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九七四卷) 2008/8/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974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今天从第五段看起,经文第五段,「东北方精进慧菩萨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段:
【尔时。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。观察十方而说颂言。若住於分别。则坏清净眼。愚痴邪见增。永不见诸佛。】
上一次讲到这一首偈,当中我们停了一段时期,在这段时期当中,我们将贤首国师的「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」,我们学习了一遍,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,这很有价值,与精进慧菩萨应该是有感应道交的。贤首国师这一篇开示是整个《华严》修学的纲领、修学的方法,我们学过之后,对於再继续研究经教,如何将经教落实到生活、落实到工作、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,应该有很大的帮助。尤其是念佛求生净土,真正能够依华严三昧的方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可以提升到实报庄严土,那就无比的殊胜了。
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介绍,这介绍是前面学过,今天我们来温习一遍。《疏》里面讲「精进慧,以勤观真理,集无量善,俱无住故」,这三句话非常重要。勤就是精进,我们要很勤奋的去修行,修行没有别的,就是个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最重要的就是,诸法实相,这就是真理,一切法的真相你把它看破。大乘教里面,将一切法的真相浓缩成六个字,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就全部都包括尽了。你一定要看清楚它的真相,真相明白之后,你的修行就如法,就跟性德完全相应,也就是跟真理相应,你会集无量善,这是事相。虽然修一切善,俱无所住,这就对了。无所住就是你不住执著、不住分别、不住妄想,这是菩萨行,这不是普通菩萨,这是法身菩萨行。我们知道,如果说集一切善,无量善就是一切善,修一切善,没有执著,这是阿罗汉;没有分别,这是菩萨;没有妄想,那是法身菩萨,那是超越十法界。
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应无所住就是此地的俱无住故,应无所住;而生其心就是这个地方的集无量善。生心是什么?生心是善,也是贤首国师为我们开示的四条性德,那是善。第一个教给我们「随缘妙用」,随缘就是集无量善,妙用就是俱无住故,不住就妙了。那就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,作而无作、无作而作,作是他真干,无作是他不住相,妄想分别执著他都不住,都没有,心地永远是清净的,这就是空有二边都不住。贤首大师第二条教给我们,这是性德,「威仪有则」。你们想想看,威仪有则就是集无量善,「威仪」是行住坐卧,这叫四威仪,都有很好的样子,「则」是有法度。标准在什么地方?标准就是戒律,我们今天所提倡的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;在佛法里面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出家人《沙弥律仪》。我们统统把它落实在行住坐卧当中,那就集无量善了。如果心里有住,心里还有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世间善法,人天善法。要是无住,无住是功德,成就无量功德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
可是第三非常重要,教导我们,我们断恶修善要用什么样的心态,这个总要记住,「质直柔和」。质直就是真诚心,我们的生活工作、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,要用柔和的态度,才能成就功德。柔和,最重要的就是谦虚,对人要知道尊敬,尊敬一切众生。连蚊虫蚂蚁都尊敬,能不尊敬人吗?对人不尊敬,对蚊虫蚂蚁尊敬是假的,不是真的,人都不尊敬。就是如同对父母、对老师都不尊敬,对一切人尊敬也不是真的。世出世间法总是由亲而疏,亲近的没有孝敬,去孝敬不亲近的,这不是真的。末后一句是「代众生苦」,你看到这么多苦难众生,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法,就是做给一切苦难众生看,只要断恶修善就能离苦得乐。我们怎么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?就是做出好样子来给人看,这叫真精进,这精进慧菩萨,代表的是具足方便住。具足方便是什么?具足是没有欠缺,自行化他,无量的方便门。
有十首偈颂,第一首偈颂我们学过了,这是举人有分别的过失。偈子讲得很清楚,如果你还有分别心,你的清净眼就没有,智慧没有,你就糊涂了;如果再有执著,你就更麻烦,糊涂就更严重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、闻佛法,不容易!在佛法里面能遇到大乘,能遇到《华严经》,这是什么样的善根福德因缘,自己心里要明白,确实是开经偈上所说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我们在这一生遇到了。彭际清居士说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」,我们逢到了,逢到就要真干,就要在这一部经上依照清凉大师的教诲,信解行证;依照《华严经》念佛求生净土是证实报庄严土,一生成佛。如果我们生方便土、生凡圣同居土,算是也不错了,但是你还是辜负了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它是帮你带到实报庄严土的。你为什么去不了?因为你放不下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你的品位就下降,这个道理要知道。
要怎样我们才真正能够随顺信解行证?要把这世间看破,这个世间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你得到不用欢喜,丢掉也不用悲伤。为什么?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。这些话我们要常常记住,常常提醒,这叫观照;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这是真实智慧,彻底放下。世出世法里,即使是善法,成就是缘分,不成就也是缘分。知道那是缘分,就不要放在心上,成就没有好炫耀的,不成就也不需要懊恼,没事,要真正学著能放得下。你看头一首教我们放下分别,精进没有染著;精进有染著都变成世间的福德,没有染著才是大乘里面真实功德,我们有了真实的殊胜的成就。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二首偈:
【若能了邪法。如实不颠倒。知妄本自真。见佛则清净。】
我们把第三首也念掉,这两首合在一起讲。
【有见则为垢。此则未为见。远离於诸见。如是乃见佛。】
这两首偈,清凉为我们开示的「显无相观」,前面第一首是「举分别过」,后面这两首偈显无相观。我们修止、修观,前面这条教我们修止,然后再修观。这两首,第二首,前面这首是第二首,「离所取,上半知於情有,下半知於理无」。这就叫我们看破。情有,情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你看「妄尽还源观」里不是讲得很清楚吗?第一条,它一共只有六条,第一条给我们讲的理,「显一体」,是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这是真如本性,我们每个人都有,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它是永恒的存在,是你自己的自性,所以叫显一体。这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,本体就是一体。第二段给我们讲「起二用」,这个起是什么?情有,动了,就是起心动念。诸位要知道,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无明就是动念,这起心动念。这个动念我们自己不能觉察,太微细了。怎么动的?没有理由,佛经上讲一念不觉,为什么会一念不觉?也没有理由,可是它有这么一桩事情。从这一念,宇宙就现前,宇宙为什么会现前?自性里头本自具足,它本来就有。不动念的时候不现行,不现行不是没有,它有,不现;动念,动念它就现出来,就显出来了。这是大乘教常讲隐现不二,隐的时候不能说没有,现的时候不能说真有,妙!这是事实真相。隐现,我们学到这个地方,现在总算是明白了。
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的时候,他十九岁出来参学,学了十二年,学到三十岁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生命从哪里来的?十二年学习当中没有人能解答。所以他放弃了,万缘放下,在菩提树下入定,入更深的禅定,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这一放下是大彻大悟,真相大白,我们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,他见性了。见性,性是什么样子?他跟法身菩萨们,这普通人听不懂,跟法身菩萨去讲,在定中讲的。这是我们知道《华严经》的缘起,世尊大彻大悟之后,二七日中,二七十四天,在定中,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入定,二个星期,半个月没出定,坐在那里,他在定中讲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就是他明心见性的全部的状况,详详细细的跟我们说出来,宇宙人生的真相!所以《华严经》说什么?说我们自己的,我们自己的真相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的真相,你说这部经对我们关系多大。你认不认识自己?读了《华严》,认识自己了,明白了,到底是什么回事情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稀有难逢!
在中国,我也常常讲这个对比,唐朝时候,一千三百年前,惠能大师他开悟了,也是明心见性,但是他只讲了五句话。释迦牟尼佛见性的时候讲了一部《华严经》,十四天,他定中讲的;惠能大师只讲了五句,这个五句跟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没有两样,意思完全相同,一个是详细讲,一个是简单的讲,确实没有两样。你看世尊给我们讲的本体,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一句话,实在讲世尊这一句话就讲尽了,好像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题目一样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什么?就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,就讲这个。惠能大师用了五句话给我们说出,第一个是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你看这自性清净说出来了。后面的四句就是讲它的圆明,第二句讲自性「本不生灭」,第三句讲自性「本自具足」,第四句讲的自性「本不动摇」,第五句讲的自性「能生万法」。这五句是总纲领,详细一条一条解释那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世尊是细说,六祖是略说,境界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
佛祖把这个讯息透给我们,目的是要我们能入华严境界,入华严境界就是明心见性,就是见性成佛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入不了?《华严》跟我算是很有缘分,我一出家就向往《华严》,学习《华严》,到今年五十年了。出家就学了讲经,讲经讲了五十年,五十年当中大概是一半的时间在《华严》,不过不是连续讲,断断续续的。因为我没有道场,在过去也没有高科技的设备,所以第一次讲《华严经》没有录相,也没有录音,连录音都没有,讲了十几年。最近这十几年才有这些设备,留下录相带,可以说是最近十年的事情。这么长的时间,我们没开悟,为什么没有开悟?放下得不够!比一般人好像是聪明一点,有一点小智慧,那就是我是放下了一些,没有彻底放下,可以说妄想分别执著比一般人淡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比起佛菩萨、阿罗汉,那我还有一段相当距离,再继续努力。现在进度很快,为什么快?贤首国师的「妄尽还源观」给我很大的启示,我应该在现前,一年应该会超过过去十年。如果再有个五年到十年的时间,我想没有问题了。我还要加紧,因为什么?五年到十年,我有没有那么长的寿命,这很难讲。所以这桩事情刻不容缓,不能等待,要真干!我晓得这是真实的利益,这一趟到人间来没有白走。
所以晓得「情有」,你看起心动念,依正庄严就现前。起心,宇宙出现,动念,正报现前,正报是我,我出来了,我跟宇宙同时出来,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。念头太微细了,弥勒菩萨告诉我们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质,就是物质现象,念念成形。那个念我们一定要知道,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念是多长的时间?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太微细了。物质的现象它现前,有念头就现物质,有物质就有精神。「形皆有识」,识就是此地讲的情,它就出现色相。这个色相是什么?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在这里面虽然不起心不动念,它有起心动念的余习,就是习气,如果习气没有了,那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全部都没有了,那就恢复到原状。原状是什么?常寂光净土,大光明藏,这是我们自己的本体,宇宙的本体,它不是黑暗的,它是光明的。起心动念,光明就失掉,所以现在我们夜晚看天空是漆黑的,叫大黑天。光从哪里来的?光从日月星辰来的。日月星辰不是自性本有的光明,是带著妄想的余光,它带著妄想,也还算不错。可是从起心动念再要生起分别执著,光就没有了,那点余光也被遮盖住。如果我们能够把执著放下,像阿罗汉,阿罗汉的世间没有天黑的,它有光明;菩萨是分别也没有了,光明比阿罗汉更大、更殊胜;到佛果地上,光明是圆满的,没有障碍。这个要知道,这个叫事实真相。所以情有。
后面这两句话,『知妄本自真,见佛则清净』,知於理无,理上没有,性上没有。有没有因果?因果也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什么时候有因果?有分别就有因果,有执著就有因果。有分别就有染净,有因果;有执著、有善恶,有因果。它从哪里来的,你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!因果有很深的意思,很深的意思那跟一真法界是同一个根源,为什么?一念不觉那就是因,现依、现正不就是果吗?这是最微细的因果。在哪里?在一真法界,在实报庄严土,但是它不显,它不明显,它存在。在菩萨、在阿罗汉、在六道里面,因果就太明显,尤其在六道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佛应化在六道教导我们,六道众生业障深重,无量劫来流浪在生死轮回,造无量的罪业。他有严重的迷惑、愚痴,佛给他讲事实真相,他听不懂,《华严经》摆在面前,看不懂,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部经我看了十几二十年才看出它的门道,所以我能肯定,我很清楚。
我初学的时候,前面可以说二十年都没有看出门道,看什么?看祖师注解,也上台讲《华严》,讲祖师的注解,自己没有看到东西。通过祖师注解给我们的启发,现在看到了,看到就很得受用。我们现在修学,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诲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教诲,跟世尊没有两样。我们的修学最重要是掌握到纲领,不能太多,不能太杂。我们在经典里面选择,今天如果再有人来问我,在一切经里面让我选择一部经。我在从前,多少年?二十多年前,在美国,一九八三年,美国有个同学来问我。他说:净空法师,如果《大藏经》里面让你选一部经,一生就学一部经,你选哪一部?我毫不犹豫,我选《阿弥陀经要解》,《阿弥陀经》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我说我会选这部。今天如果要有人问我,净空法师,在这一切经里面让你一生只选一部经,你选哪一部?我也毫不犹豫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这两个是不是不同?不是不同,完全相同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《阿弥陀经》的细说,《阿弥陀经》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略说,是一部,不是两部。我们有缘能受持这样的一部经,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不成就可不能怪别人,你得责备自己,你为什么不肯放下?放下就是!所以要知道,整个宇宙,十法界依正庄严,华藏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情有理无。「妄尽还源观」上,你看也很简单,讲得清楚,讲得详细。
下面清凉大师举个比喻,给我们说「如迷木见鬼,知鬼是迷有,名如实知鬼」。这是世间常有的事,晚上走路,看到远远的一棵枯树,晚上看不清楚,枯树,树又没有叶子,枯树。远远看到好像一个人一样,他就误会了,那是个鬼,见到鬼了。这是迷有,那不是鬼,是一棵枯树,可是你迷了,以为它是鬼,你产生恐惧,你害怕了,你敢不敢走近?不敢。再有个人告诉你,这是个枯树,这不是鬼,你走近去一看,果然没有鬼,见到一棵树,「知鬼本无,举体是木」,那你就见到一棵树。这个例子是常有,特别是五十年前抗战期间,中国这个地区很落后,我们旅行都要徒步,走路,没有交通工具,没有一条像现在铺著柏油的公路,没有。我记得在抗战结束之后,中国铺柏油的公路只有一条,南京到杭州,叫京杭国道,是铺著柏油的。全国的公路都是石子路,车走上去灰尘都很大;坐车,你坐一个小时,脸上、衣服全是灰尘,这是那个时代,跟现在不一样。路上没有路灯,晚上走路要拿著灯笼,连手电筒都没有。所以晚上走路的时候,看到奇奇怪怪的东西,以为是妖魔鬼怪,那是常有的事情。这些事情我们都亲身经历过,佛举这个例子,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晓得。
我们再看大师的《钞》,《钞》就是注解,《疏》的注解。「二显无相观者,正修三无性中,初无性也。一离所取者,谓二偈中,初一偈所取」,取相,取就是执著,就是住相,就是执著,三性里面就是「遍计所执性」,遍是普遍。这是情,这是情有,自己以为有。「上半知於情有者,即遍计中二义,谓情有理无」。迷的时候是这样的,以为鬼真有,不知道理无,只知道情有,不知道理无。就像我们现在,在日常生活当中,包括处事待人接物,都是以为真有,不晓得理无。如何把理无显示出来,让你真的明白,现在用高科技是很大的方便,这从前没有。譬如现在录相,你在这个地方游戏也好、工作也好,我给你录一个小时,然后我再放出来给你看。你细心去观察,这一个小时从头放下来,每一个画面,哪一个画面是你?你从这里去观察。如果从电影幻灯片,那就更明显,现在电视录相还是不太明显,用电影摄影机,用电影的胶片,那你就更清楚,你能够清清楚楚看到的是底片上一张一张的,哪一张是你,哪一张不是你。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张张都是你,张张不是你。不但你自己本人不存在,所有一切环境也不存在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我们看电影的底片就是这样的,几个人能从这个地方一下就悟过来?一下悟过来,什么叫悟过来?妄想分别执著一下舍掉,这真的悟过来。说觉悟,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舍,没悟;烦恼习气太重,障碍了他的悟门,悟门没打开,没悟,他一悟就好了,一悟就成佛。这一悟,十法界、六道没有了。是不是真的没有?还是有,有,他了解真相了。就好像晚上走黑路,看到一个东西以为是鬼,现在晓得它是木头,头一天被它吓到,第二天再走这个路,这是木头,就明白了,不放在心上,觉悟了。
这一关很难!诸位要晓得,咱们每个人缘分都不一样,也就是各人迷悟、善根厚薄不相同,有人悟得快,有人悟得慢。像我这样,学佛五十七年,讲经五十年,才能悟入这个境界,这不容易!烦恼习气比大家薄一点,为什么?天天读经,天天亲近佛菩萨,沾这一点光。如果不是天天听经,天天在学习,不可能不被外面环境的感染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我的体会很深,今天社会的诱惑力量,里面的烦恼习气,这是我们修行人最严重的障碍,我们不肯放下。日常生活、饮食起居、待人接物都斤斤计较,虽然是淡薄了,依旧放不下。所以一定要警觉到,在这个状况之下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理懂得有什么用?我们今天确实做到能信能解,但是不能行;不能行,那就是李老师以前告诉我的,你的信解都不是真的,所以信多难。有行有证,信解是真的;没有行证,信解是假的。假的可以修福,修人天福报。如果人天善法还有问题,那就是贪瞋痴放不下,自私自利放不下,人天福报就没有了;但是有畜生道的福报,有饿鬼道的福报,可以到畜生、饿鬼里面去享一点福。这都是事实真相,你要问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你不肯放下,贪著眼前的名闻利养,错了,真的错了。回头,赶快回头,天天觉而不迷,念念觉而不迷,只要有一口气在,回头都来得及。这是大乘教里面无比殊胜的功德,我们自己要会修。
我们接著看大师《钞》里面这几句话。「今知情有即是理无,则知此性即无相也。」如迷木者,举喻以明。到「即无相也」这是一段,下面是比喻。我们现在晓得,我们晓得是什么?晓得现前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这是情有,情有就是理无。这些事相的体就是自性,自性理体里面没有物质跟精神的现象,但是它能够变现出物质跟精神,虽变出,还是理无,有无是一不是二,性相圆融,有无不二,入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是华严三昧,这个境界是弥陀净土,能入,无比殊胜!下面举个比喻,比喻我们念念诸位就好懂了。「如迷木者」,这是举喻,举个比喻来说,「举喻以明。如人夜行,云月朦胧,见一杌木,以无月光,情怀怖畏,而生鬼想」,这是比喻,以为这个枯木是个鬼。「众生亦尔」,下面是法合,这个重要,六道众生,「行生死夜」。在六道里面死生不住,不说生死,因为生到死是一个阶段,名词要倒过来,死生;无尽,死了之后又生,生了以后又死,死了以后又生,生死疲劳,它不停住。这是非常可怜的现象,对佛来讲。我们自己觉悟了的,怎么样?觉悟了之后,这是非常可耻的现象。佛菩萨说我们是可怜悯者,我们自己明白了,我造成这么可耻的这种现象来,对不起自己灵性,对不起自己,对不起自己本性本善,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!佛怜悯我们,我们自己要振奋起来,决定要脱离六道轮回,不再搞这些迷惑颠倒的事情。
现在晓得相就是空,《心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色即是空」,色是色相,「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是讲情就是理,理就是情。你要把这个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。所以六道众生,行生死夜,这个生死夜,夜是阴暗,表示你对於环境是一无所知,你迷在里面,「妄想浮云,蔽於慧月」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把你智慧的光明完全障碍住了。「睹缘生法,不了性空」,你看到因缘生法,六道是因果生的,染净、善恶业力变现出的境界,你不知道当体即空、了不可得,所以不了性空,「谓有定性」,以为它是真的。「如生鬼想,鬼喻遍计,木喻依圆」,依是依他起性,圆是圆成实性,鬼根本没有,遍计执根本没有,木头有。这就讲三性,我们前面讲过三性三无性。「若了知鬼是因迷有,则知所执定性之法皆由妄情,是人名为实识所执,故名悟人。」你现在真实的认识你所执著的,执著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算是开悟了,你算是个明白人。迷就生遍计所执,觉悟之后才晓得宇宙万法包括自己都没有自性。就像此地所举的比喻一样,这个比喻为我们解释,迷的时候以为样样是真的,悟了之后才晓得根本没有。所以真妄不二,真是什么?真是枯树,妄是鬼,搞清楚之后,真相才现前。末尾偈子里给我们所说的,「知妄本自真,见佛则清净」。见佛是觉悟了,自性清净圆明体现前,你确实认清楚这是个木头,不是鬼。用这个来比喻,你真正看到现前宇宙人生森罗万象,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的幻相,能大师说得很好,「能生万法」。万法怎么生的?这个要清楚,这是真的学问,这个不是假的。这里讲「离所取」,所取不是真的。
第三首偈,『有见则为垢,此则未为见,远离於诸见,如是乃见佛』,这是讲能见,前面是所见,这是能见,有见。这一首教我们「离能取」,前面是所取,是看外面境界,看到一块木头以为它是真的,真的是个鬼。我们现在看到森罗万象以为真的有宇宙,真的有山河大地,真的有树木花草,真的有芸芸众生,我们真是这样看法。真有我、有你、有他,这一点都不假。我这个说法大家都承认,为什么?我们统统迷,统统执著,所以大家都承认。如果我们跟菩萨讲,菩萨会不说话,菩萨会对我们笑笑,为什么?菩萨知道我们在迷。就好像我们很多人晚上走路一起走,看到远远地方一个木头,以为是鬼,大家都看到了。我看到鬼了,你有没有看到?你说我也看到了,大家都看到了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有个明白人,从那边走过来的人知道,笑笑你,他也不能说不是鬼,说不是鬼,你不相信。我明明看到,他也看到,那么多人看到,你怎么说不是的?就会是这个现象。所以这个必须要听听观世音菩萨的话,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,他是用智慧眼看到五蕴皆空,照见五蕴皆空。所以他没有恐怖,他见到真相,我们见到的都是假相,没有见到真相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《疏》,「二离能取,以所取空故,上半举失,如若见鬼,即不见木」,这个比喻我们很好懂,「下半显得,离於鬼见,方为见木」,知道它不是鬼,我现在晓得它是木头,这个比喻好懂。我们看清凉大师《钞》,「如若见鬼者,有妄执之见,如若见鬼,故则为垢,不见依圆,名不见木。」垢是什么?垢是染污,严重的染污,遍计所执是染污,你没有看到依他起,依他起是因缘;没有看到圆成实,圆成实是性体,是自性。下面这个解释好,「执有定性,不见依圆之实」,依他起、圆成实的真实,「名未为见」,你没有见到。这个意思深了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宇宙人生的真相没见到。我们执著这个肉身以为是我,甚至於研究哲学的人,比我们聪明一点,知道身不是我,西方哲学家所谓「我思故我在」。什么是我?我能够思想的大概这个是我,这个不会错了。其实还是错误,思想是什么?是你的妄心、遍计所执,不是!有些宗教家讲,身不是我,灵魂是我。灵魂是不是我?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佛法讲灵性是我。灵魂是阿赖耶,是迷惑颠倒的,的确,它是灵性带著迷惑颠倒,就叫做灵魂,迷惑颠倒去掉,那才叫真正的我。所以大乘教里面学习终极的目标是什么?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个事情太重要了,他见性成佛。
所以见跟未见,这个意思深。六道凡夫没有见,没有见到事实真相;阿罗汉见到少分,见得不完全,知道,见到少分,所以六道没有了,他在四圣法界。他的本事只是把执著放下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所以阿罗汉的心比我们清净多了。但是他还有习气在,有执著的习气在,确实没有执著了,他脱离六道。到什么时候习气断了,习气断了他就不叫阿罗汉,他叫辟支佛,升级了。所以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没有了,他有分别。分别要断了的话,他就不叫辟支佛,叫菩萨,菩萨有分别的习气。菩萨把分别习气断掉,他就成佛,这个佛,诸位要知道,是十法界里面的佛,不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为什么?他还有妄想,妄想没有断。就是说他分别执著没有了,习气也没有了,他有妄想,妄想就是起心动念。什么时候把起心动念放下,起心动念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他到一真法界去,就到实报庄严土去。为什么?他妄想的习气在。如果妄想习气没有了,他就到常寂光净土,常寂光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。我们可以说实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,还不是真的,真的是常寂光净土。
从这里我们就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修行不是别的,放下而已!所以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得好,这桩事情与学不学没有关系,与什么有关系?放下有关系。经教学不学真的是无所谓,可是你必须得放下;经教要是学多了,不能放下,我们常说不能放下变成所知障。佛给我们说,障碍有两种,一种是烦恼障,一种是所知障。所以经教可以学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,能学,学了怎么样?学了之后要放下,不能执著。确实要像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心态,这个重要。他跟我们讲了三句话,教导我们,听经要用什么样的心态?「离言说相」。怎么叫离?不要执著言说,不要分别言说,你可以听,听里面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就是离言说相。「离名字相」,对里面的名词术语,佛、菩萨、世间、出世间,这都是名词术语,不要执著,不要去分别。第三,「离心缘相」,心缘相,你听,不要想它的意思,因为你想它的意思,你落在意识里头,这就错了。落在意识里面往往就变成遍计所执,就变质了,你所听的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,是你自己的妄想意思,不是如来的意思。你能够放下这三种,放下对言说的分别执著,这样讲大家就听懂了,放下对名词术语的分别执著,放下对经意思的分别执著,你就真正听懂他的意思,那个意思是什么?那个意思是自性,那样听的话你会明心见性,那才叫如来真实义。如来是什么?如来就是自性,自性里头的真实义,这个太重要了。那你就真见了。
所以他后头这句话说得好,「下半离於鬼见者,谓离於定性执见,则见圆成之实,方名为见木」,这个地方见木就是比喻见性,你就见性。听经可以见性。经典是文字写出来的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读经用什么样的心态,我们也明白了,离文字相;就是对於经文文字,经的文字、祖师大德注解的文字,都不要有分别执著,得离文字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。所以听经、读经,只要你能够放下分别执著,你就会有悟处。放下执著,小悟;放下分别,大悟;放下妄想,大彻大悟,这个重要。一般人错在哪里?错在他不肯放下,妄相分别执著都不放下,都没有放下。那你听经、读经,白听了、白读了,为什么?你不解如来真实义,你不明如来真实义。你听什么?听的完全是自己妄想,听了这个我就想这是什么,他打妄想,读的时候也打妄想,全是搞到此地讲的遍计所执性。就是都是把枯树看作鬼,就这么个意思,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,不解如来真实义,那我们是得不到真实的受用。
在这个之前,我们也特别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报告,《华严经疏钞》里,清凉大师说的闻法的十种利益,我们讲了六个小时,一定要知道。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晓得经典为什么称为法宝。六道众生哪一个不爱宝?哪一个不想拥有宝?真正的宝是法宝,不是世间的金银琉璃,不是这个东西。世间这些七宝不是真的宝,它可以能帮助你生活富裕一些,日子过得好一些,它不能帮助你了生死,不能帮助你脱离轮回,不能帮助你开悟证果,那个不是宝。真正的宝是什么?法宝。法宝是佛的经教,圣贤的典籍,这些东西你学了之后,确实能帮助你破迷开悟,帮助你放下情执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了解事实真相;了解事实真相,自然就放下了。到那个时候才像古人所说的,你肯定古人这句话,「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」。宇宙之间有没有事?没事,自己无知迷在里面,起遍计所执,困扰著你,让你在轮回里面苦不堪言,道理在此地,真相在此地,你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现在大家最关心的,灾难很多,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都叫人担忧。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忧虑、疑惑就没有了。灾难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,我们在讲席里常常跟诸位做报告,这个地球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,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古大德早就说过了。诸位在「三时系念」里看到中峰禅师的开示,他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」;「此方」,此方就是地球,「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」。这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为什么我们现在事实上极乐世界跟我们有这么大的差距?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大乘教世尊常常给我们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你有没有听懂?你要听懂了,你仔细去观察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个个人心地清净,他没有染污;个个人善良,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没有一样不善,而且都是上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地清净善良,他那个报土就好,就很圆满,找不到一点缺陷。回头再看看我们地球,地球上的居民,我们的心地不清净,染污了,我们的思想、言行不善良,造恶。造作恶业把整个外面的环境就变坏了,境随心转,一切法从心想生,境随心转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我们学佛的同学明白这个道理,对於佛陀教诲深信不疑,我们在这个里面把它证实,它不是假的。信佛的人要自度,这是真信,不信佛的人,他不肯真干,他就不肯真正度自己;不度自己,自己还在六道去轮回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真正自度,念佛求往生的是自度,他真干!真干,他就得要真正去修清净平等觉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上告诉我们的。你没有清净平等觉,你就往生不了极乐世界,你心不清净,你心不平,你还是迷而不觉,你怎么会往生,不可能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。要知道,那十万声佛号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,就往生了,念不出来的话还是不行。然后你才真正知道放下是多么重要。你真正放下的时候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好,若一日到若七日就念到清净平等觉了,回归自性,当然往生,那还有怀疑的吗?
所以我过去讲《无量寿经》讲了十一遍,我跟大家讲得很清楚,我说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拿到保证书,保证书是什么?就是《大乘无量寿经》,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。我们决定会得到像经题上所讲的「大乘无量寿庄严」,这是极乐世界。可是我们自己要真正修得清净平等觉,我们就会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。经在手上,不能够依教修行,不能够回归到清净平等觉,那还是住这个娑婆世界,还是在这里搞六道轮回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《华严经》处处教我们放下,离就是放下,离能取、离所取,所取是外面的境界,能取是我们的心。也就是说,我们必须把自私自利放下,这都属於能取,把名闻利养放下,把五欲六尘放下,把贪瞋痴慢放下,清净平等觉不就现前了吗?你一定要知道,你有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我讲了几十年,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绊脚石、障碍,你去不了;你放下就去了,放下,你跟阿弥陀佛信息就通达,我们一般讲是感应道交,你跟阿弥陀佛、你跟极乐世界就产生感应的作用。你要是不肯放下,这感应不通,不是那边有问题,是我们自己这边出了问题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边永远不会发生问题,问题都出在自己这边,不能不知道,不能没有高度的警觉。
我们自己得度,你就能保佑这一方,这是佛说的。自己没有度,要想度人,无有是处,没有这个道理。你要想帮助这个世间化解灾难,我们做护国息灾法会,怎么做法?从自己心行做起,我得度了,我在这个地方不受灾难,那跟我居住在一起在这个地方的,纵然他们作恶,我没有灾难,他们有灾难也减轻了;他们作的小恶,那就不会有灾难,作的极重的恶会减轻。这就是自度自然就能帮助别人,自己没度,不能帮助别人。我们天天念经,天天拜忏,管用吗?如果真的依照经教里面的教诲去做的话,管用。如果只是念,念给佛菩萨听,我们自己不能做,也管用,也有用处,作用不大。为什么有管用?我在这里念,鬼神得利益,鬼神真依教奉行,所以他管用,我们自己不管用。统统都有道理的,所以你要了解事实真相。自己要真做的话,那个力量可大了,鬼神得的利益就非常大。自己能说不能行,鬼神得利益不大,那要看他自己的善根福德;自己如果真正依教奉行,那个力量就大了,感应!你自己真做的时候,你感动别人,鬼神是很容易感动的,因为他们知道苦,他们知道佛法是无比的殊胜。在世间造极重的罪业,死了之后堕地狱都后悔,都求佛菩萨超度他。他为什么不求别人,他求佛菩萨?尤其是大乘教。
我们天天在学习,学习最重要是修行,学习只是在信解上得一点小利益,修行,得信解的利益就上升,大幅度的提升,这种福才能够保佑这个地区消灾免难。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,这是功德,这是你真正修的福报,这个福报如果你这一生没有往生极乐世界,来生你会得到许多众生的拥护。譬如在香港,你修这么大的福报,你来生如果再得人身,你住在香港,你是香港的领导人,你在这个地区当中出人头地,你对这个地区有恩,你现在在布施恩德。如果你自己读诵、课诵,有口无心,只是念一遍应付应付,这个不但没有功,还有罪过,为什么?轻慢心。真诚心礼敬诸佛菩萨这是福,轻慢心是造业,这个要知道。读诵经典不要造业,恭恭敬敬,诚诚恳恳,自利利他,这就对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今天从第五段看起,经文第五段,「东北方精进慧菩萨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段:
【尔时。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。观察十方而说颂言。若住於分别。则坏清净眼。愚痴邪见增。永不见诸佛。】
上一次讲到这一首偈,当中我们停了一段时期,在这段时期当中,我们将贤首国师的「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」,我们学习了一遍,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,这很有价值,与精进慧菩萨应该是有感应道交的。贤首国师这一篇开示是整个《华严》修学的纲领、修学的方法,我们学过之后,对於再继续研究经教,如何将经教落实到生活、落实到工作、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,应该有很大的帮助。尤其是念佛求生净土,真正能够依华严三昧的方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可以提升到实报庄严土,那就无比的殊胜了。
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介绍,这介绍是前面学过,今天我们来温习一遍。《疏》里面讲「精进慧,以勤观真理,集无量善,俱无住故」,这三句话非常重要。勤就是精进,我们要很勤奋的去修行,修行没有别的,就是个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最重要的就是,诸法实相,这就是真理,一切法的真相你把它看破。大乘教里面,将一切法的真相浓缩成六个字,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就全部都包括尽了。你一定要看清楚它的真相,真相明白之后,你的修行就如法,就跟性德完全相应,也就是跟真理相应,你会集无量善,这是事相。虽然修一切善,俱无所住,这就对了。无所住就是你不住执著、不住分别、不住妄想,这是菩萨行,这不是普通菩萨,这是法身菩萨行。我们知道,如果说集一切善,无量善就是一切善,修一切善,没有执著,这是阿罗汉;没有分别,这是菩萨;没有妄想,那是法身菩萨,那是超越十法界。
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应无所住就是此地的俱无住故,应无所住;而生其心就是这个地方的集无量善。生心是什么?生心是善,也是贤首国师为我们开示的四条性德,那是善。第一个教给我们「随缘妙用」,随缘就是集无量善,妙用就是俱无住故,不住就妙了。那就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,作而无作、无作而作,作是他真干,无作是他不住相,妄想分别执著他都不住,都没有,心地永远是清净的,这就是空有二边都不住。贤首大师第二条教给我们,这是性德,「威仪有则」。你们想想看,威仪有则就是集无量善,「威仪」是行住坐卧,这叫四威仪,都有很好的样子,「则」是有法度。标准在什么地方?标准就是戒律,我们今天所提倡的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;在佛法里面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出家人《沙弥律仪》。我们统统把它落实在行住坐卧当中,那就集无量善了。如果心里有住,心里还有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世间善法,人天善法。要是无住,无住是功德,成就无量功德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
可是第三非常重要,教导我们,我们断恶修善要用什么样的心态,这个总要记住,「质直柔和」。质直就是真诚心,我们的生活工作、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,要用柔和的态度,才能成就功德。柔和,最重要的就是谦虚,对人要知道尊敬,尊敬一切众生。连蚊虫蚂蚁都尊敬,能不尊敬人吗?对人不尊敬,对蚊虫蚂蚁尊敬是假的,不是真的,人都不尊敬。就是如同对父母、对老师都不尊敬,对一切人尊敬也不是真的。世出世间法总是由亲而疏,亲近的没有孝敬,去孝敬不亲近的,这不是真的。末后一句是「代众生苦」,你看到这么多苦难众生,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法,就是做给一切苦难众生看,只要断恶修善就能离苦得乐。我们怎么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?就是做出好样子来给人看,这叫真精进,这精进慧菩萨,代表的是具足方便住。具足方便是什么?具足是没有欠缺,自行化他,无量的方便门。
有十首偈颂,第一首偈颂我们学过了,这是举人有分别的过失。偈子讲得很清楚,如果你还有分别心,你的清净眼就没有,智慧没有,你就糊涂了;如果再有执著,你就更麻烦,糊涂就更严重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、闻佛法,不容易!在佛法里面能遇到大乘,能遇到《华严经》,这是什么样的善根福德因缘,自己心里要明白,确实是开经偈上所说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我们在这一生遇到了。彭际清居士说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」,我们逢到了,逢到就要真干,就要在这一部经上依照清凉大师的教诲,信解行证;依照《华严经》念佛求生净土是证实报庄严土,一生成佛。如果我们生方便土、生凡圣同居土,算是也不错了,但是你还是辜负了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它是帮你带到实报庄严土的。你为什么去不了?因为你放不下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你的品位就下降,这个道理要知道。
要怎样我们才真正能够随顺信解行证?要把这世间看破,这个世间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你得到不用欢喜,丢掉也不用悲伤。为什么?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。这些话我们要常常记住,常常提醒,这叫观照;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这是真实智慧,彻底放下。世出世法里,即使是善法,成就是缘分,不成就也是缘分。知道那是缘分,就不要放在心上,成就没有好炫耀的,不成就也不需要懊恼,没事,要真正学著能放得下。你看头一首教我们放下分别,精进没有染著;精进有染著都变成世间的福德,没有染著才是大乘里面真实功德,我们有了真实的殊胜的成就。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二首偈:
【若能了邪法。如实不颠倒。知妄本自真。见佛则清净。】
我们把第三首也念掉,这两首合在一起讲。
【有见则为垢。此则未为见。远离於诸见。如是乃见佛。】
这两首偈,清凉为我们开示的「显无相观」,前面第一首是「举分别过」,后面这两首偈显无相观。我们修止、修观,前面这条教我们修止,然后再修观。这两首,第二首,前面这首是第二首,「离所取,上半知於情有,下半知於理无」。这就叫我们看破。情有,情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你看「妄尽还源观」里不是讲得很清楚吗?第一条,它一共只有六条,第一条给我们讲的理,「显一体」,是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这是真如本性,我们每个人都有,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它是永恒的存在,是你自己的自性,所以叫显一体。这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,本体就是一体。第二段给我们讲「起二用」,这个起是什么?情有,动了,就是起心动念。诸位要知道,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无明就是动念,这起心动念。这个动念我们自己不能觉察,太微细了。怎么动的?没有理由,佛经上讲一念不觉,为什么会一念不觉?也没有理由,可是它有这么一桩事情。从这一念,宇宙就现前,宇宙为什么会现前?自性里头本自具足,它本来就有。不动念的时候不现行,不现行不是没有,它有,不现;动念,动念它就现出来,就显出来了。这是大乘教常讲隐现不二,隐的时候不能说没有,现的时候不能说真有,妙!这是事实真相。隐现,我们学到这个地方,现在总算是明白了。
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的时候,他十九岁出来参学,学了十二年,学到三十岁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生命从哪里来的?十二年学习当中没有人能解答。所以他放弃了,万缘放下,在菩提树下入定,入更深的禅定,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这一放下是大彻大悟,真相大白,我们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,他见性了。见性,性是什么样子?他跟法身菩萨们,这普通人听不懂,跟法身菩萨去讲,在定中讲的。这是我们知道《华严经》的缘起,世尊大彻大悟之后,二七日中,二七十四天,在定中,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入定,二个星期,半个月没出定,坐在那里,他在定中讲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就是他明心见性的全部的状况,详详细细的跟我们说出来,宇宙人生的真相!所以《华严经》说什么?说我们自己的,我们自己的真相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的真相,你说这部经对我们关系多大。你认不认识自己?读了《华严》,认识自己了,明白了,到底是什么回事情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稀有难逢!
在中国,我也常常讲这个对比,唐朝时候,一千三百年前,惠能大师他开悟了,也是明心见性,但是他只讲了五句话。释迦牟尼佛见性的时候讲了一部《华严经》,十四天,他定中讲的;惠能大师只讲了五句,这个五句跟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没有两样,意思完全相同,一个是详细讲,一个是简单的讲,确实没有两样。你看世尊给我们讲的本体,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一句话,实在讲世尊这一句话就讲尽了,好像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题目一样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什么?就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,就讲这个。惠能大师用了五句话给我们说出,第一个是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你看这自性清净说出来了。后面的四句就是讲它的圆明,第二句讲自性「本不生灭」,第三句讲自性「本自具足」,第四句讲的自性「本不动摇」,第五句讲的自性「能生万法」。这五句是总纲领,详细一条一条解释那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世尊是细说,六祖是略说,境界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
佛祖把这个讯息透给我们,目的是要我们能入华严境界,入华严境界就是明心见性,就是见性成佛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入不了?《华严》跟我算是很有缘分,我一出家就向往《华严》,学习《华严》,到今年五十年了。出家就学了讲经,讲经讲了五十年,五十年当中大概是一半的时间在《华严》,不过不是连续讲,断断续续的。因为我没有道场,在过去也没有高科技的设备,所以第一次讲《华严经》没有录相,也没有录音,连录音都没有,讲了十几年。最近这十几年才有这些设备,留下录相带,可以说是最近十年的事情。这么长的时间,我们没开悟,为什么没有开悟?放下得不够!比一般人好像是聪明一点,有一点小智慧,那就是我是放下了一些,没有彻底放下,可以说妄想分别执著比一般人淡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比起佛菩萨、阿罗汉,那我还有一段相当距离,再继续努力。现在进度很快,为什么快?贤首国师的「妄尽还源观」给我很大的启示,我应该在现前,一年应该会超过过去十年。如果再有个五年到十年的时间,我想没有问题了。我还要加紧,因为什么?五年到十年,我有没有那么长的寿命,这很难讲。所以这桩事情刻不容缓,不能等待,要真干!我晓得这是真实的利益,这一趟到人间来没有白走。
所以晓得「情有」,你看起心动念,依正庄严就现前。起心,宇宙出现,动念,正报现前,正报是我,我出来了,我跟宇宙同时出来,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。念头太微细了,弥勒菩萨告诉我们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质,就是物质现象,念念成形。那个念我们一定要知道,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念是多长的时间?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太微细了。物质的现象它现前,有念头就现物质,有物质就有精神。「形皆有识」,识就是此地讲的情,它就出现色相。这个色相是什么?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在这里面虽然不起心不动念,它有起心动念的余习,就是习气,如果习气没有了,那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全部都没有了,那就恢复到原状。原状是什么?常寂光净土,大光明藏,这是我们自己的本体,宇宙的本体,它不是黑暗的,它是光明的。起心动念,光明就失掉,所以现在我们夜晚看天空是漆黑的,叫大黑天。光从哪里来的?光从日月星辰来的。日月星辰不是自性本有的光明,是带著妄想的余光,它带著妄想,也还算不错。可是从起心动念再要生起分别执著,光就没有了,那点余光也被遮盖住。如果我们能够把执著放下,像阿罗汉,阿罗汉的世间没有天黑的,它有光明;菩萨是分别也没有了,光明比阿罗汉更大、更殊胜;到佛果地上,光明是圆满的,没有障碍。这个要知道,这个叫事实真相。所以情有。
后面这两句话,『知妄本自真,见佛则清净』,知於理无,理上没有,性上没有。有没有因果?因果也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什么时候有因果?有分别就有因果,有执著就有因果。有分别就有染净,有因果;有执著、有善恶,有因果。它从哪里来的,你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!因果有很深的意思,很深的意思那跟一真法界是同一个根源,为什么?一念不觉那就是因,现依、现正不就是果吗?这是最微细的因果。在哪里?在一真法界,在实报庄严土,但是它不显,它不明显,它存在。在菩萨、在阿罗汉、在六道里面,因果就太明显,尤其在六道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佛应化在六道教导我们,六道众生业障深重,无量劫来流浪在生死轮回,造无量的罪业。他有严重的迷惑、愚痴,佛给他讲事实真相,他听不懂,《华严经》摆在面前,看不懂,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部经我看了十几二十年才看出它的门道,所以我能肯定,我很清楚。
我初学的时候,前面可以说二十年都没有看出门道,看什么?看祖师注解,也上台讲《华严》,讲祖师的注解,自己没有看到东西。通过祖师注解给我们的启发,现在看到了,看到就很得受用。我们现在修学,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诲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教诲,跟世尊没有两样。我们的修学最重要是掌握到纲领,不能太多,不能太杂。我们在经典里面选择,今天如果再有人来问我,在一切经里面让我选择一部经。我在从前,多少年?二十多年前,在美国,一九八三年,美国有个同学来问我。他说:净空法师,如果《大藏经》里面让你选一部经,一生就学一部经,你选哪一部?我毫不犹豫,我选《阿弥陀经要解》,《阿弥陀经》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我说我会选这部。今天如果要有人问我,净空法师,在这一切经里面让你一生只选一部经,你选哪一部?我也毫不犹豫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这两个是不是不同?不是不同,完全相同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《阿弥陀经》的细说,《阿弥陀经》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略说,是一部,不是两部。我们有缘能受持这样的一部经,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不成就可不能怪别人,你得责备自己,你为什么不肯放下?放下就是!所以要知道,整个宇宙,十法界依正庄严,华藏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情有理无。「妄尽还源观」上,你看也很简单,讲得清楚,讲得详细。
下面清凉大师举个比喻,给我们说「如迷木见鬼,知鬼是迷有,名如实知鬼」。这是世间常有的事,晚上走路,看到远远的一棵枯树,晚上看不清楚,枯树,树又没有叶子,枯树。远远看到好像一个人一样,他就误会了,那是个鬼,见到鬼了。这是迷有,那不是鬼,是一棵枯树,可是你迷了,以为它是鬼,你产生恐惧,你害怕了,你敢不敢走近?不敢。再有个人告诉你,这是个枯树,这不是鬼,你走近去一看,果然没有鬼,见到一棵树,「知鬼本无,举体是木」,那你就见到一棵树。这个例子是常有,特别是五十年前抗战期间,中国这个地区很落后,我们旅行都要徒步,走路,没有交通工具,没有一条像现在铺著柏油的公路,没有。我记得在抗战结束之后,中国铺柏油的公路只有一条,南京到杭州,叫京杭国道,是铺著柏油的。全国的公路都是石子路,车走上去灰尘都很大;坐车,你坐一个小时,脸上、衣服全是灰尘,这是那个时代,跟现在不一样。路上没有路灯,晚上走路要拿著灯笼,连手电筒都没有。所以晚上走路的时候,看到奇奇怪怪的东西,以为是妖魔鬼怪,那是常有的事情。这些事情我们都亲身经历过,佛举这个例子,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晓得。
我们再看大师的《钞》,《钞》就是注解,《疏》的注解。「二显无相观者,正修三无性中,初无性也。一离所取者,谓二偈中,初一偈所取」,取相,取就是执著,就是住相,就是执著,三性里面就是「遍计所执性」,遍是普遍。这是情,这是情有,自己以为有。「上半知於情有者,即遍计中二义,谓情有理无」。迷的时候是这样的,以为鬼真有,不知道理无,只知道情有,不知道理无。就像我们现在,在日常生活当中,包括处事待人接物,都是以为真有,不晓得理无。如何把理无显示出来,让你真的明白,现在用高科技是很大的方便,这从前没有。譬如现在录相,你在这个地方游戏也好、工作也好,我给你录一个小时,然后我再放出来给你看。你细心去观察,这一个小时从头放下来,每一个画面,哪一个画面是你?你从这里去观察。如果从电影幻灯片,那就更明显,现在电视录相还是不太明显,用电影摄影机,用电影的胶片,那你就更清楚,你能够清清楚楚看到的是底片上一张一张的,哪一张是你,哪一张不是你。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张张都是你,张张不是你。不但你自己本人不存在,所有一切环境也不存在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我们看电影的底片就是这样的,几个人能从这个地方一下就悟过来?一下悟过来,什么叫悟过来?妄想分别执著一下舍掉,这真的悟过来。说觉悟,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舍,没悟;烦恼习气太重,障碍了他的悟门,悟门没打开,没悟,他一悟就好了,一悟就成佛。这一悟,十法界、六道没有了。是不是真的没有?还是有,有,他了解真相了。就好像晚上走黑路,看到一个东西以为是鬼,现在晓得它是木头,头一天被它吓到,第二天再走这个路,这是木头,就明白了,不放在心上,觉悟了。
这一关很难!诸位要晓得,咱们每个人缘分都不一样,也就是各人迷悟、善根厚薄不相同,有人悟得快,有人悟得慢。像我这样,学佛五十七年,讲经五十年,才能悟入这个境界,这不容易!烦恼习气比大家薄一点,为什么?天天读经,天天亲近佛菩萨,沾这一点光。如果不是天天听经,天天在学习,不可能不被外面环境的感染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我的体会很深,今天社会的诱惑力量,里面的烦恼习气,这是我们修行人最严重的障碍,我们不肯放下。日常生活、饮食起居、待人接物都斤斤计较,虽然是淡薄了,依旧放不下。所以一定要警觉到,在这个状况之下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理懂得有什么用?我们今天确实做到能信能解,但是不能行;不能行,那就是李老师以前告诉我的,你的信解都不是真的,所以信多难。有行有证,信解是真的;没有行证,信解是假的。假的可以修福,修人天福报。如果人天善法还有问题,那就是贪瞋痴放不下,自私自利放不下,人天福报就没有了;但是有畜生道的福报,有饿鬼道的福报,可以到畜生、饿鬼里面去享一点福。这都是事实真相,你要问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你不肯放下,贪著眼前的名闻利养,错了,真的错了。回头,赶快回头,天天觉而不迷,念念觉而不迷,只要有一口气在,回头都来得及。这是大乘教里面无比殊胜的功德,我们自己要会修。
我们接著看大师《钞》里面这几句话。「今知情有即是理无,则知此性即无相也。」如迷木者,举喻以明。到「即无相也」这是一段,下面是比喻。我们现在晓得,我们晓得是什么?晓得现前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这是情有,情有就是理无。这些事相的体就是自性,自性理体里面没有物质跟精神的现象,但是它能够变现出物质跟精神,虽变出,还是理无,有无是一不是二,性相圆融,有无不二,入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是华严三昧,这个境界是弥陀净土,能入,无比殊胜!下面举个比喻,比喻我们念念诸位就好懂了。「如迷木者」,这是举喻,举个比喻来说,「举喻以明。如人夜行,云月朦胧,见一杌木,以无月光,情怀怖畏,而生鬼想」,这是比喻,以为这个枯木是个鬼。「众生亦尔」,下面是法合,这个重要,六道众生,「行生死夜」。在六道里面死生不住,不说生死,因为生到死是一个阶段,名词要倒过来,死生;无尽,死了之后又生,生了以后又死,死了以后又生,生死疲劳,它不停住。这是非常可怜的现象,对佛来讲。我们自己觉悟了的,怎么样?觉悟了之后,这是非常可耻的现象。佛菩萨说我们是可怜悯者,我们自己明白了,我造成这么可耻的这种现象来,对不起自己灵性,对不起自己,对不起自己本性本善,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!佛怜悯我们,我们自己要振奋起来,决定要脱离六道轮回,不再搞这些迷惑颠倒的事情。
现在晓得相就是空,《心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色即是空」,色是色相,「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是讲情就是理,理就是情。你要把这个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。所以六道众生,行生死夜,这个生死夜,夜是阴暗,表示你对於环境是一无所知,你迷在里面,「妄想浮云,蔽於慧月」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把你智慧的光明完全障碍住了。「睹缘生法,不了性空」,你看到因缘生法,六道是因果生的,染净、善恶业力变现出的境界,你不知道当体即空、了不可得,所以不了性空,「谓有定性」,以为它是真的。「如生鬼想,鬼喻遍计,木喻依圆」,依是依他起性,圆是圆成实性,鬼根本没有,遍计执根本没有,木头有。这就讲三性,我们前面讲过三性三无性。「若了知鬼是因迷有,则知所执定性之法皆由妄情,是人名为实识所执,故名悟人。」你现在真实的认识你所执著的,执著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算是开悟了,你算是个明白人。迷就生遍计所执,觉悟之后才晓得宇宙万法包括自己都没有自性。就像此地所举的比喻一样,这个比喻为我们解释,迷的时候以为样样是真的,悟了之后才晓得根本没有。所以真妄不二,真是什么?真是枯树,妄是鬼,搞清楚之后,真相才现前。末尾偈子里给我们所说的,「知妄本自真,见佛则清净」。见佛是觉悟了,自性清净圆明体现前,你确实认清楚这是个木头,不是鬼。用这个来比喻,你真正看到现前宇宙人生森罗万象,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的幻相,能大师说得很好,「能生万法」。万法怎么生的?这个要清楚,这是真的学问,这个不是假的。这里讲「离所取」,所取不是真的。
第三首偈,『有见则为垢,此则未为见,远离於诸见,如是乃见佛』,这是讲能见,前面是所见,这是能见,有见。这一首教我们「离能取」,前面是所取,是看外面境界,看到一块木头以为它是真的,真的是个鬼。我们现在看到森罗万象以为真的有宇宙,真的有山河大地,真的有树木花草,真的有芸芸众生,我们真是这样看法。真有我、有你、有他,这一点都不假。我这个说法大家都承认,为什么?我们统统迷,统统执著,所以大家都承认。如果我们跟菩萨讲,菩萨会不说话,菩萨会对我们笑笑,为什么?菩萨知道我们在迷。就好像我们很多人晚上走路一起走,看到远远地方一个木头,以为是鬼,大家都看到了。我看到鬼了,你有没有看到?你说我也看到了,大家都看到了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有个明白人,从那边走过来的人知道,笑笑你,他也不能说不是鬼,说不是鬼,你不相信。我明明看到,他也看到,那么多人看到,你怎么说不是的?就会是这个现象。所以这个必须要听听观世音菩萨的话,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,他是用智慧眼看到五蕴皆空,照见五蕴皆空。所以他没有恐怖,他见到真相,我们见到的都是假相,没有见到真相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《疏》,「二离能取,以所取空故,上半举失,如若见鬼,即不见木」,这个比喻我们很好懂,「下半显得,离於鬼见,方为见木」,知道它不是鬼,我现在晓得它是木头,这个比喻好懂。我们看清凉大师《钞》,「如若见鬼者,有妄执之见,如若见鬼,故则为垢,不见依圆,名不见木。」垢是什么?垢是染污,严重的染污,遍计所执是染污,你没有看到依他起,依他起是因缘;没有看到圆成实,圆成实是性体,是自性。下面这个解释好,「执有定性,不见依圆之实」,依他起、圆成实的真实,「名未为见」,你没有见到。这个意思深了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宇宙人生的真相没见到。我们执著这个肉身以为是我,甚至於研究哲学的人,比我们聪明一点,知道身不是我,西方哲学家所谓「我思故我在」。什么是我?我能够思想的大概这个是我,这个不会错了。其实还是错误,思想是什么?是你的妄心、遍计所执,不是!有些宗教家讲,身不是我,灵魂是我。灵魂是不是我?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佛法讲灵性是我。灵魂是阿赖耶,是迷惑颠倒的,的确,它是灵性带著迷惑颠倒,就叫做灵魂,迷惑颠倒去掉,那才叫真正的我。所以大乘教里面学习终极的目标是什么?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个事情太重要了,他见性成佛。
所以见跟未见,这个意思深。六道凡夫没有见,没有见到事实真相;阿罗汉见到少分,见得不完全,知道,见到少分,所以六道没有了,他在四圣法界。他的本事只是把执著放下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所以阿罗汉的心比我们清净多了。但是他还有习气在,有执著的习气在,确实没有执著了,他脱离六道。到什么时候习气断了,习气断了他就不叫阿罗汉,他叫辟支佛,升级了。所以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没有了,他有分别。分别要断了的话,他就不叫辟支佛,叫菩萨,菩萨有分别的习气。菩萨把分别习气断掉,他就成佛,这个佛,诸位要知道,是十法界里面的佛,不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为什么?他还有妄想,妄想没有断。就是说他分别执著没有了,习气也没有了,他有妄想,妄想就是起心动念。什么时候把起心动念放下,起心动念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他到一真法界去,就到实报庄严土去。为什么?他妄想的习气在。如果妄想习气没有了,他就到常寂光净土,常寂光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。我们可以说实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,还不是真的,真的是常寂光净土。
从这里我们就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修行不是别的,放下而已!所以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得好,这桩事情与学不学没有关系,与什么有关系?放下有关系。经教学不学真的是无所谓,可是你必须得放下;经教要是学多了,不能放下,我们常说不能放下变成所知障。佛给我们说,障碍有两种,一种是烦恼障,一种是所知障。所以经教可以学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,能学,学了怎么样?学了之后要放下,不能执著。确实要像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心态,这个重要。他跟我们讲了三句话,教导我们,听经要用什么样的心态?「离言说相」。怎么叫离?不要执著言说,不要分别言说,你可以听,听里面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就是离言说相。「离名字相」,对里面的名词术语,佛、菩萨、世间、出世间,这都是名词术语,不要执著,不要去分别。第三,「离心缘相」,心缘相,你听,不要想它的意思,因为你想它的意思,你落在意识里头,这就错了。落在意识里面往往就变成遍计所执,就变质了,你所听的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,是你自己的妄想意思,不是如来的意思。你能够放下这三种,放下对言说的分别执著,这样讲大家就听懂了,放下对名词术语的分别执著,放下对经意思的分别执著,你就真正听懂他的意思,那个意思是什么?那个意思是自性,那样听的话你会明心见性,那才叫如来真实义。如来是什么?如来就是自性,自性里头的真实义,这个太重要了。那你就真见了。
所以他后头这句话说得好,「下半离於鬼见者,谓离於定性执见,则见圆成之实,方名为见木」,这个地方见木就是比喻见性,你就见性。听经可以见性。经典是文字写出来的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读经用什么样的心态,我们也明白了,离文字相;就是对於经文文字,经的文字、祖师大德注解的文字,都不要有分别执著,得离文字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。所以听经、读经,只要你能够放下分别执著,你就会有悟处。放下执著,小悟;放下分别,大悟;放下妄想,大彻大悟,这个重要。一般人错在哪里?错在他不肯放下,妄相分别执著都不放下,都没有放下。那你听经、读经,白听了、白读了,为什么?你不解如来真实义,你不明如来真实义。你听什么?听的完全是自己妄想,听了这个我就想这是什么,他打妄想,读的时候也打妄想,全是搞到此地讲的遍计所执性。就是都是把枯树看作鬼,就这么个意思,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,不解如来真实义,那我们是得不到真实的受用。
在这个之前,我们也特别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报告,《华严经疏钞》里,清凉大师说的闻法的十种利益,我们讲了六个小时,一定要知道。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晓得经典为什么称为法宝。六道众生哪一个不爱宝?哪一个不想拥有宝?真正的宝是法宝,不是世间的金银琉璃,不是这个东西。世间这些七宝不是真的宝,它可以能帮助你生活富裕一些,日子过得好一些,它不能帮助你了生死,不能帮助你脱离轮回,不能帮助你开悟证果,那个不是宝。真正的宝是什么?法宝。法宝是佛的经教,圣贤的典籍,这些东西你学了之后,确实能帮助你破迷开悟,帮助你放下情执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了解事实真相;了解事实真相,自然就放下了。到那个时候才像古人所说的,你肯定古人这句话,「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」。宇宙之间有没有事?没事,自己无知迷在里面,起遍计所执,困扰著你,让你在轮回里面苦不堪言,道理在此地,真相在此地,你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现在大家最关心的,灾难很多,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都叫人担忧。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忧虑、疑惑就没有了。灾难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,我们在讲席里常常跟诸位做报告,这个地球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,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古大德早就说过了。诸位在「三时系念」里看到中峰禅师的开示,他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」;「此方」,此方就是地球,「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」。这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为什么我们现在事实上极乐世界跟我们有这么大的差距?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大乘教世尊常常给我们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你有没有听懂?你要听懂了,你仔细去观察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个个人心地清净,他没有染污;个个人善良,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没有一样不善,而且都是上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地清净善良,他那个报土就好,就很圆满,找不到一点缺陷。回头再看看我们地球,地球上的居民,我们的心地不清净,染污了,我们的思想、言行不善良,造恶。造作恶业把整个外面的环境就变坏了,境随心转,一切法从心想生,境随心转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我们学佛的同学明白这个道理,对於佛陀教诲深信不疑,我们在这个里面把它证实,它不是假的。信佛的人要自度,这是真信,不信佛的人,他不肯真干,他就不肯真正度自己;不度自己,自己还在六道去轮回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真正自度,念佛求往生的是自度,他真干!真干,他就得要真正去修清净平等觉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上告诉我们的。你没有清净平等觉,你就往生不了极乐世界,你心不清净,你心不平,你还是迷而不觉,你怎么会往生,不可能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。要知道,那十万声佛号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,就往生了,念不出来的话还是不行。然后你才真正知道放下是多么重要。你真正放下的时候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好,若一日到若七日就念到清净平等觉了,回归自性,当然往生,那还有怀疑的吗?
所以我过去讲《无量寿经》讲了十一遍,我跟大家讲得很清楚,我说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拿到保证书,保证书是什么?就是《大乘无量寿经》,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。我们决定会得到像经题上所讲的「大乘无量寿庄严」,这是极乐世界。可是我们自己要真正修得清净平等觉,我们就会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。经在手上,不能够依教修行,不能够回归到清净平等觉,那还是住这个娑婆世界,还是在这里搞六道轮回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《华严经》处处教我们放下,离就是放下,离能取、离所取,所取是外面的境界,能取是我们的心。也就是说,我们必须把自私自利放下,这都属於能取,把名闻利养放下,把五欲六尘放下,把贪瞋痴慢放下,清净平等觉不就现前了吗?你一定要知道,你有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我讲了几十年,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绊脚石、障碍,你去不了;你放下就去了,放下,你跟阿弥陀佛信息就通达,我们一般讲是感应道交,你跟阿弥陀佛、你跟极乐世界就产生感应的作用。你要是不肯放下,这感应不通,不是那边有问题,是我们自己这边出了问题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边永远不会发生问题,问题都出在自己这边,不能不知道,不能没有高度的警觉。
我们自己得度,你就能保佑这一方,这是佛说的。自己没有度,要想度人,无有是处,没有这个道理。你要想帮助这个世间化解灾难,我们做护国息灾法会,怎么做法?从自己心行做起,我得度了,我在这个地方不受灾难,那跟我居住在一起在这个地方的,纵然他们作恶,我没有灾难,他们有灾难也减轻了;他们作的小恶,那就不会有灾难,作的极重的恶会减轻。这就是自度自然就能帮助别人,自己没度,不能帮助别人。我们天天念经,天天拜忏,管用吗?如果真的依照经教里面的教诲去做的话,管用。如果只是念,念给佛菩萨听,我们自己不能做,也管用,也有用处,作用不大。为什么有管用?我在这里念,鬼神得利益,鬼神真依教奉行,所以他管用,我们自己不管用。统统都有道理的,所以你要了解事实真相。自己要真做的话,那个力量可大了,鬼神得的利益就非常大。自己能说不能行,鬼神得利益不大,那要看他自己的善根福德;自己如果真正依教奉行,那个力量就大了,感应!你自己真做的时候,你感动别人,鬼神是很容易感动的,因为他们知道苦,他们知道佛法是无比的殊胜。在世间造极重的罪业,死了之后堕地狱都后悔,都求佛菩萨超度他。他为什么不求别人,他求佛菩萨?尤其是大乘教。
我们天天在学习,学习最重要是修行,学习只是在信解上得一点小利益,修行,得信解的利益就上升,大幅度的提升,这种福才能够保佑这个地区消灾免难。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,这是功德,这是你真正修的福报,这个福报如果你这一生没有往生极乐世界,来生你会得到许多众生的拥护。譬如在香港,你修这么大的福报,你来生如果再得人身,你住在香港,你是香港的领导人,你在这个地区当中出人头地,你对这个地区有恩,你现在在布施恩德。如果你自己读诵、课诵,有口无心,只是念一遍应付应付,这个不但没有功,还有罪过,为什么?轻慢心。真诚心礼敬诸佛菩萨这是福,轻慢心是造业,这个要知道。读诵经典不要造业,恭恭敬敬,诚诚恳恳,自利利他,这就对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