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八六七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八六七卷)  2007/11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86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大喻最后一段,第二十「大海龙王」,「龙王游戏喻」。这段经文长,「有二十四颂半,龙王游戏喻,喻菩萨游戏神变德」。前面有两句偈,就是半首颂,这是「总标」,说明龙王的「大用不同」。我们知道,在佛法里头常讲,龙它的性质善变,就说明龙王神变作用不同,说明这个意思。经文总共有二十二颂半,前面两句是半颂,这是总标、总说。

  【大海龙王游戏时。普於诸处得自在。】

  怎么自在法?下面有二十二首偈颂给我们说明龙王的自在,比喻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尤其是六道。我们读这一节经文,虽然不能够像佛菩萨、像龙王那么样自在,至少它给我们一个启示,佛法的教学是非常活泼,不是呆板的。这里面的意趣足以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而放下分别执著,知道佛法的教学因人、因时、因地、因事完全不相同。佛陀在经论里的教诫於是我们就明白了,这些说法、讲法在什么时候适用,在什么状况之下他要变通,通权达变,不会变那就错了。

  讲到戒律,这是初学,前面也举过例子,初学要严持戒律。可是戒律持得很好的时候,佛又告诉你,你得要放下,不放下你开悟不了,你是执著,要把执著放下你才能开悟。执著放下是不是戒律没有了?戒律在,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守规矩,就像孔夫子所说的,「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他已经养成习惯,习惯成自然,不需要再去持戒,他自然如法。能做到随心所欲也不违背规矩,这叫得大自在!帮助你不断向上提升,到最后的阶段是不起心不动念,那叫大圆满。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,无不自在,如来果地上的自在。菩萨的自在我们知道,如果是权教菩萨,他还起心动念,但是没有分别执著。戒定慧修不修?修,修戒定慧不执著修戒定慧,修戒定慧不分别修戒定慧,这个叫高。自己在没有成就的时候,戒定慧帮助自己成就;已经成就的时候,修戒定慧是给别人做样子看的,不是为自己,自己已经圆满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还要示现修苦行、示现持戒、示现日中一食,那是什么?教初学,你不做样子,别人不相信,教不了别人。所以那是教学的方式。

  学生都持戒了,就告诉他要升级,升级,这个方法要放下,因戒得定!定会不会犯戒?不会,定共戒;心地清净的人不会犯戒,不会做错事情。再往上提升,道共戒,人开悟了,他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决定跟性德相应,绝对不会违背性德,这是道共戒。我们今天没有道也没有定,只有老实的去持戒,佛叫我们做的我们就认真去做,不许可做的我们决定不做,持戒。确实我们要知道,因人不同,对初学的、对老修的、对修学有功夫的、对修学没有功夫的,都不一样教法。烦恼习气还很重,要帮助他严持戒律;戒律他做不到,我们就要降低,劝导他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,这个学好了,持戒就没有问题。不但他能持,他会欢喜持戒,为什么?戒是清凉法,身心清净,从戒里面得定,他就明白了。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说统统是初学。

  讲到佛法的教学,活泼、生动。自在,自行化他,至少执著淡薄了才能做得到。凡夫执著是百分之百,一丝毫都没有放下。初进佛门的人,这是真的入佛门,在《华严经》上初信位的菩萨,初信进门了;没有到初信,在门外,我们都在门外,没入门。小乘初果须陀洹这叫入门,虽入门,距离佛的讲堂还很遥远。什么人才能进入讲堂?菩萨才登堂,阿罗汉、辟支佛入门,菩萨登堂。什么人入室?法身菩萨入室,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,入室。入室成佛了,登堂是菩萨,进门是罗汉、是辟支佛,这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然后我们的惭愧心才生得起来,傲慢心化解了,你有什么值得傲慢,没入门!傲慢心没有了,惭愧心生起来,知道自己要用功、要发愤、要努力,也知道自己功夫在哪里用。依教修行不执著,这句话重要。依教修行要执著,还是不入门,人间佛法,不是三乘佛法。三乘是什么?就是阿罗汉、菩萨、佛,那叫三乘。阿罗汉刚刚入门,超越六道,世间佛法出不了六道。出不了六道,换句话说,你没有办法脱离业力的拘束,也就是不能够超越业力在支配你。你在六道轮回是业力,你善心善行,三善道受报;不善的心行,三恶道受报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世尊在经教里面讲的还有四种道理,我们先来学习四种道理。什么叫做道理?这名相的概念要搞清楚,什么叫道理?在佛法里简单的解释,能够贯通,道就是道路,路就是通道,能够贯通一切事、一切物。物通常讲有情世间,事通常讲的器世间,就是说通达宇宙人事真实义,这叫道理。有事就有理,有理一定有事。道理,简单的讲就是通达无碍。我们想想,现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遭遇到障碍了,哪些障碍?家庭不和,现代的社会几家和睦?夫妻不和,这是什么?离婚率就高,从离婚率一看,家不和,这遇到障碍了。现在人人都知道,你在古时候讲家不和,一般人会很讶异,哪有家不和的道理!家怎么会不和?古时候家和,那是靠教育,从小世世代代就教他做人的道理,从小要教,人际的关系分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知道孝亲尊长,对於长辈知道尊重,同辈分友爱,真的是家和万事兴,没有障碍,通达了。什么给他疏通的?教育。所以道,做人的道理畅通无阻。

  现在遇到障碍,严重的障碍,人与人起心动念他对立,对立怎么?对立就不相信。从对立自然就变成矛盾,从矛盾自然就变成冲突,愈来愈严重。这样问题出来了,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族群、国家到全世界,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!摆在面前这个切身严重的问题,如果不能化解、不能恢复到正常,真的这个世界会走向末日,很可怕!现在在末日的边缘上,再不觉悟、再不救就没法子。要救这个世界,从自己救起。汤恩比博士说的话很有道理,我们遇到难题要去找老祖宗,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,拯救二十一世纪社会危机的这服良药。他讲的是什么?儒讲的是什么?讲伦理,讲人与人的关系;佛法讲自性,讲得更透彻,讲得更圆满。你要真正懂得心性,你的性德就流露,自然流露。性德是什么?性德是究竟圆满的伦理、究竟圆满的道德,一丝毫缺陷都没有,这是大道理!

  佛在经论里面为我们略说了四种,要让我们了解。《解深密经》里面所说的,「解深密经五」,第五卷所说的。第一种「观待道理」,也叫做「相待道理」,观待你不懂,讲相待你就容易懂了。相待是什么?就是相对。所以后面观跟待有个解释,「观者观对,待者待籍」。下面再举例,我们一看这个例子意思就更清楚,「如对长而籍长成短」,长从哪里来?因为你有比较,长跟短放在一起,看到短的,这是长的;看到长的,这是短的,所以「对短而籍短得长」。「又如苦为所对而感乐,乐为所籍而感苦」,因为感到苦你才晓得乐,感到乐,乐的对面才知道有苦。所以「总名观待道理。十因中有观待因是也」。这是第一段。

  第一段科学家现在也讲,也讲得很好,宇宙是相对的,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。你看在佛法里面,《解深密经》佛说的,就说出这个道理来。凡事都是相对的,相对就不是真实的,你要晓得,相对是什么?相对是相,事相有相对,理上没有相对。我们能想到,相对是从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,如果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相对就不存在。所以佛法解决问题,六和敬里面第一个见和同解,见是什么?就是你的想法、你的看法是相同的。怎么同法?人确实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,怎么同法?大跟小怎么同?是跟非怎么同?善跟恶怎么同?没法子同。佛教导我们,告诉我们,这些事实的现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,只要你没有执著就大同小异,就能做到,没有执著;再能够没有分别,那就完全相同;如果不起心、不动念,同与不同都没有,那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连虚妄这个念头都没有,为什么?虚妄是对真实说的,还是相对。讲法性、讲法相,还是相对,性相是一对,理事是一对,因果是一对,怎么能同?必须到真正了解事实真相。相有没有?有,有是什么?有叫幻有;换句话说,是有,但是这个有根本不存在,这是事实真相。这就讲到很高深的科学跟哲学。这不是给你谈维持和睦关系的,那是暂时的,暂时维持和睦关系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。现在真正给你讲宇宙人生真相,所以他这个说法确实是不相同。

  初学,六和敬里面的见和同解,我们大家放弃自己的看法、想法,依照佛经、依照戒律、依照佛陀教诲,我们共同遵守,可以做到。这是很浅显的,这是初学的,有效,人人能遵守。我们汤池做到的人人遵守《弟子规》,人人都能够坚持不违犯,这个地区就和睦。见和同解,肯定圣人的教学,遵守圣人教诲。《弟子规》七科,七科是什么?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七个科目,总共一百一十三句,这是什么?这是戒律。大家都能遵守,守这个规矩,这就是见同解、戒同修。然后身同住,居住在这个小镇;口无诤,每个人见面都很客气,都能够懂得礼让,没有竞争,谦让、礼让。彼此互相尊敬,相亲相爱、互助合作,这就是泛爱众。亲仁,亲近这些老师,老师做出了示范。然后再学文,文是什么?文艺,他们常常办活动,做文艺表演。你看这是现代的社会,要化解冲突,真正落实到安定和平,很有效!

  《感应篇》是道家的东西,我们从道家只取它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诲,也取一百条。佛法里面我们也取一百条,从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沙弥律仪,取一百条。我们走向世界,世界上信伊斯兰教的大概有十亿人,信基督、天主教的也有十亿人,我们将《圣经》新旧约里面也取一百条,《古兰经》跟《圣训》里头也取一百条。这一百条统统都是他们讲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连中国儒释道,五家,五教。说教育也好、说宗教也好,五教。每教一百句,五百句,人生必读、人生必修,这就很平等。然后你再看,这五教教学的内容大同小异。如果要是编得很好的话,会发现到五教教学完全相同,都是教你孝顺父母、都是教你尊重长辈、都是教你要爱世人。《弟子规》讲泛爱众,基督、天主讲神爱世人、上帝爱世人,佛法讲大慈大悲,《古兰经》上讲特慈、普慈,特别的慈悲、普遍的慈悲,那不就跟大慈大悲一个意思吗?完全相同!这样的推广,推广到全世界,人人都能接受,我们汤池镇的效果就扩展到全世界了。这个世间人都能接受这些教育,变成什么?都能够自己谦卑,尊重别人,都学到礼让,不再竞争,冲突化解了,和平真的落实。所以我们要懂得,相对里面有圆融的道理在。事是相对的,通过教育就把这个相对化解了,相对的事是有,要通过智慧。

  修学,儒家讲得好,简单明了,《大学》里的八目,首先讲格物,我们要把对物质这种欲望、希求要放下。这里头要用因果的道理,要不然你放不下,谁肯放弃?明了因果之后,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。有人命里他就是富贵,儒家说「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」,这是知命。佛法对这个理讲得清楚,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这个现象不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萨安排的,也不是上帝安排的,没有人安排,所以你不要怨天尤人。而是什么?自己过去生中种的因,在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。所以因果里头讲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要想知道我从前造的什么因,我们这一生所受的就是;「欲知来世果」,我来世会怎么样?你这一生所造的,来世就是果报现前。这一生我过得很辛苦,就晓得前世我没有修好因,这一世这一生当中贫穷困苦应该要接受。接受是什么?叫消业障,接受是消业障。前生做的好事,这一生在享福,享福在消福报。都是在消,享福是消福报,受苦是消业障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在这时候你就要懂得,我将来想得到好的果报,我消业障要修福报,要多做好事。消福报的,享福的人他要更想到,我希望我来生福报更好,我多做好事。佛说得清楚,三种布施。你想得富贵,富是财布施,贵是什么?你知道尊重别人、爱护别人、帮助别人,你来世再到人间是领导人的阶层,你多做这些好事。什么样的因就什么样的果报,这就懂得了,所以不会怨天尤人。看到富贵人不会羡慕,知道他造的是什么因,知道自己造的什么因,心平气和。没有富贵的命,你想去争富贵,那是自找苦吃,不但你得不到,你造的都是不善业。来生,来生比这一生更苦,你又何必!所以要懂这个道理。

  你这一生有多大的福报,你不要去希求,自然会来。如果我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、得到的福报,以为自己很能干,我得到了,不是的,命里有的。命里面有,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,叫折福。譬如我们用财富来做比喻,你命里有一百亿的财富,大富大贵。因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,你这一生只得到五十亿,打了对折,你自己不知道,你自己还以为你自己很聪明。来生怎么样?来生就愚痴,自以为聪明,来生得愚痴果报。自己所造的不善,你来生,所修的福报全都没了,不懂因果;懂因果道理,他不会。懂因果道理之后,一生当中认真努力修善,尽心尽力修财布施,你得的财富是圆满的。只要真干,在这一生当中就能把命运改变。诸位看《了凡四训》不就明白了吗?那才叫真正依照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把自己的命运改造了,这是正理,一点迷信都没有。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,那是他对鬼神恭敬,感动鬼神来提醒他。他怎样改造命运?还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。灶神帮他的忙、提醒他,他自己是迷而不觉,灶神把他点醒。自己过去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自己以为是善,假善、伪善,不是真的。自以为善,灶神一点醒,再一回想,真的是假的,虚情假意;虚情假意做这些好事,不是真的好事,所以还是随业流转。这一点醒之后,诚心诚意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命运马上就改变了。过去如是,现在也如是,这个道理是真理,不受时间、不受空间限制,什么人去做,真叫立竿见影。所以,学比什么都重要,你要真正好学,真正肯学,要下定决心。

  学佛之后,那就更殊胜,为什么?学佛人知道有六道轮回,要想到自己将来一定会堕地狱,你怎么办?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面记载宋朝的莹珂法师,他怎么成就的?他就是相信因果,相信自己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都是罪业,将来必堕地狱,这不是别人告诉他,他自己清楚。堕地狱可不是开玩笑的,进去容易,出来太难了!这才发愤,向同参道友请教,同参道友送一本《往生传》给他看。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、非常惭愧,关在一个寮房里面,不睡觉、不吃饭,连水都不喝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念了三天三夜,勇猛精进,拼命!真的阿弥陀佛念来。不是这样拼命,真诚心,一丝毫虚伪都没有,起这个感应,《弥陀经》上的话兑现了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到若七日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佛告诉他,你的寿命还有十年,你好好的修,到你寿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。莹珂法师直截了当告诉阿弥陀佛:我的坏习气太重,再有十年,我又不知道干多少坏事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跟你去。佛就答应他,真的叫有求必应。阿弥陀佛告诉他:行,三天之后来接你。真的他三天之后就往生了,没有生病。寺庙里面大众念佛送他往生,你说他度多少人!大家看他这个样子,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个事情记载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记载在《往生传》,让多少人造作重罪的看到他这个例子省悟过来。你要不到极乐世界,你脱不了六道轮回,脱不了六道轮回,你就脱不了地狱果报。这个人真是了不起,三天,从来不念佛的人。

  至於念佛三年往生的就太多了,你去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看《往生传》,一大半以上。我过去在台湾,有出家的法师来问我,《往生传》里面念佛往生,三年念佛往生这么多,问我是不是他们寿命刚好就到了?我给他回答的,不太可能,哪有那么巧!为什么三年往生?他三年成功了,能够预知时至了,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?好像我们现在移民到外国,手续统统办好了,签证拿到了,去不去?那个地方真好,那就去了,他不留恋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决定不可能那么多人念佛三年统统都寿命到了,这讲不通的。少数、极少数是有可能,这么多人,讲不通。

  真的是有寿命。在我们眼前,深圳黄忠昌,他不是寿命到的。他闭关,交代得很清楚,做实验,《往生传》里面念三年往生,我闭关念三年佛,看看能不能往生。你看他只念到两年十个月,还差两个月满三年,他就预知时至,告诉大家他走了。他说他是发心作证明,《往生传》上讲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的实验成功了。实验要真心,在关房里头一卷《阿弥陀经》、一句佛号,一丝毫夹杂都没有,真成就。三转法轮里面这叫作证转。当然他得到一个好护法,向小莉护持他,每天给他送饭,照顾他的生活起居。她在关房里头看到如果有生病、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,三年他平平安安,没有出任何状况。

  所以古人能,现在人还是能,哪有做不到的!凡是做不到的,就是这个世间牵肠挂肚的事情放不下,那就没法子。谚语常讲「事在人为」,这生死大事、转凡成圣的大事也是在自己,不难!如果你放不下,这个事情是有麻烦,为什么?放不下,这一生在佛门修的一点善行,福德,不是功德。为什么不是功德?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放下是功德,放不下是福德。执著没有放下,出不了六道,所以修的善,来生生三善道,恶,生三恶道。讲经说法,没有放下也是生天,三善道;护持佛法,还是在三善道,出不了轮回。梁武帝在中国护法里面应当排名第一,他帮助发心出家的人,他看到哪个人发心出家,他非常欢喜,他护持,所以他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。为佛教造寺庙四百八十座,大小寺庙他建了四百八十座,度几十万人。他在哪里?没出六道。他那个时代刚好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到中国来,跟他见面,见面时他也欢喜,很欢喜。他向达摩祖师夸耀,我替佛门所做的,做了这么多好事,功德大不大?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,没有通权达变,说了老实话,说「没有功德」。他一生气就把达摩祖师赶走,不护他。达摩祖师说的是真话,并无功德,为什么?你分别执著没放下。还是执著,「我做多少好事,我度这么多出家人,我建这么多寺庙」,执著没放下,所以那是什么?那是福德。如果梁武帝说福德,问:我的福德大不大?福德大,生天。福德跟功德不一样,修福,断恶修善,没有分别执著是功德,有分别执著是福德。事是一样的,断恶修善,事是一样,心不一样,所以这个要知道。功德能了生死、能出六道,福德不行,这个要知道。

  末法时期,诸佛菩萨跟我们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才真正是了脱生死、永出轮回。不但有这么大的好处,而且还有个你意想不到的好处,你一生圆成佛道,这你想不到的。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就无量寿,跟阿弥陀佛寿量是平等的,无量寿。到极乐世界之后,生老病死苦没有了,天天接受佛的教诲,而且接受十方一切诸佛的教诲。你要是真的懂得,一切放下,不就马上成佛!像六祖大师一样,妄想分别执著在阿弥陀佛面前一下放下,你马上就成佛,跟他老人家一样。成佛之后,肯定你就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教化众生,去做教主。哪个地方有缘,那个地方就形成一个世界,你到那里去作佛。

  所以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关键在哪里?关键在放下、放不下,如果一下放下,马上就是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讲的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,到大彻大悟的时候需要十二劫,要这么长的时间。现在我们明白,那是不肯放下的,经过十二劫的薰陶放下了。根最利的是生实报庄严土,生实报庄严土大概到那里去几天他就放下,根利的。所以四土三辈九品,总在遇缘不同,这个缘不是佛菩萨的缘,佛菩萨的缘平等,是自己,自己遇缘不同。遇到缘一下觉悟,就成就了;一下还不能彻悟,那就慢慢来。确实有人分别执著习气很重,到极乐世界,「这下好了,我是阿弥陀佛的弟子」。执著阿弥陀佛的弟子,他就成不了佛,为什么?他有分别执著。如果到那一下彻悟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他马上就成佛。

  成佛再做阿弥陀佛的弟子,那示现,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。释迦牟尼佛当中很多弟子,像舍利弗、目犍连,他是古佛再来,早就成佛了,到这边来示现,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。像唱戏一样,他可能是释迦佛的老师,学生唱主角,老师可以唱配角,甚至老师扛著旗子跑龙套,是他的老师、是他的师父,这个要知道。佛佛道同!为什么你示现作佛?这个地方众生跟你有缘,你在那里作佛,其他的诸佛以菩萨身分、罗汉身分、护法身分来帮你。像唱一台戏一样,一个人唱不成,得很多人。所以是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,那一千佛都来做你的弟子,菩萨弟子、声闻弟子、一般众生弟子,他示现这个;示现国王大臣护法、示现长者居士护法,他来作示现。这些都是游戏神变,是性德自然流露,决定没有丝毫分别。有分别是凡夫,你示现作佛,我为什么不能?你做主持我不服你,那就是凡夫。真正修行人没有,无论哪个做跟自己做一样,自他不二,生佛平等。还会有意见的,你要晓得是道道地地的凡夫,在佛法学习当中是没有得到一点受用。他真正得到一点受用,争的念头没有,得受用,我们常讲的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是真正得受用。

  特别是净宗的学人,不能不学普贤十愿,为什么?你去看《无量寿经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他把这部经分成四十八品,你称四十八章也行,称四十八个单元也行,第二品就是德遵普贤。这就是给你说明,西方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?修普贤法门。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告诉我们,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,所以极乐世界个个是成佛的,他修普贤行,那普贤行我们不能不讲求。普贤行里第一个就是学著尊重别人,「礼敬诸佛」。你一定要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我对於一切众生像尊重释迦牟尼佛一样,像尊重阿弥陀佛一样的尊重,这就是修普贤行;你这个轻视他,那个怠慢他,你不是修普贤行。「称赞如来」,称赞跟尊重不一样,该称赞的称赞,不该称赞的不称赞。如来是性德,他的思想、言论、行为符合性德的称赞,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,这就对了,但是尊重是平等的。讲「佛」那是从事上讲,说「如来」则从性上说的,不是从事上说的。

  「广修供养」,供养是平等的,见到人是做好事,想想应该要帮助他,就得全心全力去帮助他。这个东西要有智慧,不能感情用事。智慧是你帮助他能产生广大的效应,这个事就做对了。我们今天讲影响,你帮助这个人会产生社会广大的影响,这个功德就大,这个事情就是应该全力支持他。像我们在汤池做这个事情,这个事情是什么?是把中国传统的教学做个实验,在现代社会里头还有没有效果,我们做实验的。做实验出来真有效果,就产生影响力,国内、国外许多人到那边去参观、去考察、去学习。所以那个地方,你在那里修的一些福跟别的地方修福不一样,它影响多大福报就多大。现在已经影响到联合国,影响到全世界,你说这个福多大!这是修大福,大福是影响。我们自己修得好,影响别人。昨天我看了一个电视剧,一片光碟叫「暖春」,你看看那个小孩很聪明、很会做人,年岁那么小,她感动很多人。这种连续剧让人看到都会感动,这影响力大,制作这个片子的,出钱出力的,福报就结得大。如果做这些事情全心全力去做,把执著统统放下,就变成功德;还有执著,还要享福、还要求果报,这是福德。果报有没有?有,有求必应,这是福德。如果不求果报,就变成功德,功德、福德差别在此地。功德里头有福德,福德里头没有功德,功德可以成就你的德行,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,福德不行,福德只是在三善道享福。我们世间人叫享福,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应该把那个享字换掉,消福,福就慢慢消掉,他享就消掉了。譬如你有一百年的福报,你过一年不就消掉一年吗?统统是消,这是真的。功德帮助你消业障。所以得人身、闻佛法不容易,这一生这个机缘具足,决定不可以空过。

  四种道理,第二种叫「作用道理」,作用道理就是因果的道理。「若因、若缘,能成辨果,或又生而已作种种之业用,是名作用道理。」生,生了之后它有许多的作用。譬如一个人,这是举人做例子,人生在这个世界有几十年的寿命,这几十年当中他就作种种的业用。如果他没有受到好的教育,他种种业用是不善的、是染污的;他如果接受到世间的教育,他种种作用是善的;如果接受到圣贤的教育、佛法的教育,他种种作用是清净的。染净、善恶不相同,这都是属於因果。

  所以闻佛法,大善、大福!人间天上不能够相比。我们今天学佛了,如果学得不好,在社会大众让人家看到不是一个好的印象,那我们就作恶了。作恶你就造罪业,为什么?你把佛法形象破坏,让社会大众看到你这个样子,佛法不能学,学佛人是这样的。来生你就知道,来生堕地狱,什么罪名?破坏佛教形象。佛教的形象是什么?最低的、最浅显的,五戒十善,这佛教形象。我们没有做到就有罪过,你做到之后是功德;执著,不是功德,是福德,来生得大福报。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富贵人,做国王、做总统的、做部长的、发大财的,都是过去生中佛门修的福。他没有放下执著,这一生得大福报、大富贵,要不然到哪里修这么大的福?过去我在北京,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学生来告诉我,黄老居士告诉他们:净空法师如果要不往生极乐世界,来生的福报是不得了,太大了!你说我要不要人天福报?不能要,要就吃大亏了,拿著黄金去买一块糖吃,这不就错了吗?决定生净土,哪怕是净土下下品往生,我也乐意、我也欢喜。因为我现在懂得,见到阿弥陀佛就有能力得阿弥陀佛的加持,帮助我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。求阿弥陀佛,他会帮助你的,那就圆满成就了。

  人天福报是假的,永嘉大师讲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所以三千大千世界,六道轮回,没有一样是真实,应当要舍得干干净净。我们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做这么多事情,一定要知道像古人所说的,这是什么?水月道场,空花佛事。道场,水中之月,月亮,你晓得不是真实的;所作的佛事,讲经也讲了四十九年,这是佛事,像空中的花,眼睛害病看到空中很多花,不是真的。所以都不要去执著、都不要去分别,你的心多自在!这就有一点点像今天的经文游戏神变,不能有一样当真,有一样当真就堕落了。我们这一生也很难得,感激佛菩萨、感激老师、感激所有的护法帮助我成就,才能开解。我们悟是解悟,终於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对於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完全接受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。没有执著,身体在这个世间随缘,什么多住一天少住一天这都是分别执著,随缘就好。随缘是随顺众生,众生喜欢,我给他多服务,多帮助他。今天我的帮助只是把这些道理讲清楚、讲明白,大家欢喜,大家都明白了。大家真正明白了,在这一生当中争取脱离轮回,往生净土亲近弥陀,早成佛道。过去生中迷惑颠倒,生生世世干傻事,为什么说做傻事?生生世世都曾经学过佛,没真用功!没有真的在放下上下功夫,所以没有成就,随业流转。

  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业力来的,不是愿力,愿力来的自己知道,我们自己不知道,不知道,是业力来的。可是自己与佛是有缘,还是遇到了正法、还是遇到了净宗,尤其是难得的遇到《华严》。要知道《华严》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也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的详细说明,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全是极乐世界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就全部落实了,就变成自己的生活、变成自己的受用。《华严》在哪里?实在讲遍法界虚空界,现前都是华严境界,但是我们见不到。见不到的原因很清楚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。到极乐世界就见到了,这是得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本愿威神加持,得到、见到了,见到而且受用到,这太难得!如果真正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,就证得了,那是自己的华严世界。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放下的时候,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华严世界,是去享他的福;完全放下了,是自己的华严世界。自己华严世界跟毗卢遮那佛、跟阿弥陀佛一丝毫差别都没有,而且可以说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,毗卢遮那佛就是阿弥陀佛。我自己放下的时候,我自己也就是跟阿弥陀佛、跟毗卢遮那佛是一不是二。

  这个机会、这个缘分到哪里去找?错过了再也找不到,再一次遇到这个机缘,佛在经上讲无量劫,才能碰到一次,所以不可以不珍惜。有缘的人不可以不帮助,要帮助的时候不但要讲清楚,还要做出样子给他看,帮助他建立信心。信心坚定、信心清净,没有丝毫疑惑,他要发愿往生就能。蕅益大师讲得很好,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在信愿之有无。真相信,这个世界是真能舍得了,真相信的人不能往生,是因为这个世界他放不下,他还有牵挂,他就去不了。如果对这个世界是一丝毫牵挂都没有,什么时候走都可以,真的一点障碍都没有。所以能不能留在这个世间,缘,他还有缘,缘帮助众生,当然同时也成就自己,成就是提高自己品位,这就是作用的道理。所以这个《华严经》我们愈学愈明白、愈学愈契入。契入,我们在现前生活上能不能得受用?能。为什么我们现在得不到受用?因为是你没放下,你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,放下两分得两分受用,放下十分得十分受用,这不在别的。换句话说,现在你就晓得,没有任何障碍你,障碍自己的就是分别执著;妄想不谈,那个太深,那个真的是我们无从下手。

  法相唯识里面讲转识成智,从哪里转?从因上转,因上就是第七识、第六识;前五识跟第八识是果上转,不是因上转。因上转了,那个自然就转了,就不要去理会它。你要晓得,第六意识是分别,第七识是执著,阿赖耶是起心动念,这个有意思!所以只要前面两个转了,分别执著放下,起心动念你不要去理,自然它会断掉,果上的问题。这法相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我们天天用功,用什么功?就是用放下的功,这个要知道。你看平常我们讲,念佛,一天要念十万声!如果到这个地方,不必念了,放下,放下才行。执著一天要念那么多,你只要有执著,十万声佛号变成人天福报,这不能不知道。说这个话并不是叫你不念佛,佛还是要念,不要执著,才相应,执著就变成人天佛法。一切都不执著,这是声闻、缘觉的佛法,出了六道。如果再不分别,不分别那就是大乘佛法,为什么?超越十法界了。

  这个事情说难不难,说易也不易,法没有难易,教没有难易,难易是在自己。所以这桩事情佛菩萨帮不上忙,完全是你自己决定。六道从哪里来?是你自己变现的,不是别人给你安排的。所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,六道是自己变现出来的,还得要自己去悟,就没有了;自己迷,一念不觉,六道十法界这个相就现出来。我们是念念不觉,造成现前的状况,现前状况是念念不觉。如果一念真的是觉了,念念觉而不迷,这个问题解决了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就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,念念觉而不迷,惠能大师也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,念念觉而不迷。凡夫在偶然之间也会有一刹那觉悟,但是第二念又迷了,这什么原因?习气,习气太重。或是念佛、或是参禅、或是诵经,有一下,很短暂,一刹那之间,好像觉悟了,可是第二念「好像觉悟了」就迷了,为什么?「好像觉悟了」这里头有分别有执著,就又迷了。而不知道觉是不动的,迷是动的,迷才妄动,觉不动,觉心不动。我们才有一点点那个净的境界现前,马上很高兴,我有境界了,立刻就迷了,就是起心动念、妄想执著全来了。

  这些是什么?这些一点都不奇怪,而是我们自己迷的时间太久、迷得太深,虽然偶尔有一下,像闪电一样,闪一闪马上就熄灭。但是这是好境界,为什么?无量劫来从来没有闪过,现在能闪一次,不容易!希望你能多闪几次。这是佛法里面小悟,这实在讲不算悟,但是这是悟的徵兆、悟的预兆,不是坏事。不要去想它,不要去执著它,过去就算了。用心,只要心清净,专心、专注,你会还有,以后次数愈来愈密集,这就好事情,慢慢就真的有小悟。真的有小悟在什么地方发现?行动上发现。你要是没有悟,你决定不肯放下;你肯放下,财色名食睡肯放下,你真的悟了,在这里就起作用。悟了之后,你愈放下,烦恼轻、智慧长,往后真的叫一帆风顺,提升的幅度是加速的;最初很缓慢,愈往上去速度愈快,是加速度,这是好事情。头一关最难,头一关就是严重的执著,这一关最难。

  必须从自己做起,记住自度而后才能够度人,影响别人,人家看到你得真实受用,他相信了;自己没有得到真实受用,跟人家讲人家怀疑。就如同我们过去参加联合国主导的世界和平会议,我们参加了十次,每次都想把中国古圣先贤这种教学的方式介绍给大家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他们听到欢喜,后续怎么样?后续怀疑。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,大家说净空法师,你讲得很好,这是理想,做不到。他不能相信。所以,我们才必须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。没想到汤池是这么快速成功了,原来我们想法总得要二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,没有想到三个月,真的想不到!三个月看到效果。我们开始教当地人民是去年,二00六年一月,开始教的,到四月的时候效果就卓著,满三个月就卓著,到去年十月就介绍给联合国。这次介绍,我们说话就很有力量,告诉大家,不是理想,是事实,你到汤池去看,做到了。所以这次会议就有了成就,为什么?我们有东西给你看,不是假的,就产生这么大的后续。今年,联合国这些代表都想到汤池去参观、去看看。看看好,增长他的信心,用这方法真的能化解冲突,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和平。

  我们从这个例子就知道,我们学佛一定要从自己做起,自己要像个佛。佛给我们说的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就我们自己我要像个佛,这不是夸耀的话、不是夸大的,这是事实,我应当像个佛。把什么东西做好就像佛?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、《沙弥律仪》,这四样东西真正落实做到了,就很像佛。然后你再在大乘教里头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会开悟。所以,在这一生当中即身成佛不是难事,哪有做不到的!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,任何一个人肯做都能成就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然有佛性,没有一个不能成就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