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七0卷) 2007/11/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70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「喻况玄旨分」,大喻第二十。这二十里面又分为四个小段,我们学到最后一段,「四有十颂,所雨不一,喻菩萨说法多门」。大意我们前面已经说过,今天再看看经文,简单把经文消释,就是解释。
龙王降雨在欲界六层天,再加上四王天,六欲天里面四王都说出来了,八部鬼神也包括在其中。龙兴云降雨跟菩萨应化讲经说法度众生,在理上讲是相同的,为什么?都是众生有感,它自然有应。这个意思在后面的一首偈里,就是第二大段里两首颂,「举劣显胜」里头有两句说,「龙王自在悉能作,而身不动无分别」,这就是说跟我们现在所体会的真的是相同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这里面的变化,所以说是唯识所变,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,变化都是众生的心,佛菩萨的应。心、念头就是感,佛菩萨就应。龙王降雨也是应,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。
实在讲,龙是一个代表的意思,代表千变万化。这变化怎么产生的?感应产生的,这里头就不离因果的道理,讲四种道理,因果道理。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,欲界众生的贪念所感的就是水灾,瞋的念头感的就是火灾,就是火山爆发。我们现在气候温度不断上升,与瞋有关系。大自然这些现象,在《华严经》前面我们读过,都有神灵在管理,譬如树有树神,草木有草木神,花有花神,这些自然现象也有神灵。连风都有风神,他是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喜欢怎么吹就怎么吹?不是的,一定众生有感,他自然就有应。风是愚痴,地震是傲慢。
佛跟我们讲这些道理,我们想想能接受、能体会,为什么?宇宙是一体,一切众生跟这些众神、神灵全都有感应道交。人与人之间也不例外,人与天地万物哪有不通灵性的道理!懂得这个原理才知道,佛为什么成佛,菩萨为什么成菩萨,就明白了。你能够把这些妄想杂念统统放下,恢复到纯真无妄,那就是佛陀、法身菩萨的境界,不就这个意思吗?只要起心动念,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显示出来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这无明里面就是三细相,业相、转相、现相。我们现在讲的是波动,业相是波动,接著精神现象出现、物质现象出现,这是佛法讲的科学,十法界依正庄严,宇宙就变现出来了。所以它是一念顿现,没有次第的。
为什么会现出这个境界?这个境界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,六祖开悟的时候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虽具足,没有缘它不会现,所以一定要有缘,缘就是起心动念、就是一念不觉,这就宇宙现出来了。宇宙之间所有这些现象,能生万法,能生万法是念头。念头有净、有染,净是讲四圣法界,染净、善恶统统都是十法界,不讲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没有这个念头。所以说净念就是四圣,染念就是六道。六道里头就有善跟恶,善、恶都是染,不能说善是清净,不是的;清净,善恶都没有那叫清净。所以善,三善道;恶,三恶道,这都是大分。善里头有恶,恶里头有善,很复杂,那就是六道里面的千变万化。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,也是众生有感,菩萨就有应,所以感应的道理深、大!
这个经里面举的比喻,他化自在天,这是欲界最高的一层。他化自在天有感,我们讲大自然的现象它就有应,天上不是落雨水,我们这是落水,他们落妙香。
【他化自在雨妙香。种种杂华为庄严。】
天花,花有香。可是这个天花,空中看起来没有障碍,看到非常美,落在地面上就没有了,不会造成染污,用不著去清扫,落下来就没有了。实际上我们这个世间,天落下来的是不是花?是不是香?有。你看冬天落下来的雪花,雪花在显微镜里面去看都非常美丽。江本博士他是用水放在冷冻库里面去冻,让它结冰,摄氏零下五度,然后把它拿出来在显微镜里看它的雪花,你看他那些照片。所以空中降花不希奇,他化自在天空中降下花,我们这个世间也是。但是我们福报不一样,他福报大,我们不如他,我们这花会变成水。这些都能够体会的。
【化乐天雨多罗华。】
化乐天是第五天,福报比他化自在天要减一等,他们所感的是『多罗华』。
【曼陀罗华及泽香。】
『曼陀罗』,这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「悦意」,你看到心里很欢喜。每个人爱好不相同,它让每个不同爱好的人看到都能生欢喜,这真正叫悦意。『泽香』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「涂香」。涂香在我们这个世间,一种是香粉,擦香粉这是涂香;另外一种是香水,香水也是涂在身上的。这是化乐天,都是自然变化所感得的。
【兜率天上雨摩尼。具足种种宝庄严。】
『摩尼』是宝石,但是这种宝石不是坚硬的,我们这个世间的宝石是硬的,固体,他们那是软的。我们这里的黄金没有办法做成衣服穿,天人的衣服是金的,金色的,非常薄,薄得像纱一样,分量很轻,一件衣服只有几两重、几钱重。所以它是柔软的,七宝都是柔软的。名称一样,色相、光明都不相同,这是福报的感应,他有那么大的福报。
【髻中宝珠如月光。上妙衣服真金色。】
髻是他头上的发髻,这里面有宝珠,宝珠如月光一样。夜摩是欲界第三层天:
【夜摩中雨幢幡盖。】
这些都是我们世间佛门里面的庄严具。『幢幡』就像现在的旗帜,国旗,「幢」是圆形的,很像现在飞机场的风筒,幢是圆形的,「幡」是扁的,这个大家都见过的。在佛法里面,在从前古时候没有资讯,我们道场里面有活动怎么去通知大众?道场里面有旗杆,古时候就有旗杆,旗杆是什么?是做讯号的。如果今天道场讲经,有讲经的活动,旗杆上就挂幢,圆筒的。很远地方人家一看到这个道场旗杆上有幢,就知道今天有讲经,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。如果今天有法会,不是讲经,有活动,法会这些活动,佛菩萨的纪念日这种法会的活动,就旗杆上挂幡;一看到挂幡就晓得今天有法会,看到幢今天有讲经。有的时候,寺院里面旗杆都是两根,两面都有,两面都挂的时候,今天两种活动都有。如果都没有悬挂,今天寺庙里面没有活动。它的作用在此地。『盖』是宝盖,宝盖在古时候常用,出门的时候他不是用伞,他是用盖,它的作用就是遮蔽灰尘。我们现在,南方比较少见,北方灰尘就很多,尤其最严重的时候叫尘沙暴,那个盖都没有用;但是一般小的这些灰尘,盖就有用。夜摩天中,从天上降下这些,这些在空中也非常壮观。刚才说了,落下来就没有了,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
【华鬘涂香妙严具。赤真珠色上妙衣。】
衣我们要知道,佛讲经是在印度,印度人的衣没有领子、没有袖子。现在我们三楼有印度教的,他们的衣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,你现在看南传法师也是的。我们西藏的法师,外面也是这块布,但他里面都有衣服,为什么?高山气候寒冷,他必须要有御寒。在印度,释迦牟尼当时,那属於热带,所以那时候只有三件衣,就是三块布,晚上当被子盖,白天裹在身上。不像中国,中国衣有领、有袖、有钮扣,至少得有带子系的,佛那时候没有。所以,衣在空中就像旗帜一样。我们现在有时候在香港上空看到直升飞机带著广告,那个广告就很像此地讲的衣,它是一块布。
【及以种种众伎乐。】
这个你可以看到,在空中有载歌载舞,实在讲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、看电影一样。这都是龙王的杰作。如其说龙王杰作,也是众生福报之感应。
【三十三天如意珠。】
三十三天这是忉利天,第二层天。如意珠,这就是所感应的时候看到如意珠。
【坚黑沉水栴檀香。】
这句就是黑色的檀香,沉香,我们中国人讲沉香。为什么?『栴檀香』是树上长的,但它的密度很大,一般树木放在水上是漂起来的,它放在水上它沉下去,所以叫沉香,沉水香。在香里面是最上好的。
【郁金鸡罗多摩等。】
『鸡罗』是花蕊,『多摩』我们中国叫天花,天上的花。注解里面讲,这个香是天花所作的,所以它落下来之后也没有痕迹。
【妙华香水相杂雨。】
这是讲妙花,『香水』就是沉水栴檀香,在忉利天上常常能够看到这些。
【护世城中雨美饍。色香味具增长力。】
『护世』就是四王天,四大天王他们发愿护持这个世间,所以我们称他为护世天王,就是四大天王。在他们那边,空中会落下来吃的东西,『色香味具增长力』。这个福报比人间大,所以他那里不愁衣食,衣食自然;不像人间,衣食得来很辛苦。这是业不一样,四王跟忉利都是修上品十善。
【亦雨难思众妙宝。悉是龙王之所作。】
这里的龙王我们晓得,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,所应跟感一定是相等,这是属於业感。善就有善报,恶则有恶报,这都是属於因果道理。
【又复於彼大海中。霔雨不断如车轴。复雨无尽大宝藏。亦雨种种庄严宝。】
这是对大海。海里面有水族,有很多众生,那些众生也起心动念,那个念头也有善、也有恶。所以大海里面感的鱼也不相同,每个地区不一样。
【紧那罗界雨璎珞。】
紧那罗界,这是讲八部鬼神,雨璎珞。
【众色莲华衣及宝。婆利师迦末利香。】
『婆利师迦』,注解里面讲是下雨时候生的花,雨没有了花也就没有了。『末利香』,我们一般人都知道,茉莉花,这是花名,颜色是黄色的,像黄金一样。
【种种乐音皆具足。】
所以物质里头不但有色、有香,它有音声,我们常讲的色声香味,统统具足,任何物质都具足色声香味。所以我们访问日本,参观江本博士的实验室,我就告诉他,你现在只看到色,它还有妙音、还有妙香、还有妙味,你还没有看到,没有发现到,要继续不断再去研究。任何物质必然具足这四个元素,色声香味,通常我们讲地水火风,这四个元素。地水火风,地是讲物质,它是物质,你能看得见它,虽然它很小,你看到了,它是物体,这叫地大,大是讲元素,它有这个性质;火是温度,水是湿度,风是动的,它不是静止的,它是动态的,叫地水火风。这是讲什么?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基本粒子,它一定有这四个现象,我们讲地水火风。现在讲物质带电,带阳电就是火大,带阴电就是水大,确实它是动的,它不是静止的,而且速度非常快。所以佛经里头名词跟现在科学名词不相同,但是一桩事情。第八首偈讲诸龙。
【诸龙城中雨赤珠。】
这与龙相应。所以龙戏珠,龙喜欢吃珠。
【夜叉城内光摩尼。阿修罗中雨兵仗。】
你看阿修罗喜欢打仗,岂不是他业力所感吗?不是龙王故意送给他这些武器,不是的,都是他自己业力变现的。
【摧伏一切诸怨敌。郁单越中雨璎珞。】
『郁单越中』,郁单越是北俱卢洲,北洲,『雨璎珞』。
【亦雨无量上妙华。】
这是四大部洲,北洲。
【弗婆瞿耶二天下。】
『弗婆瞿耶』,「弗婆」是东,「瞿耶」是西洲,西牛货洲。『二天下』,这是东、西两洲。
【悉雨种种庄严具。阎浮提雨清净水。】
这是南洲,是我们的地球,从空中落下来的是水,确实是『清净水』。但是现在的雨水不干净了,为什么?空气严重的染污,这都是人感,人造的业。现在雨水很多地方发现酸雨,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报导这个讯息,酸的度数比醋还要酸。这个雨水是要避免,为什么?确实它会伤害皮肤。这都是空气里面存在的化学物质太多,特别是排出去的废气,工厂所排的、飞机所排的、汽车所排的。我们是得一点科学的好处,但是整个大气被污染,水资源被污染了。所以,你要细心观察你才晓得,科技带来的好处,我们所得到的,我们所付出去的,实在讲得不偿失,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,你所得来的便利很小。这个事实,现在科学家已经给我们提出严重警告。
我们过去在汤恩比谈话里面,我们看到这些记录,在七十年代他就提出来了。他说科技文明的发展,只需要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一点帮助那就好了,不要太过分,过分就产生严重的副作用。他主张农耕还是要恢复到过去人工造作,那是最有营养的。机械化生产,使用这些农药、化学肥料,虽然东西长出来,但是营养跟从前不能相比,人吃了这个东西会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。病从口入,佛经里面跟我们讲「饮苦食毒」,真的食毒,我们今天所喝的、所吃的都是毒素。
清净水,人必须回复到古圣先贤的教诲,懂得伦理、懂得道德、懂得因果,规规矩矩做个人。中国古圣先贤说,「人者,仁也」,底下这个仁是仁爱的仁。人懂得爱人,这是人跟禽兽不相同之处,人有慈悲心、人有恻隐之心。从什么地方看?你从婴儿出生,他慢慢长成,特别是在三、四个月,你就能看出。这时候他还没有受染污,你看出他对父母的爱心,能观察得出来。父母对他的爱没有任何条件,那真叫纯净纯善。中国五千年的老祖宗他就发现、他就明白了,所以要教,教育要从这时候开始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希望把这个纯净纯善永远保持,一生他都不失掉。他能爱父母,他就能爱别人,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他就能做到。
能保持纯净纯善,你所感得的雨水是清净的,而且真的是风调雨顺,需要雨水的时候天就降雨,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雨,风调雨顺。雨水太多就变成水灾,没有雨水就变成旱灾,都是众生业感,龙王有应。举出这么多的例子。底下讲:
【微细悦泽常应时。】
这就是风调雨顺。
【长养众华及果药。】
药是药材。中国古时候的药都是草本多,所以叫草药。
【成熟一切诸苗稼。】
五谷杂粮都需要雨水的滋润,需要它就有,不需要它就不降,无一不是感应。明白这个道理,人不能没有善心、不能没有善意,善心、善意所感得的都是美好的。心行不善,你所感得的是灾难,不是太多就是太少,太少就变成旱灾,太多就变成水灾,现在称为是自然灾害。一般人相信科学,认为自然灾害与人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关系。殊不知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的,不要说言语造作,起心动念都是感应,没有一样不是感应!整个宇宙是息息相通的。这个地方讲到最近,最近的是什么?我们的生活环境最近的就是欲界。色界远一点,无色界更远一点,四圣法界又远了,欲界是最接近的,所以他举的例子统统在欲界。
我们再看末后两首偈,这是第二科,第二个中段,有两首颂。「正举劣显胜,谓娑竭罗龙,於六欲天等,总十五处,现斯作用,而身不动摇,心无分别,但由业报之力,现斯自在。」小注里头就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龙王有没有起心动念、有没有分别执著?没有。所以是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。在旷野里面没有人住,那什么有感?那里头有鬼神,有树神、有花草神、有山川神,有山神、地神、水神,我们肉眼看不见,他们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的时候有感,跟娑竭罗龙王有应。我们看经文:
【如是无量妙庄严。】
这是总结前面二十种比喻。
【种种云电及雷雨。】
这就是指龙王的所作。
【龙王自在悉能作。而身不动无分别。】
这句非常重要。龙行雷雨也像菩萨一样应量而生,故有种种不同。确实《楞严》里面所讲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无一不是感应,这感应的道理。前面讲的四种道理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丝毫都没有差错,而是众生迷惑颠倒,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就是迷惑颠倒的现象,在面前这些事实都不能够觉察。我们是这么长的时间接受佛法的薰陶,逐渐好像在生活当中发现了,看出一点点门道。这是个很好的现象,确实坚定我们学习的信心,提醒了我们学习的意愿,能看到一些了。往后自然就会不断向上提升,让我们对於大千世界森罗万象逐渐的会明了,这就是诸法实相。
但是总要记住解行要相应才好,我们才能得受用。如果只有解,跟行不能相应,是知道这些道理,自己用不上,也就是说不能改变自己的果报。如果解行相应,我们的果报就转变,这个转变就是转迷为悟、转苦为乐、转染为净,这真有受用。转恶为善是小受用,出不了欲界,而且又怕得这个受用里面又起了贪心、起了贪恋,贪恋人天福报。不能舍弃人天福报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个道理就很深,一般世间人他得到人天福报,他不能放下、不能舍弃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、不能不警惕的。
六道的苦生生世世都在受,受得还不够吗?你说我现在不苦,我现在生活过得很好。你看看世间受苦的人,我生生世世都能保得这么幸福吗?我会不会有一天像他那样?再看看畜生、再看看饿鬼、再看看地狱,你要是不出六道,轮回里面,佛讲的话是真话,你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三善道的时间短。佛讲这个话有没有根据?有,只要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,答案就得出来了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想想为自己的多还是为别人的多,这答案就很清楚了。起心动念为自己多、为别人少,那就是恶多善少,虽然是利益众生,实际上还是利益自己。如果对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,利益别人的事情就不肯干了,这个善不是纯善,是掺杂著严重的自私自利,不是真善。来生果报能不能在人天?不见得,这种善堕到恶道里,恶道里也有享福的,畜生也有享福的,饿鬼里也有享福的,只有地狱那是真苦。佛跟我们介绍饿鬼道,饿鬼道里有多财鬼,他也很有福报。多财鬼大的,做鬼王,像城隍、土地、山神,这是福报大的。所以,统统都要了解。明了之后,这六道里哪一道我们都去过,甚至於可以说你过去生中在天上做过天王,你在过去生中也曾经在阿鼻地狱受过苦难。你都把它看清楚了,三恶道的时间长,这日子不能过,三善道出来一次,堕落到三恶道那不知道多少时日。你真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今天遇到佛法,就像北朝鲜山神所说的,还是极乐世界好。他们也到天上去参观过,天也不理想,所以发心找师父,找念佛的师父,发愿求生净土。
第二首偈,这是胜劣做个比较。
【彼於世界海中住。尚能现此难思力。】
『彼』就是娑竭罗龙王,娑竭罗龙王在这个世界是大海中主,它有能力现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。
【况入法海具功德。而不能为大神变。】
『入』就是证入,证入法海具足功德,这是法身菩萨,这不是普通人。证得法身,我们知道法身每个人都有,这一点都不希奇,那叫真正的自己,禅宗里面常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。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是,你的法身就现前,具足无量无边功德。像这个经上所说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一句就把功德讲圆满了。如来是自性,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,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才艺、无量的相好。这个相好就是能生万法,无量相好统统具足,没有不具足的。现在,现在也并没有失掉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不生不灭,没失掉。虽没有失掉,现在有障碍,这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每一类的障碍都是无量无边。
你要是真正大彻大悟,虽然是无量无边,我也一下舍掉,你就立刻成佛。我们看到这种顿悟,一下就舍掉的,确实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如是,在菩提树下他真的一下舍掉,顿悟;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一下舍掉的,跟释迦牟尼佛表演完全相同。所不同的,释迦牟尼佛是先参学十二年,他能舍掉;而惠能大师没有参学,他不认识字,可是舍掉之后,智慧、德相完全相同。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惠能大师为什么没有示现?我们读这个经文就知道,他所现的相不是他自己要现的,众生的业感。当时在印度,印度这些众生他们的业感,让释迦牟尼佛应现的是丈六金身。应身绝对不是佛说我要现一个什么身,那他就有妄想分别执著,他没有悟。悟了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起心动念,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永远是这样的。现相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在中国这些人的业感,能大师现这个相,现的跟这边众生相一样的,业感。不是悟了之后,我要想用个什么,不是的,他如果还想「我要现一个什么相」,那就错了,那是凡夫,那没有开悟。开悟的人不但是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,这才是真的。
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、要通,你什么样的疑惑、顾虑统统没有了,你的心才清净。凡夫最麻烦的,看到佛经他就生念头,跟马鸣菩萨教我们听经、学教的原则完全相违背,所以我们很不容易言下大悟。为什么人家一听他就开悟,我们一听就悟不了?惠能大师听《金刚经》,听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彻大悟。我们今天把《金刚经》念上一万遍都不能开悟,什么原因?《起信论》上说得好,闻经听教要不执著言说相。这个不执著是什么?就是对言说相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你尽管听;对名字相,名词术语,也要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;听了之后,还是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没有心缘相,不要去想它,这才能开悟。那我们怎么样?我们听讲听音声,看经看到文字,统统里头都有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叫凡夫。这样的听永远不解如来真实义,开经偈经文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我们不解。我们所解的是错解了,曲解了如来真实义,错解了如来真实义,马鸣菩萨讲得很好,我们是念念错用了心。
所以他注解里头,「菩萨亦尔」,龙王跟众生是业报之力,菩萨亦尔,「住无功用,不动不思,於十方界,应现多种」。那我们要动,动什么?动念头,起心动念,我们六根接触到,眼见到、耳听到,他会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叫无明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著叫见思烦恼,统统起来了,无明、尘沙、见思全起来了。这是什么?这是六道凡夫的境界,凡夫是欲界凡夫的境界。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们学怎么个学法?佛很慈悲,教给我们,见色、闻声、鼻嗅香、口尝味、身的动作、意的念头,这叫六根对六境起用的时候,学什么?先学不执著,先学这个,从这里下手。然后再提升,不分别,慢慢的往上提,再提升,不起心不动念。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,就是大彻大悟,就是明心见性。起心动念非常之难,它太细了。
我们在经教里面学了不少,真正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这证阿罗汉果。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你达到了,正觉,没有执著的人是正觉,就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。你不是小乘,你是大乘,大乘就是《华严经》十信位里面的七信位的菩萨,执著没有了。如果再学,不分别,那还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再向上提升。什么时候再不起心不动念,就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没有了,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。这些事情我们虽然做不到,现在能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容易了。这个搞清楚、搞明白叫解悟,没落实,要到证悟就管用了;换句话说,解了之后我们求证。
所以执著要放,常常要想到不要执著。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还是有执著,执著起来的时候,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又执著了,你常常警觉到就好。念佛人用什么方法把执著打掉?佛号,这叫会念佛,你真会念!执著念头才起,阿弥陀佛,把它打掉。处理事务,在日常生活处理事务你不能不起执著,不起执著处理不了事,有分别、有执著。这是什么?可以用,用完之后,心里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叫功夫。处理之后心里头还有,凡夫;处理之后心里没有,或者心里头减轻了,这是功夫,你真干。不是说形式上真干,形式上真干不管用。
我听了方东美先生教导这条路好,我就真的出了家。再去看方老师,方老师说,你怎么真干了!这是形式。真干是什么?放下分别、执著,那才叫真干。出了家,头剃了,穿上这身衣服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在,还是个凡夫。方老师看的就没有看得这么深,李老师就看得深,李老师就讲了,烦恼习气没有断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这就是说,形式做得再像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佛念得再好,古人讲的,你这句佛号念到「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」,是讲你念佛的功夫;你的执著依旧没有放下,还是业力牵引你,脱离不了六道,该怎么生死你还是怎么生死。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!不能不知道。
我们今天住无功用我们做不到,我们今天有功用,持名念佛是有功用,但是怎样把这句佛号念好?怎样叫会念?会念的人就是用这句佛号取代我们所有的念头。念头不起很好,实际上念头不起是无明,还是要念,不念就堕落在无明里头,念头起的时候全是妄想。这句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,这句佛号也是个妄想,这个妄想通极乐世界,其他的妄想都不通,只有这个妄想通,你就用这个妄想把所有一切妄想打掉。不管是善念、恶念,念头才起,阿弥陀佛,时时刻刻照顾阿弥陀佛,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。念念以后就没有了,这叫失念,念失掉了;失掉了,不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掉举,掉举是念头很多、妄念很多,你成了习惯。这叫会念。
所以,放下对於我们初学是非常殊胜的方法,为什么?你放得愈多,你心里头念的、牵挂的就愈少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全都放掉,三衣一钵,他还有什么牵挂的?这就是说把凡夫日常生活之所需这个牵挂,减少到最低的限度。就减少到这么最低限度,还有人错了念头,安世高的公案里头不就说明白了吗?那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三衣一钵,出去托钵托得好的东西,今天饭菜很好,很喜欢,今天饭菜不好吃,心里就难过。你看,你就晓得烦恼习气是多么不容易放下。安世高那个朋友就是这一念差错,他是明经好施,好法师,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,果报怎么?果报到畜生道,变成一条大蛇,蛇身。为什么变蛇身?托钵托得不好吃,就心里难过,难过是属於瞋恚,做了龙王。当然做龙王,为什么?他是讲经法师,灵,有智慧。这个神很灵,有求必应,灵,那是他布施的果报。香火挺盛,周围一千里的人都去拜它,香火挺盛那是什么?它布施的果报。你看,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报。心里面忿忿不平,变畜生,一点一点的果报都现前。寿命终了的时候,福报享完了,要往下面堕,堕地狱道,为什么?做龙王的时候作威作福,来朝拜它的,你经过这个湖就一帆风顺;你不去拜它、你不相信它的,它就搞一阵风把你的船搞翻。它就迷惑了,所以造的罪业就很多,这个罪业是堕地狱。
很难得有个好朋友,好的同参道友,安世高,这个人得道了。安世高看它寿命快要终了的时候,特地到这个地方度它,度它也只度它到忉利天。它把它的庙产,所收藏的这些珍宝、钱财统统献给安世高,安世高帮它在现在的南昌建一个佛寺,叫大安寺,是江南有佛教寺庙第一个。龙王捐出来的钱,做这个功德,生忉利天。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。我们今天是我们的德行不如他,我们所造作的罪业比他深,他能够堕畜生道去当龙王,我们到畜生道当什么?龙王手下的虾兵蟹将,就干这些,你看是不是?龙王造罪业的时候,虾兵蟹将是它的爪牙,没有一个是有好报应的。愈堕落愈往下愈受苦,愈来愈深。哪一生你的业报才报尽,要到地狱道。报尽了,忏悔的心才能生得起来,真正忏悔,真正知道错了。
所以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告我们,《弥陀经》上你们看到六方佛,玄奘大师翻译的,你看到十方佛,《无量寿经》是十方如来,没有一个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。真正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世间的世缘要放下,世间的缘你要不肯放下的话,这个缘就障碍你往生。要放得干干净净,跟众生结善缘、结法缘,心里头不落痕迹,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。我跟你结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你,我们有缘,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来度你们。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这一生在一起的同修,根利的决定往生,他知道,他能放下、能舍弃,利根的他很快就舍弃掉,他成就就早。要不要寿命?不要,要寿命干什么!多一天寿命多受一天苦,多一年寿命多受一年苦,你懂不懂这个道理?这事实摆在面前,你要长寿干什么?要长寿到极乐世界去,无量寿,那是真的。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死了?我们常讲不死,不是死,你往生是活著去的,哪里是死!这个法门真的不病、不老、不死,这是真话。谁能够修到这个程度?人人都能修到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,你肯干你就成就,这个东西没有专利的,人人有分。如果还要长寿的话,要寿命的话,那就没有办法,就麻烦大了。
住在这个世间,你自己功夫成就了,真能走得了,可不可以住世?可以,为什么原因住世?缘,这个地方还有不少有缘众生需要你帮助他,你就可以住世;不需要,不需要就赶快走。这是什么?这是生死已经了了,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的缘,别人真肯听、真肯学,那就得帮他;他是搞假的,不是搞真的,那就没有必要。同学当中都帮上忙了,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,这个经后面都会讲到。《华严》、《无量寿》这些大经大论不可思议,听一堂课,金刚种子都已经种下去了,阿赖耶识里面已经种了无比殊胜大乘的根,你就有了。后面经文讲到毒鼓,讲到毒鼓的时候再跟诸位细细来说明。无论你相信、肯学,不相信、不肯学,不肯学那就像毒鼓一样,统统有好处。你听到佛法毁谤,就是涂毒鼓。毁谤怎么样?你要造业,你肯定堕地狱。地狱罪报受完之后,你这个种子会起现行,肯定你还是念佛往生净土。所以这个缘是无比殊胜!
经文讲法身菩萨的功德,当然法身菩萨示现在十法界,以无量的方便教化众生,比娑竭罗龙王的神通变化不知道要大多少倍,不能比,真叫小巫见大巫,这都没有法子说。你看娑竭罗龙王它范围才只有欲界,一个单位世界;法身菩萨感应的力量是遍法界虚空界,十方诸佛刹土,无量无边的十法界,那怎么能比?可是我们看到龙王的神变已经感到非常惊讶,不可思议,哪里知道菩萨教化众生的大德大能,不知道。下面第三段,请看经文,「结说难思」,这是这一大段的总结,大科第二的总结。
【彼诸菩萨解脱门。一切譬喻无能显。我今以此诸譬喻。略说於其自在力。】
『彼诸菩萨』是指的法身大士,『解脱』就是自在。「解」念去声,当动词讲,解开了,把什么解开?烦恼解开,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、化解了,分别也没有了,起心动念也没有了。「脱」是脱离。执著解开了就脱离六道,分别解开了就脱离二乘,无明解开了就脱离十法界,这是解脱。脱离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,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全是法身菩萨,《华严》的当机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这些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这个都没有了。他们所证得的解脱门,『一切譬喻无能显』,没有法子,比喻只能比喻个相似,决定不能比得恰好,这做不到的。
这个两句,注解里面讲「前半」,就这两句,「非喻能喻」,不是比喻能够比得上的。后面两句,『我今以此诸譬喻,略说於其自在力』,这是「后半」,后面的半首偈。「结上略说」,总结上面都是很简单的举几个例子略说,不能详细说,也就是点到为止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他说「引诸喻者,略有二意」,前面引用二十种比喻有两个意思。第一个「显菩萨自在不同」,自在是无量无边;第二个意思「贵令众生起信」,这两个意思,这个意思是主,上面是宾,最主要的是让我们读诵的人、听讲的人要生起信心。
他也举了两个比喻,「且江南之人,不信千人氊帐」,就是帐篷,江南的人不相信有个大帐篷里面可以容纳一千人,在蒙古就有。「河北之者」,黄河以北的,「多疑万斛之舟」,不相信有大船,为什么?他没见过。「皆耳目不暨故耳」,他们从来没见过,所以不相信。菩萨有神变,凡夫怎么会知道?不但我们不知道,欲界天人也不知道;不但欲界天,连色界天、无色界天也不知道,他没出六道轮回,他怎么会知道?出了六道的人,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他们知道,不完全,不尽知道,必须要超越十法界这才完全明白。不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,你没有超过这个范围。三千大千世界要依黄念祖老居士所讲的,是十亿个银河系,还是一个范围。在这太空当中,十亿个银河系是小圈圈,一尊佛的教化区,这里面就有十法界。超越那就不一样了,你才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刹海,你就统统都见到了。
所以下面说,「所以或举目击或据具缚之人,自在若斯」。底下这是讲或是举目击,你看到了,或者是具缚之人,自在若斯,具缚是还具足烦恼的人,也有这样的自在。这里面举出两种人,前面讲的目击这是证悟的,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;后面这是解悟的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「大心凡夫」。他能理解,他没放下,他能够接受,你给他讲菩萨大用,神变无方,他能接受,他不怀疑,他相信,这是解悟。所以,大心凡夫也是《华严经》的当机者。对於「菩萨之用,固当无惑」,佛在经上讲的菩萨的作用,他们这些人不迷惑,能接受、能相信,这是什么?这就是种了大善根。如果说「今犹疑者,岂不伤哉」,听了《华严》还怀疑。怀疑的人多不多?多!好多人读了《华严》,神话!释迦牟尼佛很会编故事。把释迦牟尼佛当作写小说的作家,他很会写、很会编。我们初学佛的时候遇到过,什么人?台湾大学的教授,名教授。他跟我们谈的时候我们不敢回话,为什么?他是我们长一辈的,大我们二十多岁。看到我们学佛:释迦牟尼佛很会说大话,很会编故事,比《西游记》编得好。你看看,《华严经》变成《西游记》了。这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岂不伤哉!真可怜!从反面讲,菩萨之用,固当无惑,不迷惑,能够相信,这种人幸运,他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,遇到无上乘法,遇到《华严》,这真不容易。经虽然是多,读其他经的人不少,一生能读一遍《华严经》的人不多,能够同学一起在一块学《华严经》,那更希有了。
早年希望我讲这部经的三个人,台湾的开心法师,都过世了、都不在了,黄念祖老居士。开心法师跟我讲过十遍都不止,我都没有留意到。他说法师,你一定要讲,你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。我当时不敢答应,经太长、太大了。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老人家也一再劝我,我都说这是值得考虑。真正接受是第三次,韩馆长往生之前几天对我要求,希望把这部经讲一遍,留一套光碟或者是录音带给以后的人做参考。我安慰她,答应她了。以后到新加坡,谈到这桩事情,李木源居士就发了大心,代表韩馆长启请,正式启请,还在新加坡居士林建了两个铁塔,作为讲《华严经》的纪念。铁塔下面有个盒子,就是藏了一套《华严经》,藏在那个地下,真的是不容易!
我过去在台湾讲过一次,没有这么详细,自己也没有这么高的境界。断断续续十七年,因为常常出国,出国就停下来了,大概每年回到台湾可以住三个月。讲了一半,《八十》讲了一半,《四十》也讲了一半,没讲完,以后就讲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,彭际清说是中本《华严》,所以我就很中意中本《华严》,大本《华严》我就不想讲了。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你就晓得这也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大经。从新加坡开讲之后一直讲到现在,从经文上说大概讲了八分之一,不止十分之一,应该是八分之一。可是往后面愈讲愈深,愈讲味道愈浓,许多同学也都听出味道来了,很难得,非常有受用。听这部经要记住,用念佛法门的方法超越六道轮回、超越十法界,这一生得圆满的成就,那就对了,不必去修法界观。
后面说「大科第二」,第二个大段,「三百四十六偈半,正说胜德分竟」,到这个地方这一大段讲完了。下面是「贤首品」第三个大段。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「喻况玄旨分」,大喻第二十。这二十里面又分为四个小段,我们学到最后一段,「四有十颂,所雨不一,喻菩萨说法多门」。大意我们前面已经说过,今天再看看经文,简单把经文消释,就是解释。
龙王降雨在欲界六层天,再加上四王天,六欲天里面四王都说出来了,八部鬼神也包括在其中。龙兴云降雨跟菩萨应化讲经说法度众生,在理上讲是相同的,为什么?都是众生有感,它自然有应。这个意思在后面的一首偈里,就是第二大段里两首颂,「举劣显胜」里头有两句说,「龙王自在悉能作,而身不动无分别」,这就是说跟我们现在所体会的真的是相同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这里面的变化,所以说是唯识所变,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,变化都是众生的心,佛菩萨的应。心、念头就是感,佛菩萨就应。龙王降雨也是应,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。
实在讲,龙是一个代表的意思,代表千变万化。这变化怎么产生的?感应产生的,这里头就不离因果的道理,讲四种道理,因果道理。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,欲界众生的贪念所感的就是水灾,瞋的念头感的就是火灾,就是火山爆发。我们现在气候温度不断上升,与瞋有关系。大自然这些现象,在《华严经》前面我们读过,都有神灵在管理,譬如树有树神,草木有草木神,花有花神,这些自然现象也有神灵。连风都有风神,他是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喜欢怎么吹就怎么吹?不是的,一定众生有感,他自然就有应。风是愚痴,地震是傲慢。
佛跟我们讲这些道理,我们想想能接受、能体会,为什么?宇宙是一体,一切众生跟这些众神、神灵全都有感应道交。人与人之间也不例外,人与天地万物哪有不通灵性的道理!懂得这个原理才知道,佛为什么成佛,菩萨为什么成菩萨,就明白了。你能够把这些妄想杂念统统放下,恢复到纯真无妄,那就是佛陀、法身菩萨的境界,不就这个意思吗?只要起心动念,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显示出来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这无明里面就是三细相,业相、转相、现相。我们现在讲的是波动,业相是波动,接著精神现象出现、物质现象出现,这是佛法讲的科学,十法界依正庄严,宇宙就变现出来了。所以它是一念顿现,没有次第的。
为什么会现出这个境界?这个境界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,六祖开悟的时候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虽具足,没有缘它不会现,所以一定要有缘,缘就是起心动念、就是一念不觉,这就宇宙现出来了。宇宙之间所有这些现象,能生万法,能生万法是念头。念头有净、有染,净是讲四圣法界,染净、善恶统统都是十法界,不讲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没有这个念头。所以说净念就是四圣,染念就是六道。六道里头就有善跟恶,善、恶都是染,不能说善是清净,不是的;清净,善恶都没有那叫清净。所以善,三善道;恶,三恶道,这都是大分。善里头有恶,恶里头有善,很复杂,那就是六道里面的千变万化。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,也是众生有感,菩萨就有应,所以感应的道理深、大!
这个经里面举的比喻,他化自在天,这是欲界最高的一层。他化自在天有感,我们讲大自然的现象它就有应,天上不是落雨水,我们这是落水,他们落妙香。
【他化自在雨妙香。种种杂华为庄严。】
天花,花有香。可是这个天花,空中看起来没有障碍,看到非常美,落在地面上就没有了,不会造成染污,用不著去清扫,落下来就没有了。实际上我们这个世间,天落下来的是不是花?是不是香?有。你看冬天落下来的雪花,雪花在显微镜里面去看都非常美丽。江本博士他是用水放在冷冻库里面去冻,让它结冰,摄氏零下五度,然后把它拿出来在显微镜里看它的雪花,你看他那些照片。所以空中降花不希奇,他化自在天空中降下花,我们这个世间也是。但是我们福报不一样,他福报大,我们不如他,我们这花会变成水。这些都能够体会的。
【化乐天雨多罗华。】
化乐天是第五天,福报比他化自在天要减一等,他们所感的是『多罗华』。
【曼陀罗华及泽香。】
『曼陀罗』,这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「悦意」,你看到心里很欢喜。每个人爱好不相同,它让每个不同爱好的人看到都能生欢喜,这真正叫悦意。『泽香』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「涂香」。涂香在我们这个世间,一种是香粉,擦香粉这是涂香;另外一种是香水,香水也是涂在身上的。这是化乐天,都是自然变化所感得的。
【兜率天上雨摩尼。具足种种宝庄严。】
『摩尼』是宝石,但是这种宝石不是坚硬的,我们这个世间的宝石是硬的,固体,他们那是软的。我们这里的黄金没有办法做成衣服穿,天人的衣服是金的,金色的,非常薄,薄得像纱一样,分量很轻,一件衣服只有几两重、几钱重。所以它是柔软的,七宝都是柔软的。名称一样,色相、光明都不相同,这是福报的感应,他有那么大的福报。
【髻中宝珠如月光。上妙衣服真金色。】
髻是他头上的发髻,这里面有宝珠,宝珠如月光一样。夜摩是欲界第三层天:
【夜摩中雨幢幡盖。】
这些都是我们世间佛门里面的庄严具。『幢幡』就像现在的旗帜,国旗,「幢」是圆形的,很像现在飞机场的风筒,幢是圆形的,「幡」是扁的,这个大家都见过的。在佛法里面,在从前古时候没有资讯,我们道场里面有活动怎么去通知大众?道场里面有旗杆,古时候就有旗杆,旗杆是什么?是做讯号的。如果今天道场讲经,有讲经的活动,旗杆上就挂幢,圆筒的。很远地方人家一看到这个道场旗杆上有幢,就知道今天有讲经,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。如果今天有法会,不是讲经,有活动,法会这些活动,佛菩萨的纪念日这种法会的活动,就旗杆上挂幡;一看到挂幡就晓得今天有法会,看到幢今天有讲经。有的时候,寺院里面旗杆都是两根,两面都有,两面都挂的时候,今天两种活动都有。如果都没有悬挂,今天寺庙里面没有活动。它的作用在此地。『盖』是宝盖,宝盖在古时候常用,出门的时候他不是用伞,他是用盖,它的作用就是遮蔽灰尘。我们现在,南方比较少见,北方灰尘就很多,尤其最严重的时候叫尘沙暴,那个盖都没有用;但是一般小的这些灰尘,盖就有用。夜摩天中,从天上降下这些,这些在空中也非常壮观。刚才说了,落下来就没有了,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
【华鬘涂香妙严具。赤真珠色上妙衣。】
衣我们要知道,佛讲经是在印度,印度人的衣没有领子、没有袖子。现在我们三楼有印度教的,他们的衣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,你现在看南传法师也是的。我们西藏的法师,外面也是这块布,但他里面都有衣服,为什么?高山气候寒冷,他必须要有御寒。在印度,释迦牟尼当时,那属於热带,所以那时候只有三件衣,就是三块布,晚上当被子盖,白天裹在身上。不像中国,中国衣有领、有袖、有钮扣,至少得有带子系的,佛那时候没有。所以,衣在空中就像旗帜一样。我们现在有时候在香港上空看到直升飞机带著广告,那个广告就很像此地讲的衣,它是一块布。
【及以种种众伎乐。】
这个你可以看到,在空中有载歌载舞,实在讲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、看电影一样。这都是龙王的杰作。如其说龙王杰作,也是众生福报之感应。
【三十三天如意珠。】
三十三天这是忉利天,第二层天。如意珠,这就是所感应的时候看到如意珠。
【坚黑沉水栴檀香。】
这句就是黑色的檀香,沉香,我们中国人讲沉香。为什么?『栴檀香』是树上长的,但它的密度很大,一般树木放在水上是漂起来的,它放在水上它沉下去,所以叫沉香,沉水香。在香里面是最上好的。
【郁金鸡罗多摩等。】
『鸡罗』是花蕊,『多摩』我们中国叫天花,天上的花。注解里面讲,这个香是天花所作的,所以它落下来之后也没有痕迹。
【妙华香水相杂雨。】
这是讲妙花,『香水』就是沉水栴檀香,在忉利天上常常能够看到这些。
【护世城中雨美饍。色香味具增长力。】
『护世』就是四王天,四大天王他们发愿护持这个世间,所以我们称他为护世天王,就是四大天王。在他们那边,空中会落下来吃的东西,『色香味具增长力』。这个福报比人间大,所以他那里不愁衣食,衣食自然;不像人间,衣食得来很辛苦。这是业不一样,四王跟忉利都是修上品十善。
【亦雨难思众妙宝。悉是龙王之所作。】
这里的龙王我们晓得,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,所应跟感一定是相等,这是属於业感。善就有善报,恶则有恶报,这都是属於因果道理。
【又复於彼大海中。霔雨不断如车轴。复雨无尽大宝藏。亦雨种种庄严宝。】
这是对大海。海里面有水族,有很多众生,那些众生也起心动念,那个念头也有善、也有恶。所以大海里面感的鱼也不相同,每个地区不一样。
【紧那罗界雨璎珞。】
紧那罗界,这是讲八部鬼神,雨璎珞。
【众色莲华衣及宝。婆利师迦末利香。】
『婆利师迦』,注解里面讲是下雨时候生的花,雨没有了花也就没有了。『末利香』,我们一般人都知道,茉莉花,这是花名,颜色是黄色的,像黄金一样。
【种种乐音皆具足。】
所以物质里头不但有色、有香,它有音声,我们常讲的色声香味,统统具足,任何物质都具足色声香味。所以我们访问日本,参观江本博士的实验室,我就告诉他,你现在只看到色,它还有妙音、还有妙香、还有妙味,你还没有看到,没有发现到,要继续不断再去研究。任何物质必然具足这四个元素,色声香味,通常我们讲地水火风,这四个元素。地水火风,地是讲物质,它是物质,你能看得见它,虽然它很小,你看到了,它是物体,这叫地大,大是讲元素,它有这个性质;火是温度,水是湿度,风是动的,它不是静止的,它是动态的,叫地水火风。这是讲什么?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基本粒子,它一定有这四个现象,我们讲地水火风。现在讲物质带电,带阳电就是火大,带阴电就是水大,确实它是动的,它不是静止的,而且速度非常快。所以佛经里头名词跟现在科学名词不相同,但是一桩事情。第八首偈讲诸龙。
【诸龙城中雨赤珠。】
这与龙相应。所以龙戏珠,龙喜欢吃珠。
【夜叉城内光摩尼。阿修罗中雨兵仗。】
你看阿修罗喜欢打仗,岂不是他业力所感吗?不是龙王故意送给他这些武器,不是的,都是他自己业力变现的。
【摧伏一切诸怨敌。郁单越中雨璎珞。】
『郁单越中』,郁单越是北俱卢洲,北洲,『雨璎珞』。
【亦雨无量上妙华。】
这是四大部洲,北洲。
【弗婆瞿耶二天下。】
『弗婆瞿耶』,「弗婆」是东,「瞿耶」是西洲,西牛货洲。『二天下』,这是东、西两洲。
【悉雨种种庄严具。阎浮提雨清净水。】
这是南洲,是我们的地球,从空中落下来的是水,确实是『清净水』。但是现在的雨水不干净了,为什么?空气严重的染污,这都是人感,人造的业。现在雨水很多地方发现酸雨,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报导这个讯息,酸的度数比醋还要酸。这个雨水是要避免,为什么?确实它会伤害皮肤。这都是空气里面存在的化学物质太多,特别是排出去的废气,工厂所排的、飞机所排的、汽车所排的。我们是得一点科学的好处,但是整个大气被污染,水资源被污染了。所以,你要细心观察你才晓得,科技带来的好处,我们所得到的,我们所付出去的,实在讲得不偿失,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,你所得来的便利很小。这个事实,现在科学家已经给我们提出严重警告。
我们过去在汤恩比谈话里面,我们看到这些记录,在七十年代他就提出来了。他说科技文明的发展,只需要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一点帮助那就好了,不要太过分,过分就产生严重的副作用。他主张农耕还是要恢复到过去人工造作,那是最有营养的。机械化生产,使用这些农药、化学肥料,虽然东西长出来,但是营养跟从前不能相比,人吃了这个东西会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。病从口入,佛经里面跟我们讲「饮苦食毒」,真的食毒,我们今天所喝的、所吃的都是毒素。
清净水,人必须回复到古圣先贤的教诲,懂得伦理、懂得道德、懂得因果,规规矩矩做个人。中国古圣先贤说,「人者,仁也」,底下这个仁是仁爱的仁。人懂得爱人,这是人跟禽兽不相同之处,人有慈悲心、人有恻隐之心。从什么地方看?你从婴儿出生,他慢慢长成,特别是在三、四个月,你就能看出。这时候他还没有受染污,你看出他对父母的爱心,能观察得出来。父母对他的爱没有任何条件,那真叫纯净纯善。中国五千年的老祖宗他就发现、他就明白了,所以要教,教育要从这时候开始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希望把这个纯净纯善永远保持,一生他都不失掉。他能爱父母,他就能爱别人,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他就能做到。
能保持纯净纯善,你所感得的雨水是清净的,而且真的是风调雨顺,需要雨水的时候天就降雨,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雨,风调雨顺。雨水太多就变成水灾,没有雨水就变成旱灾,都是众生业感,龙王有应。举出这么多的例子。底下讲:
【微细悦泽常应时。】
这就是风调雨顺。
【长养众华及果药。】
药是药材。中国古时候的药都是草本多,所以叫草药。
【成熟一切诸苗稼。】
五谷杂粮都需要雨水的滋润,需要它就有,不需要它就不降,无一不是感应。明白这个道理,人不能没有善心、不能没有善意,善心、善意所感得的都是美好的。心行不善,你所感得的是灾难,不是太多就是太少,太少就变成旱灾,太多就变成水灾,现在称为是自然灾害。一般人相信科学,认为自然灾害与人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关系。殊不知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的,不要说言语造作,起心动念都是感应,没有一样不是感应!整个宇宙是息息相通的。这个地方讲到最近,最近的是什么?我们的生活环境最近的就是欲界。色界远一点,无色界更远一点,四圣法界又远了,欲界是最接近的,所以他举的例子统统在欲界。
我们再看末后两首偈,这是第二科,第二个中段,有两首颂。「正举劣显胜,谓娑竭罗龙,於六欲天等,总十五处,现斯作用,而身不动摇,心无分别,但由业报之力,现斯自在。」小注里头就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龙王有没有起心动念、有没有分别执著?没有。所以是众生有感,它就有应。在旷野里面没有人住,那什么有感?那里头有鬼神,有树神、有花草神、有山川神,有山神、地神、水神,我们肉眼看不见,他们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的时候有感,跟娑竭罗龙王有应。我们看经文:
【如是无量妙庄严。】
这是总结前面二十种比喻。
【种种云电及雷雨。】
这就是指龙王的所作。
【龙王自在悉能作。而身不动无分别。】
这句非常重要。龙行雷雨也像菩萨一样应量而生,故有种种不同。确实《楞严》里面所讲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无一不是感应,这感应的道理。前面讲的四种道理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丝毫都没有差错,而是众生迷惑颠倒,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就是迷惑颠倒的现象,在面前这些事实都不能够觉察。我们是这么长的时间接受佛法的薰陶,逐渐好像在生活当中发现了,看出一点点门道。这是个很好的现象,确实坚定我们学习的信心,提醒了我们学习的意愿,能看到一些了。往后自然就会不断向上提升,让我们对於大千世界森罗万象逐渐的会明了,这就是诸法实相。
但是总要记住解行要相应才好,我们才能得受用。如果只有解,跟行不能相应,是知道这些道理,自己用不上,也就是说不能改变自己的果报。如果解行相应,我们的果报就转变,这个转变就是转迷为悟、转苦为乐、转染为净,这真有受用。转恶为善是小受用,出不了欲界,而且又怕得这个受用里面又起了贪心、起了贪恋,贪恋人天福报。不能舍弃人天福报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个道理就很深,一般世间人他得到人天福报,他不能放下、不能舍弃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、不能不警惕的。
六道的苦生生世世都在受,受得还不够吗?你说我现在不苦,我现在生活过得很好。你看看世间受苦的人,我生生世世都能保得这么幸福吗?我会不会有一天像他那样?再看看畜生、再看看饿鬼、再看看地狱,你要是不出六道,轮回里面,佛讲的话是真话,你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三善道的时间短。佛讲这个话有没有根据?有,只要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,答案就得出来了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想想为自己的多还是为别人的多,这答案就很清楚了。起心动念为自己多、为别人少,那就是恶多善少,虽然是利益众生,实际上还是利益自己。如果对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,利益别人的事情就不肯干了,这个善不是纯善,是掺杂著严重的自私自利,不是真善。来生果报能不能在人天?不见得,这种善堕到恶道里,恶道里也有享福的,畜生也有享福的,饿鬼里也有享福的,只有地狱那是真苦。佛跟我们介绍饿鬼道,饿鬼道里有多财鬼,他也很有福报。多财鬼大的,做鬼王,像城隍、土地、山神,这是福报大的。所以,统统都要了解。明了之后,这六道里哪一道我们都去过,甚至於可以说你过去生中在天上做过天王,你在过去生中也曾经在阿鼻地狱受过苦难。你都把它看清楚了,三恶道的时间长,这日子不能过,三善道出来一次,堕落到三恶道那不知道多少时日。你真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今天遇到佛法,就像北朝鲜山神所说的,还是极乐世界好。他们也到天上去参观过,天也不理想,所以发心找师父,找念佛的师父,发愿求生净土。
第二首偈,这是胜劣做个比较。
【彼於世界海中住。尚能现此难思力。】
『彼』就是娑竭罗龙王,娑竭罗龙王在这个世界是大海中主,它有能力现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。
【况入法海具功德。而不能为大神变。】
『入』就是证入,证入法海具足功德,这是法身菩萨,这不是普通人。证得法身,我们知道法身每个人都有,这一点都不希奇,那叫真正的自己,禅宗里面常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。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是,你的法身就现前,具足无量无边功德。像这个经上所说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一句就把功德讲圆满了。如来是自性,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,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才艺、无量的相好。这个相好就是能生万法,无量相好统统具足,没有不具足的。现在,现在也并没有失掉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不生不灭,没失掉。虽没有失掉,现在有障碍,这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每一类的障碍都是无量无边。
你要是真正大彻大悟,虽然是无量无边,我也一下舍掉,你就立刻成佛。我们看到这种顿悟,一下就舍掉的,确实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如是,在菩提树下他真的一下舍掉,顿悟;在中国,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一下舍掉的,跟释迦牟尼佛表演完全相同。所不同的,释迦牟尼佛是先参学十二年,他能舍掉;而惠能大师没有参学,他不认识字,可是舍掉之后,智慧、德相完全相同。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惠能大师为什么没有示现?我们读这个经文就知道,他所现的相不是他自己要现的,众生的业感。当时在印度,印度这些众生他们的业感,让释迦牟尼佛应现的是丈六金身。应身绝对不是佛说我要现一个什么身,那他就有妄想分别执著,他没有悟。悟了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起心动念,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永远是这样的。现相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在中国这些人的业感,能大师现这个相,现的跟这边众生相一样的,业感。不是悟了之后,我要想用个什么,不是的,他如果还想「我要现一个什么相」,那就错了,那是凡夫,那没有开悟。开悟的人不但是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,这才是真的。
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、要通,你什么样的疑惑、顾虑统统没有了,你的心才清净。凡夫最麻烦的,看到佛经他就生念头,跟马鸣菩萨教我们听经、学教的原则完全相违背,所以我们很不容易言下大悟。为什么人家一听他就开悟,我们一听就悟不了?惠能大师听《金刚经》,听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彻大悟。我们今天把《金刚经》念上一万遍都不能开悟,什么原因?《起信论》上说得好,闻经听教要不执著言说相。这个不执著是什么?就是对言说相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你尽管听;对名字相,名词术语,也要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;听了之后,还是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没有心缘相,不要去想它,这才能开悟。那我们怎么样?我们听讲听音声,看经看到文字,统统里头都有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叫凡夫。这样的听永远不解如来真实义,开经偈经文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我们不解。我们所解的是错解了,曲解了如来真实义,错解了如来真实义,马鸣菩萨讲得很好,我们是念念错用了心。
所以他注解里头,「菩萨亦尔」,龙王跟众生是业报之力,菩萨亦尔,「住无功用,不动不思,於十方界,应现多种」。那我们要动,动什么?动念头,起心动念,我们六根接触到,眼见到、耳听到,他会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叫无明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著叫见思烦恼,统统起来了,无明、尘沙、见思全起来了。这是什么?这是六道凡夫的境界,凡夫是欲界凡夫的境界。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们学怎么个学法?佛很慈悲,教给我们,见色、闻声、鼻嗅香、口尝味、身的动作、意的念头,这叫六根对六境起用的时候,学什么?先学不执著,先学这个,从这里下手。然后再提升,不分别,慢慢的往上提,再提升,不起心不动念。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,就是大彻大悟,就是明心见性。起心动念非常之难,它太细了。
我们在经教里面学了不少,真正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这证阿罗汉果。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你达到了,正觉,没有执著的人是正觉,就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。你不是小乘,你是大乘,大乘就是《华严经》十信位里面的七信位的菩萨,执著没有了。如果再学,不分别,那还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再向上提升。什么时候再不起心不动念,就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没有了,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。这些事情我们虽然做不到,现在能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容易了。这个搞清楚、搞明白叫解悟,没落实,要到证悟就管用了;换句话说,解了之后我们求证。
所以执著要放,常常要想到不要执著。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还是有执著,执著起来的时候,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又执著了,你常常警觉到就好。念佛人用什么方法把执著打掉?佛号,这叫会念佛,你真会念!执著念头才起,阿弥陀佛,把它打掉。处理事务,在日常生活处理事务你不能不起执著,不起执著处理不了事,有分别、有执著。这是什么?可以用,用完之后,心里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叫功夫。处理之后心里头还有,凡夫;处理之后心里没有,或者心里头减轻了,这是功夫,你真干。不是说形式上真干,形式上真干不管用。
我听了方东美先生教导这条路好,我就真的出了家。再去看方老师,方老师说,你怎么真干了!这是形式。真干是什么?放下分别、执著,那才叫真干。出了家,头剃了,穿上这身衣服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在,还是个凡夫。方老师看的就没有看得这么深,李老师就看得深,李老师就讲了,烦恼习气没有断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这就是说,形式做得再像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佛念得再好,古人讲的,你这句佛号念到「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」,是讲你念佛的功夫;你的执著依旧没有放下,还是业力牵引你,脱离不了六道,该怎么生死你还是怎么生死。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!不能不知道。
我们今天住无功用我们做不到,我们今天有功用,持名念佛是有功用,但是怎样把这句佛号念好?怎样叫会念?会念的人就是用这句佛号取代我们所有的念头。念头不起很好,实际上念头不起是无明,还是要念,不念就堕落在无明里头,念头起的时候全是妄想。这句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,这句佛号也是个妄想,这个妄想通极乐世界,其他的妄想都不通,只有这个妄想通,你就用这个妄想把所有一切妄想打掉。不管是善念、恶念,念头才起,阿弥陀佛,时时刻刻照顾阿弥陀佛,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。念念以后就没有了,这叫失念,念失掉了;失掉了,不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掉举,掉举是念头很多、妄念很多,你成了习惯。这叫会念。
所以,放下对於我们初学是非常殊胜的方法,为什么?你放得愈多,你心里头念的、牵挂的就愈少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全都放掉,三衣一钵,他还有什么牵挂的?这就是说把凡夫日常生活之所需这个牵挂,减少到最低的限度。就减少到这么最低限度,还有人错了念头,安世高的公案里头不就说明白了吗?那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三衣一钵,出去托钵托得好的东西,今天饭菜很好,很喜欢,今天饭菜不好吃,心里就难过。你看,你就晓得烦恼习气是多么不容易放下。安世高那个朋友就是这一念差错,他是明经好施,好法师,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,果报怎么?果报到畜生道,变成一条大蛇,蛇身。为什么变蛇身?托钵托得不好吃,就心里难过,难过是属於瞋恚,做了龙王。当然做龙王,为什么?他是讲经法师,灵,有智慧。这个神很灵,有求必应,灵,那是他布施的果报。香火挺盛,周围一千里的人都去拜它,香火挺盛那是什么?它布施的果报。你看,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报。心里面忿忿不平,变畜生,一点一点的果报都现前。寿命终了的时候,福报享完了,要往下面堕,堕地狱道,为什么?做龙王的时候作威作福,来朝拜它的,你经过这个湖就一帆风顺;你不去拜它、你不相信它的,它就搞一阵风把你的船搞翻。它就迷惑了,所以造的罪业就很多,这个罪业是堕地狱。
很难得有个好朋友,好的同参道友,安世高,这个人得道了。安世高看它寿命快要终了的时候,特地到这个地方度它,度它也只度它到忉利天。它把它的庙产,所收藏的这些珍宝、钱财统统献给安世高,安世高帮它在现在的南昌建一个佛寺,叫大安寺,是江南有佛教寺庙第一个。龙王捐出来的钱,做这个功德,生忉利天。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。我们今天是我们的德行不如他,我们所造作的罪业比他深,他能够堕畜生道去当龙王,我们到畜生道当什么?龙王手下的虾兵蟹将,就干这些,你看是不是?龙王造罪业的时候,虾兵蟹将是它的爪牙,没有一个是有好报应的。愈堕落愈往下愈受苦,愈来愈深。哪一生你的业报才报尽,要到地狱道。报尽了,忏悔的心才能生得起来,真正忏悔,真正知道错了。
所以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告我们,《弥陀经》上你们看到六方佛,玄奘大师翻译的,你看到十方佛,《无量寿经》是十方如来,没有一个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。真正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世间的世缘要放下,世间的缘你要不肯放下的话,这个缘就障碍你往生。要放得干干净净,跟众生结善缘、结法缘,心里头不落痕迹,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。我跟你结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你,我们有缘,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来度你们。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这一生在一起的同修,根利的决定往生,他知道,他能放下、能舍弃,利根的他很快就舍弃掉,他成就就早。要不要寿命?不要,要寿命干什么!多一天寿命多受一天苦,多一年寿命多受一年苦,你懂不懂这个道理?这事实摆在面前,你要长寿干什么?要长寿到极乐世界去,无量寿,那是真的。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死了?我们常讲不死,不是死,你往生是活著去的,哪里是死!这个法门真的不病、不老、不死,这是真话。谁能够修到这个程度?人人都能修到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,你肯干你就成就,这个东西没有专利的,人人有分。如果还要长寿的话,要寿命的话,那就没有办法,就麻烦大了。
住在这个世间,你自己功夫成就了,真能走得了,可不可以住世?可以,为什么原因住世?缘,这个地方还有不少有缘众生需要你帮助他,你就可以住世;不需要,不需要就赶快走。这是什么?这是生死已经了了,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的缘,别人真肯听、真肯学,那就得帮他;他是搞假的,不是搞真的,那就没有必要。同学当中都帮上忙了,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,这个经后面都会讲到。《华严》、《无量寿》这些大经大论不可思议,听一堂课,金刚种子都已经种下去了,阿赖耶识里面已经种了无比殊胜大乘的根,你就有了。后面经文讲到毒鼓,讲到毒鼓的时候再跟诸位细细来说明。无论你相信、肯学,不相信、不肯学,不肯学那就像毒鼓一样,统统有好处。你听到佛法毁谤,就是涂毒鼓。毁谤怎么样?你要造业,你肯定堕地狱。地狱罪报受完之后,你这个种子会起现行,肯定你还是念佛往生净土。所以这个缘是无比殊胜!
经文讲法身菩萨的功德,当然法身菩萨示现在十法界,以无量的方便教化众生,比娑竭罗龙王的神通变化不知道要大多少倍,不能比,真叫小巫见大巫,这都没有法子说。你看娑竭罗龙王它范围才只有欲界,一个单位世界;法身菩萨感应的力量是遍法界虚空界,十方诸佛刹土,无量无边的十法界,那怎么能比?可是我们看到龙王的神变已经感到非常惊讶,不可思议,哪里知道菩萨教化众生的大德大能,不知道。下面第三段,请看经文,「结说难思」,这是这一大段的总结,大科第二的总结。
【彼诸菩萨解脱门。一切譬喻无能显。我今以此诸譬喻。略说於其自在力。】
『彼诸菩萨』是指的法身大士,『解脱』就是自在。「解」念去声,当动词讲,解开了,把什么解开?烦恼解开,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、化解了,分别也没有了,起心动念也没有了。「脱」是脱离。执著解开了就脱离六道,分别解开了就脱离二乘,无明解开了就脱离十法界,这是解脱。脱离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,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全是法身菩萨,《华严》的当机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这些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这个都没有了。他们所证得的解脱门,『一切譬喻无能显』,没有法子,比喻只能比喻个相似,决定不能比得恰好,这做不到的。
这个两句,注解里面讲「前半」,就这两句,「非喻能喻」,不是比喻能够比得上的。后面两句,『我今以此诸譬喻,略说於其自在力』,这是「后半」,后面的半首偈。「结上略说」,总结上面都是很简单的举几个例子略说,不能详细说,也就是点到为止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他说「引诸喻者,略有二意」,前面引用二十种比喻有两个意思。第一个「显菩萨自在不同」,自在是无量无边;第二个意思「贵令众生起信」,这两个意思,这个意思是主,上面是宾,最主要的是让我们读诵的人、听讲的人要生起信心。
他也举了两个比喻,「且江南之人,不信千人氊帐」,就是帐篷,江南的人不相信有个大帐篷里面可以容纳一千人,在蒙古就有。「河北之者」,黄河以北的,「多疑万斛之舟」,不相信有大船,为什么?他没见过。「皆耳目不暨故耳」,他们从来没见过,所以不相信。菩萨有神变,凡夫怎么会知道?不但我们不知道,欲界天人也不知道;不但欲界天,连色界天、无色界天也不知道,他没出六道轮回,他怎么会知道?出了六道的人,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他们知道,不完全,不尽知道,必须要超越十法界这才完全明白。不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,你没有超过这个范围。三千大千世界要依黄念祖老居士所讲的,是十亿个银河系,还是一个范围。在这太空当中,十亿个银河系是小圈圈,一尊佛的教化区,这里面就有十法界。超越那就不一样了,你才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刹海,你就统统都见到了。
所以下面说,「所以或举目击或据具缚之人,自在若斯」。底下这是讲或是举目击,你看到了,或者是具缚之人,自在若斯,具缚是还具足烦恼的人,也有这样的自在。这里面举出两种人,前面讲的目击这是证悟的,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;后面这是解悟的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「大心凡夫」。他能理解,他没放下,他能够接受,你给他讲菩萨大用,神变无方,他能接受,他不怀疑,他相信,这是解悟。所以,大心凡夫也是《华严经》的当机者。对於「菩萨之用,固当无惑」,佛在经上讲的菩萨的作用,他们这些人不迷惑,能接受、能相信,这是什么?这就是种了大善根。如果说「今犹疑者,岂不伤哉」,听了《华严》还怀疑。怀疑的人多不多?多!好多人读了《华严》,神话!释迦牟尼佛很会编故事。把释迦牟尼佛当作写小说的作家,他很会写、很会编。我们初学佛的时候遇到过,什么人?台湾大学的教授,名教授。他跟我们谈的时候我们不敢回话,为什么?他是我们长一辈的,大我们二十多岁。看到我们学佛:释迦牟尼佛很会说大话,很会编故事,比《西游记》编得好。你看看,《华严经》变成《西游记》了。这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岂不伤哉!真可怜!从反面讲,菩萨之用,固当无惑,不迷惑,能够相信,这种人幸运,他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,遇到无上乘法,遇到《华严》,这真不容易。经虽然是多,读其他经的人不少,一生能读一遍《华严经》的人不多,能够同学一起在一块学《华严经》,那更希有了。
早年希望我讲这部经的三个人,台湾的开心法师,都过世了、都不在了,黄念祖老居士。开心法师跟我讲过十遍都不止,我都没有留意到。他说法师,你一定要讲,你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。我当时不敢答应,经太长、太大了。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老人家也一再劝我,我都说这是值得考虑。真正接受是第三次,韩馆长往生之前几天对我要求,希望把这部经讲一遍,留一套光碟或者是录音带给以后的人做参考。我安慰她,答应她了。以后到新加坡,谈到这桩事情,李木源居士就发了大心,代表韩馆长启请,正式启请,还在新加坡居士林建了两个铁塔,作为讲《华严经》的纪念。铁塔下面有个盒子,就是藏了一套《华严经》,藏在那个地下,真的是不容易!
我过去在台湾讲过一次,没有这么详细,自己也没有这么高的境界。断断续续十七年,因为常常出国,出国就停下来了,大概每年回到台湾可以住三个月。讲了一半,《八十》讲了一半,《四十》也讲了一半,没讲完,以后就讲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,彭际清说是中本《华严》,所以我就很中意中本《华严》,大本《华严》我就不想讲了。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你就晓得这也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大经。从新加坡开讲之后一直讲到现在,从经文上说大概讲了八分之一,不止十分之一,应该是八分之一。可是往后面愈讲愈深,愈讲味道愈浓,许多同学也都听出味道来了,很难得,非常有受用。听这部经要记住,用念佛法门的方法超越六道轮回、超越十法界,这一生得圆满的成就,那就对了,不必去修法界观。
后面说「大科第二」,第二个大段,「三百四十六偈半,正说胜德分竟」,到这个地方这一大段讲完了。下面是「贤首品」第三个大段。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