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0五九卷) 2009/11/11 台湾高雄 档名:12-017-2059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前面我们学到「本分」,「总显体相」,清凉大师《疏钞》的前面一段。今天我们从「十住直心增故,故名为解」,从这里开始,从这个地方开始。「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」。世出世间法学习,就像现在学校上课一样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心,所以讲十住是讲心。住在哪里?清凉大师在这里很清楚为我们说出,住在大菩提心中。菩提心是什么?我们这么多年来,为了同学理解方便起见,我们把经论的深心,完全用《无量寿经》经题的一句话来解释,大家就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就是「清净平等觉」。前面还有两个字,「真诚」,这个真诚就是住。真诚是菩提心之体,没有真诚心就学不到东西,所以能不能学到关键在真诚,什么都要用真心去求、用真心去修。深心是自受用,必须有清净心、有平等心、有正觉心,这是自受用,我们才能够理解。所以你看看,今天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,十住直心增故,增是增长,所以下面决定是连到他学习的时候心地清净平等,觉而不迷了,所以他能够理解。这个就是我们前面举开经偈里面所讲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他有这个能力。我们现在学习圣教,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,往往学了很多年,甚至於有人一辈子在学习,都没有达到解的标准。这是什么原因?这是没有真诚心,我们现在人所谓是心浮气躁。心浮气躁不但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,这个解也就是悟,不是大彻大悟,我们常讲的是小悟、大悟,说的是这个。没有彻悟,彻悟就见性了。见性是什么?这个三心具足,三心都增上,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那肯定会开悟,我们今天缺乏这个。
佛祖为我们说这段经文,他的对象,这个我们要记住,是法身菩萨,所以他确确实实是三心增上,他们才是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,这是开经偈上说的。世尊当年在世,教学四十九年,无不是以此为根本。你什么时候有条件接受如来的教诲?也就是说,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,你什么时候有资格去听?就是菩提心,你具足了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。在中国,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,远的不说,说近的。印光大师告诉我们,你读经、听教,佛法里面上课叫听教,教是什么?教育、教训,听教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课,众多的学生,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,这个班的人不多,只有二十几个人,不到三十个人。我们上课的教室比我们这个摄影棚还小,大概只有一半大。你看同样老师在上课,这二十个同学受益个个不相同,有的人能记住,有相当深度的理解;有一些人大概能记得一半,理解力也差一点;还有少数人,听了记不住,不懂得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,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有。其实就是以世间学校来说,同一个班级,一个老师大概教四、五十个人,学生程度不齐。考试的时候,前几名的程度,前十名跟最后十名的,就有很大的差距,什么原因?就是印祖所说的,他有几分真诚,他能得几分受用。
这个地方大师们讲得非常好,解与信心关系非常密切。我们首先第一个,对自己有没有信心?这头一个条件。对自己没有信心,佛菩萨来教你,你也得不到受用。所以佛家讲信,跟一般宗教不一样,一般宗教第一个要信神,佛法第一个信自己,第二个才是信佛,你要信老师,第三个要信课程。对课程没有怀疑,对老师没有怀疑,具足诚敬,这叫师资道合。这样的教学,老师跟学生同时得利益,老师能够深解,学生也能深解,这教学才有乐趣。这样的缘分非常不容易得到,不是到处能见得到的。所以一个好学生亲近善知识,谚语所谓可遇不可求,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?哪有那么容易?古人所谓千里寻师。可是反过来,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,可以传授他一生所学的,比学生找老师更困难。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有几个好学生,能把他自己的道学传下去?所谓后继有人,中国古人常讲,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。由此可知,那个无后不是说你没有儿女,不是说老师没有学生,是你的儿女有几个能承传你的家业,这个重要;你的学生当中有几个人真正能传你的道,这难!这个才是不容易的事情。
什么人能具备这个条件?发菩提心的人才行,也就是说那个心真的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这样讲法诸位就很容易懂。真诚就是此地讲的直心,清净、平等、正觉就是这里讲的深心,慈悲就是这里讲的大悲心。人真的是存这个心,他有资格传道,他有资格承传佛法,所以直心增这才能解。解是行愿之本,解就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,行是放下。你要不能解、不能看破,你怎么能放下?佛门的行,千言万语,放下而已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烦恼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在一般大乘名词里面称为烦恼,妄想叫无明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执著就是见思烦恼。这些名词在佛门一般经论里面,大家都很熟悉,名相都很熟悉,这名相里头的意思能不能深解?咱不要说深解,就一般讲解,或者讲浅解,恐怕都不多,只是含糊笼统。所以不求深解那怎么行?这个行就是你怎么能落实在生活当中。
佛法里头说起行门的纲领,为什么叫人放下?你看这就是没有解,如果有解,哪有这种疑惑?没有疑惑。而实际上这些重要的原理原则佛常讲,尤其是《金刚经》,分量不多,五千多字。在中国过去,无论是儒释道,读书人一生没有不念过《金刚经》的,在从前都有。为什么?它代表了佛教,可以这么说法,行,能代表佛教。佛教讲什么?教你放下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你要是对这个真的理解,你还会执著吗?你还会分别吗?分别执著一放下,恭喜你,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,你虽然没有超越十法界,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。你看这种殊胜的利益,不可思议!所有一切现象不是真的,六道不是真的,六道从哪里来的?六道从执著来的,也就是见思烦恼来的。有见思烦恼就有六道这个幻相,有尘沙烦恼,就是分别,就有四圣法界的现象,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,《华严》里面讲的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、菩萨法界、佛法界,十法界都不是真的。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真的,十法界不是真的。超越十法界,到哪里去?叫一真法界,你看真法界现前,也就是真的我找到了。真我不生不灭,真我是灵性,那个心与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圆满的相应。它是什么心?用我们常常讲的,它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念念都没有离开,纯净纯善。所以它是行愿本。
愿,愿度众生,在佛法里面通常用的四弘誓愿,四弘誓愿的第一条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一条是大乘里面的本愿。度是协助、是帮助,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,你要帮助他,你要协助他。帮助他什么?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回头。我们自己得到诸佛菩萨的帮助,我们已经回头,我们已经觉悟,这一觉悟就离苦。所以佛法教学总的目标,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是佛法教学目标。一切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来的,乐从哪里来?乐从觉悟来的,你看看《论语》里面第一句话,孔子说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说什么?说那个乐,悦是快乐、喜悦,喜悦从哪里来的?从学习来的,学而时习之。你把你所学的完全做到了,那个习就是现在讲的落实,落实在心里、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行为,快乐!你没有白学,你所学的全用上了。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,不是名闻利养的喜乐,不是五欲六尘的喜乐,这个喜乐是从自性里头往外面流,就像泉水一样,源源不断,在佛法里面讲的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,这是学习。
愿,我们现在是两个愿,第一愿正法久住,第二愿度一切众生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实际上,行愿里头就这一条,另外还有那三条呢?有那三条这一愿才圆满,没有那三条这一愿是假的,空愿,你做不到。这就是说,你愿度别人要先度自己,自己没有得度,要想度别人,佛在经上常讲「无有是处」,无有是处是没这个道理,得先度自己。度自己怎么个度法?第一个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你看你先要把烦恼断掉,这在今天讲的什么?道德的教育、品德的教育,你要先成就。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倡的「有品教育」,就是佛法里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。你看看古时候儒释道都把这个摆在第一,我们学习先学什么?先学品德,然后再求学问,品德是根本。现在社会上也提倡以人为本,品德是什么?是做人的教育,你不能不懂,你不懂,你不会做人。在佛法里面讲,不会做人,那这个问题很严重,不会做人,来生怎么办?来生到三恶道去了,来生人身就得不到,你说这个问题多大、多么严重,先要学会做人。在佛法里面以什么为代表?十善业道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上品十善,天道,欲界天;中品十善,不失人身,你来生还在人道,来生在人道,肯定比这一生日子要过得好、要殊胜;下品十善,修罗道,这就是讲品德教育多重要。
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学技术、才能,所以底下接著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。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,绝不是一所大学能够相比的,你喜欢学哪个科目它统统有。我们将佛法介绍给人,通常都是归纳,有人问我,佛经里讲的是些什么?我把它归为五大类,介绍容易。这五大类一分开叫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这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,第二个是道德,第三是因果,第四是科学,第五是哲学。佛法不迷信,科学、哲学都讲到最高峰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佛法是非常适合科学的,为什么?科学讲证据、讲实证,佛法重视实证。所以你看《华严经》四分,清凉分为四分,信解行证。信解是学校教育,释迦牟尼佛在世,所有的学生跟他,主要是到此地,法门无量誓愿学,得跟释迦牟尼佛学。
最后一条,那是自己证的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证有等级,证好比毕业了,有小学毕业、有中学毕业、有大学毕业、有研究所毕业,那哪里会一样?所以佛门里面有学位的名称。现在的学校里面,你们知道最高的学位,博士,再下来有硕士、学士,它有学位的。佛门也有学位的名称,最高的学位是佛陀,第二个学位是菩萨,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。诸位要知道,这个名词术语是佛门学位的名称,就是你证到哪一个阶段。佛法证的标准就是放下,放下一切虚妄,把假的东西都舍掉,所以你要真干才行,你不真干你没法子证得。果然你能够对於这个世间,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,不再执著了,从什么地方开始?我讲得很多,讲了几十年,从放下我们跟一切人的对立开始,不跟人对立、不跟事对立、不跟一切万物对立,身心和谐,从这开始。具体的,我也说得很清楚,我们於一切法里面,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,也就是说,对一切法的控制放下,对一切法的占有放下。你在什么地位?这你才真正入大乘之门,你上了学校,你在大乘法里面是大乘法的小学一年级。佛法也是有小学、有中学、有大学,你看十信是小学,十住是中学,十行好比是高中,十回向好比是大学,十地是研究所。
你明白这些道理,你就晓得,你才能在佛法修学里头,你能够成就。所以对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,这是入门。我们想想,我们今天有没有放下?没有放下,自己记住,还没有入门,在门外。换句话说,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,哪有那么容易?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,为什么没进门?没有肯放下,没入门。入门就快了,入门真得三宝加持,像法慧菩萨在此地,进步就快速了,为什么?你的道路很清楚,你的目标很清楚,你没有疑惑,你没有顾虑,菩提道上一往直前。如果你很幸运,你真的遇到净土法门,能信、能愿、能行,这是个快速道路,是个捷径,你要碰到的时候,你这一生就可能拿到菩萨的果位,我们讲的硕士学位。如果成绩优秀,你这一生可能拿到博士学位,成佛了,一生成佛。有!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,一生拿到;《法华经》里面龙女给我们做了个示范,龙女八岁她拿到了。
在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典范,唐朝时候有个惠能法师,二十四岁拿到的。他怎么拿到的?执著放下、分别放下、起心动念也放下了,这三样东西放下,你就成佛了,你就明心见性。他为什么要明心见性?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现前,你统统受用到了。单讲智慧,世出世间一切法,我们刚才归纳的五大类,伦理的、道德的、因果的、科学的、哲学的,全部达到圆满,没学就圆满了,为什么?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的,我们相信了,能大师不认识字,能大师一生没有进过一次讲堂,他也没有在禅堂去坐禅一天,更没有像我们打佛七这样念佛,统统没有,这些形式全没有。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做义工,厨房里头舂米、破柴,做苦工,做了八个月,五祖把衣钵传给他。他虽然是佛经根本没有接触过,你念给他听,他没有一样不懂,你念给他听,他讲给你听。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你向他请教,他没有一样不通的,全通了,这是什么?这是智慧。道德,他做出来了,神通,他也展现出来了,他知道过去未来,他知道此界他方,这是说明见性的好处。他知道生从哪里来,死了以后到哪里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一般人做不到。读了《华严经》我们才明了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他想到哪里去就能到那里去,那是他见性的人生活的空间,遍法界虚空界。
《华严经》往下讲,愈讲愈殊胜,这是真正大圆满的境界,我们有机会遇到了,一生可以能够成就。关键、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,自己要肯,没有一个人做不到,佛法是平等的。要想起「我过去今生做了许许多多的罪业,恐怕不行」,罪业一忏除就没有了、就消了,问题是你肯不肯忏悔。为什么别人能忏悔,我不能忏悔?忏悔真正的意思,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,因为他晓得我业障很重,教我忏悔。我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,佛门的仪规什么都不知道,连拜佛都不会拜。所以他老人家给我说,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,也就告诉我,你不懂那些规矩没关系,那是形式,最重要是心态,这是实质。什么叫忏悔?实际上忏悔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「不贰过」,这真忏悔。知道自己过失,从今以后再不犯同样的过失,那叫真忏悔。我们中国儒家讲不贰过,这是孔子赞叹颜回这个好学生,他有没有过失?有,但是他改得很快、改得很彻底,这叫真忏悔。所以心里一觉悟就明朗,过去所有一切这些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论、不善的行为全部都没有了,这是真忏悔,从心地里头忏。首先不能有不善的念头,标准从十善业道。
《十善业道》是佛门第一个标准,它包含了全部的佛法。所以你看十善在大乘里面一展开,八万四千细行,在小乘里面展开,三千威仪,归纳就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佛法里头行门的根本,这个不能不重视。我们今天讲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十善能不能把它包起来?能,离不开十善。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里面善恶因果讲得非常详细,十善能不能包?能。所以佛很了不起,十条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心行统统包括在其中。所以这个解要深解,解得浅不行。愈讲愈深,愈讲愈广,广到没有边际,结果还不出十善。所以这一部经不长,分量很少,你可不能轻视,愈是重要的经典愈简单,决定不麻烦。《华严经》在行愿上,你看这么大的经典,行愿上,在行,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,十条,在愿,普贤菩萨也讲了十愿,那是《华严》行愿的总纲领。你要能把十愿、十行讲清楚,那就是全部经文,还得加上祖师的注解,都是讲这个。所以「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」,这个非常重要。我们学习也很难得,在这个之前,我们将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学过两遍,那是解,非常重要的解,那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讲的哲学与科学,里面还有伦理、道德。前面的三条,一体、二用、三遍,从理上讲是哲学,从事上讲是科学;四德是伦理、是道德;后面五止六观,那是修行的方法,五止是讲放下,六观是讲看破,分量不多,《华严》的精髓尽在其中。从这个地方说,就是十住在解上圆满了。
我们再往下看,「十行深心增,故名为行,依於前解,以起行故」。解了以后得真干才行,不干不是假的吗?解了之后,有没有不干的?有,我们看到太多了。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章嘉大师请教过这个问题,我说老师,我是看到很多人懂得了,但是他没做。老师怎么回答我?老师摇摇头笑到,他不解。以后我们想,想了很久,是有道理。而且老师有个比喻,他比喻说是,我在桌子上摆了两样东西,一样是一堆黄金,这一边摆的是黄铜,一个乡下人,也没有见过金,也没有见过铜,我说我这两堆送一堆给你,你选哪个?他选黄铜,他不选黄金,不认识。如果真懂得的人,他一定取黄金,不要这个黄铜。这个比喻浅,我们能理解,这不识货。今天把佛法摆在这边,这一边是现在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摆在这里,你要哪一个?他要五欲六尘,他要名闻利养,他不要佛法。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能够麻醉你一时,像吸毒打吗啡一样,佛法能叫你得到永恒的快乐,不识货!有什么法子?所以必须你先要识货,然后你起行,那是受用,你真得受用。
起行,行是深心增。深心是什么?「乐修一切诸善行故」,喜欢,喜欢修善,修善一定断恶,恶不断,他怎么能修善?普通一般讲深心都讲好善好德,没讲错,跟这个地方讲的乐修一切诸善行意思是相同的。可是对於一般初学的,在佛法没有深入的,还是不能够透彻理解。所以我在过去,在二十多年前,常常想这个问题,菩提心这个三心,怎样讲让大家能够容易了解?所以我就选择《无量寿经》上这个修行纲领,「清净平等觉」,我就取了这个,这是深心。深心增,这就是清净心现前、平等心现前了。诸位要知道,清净心是戒,功夫得力,戒的功夫得力,你心清净了。戒的功夫怎么得力?你肯放下,心才清净,你不肯放下,你心怎么清净?真放下,是在心上放下,事上放下不放下没关系,那是什么?功夫到家的人才行。功夫不到家,事上没有放下,他还有牵挂,有牵挂,他心就不清净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先要从事上放下,然后你心才能清净,也在事上不分别了,你的心才得平等。所以平等是属於定,清净是属於戒,戒的功夫得力,定的功夫得力,哪有不开智慧的道理!觉就是开智慧,智慧就开了。
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没有保留。你看我们见面,我第一句话就问他,我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我知道佛法的好处,我也非常喜欢,我向大师请教,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契入境界?我这个问题提出,他老人家看著我,一句话不说,眼睛眨都不眨,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等他老人家指教。我们这样看了半个多钟点,他才说了一句话,有。我们听到有,精神马上就振奋起来。他又不说了,这一次大概停了有六、七分钟,不像前面那么长,停了六、七分钟给我说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这种教学法现在没有,古时候有,古圣先贤传法就是这样的。我提出问题,为什么不立刻答覆我?我心浮气躁,所以他看著我,等我整个心情定下来了,他才跟你讲。讲一个字有,这有,我们那个浮躁又动了。动了,他又不说了,必须等到你整个心情定下来,跟你讲才管用,为什么?你一生不会忘记。古人教学方法跟现在人不一样,但是现在用这种方法去教学,学生都跑光了,学生不懂事。这高明,最高明的教学法,你没有定力不行。
我亲近过这样的善知识,我那个时候年轻,二十六岁,这个老人家非常喜欢我,大师那一年六十五岁,我二十六岁。他六十八岁过世的。在晚年,我能有机会亲近三年,每一个星期见面一次,两个小时,在台北市青田街,我记得八号。这是当年政府给他一栋住宅,是日本式的建筑,一个别墅,外面还有一个小的庭院。到二、三十年之后,我才知道古人讲的师承,原来师承就是这样的。我跟方老师、跟章嘉大师,都有这个意思,没有说出来。章嘉大师圆寂之后,我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说出来了,那两位老师没说出来,但是做到了。李老师怎么说出来的?这个我在讲席里也说过几次,大家听听也好,以后可能没有了。我到台中去拜访他,说明意思,想跟他学经教。那个时候有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、忏云法师的介绍,这两个人都是李老师很尊敬的善知识。我拿了介绍信去见老师,老师见面之后,态度慈悲、安详也很严肃,跟我约法三章,三个条件,你能够同意,我可以收你做学生,你在台中求学;如果觉得不能接受,你可以另寻高明。
第一个条件,你过去所学的,无论是跟方老师学的、跟章嘉大师学的,我都不承认,你到我这里来,从头学起,这是第一条,确实很严肃。第二条,从今天起,你所阅读的文字,无论是经书、普通的书籍,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。还有一些大德们,出家、在家在各地方讲经、讲学,不准听,这是第三条。一共就这三条,我听了之后,真的很震撼,想了大概有五分钟,我接受了,依教奉行。然后老师告诉我,我给你这三条有期限的,多长期限?五年,一定要遵守五年。所以你看过去所学的不承认,从头学起,所以他教我东西,我决定不能说,过去方先生怎么说的,章嘉大师怎么教我的,那都不要提,不承认,老实听教诲就对了。这个老师是真的给你负责任的,所有东西不能看,什么人讲东西不能听,这一下就清净了很多,三个月之后就见到效果。为什么?妄念少了,智慧增长,真是佛法里面讲的烦恼轻、智慧长。可是你要真的执行,没有得老师同意的东西不能看,老师给你同意、给你看的不多,那就是什么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要真听话才行。那不听话?不听话的你就学不成功。有没有不听话的?不听话有,很多。我那个时候以为老师收的学生个个都是这样的条件,结果一打听,没有,专对我的。因为我学佛的时间不长,我到李老师那个地方去的时候,我学佛才五年,而且不复杂,我就跟两个老师,跟方先生学哲学,跟章嘉大师学佛,很单纯,所以老师还可以教。如果学多、学复杂了,不能教了,为什么?先入为主,你的成见很深,老师要把你那个东西去掉很困难。对一般,点点头,好吧,你到这边来听课,不会要求。
所以这个是古时候的师承,我遇到了,不知道。到什么时候知道的?一九九九年我移民到新加坡,在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,这也是我很尊重的一位老法师,他大我十岁,以前在善导寺做过方丈,他在善导寺讲经,我常常去听经,我们认识,所以这一次到了新加坡,他听说我去了,他到机场迎接我。有一天他请我到他的道场跟大众讲开示,我就把我学习的经过告诉大家。我说大家现在难得,演培法师是一代的高僧,要好好亲近他,就谈到这些过去跟李老师约法三章的事情。我讲完下来之后,在小客厅里面喝茶,他就告诉我,他小时候,他很小出家,十几岁的时候住观宗寺,谛闲老和尚主持这个道场,也看重他,也给他这三条。我一听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不是李老师的专利,是我不知道,是在中国代代相传都是这样的,得要老师看重你了,才跟你约法三章。才知道,以前不晓得,李老师也没讲过。所以我一直以为是他的这个条件,结果不是的,谛闲法师对演培法师也是这三个条件。可是演培法师没遵守,偷偷的溜了,没有让老和尚知道,他跑掉了。跑到哪里去?跑到闽南厦门,太虚老法师在那个地方办一个佛学院,闽南佛学院,他去跟太虚法师去了。说出这么一段故事。我听了之后,我替他惋惜,如果他要不离开谛闲法师,那他的成就不得了。太虚大师搞的是新的学派,办的学校完全是用现代的这种教学方式来教,就变成什么?变成学术,就是佛学。而谛老传的是学佛,学佛跟佛学不一样,学佛是从心地上去领受,所以这个机缘多么难得。演培法师也走了,也往生了,他专攻唯识,法相唯识。
所以行,实在讲就是把你所信的、你所解的,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,不是别人的。我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学到的,变成自己的,叫成就。佛法这些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,佛法里面讲的这些规矩、伦理道德,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,这真得受用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在我心行上,我的身口意三业就是佛法,这叫学佛。而不是经教所讲的与我身口意不相干,那就错了,那你没有学佛,你学的是什么?学的是佛学,不是学佛。学佛要像佛,你真的把释迦牟尼佛学到,学得跟他一模一样,这叫学佛。释迦牟尼佛不容易。所以李老师,我跟他十年,五年满了,我就向老师报告,我说老师,我守你这三个条件很有受用。他就笑起来了。我说我希望再延长五年。他说,好。所以我遵守他老人家这三条约法是十年,这佛法扎了根。确实就是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决定要把学习的东西与自己的身口意相应。
所以这个里头解就非常重要,因为你解,你才真能做得到。譬如别人冤枉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我还是以善心去对待他,这个你要不把理贯通很难做到。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修忍辱波罗蜜,遇到歌利王,歌利是梵语,翻成中文是暴君,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国王,把他凌迟处死,没有一点怨恨。而且还告诉歌利王,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释迦牟尼佛成佛了,第一个得度的弟子,证阿罗汉的,憍陈如尊者,就是歌利王的后身。说话真算话,不打妄语,没有怨恨,我成佛头一个要度你,这个如果对於诸法实相不是真正通达明了,做不到。诸法实相是一回什么事?你真正通达明了,宇宙万有跟我自己是一体,一体还会有怨恨吗?我想很多同学有这个经验,我自己也有不少次,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,舌头咬破了,舌头怎么样?是不是还要报复?是不是还有怨恨?没有,为什么?一体。你要知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,他用什么方法来陷害我,你也会一笑了之,不会与他计较。所以解,解得深,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。凡是出现这个东西是迷於法相,就世间讲,不知道是一体。佛在经上,大乘经教里常常讲这个,也比喻比得好,他把我们法性比喻作大海,性海,那我们每个人是什么?是大海里面的一个水泡。迷了之后,以为水泡是自己;觉了的时候,知道整个大海是自己。这个水泡是什么?我执。我执破了之后,原来大海是自己,大海里面所有水泡,虽然还没有破的,还是自己,它总有会破的一天,只是早晚不同。不管它破不破,反正它没有离开大海,它还是大海水。这个比喻好,大乘教里面佛常常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事实真相。
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,起心动念就错了,起心动念是什么?是根本无明,分别就更错了,执著是严重的错误。虽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,那是什么境界?叫一真法界,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讲诸佛如来,自己有分,自己也是诸佛如来。我自己不到那个境界,这境界怎么会现前?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怎么来的?分别来的,你有分别心就现四圣法界。六道轮回从哪来?执著来的,你有执著,六道就现前。所以它不是真的,六道随著你念头在转,你哪一天这个念头断掉了,我不再执著了,六道马上没有了,像你作梦一样,一下醒过来了。梦中境界还记得,那叫什么?习气。其实醒过来的时候是一场梦。哪一天你连分别都放下,十法界还是一场梦,你超越十法界,你回归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,一切诸佛实报庄严土都是相同的,全是自性变现的,心现识变,不过那个情识里头还没有分别执著。由此可知,我们只要放下执著,这叫功夫,身语意里头执著没有了,找不到了,你就超越六道,证阿罗汉果。我人还在这个世间,我已经证得这个果位,这在佛学一个名词叫有余依涅盘,涅盘是你证得,证得你的身体还在世间,碍不碍事?不碍事,真的你生死自在了,你想什么时候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。你离开,知道自己到哪里去,证阿罗汉果,到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。如果连习气都断了,那功夫高的,你就生缘觉法界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念佛求生净土,那就是太殊胜了,来生到哪里去?到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这是无比的殊胜。所以没有看破你就不能放下,叫依解起行。
再看十向,十回向,「十向大悲增,故名为愿,回前解行,愿诸众生离苦得乐故」。你看看十回向不为自己了,为自己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。自己,你看看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得到了,大慈悲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,为什么?是性德,要知道菩提心全是性德。所以学佛没有别的,学佛就是我们在没有证得之前,一定是要与性德相应,虽没有证得,我们的方向、目标是正确的,一点都没有乱。在这个里面你叫行菩萨道,你法喜充满,真的是常生欢喜心。世间人,不但人不能跟你相比,三界二十八层天也没有办法跟你相比,这都是真的,一点不假。所以慈悲心流露出来了,慈悲心是什么?你有能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所以这叫愿。你看看十住叫住处,住在大悲心上;十行,深心圆满了;十回向,大慈大悲露出来了。大慈大悲露出来,回前解行,这回向,前面的解、前面的行,解是十住修的,行是十行修的。那个修成,他起作用,成就大愿,愿诸众生离苦得乐。这个回向,用现代的话服务社会,帮助一切众生,四弘誓愿里头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帮助一切众生的目的,底下这两句好,愿诸众生,离苦得乐。这个诸众生是指十法界,不是说的六道,包括十法界的众生,为什么?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,虽然脱离六道,他没有见性。虽没有见性,他依旧用的是阿赖耶,但是阿赖耶纯粹用善的那一面,不善的那一面他没有。这个很难得,就是说他们都是佛菩萨的好学生,个个都是依教奉行,断恶修善。不像六道,六道善恶混杂,是在那里断恶修善,恶断得不干净,善也修得不圆满,这是六道里面的状况。四圣法界,那个不善断得很干净,善法修得很圆满,他不一样。
所以这一次,我在此地治牙周病,也建议,因为现在灾难很多,同修们应该认真学佛,多念佛,也提倡三时系念法事,做护国息灾法会,做了几场。我也接受邀请,在法会里面跟大家讲几句话,总是时间太短,讲不清楚。主要的是说明这个法会有没有效果、为什么要做,说明这个道理。所以也特别抽一点时间,好像用了六个小时,我讲了一个题目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人不能没有福报,一定要修福,修福一定要懂得改过、忏悔,业障忏除了,福报就能现前。人有福,我们居住的地方就有福,所以福人居福地。为什么?山河大地、树木花草,它有变化,这个大家都知道,为什么会有变化?它随著人心在变化,人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;人心不善,它就变得不善,就这么个道理。福地从哪里来?福地从福人来的,人要是没有福报,这个地有福,为什么?过去在这个地方住的人他修福,所以它有福。那个人不在了,走了,现在这一批人来没有福报,喜欢造作一切不善业,他住在这里,他住上个二、三年,这个地方的福就没有了。我们中国人俗话讲风水,它的风水原来是好的,它变坏了,所以才发生一些灾难,水灾、旱灾、地震、风灾,这些东西就出现了。
我们相信佛的话,佛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一切法包括树木花草、包括山河大地、包括自然现象,都是从心想生,我们心想善,没有一样不善;心想不善,那全就坏了。所以现在整个地球成了问题,所以很多人说地球病了,真的病了,而且病得很严重,什么灾难都出现了,什么原因?要是概括用一句话来说,就是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人,现在人心都不善,这才是造成今天整个世界灾难的第一个因素。怎么知道不善?我们中国老祖宗说了两句话,就把现在这个状况的真正的因说破了,这老祖宗的智慧,真了不起。老祖宗怎么说的?他说「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」,这两句话就把现在状况全说了,而且还告诉你怎样拯救。你看看现在全世界,各地方所宣扬的是什么?我们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接触到的,全都是暴力、色情、杀盗淫妄。哪个带头?邪淫带头,我们走在街上,看到这些广告画,都是在宣传邪淫。邪淫是什么?宣扬万恶,这还得了吗?这社会怎么会不乱?怎么会没有灾难?我们把真的原因找到,科学家没找到。
怎么样拯救?提倡孝道就行了,「百善孝为先」,只要把孝做到,人就有福报。这个孝具体从哪里做到?《弟子规》上两句话,「身有伤,贻亲忧」,所以孝是什么?首先要自己身心健康,那是孝顺父母;「德有伤,贻亲羞」,我们好好的让自己的身心健康,让自己有品有德,这真正孝顺父母。你看看这不就对治了吗?万善之首是孝道,所以孝道能救这个社会,能救这个灾难。所以修福,什么是福?孝道就是福,那是万福的核心,你要能找到你就懂得怎么修福。唯有断恶修福,恶就是邪淫,这个要断;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这佛教给我们的。你看「净业三福」,头一句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为什么?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,我们的智慧、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。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,靠什么?就靠这两样,孝亲、尊师。所以几千年来,维系了中国的大一统,维系了社会的安定和平,政治上的长治久安,就靠这个东西。所以在社会上要提倡孝道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孝道没有了,佛法一定会灭掉,佛法是依孝道而生存的。所以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话「孝养父母」,你想想这个意思多深。我们今天要救我们的家庭,救自己、救家庭,你要讲孝道。自己得救,你就能帮助你的亲朋好友,帮助你的邻里乡党,自度而后能度人,这个就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真正的落实。你今天不从这上下手的话,你怎么能离苦?你怎么能得乐?讲什么都是空的。我们中国古谚语有所谓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老人教我们断恶修善,老人教我们孝养父母、教我们奉事师长,你要不听的话,你要随顺今天这个社会这种风气,这是坏到透顶的这种风气,怎么得了?所以社会上人也都知道,这个风气是邪的、是不正的、是歪的、是乱的,确实是有严重问题的。
离苦得乐,我们现在知道了,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推动、来落实?教学。古时候的佛教,寺院庵堂它是学校,每天讲经教学,它是一种社会教育。里面的内容,你看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科学、哲学,它都讲,而前三个科目是讲得最多,普及教育。现在寺院庵堂不讲了,所以佛教衰了;如果还要不讲的话,我相信三十年之后佛教会灭了。这个话今天我在此地讲,早几年前我在日本讲过,我也警告过日本人,佛门弟子,如果我们不能够把佛教的经典弘扬出来,佛教没有前途,这个大家要知道。我跟水谷幸正先生讲,这是当代日本佛教的领袖,我们相处的关系也非常好,在一起无所不谈。所以希望我们认知,希望年轻人真正觉悟、回头,发心学习经教。就像当年我在台中,我还没有发心,我只是想学佛,没有发心,不敢发这个心要上台去讲经。李老师鼓励我,所以我讲经是得他老人家的教诲,才走上这条路。原本只是自己修行,当个自了汉,自己就很满足了。老师告诉我,不行。章嘉大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一生弘法利生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前面我们学到「本分」,「总显体相」,清凉大师《疏钞》的前面一段。今天我们从「十住直心增故,故名为解」,从这里开始,从这个地方开始。「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」。世出世间法学习,就像现在学校上课一样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心,所以讲十住是讲心。住在哪里?清凉大师在这里很清楚为我们说出,住在大菩提心中。菩提心是什么?我们这么多年来,为了同学理解方便起见,我们把经论的深心,完全用《无量寿经》经题的一句话来解释,大家就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就是「清净平等觉」。前面还有两个字,「真诚」,这个真诚就是住。真诚是菩提心之体,没有真诚心就学不到东西,所以能不能学到关键在真诚,什么都要用真心去求、用真心去修。深心是自受用,必须有清净心、有平等心、有正觉心,这是自受用,我们才能够理解。所以你看看,今天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,十住直心增故,增是增长,所以下面决定是连到他学习的时候心地清净平等,觉而不迷了,所以他能够理解。这个就是我们前面举开经偈里面所讲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他有这个能力。我们现在学习圣教,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,往往学了很多年,甚至於有人一辈子在学习,都没有达到解的标准。这是什么原因?这是没有真诚心,我们现在人所谓是心浮气躁。心浮气躁不但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,这个解也就是悟,不是大彻大悟,我们常讲的是小悟、大悟,说的是这个。没有彻悟,彻悟就见性了。见性是什么?这个三心具足,三心都增上,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那肯定会开悟,我们今天缺乏这个。
佛祖为我们说这段经文,他的对象,这个我们要记住,是法身菩萨,所以他确确实实是三心增上,他们才是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,这是开经偈上说的。世尊当年在世,教学四十九年,无不是以此为根本。你什么时候有条件接受如来的教诲?也就是说,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,你什么时候有资格去听?就是菩提心,你具足了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。在中国,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,远的不说,说近的。印光大师告诉我们,你读经、听教,佛法里面上课叫听教,教是什么?教育、教训,听教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课,众多的学生,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,这个班的人不多,只有二十几个人,不到三十个人。我们上课的教室比我们这个摄影棚还小,大概只有一半大。你看同样老师在上课,这二十个同学受益个个不相同,有的人能记住,有相当深度的理解;有一些人大概能记得一半,理解力也差一点;还有少数人,听了记不住,不懂得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,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有。其实就是以世间学校来说,同一个班级,一个老师大概教四、五十个人,学生程度不齐。考试的时候,前几名的程度,前十名跟最后十名的,就有很大的差距,什么原因?就是印祖所说的,他有几分真诚,他能得几分受用。
这个地方大师们讲得非常好,解与信心关系非常密切。我们首先第一个,对自己有没有信心?这头一个条件。对自己没有信心,佛菩萨来教你,你也得不到受用。所以佛家讲信,跟一般宗教不一样,一般宗教第一个要信神,佛法第一个信自己,第二个才是信佛,你要信老师,第三个要信课程。对课程没有怀疑,对老师没有怀疑,具足诚敬,这叫师资道合。这样的教学,老师跟学生同时得利益,老师能够深解,学生也能深解,这教学才有乐趣。这样的缘分非常不容易得到,不是到处能见得到的。所以一个好学生亲近善知识,谚语所谓可遇不可求,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?哪有那么容易?古人所谓千里寻师。可是反过来,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,可以传授他一生所学的,比学生找老师更困难。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有几个好学生,能把他自己的道学传下去?所谓后继有人,中国古人常讲,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。由此可知,那个无后不是说你没有儿女,不是说老师没有学生,是你的儿女有几个能承传你的家业,这个重要;你的学生当中有几个人真正能传你的道,这难!这个才是不容易的事情。
什么人能具备这个条件?发菩提心的人才行,也就是说那个心真的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这样讲法诸位就很容易懂。真诚就是此地讲的直心,清净、平等、正觉就是这里讲的深心,慈悲就是这里讲的大悲心。人真的是存这个心,他有资格传道,他有资格承传佛法,所以直心增这才能解。解是行愿之本,解就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,行是放下。你要不能解、不能看破,你怎么能放下?佛门的行,千言万语,放下而已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烦恼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在一般大乘名词里面称为烦恼,妄想叫无明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执著就是见思烦恼。这些名词在佛门一般经论里面,大家都很熟悉,名相都很熟悉,这名相里头的意思能不能深解?咱不要说深解,就一般讲解,或者讲浅解,恐怕都不多,只是含糊笼统。所以不求深解那怎么行?这个行就是你怎么能落实在生活当中。
佛法里头说起行门的纲领,为什么叫人放下?你看这就是没有解,如果有解,哪有这种疑惑?没有疑惑。而实际上这些重要的原理原则佛常讲,尤其是《金刚经》,分量不多,五千多字。在中国过去,无论是儒释道,读书人一生没有不念过《金刚经》的,在从前都有。为什么?它代表了佛教,可以这么说法,行,能代表佛教。佛教讲什么?教你放下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你要是对这个真的理解,你还会执著吗?你还会分别吗?分别执著一放下,恭喜你,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,你虽然没有超越十法界,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。你看这种殊胜的利益,不可思议!所有一切现象不是真的,六道不是真的,六道从哪里来的?六道从执著来的,也就是见思烦恼来的。有见思烦恼就有六道这个幻相,有尘沙烦恼,就是分别,就有四圣法界的现象,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,《华严》里面讲的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、菩萨法界、佛法界,十法界都不是真的。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真的,十法界不是真的。超越十法界,到哪里去?叫一真法界,你看真法界现前,也就是真的我找到了。真我不生不灭,真我是灵性,那个心与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圆满的相应。它是什么心?用我们常常讲的,它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念念都没有离开,纯净纯善。所以它是行愿本。
愿,愿度众生,在佛法里面通常用的四弘誓愿,四弘誓愿的第一条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一条是大乘里面的本愿。度是协助、是帮助,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,你要帮助他,你要协助他。帮助他什么?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回头。我们自己得到诸佛菩萨的帮助,我们已经回头,我们已经觉悟,这一觉悟就离苦。所以佛法教学总的目标,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是佛法教学目标。一切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来的,乐从哪里来?乐从觉悟来的,你看看《论语》里面第一句话,孔子说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说什么?说那个乐,悦是快乐、喜悦,喜悦从哪里来的?从学习来的,学而时习之。你把你所学的完全做到了,那个习就是现在讲的落实,落实在心里、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行为,快乐!你没有白学,你所学的全用上了。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,不是名闻利养的喜乐,不是五欲六尘的喜乐,这个喜乐是从自性里头往外面流,就像泉水一样,源源不断,在佛法里面讲的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,这是学习。
愿,我们现在是两个愿,第一愿正法久住,第二愿度一切众生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实际上,行愿里头就这一条,另外还有那三条呢?有那三条这一愿才圆满,没有那三条这一愿是假的,空愿,你做不到。这就是说,你愿度别人要先度自己,自己没有得度,要想度别人,佛在经上常讲「无有是处」,无有是处是没这个道理,得先度自己。度自己怎么个度法?第一个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你看你先要把烦恼断掉,这在今天讲的什么?道德的教育、品德的教育,你要先成就。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倡的「有品教育」,就是佛法里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。你看看古时候儒释道都把这个摆在第一,我们学习先学什么?先学品德,然后再求学问,品德是根本。现在社会上也提倡以人为本,品德是什么?是做人的教育,你不能不懂,你不懂,你不会做人。在佛法里面讲,不会做人,那这个问题很严重,不会做人,来生怎么办?来生到三恶道去了,来生人身就得不到,你说这个问题多大、多么严重,先要学会做人。在佛法里面以什么为代表?十善业道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上品十善,天道,欲界天;中品十善,不失人身,你来生还在人道,来生在人道,肯定比这一生日子要过得好、要殊胜;下品十善,修罗道,这就是讲品德教育多重要。
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学技术、才能,所以底下接著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。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,绝不是一所大学能够相比的,你喜欢学哪个科目它统统有。我们将佛法介绍给人,通常都是归纳,有人问我,佛经里讲的是些什么?我把它归为五大类,介绍容易。这五大类一分开叫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这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,第二个是道德,第三是因果,第四是科学,第五是哲学。佛法不迷信,科学、哲学都讲到最高峰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佛法是非常适合科学的,为什么?科学讲证据、讲实证,佛法重视实证。所以你看《华严经》四分,清凉分为四分,信解行证。信解是学校教育,释迦牟尼佛在世,所有的学生跟他,主要是到此地,法门无量誓愿学,得跟释迦牟尼佛学。
最后一条,那是自己证的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证有等级,证好比毕业了,有小学毕业、有中学毕业、有大学毕业、有研究所毕业,那哪里会一样?所以佛门里面有学位的名称。现在的学校里面,你们知道最高的学位,博士,再下来有硕士、学士,它有学位的。佛门也有学位的名称,最高的学位是佛陀,第二个学位是菩萨,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。诸位要知道,这个名词术语是佛门学位的名称,就是你证到哪一个阶段。佛法证的标准就是放下,放下一切虚妄,把假的东西都舍掉,所以你要真干才行,你不真干你没法子证得。果然你能够对於这个世间,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,不再执著了,从什么地方开始?我讲得很多,讲了几十年,从放下我们跟一切人的对立开始,不跟人对立、不跟事对立、不跟一切万物对立,身心和谐,从这开始。具体的,我也说得很清楚,我们於一切法里面,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,也就是说,对一切法的控制放下,对一切法的占有放下。你在什么地位?这你才真正入大乘之门,你上了学校,你在大乘法里面是大乘法的小学一年级。佛法也是有小学、有中学、有大学,你看十信是小学,十住是中学,十行好比是高中,十回向好比是大学,十地是研究所。
你明白这些道理,你就晓得,你才能在佛法修学里头,你能够成就。所以对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,这是入门。我们想想,我们今天有没有放下?没有放下,自己记住,还没有入门,在门外。换句话说,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,哪有那么容易?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,为什么没进门?没有肯放下,没入门。入门就快了,入门真得三宝加持,像法慧菩萨在此地,进步就快速了,为什么?你的道路很清楚,你的目标很清楚,你没有疑惑,你没有顾虑,菩提道上一往直前。如果你很幸运,你真的遇到净土法门,能信、能愿、能行,这是个快速道路,是个捷径,你要碰到的时候,你这一生就可能拿到菩萨的果位,我们讲的硕士学位。如果成绩优秀,你这一生可能拿到博士学位,成佛了,一生成佛。有!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,一生拿到;《法华经》里面龙女给我们做了个示范,龙女八岁她拿到了。
在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典范,唐朝时候有个惠能法师,二十四岁拿到的。他怎么拿到的?执著放下、分别放下、起心动念也放下了,这三样东西放下,你就成佛了,你就明心见性。他为什么要明心见性?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现前,你统统受用到了。单讲智慧,世出世间一切法,我们刚才归纳的五大类,伦理的、道德的、因果的、科学的、哲学的,全部达到圆满,没学就圆满了,为什么?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的,我们相信了,能大师不认识字,能大师一生没有进过一次讲堂,他也没有在禅堂去坐禅一天,更没有像我们打佛七这样念佛,统统没有,这些形式全没有。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做义工,厨房里头舂米、破柴,做苦工,做了八个月,五祖把衣钵传给他。他虽然是佛经根本没有接触过,你念给他听,他没有一样不懂,你念给他听,他讲给你听。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你向他请教,他没有一样不通的,全通了,这是什么?这是智慧。道德,他做出来了,神通,他也展现出来了,他知道过去未来,他知道此界他方,这是说明见性的好处。他知道生从哪里来,死了以后到哪里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一般人做不到。读了《华严经》我们才明了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他想到哪里去就能到那里去,那是他见性的人生活的空间,遍法界虚空界。
《华严经》往下讲,愈讲愈殊胜,这是真正大圆满的境界,我们有机会遇到了,一生可以能够成就。关键、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,自己要肯,没有一个人做不到,佛法是平等的。要想起「我过去今生做了许许多多的罪业,恐怕不行」,罪业一忏除就没有了、就消了,问题是你肯不肯忏悔。为什么别人能忏悔,我不能忏悔?忏悔真正的意思,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,因为他晓得我业障很重,教我忏悔。我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,佛门的仪规什么都不知道,连拜佛都不会拜。所以他老人家给我说,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,也就告诉我,你不懂那些规矩没关系,那是形式,最重要是心态,这是实质。什么叫忏悔?实际上忏悔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「不贰过」,这真忏悔。知道自己过失,从今以后再不犯同样的过失,那叫真忏悔。我们中国儒家讲不贰过,这是孔子赞叹颜回这个好学生,他有没有过失?有,但是他改得很快、改得很彻底,这叫真忏悔。所以心里一觉悟就明朗,过去所有一切这些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论、不善的行为全部都没有了,这是真忏悔,从心地里头忏。首先不能有不善的念头,标准从十善业道。
《十善业道》是佛门第一个标准,它包含了全部的佛法。所以你看十善在大乘里面一展开,八万四千细行,在小乘里面展开,三千威仪,归纳就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佛法里头行门的根本,这个不能不重视。我们今天讲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十善能不能把它包起来?能,离不开十善。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里面善恶因果讲得非常详细,十善能不能包?能。所以佛很了不起,十条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心行统统包括在其中。所以这个解要深解,解得浅不行。愈讲愈深,愈讲愈广,广到没有边际,结果还不出十善。所以这一部经不长,分量很少,你可不能轻视,愈是重要的经典愈简单,决定不麻烦。《华严经》在行愿上,你看这么大的经典,行愿上,在行,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,十条,在愿,普贤菩萨也讲了十愿,那是《华严》行愿的总纲领。你要能把十愿、十行讲清楚,那就是全部经文,还得加上祖师的注解,都是讲这个。所以「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」,这个非常重要。我们学习也很难得,在这个之前,我们将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学过两遍,那是解,非常重要的解,那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讲的哲学与科学,里面还有伦理、道德。前面的三条,一体、二用、三遍,从理上讲是哲学,从事上讲是科学;四德是伦理、是道德;后面五止六观,那是修行的方法,五止是讲放下,六观是讲看破,分量不多,《华严》的精髓尽在其中。从这个地方说,就是十住在解上圆满了。
我们再往下看,「十行深心增,故名为行,依於前解,以起行故」。解了以后得真干才行,不干不是假的吗?解了之后,有没有不干的?有,我们看到太多了。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章嘉大师请教过这个问题,我说老师,我是看到很多人懂得了,但是他没做。老师怎么回答我?老师摇摇头笑到,他不解。以后我们想,想了很久,是有道理。而且老师有个比喻,他比喻说是,我在桌子上摆了两样东西,一样是一堆黄金,这一边摆的是黄铜,一个乡下人,也没有见过金,也没有见过铜,我说我这两堆送一堆给你,你选哪个?他选黄铜,他不选黄金,不认识。如果真懂得的人,他一定取黄金,不要这个黄铜。这个比喻浅,我们能理解,这不识货。今天把佛法摆在这边,这一边是现在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摆在这里,你要哪一个?他要五欲六尘,他要名闻利养,他不要佛法。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能够麻醉你一时,像吸毒打吗啡一样,佛法能叫你得到永恒的快乐,不识货!有什么法子?所以必须你先要识货,然后你起行,那是受用,你真得受用。
起行,行是深心增。深心是什么?「乐修一切诸善行故」,喜欢,喜欢修善,修善一定断恶,恶不断,他怎么能修善?普通一般讲深心都讲好善好德,没讲错,跟这个地方讲的乐修一切诸善行意思是相同的。可是对於一般初学的,在佛法没有深入的,还是不能够透彻理解。所以我在过去,在二十多年前,常常想这个问题,菩提心这个三心,怎样讲让大家能够容易了解?所以我就选择《无量寿经》上这个修行纲领,「清净平等觉」,我就取了这个,这是深心。深心增,这就是清净心现前、平等心现前了。诸位要知道,清净心是戒,功夫得力,戒的功夫得力,你心清净了。戒的功夫怎么得力?你肯放下,心才清净,你不肯放下,你心怎么清净?真放下,是在心上放下,事上放下不放下没关系,那是什么?功夫到家的人才行。功夫不到家,事上没有放下,他还有牵挂,有牵挂,他心就不清净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先要从事上放下,然后你心才能清净,也在事上不分别了,你的心才得平等。所以平等是属於定,清净是属於戒,戒的功夫得力,定的功夫得力,哪有不开智慧的道理!觉就是开智慧,智慧就开了。
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没有保留。你看我们见面,我第一句话就问他,我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我知道佛法的好处,我也非常喜欢,我向大师请教,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契入境界?我这个问题提出,他老人家看著我,一句话不说,眼睛眨都不眨,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等他老人家指教。我们这样看了半个多钟点,他才说了一句话,有。我们听到有,精神马上就振奋起来。他又不说了,这一次大概停了有六、七分钟,不像前面那么长,停了六、七分钟给我说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这种教学法现在没有,古时候有,古圣先贤传法就是这样的。我提出问题,为什么不立刻答覆我?我心浮气躁,所以他看著我,等我整个心情定下来了,他才跟你讲。讲一个字有,这有,我们那个浮躁又动了。动了,他又不说了,必须等到你整个心情定下来,跟你讲才管用,为什么?你一生不会忘记。古人教学方法跟现在人不一样,但是现在用这种方法去教学,学生都跑光了,学生不懂事。这高明,最高明的教学法,你没有定力不行。
我亲近过这样的善知识,我那个时候年轻,二十六岁,这个老人家非常喜欢我,大师那一年六十五岁,我二十六岁。他六十八岁过世的。在晚年,我能有机会亲近三年,每一个星期见面一次,两个小时,在台北市青田街,我记得八号。这是当年政府给他一栋住宅,是日本式的建筑,一个别墅,外面还有一个小的庭院。到二、三十年之后,我才知道古人讲的师承,原来师承就是这样的。我跟方老师、跟章嘉大师,都有这个意思,没有说出来。章嘉大师圆寂之后,我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说出来了,那两位老师没说出来,但是做到了。李老师怎么说出来的?这个我在讲席里也说过几次,大家听听也好,以后可能没有了。我到台中去拜访他,说明意思,想跟他学经教。那个时候有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、忏云法师的介绍,这两个人都是李老师很尊敬的善知识。我拿了介绍信去见老师,老师见面之后,态度慈悲、安详也很严肃,跟我约法三章,三个条件,你能够同意,我可以收你做学生,你在台中求学;如果觉得不能接受,你可以另寻高明。
第一个条件,你过去所学的,无论是跟方老师学的、跟章嘉大师学的,我都不承认,你到我这里来,从头学起,这是第一条,确实很严肃。第二条,从今天起,你所阅读的文字,无论是经书、普通的书籍,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。还有一些大德们,出家、在家在各地方讲经、讲学,不准听,这是第三条。一共就这三条,我听了之后,真的很震撼,想了大概有五分钟,我接受了,依教奉行。然后老师告诉我,我给你这三条有期限的,多长期限?五年,一定要遵守五年。所以你看过去所学的不承认,从头学起,所以他教我东西,我决定不能说,过去方先生怎么说的,章嘉大师怎么教我的,那都不要提,不承认,老实听教诲就对了。这个老师是真的给你负责任的,所有东西不能看,什么人讲东西不能听,这一下就清净了很多,三个月之后就见到效果。为什么?妄念少了,智慧增长,真是佛法里面讲的烦恼轻、智慧长。可是你要真的执行,没有得老师同意的东西不能看,老师给你同意、给你看的不多,那就是什么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要真听话才行。那不听话?不听话的你就学不成功。有没有不听话的?不听话有,很多。我那个时候以为老师收的学生个个都是这样的条件,结果一打听,没有,专对我的。因为我学佛的时间不长,我到李老师那个地方去的时候,我学佛才五年,而且不复杂,我就跟两个老师,跟方先生学哲学,跟章嘉大师学佛,很单纯,所以老师还可以教。如果学多、学复杂了,不能教了,为什么?先入为主,你的成见很深,老师要把你那个东西去掉很困难。对一般,点点头,好吧,你到这边来听课,不会要求。
所以这个是古时候的师承,我遇到了,不知道。到什么时候知道的?一九九九年我移民到新加坡,在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,这也是我很尊重的一位老法师,他大我十岁,以前在善导寺做过方丈,他在善导寺讲经,我常常去听经,我们认识,所以这一次到了新加坡,他听说我去了,他到机场迎接我。有一天他请我到他的道场跟大众讲开示,我就把我学习的经过告诉大家。我说大家现在难得,演培法师是一代的高僧,要好好亲近他,就谈到这些过去跟李老师约法三章的事情。我讲完下来之后,在小客厅里面喝茶,他就告诉我,他小时候,他很小出家,十几岁的时候住观宗寺,谛闲老和尚主持这个道场,也看重他,也给他这三条。我一听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不是李老师的专利,是我不知道,是在中国代代相传都是这样的,得要老师看重你了,才跟你约法三章。才知道,以前不晓得,李老师也没讲过。所以我一直以为是他的这个条件,结果不是的,谛闲法师对演培法师也是这三个条件。可是演培法师没遵守,偷偷的溜了,没有让老和尚知道,他跑掉了。跑到哪里去?跑到闽南厦门,太虚老法师在那个地方办一个佛学院,闽南佛学院,他去跟太虚法师去了。说出这么一段故事。我听了之后,我替他惋惜,如果他要不离开谛闲法师,那他的成就不得了。太虚大师搞的是新的学派,办的学校完全是用现代的这种教学方式来教,就变成什么?变成学术,就是佛学。而谛老传的是学佛,学佛跟佛学不一样,学佛是从心地上去领受,所以这个机缘多么难得。演培法师也走了,也往生了,他专攻唯识,法相唯识。
所以行,实在讲就是把你所信的、你所解的,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,不是别人的。我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学到的,变成自己的,叫成就。佛法这些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,佛法里面讲的这些规矩、伦理道德,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,这真得受用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在我心行上,我的身口意三业就是佛法,这叫学佛。而不是经教所讲的与我身口意不相干,那就错了,那你没有学佛,你学的是什么?学的是佛学,不是学佛。学佛要像佛,你真的把释迦牟尼佛学到,学得跟他一模一样,这叫学佛。释迦牟尼佛不容易。所以李老师,我跟他十年,五年满了,我就向老师报告,我说老师,我守你这三个条件很有受用。他就笑起来了。我说我希望再延长五年。他说,好。所以我遵守他老人家这三条约法是十年,这佛法扎了根。确实就是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决定要把学习的东西与自己的身口意相应。
所以这个里头解就非常重要,因为你解,你才真能做得到。譬如别人冤枉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我还是以善心去对待他,这个你要不把理贯通很难做到。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修忍辱波罗蜜,遇到歌利王,歌利是梵语,翻成中文是暴君,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国王,把他凌迟处死,没有一点怨恨。而且还告诉歌利王,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释迦牟尼佛成佛了,第一个得度的弟子,证阿罗汉的,憍陈如尊者,就是歌利王的后身。说话真算话,不打妄语,没有怨恨,我成佛头一个要度你,这个如果对於诸法实相不是真正通达明了,做不到。诸法实相是一回什么事?你真正通达明了,宇宙万有跟我自己是一体,一体还会有怨恨吗?我想很多同学有这个经验,我自己也有不少次,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,舌头咬破了,舌头怎么样?是不是还要报复?是不是还有怨恨?没有,为什么?一体。你要知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,他用什么方法来陷害我,你也会一笑了之,不会与他计较。所以解,解得深,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。凡是出现这个东西是迷於法相,就世间讲,不知道是一体。佛在经上,大乘经教里常常讲这个,也比喻比得好,他把我们法性比喻作大海,性海,那我们每个人是什么?是大海里面的一个水泡。迷了之后,以为水泡是自己;觉了的时候,知道整个大海是自己。这个水泡是什么?我执。我执破了之后,原来大海是自己,大海里面所有水泡,虽然还没有破的,还是自己,它总有会破的一天,只是早晚不同。不管它破不破,反正它没有离开大海,它还是大海水。这个比喻好,大乘教里面佛常常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事实真相。
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,起心动念就错了,起心动念是什么?是根本无明,分别就更错了,执著是严重的错误。虽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,那是什么境界?叫一真法界,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讲诸佛如来,自己有分,自己也是诸佛如来。我自己不到那个境界,这境界怎么会现前?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怎么来的?分别来的,你有分别心就现四圣法界。六道轮回从哪来?执著来的,你有执著,六道就现前。所以它不是真的,六道随著你念头在转,你哪一天这个念头断掉了,我不再执著了,六道马上没有了,像你作梦一样,一下醒过来了。梦中境界还记得,那叫什么?习气。其实醒过来的时候是一场梦。哪一天你连分别都放下,十法界还是一场梦,你超越十法界,你回归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,一切诸佛实报庄严土都是相同的,全是自性变现的,心现识变,不过那个情识里头还没有分别执著。由此可知,我们只要放下执著,这叫功夫,身语意里头执著没有了,找不到了,你就超越六道,证阿罗汉果。我人还在这个世间,我已经证得这个果位,这在佛学一个名词叫有余依涅盘,涅盘是你证得,证得你的身体还在世间,碍不碍事?不碍事,真的你生死自在了,你想什么时候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。你离开,知道自己到哪里去,证阿罗汉果,到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。如果连习气都断了,那功夫高的,你就生缘觉法界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念佛求生净土,那就是太殊胜了,来生到哪里去?到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这是无比的殊胜。所以没有看破你就不能放下,叫依解起行。
再看十向,十回向,「十向大悲增,故名为愿,回前解行,愿诸众生离苦得乐故」。你看看十回向不为自己了,为自己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。自己,你看看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得到了,大慈悲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,为什么?是性德,要知道菩提心全是性德。所以学佛没有别的,学佛就是我们在没有证得之前,一定是要与性德相应,虽没有证得,我们的方向、目标是正确的,一点都没有乱。在这个里面你叫行菩萨道,你法喜充满,真的是常生欢喜心。世间人,不但人不能跟你相比,三界二十八层天也没有办法跟你相比,这都是真的,一点不假。所以慈悲心流露出来了,慈悲心是什么?你有能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所以这叫愿。你看看十住叫住处,住在大悲心上;十行,深心圆满了;十回向,大慈大悲露出来了。大慈大悲露出来,回前解行,这回向,前面的解、前面的行,解是十住修的,行是十行修的。那个修成,他起作用,成就大愿,愿诸众生离苦得乐。这个回向,用现代的话服务社会,帮助一切众生,四弘誓愿里头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帮助一切众生的目的,底下这两句好,愿诸众生,离苦得乐。这个诸众生是指十法界,不是说的六道,包括十法界的众生,为什么?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,虽然脱离六道,他没有见性。虽没有见性,他依旧用的是阿赖耶,但是阿赖耶纯粹用善的那一面,不善的那一面他没有。这个很难得,就是说他们都是佛菩萨的好学生,个个都是依教奉行,断恶修善。不像六道,六道善恶混杂,是在那里断恶修善,恶断得不干净,善也修得不圆满,这是六道里面的状况。四圣法界,那个不善断得很干净,善法修得很圆满,他不一样。
所以这一次,我在此地治牙周病,也建议,因为现在灾难很多,同修们应该认真学佛,多念佛,也提倡三时系念法事,做护国息灾法会,做了几场。我也接受邀请,在法会里面跟大家讲几句话,总是时间太短,讲不清楚。主要的是说明这个法会有没有效果、为什么要做,说明这个道理。所以也特别抽一点时间,好像用了六个小时,我讲了一个题目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人不能没有福报,一定要修福,修福一定要懂得改过、忏悔,业障忏除了,福报就能现前。人有福,我们居住的地方就有福,所以福人居福地。为什么?山河大地、树木花草,它有变化,这个大家都知道,为什么会有变化?它随著人心在变化,人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;人心不善,它就变得不善,就这么个道理。福地从哪里来?福地从福人来的,人要是没有福报,这个地有福,为什么?过去在这个地方住的人他修福,所以它有福。那个人不在了,走了,现在这一批人来没有福报,喜欢造作一切不善业,他住在这里,他住上个二、三年,这个地方的福就没有了。我们中国人俗话讲风水,它的风水原来是好的,它变坏了,所以才发生一些灾难,水灾、旱灾、地震、风灾,这些东西就出现了。
我们相信佛的话,佛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一切法包括树木花草、包括山河大地、包括自然现象,都是从心想生,我们心想善,没有一样不善;心想不善,那全就坏了。所以现在整个地球成了问题,所以很多人说地球病了,真的病了,而且病得很严重,什么灾难都出现了,什么原因?要是概括用一句话来说,就是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人,现在人心都不善,这才是造成今天整个世界灾难的第一个因素。怎么知道不善?我们中国老祖宗说了两句话,就把现在这个状况的真正的因说破了,这老祖宗的智慧,真了不起。老祖宗怎么说的?他说「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」,这两句话就把现在状况全说了,而且还告诉你怎样拯救。你看看现在全世界,各地方所宣扬的是什么?我们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接触到的,全都是暴力、色情、杀盗淫妄。哪个带头?邪淫带头,我们走在街上,看到这些广告画,都是在宣传邪淫。邪淫是什么?宣扬万恶,这还得了吗?这社会怎么会不乱?怎么会没有灾难?我们把真的原因找到,科学家没找到。
怎么样拯救?提倡孝道就行了,「百善孝为先」,只要把孝做到,人就有福报。这个孝具体从哪里做到?《弟子规》上两句话,「身有伤,贻亲忧」,所以孝是什么?首先要自己身心健康,那是孝顺父母;「德有伤,贻亲羞」,我们好好的让自己的身心健康,让自己有品有德,这真正孝顺父母。你看看这不就对治了吗?万善之首是孝道,所以孝道能救这个社会,能救这个灾难。所以修福,什么是福?孝道就是福,那是万福的核心,你要能找到你就懂得怎么修福。唯有断恶修福,恶就是邪淫,这个要断;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这佛教给我们的。你看「净业三福」,头一句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为什么?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,我们的智慧、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。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,靠什么?就靠这两样,孝亲、尊师。所以几千年来,维系了中国的大一统,维系了社会的安定和平,政治上的长治久安,就靠这个东西。所以在社会上要提倡孝道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孝道没有了,佛法一定会灭掉,佛法是依孝道而生存的。所以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话「孝养父母」,你想想这个意思多深。我们今天要救我们的家庭,救自己、救家庭,你要讲孝道。自己得救,你就能帮助你的亲朋好友,帮助你的邻里乡党,自度而后能度人,这个就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真正的落实。你今天不从这上下手的话,你怎么能离苦?你怎么能得乐?讲什么都是空的。我们中国古谚语有所谓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老人教我们断恶修善,老人教我们孝养父母、教我们奉事师长,你要不听的话,你要随顺今天这个社会这种风气,这是坏到透顶的这种风气,怎么得了?所以社会上人也都知道,这个风气是邪的、是不正的、是歪的、是乱的,确实是有严重问题的。
离苦得乐,我们现在知道了,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推动、来落实?教学。古时候的佛教,寺院庵堂它是学校,每天讲经教学,它是一种社会教育。里面的内容,你看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科学、哲学,它都讲,而前三个科目是讲得最多,普及教育。现在寺院庵堂不讲了,所以佛教衰了;如果还要不讲的话,我相信三十年之后佛教会灭了。这个话今天我在此地讲,早几年前我在日本讲过,我也警告过日本人,佛门弟子,如果我们不能够把佛教的经典弘扬出来,佛教没有前途,这个大家要知道。我跟水谷幸正先生讲,这是当代日本佛教的领袖,我们相处的关系也非常好,在一起无所不谈。所以希望我们认知,希望年轻人真正觉悟、回头,发心学习经教。就像当年我在台中,我还没有发心,我只是想学佛,没有发心,不敢发这个心要上台去讲经。李老师鼓励我,所以我讲经是得他老人家的教诲,才走上这条路。原本只是自己修行,当个自了汉,自己就很满足了。老师告诉我,不行。章嘉大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一生弘法利生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