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九七卷) 2008/1/24 华严讲堂 档名:12-017-1897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华严经》「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」,请看经文第五段「请佛居殿」,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尔时帝释。奉为如来敷置座已。曲躬合掌。恭敬向佛。而作是言。善来世尊。善来善逝。善来如来应正等觉。唯愿哀愍。处此宫殿。】
在这一段经文里面,帝释天主说了三句『善来』,善来是古印度欢迎贵宾、欢迎嘉宾的称词。佛的十号说了三种,『世尊』、『善逝』、『如来应正等觉』,所以我们将如来的十号,要略略做个解释。在早年,这个早年很早了,诸位知道佛经上讲大时,时间讲最大的是说劫。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时代,在佛法里面称为贤劫,圣贤的贤。为什么称为贤劫?这个大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,圣贤特别多,称为贤劫。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,下面一尊是弥勒佛,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。佛说在劫初的时候,圣人的德号,称赞圣人的德号,都有一万个名称,叫万德庄严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可是众生随著时代转变愈迷愈深,根性也愈来愈迟钝,万德承受不了,也没人相信,所以说千名。现在人间没有千名了,天上还有,像忉利天,忉利天就有千名,这是称赞。
到了世尊降世的时候,我们能想到劫初的时候,人的寿命多长?八万四千岁。佛告诉我们,每隔一百年减一岁,从八万四千岁,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;然后从十岁,十岁是最低的,再每一百年加一岁,又加到八万四千岁。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,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,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。所以劫初,我们就晓得人的福报大、寿命长,八万四千岁,这是一般的年龄。降到我们现在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人寿百岁,这减劫,百岁。世尊去我们到现在,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是三千年,一百年减一岁,那现在人的寿命,我们讲平均的寿命应该是七十岁,中国古人也常说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这个说法是一般的说法。而人的寿命除这个因素之外,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地的善恶,心地善良寿命会往上增加,心胸险恶他的寿命会缩短。这是属於因果的定律,诸位细读《了凡四训》你就明白了。
孔先生给了凡先生算命,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,算得真准,一生富贵、际遇几乎都是命中注定的,命里有不用愁,它自然得到;命里没有,你不要强求,求不到。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了之后,二十年年年跟他算的都一丝毫不差,每年考试考多少名都注定了,每年领公家多少粮食,一斤一两都不差。他完全明白了,所以心地清净,妄念没有了,打妄念没有用,所以什么都不想,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,不起一个念头。禅师对他很佩服,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念,这是相当功夫,问他修学的方法。他说他没有功夫,了凡先生说,因为我的命被人算定,我打妄想也没用,所以不如什么都不想。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,我以为你是圣贤,原来你还是个凡夫。了凡先生向他请教,禅师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禅师说,只有圣人没有念头,凡夫哪有没有念头的道理?那么了凡先生有没有念头?还是有念头,有一个「什么都不想」的念头,「想了也没有用」,这是他的念头,念头没有断。然后禅师教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,跟他讲这个理论跟方法,他觉悟了,断恶修善,全心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他的命运马上就转了。明年去考试,孔先生算他第三名,他考到第一名,这就不准了。算他五十三岁寿命到了,五十三岁那一年没事,平平安安度过,他活了七十四岁,延寿二十一年,这是自己修的。命里没有功名,他考取举人、考取进士,这功名有了,都是修来的。命里面没有儿子,他积功累德求儿子,真被他求到了,儿子很好,天启。虽然只有一个儿子,可是天启给他生了六个孙子,后代非常繁荣,这是求得的。
求要懂得理论、要懂得方法,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这个方法。我的命不如了凡先生,比他差远了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他的寿命五十三岁,我不如他。我这一生是依照章嘉大师的教诲、李老师的教诲,我没有求富贵,也没有求功名,也没有求长寿,只是发一个愿,弘护正法、续佛慧命。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,出家了就要以佛为师,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我依教奉行学了五十七年还不像;希望再多活几年,让我能学像,释迦牟尼佛所做的我也都能做到,这个重要,不能搞佛学,一定要学佛。所以,我这些年来到处劝大家,学佛从哪里学起?要从落实《弟子规》、落实《感应篇》、落实十善业,出家落实《沙弥律仪》,你是真佛弟子。如果都做不到,那你是冒充的佛弟子,诸位要知道,冒充有罪!佛很慈悲,菩萨慈悲,不会责怪你,可是护法神不会饶过你。你冒充佛弟子,护法神是最看不惯的,他会找你麻烦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到世尊出现的时候,人寿百岁,众生愈来愈迷惑,千名不能承受,所以世尊出世只讲十个名号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十个名号,在这里我们必须知道,世尊有,一切诸佛都有,再告诉诸位,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。为什么?这是自性的德号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这是佛性的德号,而我们自己迷了自性,这十个号都没有了。看到这十个号就要想到自性无量功德,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?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放下了,我们所求的是明心见性,我们所希求的是恢复自己的性德,这十个德号是性德。十号里面第一个是如来,第二个是应供,第三个是正遍知,第四个是明行足,这四个德号我们上一堂课学过了。
今天我们从第五个学起,「善逝」。什么叫善逝?你看印度人欢迎人的时候,「善来」是欢迎词,一般人讲你来得太好了,这个意思浅。佛之来,佛从哪里来?佛从自性感应当中来,众生有感,佛就现前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这善来。感要是消失,佛相就不见了,来无来处,去无去处,佛法里面讲隐现,没有感的时候他隐了,他回归到自性。自性不是物质,不但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精神跟物质都是自性里面变现的。佛法讲心法、讲色法,现在科学里面讲精神跟物质,精神、物质都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,同一个根源。所以它能够相即相融,它没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就是这个道理。
善逝就是回归自性,你说这个多好!自性像什么样子?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,自性像什么样子?「本来清净」,自性的样子一尘不染,「本不生灭,本无动摇」。净土宗里面常讲四土,自性就是常寂光土,《华严经》上称为大光明藏,一片光明。没有染污,没有生灭,没有动摇,遍法界虚空界,连时间、空间都是它变现出来的,它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从来没离开我们。好像我们看这个屏幕,它是白色的屏幕,那是自性,屏幕里面所有现的色相,相都是妄相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不要把相当作真的。迷了的人把相当作真的,他这亏吃大了,明白的人知道相是虚妄的,相不是真的,诸佛如来现相也不是真的。相从哪里来的?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就是《坛经》上讲的第三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自己心里面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形像。所以你见佛,佛从哪里来的?是你心有感,相就现前。像我们在屏幕上按频道一样,按对了,形像就现前,就这么个道理;不按了,不按形像就没有了,没有来去。善来是不来而来,善逝是不去而去,没有来去,这跟你讲真话。我们迷得太久,迷得太深,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,说真的我们都茫然,都感觉到奇怪,说假的我们都点头,这叫迷惑颠倒。
古大德有这么几句话说,「以一切智为大车,行八正道而入涅盘,故名善逝」,这个说得也没错,但是不好懂。我跟诸位讲的好懂,是一个意思。一切智是什么?一切智是知空,万法皆空,这个智慧叫一切智。唯有一切智现前的时候,你才能够入大般涅盘,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,这叫善逝。他说了一句话很重要,说得好,就是「行八正道」,这是教我们怎么回头,怎样回归自性。这个不是对佛说的,这是对我们讲的。真正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,放不下的也放下了,为什么?不愿意再造业。
《华严》大乘教里面说得好,如果我们能够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,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,你就成正觉。所以要不要学很多东西?学与不学没关系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,他老人家学了十二年,从十九岁离开王宫出去参学,当时印度所有宗教里面的大德、学术界里面的高人,他都参访过,都跟他们学习过。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,十九岁到三十岁是他求学的时代。中国孔子说,孔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说过,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,三十而立就等於说毕业了,孔子学了十五年,十五岁到三十岁;世尊学了十二年,十九岁到三十岁。最后还是在菩提树下,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放下了,这才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这是表演学过的。
我们知道在中国也出现了一尊佛,跟释迦牟尼佛平等,没有两样,六祖惠能大师。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是不认识字,没有学过,一生没有听过一堂经。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,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,做义工,修苦行。黄梅八个月当中,讲堂他没去过,禅堂他没有去过,最后五祖的衣钵传给他。他听五祖讲经是半夜,三更之后,五祖跟他约好了,到方丈室里面去见面。我们估计顶多只讲两个小时,讲《金刚经》的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你们去看经文,大概三分之一,他就豁然大悟,没学过。成阿罗汉、成菩萨、成佛,要不要学?不需要!这是个说明,这桩事情跟学不学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么?重要是你能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放下。
为什么说学不学不重要?因为你自性里面,六祖开悟的时候不是说了吗?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第一个具足无量的智慧,第二个具足无量的神通,第三个具足无量的德能,第四个具足无量的福报,你什么都现成的。而且怎么样?人人平等,《华严经》上说了多次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,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,把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全部障碍掉了,它不起作用,所以变得这么可怜。这两位佛给我们示现的,我们就看得很清楚,世尊学了十二年,如果要不把它放下,他所学的就变成所知障;障碍有两类,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叫烦恼障。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你可以学,学了之后你要放下,你要不放下,全变成所知障,这你要懂。你懂得之后,学可以,不学也可以;你要不懂,学不行,不学也不行,你什么都不行。所以,佛法称为内学,不能向外学,要向自性里面去学,要拓开心量。
有人问我,儒释道三家差别在哪里?我常常给他们解答,儒家著了有。儒家讲求五伦十义,讲求三纲五常,讲求四维八德,这是儒家的总纲领总原则,教你依照这个标准断恶修善,总纲里面以孝道为核心。道家讲虚无,讲无为,但是它讲因果,所以有佛门小乘的味道,偏真涅盘。可是大乘佛法,空有二边不著,二边不离。我们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,这个非常好,不能不知道,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的「净业三福」,佛怎么样教我们?第一句话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八个字意思很深,永远学不尽;接著跟我们说,「慈心不杀」,这是讲因果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学《弟子规》?《弟子规》教给我们孝亲尊师,《感应篇》里面教给我们慈心不杀,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学「十善业道」。
现在佛教在全世界,我们看到衰到极处了,如果再没有人才出来,二十年之后,佛教在这个地球上消灭了,就没有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念经救不了佛教,讲经也救不了佛教,要真正有行道的人,什么叫行道的人?依教奉行的人,也就是说,把净业三福做出来的人。这人是什么?这人是罗汉、是菩萨、是佛,这才能救得了佛教。我们今天真正发心,诸佛菩萨感谢你,你续佛慧命,一切众生感谢你,有佛住世,众生有福了。我们肯不肯发心?肯不肯把自私自利放下?肯不肯把名闻利养放下?肯不肯把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放下?如果放不下,那你怎么样修学都不得其门而入,佛法与你无分,这个道理你不能不知道。
放下执著,不执著了,你就成正觉,正觉是阿罗汉。再进一步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放下了,你就是菩萨。最后再把起心动念放下,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那是无上正等正觉,这成佛了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放下执著,你不在六道,六道没有了,你有执著就有六道。所以这个我们常常要记在心里,我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执著,我决定脱不了六道轮回;我只要把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六道没有了,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,就是四圣法界,十法界的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是四圣法界,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。能够再把分别放下,把起心动念放下,十法界就没有了,你生到哪里?生到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。极乐跟华藏给诸位说是在一起,是一不是二,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最好的一个区,华藏世界里面最殊胜的一个地区,我们一般讲最繁荣的、最兴旺的小区,那是极乐世界。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,你想想看,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难!说得容易,做起来难。可是生西方极乐世界,虽然不要你彻底放下,你得有本事把妄想分别执著伏住、控制住,别叫它起作用就能往生,这个实在是容易太多了。如果你控都控制不住,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了缘,阿赖耶识里头有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,这一生去不了,还要搞轮回。你要问哪一天能往生?哪一天你放下,哪一天就往生,没有时间表的。放下重要!你放下,你什么都得到,你得到的是整个宇宙;你放不下,得到的就是芝麻粒一点点。所以佛菩萨看众生,不要看我们这些人间富贵,他看大梵天王、看摩醯首罗天王那种富贵,佛说可怜悯者,太少太少了,微不足道。你自性里头是大圆满,不成对比,这个不能不晓得。学佛要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,我们希望得的是什么,这些都搞不清楚,你到哪里去学?
再看下面第六个德号,「世间解」,这是讲智慧,「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」。有情是有情众生,非情是无情众生,换句话说,这个不好懂,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世间讲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佛经上讲三种,这三种世间你都能通达明了,这叫世间解。有情世间是六道;智正觉世间是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;器世间是宇宙,我们今天讲太空、讲星系,讲星球,在地球上讲山河大地,一切万物,没有一样你不知道。没有学都知道吗?知道。为什么知道?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你自性变现的,六祖在《坛经》末后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你自性变现的。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?也是从自性变现的。自性变现,哪有不知道的道理?所以这是你的本能。你的本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,变成无知,变成什么都不晓得。所以佛说: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除掉,你的智慧、你的德行、你的能力、你的相好福报统统现前。像什么样子?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毗卢遮那如来、极乐世界上讲的阿弥陀如来,那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
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。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,向他老人家请教,我说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把佛经介绍给我,我知道佛法殊胜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境界?他告诉我,看破、放下就契入了。你看多么直截了当。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,要怎样看破?必须放下;从哪里放起?从放下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从这里下手。只要这个一放下,你智慧就现前,小智慧,很管用,这个智慧现前,你就更容易放下。所以凡夫成佛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没有别的,就是看破,从放下开始,放下帮助看破,看破帮助放下,放下再帮助看破,这个方法相辅相成,一直到究竟佛果。到等觉菩萨,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,还要放下,这一品生相无品放下了,生相无明是无始无明最微细的习气,放下之后他就圆满成佛。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,没有别的,放下而已。
所以经上讲的「能解世间一切事」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不需要学。你看惠能大师他老人家开悟之后,也就是放下了,他是怎么开悟的?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凡夫成佛一念之间。过去老师告诉我,佛法在哲学上讲属於知难行易,你要想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太难了,永远做不到,可是你真正干的时候太容易了,放下就是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全通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。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寮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也全懂了。他在逃难的时候,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,诸位要记住,那个时候六祖大师二十四岁,还是在家相。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《大涅盘经》的分量很大,有两种版本,一种四十卷,一种三十六卷。她在念经,能大师在旁边听了就懂意思,讲给她听,她听了很高兴,拿著经向他请教。他告诉她,他说:我不认识字。她说: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能讲?他说:这桩事情与文字没有关系。所以她念,他讲给她听,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。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,这《坛经》上有记载,四十三个大彻大悟的,也就是说四十三个人彻底放下的。其他跟六祖的时间再长,他放不下就没有法子,虽放没有彻底。当然他也放下一些,譬如放下执著,分别妄想放不下,或者能够放下分别,起心动念没有办法,这种人就太多了。这四十三个是连妄想都放下,也就是《华严经》初住以上的境界,没放下的,十信位,在十信位的人很多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,我们要想真正成就,你不放下是决定不行的。你放下,你所得到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是你无法想像得到的。
可是你听了这个不要生起贪心,我为了要开智慧、为了要得德能、相好,我才放下。你这个念头在心里面就是个疙瘩,就是个严重障碍。你要知道,世出世间一切法,像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;《大般若经》说得更好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才能入境界。「我要想求得智慧,我要想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像六祖大师一样,一切经摆在我面前一听就明了了」,你有这个念头,你永远不能入门。为什么?妄想当家,这桩事情真的是差之毫厘、失之千里,所以要用真实心去做,不能用妄心。所以学,还是老老实实去学《弟子规》,慢慢由迷去开悟。顿悟是顿不了的,千万不要把路子走错,按部就班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、学十善业、学沙弥律仪、学菩萨戒,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,踏踏实实你才会真有成就。心量要拓开,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,中国谚语所谓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哪里有福报?
第七个德号,「无上士」,士是读书人,我们现在讲知识分子。经上说,「在诸法中,如涅盘无上」,这是古印度一切法里面,涅盘是至高无上的。涅盘是梵语,翻成中国是灭,就是四谛里头苦集灭道,翻作灭,又翻作寂灭,或者翻作圆寂,圆是圆满,寂就是寂灭。灭什么?给诸位说,就是灭妄想分别执著,这三样东西统统没有了,就叫涅盘,这是一切法当中至高无上。「在一切众生中,佛亦无上,故名无上士」,一切大众当中为什么佛无上?因为佛证得涅盘,也就是佛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尽,完全没有了,所以在一切大众当中,佛称为无上。在中国翻成士,士是士大夫阶级,知识分子,就像前面世间解,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的。奇怪的,他不学他就懂,我们一般人学了还学不懂,学了一辈子都还不懂,他不学就懂了。
世尊在《华严.出现品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跟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。如来智慧,如来是自性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没有限量,没有边际,真的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那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有的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,除了智慧之外,还有德能、还有相好。后头说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把我们的毛病说出来了。我们跟佛没有两样,是一不是二,只是现在什么?因为有了妄想分别执著,变成个糊涂佛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虽然糊涂,他是佛,他不是假的,他只要哪一天把他的障碍去掉,他自性就现前。障碍不是真的,智慧德相是真的,永恒不灭,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,像乌云遮住太阳一样,太阳是真的,乌云是假的,它总有散掉的时候。因此,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不可以轻慢,你要轻慢,就是轻慢佛陀,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轻慢。它的业障比我们重,变成这种身相,如果它要是真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它立刻就成佛,那它在我们之上,我们比不上它,你怎么可以小看了它?普贤菩萨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一切恭敬,这有道理。恭敬是性德,尊重是性德,对一切人事物应当要恭敬,应当要尊重,应当要敬爱。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的性德自然流露,这就是你的成就。从这些地方能看得出来你修行的功夫、你的境界,处处表现的是自私自利,你是凡夫,你在造业,那就错了。
第八个德号,「调御丈夫」。佛某时候,这是不一定,有时候用「柔软语」,又有时候用「苦切语」,「能调御丈夫,使入善道」。这个丈夫是对人的尊敬,就是大众,调御大众,帮助他入善道,所以叫调御丈夫。我们读了之后,用中国一句俗话很简单的说明,「和事佬」,你们想对不对?诸佛菩萨是和事佬,凡是有冲突的地方,他去了就能把它调解。调是调解,御是统御,他能够把纷争化解,能够教导大家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。我们要知道,我们周边的人对佛法修学的根底很脆弱,功夫不得力,烦恼习气非常严重,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调解、去帮助。这个很长的时间你要忍耐,你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?所以六波罗蜜里面,你看《金刚经》里面讲得很好,讲得最多的是布施、忍辱。布施什么?放下自己的身段,耐心为别人服务,连羞辱都要忍受,你才能帮助人回头,你不能忍就不能行菩萨道了。为什么不能忍?因为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忍,如果没有自私自利,忍辱度就不难!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有自尊心、有傲慢心,那就不能忍;如果一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,那这忍辱度是很正常的现象,忍辱是性德,自然流露。
所以我们想想,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生修成的,《梵网经》上讲,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,我们从这个地方就知道,释迦牟尼佛是久远劫早就成佛了。他到这里来是表演的,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,表演得很辛苦,八相成道、降魔、苦行、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中断过,要没有忍辱波罗蜜,怎么能做到?他为谁?是为一切苦难有缘众生。所谓有缘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有缘,他不相信的那就没法子了,毕竟还是不相信的人多,相信的人不多。世尊当年在世,相信他的大概三分之一,跟他修行的,听他教诲跟他修行的,又是相信里面的三分之一,所以到最后成就的人数并不是很多。这是什么?这是众生的缘不一样,虽然一生不能成就,总是给他种了善根。这些有善根的人,有些人在正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或在像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在末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必须到来生来世其他佛出世的时候善根成就。佛帮助众生,生生世世永无休息,於众生一无所求,确实像慈母对她的婴儿一样,照顾得无微不至,她那个时候的心有求吗?除了全心全力那种深情热爱之外,没有一个妄念。而佛菩萨的恩德超过慈母,慈母对我们是一生,佛是生生世世。众生不知道感佛的恩,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佛对我们有什么恩。
所以,调御我们要非常的重视,要认真学习;换句话说,永远不能跟人家有争论。调解、化解冲突,你怎么可以跟人家起冲突,那不就错了吗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完全讲的是性德,性德里面从来没有跟人对立的,绝对没有冲突。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世间,现在的社会,整个世界,各种方方面面的冲突,从家庭到社会、到国家、到整个世界,说得更深一点,自己身心的矛盾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达到最严重的程度。怎么化解?除了通达大乘的道理,没有第二个方法。七十年代,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大乘佛法能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,很有道理,大乘确实能把问题化解掉。儒是劝善规过,叫你做好人,真正问题还不能化解,讲得不够深入。用儒来治标,用佛来治本,标本兼治,确实对这个社会有最大的利益。可是现在学儒的人少了,学大乘的人更少,汤恩比博士虽然是这么说法,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收到效果?得看这个时代有没有人,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。
过去我曾经参加过十次这种世界和平会议,我在大会里面提出这个大问题,几十年大家都在谈消弭冲突、促进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这是大问题。从哪里做起?从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做起,真功夫!我们还有跟人、跟事、跟物对立的念头,化解冲突是永远做不到的。找谁?除了找自己之外,找不到别人,所以一切要从我心做起。我有救了,社会就有救,众生就有救,世界就有救了。我救自己都救不了,还能帮助别人吗?讲到终极还是一个放下,放下跟人的对立,他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跟他对立,他跟我冲突可以,我不跟他冲突,问题就化解了。这是佛菩萨教化九法界众生,完全是出於自性、出於性德,智慧、能力、方法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不在外面,外面找不到。中国古人又说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,换句话说,我们的诚意有没有?所谓精诚,这个诚里面一丝毫掺杂都没有,我们讲纯净纯善,这是精诚。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,没有行不通的,再严重的矛盾都能化解,再严重的冲突都能够融合。
下面第九个德号,「天人师,佛为人及天之导师,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,故名天人师」。所以出家不是容易事情,古人有所谓「出家非将相之所能为」,将是什么?元帅,相是什么?总理、首相。他们做不到,你能做到,你比他高很多,为什么?你的思想、言行是天上人间的好榜样。试问问,你做到了没有?我们现在很侥幸出了家,做了佛门的出家弟子。我说很侥幸,为什么?如果在清朝之前,明朝那个时候,再以前的,我们没有资格出家。为什么?出家要经过考试,考试非常严格,普通科目你要能够达到进士这个水平,还要考佛法。最后的一关,面试是皇上,皇上要亲自面试,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做我的老师;皇上的老师,你才能代替皇上教化众生,真的是天人师。他认为你德行、学问、言谈举止他都很满意,他发给你文凭,叫度牒。你拿到这张度碟你才能出家,至於你到哪个庙出家,跟哪个和尚出家,皇上不管。你在任何地方出家,你的剃度师一定要问你有没有度牒,没有度牒要是给你剃度,他犯罪,他犯国法。这样的限制,我们哪有资格出家?那太难了。所以出家人的素质高,皇上的老师,出家人在社会地位受大众尊敬,它有道理的。
这个制度是顺治皇帝,清朝入关第一个皇帝,顺治他把它废止,从此以后不考试。这桩事情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面,有好几篇的文章对於这桩事情是严厉批评,顺治皇帝这桩事情做错了。在当时虽然有些方便,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的人想出家,但是考试通不过,这一废除之后,这些人都能出家了。可是演变到今天,佛门素质一落千丈,把整个佛法毁掉了。印祖说得很有道理。可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,我们已经出家了,为什么出家?出家之后又是为了什么?总得想清楚。早年我讲经也常说,这个世间的饭最不好吃的就是佛门。我做乞丐,我去讨饭,这个饭好吃,人家布施给我的、施舍给我的,不要求我回报。唯独佛门,在家居士的这些供养,他求的是什么?求福、种福,出家人是福田僧。我们真的是福田吗?真的能给他种福吗?这个要想一想。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如法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所以世间最难吃的,是佛门里面的这一碗饭难吃,相信因果的人懂得。
再想想世尊当年在世那种苦行,历代一些高僧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?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生活?我们今天干的是什么?人家干的是什么?两个一比照,我们的前途不堪回想,想到前途毛骨悚然。可是也真正佛法到今天是存是亡、是兴是衰,关键就在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真的发心把佛法起死回生,那真的是无量功德,祖师大德都不能比。如果我们做不到,那肯定是阿鼻地狱,绝对没有第二个地方好去,往生净土那是你的愿望,是一厢情愿。所以,总要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修学。
学习的环境各人缘分不一样,真正肯学,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有成就,你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、这些祖师们你就明白了。中国自古以来传法这些大师,哪个人是佛学院毕业的?古时候没有佛学院,到民国之间才有所谓佛学院,古时候没有。世世代代弘法讲经的,连我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。我记得一九七七年,三十年前,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在香港住了四个月。正好遇到演培法师,我们也是老朋友,他到香港来观光旅游,我陪他,我们有十几个法师陪他。他是个讲经的法师,谈到当代几个讲经的人,他说你们想想看,我们现在当代这几个讲经的,哪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?他还指著我,包括你在内,真的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。自古以来,讲经法师怎么培养的?都是讲小座出身的。听老师讲经,讲完之后明天复讲,把听老师所讲的东西重复讲一遍,用这个方法,自古以来是用这方法。这个方法是谁教的?给诸位说,阿难尊者教的。佛陀圆寂了,结集经藏的时候,主持人是大迦叶尊者,找谁来复讲?找阿难,阿难的记忆力特强,让阿难上台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。他听得多,他是世尊的侍者,等於说一堂课没有缺,由他来复讲。所以,世世代代我们就用复讲这个方法培养弘法人才。
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,老师用的是这个方法。复讲有规矩,只能讲老师所讲的,不许可你参考任何资料,你说加一点东西进去,不行;不准你自己发挥,完全照老师,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。老师讲错了你也讲错,老师负责任,你不可以加,你说不记得,漏掉了,漏掉可以,不能添加。老师讲一个小时,你至少要能讲四十分钟算及格,如果讲不到四十分钟,你就被淘汰掉,你没有能力学经教。最好的,老师选中的,应该至少要讲到五十分钟,这个老师会把你选拔出来。那就是什么?多给机会给你练习,你能够成就,你是放在第一优先。老师没有私心、没有偏爱,完全看你学习成就给你排顺序。不容易,相当不容易,为什么?老师讲只讲一次,不讲重复的,你记不住你就没有办法,所以要有很好的记忆力。我在年轻时候,记忆力还算不错,我听老师讲一堂课,我的记忆力能保持一个星期,可以能够记到百分之九十。我上台去讲,老师讲一个小时,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,有这个能力。不准记笔记的,完全是强记,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学讲经,没有这个能力不行。可是现在方便,现在有录相、有录音,同学们听了一遍可以听第二遍、听第三遍,听十遍、听二十遍,换句话说,中等根性的人都可以出来学。像从前,这些工具没有,我们学经教的时候不但没有录相,录音都没有,那个时候台湾没有录音机,五十年前。现在方便,现在一个小时的经你可以听二十遍、三十遍、四十遍,渐渐就听会了、听熟了。老师不让记笔记还是有好处,为什么?就是叫你专心,第一个把意思听懂,第二个把老师的话记住,这个在佛法叫持戒。绝对不容许你去搜集参考资料你去补充,那个学不到东西。所以它是持戒。持戒因戒得定,你就专一,资料都不要去查,你心清净,有个二、三年你就得定。定个二、三年,人就开智慧,智慧开了就通达,不能像六祖那样一切通达,你可以通达一部分。所以,还是依照戒定慧三学这最高的指导原则,你才不会错,你才能做到天人师。不吃苦头不行,不真干不行。
最后一个名号,「佛世尊」。佛翻作智者,翻作觉者,也就是无所不知的人、无所不觉的人。世尊,世是世间,就是天上人间,尊是尊重,我们现在一般讲尊敬的,就是这个意思,为世间所尊敬,为世间所尊重。佛跟世尊这里头是两个名号,两个名号那就变成十一个。古德有说,从「如来」到「佛」十个号,具足这十个号,为世间所尊重,这称之为世尊,由此可说世尊是具足十个号的总称。这个说法很圆满,我们一般可以采取。这一段经文里面说了三个德号,第一个是世尊,这总称,第二个是善逝,第三是如来应正等觉,也可以说应是应供,等正觉也是德号。
『唯愿哀愍,处此宫殿』,这是请法的仪规。清凉大师注解我们把它念一念,「於中三业崇敬,以为请仪」,这是请法的仪规。「言善来者,应机来故,不来相而来故,带法界会来故」,这个意思我们下一堂再解释,因为「带法界会」是什么意思,需要说明。「三称善者,喜之至故」,欢喜极了。「举三号者,略叹德故」,我们把十号都说明了,这叹德的圆满。「愿哀处者,希仗胜田」,希望我们要依靠如来佛陀的胜田,「生大福故」,唯有如来这么大的福报,才能给众生带来真实的大福。大福必定有大智,没有大智哪来的大福?所以福智永远是连在一起。这一句我们下一堂再略略的加以解释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华严经》「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」,请看经文第五段「请佛居殿」,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尔时帝释。奉为如来敷置座已。曲躬合掌。恭敬向佛。而作是言。善来世尊。善来善逝。善来如来应正等觉。唯愿哀愍。处此宫殿。】
在这一段经文里面,帝释天主说了三句『善来』,善来是古印度欢迎贵宾、欢迎嘉宾的称词。佛的十号说了三种,『世尊』、『善逝』、『如来应正等觉』,所以我们将如来的十号,要略略做个解释。在早年,这个早年很早了,诸位知道佛经上讲大时,时间讲最大的是说劫。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时代,在佛法里面称为贤劫,圣贤的贤。为什么称为贤劫?这个大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,圣贤特别多,称为贤劫。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,下面一尊是弥勒佛,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。佛说在劫初的时候,圣人的德号,称赞圣人的德号,都有一万个名称,叫万德庄严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可是众生随著时代转变愈迷愈深,根性也愈来愈迟钝,万德承受不了,也没人相信,所以说千名。现在人间没有千名了,天上还有,像忉利天,忉利天就有千名,这是称赞。
到了世尊降世的时候,我们能想到劫初的时候,人的寿命多长?八万四千岁。佛告诉我们,每隔一百年减一岁,从八万四千岁,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;然后从十岁,十岁是最低的,再每一百年加一岁,又加到八万四千岁。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,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,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。所以劫初,我们就晓得人的福报大、寿命长,八万四千岁,这是一般的年龄。降到我们现在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人寿百岁,这减劫,百岁。世尊去我们到现在,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是三千年,一百年减一岁,那现在人的寿命,我们讲平均的寿命应该是七十岁,中国古人也常说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这个说法是一般的说法。而人的寿命除这个因素之外,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地的善恶,心地善良寿命会往上增加,心胸险恶他的寿命会缩短。这是属於因果的定律,诸位细读《了凡四训》你就明白了。
孔先生给了凡先生算命,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,算得真准,一生富贵、际遇几乎都是命中注定的,命里有不用愁,它自然得到;命里没有,你不要强求,求不到。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了之后,二十年年年跟他算的都一丝毫不差,每年考试考多少名都注定了,每年领公家多少粮食,一斤一两都不差。他完全明白了,所以心地清净,妄念没有了,打妄念没有用,所以什么都不想,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,不起一个念头。禅师对他很佩服,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念,这是相当功夫,问他修学的方法。他说他没有功夫,了凡先生说,因为我的命被人算定,我打妄想也没用,所以不如什么都不想。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,我以为你是圣贤,原来你还是个凡夫。了凡先生向他请教,禅师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禅师说,只有圣人没有念头,凡夫哪有没有念头的道理?那么了凡先生有没有念头?还是有念头,有一个「什么都不想」的念头,「想了也没有用」,这是他的念头,念头没有断。然后禅师教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,跟他讲这个理论跟方法,他觉悟了,断恶修善,全心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他的命运马上就转了。明年去考试,孔先生算他第三名,他考到第一名,这就不准了。算他五十三岁寿命到了,五十三岁那一年没事,平平安安度过,他活了七十四岁,延寿二十一年,这是自己修的。命里没有功名,他考取举人、考取进士,这功名有了,都是修来的。命里面没有儿子,他积功累德求儿子,真被他求到了,儿子很好,天启。虽然只有一个儿子,可是天启给他生了六个孙子,后代非常繁荣,这是求得的。
求要懂得理论、要懂得方法,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这个方法。我的命不如了凡先生,比他差远了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他的寿命五十三岁,我不如他。我这一生是依照章嘉大师的教诲、李老师的教诲,我没有求富贵,也没有求功名,也没有求长寿,只是发一个愿,弘护正法、续佛慧命。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,出家了就要以佛为师,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我依教奉行学了五十七年还不像;希望再多活几年,让我能学像,释迦牟尼佛所做的我也都能做到,这个重要,不能搞佛学,一定要学佛。所以,我这些年来到处劝大家,学佛从哪里学起?要从落实《弟子规》、落实《感应篇》、落实十善业,出家落实《沙弥律仪》,你是真佛弟子。如果都做不到,那你是冒充的佛弟子,诸位要知道,冒充有罪!佛很慈悲,菩萨慈悲,不会责怪你,可是护法神不会饶过你。你冒充佛弟子,护法神是最看不惯的,他会找你麻烦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到世尊出现的时候,人寿百岁,众生愈来愈迷惑,千名不能承受,所以世尊出世只讲十个名号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十个名号,在这里我们必须知道,世尊有,一切诸佛都有,再告诉诸位,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。为什么?这是自性的德号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这是佛性的德号,而我们自己迷了自性,这十个号都没有了。看到这十个号就要想到自性无量功德,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?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放下了,我们所求的是明心见性,我们所希求的是恢复自己的性德,这十个德号是性德。十号里面第一个是如来,第二个是应供,第三个是正遍知,第四个是明行足,这四个德号我们上一堂课学过了。
今天我们从第五个学起,「善逝」。什么叫善逝?你看印度人欢迎人的时候,「善来」是欢迎词,一般人讲你来得太好了,这个意思浅。佛之来,佛从哪里来?佛从自性感应当中来,众生有感,佛就现前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这善来。感要是消失,佛相就不见了,来无来处,去无去处,佛法里面讲隐现,没有感的时候他隐了,他回归到自性。自性不是物质,不但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精神跟物质都是自性里面变现的。佛法讲心法、讲色法,现在科学里面讲精神跟物质,精神、物质都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,同一个根源。所以它能够相即相融,它没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就是这个道理。
善逝就是回归自性,你说这个多好!自性像什么样子?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,自性像什么样子?「本来清净」,自性的样子一尘不染,「本不生灭,本无动摇」。净土宗里面常讲四土,自性就是常寂光土,《华严经》上称为大光明藏,一片光明。没有染污,没有生灭,没有动摇,遍法界虚空界,连时间、空间都是它变现出来的,它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从来没离开我们。好像我们看这个屏幕,它是白色的屏幕,那是自性,屏幕里面所有现的色相,相都是妄相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不要把相当作真的。迷了的人把相当作真的,他这亏吃大了,明白的人知道相是虚妄的,相不是真的,诸佛如来现相也不是真的。相从哪里来的?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就是《坛经》上讲的第三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自己心里面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形像。所以你见佛,佛从哪里来的?是你心有感,相就现前。像我们在屏幕上按频道一样,按对了,形像就现前,就这么个道理;不按了,不按形像就没有了,没有来去。善来是不来而来,善逝是不去而去,没有来去,这跟你讲真话。我们迷得太久,迷得太深,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,说真的我们都茫然,都感觉到奇怪,说假的我们都点头,这叫迷惑颠倒。
古大德有这么几句话说,「以一切智为大车,行八正道而入涅盘,故名善逝」,这个说得也没错,但是不好懂。我跟诸位讲的好懂,是一个意思。一切智是什么?一切智是知空,万法皆空,这个智慧叫一切智。唯有一切智现前的时候,你才能够入大般涅盘,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,这叫善逝。他说了一句话很重要,说得好,就是「行八正道」,这是教我们怎么回头,怎样回归自性。这个不是对佛说的,这是对我们讲的。真正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,放不下的也放下了,为什么?不愿意再造业。
《华严》大乘教里面说得好,如果我们能够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,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,你就成正觉。所以要不要学很多东西?学与不学没关系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,他老人家学了十二年,从十九岁离开王宫出去参学,当时印度所有宗教里面的大德、学术界里面的高人,他都参访过,都跟他们学习过。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,十九岁到三十岁是他求学的时代。中国孔子说,孔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说过,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,三十而立就等於说毕业了,孔子学了十五年,十五岁到三十岁;世尊学了十二年,十九岁到三十岁。最后还是在菩提树下,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放下了,这才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这是表演学过的。
我们知道在中国也出现了一尊佛,跟释迦牟尼佛平等,没有两样,六祖惠能大师。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是不认识字,没有学过,一生没有听过一堂经。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,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,做义工,修苦行。黄梅八个月当中,讲堂他没去过,禅堂他没有去过,最后五祖的衣钵传给他。他听五祖讲经是半夜,三更之后,五祖跟他约好了,到方丈室里面去见面。我们估计顶多只讲两个小时,讲《金刚经》的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你们去看经文,大概三分之一,他就豁然大悟,没学过。成阿罗汉、成菩萨、成佛,要不要学?不需要!这是个说明,这桩事情跟学不学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么?重要是你能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放下。
为什么说学不学不重要?因为你自性里面,六祖开悟的时候不是说了吗?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第一个具足无量的智慧,第二个具足无量的神通,第三个具足无量的德能,第四个具足无量的福报,你什么都现成的。而且怎么样?人人平等,《华严经》上说了多次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,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,把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全部障碍掉了,它不起作用,所以变得这么可怜。这两位佛给我们示现的,我们就看得很清楚,世尊学了十二年,如果要不把它放下,他所学的就变成所知障;障碍有两类,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叫烦恼障。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你可以学,学了之后你要放下,你要不放下,全变成所知障,这你要懂。你懂得之后,学可以,不学也可以;你要不懂,学不行,不学也不行,你什么都不行。所以,佛法称为内学,不能向外学,要向自性里面去学,要拓开心量。
有人问我,儒释道三家差别在哪里?我常常给他们解答,儒家著了有。儒家讲求五伦十义,讲求三纲五常,讲求四维八德,这是儒家的总纲领总原则,教你依照这个标准断恶修善,总纲里面以孝道为核心。道家讲虚无,讲无为,但是它讲因果,所以有佛门小乘的味道,偏真涅盘。可是大乘佛法,空有二边不著,二边不离。我们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,这个非常好,不能不知道,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的「净业三福」,佛怎么样教我们?第一句话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八个字意思很深,永远学不尽;接著跟我们说,「慈心不杀」,这是讲因果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学《弟子规》?《弟子规》教给我们孝亲尊师,《感应篇》里面教给我们慈心不杀,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学「十善业道」。
现在佛教在全世界,我们看到衰到极处了,如果再没有人才出来,二十年之后,佛教在这个地球上消灭了,就没有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念经救不了佛教,讲经也救不了佛教,要真正有行道的人,什么叫行道的人?依教奉行的人,也就是说,把净业三福做出来的人。这人是什么?这人是罗汉、是菩萨、是佛,这才能救得了佛教。我们今天真正发心,诸佛菩萨感谢你,你续佛慧命,一切众生感谢你,有佛住世,众生有福了。我们肯不肯发心?肯不肯把自私自利放下?肯不肯把名闻利养放下?肯不肯把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放下?如果放不下,那你怎么样修学都不得其门而入,佛法与你无分,这个道理你不能不知道。
放下执著,不执著了,你就成正觉,正觉是阿罗汉。再进一步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放下了,你就是菩萨。最后再把起心动念放下,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那是无上正等正觉,这成佛了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放下执著,你不在六道,六道没有了,你有执著就有六道。所以这个我们常常要记在心里,我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执著,我决定脱不了六道轮回;我只要把执著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。六道没有了,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,就是四圣法界,十法界的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是四圣法界,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。能够再把分别放下,把起心动念放下,十法界就没有了,你生到哪里?生到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。极乐跟华藏给诸位说是在一起,是一不是二,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最好的一个区,华藏世界里面最殊胜的一个地区,我们一般讲最繁荣的、最兴旺的小区,那是极乐世界。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,你想想看,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难!说得容易,做起来难。可是生西方极乐世界,虽然不要你彻底放下,你得有本事把妄想分别执著伏住、控制住,别叫它起作用就能往生,这个实在是容易太多了。如果你控都控制不住,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了缘,阿赖耶识里头有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,这一生去不了,还要搞轮回。你要问哪一天能往生?哪一天你放下,哪一天就往生,没有时间表的。放下重要!你放下,你什么都得到,你得到的是整个宇宙;你放不下,得到的就是芝麻粒一点点。所以佛菩萨看众生,不要看我们这些人间富贵,他看大梵天王、看摩醯首罗天王那种富贵,佛说可怜悯者,太少太少了,微不足道。你自性里头是大圆满,不成对比,这个不能不晓得。学佛要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,我们希望得的是什么,这些都搞不清楚,你到哪里去学?
再看下面第六个德号,「世间解」,这是讲智慧,「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」。有情是有情众生,非情是无情众生,换句话说,这个不好懂,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世间讲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佛经上讲三种,这三种世间你都能通达明了,这叫世间解。有情世间是六道;智正觉世间是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;器世间是宇宙,我们今天讲太空、讲星系,讲星球,在地球上讲山河大地,一切万物,没有一样你不知道。没有学都知道吗?知道。为什么知道?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你自性变现的,六祖在《坛经》末后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你自性变现的。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?也是从自性变现的。自性变现,哪有不知道的道理?所以这是你的本能。你的本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,变成无知,变成什么都不晓得。所以佛说: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除掉,你的智慧、你的德行、你的能力、你的相好福报统统现前。像什么样子?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毗卢遮那如来、极乐世界上讲的阿弥陀如来,那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
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。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,向他老人家请教,我说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把佛经介绍给我,我知道佛法殊胜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境界?他告诉我,看破、放下就契入了。你看多么直截了当。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,要怎样看破?必须放下;从哪里放起?从放下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从这里下手。只要这个一放下,你智慧就现前,小智慧,很管用,这个智慧现前,你就更容易放下。所以凡夫成佛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没有别的,就是看破,从放下开始,放下帮助看破,看破帮助放下,放下再帮助看破,这个方法相辅相成,一直到究竟佛果。到等觉菩萨,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,还要放下,这一品生相无品放下了,生相无明是无始无明最微细的习气,放下之后他就圆满成佛。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,没有别的,放下而已。
所以经上讲的「能解世间一切事」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不需要学。你看惠能大师他老人家开悟之后,也就是放下了,他是怎么开悟的?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凡夫成佛一念之间。过去老师告诉我,佛法在哲学上讲属於知难行易,你要想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太难了,永远做不到,可是你真正干的时候太容易了,放下就是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全通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。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寮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也全懂了。他在逃难的时候,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,诸位要记住,那个时候六祖大师二十四岁,还是在家相。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《大涅盘经》的分量很大,有两种版本,一种四十卷,一种三十六卷。她在念经,能大师在旁边听了就懂意思,讲给她听,她听了很高兴,拿著经向他请教。他告诉她,他说:我不认识字。她说: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能讲?他说:这桩事情与文字没有关系。所以她念,他讲给她听,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。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,这《坛经》上有记载,四十三个大彻大悟的,也就是说四十三个人彻底放下的。其他跟六祖的时间再长,他放不下就没有法子,虽放没有彻底。当然他也放下一些,譬如放下执著,分别妄想放不下,或者能够放下分别,起心动念没有办法,这种人就太多了。这四十三个是连妄想都放下,也就是《华严经》初住以上的境界,没放下的,十信位,在十信位的人很多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,我们要想真正成就,你不放下是决定不行的。你放下,你所得到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是你无法想像得到的。
可是你听了这个不要生起贪心,我为了要开智慧、为了要得德能、相好,我才放下。你这个念头在心里面就是个疙瘩,就是个严重障碍。你要知道,世出世间一切法,像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;《大般若经》说得更好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才能入境界。「我要想求得智慧,我要想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像六祖大师一样,一切经摆在我面前一听就明了了」,你有这个念头,你永远不能入门。为什么?妄想当家,这桩事情真的是差之毫厘、失之千里,所以要用真实心去做,不能用妄心。所以学,还是老老实实去学《弟子规》,慢慢由迷去开悟。顿悟是顿不了的,千万不要把路子走错,按部就班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、学十善业、学沙弥律仪、学菩萨戒,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,踏踏实实你才会真有成就。心量要拓开,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,中国谚语所谓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哪里有福报?
第七个德号,「无上士」,士是读书人,我们现在讲知识分子。经上说,「在诸法中,如涅盘无上」,这是古印度一切法里面,涅盘是至高无上的。涅盘是梵语,翻成中国是灭,就是四谛里头苦集灭道,翻作灭,又翻作寂灭,或者翻作圆寂,圆是圆满,寂就是寂灭。灭什么?给诸位说,就是灭妄想分别执著,这三样东西统统没有了,就叫涅盘,这是一切法当中至高无上。「在一切众生中,佛亦无上,故名无上士」,一切大众当中为什么佛无上?因为佛证得涅盘,也就是佛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尽,完全没有了,所以在一切大众当中,佛称为无上。在中国翻成士,士是士大夫阶级,知识分子,就像前面世间解,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的。奇怪的,他不学他就懂,我们一般人学了还学不懂,学了一辈子都还不懂,他不学就懂了。
世尊在《华严.出现品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跟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。如来智慧,如来是自性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没有限量,没有边际,真的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那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有的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,除了智慧之外,还有德能、还有相好。后头说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把我们的毛病说出来了。我们跟佛没有两样,是一不是二,只是现在什么?因为有了妄想分别执著,变成个糊涂佛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虽然糊涂,他是佛,他不是假的,他只要哪一天把他的障碍去掉,他自性就现前。障碍不是真的,智慧德相是真的,永恒不灭,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,像乌云遮住太阳一样,太阳是真的,乌云是假的,它总有散掉的时候。因此,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不可以轻慢,你要轻慢,就是轻慢佛陀,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轻慢。它的业障比我们重,变成这种身相,如果它要是真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它立刻就成佛,那它在我们之上,我们比不上它,你怎么可以小看了它?普贤菩萨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一切恭敬,这有道理。恭敬是性德,尊重是性德,对一切人事物应当要恭敬,应当要尊重,应当要敬爱。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的性德自然流露,这就是你的成就。从这些地方能看得出来你修行的功夫、你的境界,处处表现的是自私自利,你是凡夫,你在造业,那就错了。
第八个德号,「调御丈夫」。佛某时候,这是不一定,有时候用「柔软语」,又有时候用「苦切语」,「能调御丈夫,使入善道」。这个丈夫是对人的尊敬,就是大众,调御大众,帮助他入善道,所以叫调御丈夫。我们读了之后,用中国一句俗话很简单的说明,「和事佬」,你们想对不对?诸佛菩萨是和事佬,凡是有冲突的地方,他去了就能把它调解。调是调解,御是统御,他能够把纷争化解,能够教导大家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。我们要知道,我们周边的人对佛法修学的根底很脆弱,功夫不得力,烦恼习气非常严重,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调解、去帮助。这个很长的时间你要忍耐,你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?所以六波罗蜜里面,你看《金刚经》里面讲得很好,讲得最多的是布施、忍辱。布施什么?放下自己的身段,耐心为别人服务,连羞辱都要忍受,你才能帮助人回头,你不能忍就不能行菩萨道了。为什么不能忍?因为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忍,如果没有自私自利,忍辱度就不难!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有自尊心、有傲慢心,那就不能忍;如果一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,那这忍辱度是很正常的现象,忍辱是性德,自然流露。
所以我们想想,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生修成的,《梵网经》上讲,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,我们从这个地方就知道,释迦牟尼佛是久远劫早就成佛了。他到这里来是表演的,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,表演得很辛苦,八相成道、降魔、苦行、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中断过,要没有忍辱波罗蜜,怎么能做到?他为谁?是为一切苦难有缘众生。所谓有缘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有缘,他不相信的那就没法子了,毕竟还是不相信的人多,相信的人不多。世尊当年在世,相信他的大概三分之一,跟他修行的,听他教诲跟他修行的,又是相信里面的三分之一,所以到最后成就的人数并不是很多。这是什么?这是众生的缘不一样,虽然一生不能成就,总是给他种了善根。这些有善根的人,有些人在正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或在像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在末法时候成就,有些人必须到来生来世其他佛出世的时候善根成就。佛帮助众生,生生世世永无休息,於众生一无所求,确实像慈母对她的婴儿一样,照顾得无微不至,她那个时候的心有求吗?除了全心全力那种深情热爱之外,没有一个妄念。而佛菩萨的恩德超过慈母,慈母对我们是一生,佛是生生世世。众生不知道感佛的恩,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佛对我们有什么恩。
所以,调御我们要非常的重视,要认真学习;换句话说,永远不能跟人家有争论。调解、化解冲突,你怎么可以跟人家起冲突,那不就错了吗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完全讲的是性德,性德里面从来没有跟人对立的,绝对没有冲突。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世间,现在的社会,整个世界,各种方方面面的冲突,从家庭到社会、到国家、到整个世界,说得更深一点,自己身心的矛盾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达到最严重的程度。怎么化解?除了通达大乘的道理,没有第二个方法。七十年代,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大乘佛法能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,很有道理,大乘确实能把问题化解掉。儒是劝善规过,叫你做好人,真正问题还不能化解,讲得不够深入。用儒来治标,用佛来治本,标本兼治,确实对这个社会有最大的利益。可是现在学儒的人少了,学大乘的人更少,汤恩比博士虽然是这么说法,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收到效果?得看这个时代有没有人,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。
过去我曾经参加过十次这种世界和平会议,我在大会里面提出这个大问题,几十年大家都在谈消弭冲突、促进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这是大问题。从哪里做起?从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做起,真功夫!我们还有跟人、跟事、跟物对立的念头,化解冲突是永远做不到的。找谁?除了找自己之外,找不到别人,所以一切要从我心做起。我有救了,社会就有救,众生就有救,世界就有救了。我救自己都救不了,还能帮助别人吗?讲到终极还是一个放下,放下跟人的对立,他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跟他对立,他跟我冲突可以,我不跟他冲突,问题就化解了。这是佛菩萨教化九法界众生,完全是出於自性、出於性德,智慧、能力、方法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不在外面,外面找不到。中国古人又说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,换句话说,我们的诚意有没有?所谓精诚,这个诚里面一丝毫掺杂都没有,我们讲纯净纯善,这是精诚。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,没有行不通的,再严重的矛盾都能化解,再严重的冲突都能够融合。
下面第九个德号,「天人师,佛为人及天之导师,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,故名天人师」。所以出家不是容易事情,古人有所谓「出家非将相之所能为」,将是什么?元帅,相是什么?总理、首相。他们做不到,你能做到,你比他高很多,为什么?你的思想、言行是天上人间的好榜样。试问问,你做到了没有?我们现在很侥幸出了家,做了佛门的出家弟子。我说很侥幸,为什么?如果在清朝之前,明朝那个时候,再以前的,我们没有资格出家。为什么?出家要经过考试,考试非常严格,普通科目你要能够达到进士这个水平,还要考佛法。最后的一关,面试是皇上,皇上要亲自面试,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做我的老师;皇上的老师,你才能代替皇上教化众生,真的是天人师。他认为你德行、学问、言谈举止他都很满意,他发给你文凭,叫度牒。你拿到这张度碟你才能出家,至於你到哪个庙出家,跟哪个和尚出家,皇上不管。你在任何地方出家,你的剃度师一定要问你有没有度牒,没有度牒要是给你剃度,他犯罪,他犯国法。这样的限制,我们哪有资格出家?那太难了。所以出家人的素质高,皇上的老师,出家人在社会地位受大众尊敬,它有道理的。
这个制度是顺治皇帝,清朝入关第一个皇帝,顺治他把它废止,从此以后不考试。这桩事情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面,有好几篇的文章对於这桩事情是严厉批评,顺治皇帝这桩事情做错了。在当时虽然有些方便,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的人想出家,但是考试通不过,这一废除之后,这些人都能出家了。可是演变到今天,佛门素质一落千丈,把整个佛法毁掉了。印祖说得很有道理。可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,我们已经出家了,为什么出家?出家之后又是为了什么?总得想清楚。早年我讲经也常说,这个世间的饭最不好吃的就是佛门。我做乞丐,我去讨饭,这个饭好吃,人家布施给我的、施舍给我的,不要求我回报。唯独佛门,在家居士的这些供养,他求的是什么?求福、种福,出家人是福田僧。我们真的是福田吗?真的能给他种福吗?这个要想一想。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如法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所以世间最难吃的,是佛门里面的这一碗饭难吃,相信因果的人懂得。
再想想世尊当年在世那种苦行,历代一些高僧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?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生活?我们今天干的是什么?人家干的是什么?两个一比照,我们的前途不堪回想,想到前途毛骨悚然。可是也真正佛法到今天是存是亡、是兴是衰,关键就在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真的发心把佛法起死回生,那真的是无量功德,祖师大德都不能比。如果我们做不到,那肯定是阿鼻地狱,绝对没有第二个地方好去,往生净土那是你的愿望,是一厢情愿。所以,总要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修学。
学习的环境各人缘分不一样,真正肯学,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有成就,你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、这些祖师们你就明白了。中国自古以来传法这些大师,哪个人是佛学院毕业的?古时候没有佛学院,到民国之间才有所谓佛学院,古时候没有。世世代代弘法讲经的,连我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。我记得一九七七年,三十年前,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在香港住了四个月。正好遇到演培法师,我们也是老朋友,他到香港来观光旅游,我陪他,我们有十几个法师陪他。他是个讲经的法师,谈到当代几个讲经的人,他说你们想想看,我们现在当代这几个讲经的,哪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?他还指著我,包括你在内,真的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。自古以来,讲经法师怎么培养的?都是讲小座出身的。听老师讲经,讲完之后明天复讲,把听老师所讲的东西重复讲一遍,用这个方法,自古以来是用这方法。这个方法是谁教的?给诸位说,阿难尊者教的。佛陀圆寂了,结集经藏的时候,主持人是大迦叶尊者,找谁来复讲?找阿难,阿难的记忆力特强,让阿难上台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。他听得多,他是世尊的侍者,等於说一堂课没有缺,由他来复讲。所以,世世代代我们就用复讲这个方法培养弘法人才。
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,老师用的是这个方法。复讲有规矩,只能讲老师所讲的,不许可你参考任何资料,你说加一点东西进去,不行;不准你自己发挥,完全照老师,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。老师讲错了你也讲错,老师负责任,你不可以加,你说不记得,漏掉了,漏掉可以,不能添加。老师讲一个小时,你至少要能讲四十分钟算及格,如果讲不到四十分钟,你就被淘汰掉,你没有能力学经教。最好的,老师选中的,应该至少要讲到五十分钟,这个老师会把你选拔出来。那就是什么?多给机会给你练习,你能够成就,你是放在第一优先。老师没有私心、没有偏爱,完全看你学习成就给你排顺序。不容易,相当不容易,为什么?老师讲只讲一次,不讲重复的,你记不住你就没有办法,所以要有很好的记忆力。我在年轻时候,记忆力还算不错,我听老师讲一堂课,我的记忆力能保持一个星期,可以能够记到百分之九十。我上台去讲,老师讲一个小时,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,有这个能力。不准记笔记的,完全是强记,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学讲经,没有这个能力不行。可是现在方便,现在有录相、有录音,同学们听了一遍可以听第二遍、听第三遍,听十遍、听二十遍,换句话说,中等根性的人都可以出来学。像从前,这些工具没有,我们学经教的时候不但没有录相,录音都没有,那个时候台湾没有录音机,五十年前。现在方便,现在一个小时的经你可以听二十遍、三十遍、四十遍,渐渐就听会了、听熟了。老师不让记笔记还是有好处,为什么?就是叫你专心,第一个把意思听懂,第二个把老师的话记住,这个在佛法叫持戒。绝对不容许你去搜集参考资料你去补充,那个学不到东西。所以它是持戒。持戒因戒得定,你就专一,资料都不要去查,你心清净,有个二、三年你就得定。定个二、三年,人就开智慧,智慧开了就通达,不能像六祖那样一切通达,你可以通达一部分。所以,还是依照戒定慧三学这最高的指导原则,你才不会错,你才能做到天人师。不吃苦头不行,不真干不行。
最后一个名号,「佛世尊」。佛翻作智者,翻作觉者,也就是无所不知的人、无所不觉的人。世尊,世是世间,就是天上人间,尊是尊重,我们现在一般讲尊敬的,就是这个意思,为世间所尊敬,为世间所尊重。佛跟世尊这里头是两个名号,两个名号那就变成十一个。古德有说,从「如来」到「佛」十个号,具足这十个号,为世间所尊重,这称之为世尊,由此可说世尊是具足十个号的总称。这个说法很圆满,我们一般可以采取。这一段经文里面说了三个德号,第一个是世尊,这总称,第二个是善逝,第三是如来应正等觉,也可以说应是应供,等正觉也是德号。
『唯愿哀愍,处此宫殿』,这是请法的仪规。清凉大师注解我们把它念一念,「於中三业崇敬,以为请仪」,这是请法的仪规。「言善来者,应机来故,不来相而来故,带法界会来故」,这个意思我们下一堂再解释,因为「带法界会」是什么意思,需要说明。「三称善者,喜之至故」,欢喜极了。「举三号者,略叹德故」,我们把十号都说明了,这叹德的圆满。「愿哀处者,希仗胜田」,希望我们要依靠如来佛陀的胜田,「生大福故」,唯有如来这么大的福报,才能给众生带来真实的大福。大福必定有大智,没有大智哪来的大福?所以福智永远是连在一起。这一句我们下一堂再略略的加以解释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