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四九卷) 2007/10/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49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最后一个大段「喻况玄旨分」,这段一共有二十个比喻,我们现在看第二个「日月现影喻」。
【譬如日月游虚空。影像普遍於十方。泉池陂泽器中水。众宝河海靡不现。菩萨色像亦复然。十方普现不思议。此皆三昧自在法。唯有如来能证了。】
这是用水,特别是讲的月光,月亮,中国古人常说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月亮是一个,但是什么地方有水,水里面都能够看得见。佛用这个来做比喻,佛身是一个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有感,佛同时能现,举水中日月做比喻。这个比喻是容易懂,可是理太深。一个人行吗?人能像月亮吗?众生是不是像各种不同的水?大大小小的水?所以偈颂的末后两句才有这是『三昧自在法,唯有如来能证了』。实际上来说,诸佛菩萨是心现的,自己的身也是心现的,众生身还是心现的。如果这个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个比喻就不难理解,确实能现。
在前面一段,第一段里面我们看到一身能现多身,多身能为一身,这是讲分身。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的感应,要不要分身?不要,确实像比喻所说的,心能生万法。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老人家所讲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心就是性。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,整个宇宙、一切众生从哪里来?心现的。为什么会有十法界?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?识变的,这都讲得很清楚。识是什么?识是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能把心现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。那就是世尊在经上常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那个一切法是世间法,世间法是心想生。世间法包括六道,再引申过去,也包括四圣法界,为什么?四圣法界的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。凡是没有见性都叫世间法,都是识变的,这个理我们懂!然后才晓得,菩萨色像在十方普现,众生有感他有现,而且现什么相状都能现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水里面现太阳,白天看就是个太阳的影子,晚上看就是个月亮的影子,它不会变成其他的影子。可是佛菩萨不一样,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面讲三十二应,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相,其实还不止。要跟你细说,三十二是三十二类,每一类里面不知道有多少,确实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这应以什么身是众生的心想,众生心里想什么,他就会见到什么,这是真的。
有些人,人要谁来度?人要鬼来度,他真的见到鬼了,他才相信有佛菩萨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认识一位朱镜宙老居士,我那年二十六岁,他老人家六十九岁,祖父辈的。虔诚的佛教徒,也是皈依印光大师的,跟我们李老师是师兄弟,他们两个同年。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,鬼度了他。实在说他见了很多不思议的事情,常常讲故事讲给我们听,那个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。章太炎这是民国初年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汉学家,是他的老岳丈。曾经在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时候,被袁世凯抓去坐牢坐了一个月,什么罪名?他不肯骂袁世凯。有人告到袁世凯那里去,说章太炎不骂你,他为什么不骂你?他说不值得被他骂。袁世凯恼火了,当然这也不是死罪,就找他的麻烦。他在坐牢的时候出了一件怪事情,东岳大帝请他去做判官,东岳大帝就是山东的泰山,判官就好像秘书长一样,地位很高,请他去当判官。每天晚上就有几个小鬼来迎接他,抬了一顶轿子,那个时候还抬轿子,他就坐上轿子到阴曹地府去办公去了,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送回来。他说鬼道,鬼道的社会跟人道差不多,只是一样,它的天是灰色的,灰暗色的,看不到日月、太阳。像今天的香港,今天香港的天气有点像鬼道。他做了一个多月,白天回来有的时候跟好朋友聊天,就讲昨天晚上那些事情,奇奇怪怪事情很多。他觉得地狱里面刑罚炮烙,炮烙就是罪人抱著柱子,那个柱子是铜柱,火烧烧得很红,人去抱那个。他就给东岳大帝建议,他说这个刑罚太残酷,能不能把它废除掉?东岳大帝派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看,他到现场的时候,小鬼说到了,他看不见。章太炎老居士是学佛的,他忽然明白这是业力变现的,不是阴曹地府设的刑罚,是他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。所以他没有这个罪业看不见,鬼道里头也看不见,章太炎去的时候看不到才明白。
像这些事情,他都没有相信,他小时候听到这些业因果报的事情可太多了,都没动心。学佛因缘是抗战期间,他老岳丈也不在了,他也算是个学科学,他学财政的。抗战期间他做四川、西康税务局的局长,管财税。他说有一天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,打到深夜,大概已经晚上两点钟才散场,散场那个时候没有车,走路回去。最初他也不在意,在路上的时候那么深夜了,前面有个人,他也没有注意到。他说他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,他忽然想到,前面是个女孩子,怎么女孩子半夜出来,没有人陪著?这一想的时候寒毛直竖,吓得一身冷汗,但是也没法子跑。看到什么?看到前面那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,这吓坏了,现这个相给他看。一身冷汗出来之后,寒毛直竖,那鬼不见了,没有了。
你看跟她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,绝对不是眼花,他说从这儿相信了。他说那个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成鬼的样子来度他,他就这么入佛门。他老人家讲的就非常可能,应以鬼身而接引之,菩萨就现鬼身来度他。把他小时候所听到、所见到的全部证实,这他亲自看见,这不是听说的,是亲自看见。他把他自己学佛的因缘告诉我,跟我讲许多这些故事,他说每一样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他到台湾去之后,年岁也大了也没做事情,他是浙江省的国大代表,政府也照顾他。他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都是学佛的,大家出点钱办个「台湾印经处」,台湾印经处是他办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有些佛书都是他老人家提供的,免费赠送。
现身,不定现什么身让你觉悟,让你回头。不但能现人身,他能现花草树木身,能现无情身,能现山河大地身,这个范围就太大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「三昧自在法」,如来知道。此地的如来是法身菩萨,只要是破了无明见到本性,见到本性你同时就证得法身。这些事情全都明白了,理事因果全知道,叫无师智,没有老师,不必有老师全都知道,自然智、无师智全现前。关键在见性,见性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。所以阿罗汉没见性,阿罗汉只有八解脱,三德密藏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阿罗汉只有八解脱,法身没有证得,般若智慧没有现前,因为他断烦恼只断了执著,妄想分别都在。在佛法里面他是刚刚入门,菩萨登堂,见性的菩萨是入室。阿罗汉六种神通就很不可思议,你就想想,这些大菩萨,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变化,叫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。这是知道菩萨有能力应一切众生的感,菩萨能应。
感,我们在前面也做过几次报告,感有四大类,应也有四大类。感有显感,很明显的,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求佛菩萨来救我,真的,佛菩萨真的帮助你。佛菩萨应,有显应、有冥应,显应是你看到,像朱镜宙老居士遇到鬼的事情是显应,很明显的。跟他一起走路,她在前面,他在后面,走了半个小时。他要不想还没事,一下想到这个奇怪,半夜这个时候,怎么一个女人自己出来走路?这一想的时候变化就产生。没注意,这一注意看的时候,这个人怎么有上身没有下身?这一惊一怕,不见了,没有了,这是显应。第二种,众生有感,显感,要求,没有明显,譬如讲病痛、灾难的时候它自然就化解,这感应。也确实过去我们一个朋友,广化法师,他在得病的时候,病得非常严重,他有痔疮,又遇到感冒,还遇到重要的法会非要他参加不可。在这个时候就求观世音菩萨救他,晚上拜观音菩萨,拜到手足都不灵了。他说没有关系,手足不灵,我还有嘴巴:观音菩萨救我,观音菩萨救我。到最后嘴巴不能说话,不能说话我还有念头,我心里想著观音菩萨救我。到第二天就好了,这是什么?冥应。这是两种。
众生的感还有冥感,自己并没有求他,并没有求佛菩萨,佛菩萨来了。那个冥是什么?你的机缘到了,虽然你还没有起心动念求佛菩萨,佛菩萨也来了。像朱镜宙老居士那个事情,就是冥感显应;广化法师得病的时候,那是显感冥应,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有显感显应,有冥感冥应,冥感冥应多,可以说最多,就是冥冥当中佛菩萨加持你,你也没有求他,他真的加持你。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加持你,你自己不知道,到事后你会愈想这事情是真的,真的是佛菩萨在加持。所以感应有这四种,谁知道?见性的人知道,四种感应他都会很清楚、很明了,他能给你作证,了是明了,他能明了。我们再看第三个比喻,也是两首偈:
【如净水中四兵像。各各别异无交杂。剑戟弧矢类甚多。铠胄车舆非一种。随其所有相差别。莫不皆於水中现。而水本自无分别。菩萨三昧亦如是。】
这第三个比喻是「水现四兵喻,喻菩萨海印现像德」,菩萨海印。我们先讲海是比喻,大海,海比喻什么?海比喻法海,海比喻心海,这里面现相,也是很自在的现相,自自然然的现相。这讲『净水』,像面镜子一样,多半是指在什么地方?像古时候的城有城河,护城河,这个水是干净的,水是清净的,没有什么波浪的,像镜子一样,外面的境界相都能照得很清楚;池塘,多半是这种水里面。『四兵』是军队,古时候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军队分为四种,所以叫四兵。有战车,古时候的战车是马拉的,人坐在车子里面打仗的,这叫车;有骑马的,骑兵;印度有象,还有乘在象上的象军;底下一种就是步兵,徒步的,这四种。军队一定有四种,四队兵,或者在行军,或者在操练,湖水里面照得很清楚。这四队兵都很清楚的看见,『各各别异无交杂』,一队一队的,你会看得很清楚,用这个来比喻。他们带的武器,『剑戟弧』,弧是弓,古时候弓有很多种,所有的弓总名称叫弧,『矢』就是箭,这都是指武器,武器多半用来攻击对方。下面讲『铠胄车舆非一种』,铠胄车舆,车舆是战车,是讲防御的。盔甲,我们看到古时候的装备,这你就看到,特别在中国,能看到好像秦始皇的兵马俑,你去看看。那里头没有象军,象没有。车有,有战车、有骑兵、有步兵,印度有象。所以你能看到他们带的这些武器装备。『随其所有相差别,莫不皆於水中现』,在水里面你能够看倒影,你会看得很清楚,就像镜子一样,这个比喻好懂。
重要的就在后面这一句,『而水本自无分别』,水没有分别,水能照见。用这句来比喻『菩萨三昧亦如是』,菩萨的心就像水一样。这里面很深的意思,就是《心经》里面所说的,《心经》大家都念得很熟,《心经》讲观自在菩萨。观自在菩萨不是指一个人,太多了,只要你修这个法门,你就叫观自在菩萨。所以观自在菩萨有从初发心的到等觉,到妙觉位也叫观自在佛,为什么?他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。像现在学校念书一样,你有志於哲学,进大学念哲学系,你哲学系一年级学生、哲学系二年级学生,四年念完拿到哲学学士学位。再念研究所还是学哲学,这拿到哲学硕士,最后拿到哲学博士,以后成为哲学家。所以这个要知道,观世音菩萨、观自在菩萨不是指一个人,它是个学科,这个一定要懂。要是某个人,后头要加上名字,这个观世音菩萨是某某人,某某某观世音菩萨,这个才行。要不然只称观世音菩萨是统称,这个常识学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我们怎样能跟菩萨相应?一心就相应。无量无边的法门,无量无边的名号,都不离一心,所以一心不可思议。你要真正得一心,上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,下面与一切众生也起感应道交,所以佛法的教学重视一心。谁能得一心?任何一个人都能得一心,为什么?一心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你自己本来有的。你现在起念头就麻烦了,念头一起一心不见了;你什么时候念头不起,一心就现前。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你有这个东西,一心就没有,你心就乱了,叫三心二意,这佛门常讲的。一心不见了,你才动一个念头,所以说迷唯一念。这一念生了,这一念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,六根接触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迷。这一迷,就把自己的本性变成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就是本性,因为迷,起了一念,就不叫它做本性,叫它做阿赖耶。阿赖耶立刻三细相就现前,这就称为阿赖耶,你要晓得自性里头没有三细相,自性如如不动。三细相第一个「无明业相」,业是什么?业就是动,它不是静的,是动的。这一动就现第二个,阿赖耶识里面的见分,叫「转相」,它就转变了,变什么?精神。我们现在讲精神跟物质,要用《心经》的方式讲是受想行识,就是心法,这个东西起来了。有心法,受想行识就有分别执著,这一分别执著,物质现象就出来了,所以能生万法。其实能生万法包括心法,《心经》讲的「色受想行识」在一念之间几乎全部完成,全部都有了。不动念不生万法,没有万法,觉后空空无大千;一动念,一切万法统统现前。佛经上讲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叫一时顿现,实在讲就是一念顿现,一念迷的时候它统统现前。
这桩事情我们要细细常常想,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用梦来做比喻。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梦,学佛的人应当在梦醒的时候,很冷静去思惟,梦什么时候有的?什么时候结束?梦为什么有的?为什么不见?它跟宇宙没有两样,是一个道理。梦怎么有的?梦也是你的精神、意志不集中,阿赖耶里面的业习种子就会起现行。种子里面有善、有恶、有福、有祸,所以你做的梦千奇百怪不一样。有做好梦,学佛的人天天念佛,会梦见佛菩萨,会梦见佛的法会;常常想著损人利己,他就会做恶梦。像我们过去年轻的时候,遭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跟日本人抗战八年到处逃难。以后到了台湾,战争结束之后,常常作梦还梦打仗,也在梦逃难,梦到后面有追兵,也吓了一身冷汗吓醒。这什么?阿赖耶识这些种子起现行,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,学佛之后才晓得。清醒的时候,这个种子能够控制住,它不起现行;睡觉昏沉,精神不集中的时候,它就会起作用,这么回事情。所以,佛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,我们现在整个所看到六道,或者看到十法界,是梦中境界,不是真的,跟作梦的原理是一样的,一个道理。
你真正能把它看破,你就晓得,人生如梦,人生如戏,你才真的肯放下。为什么你现在不肯放下?就是你不知道它是假的,你以为是真的,才放不下。所以佛法的薰修有好处,常常薰修,薰修时间长了,慢慢也变成习惯,自然就放下。虽然放得不彻底,烦恼习气是愈来愈淡薄。从反面来看,你的智慧愈来愈增长,烦恼淡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淡两分,智慧就长两分。一个明,一个暗,暗去明自然就恢复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如果不接触佛法,你天天跟世间法的薰习,那是烦恼。那是烦恼天天增长,无明天天增长,智慧、德能都没有了,都不能现前,连作梦都不能现前,这个事情就麻烦了。
水确实没有分别,能现相。三昧,「菩萨三昧亦如是」,三昧是清净心。菩萨清净心里面能现一切众生的幻相,菩萨清净心能现十法界的相,能现六道的相,自然的。虽现相,菩萨动不动心?菩萨没有动心,菩萨也没有起心动念,真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变成凡夫,他就不是菩萨。所以菩萨证得法身之后,绝不会再退转。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到开悟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时候,念不退了。所以他能现,就像水里面,外面这个士兵,或者是在操练,或者在行军,你在河边你会看得很清楚,这在佛法叫法尔如是,性德。
这里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,只要我们心净,用现在的话说,很多事情你能够预知。为什么你能见到?你能见得到,你能听得到,你能感觉到,甚至於你可以接触到,没有别的,清净心。这个清净心不需要很深,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的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,这句话它的内涵浅深广狭没有边际,此地比喻里面都离不开这个原理。但是所举比喻里面有很多,譬如下面讲的神,「善音,辩才」这都是天神。前面讲的声闻,妄想分别没放下。阿罗汉是执著完全放下,三果以下的执著没有完全放下,执著只是去了一部分,比一般人的执著淡,起的作用我们凡夫觉得就不可思议。这些天神亦复如是,他有贪瞋痴慢,他有欲望,比我们淡薄,所以他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,凡夫跟他不能相比。我们从这地方就能体会到佛陀的教诲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,这佛讲的。
那我们中国圣人有没有讲?有,中国人讲「至诚如神」,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。神是神通,至诚,真诚到极处,诚就是制心,就是佛经上讲的「制心一处」。曾国藩先生所讲的,什么叫诚?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还不就是制心一处。这个制心一处,贪瞋痴慢都没有断,只是怎么样?伏住了。心专一的时候,贪瞋痴慢暂时不起作用,常常保持这个境界,你的智慧、能力就恢复,恢复不大,虽然不大,比一般人就大多了。跟这些修行证果的人不能比,但是比一般凡夫高明太多,这是真的事情。
中国的读书人都懂得这个道理,「大学」一开头就把这些道理、方法都说出来。所以中国学问也是了不起,它的目标是「大学」前面的三句,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」,这是目标。明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见性,它没有佛法讲得那么透彻,讲得那么清楚,学了佛之后再去看它,才晓得它也讲到这些。讲到功夫、讲到方法,「知止而后有定」,这头一句。止是什么?止是满足,什么事情你要满足,你知止你心才定得下来。我们日常生活,生活所需要懂得知止,就没有贪心了。颜回为什么那么快乐?「一箪食,一瓢饮」,孔子说的,这种生活状况在别人是感到非常忧虑,等於说吃不饱、穿不暖,贫穷。可是颜回不改其乐,无论什么时候你看他快乐,为什么?知止,我这一点够了,能吃饱、能穿暖还有什么求的?不求了,知止而后有定,他懂得。
在《大学》八目里面,头一个是「格物」,格物是放下了,物是欲望、物欲,对於物质的欲望你放下,格是革除,你这个放下之后,智慧就现前。第二个是「致知」,智慧现前意才诚,菩提心才现前。意诚、心正,我们今天讲的真诚,真诚是意诚,后面讲的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们老祖宗用两个字在代表,「正心」,这个心是正的,没有偏、没有邪。佛说得详细。心正,身才修,那当然修了;心正,行当然就正,你的行为就正了。什么样是正的行为?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是正的行为,十善业是正的行为,不要修、不要学的,是你自己本来有的。所以在中国,我们读《坛经》,你细细去想想,惠能大师没学过,他也没受过三皈五戒。他跟祖师往来没有失礼,对任何人他恭敬、谦虚,说话有分寸。他从哪里学来?没人教他,这是什么?心正了,行为自然就没有毛病。修是把毛病修正过来,他没有毛病,身修了。身修而后家齐,你家才得到整齐,就是说有秩序了。你这个团体,团体的整齐就是佛家讲的六和敬,自自然然它是六和敬的团体,是个最幸福美满的团体。从哪里来的?从带头的人身修了,他这团体就整齐了。为什么?他是每个人的好榜样,每个人的好样子。
我们今天现在这个时代,家不像家,每个团体都有问题,原因在哪里?身没修,心不正,意不诚,智慧不开,贪瞋痴慢不断。不就是这个问题吗?这样子到人间来混个几十年,有没有好处?你细心去想想,一点好处都没有,你到这个世间来是造业的。你这几十年造了一身罪业,来生到哪里去?三途去了。不学佛的人迷惑颠倒,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,他怎么会想到这些事情!学佛的人怎么样?学佛的人天天去读经,我们受五十多年经教的薰修才发现,才觉察到,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薰习觉察不到。想想从前,你看我们学佛十年的时候、二十年的时候,觉察不到,我差不多学到四十年的时候才觉察到,也就是心愈来愈清净,照愈来愈照得清楚了。
开头是浑水,是照,照不清楚,有那么点影子,不起作用,日常生活还是烦恼习气当家,佛法学了做不了主。所以锲而不舍,中下根性的人,锲而不舍,再十年,再十年明白了,心水愈来愈净,照得愈来愈清楚,知道应该怎么做。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了,看看别人跟我也差不多,也是这样的,可是别人还没照见。照见不是照见别人,照见自己,照见自己五蕴皆空,不是照见别人,这才管用。照见别人,没有照见自己,还是要造业,没有用处,一定要照见自己五蕴皆空。「菩萨海印现像德」,能现像就是自性本有的德能,它自然现像,没有任何原因,没有任何理由。现像也是一念顿现,念念顿现,在不起心、不动念法性里面顿现。
下面第四段,「善音巧辨喻」,这是比喻「菩萨总持巧说德」,这是菩萨在十法界应化,随机说法。巧是善巧,说是无碍辩才,他需不需要学?不需要学。为什么?这个能力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能大师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辩才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相好,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,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。我们现在搞成这个样子,不知道惭愧,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,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觉悟?真的是难!觉悟就有回头的希望,就有改过的希望,你才能够返本归元,回头是岸,回归到你自己本来面目,你是佛,你是个究竟圆满佛。要知道所有一切众生无一不是,都是迷了,我迷了,你迷了,大家都迷了。我们看经文:
【海中有神名善音。其音普顺海众生。所有语言皆辨了。令彼一切悉欢悦。彼神具有贪恚痴。犹能善解一切音。况复总持自在力。而不能令众欢喜。】
后面两句是法说,前面六句是比喻。这是什么?海神,我们讲的龙王。龙王的名字叫『善音』,是从它德行上建立的名号;换句话说,这个龙王的音非常之美,非常之善。『其音普顺海众生』,海里面的众生很多,水族。现在人深入深海,能潜入深海,发现海里面的众生计算是以万为单位,是不是统统都发现尽?没有,数不尽。海里面所有一切众生,善音龙王都能够随顺这些众生。那些众生它也是一族一族的,你去看水族,鱼是一群一群,跟人一样,一个团体一个团体。它有它的言语,它有它们的社会,它有它们沟通的方式。善音龙王难怪它是大神,是海龙王,所有一切水族言语它统统都能够畅通没有阻碍,都能辨别。『令彼一切悉欢悦』,它接触所有水族的时候,水族都喜欢它,都拥护它,所以它才能够胜任龙王的职责。『彼神具有贪恚痴』,它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凡夫,凡夫又能『善解一切音』。我们也是凡夫,它也是凡夫,我们不能跟它相比。原因是什么?虽是凡夫,它的心比我清净,我的妄念比它多,这肯定的,道理在此地。
佛在经教里面常常劝我们,「制心一处」,你的功夫就得力,制心一处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专心、专一,学东西要学一样,不能学太杂太多。今天早晨有个陈老居士来看我,告诉我,他每天念的经咒念得很多,他心很乱。每天他念两部《无量寿经》,念大悲咒,念楞严十小咒,还念《地藏经》,念得很多,他说他佛号都没有时间去念,来跟我讲。我说你错了,你学得太多。他最喜欢的《无量寿经》,我说好,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一遍,不要念两遍,其他统统不念,就念一句佛号。听人家讲的,这个法师说这个经好,那个法师说那个经好,哪部经不好?每部经都好。贪多,贪多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;你不贪,专学一样,一样念通了,什么都得到了。大彻大悟之人决定没有贪心,决定不是学得很多。佛菩萨教导我们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有道理,你只能学一样,你不能学太多,学太多,智慧不开。那要靠你的记忆力,广学多闻,你记得多,所谓博闻强记,你记得多。那个学问,连世间法儒家都说叫记问之学,不是智慧。记问之学是什么?不是你自己的,你所记得的统统是别人的,不是你自性里面露出来的,所以不足以为人师也,你不够资格教人。由此可知,世间在从前的老师都要有点悟性,你才能教人,为什么?你教人开悟,你自己没有悟,你怎么会教别人开悟?自己开悟,自己有经验,我是怎么开悟的,我才能帮助别人;自己没有开悟,不会帮助别人开悟。这是佛法里头常说,自己未度,你就不能度人,经上常说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。
学经教最好就是学一种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要懂得经教的义理,要如教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自己错误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很多,总的来说,不外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这三大类。你要修正,那就要放下,你放下你烦恼就淡薄,智慧就慢慢往外透。这位海龙王,这海神,聪明,有智慧,这个智慧是世间智慧,不是佛菩萨的智慧,为什么?他执著没放下。虽没有放下,他的执著比别人淡,他显示出来的就比别人高明。真的,淡一分就比别人高明一分,淡两分就能高两分,他就能做这些众生的领导者。最怕的,居在领导的地位,贪瞋痴慢增长,贪而无厌,那就糟了,那就坏了。这样的人有没有?有,在现在这个世间,你到全世界去看,不少。这些事相我们明白,那是面镜子,我们照见了,照见了回光返照看自己,就有用。这样回光返照,自己觉悟了,对面那个人对我来讲,他是菩萨,他示现反面的现象让我回头。我们的心是清净的,心是平等的,心是真诚的。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都是自私自利,贪而无厌,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都是干损人利己,我们很怨恨他,我们去批评他,完全错了,他堕落,我跟他一样堕落。你自己好好去想想是不是这样的?他迷,你也迷,你迷得不比他轻。你们两个调个位置,将来你做了这个,可能你跟他是一样的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
觉悟的人是什么?觉悟的人看到这个,马上想到自己,他让我能够回光返照,他让我能够做深深的反省,这个人是我的善知识。所以《论语》里面讲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,哪个不是我的老师!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哪个人不是他的善友?那五十三个人是代表,代表我们社会上所有的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的。你要真是善财,学生就是自己一个,除自己一个,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,没有一个不是我的善知识。为什么?他的示现,善的,我想我有没有?我要是没有,我要跟他学;我要是有,好好保持。看到恶的,想我有没有?有,赶快改正;没有的时候,不要犯,统统是老师。所以他一生成佛,他不要到第二生。他的恭敬心、谦卑的心全出来了,那是性德,对善人、对恶人都谦卑。一个心待大众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接众,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,是这么学来的。
所以一个人这一生当中有什么成就,完全在(佛经里面讲善学)你能不能做到善学。首先善学,进一步善解,然后你才有善行,才有善德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好老师,哪个不是好老师?你能懂得这个,人人都是佛,人人都是你最好的老师。就怕你不会,不会怎么样?不会,天天批评老师,善的也批评他,不善的也批评他,那就完了。那就像夫子所说的,《论语》里面讲的,「其人」,假设有这么一个人,「如周公之才之美」,这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一个人,周公。孔老夫子佩服,我们觉得周公真了不起,到现在留给我们的一部书《周礼》,《周礼》是什么东西?周朝的宪法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治国的一套理念跟方法,周公作的,我相信孔子一定是看到这个,佩服到极处。周公写这部书,他的理念、文字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,没有一个私念,没有一个说为我周朝朝廷、为我们周家,没有这个念头,为天下苍生。所以,方东美先生早年给我说,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孙统统都能够遵守《周礼》,现在还是周朝。在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是周朝,周朝八百年;后世子孙不守这个规矩,乱套了,这才亡了国。
方老师虽然给我讲过很多次,劝我去看,我始终没去看它。以后得到十三经,十三经里面有这部书,偶尔的翻一翻,没有去念它。老师很郑重的介绍,因为我们的志趣,对政治没什么兴趣,所以以后学佛了。佛是什么?佛是教育,这要搞清楚,确实是教育。佛陀教我们的经典的内容,你细心去观察,我把它分成五大类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哲学、科学。为什么要学这个?我们觉得人生一世不能白过,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一桩事是提升自己,回归自性,这个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。方向、目标认识正确,贫贱就不在乎,根本就不放在心上,每天真正能做到烦恼轻智慧长,就不亦乐乎,不造业。过去迷惑颠倒的时候,造作许多的罪业,现在明白了,统统化解,这是功夫。怎么样化解?经教里面教我们太多了,最具体的、最有效果的莫非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。你要真懂得,真正落实,什么业障都消掉,什么问题都化解了。
你看菩萨教给我们,第一句礼敬诸佛,只要这句做到,我们就相信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障就化掉了。这个不难,真正懂得之后,我要谦卑,对任何人都要谦卑,我要学尊敬。一个谦卑的人,懂得尊敬别人的人,尊重别人、敬爱别人、关怀别人、照顾别人、帮助别人,你业障都消掉了。以德报怨,尤其是这一生遇到的,遇到人看我不顺眼,恶意的毁谤、羞辱、陷害,我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对别人,他对我?过去世的怨憎会!这八苦里头不是有吗?现在遇到了,果报现前,怎么化解?我们对他更尊重,我们只看他的本性,不看他的习性。他的本性是本善、本觉,他本来是佛,我应当尊敬他。他毁谤我,我赞叹他,他有一百个不好,总有一个好,我就赞叹他那一个好;那一百个不是处,一句不提,不放在心上,这就对了。时间长久了,慢慢他也听到,怨就解掉了。
所以,绝不批评人,绝不说人过,要知道古时候说过失、教训人的人两种人,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老师。父母、老师教训你,那个时候都懂得,你没有成年,小孩子,教训你的时候,在广庭大众上没有关系。到你成年了,女子十六岁,男子二十岁,有第三人在的时候决定不能说过失。说过失在什么?关起门来,没有人看见,这个时候批评你,说你过失。他内心感激你,你给他留面子。有很多人在一块的时候,那会结怨仇,为什么?你不给他面子。过失,对人的基本态度是隐恶扬善,在人面前赞叹他的优点,善的地方应当赞扬,恶的地方应当隐藏,不可以随便说的。「口为祸福之门」,现在人不懂,在言语上结深仇大恨,不知道有多少,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。所以我们明白、懂得、学到了,而对於毁谤我的,羞辱我的,陷害我的,我们都存感恩、感激、报恩的心。人家问说,你已经原谅他就不错了,还有什么好感激?是的,消我的业障。真的是消业障,我完全接受,这消业障。
要感恩的心报答他,他跟我对立,我不跟他对立,至少我用个真诚恭敬心,我在佛菩萨面前给他立个长生牌位,我每天修学功德回向给他,这应该的。学佛的人如果都懂得这些方法,都知道这样修,你说人与人之间,还有能不和睦,还会有冲突吗?连对立都没有了,哪来的矛盾、冲突!所以,祖宗教给我们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你跟人,特别是人事,人与人的关系碰到障碍,回头想自己,问题出在自己这边,不在别人。如果什么事情都推到别人,是永远不能够化解,问题就愈来愈严重。解决再难的问题,从自己这面解决就很容易;你要想从对面那边去解决,可能是永远没有法子解决。这是化解问题的秘诀,小是个人,大,族群跟族群,国家跟国家,没有不能化解的。所以,大乘佛法是要宣扬,这个课程是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听到,都能够学到,都能学到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战争,为什么?军队没用处了。人跟人之间没有对立,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还要军队干什么?
你就想想,每个国家现在花在军备上的钱有多少?那个钱省下来,要改善人民生活,不需要军队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佛菩萨的世界里没有军队,不但没军队,警察都没有,西方极乐世界找一个警察找不到,华藏世界没警察。什么原因?十大愿王做到了。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,你看《无量寿经》,在第二品里头「德遵普贤」。你就晓得,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普贤十愿要认真去学习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贤十愿。可是说到这个地方,不管学什么,基础决定是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根。弟子规、感应篇、十善业道是什么?小善,小教。你不要疏忽了,小教不会,大教就落空,小德不修,大德怎么会成就?哪有这种道理!
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,高僧大德没有了,为什么没有?大家不学。不学他来干什么?他没有必要来。不相信,不肯学,当然更不会理解,佛菩萨隐没了。如果我们一旦觉悟了,这个重要,我们认真要学,这些佛菩萨就出现,那是我们的感。我们今天的感是什么?我不想学,迷信,不要,我们是这个念头在感,佛菩萨满你的愿,都没有了。哪一天觉得这个好,我们要,我们很想学,佛菩萨都出现了。现在这个社会真的迷的人多,觉悟的人少,可是这少数觉悟的,能够带动多数迷惑的,带他回头,可能。现在科学工具很好,用这个方法就行。
前几天有几个同学来看我,他们是搞这一行的,我看到很先进的宽频网路电视,画面、音声不亚於卫星电视,成本低了很多。我们晓得卫星太贵。这桩事情几年前我就想到,我想到卫星电视可能五年之后就被淘汰掉,很可能,是我想像当中的。将来取而代之的是宽频网路,而且接收非常容易,将来在手机可以接收。它们有个小电视机,就像香烟盒一样,可以装在口袋里,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,二十四小时都能看。而且有个最大的好处,可以点播,不受时间的限制,现在的电视受时间限制,像我们讲经几点钟到几点钟,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才看到。如果点播,譬如我们今天晚上讲的,晚上同时可以看,明天早晨点播可以看到,中午也点播,随时随处这就方便了,不受时间限制。也不受我们次序限制,我现在想看,我们现在是有一千多集,我现在想看第五百集,五百集就跑出来;我想看第六百集,六百集就跑出来。不需要按照顺序,想看什么这个画面就现前,我们现在已经讲了十二品,所以这非常先进。
这些人到台湾去设台,把这个事情落实,台湾传媒没有限制,政府完全不管了。从前是控制,现在完全开放给民营,谁做都可以,没有一丝毫限制。这在全世界还很少有,政府不管媒体,这桩事情我还是最近才知道的。所以过去陈彩琼搞华藏卫视,我一直到现在才明了她怎么会搞成功,原来台湾开放了。因为我住在台湾那个时候,是管制非常严格,没有想到以后开放了。这也就属於是大众传播一样的,「其音普顺海众生,所有语言皆辨了,令彼一切悉欢悦」。
底下这几句重要,「彼神具有贪恚痴,犹能善解一切音」,神,龙王是属於畜生道,它不是人道,它也不是天道,畜生道。它里头有修行,畜生修行证果的也不少,我们不能小看它。世间人一般人都知道什么?狐狸会修行,狐仙。狐狸从畜生身它先要修得人身,要修多少年?五百年,五百年它可以现跟人的身一样。这些龙王,龙神也能现人身,有灵性,虽有贪瞋痴,它有修行,它能把贪瞋痴降温。我们做的这套道具做得很好,我们有两套,以前那一套颜色深,就好比贪瞋痴很重。这套颜色很浅,你看三张合在一起,我们看外面还是看得很清楚,这就是什么?这是贪瞋痴比较薄,所以这两套很有味道。
这就是有修行的畜生虽然有贪瞋痴,贪瞋痴比我们少、比我们薄,所以它的智慧、神通就比我们高,这是一种说法。另外一种说法,它的前生,它现在做龙王,像安世高那个同学不也是龙王吗?它前世是比丘,出家人,那个因就不一样。出家人他明经好施,就是有瞋恚,贪瞋痴没完全放下。所以,死了以后他没有提升,他堕落了,他堕到畜生道去做龙王去了。福报很大,这个龙王很灵,有求必应,是因为什么?过去生中讲经,通达教理,无论他在哪一道,在鬼神道,他灵性比别人高;肯布施,福报比别人大,这又是一个原因。所以,一个果报很多因素,无量因缘,《华严经》上佛所说的。所以它能解一切音,这是讲一个龙王,欲界里头的,没有离开欲界,用它来做个比喻。
『况复总持自在力』,这是菩萨,住三昧者,就是得到三昧。得到三昧的人就得总持,总一切法,持一切义,就是把一切诸法的总纲领抓住。像释迦牟尼佛示现菩提树下大彻大悟,那就是大总持法门他得到了;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觉悟,也是得大总持法门。所以他一悟之后一切都通,在逃难期间当中,头一个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。无尽藏比丘尼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常常她念《大涅盘经》,他在旁边听,意思完全明了,讲给她听。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欢喜,拿著经问他,他说:我字不认识。她说: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会懂得意思?他说:佛法义理与文字不相干。这就是得总持法门。
得总持法门,他怎么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!这当然可以。龙神都能做得到,龙神是对大海里面水族,菩萨是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在需要的,总持也是我们性德,都是自己本分上本有的,为什么把它丢掉?你想到这个地方,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把它放弃。你不放弃永远不能恢复,不放弃这个,你永远在造业,永远会在三途受果报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最后一个大段「喻况玄旨分」,这段一共有二十个比喻,我们现在看第二个「日月现影喻」。
【譬如日月游虚空。影像普遍於十方。泉池陂泽器中水。众宝河海靡不现。菩萨色像亦复然。十方普现不思议。此皆三昧自在法。唯有如来能证了。】
这是用水,特别是讲的月光,月亮,中国古人常说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月亮是一个,但是什么地方有水,水里面都能够看得见。佛用这个来做比喻,佛身是一个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有感,佛同时能现,举水中日月做比喻。这个比喻是容易懂,可是理太深。一个人行吗?人能像月亮吗?众生是不是像各种不同的水?大大小小的水?所以偈颂的末后两句才有这是『三昧自在法,唯有如来能证了』。实际上来说,诸佛菩萨是心现的,自己的身也是心现的,众生身还是心现的。如果这个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个比喻就不难理解,确实能现。
在前面一段,第一段里面我们看到一身能现多身,多身能为一身,这是讲分身。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的感应,要不要分身?不要,确实像比喻所说的,心能生万法。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老人家所讲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心就是性。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,整个宇宙、一切众生从哪里来?心现的。为什么会有十法界?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?识变的,这都讲得很清楚。识是什么?识是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能把心现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。那就是世尊在经上常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那个一切法是世间法,世间法是心想生。世间法包括六道,再引申过去,也包括四圣法界,为什么?四圣法界的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。凡是没有见性都叫世间法,都是识变的,这个理我们懂!然后才晓得,菩萨色像在十方普现,众生有感他有现,而且现什么相状都能现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水里面现太阳,白天看就是个太阳的影子,晚上看就是个月亮的影子,它不会变成其他的影子。可是佛菩萨不一样,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面讲三十二应,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相,其实还不止。要跟你细说,三十二是三十二类,每一类里面不知道有多少,确实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这应以什么身是众生的心想,众生心里想什么,他就会见到什么,这是真的。
有些人,人要谁来度?人要鬼来度,他真的见到鬼了,他才相信有佛菩萨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认识一位朱镜宙老居士,我那年二十六岁,他老人家六十九岁,祖父辈的。虔诚的佛教徒,也是皈依印光大师的,跟我们李老师是师兄弟,他们两个同年。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,鬼度了他。实在说他见了很多不思议的事情,常常讲故事讲给我们听,那个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。章太炎这是民国初年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汉学家,是他的老岳丈。曾经在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时候,被袁世凯抓去坐牢坐了一个月,什么罪名?他不肯骂袁世凯。有人告到袁世凯那里去,说章太炎不骂你,他为什么不骂你?他说不值得被他骂。袁世凯恼火了,当然这也不是死罪,就找他的麻烦。他在坐牢的时候出了一件怪事情,东岳大帝请他去做判官,东岳大帝就是山东的泰山,判官就好像秘书长一样,地位很高,请他去当判官。每天晚上就有几个小鬼来迎接他,抬了一顶轿子,那个时候还抬轿子,他就坐上轿子到阴曹地府去办公去了,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送回来。他说鬼道,鬼道的社会跟人道差不多,只是一样,它的天是灰色的,灰暗色的,看不到日月、太阳。像今天的香港,今天香港的天气有点像鬼道。他做了一个多月,白天回来有的时候跟好朋友聊天,就讲昨天晚上那些事情,奇奇怪怪事情很多。他觉得地狱里面刑罚炮烙,炮烙就是罪人抱著柱子,那个柱子是铜柱,火烧烧得很红,人去抱那个。他就给东岳大帝建议,他说这个刑罚太残酷,能不能把它废除掉?东岳大帝派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看,他到现场的时候,小鬼说到了,他看不见。章太炎老居士是学佛的,他忽然明白这是业力变现的,不是阴曹地府设的刑罚,是他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。所以他没有这个罪业看不见,鬼道里头也看不见,章太炎去的时候看不到才明白。
像这些事情,他都没有相信,他小时候听到这些业因果报的事情可太多了,都没动心。学佛因缘是抗战期间,他老岳丈也不在了,他也算是个学科学,他学财政的。抗战期间他做四川、西康税务局的局长,管财税。他说有一天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,打到深夜,大概已经晚上两点钟才散场,散场那个时候没有车,走路回去。最初他也不在意,在路上的时候那么深夜了,前面有个人,他也没有注意到。他说他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,他忽然想到,前面是个女孩子,怎么女孩子半夜出来,没有人陪著?这一想的时候寒毛直竖,吓得一身冷汗,但是也没法子跑。看到什么?看到前面那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,这吓坏了,现这个相给他看。一身冷汗出来之后,寒毛直竖,那鬼不见了,没有了。
你看跟她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,绝对不是眼花,他说从这儿相信了。他说那个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成鬼的样子来度他,他就这么入佛门。他老人家讲的就非常可能,应以鬼身而接引之,菩萨就现鬼身来度他。把他小时候所听到、所见到的全部证实,这他亲自看见,这不是听说的,是亲自看见。他把他自己学佛的因缘告诉我,跟我讲许多这些故事,他说每一样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他到台湾去之后,年岁也大了也没做事情,他是浙江省的国大代表,政府也照顾他。他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都是学佛的,大家出点钱办个「台湾印经处」,台湾印经处是他办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有些佛书都是他老人家提供的,免费赠送。
现身,不定现什么身让你觉悟,让你回头。不但能现人身,他能现花草树木身,能现无情身,能现山河大地身,这个范围就太大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「三昧自在法」,如来知道。此地的如来是法身菩萨,只要是破了无明见到本性,见到本性你同时就证得法身。这些事情全都明白了,理事因果全知道,叫无师智,没有老师,不必有老师全都知道,自然智、无师智全现前。关键在见性,见性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。所以阿罗汉没见性,阿罗汉只有八解脱,三德密藏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阿罗汉只有八解脱,法身没有证得,般若智慧没有现前,因为他断烦恼只断了执著,妄想分别都在。在佛法里面他是刚刚入门,菩萨登堂,见性的菩萨是入室。阿罗汉六种神通就很不可思议,你就想想,这些大菩萨,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变化,叫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。这是知道菩萨有能力应一切众生的感,菩萨能应。
感,我们在前面也做过几次报告,感有四大类,应也有四大类。感有显感,很明显的,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求佛菩萨来救我,真的,佛菩萨真的帮助你。佛菩萨应,有显应、有冥应,显应是你看到,像朱镜宙老居士遇到鬼的事情是显应,很明显的。跟他一起走路,她在前面,他在后面,走了半个小时。他要不想还没事,一下想到这个奇怪,半夜这个时候,怎么一个女人自己出来走路?这一想的时候变化就产生。没注意,这一注意看的时候,这个人怎么有上身没有下身?这一惊一怕,不见了,没有了,这是显应。第二种,众生有感,显感,要求,没有明显,譬如讲病痛、灾难的时候它自然就化解,这感应。也确实过去我们一个朋友,广化法师,他在得病的时候,病得非常严重,他有痔疮,又遇到感冒,还遇到重要的法会非要他参加不可。在这个时候就求观世音菩萨救他,晚上拜观音菩萨,拜到手足都不灵了。他说没有关系,手足不灵,我还有嘴巴:观音菩萨救我,观音菩萨救我。到最后嘴巴不能说话,不能说话我还有念头,我心里想著观音菩萨救我。到第二天就好了,这是什么?冥应。这是两种。
众生的感还有冥感,自己并没有求他,并没有求佛菩萨,佛菩萨来了。那个冥是什么?你的机缘到了,虽然你还没有起心动念求佛菩萨,佛菩萨也来了。像朱镜宙老居士那个事情,就是冥感显应;广化法师得病的时候,那是显感冥应,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有显感显应,有冥感冥应,冥感冥应多,可以说最多,就是冥冥当中佛菩萨加持你,你也没有求他,他真的加持你。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加持你,你自己不知道,到事后你会愈想这事情是真的,真的是佛菩萨在加持。所以感应有这四种,谁知道?见性的人知道,四种感应他都会很清楚、很明了,他能给你作证,了是明了,他能明了。我们再看第三个比喻,也是两首偈:
【如净水中四兵像。各各别异无交杂。剑戟弧矢类甚多。铠胄车舆非一种。随其所有相差别。莫不皆於水中现。而水本自无分别。菩萨三昧亦如是。】
这第三个比喻是「水现四兵喻,喻菩萨海印现像德」,菩萨海印。我们先讲海是比喻,大海,海比喻什么?海比喻法海,海比喻心海,这里面现相,也是很自在的现相,自自然然的现相。这讲『净水』,像面镜子一样,多半是指在什么地方?像古时候的城有城河,护城河,这个水是干净的,水是清净的,没有什么波浪的,像镜子一样,外面的境界相都能照得很清楚;池塘,多半是这种水里面。『四兵』是军队,古时候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军队分为四种,所以叫四兵。有战车,古时候的战车是马拉的,人坐在车子里面打仗的,这叫车;有骑马的,骑兵;印度有象,还有乘在象上的象军;底下一种就是步兵,徒步的,这四种。军队一定有四种,四队兵,或者在行军,或者在操练,湖水里面照得很清楚。这四队兵都很清楚的看见,『各各别异无交杂』,一队一队的,你会看得很清楚,用这个来比喻。他们带的武器,『剑戟弧』,弧是弓,古时候弓有很多种,所有的弓总名称叫弧,『矢』就是箭,这都是指武器,武器多半用来攻击对方。下面讲『铠胄车舆非一种』,铠胄车舆,车舆是战车,是讲防御的。盔甲,我们看到古时候的装备,这你就看到,特别在中国,能看到好像秦始皇的兵马俑,你去看看。那里头没有象军,象没有。车有,有战车、有骑兵、有步兵,印度有象。所以你能看到他们带的这些武器装备。『随其所有相差别,莫不皆於水中现』,在水里面你能够看倒影,你会看得很清楚,就像镜子一样,这个比喻好懂。
重要的就在后面这一句,『而水本自无分别』,水没有分别,水能照见。用这句来比喻『菩萨三昧亦如是』,菩萨的心就像水一样。这里面很深的意思,就是《心经》里面所说的,《心经》大家都念得很熟,《心经》讲观自在菩萨。观自在菩萨不是指一个人,太多了,只要你修这个法门,你就叫观自在菩萨。所以观自在菩萨有从初发心的到等觉,到妙觉位也叫观自在佛,为什么?他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。像现在学校念书一样,你有志於哲学,进大学念哲学系,你哲学系一年级学生、哲学系二年级学生,四年念完拿到哲学学士学位。再念研究所还是学哲学,这拿到哲学硕士,最后拿到哲学博士,以后成为哲学家。所以这个要知道,观世音菩萨、观自在菩萨不是指一个人,它是个学科,这个一定要懂。要是某个人,后头要加上名字,这个观世音菩萨是某某人,某某某观世音菩萨,这个才行。要不然只称观世音菩萨是统称,这个常识学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我们怎样能跟菩萨相应?一心就相应。无量无边的法门,无量无边的名号,都不离一心,所以一心不可思议。你要真正得一心,上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,下面与一切众生也起感应道交,所以佛法的教学重视一心。谁能得一心?任何一个人都能得一心,为什么?一心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你自己本来有的。你现在起念头就麻烦了,念头一起一心不见了;你什么时候念头不起,一心就现前。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你有这个东西,一心就没有,你心就乱了,叫三心二意,这佛门常讲的。一心不见了,你才动一个念头,所以说迷唯一念。这一念生了,这一念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,六根接触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迷。这一迷,就把自己的本性变成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就是本性,因为迷,起了一念,就不叫它做本性,叫它做阿赖耶。阿赖耶立刻三细相就现前,这就称为阿赖耶,你要晓得自性里头没有三细相,自性如如不动。三细相第一个「无明业相」,业是什么?业就是动,它不是静的,是动的。这一动就现第二个,阿赖耶识里面的见分,叫「转相」,它就转变了,变什么?精神。我们现在讲精神跟物质,要用《心经》的方式讲是受想行识,就是心法,这个东西起来了。有心法,受想行识就有分别执著,这一分别执著,物质现象就出来了,所以能生万法。其实能生万法包括心法,《心经》讲的「色受想行识」在一念之间几乎全部完成,全部都有了。不动念不生万法,没有万法,觉后空空无大千;一动念,一切万法统统现前。佛经上讲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叫一时顿现,实在讲就是一念顿现,一念迷的时候它统统现前。
这桩事情我们要细细常常想,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用梦来做比喻。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梦,学佛的人应当在梦醒的时候,很冷静去思惟,梦什么时候有的?什么时候结束?梦为什么有的?为什么不见?它跟宇宙没有两样,是一个道理。梦怎么有的?梦也是你的精神、意志不集中,阿赖耶里面的业习种子就会起现行。种子里面有善、有恶、有福、有祸,所以你做的梦千奇百怪不一样。有做好梦,学佛的人天天念佛,会梦见佛菩萨,会梦见佛的法会;常常想著损人利己,他就会做恶梦。像我们过去年轻的时候,遭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跟日本人抗战八年到处逃难。以后到了台湾,战争结束之后,常常作梦还梦打仗,也在梦逃难,梦到后面有追兵,也吓了一身冷汗吓醒。这什么?阿赖耶识这些种子起现行,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,学佛之后才晓得。清醒的时候,这个种子能够控制住,它不起现行;睡觉昏沉,精神不集中的时候,它就会起作用,这么回事情。所以,佛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,我们现在整个所看到六道,或者看到十法界,是梦中境界,不是真的,跟作梦的原理是一样的,一个道理。
你真正能把它看破,你就晓得,人生如梦,人生如戏,你才真的肯放下。为什么你现在不肯放下?就是你不知道它是假的,你以为是真的,才放不下。所以佛法的薰修有好处,常常薰修,薰修时间长了,慢慢也变成习惯,自然就放下。虽然放得不彻底,烦恼习气是愈来愈淡薄。从反面来看,你的智慧愈来愈增长,烦恼淡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淡两分,智慧就长两分。一个明,一个暗,暗去明自然就恢复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如果不接触佛法,你天天跟世间法的薰习,那是烦恼。那是烦恼天天增长,无明天天增长,智慧、德能都没有了,都不能现前,连作梦都不能现前,这个事情就麻烦了。
水确实没有分别,能现相。三昧,「菩萨三昧亦如是」,三昧是清净心。菩萨清净心里面能现一切众生的幻相,菩萨清净心能现十法界的相,能现六道的相,自然的。虽现相,菩萨动不动心?菩萨没有动心,菩萨也没有起心动念,真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变成凡夫,他就不是菩萨。所以菩萨证得法身之后,绝不会再退转。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到开悟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时候,念不退了。所以他能现,就像水里面,外面这个士兵,或者是在操练,或者在行军,你在河边你会看得很清楚,这在佛法叫法尔如是,性德。
这里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,只要我们心净,用现在的话说,很多事情你能够预知。为什么你能见到?你能见得到,你能听得到,你能感觉到,甚至於你可以接触到,没有别的,清净心。这个清净心不需要很深,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的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,这句话它的内涵浅深广狭没有边际,此地比喻里面都离不开这个原理。但是所举比喻里面有很多,譬如下面讲的神,「善音,辩才」这都是天神。前面讲的声闻,妄想分别没放下。阿罗汉是执著完全放下,三果以下的执著没有完全放下,执著只是去了一部分,比一般人的执著淡,起的作用我们凡夫觉得就不可思议。这些天神亦复如是,他有贪瞋痴慢,他有欲望,比我们淡薄,所以他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,凡夫跟他不能相比。我们从这地方就能体会到佛陀的教诲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,这佛讲的。
那我们中国圣人有没有讲?有,中国人讲「至诚如神」,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。神是神通,至诚,真诚到极处,诚就是制心,就是佛经上讲的「制心一处」。曾国藩先生所讲的,什么叫诚?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还不就是制心一处。这个制心一处,贪瞋痴慢都没有断,只是怎么样?伏住了。心专一的时候,贪瞋痴慢暂时不起作用,常常保持这个境界,你的智慧、能力就恢复,恢复不大,虽然不大,比一般人就大多了。跟这些修行证果的人不能比,但是比一般凡夫高明太多,这是真的事情。
中国的读书人都懂得这个道理,「大学」一开头就把这些道理、方法都说出来。所以中国学问也是了不起,它的目标是「大学」前面的三句,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」,这是目标。明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见性,它没有佛法讲得那么透彻,讲得那么清楚,学了佛之后再去看它,才晓得它也讲到这些。讲到功夫、讲到方法,「知止而后有定」,这头一句。止是什么?止是满足,什么事情你要满足,你知止你心才定得下来。我们日常生活,生活所需要懂得知止,就没有贪心了。颜回为什么那么快乐?「一箪食,一瓢饮」,孔子说的,这种生活状况在别人是感到非常忧虑,等於说吃不饱、穿不暖,贫穷。可是颜回不改其乐,无论什么时候你看他快乐,为什么?知止,我这一点够了,能吃饱、能穿暖还有什么求的?不求了,知止而后有定,他懂得。
在《大学》八目里面,头一个是「格物」,格物是放下了,物是欲望、物欲,对於物质的欲望你放下,格是革除,你这个放下之后,智慧就现前。第二个是「致知」,智慧现前意才诚,菩提心才现前。意诚、心正,我们今天讲的真诚,真诚是意诚,后面讲的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们老祖宗用两个字在代表,「正心」,这个心是正的,没有偏、没有邪。佛说得详细。心正,身才修,那当然修了;心正,行当然就正,你的行为就正了。什么样是正的行为?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是正的行为,十善业是正的行为,不要修、不要学的,是你自己本来有的。所以在中国,我们读《坛经》,你细细去想想,惠能大师没学过,他也没受过三皈五戒。他跟祖师往来没有失礼,对任何人他恭敬、谦虚,说话有分寸。他从哪里学来?没人教他,这是什么?心正了,行为自然就没有毛病。修是把毛病修正过来,他没有毛病,身修了。身修而后家齐,你家才得到整齐,就是说有秩序了。你这个团体,团体的整齐就是佛家讲的六和敬,自自然然它是六和敬的团体,是个最幸福美满的团体。从哪里来的?从带头的人身修了,他这团体就整齐了。为什么?他是每个人的好榜样,每个人的好样子。
我们今天现在这个时代,家不像家,每个团体都有问题,原因在哪里?身没修,心不正,意不诚,智慧不开,贪瞋痴慢不断。不就是这个问题吗?这样子到人间来混个几十年,有没有好处?你细心去想想,一点好处都没有,你到这个世间来是造业的。你这几十年造了一身罪业,来生到哪里去?三途去了。不学佛的人迷惑颠倒,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,他怎么会想到这些事情!学佛的人怎么样?学佛的人天天去读经,我们受五十多年经教的薰修才发现,才觉察到,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薰习觉察不到。想想从前,你看我们学佛十年的时候、二十年的时候,觉察不到,我差不多学到四十年的时候才觉察到,也就是心愈来愈清净,照愈来愈照得清楚了。
开头是浑水,是照,照不清楚,有那么点影子,不起作用,日常生活还是烦恼习气当家,佛法学了做不了主。所以锲而不舍,中下根性的人,锲而不舍,再十年,再十年明白了,心水愈来愈净,照得愈来愈清楚,知道应该怎么做。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了,看看别人跟我也差不多,也是这样的,可是别人还没照见。照见不是照见别人,照见自己,照见自己五蕴皆空,不是照见别人,这才管用。照见别人,没有照见自己,还是要造业,没有用处,一定要照见自己五蕴皆空。「菩萨海印现像德」,能现像就是自性本有的德能,它自然现像,没有任何原因,没有任何理由。现像也是一念顿现,念念顿现,在不起心、不动念法性里面顿现。
下面第四段,「善音巧辨喻」,这是比喻「菩萨总持巧说德」,这是菩萨在十法界应化,随机说法。巧是善巧,说是无碍辩才,他需不需要学?不需要学。为什么?这个能力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能大师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辩才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相好,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,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。我们现在搞成这个样子,不知道惭愧,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,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觉悟?真的是难!觉悟就有回头的希望,就有改过的希望,你才能够返本归元,回头是岸,回归到你自己本来面目,你是佛,你是个究竟圆满佛。要知道所有一切众生无一不是,都是迷了,我迷了,你迷了,大家都迷了。我们看经文:
【海中有神名善音。其音普顺海众生。所有语言皆辨了。令彼一切悉欢悦。彼神具有贪恚痴。犹能善解一切音。况复总持自在力。而不能令众欢喜。】
后面两句是法说,前面六句是比喻。这是什么?海神,我们讲的龙王。龙王的名字叫『善音』,是从它德行上建立的名号;换句话说,这个龙王的音非常之美,非常之善。『其音普顺海众生』,海里面的众生很多,水族。现在人深入深海,能潜入深海,发现海里面的众生计算是以万为单位,是不是统统都发现尽?没有,数不尽。海里面所有一切众生,善音龙王都能够随顺这些众生。那些众生它也是一族一族的,你去看水族,鱼是一群一群,跟人一样,一个团体一个团体。它有它的言语,它有它们的社会,它有它们沟通的方式。善音龙王难怪它是大神,是海龙王,所有一切水族言语它统统都能够畅通没有阻碍,都能辨别。『令彼一切悉欢悦』,它接触所有水族的时候,水族都喜欢它,都拥护它,所以它才能够胜任龙王的职责。『彼神具有贪恚痴』,它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凡夫,凡夫又能『善解一切音』。我们也是凡夫,它也是凡夫,我们不能跟它相比。原因是什么?虽是凡夫,它的心比我清净,我的妄念比它多,这肯定的,道理在此地。
佛在经教里面常常劝我们,「制心一处」,你的功夫就得力,制心一处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专心、专一,学东西要学一样,不能学太杂太多。今天早晨有个陈老居士来看我,告诉我,他每天念的经咒念得很多,他心很乱。每天他念两部《无量寿经》,念大悲咒,念楞严十小咒,还念《地藏经》,念得很多,他说他佛号都没有时间去念,来跟我讲。我说你错了,你学得太多。他最喜欢的《无量寿经》,我说好,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一遍,不要念两遍,其他统统不念,就念一句佛号。听人家讲的,这个法师说这个经好,那个法师说那个经好,哪部经不好?每部经都好。贪多,贪多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;你不贪,专学一样,一样念通了,什么都得到了。大彻大悟之人决定没有贪心,决定不是学得很多。佛菩萨教导我们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有道理,你只能学一样,你不能学太多,学太多,智慧不开。那要靠你的记忆力,广学多闻,你记得多,所谓博闻强记,你记得多。那个学问,连世间法儒家都说叫记问之学,不是智慧。记问之学是什么?不是你自己的,你所记得的统统是别人的,不是你自性里面露出来的,所以不足以为人师也,你不够资格教人。由此可知,世间在从前的老师都要有点悟性,你才能教人,为什么?你教人开悟,你自己没有悟,你怎么会教别人开悟?自己开悟,自己有经验,我是怎么开悟的,我才能帮助别人;自己没有开悟,不会帮助别人开悟。这是佛法里头常说,自己未度,你就不能度人,经上常说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。
学经教最好就是学一种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要懂得经教的义理,要如教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自己错误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很多,总的来说,不外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这三大类。你要修正,那就要放下,你放下你烦恼就淡薄,智慧就慢慢往外透。这位海龙王,这海神,聪明,有智慧,这个智慧是世间智慧,不是佛菩萨的智慧,为什么?他执著没放下。虽没有放下,他的执著比别人淡,他显示出来的就比别人高明。真的,淡一分就比别人高明一分,淡两分就能高两分,他就能做这些众生的领导者。最怕的,居在领导的地位,贪瞋痴慢增长,贪而无厌,那就糟了,那就坏了。这样的人有没有?有,在现在这个世间,你到全世界去看,不少。这些事相我们明白,那是面镜子,我们照见了,照见了回光返照看自己,就有用。这样回光返照,自己觉悟了,对面那个人对我来讲,他是菩萨,他示现反面的现象让我回头。我们的心是清净的,心是平等的,心是真诚的。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都是自私自利,贪而无厌,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都是干损人利己,我们很怨恨他,我们去批评他,完全错了,他堕落,我跟他一样堕落。你自己好好去想想是不是这样的?他迷,你也迷,你迷得不比他轻。你们两个调个位置,将来你做了这个,可能你跟他是一样的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
觉悟的人是什么?觉悟的人看到这个,马上想到自己,他让我能够回光返照,他让我能够做深深的反省,这个人是我的善知识。所以《论语》里面讲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,哪个不是我的老师!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哪个人不是他的善友?那五十三个人是代表,代表我们社会上所有的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的。你要真是善财,学生就是自己一个,除自己一个,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,没有一个不是我的善知识。为什么?他的示现,善的,我想我有没有?我要是没有,我要跟他学;我要是有,好好保持。看到恶的,想我有没有?有,赶快改正;没有的时候,不要犯,统统是老师。所以他一生成佛,他不要到第二生。他的恭敬心、谦卑的心全出来了,那是性德,对善人、对恶人都谦卑。一个心待大众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接众,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,是这么学来的。
所以一个人这一生当中有什么成就,完全在(佛经里面讲善学)你能不能做到善学。首先善学,进一步善解,然后你才有善行,才有善德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好老师,哪个不是好老师?你能懂得这个,人人都是佛,人人都是你最好的老师。就怕你不会,不会怎么样?不会,天天批评老师,善的也批评他,不善的也批评他,那就完了。那就像夫子所说的,《论语》里面讲的,「其人」,假设有这么一个人,「如周公之才之美」,这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一个人,周公。孔老夫子佩服,我们觉得周公真了不起,到现在留给我们的一部书《周礼》,《周礼》是什么东西?周朝的宪法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治国的一套理念跟方法,周公作的,我相信孔子一定是看到这个,佩服到极处。周公写这部书,他的理念、文字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,没有一个私念,没有一个说为我周朝朝廷、为我们周家,没有这个念头,为天下苍生。所以,方东美先生早年给我说,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孙统统都能够遵守《周礼》,现在还是周朝。在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是周朝,周朝八百年;后世子孙不守这个规矩,乱套了,这才亡了国。
方老师虽然给我讲过很多次,劝我去看,我始终没去看它。以后得到十三经,十三经里面有这部书,偶尔的翻一翻,没有去念它。老师很郑重的介绍,因为我们的志趣,对政治没什么兴趣,所以以后学佛了。佛是什么?佛是教育,这要搞清楚,确实是教育。佛陀教我们的经典的内容,你细心去观察,我把它分成五大类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哲学、科学。为什么要学这个?我们觉得人生一世不能白过,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一桩事是提升自己,回归自性,这个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。方向、目标认识正确,贫贱就不在乎,根本就不放在心上,每天真正能做到烦恼轻智慧长,就不亦乐乎,不造业。过去迷惑颠倒的时候,造作许多的罪业,现在明白了,统统化解,这是功夫。怎么样化解?经教里面教我们太多了,最具体的、最有效果的莫非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。你要真懂得,真正落实,什么业障都消掉,什么问题都化解了。
你看菩萨教给我们,第一句礼敬诸佛,只要这句做到,我们就相信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障就化掉了。这个不难,真正懂得之后,我要谦卑,对任何人都要谦卑,我要学尊敬。一个谦卑的人,懂得尊敬别人的人,尊重别人、敬爱别人、关怀别人、照顾别人、帮助别人,你业障都消掉了。以德报怨,尤其是这一生遇到的,遇到人看我不顺眼,恶意的毁谤、羞辱、陷害,我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对别人,他对我?过去世的怨憎会!这八苦里头不是有吗?现在遇到了,果报现前,怎么化解?我们对他更尊重,我们只看他的本性,不看他的习性。他的本性是本善、本觉,他本来是佛,我应当尊敬他。他毁谤我,我赞叹他,他有一百个不好,总有一个好,我就赞叹他那一个好;那一百个不是处,一句不提,不放在心上,这就对了。时间长久了,慢慢他也听到,怨就解掉了。
所以,绝不批评人,绝不说人过,要知道古时候说过失、教训人的人两种人,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老师。父母、老师教训你,那个时候都懂得,你没有成年,小孩子,教训你的时候,在广庭大众上没有关系。到你成年了,女子十六岁,男子二十岁,有第三人在的时候决定不能说过失。说过失在什么?关起门来,没有人看见,这个时候批评你,说你过失。他内心感激你,你给他留面子。有很多人在一块的时候,那会结怨仇,为什么?你不给他面子。过失,对人的基本态度是隐恶扬善,在人面前赞叹他的优点,善的地方应当赞扬,恶的地方应当隐藏,不可以随便说的。「口为祸福之门」,现在人不懂,在言语上结深仇大恨,不知道有多少,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。所以我们明白、懂得、学到了,而对於毁谤我的,羞辱我的,陷害我的,我们都存感恩、感激、报恩的心。人家问说,你已经原谅他就不错了,还有什么好感激?是的,消我的业障。真的是消业障,我完全接受,这消业障。
要感恩的心报答他,他跟我对立,我不跟他对立,至少我用个真诚恭敬心,我在佛菩萨面前给他立个长生牌位,我每天修学功德回向给他,这应该的。学佛的人如果都懂得这些方法,都知道这样修,你说人与人之间,还有能不和睦,还会有冲突吗?连对立都没有了,哪来的矛盾、冲突!所以,祖宗教给我们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你跟人,特别是人事,人与人的关系碰到障碍,回头想自己,问题出在自己这边,不在别人。如果什么事情都推到别人,是永远不能够化解,问题就愈来愈严重。解决再难的问题,从自己这面解决就很容易;你要想从对面那边去解决,可能是永远没有法子解决。这是化解问题的秘诀,小是个人,大,族群跟族群,国家跟国家,没有不能化解的。所以,大乘佛法是要宣扬,这个课程是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听到,都能够学到,都能学到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战争,为什么?军队没用处了。人跟人之间没有对立,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还要军队干什么?
你就想想,每个国家现在花在军备上的钱有多少?那个钱省下来,要改善人民生活,不需要军队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佛菩萨的世界里没有军队,不但没军队,警察都没有,西方极乐世界找一个警察找不到,华藏世界没警察。什么原因?十大愿王做到了。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,你看《无量寿经》,在第二品里头「德遵普贤」。你就晓得,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普贤十愿要认真去学习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贤十愿。可是说到这个地方,不管学什么,基础决定是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根。弟子规、感应篇、十善业道是什么?小善,小教。你不要疏忽了,小教不会,大教就落空,小德不修,大德怎么会成就?哪有这种道理!
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,高僧大德没有了,为什么没有?大家不学。不学他来干什么?他没有必要来。不相信,不肯学,当然更不会理解,佛菩萨隐没了。如果我们一旦觉悟了,这个重要,我们认真要学,这些佛菩萨就出现,那是我们的感。我们今天的感是什么?我不想学,迷信,不要,我们是这个念头在感,佛菩萨满你的愿,都没有了。哪一天觉得这个好,我们要,我们很想学,佛菩萨都出现了。现在这个社会真的迷的人多,觉悟的人少,可是这少数觉悟的,能够带动多数迷惑的,带他回头,可能。现在科学工具很好,用这个方法就行。
前几天有几个同学来看我,他们是搞这一行的,我看到很先进的宽频网路电视,画面、音声不亚於卫星电视,成本低了很多。我们晓得卫星太贵。这桩事情几年前我就想到,我想到卫星电视可能五年之后就被淘汰掉,很可能,是我想像当中的。将来取而代之的是宽频网路,而且接收非常容易,将来在手机可以接收。它们有个小电视机,就像香烟盒一样,可以装在口袋里,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,二十四小时都能看。而且有个最大的好处,可以点播,不受时间的限制,现在的电视受时间限制,像我们讲经几点钟到几点钟,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才看到。如果点播,譬如我们今天晚上讲的,晚上同时可以看,明天早晨点播可以看到,中午也点播,随时随处这就方便了,不受时间限制。也不受我们次序限制,我现在想看,我们现在是有一千多集,我现在想看第五百集,五百集就跑出来;我想看第六百集,六百集就跑出来。不需要按照顺序,想看什么这个画面就现前,我们现在已经讲了十二品,所以这非常先进。
这些人到台湾去设台,把这个事情落实,台湾传媒没有限制,政府完全不管了。从前是控制,现在完全开放给民营,谁做都可以,没有一丝毫限制。这在全世界还很少有,政府不管媒体,这桩事情我还是最近才知道的。所以过去陈彩琼搞华藏卫视,我一直到现在才明了她怎么会搞成功,原来台湾开放了。因为我住在台湾那个时候,是管制非常严格,没有想到以后开放了。这也就属於是大众传播一样的,「其音普顺海众生,所有语言皆辨了,令彼一切悉欢悦」。
底下这几句重要,「彼神具有贪恚痴,犹能善解一切音」,神,龙王是属於畜生道,它不是人道,它也不是天道,畜生道。它里头有修行,畜生修行证果的也不少,我们不能小看它。世间人一般人都知道什么?狐狸会修行,狐仙。狐狸从畜生身它先要修得人身,要修多少年?五百年,五百年它可以现跟人的身一样。这些龙王,龙神也能现人身,有灵性,虽有贪瞋痴,它有修行,它能把贪瞋痴降温。我们做的这套道具做得很好,我们有两套,以前那一套颜色深,就好比贪瞋痴很重。这套颜色很浅,你看三张合在一起,我们看外面还是看得很清楚,这就是什么?这是贪瞋痴比较薄,所以这两套很有味道。
这就是有修行的畜生虽然有贪瞋痴,贪瞋痴比我们少、比我们薄,所以它的智慧、神通就比我们高,这是一种说法。另外一种说法,它的前生,它现在做龙王,像安世高那个同学不也是龙王吗?它前世是比丘,出家人,那个因就不一样。出家人他明经好施,就是有瞋恚,贪瞋痴没完全放下。所以,死了以后他没有提升,他堕落了,他堕到畜生道去做龙王去了。福报很大,这个龙王很灵,有求必应,是因为什么?过去生中讲经,通达教理,无论他在哪一道,在鬼神道,他灵性比别人高;肯布施,福报比别人大,这又是一个原因。所以,一个果报很多因素,无量因缘,《华严经》上佛所说的。所以它能解一切音,这是讲一个龙王,欲界里头的,没有离开欲界,用它来做个比喻。
『况复总持自在力』,这是菩萨,住三昧者,就是得到三昧。得到三昧的人就得总持,总一切法,持一切义,就是把一切诸法的总纲领抓住。像释迦牟尼佛示现菩提树下大彻大悟,那就是大总持法门他得到了;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觉悟,也是得大总持法门。所以他一悟之后一切都通,在逃难期间当中,头一个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。无尽藏比丘尼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常常她念《大涅盘经》,他在旁边听,意思完全明了,讲给她听。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欢喜,拿著经问他,他说:我字不认识。她说: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会懂得意思?他说:佛法义理与文字不相干。这就是得总持法门。
得总持法门,他怎么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!这当然可以。龙神都能做得到,龙神是对大海里面水族,菩萨是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在需要的,总持也是我们性德,都是自己本分上本有的,为什么把它丢掉?你想到这个地方,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把它放弃。你不放弃永远不能恢复,不放弃这个,你永远在造业,永远会在三途受果报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