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六二卷) 2007/11/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6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,大喻第十八有两首颂,「众声悦意喻,喻四辩悦机德」。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,我们可以看到菩萨无量的功德。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略说二十种,前面我们学过「一念普知,大愿宿成」,再前面有「解脱自在」,这都非常重要。对自己来说,佛在大经上常讲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所以要度众生先成就自己。世尊实在说早已经成佛,我们在《梵网经》里面读过,他老人家自己说,这次也就是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,这次是第八千次了。你就晓得佛这是以佛身,就是八相成道这种示现,这第八千次。如果不是以佛身,我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间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从来没离开过,以种种不同的身分、色相来帮助众生,教化众生,从来没中断过。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生起了信心,对这桩事情深信不疑。同样这个道理,我们自己、一切众生也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,这也是事实。我们生生世世受佛的教诲,佛生生世世以各种不同身分帮助我们,我们还是没得度,还是没有成就。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就,总是向上提升,提升的幅度不够,怎么说不够?没有出六道,出六道才算是真的成就。这些理论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?都要清楚、都要明了,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才叫看破。
昨天我们解答问题,看到东北杨居士的提问,知道无形的众生,这是什么?九法界的众生,我们现在讲鬼神、灵鬼,他们的数量比我们世间人数多得太多!他告诉我,我们人跟他们比,是他们的万分之一,十万分之一,千万分之一,不能比。怎么会那么多?我昨天跟他解答的,是用《三字经》上前面几句话来说明的,现在特别多。如果你要很冷静的观察不难明了,为什么?现在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,从前社会善人多、恶人少,从前的社会人都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;现在人相信每个人都是坏人,你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是好人,这什么原因?总的来说,还是教育出了问题。中国在五千年前就重视家教,所谓说是「教儿婴孩」,小孩一出生就要教,教什么?教规矩,要懂规矩。从小要教,长大了教就不行了,他已经放纵惯了,再教他收敛非常困难。教学的内容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是中国五千年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主修的科目。家庭教育是根,根扎得好,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,圣贤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圆满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中国古时候有句谚语说得很好,「活到老,学到老,学不了」。也就是说,中国人是终身都在接受教育,最后是接受圣贤教育。这四个教育是一体不能分割,所以才有真善美慧幸福美满的人生,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可是我们这么好的教育,在最近一、二百年当中被疏忽,尤其是最近的一百年,整个社会的动乱,几乎我们完全丧失了。现在人没有家教,学校教育也不教伦理道德,社会上不善的人多了。无形众生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,我们这里疏忽了,他也疏忽,鬼神也疏忽。再给诸位说,天道也疏忽。天道疏忽,我们这个讯息是从百国兴隆寺传出来的。早年那边有八位山神,还不是中国的山神,韩国的,透出讯息他们想学佛,遇到常慧法师。常慧法师问他,你们做山神做多久?他说做三千多年。三千多年前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间,你们为什么不学佛?不知道。现在来想学佛,看到什么?看到轮回苦,天上也不怎么好,人间就更不必说了,往下看是苦不堪言。他们才知道极乐世界好,极乐世界安稳,那个地方太平,想修净土。很难得,这八个山神真的往生,八个山神。
所以从许多讯息,我们了解九法界众生希望成就证果的很多。但是各人的缘分不相同,你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正法?佛在经上常讲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得人身不容易,闻佛法更不容易。尤其在现代真正的高僧大德少了,为什么少?还是个教育问题。真想学,学一辈子不能成就,原因佛说得很清楚,在《佛藏经》里面,不是《大藏经》,有部经的名字叫《佛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里面,分量不多,佛在这个经上说,「佛弟子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佛都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。你要是跟佛学,按照佛讲的次第,像我们念书一样,总是先念小学、再念中学、再念大学、再念研究所你才能成就。如果你说我小学、中学都不念,我就念研究所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佛说这种学生不是他的学生,他的学生听话的,不听话不是他的学生。
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,传的小乘经论很完备,几乎全部翻成中文。这就是中国早年这些古人重视,所以佛教的小学最完备。往上去这大乘,大乘太多!所以选择性的翻成中文,经过严格的选择,翻成中文之后,现在梵文都遗失了。真的,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,想学佛,佛的原始资料在中国,翻成中文。可是小乘经典,巴利文还相当完整,跟我们的《四阿含》一比较,它比我们多的分量很少。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,一个俱舍宗,一个成实宗,学佛要从这里学起,然后你才学大乘。可是唐朝中叶以后,中国人不再学小乘,为什么?中国人把儒道来代替小乘。确实小乘里面所讲基础的方法,儒跟道都有,通的,在基础上讲通的。而在思想上讲,儒跟道比小乘更开放,心量更大,更容易契入大乘,所以就不学小乘了。在中国这一千五百年的样子,无论是出家在家没有不学儒的,像四书五经乃至於十三经都学;道家的除老庄之外,甚至於《道藏》也都去学习。这个根底厚,转入大乘,成就的人多。
可是到今天麻烦来了,现代确实,民国初年确实还有些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,参禅、念佛的,禅宗像虚云老和尚,净土像印光大师,教下像谛闲、圆瑛。但是在最近这半个世纪,在中国讲一甲子六十年,这些老人往生了,确实后继无人。为什么?我们生在这个年代战乱流亡,想学没有机会,生活不安定,没有修学的道场,也没有好的指导老师,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,所以虽然是很用功,最后都变成佛学,而不是学佛。学佛是什么?学佛要从基础学,扎根,那叫学佛。没有基础,以后都会变成佛学,能讲、能写,写佛家的文章,讲佛家的理论,自己做不到。我说这个话不过分,连十善业都做不到,那就不要讲三皈五戒。三皈五戒是以十善业做基础,没有基础哪来的三皈五戒?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,一入佛门就传授给你,一生的指导。我们有没有照做?就是想做也做不到。为什么?你不晓得什么叫觉,什么叫迷,觉而不迷就做不到。你不知道什么叫正,什么叫邪,正而不邪你做不到。你不知道什么叫清净,什么叫染污,你不知道,你怎么能做到净而不染?你不晓得。所以三皈只举行个仪式,内容一无所知,这不是真的。真正明白了,受了三皈之后,学觉不迷、正不邪、净不染,从哪里学起?从戒律学起。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这是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最高的原则,一切诸佛没有例外的。我们有没有从这下功夫?
想做,现在连十善想不想做?想,做不到。什么原因?还是佛那句话,你没有从小乘做起。我们中国用儒道来代替,这些年来我们提倡的《弟子规》,是儒家的笃行,根本;《太上感应篇》,是道家的根基,我们总希望从这里下手。汤池小镇我们做了实验,你们很多人去过,人家在那边学《弟子规》,你们去看的时候很受感动,那你就晓得,有那个底子提升到十善业你就能做到;没有那个底子,十善业不晓得从哪做起。有十善业道才是大乘经里面打开,你们都看到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那个善就是十善业。你真的把十善业做到了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没有做到,经典一打开没有你的分,为什么?我不是善男子,我不是善女人。如果没有汤池的实验,我们说这些话你不懂,是真的不懂。汤池的实验诸位如果多去几次,你对於我讲的话体会就很深。从这个基础上再学《感应篇》,《感应篇》是因果的教育,《弟子规》是伦理的教育,《十善业道》是道德的教育,你才入门!具足这些基础,你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,世尊在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那个地方都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上善是什么?上品十善。世尊通常在一般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生天,生天的条件是上品十善;人道,来生不失人身,来生还能到人间来,中品十善;阿修罗是下品十善。
实在讲阿修罗也是上品十善,为什么变成下品?他里头掺杂的不善。他是真修上品十善,布施供养他真干,掺杂什么?掺杂著傲慢,贡高我慢,好胜、嫉妒、多疑,所以变成阿修罗,福报很大。阿修罗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大福报,我们人间讲的大富大贵,可是他们富贵怎么样?为富不仁。虽然大富大贵,他没有仁慈心,他表现的是傲慢,他的福报享完之后,没有不堕落的。这就是佛法讲的三世怨,第一世遇到佛法,懂得修福,很认真努力修福,到第二生福报现前大富大贵,把修福忘掉了,作威作福。那福报享完了,命终之后没福了,就堕下去叫三世怨。三世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,对修罗说的。我们自己要很小心、很谨慎,不能走这路子。
所以无论在世间、出世间圣贤的教诲,头一条教我们什么?谦卑。最忌讳的就是傲慢,自以为是,那你就错了。头一个教谦卑,儒家的礼,自卑而尊人,这儒教的。佛家教导我们,你看看许多忏仪,你们常常拜忏的,那些仪规里头第一句是什么?「一心恭敬」,这就是谦卑,「一心顶礼」,这谦卑。我们一生当中不晓得念了多少遍?可是怎么样?可是没做到。对佛像做到,对人没做到,难怪,因为你不知道佛在大乘经上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如果你要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我们对一切众生自然就一心恭敬,一心顶礼。普贤菩萨十愿,第一愿礼敬诸佛就这个意思。诸佛是讲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未来佛在哪里?一切众生是未来佛。所以你不可以分别,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像对释迦牟尼佛那么恭敬,像对阿弥陀佛那么样恭敬,你就决定得生净土。如果说我对佛菩萨恭敬,对人不恭敬,错了,佛菩萨不需要你恭敬他。对一切众生恭敬,是对佛的真正恭敬,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就不多了。对一切众生的供养,是对於佛菩萨真实的供养,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,自己怎么会成就?所以我们怎么样修,修了几十年,烦恼习气还是依旧,没有丝毫的改进。这种状况你应该多想想,我修这么多年没有效果,那肯定有问题,不是理论上出了问题,就是方法上出了问题。如果理论方法不出问题,你的修行一定有效果;换句话说,你一定有成就。为什么学这么多年没效果,自己境界不能提升?道理不能不多想想。然后我给你的建议,你才会接受。我建议什么?从头学起。从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学起,如果是出家还得要加个《沙弥律仪》。
所以古时候这个社会上,出家人的地位非常高,帝王看到你都尊重你,为什么?普通人扎的是三个根,出家人扎的是四个根。也就是说在家人纵然做到帝王大臣,他像一个鼎三个足,三足鼎立。而出家人是四个足,像一张桌子一样,四平八稳,他比你更稳,所以出家人的地位就高,没有不尊重你的。现在怎么?现在一个根都没有,那什么成就都没有。怎么样修,那就是从前李老师讲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随业流转,你的一生受业力的支配。业力的支配就是不能够脱离轮回,你造的善业三善道受报,你造恶业三恶道受报,你出不去。什么原因?要想出离你得放下,要放下烦恼习气。六道轮回的因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简单、讲得清楚,你很容易记住,执著,你对於世出世间法统统执著,学得再好是人天福报,你出不了六道。要怎样才能出了六道?不执著,我学,很认真的学不执著。读经、听教听讲、念佛、参禅、持咒、处事待人接物都守住佛与圣人教导我们一些规矩,儒家称为礼节,佛家称为戒律、威仪,统统能遵守,果报在人天,为什么?你有执著。统统遵守、统统学习,不执著,执著的心很淡薄,那你就上升。就像马鸣菩萨教给我们,不但是学经教,或者是你修行,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,乃至於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我们做得很圆满,都依规矩做,不要执著。
《起信论》是举个例子,举听经,不要执著言说相、不要执著名字相、不要执著心缘相。它教我们这个原则,我们要会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著相。怎么不著相?吃东西不要去挑挑拣拣的,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,你著相了。什么都好。在近代弘一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。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俗家叫李叔同,你看过他的传记,他年轻的时候是花花公子,有才华,真的琴棋书画都好、都精通,才子。人很傲慢,非常执著,样样东西都要挑最好的,稍微次一等的,他都不要。出家之后他真的放下,变成非常随和,很好侍候。我在新加坡听广洽法师说,广洽跟他是非常好的朋友,广洽法师邀请他到新加坡,就住在他的小道场。那道场也不大,我去过几次。他说每天吃饭,因为广洽法师接待他,都是很留意,希望东西做得很好。有时候东西嫌太咸了,就问弘一法师,弘一法师说好,咸也好,咸有咸的味道;那个太淡了,淡有淡的味道。没有一样不好,一丝毫挑拣都没有,跟他早年完全不相同,一百八十度的转变,这就叫放下。
放下对饮食的执著,放下对工作上的执著,放下对处事待人接物的执著,他统统放下,不再执著,所以人就很随和,没有人不尊重他,没有人不欢喜他。看到别人有过失,特别是他自己的学生,那在从前教训是非常严厉。学佛之后看到学生有过失,他不说一句话,他认为是什么?我自己教得不好,所以他自己一天不吃饭。学生就知道老师今天一天不吃饭,我们一定自己有过失,赶紧忏悔。他不骂你,也不说你,他用这个方法,绝对不会责备,很有效。他的学生都知道老师的脾气,老师今天不说话、不吃饭,准有事情。这就是他现身说法,教我们什么叫放下。放下不是不负责任,放下是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,心里面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就是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。那个妄想,妄想是你放不下,绝对不可能的,所以不要在这上下功夫,只在执著、分别上下功夫。执著要尽量减轻,分别愈少愈好,能不分别尽量不要分别,能不执著尽量不执著,这叫佛法。我们现在搞得很清楚,无论学什么东西,只要有执著,世间法,不是佛法;只要没有执著,那就是佛法。哪一法不是佛法!真正不执著,法法皆是佛法;有执著,念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世间法。近代太虚法师提倡五乘佛法,那可以说有执著也是佛法,什么佛法?世间佛法,不是出世间。现在人讲得很时髦,人间佛法,只是人道的佛法,天都上不去。而佛法的标准是要脱离六道轮回,所以讲三乘,三乘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出六道了,这才叫真正佛法。
那我们念佛,念佛真正往生那你是得到佛法;念佛还不能往生,还是世间法。这桩事情,前清慈云灌顶法师讲得非常清楚,他老人家讲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后面给我们讲念佛一百种果报,不同的结果,第一条他就讲阿鼻地狱,第一百条究竟成佛。我在年轻的时候刚刚接触,我看到这个就很纳闷,念佛是好事情,纵然不能往生,也不至於堕阿鼻地狱,那个佛怎么念的?我就拿著经本去问老师李炳南老居士。老师一看到,这个重要,这是大事,我不跟你讲,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讲。你念佛,如果你有瞋恚、有贪婪、有愚痴、有嫉妒、有傲慢,你怎么能往生?还是要堕阿鼻地狱。只是阿赖耶识里种几个念佛的种子而已,你还是要受业力果报。你只是念佛,你没有依教奉行,那有什么用处?这道理我们才搞清楚。
所以自己要成就,真的想成就不能不从《弟子规》下手。要学弟子规,一定要到汤池去看,你才晓得那是怎么个学法。你不到那里去,你看书,没有法子体会,讲得再好,讲得再清楚,你都体会不到,为什么?你没有见过。见过的不是一个人学,不是一家人学,一个地区的人统统学,这不一样。那个地区假如他们学的是三个,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十善业,那就完全不一样。那比现在要好很多倍!你们去看过,我说这个话你们能体会,没有去看过,我说这些话你还是不懂,你不能体会。
所以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,我们中国人讲气氛,外国人讲磁场,这个很重要。所以古时候的社会你就可想而知,汤池在古时候社会,那只是几分之几,然后古人那个做人,人很乐;现在做人,人好苦!不苦,他怎么会自杀?你看现在传媒报导的,哪一天没有自杀的,他为什么要自杀?不想活了,那就说是活了不如死,所以才想自杀。现在自杀年龄降低,小学生都自杀,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,现在的社会到底出了些什么毛病?然后你再想想汤恩比的话,要拯救这个社会,他说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我更具体的说出来,孔孟学说的《弟子规》,大乘佛法里面的《十善业道》就行,就能自度,就能度他。这个根扎稳,然后大乘教里头,随便修哪个法门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你只选定一个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这一生就能作佛、作菩萨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你没有这个根,那就不行,像植物一样没有根它活不了。你锯一棵大树,放在你家院子里,你种下去,它没有根,几天就枯死了,所以它要有根。
在家居士扎三个根,出家的同学扎四个根,没有一个不成就!自己解脱了,得自在了,就能帮助人,以身作则。像汤池那些老师,老师们自己做到,自然就帮助人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看他们怎么过日子,看他们怎么工作,看他们怎样待人接物,那就叫化人。教化众生不是用言语,身教,我做给你看。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教化众生能感动人,也是身教,言教是补助的,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是身教。所以经上常讲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,做给人看,人家看到之后向你请教,那你就跟他说,叫演说,先演后说。主动教化人也是演教,你看看我们佛门里的术语「弘宗演教」,宗是宗旨,宗旨是什么?一心,禅门性宗,一心是宗。弘宗演教,教是教下,禅宗以外九个宗都叫教下,教下怎样去帮助别人?是要表演。我们念佛净土宗也是表演,净土宗念佛堂,念佛是表演出来了,老实在那边绕佛念佛表演出来。但是除了这个之外,生活没有表演,工作上没有表演,差这一大截,为什么这样?持戒念佛,把持戒疏忽了,只念佛,持戒没有。
你要晓得《弟子规》是戒律,我讲过很多次,是根本的戒律,基础的戒律,《感应篇》是戒律,有这个基础,十善业道的戒律自然就圆满。你生活上是持戒,念佛堂里面念佛,这就会感动人。不但你感动人,你也能感动许多无形的众生,自度而后度他,这就对了。而自己持戒念佛,诸位要晓得,持戒的人心清净,为什么?他不生烦恼。对待一切众生,他行善、他造恶,不会心浮气躁。遵守普贤菩萨的教诲看到众生心行不善,那用什么方法对他?恒顺众生,用恒顺来影响他。他迷得很重,烦恼习气很重,你不能说他,你说他,他不承认,所以说恒顺众生。如果看到这个众生心行非常善良,普贤菩萨教你随喜,随喜功德,随喜什么?尽心尽力帮助他、成就他。他做的善事、好事帮助他,随喜功德。
我们佛陀教育协会,这是个遵守世尊教诲的场所,在这个地方我们每天研究经教,在这边上课!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地方每天能够有六个小时讲经。所以我还希望有年轻的法师、年轻的居士,我们一起来学习,每天我讲两个小时,另外四个小时大家来分配。我也没有什么很高的期望,我希望我们能有十个人,大家在一起学习、在一起修行,每天我们轮流来讲经,希望这个道场一天有六个小时。六个小时讲经,八个小时念佛,这叫标准道场,真修净土,真干!解行相应,解门是学经教,行门是老实念佛,其他的活动统统没有,没有法会,没有一般所说的佛事。我们这边佛事就是讲经、念佛,这是佛事,长时间在这里薰修,他怎么会不成就!
基本这三样东西是一定要做到,标准道场。真正可以做到六和敬,做到六和敬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那这个道场是真的道场,不是假的。到这个道场来做义工的,那就是普贤菩萨行愿里面随喜功德,到这边是成就功德的。来修学的是随喜功德,来照顾大众的,发心照顾大众的也是随喜功德,出钱、出力统统都是随喜功德。你在这个地方会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《论语》里面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你在这里学经教、在这里念佛统统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不亦乐乎,这叫真修、真干。
希望从我们这个道场做起,我们来带头,其他道场都能像这样,佛法就兴旺起来,正法又出现,就不是末法,正法出现。佛讲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佛法哪分这三段,那佛说这是人心。人如果真正照释迦牟尼佛方式去做就是正法,不照这个去做就是像法;完全违背,就是戒律没有了,只是研究经教、念佛,三皈五戒十善都不要,那就是末法。这要懂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功夫到一定的程度,我们讲念佛,念佛第一个阶段功夫成片,说老实话,只要自己肯干,每个人都能成就。
功夫成片是得清净心,无论在家出家,无论从事哪种行业,你事情照做不碍事,事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情照做,心里面是阿弥陀佛。有同修问,那心里阿弥陀佛还能做事吗?我举个例子,你们仔细去想,过去我住台湾,有一年过年一位老居士(老太太)到我道场来拜年,就跟我谈到,她说法师,我现在一切都放下,只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除这桩事情统统放下。我说哪桩?孙子,她疼爱她的孙子,孙子放不下。那我要问你她心里头念念是孙子,有没有妨害她的工作?有没有妨害她的生活?没妨害。并没有挂在口里头孙子、孙子,她不是念孙子,她是念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心里想孙子,一有事情马上想到孙子,佛都忘记了,是这么回事情。
所以我就告诉她,你心里头的孙子,能够把他换成阿弥陀佛,你就成功。怎么?阿弥陀佛是我的孙子,我的孙子就是阿弥陀佛,你肯定往生;如果换不过来,换不过来你功夫不得力。这就是她心里头真有,口里头没有没关系,她心里头真有,那叫功夫成片。她对她孙子是功夫成片,对佛号没有。从这例子你想什么叫功夫成片,你就懂得,心上真有,不一定在形式上、不一定在口上,心上真有。我相信,她是没跟我讲,她晚上作梦常常梦孙子,她没有梦到阿弥陀佛。
所以功夫成片决定得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我们净宗常讲「打成一片」,功夫打成一片就是这么个境界,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。虽然话这么说,还是要把世缘放下,这是我常常讲的,名闻利养要放下、是非人我要放下、五欲六尘要放下;弘一大师五欲六尘放下,所以他生活才那么自在、那么潇洒,一点执著都没有;贪瞋痴慢要放下。这十六个字是我们念佛人最严重的障碍,只要把这个去掉,我们念佛功夫,不说很高,功夫成片决定做得到。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三品,上三品的自在往生,叫了生死,你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去得成,想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不碍事。世界上多住几年不是留恋这个世间,留恋这个世间你去不成,为什么?你没有放下。不是留恋,那什么理由住在这个世间?有人听你的,你还可以教他,所谓佛度有缘人。有缘,有人喜欢听你的,你教他,他听,那你就不能走,你总要多带几个人去;没有缘赶快去。没有缘什么?没人喜欢听你的,你讲别人不听,那就赶快去,自在!所以这预知时至、自在往生不是难事,不必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太高了,那不容易做到。
晓得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就自在往生,真正搞明白了,这才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,其他都叫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。这一了百了,无量劫来想出六道出不去,这一生机会要抓到。你要不把握这个机会,你一轮回又要无量劫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为什么?佛法难闻。你想想看你纵然得人身,你来生还有这个机会能听得到吗?所以坚定信心、坚定决心我这一生就要成就。基础扎稳,我只要依一部经。哪部经最殊胜?《阿弥陀经》。十几年前我住在美国,有个同修来问我:法师,如果《大藏经》这么多,让你选一部,你选哪一部?我说我选《阿弥陀经要解》。最喜欢的一部经,真的是精华,简单扼要。我那个时候发心是要一生讲这个经,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老人家劝我弘扬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宗第一经,内容非常丰富,对净土的介绍很详细,对於初学净土是最好的一部经典。所以我讲了十一遍,最后一遍没讲完,前面十遍都讲完。《华严经》过去讲一半就停止,这是第二次讲,是韩馆长韩鍈在临终之前几天一再要求,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,留一套录相带给后人做参考,我答应她。
《华严》,彭际清居士说得好,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他是念佛往生的;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,这三部经是一部经,没错,说得是好。《华严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讲,这个我们要懂得。最简单、最扼要的是《弥陀经要解》,它的内容跟《华严》没有两样。喜欢简单扼要的,你就选这个;你要喜欢很详细的,那你就选择《华严》,真的是最详细。《华严》真的是明白了,所有经教全明白,真叫一经通一切经通。那其他经教一经通也一切经通,但是要见性才行,不见性你通不了,见性就通了。《华严》不要见性也通,解悟不是证悟,因为它讲得非常详细。这些道理都要懂,真正得一念这个重要。
《弥陀经》教我们念佛,念佛要念到什么样程度?一心不乱。所以一心,古人讲有三个等级,最高的叫理一心,那是明心见性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;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,他不是凡圣土,也不是方便土,理一心不乱。第二是事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得禅定,他生方便有余土。真正讲带业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的条件功夫成片就行。功夫成片就是一心念佛,心里除了佛之外,真的没有别的东西。你别的所谓世缘都放下了,只有一句佛号,那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万修万人去。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的,没有别的原因,这个世间没放下,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!不是财产没放下,就是名利没有放下,就是亲情没放下,所以耽误了。统统放下,你怎么会不往生!放下很重要。
前面第十七段,我们念的「大愿宿成」,我们的大愿实在讲就是往生净土。往生净土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说的,就是「无上大菩提心」。因为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里念的,《无量寿经》往生净土是两个条件,「三辈往生、往生正因」说得很清楚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只有两句话。那我们看到很多老阿婆、老阿公,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,临终的时候瑞相希有。好像他没有发菩提心,他只一向专念,那怎么能往生?蕅益大师讲得好,你一心一意想生极乐世界、想见阿弥陀佛,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。我们想想有道理,蕅益大师真讲得好。无上菩提心,要用我们现在换句话来讲,就是无上的智慧,没有比这更高的智慧。你不能瞧不起老太婆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她的智慧是最高的,不是最高的,怎么能见到佛!怎么能到极乐世界!所以这一念太重要,你什么经教都不懂,什么经你也没念过、也没听过,真正一心一意想见阿弥陀佛、想生极乐世界,最高智慧,无比的智慧。学了很多经教,求往生的心若有若无,看到世间名闻利养还在贪恋,不能跟那个老太婆比,不能比,差远了。她学的是无上菩提,无上大法;你学的是人间佛法,人间佛法出不了六道,那怎么会一样?
我们在此地看菩萨大愿宿成,宿成什么?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何以见得?古德曾经讲过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你说是不是宿成!是不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!由此可知,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归自性。自性像大海一样,无论是大江、大河、小溪,水全部都流入大海,都会归在大海,所以大海里头应有尽有。这大海是什么?大海是我们心性,性海、心海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,一切诸佛如来是它现的,一切诸佛刹土也是它变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所以万法归一了。
昨天答问题,有个问题说我讲经的时候,讲到其他宗教,怎么能跟佛教会通?归一就会通。我们说净土是唯心净土、自性弥陀,那我们讲基督教唯心天堂、自性耶稣,我们讲回教唯心天园、自性安拉。那有什么差别?你要造作罪业堕到阿鼻地狱,阿鼻地狱里有鬼王,唯心地狱,自性鬼王,都没有离开。那再问你:阿鼻地狱是不是真有?告诉你,你有分别执著就有,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。还不要分别,执著没有就没有了,执著没有六道就没有,就证阿罗汉果。你有执著那肯定就有,为什么?它从执著里变现出来,六道是从执著变现出来,有执著就有六道,自作自受。没有执著,六道没有了;没有妄想、分别,十法界没有了;统统没有了,没有,一真法界。极乐、华藏都是一真法界。
六祖能大师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圆满的。这个东西是不好懂,千变万化本自具足。我倒想到一个东西,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?叫万花筒。用三片玻璃做个小圆筒,里面有颜色的纸片,你放一些在里面,然后你转转看,转转它里面组成很多很美的图案,你一天转到晚,你转到一年没有一个相同的。自性什么东西它具足,这就好像什么?三界六道你在这里面打滚,就像万花筒一样,有很美的,也有不好看的。六道说实在的,六道都在万花筒里头,不过万花筒里面,那里面的色彩好的不多,不好看的很多,就是这样的。其实六道里头有善恶,四圣法界里面善恶没有了,有净,他们是清净的,没有善恶。染里头有善恶,所以六凡是染,四圣是清净,染净一对。染里面有善恶,三善道是善,三恶道是恶,有善恶,这说什么?你愈迷愈深。其实全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六道的相虚妄的,十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。离开虚妄才能回到一真,真正证得一真才晓得真妄不二,入不二法门,那才真正的叫大自在、大解脱。
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大愿,四弘誓愿,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性德的流露。只要放下少许,不要多,放下一点点的执著,这个性德就现前。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千言万语,应身示现,教什么?就是教一切众生看破放下而已。学与不学不重要,你看看很多念佛往生人,占决定大多数是一些贫穷,生活很困苦的老婆婆、老公公。他们听说极乐世界好,因为自己生活一生太苦了,希望有个好的环境,听说这么好,拼命念佛,他什么也不懂。就像谛闲老和尚给锅漏匠的教法一样,锅漏匠一生太苦了,命苦!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。所以谛闲法师教他一句。不认识字、没念过书,想出家,看到谛闲法师出家,他也想出家。谛闲法师念过书,会讲经。他年岁差不多将近四十岁,学认识字困难,就连学敲打唱念他都不会,人很笨,那这样出家住在寺庙里,没人瞧得起你。谛闲法师很聪明,给他剃了头,放在乡下一个小庙,破庙没有人住的,找这么个地方叫他一个人住。就教他一句佛号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个他会念。你就一直念下去,天天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。这个真好,没有压力,念累了就去睡觉去,睡醒了就接著再念,三年成功,站著往生。这种人好教,他没有妄念,真的是一心念佛。谛老先传他的时候告诉他,你好好念以后准有好处。实际上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,果然得到最殊胜的好处。所以谛老赞叹他,你的成就,讲经说法、弘宗研教的这些大德比不上你,丛林的方丈主席比不上你。这话是真话,句句都是真话。三年时间不长,人家就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,什么原因?一生苦吃尽了,他知苦。那我们这世间人不知道世间苦,所以那个心发不起来;吃尽苦头的人,教他有个地方没有苦的,他怎么会不去!道理在此地。
佛陀给我们示现,示现叫我们吃苦,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丢了两句话给我们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这两句话多重要,你要想成就,你要持戒、你要吃苦,为什么?吃苦,对人间没有留恋,真放下了。不能持戒,又不能吃苦,那怎么办?来生再来吧!这一生不行。可是这来生很长,来生你不晓得到哪一道去了,来生不容易闻到佛法,这麻烦大!所以世尊这句话就重要了,以苦为师,你要能吃得了苦,你对这个世间才没有留恋。所以住在一个很好的环境,他往往就贪恋这个地方,这不错!用不著,极乐世界不知道是真有、是假有?疑心就生起来。所以要住在个破庙里面,生活很清苦,道心就起来;一富裕、一享受,道心就没有了。佛陀真有先见之明,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?不听话。「积财丧道」,这句话大小乘经里面佛说很多次,常常讲。所以真修行,真想脱离六道,不管是在家出家最好不要有财富,有财富你就去不了。为什么?你财富不晓得怎么用法,还没有处理妥当,阿弥陀佛来接引,就是感应那一刹那,时间很短,刹那之间那个感应,一个念头错了,阿弥陀佛就不见了,再想他来不容易了。为什么?再想他来是妄想不是真心,一念是真心,二念就是妄心,妄心不起感应,这个要晓得。
自己既然大愿宿成,那我们的希望是真有,可能性很大,不要自暴自弃,真的,要真正下决心,我这一生成就。物质生活得过且过,决定不求享受,最低的标准是什么?我这个体力能受得了就行了。所以饮食卫生,不要吃出病出来,少吃,不要贪,没有贪心。从日常生活里训练除去贪、除去瞋、除去痴、不疑惑,这些是什么?这些讲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功。基本功夫你都有了,再发愿、再念佛,你说怎么会不成就!
佛法在世间,缘分,这个话佛讲得太多了,「佛法因缘生」。缘,不结世缘,只结法缘,这重要,与一切人有缘往来,就要把净土介绍给他,就要把人生的苦介绍给他。你现在是有富贵,你在享受,你有没有看到富贵人家一旦丢掉了,后果怎么样?佛说「财富是五家共有」,你能保得住吗?尤其现在灾难太多,这五家,火会烧掉,水会淹没你,盗贼会夺取你,败家子会把你的财产全部散光;现在所谓是天然的灾害,地震、海啸、战争、人祸在所不免,所以不是自己的。相信命运,一饮一啄莫非前定,就不求了,只求生活能过得去,比什么都好。修养自己的德行,自然性德里面的福报会现前,龙天善神拥护你,这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你所求得的,用尽心机求得的,是你命里所有的,无论用什么心机,绝对不会在你命里所有的再加一点点,不可能。你命里有的,阎罗王、天神也不能把它拿去一点点,不可能的。命里有,从哪里来的?是你修的,你前世修的。前世修,这一生又修,财怎么修法?布施,财布施就是修。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决定不要保留,那就完全正确。你能这样做,到晚年你的财用没有止境,为什么?太多。过去生中有财库,这一生又拼命在修,那还得了!法布施长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
昨天有个同修从加拿大来的,那边我一个老朋友陈风子,还在,他今年九十六岁,去年还登泰山,到中国来旅游的时候,他到泰山最高峰。这是个艺术家,印章刻得真好,我有几个图章是他刻的,我们净宗学会,「净宗学会之玺」,那六个字他刻的,刻得非常好。心地清净,一生的兴趣就是搞这个东西,刻印、写字就搞这个。生活是知足常乐,晚年这么多年,几十年在外国他就靠刻印章,他的印章是价钱很高,靠这个生活就够了。我没有想到九十六岁,他们告诉我,最近他又考取驾照,希有!九十六岁自己还开车,政府给他驾照,可见得他身体体力真好。如果体力不好,人家不会给驾照给他,很难得。怎么养生的?就是养心。心地清净、安详、不浮躁,饮食起居有规律,健康长寿,他住在温哥华。所以相信大愿宿成,那我们相信有愿必成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,大喻第十八有两首颂,「众声悦意喻,喻四辩悦机德」。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,我们可以看到菩萨无量的功德。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略说二十种,前面我们学过「一念普知,大愿宿成」,再前面有「解脱自在」,这都非常重要。对自己来说,佛在大经上常讲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所以要度众生先成就自己。世尊实在说早已经成佛,我们在《梵网经》里面读过,他老人家自己说,这次也就是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,这次是第八千次了。你就晓得佛这是以佛身,就是八相成道这种示现,这第八千次。如果不是以佛身,我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间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从来没离开过,以种种不同的身分、色相来帮助众生,教化众生,从来没中断过。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生起了信心,对这桩事情深信不疑。同样这个道理,我们自己、一切众生也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,这也是事实。我们生生世世受佛的教诲,佛生生世世以各种不同身分帮助我们,我们还是没得度,还是没有成就。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就,总是向上提升,提升的幅度不够,怎么说不够?没有出六道,出六道才算是真的成就。这些理论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?都要清楚、都要明了,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才叫看破。
昨天我们解答问题,看到东北杨居士的提问,知道无形的众生,这是什么?九法界的众生,我们现在讲鬼神、灵鬼,他们的数量比我们世间人数多得太多!他告诉我,我们人跟他们比,是他们的万分之一,十万分之一,千万分之一,不能比。怎么会那么多?我昨天跟他解答的,是用《三字经》上前面几句话来说明的,现在特别多。如果你要很冷静的观察不难明了,为什么?现在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,从前社会善人多、恶人少,从前的社会人都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;现在人相信每个人都是坏人,你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是好人,这什么原因?总的来说,还是教育出了问题。中国在五千年前就重视家教,所谓说是「教儿婴孩」,小孩一出生就要教,教什么?教规矩,要懂规矩。从小要教,长大了教就不行了,他已经放纵惯了,再教他收敛非常困难。教学的内容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是中国五千年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主修的科目。家庭教育是根,根扎得好,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,圣贤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圆满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中国古时候有句谚语说得很好,「活到老,学到老,学不了」。也就是说,中国人是终身都在接受教育,最后是接受圣贤教育。这四个教育是一体不能分割,所以才有真善美慧幸福美满的人生,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可是我们这么好的教育,在最近一、二百年当中被疏忽,尤其是最近的一百年,整个社会的动乱,几乎我们完全丧失了。现在人没有家教,学校教育也不教伦理道德,社会上不善的人多了。无形众生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,我们这里疏忽了,他也疏忽,鬼神也疏忽。再给诸位说,天道也疏忽。天道疏忽,我们这个讯息是从百国兴隆寺传出来的。早年那边有八位山神,还不是中国的山神,韩国的,透出讯息他们想学佛,遇到常慧法师。常慧法师问他,你们做山神做多久?他说做三千多年。三千多年前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间,你们为什么不学佛?不知道。现在来想学佛,看到什么?看到轮回苦,天上也不怎么好,人间就更不必说了,往下看是苦不堪言。他们才知道极乐世界好,极乐世界安稳,那个地方太平,想修净土。很难得,这八个山神真的往生,八个山神。
所以从许多讯息,我们了解九法界众生希望成就证果的很多。但是各人的缘分不相同,你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正法?佛在经上常讲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得人身不容易,闻佛法更不容易。尤其在现代真正的高僧大德少了,为什么少?还是个教育问题。真想学,学一辈子不能成就,原因佛说得很清楚,在《佛藏经》里面,不是《大藏经》,有部经的名字叫《佛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里面,分量不多,佛在这个经上说,「佛弟子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佛都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。你要是跟佛学,按照佛讲的次第,像我们念书一样,总是先念小学、再念中学、再念大学、再念研究所你才能成就。如果你说我小学、中学都不念,我就念研究所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佛说这种学生不是他的学生,他的学生听话的,不听话不是他的学生。
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,传的小乘经论很完备,几乎全部翻成中文。这就是中国早年这些古人重视,所以佛教的小学最完备。往上去这大乘,大乘太多!所以选择性的翻成中文,经过严格的选择,翻成中文之后,现在梵文都遗失了。真的,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,想学佛,佛的原始资料在中国,翻成中文。可是小乘经典,巴利文还相当完整,跟我们的《四阿含》一比较,它比我们多的分量很少。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,一个俱舍宗,一个成实宗,学佛要从这里学起,然后你才学大乘。可是唐朝中叶以后,中国人不再学小乘,为什么?中国人把儒道来代替小乘。确实小乘里面所讲基础的方法,儒跟道都有,通的,在基础上讲通的。而在思想上讲,儒跟道比小乘更开放,心量更大,更容易契入大乘,所以就不学小乘了。在中国这一千五百年的样子,无论是出家在家没有不学儒的,像四书五经乃至於十三经都学;道家的除老庄之外,甚至於《道藏》也都去学习。这个根底厚,转入大乘,成就的人多。
可是到今天麻烦来了,现代确实,民国初年确实还有些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,参禅、念佛的,禅宗像虚云老和尚,净土像印光大师,教下像谛闲、圆瑛。但是在最近这半个世纪,在中国讲一甲子六十年,这些老人往生了,确实后继无人。为什么?我们生在这个年代战乱流亡,想学没有机会,生活不安定,没有修学的道场,也没有好的指导老师,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,所以虽然是很用功,最后都变成佛学,而不是学佛。学佛是什么?学佛要从基础学,扎根,那叫学佛。没有基础,以后都会变成佛学,能讲、能写,写佛家的文章,讲佛家的理论,自己做不到。我说这个话不过分,连十善业都做不到,那就不要讲三皈五戒。三皈五戒是以十善业做基础,没有基础哪来的三皈五戒?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,一入佛门就传授给你,一生的指导。我们有没有照做?就是想做也做不到。为什么?你不晓得什么叫觉,什么叫迷,觉而不迷就做不到。你不知道什么叫正,什么叫邪,正而不邪你做不到。你不知道什么叫清净,什么叫染污,你不知道,你怎么能做到净而不染?你不晓得。所以三皈只举行个仪式,内容一无所知,这不是真的。真正明白了,受了三皈之后,学觉不迷、正不邪、净不染,从哪里学起?从戒律学起。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这是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最高的原则,一切诸佛没有例外的。我们有没有从这下功夫?
想做,现在连十善想不想做?想,做不到。什么原因?还是佛那句话,你没有从小乘做起。我们中国用儒道来代替,这些年来我们提倡的《弟子规》,是儒家的笃行,根本;《太上感应篇》,是道家的根基,我们总希望从这里下手。汤池小镇我们做了实验,你们很多人去过,人家在那边学《弟子规》,你们去看的时候很受感动,那你就晓得,有那个底子提升到十善业你就能做到;没有那个底子,十善业不晓得从哪做起。有十善业道才是大乘经里面打开,你们都看到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那个善就是十善业。你真的把十善业做到了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没有做到,经典一打开没有你的分,为什么?我不是善男子,我不是善女人。如果没有汤池的实验,我们说这些话你不懂,是真的不懂。汤池的实验诸位如果多去几次,你对於我讲的话体会就很深。从这个基础上再学《感应篇》,《感应篇》是因果的教育,《弟子规》是伦理的教育,《十善业道》是道德的教育,你才入门!具足这些基础,你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,世尊在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那个地方都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上善是什么?上品十善。世尊通常在一般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生天,生天的条件是上品十善;人道,来生不失人身,来生还能到人间来,中品十善;阿修罗是下品十善。
实在讲阿修罗也是上品十善,为什么变成下品?他里头掺杂的不善。他是真修上品十善,布施供养他真干,掺杂什么?掺杂著傲慢,贡高我慢,好胜、嫉妒、多疑,所以变成阿修罗,福报很大。阿修罗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大福报,我们人间讲的大富大贵,可是他们富贵怎么样?为富不仁。虽然大富大贵,他没有仁慈心,他表现的是傲慢,他的福报享完之后,没有不堕落的。这就是佛法讲的三世怨,第一世遇到佛法,懂得修福,很认真努力修福,到第二生福报现前大富大贵,把修福忘掉了,作威作福。那福报享完了,命终之后没福了,就堕下去叫三世怨。三世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,对修罗说的。我们自己要很小心、很谨慎,不能走这路子。
所以无论在世间、出世间圣贤的教诲,头一条教我们什么?谦卑。最忌讳的就是傲慢,自以为是,那你就错了。头一个教谦卑,儒家的礼,自卑而尊人,这儒教的。佛家教导我们,你看看许多忏仪,你们常常拜忏的,那些仪规里头第一句是什么?「一心恭敬」,这就是谦卑,「一心顶礼」,这谦卑。我们一生当中不晓得念了多少遍?可是怎么样?可是没做到。对佛像做到,对人没做到,难怪,因为你不知道佛在大乘经上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如果你要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我们对一切众生自然就一心恭敬,一心顶礼。普贤菩萨十愿,第一愿礼敬诸佛就这个意思。诸佛是讲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未来佛在哪里?一切众生是未来佛。所以你不可以分别,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像对释迦牟尼佛那么恭敬,像对阿弥陀佛那么样恭敬,你就决定得生净土。如果说我对佛菩萨恭敬,对人不恭敬,错了,佛菩萨不需要你恭敬他。对一切众生恭敬,是对佛的真正恭敬,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就不多了。对一切众生的供养,是对於佛菩萨真实的供养,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,自己怎么会成就?所以我们怎么样修,修了几十年,烦恼习气还是依旧,没有丝毫的改进。这种状况你应该多想想,我修这么多年没有效果,那肯定有问题,不是理论上出了问题,就是方法上出了问题。如果理论方法不出问题,你的修行一定有效果;换句话说,你一定有成就。为什么学这么多年没效果,自己境界不能提升?道理不能不多想想。然后我给你的建议,你才会接受。我建议什么?从头学起。从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学起,如果是出家还得要加个《沙弥律仪》。
所以古时候这个社会上,出家人的地位非常高,帝王看到你都尊重你,为什么?普通人扎的是三个根,出家人扎的是四个根。也就是说在家人纵然做到帝王大臣,他像一个鼎三个足,三足鼎立。而出家人是四个足,像一张桌子一样,四平八稳,他比你更稳,所以出家人的地位就高,没有不尊重你的。现在怎么?现在一个根都没有,那什么成就都没有。怎么样修,那就是从前李老师讲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随业流转,你的一生受业力的支配。业力的支配就是不能够脱离轮回,你造的善业三善道受报,你造恶业三恶道受报,你出不去。什么原因?要想出离你得放下,要放下烦恼习气。六道轮回的因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简单、讲得清楚,你很容易记住,执著,你对於世出世间法统统执著,学得再好是人天福报,你出不了六道。要怎样才能出了六道?不执著,我学,很认真的学不执著。读经、听教听讲、念佛、参禅、持咒、处事待人接物都守住佛与圣人教导我们一些规矩,儒家称为礼节,佛家称为戒律、威仪,统统能遵守,果报在人天,为什么?你有执著。统统遵守、统统学习,不执著,执著的心很淡薄,那你就上升。就像马鸣菩萨教给我们,不但是学经教,或者是你修行,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,乃至於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我们做得很圆满,都依规矩做,不要执著。
《起信论》是举个例子,举听经,不要执著言说相、不要执著名字相、不要执著心缘相。它教我们这个原则,我们要会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著相。怎么不著相?吃东西不要去挑挑拣拣的,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,你著相了。什么都好。在近代弘一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。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俗家叫李叔同,你看过他的传记,他年轻的时候是花花公子,有才华,真的琴棋书画都好、都精通,才子。人很傲慢,非常执著,样样东西都要挑最好的,稍微次一等的,他都不要。出家之后他真的放下,变成非常随和,很好侍候。我在新加坡听广洽法师说,广洽跟他是非常好的朋友,广洽法师邀请他到新加坡,就住在他的小道场。那道场也不大,我去过几次。他说每天吃饭,因为广洽法师接待他,都是很留意,希望东西做得很好。有时候东西嫌太咸了,就问弘一法师,弘一法师说好,咸也好,咸有咸的味道;那个太淡了,淡有淡的味道。没有一样不好,一丝毫挑拣都没有,跟他早年完全不相同,一百八十度的转变,这就叫放下。
放下对饮食的执著,放下对工作上的执著,放下对处事待人接物的执著,他统统放下,不再执著,所以人就很随和,没有人不尊重他,没有人不欢喜他。看到别人有过失,特别是他自己的学生,那在从前教训是非常严厉。学佛之后看到学生有过失,他不说一句话,他认为是什么?我自己教得不好,所以他自己一天不吃饭。学生就知道老师今天一天不吃饭,我们一定自己有过失,赶紧忏悔。他不骂你,也不说你,他用这个方法,绝对不会责备,很有效。他的学生都知道老师的脾气,老师今天不说话、不吃饭,准有事情。这就是他现身说法,教我们什么叫放下。放下不是不负责任,放下是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,心里面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就是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。那个妄想,妄想是你放不下,绝对不可能的,所以不要在这上下功夫,只在执著、分别上下功夫。执著要尽量减轻,分别愈少愈好,能不分别尽量不要分别,能不执著尽量不执著,这叫佛法。我们现在搞得很清楚,无论学什么东西,只要有执著,世间法,不是佛法;只要没有执著,那就是佛法。哪一法不是佛法!真正不执著,法法皆是佛法;有执著,念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世间法。近代太虚法师提倡五乘佛法,那可以说有执著也是佛法,什么佛法?世间佛法,不是出世间。现在人讲得很时髦,人间佛法,只是人道的佛法,天都上不去。而佛法的标准是要脱离六道轮回,所以讲三乘,三乘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出六道了,这才叫真正佛法。
那我们念佛,念佛真正往生那你是得到佛法;念佛还不能往生,还是世间法。这桩事情,前清慈云灌顶法师讲得非常清楚,他老人家讲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后面给我们讲念佛一百种果报,不同的结果,第一条他就讲阿鼻地狱,第一百条究竟成佛。我在年轻的时候刚刚接触,我看到这个就很纳闷,念佛是好事情,纵然不能往生,也不至於堕阿鼻地狱,那个佛怎么念的?我就拿著经本去问老师李炳南老居士。老师一看到,这个重要,这是大事,我不跟你讲,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讲。你念佛,如果你有瞋恚、有贪婪、有愚痴、有嫉妒、有傲慢,你怎么能往生?还是要堕阿鼻地狱。只是阿赖耶识里种几个念佛的种子而已,你还是要受业力果报。你只是念佛,你没有依教奉行,那有什么用处?这道理我们才搞清楚。
所以自己要成就,真的想成就不能不从《弟子规》下手。要学弟子规,一定要到汤池去看,你才晓得那是怎么个学法。你不到那里去,你看书,没有法子体会,讲得再好,讲得再清楚,你都体会不到,为什么?你没有见过。见过的不是一个人学,不是一家人学,一个地区的人统统学,这不一样。那个地区假如他们学的是三个,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十善业,那就完全不一样。那比现在要好很多倍!你们去看过,我说这个话你们能体会,没有去看过,我说这些话你还是不懂,你不能体会。
所以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,我们中国人讲气氛,外国人讲磁场,这个很重要。所以古时候的社会你就可想而知,汤池在古时候社会,那只是几分之几,然后古人那个做人,人很乐;现在做人,人好苦!不苦,他怎么会自杀?你看现在传媒报导的,哪一天没有自杀的,他为什么要自杀?不想活了,那就说是活了不如死,所以才想自杀。现在自杀年龄降低,小学生都自杀,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,现在的社会到底出了些什么毛病?然后你再想想汤恩比的话,要拯救这个社会,他说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我更具体的说出来,孔孟学说的《弟子规》,大乘佛法里面的《十善业道》就行,就能自度,就能度他。这个根扎稳,然后大乘教里头,随便修哪个法门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你只选定一个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这一生就能作佛、作菩萨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你没有这个根,那就不行,像植物一样没有根它活不了。你锯一棵大树,放在你家院子里,你种下去,它没有根,几天就枯死了,所以它要有根。
在家居士扎三个根,出家的同学扎四个根,没有一个不成就!自己解脱了,得自在了,就能帮助人,以身作则。像汤池那些老师,老师们自己做到,自然就帮助人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看他们怎么过日子,看他们怎么工作,看他们怎样待人接物,那就叫化人。教化众生不是用言语,身教,我做给你看。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教化众生能感动人,也是身教,言教是补助的,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是身教。所以经上常讲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,做给人看,人家看到之后向你请教,那你就跟他说,叫演说,先演后说。主动教化人也是演教,你看看我们佛门里的术语「弘宗演教」,宗是宗旨,宗旨是什么?一心,禅门性宗,一心是宗。弘宗演教,教是教下,禅宗以外九个宗都叫教下,教下怎样去帮助别人?是要表演。我们念佛净土宗也是表演,净土宗念佛堂,念佛是表演出来了,老实在那边绕佛念佛表演出来。但是除了这个之外,生活没有表演,工作上没有表演,差这一大截,为什么这样?持戒念佛,把持戒疏忽了,只念佛,持戒没有。
你要晓得《弟子规》是戒律,我讲过很多次,是根本的戒律,基础的戒律,《感应篇》是戒律,有这个基础,十善业道的戒律自然就圆满。你生活上是持戒,念佛堂里面念佛,这就会感动人。不但你感动人,你也能感动许多无形的众生,自度而后度他,这就对了。而自己持戒念佛,诸位要晓得,持戒的人心清净,为什么?他不生烦恼。对待一切众生,他行善、他造恶,不会心浮气躁。遵守普贤菩萨的教诲看到众生心行不善,那用什么方法对他?恒顺众生,用恒顺来影响他。他迷得很重,烦恼习气很重,你不能说他,你说他,他不承认,所以说恒顺众生。如果看到这个众生心行非常善良,普贤菩萨教你随喜,随喜功德,随喜什么?尽心尽力帮助他、成就他。他做的善事、好事帮助他,随喜功德。
我们佛陀教育协会,这是个遵守世尊教诲的场所,在这个地方我们每天研究经教,在这边上课!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地方每天能够有六个小时讲经。所以我还希望有年轻的法师、年轻的居士,我们一起来学习,每天我讲两个小时,另外四个小时大家来分配。我也没有什么很高的期望,我希望我们能有十个人,大家在一起学习、在一起修行,每天我们轮流来讲经,希望这个道场一天有六个小时。六个小时讲经,八个小时念佛,这叫标准道场,真修净土,真干!解行相应,解门是学经教,行门是老实念佛,其他的活动统统没有,没有法会,没有一般所说的佛事。我们这边佛事就是讲经、念佛,这是佛事,长时间在这里薰修,他怎么会不成就!
基本这三样东西是一定要做到,标准道场。真正可以做到六和敬,做到六和敬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那这个道场是真的道场,不是假的。到这个道场来做义工的,那就是普贤菩萨行愿里面随喜功德,到这边是成就功德的。来修学的是随喜功德,来照顾大众的,发心照顾大众的也是随喜功德,出钱、出力统统都是随喜功德。你在这个地方会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《论语》里面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你在这里学经教、在这里念佛统统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不亦乐乎,这叫真修、真干。
希望从我们这个道场做起,我们来带头,其他道场都能像这样,佛法就兴旺起来,正法又出现,就不是末法,正法出现。佛讲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佛法哪分这三段,那佛说这是人心。人如果真正照释迦牟尼佛方式去做就是正法,不照这个去做就是像法;完全违背,就是戒律没有了,只是研究经教、念佛,三皈五戒十善都不要,那就是末法。这要懂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功夫到一定的程度,我们讲念佛,念佛第一个阶段功夫成片,说老实话,只要自己肯干,每个人都能成就。
功夫成片是得清净心,无论在家出家,无论从事哪种行业,你事情照做不碍事,事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情照做,心里面是阿弥陀佛。有同修问,那心里阿弥陀佛还能做事吗?我举个例子,你们仔细去想,过去我住台湾,有一年过年一位老居士(老太太)到我道场来拜年,就跟我谈到,她说法师,我现在一切都放下,只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除这桩事情统统放下。我说哪桩?孙子,她疼爱她的孙子,孙子放不下。那我要问你她心里头念念是孙子,有没有妨害她的工作?有没有妨害她的生活?没妨害。并没有挂在口里头孙子、孙子,她不是念孙子,她是念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心里想孙子,一有事情马上想到孙子,佛都忘记了,是这么回事情。
所以我就告诉她,你心里头的孙子,能够把他换成阿弥陀佛,你就成功。怎么?阿弥陀佛是我的孙子,我的孙子就是阿弥陀佛,你肯定往生;如果换不过来,换不过来你功夫不得力。这就是她心里头真有,口里头没有没关系,她心里头真有,那叫功夫成片。她对她孙子是功夫成片,对佛号没有。从这例子你想什么叫功夫成片,你就懂得,心上真有,不一定在形式上、不一定在口上,心上真有。我相信,她是没跟我讲,她晚上作梦常常梦孙子,她没有梦到阿弥陀佛。
所以功夫成片决定得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我们净宗常讲「打成一片」,功夫打成一片就是这么个境界,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。虽然话这么说,还是要把世缘放下,这是我常常讲的,名闻利养要放下、是非人我要放下、五欲六尘要放下;弘一大师五欲六尘放下,所以他生活才那么自在、那么潇洒,一点执著都没有;贪瞋痴慢要放下。这十六个字是我们念佛人最严重的障碍,只要把这个去掉,我们念佛功夫,不说很高,功夫成片决定做得到。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三品,上三品的自在往生,叫了生死,你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去得成,想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不碍事。世界上多住几年不是留恋这个世间,留恋这个世间你去不成,为什么?你没有放下。不是留恋,那什么理由住在这个世间?有人听你的,你还可以教他,所谓佛度有缘人。有缘,有人喜欢听你的,你教他,他听,那你就不能走,你总要多带几个人去;没有缘赶快去。没有缘什么?没人喜欢听你的,你讲别人不听,那就赶快去,自在!所以这预知时至、自在往生不是难事,不必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太高了,那不容易做到。
晓得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就自在往生,真正搞明白了,这才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,其他都叫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。这一了百了,无量劫来想出六道出不去,这一生机会要抓到。你要不把握这个机会,你一轮回又要无量劫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为什么?佛法难闻。你想想看你纵然得人身,你来生还有这个机会能听得到吗?所以坚定信心、坚定决心我这一生就要成就。基础扎稳,我只要依一部经。哪部经最殊胜?《阿弥陀经》。十几年前我住在美国,有个同修来问我:法师,如果《大藏经》这么多,让你选一部,你选哪一部?我说我选《阿弥陀经要解》。最喜欢的一部经,真的是精华,简单扼要。我那个时候发心是要一生讲这个经,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他老人家劝我弘扬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宗第一经,内容非常丰富,对净土的介绍很详细,对於初学净土是最好的一部经典。所以我讲了十一遍,最后一遍没讲完,前面十遍都讲完。《华严经》过去讲一半就停止,这是第二次讲,是韩馆长韩鍈在临终之前几天一再要求,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,留一套录相带给后人做参考,我答应她。
《华严》,彭际清居士说得好,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他是念佛往生的;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,这三部经是一部经,没错,说得是好。《华严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讲,这个我们要懂得。最简单、最扼要的是《弥陀经要解》,它的内容跟《华严》没有两样。喜欢简单扼要的,你就选这个;你要喜欢很详细的,那你就选择《华严》,真的是最详细。《华严》真的是明白了,所有经教全明白,真叫一经通一切经通。那其他经教一经通也一切经通,但是要见性才行,不见性你通不了,见性就通了。《华严》不要见性也通,解悟不是证悟,因为它讲得非常详细。这些道理都要懂,真正得一念这个重要。
《弥陀经》教我们念佛,念佛要念到什么样程度?一心不乱。所以一心,古人讲有三个等级,最高的叫理一心,那是明心见性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;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,他不是凡圣土,也不是方便土,理一心不乱。第二是事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得禅定,他生方便有余土。真正讲带业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的条件功夫成片就行。功夫成片就是一心念佛,心里除了佛之外,真的没有别的东西。你别的所谓世缘都放下了,只有一句佛号,那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万修万人去。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的,没有别的原因,这个世间没放下,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!不是财产没放下,就是名利没有放下,就是亲情没放下,所以耽误了。统统放下,你怎么会不往生!放下很重要。
前面第十七段,我们念的「大愿宿成」,我们的大愿实在讲就是往生净土。往生净土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说的,就是「无上大菩提心」。因为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里念的,《无量寿经》往生净土是两个条件,「三辈往生、往生正因」说得很清楚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只有两句话。那我们看到很多老阿婆、老阿公,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,临终的时候瑞相希有。好像他没有发菩提心,他只一向专念,那怎么能往生?蕅益大师讲得好,你一心一意想生极乐世界、想见阿弥陀佛,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。我们想想有道理,蕅益大师真讲得好。无上菩提心,要用我们现在换句话来讲,就是无上的智慧,没有比这更高的智慧。你不能瞧不起老太婆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她的智慧是最高的,不是最高的,怎么能见到佛!怎么能到极乐世界!所以这一念太重要,你什么经教都不懂,什么经你也没念过、也没听过,真正一心一意想见阿弥陀佛、想生极乐世界,最高智慧,无比的智慧。学了很多经教,求往生的心若有若无,看到世间名闻利养还在贪恋,不能跟那个老太婆比,不能比,差远了。她学的是无上菩提,无上大法;你学的是人间佛法,人间佛法出不了六道,那怎么会一样?
我们在此地看菩萨大愿宿成,宿成什么?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何以见得?古德曾经讲过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你说是不是宿成!是不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!由此可知,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归自性。自性像大海一样,无论是大江、大河、小溪,水全部都流入大海,都会归在大海,所以大海里头应有尽有。这大海是什么?大海是我们心性,性海、心海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,一切诸佛如来是它现的,一切诸佛刹土也是它变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所以万法归一了。
昨天答问题,有个问题说我讲经的时候,讲到其他宗教,怎么能跟佛教会通?归一就会通。我们说净土是唯心净土、自性弥陀,那我们讲基督教唯心天堂、自性耶稣,我们讲回教唯心天园、自性安拉。那有什么差别?你要造作罪业堕到阿鼻地狱,阿鼻地狱里有鬼王,唯心地狱,自性鬼王,都没有离开。那再问你:阿鼻地狱是不是真有?告诉你,你有分别执著就有,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。还不要分别,执著没有就没有了,执著没有六道就没有,就证阿罗汉果。你有执著那肯定就有,为什么?它从执著里变现出来,六道是从执著变现出来,有执著就有六道,自作自受。没有执著,六道没有了;没有妄想、分别,十法界没有了;统统没有了,没有,一真法界。极乐、华藏都是一真法界。
六祖能大师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圆满的。这个东西是不好懂,千变万化本自具足。我倒想到一个东西,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?叫万花筒。用三片玻璃做个小圆筒,里面有颜色的纸片,你放一些在里面,然后你转转看,转转它里面组成很多很美的图案,你一天转到晚,你转到一年没有一个相同的。自性什么东西它具足,这就好像什么?三界六道你在这里面打滚,就像万花筒一样,有很美的,也有不好看的。六道说实在的,六道都在万花筒里头,不过万花筒里面,那里面的色彩好的不多,不好看的很多,就是这样的。其实六道里头有善恶,四圣法界里面善恶没有了,有净,他们是清净的,没有善恶。染里头有善恶,所以六凡是染,四圣是清净,染净一对。染里面有善恶,三善道是善,三恶道是恶,有善恶,这说什么?你愈迷愈深。其实全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六道的相虚妄的,十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。离开虚妄才能回到一真,真正证得一真才晓得真妄不二,入不二法门,那才真正的叫大自在、大解脱。
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大愿,四弘誓愿,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性德的流露。只要放下少许,不要多,放下一点点的执著,这个性德就现前。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千言万语,应身示现,教什么?就是教一切众生看破放下而已。学与不学不重要,你看看很多念佛往生人,占决定大多数是一些贫穷,生活很困苦的老婆婆、老公公。他们听说极乐世界好,因为自己生活一生太苦了,希望有个好的环境,听说这么好,拼命念佛,他什么也不懂。就像谛闲老和尚给锅漏匠的教法一样,锅漏匠一生太苦了,命苦!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。所以谛闲法师教他一句。不认识字、没念过书,想出家,看到谛闲法师出家,他也想出家。谛闲法师念过书,会讲经。他年岁差不多将近四十岁,学认识字困难,就连学敲打唱念他都不会,人很笨,那这样出家住在寺庙里,没人瞧得起你。谛闲法师很聪明,给他剃了头,放在乡下一个小庙,破庙没有人住的,找这么个地方叫他一个人住。就教他一句佛号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个他会念。你就一直念下去,天天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。这个真好,没有压力,念累了就去睡觉去,睡醒了就接著再念,三年成功,站著往生。这种人好教,他没有妄念,真的是一心念佛。谛老先传他的时候告诉他,你好好念以后准有好处。实际上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,果然得到最殊胜的好处。所以谛老赞叹他,你的成就,讲经说法、弘宗研教的这些大德比不上你,丛林的方丈主席比不上你。这话是真话,句句都是真话。三年时间不长,人家就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,什么原因?一生苦吃尽了,他知苦。那我们这世间人不知道世间苦,所以那个心发不起来;吃尽苦头的人,教他有个地方没有苦的,他怎么会不去!道理在此地。
佛陀给我们示现,示现叫我们吃苦,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丢了两句话给我们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这两句话多重要,你要想成就,你要持戒、你要吃苦,为什么?吃苦,对人间没有留恋,真放下了。不能持戒,又不能吃苦,那怎么办?来生再来吧!这一生不行。可是这来生很长,来生你不晓得到哪一道去了,来生不容易闻到佛法,这麻烦大!所以世尊这句话就重要了,以苦为师,你要能吃得了苦,你对这个世间才没有留恋。所以住在一个很好的环境,他往往就贪恋这个地方,这不错!用不著,极乐世界不知道是真有、是假有?疑心就生起来。所以要住在个破庙里面,生活很清苦,道心就起来;一富裕、一享受,道心就没有了。佛陀真有先见之明,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?不听话。「积财丧道」,这句话大小乘经里面佛说很多次,常常讲。所以真修行,真想脱离六道,不管是在家出家最好不要有财富,有财富你就去不了。为什么?你财富不晓得怎么用法,还没有处理妥当,阿弥陀佛来接引,就是感应那一刹那,时间很短,刹那之间那个感应,一个念头错了,阿弥陀佛就不见了,再想他来不容易了。为什么?再想他来是妄想不是真心,一念是真心,二念就是妄心,妄心不起感应,这个要晓得。
自己既然大愿宿成,那我们的希望是真有,可能性很大,不要自暴自弃,真的,要真正下决心,我这一生成就。物质生活得过且过,决定不求享受,最低的标准是什么?我这个体力能受得了就行了。所以饮食卫生,不要吃出病出来,少吃,不要贪,没有贪心。从日常生活里训练除去贪、除去瞋、除去痴、不疑惑,这些是什么?这些讲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功。基本功夫你都有了,再发愿、再念佛,你说怎么会不成就!
佛法在世间,缘分,这个话佛讲得太多了,「佛法因缘生」。缘,不结世缘,只结法缘,这重要,与一切人有缘往来,就要把净土介绍给他,就要把人生的苦介绍给他。你现在是有富贵,你在享受,你有没有看到富贵人家一旦丢掉了,后果怎么样?佛说「财富是五家共有」,你能保得住吗?尤其现在灾难太多,这五家,火会烧掉,水会淹没你,盗贼会夺取你,败家子会把你的财产全部散光;现在所谓是天然的灾害,地震、海啸、战争、人祸在所不免,所以不是自己的。相信命运,一饮一啄莫非前定,就不求了,只求生活能过得去,比什么都好。修养自己的德行,自然性德里面的福报会现前,龙天善神拥护你,这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你所求得的,用尽心机求得的,是你命里所有的,无论用什么心机,绝对不会在你命里所有的再加一点点,不可能。你命里有的,阎罗王、天神也不能把它拿去一点点,不可能的。命里有,从哪里来的?是你修的,你前世修的。前世修,这一生又修,财怎么修法?布施,财布施就是修。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决定不要保留,那就完全正确。你能这样做,到晚年你的财用没有止境,为什么?太多。过去生中有财库,这一生又拼命在修,那还得了!法布施长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
昨天有个同修从加拿大来的,那边我一个老朋友陈风子,还在,他今年九十六岁,去年还登泰山,到中国来旅游的时候,他到泰山最高峰。这是个艺术家,印章刻得真好,我有几个图章是他刻的,我们净宗学会,「净宗学会之玺」,那六个字他刻的,刻得非常好。心地清净,一生的兴趣就是搞这个东西,刻印、写字就搞这个。生活是知足常乐,晚年这么多年,几十年在外国他就靠刻印章,他的印章是价钱很高,靠这个生活就够了。我没有想到九十六岁,他们告诉我,最近他又考取驾照,希有!九十六岁自己还开车,政府给他驾照,可见得他身体体力真好。如果体力不好,人家不会给驾照给他,很难得。怎么养生的?就是养心。心地清净、安详、不浮躁,饮食起居有规律,健康长寿,他住在温哥华。所以相信大愿宿成,那我们相信有愿必成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