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九八三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九八三卷)  2008/9/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983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我们从第六段看起,「东南方善慧菩萨」偈颂第八首:

  【若人了知佛。及佛所说法。则能照世间。如佛卢舍那。】

  这是偈颂第三段最后的一首,第三段是讲「观成」,也就是说我们用心观察,这要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用真心观察,依报庄严都没有自性,都是缘起性空。末后一首是「双结知佛法益」,这末后一首偈,这就是第六首里面跟我们讲的法空,第七首跟我们讲的我空,双结我法二空。清凉大师给我们提示的是「文显可知」,就是这首偈很明白,我们一看就知道了。而实际上我们还是很难理解,如果从前面一直学下来的,当然没问题;如果前面我们没学习过,从当中学起的,那就有一定的难度。『若人』,这是假设,如果有一个人,他明了,他知道佛,对於佛真的明白,以及佛所说的一切法,也能够明了。我们要问,不过后面还会说到,佛是什么?什么叫做佛?学习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。「佛」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,直接来说它的意思是智慧、是觉悟。当时翻译佛经的这些大德,为什么不把它翻成智或者翻成觉?这是因为中国文字里面的智跟觉,还不能包括佛陀的含义,所以只有用音译,然后再加以解释。我们才晓得它是智,但是不像我们中国人所领会的智的意思,为什么?它说三种智,这三种智,第一个是一切智,第二个是道种智,第三个是一切种智。我们中国这个智没有这么多意思,佛这里头它有这么多意思在里头。

  什么叫一切智?「一切智」是知一切法的总相,那个智慧叫一切智。总相是什么?佛法里面常说「万法皆空」,像我们前面所念的法空、我空,知一切法皆空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《大般若经》总结的是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都是知法总相。什么人真正明了、承认呢?在佛法里面讲是阿罗汉,阿罗汉就知道一切法的总相,所以他的心清净,他能放下了。知道一切法都不可得,包括自己的身体,包括自己的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,都不可得,所谓物质跟精神都不可得,这个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学了不少。第二种,知一切法的差别相,叫「道种智」,这个道是道理,种是一切法种种不同。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是什么道理出现的?这就难,这比前面难得太多了。每一种法,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任何一法都有这六方面,这六方面都能通达。譬如说我,我这个人,我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我?我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出现?我出现这个时代是为什么?问题可多!白天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太阳,晚上我们睁开眼睛看到月亮、看到星星,它从哪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那这个世间法可太多了,说不尽。种种一切法的业因果报你全都明白了,这叫道种智。道种智,菩萨知道了,知道道种智当然知道一切智,知道一切智未必知道道种智。所以菩萨智慧比阿罗汉高,阿罗汉只晓得一切法皆空,不知道这一切法的由,幻相怎么来的他不知道。第三种叫「一切种智」,一切就是一切智,种智就是道种智。一切种智,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不二的,一切智知空,道种智知有,一切种智知空有不二,这个智慧才圆满,这个智慧是佛陀所证得的,具足一切种智这是佛。所以你看这个智里头有这么多的意思,空有确实是一不是二。

  在《华严》里面佛讲得这么清楚、讲得这么明白。我们没有开悟、没有证果,长年听佛讲经说法,接受大乘的薰习,渐渐也明白了,这种明白不是我们亲证,这是听说,世尊为我们开示的。可是开示之后,我们自己有事情,有什么事情?有行证。行就是落实,要把佛法的理论落实在生活当中,这些道理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从真正实质生活里面去证实。证实什么?证实空有不二,这入佛境界。如果证实万法皆空,那是阿罗汉的境界。阿罗汉是小乘的圆满,空有不二那是大乘教的圆满。要证实,证实之后你就得受用。怎么证实法?你知道一切法皆空、一切法不可得,你才肯放下。放下什么?从哪里放起?这个很重要。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,要放下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,万法皆空你才真正得受用,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,亲证这个境界。放下分别执著你就成菩萨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成佛,你才真正入华严境界。如果不能契入佛菩萨的境界,我们依然还是个凡夫,也就是说具足妄想分别执著依旧搞六道轮回。这样学佛,现在人称之为佛学,你没有得受用,听佛讲的没错,你自己也懂,为什么你还搞六道轮回?你放不下。

  我们从最基本的地方来说,这是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不知道的,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?不放下不行。为什么?不放下自私自利,你肯定就有名闻利养、你有五欲六尘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你有贪瞋痴慢,这些东西,这些东西叫轮回心,轮回心所造作的叫轮回业。你造轮回业,六道轮回就出现,这个境界就出现,你造的是善业,果报在三善道;你造作的不善业,果报在三恶道。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?自己造的,与别人不相干,与佛菩萨也不相干,确实是自作自受。能把这些事情讲清楚、讲明白,这就是『佛所说法』,佛给我们讲的这叫世间法,这要知道,没有出离世间。世间跟出世间也是不二,这法就妙极了,法是一,哪有出世间、不出世间?没有这个。现在我们总算是听清楚、听明白,听的遍数太多了,古人所谓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听上一千遍也明白了,但是还不得受用。不过我们知道修学的方向、目标,只要自己真干,确实有把握,不怀疑。没有忧虑、没有怀疑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出世间法,所以世出世间没有界限,没有两样。我们在一切人事物里面没有执著,就是阿罗汉应化在世间,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。相上看是一样,理上看完全不一样,一个是真的以为有六道轮回,在里头受苦受难;一个知道一切法皆空、了不可得,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,那怎么会一样!凡夫有苦乐忧喜舍五种受,身有苦乐,心有忧喜;阿罗汉没有了,真的是离苦得乐,没有这苦,苦乐忧喜舍没有了,这就不同。我们同在这个世间,我们有苦乐忧喜舍,阿罗汉没有。

  如果在如来的果位上,那更不可思议,如来的果位是怎么?我们现前环境,他是如来,他是佛,或者说他是法身菩萨,我们共同住在一起。我们受六道轮回的果报,他们受不受?他们不受,他们在这个世界,在他的,用我们人间话来讲,在他心目之中这个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完全不一样!这对我们来讲,大乘教有个名词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不思议解脱境界就在眼前。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,能够承认,为什么?有理论的依据,有理一定有事,这个事在理上是讲得通的。我们就会相信,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佛事》里面所说的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你就一定能够推想到,我心即是毗卢遮那,毗卢遮那即是我心;我心即是释迦牟尼,释迦牟尼即是我心。不就这个意思吗?佛如是,菩萨亦如是,一切有情众生无一不如是,触类旁通!如果你遇到一个冤亲债主,这个人常常跟你过不去,这是某甲,佛经上常用的是某甲,是你的冤家,是你的仇人,你能懂得这句佛法,某甲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某甲,问题不就化解了吗?恩怨平等。这个某乙是我的恩人,某乙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某乙,怨亲平等,什么问题都化解了。人事环境上没有问题了,物质环境一样,你看物质环境,中峰禅师说「此方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」,懂得这个你不就明白了吗?此方即是天堂,天堂即是此方;此方即是地狱,地狱即是此方。

 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大乘教里头有句话说得很清楚、说得很明白,境随心转,一切法从心想生,离开心想,无有一法可得,这是诸佛所说法,妙极!你真的能通达的时候,你在一切境缘当中,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,永远清净是真心现前了。妄心幻化,妄不碍真,真也不妨碍妄,真妄不二。像我们看现在电视的屏幕,真心是什么?真心就是屏幕,妄心是什么?妄心就是屏幕上所现的一切影像,你看这些影像有没有妨碍屏幕?屏幕有没有障碍形相?没有,屏幕丝毫不染著,画面再多,从来没染著。从现相上来讲,屏幕从来没有拒绝过,你这个形相我不要你,你显不出来了,没有,它不妨碍!这就是真心跟妄心,真妄是一不是二。最重要是你要明白、你要知道彼此没有妨碍,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你本来是佛。你不放下呢?不放下,你本来也是佛。为什么会有这个样子?现在我们很清楚,放下是明白佛,觉悟了的佛;没有放下,理上是佛,性上是佛,事上说,事上你正在迷惑颠倒,你是个糊涂佛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怎么不是佛!所以觉悟的人对没有觉悟的人平等的恭敬,为什么?他知道「我是佛,你也是佛」,我们两个是一样的,绝对没有轻慢心。所以佛菩萨知道我们,我们不知道佛菩萨,我们迷惑颠倒,起心动念像《地藏经》上讲的,「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」。

  佛有没有法可说?佛无法可说。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最后告诉大家,他没有说过一句法,谁要说他说法叫谤佛。明明说了四十九年,后人整理成一部《大藏经》,怎么说一字没有说?真的,真的没说。为什么知道是真的?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里来的分别执著,他说什么!一点都不错。我觉得我已经说得很明白,但是听的人听不懂。我们十一楼走廊,我刚才看到挂的有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,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里面体会到这个真相。你看看那些结晶,水结晶的图案很美,这是在实验当中,我们人的意念,善念、恶念对著这个水,它就起了反应。我们用照相机把它照出来,就看到这些图案的效果,善念图案非常美,不善的念头图案就很丑陋。知道什么?水这是矿物,它真的有见闻觉知,它能看、能听、能懂得人的意思。我们要问,它有没有分别、有没有执著?我想想大家都会摇头,水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它有没有起心动念?不可能,它不可能起心动念。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的善它就反应美,不善它就反应丑,这怎么回事情?佛菩萨就是这样的,所以他的现身、他的说法,完全是我们一切众生或者是言语、或者是心里面的念头对著他,他自自然然的反应;如果我们这些众生没有讯息给他,他完全没有反应。我们很多的资讯给了他,对著他了,他反应出来的这些现象确实没有通过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他说什么!所以叫无说。

  你才真正懂得佛所说法,他说的法叫妙法,妙在哪里?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,一个字里头全包尽了。这个又难懂了。经上说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哪个一?任一,不是指定某一种一,任何一物。在《大藏经》里,每一个字它就包含全部《大藏经》,我们相不相信?我相信,我一点都不怀疑。这个字有形相,这个形相用现在话讲它是物质,我们这本经书是物质,这一个字它也是物质。再小的物质,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质,现在讲基本粒子,我们试问问,白纸黑字是不是基本粒子组成的?把它分析开,每个基本粒子里面佛给我们讲有圆满的宇宙。现在科学家也发现,他们的名词叫全息理论,他们用照片来做比喻,全息照片。就是这张照片它完整的一个画面,你把照片撕碎,撕得再小,你在雷射光照注之下,你能够看到完整的照片,每个碎片里头都是完整的照片,这是科学家发现的。佛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,每一个毛端、每一粒微尘,里面都有整个宇宙圆满的信息、圆满的现相,这不就一即是一切吗?我们说一个字就是全部《大藏经》不为过。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这些讯息,三千年前佛都给我们透出来了。所以他所透露出来全部是自性,自性里面的性德、性能、性相。也就是世尊在后面,我们现在还没念到,还很远,在「出现品」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我们一个人,一个人就是我圆满的宇宙,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(无量智慧)我们统统具足,神通统统具足,没欠缺,德能、相好样样具足。不能证得是因为我们有了障碍,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的烦恼把它盖覆住,它透不出来,智慧透不出来,德能透不出来,相好透不出来,这么回事情。

  我们再问,再给诸位说,是不是真的没透出来?不是的,透出来了,哪有没透出来!为什么佛说没有透出来?佛说原本的样子没透出来,我说透出来是变了形的样子透出来。这个话佛经上都有,我们不能随便造谣生事,你看看佛在经上不是说吗?「烦恼即菩提」,菩提是智慧。我们晓得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是智慧,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就叫烦恼,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。也就是说,觉悟了,烦恼就变成智慧;迷了,智慧就变成烦恼,这么回事情。悟了的时候,德能就变成神通;迷了的时候,神通就变成造业。觉悟了的时候,相好就是一真法界,就是极乐世界,就是华藏世界;迷了的时候,就是我们现在的六道轮回,现在的娑婆世界,多灾多难,就这么回事。现,它不是不现,把原本的样子扭曲,变了形。所以我们的念头转恶为善,这个世间灾难就没有了,是太平盛世,中国人所羡慕的、所向往的太平盛世。和谐社会,礼义之邦,那是什么?人的善心善行变现出来的社会!如果人心不善、言行不善,那就变成乱世,人生活得很苦,所有一切都不正常。现在人家常讲地球病了,地球怎么会生病?人心不善,地球就病了。地球是依报、环境,境随心转,地球它这个形相是随著人心在变的,人心清净它是净土,人心不净它是秽土,人心善良它就盛世,人心不善它就是地狱,人心善它是天堂。

  所以天堂、地狱从哪来的?是我们善恶念头变现出来,凡夫的土是染净变现出来,这是佛给我们所说的。我们明白、清楚,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做起,与别人毫不相干。我懂得了,我能把分别执著放下,起心动念那是不可能的,我们自己想想做不到,做不到就随顺。重要的,我们把分别执著要认真放下,放下之后我们这个地方也算是净土。不是真净土,相似,相似就不错!相似是什么?方便有余土,就不是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是六道轮回,六道轮回没有了。把六道轮回转变成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转变成四圣法界,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,是相似的净土。真正的净土要把妄想放下,也就是起心动念,在一切境界里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真的净土也现前了,十法界没有了,一真法界现前,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

  所以底下说『则能照世间,如佛卢舍那』,「卢舍那」是报身佛,卢舍那所居住的境界叫实报庄严土,所以你才「能照世间」。照是什么?照见,就是《心经》上说的,你照见什么?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照见了不可得,法空证得了,我空证得了。我们问,有没有我?有没有法?有,我也有,法也有;怎么说空?空是不执著,知道我跟法的真相。我法从哪里来的?我法从起心动念来的,起心,法现前,能生万法,法现前,宇宙现前;动念,我现前,我法现前了。我法现前,实在讲没有我跟法这个名词,也没有我法这个概念,我法的实相在!前面讲的「不坏於真法」,那是真法,真法、真我。真法是圆满的,你看,有常寂光、有实报土、有方便土、有同居土,圆满的,真法。「不坏於真法,此人了知佛」,这人成佛了,他在里面觉悟了。所以觉有三种觉,你看没有法子用觉来翻佛,我们中国觉没有那么多的意思,佛这个觉有三个意思,自觉、觉他、觉满。阿罗汉自觉了;菩萨自觉能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觉悟,觉他;佛圆满,自觉觉他圆满了,这叫佛。

  所以我讲随缘不变讲了四句,随缘,不变就是妙用。你看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宇宙的缘起,生命的缘起,这个生命不是讲别人,我,我从哪来的,讲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缘起的性质有三,第一个是「周遍法界」,是不是周遍?真周遍。一微尘里面都有整个宇宙的讯息,它怎么不周遍!依报周遍,正报也周遍,这什么?这它的本性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它周遍法界。我们凡夫不晓得,我们起心动念周遍法界,这里面什么?这里面给诸位说,没有空间、没有时间。它不像我们凡夫境界里面所谓的速度,它有时空,这个现相全变形了。现在大家知道速度最快的是电磁波、是光,一秒钟三十万公里,从太阳到地球还要八分多钟。晚上我们看到银河系里面很多星星,有很多星星距离我们用光年,就是用光行走一年做一个单位叫光年,几十万光年、几百万光年,甚至於几亿万光年,那个星上放出的光到达我们地球,我们看到了,几亿个光年,这速度好慢。

  我们这个心一动,念头才动,遍法界虚空界立刻就知道,为什么?因为它没有空间、它没有时间。时间、空间是从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,起心动念的时候都没有时空,没有时间、空间观念,有分别才有时空。你晓得这个道理,我们能起一个不善的念头吗?起个不善念头多难为情,遍法界虚空界里面那些法身菩萨全知道。权教菩萨、阿罗汉、辟支佛也能知道,知道得不很清楚,因为他功夫不到家。他怎么会知道?阿罗汉我执没有了,就是我空做到了,法空没做到。我空没有了,很难得,所以他收到的资讯比我们一般人多得多。因为他法没有空,所以我想像当中,他们收的讯息很模糊,不很清楚。到法身菩萨,法空他得到了,所以他收的资讯就相当的完整,很清晰,一点都不模糊。所以,中国古大德常讲「举头三尺有神明」,那是告诉你,你别以为你起心动念没人知道,那完全是错误的,神明知道,神明知道的也很有限,知道的不多。法身菩萨是完全知道,你自己起心动念自己都不知道,他知道;微细的念头,真的自己不知道。

  我们学佛,为什么要学佛,这下清楚了,目标、方向正确了,我们就是要成佛,什么叫成佛?回归自性,就是圆成佛道。怎么样回归?世尊告诉我们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回归。这一回归就照见五蕴皆空,五蕴皆空就是色心俱不可得。五蕴里面的色是物质现象,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,物质跟精神都不可得,色心二空,真法不空。所以诸佛如来,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。见性的这些人,大乘教里面都称他作佛陀、都称他作如来,他们回归自性,所以能照世间。自己圆满成就,可是在法界虚空界里面,迷失自性的众生还是很多,自自然然的跟这些众生起感应道交。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自自然然的帮助一切众生回头,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。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!决定没有起心动念、也没有分别执著;如果他要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他就掉下来,他又变成六道凡夫。於是我们就明白了,怎么修行法?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起心、不动念,学菩萨帮助一切众生。佛教给我们学谦卑、学尊重、学关怀、学敬爱,学无量无边法门都没有起心动念,那要妙用。学习这些东西叫随缘,一起心动念、一有分别执著就不妙,虽然随缘,随缘不妙,随缘随著变。

  我讲这四种随缘,明心见性的人,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的人,他们不变,不变随缘,就像水实验的水一样,它不变,它随缘,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不变随缘。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是什么?学佛的人是菩萨,菩萨怎么学?在随缘里面学不变。也就是讲在随缘里面,学放下分别执著、放下起心动念,学这个,这妙了,所以妙法,随缘妙用,妙用就是指这个。二乘,小乘人他不变不随缘,也就是他放下执著,妄想分别没放下,他超越六道了,不随缘,不再到六道里头来度众生。为什么?他有分别,六道太苦了,众生又不听话,好吧,等吧,等他什么时候听话再去度他,不听话不去,不变不随缘。凡夫呢?凡夫随缘随变,随著外面境界变,顺境起贪心,逆境起瞋恚心,看到别人比我好的起嫉妒心,看到不如我的起轻慢心,瞧不起他,你看随缘随著变,这是凡夫,凡夫随缘没有妙用,不妙!所以性德,你看随缘妙用。

  「威仪有则」,这都是自然流露的,不是起心动念,他所表演的自自然然,真的像水实验水的反应一样,没有一丝毫是意思在里头,这是我们很难懂的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,你看他所表现的,那个表现就是做出好的样子给我们看,让我们看的时候知道怎样学习,这是身教。我们没有开悟的人要学他,学他那个样子慢慢就开悟,决定帮助我们悟入,帮助我们放下,这对我们这个世间是无比的恩德。父母对儿女的恩德是一时,这些诸佛大菩萨应化在世间,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是永恒的、是无尽的,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。我们众生有自私自利,他表现的大公无私;我们凡夫有贪心,他示现的大慈大悲,没有贪心,一切都施舍。众生造作种种的恶业,他身心清净,纵然有一切造作,他心地上一尘不染,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样来给我们看。我们有没有看出来?深的我们看不出来,我们从最浅的,最浅的是十善业道。诸佛菩萨为我们的示现,十善业道是条条圆满,十善业道圆满,就是弟子规圆满,就是感应篇圆满了。

  我们今天学十善业道学不出来,做不到,怎么办?学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圆满、《感应篇》圆满,《十善业道》就不难,你有能力修学,你会做得很成功。好像这个三层楼房,《十善业道》是第三层,《感应篇》是第二层,《弟子规》是第一层,你要上第三层你怎么走法?肯定先第一层、第二层,再到第三层,循序渐进你才能做到。《弟子规》做到了,我们常常讲善男子善女人可以称得上,世间人,十法界里头,人法界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。十善业道做圆满,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就提升,级别不一样,他是什么?四圣法界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,不是人道,四圣法界的。为什么?他能够接受大乘,根利的他能够一生成佛,也就是一生他能够修成法身菩萨,怎么会一样?所以这个地方「如佛卢舍那」,这个地方没有说如佛释迦文,它没说,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,卢舍那是报身佛,不一样。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我们再看最后的一段第四段,第四段有两首偈,第九、第十:

  【正觉善开示。一法清净道。精进慧大士。演说无量法。若有若无有。彼想皆除灭。如是能见佛。安住於实际。】

  这个地方讲的正觉,不是阿罗汉,这个地方『正觉』是无上正等正觉,就是毗卢遮那佛,我们说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。『善开示』,这句里面关键的字眼就在「善」,善是什么?善巧方便。『一法清净道』,我们看清凉注解,注解里面讲「四有二偈,推见有依者,谓佛说一道清净,故能遣有」。遣,我们用最简单的字来解释,大家好懂,就是放下,所以能把「有」放下。一道清净,你知道一道清净,你就把有放下了,有是什么?执著分别;执著分别,有,放下了。「进慧演无量门」,进慧就精进慧菩萨,我们现在这个偈子是他说的,这第六段,是第六住,第六住是精进慧菩萨,为我们演说无量法门,「复能遣无」,把我们对这无的念头也放下。有跟无都是我们分别执著的对象,六道凡夫执著有,一切法真有;阿罗汉、辟支佛他们知道一切法无、一切法空,他不执著,但是什么?他执著空、执著无。阿罗汉跟辟支佛知道一切法无,所以阿罗汉成不了佛,阿罗汉智慧没开,问题就在此地,有、无统统要放下。「想灭理现,方知如来,乃住无有无之际」,这就安住在实际。

  这里面「一法清净道」,这句非常重要,这一法是什么?在大乘教里面,世尊在《法华经》里面,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,「诸佛如来出现於世,唯说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说真的呢?真的就是一法,一法就是佛法;二法呢?二法就是大乘、小乘,就二法;三乘呢?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叫三乘法。二乘、三乘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,因为你迷得太深,给你说一乘法不能接受,给你说三乘法。三乘法是三个层次帮助你提升,二乘法是两个层次帮助你提升,最后都是提升到一乘法。一乘法,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哪些经是属於一乘法?我们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们,确实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功夫,也有个结论,告诉我们一乘法只有三部经,第一个是《华严》,第二个是《法华》,第三个是《梵网经》。《梵网经》可惜没有到中国来,到印度取经的人,只带《梵网经》里面的一品传到中国来,就是《梵网菩萨戒经》,就这一品,两卷。听说《梵网》也是一部大经,有六十多卷,没传到中国来。什么叫一乘?直接教你学成佛之道,这叫一乘。所以诸佛如来帮助众生那个心是圆满的,帮助你,希望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达到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不要等待来生来世、多生多劫,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。

  但是我们实在根性太劣,太愚痴,又不听话,对佛菩萨常常怀疑,所以一乘法没法子接受,佛不得已,教你什么?教你做人的道理。教你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个大家很欢喜,为什么?眼前的事情。所以五乘佛法,先教你人天,教你这一生是人,来生还做人,比这一生还殊胜、还提升,决定不堕三恶道。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,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,这就不堕三恶道,这是人天法,断恶修善。就连这一点,从前很有效果,在社会上普遍推行,现在不行,为什么?现在人不相信佛法,佛是宗教、是迷信。我们要真的学了断恶修善,在这个社会上要吃大亏,所以怀疑,不相信、不接触。众生真难度,真难教!而实际上呢?实际上不然,我们发现众生很好教,就怕你不肯教。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,发现众生的确好教,我们在那边推动《弟子规》,目标订的是二年到三年,才能看到学习的成果。没有想到不到五个月,教学成果现前了,而且是非常殊胜。让我们真正肯定了,《三字经》上第一句话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把人的良心唤醒了,把人的本善(本性本善)觉醒了。不经过实验不知道,我们原先也怀疑,这一实验的时候成功了。所以有很多想法我们自己想错,不是事实;真正了解事实真相,诸佛菩萨、那些觉悟的人。这是我们要肯定、要承认,我们自己不行,有许多错误的见解,障碍了许许多多的善行。

  学,我们重新肯定,我们老祖宗教学的原理原则,写在什么地方?就是《三字经》上前面八句话,千万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真言、真理,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从性上讲,大家都一样,众生跟佛一样,今佛跟古佛一样,此界佛菩萨跟他方佛菩萨一样,没有两样,性相近;习是什么?习是染污,我们叫习性,不是真性,习惯成自然。中国人常讲「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」,也就是说,你跟善人在一起,就是善人;跟恶人在一起,他就学了变成恶人,那叫习性。所以习性跟本性会愈来愈远,距离愈远。你本性是善的,本性是佛,大乘教里跟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你的本性是佛性,是佛,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,变成饿鬼、变成畜生、变成地狱,远了,跟你本性相差太远了。因为这么一个道理,所以才需要教育,教育从哪里来的?从这里来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教育才兴起来。人一定要教,你不教的话,肯定习性跟本性会愈来愈远,今天远到什么?远到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。没有办法回头,这是个错误观念,不是真的,你没有教,所以他没办法回头;如果你教,他立刻就回头。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这是真理。所以教学不能杂、不能乱,教学要专,专心学一样东西学一年,比不专心学十年的效果都强,都要超过,所以要专心学,不可以杂。古圣先贤的教诲说尽了,你看看多么简单,八句二十四个字,千万年的教诲,教育的理念、方法,二十四个字。这二十四个字的意思,几个人真懂、真明白、真肯干,他就转凡成圣。很难讲!「正觉善开示,一法清净道」,我们现在对这个明白了,一法清净道,放下就是!我感谢章嘉大师,我跟他老人家见面,他跟我说第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,他说六个字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。

  从这一法里面,『精进慧』菩萨,你看称『大士』,大士是什么人?大士是证得法身的菩萨,初住菩萨就称大士,他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,称大士,对菩萨的尊称。看到这个地方我要提醒同学,不称大师,老师的师,不能称大师。我们现在对这些都不懂,对法师称大师,这不可以。大师是对谁称的,是对佛陀称的,只有佛陀称大师,法身菩萨称大士,这个要懂。对个法师称大师,那太过分,如果他自己接受这显得傲慢,我们称呼他的人显得巴结谄媚,失礼!礼是讲节度的,恰到好处,不能过分,称大士这是恰到好处,称大师就过分了,这个要知道。我们在外面常常遇到人称大师,马上就要告诉他不可以这个称呼,这是机会教育,不要不好意思,给他讲清楚、讲明白。佛法里面称呼这些它有级别的,有等级的,不能搞错。通常称法师,祖师都不例外!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,这是我们最近的一代。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他的《文钞》已经流通,我们看到《文钞》,书本封面上的题字是《印光法师文钞》,不是称大师,大师是佛,《印光法师文钞》。他老人家往生之后,后人肯定他、承认他是净土宗一代祖师。所以净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,不是承传的,不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,不是的。佛教十个宗派祖师都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,唯有净土宗没有,净土宗的祖师是大家选举的,民主制度,所以到现在只有十三个。这就是他老人家一生,他的修持、他对净土宗的贡献,后人肯定这是一代的净宗大师。大师是佛,所以大师教化众生一定是叫他成佛,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可以称大师。为什么?他真的教你成佛,他教你念阿弥陀佛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,从这里讲能讲得通。佛是叫众生一生成佛,你看净土宗的这些大德他都是教你念佛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,所以他讲的是一法清净道。所以念佛是一法清净道,就是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你这一生决定成佛。所以净宗的祖师称大师,其他宗派的祖师没有称大师的。天台、华严称宗师,他是一个宗派的宗师,皇上拜他做老师,他称为国师,不称大师,纵然是佛再来,他示现的也不称大师。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学谦虚、学恭敬,把自己根本烦恼,我见、我爱、我慢、我痴彻底的断掉。他们表演给我们看,我们要记住,要认真学习。

  从一法『演说无量法』,无量法浓缩起来就是一法。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得到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,明心见性,把他见性之后,将见性所有一切境界全都说出来,这是《华严经》。我们讲明心见性,心性是什么样子?这一部《华严经》所讲的就是心性。你要是明心见性之后,你所看到的跟《华严经》肯定是一样的,可以拿这个对照。这样的一部大经把它浓缩起来,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说完?用一句话说完,「一法清净道」就说完了,这部《华严经》就说完了。在中国,这一千三百年前,惠能大师出现在中国,一个不认识字的樵夫,砍柴的、卖柴的,他也明心见性了,他也说了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他说得很简单,二十个字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自具足、本无动摇、能生万法」,这五句是什么?五句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无二无别。你喜欢,不怕麻烦,喜欢多听的,释迦牟尼佛给你讲;喜欢简单的,一、二分钟就讲清楚了,惠能大师,无二无别。浓缩起来一字、一句话,展开来「演说无量法」,说不尽!

 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,大龙菩萨收藏的释迦牟尼佛讲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分量多少?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,你怎么算法?印度人计算这本书的分量,我们中国人算法是算字数,老子《道德经》五千言,《金刚经》的分量差不多也是五千言,算字数。印度人不是的,印度人算句,四句叫一偈,不管长短,四句叫一首偈,它用这个做单位。所以它一个单位是四句,不论长短,多少个偈?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。谁说的?释迦牟尼佛说的。「演说无量法」,你没办法计算,恒河沙算什么?恒河沙没离开地球。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尘,现在我们就不要用磨成微尘,把大千世界分析成基本粒子,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基本粒子,再乘上十倍,这是《华严经》数字,一粒微尘有一首偈。所以龙树菩萨传到这个世间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《华严经》是什么?目录提要。像我们看《四库全书》一样,那么多的册数那没办法念,真的。

  我在十几年前,说这个话大概总十五年,将近二十年,台湾商务印书馆,发心影印文渊阁的《四库全书》,我们听到非常欢喜。有个同学他要供养一套给我,我说很好,我接受,跟商务印书馆去买这套书,最后的一套。它的总经理告诉我,他们总共只印三百套,最后的五套被日本人订去,付了订金,五套当中四套寄到日本,最后这一套日本人没有钱,付不出钱。我们想请他让给我,他也同意,可是他要我们给他那个时候台币十二万,等於说是付让渡费才给我们,我们只好付给他,要不然他不肯让给我们,所以我们买这套书的时候就多付十二万。总经理告诉我们,他说这套书假设是个真念书的人,每天读八个小时,每天读,从一出生就开始,他就会念,念到一百岁,这个书还没念完,每天念八个小时还念不完,你就知道这分量多大。这套书是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,乾隆皇帝他下旨编纂的,真难得,这是国宝。我们那个时候念念,在台湾的时候念念就怕《四库全书》毁掉,所以台湾还有这么一套,读书人都想把它印出来,终於印出来了。

  还有一套也是精彩的《荟要》,《荟要》是全书的三分之一,《四库全书》的精华。为什么会有这套书?乾隆编《四库全书》时候他六十三岁,他怕时间太长,他没那么长的寿命,看不到书出版。那时候总编辑就是纪晓岚,交代他里面好的东西、精彩东西先编一部给他看,所以就有《荟要》出来,专门给乾隆皇帝看。这个书就更珍贵,只有一套,它一共两套,一套在皇宫,就是乾隆皇帝的书房,另外一套放在圆明园,八国联军把圆明园毁掉,烧掉了,所以只剩皇宫那一套,这太珍贵了。世界书局影印《荟要》,印两百套,为什么?怕分量太大没有人买,印两百套。那个时候一套算美金是两万美金,台湾钱是五十万。那时候台湾钱还不错,跟美金兑换,大概二十多块钱换一块美金。我是十方供养陆陆续续的买了四十九套,你看它只印两百套,我买了四十九套。买来干什么?送给祖国每个省、自治区、特别市选个图书馆,就是大学图书馆送给他们去珍藏,做为参考资料,所以统统送。那时候复旦大学帮了我的忙,我的书都寄给复旦,由复旦代表我去送。我们自己大概还有三、四套,原来我在香港这里有一套,现在都运到国内去收藏。

  不过现在又有喜讯来了,台湾商务印书馆,现在的印刷技术比从前进步太多,你就是买一套,它可以单独给你印一套,有这种技术。所以我现在订了一百套,《四库》订一百套,现在又商量问我,《荟要》还要不要?我想到《荟要》我还要,也要一百套。这样一来我们这些国宝就不会失传,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我们都赠送给它,让它去收藏,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全球,这个很有意义,好事情。所以我们一生不盖庙、不盖道场,十方供养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、大乘佛法,你看《大藏经》,我们的目标是要赠送一万套,大概二、三年之内就可以完成,可以圆满。我们做佛的弟子,把祖宗宝贵的教训、佛陀给我们的开示,能够传遍全世界,这是我们的义务、是我们的使命,应该要做!

  底下这是最重要的几句话,『若有若无有,彼想皆除灭』,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。我今天「有」我空掉了,「无有」我也空掉了,你还有念头,你空掉了没?你没空掉,你还是阿罗汉的境界、权教菩萨的境界,你出不了十法界。这个念头都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这才到一真法界。所以佛住在什么地方?佛住在无有之际、无无之际,有无都没有,有无的念头都没有。这个实际,经上讲『如是能见佛,安住於实际』,这个注解里说,「又智论云」,大师引用《大智度论》的话来说,「法性为实,证实为际。凡夫有实,未能证也」,所以你就没有办法证得。你认为这也是真的,那也是实有,你就没有办法证得,所以有跟无都没有。如果你认为有是空的,无是真的有,顶多你就做阿罗汉,阿罗汉堕无为坑,无为就是空,他执著空是有,空是真的,有是假的。那个无也是假的,有无都没有,这在自性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,说有、说无都是过失,说性、说相也是过失。

  所以到实际就是自性,没有言语可以说的。不但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想都想不得,你一想就错,里头没有思想。昨天我跟同学讲的,思是分别,思你看心上,中国的文字,思是心上有个田,田是个格子那是分别;想是什么?想是有相,著了相。相也没有,思也没有,那个田也没有,相也没有,剩下是真心,真心就是实际。真心有没有?你说有个真心又错了,实际还是没有证得。实际是什么?连实际的念头都没有是真实际。能大师所说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清净就是一尘不染,绝对没有一个念头,这叫实际。「安住於实际」,这就是明心见性,这真正明心见性,初住以上都是这个境界。如果有我「安住於实际」,实在讲他顶多住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,他没有在一真法界,为什么?这是妄念。起心动念他没有断,有起心动念就脱离不了十法界;起心动念没有了,这才能超越十法界,「安住於实际」,实际是一真法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