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八五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八五一卷)  2007/10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85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末后的一段「喻况玄旨分」,二十比喻。今天从第六个看起,第六喻有两首偈颂,「幻师巧术喻,喻不思议解脱德」。请看经文:

  【譬如幻师知幻法。能现种种无量事。须臾示作日月岁。城邑丰饶大安乐。幻师具有贪恚痴。犹能幻力悦世间。况复禅定解脱力。而不能令众欢喜。】

  我们在前面读到声闻,声闻有八解脱,这个地方是比喻菩萨不思议解脱德,比声闻殊胜太多了。解脱是自受用,得到自受用之后才能够利他。这个地方用幻师来做比喻,幻师是我们现在社会大众所说的魔术师,就是擅於变魔术。我们知道魔术不是真的,可是他的动作很快,让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,好像是真的一样,其实不是真的,这是用这个来做比喻。『譬如幻师知幻法』,他懂得魔术。『能现种种无量事』,在舞台上他给我们表演,令观众看到非常欢喜,也非常欣赏赞叹,他变的戏法变得很好。这个地方举一个例子,『须臾示作日月岁』,「须臾」是很短的时间,须臾之间,「日月岁」是长时间。这就是大乘经教里面常讲的念劫圆融,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变成很长的时间,很长的时间他也能够把它变成很短的时间。这桩事情从物理现象上来讲,现在的物理学家也发现时间不是真的,时间会随著速度产生变化;在高速度的时候时间会缩短,如果在很缓慢的时候时间会延长,它随著速度变化。在佛法里面来讲,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,不是真的。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有很大的时差,有很复杂的时差,这些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发现了很多,确实是如此。在究竟法里面,时间是不可得的,不但时间没有,空间也没有。什么时候能证得?得一心的时候,也就是说你确实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,这个事实真相你就见到了。烦恼习气你断少分,你就能突破少分,时空的维次就能突破。随著你清净心的纯度,你见到的时空都不相同。

  所以时空不是定法,时空不是恒常,确实如经中佛所说的「从心想生」。从谁的心想生?从自己的心想生。那你就知道,每个人对於时空的感受都不相同。不但每个人不相同,就是同一个人,我们自己,随著我们情绪不一样,我们在欢乐的时候,或者在悲哀的时候,对於时空感觉就有很明显的差别。你看欢乐的时候好像时间过得很快,悲哀的时候感觉时间很长,度日如年。这就说明时空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。别人也有,所以有同分妄见、别业妄见。别业是个人,同分是大家,我有你也有,我有这个毛病,你也有这个毛病,看到很相似,实际上不一样,各人感受的是各人变现的时空,别人变现的时空不干扰我们自己。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才知道这一切苦乐忧喜舍受,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,与老天爷没关系,与人也没关系,完全是自己情绪产生的变化。这是一个例子。

  下面又举一个例子,『城邑丰饶大安乐』。他也能变化这个,变化一个城市,这个城市里面非常繁荣,大家生活在这个地区安居乐业,他能变化这些。『幻师具有贪恚痴』,他是凡人,他不是圣人,『犹能幻力悦世间』,他在这个舞台上的变现能令观众欢喜,用这个来比喻。他说何况复有『禅定解脱力』的菩萨,他怎么不能够令一切众生得欢喜?这就说明有定力、有解脱力的这些菩萨,他有能力关怀六道众生,有能力照顾六道众生,帮助六道众生离苦得乐。

  我们现在要问,问题出来了,菩萨有这种能力,有这样的智慧,又有那么样的慈悲,无缘大慈,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苦难,他为什么不来?我相信有很多同学读到这个经文都会产生这个疑问。有这个疑问那你就要想到经典上常常告诉我们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什么是无缘之人?不接受佛的照顾,不肯接受佛的帮助,那就没法子了。实在说,佛菩萨这种神通道力无时无处不加持,真的是在加持,有缘的人就得到了。缘分有浅深不同,善根有厚薄不一样,所以你得到的也是各个人都不同。什么人能得到?信的人能得到,真的是信者得度;信又能理解,他就得到的更多;不但能有信解,而且还能依教奉行,那他得的就更多了,道理在此地。不信的人、排斥的人那他完全得不到,绝对不是不加持,现前就加持,从来没有间断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可以细心观察,佛法在世间!我们信佛的人,就是佛教徒,信佛的人那个信心不一样。有人迷信,虽然是迷信,他要是诚心诚意,虽然是迷信,他没有什么杂念,他的心很诚,他也有明显的感受到佛力加持。怕的是什么?迷信,自己没有诚意。怎么没有诚意?他心里贪瞋痴慢还非常严重,所以学佛,听说学佛佛菩萨保佑,希望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,条件是这个,是因为这个来相信的,这样的人就完全得不到加持,与他不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为什么?他这个心态、行为跟性德完全相违背,所以他就没法子感受到。

  跟前面所说的不相同,你看前面所讲的他是迷信,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佛法,他真肯相信,他没有妄念、没有贪心,人很本分、很老实。如果是读书明理的人,这种人叫安贫乐道,守住他自己的本分。古圣先贤说得好,你生在富贵之家,你就守住你富贵人的本分;你生在贫贱之家,你能守住贫贱的本分,老老实实过日子,都能得到欢喜。孔子的学生颜回,物质生活很贫困,他能够安分守己,虽然贫乏,他过得很快乐,道理就在此地。这是幸福美满的人生。给诸位说,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是地位很高、有很多的财富,与这个不相干;幸福美满是真正安分守己,他才快乐。我在出家两年之后受戒,我们的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,他是江苏泰州人,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,是他家乡泰州的事情,真的不是假的。说泰州有个要饭的老先生,非常快乐,要饭的,儿子是个做生意的人,发财了,所以乡里的人都骂他,你看你发财,你吃的是什么、穿的是什么、住的是什么,你怎么忍心叫你爸爸在外面要饭?他也很难做人,所以就派很多人到处去找,真把他爸爸找回来了。找回来是好好的供养爸爸、孝顺爸爸,没想到他爸爸大概住了一个月的样子,趁著没有人看见又跑掉,又去要饭去了。人家问他为什么?快乐!我每天去游山玩水,走到哪里玩到哪里,饿的时候就讨一钵饭,晚上找个破庙睡睡觉就行了。他乐!这给人很大的启示,真正快乐不是说你有钱,过得真正是幸福美满,你看真的是要饭,天天游山玩水。老和尚讲这桩事情勉励我们,如果出了家还贪图名利,不如要饭的人,要饭道比我们高。所以说是哪个行业都不可以轻视。这个人懂得人生,人生没有别的,要活得非常快乐,没有贪瞋痴就很快乐。

  如果修行对於教理有相当的领悟,真正能学到如佛菩萨一样的看破放下,你自然就感受到三宝威神的加持。三宝威神的加持从哪里来的?实在说是自性三宝。因为我们的法性,我们学教学这么久了,都有这个概念,法性就是自己的真性。佛经里面讲真如本性遍法界虚空界,自性里面本自具足,具足无量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才艺、无量相好。它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,任何一个众生都生活在这里面,怎么可能没有感受?没有感受,当然障碍是在自己身上,自己有个排斥性德的这么一个障碍。排斥性德的障碍,佛就说这三大类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三大类是排斥性德的。这三种障碍都不是真实的,都是属於抽象概念,是可以放下的。放下,你就能感受到了,放下的时候你就法喜充满,放下之后你就常生欢喜心。为什么欢喜?你的智慧现前了,你的德能现前了,你的烦恼习气放下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了,他怎么不欢喜?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行大慈悲心,以种种方便利益众生,就像此地幻师幻术一样,幻师幻术比喻菩萨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。在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显示出这样的境界,你看佛菩萨所示现的种种不同的身分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所以我们要会学。

  佛法里面善学,这个重要,你会学,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你,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,你会;如果你不会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妖魔鬼怪的化身。实际上说外面所有境界非佛、非魔,魔跟佛从哪里来的?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,你是善心对这个人,这个人是佛;你恶心对他,他也恶意对你,这个人就是魔。所以魔、佛从哪里来的?魔、佛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。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这里面没有好丑,没有好丑就是佛说的没有佛也没有魔;「好丑起於心」,是你的念头,是从你分别执著上来的,你说这个玩意糟不糟糕?如果我们用的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不是佛。

  所以佛在经上说,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同圆种智。这个我们相信,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懂,那就是什么?他的心是佛心,佛心看整个宇宙都是佛。不但人是佛,花草树木都是佛,山河大地也是佛,大而宇宙,小而微尘,无一不是佛,成佛了。我成佛的时候是这个境界,你成佛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,这叫佛佛道同。从这个事实,这是事实,我们就能体会到,我们要想修行成佛怎么修法?什么时候能把一切众生在我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。这个怎么修法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原来就是!他本来是!有妄想,没有分别执著,还好,看到所有一切众生跟佛菩萨差不多,相似即佛,虽不是真的,差不多,你是这个看法。可是一有了分别,不一样,再一执著是完全不是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懂了吗?真从心想生,你要把这些道理都参透了,你才是个真正修行人,你很会修。

  修行是什么意思要搞清楚,行是行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就是这些行为错误,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我们错在哪里?我们的思想言行统统受妄想分别执著的影响,它做了主,这就坏了。跟这个东西一挂勾,那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,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,这真的一点都不错,是罪。什么罪?违背了自性,我们说浅一点,违背了你的良心,你说是不是罪?本来是佛,现在搞到这种面目,本来你念念当中是无量功德,现在是念念都是罪业。要知道这与别人不相干,与佛菩萨不相干,与天地鬼神不相干,与一切众生不相干,完全是自作自受。

  所以真正参透的人,他惭愧心生起来。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,他在一生,他有个外号叫「常惭愧僧」,他给人家写字,后面署名常惭愧僧,那是菩萨。常惭愧不是他常惭愧,他提醒我们,我们每个人真的常惭愧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知道常惭愧了,你说要不要放下?不再执著了;要不要计较?不再了,不分别了,不分别、不执著。如果你常常生起这个念头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只要放下分别执著,你自己欢喜,你也能令大众欢喜。为什么?你自己的良心发现了,良心是什么?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那是良心,是你自己的心。这个心跟大众接触,哪个众生不欢喜?无论是迷是悟、是圣是凡,没有一个不欢喜。修行是怎么修法我们要懂得,这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,我们体会到之后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学会了,学的善巧方便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第七个比喻,第七个比喻也有两首偈颂,「修罗隐形喻,喻胜通隐显德」。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
  【天阿修罗斗战时。修罗败衄而退走。兵仗车舆及徒旅。一时窜匿莫得见。彼有贪欲瞋恚痴。尚能变化不思议。况住神通无畏法。云何不能现自在。】

  这段经文先要看这是讲阿修罗,阿修罗是梵语,音译过来的,阿翻作无。你看我们阿弥陀佛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照中国的意思来讲,阿弥陀佛是无量觉,是这个意思。阿翻作无,修罗翻作端正,中国的意思是端正,阿修罗就是无端正,就是相貌很凶、很不好看。可是阿修罗的女子是最美的,阿修罗的男子是最丑陋的。阿修罗,经上给我们讲,六道里面除了地狱没有,地狱没有阿修罗,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。天有阿修罗,人间有阿修罗,畜生有阿修罗,鬼道也有阿修罗。在哪一道就算是这一道,所以佛经上也常讲五趣轮回,就是五道,没有六道。如果说六道,阿修罗是单单讲天阿修罗。

  实际上天阿修罗应该跟欲界天是合在一起的天道,这《楞严经》上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。阿修罗业因是什么?他修十善,他也修诸功德,而且多半在佛门修行的。为什么会变成阿修罗?瞋恚心重、嫉妒心重,心量窄小,不能容忍,福报很大,在佛门修的。所以福是带得走的,功德带不走,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,所以功德很难修,福德好修。他修的福报大,福报很大,在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让他享,他就到天上去了。天上,我们知道欲界天有阿修罗,色界、无色界就没有,为什么?色界、无色界没有瞋恚。所以他瞋恚的习气还很重,纵然在天上,也常常喜欢斗争,喜欢打斗,跟天帝作战。

  这天帝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是哪一天?忉利天,就是忉利天主。有许多宗教里面讲的上帝,实际上就是忉利天主,他没有断贪瞋痴!他修的福报很大,修十善,五戒十善里面夹杂著瞋恚、夹杂著好胜,无论做什么都要超过别人,烧香他要烧头炷香,烧第二炷香他就不高兴,这种人的果报很可能就是阿修罗道去了。绝对没有谦让,自尊自大,他没有谦卑,好胜、好斗争。这你就晓得,他无论在哪一道,阿修罗确实福报都很大,在畜生道也是如此,在饿鬼道也是如此,是有福德的鬼,这是前生修的福。

  这个地方的比喻是讲阿修罗跟帝释天打仗,斗战时修罗打败了,实际上修罗也常常打胜仗。从这个地方看,一般人喜欢生天,天上也有刀兵劫、也有战争。『败衄』,「衄」是流血受伤,他打败了,受伤了,退走了。帝释天碰到这个事情他也很头痛,他要求三宝加持,所以他才能打胜仗,修罗是很不好缠斗的人。『兵仗车舆』,这是讲阿修罗的军队,「车」是战车,他的军队。『徒旅』是徒步走的,步兵,前面我们讲过了,佛经上讲的士兵四种,这是古时候的。随著时代的进步,我们就知道人间有什么,饿鬼道、天道也有什么。现在人间有飞机,人间有核武、有化武,天上有没有?地狱有没有?都有了。这些事情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原理原则,你就想通了,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一切法都不是定法,佛法里面讲的,整个宇宙都没有定法。有定法在哪里?在一真法界。十法界六道里头没有定法,所有一切法从众生心念生,那我们就知道现在欲界天也是有核武、有化武。阿鼻地狱里面的刑罚,堕在那个地狱有这种罪过,比如核子弹的爆炸,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,他要堕那个地狱去,他天天要受。炸弹一爆炸粉身碎骨,但是风一吹他又活过来,炸弹再炸一次,永远干这个,你说多苦!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、能够明了的,法从心想生的。

  这是修罗的军队,兵败之后,『一时窜匿莫得见』。阿修罗跟阿修罗所有的军队忽然不见,他有这个神通,帝释天王再找找不到,不见了,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,他有这个变化。所以帝释天并没有把阿修罗消灭。阿修罗打败的时候他能够变化,就没有了,找不到他了,真的变成恐怖分子,你不小心的时候他又露出来了,他会变。所以你看『彼有贪欲瞋恚痴』,阿修罗这个烦恼很重。『尚能变化不思议』,这是很不思议的,他能变化很多大军来跟你战斗,打败的时候忽然没有了,再也找不到他,不定什么时候他又出现了。所以你想想天上这个状况,这个玉皇大帝也不好做。所以天人享天福,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,这也是提醒我们,绝不跟人结冤仇。这个教诲的意义大了,你跟人结了冤仇,冤冤相报,你就是有大福报到天上,他也有大福报,他也到天上,到天上两个还是对头,还是冤亲债主,怨憎会,你说麻不麻烦!到什么时候来避免怨憎会?虽有冤家,他不会再找你?修定,修清净心,生到色界天就没有了。所以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,冤家宜解不宜结,特别是什么?小怨。这个事情往往人都疏忽了,没有在意,这种小怨结下去,如果对方是念念不舍,因缘遇会时,果报还自受,为什么不能原谅别人?原谅别人是自己真正得福。我这一次不肯饶过他,不原谅他,来生碰到的时候,他也不会饶过你,也不会原谅你。

  所以我们看佛陀、看菩萨、看古今中外的圣贤,你看他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,没有一个不是谦卑,没有一个不是尊重别人。释迦牟尼佛,小乘经里面很多,小乘经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,不会轻慢一个人,对要饭的,这个老太婆是要饭的,贫穷非常可怜,佛见到的时候对她都非常谦虚礼敬。为什么?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明白了,佛眼睛当中看她是佛,她本来是佛,她现在还是佛,只是迷惑颠倒,造作许多不善,堕落在这个境界里面。这就是佛家常讲的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你得要承受果报,果报还自受。这是从凡夫眼光里面看,我们看贫穷下贱的人;修行人、行菩萨道的人他看到之后,对他谦恭有礼不敢怠慢,他怎么看法?那个人是菩萨,是示现的,是来教我的,他是来现身说法,造作种种不善、受种种的恶报给我看。菩萨度化众生做种种示现,种种示现的一种,所以我们看到这种人,他是真的受果报还是菩萨示现的?不知道。如果是菩萨示现的,你轻慢他,那个罪就很重。所以道场,什么地方是道场?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个大道场,这里头诸佛菩萨、妖魔鬼怪是龙蛇混杂,你晓得哪个是真的、哪个是假的?这么一说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全起来了。佛菩萨告诉我们,教我们一个好的方法,你不要分别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假,你只用真诚心看待,他全是菩萨,这就对了。他在这里展现的,没有别的,就是展现因果报应,他表演得非常逼真,就像演戏演得非常逼真。会看的人,感动,那就学到很多;不会看的人叫麻木不仁,他得不到利益。你看行善得善果,作恶的得恶报。

  这段里面是讲两个都是修福的人,帝释天修福,上品十善,阿修罗也修福,也是上品十善。上品十善,为什么在业因里面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?他要不是跟帝释天修同样的大善,他怎么能生天?好事做太多了,真多!那上天变成阿修罗的原因,佛不给我们说我们不知道,他傲慢、他好胜、他嫉妒。这个因素我们就知道了,他是大好人,他真做很多善事,他有这三个习气;好胜,好胜那就要斗争,总是抢第一,不肯落在人后。帝释天王修十善,贪瞋痴慢都少,还是有;没有,那就不在欲界了,他还有。所以一个是做天王,一个在天上做阿修罗王,他也是王,他们的富贵几乎是平等的。佛在经上说,修罗有天之福,有天王的福报,没有天王的德行,天王仁慈,阿修罗王没有仁慈。

  用这个来比喻菩萨隐显的神通。『况住神通无畏法』,无畏法,我们就晓得是大菩萨,这不是普通菩萨,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像如来果地上三明六通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法身菩萨。『云何不能现自在』,阿修罗都能现,哪有菩萨不能现的道理!所以我们对於菩萨示现这个隐显,这桩事情我们今天体会到了。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得,你就会感到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你的身边,你能够感受得到。他在显,现身的时候能帮助你;他在隐,不现身的时候他还是在帮助你,这里面的原理就是性德法尔如是。

  所以永明延寿大师,你看他派很多人去查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里面好的句子统统把它节录出来,然后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,他老人家做总结。这一份东西就是现在留下来一百卷的《宗镜录》。他总结什么?统统结归一心,全都摆平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永明延寿大师把它归纳起来变成一部《宗镜录》。实在讲,六祖惠能大师只说了一句话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万事万法不离自性,这样你才晓得为什么要见性。你见了性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再没有问题了,你不见性的时候问题多多。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见性的人我们就称你作佛。佛这个字如果从一般意思来讲,中国人称圣人,印度人称佛。你就转凡成圣了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真正回到老家,回归自性,反璞归真,这个问题才算是终极的解决。六道里面有这么些苦难众生,你可不可以再来?随时来,丝毫障碍都没有。你再到六道、到三途、到十法界,你是来教化众生,你是来表演的,无论用什么样的身分,隐现自在。我们要问,你会不会入到那个境界不再来了?对众生一切造作不理会了,会不会?不会。为什么?性德法尔如是。因为你契入境界之后,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掉,就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会有这些念头。感应道交是自然的,众生有感立刻就应。应的时候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。没有起心动念能应,不可思议。

  我们今天都是起心动念,应是有起心动念;法身菩萨没有起心动念,不但这个应没有起心动念,他在六道里做种种示现还是没有起心动念,这更不可思议。所以大乘教称之为不可思议法门。你看《华严经》末后一品,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」,什么不思议?这个不思议就是他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叫不思议。真的是这样的,他也现身,他也跟大家一样往来,也每天跟大家一起应酬。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世八十年,每天还跟大家讲经说法,每天出门去托钵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不可思议。所以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意思很深。从理上讲,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,这不可思议。我们凡夫的境界看不可思议,这个无法想像,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?凡夫对不可思议的解释跟原本的意思不一样。如果你要是真的把这个道理参透,你就会知道这个要学,这一定要学,为什么?你看看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的身心多自在,你一点烦恼都没有。办事呢?办事是办得比什么人都圆融,比什么人都高明,为什么?他不是烦恼,他是智慧当家,是你自性里头本有般若智慧现前。

  所以现在很多人,我要不想的话,我怎么能办事?是!你是凡夫,你非得要去想你才能办事,你不想不能办事,你不知道不想办事更高明!在中国,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真正是不可思议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一天都没学过。受教也不过就是五祖在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给他讲《金刚经》大意,我们想想顶多两个小时,他一生所受教育就是这两个小时。开悟之后你看看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。他在猎人队里面住十五年,你要问惠能大师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,肯定没有。他为什么再等十五年?众生的缘没成熟,他在等待。有人跑到山洞里面去静坐、去等待,他不是的,他到猎人队里面去帮人家烧饭,这个方式,他在等待。所以菩萨作略,你没法子想像。

  我们晓得他为什么选择这个,他在救度众生。那些猎人以后都皈依了、都回头是岸了,原来我们烧火、烧饭的,天天烧饭给我们吃的是个菩萨,以后洗手再不干了。他天天,猎人捕猎这些猎物,他在那边煮给他们大家吃的时候,他在那里做超度。这连我们都晓得,我们看到小动物都给它做三皈,你就晓得他在那里度众生。逃难的时候,以后出山的时候,无论世出世间法,你去问他,没有一样不知道,没有一样不懂。这就是现身说法告诉你,不用分别执著的高明。你用分别执著来处事,挂一漏万,你怎么能把事情做得圆满?怎么能把事情做好?这个道理太深,没人相信。套一句外面宗教的话说,信者有福。佛法也如是,你要真正相信,如教修行,那你有福了,那你得大福报!

  所以一生成佛可不可能?可能,你明白以后,可能。为什么?明白之后,时间就没有了,这是真的,你回归到真实。没有回归之前,你永远在虚幻里面过日子,六道十法界是虚幻,真正明白之后就回头了。明了是解悟,不是证悟,上中下三根的人都是先解悟之后求证悟。禅宗里面的修行人他不是的,他是先证然后再求解,跟我们一般的顺序不一样,他那叫上上根人,上中下三根是大乘;那是叫教外别传,像惠能大师那种人物,他一开头就证入,放下就证入。他学东西,学得太快了,眼见色、耳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这是他修行,修后得智。他不像一般人念书要念多久,不需要,他自己不要念,听别人,一听他就明了。法达禅师,《坛经》上有记载,念《法华经》三千遍,《法华经》很长,七卷,每一卷分量很大,我们一般估计的是一天只能念一部,三千部十年,不解经义。见六祖,礼拜的时候头不著地,六祖看到了,起来的时候问他,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?为什么你礼拜头不著地?他就说,他念了三千部《法华经》。这值得骄傲。六祖就考考他,《法华经》讲什么?他说不出来,反过头来向六祖请教。你说这个经我没听过,你既然念三千遍也很熟了,你念念给我听听。《法华经》二十八品,他只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六祖说行了,不必念了,我都明白了。给他讲《法华》大意,他开悟了,再拜,头著地了。这是不可思议!为什么?就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「一切法不离自性」,都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,见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!他那个知道要不要用思考?不用,确实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,如果有这个,他就不知道了。所以有知,就有所不知;无知,无所不知。这两句话,大道理!我们凡人求什么?有知,要求知识,求了一辈子,有所不知,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;人家的方法颠倒,求什么?求无知,结果碰到事情无所不知,怎么会一样?无所不知是性德,说来说去都是见性重要。

  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,没有丢掉,只是现在有障碍,障碍去掉,自性就现前,你就见性了。障碍不是别的,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。能够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上上根人。凡夫成佛就是一念之间,所以《宗镜录》上的话,「迷唯一念,悟止一心」,一心就觉悟了,有一念就迷了。你看看我们平常头脑一动就迷了,什么时候迷的?当下,就在现前,所以叫无始,没有开始,这是真的。要有开始、有结束,它不是真的,妄的,虚妄的。哪有什么开始?哪有什么终结?没有,无始无终,就是当下,就是当下这一念。所以这个话是非常不好懂,很难讲得清楚。所以我想找一个老式的电影放映机,我来做道具,来给诸位说明一念,一念迷、一念觉。这个放映机一开动,它镜头打开那就是迷,那个影片的影像就在银幕上示现了,那就是念头。你把影片剪断的时候它断了,银幕上一片空白,那就是一念觉。空白是真的,有影像是假的,是幻相。所以十法界六道都是假的,那银幕是真的,它永恒不变。就是有影像在里头,它那个干净、那个空白还是没有变,那个叫一真;放映机投影在上面的时候,那就是不觉,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;用这个东西,诸位要是仔细看清楚,你就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情。

  无始无明,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,找不出这个开头时间叫无始,那你全是把意思解错了。无始是什么?没有开始,就是现前一念。现前一念觉就成佛了,惠能大师就是这么个道理,就是他一念觉了,问题马上解决。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。他能,我们为什么不能?在理论上讲,大家都一样的。事实上讲,他烦恼轻,他一下就放下;我们烦恼重,知道这个道理,还是不肯放下。不是不能放下,是不肯放下,人家肯放下。这个东西没有能不能的,就是你愿不愿意放下、你肯不肯放下。原来放下就是,放下就得大自在!放下之后,这六道,眼前这个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大千世界还在吗?是还在,你已经知道它是幻相,你不再执著了。觉后空空无大千是什么?你觉了之后,你心里对大千世界再也不起心动念,再也没有分别执著,你的清净心里大千世界没有了。看到大千世界还有这么多东西是什么?迷惑颠倒,他还没回头,他还没觉悟。那怎么办?觉悟的人做种种示现去帮助他,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。这个时候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。慈悲心是你真心,真心就是这样。对这个人好,对那个人不好,对这个人有成见,那都是妄心;真心里头一片慈悲,清净的慈悲、平等的慈悲、充满智慧的慈悲。所以一回头你就成佛了,这是佛门里有一个谚语说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。这个屠刀是什么?屠刀是讲伤害,伤害自性,妄想分别执著伤害自性,障碍了自性,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了,放下就是。

  所以佛法修学确实无关文字,凡是执著经教的都是世间法,他没学到佛法。读《华严经》真有个《华严经》,对《华严经》起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,哪有华严经!对净土法门,或者对参禅,或者对持咒,你真有分别执著,凡夫!这就告诉你,你所学的是世间法,不是佛法。真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掉了,你看六祖惠能大师,天天替打猎的猎人烧饭,来侍候他们,佛法,他不是世间法。为什么?他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,他在那里行菩萨道,他在那里现大慈大悲,广度众生,这真的,我们凡夫不知道。他那个境界里面,他每天工作下来的时候一定是打坐,打坐干什么?九法界众生他给他们讲经说法,眼睛一闭,定中在做,肯定的,我们决定没有怀疑。为什么?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也投胎,释迦牟尼佛母亲摩耶夫人也是十个月怀胎。可是佛在母胎里面,母胎是大道场,跟《华严经》一样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人数无量无边,天天在母胎里面集会,佛给他们讲经说法,这不思议境界。开大法会,我们能相信,一点不怀疑,为什么?一粒微尘里面都有世界,何况母胎里面比微尘大多了,他怎么不能在那里开法会?可是业力受生的人就不一样,业力受生的人是住胎的时候就像住在地狱一样。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形容,母亲喝一杯凉水,他在里头感受像在寒冰地狱;喝一碗热汤,像在八热地狱,他受苦报。这里头业因果报,你要是细心去观察、去体会,你就明白了。

  所以你看觉悟的人他来入胎,他也没起心动念、也没有分别执著,自然的。为什么?要做这种示现,这个地区的众生他才相信,要不然他不相信。所以佛示现,「我也是跟你们一样,也是父母生的,我都能成就,你为什么不能成就?」大家一听有道理。如果他的示现像阿修罗一样变化来的,忽然身体有,忽然没有了,别人对他尊敬,把他当作神明看待,不敢学他,学不到。你不是父母生的,我们是父母生的,做不到,学不到。大众修行信心不能建立。他用这个方法使一切众生建立信心,是这么回事情,慈悲到极处。这都是隐显自在。给我们做的样子,佛的一生他的行谊全是教学,十九岁到三十岁,学了十二年,这是我们世间人的习性,总得去求学,不求学你怎么会?他也去求学,也去学了十二年,时间不算短,而且遍参印度这些专家学者,都亲近过、都去学过,真正是广学多闻。学完了,没地方再学了,这才到恒河边大树底下入定。入定也是示现,教给我们怎么样把世间法变成出世间法,把世间聪明智慧变成般若智慧。菩提树下打坐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变了,凡夫变成佛,烦恼变成菩提,业障变成德能,性德流露了。这他教给我们的,现身说法教我们。

  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没人知道,以后我们晓得,他在打坐讲《华严经》,所以《华严经》前面记载的是二七日中,十四天,也有一个说法三七日中,二十一天,入定,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这部经分量多大?我们今天,流传到世间的。这部经讲完之后,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,什么样的分量?四句叫一偈,这部经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,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」。他在定中时间不长,两个七天,十四天,讲这么多东西;换句话说,遍法界虚空界他讲尽了,没有一法遗漏,此界他方、过去未来。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这部经典,龙树菩萨也是贡高我慢,自己觉得智慧很大,了不起,这世界上没人能超过他。一看到这部经的时候,傲慢习气完全没有了,这大龙菩萨度了他。他看这个大本,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人能够接受得了,再看中本也没法子,最后看小本。小本是什么?提纲,好像《四库全书目录提要》一样,有多少?十万颂,四十品,这个可以。他在那里就把它念背了,回来之后,《华严经》大本、中本、小本,小本的传到世间来。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只有一半,分量太大,另外一半遗失了,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。所以传到中国来是不完整的本子,但是这一半,大意都能看到。所以传到中国,中文翻译本叫略本《华严经》,小本都谈不上。

 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梵文本已经没有了,《华严》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译本。在中国三次翻译,第一次在东晋时代,翻译三万六千颂,全本是十万颂,你就晓得传到中国来三分之一多一点。第二次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,实叉难陀法师到中国来传《华严经》,翻成《八十华严》,四万五千颂,比以前那个本子多九千颂,《华严经》大意完整的能看得出来了。唐德宗贞元年间乌荼国的国王,给皇帝送了一份礼物,叫进贡,礼物里面有一部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这品经是完整的,没有欠缺,四十卷,所以翻成中文的时候叫《四十华严》,完整的,太难得!唐朝时候实叉难陀带过来的《普贤行愿品》只有一半,翻成中文是二十一卷,你看末后的这个是四十卷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三种本子,现在要读,我们要学习弘一大师教给我们,我觉得很有道理,《八十华严》学到「离世间品」,就是到五十九卷,然后接著学贞元的四十卷,总共九十九卷。这是我们中文本最完备的经典,现在外国找不到。在一切经里面确实只有这部经讲得最透彻。

  所以从这个缘起,我们要晓得,诸佛如来的神通隐显不可思议。那么《华严经》,我们学《华严》特别要留意到一桩事情,它里头所讲的是我们自己的事情,不是别人的。讲我们自性的性,自性,讲我们的性德,没有一桩事情不是我们自己本分的事情,你才晓得你自己是多么伟大,你自己是多了不起,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?也给你讲清楚了,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你害苦了,害成这个样子。那你要是真的搞清楚了,发个狠心把妄想分别执著丢掉,马上成佛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就是你本分事情,为什么不舍?为什么还要跟人争?错了!好人,我们善意对待他,恶人也要善意对待他。总而言之,好人是我们善心所现的,恶人是我自己不善心所现的。「除自己一心之外,没有一法可得」,这个话讲绝了。你看夏威夷土著这个报告里有一句话,头一句,「这个世界是你造的,你是造物主,所有一切众生都与你有密切关系,你造的」。这跟《华严经》一样的。世界怎么好了?我好了,世界就好了;我要是不好,世界永远不会好。这个话跟中国五千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这就对了。理很深,能证,讲不容易讲清楚,你能够证,放下就能证。

  佛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,不执著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,你就得大解脱;不分别,你就证菩萨果;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回归本位,你本来是佛,你跟释迦、你跟阿弥陀佛、你跟毗卢遮那一样,是一不是二。净宗典籍里面跟我们讲的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那你就懂得了。自性毗卢遮那,唯心华藏世界,没有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,讲尽了。求证,没有别的,就是放下。所以我是非常感激章嘉大师,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秘诀告诉我。那个时候真的似懂非懂,我不是惠能,如果是惠能,他当时讲看得破、放得下,我就成佛了!惠能这一放下就成佛了。不懂!他是真的没有隐藏,叫和盘托出,一丝毫隐瞒都没有,只是说出来我不懂,跟我讲我也不懂,必须我学五十年之后跟我讲我就懂了,没有这五十年的学习,跟我讲也不懂。懂了以后,功夫没有别的,真放下,真自在了。给诸位说,真的生死了了,觅生死了不可得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