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五二卷) 2007/10/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5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,二十个比喻当中我们看第八。第八有五首颂,「象王随变喻,喻定用自在德」,特别注意定用。我们先看第一首偈:
【释提桓因有象王。彼知天主欲行时。自化作头三十二。一一六牙皆具足。】
我们先看这一首,这里面有哲学、有科学。首先要说明『释提桓因』,这是人的名字,就是忉利天的天王。释提桓因翻成中国意思叫「能天主」,也是三十三天的天主,在欲界,没有修定,完全靠福报,修上品十善生到这个天上。佛法里面讲一般靠他力,依靠别人帮忙脱离三恶道,最高的也是生到忉利天,这欲界第二层天。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,梁武帝的妃子造恶业堕地狱,请到宝志公为她超度,修法事来超度她,这就是「梁皇宝忏」,梁武帝。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来的,所以以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也只能把她超度到忉利天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安世高,他的同学堕落在畜生道做龙王,寿命将尽的时候安世高去度他,也只能把他超度到忉利天。这就靠别人,他力。
向上去,他力、自力都有。自力是什么?修定,修定没修成功,可是有一点定功,不能说完全没有。我们把修定用一百分来比较,如果修到八、九十分,那定差不多修成了;如果只有十分、二十分,这叫什么?叫未到定,修定而没有成功。他修十善,十善是基础,不能不修十善。诸位要晓得,十善业道是生天的基本的条件,多半都是生到欲界天,加上一点定力才能到夜摩天;夜摩天往上去,这定的功夫就愈来愈深,上面是兜率天;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,再上去最高一层是他化自在天,都要靠定力。
如果定修成了,修成是什么样子?能伏烦恼。没修成就是还伏不住烦恼。烦恼是什么?总的来说就是分别执著,还伏不住,这欲界。真正能伏住,没有断,伏住了,生初禅,到色界天去了,那就不是在欲界。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。知道之后,知道修定比什么都重要。修定一定要记住,伏分别执著的烦恼,这个东西伏不住,那就是没用处,不能成就。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道,这才能不生恶道,这个恶道是讲三恶道。
释提桓因的因地是普遍的三种布施,所以福报这么大;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欢欢喜喜,全心全力,来生的果报是忉利天主。再给诸位说,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忉利天?这一定要知道。佛法里面给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,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忉利天,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,你就知道一个小千世界里有一千个释提桓因,忉利天主有一千个。一个中千世界又有一千个小千世界,一个大千世界又有一千个中千世界。你这样去乘,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,三千,多少?十亿。所以娑婆世界,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教化区,有多少释提桓因?有十亿个,不是一个。一个单位世界只有一个初禅天,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,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,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,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。所以娑婆世界有一个四禅天,有一千个三禅天。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。
他修财布施,修福!欢喜布施,认识机缘,看到有需要布施的时候无不是尽心尽力。财布施有内财、有外财,外财就是我们讲的身外之物,属於外财。钱财属於外财,衣服属於外财,这都可以布施,房屋也是外财;身外之物,属於自己所有的,统统都可以做布施,这叫外财布施。财布施得财富!布施里面最难能可贵的是内财布施,内财是身体,身体怎么布施?你看现在像我们道场许多同修到这边来做义工,义工是要来服劳役的,这是用身体,叫内财布施。内财布施里面又有用体力、劳力来布施,有的用智慧来布施,你帮这个道场策划,帮这个道场用你的智慧来协助道场提升,帮助同学们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没有一样不是修的财布施。用体力是财布施。
可是你所做的事,所做的事看你这个念头,如果你的念头全是教学,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把它做得很好,给大众做榜样、给大众做示范,那是法布施。你看财法统统都有,所以那是一念之间。我只管把我本分,叫我做的事情,我都做好;我不能做出、没有这个意念做出最好的榜样,那只有财施,没有法施。有真正做最好的样子、典范,那里面就有法布施;不但有法布施,而且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涵盖著无畏布施,所以一个布施里面三种具足。无畏是叫大众,你给他服务,他感到有安全感,他生欢喜心,没有恐怖、没有怀疑、没有忧虑,这就把人的恐怖化解了。如果你做事情很认真、很负责任,但是脾气不好,常常喜欢骂人、喜欢说粗话,人家虽然接受你服务,可是对你害怕,那你这无畏布施就没有,你会叫人怕你,这不好。
寺院里面的工作,古时候分一百零八单,就是一百零八个项目。我们这个小道场没那么多的项目,一个大的丛林它有一百零八个项目,每个职位都是修三种布施。所以布施修得好,实在说,忉利天主都是在寺庙里面修积的福报,没有能够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,没有出三界,没有脱离六道,就人天福报现前;小的福报在人间,大的福报人间没有,那在天上。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有享福的、得大富贵的,你就知道他前生修什么;有得贫贱的,他前生造的是什么因,这是属於因果教育。如果都能通达明了,无论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是欢乐还是忧虑,你都能够化解。知道是什么?知道这前世自己所修的因,这一生应当所得的果报。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!
忉利天主『有象王』。象在古时代是富贵权力的象徵,家里面有象,象也为人服务,出门有乘象的;次一等的在家里养马,出门有马车。在从前这是富贵人家,一般平民都做不到的。平民家里能够养一头驴,出去有小驴,驴也可以拉车,小车,就算是不错。象多半是国王,国王乘骑才有象。「象王」,这个象王它知道天王要出去的时候,它是天王的乘骑。我们看到印度现在还有,帝王出门的时候,他那个象,象背上可以造一个小的像亭子一样,有盖,天王坐在里面。象走起来是稳稳当当,我们常讲四平八稳。它知道,不但它知道,它能变化,这象王能变化,它能变作三十二个头。三十二是表法的,表法有内外,内是表三十二相,外是表三十二应,像观世音菩萨在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,它都有表法的意思。
『一一六牙皆具足』。每个头都有六个牙齿,我们看到一般的象只有两个牙齿,六牙是象王,象中最名贵的,非常希有,人间真的是很少见;在忉利天,忉利天主他的象是六牙。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骑大象的是普贤菩萨。文殊菩萨骑狮子,普贤菩萨骑大象,这个象是六牙象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所骑的这个象是大圣欢喜天的灵体,六牙象王;换句话说,他是天神。这个天神就是象王,所以他有神通,他能变化。六牙也是表法的意思,表法的意思很多,像代表六大,六大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,这叫六大。最普遍的是代表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它表这个意思。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示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应该是用六因,成佛六个因。这六个因是什么?就是菩萨六个阶级,你看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叫六个因。菩萨在因地,因地圆满了那就是果,果是妙觉,妙觉就是佛。在《华严》里面十信位的菩萨,这是在十法界里面,没有超越十法界,十住就超越十法界。十住,初住菩萨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天台大师所讲的「分证即佛」,他虽然没有圆满,但是分证。
我们学《华严》学到这个地方,可以说是很清楚、很明白,十信菩萨的初信位相当於小乘的初果须陀洹,这断烦恼的层次完全相同;也就是说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。圆教初信位跟须陀洹是相等的,但是智慧比须陀洹高得太多,须陀洹不能比,断烦恼是相等,智慧不一样。七信位的菩萨思惑断尽,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,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了,小乘的阿罗汉果,出离六道轮回。诸位要知道,见思烦恼断了,轮回就没有了,就是永嘉大师讲的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梦里明明有六趣,就有六道轮回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在我们《华严》里面讲,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了。这一点,讲这个大家更容易懂。只要你还有执著,你就出不了六道。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把娑婆世界的执著放下,娑婆世界里面一切人事物都不能执著,执著,不能往生,必须放下,阿弥陀佛才会来接引你。只要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知道,放下了,真放下了;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,没有别的原因,你没放下。所以这放下的工作要在平时做,不能到临终时候,临终的时候靠不住,应当平常就要学放下。放得愈多愈好,最好连分别也要淡薄,对於往生才有把握。起心动念那个太难,那确实不容易。起心动念没有了、分别执著没有了,那就成佛,在《华严经》上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,不但六道没有了,十法界也没有了。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就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方便有余土,六道是凡圣同居土。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,不是没有,都有。常寂光土是不分,现在讲的是空间维次,那个不分,那个没有,完全没有。所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刹土,常寂光土是不分的,实报庄严土有分,里面还有差别,还有些不同,所以大同小异。
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才真正知道,修行修什么?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告诉我们一个总的原则、总的方法,就是放下,放下就是。为什么不肯放下?放下,心就清净,三昧就现前。不要放下很多,只要放下执著,执著放下,你心就定了,你情绪就稳定。心只要定了,佛在经上讲得很多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我们念佛人,我们要把心放在什么地方?要放在佛号上,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,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肯定了,决定没有怀疑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蕅益大师说得很好,那就成佛了。他自己常常跟别人说:我求生极乐世界不求高品位,只求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满足了。他是过来人。为什么下下品往生就满足?因为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。三辈九品有没有?有。虽有,不重要,名义上是有,实际上是平等的。所以这个世界很特殊,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另一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,找不到,它是平等的,所以真正不可思议。求高品位往生有困难,为什么?你断烦恼不容易;这下下品往生不难,人人都做得到,只要把烦恼习气控制住,让它不要发作就成功了,这是人人都做得到。
尤其佛教给我们方法,念佛。这妄念控制不住,用佛号把妄念控制住,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没有其他的念头,这就对了。所以用一念控制一切的妄念,这个方法好极了,比修禅容易太多了。修禅不许有妄念,到最后祖师也是无可奈何,用变通的办法教大家参话头,参话头也是有一个妄念,就是用一个妄念打掉一切妄念。念佛跟参话头是一个道理,但是参话头没有佛力加持,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这个好处就太大!诸位念念《弥陀经》、念念《无量寿经》就明白,念佛人决定得佛力加持。
但是我们很多念佛人得不到佛力加持,那是什么原因?原因是佛力加持你,你自己不知道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有明显的感,佛是冥应,不是显应。到什么时候有显应?你真的只有一念,只有一念阿弥陀佛,其他念头都没有了,阿弥陀佛给你的应是明显的应,你自己知道。只有冥应没有显应,那就是说你的功力还不够,你念佛里面还夹杂著妄念,妄念虽然很少,不多,但是有,不是没有,道理在此地。只要是念佛的人,纵然杂念很多,佛还是加持你,冥冥当中加持你,这是肯定的。为什么?四十八愿是他的本愿,哪有不加持的道理!我们不能怀疑,怀疑是自己有障碍,让佛力加不上;不怀疑,坚定的信心、坚定的愿心,就得到佛力加持。
修善,特别是十善业道、菩萨的六波罗蜜、普贤菩萨的十愿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一定要做。譬如第一句「礼敬诸佛」,现在有不少同学到汤池去看,听说回来之后,学了懂得礼敬,对人都能够九十度的行鞠躬礼,这礼敬诸佛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对任何一个人都要以真诚恭敬心向他行礼,这礼敬!礼敬的意思在哪里?礼敬是去除我们无量劫来贡高傲慢的烦恼。这个烦恼你不能说你没有,佛说了,人人都有。谁没有?菩萨没有。菩萨里面还有大菩萨、小菩萨,大菩萨连傲慢习气都没有,小菩萨贡高傲慢没有,还有习气。为什么说你有?佛讲这是无始无明烦恼。换句话说,这在大乘教里,实际上我们讲得很多,一念不觉,这个烦恼就生了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。相宗说得好,无明不觉生三细相。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,业相就是动,我们讲的起心动念,这就迷了;从业相立刻就变成转相,转相是末那识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你看这个四大烦恼,贪瞋痴慢,他就具足了,所以这叫俱生烦恼,不是学来的,你怎么会没有!
我们今天要转烦恼成菩提,要想回归到自性,这些烦恼怎么断法?要修礼敬、要修称赞,称赞别人,不要批评别人。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为别的,真正修行人在任何场合,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,你学这一点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那个众生思想行为是错误的,不批评他,随顺,恒顺众生;那个人的思想言行是正确的、好的,好的怎么样?随喜。好的、善的,随喜功德;不善的,恒顺众生,为什么?业力牵著他。你要批评他,那你得要有智慧,你没有智慧,你批评他,他不接受,他跟你结冤仇,你不是自找麻烦吗?什么时候你有定功、有智慧,你看到他善根现前,这时候批评他,他能接受,他能改过自新,他能提升自己境界,这是应当要批评、要说他,就是教他;不能接受的时候不教,随他去,善根没有发现。善根发现才行,才能接受教诲;善根没有发现,他抗拒、他不服。这就是平常你要有能力察言观色,你看他善根是不是成熟?可不可以教他?用什么方法教他?这是菩萨的事情。我们没有到这个能力,没有这个功夫,想学菩萨,往往都学了反面,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所以要度别人,先度自己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这是佛在经上讲的,没有这个道理,要先度自己。先度自己要从不批评人著手,接受批评,不批评人。人家批评我们,我们想一想,他批评我,我是不是有毛病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都用一个感恩的心、感谢的心待人。他提醒我,纵然我没有,提醒我不要犯这种过失;如果有,我们要改过自新,这个态度你说多么好!这个态度才真正叫修行。不能说人家批评我,批评错了,我没有,立刻就反驳,这不好,这不是求学的态度,更不是给大众做好榜样的态度。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,唐太宗接受人批评,批评是错误的,是对方的误会,唐太宗笑笑,也接受,绝不说是你说这错了,没有,很欢喜接受。这个人走了,旁边的人跟皇上说,他说这个话错误的。唐太宗说我知道。为什么不制裁他?唐太宗说不可以,如果我要是惩罚他,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真话?这大家就明白了。你看这是做一个好样子。所以这个帝王在历史上是英明的帝王,接受别人的批评,错了也不会怪你,也不会惩罚你。所以他有贞观之治,这得来是靠著德行得来的,不是权术,是德行的感召。
学佛,佛弟子是天人师,不但要给人间的人做最好的样子,还要给天人做最好的样子。人家对你错误的批评你都不能接受,你还能够做人天的好样子吗?所以想想这些地方,我们就明白,我们就会很欢喜的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。为什么?我们没有菩萨的定功,没有菩萨的智慧,不知道那个人善根有没有发现,万一我们对他批评,他不接受,结了冤仇,那就错了。所以还是不批评的好。好好修养自己,修养个十年、八年,有了功夫才可以帮助别人。没有功夫的时候,我们愿意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,这就是很好的影响。让喜欢批评人的人看到你之后,看的时间长久,看了之后他会受感动,你就把他教好了。念念为众生,也是念念维护佛法好的形象,这个道理很深。道理深,功德就是无量。所以这句经文里,「一一六牙皆具足」,我们举的这个例子,六大、六度、六因,具足表法的意思在其中。下面我们再看第二首偈:
【一一牙上七池水。清净香洁湛然满。一一清净池水中。各七莲华妙严饰。】
你看这象王的变化,『七』代表圆满,它也真的现这个相。古大德画的变相图也就是照经文上的意思画的。它有七个水池,水池非常清净,『清净香洁湛然满』,满是圆满,是表真如自性,清净平等觉,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出自性的样子,第一句话就说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从来没有染污过。现在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?没有,一切众生的自性都不曾染污。如果会被染污,那就不叫自性,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,不会染污的。纵然堕阿鼻地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也没染污。所以佛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因为你的自性没有染污,你的自性没有生灭,你的自性没有动摇,只是你现在迷失了自性,不是真的失掉,你迷了,你起心动念迷了。迷了,也没有离开自性,迷了之后,你生无量无边烦恼,没有离开自性。自性好像在虚空一样,从来不会染污的。池水表这个意思。
池水里面生莲花,『各七莲华妙严饰』。莲花的表法,在佛经、佛法里面是最普遍的,它代表什么?我们看植物,绝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因果不同时,因果异时,佛经上称为「异熟果」。唯独莲花因果同时,它开花的时候,果是莲子,莲子就在花里面,莲蓬里面就有莲子,因果同时。这代表的是大乘法里所说的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因果不二,表这个意思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我们起心动念,动个念头就是因,因肯定连带著果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个因妙极,因妙果也妙,才起一念,就是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说「能生万法」,你说奇妙不奇妙!一念就生万法。所以整个宇宙森罗万象,万事万物,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,一念顿现,一念顿成。一念是不觉,所以古德讲得好,「迷唯一念,觉止一心」。起一念,森罗万象就现出来,一念是因,果就现出来了。有没有先后?有先后,先后的时间太短,你简直没有办法看出它有先后。从一念变现出分别,从分别变现出执著;一有执著,物质世界就现前,一有分别,精神世界现前。从一念到变成精神世界、变成物质世界,这个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,你怎么知道它有先后?它的速度太快。起是这么起的。
如果得一心,一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,这叫一心,一心现前,这个森罗万象有没有?没有了,觉后空空无大千,整个宇宙都没有了。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《般若经》上的总结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现在的科学还没有讲到这些,所以佛经里头真的有究竟圆满的科学。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它,他们已经知道物质现象不是真的,物质现象的存在是刹那之间。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是什么?就是一念不觉,接著那一念又不觉,念念都不觉,所以才看到这个现象,念念不觉。所以我们常讲,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的幻相,决定不是真的。你要是知道它决定不是真的,你对它的执著就淡薄,分别也淡薄,这淡薄就能帮助你向上提升。提升是不断的去证实它,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大乘教里面,你没有怀疑、没有犹豫,你的进步就快。所以他用个「妙严饰」,好!严是庄严,饰是装饰。妙是什么?妙是非有非无,不能说它有,也不能说它没有,相有体空,事有理无,这是诸法实相,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如是。七是代表圆满,圆满的因、圆满的果,因果同时,称为妙。再看底下第三首:
【彼诸严饰莲华上。各各有七天玉女。悉善技艺奏众乐。而与帝释相娱乐。】
这是大象变现出来这么多境界,这象王变现出来。在这个莲花上面,都像变魔术一样,这大家就容易体会,象会变魔术播出这些现象出来。莲花上各个,每朵莲花上都有七位天女,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做出艺术的表演。『悉善技艺奏众乐』,就是说明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唱歌、跳舞、表演,这是离苦得乐。我们就能联想到前面,『七天玉女』一定是破迷开悟,如果没有破迷开悟,他就不能够离苦得乐。『而与帝释相娱乐』。帝释天骑著这大象一定是出门到外面去,像现在花车一样,花车游行。这是很多地方,花园城市,每年大概都有一个季节,花车游行的季节,与民同乐,这叫真的是乐!帝释天他教化那些天人,用什么教?这我们能够想像得到,为什么?他在因地里面自然带著习气,他带什么习气?他带十善的习气,他带施舍的习气,因地生生世世喜欢布施,生生世世修上品十善。我们就晓得,他教人一定也是教这些,三种布施或者是六种布施,六波罗蜜都是六种布施,这菩萨。布施度里面,包含著有财、法、无畏,持戒是无畏布施,忍辱是无畏布施,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法布施。有财、有法,无畏布施自然都含摄在里面。
所以菩萨虽然修行六个纲目,六个纲目可以归纳一个布施,说个布施统统圆满。这大乘教里常讲的,修因才能得果报。六道里面的众生,美国凯西他没有讲六道,他只讲人间,讲这个世界,这地球上,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他的遭遇统统有前因,不可能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而突发的。他的报告里头有这么一段话。这个话跟我们东方人所讲的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是一个意思。所以因果教育,不但包括六道,通十法界;不但通十法界,通佛法界,所以经教里常讲「佛法因缘生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这个世间有佛法是这个世间有感,佛才来应,众生有感是因,佛菩萨来应是果,这是因缘生!这个世间众生与佛没有缘、没有感,佛菩萨怎么会来应?哪有这种道理!真的是因缘生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,凡是有形相的就离不开因果。这个形相的意思非常之广,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到的是形相,六根接触不到的还是有形相。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,欲界天、色界天;六根接触不到的,无色界天;无色界天再往上面去,四圣法界。由此可知,你能不相信因果吗?我们肚子饿了是因,吃饱了,不饿是果。你不相信因果,我不吃饭肚子也不饿,你试试看能不能做到?因果通三世!佛法有一句话说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这句话道理很深。你要说因果的起源,因果从什么地方来的?从一念不觉来的。一念不觉是因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,这样就清楚,你就明白了。
人要相信因果,不怀疑因果,你就不敢做坏事,你就不敢有不善的念头,为什么?知道有不善的果报。所以在这些年当中,我们帮助初学,特别重视的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这三种教育。人有伦理、道德的教育,不会做坏事,不愿意做坏事;人懂得因果的道理,不敢做坏事。中国五千年来,祖宗、圣贤教育后裔,教化众生,就是用这三种教育。所以这个族群是爱好和平的,懂得谦卑、懂得尊敬别人、懂得互助合作,是这种教学产生效果,教育成功了。今天这个世界的动乱,实在讲,你要找它的根本原因太容易了,就是把这三个教育忽略了,没有认真去学习,没有人认真去推行。人不知道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大家都不知道,变成现在所谓是个人主义,趋向於自私自利,父子没有亲情,朋友没有信用,这个社会它怎么能不乱!多少人在想方法如何来化解冲突,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、朋友冲突,怎么化解?这将近半个世纪,多少人在想,想不出方法。佛法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,「回头是岸」,他们不肯回头,拼命往前面去找,永远找不到。回头什么?老祖宗那一套东西有效,你回过头来,你找老祖宗,问题马上解决了。
但是现代人怀疑,认为老祖宗年代太久远了,不合乎科学,那个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,五伦八德都应该要遗弃,从科学里面去找,找新的东西出来。是,科学里面是能发现一些新的,社会的混乱,人与人的竞争、斗争、战争决定化解不了。要化解这些问题,恢复到安定和平,还是找老祖宗才管用。老祖宗在此地教给我们,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、与民同乐。这是我们看这个象,象王它的变化,象王修行证果。这修行证果,六道众生都有,除了地狱没有之外,其他的道都有。畜生有修行的,象不例外,象也很聪明。我们看第四首偈:
【彼象或复舍本形。自化其身同诸天。威仪进止悉齐等。有此变现神通力。】
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象可以变成人,而且变的是天人,就是世尊在经上教给我们的大圣欢喜天,这天神。大圣欢喜天的天神,他的本身是象。我们在印度教里面看到,印度教供奉大神,人身象的头,那是什么?那就是象王,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圣欢喜天。你看它所表演的,变化表演的,是不是非常欢喜,常常与民同乐,所以它的『威仪进止』跟天人一样。「进止」就是我们讲的行住坐卧,跟天人没有两样。象王有这样变现神通力。佛在此地不是用寓言在说,这都是事实。末后一偈说:
【彼有贪欲瞋恚痴。尚能现此诸神通。何况具足方便智。而於诸定不自在。】
后面是法合,先说释提桓因,欲界天主,贪瞋痴慢没有断。象王,畜生道,虽然修成天身,生天了,因地的身是大象,果它可以修成天身,贪瞋痴也没有断。你看看没有断贪瞋痴都能现这种神通力,都能有这些变化,它这是修得的,不是自性所现,完全是修得的。在中国,中国古时候有象,当然也是有因素,象在中国这个地区消失了。但是在中国,众所周知的,知道狐狸修行、黄鼠狼修行,都能修,都能够变成人身,跟人间一样往来,一般人不知道;它现成人身跟人往来,到市场里面去买东西。有人能看破它,有定功的人、有神通的人。百丈大师,这我们知道,那没有话说,百丈大师开悟了,明心见性,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这些众生修成人形也瞒不过他。老人家常常为大众讲开示,有位老人,头发胡须都白了,大家也都很尊重他,常常来听经。没有人知道,百丈大师晓得,他不是人,他是狐狸精,狐仙。可是百丈法师没有把他说出,没有说穿,知道。
有天他来问,向百丈大师提出一个问题,他问的什么?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百丈大师告诉他,你明天来,明天来的时候你当众提出这个问题,我给你解答。这就是「野狐禅」的典故。这个老狐狸过去生中是法师,是个出家人,就有一个人来问他,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他说不落因果。这说错了,所以说「错下一个字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」,就是他。他现在没有办法脱离畜生道,所以求百丈大师救他。百丈大师要他明天来,大会当中让大家都听到,大家都受利益,他的功德就很大。第二天来了,提出这个问题,百丈大师把它改了一个字,他问的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百丈大师告诉他,大修行人不昧因果。你看不昧、不落,这意思就不一样,不落是没有因果,不昧是有因果,清清楚楚,一点不迷惑。不昧因果,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,离开了。第二天老和尚说,我们到后山去,昨天来的是个老狐狸,现在它生天了,它脱离狐狸身了,我们去帮助它收尸,去给它埋葬。到后山,果然有一头狐狸死在那边,百丈大师把它当作出家人一样安葬。所以我们这个世间,市场人很多,知道哪个是什么样的身分?不知道。肯定都有这些人往来,他能够现人身,我们一般凡夫不认识。但是现在一般人也不留意,当然就更不知道。
末后这一句,法合,『何况具足方便智』,这是菩萨。这些畜生修行有神通,都能够现这些相,何况菩萨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『而於诸定不自在』,这个「诸定」就是有各个不同层次定功,他们修的是小定,没有出三界的。实在说他们所修的这些定,在佛法里面讲是未到定,并没有真正修成,真正修成的话,他就到初禅天去了。所以他修的这个定是世间的小定,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,那何况有菩萨!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,以小乘来说,初果,这个六通是我们的本能,一切众生各个具足,本能,一点不希奇。而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,使我们这个能力大幅度的降低。我们的眼隔一张纸就见不到了,这说明有障碍。本来你的眼,什么东西都障碍不住的,都能透视过去的,有这个能力,现在这能力缩小了,缩到这么一点点。所以初果能力恢复了,天眼、天耳,用现代的话说,不同的光波你能看见。光的长波、短波,音的长波、短波,都没有障碍,你得天耳通、天眼通,这两种能力恢复。但是怎么样?不太大,虽不太大,但是管这个地球大概还没有问题。
我在过去也有个朋友,也是听众,年岁很大,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,他是个高级军官,退休之后学佛。告诉我一桩事情,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,是他自身亲身遭遇到的。抗战期间,他地位已经很高,好像那时候是少将,带著军队在江西驻防,抗战期间。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有个道观,他也很好奇,常常去访问这个老道。老道有一次告诉他,叫他要搬家,他说你们住的这个地方地势低洼,三天之后会涨水,会淹到你那个地方。他听了半信半疑,为什么?没有丝毫迹象像是要下雨、涨水,没有这个迹象。但是那老道说的话也很值得他警惕。到了第二天,他就派人去看看老道,因为老道住的那个地方也是个低洼地方。老道搬了,他就吩咐人,老道搬了,我们也要搬,搬高一点地方去住。结果到第二天果然涨水,洪水暴发,真的涨。所以他对这个老道有好感,也很尊重他,老道有先知,有什么事情他预先知道。他说有一次,他告诉他,他说他在打坐的时候,看到东方距离很遥远,海上有战争,战争爆发,打得很激烈。他是个高级军官,他马上回去查这个讯息,查不到。说老道怎么会看到这种事情?他讲的方位、距离,找不到。三个月之后,日本人偷袭珍珠港,跟他讲的方位、距离完全一样,证明是真的。这个事情没有爆发,在三个月之前他怎么会看到?所以他讲,这个东西,神通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所讲的方位跟距离非常正确,是个很激烈的战争。
他告诉我,老道有神通,很多事情他都预先晓得。这是什么?佛经上告诉我们,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,他心清净,他的妄念少,他就有这个能力。实际上这很小的定功,天眼、天耳。如果再深一级证到二果,初果须陀洹,二果斯陀含,他又恢复了两种,他心、宿命,那这两种很厉害。宿命是什么?知道自己过去生,过去一世、二世、三世、四世,阿罗汉知道五百世,那我们想在二果没有阿罗汉那么大,至少应该是五十世之前应该知道,五十世大概就应该有两千年了。五十世,那个生生世世他知道,自己的宿命。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。这桩事情,我从一个老法师跟我讲到金山活佛,这个人也是在抗战期间,好像抗战还没有结束他就往生了。抗战期间他在,江苏金山寺的一位法师,他的法名叫妙善,他一生的行谊很像《济公传》上讲的济公,有他心通,别人心里想著什么他都知道,所以确确实实。那我们看到这个妙善法师,他的禅定功夫如果不是在三果,至少是在二果。三果就有变化了,就像此地这个象王菩萨一样,他就能变化,神足飞行。四果是有漏尽通,漏尽通用《华严经》来讲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了,这个执著是烦恼,见思烦恼,烦恼断尽了。漏是烦恼的代名词,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了,这能超越六道轮回,三果还不能超越六道轮回。
但是这个定有世间定、有出世间定,不一样。出世间定是真放下了,世间定是用定功把烦恼习气控制住,没断,不起作用。如果不控制,不控制讲出定,出定就是不能控制,他习气起现行,这是世间禅定。真的把它断了,这出世间禅定。这是修定不相同地方,那效果当然也不一样。出世间禅定一定是依世间禅定为基础,开始修的时候先修控制,制心一处,先修这个。那你真的要想成就,一定要放下。放下怎么学?不要去计较、不要去执著、不要去分别。这里头层次有浅深差别不同,一定要真干。
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,学普贤菩萨的恒顺、随喜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恒顺是看到众生所做不如法,能够心平气和,能够不计较,没有批评,随顺他。看到别人做得好,好事,随喜,随喜要帮助,尽心尽力帮助他,这随喜;我们没有能力帮助,欢喜赞叹也是随喜。赞叹,帮他宣传,希望有力量的人帮助他,这叫随喜功德。这个十愿,这两愿好,这两愿真的成就我们自己的德行。所以这些菩萨,菩萨都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方便是智,这个智是权智,就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叫方便智。看到畜生修行能够生天,都有这种能力,神变的能力,哪有菩萨做不到的事情!所以菩萨定用自在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,二十个比喻当中我们看第八。第八有五首颂,「象王随变喻,喻定用自在德」,特别注意定用。我们先看第一首偈:
【释提桓因有象王。彼知天主欲行时。自化作头三十二。一一六牙皆具足。】
我们先看这一首,这里面有哲学、有科学。首先要说明『释提桓因』,这是人的名字,就是忉利天的天王。释提桓因翻成中国意思叫「能天主」,也是三十三天的天主,在欲界,没有修定,完全靠福报,修上品十善生到这个天上。佛法里面讲一般靠他力,依靠别人帮忙脱离三恶道,最高的也是生到忉利天,这欲界第二层天。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,梁武帝的妃子造恶业堕地狱,请到宝志公为她超度,修法事来超度她,这就是「梁皇宝忏」,梁武帝。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来的,所以以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也只能把她超度到忉利天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安世高,他的同学堕落在畜生道做龙王,寿命将尽的时候安世高去度他,也只能把他超度到忉利天。这就靠别人,他力。
向上去,他力、自力都有。自力是什么?修定,修定没修成功,可是有一点定功,不能说完全没有。我们把修定用一百分来比较,如果修到八、九十分,那定差不多修成了;如果只有十分、二十分,这叫什么?叫未到定,修定而没有成功。他修十善,十善是基础,不能不修十善。诸位要晓得,十善业道是生天的基本的条件,多半都是生到欲界天,加上一点定力才能到夜摩天;夜摩天往上去,这定的功夫就愈来愈深,上面是兜率天;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,再上去最高一层是他化自在天,都要靠定力。
如果定修成了,修成是什么样子?能伏烦恼。没修成就是还伏不住烦恼。烦恼是什么?总的来说就是分别执著,还伏不住,这欲界。真正能伏住,没有断,伏住了,生初禅,到色界天去了,那就不是在欲界。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。知道之后,知道修定比什么都重要。修定一定要记住,伏分别执著的烦恼,这个东西伏不住,那就是没用处,不能成就。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道,这才能不生恶道,这个恶道是讲三恶道。
释提桓因的因地是普遍的三种布施,所以福报这么大;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欢欢喜喜,全心全力,来生的果报是忉利天主。再给诸位说,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忉利天?这一定要知道。佛法里面给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,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忉利天,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,你就知道一个小千世界里有一千个释提桓因,忉利天主有一千个。一个中千世界又有一千个小千世界,一个大千世界又有一千个中千世界。你这样去乘,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,三千,多少?十亿。所以娑婆世界,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教化区,有多少释提桓因?有十亿个,不是一个。一个单位世界只有一个初禅天,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,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,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,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。所以娑婆世界有一个四禅天,有一千个三禅天。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。
他修财布施,修福!欢喜布施,认识机缘,看到有需要布施的时候无不是尽心尽力。财布施有内财、有外财,外财就是我们讲的身外之物,属於外财。钱财属於外财,衣服属於外财,这都可以布施,房屋也是外财;身外之物,属於自己所有的,统统都可以做布施,这叫外财布施。财布施得财富!布施里面最难能可贵的是内财布施,内财是身体,身体怎么布施?你看现在像我们道场许多同修到这边来做义工,义工是要来服劳役的,这是用身体,叫内财布施。内财布施里面又有用体力、劳力来布施,有的用智慧来布施,你帮这个道场策划,帮这个道场用你的智慧来协助道场提升,帮助同学们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没有一样不是修的财布施。用体力是财布施。
可是你所做的事,所做的事看你这个念头,如果你的念头全是教学,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把它做得很好,给大众做榜样、给大众做示范,那是法布施。你看财法统统都有,所以那是一念之间。我只管把我本分,叫我做的事情,我都做好;我不能做出、没有这个意念做出最好的榜样,那只有财施,没有法施。有真正做最好的样子、典范,那里面就有法布施;不但有法布施,而且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涵盖著无畏布施,所以一个布施里面三种具足。无畏是叫大众,你给他服务,他感到有安全感,他生欢喜心,没有恐怖、没有怀疑、没有忧虑,这就把人的恐怖化解了。如果你做事情很认真、很负责任,但是脾气不好,常常喜欢骂人、喜欢说粗话,人家虽然接受你服务,可是对你害怕,那你这无畏布施就没有,你会叫人怕你,这不好。
寺院里面的工作,古时候分一百零八单,就是一百零八个项目。我们这个小道场没那么多的项目,一个大的丛林它有一百零八个项目,每个职位都是修三种布施。所以布施修得好,实在说,忉利天主都是在寺庙里面修积的福报,没有能够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,没有出三界,没有脱离六道,就人天福报现前;小的福报在人间,大的福报人间没有,那在天上。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有享福的、得大富贵的,你就知道他前生修什么;有得贫贱的,他前生造的是什么因,这是属於因果教育。如果都能通达明了,无论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是欢乐还是忧虑,你都能够化解。知道是什么?知道这前世自己所修的因,这一生应当所得的果报。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!
忉利天主『有象王』。象在古时代是富贵权力的象徵,家里面有象,象也为人服务,出门有乘象的;次一等的在家里养马,出门有马车。在从前这是富贵人家,一般平民都做不到的。平民家里能够养一头驴,出去有小驴,驴也可以拉车,小车,就算是不错。象多半是国王,国王乘骑才有象。「象王」,这个象王它知道天王要出去的时候,它是天王的乘骑。我们看到印度现在还有,帝王出门的时候,他那个象,象背上可以造一个小的像亭子一样,有盖,天王坐在里面。象走起来是稳稳当当,我们常讲四平八稳。它知道,不但它知道,它能变化,这象王能变化,它能变作三十二个头。三十二是表法的,表法有内外,内是表三十二相,外是表三十二应,像观世音菩萨在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,它都有表法的意思。
『一一六牙皆具足』。每个头都有六个牙齿,我们看到一般的象只有两个牙齿,六牙是象王,象中最名贵的,非常希有,人间真的是很少见;在忉利天,忉利天主他的象是六牙。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骑大象的是普贤菩萨。文殊菩萨骑狮子,普贤菩萨骑大象,这个象是六牙象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所骑的这个象是大圣欢喜天的灵体,六牙象王;换句话说,他是天神。这个天神就是象王,所以他有神通,他能变化。六牙也是表法的意思,表法的意思很多,像代表六大,六大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,这叫六大。最普遍的是代表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它表这个意思。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示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应该是用六因,成佛六个因。这六个因是什么?就是菩萨六个阶级,你看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叫六个因。菩萨在因地,因地圆满了那就是果,果是妙觉,妙觉就是佛。在《华严》里面十信位的菩萨,这是在十法界里面,没有超越十法界,十住就超越十法界。十住,初住菩萨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天台大师所讲的「分证即佛」,他虽然没有圆满,但是分证。
我们学《华严》学到这个地方,可以说是很清楚、很明白,十信菩萨的初信位相当於小乘的初果须陀洹,这断烦恼的层次完全相同;也就是说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。圆教初信位跟须陀洹是相等的,但是智慧比须陀洹高得太多,须陀洹不能比,断烦恼是相等,智慧不一样。七信位的菩萨思惑断尽,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,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了,小乘的阿罗汉果,出离六道轮回。诸位要知道,见思烦恼断了,轮回就没有了,就是永嘉大师讲的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梦里明明有六趣,就有六道轮回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在我们《华严》里面讲,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了。这一点,讲这个大家更容易懂。只要你还有执著,你就出不了六道。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把娑婆世界的执著放下,娑婆世界里面一切人事物都不能执著,执著,不能往生,必须放下,阿弥陀佛才会来接引你。只要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知道,放下了,真放下了;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,没有别的原因,你没放下。所以这放下的工作要在平时做,不能到临终时候,临终的时候靠不住,应当平常就要学放下。放得愈多愈好,最好连分别也要淡薄,对於往生才有把握。起心动念那个太难,那确实不容易。起心动念没有了、分别执著没有了,那就成佛,在《华严经》上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,不但六道没有了,十法界也没有了。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就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方便有余土,六道是凡圣同居土。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,不是没有,都有。常寂光土是不分,现在讲的是空间维次,那个不分,那个没有,完全没有。所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刹土,常寂光土是不分的,实报庄严土有分,里面还有差别,还有些不同,所以大同小异。
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才真正知道,修行修什么?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告诉我们一个总的原则、总的方法,就是放下,放下就是。为什么不肯放下?放下,心就清净,三昧就现前。不要放下很多,只要放下执著,执著放下,你心就定了,你情绪就稳定。心只要定了,佛在经上讲得很多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我们念佛人,我们要把心放在什么地方?要放在佛号上,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,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肯定了,决定没有怀疑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蕅益大师说得很好,那就成佛了。他自己常常跟别人说:我求生极乐世界不求高品位,只求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满足了。他是过来人。为什么下下品往生就满足?因为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。三辈九品有没有?有。虽有,不重要,名义上是有,实际上是平等的。所以这个世界很特殊,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另一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,找不到,它是平等的,所以真正不可思议。求高品位往生有困难,为什么?你断烦恼不容易;这下下品往生不难,人人都做得到,只要把烦恼习气控制住,让它不要发作就成功了,这是人人都做得到。
尤其佛教给我们方法,念佛。这妄念控制不住,用佛号把妄念控制住,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没有其他的念头,这就对了。所以用一念控制一切的妄念,这个方法好极了,比修禅容易太多了。修禅不许有妄念,到最后祖师也是无可奈何,用变通的办法教大家参话头,参话头也是有一个妄念,就是用一个妄念打掉一切妄念。念佛跟参话头是一个道理,但是参话头没有佛力加持,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这个好处就太大!诸位念念《弥陀经》、念念《无量寿经》就明白,念佛人决定得佛力加持。
但是我们很多念佛人得不到佛力加持,那是什么原因?原因是佛力加持你,你自己不知道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有明显的感,佛是冥应,不是显应。到什么时候有显应?你真的只有一念,只有一念阿弥陀佛,其他念头都没有了,阿弥陀佛给你的应是明显的应,你自己知道。只有冥应没有显应,那就是说你的功力还不够,你念佛里面还夹杂著妄念,妄念虽然很少,不多,但是有,不是没有,道理在此地。只要是念佛的人,纵然杂念很多,佛还是加持你,冥冥当中加持你,这是肯定的。为什么?四十八愿是他的本愿,哪有不加持的道理!我们不能怀疑,怀疑是自己有障碍,让佛力加不上;不怀疑,坚定的信心、坚定的愿心,就得到佛力加持。
修善,特别是十善业道、菩萨的六波罗蜜、普贤菩萨的十愿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一定要做。譬如第一句「礼敬诸佛」,现在有不少同学到汤池去看,听说回来之后,学了懂得礼敬,对人都能够九十度的行鞠躬礼,这礼敬诸佛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对任何一个人都要以真诚恭敬心向他行礼,这礼敬!礼敬的意思在哪里?礼敬是去除我们无量劫来贡高傲慢的烦恼。这个烦恼你不能说你没有,佛说了,人人都有。谁没有?菩萨没有。菩萨里面还有大菩萨、小菩萨,大菩萨连傲慢习气都没有,小菩萨贡高傲慢没有,还有习气。为什么说你有?佛讲这是无始无明烦恼。换句话说,这在大乘教里,实际上我们讲得很多,一念不觉,这个烦恼就生了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。相宗说得好,无明不觉生三细相。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,业相就是动,我们讲的起心动念,这就迷了;从业相立刻就变成转相,转相是末那识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你看这个四大烦恼,贪瞋痴慢,他就具足了,所以这叫俱生烦恼,不是学来的,你怎么会没有!
我们今天要转烦恼成菩提,要想回归到自性,这些烦恼怎么断法?要修礼敬、要修称赞,称赞别人,不要批评别人。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为别的,真正修行人在任何场合,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,你学这一点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那个众生思想行为是错误的,不批评他,随顺,恒顺众生;那个人的思想言行是正确的、好的,好的怎么样?随喜。好的、善的,随喜功德;不善的,恒顺众生,为什么?业力牵著他。你要批评他,那你得要有智慧,你没有智慧,你批评他,他不接受,他跟你结冤仇,你不是自找麻烦吗?什么时候你有定功、有智慧,你看到他善根现前,这时候批评他,他能接受,他能改过自新,他能提升自己境界,这是应当要批评、要说他,就是教他;不能接受的时候不教,随他去,善根没有发现。善根发现才行,才能接受教诲;善根没有发现,他抗拒、他不服。这就是平常你要有能力察言观色,你看他善根是不是成熟?可不可以教他?用什么方法教他?这是菩萨的事情。我们没有到这个能力,没有这个功夫,想学菩萨,往往都学了反面,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所以要度别人,先度自己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这是佛在经上讲的,没有这个道理,要先度自己。先度自己要从不批评人著手,接受批评,不批评人。人家批评我们,我们想一想,他批评我,我是不是有毛病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都用一个感恩的心、感谢的心待人。他提醒我,纵然我没有,提醒我不要犯这种过失;如果有,我们要改过自新,这个态度你说多么好!这个态度才真正叫修行。不能说人家批评我,批评错了,我没有,立刻就反驳,这不好,这不是求学的态度,更不是给大众做好榜样的态度。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,唐太宗接受人批评,批评是错误的,是对方的误会,唐太宗笑笑,也接受,绝不说是你说这错了,没有,很欢喜接受。这个人走了,旁边的人跟皇上说,他说这个话错误的。唐太宗说我知道。为什么不制裁他?唐太宗说不可以,如果我要是惩罚他,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真话?这大家就明白了。你看这是做一个好样子。所以这个帝王在历史上是英明的帝王,接受别人的批评,错了也不会怪你,也不会惩罚你。所以他有贞观之治,这得来是靠著德行得来的,不是权术,是德行的感召。
学佛,佛弟子是天人师,不但要给人间的人做最好的样子,还要给天人做最好的样子。人家对你错误的批评你都不能接受,你还能够做人天的好样子吗?所以想想这些地方,我们就明白,我们就会很欢喜的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。为什么?我们没有菩萨的定功,没有菩萨的智慧,不知道那个人善根有没有发现,万一我们对他批评,他不接受,结了冤仇,那就错了。所以还是不批评的好。好好修养自己,修养个十年、八年,有了功夫才可以帮助别人。没有功夫的时候,我们愿意接受别人批评,不批评别人,这就是很好的影响。让喜欢批评人的人看到你之后,看的时间长久,看了之后他会受感动,你就把他教好了。念念为众生,也是念念维护佛法好的形象,这个道理很深。道理深,功德就是无量。所以这句经文里,「一一六牙皆具足」,我们举的这个例子,六大、六度、六因,具足表法的意思在其中。下面我们再看第二首偈:
【一一牙上七池水。清净香洁湛然满。一一清净池水中。各七莲华妙严饰。】
你看这象王的变化,『七』代表圆满,它也真的现这个相。古大德画的变相图也就是照经文上的意思画的。它有七个水池,水池非常清净,『清净香洁湛然满』,满是圆满,是表真如自性,清净平等觉,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出自性的样子,第一句话就说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从来没有染污过。现在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?没有,一切众生的自性都不曾染污。如果会被染污,那就不叫自性,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,不会染污的。纵然堕阿鼻地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也没染污。所以佛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因为你的自性没有染污,你的自性没有生灭,你的自性没有动摇,只是你现在迷失了自性,不是真的失掉,你迷了,你起心动念迷了。迷了,也没有离开自性,迷了之后,你生无量无边烦恼,没有离开自性。自性好像在虚空一样,从来不会染污的。池水表这个意思。
池水里面生莲花,『各七莲华妙严饰』。莲花的表法,在佛经、佛法里面是最普遍的,它代表什么?我们看植物,绝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因果不同时,因果异时,佛经上称为「异熟果」。唯独莲花因果同时,它开花的时候,果是莲子,莲子就在花里面,莲蓬里面就有莲子,因果同时。这代表的是大乘法里所说的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因果不二,表这个意思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我们起心动念,动个念头就是因,因肯定连带著果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个因妙极,因妙果也妙,才起一念,就是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说「能生万法」,你说奇妙不奇妙!一念就生万法。所以整个宇宙森罗万象,万事万物,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,一念顿现,一念顿成。一念是不觉,所以古德讲得好,「迷唯一念,觉止一心」。起一念,森罗万象就现出来,一念是因,果就现出来了。有没有先后?有先后,先后的时间太短,你简直没有办法看出它有先后。从一念变现出分别,从分别变现出执著;一有执著,物质世界就现前,一有分别,精神世界现前。从一念到变成精神世界、变成物质世界,这个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,你怎么知道它有先后?它的速度太快。起是这么起的。
如果得一心,一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,这叫一心,一心现前,这个森罗万象有没有?没有了,觉后空空无大千,整个宇宙都没有了。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《般若经》上的总结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现在的科学还没有讲到这些,所以佛经里头真的有究竟圆满的科学。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它,他们已经知道物质现象不是真的,物质现象的存在是刹那之间。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是什么?就是一念不觉,接著那一念又不觉,念念都不觉,所以才看到这个现象,念念不觉。所以我们常讲,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的幻相,决定不是真的。你要是知道它决定不是真的,你对它的执著就淡薄,分别也淡薄,这淡薄就能帮助你向上提升。提升是不断的去证实它,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大乘教里面,你没有怀疑、没有犹豫,你的进步就快。所以他用个「妙严饰」,好!严是庄严,饰是装饰。妙是什么?妙是非有非无,不能说它有,也不能说它没有,相有体空,事有理无,这是诸法实相,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如是。七是代表圆满,圆满的因、圆满的果,因果同时,称为妙。再看底下第三首:
【彼诸严饰莲华上。各各有七天玉女。悉善技艺奏众乐。而与帝释相娱乐。】
这是大象变现出来这么多境界,这象王变现出来。在这个莲花上面,都像变魔术一样,这大家就容易体会,象会变魔术播出这些现象出来。莲花上各个,每朵莲花上都有七位天女,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做出艺术的表演。『悉善技艺奏众乐』,就是说明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唱歌、跳舞、表演,这是离苦得乐。我们就能联想到前面,『七天玉女』一定是破迷开悟,如果没有破迷开悟,他就不能够离苦得乐。『而与帝释相娱乐』。帝释天骑著这大象一定是出门到外面去,像现在花车一样,花车游行。这是很多地方,花园城市,每年大概都有一个季节,花车游行的季节,与民同乐,这叫真的是乐!帝释天他教化那些天人,用什么教?这我们能够想像得到,为什么?他在因地里面自然带著习气,他带什么习气?他带十善的习气,他带施舍的习气,因地生生世世喜欢布施,生生世世修上品十善。我们就晓得,他教人一定也是教这些,三种布施或者是六种布施,六波罗蜜都是六种布施,这菩萨。布施度里面,包含著有财、法、无畏,持戒是无畏布施,忍辱是无畏布施,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法布施。有财、有法,无畏布施自然都含摄在里面。
所以菩萨虽然修行六个纲目,六个纲目可以归纳一个布施,说个布施统统圆满。这大乘教里常讲的,修因才能得果报。六道里面的众生,美国凯西他没有讲六道,他只讲人间,讲这个世界,这地球上,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他的遭遇统统有前因,不可能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而突发的。他的报告里头有这么一段话。这个话跟我们东方人所讲的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是一个意思。所以因果教育,不但包括六道,通十法界;不但通十法界,通佛法界,所以经教里常讲「佛法因缘生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这个世间有佛法是这个世间有感,佛才来应,众生有感是因,佛菩萨来应是果,这是因缘生!这个世间众生与佛没有缘、没有感,佛菩萨怎么会来应?哪有这种道理!真的是因缘生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,凡是有形相的就离不开因果。这个形相的意思非常之广,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到的是形相,六根接触不到的还是有形相。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,欲界天、色界天;六根接触不到的,无色界天;无色界天再往上面去,四圣法界。由此可知,你能不相信因果吗?我们肚子饿了是因,吃饱了,不饿是果。你不相信因果,我不吃饭肚子也不饿,你试试看能不能做到?因果通三世!佛法有一句话说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这句话道理很深。你要说因果的起源,因果从什么地方来的?从一念不觉来的。一念不觉是因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,这样就清楚,你就明白了。
人要相信因果,不怀疑因果,你就不敢做坏事,你就不敢有不善的念头,为什么?知道有不善的果报。所以在这些年当中,我们帮助初学,特别重视的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这三种教育。人有伦理、道德的教育,不会做坏事,不愿意做坏事;人懂得因果的道理,不敢做坏事。中国五千年来,祖宗、圣贤教育后裔,教化众生,就是用这三种教育。所以这个族群是爱好和平的,懂得谦卑、懂得尊敬别人、懂得互助合作,是这种教学产生效果,教育成功了。今天这个世界的动乱,实在讲,你要找它的根本原因太容易了,就是把这三个教育忽略了,没有认真去学习,没有人认真去推行。人不知道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大家都不知道,变成现在所谓是个人主义,趋向於自私自利,父子没有亲情,朋友没有信用,这个社会它怎么能不乱!多少人在想方法如何来化解冲突,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、朋友冲突,怎么化解?这将近半个世纪,多少人在想,想不出方法。佛法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,「回头是岸」,他们不肯回头,拼命往前面去找,永远找不到。回头什么?老祖宗那一套东西有效,你回过头来,你找老祖宗,问题马上解决了。
但是现代人怀疑,认为老祖宗年代太久远了,不合乎科学,那个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,五伦八德都应该要遗弃,从科学里面去找,找新的东西出来。是,科学里面是能发现一些新的,社会的混乱,人与人的竞争、斗争、战争决定化解不了。要化解这些问题,恢复到安定和平,还是找老祖宗才管用。老祖宗在此地教给我们,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、与民同乐。这是我们看这个象,象王它的变化,象王修行证果。这修行证果,六道众生都有,除了地狱没有之外,其他的道都有。畜生有修行的,象不例外,象也很聪明。我们看第四首偈:
【彼象或复舍本形。自化其身同诸天。威仪进止悉齐等。有此变现神通力。】
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象可以变成人,而且变的是天人,就是世尊在经上教给我们的大圣欢喜天,这天神。大圣欢喜天的天神,他的本身是象。我们在印度教里面看到,印度教供奉大神,人身象的头,那是什么?那就是象王,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圣欢喜天。你看它所表演的,变化表演的,是不是非常欢喜,常常与民同乐,所以它的『威仪进止』跟天人一样。「进止」就是我们讲的行住坐卧,跟天人没有两样。象王有这样变现神通力。佛在此地不是用寓言在说,这都是事实。末后一偈说:
【彼有贪欲瞋恚痴。尚能现此诸神通。何况具足方便智。而於诸定不自在。】
后面是法合,先说释提桓因,欲界天主,贪瞋痴慢没有断。象王,畜生道,虽然修成天身,生天了,因地的身是大象,果它可以修成天身,贪瞋痴也没有断。你看看没有断贪瞋痴都能现这种神通力,都能有这些变化,它这是修得的,不是自性所现,完全是修得的。在中国,中国古时候有象,当然也是有因素,象在中国这个地区消失了。但是在中国,众所周知的,知道狐狸修行、黄鼠狼修行,都能修,都能够变成人身,跟人间一样往来,一般人不知道;它现成人身跟人往来,到市场里面去买东西。有人能看破它,有定功的人、有神通的人。百丈大师,这我们知道,那没有话说,百丈大师开悟了,明心见性,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这些众生修成人形也瞒不过他。老人家常常为大众讲开示,有位老人,头发胡须都白了,大家也都很尊重他,常常来听经。没有人知道,百丈大师晓得,他不是人,他是狐狸精,狐仙。可是百丈法师没有把他说出,没有说穿,知道。
有天他来问,向百丈大师提出一个问题,他问的什么?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百丈大师告诉他,你明天来,明天来的时候你当众提出这个问题,我给你解答。这就是「野狐禅」的典故。这个老狐狸过去生中是法师,是个出家人,就有一个人来问他,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他说不落因果。这说错了,所以说「错下一个字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」,就是他。他现在没有办法脱离畜生道,所以求百丈大师救他。百丈大师要他明天来,大会当中让大家都听到,大家都受利益,他的功德就很大。第二天来了,提出这个问题,百丈大师把它改了一个字,他问的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?百丈大师告诉他,大修行人不昧因果。你看不昧、不落,这意思就不一样,不落是没有因果,不昧是有因果,清清楚楚,一点不迷惑。不昧因果,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,离开了。第二天老和尚说,我们到后山去,昨天来的是个老狐狸,现在它生天了,它脱离狐狸身了,我们去帮助它收尸,去给它埋葬。到后山,果然有一头狐狸死在那边,百丈大师把它当作出家人一样安葬。所以我们这个世间,市场人很多,知道哪个是什么样的身分?不知道。肯定都有这些人往来,他能够现人身,我们一般凡夫不认识。但是现在一般人也不留意,当然就更不知道。
末后这一句,法合,『何况具足方便智』,这是菩萨。这些畜生修行有神通,都能够现这些相,何况菩萨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『而於诸定不自在』,这个「诸定」就是有各个不同层次定功,他们修的是小定,没有出三界的。实在说他们所修的这些定,在佛法里面讲是未到定,并没有真正修成,真正修成的话,他就到初禅天去了。所以他修的这个定是世间的小定,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,那何况有菩萨!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,以小乘来说,初果,这个六通是我们的本能,一切众生各个具足,本能,一点不希奇。而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,使我们这个能力大幅度的降低。我们的眼隔一张纸就见不到了,这说明有障碍。本来你的眼,什么东西都障碍不住的,都能透视过去的,有这个能力,现在这能力缩小了,缩到这么一点点。所以初果能力恢复了,天眼、天耳,用现代的话说,不同的光波你能看见。光的长波、短波,音的长波、短波,都没有障碍,你得天耳通、天眼通,这两种能力恢复。但是怎么样?不太大,虽不太大,但是管这个地球大概还没有问题。
我在过去也有个朋友,也是听众,年岁很大,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,他是个高级军官,退休之后学佛。告诉我一桩事情,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,是他自身亲身遭遇到的。抗战期间,他地位已经很高,好像那时候是少将,带著军队在江西驻防,抗战期间。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有个道观,他也很好奇,常常去访问这个老道。老道有一次告诉他,叫他要搬家,他说你们住的这个地方地势低洼,三天之后会涨水,会淹到你那个地方。他听了半信半疑,为什么?没有丝毫迹象像是要下雨、涨水,没有这个迹象。但是那老道说的话也很值得他警惕。到了第二天,他就派人去看看老道,因为老道住的那个地方也是个低洼地方。老道搬了,他就吩咐人,老道搬了,我们也要搬,搬高一点地方去住。结果到第二天果然涨水,洪水暴发,真的涨。所以他对这个老道有好感,也很尊重他,老道有先知,有什么事情他预先知道。他说有一次,他告诉他,他说他在打坐的时候,看到东方距离很遥远,海上有战争,战争爆发,打得很激烈。他是个高级军官,他马上回去查这个讯息,查不到。说老道怎么会看到这种事情?他讲的方位、距离,找不到。三个月之后,日本人偷袭珍珠港,跟他讲的方位、距离完全一样,证明是真的。这个事情没有爆发,在三个月之前他怎么会看到?所以他讲,这个东西,神通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所讲的方位跟距离非常正确,是个很激烈的战争。
他告诉我,老道有神通,很多事情他都预先晓得。这是什么?佛经上告诉我们,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,他心清净,他的妄念少,他就有这个能力。实际上这很小的定功,天眼、天耳。如果再深一级证到二果,初果须陀洹,二果斯陀含,他又恢复了两种,他心、宿命,那这两种很厉害。宿命是什么?知道自己过去生,过去一世、二世、三世、四世,阿罗汉知道五百世,那我们想在二果没有阿罗汉那么大,至少应该是五十世之前应该知道,五十世大概就应该有两千年了。五十世,那个生生世世他知道,自己的宿命。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。这桩事情,我从一个老法师跟我讲到金山活佛,这个人也是在抗战期间,好像抗战还没有结束他就往生了。抗战期间他在,江苏金山寺的一位法师,他的法名叫妙善,他一生的行谊很像《济公传》上讲的济公,有他心通,别人心里想著什么他都知道,所以确确实实。那我们看到这个妙善法师,他的禅定功夫如果不是在三果,至少是在二果。三果就有变化了,就像此地这个象王菩萨一样,他就能变化,神足飞行。四果是有漏尽通,漏尽通用《华严经》来讲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了,这个执著是烦恼,见思烦恼,烦恼断尽了。漏是烦恼的代名词,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了,这能超越六道轮回,三果还不能超越六道轮回。
但是这个定有世间定、有出世间定,不一样。出世间定是真放下了,世间定是用定功把烦恼习气控制住,没断,不起作用。如果不控制,不控制讲出定,出定就是不能控制,他习气起现行,这是世间禅定。真的把它断了,这出世间禅定。这是修定不相同地方,那效果当然也不一样。出世间禅定一定是依世间禅定为基础,开始修的时候先修控制,制心一处,先修这个。那你真的要想成就,一定要放下。放下怎么学?不要去计较、不要去执著、不要去分别。这里头层次有浅深差别不同,一定要真干。
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,学普贤菩萨的恒顺、随喜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恒顺是看到众生所做不如法,能够心平气和,能够不计较,没有批评,随顺他。看到别人做得好,好事,随喜,随喜要帮助,尽心尽力帮助他,这随喜;我们没有能力帮助,欢喜赞叹也是随喜。赞叹,帮他宣传,希望有力量的人帮助他,这叫随喜功德。这个十愿,这两愿好,这两愿真的成就我们自己的德行。所以这些菩萨,菩萨都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方便是智,这个智是权智,就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叫方便智。看到畜生修行能够生天,都有这种能力,神变的能力,哪有菩萨做不到的事情!所以菩萨定用自在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