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0五八卷) 2009/11/10 台湾高雄 档名:12-017-2058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我们看「第四本分」,清凉大师的疏。我们接著上一次疏文,「而得名不同者,何耶」,从这一句下面看起。「然三贤十圣,皆以菩提心而为其体。菩提心有三,一者直心,正念真如法故;二者深心,乐修一切诸善行故;三者大悲心,救护一切苦众生故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菩提心就是真心,菩提心就是自性,菩提心就是佛菩萨的住处,这是讲十住。佛菩萨住在哪里?住在菩提心。菩提心是圆满的性德,不是别人,是自己的。我们现在菩提心有没有?不能说没有,也不能说有。为什么不能说没有?菩提心既然是自性,自性是不生不灭的,怎么能说没有?换句话说,世尊在这部经上讲了好几次,不止一次,他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我们想想,众生有没有菩提心?当然有!既然有菩提心,为什么现在搞到六道里头?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众生由於迷失了菩提心,不是真的失掉,迷了。菩提心在哪里?就在当下!可是当下你迷了、你不觉,所以也不能说你有菩提心。这是事实真相,总得要搞清楚。
由此可知,凡夫跟佛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就是迷悟不同而已。悟到究竟圆满就是佛,迷到圆满那就是阿鼻地狱,这是两极。全迷了,阿鼻地狱。当中可以说就是迷悟层次不一样,我们以十做单位,菩萨是九分觉悟,还有一分迷惑。你往下降就晓得,缘觉,八分觉悟,二分迷惑;阿罗汉是七分觉悟,有三分迷惑;天人,在六道里头那都算是迷,迷而不觉。迷有浅深不相同,迷得浅的,天道,二十八层天;迷得重的,三恶道。三恶道里头的状况也相当复杂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三贤十圣,三贤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三十个位次;十圣是十地菩萨,十个位次,四十个位次。这里面还包括等觉,等觉称为十一地,再上去才圆满,究竟圆满的佛果,统统是以菩提心为体。菩提心的体是直心,你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,正念真如法。「所念真如,亦即本智,本觉智故。后二显是恒沙性德」,后二是什么?后二是深心、大悲心。后面这两种是用,前面这种是体,有体才有用,没有体哪来的作用?由此可知,如果我们要没有亲证真如,我们有没有深心跟大悲心?跟诸位说,没有。我们今天讲的是慈悲,佛说了四种慈悲,我们是底下这两种,一般凡夫心,「爱缘慈悲」,我爱你,对你就慈悲,我不爱你,对你就没有慈悲,有条件的。第二种比第一种确实是殊胜多了,叫「众生缘慈悲」,就是世间圣人、孔孟这些大德,他们讲「推己及人」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这是众生缘的慈悲,我们中国讲仁人君子。古时候有,朝朝代代都有,现在少,不是没有,迷了。
为什么从前多?从前有教育,教育是帮助你破迷开悟。教育不是别的,古圣先贤的教育,包括这个世间所有的宗教,我们只要接触宗教的典籍你就看到,无一不是教育,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,这是所有宗教没有例外的。教什么?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这些教学里面确实有浅深广狭不同,我们一接触就明了。有些人止於人道,就是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一些大德,他们提倡人间佛教。这话讲得通讲不通?讲得通。佛是觉,教就是教学。「佛教」这个名词,上面一个是梵文,从梵文音译过来的,下面这个教是中文,这个名词是华梵合译,合起来,上面是梵文,下面是中国文字。梵文这个佛的意思是觉悟,是觉,下面是教学、教育,觉悟的教育、觉悟的教学。这个觉悟是什么?止於人道,跟儒家讲的就没有两样。可是佛法并不止於人道,佛法还包括天道。你看我们通常称释迦牟尼佛十种名号里头有「天人师」,释迦牟尼佛不但教育人道,他还教天道。很多宗教里面我们所看到,他们止於天、人这两道;而实际上这个宇宙很大,不止天人两道,那是高维次的空间,那真是一些大圣大贤、大修行人他们所依止的环境,有声闻道、有菩萨道,还有佛道,十法界里面的佛,佛道。
佛菩萨确实值得人尊敬,他的佛教把这五个层次全包括了,真正叫大慈大悲。这五个层次里面到佛道才圆满,为什么?直心正念真如法,这是佛道。菩萨是走这个道路,在学习,还没圆满、没毕业,叫菩萨;毕业了、圆满了,就称为佛陀。这个佛陀不是十法界的佛陀,十法界的佛陀,天台大师讲得好,叫相似佛;相似就不是真的,相似的。为什么?他没有证得真心,在日常生活当中,纵然在修行学习当中,他还是用的妄心,跟我们用的是一个心,这个心叫阿赖耶。凡是用阿赖耶都不是真的,你所用的心是妄心,从妄心所生的一切法,哪里是真的?妄生不了真,所以真他一定用真心。真妄差别在哪里?佛告诉我们,真心离念,这个念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真心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,我们的真心就变成阿赖耶。所以阿赖耶的体是真心,阿赖耶是妄心。阿赖耶里头有三细相,跟现在科学家所讲的很接近,我们也不能不佩服这些科学家他能够讲得出来。他也发现,虽然说得很模糊,不很清楚,但是接近佛所亲证的境界。
阿赖耶有三细相,这个三细相就是妄心,它能变。诸位要晓得,能现是真心,真心能现,不会变,能变的是妄心。《华严经》上佛多次告诉我们,整个宇宙生命、万法从哪来的?佛说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心是真心,识就是阿赖耶,阿赖耶变现的,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阿赖耶变现的。阿赖耶第一个就是「无明业相」,这要是用现代科学名词来说,就是波动,极其微细的波动。大乘教里面也说它做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我们知不知道?不知道。起心动念有没有原因?没有原因。起心动念有没有时间?没有时间。《起信论》里面讲「一念不觉」,这就是业相,上面还加个无明,无明是不觉,觉就不会动,不觉才会动。这一动,「见相」就出来,「境界相」就出来。见相是什么?精神现象,现在科学叫信息。境界相是物质,色声香味触法,有形的物质现象出生了,这就是宇宙,这就是生命,信息是生命。总离不了真心。
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听佛的开示,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。而佛菩萨教学的终极目标,并不是说我们知道了、懂得了,有这个事情就可以了,不是的,这不是佛菩萨教学的意思。佛菩萨教我们的意思是要我们自己亲证,证得,证得才是自己的,才有受用。证得当然不容易,我们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了,佛教我们回头,回头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道路,不能不走。走一步就接近一步,走两步就接近两步,愈接近你当然有感受,这个感受是什么?烦恼轻了,你走这条路愈走烦恼愈轻,智慧长了,愈走智慧愈增长,这里头有法喜充满。怎么个走法?古大德教我们真干!真干就是修行。修行这两个字要搞清楚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我们的行为错了,迷就是错了,邪就是错了,染污就是错了,把这个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就对了。把迷修正过来,觉悟了,把邪修正过来就正了,邪知邪见修正过来是正知正见,染污修正过来是清净,这叫修行。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,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,念多少声佛号,我磕多少大头。有没用处?如果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那些毛病都没有修正过来,没用!从前李老师常常警告我们,这种修行方法,临终的时候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不管用。所以要真干。染净、邪正、善恶有没有标准?有。佛所说的一切经就是标准,总的来说,一切经总不外乎戒定慧这三桩事情。现在佛门编辑的《大藏经》怎么分类?就分成这三类,叫三藏,经藏、律藏、论藏。经藏是讲定,以定为主,律藏是以戒为主,论藏是以慧为主,不外乎这三样东西。这三样东西就是戒定慧三学,就是佛法僧三宝,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。我们起心动念,那个标准是经论;我们的言语、我们的造作,那个标准是戒律。用戒律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,用经论修正我们的起心动念。我们的思想见解与经论相应的是正知正见,与经论相违背的是邪知邪见。
这里头对现在这个世间的同学,我们不能不提出一个忠告,因为现在人有个很大的问题的知见,那就是认为社会要不断的进步,什么叫进步?把旧的推翻,新的建立,这叫进步。这个观念深深印在现在人心里头,从这个观念,三千年前的佛教、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圣贤传统,这都是旧的,现在科技日新月异,这个东西就要把它推翻掉,认为这是进步,认为这是真理。大家都这么想法,过去标准都不要了,造成今天整个世界的混乱、整个世界的灾难。问题出来了,这怎么办?科学家束手无策。确实科学家给全世界的人民提出警告,他说科技像现在这个情形继续再发展,大概这个地球五十年后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。这是进步。老祖宗的东西、佛菩萨的东西,它讲精进、它讲日新又新,这也是跟现在讲的进步是一个意思。可是老祖宗讲的进步那个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标准,就是这么一个标准,这是怎么回事?这叫真理,真理永恒不变。尤其是佛法讲,不变是真的,会变是假的。所以凡所有相,相变不变?会变。你看人有生老病死,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,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,换句话说,没有一样东西它不变。佛告诉我们,凡是会变的都不是真的,不变的是真的。什么东西不变?真心不变。真心在哪里?真心不是物质,真心也不是精神。真心不但没有物质的现象,你看不见、摸不著;它也不是精神现象,所以也你想不出。这佛法里常讲的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它存不存在?存在,它真有,永恒的存在,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。
我们在学习当中,常常用电视的屏幕做比喻,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真心,它确实什么都没有。妄心是什么?妄心是屏幕里面现的现象,音声色相。我们用这个做比喻,诸位从这个比喻细心去体会,所有妄相是不是依萤幕显现出来的?没有这个屏幕它就不能显现,它要依靠这个屏幕显现,但是它不是屏幕。屏幕不是色相,色相不是屏幕,但是它两个又分不开。这就像真心跟妄心,它两个分不开,它两个不是一样东西,这要搞清楚。所以真心是清净的,屏幕是清净,一尘不染。真心是不生不灭的,屏幕上也是不生不灭,所现的相,屏幕还是没有生灭。什么东西生灭?这里面的色相生灭,刹那刹那不住,屏幕并没有动。我们要用这个比喻看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,他给五祖提出报告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本不生灭,本自具足,本无动摇,能生万法」。你看看这五句话,用我们现在的电视,你就能很清楚的体会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妄。佛陀的教学是教我们返妄归真,归到真又不碍妄,活泼!不是说真里头没有妄,真里头有妄,我们今天迷了什么?把妄当作真,把真忘掉,毛病就出在这里。如果我们真妄很清楚,我们守住真,随缘妄,那多自在!妄可以随缘,不妨碍。你看萤幕,不管现什么相,障不障碍它?不障碍,它如如不动,一切随顺。对於所现的相,我们从这里看,自性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欢喜也没有忧愁。如果我们用心永远像屏幕,有没有喜怒哀乐?也行,也可以随顺一切众生的喜怒哀乐,自己有没有?自己真的没有,但是他能随顺,所以跟一切众生又生活得非常融洽,这是佛法,这就是大乘教。所以我是这么多年不看电视,但是我不反对人看电视,为什么?你会不会看,如果会看,天天看电视会开悟、会成佛。这就是宗门那些大德常常测验学生,「你会么?」电视你会看么?会看,成佛了,会看,证果了。不会看,那迷惑颠倒,他笑你跟著他笑,他哭你跟著他哭,你把它完全当真,把你里面的烦恼习气全把它勾引出来,错了。会的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如如不动,又能随喜。我们讲迷悟,佛菩萨觉悟了,知道电视的真相,迷的人对於电视真相完全不了解,就好像是这个状况。所以说是大乘佛法的修学教我们返妄归真。
在受用上来讲,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的,你所念的真如就是本智、本觉智。实在也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说的本善,本性本善。《三字经》上前面这一句话开宗明义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;这句话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佛讲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就是人之初,性本善。以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?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从本性说,大家是一样的,都是本善、都是本觉、都是本智,这个智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,智慧不是从外来的。只要心清净,清净到极处就豁然大悟,智慧开了。是从定开的慧,不是学来的,学那是知识,为什么?它跟阿赖耶相应,自性本具的智慧与阿赖耶不相应,这要懂得。所以你用阿赖耶去求智慧,怎么会求得到?全叫知识。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智慧就现前。他教你放下这个,你可不能用这个,用妄想分别执著,哪来智慧?
我们心里很想,我想修定,我想持戒、我想修定,不会。如果你能够老实念这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你的戒定慧统统具足,而且是自性里头的,全是性德。你能够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就是持戒;把这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二六时中念兹在兹,这是修定。根利的,一七、二七就开悟了,佛在《弥陀经》上讲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。烦恼习气重的,如果说是锲而不舍,念兹在兹,有个三年五载,开悟了。三年五载他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就是得念佛三昧,不定什么因缘,豁然大悟。烦恼习气很重的,我们在古人修证里面看到的,十年八年、二十年三十年,也有四十年五十年,开悟的,烦恼习气重的。现在的社会对真正修行人很不利,为什么?诱惑的力量太大了。你看,内有烦恼,有五欲六尘,外面的诱惑,真不得了!你睁开眼睛看的,竖起耳朵听的,你所接触到的,全都是违背性德。性德是天理,违背性德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,大自然是和谐的,违背就变成自私自利,就变成了控制占有。人人都有这种强烈的念头、行为,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?所以什么冲突都发生。我们今天在这社会上,你每天去看,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夫妻冲突、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、亲族冲突、邻里乡党冲突;在学校里,师生冲突、同学冲突,没有一处不冲突。冲突再一提升就是斗争,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,战争,现在就是毁灭。这是现前的社会。
我们要不是学佛,可以说我早就不在这人世了。我从小就相信命运,我也没有求长寿,很多人告诉我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我相信。我现在看到我的家谱,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走的,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前面这几代好像寿命都不长,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。我也没有求长寿,我只是遇到佛法,希望能往生净土。四十五岁那年确实生了一场病,我自己心里有数,寿命到了要走了,所以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,为什么?我懂得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,寿命到了他没法子,所以我求生净土。没想到过一个多月病就好了,也没有想到能活这么大年岁,没想到。我在七十九岁的那一年,到北京去访问,生了一场病,四天,这里头有一天我有一次濒死的经验。我了解,自己亲身体验到,很难得。那是一个梦,但是也不像梦,为什么?它太清楚了,平常作梦是模糊,没那么清楚,境界太清楚了。见到释迦牟尼佛,见到阿弥陀佛,见到毗卢遮那佛,见到观世音菩萨,我真的很想跟他们去!可是那个时候我说了一句话,如果佛菩萨要我再留在这个世间帮助苦难众生,我说也可以。这就清醒过来了,这个境界马上就没有了。可是我的病就好了,烧就退了,就没有了,人的精神非常好。第二天我就回到香港,我记得在香港休养两个星期就恢复讲经。所以活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自己了,与自己毫不相干。活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两桩事情,第一,正法久住;第二个,帮助苦难众生。我懂得。
怎么样才是真正帮助?帮他觉悟是真正帮助。其他帮助都没用处,那就是所谓「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」,那不是根本治疗,根本治疗是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所以佛陀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显示的那个样子给我们看,我们要会看。佛陀一生干什么?教学,没有一天不是教学。这个我们要知道,要好好把它看清楚,我们学佛就得学得跟他一样。一生教学,身语意三业都是在教学。身,做出榜样来,演出来,从最浅显的,为什么?众生毕竟是凡夫多,业障重的人多,程度平凡的人多!那怎么办?教他做人,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人,这个重要。佛用什么?你看佛教导我们,「净业三福」前面四句话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那你就是标准的人。真做到!这个十善里面,不杀生,不但不杀生,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生起来,这个众生再不好,十恶不赦,他是众生,不能杀他、不能伤害他。十恶不赦不是他的本性,是他的习性,你要帮助他,帮助他回头是岸,帮助他回归自性,这才叫教育。要知道十恶不赦的人他没有过失,我要教不好他,过失在我不在他。我没把他教好,我做的样子还不够。你看,这十条,每一条不容易!不偷盗,不偷盗要做到什么?自己心里头没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,占别人便宜的念头,这就是盗心。佛讲得多么微细,你要看看戒律里面所给你说的、分析的,那非常细密。不邪淫,心地真正清净,真正把孝道做好,这念头就没有了。事实真相要了解,为什么说邪淫不孝?邪淫伤害身体。父母对儿女最关心的是你健康,这头一个,所谓「身有伤,贻亲忧,德有伤,贻亲羞」,这是大不孝!妄语,欺骗人;两舌,挑拨是非;绮语,花言巧语,总是叫别人上当;恶口是说话粗鲁,别人听了难过。起心动念没有贪心、没有瞋恚、没有愚痴。佛给我们简简单单提出这个标准。
学佛的人,十善业是十个纲领,纲领下面要列出细目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便於学习,那是什么?在中国,古人用儒、用道来辅助,所以佛法在隋唐中叶以后就不再有小乘,用儒跟道代替了。儒家的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这是十善业道的细目。分量也不多,为什么?太多了,初学的人不能接受。特别是现代人,愈简单愈好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上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事,《感应篇》也不很长。如果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十善业就落实,学佛的基础就具足。然后不断向上提升,自然有成就,你会愈学愈欢喜,愈学愈认真。一生当中能够契入境界的,我们从历代古德,像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、《善女人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多!过去李老师给我们说,记载是有人知道,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,还有许多写书的人他不知道,没接触到,遗漏了。实在说,遗漏的多,记载的少。过去的人能成就,现在的人怎么会不能成就?哪有这种道理!只要我们好好的学习,个个都有成就。因为我们自性里头本觉本智。
「后二显是恒沙性德」,都是出於自性,就是一个是深心,一个是大悲心,全是性德。哪一个人不爱人?哪有这种道理!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五常仁义礼智信。常就是性德,不是性德它是无常,那不是性德;恒常,永恒不变是性德,说了五个字。仁,「仁者爱人」,仁是推己及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这是仁。古圣先贤的教学,这是摆在第一个德目,要认真学习的。义,义是循理,现在说合情合理合法,起心动念考量一下与情理法相不相应,言语造作跟情理法相不相应。现在这个社会,我常常说,至少四代到五代,差不多是一个世纪,把这些事情,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疏忽了。尤其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,特别是进步,必须把旧的排除掉建立新的,这叫进步。这样一个观念使我们对於老祖宗的东西、旧的东西距离愈来愈远。在我这个年龄,我十岁离开家乡,我的家乡在农村,所以还接触到一点传统文化的边缘,但是这点边缘带给我一生的幸福。我感谢老祖宗!我怀旧,我念旧。在这么多年当中,走遍全世界许多大都市,我没有被污染,这很不容易,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。我学会忍让,我学会吃亏,中国古大德告诉我们「吃亏是福」,我记得这句话,「谦让是德」,不跟人争,你要我给你。所以这一生平平安安,烦恼轻智慧长,得力於童年的家教。一生喜欢念书,尤其喜欢念古人的书,喜欢跟古人做朋友,因为古人不会变,现代人很善变。这里头的因素我清楚,内有烦恼,外有诱惑,你禁不起冲击就出问题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我们能够稳得住,就是天天没有离开圣贤教诲,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世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教人,自己做出好榜样给人看,这个教学是成功的。
诸位同学在此地必须要知道,我,净空法师是个凡夫,不是圣人,不是佛菩萨。有没有过失?有,天天还在忏悔,改过自新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看到一个人有好处,我就赞叹他,这个人的好处是不是真的能永恒保持,那我不敢说。他一桩好处我就赞叹他一桩,他有缺点我不批评他、我不说他。父母这样教我的,老师这样教我的,佛菩萨经典也是这样教我的。当然,我也不敢轻易赞叹人,但是我赞叹的那个人,诸位要能用孔老夫子这个教诲去理解就好。夫子说,他说开始,我对一个人,「听其言而信其行」,夫子的心多厚道,你说什么我都相信;以后看多了,有很多人言行不符,说的是一桩事情,做的又是一样,他所做的跟他说的相违背,所以夫子晚年态度改变了,他说现在我对於人「听其言而观其行」,这就对了。我赞叹的那个人,诸位同学要记住,你要细心去观察他跟我讲的一样不一样。我跟他们没相处过,只是听说,我听了相信他,他做的跟我想像的不一样,那我就无可奈何。所以孔子教我们这样,这个方法是正确的。尤其夫子让我们考量两桩事情,很多人批评这个人是恶人,那你要细心观察是真的还是假的,不要冤枉了人;很多人赞叹这个人是好人,你要细心观察他,他是真好还是假好,不要被他蒙蔽了。这种教训多好,我们要永远的记住。看人、接触人,常常在一起细心观察他,夫子给我们一个标准,「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」。人与人相处,知人太不容易,知人是圣人。
今天圣贤君子少,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。古时候善人、君子那么多,它有道理。一般在中国古时候是大家庭,这个教育非常严格,小孩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教学?母亲怀孕的时候,她就学太任。所以先生称自己妻子为太太,太太名词从哪里来?从「三太」来的。周文王的祖母太姜,他妈妈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太姒,都有个太字。太任怀文王的时候,《史记》里头有记载,眼睛不看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傲言,就是傲慢的言语不出,她就能守住自己的标准德行。为什么?影响胎儿。实行胎教。小孩出生之后谁教他?妈妈,妈妈不离开小孩。尤其是三年,到三岁,不离开母亲的怀抱,不离开母亲的视线。所以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。规矩是什么?就是《弟子规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这是教小朋友,是母亲做给婴儿看的。你看他从出生,他眼睛睁开就会看,他耳朵在听,他就在学习。他到三岁学了一千天,这一千天根深蒂固,是这么个道理。这才是真的叫扎根教育。这一千天的根扎好了,一生都不会动摇。就是说,你不要看他三岁,他很懂事,他有能力辨别是非、邪正、善恶,他有能力辨别,为什么?他妈妈给他做出这个标准来了。中国古谚语有所谓「三岁看八十」,三岁一千天扎的根到八十岁不会变。现在谁扎根?现在电视扎根,网路在扎根,电视里头演些什么东西他全学会了。现在听说这社会上一个新名词,十五六岁的时候叫「叛逆」,这个名词在古书查不到,中国古籍、典籍里头没这个名词,哪有这种道理!所谓孝子贤孙,这不能不晓得。中国最近这一个世纪,清朝亡国之后,我们对於古圣先贤教诲愈来愈疏远了,抗日战争之后就没有了,再也看不到了。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灾难,人日子过得这么苦,其来有自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我们讲到深心,好善好德,要修一切善!清凉大师在此地讲「恒沙性德」。底下讲,「然此三心,有一必兼余二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这个三心就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只要有一个,一定有那两个;如果说有一个,其余两个没有,没这回事情,有一决定有二。由此可知,我们有对人的同情心,对别人的爱心,肯定你有好善好德的心,肯定你有直心。你是个非常自爱的人,你肯定会爱人,你肯定有真心。所以怎样把我们的菩提心找到,把我们的菩提心发出来,这句话是关键。我不知道怎么发?你只找一个,你要能够想同情别人、爱护别人。这个同情爱护要像什么?要像爱你自己的子女一样。你很爱你的子女,你爱天下人都像爱你子女那样,那么样的爱护,那么样的关怀,那么样的照顾,问题就解决,你的菩提心渐渐就露出来了。推己及人,别人的儿女跟我自己儿女没有两样,大爱出来了,平等性出来了。平等才会清净,不平等里头就有染污,为什么?它有分别、它有执著,那是妄心,那不是真心。我们要学,还没有学会,没有学会不要紧,继续努力去学。
如果年岁大了,学来不及了,那怎么办?你要记住,你要相信,相信什么?相信有轮回,相信有业报,相信这个之后,你还得相信有极乐世界,相信有阿弥陀佛。轮回、业报不要紧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,全超越了。这一生能够超越轮回,能够超越业报,这还得了!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再没有业报了,为什么?没有恶缘。果报,你有因,因还得遇到缘,果报才会现前。我们有恶因,无始劫以来有恶因,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恶缘,所以那个地方就没有恶报。因此,我们念佛要常常想到我这一生造作这些杀盗淫妄,造的这些业,得罪了多少众生。这些冤亲债主大多数不饶恕你,如果你要是有天眼,你要是看看你的周边,那个冤亲债主在那里等待机会来报复你的不知道有多少。所以我们念佛、诵经、行善,常常要想到我为谁做的?为我累劫现前冤亲债主做的,功德回向给他们,这才能化解。这个是消极的。积极的,从今之后明白了,不再造恶业,即使见到五逆十恶的人,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原谅他,为什么?他很可怜,他要不知道回头,他有果报。阿赖耶里面有恶因,现在又造恶,造恶,现在就缘,他怎么会没有果报?你想起他将来在三途受报那种凄惨的现象,我们的怜悯心就生出来,慈悲心就生出来。怎样把我们的真心,我们真心里头的纯善纯净、慈悲怜悯,要把这种心激发出来,对我们修行帮助就大,我们真正走上断恶修善的菩萨道。
底下大师告诉我们,「而三贤互有增微」,这个讲得好。实在三贤有增微,我们何尝没有?我们大家在一起同修,你看有的人慈悲心多一点,有些人慈悲心少一点,他不就是有不同?三贤,像十住跟十行就不一样。他为什么有这个阶层?也就是有增有减,不相同。有人大悲心多一点,深心少一点。深心我讲了三个,我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,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我讲这三个。实在这三个它有连带关系,虽有连带关系还是有等差、有不同。这个原因是我们过去生中习性不一样,所以性相近、习相远,习性不相同,这不能不知道的。已经有的,帮助他提升,缺少这一分的,要慢慢把他提起来。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。实在讲,五欲六尘并不重要,物质生活愈清淡愈健康。
自古以来,佛门的修行人对於物质生活没有祈求。佛陀的时代,物质生活是什么?三衣一钵。他们生活在热带,没有四季,三衣就足够了。衣服破了才再去找一件,到哪去找?到垃圾堆里面去找。有很多人破衣服丢掉了,出家人到那里把人家丢掉的破衣服捡起来,看看那个布还能用的把它剪下来,不能用的才丢掉,这样累积成能够把它缝起来变成一件大的,就可以自己用,所以叫粪扫衣,别人丢弃掉的,是这么来的。他衣服一块一块,料子也不一样,颜色也不一样,穿起来也很难看,所以把它染色,染成咖啡色。这个染料就是红黄蓝白黑统统混合起来,五种颜色混合成一起就变成这种颜色,这叫做袈裟。袈裟是印度话,意思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,它是杂色的,很多杂在一起的叫袈裟。我们现在中国出家人,袈裟只有这一件披在外面,你看这上面一格一格的。所以现在是一块料子好好的把它剪下来,意思已经不对了。从前是捡人家的,是这样的。现在是表法,披在身上纪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,三件衣,一个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佛给我们做的榜样。我们今天学佛了,剃度了,做为佛的出家弟子,接受信徒可以说丰厚的供养,我们的生活比很多贫苦的人优越太多,世尊当年没有过,我们能安心吗?我们能不好好的修行吗?古大德有一句话说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这首偈是真的不是假的,不是骗人的,也不是吓唬人的,是老老实实说的话。你要是相信,你常常会警惕自己、勉励自己认真努力修学。别人供养你,目的是什么?目的是求福报。出家人有修行,这是福田,我供养你希望能得一点福。如果我们没有福报,白受人家供养,你将来能不还债吗?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要我们细心去体会,你自然就明白了。
无论在哪个行业,要晓得社会,人是个社会动物,社会是群体的。我们在这个社会上,这个地球就是个大社会,我们有我们本分事情,本分事情做好了,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。有贡献,就是你有尽义务,你才能有享受;没有尽义务单享受,那是多大的福报。有没有想过这些事情?出家人的义务是什么?看看释迦牟尼佛,他在社会上尽的什么义务?教学,天天劝人为善。对初级的,劝人断恶修善;对於根性利的、程度高的,劝他破迷开悟;更高的,劝他转凡成圣,上中下三等根机,佛教的内容不一样。可是诸位要知道,念佛这个法门是转凡成圣。转凡成圣它包不包含破迷开悟、断恶修善?包括。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是希望了脱生死,希望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我们就会把这个世间放下!至少把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五欲六尘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为什么?我想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个东西要不放下去不了,这个东西放下之后就可以去了。真能放下,这就是觉悟。为什么放不下?迷,还迷在这个世间里头,是非人我、名闻利养没放下。这个东西,死了带不去的,对於修行、对於念佛往生严重的障碍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到这个世间来,到底来干什么?佛讲了,你不是来享福的,就是来受罪的。佛说一切众生,到这个世间来的人是业报。你过去行善,你来享福;你过去造恶,你来受苦,这是业报。可是佛教导我们,业可以转,你看云谷禅师帮助袁了凡,就把业转了。怎么个转法?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善,真正忏悔。真忏悔,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,忏悔也不在形式,要真干。形式是什么?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,忏完之后再干,那有什么用处?老师告诉我,忏悔就跟孔子所讲的「不贰过」,知道自己有过失,以后再不会有同样的过失,这叫真忏悔,忏除业障。念佛是真正忏除业障,为什么?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的,其他全放下了,只好好的抓住这句阿弥陀佛,往生决定有分。
这个地方讲「十住直心增故,故名为解。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。」这几句话说得很好,在这里也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,我们学佛、读经、研教,搞了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搞懂,像开经偈所说的,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结果怎么样?我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,误解如来真实义,甚至於错解如来真实义,这怎么会有成就!为什么不能解?完全在用心的关系,我们没有用真心,用真心来学你就能解。真心是直心,妄心是扭曲的,你心是歪的,所以你不能解如来真实义。直心,我讲的真诚心,真诚就能解。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,他说秘诀是「至诚感通」,他教我这四个字。他说除这个方法之外,找不到第二个办法。因为真正要发心承担如来的家业,如来的家业是什么?是正法久住,普度众生。这个担子多重,这个事业多么伟大!所以老师讲,那势必要通达世出世间法。为什么?通达出世间法,你讲经才契理;通达世间法,你说法才契机,契机契理你才能做得到。这个通达就是解。
你去读书,你有多少时间?一天读八个小时,这《大藏经》你到哪一年才能念得完?《四库全书》活一百岁都念不完。那这个愿不就变成空的?变成妄想?真难!这不是假的。所以老师以后教我一个方法,诚,真诚。诚还不够,要加一个至诚,至诚是真诚到极处,通了,求感应。也就是我们这个经上所看到的求佛力加持,没有佛力加持不行。求佛力加持,我们能听得懂,我们能看得懂,所以得用真心。真心发了,对人是真心,对事是真心,对一切万物都是真心。不可能说,我对佛菩萨经典是真心,我对别人就用妄心,那是假的,真心没发出来。一真一切真,一妄是一切妄。那想想,现在我们用真心,别人都是用妄心,我诚诚恳恳对他,他都欺骗我,那我不是吃亏了、不是上当了?对,吃亏上当的人会成佛,不肯吃亏、不肯上当的人依旧搞六道轮回,你这个帐算算看。所以你搞清楚,甘心吃亏、欢喜上当,才知道古人讲的话,吃亏是福,你成佛作祖去了。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,古人所谓是「难得糊涂」。李老师有次曾经告诉我,他说人想学愚不容易。那个时候他已经七、八十岁了,他告诉我,「我一生想学愚都学不到,没学会」。学愚是什么?就是糊涂。那不是真糊涂,外面是糊涂,里面是明了,很不容易做到。
所以求解一定要用真诚心,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绝对有好处,为什么?只要有直心,你的清净平等觉、你的大慈悲心自然会引起来。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告诉我们,有一个必定会有另外两个,只是增微不一样。所以讲到究竟,无非是要我们用真心不能用妄心,妄心要放下,真心就现前。真心不要求?为什么?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你一求就错了,那又偏了,你又变成妄心。放下妄心就是真心,我们只要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想,怎么样让佛法再复兴起来;为一切苦难众生想,我怎样帮助他化解灾难;让一切有情众生、让一切人真的健康长寿幸福美满,常常想这个,不要想自己。为佛法,如何能够帮助,像古时候一样人才辈出,常常想到这个,舍自己身命也在所不惜。身体总归是要消失的,灵性不灭,后继有人,那就是圆满功德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,我们看「第四本分」,清凉大师的疏。我们接著上一次疏文,「而得名不同者,何耶」,从这一句下面看起。「然三贤十圣,皆以菩提心而为其体。菩提心有三,一者直心,正念真如法故;二者深心,乐修一切诸善行故;三者大悲心,救护一切苦众生故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菩提心就是真心,菩提心就是自性,菩提心就是佛菩萨的住处,这是讲十住。佛菩萨住在哪里?住在菩提心。菩提心是圆满的性德,不是别人,是自己的。我们现在菩提心有没有?不能说没有,也不能说有。为什么不能说没有?菩提心既然是自性,自性是不生不灭的,怎么能说没有?换句话说,世尊在这部经上讲了好几次,不止一次,他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我们想想,众生有没有菩提心?当然有!既然有菩提心,为什么现在搞到六道里头?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众生由於迷失了菩提心,不是真的失掉,迷了。菩提心在哪里?就在当下!可是当下你迷了、你不觉,所以也不能说你有菩提心。这是事实真相,总得要搞清楚。
由此可知,凡夫跟佛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就是迷悟不同而已。悟到究竟圆满就是佛,迷到圆满那就是阿鼻地狱,这是两极。全迷了,阿鼻地狱。当中可以说就是迷悟层次不一样,我们以十做单位,菩萨是九分觉悟,还有一分迷惑。你往下降就晓得,缘觉,八分觉悟,二分迷惑;阿罗汉是七分觉悟,有三分迷惑;天人,在六道里头那都算是迷,迷而不觉。迷有浅深不相同,迷得浅的,天道,二十八层天;迷得重的,三恶道。三恶道里头的状况也相当复杂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三贤十圣,三贤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三十个位次;十圣是十地菩萨,十个位次,四十个位次。这里面还包括等觉,等觉称为十一地,再上去才圆满,究竟圆满的佛果,统统是以菩提心为体。菩提心的体是直心,你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,正念真如法。「所念真如,亦即本智,本觉智故。后二显是恒沙性德」,后二是什么?后二是深心、大悲心。后面这两种是用,前面这种是体,有体才有用,没有体哪来的作用?由此可知,如果我们要没有亲证真如,我们有没有深心跟大悲心?跟诸位说,没有。我们今天讲的是慈悲,佛说了四种慈悲,我们是底下这两种,一般凡夫心,「爱缘慈悲」,我爱你,对你就慈悲,我不爱你,对你就没有慈悲,有条件的。第二种比第一种确实是殊胜多了,叫「众生缘慈悲」,就是世间圣人、孔孟这些大德,他们讲「推己及人」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这是众生缘的慈悲,我们中国讲仁人君子。古时候有,朝朝代代都有,现在少,不是没有,迷了。
为什么从前多?从前有教育,教育是帮助你破迷开悟。教育不是别的,古圣先贤的教育,包括这个世间所有的宗教,我们只要接触宗教的典籍你就看到,无一不是教育,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,这是所有宗教没有例外的。教什么?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这些教学里面确实有浅深广狭不同,我们一接触就明了。有些人止於人道,就是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一些大德,他们提倡人间佛教。这话讲得通讲不通?讲得通。佛是觉,教就是教学。「佛教」这个名词,上面一个是梵文,从梵文音译过来的,下面这个教是中文,这个名词是华梵合译,合起来,上面是梵文,下面是中国文字。梵文这个佛的意思是觉悟,是觉,下面是教学、教育,觉悟的教育、觉悟的教学。这个觉悟是什么?止於人道,跟儒家讲的就没有两样。可是佛法并不止於人道,佛法还包括天道。你看我们通常称释迦牟尼佛十种名号里头有「天人师」,释迦牟尼佛不但教育人道,他还教天道。很多宗教里面我们所看到,他们止於天、人这两道;而实际上这个宇宙很大,不止天人两道,那是高维次的空间,那真是一些大圣大贤、大修行人他们所依止的环境,有声闻道、有菩萨道,还有佛道,十法界里面的佛,佛道。
佛菩萨确实值得人尊敬,他的佛教把这五个层次全包括了,真正叫大慈大悲。这五个层次里面到佛道才圆满,为什么?直心正念真如法,这是佛道。菩萨是走这个道路,在学习,还没圆满、没毕业,叫菩萨;毕业了、圆满了,就称为佛陀。这个佛陀不是十法界的佛陀,十法界的佛陀,天台大师讲得好,叫相似佛;相似就不是真的,相似的。为什么?他没有证得真心,在日常生活当中,纵然在修行学习当中,他还是用的妄心,跟我们用的是一个心,这个心叫阿赖耶。凡是用阿赖耶都不是真的,你所用的心是妄心,从妄心所生的一切法,哪里是真的?妄生不了真,所以真他一定用真心。真妄差别在哪里?佛告诉我们,真心离念,这个念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真心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,我们的真心就变成阿赖耶。所以阿赖耶的体是真心,阿赖耶是妄心。阿赖耶里头有三细相,跟现在科学家所讲的很接近,我们也不能不佩服这些科学家他能够讲得出来。他也发现,虽然说得很模糊,不很清楚,但是接近佛所亲证的境界。
阿赖耶有三细相,这个三细相就是妄心,它能变。诸位要晓得,能现是真心,真心能现,不会变,能变的是妄心。《华严经》上佛多次告诉我们,整个宇宙生命、万法从哪来的?佛说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心是真心,识就是阿赖耶,阿赖耶变现的,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阿赖耶变现的。阿赖耶第一个就是「无明业相」,这要是用现代科学名词来说,就是波动,极其微细的波动。大乘教里面也说它做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我们知不知道?不知道。起心动念有没有原因?没有原因。起心动念有没有时间?没有时间。《起信论》里面讲「一念不觉」,这就是业相,上面还加个无明,无明是不觉,觉就不会动,不觉才会动。这一动,「见相」就出来,「境界相」就出来。见相是什么?精神现象,现在科学叫信息。境界相是物质,色声香味触法,有形的物质现象出生了,这就是宇宙,这就是生命,信息是生命。总离不了真心。
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听佛的开示,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。而佛菩萨教学的终极目标,并不是说我们知道了、懂得了,有这个事情就可以了,不是的,这不是佛菩萨教学的意思。佛菩萨教我们的意思是要我们自己亲证,证得,证得才是自己的,才有受用。证得当然不容易,我们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了,佛教我们回头,回头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道路,不能不走。走一步就接近一步,走两步就接近两步,愈接近你当然有感受,这个感受是什么?烦恼轻了,你走这条路愈走烦恼愈轻,智慧长了,愈走智慧愈增长,这里头有法喜充满。怎么个走法?古大德教我们真干!真干就是修行。修行这两个字要搞清楚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我们的行为错了,迷就是错了,邪就是错了,染污就是错了,把这个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就对了。把迷修正过来,觉悟了,把邪修正过来就正了,邪知邪见修正过来是正知正见,染污修正过来是清净,这叫修行。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,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,念多少声佛号,我磕多少大头。有没用处?如果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那些毛病都没有修正过来,没用!从前李老师常常警告我们,这种修行方法,临终的时候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不管用。所以要真干。染净、邪正、善恶有没有标准?有。佛所说的一切经就是标准,总的来说,一切经总不外乎戒定慧这三桩事情。现在佛门编辑的《大藏经》怎么分类?就分成这三类,叫三藏,经藏、律藏、论藏。经藏是讲定,以定为主,律藏是以戒为主,论藏是以慧为主,不外乎这三样东西。这三样东西就是戒定慧三学,就是佛法僧三宝,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。我们起心动念,那个标准是经论;我们的言语、我们的造作,那个标准是戒律。用戒律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,用经论修正我们的起心动念。我们的思想见解与经论相应的是正知正见,与经论相违背的是邪知邪见。
这里头对现在这个世间的同学,我们不能不提出一个忠告,因为现在人有个很大的问题的知见,那就是认为社会要不断的进步,什么叫进步?把旧的推翻,新的建立,这叫进步。这个观念深深印在现在人心里头,从这个观念,三千年前的佛教、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圣贤传统,这都是旧的,现在科技日新月异,这个东西就要把它推翻掉,认为这是进步,认为这是真理。大家都这么想法,过去标准都不要了,造成今天整个世界的混乱、整个世界的灾难。问题出来了,这怎么办?科学家束手无策。确实科学家给全世界的人民提出警告,他说科技像现在这个情形继续再发展,大概这个地球五十年后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。这是进步。老祖宗的东西、佛菩萨的东西,它讲精进、它讲日新又新,这也是跟现在讲的进步是一个意思。可是老祖宗讲的进步那个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标准,就是这么一个标准,这是怎么回事?这叫真理,真理永恒不变。尤其是佛法讲,不变是真的,会变是假的。所以凡所有相,相变不变?会变。你看人有生老病死,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,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,换句话说,没有一样东西它不变。佛告诉我们,凡是会变的都不是真的,不变的是真的。什么东西不变?真心不变。真心在哪里?真心不是物质,真心也不是精神。真心不但没有物质的现象,你看不见、摸不著;它也不是精神现象,所以也你想不出。这佛法里常讲的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它存不存在?存在,它真有,永恒的存在,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。
我们在学习当中,常常用电视的屏幕做比喻,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真心,它确实什么都没有。妄心是什么?妄心是屏幕里面现的现象,音声色相。我们用这个做比喻,诸位从这个比喻细心去体会,所有妄相是不是依萤幕显现出来的?没有这个屏幕它就不能显现,它要依靠这个屏幕显现,但是它不是屏幕。屏幕不是色相,色相不是屏幕,但是它两个又分不开。这就像真心跟妄心,它两个分不开,它两个不是一样东西,这要搞清楚。所以真心是清净的,屏幕是清净,一尘不染。真心是不生不灭的,屏幕上也是不生不灭,所现的相,屏幕还是没有生灭。什么东西生灭?这里面的色相生灭,刹那刹那不住,屏幕并没有动。我们要用这个比喻看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,他给五祖提出报告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本不生灭,本自具足,本无动摇,能生万法」。你看看这五句话,用我们现在的电视,你就能很清楚的体会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妄。佛陀的教学是教我们返妄归真,归到真又不碍妄,活泼!不是说真里头没有妄,真里头有妄,我们今天迷了什么?把妄当作真,把真忘掉,毛病就出在这里。如果我们真妄很清楚,我们守住真,随缘妄,那多自在!妄可以随缘,不妨碍。你看萤幕,不管现什么相,障不障碍它?不障碍,它如如不动,一切随顺。对於所现的相,我们从这里看,自性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欢喜也没有忧愁。如果我们用心永远像屏幕,有没有喜怒哀乐?也行,也可以随顺一切众生的喜怒哀乐,自己有没有?自己真的没有,但是他能随顺,所以跟一切众生又生活得非常融洽,这是佛法,这就是大乘教。所以我是这么多年不看电视,但是我不反对人看电视,为什么?你会不会看,如果会看,天天看电视会开悟、会成佛。这就是宗门那些大德常常测验学生,「你会么?」电视你会看么?会看,成佛了,会看,证果了。不会看,那迷惑颠倒,他笑你跟著他笑,他哭你跟著他哭,你把它完全当真,把你里面的烦恼习气全把它勾引出来,错了。会的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如如不动,又能随喜。我们讲迷悟,佛菩萨觉悟了,知道电视的真相,迷的人对於电视真相完全不了解,就好像是这个状况。所以说是大乘佛法的修学教我们返妄归真。
在受用上来讲,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的,你所念的真如就是本智、本觉智。实在也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说的本善,本性本善。《三字经》上前面这一句话开宗明义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;这句话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佛讲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就是人之初,性本善。以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?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从本性说,大家是一样的,都是本善、都是本觉、都是本智,这个智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,智慧不是从外来的。只要心清净,清净到极处就豁然大悟,智慧开了。是从定开的慧,不是学来的,学那是知识,为什么?它跟阿赖耶相应,自性本具的智慧与阿赖耶不相应,这要懂得。所以你用阿赖耶去求智慧,怎么会求得到?全叫知识。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智慧就现前。他教你放下这个,你可不能用这个,用妄想分别执著,哪来智慧?
我们心里很想,我想修定,我想持戒、我想修定,不会。如果你能够老实念这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你的戒定慧统统具足,而且是自性里头的,全是性德。你能够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就是持戒;把这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二六时中念兹在兹,这是修定。根利的,一七、二七就开悟了,佛在《弥陀经》上讲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。烦恼习气重的,如果说是锲而不舍,念兹在兹,有个三年五载,开悟了。三年五载他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就是得念佛三昧,不定什么因缘,豁然大悟。烦恼习气很重的,我们在古人修证里面看到的,十年八年、二十年三十年,也有四十年五十年,开悟的,烦恼习气重的。现在的社会对真正修行人很不利,为什么?诱惑的力量太大了。你看,内有烦恼,有五欲六尘,外面的诱惑,真不得了!你睁开眼睛看的,竖起耳朵听的,你所接触到的,全都是违背性德。性德是天理,违背性德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,大自然是和谐的,违背就变成自私自利,就变成了控制占有。人人都有这种强烈的念头、行为,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?所以什么冲突都发生。我们今天在这社会上,你每天去看,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夫妻冲突、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、亲族冲突、邻里乡党冲突;在学校里,师生冲突、同学冲突,没有一处不冲突。冲突再一提升就是斗争,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,战争,现在就是毁灭。这是现前的社会。
我们要不是学佛,可以说我早就不在这人世了。我从小就相信命运,我也没有求长寿,很多人告诉我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我相信。我现在看到我的家谱,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走的,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前面这几代好像寿命都不长,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。我也没有求长寿,我只是遇到佛法,希望能往生净土。四十五岁那年确实生了一场病,我自己心里有数,寿命到了要走了,所以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,为什么?我懂得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,寿命到了他没法子,所以我求生净土。没想到过一个多月病就好了,也没有想到能活这么大年岁,没想到。我在七十九岁的那一年,到北京去访问,生了一场病,四天,这里头有一天我有一次濒死的经验。我了解,自己亲身体验到,很难得。那是一个梦,但是也不像梦,为什么?它太清楚了,平常作梦是模糊,没那么清楚,境界太清楚了。见到释迦牟尼佛,见到阿弥陀佛,见到毗卢遮那佛,见到观世音菩萨,我真的很想跟他们去!可是那个时候我说了一句话,如果佛菩萨要我再留在这个世间帮助苦难众生,我说也可以。这就清醒过来了,这个境界马上就没有了。可是我的病就好了,烧就退了,就没有了,人的精神非常好。第二天我就回到香港,我记得在香港休养两个星期就恢复讲经。所以活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自己了,与自己毫不相干。活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两桩事情,第一,正法久住;第二个,帮助苦难众生。我懂得。
怎么样才是真正帮助?帮他觉悟是真正帮助。其他帮助都没用处,那就是所谓「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」,那不是根本治疗,根本治疗是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所以佛陀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显示的那个样子给我们看,我们要会看。佛陀一生干什么?教学,没有一天不是教学。这个我们要知道,要好好把它看清楚,我们学佛就得学得跟他一样。一生教学,身语意三业都是在教学。身,做出榜样来,演出来,从最浅显的,为什么?众生毕竟是凡夫多,业障重的人多,程度平凡的人多!那怎么办?教他做人,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人,这个重要。佛用什么?你看佛教导我们,「净业三福」前面四句话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那你就是标准的人。真做到!这个十善里面,不杀生,不但不杀生,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生起来,这个众生再不好,十恶不赦,他是众生,不能杀他、不能伤害他。十恶不赦不是他的本性,是他的习性,你要帮助他,帮助他回头是岸,帮助他回归自性,这才叫教育。要知道十恶不赦的人他没有过失,我要教不好他,过失在我不在他。我没把他教好,我做的样子还不够。你看,这十条,每一条不容易!不偷盗,不偷盗要做到什么?自己心里头没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,占别人便宜的念头,这就是盗心。佛讲得多么微细,你要看看戒律里面所给你说的、分析的,那非常细密。不邪淫,心地真正清净,真正把孝道做好,这念头就没有了。事实真相要了解,为什么说邪淫不孝?邪淫伤害身体。父母对儿女最关心的是你健康,这头一个,所谓「身有伤,贻亲忧,德有伤,贻亲羞」,这是大不孝!妄语,欺骗人;两舌,挑拨是非;绮语,花言巧语,总是叫别人上当;恶口是说话粗鲁,别人听了难过。起心动念没有贪心、没有瞋恚、没有愚痴。佛给我们简简单单提出这个标准。
学佛的人,十善业是十个纲领,纲领下面要列出细目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便於学习,那是什么?在中国,古人用儒、用道来辅助,所以佛法在隋唐中叶以后就不再有小乘,用儒跟道代替了。儒家的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这是十善业道的细目。分量也不多,为什么?太多了,初学的人不能接受。特别是现代人,愈简单愈好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上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事,《感应篇》也不很长。如果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十善业就落实,学佛的基础就具足。然后不断向上提升,自然有成就,你会愈学愈欢喜,愈学愈认真。一生当中能够契入境界的,我们从历代古德,像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、《善女人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多!过去李老师给我们说,记载是有人知道,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,还有许多写书的人他不知道,没接触到,遗漏了。实在说,遗漏的多,记载的少。过去的人能成就,现在的人怎么会不能成就?哪有这种道理!只要我们好好的学习,个个都有成就。因为我们自性里头本觉本智。
「后二显是恒沙性德」,都是出於自性,就是一个是深心,一个是大悲心,全是性德。哪一个人不爱人?哪有这种道理!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五常仁义礼智信。常就是性德,不是性德它是无常,那不是性德;恒常,永恒不变是性德,说了五个字。仁,「仁者爱人」,仁是推己及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这是仁。古圣先贤的教学,这是摆在第一个德目,要认真学习的。义,义是循理,现在说合情合理合法,起心动念考量一下与情理法相不相应,言语造作跟情理法相不相应。现在这个社会,我常常说,至少四代到五代,差不多是一个世纪,把这些事情,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疏忽了。尤其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,特别是进步,必须把旧的排除掉建立新的,这叫进步。这样一个观念使我们对於老祖宗的东西、旧的东西距离愈来愈远。在我这个年龄,我十岁离开家乡,我的家乡在农村,所以还接触到一点传统文化的边缘,但是这点边缘带给我一生的幸福。我感谢老祖宗!我怀旧,我念旧。在这么多年当中,走遍全世界许多大都市,我没有被污染,这很不容易,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。我学会忍让,我学会吃亏,中国古大德告诉我们「吃亏是福」,我记得这句话,「谦让是德」,不跟人争,你要我给你。所以这一生平平安安,烦恼轻智慧长,得力於童年的家教。一生喜欢念书,尤其喜欢念古人的书,喜欢跟古人做朋友,因为古人不会变,现代人很善变。这里头的因素我清楚,内有烦恼,外有诱惑,你禁不起冲击就出问题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我们能够稳得住,就是天天没有离开圣贤教诲,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世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教人,自己做出好榜样给人看,这个教学是成功的。
诸位同学在此地必须要知道,我,净空法师是个凡夫,不是圣人,不是佛菩萨。有没有过失?有,天天还在忏悔,改过自新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看到一个人有好处,我就赞叹他,这个人的好处是不是真的能永恒保持,那我不敢说。他一桩好处我就赞叹他一桩,他有缺点我不批评他、我不说他。父母这样教我的,老师这样教我的,佛菩萨经典也是这样教我的。当然,我也不敢轻易赞叹人,但是我赞叹的那个人,诸位要能用孔老夫子这个教诲去理解就好。夫子说,他说开始,我对一个人,「听其言而信其行」,夫子的心多厚道,你说什么我都相信;以后看多了,有很多人言行不符,说的是一桩事情,做的又是一样,他所做的跟他说的相违背,所以夫子晚年态度改变了,他说现在我对於人「听其言而观其行」,这就对了。我赞叹的那个人,诸位同学要记住,你要细心去观察他跟我讲的一样不一样。我跟他们没相处过,只是听说,我听了相信他,他做的跟我想像的不一样,那我就无可奈何。所以孔子教我们这样,这个方法是正确的。尤其夫子让我们考量两桩事情,很多人批评这个人是恶人,那你要细心观察是真的还是假的,不要冤枉了人;很多人赞叹这个人是好人,你要细心观察他,他是真好还是假好,不要被他蒙蔽了。这种教训多好,我们要永远的记住。看人、接触人,常常在一起细心观察他,夫子给我们一个标准,「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」。人与人相处,知人太不容易,知人是圣人。
今天圣贤君子少,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。古时候善人、君子那么多,它有道理。一般在中国古时候是大家庭,这个教育非常严格,小孩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教学?母亲怀孕的时候,她就学太任。所以先生称自己妻子为太太,太太名词从哪里来?从「三太」来的。周文王的祖母太姜,他妈妈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太姒,都有个太字。太任怀文王的时候,《史记》里头有记载,眼睛不看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傲言,就是傲慢的言语不出,她就能守住自己的标准德行。为什么?影响胎儿。实行胎教。小孩出生之后谁教他?妈妈,妈妈不离开小孩。尤其是三年,到三岁,不离开母亲的怀抱,不离开母亲的视线。所以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。规矩是什么?就是《弟子规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这是教小朋友,是母亲做给婴儿看的。你看他从出生,他眼睛睁开就会看,他耳朵在听,他就在学习。他到三岁学了一千天,这一千天根深蒂固,是这么个道理。这才是真的叫扎根教育。这一千天的根扎好了,一生都不会动摇。就是说,你不要看他三岁,他很懂事,他有能力辨别是非、邪正、善恶,他有能力辨别,为什么?他妈妈给他做出这个标准来了。中国古谚语有所谓「三岁看八十」,三岁一千天扎的根到八十岁不会变。现在谁扎根?现在电视扎根,网路在扎根,电视里头演些什么东西他全学会了。现在听说这社会上一个新名词,十五六岁的时候叫「叛逆」,这个名词在古书查不到,中国古籍、典籍里头没这个名词,哪有这种道理!所谓孝子贤孙,这不能不晓得。中国最近这一个世纪,清朝亡国之后,我们对於古圣先贤教诲愈来愈疏远了,抗日战争之后就没有了,再也看不到了。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灾难,人日子过得这么苦,其来有自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我们讲到深心,好善好德,要修一切善!清凉大师在此地讲「恒沙性德」。底下讲,「然此三心,有一必兼余二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这个三心就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只要有一个,一定有那两个;如果说有一个,其余两个没有,没这回事情,有一决定有二。由此可知,我们有对人的同情心,对别人的爱心,肯定你有好善好德的心,肯定你有直心。你是个非常自爱的人,你肯定会爱人,你肯定有真心。所以怎样把我们的菩提心找到,把我们的菩提心发出来,这句话是关键。我不知道怎么发?你只找一个,你要能够想同情别人、爱护别人。这个同情爱护要像什么?要像爱你自己的子女一样。你很爱你的子女,你爱天下人都像爱你子女那样,那么样的爱护,那么样的关怀,那么样的照顾,问题就解决,你的菩提心渐渐就露出来了。推己及人,别人的儿女跟我自己儿女没有两样,大爱出来了,平等性出来了。平等才会清净,不平等里头就有染污,为什么?它有分别、它有执著,那是妄心,那不是真心。我们要学,还没有学会,没有学会不要紧,继续努力去学。
如果年岁大了,学来不及了,那怎么办?你要记住,你要相信,相信什么?相信有轮回,相信有业报,相信这个之后,你还得相信有极乐世界,相信有阿弥陀佛。轮回、业报不要紧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,全超越了。这一生能够超越轮回,能够超越业报,这还得了!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再没有业报了,为什么?没有恶缘。果报,你有因,因还得遇到缘,果报才会现前。我们有恶因,无始劫以来有恶因,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恶缘,所以那个地方就没有恶报。因此,我们念佛要常常想到我这一生造作这些杀盗淫妄,造的这些业,得罪了多少众生。这些冤亲债主大多数不饶恕你,如果你要是有天眼,你要是看看你的周边,那个冤亲债主在那里等待机会来报复你的不知道有多少。所以我们念佛、诵经、行善,常常要想到我为谁做的?为我累劫现前冤亲债主做的,功德回向给他们,这才能化解。这个是消极的。积极的,从今之后明白了,不再造恶业,即使见到五逆十恶的人,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原谅他,为什么?他很可怜,他要不知道回头,他有果报。阿赖耶里面有恶因,现在又造恶,造恶,现在就缘,他怎么会没有果报?你想起他将来在三途受报那种凄惨的现象,我们的怜悯心就生出来,慈悲心就生出来。怎样把我们的真心,我们真心里头的纯善纯净、慈悲怜悯,要把这种心激发出来,对我们修行帮助就大,我们真正走上断恶修善的菩萨道。
底下大师告诉我们,「而三贤互有增微」,这个讲得好。实在三贤有增微,我们何尝没有?我们大家在一起同修,你看有的人慈悲心多一点,有些人慈悲心少一点,他不就是有不同?三贤,像十住跟十行就不一样。他为什么有这个阶层?也就是有增有减,不相同。有人大悲心多一点,深心少一点。深心我讲了三个,我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,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我讲这三个。实在这三个它有连带关系,虽有连带关系还是有等差、有不同。这个原因是我们过去生中习性不一样,所以性相近、习相远,习性不相同,这不能不知道的。已经有的,帮助他提升,缺少这一分的,要慢慢把他提起来。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。实在讲,五欲六尘并不重要,物质生活愈清淡愈健康。
自古以来,佛门的修行人对於物质生活没有祈求。佛陀的时代,物质生活是什么?三衣一钵。他们生活在热带,没有四季,三衣就足够了。衣服破了才再去找一件,到哪去找?到垃圾堆里面去找。有很多人破衣服丢掉了,出家人到那里把人家丢掉的破衣服捡起来,看看那个布还能用的把它剪下来,不能用的才丢掉,这样累积成能够把它缝起来变成一件大的,就可以自己用,所以叫粪扫衣,别人丢弃掉的,是这么来的。他衣服一块一块,料子也不一样,颜色也不一样,穿起来也很难看,所以把它染色,染成咖啡色。这个染料就是红黄蓝白黑统统混合起来,五种颜色混合成一起就变成这种颜色,这叫做袈裟。袈裟是印度话,意思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,它是杂色的,很多杂在一起的叫袈裟。我们现在中国出家人,袈裟只有这一件披在外面,你看这上面一格一格的。所以现在是一块料子好好的把它剪下来,意思已经不对了。从前是捡人家的,是这样的。现在是表法,披在身上纪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,三件衣,一个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佛给我们做的榜样。我们今天学佛了,剃度了,做为佛的出家弟子,接受信徒可以说丰厚的供养,我们的生活比很多贫苦的人优越太多,世尊当年没有过,我们能安心吗?我们能不好好的修行吗?古大德有一句话说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这首偈是真的不是假的,不是骗人的,也不是吓唬人的,是老老实实说的话。你要是相信,你常常会警惕自己、勉励自己认真努力修学。别人供养你,目的是什么?目的是求福报。出家人有修行,这是福田,我供养你希望能得一点福。如果我们没有福报,白受人家供养,你将来能不还债吗?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要我们细心去体会,你自然就明白了。
无论在哪个行业,要晓得社会,人是个社会动物,社会是群体的。我们在这个社会上,这个地球就是个大社会,我们有我们本分事情,本分事情做好了,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。有贡献,就是你有尽义务,你才能有享受;没有尽义务单享受,那是多大的福报。有没有想过这些事情?出家人的义务是什么?看看释迦牟尼佛,他在社会上尽的什么义务?教学,天天劝人为善。对初级的,劝人断恶修善;对於根性利的、程度高的,劝他破迷开悟;更高的,劝他转凡成圣,上中下三等根机,佛教的内容不一样。可是诸位要知道,念佛这个法门是转凡成圣。转凡成圣它包不包含破迷开悟、断恶修善?包括。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是希望了脱生死,希望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我们就会把这个世间放下!至少把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五欲六尘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为什么?我想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个东西要不放下去不了,这个东西放下之后就可以去了。真能放下,这就是觉悟。为什么放不下?迷,还迷在这个世间里头,是非人我、名闻利养没放下。这个东西,死了带不去的,对於修行、对於念佛往生严重的障碍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到这个世间来,到底来干什么?佛讲了,你不是来享福的,就是来受罪的。佛说一切众生,到这个世间来的人是业报。你过去行善,你来享福;你过去造恶,你来受苦,这是业报。可是佛教导我们,业可以转,你看云谷禅师帮助袁了凡,就把业转了。怎么个转法?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善,真正忏悔。真忏悔,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,忏悔也不在形式,要真干。形式是什么?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,忏完之后再干,那有什么用处?老师告诉我,忏悔就跟孔子所讲的「不贰过」,知道自己有过失,以后再不会有同样的过失,这叫真忏悔,忏除业障。念佛是真正忏除业障,为什么?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的,其他全放下了,只好好的抓住这句阿弥陀佛,往生决定有分。
这个地方讲「十住直心增故,故名为解。解为行愿本,故首而明之。」这几句话说得很好,在这里也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,我们学佛、读经、研教,搞了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搞懂,像开经偈所说的,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结果怎么样?我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,误解如来真实义,甚至於错解如来真实义,这怎么会有成就!为什么不能解?完全在用心的关系,我们没有用真心,用真心来学你就能解。真心是直心,妄心是扭曲的,你心是歪的,所以你不能解如来真实义。直心,我讲的真诚心,真诚就能解。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,他说秘诀是「至诚感通」,他教我这四个字。他说除这个方法之外,找不到第二个办法。因为真正要发心承担如来的家业,如来的家业是什么?是正法久住,普度众生。这个担子多重,这个事业多么伟大!所以老师讲,那势必要通达世出世间法。为什么?通达出世间法,你讲经才契理;通达世间法,你说法才契机,契机契理你才能做得到。这个通达就是解。
你去读书,你有多少时间?一天读八个小时,这《大藏经》你到哪一年才能念得完?《四库全书》活一百岁都念不完。那这个愿不就变成空的?变成妄想?真难!这不是假的。所以老师以后教我一个方法,诚,真诚。诚还不够,要加一个至诚,至诚是真诚到极处,通了,求感应。也就是我们这个经上所看到的求佛力加持,没有佛力加持不行。求佛力加持,我们能听得懂,我们能看得懂,所以得用真心。真心发了,对人是真心,对事是真心,对一切万物都是真心。不可能说,我对佛菩萨经典是真心,我对别人就用妄心,那是假的,真心没发出来。一真一切真,一妄是一切妄。那想想,现在我们用真心,别人都是用妄心,我诚诚恳恳对他,他都欺骗我,那我不是吃亏了、不是上当了?对,吃亏上当的人会成佛,不肯吃亏、不肯上当的人依旧搞六道轮回,你这个帐算算看。所以你搞清楚,甘心吃亏、欢喜上当,才知道古人讲的话,吃亏是福,你成佛作祖去了。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,古人所谓是「难得糊涂」。李老师有次曾经告诉我,他说人想学愚不容易。那个时候他已经七、八十岁了,他告诉我,「我一生想学愚都学不到,没学会」。学愚是什么?就是糊涂。那不是真糊涂,外面是糊涂,里面是明了,很不容易做到。
所以求解一定要用真诚心,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绝对有好处,为什么?只要有直心,你的清净平等觉、你的大慈悲心自然会引起来。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告诉我们,有一个必定会有另外两个,只是增微不一样。所以讲到究竟,无非是要我们用真心不能用妄心,妄心要放下,真心就现前。真心不要求?为什么?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你一求就错了,那又偏了,你又变成妄心。放下妄心就是真心,我们只要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想,怎么样让佛法再复兴起来;为一切苦难众生想,我怎样帮助他化解灾难;让一切有情众生、让一切人真的健康长寿幸福美满,常常想这个,不要想自己。为佛法,如何能够帮助,像古时候一样人才辈出,常常想到这个,舍自己身命也在所不惜。身体总归是要消失的,灵性不灭,后继有人,那就是圆满功德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