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九六五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九六五卷)  2008/5/10  华严讲堂  档名:12-017-1965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经文第三段偈赞分,第四小段北方功德慧菩萨,十首偈从第一首看起:

  【诸法无真实。妄取真实相。是故诸凡夫。轮回生死狱。】

  这首偈清凉大师给我们一个提示,「说凡迷缘起之无性,执著相而轮回」。文字不多,把这首的意思给我们说出来了,经文虽然只有二十个字,它的义理深广无限。『诸法』是说一切法,大,佛法讲的遍法界虚空界,小,讲到微尘。今天科学里面所讲的宏观的宇宙,量子力学,这微观世界,全都包括在「诸法」两个字里面。佛告诉我们,这一切法里面没有真实,你决定找不到真实。实在说,这个事实都在我们面前。我们总想找真实,真实有没有?真实有,在哪里?就在现前,你不认识。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时候就是把真实找到了,求人印证是不是真的找到真实,老师说「道一句来」,出了个题目,你说一句给我听听。学生刚要开口,老师用个巴掌把他嘴巴捂起来,这悟了,真的恍然大悟,真的说不出来。真的是什么?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你能说得出就不是真的,你能想得到的就不是真的,不但不能说,想都不能想。所以老师出这个题目出得好,「道一句来」,你说一句来,学生刚要开口,嘴巴一捂,叫你不能说,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真实在哪里?没有一样不是真实的。

  你们诸位想想看,这些诸法叫法相,佛法里面说的,法相从哪来的?法相是法性变的。古来祖师大德用比喻跟我们说,不好懂,把法性比喻作黄金,法相是金器,黄金做的这些金器,琳琅满目。我们过去有个同修专门做首饰,不是真的首饰,是假的。但是假的,它是镀金的,做得非常美,它是镀黄金。这种首饰在全世界销路非常好,比真正金首饰还要好看,但是价钱很便宜,丢了不会伤心,十几块美金就可以买个项炼、手镯,所以它销路非常好。也能戴个二、三年,二、三年之后它就褪色了,这个好,确实是非常之美。他带我去参观他的展览厅,展览厅里面做各种不同的花样,没有相同的,一万多件,真是珠光宝气,琳琅满目。他带著我跟韩馆长一起去参观,韩馆长还挑了大概有十几件,喜欢的挑了,他赠送。这是用金跟金器来比喻。金在哪里?金是能现的,金就在器里头,离开器哪有金?离开金没有器,离开器没有金。你这个比喻懂得了,性在相中,法性是能现能变,法相是所现所变,就跟器一样。真的在哪里?真在妄中,妄在真中,真妄不二。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真的?大乘教里面佛讲得太多了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真的完全现前。你所看的那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,法法平等,都是黄金,法法平等,没有丝毫差别。然后你才晓得,十法界平等,佛跟阿鼻地狱平等。你用黄金,同样是黄金,造一个佛像、造一个阿鼻地狱的像,造得很像、很美,都是高级艺术品,分量一样,价钱一样,平等。不平等从哪里造出来?是你的分别执著里造出来的;离开分别执著,平等性就现前,所以相宗教导我们转识成智。我们凡夫不知道用真心,真心没有分别执著、没有妄想,那是真心,是你的本性,《三字经》上讲的本性本善。可惜凡夫迷了,清凉大师讲「凡迷缘起之无性」,无性之性就是真性、就是法性。著相就有轮回,这句话说得好,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执著来的,不执著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我们能相信吗?在经教里面薰习这么久,能信了。

  佛告诉我们,这三种烦恼,从烦恼的延伸,最初是妄想,由妄想生分别,由分别生执著,这是有次第的,虽有次第,但是速度太快,速度是刹那之间,所以在我们感官世界里好像它是同时的。它确实是有速度,这个速度是亿万分之一秒,太快了。弥勒菩萨说得很好,那些话我们都要牢牢的记住,要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起观照的作用,你就容易开悟。念就是无始无明,就是妄想,念是妄想,念生起来之后它就生起物质,有念物质就产生了,有物质,那个物质就是此地讲的诸法、法相。法相里面就有法性,法性是什么?识,你看,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识」,识是法性,法性变了,变成什么?变成见闻觉知。如果没有念?没有念,见闻觉知也没有,物质也没有,见闻觉知是心理现象;佛法讲心法、色法,现在学术界讲物质、精神。所以没有念的时候,精神跟物质都没有,那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。要知道,连一真法界的名也没有,你有这个名,你已经起心动念、已经有分别执著。

  这个事实真相不但佛说得清楚,你看中国《老子》第一句话就说,「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」,他也讲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,你才能真正看到,见到道。道是什么?道家讲的太极,法性。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万物,万物就是此地讲的诸法。太极怎么会生两仪?太极是不动的,一动就产生两仪,再动就生四象。跟我们佛法讲的很接近,佛法讲法性,它说太极就是佛法讲的法性。这个念头一起,法性就变成阿赖耶,阿赖耶是第八识,阿赖耶再一动就变成第七识、变成第六识,再变成前五识,有先后次第,但是速度太快,我们没有办法辨别这些次第。而且佛讲得透彻,道没有佛讲得那么透彻,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,讲的什么?念念不相知,前念不是后念,后念跟前念有相似的相,不是完全相同。这个现象,我们在讲席报告的时候常常跟诸位提起,是个什么现象?相似相续,不是完全一样的,相似相续,如果我们念头没有了,这个境界就没有了。境界是什么?境界是念头生的,有念就有现象、就有识,无念,相没有了,识也没有了。那是什么境界?那是说不出的境界,佛法有个名词叫「大光明藏」,还有一个名词叫「常寂光净土」。

  诸位要晓得,常寂光净土里,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没有,那科学讲的一句话,宇宙没有开始之前是什么样子?就是常寂光净土,没有宇宙、没有诸法,那是什么?那是自性的本来面目。一动呢?一动就变成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。真正的一真是常寂光,为什么?实报庄严土有相,诸法现前,虽有相,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所以那个相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,但是它变化很小,当然也是念念不相至。但是它那个相续相是很相似,我们可以说你简直没有办法辨别,好像这些相都常住,永远不衰,永远不变,其实还是在变,哪有永远不变,刹那刹那在变,它变化的太小了,分别变化就大,执著变化最大。我们用水来做比喻,常寂光净土好像水完全是平静的,一点风浪都没有,水干净、澄清,从上面能看到底,一点波浪都没有,像一面镜子一样,这好比是常寂光。起了一念,变成阿赖耶,也就是变成实报庄严土,它有微波,水真的是动了,有微波,可是我们没有发现到它动,动的幅度太小了,确实在动,没有不动的。这个道理佛讲得很清楚,这都属於科学,现象没有不动的。

  佛说这个物质世界有四大,四大就是它有四大种的性质,第一个它是物体,叫地大,它是物质现象,你能看得到它,第二个性质是它带电,带阴电、带阳电,阳电佛法里面叫火大,阴电是水大,或者我们讲它有温度、它有湿度,温度是火大,湿度是水大,还有个风大,风大是它是动的,它不是静止的。你就晓得,所有物质都是动的,不动哪来的物质!这个原理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,物质从哪来的?物质是无中生有,那个无不是无,是从性,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,但是动它就会变物质、变出精神,精神、物质都是这么变出来的。这个动就是佛法里面讲一念不觉,一念不觉那个一念就是无明,所以你有念就错了。

  大彻大悟是什么境界?没有念头,念头没有了,这就成佛了,回归自性。他还能起一点微微的念头,那就是实报庄严土,有了分别就不叫实报庄严土,方便有余土,有了执著叫凡圣同居土,讲得这么清楚。凡圣同居土是六道,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,你就晓得,如果我们把执著去掉,我们不再对这些相执著,知道这些相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一切有为法,有为法就是现象,它有生有灭,这个讲得更细,有为就是有生灭的,你说哪一法没有生灭?刚才讲了,实报庄严土还是有生灭,它有生灭才有相;没有生灭,相就没有了。常寂光净土没有生灭、没有相,这个说得好。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包括常寂光净土,你也不能执著。为什么不能执著?它根本就没有,所以你的执著是错的,这叫迷惑颠倒。这个事实真相几个人认识?太少了!认识的人是菩萨,证得的人是如来。

  我们今天也晓得一点这些常识,这些常识是听来的,听释迦牟尼佛说出来的,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。虽然知道,不得受用,为什么?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真心还是做不了主,当不了家,一切还是妄心在摆布,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支配了你,你受这个摆布,这是妄心。三个都有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,这个心叫轮回心,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轮回业,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学佛、讲经说法、念佛、参禅、修定,只要执著没有放下,轮回心。学佛、讲经、参禅,世间里面的善法,果报在三善道而已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这一生修的一点福,来生享福,享福的时候很容易迷惑,迷了又造罪业,福享尽了罪业现前,业力现前,就又回到三途去了。佛跟我们说得清楚,佛对得起我们,在六道里面的众生,决定是在三途时间长,在三善道的时间短。所以六道众生的家,三途是他的老家,三善道是出来旅游,观光旅游,时间很短促。这个事实真相,佛要不是为我们说出来,我们没有办法想像得到。

  如何出离六道?放下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的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所以清凉大师这句话好,执著相而轮回。为什么你会执著?迷缘起之无性,不知道一切万法的真相,一切万法的真相没有自性,所以相有性空、事有理无,这是说万法皆空。可是里面又有一个现象,叫因果不空,为什么?它有报应,你行善有福报,你造恶有恶报,善恶果报是随著相续相下去的,这个东西都在,它不会消灭的。经上有一句话说,假使百千劫,这个时间长,你所造的业不亡,因缘聚会时,果报还自受。你要是真正懂得这首偈,你就会在起心动念很谨慎,不能有一点恶意,有一点恶意是你自己在造业,将来自己要受果报。可是不起恶念难,妄想止不住,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,你要起念就念佛、想佛,代替你那些妄念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,这个太好了。所以我们佛门弟子平常供奉一尊佛像,这个佛像天天不能离开;如果佛像太大,你旅行行动不方便,现在可以照相,你带一张照片,无论走到哪里,佛像跟著自己走,本尊供在家里。天天看它、天天想它、天天念它,其他的都不要再念了,你念其他的都吃亏了。

  许多同学听我讲经,都想跟我见一面,没有意思,这个念头错误。你应当常常想我要跟阿弥陀佛见一面,我要到极乐世界去,这就对了。你天天来找我,你去不了极乐世界,你错了,你迷了,这个道理要懂。我念佛到极乐世界,你念佛也到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再见面很好!何必在此地?这个地方见面就去不了极乐世界。这个世间是无常的,极乐世界比这个地方时间长久,时间长久什么原因?我们现在人懂得有时差。宇宙之间真的有很奇特的时差,这个奇特的时差是什么?时间是讲快慢不一样。我们这个世间一百年,忉利天才一天,你看这个时差多大。极乐世界的一天,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劫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告诉我们,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十二劫,十二劫是我们这个地方的时间,不是他们那个地方的时间,十二劫才能花开见佛,生实报庄严土,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花开见佛。那是什么地位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初住以上的地位,《华严经》初住菩萨就是生实报庄严土,需要十二劫,在极乐世界呢?在极乐世界十二天,我们这里一劫他们一天,你就晓得成佛多快。所以我们看他们不老,他时间过得太慢了,不老。

  都是一个妄想生起的分别,这个境界如果你细细的去观察,在我们这个世界能看得出来,我们人能活到几十岁,寿命长的可以活到一百多岁,我们看看水上的蜉蝣、小虫,在水面上跑来跑去的蜉蝣,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。所以要用它的一生来看我们人的寿命,那就如我们人看天人、看佛菩萨,无量寿,不就这个意思吗?它那几个小时就是它的一生,它的几十年、一百年。你从这个地方就看到时间不是一定的。蜉蝣看我们人身就像我们看天人,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。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密的去观察,能够了解佛所说的诸法实相。不管时间长也好、短也好,全是假的,都不是真实的。时间不是真实的,空间也不是真实的,连一真法界、十法界都不是真实的,真实的是常寂光净土,真实的是大光明藏,那是真实的。

  说真实也不是真的真实,说虚妄也不是真的虚妄,这个话大家能听懂吗?真实跟虚妄也不是真实的,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你就见到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是什么?没有差别相,你才见到真实。你才见到真实是什么?一真,也叫做不二,入不二法门,证一真法界。还有二,你就不能入佛门,佛门是不二法门,有我、有他,入不了不二法门。什么时候你能懂得,众生跟佛不二,凡夫跟圣人不二,天堂跟地狱不二,真妄不二,是非不二,也就是说找不到对立的,整个宇宙是一体,哪来的二?这时候是你真正契入,《华严经》上称为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法是什么?诸法是自己,这就是法身,虚空法界森罗万象不是别人,是自己。

  法相跟法性彻底的明白了,随顺是德,违背是造业。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才能够接受佛菩萨在《地藏经》上说了一句话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」,我们听到这句话肯定了,为什么?阎浮提众生哪个不执著、哪个不分别?分别心、执著心是轮回心,无论干什么他都在造业。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了,他证阿罗汉果,他叫正觉,他不造业了,所以六道没有了。他们生活的那个境界叫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他没有执著,他有分别,他有妄想,不是究竟、不是圆满,在佛法修学里面叫小有成就,因为法身、般若他都没有,只是有少分解脱。解脱什么?六道里面这种见思烦恼的苦他没有了,大乘教里面常讲,八十八品见惑、八十一品思惑,这个没有了。

  我们修行从哪里著手,不也很清楚的告诉你了吗?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把跟人对立这个念头消除掉,把跟事、跟一切万物对立把它化解,从这里下手,你是真学佛。要化解对立,在我们学习课堂里面,不要执著言说相、不要执著名字相、不要执著心缘相,化解对立从这里开始,在课堂里头。学随喜功德、学随缘不攀缘,你当下就得自在,轻安自在你当下就得到,烦恼轻、智慧长。所以第一句话很重要,你要有这个认识,你没有这个认识你放不下,这就说到哲学上的一句话,「知难行易」。怎么知道行易?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,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,行易。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试验,也是示范,他不认识字,他也没学过经教,佛门里面什么仪规他也没学过,黄梅住了八个月,在碓房里面做义工,每天干活,舂米破柴,他就干这个。在五祖方丈室里面,半夜三更,这《坛经》里面记载诸位都熟悉。五祖给他讲《金刚经》大意,我相信没有经本,因为惠能不认识字,可以说没有经本。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彻悟了,为什么?放下了,放下就是!这一放下,他说出二十个字,这二十个字是什么?二十个字说明他见性了。性是什么样子?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自具足、本无动摇、能生万法。五祖一听,行了,不必再说了,衣钵就给他了,叫他赶快走,怕人害他。为什么要害他?嫉妒、障碍,多少人想做祖师,多少人想要衣钵,没想到五祖把衣钵给他了,他在道场里面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。

  他到猎人队躲避躲了十五年,你想想看,十五年大家才把这桩事情淡忘,他出来了。出来有护法,没有护法不行,护法是谁?印宗法师,那时候在南方的大德,就是参禅讲经的法师,都不是凡人。印宗法师知道这回事情,知道他是从黄梅那里得到衣钵来的,给他剃度,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。剃度之后,印宗法师又拜惠能法师为师父,这可不得了,这一下就把能大师的地位提升起来了,人家说他是印宗法师的师父,哪个不尊敬、哪个不听话!所以能大师一生的成就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,没有印宗他出不了头,谁知道他?印宗没有嫉妒心,护持正法,无量功德。所以崇拜禅宗六祖,你不能忘掉印宗法师的大恩大德,没有他就没有惠能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。所以护法比弘法还要重要。今天佛法衰,为什么?没有护法的。弘法人才我们相信有,不可能没有,问题是出不了头来是没有护法;如果有印宗这种人出来,我相信弘法的人才不会少,没有真正护法的人。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一定是站在别人头上,别人再高也不能高过我,最好比我差一等级,是这种想法,人才出不来。不像印宗,印宗发现这个人比我高,马上把他抬出来,自己回过头来当学生。这个事情在中国也只出现那么一次,没听说有第二次的。所以我们的心目当中很清楚、很明白,六祖是菩萨,印宗是佛,只有佛才爱护菩萨,才能成就菩萨,这是值得我们深思、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《华严》是不二法门,我们要进入这个门,要怎样入?一心,一心就能入不二法门。古大德说得好,「迷唯一念,悟止一心」,起一念就迷了,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,迷了。所以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迷悟不同,迷的人看是十法界,悟的人看是一真法界。为什么?悟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迷的人有妄想分别执著,差别就在此地。迷就有生死轮回,悟是无量寿、常寂光,怎么会一样!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。

  所以佛在此地,功德慧菩萨是佛。《金刚经》江味农居士的《讲义》,江居士告诉我们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诸佛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诸是多,四十一是多数,他讲得很有道理。天台大师讲六即,第一个讲理即佛,从理上说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是从理上讲的,从法性上讲的,这是平等的,哪个不是佛?不但有情是佛,无情也是佛。可是从事上讲就不一样,事上讲他讲了五种,第一个是名字即佛。我们现在一般学佛的人,你在哪个等级?在名字这个级别里,有名无实,不但没有真修,连佛是什么都不知道,这很重要。所以我们道场现在学佛的同修出家在家这么多人,要从我们道场做起。你看每天到这边来参学的人不少,最低限度,我们要把什么是佛给这些人讲清楚,他到我们这里来这一天没有白来,什么是佛、什么是菩萨,给他做介绍。

  向上提升叫观行即佛,这是真修行,真正懂得佛法的理论与修学的方法,他真干。你看真干,他用的名词用观行,这不容易。观是什么?观照。什么叫观照?最低的限度,没有执著的心才是观照,你要有执著,执著是轮回心。用观照就不是研究,你看我们世间人讲研究,研究是用心意识,用观照就是不用心意识用智慧。心是妄想,意是分别,末那是执著,所以研究,世间真有聪明人,世智辩聪,不是没有,他为什么没有办法认知诸法实相?就是因为用心意识,心意识是决定不可能见到诸法实相的,这叫方法上错误了。诸法实相要怎么见到?要离心意识,不要用心意识,那叫照见。初学的时候叫观照,观照再升级,照住,照住是得三昧,就得定了,再升级叫照见,照见是大彻大悟,智慧开了。由此可知,这三个等级,观照是初级的功夫,这里面持戒的成分多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持戒里头最重要的,让我们不但是在听经、学教不要执著言说、名字、心缘,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不要执著,你的功夫才得力。我们在讲堂里面学的这个东西在生活上用不上,那学它干什么?那学了有什么用处?学以致用,我要把在讲堂上学的用在我生活上、用在工作上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,这个学的东西有价值了,这是真干。所以佛门叫参究,不叫研究。世间人遇到困难问题,你去研究研究,佛门不是的,佛门遇到走不通的时候,你去参。参跟研究有什么不一样?差别就在此地,参是观照。所以事上讲,第二个是观行即佛,你学佛了,无论学哪个法门,功夫得力了。

  在念佛法门里面,功夫成片就是观行即。功夫成片虽然不是很高的,他决定得生净土,生哪里?生凡圣同居土。功夫成片里面高的就能自在往生,想什么时候去一点障碍都没有,生死自在,多住几年,有缘多住几年不碍事,什么时候都可以走,这是观行即,所以并不是很高的功夫,这是我们一般人统统能做得到。观行即上面是相似即佛,这不容易,相似即佛照住了、得定了,是哪里的?四圣法界的。观行即佛是六道里的,没出六道,相似出六道了,执著心真断了,观行执著有,压住,你用念佛功夫把它压住,不执著了,并没有真的转过来,真转过来六道就没有了。所以相似即佛,很像佛,还不是真的,他是在照住的这个境界里面。再提升,照见,照见叫分证即佛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圆教初住菩萨是分证即佛,所以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》上讲的诸佛是讲这些分证即佛,为什么?他们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。即使应化在十法界,十法界有情众生,众生有感他有应身去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无论现什么身,他绝对不会起分别执著,他要起分别执著就堕落了,他又变成凡夫了。

 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理解,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真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祖师大德在中国做的示现,世尊当年在印度是应以佛身而得度他现佛身而为说法,这些诸佛菩萨到中国来示现多半是示现比丘身、居士身、长者身,在中国是这种身分最多。他有没有分别执著?跟诸位说,决定没有,真的没有,但是在事上,有的时候我们看他跟我们好像没有两样,也有,要晓得,那是善巧方便,不是真的。普贤菩萨所说的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这两句话说得好,到十法界来示现,尤其到六道,要随顺众生,随顺众生的执著、随顺众生的分别,你才能跟他沟通,才能跟他打成一片。随顺是什么?像舞台表演,唱戏,假的,不是真的。凡夫干的是真的,佛菩萨是假的,所以凡夫造业,佛菩萨不造业,他没有分别执著就不造业。

  这里头的密义我们要懂,你懂的时候,对於祖师大德你会有真正的诚敬心,你没有怀疑,你也不会有毁谤,你知道那是大圣大贤,不是普通人。他随顺我们,装出这些样子,给我们做榜样,我们看到了、听到了、接触到了,知道怎样学习,慈悲到极处!能体会到几分,才真正理解佛菩萨那种慈悲,真的是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到底在哪里?在你面前你不认识。应身,像我们人一样,他也来投胎,在人间住个几十年,这叫应身,化身就不是。特别是化身附在一个人身上,跟你讲几句话,你一听就开悟,那个话说得真好,是佛菩萨附在身上说的,讲完了他就走了,痕迹都找不到,这个事情就太多了。不但附在人身上,附在畜生身上,附在花草树木身上,为什么古人参禅的看到花开花谢他开悟了?那是佛菩萨现的相,他平常为什么开不了悟?所以你才晓得,诸佛菩萨帮助人是无处不现身,然后你才知道恩德不可思议、慈悲不可思议,佛氏门中不舍一人。问题是他天天在示现,时时在示现,我们是麻木不仁,没法子接受,看不懂也听不懂,这要怪自己业障深重,什么是业障?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,从这里面变成最粗显的,那就是贪瞋痴慢,你见不到佛。佛真的是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,或者我平常讲的,你能把自私自利放下、把名闻利养放下、把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放下、把贪瞋痴慢放下,你就见到了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你能够感受到,我们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佛菩萨,时时刻刻没有离开真实法。

  他第二句说得好,『妄取真实相』。你看看,前面说诸法无真实,这里又说真实相,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?这文字好,说得太好,你要是没有妄取,它就是真实相,取就错了,取是什么?我们最明显的,我要占有、我要拥有,那真实相就变成妄相,不能取、不能执著。我常常讲到这些地方我就用看电视、看电影来做比喻,你看电视、电影里面如果有文艺表演,你可以欣赏,你不能拥有,你决定不能占有,这个道理是相通的。虽然知道不能占有,还想先从电影我们把它录下来保存,还是想拥有,这个念头错误了,这个念头是无始无明,是与生俱来的,不是你现在学到的。连几个月小孩,你去看他,三、四个月的小孩,两个小孩摆在一起,当中摆一块糖果,他两个就在抢,都想拥有,抢不到他就哭了,你就看到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阿赖耶里头根深蒂固。

  如何把这些烦恼让它减轻?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圣教的薰修、薰习。我自己是个过来人,我有这个经验,要不是五十七年天天在经教的薰修,不但习气转不过来,连这里面真相都不清楚,确实是迷惑,天天读经,读了一辈子迷迷糊糊。学了一定要落实在生活,在生活上尽量的把它减轻,现在讲降温,烦恼习气有,希望一年温度比一年低,相对的,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。像这些地方,我想同学们如果你们留意,听我讲经的时间长,你能够晓得,我跟大家讲的东西年年不一样。我没有笔记、我没有讲稿。只是在初学的时候,老师要求的,一定要写讲稿,所以我也写了几份讲稿,学著做科判。我离开讲稿很早,三十三岁出家之后在佛学院教学,我写大纲我不写讲稿,讲稿是最初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那个一年三个月,写过一部最完整的讲稿《普贤行愿品》。那是一个同学,他们两个人发心讲这部经,他们工作也很忙,一个星期要八千字的讲稿,他写不出来,只有头一篇头一天讲题他自己写的,完了之后他就来找我,希望我帮忙。我就答应他,藉这个机会练习,一个星期八千字,《普贤行愿品》写了完整讲稿。其他的,在学讲《楞严经》的时候,前面大概二十多次,每次都有完整的讲稿,以后就学著李老师用表解、大纲,讲的时候就会更活泼。可是这要靠理解跟记忆,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力、理解力就做不到。这都要通过老师的认定,老师不许可那就没法子,老师同意我们才能这样做。

  所以经文里面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。诸法无真实,迷的时候没有真实,觉悟的时候都是真实。所以说真实、说不真实,都不可以确定,这就是说佛无有定法可说,为什么?法根本就不定,刹那生灭,它哪有定法?我们感官世界是这种刹那生灭的相续相。确实,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一切法可以受用,不可以执著,不可以分别,於一切法里面不能起贪爱,也不能起瞋恚,更不可以起占有,有这些那都叫造罪业,就是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「无不是罪」。可以受用,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。顺自己意思不起贪心,不顺自己意思没有瞋恚心,永远以平常心对待,这就是道。平是平等,常是永恒,永远以平等心对待,这是真学佛,这里头有真受用。没有分别是平等的,没有执著是清净的,《无量寿经》上清净平等觉现前。可是此地说的是凡夫,妄取就是执著,「妄取真实相」,这里头有两个意思,真实相是什么?是法性、是法相,法性法相都是空寂的,这个空寂是真实相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,性是真空,相是妙有,这叫真实相。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,你执著它以为是真有,这就错了。

  希望你常常记住《金刚经》上有一句话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如果我们对这个境界相喜欢,想贪图、想拥有,你把这句话念几遍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你就能放下了,得不到!你能够回光返照,我们的身、我们的心都得不到,都是假的。身你能拥有吗?真的能拥有,十八岁很好,年年十八多好,天天衰老你就不能控制它,你得不到它,它有生老病死,我们不想老,我们也不想死,你得不到。了解真相,我们的身、我们的心都得不到,都是假的,身外之物哪一样是真的?在这一点我的缘也许比一般人好一点,什么缘?没有家,一生过流浪生活,所以对於放下体会就很深,为什么?你不能不放下,没有一个地方是自己的,你能够拥有的,没有。所以在哪个地方我都把它看作这是旅馆,住一天很好,住一个月也很好,总而言之,这与我不相干,所以就可以随缘了,什么都好,过几天就走。现在年纪这么大了,再过几天走是到极乐世界去,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贪恋的?帮助道场建一个书院,供养大众的,不是我在这里享受,供众的。

  最近台湾商务印书馆要重印《四库全书》,我听到这个讯息非常欢喜。我请杨老师跟书店里面接洽,我跟他预约一百套。不是我念的,我现在这么大年纪,不想再念书了,供养大众。世俗间的话,这一生已经过去了,修来生福。修来生福好不好?不好,学佛之后知道,修来生福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来生福也不要了才能到极乐世界,还要想求来生福,极乐世界就没分了。所以,断恶修善不著断恶修善的相,从这里头把分别执著放下,我们才能得自在,才能与大乘教有少分的相应。

  后面这两句,『是故诸凡夫,轮回生死狱』。轮回生死后头加个狱,这都是真话、老实话。这个狱是两个意思,一个是形容苦,地狱最苦,把六道轮回比喻作地狱,另外一个是真话,六道里头确实有地狱道,堕地狱是真容易,不难,可是堕到地狱之后再出来可不是个容易事情。地狱里面比较容易出来的是什么人?学佛的人,学佛的人造业堕地狱,他阿赖耶里面有佛法种子,所以遇到这些超度法会的时候他这个种子起现行。如果他的罪业比较轻一点,真的容易得度,为什么?他尝到苦头,太苦了。所以在这方面人很麻木,这个苦还没有尝到,他还不相信,他还存一个侥幸的心理,还敢造恶业,对於业因果报这个事情半信半疑,这是现在社会大众难回头的第一个因素。过去旧社会一般大众对於业因果报他都相信,所以那个氛围不一样,纵然做坏事,还提心吊胆,还害怕,容易回头。

  诸位看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这篇东西不是寓言,是真有这个人。俞净意在历史上查得到,他是明朝时候人,跟了凡先生同时代,大概比了凡先生大十几岁。他的回头,他是真遇到灶神,真的被灶神点化了,自己迷惑,没有智慧,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,他虽然是个读书人,没有能力辨别。灶神这一点化他才晓得,原来以为自己天天在做善事、做好事,这一点醒才晓得天天在造业,什么原因?事好像是好事,念头不正,名利心太重,烦恼习气太重,见到别人做好事心里不平,嫉妒、障碍、毁谤、侮辱。自己贫穷,怨天尤人,不知道贫富贵贱是你前生修积的善福这一生所得的果报,你怎么可以怨天尤人?他被灶神一点醒,彻底改过自新,他晚年的运马上就转了。这就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,只要你念头一转,真的善福报应就现前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有没有这个情形?可能很多,你自己没有看破,自以为是,用你自己的标准。佛菩萨的标准跟我们凡夫标准不一样,所以要知道我们的标准是错误的。

  佛菩萨的标准我们怎么知道?现在祖师大德为我们指出来,《弟子规》是世间圣贤的标准,《感应篇》是业因果报的标准,《十善业》是佛菩萨的标准,这个标准现在我们拿到了,拿到天天去对对。所以同学们你们每天半小时的忏悔好,能够这样做,诸佛欢喜,龙天赞叹,善神拥护,这肯定的。用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这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,天天检点、天天改过、天天自新,这就是圣人的基础。果然能够持之以恒,一生都不改变,你是当代的大圣大贤,这是真实的,你的德行、你的学问能教化众生。无论是学儒、学佛、学道都好,儒释道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核心,根在此地。如果不扎根,纵然你一生精进不懈,专修专弘,你自己没有把圣学落实在生活,那就是讲的学术,你一生所搞的是佛学、是道学、是儒学,你没有真正学佛、学儒、学道,你得不到受用,用佛法讲,你还是用的轮回心,你在六道轮回里面造一点善业,来生能得人天福报就不错了,所以这不是办法。

  聪明人一定要学佛,学佛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祖师大德也是我们的好样子。我学佛的时候老师介绍我学印光法师。印光法师早已往生了,他的著作在。现在出了七册,《印光大师全集》,常常看,常常读诵,依教奉行,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,学印光法师,这个没错。我们研究佛的经教决定不能离开祖师,我们没开悟,经教里面丰富的义理我们看不出来。我们学《华严》,我们的指导老师是清凉大师的注解、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我们有两位指导老师。我们的学习不离开老师指导的范围就不会有偏差,就不会错误。净宗我们一定要依靠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,最精要的是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我称它作净宗的心经。我们平常念是《般若心经》,大般若的心经,《大势至圆通章》是净宗的心经,言简意赅,这是我们常常要读诵,常常要讲解、要学习的,不能用轮回心造轮回业。所以这首是提醒我们,凡夫、小乘不知道诸法实相,分别执著造成轮回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