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0四卷) 2007/8/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04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请坐,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,内净六根最后的一首偈「意清净光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【又放光名意清净。令失心者得正念。修行三昧悉自在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六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这六根。六根前五根是色法,意根是心法,所以佛讲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这是十八界,讲色法有十一个,十一个就是六根里面的前五根加上六尘,这十一个色法,我们今天讲的物质。心法,六根里面意根是心法,六识是心法,所以心法有七,讲了七个,色法讲了十一个。
佛在大乘教里面常给我们说,永明大师在《宗镜》里面节录出来的,告诉我们,大乘教里面佛说「一切世间中,但有名与色,若欲如实观,但当观名色」。这首偈又简单,说得好。一切世间包括得非常广,我们通常讲十法界,这一切世间。总的来说,现在人讲精神物质就全都包括,精神是心法,在佛教里面用一个「名」来代表,物质用「色」做代表。如果我们要了解宇宙万物的真相,佛告诉我们,你把名色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就知道整个宇宙森罗万象的真实状况。为什么?色法,物质,物质包含无情的国土,国土是物质,我们现在讲的是植物、矿物、自然现象包括在这里面,色包括这个。名,「收尽有识世间」。有识就是有情。这个情是指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阿赖耶识,执著是末那识,分别是第六意识。有时候经上也讲有情世间,此地用有识世间比有情世间还要踏实。识用得好,识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包括尽了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世界。
五阴,就是世间。「五阴即世间故,若了五阴俱空」,那就是出世间。世出世间都从心起。什么叫世间?什么叫出世间?这个地方讲得清楚,又简单又清楚,五阴是色受想行识,都有,十法界的众生都离不开,为什么?有物质的身体,也有妄想分别执著,十法界都有,这叫世间。如果你明了五蕴皆空,《般若心经》上念的「观自在菩萨」,就是观世音菩萨,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」,什么时候?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当中,他用智照,他不是用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照见,「照见五蕴皆空」。五蕴是什么?五蕴是心,真心,心现识变,你这才搞清楚。既然五阴都是心现识变,心就是色,色就是心,色心是一不是二。心是能现能变,色是所现所变,关键就是在迷悟,迷了叫世间,觉悟了叫出世间,世间跟出世间界限在此地。
我们说十法界,哪些人真的是觉悟了,觉而不迷,哪些人是迷而不觉?六道众生是迷而不觉,四圣法界觉而不迷,这是世间跟出世间。这个说法还是相似的,还不是真实的,真实的那是谁?真实来讲,十法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,只是迷得有浅深差别不一样。四圣法界迷得浅,六道凡夫迷得深、迷得重。真正觉悟的,觉而不迷的,是法身菩萨,他不在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,也就是说,妄想分别执著全断了。说断,不是真断,这些意思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断是转变,转迷为悟,不是断迷开悟。断迷开悟佛也常讲,对初机讲的,随顺众生讲的,给你讲真话是转变,为什么?迷悟不二,哪里会有断迷开悟!迷悟是一,问题就是在觉,所以觉了就超越。就好像人作梦一样,觉是什么?梦醒了,醒了之后,梦中境界全不见了。十法界?十法界原来就是一真法界,迷了之后,一真法界变成梦境,变成十法界。所以世出世间不在相上,相上没有世出世间,迷悟里头才分,知道统统都是心现识变的。
佛告诉我们,我们「意地起贪瞋心,揽三途五阴,罪苦众生发现」,真的像作梦一样。所以意就很重要,念头。这一条就是说我们现前境界,我们心里面起了念头,起什么念头?贪瞋痴慢疑,起这个念头。要晓得这些念头,真心本性里面完全没有,这些烦恼习气从哪里来的?烦恼习气原本是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功德,迷了自性,把自性里面的智慧转变成愚痴,把自性里面的功德转变成烦恼,就这么来的。那你要明了之后,烦恼能不能断?烦恼断了,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也断掉了,你就明白它是一不是二。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讲真话,转烦恼为菩提,就在那边转,转念头,转迷为悟,就转烦恼成菩提了。只一念觉,贪瞋就转变成功德,愚痴转变成智慧。觉悟的人有智慧德相,迷惑的人有烦恼习气,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菩萨看到六道众生各个都是佛菩萨,原来贪瞋痴慢就是智慧德相,他看的是一样,没有两样。
这个事情难懂,很不好懂,我们还是从比喻当中说。我们把能现能变的自性、体性,古人把它比喻作黄金,原本这个黄金它是塑了一尊佛像,好!塑一尊佛像,金佛,这是本来面目,它本来是这样的,觉悟了本来就是这样。迷了之后,把这个黄金塑造成众生相,我们说把它造了一个人像,或者是把它造了一个畜生像,把这个黄金佛像重新造成一个狮子像,一个小狗像,相不一样,体还是这块黄金。黄金是能现能变,随缘,众生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就能变成什么样子,重新再塑造,原料完全相同。诸佛如来跟十法界众生就像这个比喻一样,体没有变,相变了,相是假的,体是真的,真性没变。体里面本来具足智慧德相,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一样都没有欠缺。你就晓得,一切众生是一个性,这我们在经上前面念得很多,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一个性,一个智慧,力无畏亦然,没有不相同的。我们是不是真明白了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真明白之后,你对一切众生就跟对佛的看法完全一样,你是真明白了。
我们读经,读了千遍、读了万遍,看人还是人,他不是佛。你一千遍、一万遍,没有懂。如果一遍就懂了,那是什么态度?你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面对一切众生,就像惠能大师一样,生智慧,不生烦恼!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众生还生烦恼,这是凡夫,你没觉悟。觉悟之后,不生烦恼。就像惠能大师见五祖所说的,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智慧表现在外面是什么?是大慈大悲,慈悲是爱心,对一切众生那种爱护照顾,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,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,没有任何条件的。不分男女老少,无条件的慈悲,叫大慈大悲,这是真觉悟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做到,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,我还在迷,我还没有觉悟。天天在接受经教的薰习,这好比什么?好比一个木头掉在水里,泡了几百年,湿透了,现在拿出来我们用一枝火柴来烧它,烧不燃。听经教就是点一枝火柴在烧它,烧不燃,它已经在水里泡了几百年,这一枝火柴能把它点燃吗?点不燃要点,要点多少枝火柴?可能要点一万枝,要点十万枝,把它烧燃了。
所以佛经不怕重复,为什么?不重复决定不能成就,这是佛陀教法跟我们中国圣人教法态度不一样。中国圣人的教法,所谓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」,孔老夫子就不想教你,为什么?你太笨了!房子四个角,告诉你这个角是直角,你就晓得那三个角也是一样的。这个告诉你直角,那个呢?那个不知道,孔老夫子就不想教你,太笨了。可是释迦牟尼佛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不厌其烦,一个一个教你,你没有听懂,再教你,无数遍的教导你。为什么?佛知道众生迷得太久、迷得太深,并不是他真的笨。佛知道道理,知道这个因果关系,这显示出真的是慈悲。
佛教众生不是一世,你无量劫被烦恼习气薰习,就好像木头掉在水里面去,泡了这么久,一生怎么能成就,不能成就。所以教化众生,生生世世,也是无量劫。一个众生开悟,成佛了,你要晓得,那个众生不是说他很聪明,根太利,一下就顿悟了,不是,是过去生中累积的,我们也是如此。我们现在天天在累积,累积到成熟,那跟他们没两样。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懂了之后,我们的心就定了,对於上上根人不会羡慕,对於自己也不会产生过分的自卑感:我怎么不如他?好像掉在水里的柴火,这个柴火人家捡起来,在太阳底下已经晒了几十天,差不多快要晒干了,那你从水里刚刚才捡起来,你才晒个二、三天,怎么能跟人相比!这就是什么?缘不同。我们再多薰习一段时期,跟他就没有两样。
这里面最重要的,薰习功夫不能断。果然不断,《华严经》上跟我们举的例子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他的薰习没有断,他什么时候成佛?一生。为什么佛常常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?三大阿僧只劫就是断断续续,你不是接著薰习,那就麻烦!所谓是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我们的麻烦在此地,搞清楚了,我们也能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。现在想想,我们每天薰习,在经教里头薰习多少时间?两个小时。一天二十四小时,薰习时间才两个小时,另外二十二个小时是烦恼薰习,这一生当中成就不容易。所以在过去的学佛,在道场、寺院庵堂那里薰习时间,一天至少十六个小时,另外八个小时,照佛家的规矩,睡眠四个小时,再有吃饭的时间、工作的时间,你已经很忙。每天十六个小时,你的心在佛上,听经、念佛、参禅、打坐,这是佛门里的功课。
寺院丛林没有聘雇外面人来工作,也没有那么多的义工,义工是临时的,所以常住的工作必须轮流来服务。每个人都会轮到,从住持到一般的服务,厨房煮饭的、烧柴火的,这些工作都是出家人轮流。期限一年,你在这个道场至少是服务一年。服务不忘念佛,只是这些工作人员,在一年当中,他不能到讲堂听经,他不能到念佛堂念佛,因为他要工作。但是工作的时候,他并没有忘记念佛,工作时没有忘记诵经,他的经都能够背诵,他不需要看本子。除非是用思考的,他要暂时放下,不用思考,用体力的,他用功没放下,那能成就!
所以现代人跟古人比差很远,古人有福报,有这么好的修学环境,现在没有了。现在要成就,真正是觉悟、真正是明白了,我们知道自己没福,没有这个修学环境,但是在任何环境里面,我们念佛不中断,我们思惟佛陀在经论当中的教诲不中断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都遵照佛陀的教诲,真修行。修什么你要知道,是在生活当中、工作当中、待人接物当中,把我们的贪瞋痴慢疑修掉,你不在这上面,烦恼习气怎么断掉!顺境里面不生贪恋,逆境里面不生瞋恚,在境界里学什么?学平等心,修清净心,修慈悲心,这叫真修行。那你就晓得,清净平等慈悲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那是真心,贪瞋痴慢这是妄心,自性里头没有的。我们现在是妄心当家,这个麻烦大!妄心当家,就不能不造罪业,罪业造得太重,如果全世界人统统都造罪业,这世界就要毁灭了。诸位要知道,世界的建立是功德、福德的成就,不是罪孽成就。罪孽的成就是地狱不是人间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佛在经上讲得透彻,跟我们这里讲的色跟心,名色,名色就是色心。现前我们这个世间,真的,一切众生意地可以说是长期贪瞋心,所以众业所感,感得这些灾难,天灾人祸!这是众业所感,西方宗教常讲的世界末日。最近我想诸位同学比我知道得更多、更清楚,全球灾难,气候的变异。如何化解?佛告诉我们,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灾难就化解了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学佛,首先要化解自己的灾难,为什么?共业里头有别业,这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,一个灾难来了,所谓是在劫难逃,什么是在劫?具足贪瞋痴的人就是在劫,勤修戒定慧的人他就不遭这个果报,他是别业。
我们对於佛陀的教诲,因果的道理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善因就是你心里头是戒定慧,你心里面是平等清净慈悲,这是善因;如果自己念头里还有自私自利,还有贪瞋痴慢,这是恶因,恶因要受恶报,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。贪所感的是水灾,瞋恚所感的是火灾,愚痴所感的是风灾,傲慢所感的是地震。现在人不相信,说这是宗教,不合乎科学,他相信科学,不相信佛陀教诲。佛陀是智慧的教诲,科学是知识的教诲,不是智慧,它是知识。世间人相信知识,迷失了智慧,这是现实的状况。智慧能解决问题,知识不能解决问题。现在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社会问题摆在面前,科学不能解决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我看到许多科学家他们讲的。所以我们今天遇到了,因为这个世间人贪瞋痴慢现在达到饱和点,古人常讲的,「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」,现在看,时辰到了。
由於烦恼的业障揽三途恶业,这个揽是变化,三途是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罪苦众生发现了。发现两个字好,就像作梦一样,这梦境现前、发现了。你就晓得,这三恶道是真的是假的?如果你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烦恼,就不会有这个境界发现。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,现在人活得很可怜,不论贫富贵贱,都活得非常辛苦。现在人寻求快乐,不是真的乐,是找刺激,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用比喻,像服毒打吗啡,对一点点享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不能跟古人比,古人乐是真乐,绝对没有副作用的。古人的生活,我们从从前文学作品里面可以体会到,诗词歌赋里面可以体会到,他们确实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,那是真乐。现在科技发达,人们生活在机械里面,诗情画意没有了,全是机械,呆板,人就变成机器。确实,价值观改变了,人生真正的意义变质了,这一变质,人就不像人。可以说,今天,特别是住在大城市里面的、科技发达的,人都变成了机器人。这是什么?灵性没有了,一切思惟都是刻板的、都是机械化的。这人苦,跟从前人不能比。
如果「意地修戒善心」,这是讲持戒,善是讲十善,我们用佛法讲五戒十善,他就能「揽人天五阴,安乐众生发现」。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人道跟天道。我们要注意,真正修三皈五戒十善,你能把这个落实,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得到古人的乐趣。为什么?你恢复了少分的灵性,灵性它的思惟是活泼的,活的,它不是死呆板的。灵活、圆融,佛法讲的善巧方便,这四个字用得好!是活的。不像现在,现在一般接受科学教育,他的思惟是机械化的,没有善巧方便。实在讲,在科学技术里头,确实善巧方便他用不上,这我们冷静的观察能够理解。
恶要不要断?不需要断,修善,恶自然就断了,就转变了,恶就变成善,不必刻意去断恶,修善原来就是断恶。戒律,我们也通过了长时间的思惟,为什么今天圣教不彰?不仅是佛,在中国,儒跟道也都有了问题。原因不外乎两个,一个是受了西方科学教育的影响,另外一个是把中国传统圣贤教诲抛弃了,造成现在的苦难,这是果。我们明白了,科学技术要不要?不能不要。最好是参照过去汤恩比所说的,科学技术我们只要求便利於我们的衣食住行,就是生活方面的这些服务就够了。除了生活必须之外,那些科技没有必要。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。
另外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是人天受乐的根源,如果我们要丢掉了,人生的乐趣就没了。那么佛法,尤其是净土,给我们讲的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怎么产生的?修戒善心达到究竟圆满,所现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。现在我们的三皈、五戒、十善都是有名无实,这很可怕。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,总的来说,对内,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调心这个功夫,没学过!也就是调理我们的情绪,没想过这个问题。第二个是外面环境的诱惑,已经成了习惯,习惯就变成自然,所以不容易改。谚语所谓是「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」。这个本性是习性,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。我们从小培养出来的都是不善的,与自性完全相违背,真的是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这是把圣贤教育丢掉了。圣贤教育是什么?让我们的习性保持跟自性不至於太远,这是教育的目标,所谓是不能太离谱,可以离一点,不可以过分。现在是距离太远,自性是什么根本看不见、忘掉了,这还得了!
为了补救,我们这才学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在过去是一个人生下来接受教育的头一门功课。谁教的?父母教的,所以父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第一任老师。你生下来的时候你还不会说话,我们一般人认为婴儿不懂事,那完全是搞错了,他很聪明,他很懂事,他什么都知道。现在外国人明白了,决定不敢轻视婴儿。他每天都在学习,他的学习可以说没中断,除了真的睡眠,睡著了,他只要睁开眼睛,他在学习,他在模仿大人。所以他看到的、他听到的、他接触到的,佛法说的,在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种下去了。从出生到三岁,这三年是根,这是教育的根,古人所谓是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这三年要是教好了,以后教他不费工夫。三年没有教好,再要想把他教好,那费劲可大!那很不容易。这种教育的理念方法,现在人不懂,外国人尤其不懂。我们迷失了自性,把教育的根疏忽了,总认为小孩没有成年不懂事,他懂什么!殊不知让这个小孩从小就学坏了。在中国历史上,你看到这些圣贤豪杰他怎么成功的?儒家讲的圣人,孔孟都说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尧舜?你没有认真学习,认真的学习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人人都可以成为孔孟,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菩萨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我们如果要是对於这些教诲真正能体会得,那回头问问自己,我为什么不能成佛?为什么不能成为圣人?这一回头就是觉悟,破迷开悟。从今天学,来得及来不及?来得及,尤其大乘教跟我们说的,凡夫成圣,这个成圣是成佛,要多长的时间?一念之间,一念觉,凡夫成佛。这不像学世间的技术,需要时间慢慢来。迷悟在一念,一念迷,佛变成凡夫;一念觉,凡夫成佛,就在一念。一念的现象很普遍,问题在哪里?一念觉很不容易保持,到第二念他又迷了。那一念迷很容易保持,我们难就难在这里。如何能一念觉保持不变就成功了,这是真正困难点,我们发现了。如何让这一念觉能长时保存、保留?那你就要把佛菩萨的生活、工作、习惯,你认真去学习,他能保持,我从这个方法学习,慢慢自己也就能保持。这个保持就是持戒,就是行善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无不是慈悲善行。你能认真努力这样学,我们距离佛菩萨愈来愈近。不是别的佛、别的菩萨,是距离自己成佛、成菩萨愈来愈近。
六祖能大师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句话讲得太好了,所以他一生成就。一生不能成就的人是念念都是外面过失,这不能成就。几时学到不见世间过,这在理上讲很深,真的不见世间过是入不二法门。为什么?功过不二,善恶不二,是非不二,邪正不二,他入不二法门。入不二法门是什么人?法身菩萨。入不二法门就是证得三昧,在念佛法门里面讲的,你已经得一心不乱,一心就不二,二就没有得一心。得这个一心不乱,是理一心不乱,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那个位次高!这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的,生实报土的人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,他真的成佛,究竟圆满佛。
那你要问,我们这一生行吗?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四土三辈九品,总在遇缘不同,这个话给了我们信心。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,这一生决定成功,没有一个不成功。尤其是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,在这末法时期修行,小道场,真正志同道合,有几个人在一起修行,各个成就,你说多么殊胜!印祖说不要超过二十人。我们想想,过去祖师大德,慧远大师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修行,在一起念佛,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,这是净土宗的开始。进入念佛堂的一共一百二十三个人,大家都发愿,在念佛堂念佛求往生,不离开念佛堂,就等於我们现在讲闭关一样的,闭生死关,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,无比的殊胜庄严。我们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看到,小型的十二个人,志同道合在一起修净土,都往生极乐世界。觉明妙行菩萨,觉明妙行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名号,觉是觉悟明了,妙行是念佛。
特别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,这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,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,头一个不能慌张,不要害怕。灾难一来,自己一慌张、一害怕,那就完了,那就是谚语所说的在劫难逃,你在劫数里头,你逃不掉。再大的灾难来临,心地清净,如如不动,你生智慧,不生烦恼。用什么方法来对付灾难?念佛,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对自己来讲,这场灾难就化解。可不能乱,乱了方寸,那就坏了,那你就随业流转。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导我们,这对一般人讲的,当灾难前来的时候,专念观世音菩萨,大慈大悲救苦救难,非常有效!所以称之为灵感观世音菩萨。当然念观音菩萨最重要的,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慈悲的心愈大,感应愈快、愈明显。我们常常说,慈悲心要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,要常存这个心。
迷惑的众生、不善的众生要感化他,不能责备他,要怜悯他。为什么不能责备他?他没有学过,所以你要同情他。他要学过,故意违犯,这可以责备,没有学过。所以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好,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,这不能见怪,要怪责我们自己有过失,为什么?有失於慈悲,慈悲心不圆满。他学过,明知故犯,这个时候可以责备他;没有学过的,不可以。现在圣贤的教诲已经疏忽了好几代。我们展开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经文好像就是对现代人说的,我们要能体会到佛说经的义趣,就是在教我们现代人。再回头想想,我们自己也是过失很多,我们希不希望别人能够原谅我,能够帮助我改进?所以起心动念先要把立场调换一下,问题都没了。我跟对方调换一个立场,今天我是他,他是我,马上就明白了。转迷为悟,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常常替对方著想,我们的过失就会减少。人天教!受乐的众生发现了,真的是人天乐。
现在人天不乐,现代人很苦!天上怎么样?天上也没有从前那么乐。我们是听说,好像从前有人讲,韩国的山神他们想学佛,想找个老师,找到之后,师父就问他,你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?他说做了三千年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,你为什么不去跟佛学?他说那时不知道,现在才晓得。缘不一样,现在才知道。而且说,人间太苦,作山神也苦,到天上去看看,天上也不尽如意,还是极乐世界好,这才能发愿求生净土。这些山神我们能理解,他到天上看到哪些境界?肯定是欲界天,不会是色界天。欲界有六层天,恐怕也只是下面二层天,四王天、忉利天,上面他恐怕就去不了。山神跟土地是一类,鬼神里头有福德的,我们一般称为大福德的鬼王,这个我们要知道,他们也选择了西方净土。
再看下面这一段,「意地证人空心,揽无漏五阴,真圣众生发现」。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这是讲的小乘,声闻、缘觉,他们证得人空。佛讲二空,法空,他人空,法没有空,他认为法是有的,人是空的。人是什么?人是五蕴和合,五蕴是有的,人是假的,所以他所揽的是无漏五阴。漏是什么?漏是见思烦恼,无漏,这五阴里头没有见思烦恼,他还是五阴身。见思烦恼就是,见是见解的错误,思是思想的错误。佛教初学,把它归纳为见惑五条,思惑也说了五条,这好说,容易讲。见惑是见解上的错误,头一个身见,你看六道凡夫哪个不把身当作自己,这错误的。身不是我,小乘人不会执著身是我,身不是我,这是头一关。凡夫都把身当作我,都是以「我」为本位,只要有我,四大烦恼常相随!头一个就是错误的认知,认为身是我,叫我见,执著身是我,称为身见。第二个我爱,爱是贪心。第三个我痴,愚痴。第四个我慢,瞋恚。那你就晓得,爱、痴、慢就是贪瞋痴,三毒烦恼!这是末那识与生俱来的,你就有贪瞋痴慢。贪瞋痴慢不是后生,是前世带来的,生生世世都有这个烦恼,六道众生统统有。
阿罗汉觉悟、明白了,所以他把这个东西放下。《华严经》上讲这个境界讲得更简单,妄想分别执著,这属於执著。他把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身是我,我既然没有了,哪来的我慢、我贪、我痴!所以他把这个错误的见解、错误的思想放下,虽有五阴身,有色有心,因为他还有分别,还有妄想。三大类的烦恼,他放下一个,执著没有了,这个管用,为什么?他成正觉。佛法讲无上正等正觉,第一个是正觉,第二个是正等正觉,第三个是无上正等正觉,无上正等正觉是佛,正等正觉是菩萨,正觉是阿罗汉,他证阿罗汉果。十法界里面,六道没有了,超越六道了。
从这些事上你去观察,执著的害可太严重了。因为你有执著,所以才有六道。六道从哪里来的?是自己变现出来的。有执著就有六道,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了。所以他的果真圣众生发现,这是小乘偏真涅盘,小乘的圣人。四圣法界里面,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,发现了,小乘圣人。学佛可以说真得受用,真佛弟子!我们应当学,生活里面学不执著。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,这都是执著。喜欢这个,不喜欢那个,也是执著。头一个在生活里,对於衣食住行,现在人所说的不必那么样计较。所以佛给我们做的示范,我们看到之后,无尽的感恩心生起来,他是这么慈悲。佛穿的什么衣服?粪扫衣。什么叫粪扫衣?别人破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去的,不要的。佛把它捡回来洗干净,还有可以用的把它剪下来,不能用的这才丢弃掉。剪下来,多剪几次,慢慢就能缝成一件衣服。所以这个衣服质料不一样,颜色不一样,缝起来之后染色,染成咖啡色,叫杂染。正色,红黄蓝白黑五色,这五色叫正色,用这五种染料把它染成,我们叫咖啡色,佛一生穿这个衣服。印度天气热,所以三件衣服足够,晚上这三件衣服放在一起当被子盖,够了。地下铺一个我们现在叫具,具不是拜佛用的,是晚上睡觉铺在地面上的,佛过这个生活。
吃是托钵,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,没有分别,而且真正做到平等。你看看,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世尊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上他自己一个,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。出去托钵,每个人都去托,托回来之后,统统放在一起,然后再分著吃,所以说一钵千家饭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这一钵饭,一千多家供养的,一千多个人出去托钵。不是说我托了我吃,你托了你吃,不是,那就不平等了。你托的那一家供养的饭菜好,他的饭菜差,他都混合在一起,那是佛法里平等。不是托了一面走一面吃,那个失威仪,不好看。托完之后回来,再一起吃。所以有托空钵的,没有托到的,没有关系,回来分一定能分得到。再有多余的,供养鸟兽,不可以留在明天再吃,不可以的。所以每天出去托钵也是一堂功课,必修的功课。
这里面你仔细想想,托钵的时候,六度、四摄、四悉檀统统包括在其中。接受斋主的供养,斋主对出家人财布施,财物,出家人接受布施,一定要给他说法,至少要给他嘱咐;不能说拿到就走,不可以的,一定要嘱咐,要跟他说法。如果他有问题提出来,要帮他解答,所以出家人的回报是法布施。这是你能够真正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执著,心清净了。我们的心不清净,就是因为执著太重,执著放下清净了,分别放下平等了,有分别就不平等,有执著就不清净。所以阿罗汉是清净心现前。
由此可知,六道是染著,里面不清净、不平等,愚迷没有智慧。所以佛菩萨对六道众生真的是非常慈悲,怜悯,没有责怪,即使造五逆十恶罪,佛菩萨看在心里,也是生怜悯心,没有责备。他受报,受报就是消业障,自作自受,他消业障。业障什么时候消完?在他觉悟,他一念觉悟,果报就没有了。这像作梦醒了,在地狱里面觉悟了,地狱没有了;再看他的念头,念头还是达不到善的标准,那可能就是饿鬼道的境界现前,畜生道的境界现前。六道轮回的原理我们明白了,真的是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设定,不是别人主宰的,十法界全是自己做主,自己业力变现的境界。十法界如是,在我们现前,在这一生当中,我们所受的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亦复如是,同样一个道理。真正通达明了,那你就应该自求多福。这个自求没有别的,以真诚的善心善行待人接物就对了。如果懂得提升自己的灵性,不但超越六道,而且要超越十法界。
遇到净土法门,确实是希有难逢,为什么?一生当中能证得无上菩提。遇到这个法门就得真干,每个同学都想真干,可是烦恼习气放不下。那你就晓得心里想真干,实际上没有真干,真干一定要放下烦恼习气,心行要一致才行!心里想的跟自己所做的相违背,这不是真修行。心行相违背,现在的名词叫佛学,搞佛学,不是学佛;学佛决定心行一致,所以佛法讲重实质,不重形式,实质就是心行一致。形式做得再好、再如法,心行不一致,这是样子好看,实际上怎么样?实际上不得受益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样子做得很如法,自己不得实益,有的时候别人得实益,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就有,不但有,而且很多。所谓「青出於蓝而胜於蓝」,学生学成超过老师。老师是在观行位,就是做得很如法,心里没放下,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放下,做得很如法。学生,学生跟老师学,心里放下了,跟老师学,学得一样如法,心里面不执著、不分别,学生成罗汉,成了菩萨,老师还在六道里头打滚,这个事情很多!所以能不能成就关键在自己,不在别人。
缘都是讲的助缘,四种缘里面讲叫增上缘,最重要的亲因缘,亲因缘大家一样,平等的。实在说,真正最重要的是所缘缘,这个最重要,所缘缘就是你所缘的这个缘,也就是我们这一生学习的方向跟目标,我这一生所缘的就是成佛。惠能大师一生能成就,没有别的,你看他到黄梅去看五祖,五祖问他,你来想要什么?他说了一句话,我想成佛。这就是他一个很单纯的目标,他所缘的是成佛,只要这个缘不间断,他就决定能成就,所以五祖给他的是增上缘。我们今天学佛,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订在我作佛?作佛就要像佛,作菩萨就要像菩萨,作罗汉要像罗汉;罗汉没有执著,菩萨没有分别,佛没有妄想。我们今天学佛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,那我们学的是什么佛?天台大师讲,名字即佛,这是有名无实的佛,这还是搞六道轮回,这一定要知道。所以缘很不容易遇到,遇到之后要真干,不搞假的,搞真的才能成就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请坐,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,内净六根最后的一首偈「意清净光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【又放光名意清净。令失心者得正念。修行三昧悉自在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六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这六根。六根前五根是色法,意根是心法,所以佛讲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这是十八界,讲色法有十一个,十一个就是六根里面的前五根加上六尘,这十一个色法,我们今天讲的物质。心法,六根里面意根是心法,六识是心法,所以心法有七,讲了七个,色法讲了十一个。
佛在大乘教里面常给我们说,永明大师在《宗镜》里面节录出来的,告诉我们,大乘教里面佛说「一切世间中,但有名与色,若欲如实观,但当观名色」。这首偈又简单,说得好。一切世间包括得非常广,我们通常讲十法界,这一切世间。总的来说,现在人讲精神物质就全都包括,精神是心法,在佛教里面用一个「名」来代表,物质用「色」做代表。如果我们要了解宇宙万物的真相,佛告诉我们,你把名色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就知道整个宇宙森罗万象的真实状况。为什么?色法,物质,物质包含无情的国土,国土是物质,我们现在讲的是植物、矿物、自然现象包括在这里面,色包括这个。名,「收尽有识世间」。有识就是有情。这个情是指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是阿赖耶识,执著是末那识,分别是第六意识。有时候经上也讲有情世间,此地用有识世间比有情世间还要踏实。识用得好,识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包括尽了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世界。
五阴,就是世间。「五阴即世间故,若了五阴俱空」,那就是出世间。世出世间都从心起。什么叫世间?什么叫出世间?这个地方讲得清楚,又简单又清楚,五阴是色受想行识,都有,十法界的众生都离不开,为什么?有物质的身体,也有妄想分别执著,十法界都有,这叫世间。如果你明了五蕴皆空,《般若心经》上念的「观自在菩萨」,就是观世音菩萨,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」,什么时候?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当中,他用智照,他不是用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照见,「照见五蕴皆空」。五蕴是什么?五蕴是心,真心,心现识变,你这才搞清楚。既然五阴都是心现识变,心就是色,色就是心,色心是一不是二。心是能现能变,色是所现所变,关键就是在迷悟,迷了叫世间,觉悟了叫出世间,世间跟出世间界限在此地。
我们说十法界,哪些人真的是觉悟了,觉而不迷,哪些人是迷而不觉?六道众生是迷而不觉,四圣法界觉而不迷,这是世间跟出世间。这个说法还是相似的,还不是真实的,真实的那是谁?真实来讲,十法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,只是迷得有浅深差别不一样。四圣法界迷得浅,六道凡夫迷得深、迷得重。真正觉悟的,觉而不迷的,是法身菩萨,他不在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,也就是说,妄想分别执著全断了。说断,不是真断,这些意思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断是转变,转迷为悟,不是断迷开悟。断迷开悟佛也常讲,对初机讲的,随顺众生讲的,给你讲真话是转变,为什么?迷悟不二,哪里会有断迷开悟!迷悟是一,问题就是在觉,所以觉了就超越。就好像人作梦一样,觉是什么?梦醒了,醒了之后,梦中境界全不见了。十法界?十法界原来就是一真法界,迷了之后,一真法界变成梦境,变成十法界。所以世出世间不在相上,相上没有世出世间,迷悟里头才分,知道统统都是心现识变的。
佛告诉我们,我们「意地起贪瞋心,揽三途五阴,罪苦众生发现」,真的像作梦一样。所以意就很重要,念头。这一条就是说我们现前境界,我们心里面起了念头,起什么念头?贪瞋痴慢疑,起这个念头。要晓得这些念头,真心本性里面完全没有,这些烦恼习气从哪里来的?烦恼习气原本是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功德,迷了自性,把自性里面的智慧转变成愚痴,把自性里面的功德转变成烦恼,就这么来的。那你要明了之后,烦恼能不能断?烦恼断了,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也断掉了,你就明白它是一不是二。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讲真话,转烦恼为菩提,就在那边转,转念头,转迷为悟,就转烦恼成菩提了。只一念觉,贪瞋就转变成功德,愚痴转变成智慧。觉悟的人有智慧德相,迷惑的人有烦恼习气,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菩萨看到六道众生各个都是佛菩萨,原来贪瞋痴慢就是智慧德相,他看的是一样,没有两样。
这个事情难懂,很不好懂,我们还是从比喻当中说。我们把能现能变的自性、体性,古人把它比喻作黄金,原本这个黄金它是塑了一尊佛像,好!塑一尊佛像,金佛,这是本来面目,它本来是这样的,觉悟了本来就是这样。迷了之后,把这个黄金塑造成众生相,我们说把它造了一个人像,或者是把它造了一个畜生像,把这个黄金佛像重新造成一个狮子像,一个小狗像,相不一样,体还是这块黄金。黄金是能现能变,随缘,众生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就能变成什么样子,重新再塑造,原料完全相同。诸佛如来跟十法界众生就像这个比喻一样,体没有变,相变了,相是假的,体是真的,真性没变。体里面本来具足智慧德相,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一样都没有欠缺。你就晓得,一切众生是一个性,这我们在经上前面念得很多,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一个性,一个智慧,力无畏亦然,没有不相同的。我们是不是真明白了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真明白之后,你对一切众生就跟对佛的看法完全一样,你是真明白了。
我们读经,读了千遍、读了万遍,看人还是人,他不是佛。你一千遍、一万遍,没有懂。如果一遍就懂了,那是什么态度?你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面对一切众生,就像惠能大师一样,生智慧,不生烦恼!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众生还生烦恼,这是凡夫,你没觉悟。觉悟之后,不生烦恼。就像惠能大师见五祖所说的,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智慧表现在外面是什么?是大慈大悲,慈悲是爱心,对一切众生那种爱护照顾,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,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,没有任何条件的。不分男女老少,无条件的慈悲,叫大慈大悲,这是真觉悟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做到,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,我还在迷,我还没有觉悟。天天在接受经教的薰习,这好比什么?好比一个木头掉在水里,泡了几百年,湿透了,现在拿出来我们用一枝火柴来烧它,烧不燃。听经教就是点一枝火柴在烧它,烧不燃,它已经在水里泡了几百年,这一枝火柴能把它点燃吗?点不燃要点,要点多少枝火柴?可能要点一万枝,要点十万枝,把它烧燃了。
所以佛经不怕重复,为什么?不重复决定不能成就,这是佛陀教法跟我们中国圣人教法态度不一样。中国圣人的教法,所谓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」,孔老夫子就不想教你,为什么?你太笨了!房子四个角,告诉你这个角是直角,你就晓得那三个角也是一样的。这个告诉你直角,那个呢?那个不知道,孔老夫子就不想教你,太笨了。可是释迦牟尼佛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不厌其烦,一个一个教你,你没有听懂,再教你,无数遍的教导你。为什么?佛知道众生迷得太久、迷得太深,并不是他真的笨。佛知道道理,知道这个因果关系,这显示出真的是慈悲。
佛教众生不是一世,你无量劫被烦恼习气薰习,就好像木头掉在水里面去,泡了这么久,一生怎么能成就,不能成就。所以教化众生,生生世世,也是无量劫。一个众生开悟,成佛了,你要晓得,那个众生不是说他很聪明,根太利,一下就顿悟了,不是,是过去生中累积的,我们也是如此。我们现在天天在累积,累积到成熟,那跟他们没两样。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懂了之后,我们的心就定了,对於上上根人不会羡慕,对於自己也不会产生过分的自卑感:我怎么不如他?好像掉在水里的柴火,这个柴火人家捡起来,在太阳底下已经晒了几十天,差不多快要晒干了,那你从水里刚刚才捡起来,你才晒个二、三天,怎么能跟人相比!这就是什么?缘不同。我们再多薰习一段时期,跟他就没有两样。
这里面最重要的,薰习功夫不能断。果然不断,《华严经》上跟我们举的例子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他的薰习没有断,他什么时候成佛?一生。为什么佛常常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?三大阿僧只劫就是断断续续,你不是接著薰习,那就麻烦!所谓是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我们的麻烦在此地,搞清楚了,我们也能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。现在想想,我们每天薰习,在经教里头薰习多少时间?两个小时。一天二十四小时,薰习时间才两个小时,另外二十二个小时是烦恼薰习,这一生当中成就不容易。所以在过去的学佛,在道场、寺院庵堂那里薰习时间,一天至少十六个小时,另外八个小时,照佛家的规矩,睡眠四个小时,再有吃饭的时间、工作的时间,你已经很忙。每天十六个小时,你的心在佛上,听经、念佛、参禅、打坐,这是佛门里的功课。
寺院丛林没有聘雇外面人来工作,也没有那么多的义工,义工是临时的,所以常住的工作必须轮流来服务。每个人都会轮到,从住持到一般的服务,厨房煮饭的、烧柴火的,这些工作都是出家人轮流。期限一年,你在这个道场至少是服务一年。服务不忘念佛,只是这些工作人员,在一年当中,他不能到讲堂听经,他不能到念佛堂念佛,因为他要工作。但是工作的时候,他并没有忘记念佛,工作时没有忘记诵经,他的经都能够背诵,他不需要看本子。除非是用思考的,他要暂时放下,不用思考,用体力的,他用功没放下,那能成就!
所以现代人跟古人比差很远,古人有福报,有这么好的修学环境,现在没有了。现在要成就,真正是觉悟、真正是明白了,我们知道自己没福,没有这个修学环境,但是在任何环境里面,我们念佛不中断,我们思惟佛陀在经论当中的教诲不中断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都遵照佛陀的教诲,真修行。修什么你要知道,是在生活当中、工作当中、待人接物当中,把我们的贪瞋痴慢疑修掉,你不在这上面,烦恼习气怎么断掉!顺境里面不生贪恋,逆境里面不生瞋恚,在境界里学什么?学平等心,修清净心,修慈悲心,这叫真修行。那你就晓得,清净平等慈悲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那是真心,贪瞋痴慢这是妄心,自性里头没有的。我们现在是妄心当家,这个麻烦大!妄心当家,就不能不造罪业,罪业造得太重,如果全世界人统统都造罪业,这世界就要毁灭了。诸位要知道,世界的建立是功德、福德的成就,不是罪孽成就。罪孽的成就是地狱不是人间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佛在经上讲得透彻,跟我们这里讲的色跟心,名色,名色就是色心。现前我们这个世间,真的,一切众生意地可以说是长期贪瞋心,所以众业所感,感得这些灾难,天灾人祸!这是众业所感,西方宗教常讲的世界末日。最近我想诸位同学比我知道得更多、更清楚,全球灾难,气候的变异。如何化解?佛告诉我们,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灾难就化解了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学佛,首先要化解自己的灾难,为什么?共业里头有别业,这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,一个灾难来了,所谓是在劫难逃,什么是在劫?具足贪瞋痴的人就是在劫,勤修戒定慧的人他就不遭这个果报,他是别业。
我们对於佛陀的教诲,因果的道理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善因就是你心里头是戒定慧,你心里面是平等清净慈悲,这是善因;如果自己念头里还有自私自利,还有贪瞋痴慢,这是恶因,恶因要受恶报,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。贪所感的是水灾,瞋恚所感的是火灾,愚痴所感的是风灾,傲慢所感的是地震。现在人不相信,说这是宗教,不合乎科学,他相信科学,不相信佛陀教诲。佛陀是智慧的教诲,科学是知识的教诲,不是智慧,它是知识。世间人相信知识,迷失了智慧,这是现实的状况。智慧能解决问题,知识不能解决问题。现在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社会问题摆在面前,科学不能解决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我看到许多科学家他们讲的。所以我们今天遇到了,因为这个世间人贪瞋痴慢现在达到饱和点,古人常讲的,「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」,现在看,时辰到了。
由於烦恼的业障揽三途恶业,这个揽是变化,三途是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罪苦众生发现了。发现两个字好,就像作梦一样,这梦境现前、发现了。你就晓得,这三恶道是真的是假的?如果你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烦恼,就不会有这个境界发现。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,现在人活得很可怜,不论贫富贵贱,都活得非常辛苦。现在人寻求快乐,不是真的乐,是找刺激,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用比喻,像服毒打吗啡,对一点点享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不能跟古人比,古人乐是真乐,绝对没有副作用的。古人的生活,我们从从前文学作品里面可以体会到,诗词歌赋里面可以体会到,他们确实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,那是真乐。现在科技发达,人们生活在机械里面,诗情画意没有了,全是机械,呆板,人就变成机器。确实,价值观改变了,人生真正的意义变质了,这一变质,人就不像人。可以说,今天,特别是住在大城市里面的、科技发达的,人都变成了机器人。这是什么?灵性没有了,一切思惟都是刻板的、都是机械化的。这人苦,跟从前人不能比。
如果「意地修戒善心」,这是讲持戒,善是讲十善,我们用佛法讲五戒十善,他就能「揽人天五阴,安乐众生发现」。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人道跟天道。我们要注意,真正修三皈五戒十善,你能把这个落实,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得到古人的乐趣。为什么?你恢复了少分的灵性,灵性它的思惟是活泼的,活的,它不是死呆板的。灵活、圆融,佛法讲的善巧方便,这四个字用得好!是活的。不像现在,现在一般接受科学教育,他的思惟是机械化的,没有善巧方便。实在讲,在科学技术里头,确实善巧方便他用不上,这我们冷静的观察能够理解。
恶要不要断?不需要断,修善,恶自然就断了,就转变了,恶就变成善,不必刻意去断恶,修善原来就是断恶。戒律,我们也通过了长时间的思惟,为什么今天圣教不彰?不仅是佛,在中国,儒跟道也都有了问题。原因不外乎两个,一个是受了西方科学教育的影响,另外一个是把中国传统圣贤教诲抛弃了,造成现在的苦难,这是果。我们明白了,科学技术要不要?不能不要。最好是参照过去汤恩比所说的,科学技术我们只要求便利於我们的衣食住行,就是生活方面的这些服务就够了。除了生活必须之外,那些科技没有必要。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。
另外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是人天受乐的根源,如果我们要丢掉了,人生的乐趣就没了。那么佛法,尤其是净土,给我们讲的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怎么产生的?修戒善心达到究竟圆满,所现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。现在我们的三皈、五戒、十善都是有名无实,这很可怕。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,总的来说,对内,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调心这个功夫,没学过!也就是调理我们的情绪,没想过这个问题。第二个是外面环境的诱惑,已经成了习惯,习惯就变成自然,所以不容易改。谚语所谓是「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」。这个本性是习性,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。我们从小培养出来的都是不善的,与自性完全相违背,真的是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这是把圣贤教育丢掉了。圣贤教育是什么?让我们的习性保持跟自性不至於太远,这是教育的目标,所谓是不能太离谱,可以离一点,不可以过分。现在是距离太远,自性是什么根本看不见、忘掉了,这还得了!
为了补救,我们这才学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在过去是一个人生下来接受教育的头一门功课。谁教的?父母教的,所以父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第一任老师。你生下来的时候你还不会说话,我们一般人认为婴儿不懂事,那完全是搞错了,他很聪明,他很懂事,他什么都知道。现在外国人明白了,决定不敢轻视婴儿。他每天都在学习,他的学习可以说没中断,除了真的睡眠,睡著了,他只要睁开眼睛,他在学习,他在模仿大人。所以他看到的、他听到的、他接触到的,佛法说的,在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种下去了。从出生到三岁,这三年是根,这是教育的根,古人所谓是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这三年要是教好了,以后教他不费工夫。三年没有教好,再要想把他教好,那费劲可大!那很不容易。这种教育的理念方法,现在人不懂,外国人尤其不懂。我们迷失了自性,把教育的根疏忽了,总认为小孩没有成年不懂事,他懂什么!殊不知让这个小孩从小就学坏了。在中国历史上,你看到这些圣贤豪杰他怎么成功的?儒家讲的圣人,孔孟都说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尧舜?你没有认真学习,认真的学习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人人都可以成为孔孟,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菩萨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我们如果要是对於这些教诲真正能体会得,那回头问问自己,我为什么不能成佛?为什么不能成为圣人?这一回头就是觉悟,破迷开悟。从今天学,来得及来不及?来得及,尤其大乘教跟我们说的,凡夫成圣,这个成圣是成佛,要多长的时间?一念之间,一念觉,凡夫成佛。这不像学世间的技术,需要时间慢慢来。迷悟在一念,一念迷,佛变成凡夫;一念觉,凡夫成佛,就在一念。一念的现象很普遍,问题在哪里?一念觉很不容易保持,到第二念他又迷了。那一念迷很容易保持,我们难就难在这里。如何能一念觉保持不变就成功了,这是真正困难点,我们发现了。如何让这一念觉能长时保存、保留?那你就要把佛菩萨的生活、工作、习惯,你认真去学习,他能保持,我从这个方法学习,慢慢自己也就能保持。这个保持就是持戒,就是行善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无不是慈悲善行。你能认真努力这样学,我们距离佛菩萨愈来愈近。不是别的佛、别的菩萨,是距离自己成佛、成菩萨愈来愈近。
六祖能大师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句话讲得太好了,所以他一生成就。一生不能成就的人是念念都是外面过失,这不能成就。几时学到不见世间过,这在理上讲很深,真的不见世间过是入不二法门。为什么?功过不二,善恶不二,是非不二,邪正不二,他入不二法门。入不二法门是什么人?法身菩萨。入不二法门就是证得三昧,在念佛法门里面讲的,你已经得一心不乱,一心就不二,二就没有得一心。得这个一心不乱,是理一心不乱,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那个位次高!这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的,生实报土的人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,他真的成佛,究竟圆满佛。
那你要问,我们这一生行吗?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四土三辈九品,总在遇缘不同,这个话给了我们信心。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,这一生决定成功,没有一个不成功。尤其是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,在这末法时期修行,小道场,真正志同道合,有几个人在一起修行,各个成就,你说多么殊胜!印祖说不要超过二十人。我们想想,过去祖师大德,慧远大师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修行,在一起念佛,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,这是净土宗的开始。进入念佛堂的一共一百二十三个人,大家都发愿,在念佛堂念佛求往生,不离开念佛堂,就等於我们现在讲闭关一样的,闭生死关,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,无比的殊胜庄严。我们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看到,小型的十二个人,志同道合在一起修净土,都往生极乐世界。觉明妙行菩萨,觉明妙行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名号,觉是觉悟明了,妙行是念佛。
特别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,这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,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,头一个不能慌张,不要害怕。灾难一来,自己一慌张、一害怕,那就完了,那就是谚语所说的在劫难逃,你在劫数里头,你逃不掉。再大的灾难来临,心地清净,如如不动,你生智慧,不生烦恼。用什么方法来对付灾难?念佛,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对自己来讲,这场灾难就化解。可不能乱,乱了方寸,那就坏了,那你就随业流转。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导我们,这对一般人讲的,当灾难前来的时候,专念观世音菩萨,大慈大悲救苦救难,非常有效!所以称之为灵感观世音菩萨。当然念观音菩萨最重要的,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慈悲的心愈大,感应愈快、愈明显。我们常常说,慈悲心要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,要常存这个心。
迷惑的众生、不善的众生要感化他,不能责备他,要怜悯他。为什么不能责备他?他没有学过,所以你要同情他。他要学过,故意违犯,这可以责备,没有学过。所以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好,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,这不能见怪,要怪责我们自己有过失,为什么?有失於慈悲,慈悲心不圆满。他学过,明知故犯,这个时候可以责备他;没有学过的,不可以。现在圣贤的教诲已经疏忽了好几代。我们展开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经文好像就是对现代人说的,我们要能体会到佛说经的义趣,就是在教我们现代人。再回头想想,我们自己也是过失很多,我们希不希望别人能够原谅我,能够帮助我改进?所以起心动念先要把立场调换一下,问题都没了。我跟对方调换一个立场,今天我是他,他是我,马上就明白了。转迷为悟,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常常替对方著想,我们的过失就会减少。人天教!受乐的众生发现了,真的是人天乐。
现在人天不乐,现代人很苦!天上怎么样?天上也没有从前那么乐。我们是听说,好像从前有人讲,韩国的山神他们想学佛,想找个老师,找到之后,师父就问他,你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?他说做了三千年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,你为什么不去跟佛学?他说那时不知道,现在才晓得。缘不一样,现在才知道。而且说,人间太苦,作山神也苦,到天上去看看,天上也不尽如意,还是极乐世界好,这才能发愿求生净土。这些山神我们能理解,他到天上看到哪些境界?肯定是欲界天,不会是色界天。欲界有六层天,恐怕也只是下面二层天,四王天、忉利天,上面他恐怕就去不了。山神跟土地是一类,鬼神里头有福德的,我们一般称为大福德的鬼王,这个我们要知道,他们也选择了西方净土。
再看下面这一段,「意地证人空心,揽无漏五阴,真圣众生发现」。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这是讲的小乘,声闻、缘觉,他们证得人空。佛讲二空,法空,他人空,法没有空,他认为法是有的,人是空的。人是什么?人是五蕴和合,五蕴是有的,人是假的,所以他所揽的是无漏五阴。漏是什么?漏是见思烦恼,无漏,这五阴里头没有见思烦恼,他还是五阴身。见思烦恼就是,见是见解的错误,思是思想的错误。佛教初学,把它归纳为见惑五条,思惑也说了五条,这好说,容易讲。见惑是见解上的错误,头一个身见,你看六道凡夫哪个不把身当作自己,这错误的。身不是我,小乘人不会执著身是我,身不是我,这是头一关。凡夫都把身当作我,都是以「我」为本位,只要有我,四大烦恼常相随!头一个就是错误的认知,认为身是我,叫我见,执著身是我,称为身见。第二个我爱,爱是贪心。第三个我痴,愚痴。第四个我慢,瞋恚。那你就晓得,爱、痴、慢就是贪瞋痴,三毒烦恼!这是末那识与生俱来的,你就有贪瞋痴慢。贪瞋痴慢不是后生,是前世带来的,生生世世都有这个烦恼,六道众生统统有。
阿罗汉觉悟、明白了,所以他把这个东西放下。《华严经》上讲这个境界讲得更简单,妄想分别执著,这属於执著。他把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身是我,我既然没有了,哪来的我慢、我贪、我痴!所以他把这个错误的见解、错误的思想放下,虽有五阴身,有色有心,因为他还有分别,还有妄想。三大类的烦恼,他放下一个,执著没有了,这个管用,为什么?他成正觉。佛法讲无上正等正觉,第一个是正觉,第二个是正等正觉,第三个是无上正等正觉,无上正等正觉是佛,正等正觉是菩萨,正觉是阿罗汉,他证阿罗汉果。十法界里面,六道没有了,超越六道了。
从这些事上你去观察,执著的害可太严重了。因为你有执著,所以才有六道。六道从哪里来的?是自己变现出来的。有执著就有六道,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了。所以他的果真圣众生发现,这是小乘偏真涅盘,小乘的圣人。四圣法界里面,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,发现了,小乘圣人。学佛可以说真得受用,真佛弟子!我们应当学,生活里面学不执著。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,这都是执著。喜欢这个,不喜欢那个,也是执著。头一个在生活里,对於衣食住行,现在人所说的不必那么样计较。所以佛给我们做的示范,我们看到之后,无尽的感恩心生起来,他是这么慈悲。佛穿的什么衣服?粪扫衣。什么叫粪扫衣?别人破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去的,不要的。佛把它捡回来洗干净,还有可以用的把它剪下来,不能用的这才丢弃掉。剪下来,多剪几次,慢慢就能缝成一件衣服。所以这个衣服质料不一样,颜色不一样,缝起来之后染色,染成咖啡色,叫杂染。正色,红黄蓝白黑五色,这五色叫正色,用这五种染料把它染成,我们叫咖啡色,佛一生穿这个衣服。印度天气热,所以三件衣服足够,晚上这三件衣服放在一起当被子盖,够了。地下铺一个我们现在叫具,具不是拜佛用的,是晚上睡觉铺在地面上的,佛过这个生活。
吃是托钵,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,没有分别,而且真正做到平等。你看看,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世尊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上他自己一个,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。出去托钵,每个人都去托,托回来之后,统统放在一起,然后再分著吃,所以说一钵千家饭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这一钵饭,一千多家供养的,一千多个人出去托钵。不是说我托了我吃,你托了你吃,不是,那就不平等了。你托的那一家供养的饭菜好,他的饭菜差,他都混合在一起,那是佛法里平等。不是托了一面走一面吃,那个失威仪,不好看。托完之后回来,再一起吃。所以有托空钵的,没有托到的,没有关系,回来分一定能分得到。再有多余的,供养鸟兽,不可以留在明天再吃,不可以的。所以每天出去托钵也是一堂功课,必修的功课。
这里面你仔细想想,托钵的时候,六度、四摄、四悉檀统统包括在其中。接受斋主的供养,斋主对出家人财布施,财物,出家人接受布施,一定要给他说法,至少要给他嘱咐;不能说拿到就走,不可以的,一定要嘱咐,要跟他说法。如果他有问题提出来,要帮他解答,所以出家人的回报是法布施。这是你能够真正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执著,心清净了。我们的心不清净,就是因为执著太重,执著放下清净了,分别放下平等了,有分别就不平等,有执著就不清净。所以阿罗汉是清净心现前。
由此可知,六道是染著,里面不清净、不平等,愚迷没有智慧。所以佛菩萨对六道众生真的是非常慈悲,怜悯,没有责怪,即使造五逆十恶罪,佛菩萨看在心里,也是生怜悯心,没有责备。他受报,受报就是消业障,自作自受,他消业障。业障什么时候消完?在他觉悟,他一念觉悟,果报就没有了。这像作梦醒了,在地狱里面觉悟了,地狱没有了;再看他的念头,念头还是达不到善的标准,那可能就是饿鬼道的境界现前,畜生道的境界现前。六道轮回的原理我们明白了,真的是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设定,不是别人主宰的,十法界全是自己做主,自己业力变现的境界。十法界如是,在我们现前,在这一生当中,我们所受的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亦复如是,同样一个道理。真正通达明了,那你就应该自求多福。这个自求没有别的,以真诚的善心善行待人接物就对了。如果懂得提升自己的灵性,不但超越六道,而且要超越十法界。
遇到净土法门,确实是希有难逢,为什么?一生当中能证得无上菩提。遇到这个法门就得真干,每个同学都想真干,可是烦恼习气放不下。那你就晓得心里想真干,实际上没有真干,真干一定要放下烦恼习气,心行要一致才行!心里想的跟自己所做的相违背,这不是真修行。心行相违背,现在的名词叫佛学,搞佛学,不是学佛;学佛决定心行一致,所以佛法讲重实质,不重形式,实质就是心行一致。形式做得再好、再如法,心行不一致,这是样子好看,实际上怎么样?实际上不得受益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样子做得很如法,自己不得实益,有的时候别人得实益,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就有,不但有,而且很多。所谓「青出於蓝而胜於蓝」,学生学成超过老师。老师是在观行位,就是做得很如法,心里没放下,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放下,做得很如法。学生,学生跟老师学,心里放下了,跟老师学,学得一样如法,心里面不执著、不分别,学生成罗汉,成了菩萨,老师还在六道里头打滚,这个事情很多!所以能不能成就关键在自己,不在别人。
缘都是讲的助缘,四种缘里面讲叫增上缘,最重要的亲因缘,亲因缘大家一样,平等的。实在说,真正最重要的是所缘缘,这个最重要,所缘缘就是你所缘的这个缘,也就是我们这一生学习的方向跟目标,我这一生所缘的就是成佛。惠能大师一生能成就,没有别的,你看他到黄梅去看五祖,五祖问他,你来想要什么?他说了一句话,我想成佛。这就是他一个很单纯的目标,他所缘的是成佛,只要这个缘不间断,他就决定能成就,所以五祖给他的是增上缘。我们今天学佛,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订在我作佛?作佛就要像佛,作菩萨就要像菩萨,作罗汉要像罗汉;罗汉没有执著,菩萨没有分别,佛没有妄想。我们今天学佛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,那我们学的是什么佛?天台大师讲,名字即佛,这是有名无实的佛,这还是搞六道轮回,这一定要知道。所以缘很不容易遇到,遇到之后要真干,不搞假的,搞真的才能成就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