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九八九卷) 2008/10/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989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经文第七段「西南方智慧菩萨」,偈颂第八首看起:
【能知此实体。寂灭真如相。则见正觉尊。超出语言道。言语说诸法。不能显实相。平等乃能见。如法佛亦然。】
这个两首偈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说「后三启悟中」,十首偈分三段,这是最后的一段。最后一段有三首偈,我们念的是第八、第九,后面还有一首,这三首偈讲开悟了。这一段里也分两小段,他说「启悟中亦二」,又分两小段,「初二顺理之得」,我们刚才念的这两首偈,顺理之得。两首偈总共是八句,前面两句是顺理,后面六句是讲你所得,你顺理你得到什么。「后一举佛释成」,后是最后一首第十首举个例子,举什么例子?举佛来给你解释。下面还说「前中亦二」,前中就是顺理之得,它也分两小段,「半偈明顺理而知」,半偈就是第八首的前两句,一首偈是四句,两句就是半偈,是讲顺理而知。「余显顺知之益」,你随顺,智慧开了,智慧开的利益是什么?这个「益中」,顺知之益也分两小段。「半偈标」就是第八首的下面两句,『则见正觉尊,超出语言道』,这两句是标。底下一首第九首是解释,我们在没有讲这首偈之前,我们先来说说开悟。这个悟不是小悟,也不是我们常讲的大悟,这个悟是彻悟,在中国大乘教里面所谓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。第八首这四句偈前面两句就是明心见性,后面两句就是见性成佛,你看「则见正觉尊」,这就是见佛,见佛就是成佛,不见佛你就成不了佛。
明心见性,「超出语言道」,这个境界大乘教佛常说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不但说不出来,你也想不出来,想是第六意识,思跟想都达不到。思想分开来讲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,思是分别,想是执著。那我们就明白,分别执著是烦恼,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,怎么能开智慧?要想开智慧必须把烦恼放下,断烦恼才能够证菩提。所以佛真的是在千经万论处处提示我们、教导我们要放下分别执著,你才能够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就见佛,智慧开了,见佛了。只要有分别、有执著,我们的亏就吃大了,眼前这种小的名闻利养利益算什么?所以经教里面常讲,明白人、觉悟的人,你请他去做大梵天王,你请他去当摩醯首罗天王,摩醯首罗天王是娑婆世界最大的,我们讲统治者,他统治的是三千大千世界。真有这样的人吗?有可能,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幽浮,是外太空来的人,那可能就是摩醯首罗天王派的人来巡逻的,这个地方是他的领土。他统治的范围,现在我们知道是十亿个银河系,三千大千世界,他干不干?不干!为什么不干?出不了轮回。摩醯首罗天王也要搞生死轮回,福报大,寿命很长,寿命很长终究有到达的一天,到了怎么办?到了就堕落,福享尽了,所以这不是究竟法。
三界六道里没有究竟法,四圣法界里面是相似的究竟法,不是真实的;真实的究竟法,最低的位次也是在实报庄严土。我们学《华严》学到此地,这些事、理我们都相当清楚,不迷惑了,现在欠的就是欠证,我们自己怎样亲证,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讲修行,修行决定不能忘记贤首大师教导我们的《妄尽还源观》。首先要妄尽,妄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,你就还源了。还源你就契入、你就证得,证得什么?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。昨天佛学答问有一个提问,禅宗里面讲的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,他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。那个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,简单的讲就是真如本性,大乘里面讲明心见性,就是这回事情,你见到性,自性清净圆明体,这是一,显一体。从一体里面起二用,二用是什么?能生万法,惠能大师讲的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万法里面就有依报、正报,依报是宇宙,正报是自己,我从哪里来的找到了。你从哪里来的我知道,你不知道,我知道;他从哪里来的,他不知道,我也知道;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,全都知道。这叫开悟,叫大彻大悟,知道是一体这就见性,这叫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所以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跟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,两种不同的说法,一个意思,一桩事情。
所以我们在经教里面体会到,顺性是吉祥,违背自性是凶灾、灾难!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他们觉而不迷,顺性,受用的就是实报庄严土,无比的殊胜庄严。它好在哪些地方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?有,贤首大师告诉我们的「三遍、四德」就是,依报、正报都具足三遍、四德,本来具足的!三遍,第一个「周遍法界」,第二个「出生无尽」,第三个「含容空有」,你看这个性德多圆满!四德是「随缘妙用,威仪有则,柔和质直,代众生苦」,这就是大慈大悲,前面是大智大慧。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,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?迷了,迷得太深,迷得太重,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。这是什么时代?这个时代是举世的众生全迷了,我们不能说没有觉悟的人,觉悟的人太少了,凤毛麟角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迷失了自性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跟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。我们算是很有幸的,有幸在哪里?有幸觉悟,当然照经上所讲的标准,我们没达到,这是成佛的标准,这个标准最低限度是初住菩萨,这么个境界。我们现在所达到的标准,纵然没有入门,到门口了,再努力一点跨一步不就进去了吗?我们到这个地方。可是这一步你能不能跨进去?不在别人在自己,与别人毫不相干,你自己愿不愿意跨这一步。这一步是什么?放下,把门外放下你才能进到门内,门外舍不得放下就进不了门内,就这么回事情。门外是什么?门外是六道轮回、是十法界。我们能不能把六道放下?能不能把十法界放下?
也有人说,他很慈悲,放下这么多苦难众生,我就能不顾他了吗?话说得也挺有道理的。这么多苦难众生造业、堕落,你不肯放下,跟他一起作恶、一起堕落,多数都是这样的。菩萨,真正菩萨不一样,菩萨有能力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不是讲吗?随缘,你看随缘妙用,妙用是什么?我在这几十年讲经,早年常说,早年讲的一些经典讲到随缘,讲到不变,经上讲了两句「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」,我又加了两句,「随缘随变,不变不随缘」,我讲四句。随缘,不变就是妙用,这个不变可太难了,不变是顺性。正是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恒顺是随缘,成就功德是妙用。你看在恒顺众生里面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能做到吗?能!连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就是讲的随缘妙用。三人行,自己一个、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就这个意思。善人,跟他学善,他有的善念善行,我们要没有,向他学习;恶人,他造的恶念恶行,提醒我们,我们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恶念恶行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嘉勉是什么?没有,千万不要学他那样。都是老师,一个从正面教,一个从负面教,这叫妙用!我们见到善人不跟他学善,见到恶人全跟他学恶,那就是违背了自性,你就有祸临头,有灾临头。
这个道理,稍稍涉猎一点古圣先贤的典籍,你都知道,知道但是你做不到,古人所说的「三岁儿童能道得」,这个道得是他会说,「八十老翁做不到」。这个话是唐朝时候人说的,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一千三、四百年,那个时候古人就有这样的感慨,那现在就更不必说了。所以现在你知道做不到,这都变成很平常的事,一千多年前人就这么个说法,何况现在?世风日下,现在跌到谷底,真的到底了。我们看到外国的科学家,连美国太空总署这些人常常为我们提出警告,提醍我们,叫我们赶快救地球!再不救地球,他说我们这些人,在这个地球上居住大概还能住几年?这说几年,不是几十年,还能住几年?七年。许多人提醒我们是不会超过十年,严重警告,世界末日就来临。很多人问我,「法师,你相不相信世界有末日?」我说我不相信,我为什么不相信?佛在经上没有说世界末日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,他老人家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,照外国人的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才二千五百年,那还有九千五百年,怎么说世界末日?我凭的是大乘佛教,我不相信。可是科学家提出很多数据,可不可能?我想可能有灾难,有严重灾难,绝不是世界末日。说这个大灾难世界上的人口会消灭百分之八十,这个有可能,那还有百分之二十还在!严重灾难,不能说是末日,地球上人会没有,这个地球还会存在,不可能说这个地球没有了。
像这样的例子科学家他也讲得很清楚,说地球上这种重大灾难在过去已经有好几次。地球的板块产生变化,大陆沉到海底里面去,高山又从海底里面冒出来,这些现象我们相信。这是不是世界末日?不能说是末日,契入大乘之后晓得有没有末日?没有末日,永久没有末日。为什么没有末日?因为没有生死。真正契入大乘知道,所谓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之后心就安了。这些我们现在讲自然灾害,在佛法里面讲是自然的变化,与我们有没有关系?没关系。身可能跟著自然变化也产生变化,身体消失,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,像衣服一样,丢掉没有关系,立刻又能得一个身,就是换一个身体。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,这有什么可怕的?你要明了这个事情这是自然现象。像我们这个身体用得差不多,老化了,不好使用,换个新的。像你们驾车一样,这车驾了几年,这个车旧了不好用,你就换个新车。我们这个身体要是老旧不好用,马上就换个新身体,欢欢喜喜、快快乐乐去换个新身体。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以为死了,死了很悲哀,这个观念是很大的错误。死了很恐惧,恐惧不好,这一恐惧,贪生怕死,你换来的身体愈换愈差,这一生是人身体,来生换个畜生身体不就差了!
学佛你说有什么好处?我说最低限度的好处,我们临终舍身的时候一点恐惧都没有。知道自己换个好身体,心地清净的时候确实知道来生到哪一道去,或者到人道,或者到天道,或者念佛生到极乐世界、生到他方佛国土,这真的不是假的,这就是学佛真实的利益。没有这样的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?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的前途,要爱护我们自己的性德,这真正自爱。自爱你才能爱人,你才能及物,不但爱人,爱天地万物,这就是性德的流露。所以念念为利益众生,决定不会有伤害众生的念头,这叫积德,这叫回归自性,自性是圆满的,自性是本善的,没有丝毫不善。哪些是不善?佛给我们讲最简单的例子十恶,杀生是不善,自性里没有;偷盗是不善,自性里也没有;邪淫是不善;妄语是不善;两舌是不善,两舌是挑拨是非;绮语是不善,花言巧语,别有用心,欺骗善信,这是不善;恶口是言语粗鲁,让别人听到感到很难受,这不善;贪欲不善,瞋恚不善,愚痴不善。佛跟我们举了十个例子,这十样东西自性里头没有,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,迷失自性,这个没有的东西现在统统具足。要知道这不是自性,自性里没有的你必须要把它淘汰掉,要把它舍弃掉。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,现在染上这些病毒,这些病毒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,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体是圆满的、是健康的。不健康的东西、本来没有的东西要把它舍掉,那就恢复健康;如果还留恋,不肯把它舍弃掉,那错了。这些不能不知道,为什么?它不但是证果的障碍,它障碍你开悟。
聪明人要常常回光返照,想想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带什么来?没有一样东西带来。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间,将来走的时候也是赤裸裸的离开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明白。你在这个世间拥有所有一切,那都是累赘的,不是你的!你操那种心干什么?叫白操心了。你在这上操心,你在这些地方留恋叫造业,造什么业?轮回业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舍得,你要舍,舍就是放下,舍就是布施,可是这里头有个自然的道理在里面,愈舍愈多,舍财得财。财愈多贪心愈严重,那麻烦大了,怎么办?你把你所得的再舍掉。舍得有两重意思,第一重意思,你舍你有得,第二重更深的意思,你把你所得的还要舍掉,舍财如是,舍法也如是。譬如我去修学,我学了很多知识,学了很多技术能力,学了怎么样?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示现,要把它舍掉,把它放下他才开悟,他才能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如果他要不把他十二年所学的统统舍掉,他就开不了悟,为什么?变成叫所知障。所知实在讲不是障,它为什么障碍你开悟?因为所知这里头你有分别执著,它就变成障。没有分别执著它就是智慧,有分别执著加在里面它就变成障碍,不见性。不见性就是你见不到佛,见佛就是见性,见性就是见佛,见到真佛。没有见性你见到什么佛,这个佛、那个佛都是假佛,是佛的化身,你没有见到真佛,见性就见到真佛。
所以我们唯一的方法,当然方法很多,八万四千法门。对我来讲,对我现前生活环境来讲,哪一种方法最适当?自己在现前环境里面的修学,这要有所选择,这个选择也不容易,智慧的选择,我们没有这个智慧。所以有很多人选择宗教、选择神教,我这次到北方去旅行了一次,听说北方有很多同胞们他们选择大仙,遇到疑难杂症向大仙请教,这是选择。我们选择哪个法门好?那些都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,佛在楞严会上,文殊菩萨很慈悲帮助我们做个总的选择,世尊叫二十五位菩萨轮流报告,他们是修什么法门开悟证果的。这都说完之后文殊菩萨来给我们做总结,他给我们选择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。说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根性,看东西有的时候看不懂,听得懂,这个听比看灵光,所以说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书本,没有文字,四十九年教化众生都是用音声,就是用言语,音声为教体。在东方孔夫子的教学也是用音声,夫子当年教的这些学生,我们在书本里面看到的,孔子也很了不起,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,没有书本,也是用言语。夫子过世之后学生从记忆当中,把老师对我们最重要的教训,用文字记载下来传给后世,这叫《论语》。
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,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五百阿罗汉,他们在一起开会来结集经藏。结集的方法请一个人复讲,记忆力最好的是阿难,阿难那个头脑就像我们现在电脑一样,听一遍永远不会忘记,他有这个能力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经他全听到,所以就请阿难升座复讲,讲漏掉没有关系,不能加上自己的意思,五百阿罗汉做证明,大家听,听了之后不错,佛是这么说的,这就记录下来。如果有一个阿罗汉提出质疑,说佛不是这么说的,这个话就不能记下来,不是说多数通过,一个人不同意都不能通过。这是这样的谨慎,目的是为取信於后世,让后世的人对於佛的经典深信不疑。当年记录下来的,梵文,佛法传到中国之后,经典再翻译成中文,那翻译的有没有问题?这是我们今天的人不能不怀疑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对这个就有很严重的怀疑,因为我们外国一篇文字来翻的时候,决定没有办法翻到百分之百,能翻到百分之五、六十就不错了。我在国际上参加这些会议,我是用中文发言,需要有很多翻译来帮助我,这些翻译很老实,告诉我,「法师,你讲的东西,我们充其量只能翻译到百分之六十。」佛的经典翻成中文怎么办?也是百分之六十吗?这个事情你就想想,我能不请教老师吗?我提出这个问题请教李老师。老师告诉我:佛法传到中国,主持译场里面的法师都是证果的人,证果就没有问题了。参加译场的,参加翻译的人,最低的程度差不多是三果罗汉。何况有许多祖师大德,古佛再来的,这是中国人的福报,在外国真的不行。现在我们这个经典翻成英文,翻译的人不是证果的人,那问题就多了。所以中国人有福,感得佛菩萨出世,来担任这个工作。
就是连我们会集都不是简单事情,我在黄念祖老居士晚年见过他,黄老居士是夏莲老的传人,他告诉我,这些话他不能告诉别人,他说:夏老师不是普通人!我相信,为什么?普通人没法子做这个工作。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,这是佛门在家的一位大德,他头一个做会集,他是舒城人,离我的家乡很近,他是进士。第一个他会集的本子就不完整,《大藏经》里面有五种《无量寿经》的原本,他只看到四种,里面还有一种他没见到。第二次翻译是在清朝咸丰年间,魏默深居士,他是五种本子都见到,翻译的确实比王龙舒的是要好,可是他也有问题,取舍欠妥当。还有经文他改了几个字,改得是可以,没问题,但是祖师大德说经文不能改,如果经文可以改,随便每个人都去改一改,这个经文以后就面目全非。所以说你有意见,认为这个字比它还好,你可以注在旁边,不可以改动的,他改动了,所以有这问题。印光大师反对,不是反对会集,是反对会集不如法。所以第三次,这是民国初年,夏莲居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会集《无量寿经》,真正会集的时间是花了三年工夫,以后常常修改、常常修改,十年才定稿,不容易。我们相信这人不是普通人,出家人里面、在家人里面,自古以来不少大德是佛菩萨再来的,帮助后世众生修行证果。末法还有一万年,这个一万年世尊讲得很好,净土成就。净土宗里最重要的经典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如果没有一个善本,这一万年怎么能度过?所以出现这样的大德。这里头故事很多,我不能在此地说。所以我们对它有坚定的信心,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,依教修行。
祖师这些做法有没有依据?有,世尊灭度之前所讲的四依法,这太重要!让我们后世人对於这个翻译,经典的流通疑虑舍弃了。四依,第一个教我们「依义不依语」,翻译意思完全正确,言语多一句、少一句没有关系,这在中国译经里面常常看到。《无量寿经》,现在《大藏经》里面五种不同的翻译本,意思都好,都一样,文字有出入,这就没有关系,依义不依语。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什么叫了义?帮助我们破迷开悟、转凡成圣,这叫了义。什么叫不了义?帮助我们升官发财,得到人天的福报,这叫不了义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!又教我们「依法不依人」,这一点关系很重要,法是什么?经典,依经典做依据,不要认为某个人名气大,依靠他,那就错了。这桩事情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「上品上生章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。最后要求我们是「依智不依识」,智是智慧,识是情识,不可以感情用事,我们现在人说的依理智,不依感情。佛教给我们的四个原则,我们对於翻译、注解、讲经就不怀疑,依照这个去修行。注解提供我们做参考,我们要遵循的是经文,古大德这些注解决定不离开经典的宗旨,那就是好的解释。离开经典宗旨那就错了,那就误导,把我们引导到别的道上去就错了,决定是成佛之道。
在净土宗帮助我们建立信愿行这三个条件,决定得生净土,这就对了。我们真的求生净土,必须要舍弃这个世间;不舍弃这个世间,这是没有法子往生的。舍弃要注意不是舍弃事,是舍弃分别执著,我不说妄想,妄想太微细,那是做不到的。如果我们真的能放下执著,事情照做不再执著,这个很好,保证往生。你要不执著,你的心情快乐,真的是法喜充满,虽然不是证得阿罗汉,跟阿罗汉走的是一条路,是一个方向;如果再提升到不分别,那高了,是菩萨境界。所以能够真的放下执著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,是在方便有余土,提升了。如果没有分别,那你就很可能契入实报庄严土,赞佛偈讲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,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,见佛就成佛,你看多快!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分,只要你遇到净宗你就有分。你能信、能解、能发愿、能真干,确实印光大师讲的即生成佛之法,所以说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。《华严经》说得这么多,到最后文殊、普贤这两位大菩萨,还是劝我们求生净土,而且他给我们做示范。他们两个都是自己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而且还把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去,不可思议!
我们有这种认知,也算是觉悟,不再想留恋这个世间,这个世间一切都要放下。在我们还没有离开之前,起心动念要利益众生,跟诸佛菩萨一样。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一切众生?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智慧心、慈悲心,你就不迷了。可是话说得容易,事实不是那么简单的,这什么原因?我们要晓得,人,不是说别人,说我们自己,烦恼习气重、业障重,还有数不清的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,欠命的他来讨命,欠债的他来讨钱。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,不能说看不见就没有,这些统统是我们菩提道上的障缘。这些障缘怎么摆脱?只有一个方法,亲近佛菩萨,一天都不能放松。佛菩萨在哪里?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。这就是说明白,我们天天要读经,同参道友在一起天天在一块研究讨论,这就是亲近佛菩萨、亲近善知识。三天不干这个事情,我们的烦恼就起现行,我们又回到六道轮回,你说多可怕。我们细心想想,天天亲近,一天不亲近都靠不住,从这个地方就能知道烦恼习气太严重。甚至於很多人,我们能看到的,甚至於就发生在自己身上。现在我们在讲堂一起在研究、在学习,下课之后出了讲堂,马上就恢复原状,这多可怕!那有没有救?当然有救,怎么救法?长时薰修不许间断,薰习久了它就产生力量,这一点重要,比什么都重要。
读经没有问题,不要读得太多,一部就够了。中年以上的,我劝导大家每天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阿弥陀佛不能间断,一间断烦恼习气立刻就现行。所以学佛向上提升难就难在此地,总得要薰习个十年、八年,你有了根。我们常讲五根五力,你没有十年、八年这么长时间天天薰习,你就没有根。没有根,古人比喻讲,像浮萍一样,水里面浮萍随波逐流,你没有根你很会动摇。这在我们多年修学当中,我们看到太多了。所以我们自己也常常反省,我如果不是这五十多年天天不间断来学习,也会跟别人一样步入歧途,堕落了,肯定的!特别是名利心重,那你就有了堕落的根,名利心重;名利心淡薄的人好,扎根容易。所以佛讲的三重障很有道理,傲慢、嫉妒、贪欲,我们要是断烦恼,先从这里下手。破傲慢,要学谦卑,破嫉妒,要知道随喜,破贪欲,就要学布施,佛教给我们用这些方法去对治,我们有病,这三种方法是治病的。要知道,随喜功德不可思议,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,我帮助一个人开悟,帮助一个人成佛,这个功德大了;我障碍一个人开悟,障碍一个人成佛,这罪业重。障碍别人实在讲就是障碍自己,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,这里面利害得失悬殊之大,无法形容。为什么不成就一个人?为什么去障碍别人?所以这是愚痴,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。
你常常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,就有很多佛菩萨帮助你、成就你,业因果报本来如是。这些功过都在一念之间,这一念必须要把它转过来,我们这一生才有开悟的希望。所以要肯定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,你是怎么个看法。这两句话是佛菩萨看十法界众生、看六道众生、看三途众生。三途众生造无量的罪业,堕落在饿鬼、畜生、地狱是不是好事?好事。为什么是好事?在那里面把他的罪业消掉,他不在这个环境里头,他这个业障怎么消得掉?消掉之后他就出来了,才能接受佛菩萨教诲,有业障不能接受,业障消掉才能接受。现前正在造作重业的这些业障的人,我们试试看,劝劝他能不能回头?不能回头。不能回头随他去,佛菩萨都不著急,我们著什么急?佛菩萨看他堕落,看他堕落、看他受报,报尽他出来了,出来的时候再度他,所以佛菩萨有耐心、有长远心。可是我们现在对这些人,对这些人给他种善根,阿赖耶里给他种种子,所谓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。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,我们供这尊佛像他看到眼睛里面去了,落在阿赖耶识种种子,这也是度了他,不是现前,是要等他罪业报掉之后,阿赖耶识这个佛的种子会起现行,给他做成佛得度之因。所以学佛,实在讲就像宗门大德常说的,「会么?」如果会,一天都不空过,真正是积功累德。如果真干三年就变样子,变什么样子?变成菩萨的样子。相随心转,你真正在佛法里头积功累德三年,你就变成菩萨。你的业障,没想消业障,业障自然没有了,为什么?随著你的念头转掉,你念念是善念,你没有恶念,看到恶人你也起善念,这就对了。
所以我们看这个地方的经文,『能知此实体,寂灭真如相』,这两句是悟,讲得太高了。这个「实体」是什么?就是《还源观》里面讲的「显一体」,这十个字就是显一体,「能知」就是显,实体就是一体。这个一体是什么样子?「寂灭真如相」,寂是清净,清净到极处,灭是灭烦恼,这个地方讲的烦恼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全没有了,真如相现前。真,真是从体上讲的,如是从相上讲的,真是能现的自性,如是所现的万法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相即是性,性即是相,性是寂灭的,相也是寂灭的,你能看出来吗?你能看出来现前的相是寂灭的,不好懂!那我们还用比喻,用比喻比较容易相似的,我们看电影。电影的原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,在放映机里面播放出来的是幻灯片,一秒钟二十四张,镜头你看打开放一张,再关起来又换一张,换第二张,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张。那什么叫「寂灭真如相」?如果你观察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同,跟电影放映机的速度相同,你所看到的相就是清净寂灭,你只看到一张,是相同的相,你看到真相。如果放映机速度快,我们这个眼睛的速度慢,那你就看到它连续的相续相,你会看错了,以为这是真的,以为它有动作,它根本没动过,它哪有动?你要不相信,我们把速度放慢,我们一秒钟放两张,你就看到它不动了,一秒钟两张就不动了,一秒钟二十四张就动了,他手的动作抬起来,你看它一张一张、一张一张,不一样,你会看到这个现象,确实没有动。前面这张不是后头这张,后面这张不是前面那张,它哪有动呢?寂灭相。我们看看放映机里面的底片,就完全明白了,确实没有动作过。
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现在我们这是在放电影,立体的电影,速度多快?一秒钟放多少张?这个诸位都知道,一千二百八十兆张,你以为是真的。宇宙真相怎么来的?起心动念来的。所以《还源观》里面告诉我们,第二段就讲,「显一体,起二用」,二用是什么?起心动念,起心,形出来了,现相出来了,好像我们这放映机打开了;动念呢?动念是「我」出现了。依报跟正报可以说是同时出现的,物质环境跟精神环境同时出现的。虽同时出现,依旧是寂灭相,它时间太短了,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不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这是「寂灭真如相」。谁能知道这个实体?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,八地以上。在我们一般想像当中,这个八地以上应当是别教所说的,不是圆教,圆教怎么说法?圆教是初住以上。别教初地菩萨他断证功夫等於圆教的初住,别教就登地,就是地上菩萨,八地,那在圆教就是八住菩萨,他真的见到了。实在说,放下起心动念,这个寂灭境界就现前,所以说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刚刚见性,还带著无始无明严重的习气在。这时候的见性就好像在雾里面看到树木花草,在雾里面看到的,不是很清楚。要让这个雾,我们把雾代表无明习气,雾渐渐散去,它也不是突然散掉的,慢慢散掉的。如果我们拿个照相机每隔十分钟照一张,你看这个雾大概二、三个小时统统尽了,你看你这个照相机照的树木花草张张不相同。这就是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都见性了,可是见性,明度有差别,他真的见到了。
依照佛在大乘经上说,我们能够把执著放下,执著是最粗的,最粗重的烦恼,为什么?它是六道轮回的业因,如果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这是我们要努力去干,事可以一样做、照样做,不碍事,心里不要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心就清净,就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生智慧,不要太认真。怎么能把执著放下?弥勒菩萨真的帮大忙,我们晓得事实真相是一张一张幻灯片连续相,没有一样是真的,它这个生灭太快了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懂这个道理,我们慢慢自然就放下,为什么?一切法确确实实如佛所说,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跟你讲真话。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,在《心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你看他老人家怎么修行的?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照见,我们下面一章经文就讲到照见。什么是照见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叫照见,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叫情见;情见生烦恼,照见生智慧。所以我们能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;不再执著,没有一样不好,什么都好。不再执著,你也不会生病,你也不会有业障来找你。
这个事情,民国年间金山活佛,他老人家过世是在抗战时候,他给我们做了示现,他没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譬如吃饭的时候,确实有这么回事情,我在台湾有一位老法师告诉我,他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四个月,对他很了解,有一次在一起吃饭,很多居士看到活佛都很欢喜,都添一碗饭供养他,他就吃,吃得很快吃完了,另外一个信徒又送一碗饭给他,他一下吃了二十多碗。旁边的这个法师著急,你们不可以再送饭给老和尚,你把他撑死了,怎么可以吃二十多碗!劝大家不要再添饭。金山活佛看著他笑笑,他就问金山活佛:怎么样?是不是太撑?吃这么多。活佛告诉他:不增不减。没事!一个星期不吃饭也没事,一餐吃几十碗也没事,什么原因?没执著!这个境界我们想想最低限度大概也是二果、三果的境界,从他很多神通变化来讲,可能是三果境界。一天到晚不修边幅,一生不洗澡,而且一生就穿一件衣服。他到哪里去旅行什么都不带,里面小褂裤,外头一个长褂,就那么一件衣服,冬天也是它,夏天也是它,冬天他不冷,夏天他不热,奇怪了。这个人距离我们不太远,五十年前的事情,真人真事。所以你说放下多自在!为什么不肯放下?找自己麻烦。
真的彻底放下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,证阿罗汉果,成正觉,这开悟证果成正觉。所以佛法里三个果位,阿罗汉、菩萨、佛,三个果位你就证得第一个。第一个虽然讲是小果,可是很有受用,超越六道轮回,在六道轮回里面也是游戏神通。他虽然是出家人,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和尚,他在庙里面的时间很少,在外面游荡,就像宋朝时候的济公长老差不多,很像,也是一身很邋遢。他还有个习惯,见到掉在地下的破铜烂铁,这些金属东西他会捡来吃掉,若无其事。人家供养他的钱,铜钱也好,铜板也好,钞票也好,他全吃掉,他也没事情,身上什么都没有。你只要想他,他就来了,所以人家说他有神通,我们怎么刚刚提到,他怎么就进来了,也不知道他从哪来的,你问他他也不说,我来处而来、去处而去。乐观法师他告诉我的,台湾乐观恐怕也不在了,曾经跟金山活佛,金山活佛的法号叫妙善,跟普陀山妙善法师名字相同,妙善法师。乐观告诉我他的故事津津乐道,他说他的故事太多,给人治病,他的衣服从来不洗,领子都是黑的,但是闻起来有莲花香味,很多人生病去闻闻它就好了,很奇怪。给人治病也是的,身上搓一把,捏起来叫人吃,吃了病真的就好了,什么病都治得好。这么一个人给我们做出示现,真的,我们现在想想放下真好!你看真自在,为什么不肯放下?我们要认真努力去放下。
所以这个两句的境界太高,这是成佛,至少是初住以上的境界,那就是一真现前,一真就是自性,自性清净圆明体现前。现前的好处,成佛了,「则见正觉尊」,你就见佛了,你不成佛你就见不了佛。你成佛,你就见佛;你成阿罗汉,你就见到阿罗汉;你成菩萨,你就见到菩萨。像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这是这部经上最特殊的地方。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,初接触,还谈不上学佛,方东美先生把《华严经》介绍给我,他说《华严》这部经是佛经的哲学概论,佛经哲学里面的概论,这本书非常之圆满,有理论、有方法、还有表演,他说这是最难得的,世间教科书找不到这么的好东西。五十三参是表演,把前面所讲的道理、方法做出来给我们看。叫什么人做?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五十三个人!这里头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有出家、有在家,出家是六个人,其他全都是在家的。等於说理论、方法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华严会上佛菩萨,这个书太好了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,那我们可以这样说,在文殊菩萨所办的中心里面学习,那是凡夫!学习什么?说老实话,就是学放下。他把执著放下、分别放下,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,这就毕业了。为什么?他到这个境界,「能知此实体,寂灭真如相」,这就毕业了。文殊菩萨不留他,叫他出去参学。
他参学第一个,文殊菩萨给他介绍,你去拜访德云比丘,也叫做吉祥云比丘,《四十华严》里面名字。你去问他,菩萨应该怎样修学、怎样提升?德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,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你看头一个介绍的,我们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第一个老师是文殊菩萨介绍的,文殊菩萨表智慧,智慧的选择你看选择念佛法门,这意思很深!选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德云比丘代表的是初住菩萨,善财也到初住的地位才能去拜访初住菩萨,这是新的初住,那是老初住,去向他学习,这是教导我们。最后一位,他参访最后一位,等觉,那我们就晓得,善财童子已经提升到等觉,普贤菩萨。普贤菩萨跟他讲十大愿王,引导他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,你们想想这个味道,一头一尾有始有终。所以我信净土是从这里得来的,我的老师劝我信净土,我都没有接受,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段可了不起。当中所参访的,那是成就圆满后得智,这是无所不知。他哪个法门都接触,但是他自己修的法门如如不动,还是修净土,还是念阿弥陀佛,自始至终,善财童子是念佛成就的。
但是每个法门他都接触、他都通达、他都明了,他并没有去改变,我去学学这个、学学那个,没有。你看每访一位善知识,最后感谢他跟他告辞,礼辞。感谢是接受他的教诲、接受教育,礼辞是什么意思?礼辞是不修他的法门,还是修自己最初的法门修到底。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一生圆成佛道。见到阿弥陀佛,妙觉位,不是等觉位,一生究竟圆满。所以方老师告诉我,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本子,达到究竟圆满。所以《华严》怎么成佛的?念佛成佛的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这两句经文意思很深,我们怎么做?从我们现前能的就是总得要把执著淡薄,一下断还是不容易断掉的,要淡,一年比一年淡薄,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那就很得力。如果能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,这个功力帮助你念佛,你就决定得生,你有把握了。真要放下,不放下太苦了,你看看这个世间做人多辛苦。一定要放下,放下就自在,放下就快乐,就法喜充满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经文第七段「西南方智慧菩萨」,偈颂第八首看起:
【能知此实体。寂灭真如相。则见正觉尊。超出语言道。言语说诸法。不能显实相。平等乃能见。如法佛亦然。】
这个两首偈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说「后三启悟中」,十首偈分三段,这是最后的一段。最后一段有三首偈,我们念的是第八、第九,后面还有一首,这三首偈讲开悟了。这一段里也分两小段,他说「启悟中亦二」,又分两小段,「初二顺理之得」,我们刚才念的这两首偈,顺理之得。两首偈总共是八句,前面两句是顺理,后面六句是讲你所得,你顺理你得到什么。「后一举佛释成」,后是最后一首第十首举个例子,举什么例子?举佛来给你解释。下面还说「前中亦二」,前中就是顺理之得,它也分两小段,「半偈明顺理而知」,半偈就是第八首的前两句,一首偈是四句,两句就是半偈,是讲顺理而知。「余显顺知之益」,你随顺,智慧开了,智慧开的利益是什么?这个「益中」,顺知之益也分两小段。「半偈标」就是第八首的下面两句,『则见正觉尊,超出语言道』,这两句是标。底下一首第九首是解释,我们在没有讲这首偈之前,我们先来说说开悟。这个悟不是小悟,也不是我们常讲的大悟,这个悟是彻悟,在中国大乘教里面所谓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。第八首这四句偈前面两句就是明心见性,后面两句就是见性成佛,你看「则见正觉尊」,这就是见佛,见佛就是成佛,不见佛你就成不了佛。
明心见性,「超出语言道」,这个境界大乘教佛常说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不但说不出来,你也想不出来,想是第六意识,思跟想都达不到。思想分开来讲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,思是分别,想是执著。那我们就明白,分别执著是烦恼,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,怎么能开智慧?要想开智慧必须把烦恼放下,断烦恼才能够证菩提。所以佛真的是在千经万论处处提示我们、教导我们要放下分别执著,你才能够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就见佛,智慧开了,见佛了。只要有分别、有执著,我们的亏就吃大了,眼前这种小的名闻利养利益算什么?所以经教里面常讲,明白人、觉悟的人,你请他去做大梵天王,你请他去当摩醯首罗天王,摩醯首罗天王是娑婆世界最大的,我们讲统治者,他统治的是三千大千世界。真有这样的人吗?有可能,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幽浮,是外太空来的人,那可能就是摩醯首罗天王派的人来巡逻的,这个地方是他的领土。他统治的范围,现在我们知道是十亿个银河系,三千大千世界,他干不干?不干!为什么不干?出不了轮回。摩醯首罗天王也要搞生死轮回,福报大,寿命很长,寿命很长终究有到达的一天,到了怎么办?到了就堕落,福享尽了,所以这不是究竟法。
三界六道里没有究竟法,四圣法界里面是相似的究竟法,不是真实的;真实的究竟法,最低的位次也是在实报庄严土。我们学《华严》学到此地,这些事、理我们都相当清楚,不迷惑了,现在欠的就是欠证,我们自己怎样亲证,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讲修行,修行决定不能忘记贤首大师教导我们的《妄尽还源观》。首先要妄尽,妄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,你就还源了。还源你就契入、你就证得,证得什么?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。昨天佛学答问有一个提问,禅宗里面讲的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,他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。那个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,简单的讲就是真如本性,大乘里面讲明心见性,就是这回事情,你见到性,自性清净圆明体,这是一,显一体。从一体里面起二用,二用是什么?能生万法,惠能大师讲的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万法里面就有依报、正报,依报是宇宙,正报是自己,我从哪里来的找到了。你从哪里来的我知道,你不知道,我知道;他从哪里来的,他不知道,我也知道;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,全都知道。这叫开悟,叫大彻大悟,知道是一体这就见性,这叫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所以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跟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,两种不同的说法,一个意思,一桩事情。
所以我们在经教里面体会到,顺性是吉祥,违背自性是凶灾、灾难!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他们觉而不迷,顺性,受用的就是实报庄严土,无比的殊胜庄严。它好在哪些地方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?有,贤首大师告诉我们的「三遍、四德」就是,依报、正报都具足三遍、四德,本来具足的!三遍,第一个「周遍法界」,第二个「出生无尽」,第三个「含容空有」,你看这个性德多圆满!四德是「随缘妙用,威仪有则,柔和质直,代众生苦」,这就是大慈大悲,前面是大智大慧。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,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?迷了,迷得太深,迷得太重,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。这是什么时代?这个时代是举世的众生全迷了,我们不能说没有觉悟的人,觉悟的人太少了,凤毛麟角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迷失了自性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跟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。我们算是很有幸的,有幸在哪里?有幸觉悟,当然照经上所讲的标准,我们没达到,这是成佛的标准,这个标准最低限度是初住菩萨,这么个境界。我们现在所达到的标准,纵然没有入门,到门口了,再努力一点跨一步不就进去了吗?我们到这个地方。可是这一步你能不能跨进去?不在别人在自己,与别人毫不相干,你自己愿不愿意跨这一步。这一步是什么?放下,把门外放下你才能进到门内,门外舍不得放下就进不了门内,就这么回事情。门外是什么?门外是六道轮回、是十法界。我们能不能把六道放下?能不能把十法界放下?
也有人说,他很慈悲,放下这么多苦难众生,我就能不顾他了吗?话说得也挺有道理的。这么多苦难众生造业、堕落,你不肯放下,跟他一起作恶、一起堕落,多数都是这样的。菩萨,真正菩萨不一样,菩萨有能力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不是讲吗?随缘,你看随缘妙用,妙用是什么?我在这几十年讲经,早年常说,早年讲的一些经典讲到随缘,讲到不变,经上讲了两句「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」,我又加了两句,「随缘随变,不变不随缘」,我讲四句。随缘,不变就是妙用,这个不变可太难了,不变是顺性。正是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恒顺是随缘,成就功德是妙用。你看在恒顺众生里面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能做到吗?能!连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就是讲的随缘妙用。三人行,自己一个、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就这个意思。善人,跟他学善,他有的善念善行,我们要没有,向他学习;恶人,他造的恶念恶行,提醒我们,我们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恶念恶行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嘉勉是什么?没有,千万不要学他那样。都是老师,一个从正面教,一个从负面教,这叫妙用!我们见到善人不跟他学善,见到恶人全跟他学恶,那就是违背了自性,你就有祸临头,有灾临头。
这个道理,稍稍涉猎一点古圣先贤的典籍,你都知道,知道但是你做不到,古人所说的「三岁儿童能道得」,这个道得是他会说,「八十老翁做不到」。这个话是唐朝时候人说的,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一千三、四百年,那个时候古人就有这样的感慨,那现在就更不必说了。所以现在你知道做不到,这都变成很平常的事,一千多年前人就这么个说法,何况现在?世风日下,现在跌到谷底,真的到底了。我们看到外国的科学家,连美国太空总署这些人常常为我们提出警告,提醍我们,叫我们赶快救地球!再不救地球,他说我们这些人,在这个地球上居住大概还能住几年?这说几年,不是几十年,还能住几年?七年。许多人提醒我们是不会超过十年,严重警告,世界末日就来临。很多人问我,「法师,你相不相信世界有末日?」我说我不相信,我为什么不相信?佛在经上没有说世界末日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,他老人家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,照外国人的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才二千五百年,那还有九千五百年,怎么说世界末日?我凭的是大乘佛教,我不相信。可是科学家提出很多数据,可不可能?我想可能有灾难,有严重灾难,绝不是世界末日。说这个大灾难世界上的人口会消灭百分之八十,这个有可能,那还有百分之二十还在!严重灾难,不能说是末日,地球上人会没有,这个地球还会存在,不可能说这个地球没有了。
像这样的例子科学家他也讲得很清楚,说地球上这种重大灾难在过去已经有好几次。地球的板块产生变化,大陆沉到海底里面去,高山又从海底里面冒出来,这些现象我们相信。这是不是世界末日?不能说是末日,契入大乘之后晓得有没有末日?没有末日,永久没有末日。为什么没有末日?因为没有生死。真正契入大乘知道,所谓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之后心就安了。这些我们现在讲自然灾害,在佛法里面讲是自然的变化,与我们有没有关系?没关系。身可能跟著自然变化也产生变化,身体消失,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,像衣服一样,丢掉没有关系,立刻又能得一个身,就是换一个身体。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,这有什么可怕的?你要明了这个事情这是自然现象。像我们这个身体用得差不多,老化了,不好使用,换个新的。像你们驾车一样,这车驾了几年,这个车旧了不好用,你就换个新车。我们这个身体要是老旧不好用,马上就换个新身体,欢欢喜喜、快快乐乐去换个新身体。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以为死了,死了很悲哀,这个观念是很大的错误。死了很恐惧,恐惧不好,这一恐惧,贪生怕死,你换来的身体愈换愈差,这一生是人身体,来生换个畜生身体不就差了!
学佛你说有什么好处?我说最低限度的好处,我们临终舍身的时候一点恐惧都没有。知道自己换个好身体,心地清净的时候确实知道来生到哪一道去,或者到人道,或者到天道,或者念佛生到极乐世界、生到他方佛国土,这真的不是假的,这就是学佛真实的利益。没有这样的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?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的前途,要爱护我们自己的性德,这真正自爱。自爱你才能爱人,你才能及物,不但爱人,爱天地万物,这就是性德的流露。所以念念为利益众生,决定不会有伤害众生的念头,这叫积德,这叫回归自性,自性是圆满的,自性是本善的,没有丝毫不善。哪些是不善?佛给我们讲最简单的例子十恶,杀生是不善,自性里没有;偷盗是不善,自性里也没有;邪淫是不善;妄语是不善;两舌是不善,两舌是挑拨是非;绮语是不善,花言巧语,别有用心,欺骗善信,这是不善;恶口是言语粗鲁,让别人听到感到很难受,这不善;贪欲不善,瞋恚不善,愚痴不善。佛跟我们举了十个例子,这十样东西自性里头没有,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,迷失自性,这个没有的东西现在统统具足。要知道这不是自性,自性里没有的你必须要把它淘汰掉,要把它舍弃掉。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,现在染上这些病毒,这些病毒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,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体是圆满的、是健康的。不健康的东西、本来没有的东西要把它舍掉,那就恢复健康;如果还留恋,不肯把它舍弃掉,那错了。这些不能不知道,为什么?它不但是证果的障碍,它障碍你开悟。
聪明人要常常回光返照,想想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带什么来?没有一样东西带来。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间,将来走的时候也是赤裸裸的离开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明白。你在这个世间拥有所有一切,那都是累赘的,不是你的!你操那种心干什么?叫白操心了。你在这上操心,你在这些地方留恋叫造业,造什么业?轮回业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舍得,你要舍,舍就是放下,舍就是布施,可是这里头有个自然的道理在里面,愈舍愈多,舍财得财。财愈多贪心愈严重,那麻烦大了,怎么办?你把你所得的再舍掉。舍得有两重意思,第一重意思,你舍你有得,第二重更深的意思,你把你所得的还要舍掉,舍财如是,舍法也如是。譬如我去修学,我学了很多知识,学了很多技术能力,学了怎么样?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示现,要把它舍掉,把它放下他才开悟,他才能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如果他要不把他十二年所学的统统舍掉,他就开不了悟,为什么?变成叫所知障。所知实在讲不是障,它为什么障碍你开悟?因为所知这里头你有分别执著,它就变成障。没有分别执著它就是智慧,有分别执著加在里面它就变成障碍,不见性。不见性就是你见不到佛,见佛就是见性,见性就是见佛,见到真佛。没有见性你见到什么佛,这个佛、那个佛都是假佛,是佛的化身,你没有见到真佛,见性就见到真佛。
所以我们唯一的方法,当然方法很多,八万四千法门。对我来讲,对我现前生活环境来讲,哪一种方法最适当?自己在现前环境里面的修学,这要有所选择,这个选择也不容易,智慧的选择,我们没有这个智慧。所以有很多人选择宗教、选择神教,我这次到北方去旅行了一次,听说北方有很多同胞们他们选择大仙,遇到疑难杂症向大仙请教,这是选择。我们选择哪个法门好?那些都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,佛在楞严会上,文殊菩萨很慈悲帮助我们做个总的选择,世尊叫二十五位菩萨轮流报告,他们是修什么法门开悟证果的。这都说完之后文殊菩萨来给我们做总结,他给我们选择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。说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根性,看东西有的时候看不懂,听得懂,这个听比看灵光,所以说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书本,没有文字,四十九年教化众生都是用音声,就是用言语,音声为教体。在东方孔夫子的教学也是用音声,夫子当年教的这些学生,我们在书本里面看到的,孔子也很了不起,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,没有书本,也是用言语。夫子过世之后学生从记忆当中,把老师对我们最重要的教训,用文字记载下来传给后世,这叫《论语》。
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,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五百阿罗汉,他们在一起开会来结集经藏。结集的方法请一个人复讲,记忆力最好的是阿难,阿难那个头脑就像我们现在电脑一样,听一遍永远不会忘记,他有这个能力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经他全听到,所以就请阿难升座复讲,讲漏掉没有关系,不能加上自己的意思,五百阿罗汉做证明,大家听,听了之后不错,佛是这么说的,这就记录下来。如果有一个阿罗汉提出质疑,说佛不是这么说的,这个话就不能记下来,不是说多数通过,一个人不同意都不能通过。这是这样的谨慎,目的是为取信於后世,让后世的人对於佛的经典深信不疑。当年记录下来的,梵文,佛法传到中国之后,经典再翻译成中文,那翻译的有没有问题?这是我们今天的人不能不怀疑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对这个就有很严重的怀疑,因为我们外国一篇文字来翻的时候,决定没有办法翻到百分之百,能翻到百分之五、六十就不错了。我在国际上参加这些会议,我是用中文发言,需要有很多翻译来帮助我,这些翻译很老实,告诉我,「法师,你讲的东西,我们充其量只能翻译到百分之六十。」佛的经典翻成中文怎么办?也是百分之六十吗?这个事情你就想想,我能不请教老师吗?我提出这个问题请教李老师。老师告诉我:佛法传到中国,主持译场里面的法师都是证果的人,证果就没有问题了。参加译场的,参加翻译的人,最低的程度差不多是三果罗汉。何况有许多祖师大德,古佛再来的,这是中国人的福报,在外国真的不行。现在我们这个经典翻成英文,翻译的人不是证果的人,那问题就多了。所以中国人有福,感得佛菩萨出世,来担任这个工作。
就是连我们会集都不是简单事情,我在黄念祖老居士晚年见过他,黄老居士是夏莲老的传人,他告诉我,这些话他不能告诉别人,他说:夏老师不是普通人!我相信,为什么?普通人没法子做这个工作。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,这是佛门在家的一位大德,他头一个做会集,他是舒城人,离我的家乡很近,他是进士。第一个他会集的本子就不完整,《大藏经》里面有五种《无量寿经》的原本,他只看到四种,里面还有一种他没见到。第二次翻译是在清朝咸丰年间,魏默深居士,他是五种本子都见到,翻译的确实比王龙舒的是要好,可是他也有问题,取舍欠妥当。还有经文他改了几个字,改得是可以,没问题,但是祖师大德说经文不能改,如果经文可以改,随便每个人都去改一改,这个经文以后就面目全非。所以说你有意见,认为这个字比它还好,你可以注在旁边,不可以改动的,他改动了,所以有这问题。印光大师反对,不是反对会集,是反对会集不如法。所以第三次,这是民国初年,夏莲居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会集《无量寿经》,真正会集的时间是花了三年工夫,以后常常修改、常常修改,十年才定稿,不容易。我们相信这人不是普通人,出家人里面、在家人里面,自古以来不少大德是佛菩萨再来的,帮助后世众生修行证果。末法还有一万年,这个一万年世尊讲得很好,净土成就。净土宗里最重要的经典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如果没有一个善本,这一万年怎么能度过?所以出现这样的大德。这里头故事很多,我不能在此地说。所以我们对它有坚定的信心,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,依教修行。
祖师这些做法有没有依据?有,世尊灭度之前所讲的四依法,这太重要!让我们后世人对於这个翻译,经典的流通疑虑舍弃了。四依,第一个教我们「依义不依语」,翻译意思完全正确,言语多一句、少一句没有关系,这在中国译经里面常常看到。《无量寿经》,现在《大藏经》里面五种不同的翻译本,意思都好,都一样,文字有出入,这就没有关系,依义不依语。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什么叫了义?帮助我们破迷开悟、转凡成圣,这叫了义。什么叫不了义?帮助我们升官发财,得到人天的福报,这叫不了义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!又教我们「依法不依人」,这一点关系很重要,法是什么?经典,依经典做依据,不要认为某个人名气大,依靠他,那就错了。这桩事情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「上品上生章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。最后要求我们是「依智不依识」,智是智慧,识是情识,不可以感情用事,我们现在人说的依理智,不依感情。佛教给我们的四个原则,我们对於翻译、注解、讲经就不怀疑,依照这个去修行。注解提供我们做参考,我们要遵循的是经文,古大德这些注解决定不离开经典的宗旨,那就是好的解释。离开经典宗旨那就错了,那就误导,把我们引导到别的道上去就错了,决定是成佛之道。
在净土宗帮助我们建立信愿行这三个条件,决定得生净土,这就对了。我们真的求生净土,必须要舍弃这个世间;不舍弃这个世间,这是没有法子往生的。舍弃要注意不是舍弃事,是舍弃分别执著,我不说妄想,妄想太微细,那是做不到的。如果我们真的能放下执著,事情照做不再执著,这个很好,保证往生。你要不执著,你的心情快乐,真的是法喜充满,虽然不是证得阿罗汉,跟阿罗汉走的是一条路,是一个方向;如果再提升到不分别,那高了,是菩萨境界。所以能够真的放下执著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,是在方便有余土,提升了。如果没有分别,那你就很可能契入实报庄严土,赞佛偈讲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,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,见佛就成佛,你看多快!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分,只要你遇到净宗你就有分。你能信、能解、能发愿、能真干,确实印光大师讲的即生成佛之法,所以说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。《华严经》说得这么多,到最后文殊、普贤这两位大菩萨,还是劝我们求生净土,而且他给我们做示范。他们两个都是自己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而且还把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去,不可思议!
我们有这种认知,也算是觉悟,不再想留恋这个世间,这个世间一切都要放下。在我们还没有离开之前,起心动念要利益众生,跟诸佛菩萨一样。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一切众生?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智慧心、慈悲心,你就不迷了。可是话说得容易,事实不是那么简单的,这什么原因?我们要晓得,人,不是说别人,说我们自己,烦恼习气重、业障重,还有数不清的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,欠命的他来讨命,欠债的他来讨钱。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,不能说看不见就没有,这些统统是我们菩提道上的障缘。这些障缘怎么摆脱?只有一个方法,亲近佛菩萨,一天都不能放松。佛菩萨在哪里?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。这就是说明白,我们天天要读经,同参道友在一起天天在一块研究讨论,这就是亲近佛菩萨、亲近善知识。三天不干这个事情,我们的烦恼就起现行,我们又回到六道轮回,你说多可怕。我们细心想想,天天亲近,一天不亲近都靠不住,从这个地方就能知道烦恼习气太严重。甚至於很多人,我们能看到的,甚至於就发生在自己身上。现在我们在讲堂一起在研究、在学习,下课之后出了讲堂,马上就恢复原状,这多可怕!那有没有救?当然有救,怎么救法?长时薰修不许间断,薰习久了它就产生力量,这一点重要,比什么都重要。
读经没有问题,不要读得太多,一部就够了。中年以上的,我劝导大家每天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阿弥陀佛不能间断,一间断烦恼习气立刻就现行。所以学佛向上提升难就难在此地,总得要薰习个十年、八年,你有了根。我们常讲五根五力,你没有十年、八年这么长时间天天薰习,你就没有根。没有根,古人比喻讲,像浮萍一样,水里面浮萍随波逐流,你没有根你很会动摇。这在我们多年修学当中,我们看到太多了。所以我们自己也常常反省,我如果不是这五十多年天天不间断来学习,也会跟别人一样步入歧途,堕落了,肯定的!特别是名利心重,那你就有了堕落的根,名利心重;名利心淡薄的人好,扎根容易。所以佛讲的三重障很有道理,傲慢、嫉妒、贪欲,我们要是断烦恼,先从这里下手。破傲慢,要学谦卑,破嫉妒,要知道随喜,破贪欲,就要学布施,佛教给我们用这些方法去对治,我们有病,这三种方法是治病的。要知道,随喜功德不可思议,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,我帮助一个人开悟,帮助一个人成佛,这个功德大了;我障碍一个人开悟,障碍一个人成佛,这罪业重。障碍别人实在讲就是障碍自己,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,这里面利害得失悬殊之大,无法形容。为什么不成就一个人?为什么去障碍别人?所以这是愚痴,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。
你常常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,就有很多佛菩萨帮助你、成就你,业因果报本来如是。这些功过都在一念之间,这一念必须要把它转过来,我们这一生才有开悟的希望。所以要肯定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,你是怎么个看法。这两句话是佛菩萨看十法界众生、看六道众生、看三途众生。三途众生造无量的罪业,堕落在饿鬼、畜生、地狱是不是好事?好事。为什么是好事?在那里面把他的罪业消掉,他不在这个环境里头,他这个业障怎么消得掉?消掉之后他就出来了,才能接受佛菩萨教诲,有业障不能接受,业障消掉才能接受。现前正在造作重业的这些业障的人,我们试试看,劝劝他能不能回头?不能回头。不能回头随他去,佛菩萨都不著急,我们著什么急?佛菩萨看他堕落,看他堕落、看他受报,报尽他出来了,出来的时候再度他,所以佛菩萨有耐心、有长远心。可是我们现在对这些人,对这些人给他种善根,阿赖耶里给他种种子,所谓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。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,我们供这尊佛像他看到眼睛里面去了,落在阿赖耶识种种子,这也是度了他,不是现前,是要等他罪业报掉之后,阿赖耶识这个佛的种子会起现行,给他做成佛得度之因。所以学佛,实在讲就像宗门大德常说的,「会么?」如果会,一天都不空过,真正是积功累德。如果真干三年就变样子,变什么样子?变成菩萨的样子。相随心转,你真正在佛法里头积功累德三年,你就变成菩萨。你的业障,没想消业障,业障自然没有了,为什么?随著你的念头转掉,你念念是善念,你没有恶念,看到恶人你也起善念,这就对了。
所以我们看这个地方的经文,『能知此实体,寂灭真如相』,这两句是悟,讲得太高了。这个「实体」是什么?就是《还源观》里面讲的「显一体」,这十个字就是显一体,「能知」就是显,实体就是一体。这个一体是什么样子?「寂灭真如相」,寂是清净,清净到极处,灭是灭烦恼,这个地方讲的烦恼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全没有了,真如相现前。真,真是从体上讲的,如是从相上讲的,真是能现的自性,如是所现的万法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相即是性,性即是相,性是寂灭的,相也是寂灭的,你能看出来吗?你能看出来现前的相是寂灭的,不好懂!那我们还用比喻,用比喻比较容易相似的,我们看电影。电影的原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,在放映机里面播放出来的是幻灯片,一秒钟二十四张,镜头你看打开放一张,再关起来又换一张,换第二张,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张。那什么叫「寂灭真如相」?如果你观察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同,跟电影放映机的速度相同,你所看到的相就是清净寂灭,你只看到一张,是相同的相,你看到真相。如果放映机速度快,我们这个眼睛的速度慢,那你就看到它连续的相续相,你会看错了,以为这是真的,以为它有动作,它根本没动过,它哪有动?你要不相信,我们把速度放慢,我们一秒钟放两张,你就看到它不动了,一秒钟两张就不动了,一秒钟二十四张就动了,他手的动作抬起来,你看它一张一张、一张一张,不一样,你会看到这个现象,确实没有动。前面这张不是后头这张,后面这张不是前面那张,它哪有动呢?寂灭相。我们看看放映机里面的底片,就完全明白了,确实没有动作过。
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现在我们这是在放电影,立体的电影,速度多快?一秒钟放多少张?这个诸位都知道,一千二百八十兆张,你以为是真的。宇宙真相怎么来的?起心动念来的。所以《还源观》里面告诉我们,第二段就讲,「显一体,起二用」,二用是什么?起心动念,起心,形出来了,现相出来了,好像我们这放映机打开了;动念呢?动念是「我」出现了。依报跟正报可以说是同时出现的,物质环境跟精神环境同时出现的。虽同时出现,依旧是寂灭相,它时间太短了,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不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这是「寂灭真如相」。谁能知道这个实体?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,八地以上。在我们一般想像当中,这个八地以上应当是别教所说的,不是圆教,圆教怎么说法?圆教是初住以上。别教初地菩萨他断证功夫等於圆教的初住,别教就登地,就是地上菩萨,八地,那在圆教就是八住菩萨,他真的见到了。实在说,放下起心动念,这个寂灭境界就现前,所以说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刚刚见性,还带著无始无明严重的习气在。这时候的见性就好像在雾里面看到树木花草,在雾里面看到的,不是很清楚。要让这个雾,我们把雾代表无明习气,雾渐渐散去,它也不是突然散掉的,慢慢散掉的。如果我们拿个照相机每隔十分钟照一张,你看这个雾大概二、三个小时统统尽了,你看你这个照相机照的树木花草张张不相同。这就是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都见性了,可是见性,明度有差别,他真的见到了。
依照佛在大乘经上说,我们能够把执著放下,执著是最粗的,最粗重的烦恼,为什么?它是六道轮回的业因,如果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这是我们要努力去干,事可以一样做、照样做,不碍事,心里不要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心就清净,就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生智慧,不要太认真。怎么能把执著放下?弥勒菩萨真的帮大忙,我们晓得事实真相是一张一张幻灯片连续相,没有一样是真的,它这个生灭太快了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懂这个道理,我们慢慢自然就放下,为什么?一切法确确实实如佛所说,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跟你讲真话。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,在《心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你看他老人家怎么修行的?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照见,我们下面一章经文就讲到照见。什么是照见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叫照见,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叫情见;情见生烦恼,照见生智慧。所以我们能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;不再执著,没有一样不好,什么都好。不再执著,你也不会生病,你也不会有业障来找你。
这个事情,民国年间金山活佛,他老人家过世是在抗战时候,他给我们做了示现,他没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譬如吃饭的时候,确实有这么回事情,我在台湾有一位老法师告诉我,他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四个月,对他很了解,有一次在一起吃饭,很多居士看到活佛都很欢喜,都添一碗饭供养他,他就吃,吃得很快吃完了,另外一个信徒又送一碗饭给他,他一下吃了二十多碗。旁边的这个法师著急,你们不可以再送饭给老和尚,你把他撑死了,怎么可以吃二十多碗!劝大家不要再添饭。金山活佛看著他笑笑,他就问金山活佛:怎么样?是不是太撑?吃这么多。活佛告诉他:不增不减。没事!一个星期不吃饭也没事,一餐吃几十碗也没事,什么原因?没执著!这个境界我们想想最低限度大概也是二果、三果的境界,从他很多神通变化来讲,可能是三果境界。一天到晚不修边幅,一生不洗澡,而且一生就穿一件衣服。他到哪里去旅行什么都不带,里面小褂裤,外头一个长褂,就那么一件衣服,冬天也是它,夏天也是它,冬天他不冷,夏天他不热,奇怪了。这个人距离我们不太远,五十年前的事情,真人真事。所以你说放下多自在!为什么不肯放下?找自己麻烦。
真的彻底放下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,证阿罗汉果,成正觉,这开悟证果成正觉。所以佛法里三个果位,阿罗汉、菩萨、佛,三个果位你就证得第一个。第一个虽然讲是小果,可是很有受用,超越六道轮回,在六道轮回里面也是游戏神通。他虽然是出家人,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和尚,他在庙里面的时间很少,在外面游荡,就像宋朝时候的济公长老差不多,很像,也是一身很邋遢。他还有个习惯,见到掉在地下的破铜烂铁,这些金属东西他会捡来吃掉,若无其事。人家供养他的钱,铜钱也好,铜板也好,钞票也好,他全吃掉,他也没事情,身上什么都没有。你只要想他,他就来了,所以人家说他有神通,我们怎么刚刚提到,他怎么就进来了,也不知道他从哪来的,你问他他也不说,我来处而来、去处而去。乐观法师他告诉我的,台湾乐观恐怕也不在了,曾经跟金山活佛,金山活佛的法号叫妙善,跟普陀山妙善法师名字相同,妙善法师。乐观告诉我他的故事津津乐道,他说他的故事太多,给人治病,他的衣服从来不洗,领子都是黑的,但是闻起来有莲花香味,很多人生病去闻闻它就好了,很奇怪。给人治病也是的,身上搓一把,捏起来叫人吃,吃了病真的就好了,什么病都治得好。这么一个人给我们做出示现,真的,我们现在想想放下真好!你看真自在,为什么不肯放下?我们要认真努力去放下。
所以这个两句的境界太高,这是成佛,至少是初住以上的境界,那就是一真现前,一真就是自性,自性清净圆明体现前。现前的好处,成佛了,「则见正觉尊」,你就见佛了,你不成佛你就见不了佛。你成佛,你就见佛;你成阿罗汉,你就见到阿罗汉;你成菩萨,你就见到菩萨。像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这是这部经上最特殊的地方。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,初接触,还谈不上学佛,方东美先生把《华严经》介绍给我,他说《华严》这部经是佛经的哲学概论,佛经哲学里面的概论,这本书非常之圆满,有理论、有方法、还有表演,他说这是最难得的,世间教科书找不到这么的好东西。五十三参是表演,把前面所讲的道理、方法做出来给我们看。叫什么人做?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五十三个人!这里头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有出家、有在家,出家是六个人,其他全都是在家的。等於说理论、方法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华严会上佛菩萨,这个书太好了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,那我们可以这样说,在文殊菩萨所办的中心里面学习,那是凡夫!学习什么?说老实话,就是学放下。他把执著放下、分别放下,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,这就毕业了。为什么?他到这个境界,「能知此实体,寂灭真如相」,这就毕业了。文殊菩萨不留他,叫他出去参学。
他参学第一个,文殊菩萨给他介绍,你去拜访德云比丘,也叫做吉祥云比丘,《四十华严》里面名字。你去问他,菩萨应该怎样修学、怎样提升?德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,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你看头一个介绍的,我们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第一个老师是文殊菩萨介绍的,文殊菩萨表智慧,智慧的选择你看选择念佛法门,这意思很深!选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德云比丘代表的是初住菩萨,善财也到初住的地位才能去拜访初住菩萨,这是新的初住,那是老初住,去向他学习,这是教导我们。最后一位,他参访最后一位,等觉,那我们就晓得,善财童子已经提升到等觉,普贤菩萨。普贤菩萨跟他讲十大愿王,引导他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,你们想想这个味道,一头一尾有始有终。所以我信净土是从这里得来的,我的老师劝我信净土,我都没有接受,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段可了不起。当中所参访的,那是成就圆满后得智,这是无所不知。他哪个法门都接触,但是他自己修的法门如如不动,还是修净土,还是念阿弥陀佛,自始至终,善财童子是念佛成就的。
但是每个法门他都接触、他都通达、他都明了,他并没有去改变,我去学学这个、学学那个,没有。你看每访一位善知识,最后感谢他跟他告辞,礼辞。感谢是接受他的教诲、接受教育,礼辞是什么意思?礼辞是不修他的法门,还是修自己最初的法门修到底。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一生圆成佛道。见到阿弥陀佛,妙觉位,不是等觉位,一生究竟圆满。所以方老师告诉我,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本子,达到究竟圆满。所以《华严》怎么成佛的?念佛成佛的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这两句经文意思很深,我们怎么做?从我们现前能的就是总得要把执著淡薄,一下断还是不容易断掉的,要淡,一年比一年淡薄,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那就很得力。如果能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,这个功力帮助你念佛,你就决定得生,你有把握了。真要放下,不放下太苦了,你看看这个世间做人多辛苦。一定要放下,放下就自在,放下就快乐,就法喜充满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