你搞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把它变成学术,跟你自己的思想、言行不发生关系,换句话说,方老师讲那个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没分,你还是生活在烦恼跟痛苦的世界,这一定的道理。所以老师的恩德,不容易!我们念念不忘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