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九二三卷) 2008/2/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923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经文第三分,偈赞分。
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第三偈赞分中,十菩萨说,即为十段,初一是总,余九为别」,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。这一品经一共分为三大段,第一段集众,第二段放光,第三段就是偈赞。偈赞这段很长,也是这品经里面正宗分,就是正说。有十位菩萨,前面介绍过了,从法慧菩萨开始,每一位菩萨代表一住,像法慧是初住,第二是一切慧菩萨,治地住,第二住,第三位修行住,注疏里头,《疏钞》都有介绍。所以总共有十段。第一段是总赞,赞十住菩萨,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赞,有总有别。《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以法慧是说法主故,总叙此会本末事义,总显佛德」,这就说出这一会经,第三会法慧菩萨是会主,就好像大会的主席一样。佛法是平等法,大会主席是轮流做的,所以主是很尊贵的,主伴圆融。主不是独一,不是永远是他一个人做主,不是的,轮流做主,很像现在所讲的民主社会。它不是独一,它是任一,所以它是平等法,主伴圆融,主伴没有高下,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。但是形式上有,实际上是平等的,譬如我们一个人的身体,头是在上面,脚是在下面,头脚的分量是相等的,缺一个都不可以,所以它是一般大。虽然一般大,它有上下尊卑之分,这叫道,这叫自然,这不是人为的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人身体每个器官、每个肢体都能发挥它的功能,这个人是健康的人,这个人是有作为的人。所以,人全身每个器官是平等的,每个肢体都是平等的,必然是互相的尊重,互相的敬爱,互助合作,这叫道德。我们现在忘掉了,总认为什么?头是最尊贵的,脚是最卑下的。儒家的礼,帽子跟鞋子不能放在一起,这就不平等,这是人为的。就是说形式上是有这样,有这个事情在,理上是平等的。理上有头没有脚不行,没有脚你不能行动,你是残废的人;坐轮椅,轮椅也代表脚,你还是要靠它,这个道理要懂。有没有尊卑上下?有,但是尊卑上下是一体,一体里面那就没有了。一定要知道是一体,形式上有,实际上没有,就是事上有、理上无,这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则。
法慧菩萨这是说法主,他所说的有十首偈颂,赞叹的。他是赞叹这一会,总赞佛德就是赞叹十住菩萨之德。「余九叹佛差别之德」,后面的九位,有总有别。「总别共显如来无碍之会」,总是别之总,别是总之别,还是一法界圆明大会,前面《疏》里头总结的,这个会才殊胜。「此十菩萨名,亦表十住,其所说法,表位胜进。」这里头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本位的,表位的,一个是胜进,胜是殊胜,进是进步。也就是说在本位里头应该修哪些法?为什么要修?是为了要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譬如初住要提升到二住,二住要提升到三住,永远没有停止的,一直要向上提升。提升到究竟圆满,那就是妙觉位,妙觉再上去没有了,妙觉就是自性圆满的显露了。
古人用月亮做比喻,这是初住菩萨,初住菩萨好比是月牙,刚刚放一点光明。应该在什么时候?初一看不到月亮,初一是朔,这个月亮,阳光照的那一面不对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不到月亮。这个位置是在什么地方?太阳、月亮、地球排成一个直线,我们就看不到月亮,初一。星球在空中运行二十四小时之后,它偏差一点,偏差一点我们就看到月牙,娥眉月,看到月牙,应该是在初二、初三看到月牙了。用月牙代表初住,刚刚看到。虽然是个月牙,很微弱的光,它是真的月光,它不是假的。到十五,星球的排列是太阳、地球、月亮又排成一条直线,阳光照的那一面完全对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到是满月。满月代表妙觉位。从月牙到满月把它分做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这个比喻也非常好。
从这个比喻上能够理解,我们的性德,要知道初住菩萨真的是性德流露,就是真心流露,从此之后他用的不是妄心。十信位的菩萨还是用的妄心,就是说跟我们凡夫用的是同样一个心,不过他那个心里面纯善纯净,不像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这个心不清净,杂染。心清净身就清净,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。所以外面境界,说老实话是人心变的。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,我们也常常听,听了都耳熟,可是记不得,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都忘掉了。因为忘掉,所以烦恼起现行,起不了智照的作用,这叫功夫不得力。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生智慧,把外面境界事实真相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我们就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了。所以为什么要多听经、多读经,希望养成习惯,作用就是在起心动念之处、言语造作之时,你能真起得了作用,智慧当家,不是分别执著当家,那你就成佛了。所以十信位,刚才讲了,用妄心,不是用真心。虽用妄心,妄心就是起心动念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,他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因为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,它不是纯净,纯净,妄想断掉才叫真正纯净。
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是净土,我们的分别执著没断,带业往生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给你讲清楚了吗?你生到哪一土?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是在六道,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六道。可是这个地方有不相同的地方,这是世尊跟诸佛都介绍给我们,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不是六道,它只有一道,用我们这边话来讲,人天道,阿修罗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统统没有,这个就很特别。还有更特别的,他那个凡圣同居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所以他们的凡圣同居土比我们这个世界的四圣法界还要殊胜,四圣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比这个还要殊胜,这是难信之法。比这个殊胜,那不就是一真法界了吗?用真心了。对的,但是他们并不是用的真心,还是用的妄心,那个待遇、享受是一真法界的享受,这是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真加持上,没有到那边去,弥陀本愿加持你,因为你的烦恼习气太浓厚,加持你你感受不到,没感觉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加持分分你都感受到,这个不一样。所以,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是极大的幸运。
人到了晚年,今天上午有个老居士来看我,也八十多岁了,非常感叹的说,人老了,社会上人都瞧不起我,儿女也不要我了,感到什么?很孤独、很可怜。幸亏自己还有些钱,凡是来找他的,目的都是来要钱的,如果没有钱就更可怜,被人遗弃了。可是老人积蓄是有限的,时时刻刻又怕人骗,但是骗他的人很多,他自己也知道。所以我们今天就想到养老,这是逼不得已。古时候养老的事情是儿孙的事情,儿孙有养老的义务。父母有教育儿女的义务,就是作之亲、作之君、作之师,这是父母的天职。现在母亲不教儿女了,为什么?有学校,小有托儿所,再大一点有幼稚园,再大一点有小学,不要教了。没错,你不教他,他将来也不养老,这不是叫一报还一报吗?这是因果报应。
在从前,受父母的教诲至少是教到六、七岁,才交给老师教。老师一定是父母选择的,不是像现在学校,那不一样,从前私塾,私塾里请先生是父母选择的。大户人家有私塾,小户人家没有钱请先生,私塾很多,父母每一家私塾去参观、去访问,看看哪个老师教得好,跟自己的小孩有缘分,自己孩子适合这样的老师来教导,送到那里去读书,而且时时刻刻还得监督,父子有恩、有爱。现在确实这个社会跟古时候社会不一样,所以造成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兄弟不和、朋友无信。这样下去,最后的结果那就是世界要终止了,要重新来过,西方人讲世界末日,要整个毁灭重新来过。谁制造的?是人类自己制造的,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,违背大自然的法则,中国人称这个为道德,违背了道德,自然生态要从头来过。在佛法里面讲大三灾,成住坏空。如果依照世出世间古圣先贤的教诲,随顺大自然的法则,随顺大自然的规律,这就叫遵守道德;与人和睦相处,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,这就对了。确确实实它不是由神在主宰,更不是佛菩萨主宰,是你自己的念头在主宰,念要清净,念要善良。
中国人的祖先告诉我们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跟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完全相应。所以你修十善业你才是个人,亏欠十善业就变成畜生,亏欠得太多就变成饿鬼,完全不遵守道德那就是地狱,就这么回事情。谁造的?自己造的,与别人毫不相关。这里头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大乘法里面讲得透彻。学佛是什么?学佛就是学做人,学做个好人,学做个标准的人;从标准再往上提升,高人,这是佛法;不断向上提升,提升到究竟圆满就叫做佛陀。所以,在自己本分上做好,做好之后要提升。提升用什么方法?不外乎放下,这个非常重要。放下执著,放下妄想,这是对自己;对别人呢?对别人,自己放下之后为众生服务,这就叫做大乘。我爱自己的父母,为自己父母服务,把它扩大为天下父母服务,在佛法讲,这个人叫菩萨;我爱儿女,我爱天下人的儿女,为天下儿童、青少年服务,这是菩萨。这个叫善心善行,积功累德,这都是为什么?提升自己,此地讲胜进,殊胜的进步。
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胜进有两个意思,这两个就是两个目标。近的目标是往下面一个位次提升,「后位」,初住位的菩萨,初住之后就是二住,二住后面是三住,三住后面是四住,不断的向上提升;第二个目的是究竟果位,「佛果」。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,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功课做好,为什么?也是这两个目标,近的目标是明年要升级,远的目标,现在学校里最高的学位是博士,最后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。你看,佛法跟现代教育没有两样,佛果是博士学位。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讲,初住菩萨这是第一个学位,有学位了,十信没有学位。现在我们知道学校里面,大学就有学位,学士,上面是硕士、博士。在佛法里面,学士,三贤是学士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三十个位次,第一个阿僧只劫圆满的。这是大乘教里面的第一个学位,也称菩萨,统统称菩萨。如果算小乘,小乘也算有学位,但是小乘没有见性,在十法界里面,四圣法界。初住以上脱离十法界,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,初住大乘经教里头也称为初地,圆教的初住,别教称为初地。那就是第二个学位,我们现在学校第二个学位是硕士。到究竟佛果这才叫博士。
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总共讲的是五十一个阶级,第一个十个阶级是十信位,我们可以说是阿罗汉,小乘。从初住到十地,这四十个位次都是菩萨。到等觉可以说等於佛,算是达到高峰,他上面还有个真的佛,这等於佛,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位次都看成究竟佛果,「趣佛果」。所以学佛学的是什么?希望自己不断提升,胜进达到究竟佛果。这个事难,不是一生能成就的,要很长的时间。我们没那么长的寿命,阿弥陀佛慈悲,给我们提供理想的环境: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是长寿国,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他们寿命多长?无量寿;下下品往生,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,无量寿。无量寿,如果说是三大阿僧只劫那算不了什么,寿命长,保证你一生成就。进度确实有快慢不相同,有的人很精进,他成佛早几天;有人慢慢的来,他成佛就比较后几天,但是决定都能达到佛果。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肯定一生成佛,不要第二生。所以极乐世界是非去不可,你要不到极乐世界,十方诸佛刹土里面都有生死轮回,没有这么长的寿命。
那我们要问,为什么极乐世界这么特别,总得有个道理!这里面最基本的一个原理,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,这是他基本条件,佛在《阿弥陀经》上说的。我们这三个条件不具足,是差一点,就不能往生,这三个条件是在娑婆世界多生多劫修得的,这个道理要懂。怎么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?你只要细心去思惟观察,你就明白了。对这个法门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成熟了;如果还有怀疑、还有夹杂、还有间断,你没成熟。没成熟,这一生去不了。如果真想去,你就加功用行,把不成熟缺少的地方把它补足,你这一生就成功了。怀疑,那要多听经,多听经目的在哪里?断疑生信,这个重要,我有可能补足。如果夹杂怎么样?夹杂那就赶快放下,要记住古大德的教诲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」,你把那些杂念、杂行、杂事统统放下,为什么?那个不要紧的。第三个,因缘不足怎么办?因缘要广结善缘,在佛法讲不叫善缘,法缘,广结法缘。有能力自己做,没有能力的时候集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。这三种条件我们如果在这一生不足,都可以创造出条件出来。
像我们为老人,我们建一个老人公寓,我们名称不叫老人公寓,我们叫山庄、叫别墅。老人公寓的方式,我跟诸位做过很多次报告,用现在旅馆、酒店的方式来建造。这个酒店,譬如有五百个房间,我们这房间不是卖的,不是经营给旅客的,我们给念佛同修的。不是念佛同修我们不能让他进来,进来的都是念佛人,用酒店的管理经营方式。经费是大家集资,五百个房间都可以卖,算成本计算下来一个房间多少钱。在我们想如果在中国国内,一个房间应该十几万人民币,我想不会超过二十万。这个里面有大礼堂,大礼堂就是念佛堂,就是万姓先祖纪念堂,天天到这里面去念佛,里面有讲堂,讲堂是讲经。如果说是五百个房间,一个房间至少是一个人到两个人,夫妻两个,老夫妻两个都住在一起。酒店的管理自己不要操心,每天有人来替你收拾房间。大餐厅,自助餐的方式,完全是素食。讲经不中断,念佛不中断,这缘成熟了,这叫因缘。这个缘就太殊胜,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不足,都能用这个方法把它补足。你万缘放下,什么都不要操心了,一心念佛、听经。喜欢听《无量寿经》,那个讲堂是专讲《无量寿经》的,喜欢听《阿弥陀经》,另外一个讲堂是专门讲《阿弥陀经》的,念佛堂是在一起。还有人不喜欢念佛,喜欢静坐的,行,我们也可以开一个禅堂。禅堂是什么?还是念阿弥陀佛,不出声,默念,不要开口的,那就很安静。喜欢什么方式都行,都能够给你面面都照顾到。喜欢看经的有阅览室、有图书馆,就是寺庙的藏经楼,没有其他的杂书,都是佛书。喜欢阅读的、读书的去读佛经,喜欢听经的去听经,喜欢讲经有小讲堂分座讲经,你学了之后你可以讲给大家听,把自己修学的心得与同参道友共同分享,一大乐事。
这么一个道场,就是山庄、别墅形成了,是个佛教道场,我们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跟著来做,到处都有,年老的人有归宿了,非常殊胜的归宿。社会整个变态了、变形了,我们用这个方法集体来养老,我们自己是老人,照顾一切的老人,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。这个山庄、别墅,我们可以跟酒店经营方式完全相同,可以聘请经理、职员让他们来服务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要学佛的,我相信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做孝顺父母、奉事师长的工作,那是积功累德,修真实功德。这个理想提出来之后,响应的人很多,现在也有些人很积极希望赶快做。佛门同修有从事於旅馆这个行业经营的人,他们懂得怎样经营,这是个好事情。对於青少年那就办学校,办学校比这个事情还要困难一点,为什么?要好老师,真正是有母爱的老师,要把青少年看作自己亲生的儿女才能教得好,自己要做出非常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。所以,那一种舍己为人、牺牲奉献就更大。这两桩事情做好,养老、育幼做好了,可以挽救劫运,可以致世界和平。都靠我们自己觉悟,真的觉悟,再不要搞自私自利,不要为自己,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。这句经文里面讲的三桩事情,都要清楚、都要明了,我们可以把不足的补足,决定得生。现在我们开始看经文:
【尔时法慧菩萨。承佛威神。普观十方而说颂曰。】
这一句长行,长行里面有著很重要的一桩事情,我们不能够疏忽,那就是『承佛威神,普观十方』这两句话。「承佛威神」,谦虚,不敢说自己有能力,这是做报告,是佛力加持的,承蒙佛力加持,谦虚。又「普观十方」,十方是大众,上请佛加持,下面请大众加持。在这个地方看到谦敬,谦卑、恭敬,这是应当要学的,没有丝毫傲慢的态度。法身菩萨,我们总要记住人家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,都没有了,还是这么谦虚、这么恭敬,上面对诸佛如来,下面对一切众生。我们看偈颂,菩萨总共有十首颂,注解里有。
【佛放净光明。普见世导师。须弥山王顶。妙胜殿中住。】
法慧菩萨这十首颂是总赞,《疏》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个意思,「总了佛法」,了是明了,初住菩萨明了了。为什么说他可以说「总了」?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。就像世尊在本经「出现品」所讲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现在他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弃;换句话说,如来智慧德相全现前,总了。我们在讲席当中,也常常跟诸位同学报告,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做的示现,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总了了。这是佛给我们示现的,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。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丈室里,听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把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了。这一放下,立刻就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,总了佛法。佛法,跟诸位说,法是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;佛是什么意思?佛的意思就是上面「总了」两个字,佛是智慧、是觉悟。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全了了,全明白了,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钵就传给他。
我们从这两位大德表演示现给我们看,我们不就明白了吗?要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,要不要去学?释迦牟尼佛的表演是学了,学了十二年,十九岁出去参学,三十岁开悟,学了十二年。怎么开悟的?是把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。如果所学的东西不放下,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,那就变成所知障,障什么?障碍你的自性,你不能够明心见性;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两种,一种叫烦恼障,贪瞋痴慢、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这是烦恼障,都是障碍自性,你不能见性。两种障都没有了,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自然就现前。所以,学跟不学没有关系,学,可以学,也可以不学。惠能大师代表的是我没有学的,字都不认识,没有读过书。由此可知,关键在放得下放不下。
《坛经》里面,他跟无尽藏比丘尼讲的话很有道理,说得很清楚。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她在那里读经、在念经,惠能大师在旁边听,听完之后跟她讲经里的道理,无尽藏比丘尼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念了多年,意思不懂,经过他一点醒,意思明白了,拿著《涅盘经》向他请教。能大师说「我不认识字」。她说,奇怪,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会把这个意思讲得这么透彻?「这个与文字没有关系!」这话交代得明白。你真正要是开智慧,真正要是智慧德相现前,你的智慧、德相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,跟毗卢遮那佛没有两样,你不比哪一尊佛差,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?不肯放下你的分别执著!这不是佛示现好样子给我们看吗?原来放下就是!所以,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。前面我们读过,佛告诉我们「迷唯一念,觉止一心」,这八个字好,这八个字是宝。你一念起,你就迷了;一心,一心没有念头,没有念头就觉了。心是本觉,心是本善,起一个念就变成不善、不觉了。
佛菩萨他应化在世间,示现的是什么?示现得非常高明,而我们凡夫,肉眼凡夫看不出来。他所示现的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是不看,不是不听,不是不接触,样样跟我们凡夫示现的没有两样,可是有一点不一样,他不起心、不动念。看得清清楚楚是慧,那是智慧,没有一样不透彻明了;心里怎么样?如如不动,不但没有分别执著,连念头都不起。所以,他那个看叫照见,我们叫看见,他叫照见,像镜子一样照东西,它照得清清楚楚的,它不染。我们现在用的是妄心,妄心是染污的,一照它就染污了,就像照相机一样,它底下留个影像;镜子不留影像,照相机留影像,照相机是染。佛的心是真心,清净不染。这就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天天在示现,示现了一辈子,没人看懂。他也不管你懂不懂,反正他永远在那里示现,有缘的人哪一天豁然觉悟,看懂了,这个人也会马上放下。懂了的时候一定放下,懂了就是看破,看破了,看破决定放下。还没有放下是什么?你还没有看明白,你看明白就不一样了。
第一首偈里头,『佛放净光明』,这一句里面就讲放光。放什么光?清净光。你看跟《坛经》上所讲的,惠能大师放下了,第一句话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你们想想看这是不是「佛放净光明」?是的,没错。法慧菩萨在须弥山顶忉利天宫大讲堂里面,首先赞叹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放净光明,就是自性显露。惠能大师讲得很清楚,清净心现前,你看佛的身心多清净。因为身心清净,所以整个须弥山就清净,须弥山变得跟虚空法界一样大。为什么?清净心里头没有障碍,清净心里头没有大小,清净心里头没有远近,清净心里头没有先后,所以时间、空间维次全突破了。
『普见世导师』,这个「见」跟示现的现是一个意思,「世」是讲世间,佛的示现是为了教化众生,「导师」是对佛的尊称,他能够诱导一切众生回归自性,所以称为导师。世,佛经上讲三种世间,佛是三种世间的导师,这更不可思议了。我们今天讲的导师都讲的有情众生,我们能够体会到,我们人接受佛的教诲,畜生、蜎飞蠕动,这些畜生道,这都叫有情众生。除这个之外还有器世间,器世间我们讲的好像是没有情的,我们现在讲植物,有情的是动物,没有情的是植物,再分还有矿物、山河大地。佛给我们讲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这个话很不好懂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曾经在佛光山星云法师的道场,那时候刚刚开山没多久,他办了个学院「东方佛教学院」,请我去教学。那时候山上有会性法师,他自己也教一门课,有两位居士,一个唐一玄居士,一个方伦居士,在台湾都很有名气的。有一天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在一起,聊天就谈到《华严经》上这个问题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怎样把它能讲圆?有情能成佛,花草树木能成佛吗?泥沙石头能成佛吗?总是讲不圆。也就是说我们在那个时候,五十年前,虽然都出来讲经,都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讲圆满。现在我们讲了五十年,能讲出一点眉目出来。
特别是在《法苑珠林》里面我们看到的,我把它写在这上面,「佛问弥勒」,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。现在要讲情与无情,怎么样同圆种智,就是同样圆满一切种智?一切种智是佛,就成佛了;换句话说,这个话的意思是动物、植物、矿物统统都成佛道。跟佛与弥勒菩萨对话的这一段有密切关系。佛问弥勒,「心有所念」,心会起念头,几个念头、几个相、几个识?弥勒菩萨说「举手弹指」,一弹指有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这不是《仁王经》上说的,《仁王经》上只讲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,一个生灭就是一念。我们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乘九百,刚好两个十万八千,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,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,这是《仁王经》上讲的。我们讲这个经的时候也跟大家做了报告,这是佛的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真实,肯定比这个速度要快!
弥勒菩萨讲的应该是真实的,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。他以百千为单位,我们晓得十千是一万,百千是十万,以十万为单位。多少个十万?三十二亿个十万,一弹指。那一秒钟呢?一秒钟四次,再乘四,多少个亿?三十二亿乘十万再乘四,钟茂森居士算出来了,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,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;不是二十一万六千,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。这个话说的,也就是讲,佛说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,就是念头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「念念成形」,成形就是物质,现在科学家说物质是无中生有,念头不是物质,但是有念头它就有物质现象发生。但是物质现象发生,要晓得它生灭的速度很快,也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,这么快。我们今天所看到物质世界是个相似相续相,它是连著不断的,所以你觉得它存在,其实它每个念头都不存在。他说念念成形,就是有物质现象生出来,无中生有,只要有物质现象,它就有识。识是什么?见闻觉知,动物有见闻觉知,植物也有,矿物也有,所有一切自然现象统统都有。菩萨讲「识念极其微细,不可以执持」,你要想执著、你要想分别都不可能,为什么?来不及。你分别执著的念很粗,你那个念起来的时候,不知道多少念头已经过去了,所以你决定抓不住。
后面,菩萨说得好,佛的威神能够「入彼微识,皆令得度」,这不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?我们前面读过,这是佛说的,普贤菩萨有能力入极微世界里面去度众生。那个世界里也有很多佛,他去拜佛,他去度众生,这是等觉菩萨,普贤菩萨。他说「此识教化,非无识也」,这句话非常重要,不是没有见闻觉知,识就是见闻觉知,植物有,矿物也有,所以它同圆种智。这是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科学,所以佛经里头有尖端科学。我们怎么能知道念头那么微细,一秒钟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?这没法子想像。我们看电影,电影放映机里面的镜头开关,开关就是生灭,一秒钟才二十四次,现在一秒钟要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,亿是万万,这个没法子想像的。我们相信弥勒菩萨所说的这是真实话,这样微细的念头他真能看见。所以科学,科学讲证据,佛说八地菩萨能见到,才晓得八地菩萨的心多清净,能够看到这个微细念头的生灭。佛说这个,也叫我们去证得,我们不断提升,提升到八地的时候我们就亲自见到了。世间人粗心大意,他见不到,他没有办法去想像。所以,导师他是要度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他有能力帮助这三种世间提升到究竟的佛果位。所以这两句赞叹,赞叹到极处。
『须弥山王顶』,「须弥山王」就是忉利天主,忉利天王,这是山顶。『妙胜殿中住』,妙胜殿,殿是因法而得名,佛在这里讲妙胜大法。胜是殊胜,无比的殊胜;妙,我们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,哲学跟科学的最高峰,这就称妙。五十七年前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说佛经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。我们那个时候反应,以为这是先生对佛经的赞叹,怎么可能是最高峰?现在想想是真的,不但是哲学最高峰,科学最高峰。科学只知道、发现到物质是无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,我们不知道他是用仪器观察的,还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。可是佛经里面具体给我们讲出来,就是物质现象存在时间有多长?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,无法想像。也就是说,一秒钟这个物质现象的生灭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了。
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你才真正明了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真的相信了,这是事实。了解事实,你还要不要执著?你还要不要分别?自然不执著,自然不分别,自然不起心、不动念。只要你能放下执著,你就成正觉,你就是阿罗汉;你再放下分别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没有了,那你就是菩萨,但是这个菩萨是十信位的菩萨;如果再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是初住以上,初住菩萨。初住菩萨刚刚把起心动念放下,出离十法界,住一真法界。须弥山顶是比喻一真法界,你到达最高峰了。
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「故胜进中云,欲令菩萨於佛法中心转增广」。这个胜进,文里头有,但是不明显,为什么?文里面是表法,「须弥山王顶,妙胜殿中住」,这是讲,希望菩萨在这里能体会,於佛法中把心量再要扩大。你看看,原本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一放下,他的心量就遍法界虚空界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心量就大了,真心就现前。由此可知,妄想分别把我们真心变小了,变成很小的小心量。尤其是执著,执著身是自己,执著家庭是自己,你在社会上有事业,执著你的公司行号是自己,你说心量多小!妄想分别执著一放下,心量拓开了。心量虽然拓开,还需要不断再拓开,心转增广。
「文中观佛现用,及与往修,皆周遍故。」你看到佛,佛过去修行,在因地当中,他也是从初信、二信修上来的,他也经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成等觉、妙觉。所以你看佛,佛现在在忉利天主宫殿里面住下来,你看佛的示现,你看佛的作用,观佛现用,看佛的示现跟他的作用,示现跟作用都是利益一切众生。他能利益一切众生,都是与过去修行有关系。由此可知,佛教化众生最重要的还是身教,言教在其次。身教是做出来表演给你看,他的表演就是在此地放光。放光我们现在人讲磁场,佛坐在这个大殿里,你看他磁场多殊胜。这是什么?这是智慧的磁场,这是道德的磁场,这是累劫度化众生恩德的磁场。前面讲三德,智德、断德、恩德统统现前。看到果就要想到因,佛是怎么修的,我们能明白这个,心里面才生羡慕的心,想学佛,想早一天成佛。
这个地方给我们提示的,末后这一句皆周遍故,这句重要。佛是念念周遍法界,你说这个心量多大!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心量,是他的弘愿,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,有情、无情众生同圆种智,同自己一样圆满一切种智。一切种智是如来证得的,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,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。你放下执著,一切智现前,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万有的体,理体;理体是空的,叫万法皆空,阿罗汉知道万法皆空,所以他不执著。菩萨不但知道万法皆空,所有现象是假有,不是真的有,就像弥勒菩萨刚才所说的这几句话,所以他不分别。现相根本不存在,你分别它干什么!你分别,不叫打妄想?不叫自找麻烦?再提升,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证得一切种智,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圆融了,是一不是二,这是究竟果位。统统从放下当中得来的,晓得这个道理,不放下行吗?自己一定真的鼓励自己要放下,要真放下。从哪里放起?从身外之物放起,帮助需要的众生,帮助苦难的众生。
现在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太多,我们从哪里做起?帮助老人,帮助老人是因为他时间不多,帮助他往生净土,这功德无量无边。我们想的这个老人乐园,我们名称用山庄、用别墅。我去看过鸡足山,看过大理,我在那个地方就跟他们当地一些领导、同参道友们谈这个问题。我说如果在大理建个这样的老人乐园,不要叫老人乐园,大理著名的苍山,「苍山别墅」,它有洱海,「洱海山庄」,用这个名称,不要叫人想到一个老字。这就是道场,是新时代的道场,不是寺庙庵堂,是五星级的旅馆,叫山庄,帮助老人往生。老人退休了,不再做世间工作,让他读经、听经、研究佛法,念佛、参禅往生净土,这个好事,没有比这个更好。另外一桩事情是教青少年,办学校,办书院、办学校,这个学校是著重伦理道德的教育,学校里面所学的课程照样修,加伦理道德进去。而幼稚园、小学是以伦理道德为主,要非常重视这个,在青少年把德行基础奠定。我们用古老的教学方法,相信一定很有效果。古老的方法,古人好,那个心大公无私,为天下后世著想,所以没有丝毫隐瞒,这个跟国外不一样。
最重要的原理原则,头一天就教给你,没有隐瞒,《三字经》上前四句就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指导核心、指导的原理原则,四句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这第一句,教育、教学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,不善不是本性,习性,这个要分清楚。第二句,总共是四句,《三字经》上一句是三个字,两句是一桩事情,四桩事情,头一个肯定人性本善。第二个告诉你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是讲各人本性都是一样,人人本性都是善,可是习性不善。习性,如果没有教、没有去学,习性跟本性愈来距离愈远。教育,为什么要教育?教育就是从这里兴起来的。在中国至少是五千年之前,我们老祖宗就明白了。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这一句就是为什么要办教育,办教育的原理就说出来了,不办不行,要不教的话,随著习气那愈来愈远。怎么教?也是六个字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跟佛法里所讲戒定慧三学这个理念完全相同,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慧,所以定是枢纽。戒是什么?戒是守规矩,规矩从哪里来的?规矩是大自然的法则,是大自然的规律,不是哪个人制定的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是细心观察大自然而领悟到的。所以,自然的规律法则称之为道。我们人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能够与自然的规则、自然的运作相应,这叫德。不能够跟自然原则相违背,违背就破坏自然的法则,破坏大自然的现在讲环境的生态。你破坏它,大自然就要报复你,大自然的报复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,洪水、火山爆发、地球温度的上升、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。
前天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段讯息给我看,联合国呼吁的,呼吁全世界人要吃素,拯救地球。为什么?饲养这些动物、家畜排出来的废气,严重性超过现在飞机、汽车排的这些二氧化碳,还要严重,大概要比这个要还加一倍,加速地球温度的上升。希望每个国家领导人注意这个事情,来提倡,提倡素食,这不是佛教搞的。网路上这段文字,我想大家要是留意到,把它印出来,放到我们公告栏上给大家看,多印一些。科学家在呼吁,希望大家发心拯救地球,他的预测,如果要是还继续这样子反常下去,到二0一二年,严重灾难就现前。这个说法跟我们从前听到的预言,很多预言讲,也是讲世界末日是二0一二年,这地球上有大灾难。二0一二年距离我们现在五年。
所以修净土的人,五年的时间真的把一切放下,一心念佛,五年求生净土是决定够用的,这时间够了。我们看许多自古以来念佛往生的人,大概都是三年。三年是他的功夫成就了,绝对不是寿命刚好到了,不可能有那么巧的事情,那不是一个、两个,太多人了,三年都能往生。所以,念佛三年往生是正常的,你不能够往生是你的杂念太多。念佛要求的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三样你要是缺一样的话都不能成功。三年我真的不怀疑、不夹杂,就是一心专念,念念相续,这就够了。所以,要有高度的警觉心,心量要大,要像佛一样周遍法界,发大慈悲心,发大菩提心。
下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「十颂分三」,分三段。初有五,有五段,「叙因佛光,见多盛事」,因为佛光你才看到许多殊胜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这是初五里头第一,「叙此品放光」,这是赞叹在这一品经开端的时候佛放光。佛是从脚指放光的,表示初住,表示这个意思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」,经文第三分,偈赞分。
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第三偈赞分中,十菩萨说,即为十段,初一是总,余九为别」,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。这一品经一共分为三大段,第一段集众,第二段放光,第三段就是偈赞。偈赞这段很长,也是这品经里面正宗分,就是正说。有十位菩萨,前面介绍过了,从法慧菩萨开始,每一位菩萨代表一住,像法慧是初住,第二是一切慧菩萨,治地住,第二住,第三位修行住,注疏里头,《疏钞》都有介绍。所以总共有十段。第一段是总赞,赞十住菩萨,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赞,有总有别。《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以法慧是说法主故,总叙此会本末事义,总显佛德」,这就说出这一会经,第三会法慧菩萨是会主,就好像大会的主席一样。佛法是平等法,大会主席是轮流做的,所以主是很尊贵的,主伴圆融。主不是独一,不是永远是他一个人做主,不是的,轮流做主,很像现在所讲的民主社会。它不是独一,它是任一,所以它是平等法,主伴圆融,主伴没有高下,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。但是形式上有,实际上是平等的,譬如我们一个人的身体,头是在上面,脚是在下面,头脚的分量是相等的,缺一个都不可以,所以它是一般大。虽然一般大,它有上下尊卑之分,这叫道,这叫自然,这不是人为的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人身体每个器官、每个肢体都能发挥它的功能,这个人是健康的人,这个人是有作为的人。所以,人全身每个器官是平等的,每个肢体都是平等的,必然是互相的尊重,互相的敬爱,互助合作,这叫道德。我们现在忘掉了,总认为什么?头是最尊贵的,脚是最卑下的。儒家的礼,帽子跟鞋子不能放在一起,这就不平等,这是人为的。就是说形式上是有这样,有这个事情在,理上是平等的。理上有头没有脚不行,没有脚你不能行动,你是残废的人;坐轮椅,轮椅也代表脚,你还是要靠它,这个道理要懂。有没有尊卑上下?有,但是尊卑上下是一体,一体里面那就没有了。一定要知道是一体,形式上有,实际上没有,就是事上有、理上无,这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则。
法慧菩萨这是说法主,他所说的有十首偈颂,赞叹的。他是赞叹这一会,总赞佛德就是赞叹十住菩萨之德。「余九叹佛差别之德」,后面的九位,有总有别。「总别共显如来无碍之会」,总是别之总,别是总之别,还是一法界圆明大会,前面《疏》里头总结的,这个会才殊胜。「此十菩萨名,亦表十住,其所说法,表位胜进。」这里头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本位的,表位的,一个是胜进,胜是殊胜,进是进步。也就是说在本位里头应该修哪些法?为什么要修?是为了要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譬如初住要提升到二住,二住要提升到三住,永远没有停止的,一直要向上提升。提升到究竟圆满,那就是妙觉位,妙觉再上去没有了,妙觉就是自性圆满的显露了。
古人用月亮做比喻,这是初住菩萨,初住菩萨好比是月牙,刚刚放一点光明。应该在什么时候?初一看不到月亮,初一是朔,这个月亮,阳光照的那一面不对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不到月亮。这个位置是在什么地方?太阳、月亮、地球排成一个直线,我们就看不到月亮,初一。星球在空中运行二十四小时之后,它偏差一点,偏差一点我们就看到月牙,娥眉月,看到月牙,应该是在初二、初三看到月牙了。用月牙代表初住,刚刚看到。虽然是个月牙,很微弱的光,它是真的月光,它不是假的。到十五,星球的排列是太阳、地球、月亮又排成一条直线,阳光照的那一面完全对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到是满月。满月代表妙觉位。从月牙到满月把它分做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这个比喻也非常好。
从这个比喻上能够理解,我们的性德,要知道初住菩萨真的是性德流露,就是真心流露,从此之后他用的不是妄心。十信位的菩萨还是用的妄心,就是说跟我们凡夫用的是同样一个心,不过他那个心里面纯善纯净,不像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这个心不清净,杂染。心清净身就清净,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。所以外面境界,说老实话是人心变的。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,我们也常常听,听了都耳熟,可是记不得,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都忘掉了。因为忘掉,所以烦恼起现行,起不了智照的作用,这叫功夫不得力。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生智慧,把外面境界事实真相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我们就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了。所以为什么要多听经、多读经,希望养成习惯,作用就是在起心动念之处、言语造作之时,你能真起得了作用,智慧当家,不是分别执著当家,那你就成佛了。所以十信位,刚才讲了,用妄心,不是用真心。虽用妄心,妄心就是起心动念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,他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因为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,它不是纯净,纯净,妄想断掉才叫真正纯净。
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是净土,我们的分别执著没断,带业往生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给你讲清楚了吗?你生到哪一土?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是在六道,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六道。可是这个地方有不相同的地方,这是世尊跟诸佛都介绍给我们,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不是六道,它只有一道,用我们这边话来讲,人天道,阿修罗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统统没有,这个就很特别。还有更特别的,他那个凡圣同居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所以他们的凡圣同居土比我们这个世界的四圣法界还要殊胜,四圣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比这个还要殊胜,这是难信之法。比这个殊胜,那不就是一真法界了吗?用真心了。对的,但是他们并不是用的真心,还是用的妄心,那个待遇、享受是一真法界的享受,这是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真加持上,没有到那边去,弥陀本愿加持你,因为你的烦恼习气太浓厚,加持你你感受不到,没感觉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加持分分你都感受到,这个不一样。所以,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是极大的幸运。
人到了晚年,今天上午有个老居士来看我,也八十多岁了,非常感叹的说,人老了,社会上人都瞧不起我,儿女也不要我了,感到什么?很孤独、很可怜。幸亏自己还有些钱,凡是来找他的,目的都是来要钱的,如果没有钱就更可怜,被人遗弃了。可是老人积蓄是有限的,时时刻刻又怕人骗,但是骗他的人很多,他自己也知道。所以我们今天就想到养老,这是逼不得已。古时候养老的事情是儿孙的事情,儿孙有养老的义务。父母有教育儿女的义务,就是作之亲、作之君、作之师,这是父母的天职。现在母亲不教儿女了,为什么?有学校,小有托儿所,再大一点有幼稚园,再大一点有小学,不要教了。没错,你不教他,他将来也不养老,这不是叫一报还一报吗?这是因果报应。
在从前,受父母的教诲至少是教到六、七岁,才交给老师教。老师一定是父母选择的,不是像现在学校,那不一样,从前私塾,私塾里请先生是父母选择的。大户人家有私塾,小户人家没有钱请先生,私塾很多,父母每一家私塾去参观、去访问,看看哪个老师教得好,跟自己的小孩有缘分,自己孩子适合这样的老师来教导,送到那里去读书,而且时时刻刻还得监督,父子有恩、有爱。现在确实这个社会跟古时候社会不一样,所以造成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兄弟不和、朋友无信。这样下去,最后的结果那就是世界要终止了,要重新来过,西方人讲世界末日,要整个毁灭重新来过。谁制造的?是人类自己制造的,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,违背大自然的法则,中国人称这个为道德,违背了道德,自然生态要从头来过。在佛法里面讲大三灾,成住坏空。如果依照世出世间古圣先贤的教诲,随顺大自然的法则,随顺大自然的规律,这就叫遵守道德;与人和睦相处,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,这就对了。确确实实它不是由神在主宰,更不是佛菩萨主宰,是你自己的念头在主宰,念要清净,念要善良。
中国人的祖先告诉我们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跟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完全相应。所以你修十善业你才是个人,亏欠十善业就变成畜生,亏欠得太多就变成饿鬼,完全不遵守道德那就是地狱,就这么回事情。谁造的?自己造的,与别人毫不相关。这里头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大乘法里面讲得透彻。学佛是什么?学佛就是学做人,学做个好人,学做个标准的人;从标准再往上提升,高人,这是佛法;不断向上提升,提升到究竟圆满就叫做佛陀。所以,在自己本分上做好,做好之后要提升。提升用什么方法?不外乎放下,这个非常重要。放下执著,放下妄想,这是对自己;对别人呢?对别人,自己放下之后为众生服务,这就叫做大乘。我爱自己的父母,为自己父母服务,把它扩大为天下父母服务,在佛法讲,这个人叫菩萨;我爱儿女,我爱天下人的儿女,为天下儿童、青少年服务,这是菩萨。这个叫善心善行,积功累德,这都是为什么?提升自己,此地讲胜进,殊胜的进步。
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胜进有两个意思,这两个就是两个目标。近的目标是往下面一个位次提升,「后位」,初住位的菩萨,初住之后就是二住,二住后面是三住,三住后面是四住,不断的向上提升;第二个目的是究竟果位,「佛果」。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,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功课做好,为什么?也是这两个目标,近的目标是明年要升级,远的目标,现在学校里最高的学位是博士,最后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。你看,佛法跟现代教育没有两样,佛果是博士学位。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讲,初住菩萨这是第一个学位,有学位了,十信没有学位。现在我们知道学校里面,大学就有学位,学士,上面是硕士、博士。在佛法里面,学士,三贤是学士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三十个位次,第一个阿僧只劫圆满的。这是大乘教里面的第一个学位,也称菩萨,统统称菩萨。如果算小乘,小乘也算有学位,但是小乘没有见性,在十法界里面,四圣法界。初住以上脱离十法界,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,初住大乘经教里头也称为初地,圆教的初住,别教称为初地。那就是第二个学位,我们现在学校第二个学位是硕士。到究竟佛果这才叫博士。
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总共讲的是五十一个阶级,第一个十个阶级是十信位,我们可以说是阿罗汉,小乘。从初住到十地,这四十个位次都是菩萨。到等觉可以说等於佛,算是达到高峰,他上面还有个真的佛,这等於佛,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位次都看成究竟佛果,「趣佛果」。所以学佛学的是什么?希望自己不断提升,胜进达到究竟佛果。这个事难,不是一生能成就的,要很长的时间。我们没那么长的寿命,阿弥陀佛慈悲,给我们提供理想的环境: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是长寿国,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他们寿命多长?无量寿;下下品往生,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,无量寿。无量寿,如果说是三大阿僧只劫那算不了什么,寿命长,保证你一生成就。进度确实有快慢不相同,有的人很精进,他成佛早几天;有人慢慢的来,他成佛就比较后几天,但是决定都能达到佛果。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肯定一生成佛,不要第二生。所以极乐世界是非去不可,你要不到极乐世界,十方诸佛刹土里面都有生死轮回,没有这么长的寿命。
那我们要问,为什么极乐世界这么特别,总得有个道理!这里面最基本的一个原理,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,这是他基本条件,佛在《阿弥陀经》上说的。我们这三个条件不具足,是差一点,就不能往生,这三个条件是在娑婆世界多生多劫修得的,这个道理要懂。怎么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?你只要细心去思惟观察,你就明白了。对这个法门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成熟了;如果还有怀疑、还有夹杂、还有间断,你没成熟。没成熟,这一生去不了。如果真想去,你就加功用行,把不成熟缺少的地方把它补足,你这一生就成功了。怀疑,那要多听经,多听经目的在哪里?断疑生信,这个重要,我有可能补足。如果夹杂怎么样?夹杂那就赶快放下,要记住古大德的教诲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」,你把那些杂念、杂行、杂事统统放下,为什么?那个不要紧的。第三个,因缘不足怎么办?因缘要广结善缘,在佛法讲不叫善缘,法缘,广结法缘。有能力自己做,没有能力的时候集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。这三种条件我们如果在这一生不足,都可以创造出条件出来。
像我们为老人,我们建一个老人公寓,我们名称不叫老人公寓,我们叫山庄、叫别墅。老人公寓的方式,我跟诸位做过很多次报告,用现在旅馆、酒店的方式来建造。这个酒店,譬如有五百个房间,我们这房间不是卖的,不是经营给旅客的,我们给念佛同修的。不是念佛同修我们不能让他进来,进来的都是念佛人,用酒店的管理经营方式。经费是大家集资,五百个房间都可以卖,算成本计算下来一个房间多少钱。在我们想如果在中国国内,一个房间应该十几万人民币,我想不会超过二十万。这个里面有大礼堂,大礼堂就是念佛堂,就是万姓先祖纪念堂,天天到这里面去念佛,里面有讲堂,讲堂是讲经。如果说是五百个房间,一个房间至少是一个人到两个人,夫妻两个,老夫妻两个都住在一起。酒店的管理自己不要操心,每天有人来替你收拾房间。大餐厅,自助餐的方式,完全是素食。讲经不中断,念佛不中断,这缘成熟了,这叫因缘。这个缘就太殊胜,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不足,都能用这个方法把它补足。你万缘放下,什么都不要操心了,一心念佛、听经。喜欢听《无量寿经》,那个讲堂是专讲《无量寿经》的,喜欢听《阿弥陀经》,另外一个讲堂是专门讲《阿弥陀经》的,念佛堂是在一起。还有人不喜欢念佛,喜欢静坐的,行,我们也可以开一个禅堂。禅堂是什么?还是念阿弥陀佛,不出声,默念,不要开口的,那就很安静。喜欢什么方式都行,都能够给你面面都照顾到。喜欢看经的有阅览室、有图书馆,就是寺庙的藏经楼,没有其他的杂书,都是佛书。喜欢阅读的、读书的去读佛经,喜欢听经的去听经,喜欢讲经有小讲堂分座讲经,你学了之后你可以讲给大家听,把自己修学的心得与同参道友共同分享,一大乐事。
这么一个道场,就是山庄、别墅形成了,是个佛教道场,我们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跟著来做,到处都有,年老的人有归宿了,非常殊胜的归宿。社会整个变态了、变形了,我们用这个方法集体来养老,我们自己是老人,照顾一切的老人,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。这个山庄、别墅,我们可以跟酒店经营方式完全相同,可以聘请经理、职员让他们来服务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要学佛的,我相信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做孝顺父母、奉事师长的工作,那是积功累德,修真实功德。这个理想提出来之后,响应的人很多,现在也有些人很积极希望赶快做。佛门同修有从事於旅馆这个行业经营的人,他们懂得怎样经营,这是个好事情。对於青少年那就办学校,办学校比这个事情还要困难一点,为什么?要好老师,真正是有母爱的老师,要把青少年看作自己亲生的儿女才能教得好,自己要做出非常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。所以,那一种舍己为人、牺牲奉献就更大。这两桩事情做好,养老、育幼做好了,可以挽救劫运,可以致世界和平。都靠我们自己觉悟,真的觉悟,再不要搞自私自利,不要为自己,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。这句经文里面讲的三桩事情,都要清楚、都要明了,我们可以把不足的补足,决定得生。现在我们开始看经文:
【尔时法慧菩萨。承佛威神。普观十方而说颂曰。】
这一句长行,长行里面有著很重要的一桩事情,我们不能够疏忽,那就是『承佛威神,普观十方』这两句话。「承佛威神」,谦虚,不敢说自己有能力,这是做报告,是佛力加持的,承蒙佛力加持,谦虚。又「普观十方」,十方是大众,上请佛加持,下面请大众加持。在这个地方看到谦敬,谦卑、恭敬,这是应当要学的,没有丝毫傲慢的态度。法身菩萨,我们总要记住人家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,都没有了,还是这么谦虚、这么恭敬,上面对诸佛如来,下面对一切众生。我们看偈颂,菩萨总共有十首颂,注解里有。
【佛放净光明。普见世导师。须弥山王顶。妙胜殿中住。】
法慧菩萨这十首颂是总赞,《疏》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个意思,「总了佛法」,了是明了,初住菩萨明了了。为什么说他可以说「总了」?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。就像世尊在本经「出现品」所讲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现在他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弃;换句话说,如来智慧德相全现前,总了。我们在讲席当中,也常常跟诸位同学报告,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做的示现,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总了了。这是佛给我们示现的,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。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丈室里,听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把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了。这一放下,立刻就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,总了佛法。佛法,跟诸位说,法是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;佛是什么意思?佛的意思就是上面「总了」两个字,佛是智慧、是觉悟。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全了了,全明白了,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钵就传给他。
我们从这两位大德表演示现给我们看,我们不就明白了吗?要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,要不要去学?释迦牟尼佛的表演是学了,学了十二年,十九岁出去参学,三十岁开悟,学了十二年。怎么开悟的?是把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。如果所学的东西不放下,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,那就变成所知障,障什么?障碍你的自性,你不能够明心见性;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两种,一种叫烦恼障,贪瞋痴慢、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这是烦恼障,都是障碍自性,你不能见性。两种障都没有了,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自然就现前。所以,学跟不学没有关系,学,可以学,也可以不学。惠能大师代表的是我没有学的,字都不认识,没有读过书。由此可知,关键在放得下放不下。
《坛经》里面,他跟无尽藏比丘尼讲的话很有道理,说得很清楚。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她在那里读经、在念经,惠能大师在旁边听,听完之后跟她讲经里的道理,无尽藏比丘尼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念了多年,意思不懂,经过他一点醒,意思明白了,拿著《涅盘经》向他请教。能大师说「我不认识字」。她说,奇怪,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会把这个意思讲得这么透彻?「这个与文字没有关系!」这话交代得明白。你真正要是开智慧,真正要是智慧德相现前,你的智慧、德相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,跟毗卢遮那佛没有两样,你不比哪一尊佛差,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?不肯放下你的分别执著!这不是佛示现好样子给我们看吗?原来放下就是!所以,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。前面我们读过,佛告诉我们「迷唯一念,觉止一心」,这八个字好,这八个字是宝。你一念起,你就迷了;一心,一心没有念头,没有念头就觉了。心是本觉,心是本善,起一个念就变成不善、不觉了。
佛菩萨他应化在世间,示现的是什么?示现得非常高明,而我们凡夫,肉眼凡夫看不出来。他所示现的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是不看,不是不听,不是不接触,样样跟我们凡夫示现的没有两样,可是有一点不一样,他不起心、不动念。看得清清楚楚是慧,那是智慧,没有一样不透彻明了;心里怎么样?如如不动,不但没有分别执著,连念头都不起。所以,他那个看叫照见,我们叫看见,他叫照见,像镜子一样照东西,它照得清清楚楚的,它不染。我们现在用的是妄心,妄心是染污的,一照它就染污了,就像照相机一样,它底下留个影像;镜子不留影像,照相机留影像,照相机是染。佛的心是真心,清净不染。这就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天天在示现,示现了一辈子,没人看懂。他也不管你懂不懂,反正他永远在那里示现,有缘的人哪一天豁然觉悟,看懂了,这个人也会马上放下。懂了的时候一定放下,懂了就是看破,看破了,看破决定放下。还没有放下是什么?你还没有看明白,你看明白就不一样了。
第一首偈里头,『佛放净光明』,这一句里面就讲放光。放什么光?清净光。你看跟《坛经》上所讲的,惠能大师放下了,第一句话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你们想想看这是不是「佛放净光明」?是的,没错。法慧菩萨在须弥山顶忉利天宫大讲堂里面,首先赞叹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放净光明,就是自性显露。惠能大师讲得很清楚,清净心现前,你看佛的身心多清净。因为身心清净,所以整个须弥山就清净,须弥山变得跟虚空法界一样大。为什么?清净心里头没有障碍,清净心里头没有大小,清净心里头没有远近,清净心里头没有先后,所以时间、空间维次全突破了。
『普见世导师』,这个「见」跟示现的现是一个意思,「世」是讲世间,佛的示现是为了教化众生,「导师」是对佛的尊称,他能够诱导一切众生回归自性,所以称为导师。世,佛经上讲三种世间,佛是三种世间的导师,这更不可思议了。我们今天讲的导师都讲的有情众生,我们能够体会到,我们人接受佛的教诲,畜生、蜎飞蠕动,这些畜生道,这都叫有情众生。除这个之外还有器世间,器世间我们讲的好像是没有情的,我们现在讲植物,有情的是动物,没有情的是植物,再分还有矿物、山河大地。佛给我们讲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这个话很不好懂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曾经在佛光山星云法师的道场,那时候刚刚开山没多久,他办了个学院「东方佛教学院」,请我去教学。那时候山上有会性法师,他自己也教一门课,有两位居士,一个唐一玄居士,一个方伦居士,在台湾都很有名气的。有一天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在一起,聊天就谈到《华严经》上这个问题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怎样把它能讲圆?有情能成佛,花草树木能成佛吗?泥沙石头能成佛吗?总是讲不圆。也就是说我们在那个时候,五十年前,虽然都出来讲经,都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讲圆满。现在我们讲了五十年,能讲出一点眉目出来。
特别是在《法苑珠林》里面我们看到的,我把它写在这上面,「佛问弥勒」,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。现在要讲情与无情,怎么样同圆种智,就是同样圆满一切种智?一切种智是佛,就成佛了;换句话说,这个话的意思是动物、植物、矿物统统都成佛道。跟佛与弥勒菩萨对话的这一段有密切关系。佛问弥勒,「心有所念」,心会起念头,几个念头、几个相、几个识?弥勒菩萨说「举手弹指」,一弹指有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这不是《仁王经》上说的,《仁王经》上只讲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,一个生灭就是一念。我们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乘九百,刚好两个十万八千,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,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,这是《仁王经》上讲的。我们讲这个经的时候也跟大家做了报告,这是佛的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真实,肯定比这个速度要快!
弥勒菩萨讲的应该是真实的,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。他以百千为单位,我们晓得十千是一万,百千是十万,以十万为单位。多少个十万?三十二亿个十万,一弹指。那一秒钟呢?一秒钟四次,再乘四,多少个亿?三十二亿乘十万再乘四,钟茂森居士算出来了,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,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;不是二十一万六千,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。这个话说的,也就是讲,佛说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,就是念头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「念念成形」,成形就是物质,现在科学家说物质是无中生有,念头不是物质,但是有念头它就有物质现象发生。但是物质现象发生,要晓得它生灭的速度很快,也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,这么快。我们今天所看到物质世界是个相似相续相,它是连著不断的,所以你觉得它存在,其实它每个念头都不存在。他说念念成形,就是有物质现象生出来,无中生有,只要有物质现象,它就有识。识是什么?见闻觉知,动物有见闻觉知,植物也有,矿物也有,所有一切自然现象统统都有。菩萨讲「识念极其微细,不可以执持」,你要想执著、你要想分别都不可能,为什么?来不及。你分别执著的念很粗,你那个念起来的时候,不知道多少念头已经过去了,所以你决定抓不住。
后面,菩萨说得好,佛的威神能够「入彼微识,皆令得度」,这不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?我们前面读过,这是佛说的,普贤菩萨有能力入极微世界里面去度众生。那个世界里也有很多佛,他去拜佛,他去度众生,这是等觉菩萨,普贤菩萨。他说「此识教化,非无识也」,这句话非常重要,不是没有见闻觉知,识就是见闻觉知,植物有,矿物也有,所以它同圆种智。这是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科学,所以佛经里头有尖端科学。我们怎么能知道念头那么微细,一秒钟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?这没法子想像。我们看电影,电影放映机里面的镜头开关,开关就是生灭,一秒钟才二十四次,现在一秒钟要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,亿是万万,这个没法子想像的。我们相信弥勒菩萨所说的这是真实话,这样微细的念头他真能看见。所以科学,科学讲证据,佛说八地菩萨能见到,才晓得八地菩萨的心多清净,能够看到这个微细念头的生灭。佛说这个,也叫我们去证得,我们不断提升,提升到八地的时候我们就亲自见到了。世间人粗心大意,他见不到,他没有办法去想像。所以,导师他是要度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他有能力帮助这三种世间提升到究竟的佛果位。所以这两句赞叹,赞叹到极处。
『须弥山王顶』,「须弥山王」就是忉利天主,忉利天王,这是山顶。『妙胜殿中住』,妙胜殿,殿是因法而得名,佛在这里讲妙胜大法。胜是殊胜,无比的殊胜;妙,我们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,哲学跟科学的最高峰,这就称妙。五十七年前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说佛经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。我们那个时候反应,以为这是先生对佛经的赞叹,怎么可能是最高峰?现在想想是真的,不但是哲学最高峰,科学最高峰。科学只知道、发现到物质是无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,我们不知道他是用仪器观察的,还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。可是佛经里面具体给我们讲出来,就是物质现象存在时间有多长?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,无法想像。也就是说,一秒钟这个物质现象的生灭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了。
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你才真正明了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真的相信了,这是事实。了解事实,你还要不要执著?你还要不要分别?自然不执著,自然不分别,自然不起心、不动念。只要你能放下执著,你就成正觉,你就是阿罗汉;你再放下分别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没有了,那你就是菩萨,但是这个菩萨是十信位的菩萨;如果再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是初住以上,初住菩萨。初住菩萨刚刚把起心动念放下,出离十法界,住一真法界。须弥山顶是比喻一真法界,你到达最高峰了。
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「故胜进中云,欲令菩萨於佛法中心转增广」。这个胜进,文里头有,但是不明显,为什么?文里面是表法,「须弥山王顶,妙胜殿中住」,这是讲,希望菩萨在这里能体会,於佛法中把心量再要扩大。你看看,原本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一放下,他的心量就遍法界虚空界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心量就大了,真心就现前。由此可知,妄想分别把我们真心变小了,变成很小的小心量。尤其是执著,执著身是自己,执著家庭是自己,你在社会上有事业,执著你的公司行号是自己,你说心量多小!妄想分别执著一放下,心量拓开了。心量虽然拓开,还需要不断再拓开,心转增广。
「文中观佛现用,及与往修,皆周遍故。」你看到佛,佛过去修行,在因地当中,他也是从初信、二信修上来的,他也经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成等觉、妙觉。所以你看佛,佛现在在忉利天主宫殿里面住下来,你看佛的示现,你看佛的作用,观佛现用,看佛的示现跟他的作用,示现跟作用都是利益一切众生。他能利益一切众生,都是与过去修行有关系。由此可知,佛教化众生最重要的还是身教,言教在其次。身教是做出来表演给你看,他的表演就是在此地放光。放光我们现在人讲磁场,佛坐在这个大殿里,你看他磁场多殊胜。这是什么?这是智慧的磁场,这是道德的磁场,这是累劫度化众生恩德的磁场。前面讲三德,智德、断德、恩德统统现前。看到果就要想到因,佛是怎么修的,我们能明白这个,心里面才生羡慕的心,想学佛,想早一天成佛。
这个地方给我们提示的,末后这一句皆周遍故,这句重要。佛是念念周遍法界,你说这个心量多大!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心量,是他的弘愿,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,有情、无情众生同圆种智,同自己一样圆满一切种智。一切种智是如来证得的,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,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。你放下执著,一切智现前,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万有的体,理体;理体是空的,叫万法皆空,阿罗汉知道万法皆空,所以他不执著。菩萨不但知道万法皆空,所有现象是假有,不是真的有,就像弥勒菩萨刚才所说的这几句话,所以他不分别。现相根本不存在,你分别它干什么!你分别,不叫打妄想?不叫自找麻烦?再提升,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证得一切种智,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圆融了,是一不是二,这是究竟果位。统统从放下当中得来的,晓得这个道理,不放下行吗?自己一定真的鼓励自己要放下,要真放下。从哪里放起?从身外之物放起,帮助需要的众生,帮助苦难的众生。
现在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太多,我们从哪里做起?帮助老人,帮助老人是因为他时间不多,帮助他往生净土,这功德无量无边。我们想的这个老人乐园,我们名称用山庄、用别墅。我去看过鸡足山,看过大理,我在那个地方就跟他们当地一些领导、同参道友们谈这个问题。我说如果在大理建个这样的老人乐园,不要叫老人乐园,大理著名的苍山,「苍山别墅」,它有洱海,「洱海山庄」,用这个名称,不要叫人想到一个老字。这就是道场,是新时代的道场,不是寺庙庵堂,是五星级的旅馆,叫山庄,帮助老人往生。老人退休了,不再做世间工作,让他读经、听经、研究佛法,念佛、参禅往生净土,这个好事,没有比这个更好。另外一桩事情是教青少年,办学校,办书院、办学校,这个学校是著重伦理道德的教育,学校里面所学的课程照样修,加伦理道德进去。而幼稚园、小学是以伦理道德为主,要非常重视这个,在青少年把德行基础奠定。我们用古老的教学方法,相信一定很有效果。古老的方法,古人好,那个心大公无私,为天下后世著想,所以没有丝毫隐瞒,这个跟国外不一样。
最重要的原理原则,头一天就教给你,没有隐瞒,《三字经》上前四句就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指导核心、指导的原理原则,四句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这第一句,教育、教学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,不善不是本性,习性,这个要分清楚。第二句,总共是四句,《三字经》上一句是三个字,两句是一桩事情,四桩事情,头一个肯定人性本善。第二个告诉你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是讲各人本性都是一样,人人本性都是善,可是习性不善。习性,如果没有教、没有去学,习性跟本性愈来距离愈远。教育,为什么要教育?教育就是从这里兴起来的。在中国至少是五千年之前,我们老祖宗就明白了。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这一句就是为什么要办教育,办教育的原理就说出来了,不办不行,要不教的话,随著习气那愈来愈远。怎么教?也是六个字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跟佛法里所讲戒定慧三学这个理念完全相同,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慧,所以定是枢纽。戒是什么?戒是守规矩,规矩从哪里来的?规矩是大自然的法则,是大自然的规律,不是哪个人制定的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是细心观察大自然而领悟到的。所以,自然的规律法则称之为道。我们人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能够与自然的规则、自然的运作相应,这叫德。不能够跟自然原则相违背,违背就破坏自然的法则,破坏大自然的现在讲环境的生态。你破坏它,大自然就要报复你,大自然的报复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,洪水、火山爆发、地球温度的上升、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。
前天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段讯息给我看,联合国呼吁的,呼吁全世界人要吃素,拯救地球。为什么?饲养这些动物、家畜排出来的废气,严重性超过现在飞机、汽车排的这些二氧化碳,还要严重,大概要比这个要还加一倍,加速地球温度的上升。希望每个国家领导人注意这个事情,来提倡,提倡素食,这不是佛教搞的。网路上这段文字,我想大家要是留意到,把它印出来,放到我们公告栏上给大家看,多印一些。科学家在呼吁,希望大家发心拯救地球,他的预测,如果要是还继续这样子反常下去,到二0一二年,严重灾难就现前。这个说法跟我们从前听到的预言,很多预言讲,也是讲世界末日是二0一二年,这地球上有大灾难。二0一二年距离我们现在五年。
所以修净土的人,五年的时间真的把一切放下,一心念佛,五年求生净土是决定够用的,这时间够了。我们看许多自古以来念佛往生的人,大概都是三年。三年是他的功夫成就了,绝对不是寿命刚好到了,不可能有那么巧的事情,那不是一个、两个,太多人了,三年都能往生。所以,念佛三年往生是正常的,你不能够往生是你的杂念太多。念佛要求的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三样你要是缺一样的话都不能成功。三年我真的不怀疑、不夹杂,就是一心专念,念念相续,这就够了。所以,要有高度的警觉心,心量要大,要像佛一样周遍法界,发大慈悲心,发大菩提心。
下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「十颂分三」,分三段。初有五,有五段,「叙因佛光,见多盛事」,因为佛光你才看到许多殊胜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这是初五里头第一,「叙此品放光」,这是赞叹在这一品经开端的时候佛放光。佛是从脚指放光的,表示初住,表示这个意思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