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0二四卷) 2009/1/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2024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十住品第十五」,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从「第七不退住」看起,我们先将这个文念一段:
「不退住,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,令圆满故」,到这里是一段。长者为我们介绍行位里面断惑,清凉大师在当位里面有解释,他们为我们介绍这个大经,方式不太一样。长者的著作称之为宗经论,清凉大师是释经论,按著经文一段一段、一句一句为我们解释,而李长者他是就这一品经,这一品里面重要的义趣总的来给我们介绍。两种各有长处,我们合在一起看能够更深入、更清楚的体会佛说经的真实义。《华严》讲行布,也讲圆融,四十一个阶级这是行布,行是行列,布是分布,也就是从浅到深的位次清清楚楚。像我们念书一样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,清清楚楚,这个叫行布。它又说圆融,圆融是从性德上说的。行布不妨碍圆融,圆融也不妨碍行布,在圆融里面讲,一即一切,证得一个位次,一切位次都在其中;十住很像十地。从初发心,实在讲就是十信修满了,十信位是在四圣法界,初住,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禅宗所讲的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,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,是这个境界。如果是事一心不乱,是十信位。理一心不乱就是入了初住,都是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这个位次。虽然明心见性,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,我们前面学过很多。从阿罗汉起,这是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,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是凡夫,六道凡夫。人天阶位虽然也很清楚,天有二十八层,那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愈轻就往上升,愈严重就往下堕落。所以天人烦恼比我们轻,但是他并不长智慧,为什么?他著了相,著了禅定的相,尤其是色界天跟无色界天。禅定里面境界好,喜悦,所谓禅悦,他著了这个相,所以他不开智慧;能够把这个舍掉,智慧就开了。所以阿罗汉的定叫九次第定,四禅八定这是八个阶级,阿罗汉更高一层,到第九层,把执著放弃了。实际上我们能够想到,阿罗汉跟非非想处天上那个定应该是相等的,一个就是还有执著,一个把执著放下,应该是这样的。
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六道的根源,为什么会有六道?因为你有执著;你没有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六道没有了,什么境界现前?四圣法界现前。四圣有四个阶级,第一个是声闻,我们称阿罗汉,证得阿罗汉果,他执著放下了,但是他有执著的习气,这是世尊在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阿罗汉有习气。如果习气断掉,在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里面,他的功夫就是要把习气断掉,习气真的断掉,他就升一级,就是缘觉,辟支佛,升一级了。所以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断了,但是他有分别。分别断掉,他就又升一级,这菩萨,我们讲权教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菩萨没有分别,但是有分别的习气,所以他在菩萨这个阶层里面要把分别的习气断掉。分别习气断掉之后,他就升级,十法界里面最高的,佛法界。在佛法界里,分别的习气都没有了,但是他有妄想,也就是无明。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,他还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断掉,也就是讲无始无明断掉,十法界没有了。
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,跟六道一样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这个时候,什么境界现前?就是我们常讲的,诸佛如来的报土,实报庄严土现前,这是净土。我们要记住,他虽然生到实报庄严土,无明断掉了,无明有没有习气?当然有,所以无明习气没断。无明习气可不容易断,不像前面两种,执著、分别粗,有对治的方法,无明习气没有。为什么?他已经不起心、不动念,起心动念叫无明,不起心、不动念,十法界没有了。无明习气没有法子断,你们想想看,不起心、不动念,还有什么法子修?所以这个时候是任运自然,就是随它去,慢慢时间长了,自然就没有了。古人对这个境界用个比喻,比喻得好,我们从这个比喻里头细心去体会。古人比说什么叫习气?譬如酒瓶,盛酒的,酒的味道很浓,酒倒干净了,确实没有,里面用干的东西擦,擦得干干净净,一滴也没有,闻闻有味道,那个味道叫习气。这个味道没有法子断,酒可以断,倒掉不就断掉了,那个味道你就没有办法,你除不掉。怎么样?盖子打开放在那个地方,放个十天、半个月,去闻一闻,淡了,放它个半年去闻一闻,没有了,所以这是要时间的。在这个境界里面叫无功用道,古大德也说此处用不得力。你要想去断它,麻烦来了,你的妄想起来,你分别执著又起来了,所以不能起心动念。得要多少时间才完全没有?佛在经上说三大阿僧只劫,这个习气完全没有了。
我们现在看到《华严经》里面,行布里面所讲的四十一个阶级,我们就晓得,这四十一个阶级全是讲的无明习气。无明习气里面,我们就晓得,这些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,他不是圆满的,他带著习气。习气不妨碍,他的智慧德能起作用的时候,跟究竟圆满佛没两样,也就是说,他也是自自然然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。众生有感,这个感有时候有念,有时候没有念。有念,像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强烈的愿望祈求佛菩萨保佑,这叫显感,很明显的我来求佛菩萨,佛菩萨来应。佛菩萨应,也有两种,一种显应,很明显你见到,他现身说法,另外一种叫冥应,就是暗中来加持你,你也看不到,也听不到,他真的帮助你。像这些,你要是细心可以体会到。我们遇到困难,突然之间所谓柳暗花明,问题解决了,冥冥当中保佑。学习经教在讲台上讲演,这种情形更多,这就是佛菩萨加持,真的加持,他要不加持,怎么说得出来!有时候说完之后,自己都不晓得,再听听,说得不错,说得很好,这是我说的吗?确实佛加持的,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,这个事情常常有。所以应有显应、有冥应。感也是如此,有显,刚才说过,我们求佛菩萨;还有一种,冥感,我们没有求,没有求,有应。没有求,实际上是我们善根成熟,自自然然它就起感应,我们没心。这种事情确实很难体会,到我看到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的时候,我完全明白了。水就像佛菩萨,我们用善心去感,它就应,应的结晶非常美;我们用个恶念对它,它也是感,应的那个结晶就很难看。我们心里没有起心动念,但是爱心跟善意,没有哪一个特殊的对象,爱心善意逐渐的在增长,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们现在讲磁场,这个人坐在这个地方,整个磁场不一样,那是讲冥冥当中的加持。
这种情形,如果我们要是细心,不难体会到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我很喜欢跟章嘉大师坐在一起,一句话不说,享受他的磁场。进入他居住的范围之内,那感觉就不一样,走进他小客厅里面,你就感到非常安全、非常柔和,给你有这种感觉。纵然一句话不说,这感受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有一年我在迈阿密,就是讲《认识佛教》,因为到迈阿密讲堂里现场一看,很多当地人,美国人,同学们给我介绍他们都是修行人,多半是学密的。我讲经,他也不懂,虽然有翻译,也不能完全理解。有人就问他,你听不懂,为什么天天来听?他说这个地方的磁场好,听不懂,也愿意每天到这里来坐两个小时,他感受就不一样。我们学佛的人,在一个环境很恶劣的时候,心地静下来就得佛菩萨加持,那个感觉就不一样。所以我们冥感,有冥应、有显应。
感应道交是自然的,是性德自然起的作用,善恶统统都有感应。如果我们走向一个杀气很重的场合,或是你看到屠宰场,那个气氛不一样。或者看到一个瞋恨心很重的人,傲慢、瞋恨、嫉妒很严重的人,他那个氛围就不好,你就很明显的感觉到。以前李老师告诉我,他一生当中曾经见过两个人杀气很重,走进他那个氛围,好像有点寒毛直竖,坐立不安。有一个是叫冯玉祥,抗战期间的,也是个军阀,另外一个我记不得,杀气很重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感应,感应是自然的,不是强烈的,我们自己没有觉察到,实际上都有。心愈清净,心愈细,这个感触就愈多。粗心大意,不是没有,是你的心不清净,你的妄念太多,所以你不能够发现,没有发觉到这桩事情。所以心愈清净,定功愈深的人,他就能够突破空间维次,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。
这些不奇怪,我们现在晓得这是人的本能,我们曾经看到一本书,是个报告,讲澳洲土著。这些土著现在还有,人数很少,住在澳洲中心地区,沙漠地带,他们过著原始人的生活,不穿衣服的,露宿,晚上睡觉都在树底下。澳洲政府也不错,对他们也很好,给他们盖些小房子,他们不住,小房子拿去做储藏食物,他不习惯,习惯过野外的生活。他们心清净,没有欲望,我们说他是野蛮人,没有开化的,他说我们这些人叫变种人,我们的本能丧失太多了。我们跟远方的朋友们联系,现在用手机,他们也看到了,他笑我们用手机;他们跟远方的朋友们接触,他不需要,他用心灵感应,比我们厉害。他只要在一个地方坐下来,心定下来,眼睛闭著,几十公里、几百公里以外的一些朋友,在那里做什么事情他就看到,他就能跟他沟通。这个境界我们佛法里面讲天眼、天耳,有神通,他们说这是自然的,这是本能,我们失掉了。
佛告诉我们的,我们能相信,我们的欲望太多、杂念太多,只要放下,能力就能恢复。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,初果须陀洹,《华严经》十信位里面初信位菩萨,他断烦恼的级别跟小乘须陀洹相同,也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,放下了。见惑是什么?把它归纳起来,总的来讲,错误的见解。错误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,执著身体是我,这是第一个错误。第二个错误是边见,就是对立,我们心里跟人对立,或者是事、或者是物,有对立的念头,现在讲相对。第三种、第四种我们一般讲成见,某人成见很深,成见两种,一种是因上的成见,一种是果上的成见。末后一种叫邪见,凡是其他错误的看法就包括在这一类。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你就恢复两种能力,不大,不算太大,就是天眼、天耳,你就有能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。譬如墙壁不能障碍你,我们现在在十一楼,我们往下看,底下十层楼里面的人在活动,你都能看清楚,没有障碍,初果就有这个能力,天眼开了。天耳开了,他们在那里说悄悄话,你也听得很清楚,就有这个能力,就恢复了。所以六通,六种能力是本能,不稀奇。如果证到二果,在十信位里面二信的菩萨,那又加了两种能力,他心通、宿命通。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,过去世的事情见到了。知道别人起心动念,打妄想,他知道,妄想有相,所以他看见了。你想一个人,那个人的相会浮出来,就和作梦一样,你作梦,他能看到你在那里作梦,你在梦中干些什么他都知道,有这两种能力。证得三果,你就能够飞行、变化,换句话说,到哪里去不需要交通工具,你心里想,身就到了,就有这个能力,能够分身、能够变化,像孙悟空七十二变,七十二太少了,他的能力超过七十二,那是能力。证到四果阿罗汉,漏尽通,漏尽是见思烦恼断尽了,得清净心。由此可知,智慧德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,真的,佛讲的话没错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。
学佛最重要的是放下,这些经教,学可以,不学也可以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求学,好学,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;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二十四岁接受五祖传给他的衣钵,他就是第六代祖。看看他的经历,一天经没听过,没有学过,禅堂一天也没去过,念佛堂一天也没去过,五祖居然把衣钵给他。他在《坛经》上所讲的,这个事情,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他说与学、不学没有关系,关系在你真的肯放下。他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,就是我们常讲的,他能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他可以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就是佛。起心动念,不执著,是阿罗汉,阿罗汉起心动念,有分别,不执著,没有执著;起心动念,分别、执著都没有,是菩萨;起心动念都没有,这就成佛,他是这么个境界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,那年是三十岁,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也示现大彻大悟,二十四岁。这叫顿悟、顿超,这属於圆融,他没有行布。惠能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都是顿超,一个是知识分子,广学多闻,一个是不认识字,他们证得的境界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,你只要念给惠能大师听,他就给你讲得头头是道。这些示现、表演我们虽然没有亲见,但是在书本里面所记载的,绝对不是假的,又何况惠能大师的肉身现在还在,《坛经》不是伪造的,没有人能造得出来。这些实际上就是给我们做证明,三转法轮里头作证转,证明什么?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只要你肯放下,你就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是正道。我们舍不得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这是走邪道,这什么道?这是六道轮回,妄想分别执著三样都具足是六道轮回,走的是这个道。我们真的把佛陀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了,下一步用什么功?就是放下。
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,很幸运遇到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能够契入境界?他告诉我,看得破、放得下就契入。我当时听到这句话似懂非懂,接著我又问了一句,从哪里下手?他告诉我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。布施里面有财布施、有法布施、有无畏布施,虽然讲三种,总的来说是放下贪欲。佛教菩萨无量无边法门,要是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,布施展开是无量法门,无量法门归纳就是一个,所以那是根。菩萨所修行的六大纲领,那是第一条,《华严经》上讲十波罗蜜,也是第一条。谁能放下?学佛的人很多,知道这桩事情的人不少,知道怎么样?放不下,还是有强烈的贪心。甚至於有些学佛学得不错,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放下了,最后怎么?贪佛法,对佛法放不下,那也不行。佛在般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佛法不能贪,佛是叫你断贪心,不是叫你换对象。为什么?佛说得是好!总的来说,佛法是缘生法,因缘生法,那就不是真的,佛法也是假的,你开悟之后,世法、佛法都没有。佛法跟世法是相对而生的,世法是迷,从迷才有觉,迷没有,觉也没有了;如果迷没有,还有个觉,那觉也是迷。这就是告诉我们,自性清净心里头真的叫一尘不染,无佛无众生。众生跟佛是相对而生的,因为有众生,才现出什么?迷了叫众生,不迷叫佛。你要是执著有个佛,你就迷了,被佛迷了。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算是真正觉悟。说得最清楚、最圆满的确实是《华严经》,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推崇得是有道理。所以,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,我们底下一品就是「初发心功德品」。
第二,二住是治地住,地是心地,所以这里面所讲的统统都是无始无明习气。这是讲的悲心,我们中国古人所讲「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」,这是性德,看到别人有灾难,自自然然的伸出援手去帮助他,没有任何条件。小孩无知,看到他在玩耍,快掉到井里面去,你自然就去,不会说什么,自自然然你去把他拦住,把他拉回来,这是悲心。好事,不能著相。菩萨大慈大悲,还有极其微细的习气,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,实际上真的是自然感应,就像江本水实验一样。这些习气在哪里断?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历事炼心,菩萨应化在十法界这是历事,在这里头慢慢把这个习气淘汰干净。我们在这个地方真正深深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,他表演出这些现象是给我们看的,在那么高的地位上还要表演这些修行,怎么样去断烦恼、怎么样去断习气。他们真的已经没有了,表演给我们看,让我们在这里警觉到自己有烦恼、有习气,应该向佛菩萨学习。这些善行,像慈悲这是善行,不能起心动念,见到一定要做,不可以起心动念,这才回归到自性。回归自性是作而无作、无作而作,作是感应,无作是离相,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要用寂照两个字来讲也好讲,寂而常照,寂是不动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是寂;照是什么?外面你所遇的境界一个不漏,你都能够帮助众生。无论是什么样众生,无论他造作什么样的行业,所受的什么样的果报,佛菩萨所示现的无非是帮助他觉悟。能觉悟、能回头,好;不能觉悟、不能回头,阿赖耶识里头落了种子,叫善根,帮他种善根。
五十三参在哪里?学佛的人读《华严经》对善财童子很羡慕,他运好,遇到那么多善知识,我们自叹不如。其实这是表法的。五十三参把我们社会上这些人分为五十三类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不就是这个吗?我们从早起来,大门一开,走出门外,不就是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不都在面前吗?那就是五十三参,只是我们不会。所以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在哪里?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,这是真的大方广佛华严,活的。依照大方广佛华严来过日子,你就是过佛菩萨的日子,那是究竟幸福美满的日子。这门学问!用世间话来说,世间只有言说,没有这个事实,真善美慧,世间有这个名,没有实在;但是《华严》有,《华严》确实是真善美慧。
但是契入这个境界是不容易,障碍在哪里?障碍不在外面,在自己,什么障碍?放不下就是障碍。可是放也要知道从哪里放起,我的老师当年教我从布施下手,我学了这么多年,在《华严经》里才看到佛说的三重障,才恍然大悟。为什么我们进步这么缓慢?不要说是十住的门,十信的门都没进得去,这才知道三重障,有这个障碍。老师教我们,实在讲是善巧诱导,如果老师当年要说三重障,我们初学佛的人可能不以为然,所以他不提这个词,他只讲三种布施。三种布施很能诱惑人,为什么?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很能诱惑人,听了之后很有受用,自己这三方面都缺乏。凡心没了,从这里下手好,断恶修善,然后再提升到破迷开悟,破三重障是破迷开悟。
心地好了,就是诚意、正心了,然后再讲修行。行是行为,行为有许多错误,依照佛菩萨的标准,佛菩萨的标准,一定要记住,是性德,自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不是佛菩萨制定的标准,是性德。从这个地方认知,我们就欢喜持戒,就不会把戒律看得好像是吃人的礼教。过去人讲儒家的礼教是吃人的礼教,对一个人有许许多多的约束,让人家没有自由。不是的,性德是真正的自由,是圆满的开放,得大自在。你迷了,你觉得它是约束你,悟了之后,完全自然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我们要想破迷开悟,持戒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,迷,去学觉悟人的行为,去学他,学他对我们自然产生影响,这种影响帮助我们悟入,所以因戒得定。我们现在听到这句话,在现前这个社会感触就太深,现前社会是什么社会?心浮气躁。我们知道这个不好,怎样叫我们心定下来,清净心现前?持戒就能得清净心。持戒,很多戒律叫你放弃这个、放弃那个,你的欲望愈少,心就清净了。欲望太多,你的心怎么会清净,你的气怎么能平和?欲望太多、妄想太多、念头太多,烦恼太多了,不是好事。
真正修道人,心里有没有事?没事,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,心像一面镜子一样,什么都没有,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起一个念头。为什么不起念头?因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起念头错了,《金刚经》所说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给你讲真话。《大般若经》我们读了一遍,总结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说什么?说世出世间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就说这个,说十二个字。你还起心动念,你不就错了吗?分别执著就更错了。他心是定的,惠能大师讲的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叫自性本定。可是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,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,就是清净心,起作用是教化众生,教学的时候无所不知。但是无所不知跟无知是一不是二,妙就妙在这里。正在起作用的时候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世间,讲经说法教学四十九年,我们看这个老人家很辛苦,到处奔波,教化众生,我们看到这一面,没有看到另外一面,他如如不动。我们看到照的一面,没有看到寂的一面,他确实为我们示现寂照是同时的,动静一如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人家是这个境界。大乘教里面说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这是不思议境界。
这些全都是事实真相,佛经里面讲叫诸法实相,我们能够体会,体会得少分就生欢喜心,这个体会在佛法讲是解悟,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我们怎么样来学,我们也能够做到这样,那叫证悟,证悟自己有受用,有真实的受用;解悟能生欢喜心,还不能得真实受用。所以进一步向佛学习,从外面样子上学,学久了,从表层就能渗透到里面,里面是自性,渗透到里面,慢慢就见性。从小悟到大悟,从大悟到彻悟,所以从修行渐渐的就生贵,贵是什么?贵是贵人,贵人是诸佛菩萨,我们生到佛菩萨家里去,那叫生贵。今天第七就讲到不退,不退多分是让我们听到佛在大乘里面所说的,以及我们在现实里面所看到的这些境界,都不退心了。他为什么会不退?他完全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现在的社会反常,我记得好像是《左传》上有句话说,「人弃常则妖兴」,应该是这么样一句。常是什么?五常,仁义礼智信。中国讲五伦五常,仁义礼智信,这叫常道,弃常,这五个字都没有了。你看现代社会上,有没有仁、有没有义、有没有礼、有没有智、有没有信?古大德用五常配佛门的五戒,不杀是仁,不盗是义,不淫是礼,不饮酒是智,不妄语是信。这五样没有,妖魔鬼怪就出来了,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,人只要把这五德放弃,人就变成妖魔鬼怪。这是《左传》上说的。
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这不是地区性的,是整个世界是这样,我们可以说,人舍弃五常好像是现前时代的风气、时代的潮流,生活在这个时代里还看到仁义礼智信,这个不一样,这太稀有了。所以你只要能真正理解,在这里头能守住五常八德,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不离伦常道德,这就不退心。你看到他们完全违背的,点点头,他们符合潮流。我们在这个潮流里面,要把传统的清流保持住,不要让它失掉,这个清流再细都没有关系。你看看中国禅宗,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,五代单传,一个人,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。只要它不断,有一个人能传下去,所以说佛法的慧命没断。众生失去五常,他要受许多苦难,你慢慢等,苦尽甘来他就回头了。回头的时候,传统文化又会发扬光大,为什么?传统文化是从性德里生的,人性本善,他跟这个相应。没人教,只要有人教的话,很容易就接受,他自性里本来有的;反常的是自性里头没有的,他一时迷了,他才走这个路子,一旦觉悟,马上就回头。所以,你有信心你就不退。
此地大师讲,「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,令圆满故」,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眼就是「同行」。四摄法里,同行就是同事,四摄法是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最后一条。菩萨大慈大悲,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,跟这些大众同事。在这个时候摄受一切众生,当然不圆满、不自在,也就是你做得好辛苦。这个事情,我们老师确实真有智慧,我们不能不佩服,为什么?他早就把这个话告诉我们了。我们学佛虔诚,尊师重道,接受老师教诲,我们都跪在那里接受,我们经典是捧在头上的,顶戴著佛经接受老师教诲,恭恭敬敬。老师笑著说:今天你来听我教导,你们都是跪著在这里求法,将来到你们传法的时候,你们要颠倒过来向求法的人跪著把法送给他,他还未必接受。这老师教的,现在真是这样的。想想我们小时候念书在学校那个情形,跟现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完全不一样。在我这个年龄,小时候我们上小学、中学的时代,那是抗战期间,确实师生如父子。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,离开父母、离开亲人,没人照顾,老师照顾。老师照顾这批学生就如同儿女一样,无微不至,我们对老师感恩的心永远不会忘记;同学真的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,真的互相尊重,关怀照顾,互助合作,你才能活下去。
不像现在,我们看看现在的学校,那怎么能教?学生批评老师,听说还有学生替老师打分数,分数不足,老师下个学期就被学校解聘。所以老师要巴结学生,应了李老师的话。连出家人也是如此,出家人教学也要巴结学生。到这种时代,你能不退心吗?佛在此地勉励我们不能退心,我们一退心,佛法真的就灭了。发现一、二个、少数真有善根的人,那就是传法的种子,不能求多,一生当中得到一个就稀有难逢了。《华严》讲得清楚,世代兴衰是众生共业所感,有圣贤出现在世间,那一定是大治之世。人心善,人的行为善,都能顺著性德,这种感,圣贤他就来应,没有一样不好,佛菩萨也来了,天人也来了,这个世间善人也很多。如果在这个时代,舍弃圣贤的教诲,舍弃三纲五常,社会就大乱,大乱那得受苦。这个时候需要真正大慈大悲的人,就是委曲求全,真正肯向学生顶礼。学生能够接受传法,那是大好事,要时常去鼓励他、勉励他,防止他退心。
真正要把这些事实真相讲透彻、讲明白,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?一般人来,那是经典上所说的,是来酬偿业报。你过去生中行善,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,你过去生中造恶业,你到世间来受苦、来受难,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佛说「人生酬业」,一句话就答覆了,这些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酬业的,业是自己造的,不是别人造的。大圣大贤、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他来做什么?他来教化众生,来成就众生。根熟的众生帮助他作佛去,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众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去成佛,这是无比殊胜的大事;没成熟的帮助他善根增长,他已经有善根,没熟,帮助他成长,提升他;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。觉悟的人他到世间是干这个,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乘愿再来,是来帮助苦难众生的、是来传法的,无论是什么身分,各行各业里都有,也就是他示现的是个好的样子。
在现前我们也看到了,出家里面有,在家更多。这些年我们从根下手,儒释道三个根,有很多做企业的开始在做了,那都是菩萨,都是来示现的,不是凡人。他们从自己本身扩大到家庭,再扩大到公司,所有员工一起学,做出成效出来,让别人看到也模仿来学。社会虽然有灾难,金融危机造成社会严重的灾难,传统文化在这个时候就能做一个转机,把这个灾难转过来。只要认真去做,能不能转得过来?肯定可以转过来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金融危机从哪里来的?贪婪心变现出来的。佛菩萨、圣贤是清净心、真诚心,就能把贪瞋痴化解,贪瞋痴带来的是灾难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带来的是祥和,现在讲和谐,就能够化解。你自己心一转,你在金融危机里面就回头了,你不受它干扰;你一家回转,你这一家不受这个灾难;你这一个公司行号要都转了,你也与它没有干涉;一个地区转、一个国家转,真能转得了,整个世界都转了,还是从自己做起。
我们中国老祖宗、古圣先贤告诉我们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,靠什么?靠教学,真的要教。教什么?教伦理,什么是伦理?伦理是讲关系,人跟人的关系是伦理,人跟大自然的关系也是伦理,人跟天地鬼神的关系还是伦理。所以关系要知道,关系要处好,人和,古大德所说的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人和才真正能解决一切问题,家和万事兴。制度是其次,再好的制度如果人不和,那个制度也不能够建立,关键确实是在人。中国老祖宗有智慧,自始至终就认定要把人教好,要教他知道这关系。所以中国人重视家,修身、齐家,然后国就治,国治就是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,天下平就是讲的和谐世界。从哪里做起?从修身、齐家,要从这里做起,修身、齐家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,格物是放下欲望。得少就要满足,知足常乐,一定要晓得人生在这个世间,生活需要的不多,一天三餐饮食,选择素食是最健康的。
我在年轻念初中的时候,那是抗战刚刚胜利之后,在南京,我住在一个同学家里,老同学了,现在还在。他们家里面是个多宗教的家庭,他的祖母念佛的,烧香拜佛的,他的父亲是回教,伊斯兰教,他的母亲是基督教,还是母亲影响大,儿女统统都信基督教,父亲是回教,多宗教。我在他们家里住了一年,很不容易,他的父母对我很好,现在好像都不可能有这种现象,他兄弟姐妹多,我们跟一家人一样。我跟他们上基督教的教堂,跟他的父亲上清真寺,所以那个时候对这些宗教就有一点涉猎,但是没有到佛教去,老太太影响力不大,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。在那个时候就跟伊斯兰教结了缘,我喜欢伊斯兰教超过基督教,因为伊斯兰教里有五功五典,五典就是讲的伦理,五伦,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,所以很喜欢。这是个很特殊的家庭,信仰不相同,和睦相处,互相尊重,难得!
了解宗教里面有很多好东西,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。在这些年,我们有个机缘跟全世界许多宗教往来,交往、接触,我也看到许多宗教的经典,如果说从伦理、道德、因果这三方面来看,真的是大同小异。像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,每个宗教都讲,中国讲的五常,佛法里面的五戒,每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有,所以宗教可以团结,宗教可以合作。我们深深期望宗教在这个时代应当要展开教学,要将经典里面这些教诲向世人宣扬。鼓励大家认真学习,就能化解灾难,就能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。除了这些教训之外,每个宗教里面都有它的哲学,也有它的科学,讲得很好。那部分不是普及教育,那是少数人的,普及教育是全民教育,那是少数人,所谓根性利的,向上提升。今天社会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教育,传统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。
我们对於这个社会有信心、有期望,并不失望,为什么?有些人在真干,这些人我相信他叫再来人,不是凡人,他们能放下自己,舍己为人;不像现在一般人,一般人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,这帮人是损己利人。这个难得,这是来救世的,我相信他们不是来酬业的,他们是来救世的。在现代有最好的工具,从前没有,那就是大众传播,卫星电视、网际网路,用这种工具来宣导,做远程教学,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。一年我们可以召集这些通常在网路、在电视机里已经学习的,我们来聚会一次,见见面,这很有意义。一年一次聚会,开个几天,搞个什么论坛,一个大型的活动。我们相信三年到五年,社会会安定下来,社会确实有可能恢复到安定和平,只要我们这些人,真的是志士仁人,认真努力,绝不退转,对治现在的同行摄生,四摄法里面的同事,得圆满。
长者在这里举出善财童子,他几乎全是举善财童子来做例子,善财五十三参确实也是依照行布的顺序来做表演给我们看。过去方东美先生说这是表演,他说《华严》是佛学概论,这部书编得太好,有理论、有方法,后面还带表演,做出来给我们看,在全世界的哲学书里面找不到第二种。「善财於普庄严园见休舍优婆夷」,这是位女居士,她对善财说,「我有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,常居此园」。她福报不小,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,所以这是菩萨。人间现在世界上的人口还没有这么多,所以这不是在人间。这是说明「大悲位中行方便波罗蜜,同於八万四千不可说一切众生烦恼,总共同事,教化利益」。所以我们学佛最要紧的,头一个要学什么?要学会跟一切人共住,善人也好,恶人也好,佛菩萨也好,阿修罗、罗刹也好,都能够和睦相处,这是头一个要学的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他为什么会变坏?没有人教他。你想到这一点,在十法界里面想到这一点,你回头再想我们现在的社会,现在社会为什么变成这样子?也是没人教他。我们要相信、要肯定人性本善,老祖宗教给我们的,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,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」,没有人教,他的习性慢慢跟本性距离就拉远了。本性是善,习性是不善,所以教学就非常重要。现在教育出了问题,不但内容出了问题,内容你看中国五千年来教育最主要的课程教什么?教伦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这是主要的。人要是懂得伦理道德,他不会做坏事,他觉得做坏事是羞耻,不愿意做坏事;人要是懂得因果教育,不敢做坏事,为什么?有报应,善有善果,恶有恶报。这样的教育从小来奠定他的根基,他一生在社会上是好人,不会作乱,不会造恶业,这个非常重要。
所以现在课程出了问题,几乎全世界所有学校里面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都没有了,都是什么科学技术,崇尚科学。另外一个,就是教学的方法出了问题,课程编排不合理。咱们中国五千年来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学生学习只能学一门,一门课程学好了才能学第二门。现在学的东西太多太杂,所以学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,心浮气躁,他什么都学不到,世出世间法他都学不到,把他的时间、把他的光阴浪费了,非常可惜。让我们回想中国在古时候的私塾教育有道理,一门一门的学,同时决定不能学两门课程。《三字经》没有学完就不能学《千字文》,《论语》没有学完就不能学《孟子》,一步一步的来,一样一样的学。十个科目就是十个阶段,一个阶段就是学一样,而不是十个科目一起学,他怎么能接受得了!现在的课程编排,第一堂语文,第二堂数学,第三堂历史,一个小时,还没有吸收,下一堂换第二个科目,所以他头脑思惟永远是乱的,永远不能集中。这个方法是错误的,还是古时候那样好,一样一样教,小学六年的语文一年学完,第一年全教语文,第二年全教数学,他的书包只有一本书。不像现在背得那么沉重,我看那小孩背书包都很可怜,看到这个样子,来生不能做人,做人太苦,看到吓到了。想想我们从前念书的时候,书包里只有几本书,很轻,没有现在这么重。甚至於很多同学都不用书包,用个手帕把书包一包就行,只有二、三本书,所以很简单。
看到这一段,想起我们要懂得与人相处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国籍、不同的信仰,都能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才能做得到,不要求别人对我,先要求我怎样对人,这就对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十住品第十五」,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从「第七不退住」看起,我们先将这个文念一段:
「不退住,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,令圆满故」,到这里是一段。长者为我们介绍行位里面断惑,清凉大师在当位里面有解释,他们为我们介绍这个大经,方式不太一样。长者的著作称之为宗经论,清凉大师是释经论,按著经文一段一段、一句一句为我们解释,而李长者他是就这一品经,这一品里面重要的义趣总的来给我们介绍。两种各有长处,我们合在一起看能够更深入、更清楚的体会佛说经的真实义。《华严》讲行布,也讲圆融,四十一个阶级这是行布,行是行列,布是分布,也就是从浅到深的位次清清楚楚。像我们念书一样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,清清楚楚,这个叫行布。它又说圆融,圆融是从性德上说的。行布不妨碍圆融,圆融也不妨碍行布,在圆融里面讲,一即一切,证得一个位次,一切位次都在其中;十住很像十地。从初发心,实在讲就是十信修满了,十信位是在四圣法界,初住,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禅宗所讲的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,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,是这个境界。如果是事一心不乱,是十信位。理一心不乱就是入了初住,都是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这个位次。虽然明心见性,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,我们前面学过很多。从阿罗汉起,这是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,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是凡夫,六道凡夫。人天阶位虽然也很清楚,天有二十八层,那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愈轻就往上升,愈严重就往下堕落。所以天人烦恼比我们轻,但是他并不长智慧,为什么?他著了相,著了禅定的相,尤其是色界天跟无色界天。禅定里面境界好,喜悦,所谓禅悦,他著了这个相,所以他不开智慧;能够把这个舍掉,智慧就开了。所以阿罗汉的定叫九次第定,四禅八定这是八个阶级,阿罗汉更高一层,到第九层,把执著放弃了。实际上我们能够想到,阿罗汉跟非非想处天上那个定应该是相等的,一个就是还有执著,一个把执著放下,应该是这样的。
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六道的根源,为什么会有六道?因为你有执著;你没有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六道没有了,什么境界现前?四圣法界现前。四圣有四个阶级,第一个是声闻,我们称阿罗汉,证得阿罗汉果,他执著放下了,但是他有执著的习气,这是世尊在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阿罗汉有习气。如果习气断掉,在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里面,他的功夫就是要把习气断掉,习气真的断掉,他就升一级,就是缘觉,辟支佛,升一级了。所以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断了,但是他有分别。分别断掉,他就又升一级,这菩萨,我们讲权教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菩萨没有分别,但是有分别的习气,所以他在菩萨这个阶层里面要把分别的习气断掉。分别习气断掉之后,他就升级,十法界里面最高的,佛法界。在佛法界里,分别的习气都没有了,但是他有妄想,也就是无明。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,他还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断掉,也就是讲无始无明断掉,十法界没有了。
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,跟六道一样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这个时候,什么境界现前?就是我们常讲的,诸佛如来的报土,实报庄严土现前,这是净土。我们要记住,他虽然生到实报庄严土,无明断掉了,无明有没有习气?当然有,所以无明习气没断。无明习气可不容易断,不像前面两种,执著、分别粗,有对治的方法,无明习气没有。为什么?他已经不起心、不动念,起心动念叫无明,不起心、不动念,十法界没有了。无明习气没有法子断,你们想想看,不起心、不动念,还有什么法子修?所以这个时候是任运自然,就是随它去,慢慢时间长了,自然就没有了。古人对这个境界用个比喻,比喻得好,我们从这个比喻里头细心去体会。古人比说什么叫习气?譬如酒瓶,盛酒的,酒的味道很浓,酒倒干净了,确实没有,里面用干的东西擦,擦得干干净净,一滴也没有,闻闻有味道,那个味道叫习气。这个味道没有法子断,酒可以断,倒掉不就断掉了,那个味道你就没有办法,你除不掉。怎么样?盖子打开放在那个地方,放个十天、半个月,去闻一闻,淡了,放它个半年去闻一闻,没有了,所以这是要时间的。在这个境界里面叫无功用道,古大德也说此处用不得力。你要想去断它,麻烦来了,你的妄想起来,你分别执著又起来了,所以不能起心动念。得要多少时间才完全没有?佛在经上说三大阿僧只劫,这个习气完全没有了。
我们现在看到《华严经》里面,行布里面所讲的四十一个阶级,我们就晓得,这四十一个阶级全是讲的无明习气。无明习气里面,我们就晓得,这些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,他不是圆满的,他带著习气。习气不妨碍,他的智慧德能起作用的时候,跟究竟圆满佛没两样,也就是说,他也是自自然然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。众生有感,这个感有时候有念,有时候没有念。有念,像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强烈的愿望祈求佛菩萨保佑,这叫显感,很明显的我来求佛菩萨,佛菩萨来应。佛菩萨应,也有两种,一种显应,很明显你见到,他现身说法,另外一种叫冥应,就是暗中来加持你,你也看不到,也听不到,他真的帮助你。像这些,你要是细心可以体会到。我们遇到困难,突然之间所谓柳暗花明,问题解决了,冥冥当中保佑。学习经教在讲台上讲演,这种情形更多,这就是佛菩萨加持,真的加持,他要不加持,怎么说得出来!有时候说完之后,自己都不晓得,再听听,说得不错,说得很好,这是我说的吗?确实佛加持的,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,这个事情常常有。所以应有显应、有冥应。感也是如此,有显,刚才说过,我们求佛菩萨;还有一种,冥感,我们没有求,没有求,有应。没有求,实际上是我们善根成熟,自自然然它就起感应,我们没心。这种事情确实很难体会,到我看到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的时候,我完全明白了。水就像佛菩萨,我们用善心去感,它就应,应的结晶非常美;我们用个恶念对它,它也是感,应的那个结晶就很难看。我们心里没有起心动念,但是爱心跟善意,没有哪一个特殊的对象,爱心善意逐渐的在增长,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们现在讲磁场,这个人坐在这个地方,整个磁场不一样,那是讲冥冥当中的加持。
这种情形,如果我们要是细心,不难体会到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我很喜欢跟章嘉大师坐在一起,一句话不说,享受他的磁场。进入他居住的范围之内,那感觉就不一样,走进他小客厅里面,你就感到非常安全、非常柔和,给你有这种感觉。纵然一句话不说,这感受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有一年我在迈阿密,就是讲《认识佛教》,因为到迈阿密讲堂里现场一看,很多当地人,美国人,同学们给我介绍他们都是修行人,多半是学密的。我讲经,他也不懂,虽然有翻译,也不能完全理解。有人就问他,你听不懂,为什么天天来听?他说这个地方的磁场好,听不懂,也愿意每天到这里来坐两个小时,他感受就不一样。我们学佛的人,在一个环境很恶劣的时候,心地静下来就得佛菩萨加持,那个感觉就不一样。所以我们冥感,有冥应、有显应。
感应道交是自然的,是性德自然起的作用,善恶统统都有感应。如果我们走向一个杀气很重的场合,或是你看到屠宰场,那个气氛不一样。或者看到一个瞋恨心很重的人,傲慢、瞋恨、嫉妒很严重的人,他那个氛围就不好,你就很明显的感觉到。以前李老师告诉我,他一生当中曾经见过两个人杀气很重,走进他那个氛围,好像有点寒毛直竖,坐立不安。有一个是叫冯玉祥,抗战期间的,也是个军阀,另外一个我记不得,杀气很重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感应,感应是自然的,不是强烈的,我们自己没有觉察到,实际上都有。心愈清净,心愈细,这个感触就愈多。粗心大意,不是没有,是你的心不清净,你的妄念太多,所以你不能够发现,没有发觉到这桩事情。所以心愈清净,定功愈深的人,他就能够突破空间维次,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。
这些不奇怪,我们现在晓得这是人的本能,我们曾经看到一本书,是个报告,讲澳洲土著。这些土著现在还有,人数很少,住在澳洲中心地区,沙漠地带,他们过著原始人的生活,不穿衣服的,露宿,晚上睡觉都在树底下。澳洲政府也不错,对他们也很好,给他们盖些小房子,他们不住,小房子拿去做储藏食物,他不习惯,习惯过野外的生活。他们心清净,没有欲望,我们说他是野蛮人,没有开化的,他说我们这些人叫变种人,我们的本能丧失太多了。我们跟远方的朋友们联系,现在用手机,他们也看到了,他笑我们用手机;他们跟远方的朋友们接触,他不需要,他用心灵感应,比我们厉害。他只要在一个地方坐下来,心定下来,眼睛闭著,几十公里、几百公里以外的一些朋友,在那里做什么事情他就看到,他就能跟他沟通。这个境界我们佛法里面讲天眼、天耳,有神通,他们说这是自然的,这是本能,我们失掉了。
佛告诉我们的,我们能相信,我们的欲望太多、杂念太多,只要放下,能力就能恢复。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,初果须陀洹,《华严经》十信位里面初信位菩萨,他断烦恼的级别跟小乘须陀洹相同,也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,放下了。见惑是什么?把它归纳起来,总的来讲,错误的见解。错误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,执著身体是我,这是第一个错误。第二个错误是边见,就是对立,我们心里跟人对立,或者是事、或者是物,有对立的念头,现在讲相对。第三种、第四种我们一般讲成见,某人成见很深,成见两种,一种是因上的成见,一种是果上的成见。末后一种叫邪见,凡是其他错误的看法就包括在这一类。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你就恢复两种能力,不大,不算太大,就是天眼、天耳,你就有能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。譬如墙壁不能障碍你,我们现在在十一楼,我们往下看,底下十层楼里面的人在活动,你都能看清楚,没有障碍,初果就有这个能力,天眼开了。天耳开了,他们在那里说悄悄话,你也听得很清楚,就有这个能力,就恢复了。所以六通,六种能力是本能,不稀奇。如果证到二果,在十信位里面二信的菩萨,那又加了两种能力,他心通、宿命通。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,过去世的事情见到了。知道别人起心动念,打妄想,他知道,妄想有相,所以他看见了。你想一个人,那个人的相会浮出来,就和作梦一样,你作梦,他能看到你在那里作梦,你在梦中干些什么他都知道,有这两种能力。证得三果,你就能够飞行、变化,换句话说,到哪里去不需要交通工具,你心里想,身就到了,就有这个能力,能够分身、能够变化,像孙悟空七十二变,七十二太少了,他的能力超过七十二,那是能力。证到四果阿罗汉,漏尽通,漏尽是见思烦恼断尽了,得清净心。由此可知,智慧德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,真的,佛讲的话没错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。
学佛最重要的是放下,这些经教,学可以,不学也可以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求学,好学,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;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二十四岁接受五祖传给他的衣钵,他就是第六代祖。看看他的经历,一天经没听过,没有学过,禅堂一天也没去过,念佛堂一天也没去过,五祖居然把衣钵给他。他在《坛经》上所讲的,这个事情,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他说与学、不学没有关系,关系在你真的肯放下。他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,就是我们常讲的,他能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他可以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就是佛。起心动念,不执著,是阿罗汉,阿罗汉起心动念,有分别,不执著,没有执著;起心动念,分别、执著都没有,是菩萨;起心动念都没有,这就成佛,他是这么个境界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,那年是三十岁,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也示现大彻大悟,二十四岁。这叫顿悟、顿超,这属於圆融,他没有行布。惠能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都是顿超,一个是知识分子,广学多闻,一个是不认识字,他们证得的境界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,你只要念给惠能大师听,他就给你讲得头头是道。这些示现、表演我们虽然没有亲见,但是在书本里面所记载的,绝对不是假的,又何况惠能大师的肉身现在还在,《坛经》不是伪造的,没有人能造得出来。这些实际上就是给我们做证明,三转法轮里头作证转,证明什么?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只要你肯放下,你就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是正道。我们舍不得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这是走邪道,这什么道?这是六道轮回,妄想分别执著三样都具足是六道轮回,走的是这个道。我们真的把佛陀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了,下一步用什么功?就是放下。
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,很幸运遇到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能够契入境界?他告诉我,看得破、放得下就契入。我当时听到这句话似懂非懂,接著我又问了一句,从哪里下手?他告诉我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。布施里面有财布施、有法布施、有无畏布施,虽然讲三种,总的来说是放下贪欲。佛教菩萨无量无边法门,要是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,布施展开是无量法门,无量法门归纳就是一个,所以那是根。菩萨所修行的六大纲领,那是第一条,《华严经》上讲十波罗蜜,也是第一条。谁能放下?学佛的人很多,知道这桩事情的人不少,知道怎么样?放不下,还是有强烈的贪心。甚至於有些学佛学得不错,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放下了,最后怎么?贪佛法,对佛法放不下,那也不行。佛在般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佛法不能贪,佛是叫你断贪心,不是叫你换对象。为什么?佛说得是好!总的来说,佛法是缘生法,因缘生法,那就不是真的,佛法也是假的,你开悟之后,世法、佛法都没有。佛法跟世法是相对而生的,世法是迷,从迷才有觉,迷没有,觉也没有了;如果迷没有,还有个觉,那觉也是迷。这就是告诉我们,自性清净心里头真的叫一尘不染,无佛无众生。众生跟佛是相对而生的,因为有众生,才现出什么?迷了叫众生,不迷叫佛。你要是执著有个佛,你就迷了,被佛迷了。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算是真正觉悟。说得最清楚、最圆满的确实是《华严经》,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推崇得是有道理。所以,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,我们底下一品就是「初发心功德品」。
第二,二住是治地住,地是心地,所以这里面所讲的统统都是无始无明习气。这是讲的悲心,我们中国古人所讲「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」,这是性德,看到别人有灾难,自自然然的伸出援手去帮助他,没有任何条件。小孩无知,看到他在玩耍,快掉到井里面去,你自然就去,不会说什么,自自然然你去把他拦住,把他拉回来,这是悲心。好事,不能著相。菩萨大慈大悲,还有极其微细的习气,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,实际上真的是自然感应,就像江本水实验一样。这些习气在哪里断?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历事炼心,菩萨应化在十法界这是历事,在这里头慢慢把这个习气淘汰干净。我们在这个地方真正深深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,他表演出这些现象是给我们看的,在那么高的地位上还要表演这些修行,怎么样去断烦恼、怎么样去断习气。他们真的已经没有了,表演给我们看,让我们在这里警觉到自己有烦恼、有习气,应该向佛菩萨学习。这些善行,像慈悲这是善行,不能起心动念,见到一定要做,不可以起心动念,这才回归到自性。回归自性是作而无作、无作而作,作是感应,无作是离相,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要用寂照两个字来讲也好讲,寂而常照,寂是不动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是寂;照是什么?外面你所遇的境界一个不漏,你都能够帮助众生。无论是什么样众生,无论他造作什么样的行业,所受的什么样的果报,佛菩萨所示现的无非是帮助他觉悟。能觉悟、能回头,好;不能觉悟、不能回头,阿赖耶识里头落了种子,叫善根,帮他种善根。
五十三参在哪里?学佛的人读《华严经》对善财童子很羡慕,他运好,遇到那么多善知识,我们自叹不如。其实这是表法的。五十三参把我们社会上这些人分为五十三类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不就是这个吗?我们从早起来,大门一开,走出门外,不就是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不都在面前吗?那就是五十三参,只是我们不会。所以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在哪里?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,这是真的大方广佛华严,活的。依照大方广佛华严来过日子,你就是过佛菩萨的日子,那是究竟幸福美满的日子。这门学问!用世间话来说,世间只有言说,没有这个事实,真善美慧,世间有这个名,没有实在;但是《华严》有,《华严》确实是真善美慧。
但是契入这个境界是不容易,障碍在哪里?障碍不在外面,在自己,什么障碍?放不下就是障碍。可是放也要知道从哪里放起,我的老师当年教我从布施下手,我学了这么多年,在《华严经》里才看到佛说的三重障,才恍然大悟。为什么我们进步这么缓慢?不要说是十住的门,十信的门都没进得去,这才知道三重障,有这个障碍。老师教我们,实在讲是善巧诱导,如果老师当年要说三重障,我们初学佛的人可能不以为然,所以他不提这个词,他只讲三种布施。三种布施很能诱惑人,为什么?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很能诱惑人,听了之后很有受用,自己这三方面都缺乏。凡心没了,从这里下手好,断恶修善,然后再提升到破迷开悟,破三重障是破迷开悟。
心地好了,就是诚意、正心了,然后再讲修行。行是行为,行为有许多错误,依照佛菩萨的标准,佛菩萨的标准,一定要记住,是性德,自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不是佛菩萨制定的标准,是性德。从这个地方认知,我们就欢喜持戒,就不会把戒律看得好像是吃人的礼教。过去人讲儒家的礼教是吃人的礼教,对一个人有许许多多的约束,让人家没有自由。不是的,性德是真正的自由,是圆满的开放,得大自在。你迷了,你觉得它是约束你,悟了之后,完全自然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我们要想破迷开悟,持戒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,迷,去学觉悟人的行为,去学他,学他对我们自然产生影响,这种影响帮助我们悟入,所以因戒得定。我们现在听到这句话,在现前这个社会感触就太深,现前社会是什么社会?心浮气躁。我们知道这个不好,怎样叫我们心定下来,清净心现前?持戒就能得清净心。持戒,很多戒律叫你放弃这个、放弃那个,你的欲望愈少,心就清净了。欲望太多,你的心怎么会清净,你的气怎么能平和?欲望太多、妄想太多、念头太多,烦恼太多了,不是好事。
真正修道人,心里有没有事?没事,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,心像一面镜子一样,什么都没有,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起一个念头。为什么不起念头?因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起念头错了,《金刚经》所说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给你讲真话。《大般若经》我们读了一遍,总结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说什么?说世出世间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就说这个,说十二个字。你还起心动念,你不就错了吗?分别执著就更错了。他心是定的,惠能大师讲的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叫自性本定。可是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,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,就是清净心,起作用是教化众生,教学的时候无所不知。但是无所不知跟无知是一不是二,妙就妙在这里。正在起作用的时候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世间,讲经说法教学四十九年,我们看这个老人家很辛苦,到处奔波,教化众生,我们看到这一面,没有看到另外一面,他如如不动。我们看到照的一面,没有看到寂的一面,他确实为我们示现寂照是同时的,动静一如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人家是这个境界。大乘教里面说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这是不思议境界。
这些全都是事实真相,佛经里面讲叫诸法实相,我们能够体会,体会得少分就生欢喜心,这个体会在佛法讲是解悟,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我们怎么样来学,我们也能够做到这样,那叫证悟,证悟自己有受用,有真实的受用;解悟能生欢喜心,还不能得真实受用。所以进一步向佛学习,从外面样子上学,学久了,从表层就能渗透到里面,里面是自性,渗透到里面,慢慢就见性。从小悟到大悟,从大悟到彻悟,所以从修行渐渐的就生贵,贵是什么?贵是贵人,贵人是诸佛菩萨,我们生到佛菩萨家里去,那叫生贵。今天第七就讲到不退,不退多分是让我们听到佛在大乘里面所说的,以及我们在现实里面所看到的这些境界,都不退心了。他为什么会不退?他完全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现在的社会反常,我记得好像是《左传》上有句话说,「人弃常则妖兴」,应该是这么样一句。常是什么?五常,仁义礼智信。中国讲五伦五常,仁义礼智信,这叫常道,弃常,这五个字都没有了。你看现代社会上,有没有仁、有没有义、有没有礼、有没有智、有没有信?古大德用五常配佛门的五戒,不杀是仁,不盗是义,不淫是礼,不饮酒是智,不妄语是信。这五样没有,妖魔鬼怪就出来了,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,人只要把这五德放弃,人就变成妖魔鬼怪。这是《左传》上说的。
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这不是地区性的,是整个世界是这样,我们可以说,人舍弃五常好像是现前时代的风气、时代的潮流,生活在这个时代里还看到仁义礼智信,这个不一样,这太稀有了。所以你只要能真正理解,在这里头能守住五常八德,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不离伦常道德,这就不退心。你看到他们完全违背的,点点头,他们符合潮流。我们在这个潮流里面,要把传统的清流保持住,不要让它失掉,这个清流再细都没有关系。你看看中国禅宗,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,五代单传,一个人,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。只要它不断,有一个人能传下去,所以说佛法的慧命没断。众生失去五常,他要受许多苦难,你慢慢等,苦尽甘来他就回头了。回头的时候,传统文化又会发扬光大,为什么?传统文化是从性德里生的,人性本善,他跟这个相应。没人教,只要有人教的话,很容易就接受,他自性里本来有的;反常的是自性里头没有的,他一时迷了,他才走这个路子,一旦觉悟,马上就回头。所以,你有信心你就不退。
此地大师讲,「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,令圆满故」,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眼就是「同行」。四摄法里,同行就是同事,四摄法是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最后一条。菩萨大慈大悲,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,跟这些大众同事。在这个时候摄受一切众生,当然不圆满、不自在,也就是你做得好辛苦。这个事情,我们老师确实真有智慧,我们不能不佩服,为什么?他早就把这个话告诉我们了。我们学佛虔诚,尊师重道,接受老师教诲,我们都跪在那里接受,我们经典是捧在头上的,顶戴著佛经接受老师教诲,恭恭敬敬。老师笑著说:今天你来听我教导,你们都是跪著在这里求法,将来到你们传法的时候,你们要颠倒过来向求法的人跪著把法送给他,他还未必接受。这老师教的,现在真是这样的。想想我们小时候念书在学校那个情形,跟现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完全不一样。在我这个年龄,小时候我们上小学、中学的时代,那是抗战期间,确实师生如父子。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,离开父母、离开亲人,没人照顾,老师照顾。老师照顾这批学生就如同儿女一样,无微不至,我们对老师感恩的心永远不会忘记;同学真的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,真的互相尊重,关怀照顾,互助合作,你才能活下去。
不像现在,我们看看现在的学校,那怎么能教?学生批评老师,听说还有学生替老师打分数,分数不足,老师下个学期就被学校解聘。所以老师要巴结学生,应了李老师的话。连出家人也是如此,出家人教学也要巴结学生。到这种时代,你能不退心吗?佛在此地勉励我们不能退心,我们一退心,佛法真的就灭了。发现一、二个、少数真有善根的人,那就是传法的种子,不能求多,一生当中得到一个就稀有难逢了。《华严》讲得清楚,世代兴衰是众生共业所感,有圣贤出现在世间,那一定是大治之世。人心善,人的行为善,都能顺著性德,这种感,圣贤他就来应,没有一样不好,佛菩萨也来了,天人也来了,这个世间善人也很多。如果在这个时代,舍弃圣贤的教诲,舍弃三纲五常,社会就大乱,大乱那得受苦。这个时候需要真正大慈大悲的人,就是委曲求全,真正肯向学生顶礼。学生能够接受传法,那是大好事,要时常去鼓励他、勉励他,防止他退心。
真正要把这些事实真相讲透彻、讲明白,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?一般人来,那是经典上所说的,是来酬偿业报。你过去生中行善,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,你过去生中造恶业,你到世间来受苦、来受难,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佛说「人生酬业」,一句话就答覆了,这些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酬业的,业是自己造的,不是别人造的。大圣大贤、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他来做什么?他来教化众生,来成就众生。根熟的众生帮助他作佛去,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众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去成佛,这是无比殊胜的大事;没成熟的帮助他善根增长,他已经有善根,没熟,帮助他成长,提升他;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。觉悟的人他到世间是干这个,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乘愿再来,是来帮助苦难众生的、是来传法的,无论是什么身分,各行各业里都有,也就是他示现的是个好的样子。
在现前我们也看到了,出家里面有,在家更多。这些年我们从根下手,儒释道三个根,有很多做企业的开始在做了,那都是菩萨,都是来示现的,不是凡人。他们从自己本身扩大到家庭,再扩大到公司,所有员工一起学,做出成效出来,让别人看到也模仿来学。社会虽然有灾难,金融危机造成社会严重的灾难,传统文化在这个时候就能做一个转机,把这个灾难转过来。只要认真去做,能不能转得过来?肯定可以转过来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金融危机从哪里来的?贪婪心变现出来的。佛菩萨、圣贤是清净心、真诚心,就能把贪瞋痴化解,贪瞋痴带来的是灾难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带来的是祥和,现在讲和谐,就能够化解。你自己心一转,你在金融危机里面就回头了,你不受它干扰;你一家回转,你这一家不受这个灾难;你这一个公司行号要都转了,你也与它没有干涉;一个地区转、一个国家转,真能转得了,整个世界都转了,还是从自己做起。
我们中国老祖宗、古圣先贤告诉我们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,靠什么?靠教学,真的要教。教什么?教伦理,什么是伦理?伦理是讲关系,人跟人的关系是伦理,人跟大自然的关系也是伦理,人跟天地鬼神的关系还是伦理。所以关系要知道,关系要处好,人和,古大德所说的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人和才真正能解决一切问题,家和万事兴。制度是其次,再好的制度如果人不和,那个制度也不能够建立,关键确实是在人。中国老祖宗有智慧,自始至终就认定要把人教好,要教他知道这关系。所以中国人重视家,修身、齐家,然后国就治,国治就是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,天下平就是讲的和谐世界。从哪里做起?从修身、齐家,要从这里做起,修身、齐家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,格物是放下欲望。得少就要满足,知足常乐,一定要晓得人生在这个世间,生活需要的不多,一天三餐饮食,选择素食是最健康的。
我在年轻念初中的时候,那是抗战刚刚胜利之后,在南京,我住在一个同学家里,老同学了,现在还在。他们家里面是个多宗教的家庭,他的祖母念佛的,烧香拜佛的,他的父亲是回教,伊斯兰教,他的母亲是基督教,还是母亲影响大,儿女统统都信基督教,父亲是回教,多宗教。我在他们家里住了一年,很不容易,他的父母对我很好,现在好像都不可能有这种现象,他兄弟姐妹多,我们跟一家人一样。我跟他们上基督教的教堂,跟他的父亲上清真寺,所以那个时候对这些宗教就有一点涉猎,但是没有到佛教去,老太太影响力不大,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。在那个时候就跟伊斯兰教结了缘,我喜欢伊斯兰教超过基督教,因为伊斯兰教里有五功五典,五典就是讲的伦理,五伦,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,所以很喜欢。这是个很特殊的家庭,信仰不相同,和睦相处,互相尊重,难得!
了解宗教里面有很多好东西,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。在这些年,我们有个机缘跟全世界许多宗教往来,交往、接触,我也看到许多宗教的经典,如果说从伦理、道德、因果这三方面来看,真的是大同小异。像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,每个宗教都讲,中国讲的五常,佛法里面的五戒,每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有,所以宗教可以团结,宗教可以合作。我们深深期望宗教在这个时代应当要展开教学,要将经典里面这些教诲向世人宣扬。鼓励大家认真学习,就能化解灾难,就能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。除了这些教训之外,每个宗教里面都有它的哲学,也有它的科学,讲得很好。那部分不是普及教育,那是少数人的,普及教育是全民教育,那是少数人,所谓根性利的,向上提升。今天社会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教育,传统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。
我们对於这个社会有信心、有期望,并不失望,为什么?有些人在真干,这些人我相信他叫再来人,不是凡人,他们能放下自己,舍己为人;不像现在一般人,一般人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,这帮人是损己利人。这个难得,这是来救世的,我相信他们不是来酬业的,他们是来救世的。在现代有最好的工具,从前没有,那就是大众传播,卫星电视、网际网路,用这种工具来宣导,做远程教学,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。一年我们可以召集这些通常在网路、在电视机里已经学习的,我们来聚会一次,见见面,这很有意义。一年一次聚会,开个几天,搞个什么论坛,一个大型的活动。我们相信三年到五年,社会会安定下来,社会确实有可能恢复到安定和平,只要我们这些人,真的是志士仁人,认真努力,绝不退转,对治现在的同行摄生,四摄法里面的同事,得圆满。
长者在这里举出善财童子,他几乎全是举善财童子来做例子,善财五十三参确实也是依照行布的顺序来做表演给我们看。过去方东美先生说这是表演,他说《华严》是佛学概论,这部书编得太好,有理论、有方法,后面还带表演,做出来给我们看,在全世界的哲学书里面找不到第二种。「善财於普庄严园见休舍优婆夷」,这是位女居士,她对善财说,「我有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,常居此园」。她福报不小,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,所以这是菩萨。人间现在世界上的人口还没有这么多,所以这不是在人间。这是说明「大悲位中行方便波罗蜜,同於八万四千不可说一切众生烦恼,总共同事,教化利益」。所以我们学佛最要紧的,头一个要学什么?要学会跟一切人共住,善人也好,恶人也好,佛菩萨也好,阿修罗、罗刹也好,都能够和睦相处,这是头一个要学的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他为什么会变坏?没有人教他。你想到这一点,在十法界里面想到这一点,你回头再想我们现在的社会,现在社会为什么变成这样子?也是没人教他。我们要相信、要肯定人性本善,老祖宗教给我们的,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,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」,没有人教,他的习性慢慢跟本性距离就拉远了。本性是善,习性是不善,所以教学就非常重要。现在教育出了问题,不但内容出了问题,内容你看中国五千年来教育最主要的课程教什么?教伦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这是主要的。人要是懂得伦理道德,他不会做坏事,他觉得做坏事是羞耻,不愿意做坏事;人要是懂得因果教育,不敢做坏事,为什么?有报应,善有善果,恶有恶报。这样的教育从小来奠定他的根基,他一生在社会上是好人,不会作乱,不会造恶业,这个非常重要。
所以现在课程出了问题,几乎全世界所有学校里面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都没有了,都是什么科学技术,崇尚科学。另外一个,就是教学的方法出了问题,课程编排不合理。咱们中国五千年来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学生学习只能学一门,一门课程学好了才能学第二门。现在学的东西太多太杂,所以学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,心浮气躁,他什么都学不到,世出世间法他都学不到,把他的时间、把他的光阴浪费了,非常可惜。让我们回想中国在古时候的私塾教育有道理,一门一门的学,同时决定不能学两门课程。《三字经》没有学完就不能学《千字文》,《论语》没有学完就不能学《孟子》,一步一步的来,一样一样的学。十个科目就是十个阶段,一个阶段就是学一样,而不是十个科目一起学,他怎么能接受得了!现在的课程编排,第一堂语文,第二堂数学,第三堂历史,一个小时,还没有吸收,下一堂换第二个科目,所以他头脑思惟永远是乱的,永远不能集中。这个方法是错误的,还是古时候那样好,一样一样教,小学六年的语文一年学完,第一年全教语文,第二年全教数学,他的书包只有一本书。不像现在背得那么沉重,我看那小孩背书包都很可怜,看到这个样子,来生不能做人,做人太苦,看到吓到了。想想我们从前念书的时候,书包里只有几本书,很轻,没有现在这么重。甚至於很多同学都不用书包,用个手帕把书包一包就行,只有二、三本书,所以很简单。
看到这一段,想起我们要懂得与人相处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国籍、不同的信仰,都能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才能做得到,不要求别人对我,先要求我怎样对人,这就对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