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八0二卷) 2007/8/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80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。今天我们从第三十五「鼻清净光」看起。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:
【又放光名鼻清净。昔未闻香皆得闻。以香施佛及佛塔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六根的光明,前面我们学过眼清净光、耳清净光,今天是第三鼻清净光。他的功德,『昔未闻香皆得闻』,这都是法身大士。我们六根的本能是没有障碍的,不但没有障碍,大乘经教里面佛常常讲,六根可以互用,你说多么自在!什么时候能互用?心通了,心没有障碍,就能互用。心的障碍是什么?有分别心就有障碍、就不通,眼只能看,耳只能听,就是你有分别。有分别心,这六根每个根只有一个用处,不能互用,到没有分别就能互用。有执著,那就更不能互用。为什么法身大士六根能互用,这道理我们就明白。
六根互用是本能,换句话说,一切众生本来都有,这一点都不希奇,现在变成不能互用,是我们自己有了业障;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业障,业障要是消除,能力就恢复。我们在经教里面看佛陀的教诲,阿罗汉恢复少分,不太大;菩萨阶级很多,通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是圆教说的。圆教初住菩萨就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;如果在别教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是初地菩萨,我们一般讲三贤十圣,十圣才是法身菩萨,三贤还不是。三贤就是别教里面的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他们比阿罗汉还是高,六根能力恢复比阿罗汉要多,能量也广,但必须是证法身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才完全恢复。虽有习气,障碍不大,这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学了很多,懂得这个道理。
「昔未闻香」,这句里面含义太广了,现在科学家也告诉我们,空气里面有香气,有气味,香气。佛经里面常常赞叹的是「牛头旃檀」,我们一般讲檀香,但是佛经里面讲的檀香,人间现在没有。在古籍里面记载的,大概是唐朝初年,有西域的高僧,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的,带来四两旃檀,四两。带来想进贡给皇上(给皇帝),也就是做为礼物送给皇帝。送给皇帝的香至少要一斤,四两太少,人家不收,所以他就燃了一点。我们知道四两不多,他燃烧的时候,大概只有一两、半两的样子。那个时候的首都是在长安,就是现在的西安,佛经上记载,香燃著之后,香气能够播散的范围多大?四十里,四十里范围之内都能闻到,这香是真正上好的妙香。众生有福,这些珍宝就能出现,实在讲,现在这个道理我们都能够明白,不再感到奇怪。众生有福,实际上物质还是一样,物质组成的方式产生变化。好香,一切众生闻到有利益,我们一般讲身心舒畅还不止,闻香能开悟。
下面讲舌,舌尝味能开悟。佛给我们介绍的香积国,香积国的众生,六根当中舌根最利,你给他讲,他听不懂;你给他看,他也看不懂;这味给他一尝,他就懂了。所以香积国佛说法不用言词,怎么说法?请客,请大家来吃饭,这一吃饭,很多开悟、很多证果,香亦如是。所以众生很多,根性不一样。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。《楞严经》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,菩萨说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,这个道理也是孔子在《易.系辞传》里面有两句话说,物以类聚,方以群分。这个道理也是自然的,不是人为的。人的习性,他喜欢什么,一定跟同好的人,都喜欢这个,他会聚集在一起,自然成了一个团体。耳根利的众生都生到娑婆世界,舌根利的都生到香积国去了,这个道理我们懂。凡是在娑婆世界,到这个地方来受生的,我们一般讲来投胎的,都是耳根很利。
所以这个香我们能理解,香是一种气氛。不好的香,像毒气,我们闻了,它能够破坏我们身体的组织,破坏我们的器官细胞组织,人,轻的他就得病,重的会死亡,这诸位知道这个常识。所以好香对人身体就有利益。好的香能治病,牛头旃檀就能治病。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瘟疫,现代人所讲的传染病,这一类疾病香就能治。所以我们供佛一定要好香,不要燃太多,一支就够了。牛头旃檀,那就太名贵,现在没有了,为什么?众生没有这个福报,众生有福报,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,人心都善了,这种好香它就生了。人心不善,这些珍宝在这个世间它就产生变化,科学里面讲,它方程式的组织就改变。物质,基本的物质,我们知道都是相同的,讲到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现在科学家讲的夸克,这都相同。基本物质组成物质的元素,那就不一样。它是怎么组织的?我们讲这也是自然的,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制造,其实都是从心想生。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西方极乐世界,人身体是清虚之身,人身体是透明的;所有物质,我们这个世间人看都是珍宝;大地,我们大地是泥沙,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,不一样。我们一想到琉璃,琉璃就像我们这边讲的翡翠,绿色的玉,体都很硬的,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,它是软的。所以七宝可以做成衣服的材料,它是软的,而且是很薄、很轻的,是我们无法想像!同样都是一个基本物质,都是一样的,组合不一样,这统统都是由业力感应变现。西方世界的众生,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,那一边的人,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」,这一处是极乐世界,都是诸上善人。「上善」,善恶的标准还是十善,就这十条。那说这十条我们统统都做到,做得很圆满,算不算上善?娑婆世界的上善,世间法的上善,不是出世间。出世间的上善怎么讲法?出世间的上善,还是这十条圆圆满满做到,只是决定不附带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是上善。
你看我们今天做到了,但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,这是世间的十善。如果是执著断掉,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,一切执著的念头没有了,那是声闻缘觉的上善。如果说是分别也断掉,十善做不做?做,一点都不缺,这事上是圆满的,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菩萨的上善,那是什么?四圣法界里面的上善,这个意思不一样。如果再把妄想也断掉,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是一真法界的上善,诸上善人!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是法身大士。
我们要什么条件才能往生?至少要做到人间的上善,也就是说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十善业道做得很圆满。这个圆满要知道,圆满的标准是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的标准。经题上标准是什么?清净、平等、觉悟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也就是你心地清净,你心平等,你心不迷惑,清净平等觉里面就圆满包含菩萨六波罗蜜。你能够修布施,布施是放下了悭贪,持戒放下了恶业,得清净心,六度里这两个是修清净心;忍辱、精进这两个是修平等心。你不能忍,瞋恚的烦恼断不掉,贡高我慢的烦恼断不了,嫉妒障碍断不了,这是什么?都有高下不平,所以你修忍辱、修精进,成就平等心;修禅定、修般若,成就正觉心、智慧心。所以清净平等觉要好好修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确实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加持,功夫恰好是自己所修学的一倍。
如果我们自己修学没有功夫,到临终时,佛很想来接引我们,不会来,为什么原因?你没有一点功夫,加不上。佛光是遍照、是普照,可是我们自己有业力,把佛光排斥下去,排斥了,我们业力像一把伞一样遮盖了,佛光照不到我们。这不是佛不慈悲,佛是慈悲,像太阳一样,阳光遍照,你要肯接受才行,你不肯接受,你躲在树荫底下,照不到你,躲在房子里面也照不到你,你出门打一把伞也照不到你,你自己有障碍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那我们念佛要念到什么功夫?至少功夫成片,这个人往生就是决定有把握,功夫成片。
什么叫功夫成片?你的心真的有佛,除佛之外,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这就叫成片,那怎么能不往生!可是怎么样?烦恼习气真的没放下,还有,可是心里真有佛,这样的功夫,临命终时,佛先放光照你,这一照,你的功夫就加一倍。一倍就到什么样功夫?一心不乱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,这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,翻译得不错,翻译得好。可是梵文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,你去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译本上没有一心不乱。玄奘大师怎么翻的?一心系念。一心系念就跟我刚才讲的,你心里真有阿弥陀佛,一心系念。一心系念,我们想想能做到,一心不乱做不到。鸠摩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?没有。为什么?有一心系念,临命终时,佛光先一照,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,他没翻错。
一心不乱,有事一心,有理一心,这属於事一心。如果你念佛念到事一心,佛光一照就变成理一心。诸位要知道,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,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。由此可知,西方极乐世界四土,它是平等的,它是没有障碍,一生一切生,生凡圣同居土,同时你也是生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,没有障碍,这是无比殊胜的境界。这个境界,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,只有极乐世界有,所以叫特别法门,我们要认真努力。确实有一生都不信佛,一生都没有念过佛,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,他一听就接受,他就不怀疑,他就念,也往生了。这使我们感到很惊讶,这是什么原因?你必须要晓得,他这一生虽然没有学,是没有遇到缘,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修净土,累积的善根福德深厚,所以他才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一生往生。不是没有原因,不是偶然的,不是很幸运、运气很好,不是的,你看到他的前因后果,你就明白,人家多生多世的累积。
我们今天修学困难在哪里?功夫不得力,不是不想学,真想学,就是不得力。原因在哪里?原因在业障太重,习气太深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那要怎么办?最普遍的一个方法就是听经、听教。你多听、多学习,慢慢的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的业障就化解了。为什么?业障总离不开迷,天天听经,慢慢开悟,悟能破迷,也就消你的业障,道心才真正能生得起来。所以不读经、不听经不行。
中下根人多,上根、上上根人少,所以世尊当年住世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对中下根人说的。对上上根人,哪里需要讲经说法?不要这么麻烦。禅宗六祖惠能是上上根人,你看他一点都不麻烦,真的,一生听经一次,就转凡成圣,大彻大悟,他就作佛去了,一次。我们能想像得到,他时间顶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,人家就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成佛作祖去了。我们学了几十年,还到不了他的程度,什么原因?我们现在也明白了,人家是真有本事,一听明白之后,妄想分别执著一下就放下,叫顿教。我们明白之后,放不下,理是明白,事放不下,放不下的原因,佛跟我们讲,烦恼习气。实在讲,我们对烦恼习气还没有真正搞清楚,为什么?你还留恋。真正搞清楚,像惠能那样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表演的一样,好学,学了十二年。学十二年之后,没得学了,印度这些高明的老师统统都亲近过了,自己在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,放下就是!清净心里面没有一物,什么都没有,真心就现前。
我们今天听佛说法,清净心里面什么都没有,听起来害怕,什么都没有,那怎么办?什么都没有,是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东西完全没有。惠能大师给我们说出来,释迦牟尼佛当年没讲,为什么没讲?没有对象,他跟谁讲?没有人懂。惠能大师讲出来有对象,他跟谁讲?他跟五祖讲的,他有对象。五祖是什么人?五祖也是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的人。他就把悟入的境界说出来,说出自性。你见性,性是什么样子?你见到自性,自性是什么样子?他说自性清净,本来清净,从来没有染污过,包括我们现在所有众生,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?没有。没有染污,好像是有染污,麻烦就在好像,好像是有染污,实际没有染污,这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,要常常提醒。为什么?你还没放下。
本来清净,本不生灭。本不生灭,不生不灭。现在很多众生贪生怕死,听说死,这个严重了。你要晓得不生不灭,没有生死。本来不生,哪来的灭?这个现象就在现前,确实是非常非常深密,不是秘密,深密。这道理太深,事相太微细、太复杂,不容易明了。自性本来具足,具足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一切具足,没有一样欠缺。所以你要真正知道自性里面的殊胜功德,你什么都不要求,你有求,错了,有求的时候,把自性本具的迷失掉,不是真的失掉,迷了。迷了怎么?它暂时不起作用,这多可惜。所以觉悟的人看六道里迷惑的众生过得那么苦,冤枉。说他为「可怜悯者」,一点都不过分。自性本来没有动摇,我们现在的念头,前念灭,后念生,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,它永远不断,这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。可是自性它从来没动过,没有念头,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。
末后说,能生万法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切诸佛的刹土,一切诸佛如来,一切六道众生,全是自性变现出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能大师说出来,忍和尚给他印证,忍和尚是五祖,给他印证,一点都不错,你所悟到的境界跟他悟的完全相同,这衣钵就传给他了。释迦、六祖是我们每个众生的代表,我们每个人跟他们两位没有两样,是一样的,他悟了,我还没悟;他明白了,我还不明白;他放下了,我还没放下,差别就在此地。现在问的是,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?
这个地方所讲的「昔未闻香」,我们自从迷失本性之后,在十法界、在六道里面,从来没有闻过。偶尔也真的有一些修行人闻到过香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这个香人间没有闻过。我学佛就有好几次,至少有四次,可是有一次是最殊胜,在美国,晚上,好像是在陈大川居士的家里。有六、七个同修,在他院子里面有个小亭子,我们坐在那边喝茶,讨论佛法,忽然有一阵香,每个人都闻到,时间不长,大概就二、三分钟的时间,就没有了,各个人都闻到。这个香味真的是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,一会儿就没有了。同学们就问我,这是哪里来的香?我过去听说过,没有亲自闻到,这次亲自闻到了,再想想以前一个老和尚告诉我们,或是在念佛的时候,参禅的时候,我们是讨论经教,这个时候有天人从这边经过,看到你们讨论经教,他很欢喜,在这里停一下,他身上放的香。感应的香,是我们一个人很专心的在读经、在念佛,只有一个人闻到,在你旁边人都没有闻到,这是感应。多半是什么?多半是檀香,非常好的檀香。我们相信同修当中,一定也有很多人有这个经验,所以难得!最殊胜的是我们在用功的时候,如果有菩萨、有罗汉从这里经过,也停一下,点点头,那个香味,那就真的是昔未闻香皆得闻。
这些感应,证明佛在经上讲的事都是真有,不是假的。我们是缘没有遇到,会不会遇到?会,怎么知道会遇到?我们的心愈来愈清净,清净平等觉能感,诸佛菩萨能应。这种香,在我们现代人来说,不但能治病,而且能消业障、能长智慧。有特别殊胜的缘分,这不是每个人都有,从闻香开悟的。鼻根接触香气之后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就是什么?鼻根最利,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,一切众生根性的猛利并不完全相同,到见性之后,那就相同,法身菩萨跟法身菩萨完全平等,六根互用。没有见性之前,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根性不同,见性之后才完全相同。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你懂了之后,你就相信。
这个地方讲到『以香施佛及佛塔,是故得成此光明』。我们用香供佛、供道场,佛塔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场,佛就是大众,这个要知道,我们供过去佛、供现在佛、供未来佛,要有这种心。现前所有大众都是未来佛,供养这些佛比供养过去佛、现在佛的功德还大。你说大在哪里?我跟你说你就明白,现前众生你都把他看作佛一样的恭敬,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,那个恭敬心就可想而知;对眼前的佛不恭敬,你说对过去佛,对释迦、对弥陀的恭敬,未必是真心。为什么要恭敬他?有求於他,我想求生极乐世界,希望临终佛来接引我,我有求於他。如果没有求於他,恭敬心马上就衰了、就灭弱。如果对一切众生跟佛一样的恭敬心,那你的恭敬心是圆满的,不一样。
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第一愿是「礼敬诸佛」,那个诸佛就是讲十方三世佛。未来佛就包括一切众生,不但包括一切人,一切生物,蚊虫蚂蚁,在你眼睛当中都是佛、都是菩萨,你要常常养成这个心就好。常常在这里养成之后,你就能修普贤行。要不然,你充其量学大乘,你没有办法修普贤行。可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」。这句话意思你要懂,菩萨不修普贤行,能不能成佛?能,在哪里成佛?十法界里面的佛,四圣法界最上面是佛法界,成佛就成那个佛;不能成佛是不能成一真法界的佛。十法界里面的佛,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讲「相似即佛」,是相似佛,不是真的。为什么不是真的?他无明没断,就是妄想还在,他没见性,没有出十法界,这个道理要懂。
为什么无明没断?我们马上就想到了,他心不平,他不是用平等心对众生。平等心是真心,对待一切众生还有差别,那怎么行?要知道真心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要永远记住这个话。反正那妄想我们不谈,太深了,我们只讲分别执著,你还有分别执著,我们套佛的一句话来说,轮回心,你用的是轮回心。用轮回心出不了六道轮回,学得再好,六道里面得一点福报,六道里面的因果可怕!这个地方六根全都是佛法,佛说得很好,你用刀杀一个人,罪不大,将来什么?还命,欠他一条命,冤冤相报,将来还他一条命就是了;如果你障碍他闻法,这个麻烦就大!破坏众生闻法的机缘,他的果报生生世世愚痴,不是一生。佛讲断人身命罪小,断人慧命罪大,你把别人法身慧命障碍住,这个麻烦可大。现前这个罪业,你所感得的是阿鼻地狱果报。地狱出来之后,还在饿鬼道受罪,畜生道还债。受满之后,到人间来,才再得个人身,得人身之后,六根不全。障碍人看佛像、看佛经,你就得果报,眼根不能见;障碍人听闻佛法,你耳就不能听声音,这是两个比较显明的。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
说到香,更深一层的有戒香、有定香、有慧香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给我们介绍,戒香就是自己的清净心,清净心里面没有过失,没有恶意,没有违背性德的念头,叫无非。念念跟性德相应,这里面实在讲有浅深次第不同,那是看个人修养不相同。最浅的讲到戒律,那我们今天所提倡的,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习做到的,弟子规是戒律,感应篇是戒律,十善业是戒律,儒释道这三家根本的戒律,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些戒律没有违背,叫无非,戒香。都能遵守没有违背,你的心就没有恶念,无恶,当然没有嫉妒,没有贪瞋,没有害众生的念头。即使这个众生对我不好,他害我,我也不能有害他的念头。他害我,他造业,我要再报复他的话,我也在造业,那就错了;他造业,我不造业,他加害於我的非常有限,这个道理你要懂。
别人陷害我,我受他害的很有限。自己有多福,这个地方被人障碍了,那个路通了,不见得真正受他害。总而言之,你自己心里善良,你守住戒定慧,决定有好处;换句话说,别人害不了你,往往给你做了逆增上缘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要以纯净纯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,决定不吃亏。有时候好像看到吃了亏,实在讲,那给你消业障的,否则的话,过去今生所造的这些业障到哪消?持戒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业障消了。如果你还有一念不服,一念不平,自己受了委屈,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,你又再造罪业,那就真的错了。这个错了之后,就要演变为下一世的果报,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那叫真苦。要知道谚语所谓「不是冤家不聚头」,八苦里有怨憎会苦,这个冤家对头老是碰到,为什么老是碰到?过去世造的业。如果真正懂得佛法,这些冤家对头遇到,无论他怎么伤害我,都接受,没有一点怨恨、没有报复,业障就消了。学佛,说老实话,这是最低的好处,我们要学会。这一点都没学会,我们在佛门这辈子什么都没学到,那真可惜。这很重要的一条教诲,我们能做到,才能不断的将自己向上提升。
所以我们要懂得,我们用戒香供佛。戒香供佛,你就明白,我们对所有的同参道友,以纯净纯善的心,没有丝毫的恶意,没有嫉妒,没有瞋恚,没有损害众生的念头。定香也要学,定是香。我们看到善、看到恶,也就是善人恶人、顺境逆境,能够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不受境界的干扰,这就叫定。顺境善人生欢喜心,你被他干扰了;逆境恶人,一看到心里就讨厌,不愿意跟他往来,你又受干扰。如何能真正修到怨亲平等、顺逆不二,这是定香,定比戒高。我们天天用戒定真香在供佛,这个功德可大,比那个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,带那个一丸牛头旃檀价值还要高。这个故事是从前李老师讲给我们听的,非常希有,众生有福,什么珍宝都现前;众生没有福的时候,全都消失了。众生的意念,改变大自然物质的变化。众生心地善良,大自然的确好,的确是风调雨顺,无量的珍宝(我们一般讲七宝)发现了;绝对不是说,这个地方的金矿被人挖光,没有了,挖完了。是会挖完的,为什么?贪心,你贪心去挖,挖光了。如果是无贪,居住这个地方的人没有贪心,这些珍宝拿来造福社会,拿来帮助苦难众生,那个珍宝是用不尽的。这些道理,我们学佛的同学,在一起学《华严》这么多年,不会怀疑,我们都能接受。
慧香当然是最圆满的,慧是以智慧,慧从哪里来的?慧从定来的,没有定就决定没有智慧,你看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般若。实相般若是慧香,你能见到佛法讲的是法界虚空界,我们世间人讲的是宇宙,无尽的时空,这里面森罗万象,万事万物的真相,你能见到。智慧的心是清净的,真正像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所讲的纯净纯善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那是智慧。以这种香供佛、事佛,以这种智慧的心来供养道场,我们今天讲的是护持道场,用戒定慧来护持,用戒定慧来帮助现前这个世间苦难众生,那就是感受鼻清净光的真因。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舌清净:
【又放光名舌清净。能以美音称赞佛。永除粗恶不善语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这是舌根清净所放的光明。在十善里面,口业,语业,你真正能做到不妄语,决定没有欺骗众生的念头。念头都没有,哪里有行为?你怎么会欺骗众生?这一条,五戒里不妄语,没有人能做到。还有人看到不妄语,害怕,现代这个世界要不妄语,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?做生意买卖,我要不妄语,还能赚钱?西方人讲的隐私权,个人还有秘密不能让人知道,那不妄语就做不到了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有些长者,年龄都大我二十以上的我那些长官们,看到我学佛,说佛家的十善五戒做不到,在这个世界上行不通。我那时候初学,他们都是长辈,我也不好说,只是点点头,听听他们说而已。想想是真难做到,但是如果你真正懂得戒律,你就不难做到。别人来问你,你细心去观察观察,他用意不善,可以不答,那不是妄语,佛教给我们用沈默来应付人。念佛的人还有一个妙诀,无论他来问什么,阿弥陀佛;他再问你,阿弥陀佛!很好。他问你,用的心是不善,你句句阿弥陀佛贯到他耳里面,善了,善极了,决定没有欺骗人的念头。
但是现代人要懂得,我不骗人,但是我要怎么保护自己?保护自己,绝对没有伤害别人,方便妄语。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例子,菩萨打妄语。菩萨看到一个打猎的人,这个猎人追一只兔子,走到这三叉路口时,不知道兔子往哪里跑掉。正好菩萨从这边经过,他就问菩萨,你有没有看到刚才我追的兔子?菩萨说看到了。从哪里走了?这条,从那边走,相反的方向。这打妄语吗?对,方便妄语,救了两个人,救了兔子,也救了打猎的人。打猎的人杀兔子,他造杀业,两个都救了,善意的,帮助人的,不是害人的,这是方便法。所以佛法里面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
戒律,佛法虽然是很严,条条戒都有开缘,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开戒,要打妄语,救两个众生。如果要是说实话,这两个众生都受害,兔子会被猎人杀死,猎人来世会还债。你杀它、吃它,将来他来生要杀你,要吃你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「人死为羊,羊死为人」,生生世世互相吞噉。菩萨不忍心看到这冤冤相报,把结给化开。那你就知道日常生活当中每条戒律活活泼泼的在用,不是死呆板的,很活泼,对我们日常生活只带来利益,决定没有伤害,而且带来的是真正的欢乐。这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,就是世间法里面加上戒定慧三学,世间法就变成佛法。
所以佛法有没有可以像现在文艺晚会这种欢乐的活动?有,你看这个地方说,「鼓乐娱佛及佛塔」,可以。所表演的,演出的,无论是戏剧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,统统可以表演。这里面儒家的标准「思无邪」,佛法的标准是戒定慧,这里头也可以表演因果报应,让这些观众、听众接受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,佛不舍弃这个方法。所以在中国民间,这诸位都知道,对佛菩萨、神明,有些节日用什么来表示他的敬意?唱戏、歌舞来庆祝,这在民间很普通,流行了几千年。古时候没有这么多学校,人民怎么样教好的?实在讲,就是用这种方式,社会教育。所以看看中国过去的这些戏曲,民间艺术,歌舞,它的内容总不外乎忠孝节义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,总离不开这些。最终的结局总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用这个来教化人心。中国幅员这么大,人口这么多,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的,现在所谓是文盲,但是他们受过教育,他不认识字,他受过教育,他懂得孝亲尊师,他真正能够做到五伦八德,他懂得因果报应。从哪里学来?都是从民间艺术、庙会里面学来的。孔庙里面学伦理道德,城隍庙里面学因果报应,佛寺里面学戒定慧三学,学菩萨六波罗蜜,四悉四摄。我们前面都读过,四悉檀,四摄法,四无量心。
在佛教里面学习,一般来讲,知识分子占多数。寺庙里面长年讲经,讲经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办班教学。多半在什么时候办班?在一年休闲的时候。休闲时间最长,从前是农业社会,秋收之后就准备过年,因为秋收到春耕是一个季节,这个季节是佛教里面办班教学最适当的一段时候,许多人多半是读书人,到寺庙去讨一个经单。这个讨经单就像现在我们办活动,去报名,住在寺庙里,住二、三个月,听一部经。实际上平常寺院里面讲经教学没有中断,多半是对出家众,或者是长年没有工作的。多半都是比较富有一点的人家,不愿意做工作,到寺院住个一、二年,听一、二年的经,这很多。还有就是退休的这些老人,对佛法有信仰,对儒道有基础的,他们非常乐意在寺庙里面长年读书、研习。所以寺庙里面不但可以学到佛,也能学到儒,也能学到道,统统都有人讲。
这是中国古代社会,为什么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代代都有人才出现?这些人才不是像现在大学研究所培养出来的,儒释道三家培养的。儒家有书院,道家有道观,佛教有寺院,确实他们来负责培养社会伦理道德,现在讲哲学、科学,这些人才。中国社会之衰,衰在近代的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,一百五十年前开始衰微,这一百年是真的衰,到今天是到了底谷。我们如果要真正有意把传统文化再复兴起来,这要靠人,要靠真正有志於道学的人,就是佛所说的,能持戒,能吃苦,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这才行。
圣人的言论,圣人的教学,就是这里讲的『美音称赞佛』。这个佛里面含义很深,很广,称赞佛性,称赞佛的德,称赞佛的能,称赞佛的相好。称赞的方式用得最普遍、最广泛的是讲经教学,这个方式是用得最广的,除这方式之外,用音乐,佛门里面的梵呗。《大藏经》里面,我看到有两册,很厚的两册,内容是什么?全是赞佛的歌曲、歌词。在从前是有谱的,现在谱失传,很可惜,词留下来了。还有变成剧本的,这都收在《大藏经》里面。《归元镜》,收在《藏经》里面,是昆曲,平剧剧本,舞台表演的,歌舞统统有。我们在敦煌壁画里面看到,释迦牟尼佛跟大众讲经说法,空中天女在散花,天女在表演唱歌跳舞来供养大众。小乘里面没有,大乘很多,用这些方式来赞佛。赞佛是让大家都觉悟,佛性,一切众生跟佛是共有的,没有差别,佛的德都是你自己本来有的,佛的能力、佛的相好你一样都不缺,用种种方法来提醒你。
所以我们现在讲爱,我头一个讲自爱,为什么?你自己不知道爱护自己,那个爱全是假的,你根本不懂得爱。自爱第一个是爱自己的佛性,爱自己的性德,我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。他为什么成佛?他爱他的自性;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?我们现在是爱烦恼,不爱自性。烦恼是跟自性完全相背的,背道而驰。你喜欢贪瞋痴慢,你喜欢五欲六尘,那就没有法子,这就是六道凡夫。佛菩萨爱性德,佛菩萨不喜欢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他这个东西统统都舍掉,那叫真正自爱。菩萨的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你看佛菩萨爱这些。相反的,布施相反的是悭贪,我们世间人喜欢悭贪,不喜欢布施;世间人喜欢作恶,不喜欢持戒;世间人喜欢瞋恚,喜欢嫉妒,不喜欢忍辱;喜欢懈怠,喜欢懒惰,不喜欢精进;喜欢散乱,不喜欢禅定;喜欢聪明,自以为聪明,不喜欢智慧,这就是凡圣不同的地方。简单说就是世间人不知道自爱,佛菩萨懂得自爱。自爱才会爱他,爱他才会把正法传授给他,以种种善巧方便,帮助他接受。帮助他,先帮助他明了,然后再帮助他接受,最后帮助他欢喜,终极目标帮助他证入,这叫真正爱他。佛法里面讲慈悲,真正慈悲。
我们今天知道佛法好,佛法殊胜,确实在这个世间,天上人间无与伦比。遗憾的是,真正如法修行的人太少,所以没有法子引起社会大众注意,更不可能引起社会大众的爱好,那从哪里做起?我们决不能希求佛菩萨再来,求不到的,佛菩萨不会来。那要怎样求法?求自己,自己知道之后,要懂得自爱,如教修行,就有感应。这我们要有信心,佛在经教里常讲的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我一个人懂得、明白了,依教奉行,诸佛菩萨不会舍弃我,他要舍弃我的话,他打妄语,他说话就不算话。不舍一人,我一个人,虽然是一个人在干,佛菩萨也不舍弃,所以要有信心。我们跟诸佛菩萨有约,这个约的证明就是经教,跟佛菩萨有约。所以在四摄里面同事,我不说跟众生同事,我说的是跟佛同事、跟菩萨同事、跟圣人同事、跟贤人同事。在现前这个时代,不是这样的学习,你成就不了自己,自己成就之后才能成就别人,成就别人是自然,没有丝毫勉强在。
讲经教学,要记住世尊的风范,「只闻来学,不闻往教」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没有劝一个人来听经,不可以的;来都是自动来的,决定没有招生的,决定没有劝请的,没有,佛没有,佛永远谦虚,谦卑。你问他,我不行,我差得很远,不敢为人师。这都是教育,决定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。念头尚且没有,哪有这种行为?哪里会有这种态度?永远谦虚。怎样帮助大众来接受佛陀的教诲?那是学生的事情。学生也不能到处去劝人,不可以,学生只可以赞佛,赞叹佛,把佛怎么样教给我们,我们做出来,形象摆出来;你对人有礼貌、很谦虚,言语举止没有妄语,没有伤害别人,别人看到很欢喜向你请教。那向你请教,我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学来的,於是大家听到,都到那里去学了,是这么来的。所以用表演,演说,说就是赞叹,所有赞叹的这些歌词统统都是引导人、接引人来亲近佛陀,来学习佛法,他用这个方法招生,这很妙。
已经懂得的,讲经说法。寺院里有旗杆,旗杆悬幢,幢是讲经说法,大家一看,今天有教学,开班教学,他就来了。如果有聚会、法会,用幡。所以旗杆上看到挂什么,你就晓得今天有什么活动,欢喜法会的参加法会,欢喜听经的,你就来参加上课,佛用这个方法。不是不告诉大家,告诉大家,你愿意来,欢迎你;你不愿意来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,这就是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不会带给你烦恼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。今天我们从第三十五「鼻清净光」看起。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:
【又放光名鼻清净。昔未闻香皆得闻。以香施佛及佛塔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六根的光明,前面我们学过眼清净光、耳清净光,今天是第三鼻清净光。他的功德,『昔未闻香皆得闻』,这都是法身大士。我们六根的本能是没有障碍的,不但没有障碍,大乘经教里面佛常常讲,六根可以互用,你说多么自在!什么时候能互用?心通了,心没有障碍,就能互用。心的障碍是什么?有分别心就有障碍、就不通,眼只能看,耳只能听,就是你有分别。有分别心,这六根每个根只有一个用处,不能互用,到没有分别就能互用。有执著,那就更不能互用。为什么法身大士六根能互用,这道理我们就明白。
六根互用是本能,换句话说,一切众生本来都有,这一点都不希奇,现在变成不能互用,是我们自己有了业障;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业障,业障要是消除,能力就恢复。我们在经教里面看佛陀的教诲,阿罗汉恢复少分,不太大;菩萨阶级很多,通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是圆教说的。圆教初住菩萨就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;如果在别教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是初地菩萨,我们一般讲三贤十圣,十圣才是法身菩萨,三贤还不是。三贤就是别教里面的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他们比阿罗汉还是高,六根能力恢复比阿罗汉要多,能量也广,但必须是证法身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才完全恢复。虽有习气,障碍不大,这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学了很多,懂得这个道理。
「昔未闻香」,这句里面含义太广了,现在科学家也告诉我们,空气里面有香气,有气味,香气。佛经里面常常赞叹的是「牛头旃檀」,我们一般讲檀香,但是佛经里面讲的檀香,人间现在没有。在古籍里面记载的,大概是唐朝初年,有西域的高僧,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的,带来四两旃檀,四两。带来想进贡给皇上(给皇帝),也就是做为礼物送给皇帝。送给皇帝的香至少要一斤,四两太少,人家不收,所以他就燃了一点。我们知道四两不多,他燃烧的时候,大概只有一两、半两的样子。那个时候的首都是在长安,就是现在的西安,佛经上记载,香燃著之后,香气能够播散的范围多大?四十里,四十里范围之内都能闻到,这香是真正上好的妙香。众生有福,这些珍宝就能出现,实在讲,现在这个道理我们都能够明白,不再感到奇怪。众生有福,实际上物质还是一样,物质组成的方式产生变化。好香,一切众生闻到有利益,我们一般讲身心舒畅还不止,闻香能开悟。
下面讲舌,舌尝味能开悟。佛给我们介绍的香积国,香积国的众生,六根当中舌根最利,你给他讲,他听不懂;你给他看,他也看不懂;这味给他一尝,他就懂了。所以香积国佛说法不用言词,怎么说法?请客,请大家来吃饭,这一吃饭,很多开悟、很多证果,香亦如是。所以众生很多,根性不一样。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。《楞严经》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,菩萨说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,这个道理也是孔子在《易.系辞传》里面有两句话说,物以类聚,方以群分。这个道理也是自然的,不是人为的。人的习性,他喜欢什么,一定跟同好的人,都喜欢这个,他会聚集在一起,自然成了一个团体。耳根利的众生都生到娑婆世界,舌根利的都生到香积国去了,这个道理我们懂。凡是在娑婆世界,到这个地方来受生的,我们一般讲来投胎的,都是耳根很利。
所以这个香我们能理解,香是一种气氛。不好的香,像毒气,我们闻了,它能够破坏我们身体的组织,破坏我们的器官细胞组织,人,轻的他就得病,重的会死亡,这诸位知道这个常识。所以好香对人身体就有利益。好的香能治病,牛头旃檀就能治病。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瘟疫,现代人所讲的传染病,这一类疾病香就能治。所以我们供佛一定要好香,不要燃太多,一支就够了。牛头旃檀,那就太名贵,现在没有了,为什么?众生没有这个福报,众生有福报,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,人心都善了,这种好香它就生了。人心不善,这些珍宝在这个世间它就产生变化,科学里面讲,它方程式的组织就改变。物质,基本的物质,我们知道都是相同的,讲到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现在科学家讲的夸克,这都相同。基本物质组成物质的元素,那就不一样。它是怎么组织的?我们讲这也是自然的,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制造,其实都是从心想生。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西方极乐世界,人身体是清虚之身,人身体是透明的;所有物质,我们这个世间人看都是珍宝;大地,我们大地是泥沙,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,不一样。我们一想到琉璃,琉璃就像我们这边讲的翡翠,绿色的玉,体都很硬的,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,它是软的。所以七宝可以做成衣服的材料,它是软的,而且是很薄、很轻的,是我们无法想像!同样都是一个基本物质,都是一样的,组合不一样,这统统都是由业力感应变现。西方世界的众生,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,那一边的人,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」,这一处是极乐世界,都是诸上善人。「上善」,善恶的标准还是十善,就这十条。那说这十条我们统统都做到,做得很圆满,算不算上善?娑婆世界的上善,世间法的上善,不是出世间。出世间的上善怎么讲法?出世间的上善,还是这十条圆圆满满做到,只是决定不附带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是上善。
你看我们今天做到了,但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,这是世间的十善。如果是执著断掉,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,一切执著的念头没有了,那是声闻缘觉的上善。如果说是分别也断掉,十善做不做?做,一点都不缺,这事上是圆满的,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菩萨的上善,那是什么?四圣法界里面的上善,这个意思不一样。如果再把妄想也断掉,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是一真法界的上善,诸上善人!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是法身大士。
我们要什么条件才能往生?至少要做到人间的上善,也就是说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十善业道做得很圆满。这个圆满要知道,圆满的标准是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的标准。经题上标准是什么?清净、平等、觉悟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也就是你心地清净,你心平等,你心不迷惑,清净平等觉里面就圆满包含菩萨六波罗蜜。你能够修布施,布施是放下了悭贪,持戒放下了恶业,得清净心,六度里这两个是修清净心;忍辱、精进这两个是修平等心。你不能忍,瞋恚的烦恼断不掉,贡高我慢的烦恼断不了,嫉妒障碍断不了,这是什么?都有高下不平,所以你修忍辱、修精进,成就平等心;修禅定、修般若,成就正觉心、智慧心。所以清净平等觉要好好修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确实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加持,功夫恰好是自己所修学的一倍。
如果我们自己修学没有功夫,到临终时,佛很想来接引我们,不会来,为什么原因?你没有一点功夫,加不上。佛光是遍照、是普照,可是我们自己有业力,把佛光排斥下去,排斥了,我们业力像一把伞一样遮盖了,佛光照不到我们。这不是佛不慈悲,佛是慈悲,像太阳一样,阳光遍照,你要肯接受才行,你不肯接受,你躲在树荫底下,照不到你,躲在房子里面也照不到你,你出门打一把伞也照不到你,你自己有障碍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那我们念佛要念到什么功夫?至少功夫成片,这个人往生就是决定有把握,功夫成片。
什么叫功夫成片?你的心真的有佛,除佛之外,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这就叫成片,那怎么能不往生!可是怎么样?烦恼习气真的没放下,还有,可是心里真有佛,这样的功夫,临命终时,佛先放光照你,这一照,你的功夫就加一倍。一倍就到什么样功夫?一心不乱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,这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,翻译得不错,翻译得好。可是梵文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,你去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译本上没有一心不乱。玄奘大师怎么翻的?一心系念。一心系念就跟我刚才讲的,你心里真有阿弥陀佛,一心系念。一心系念,我们想想能做到,一心不乱做不到。鸠摩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?没有。为什么?有一心系念,临命终时,佛光先一照,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,他没翻错。
一心不乱,有事一心,有理一心,这属於事一心。如果你念佛念到事一心,佛光一照就变成理一心。诸位要知道,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,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。由此可知,西方极乐世界四土,它是平等的,它是没有障碍,一生一切生,生凡圣同居土,同时你也是生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,没有障碍,这是无比殊胜的境界。这个境界,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,只有极乐世界有,所以叫特别法门,我们要认真努力。确实有一生都不信佛,一生都没有念过佛,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,他一听就接受,他就不怀疑,他就念,也往生了。这使我们感到很惊讶,这是什么原因?你必须要晓得,他这一生虽然没有学,是没有遇到缘,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修净土,累积的善根福德深厚,所以他才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一生往生。不是没有原因,不是偶然的,不是很幸运、运气很好,不是的,你看到他的前因后果,你就明白,人家多生多世的累积。
我们今天修学困难在哪里?功夫不得力,不是不想学,真想学,就是不得力。原因在哪里?原因在业障太重,习气太深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那要怎么办?最普遍的一个方法就是听经、听教。你多听、多学习,慢慢的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的业障就化解了。为什么?业障总离不开迷,天天听经,慢慢开悟,悟能破迷,也就消你的业障,道心才真正能生得起来。所以不读经、不听经不行。
中下根人多,上根、上上根人少,所以世尊当年住世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对中下根人说的。对上上根人,哪里需要讲经说法?不要这么麻烦。禅宗六祖惠能是上上根人,你看他一点都不麻烦,真的,一生听经一次,就转凡成圣,大彻大悟,他就作佛去了,一次。我们能想像得到,他时间顶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,人家就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成佛作祖去了。我们学了几十年,还到不了他的程度,什么原因?我们现在也明白了,人家是真有本事,一听明白之后,妄想分别执著一下就放下,叫顿教。我们明白之后,放不下,理是明白,事放不下,放不下的原因,佛跟我们讲,烦恼习气。实在讲,我们对烦恼习气还没有真正搞清楚,为什么?你还留恋。真正搞清楚,像惠能那样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表演的一样,好学,学了十二年。学十二年之后,没得学了,印度这些高明的老师统统都亲近过了,自己在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,放下就是!清净心里面没有一物,什么都没有,真心就现前。
我们今天听佛说法,清净心里面什么都没有,听起来害怕,什么都没有,那怎么办?什么都没有,是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东西完全没有。惠能大师给我们说出来,释迦牟尼佛当年没讲,为什么没讲?没有对象,他跟谁讲?没有人懂。惠能大师讲出来有对象,他跟谁讲?他跟五祖讲的,他有对象。五祖是什么人?五祖也是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的人。他就把悟入的境界说出来,说出自性。你见性,性是什么样子?你见到自性,自性是什么样子?他说自性清净,本来清净,从来没有染污过,包括我们现在所有众生,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?没有。没有染污,好像是有染污,麻烦就在好像,好像是有染污,实际没有染污,这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,要常常提醒。为什么?你还没放下。
本来清净,本不生灭。本不生灭,不生不灭。现在很多众生贪生怕死,听说死,这个严重了。你要晓得不生不灭,没有生死。本来不生,哪来的灭?这个现象就在现前,确实是非常非常深密,不是秘密,深密。这道理太深,事相太微细、太复杂,不容易明了。自性本来具足,具足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一切具足,没有一样欠缺。所以你要真正知道自性里面的殊胜功德,你什么都不要求,你有求,错了,有求的时候,把自性本具的迷失掉,不是真的失掉,迷了。迷了怎么?它暂时不起作用,这多可惜。所以觉悟的人看六道里迷惑的众生过得那么苦,冤枉。说他为「可怜悯者」,一点都不过分。自性本来没有动摇,我们现在的念头,前念灭,后念生,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,它永远不断,这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。可是自性它从来没动过,没有念头,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。
末后说,能生万法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切诸佛的刹土,一切诸佛如来,一切六道众生,全是自性变现出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能大师说出来,忍和尚给他印证,忍和尚是五祖,给他印证,一点都不错,你所悟到的境界跟他悟的完全相同,这衣钵就传给他了。释迦、六祖是我们每个众生的代表,我们每个人跟他们两位没有两样,是一样的,他悟了,我还没悟;他明白了,我还不明白;他放下了,我还没放下,差别就在此地。现在问的是,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?
这个地方所讲的「昔未闻香」,我们自从迷失本性之后,在十法界、在六道里面,从来没有闻过。偶尔也真的有一些修行人闻到过香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这个香人间没有闻过。我学佛就有好几次,至少有四次,可是有一次是最殊胜,在美国,晚上,好像是在陈大川居士的家里。有六、七个同修,在他院子里面有个小亭子,我们坐在那边喝茶,讨论佛法,忽然有一阵香,每个人都闻到,时间不长,大概就二、三分钟的时间,就没有了,各个人都闻到。这个香味真的是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,一会儿就没有了。同学们就问我,这是哪里来的香?我过去听说过,没有亲自闻到,这次亲自闻到了,再想想以前一个老和尚告诉我们,或是在念佛的时候,参禅的时候,我们是讨论经教,这个时候有天人从这边经过,看到你们讨论经教,他很欢喜,在这里停一下,他身上放的香。感应的香,是我们一个人很专心的在读经、在念佛,只有一个人闻到,在你旁边人都没有闻到,这是感应。多半是什么?多半是檀香,非常好的檀香。我们相信同修当中,一定也有很多人有这个经验,所以难得!最殊胜的是我们在用功的时候,如果有菩萨、有罗汉从这里经过,也停一下,点点头,那个香味,那就真的是昔未闻香皆得闻。
这些感应,证明佛在经上讲的事都是真有,不是假的。我们是缘没有遇到,会不会遇到?会,怎么知道会遇到?我们的心愈来愈清净,清净平等觉能感,诸佛菩萨能应。这种香,在我们现代人来说,不但能治病,而且能消业障、能长智慧。有特别殊胜的缘分,这不是每个人都有,从闻香开悟的。鼻根接触香气之后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就是什么?鼻根最利,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,一切众生根性的猛利并不完全相同,到见性之后,那就相同,法身菩萨跟法身菩萨完全平等,六根互用。没有见性之前,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根性不同,见性之后才完全相同。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你懂了之后,你就相信。
这个地方讲到『以香施佛及佛塔,是故得成此光明』。我们用香供佛、供道场,佛塔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场,佛就是大众,这个要知道,我们供过去佛、供现在佛、供未来佛,要有这种心。现前所有大众都是未来佛,供养这些佛比供养过去佛、现在佛的功德还大。你说大在哪里?我跟你说你就明白,现前众生你都把他看作佛一样的恭敬,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,那个恭敬心就可想而知;对眼前的佛不恭敬,你说对过去佛,对释迦、对弥陀的恭敬,未必是真心。为什么要恭敬他?有求於他,我想求生极乐世界,希望临终佛来接引我,我有求於他。如果没有求於他,恭敬心马上就衰了、就灭弱。如果对一切众生跟佛一样的恭敬心,那你的恭敬心是圆满的,不一样。
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第一愿是「礼敬诸佛」,那个诸佛就是讲十方三世佛。未来佛就包括一切众生,不但包括一切人,一切生物,蚊虫蚂蚁,在你眼睛当中都是佛、都是菩萨,你要常常养成这个心就好。常常在这里养成之后,你就能修普贤行。要不然,你充其量学大乘,你没有办法修普贤行。可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」。这句话意思你要懂,菩萨不修普贤行,能不能成佛?能,在哪里成佛?十法界里面的佛,四圣法界最上面是佛法界,成佛就成那个佛;不能成佛是不能成一真法界的佛。十法界里面的佛,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讲「相似即佛」,是相似佛,不是真的。为什么不是真的?他无明没断,就是妄想还在,他没见性,没有出十法界,这个道理要懂。
为什么无明没断?我们马上就想到了,他心不平,他不是用平等心对众生。平等心是真心,对待一切众生还有差别,那怎么行?要知道真心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要永远记住这个话。反正那妄想我们不谈,太深了,我们只讲分别执著,你还有分别执著,我们套佛的一句话来说,轮回心,你用的是轮回心。用轮回心出不了六道轮回,学得再好,六道里面得一点福报,六道里面的因果可怕!这个地方六根全都是佛法,佛说得很好,你用刀杀一个人,罪不大,将来什么?还命,欠他一条命,冤冤相报,将来还他一条命就是了;如果你障碍他闻法,这个麻烦就大!破坏众生闻法的机缘,他的果报生生世世愚痴,不是一生。佛讲断人身命罪小,断人慧命罪大,你把别人法身慧命障碍住,这个麻烦可大。现前这个罪业,你所感得的是阿鼻地狱果报。地狱出来之后,还在饿鬼道受罪,畜生道还债。受满之后,到人间来,才再得个人身,得人身之后,六根不全。障碍人看佛像、看佛经,你就得果报,眼根不能见;障碍人听闻佛法,你耳就不能听声音,这是两个比较显明的。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
说到香,更深一层的有戒香、有定香、有慧香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给我们介绍,戒香就是自己的清净心,清净心里面没有过失,没有恶意,没有违背性德的念头,叫无非。念念跟性德相应,这里面实在讲有浅深次第不同,那是看个人修养不相同。最浅的讲到戒律,那我们今天所提倡的,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习做到的,弟子规是戒律,感应篇是戒律,十善业是戒律,儒释道这三家根本的戒律,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些戒律没有违背,叫无非,戒香。都能遵守没有违背,你的心就没有恶念,无恶,当然没有嫉妒,没有贪瞋,没有害众生的念头。即使这个众生对我不好,他害我,我也不能有害他的念头。他害我,他造业,我要再报复他的话,我也在造业,那就错了;他造业,我不造业,他加害於我的非常有限,这个道理你要懂。
别人陷害我,我受他害的很有限。自己有多福,这个地方被人障碍了,那个路通了,不见得真正受他害。总而言之,你自己心里善良,你守住戒定慧,决定有好处;换句话说,别人害不了你,往往给你做了逆增上缘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要以纯净纯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,决定不吃亏。有时候好像看到吃了亏,实在讲,那给你消业障的,否则的话,过去今生所造的这些业障到哪消?持戒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业障消了。如果你还有一念不服,一念不平,自己受了委屈,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,你又再造罪业,那就真的错了。这个错了之后,就要演变为下一世的果报,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那叫真苦。要知道谚语所谓「不是冤家不聚头」,八苦里有怨憎会苦,这个冤家对头老是碰到,为什么老是碰到?过去世造的业。如果真正懂得佛法,这些冤家对头遇到,无论他怎么伤害我,都接受,没有一点怨恨、没有报复,业障就消了。学佛,说老实话,这是最低的好处,我们要学会。这一点都没学会,我们在佛门这辈子什么都没学到,那真可惜。这很重要的一条教诲,我们能做到,才能不断的将自己向上提升。
所以我们要懂得,我们用戒香供佛。戒香供佛,你就明白,我们对所有的同参道友,以纯净纯善的心,没有丝毫的恶意,没有嫉妒,没有瞋恚,没有损害众生的念头。定香也要学,定是香。我们看到善、看到恶,也就是善人恶人、顺境逆境,能够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不受境界的干扰,这就叫定。顺境善人生欢喜心,你被他干扰了;逆境恶人,一看到心里就讨厌,不愿意跟他往来,你又受干扰。如何能真正修到怨亲平等、顺逆不二,这是定香,定比戒高。我们天天用戒定真香在供佛,这个功德可大,比那个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,带那个一丸牛头旃檀价值还要高。这个故事是从前李老师讲给我们听的,非常希有,众生有福,什么珍宝都现前;众生没有福的时候,全都消失了。众生的意念,改变大自然物质的变化。众生心地善良,大自然的确好,的确是风调雨顺,无量的珍宝(我们一般讲七宝)发现了;绝对不是说,这个地方的金矿被人挖光,没有了,挖完了。是会挖完的,为什么?贪心,你贪心去挖,挖光了。如果是无贪,居住这个地方的人没有贪心,这些珍宝拿来造福社会,拿来帮助苦难众生,那个珍宝是用不尽的。这些道理,我们学佛的同学,在一起学《华严》这么多年,不会怀疑,我们都能接受。
慧香当然是最圆满的,慧是以智慧,慧从哪里来的?慧从定来的,没有定就决定没有智慧,你看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般若。实相般若是慧香,你能见到佛法讲的是法界虚空界,我们世间人讲的是宇宙,无尽的时空,这里面森罗万象,万事万物的真相,你能见到。智慧的心是清净的,真正像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所讲的纯净纯善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那是智慧。以这种香供佛、事佛,以这种智慧的心来供养道场,我们今天讲的是护持道场,用戒定慧来护持,用戒定慧来帮助现前这个世间苦难众生,那就是感受鼻清净光的真因。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舌清净:
【又放光名舌清净。能以美音称赞佛。永除粗恶不善语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这是舌根清净所放的光明。在十善里面,口业,语业,你真正能做到不妄语,决定没有欺骗众生的念头。念头都没有,哪里有行为?你怎么会欺骗众生?这一条,五戒里不妄语,没有人能做到。还有人看到不妄语,害怕,现代这个世界要不妄语,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?做生意买卖,我要不妄语,还能赚钱?西方人讲的隐私权,个人还有秘密不能让人知道,那不妄语就做不到了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有些长者,年龄都大我二十以上的我那些长官们,看到我学佛,说佛家的十善五戒做不到,在这个世界上行不通。我那时候初学,他们都是长辈,我也不好说,只是点点头,听听他们说而已。想想是真难做到,但是如果你真正懂得戒律,你就不难做到。别人来问你,你细心去观察观察,他用意不善,可以不答,那不是妄语,佛教给我们用沈默来应付人。念佛的人还有一个妙诀,无论他来问什么,阿弥陀佛;他再问你,阿弥陀佛!很好。他问你,用的心是不善,你句句阿弥陀佛贯到他耳里面,善了,善极了,决定没有欺骗人的念头。
但是现代人要懂得,我不骗人,但是我要怎么保护自己?保护自己,绝对没有伤害别人,方便妄语。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例子,菩萨打妄语。菩萨看到一个打猎的人,这个猎人追一只兔子,走到这三叉路口时,不知道兔子往哪里跑掉。正好菩萨从这边经过,他就问菩萨,你有没有看到刚才我追的兔子?菩萨说看到了。从哪里走了?这条,从那边走,相反的方向。这打妄语吗?对,方便妄语,救了两个人,救了兔子,也救了打猎的人。打猎的人杀兔子,他造杀业,两个都救了,善意的,帮助人的,不是害人的,这是方便法。所以佛法里面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
戒律,佛法虽然是很严,条条戒都有开缘,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开戒,要打妄语,救两个众生。如果要是说实话,这两个众生都受害,兔子会被猎人杀死,猎人来世会还债。你杀它、吃它,将来他来生要杀你,要吃你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「人死为羊,羊死为人」,生生世世互相吞噉。菩萨不忍心看到这冤冤相报,把结给化开。那你就知道日常生活当中每条戒律活活泼泼的在用,不是死呆板的,很活泼,对我们日常生活只带来利益,决定没有伤害,而且带来的是真正的欢乐。这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,就是世间法里面加上戒定慧三学,世间法就变成佛法。
所以佛法有没有可以像现在文艺晚会这种欢乐的活动?有,你看这个地方说,「鼓乐娱佛及佛塔」,可以。所表演的,演出的,无论是戏剧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,统统可以表演。这里面儒家的标准「思无邪」,佛法的标准是戒定慧,这里头也可以表演因果报应,让这些观众、听众接受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,佛不舍弃这个方法。所以在中国民间,这诸位都知道,对佛菩萨、神明,有些节日用什么来表示他的敬意?唱戏、歌舞来庆祝,这在民间很普通,流行了几千年。古时候没有这么多学校,人民怎么样教好的?实在讲,就是用这种方式,社会教育。所以看看中国过去的这些戏曲,民间艺术,歌舞,它的内容总不外乎忠孝节义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,总离不开这些。最终的结局总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用这个来教化人心。中国幅员这么大,人口这么多,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的,现在所谓是文盲,但是他们受过教育,他不认识字,他受过教育,他懂得孝亲尊师,他真正能够做到五伦八德,他懂得因果报应。从哪里学来?都是从民间艺术、庙会里面学来的。孔庙里面学伦理道德,城隍庙里面学因果报应,佛寺里面学戒定慧三学,学菩萨六波罗蜜,四悉四摄。我们前面都读过,四悉檀,四摄法,四无量心。
在佛教里面学习,一般来讲,知识分子占多数。寺庙里面长年讲经,讲经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办班教学。多半在什么时候办班?在一年休闲的时候。休闲时间最长,从前是农业社会,秋收之后就准备过年,因为秋收到春耕是一个季节,这个季节是佛教里面办班教学最适当的一段时候,许多人多半是读书人,到寺庙去讨一个经单。这个讨经单就像现在我们办活动,去报名,住在寺庙里,住二、三个月,听一部经。实际上平常寺院里面讲经教学没有中断,多半是对出家众,或者是长年没有工作的。多半都是比较富有一点的人家,不愿意做工作,到寺院住个一、二年,听一、二年的经,这很多。还有就是退休的这些老人,对佛法有信仰,对儒道有基础的,他们非常乐意在寺庙里面长年读书、研习。所以寺庙里面不但可以学到佛,也能学到儒,也能学到道,统统都有人讲。
这是中国古代社会,为什么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代代都有人才出现?这些人才不是像现在大学研究所培养出来的,儒释道三家培养的。儒家有书院,道家有道观,佛教有寺院,确实他们来负责培养社会伦理道德,现在讲哲学、科学,这些人才。中国社会之衰,衰在近代的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,一百五十年前开始衰微,这一百年是真的衰,到今天是到了底谷。我们如果要真正有意把传统文化再复兴起来,这要靠人,要靠真正有志於道学的人,就是佛所说的,能持戒,能吃苦,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这才行。
圣人的言论,圣人的教学,就是这里讲的『美音称赞佛』。这个佛里面含义很深,很广,称赞佛性,称赞佛的德,称赞佛的能,称赞佛的相好。称赞的方式用得最普遍、最广泛的是讲经教学,这个方式是用得最广的,除这方式之外,用音乐,佛门里面的梵呗。《大藏经》里面,我看到有两册,很厚的两册,内容是什么?全是赞佛的歌曲、歌词。在从前是有谱的,现在谱失传,很可惜,词留下来了。还有变成剧本的,这都收在《大藏经》里面。《归元镜》,收在《藏经》里面,是昆曲,平剧剧本,舞台表演的,歌舞统统有。我们在敦煌壁画里面看到,释迦牟尼佛跟大众讲经说法,空中天女在散花,天女在表演唱歌跳舞来供养大众。小乘里面没有,大乘很多,用这些方式来赞佛。赞佛是让大家都觉悟,佛性,一切众生跟佛是共有的,没有差别,佛的德都是你自己本来有的,佛的能力、佛的相好你一样都不缺,用种种方法来提醒你。
所以我们现在讲爱,我头一个讲自爱,为什么?你自己不知道爱护自己,那个爱全是假的,你根本不懂得爱。自爱第一个是爱自己的佛性,爱自己的性德,我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。他为什么成佛?他爱他的自性;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?我们现在是爱烦恼,不爱自性。烦恼是跟自性完全相背的,背道而驰。你喜欢贪瞋痴慢,你喜欢五欲六尘,那就没有法子,这就是六道凡夫。佛菩萨爱性德,佛菩萨不喜欢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他这个东西统统都舍掉,那叫真正自爱。菩萨的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你看佛菩萨爱这些。相反的,布施相反的是悭贪,我们世间人喜欢悭贪,不喜欢布施;世间人喜欢作恶,不喜欢持戒;世间人喜欢瞋恚,喜欢嫉妒,不喜欢忍辱;喜欢懈怠,喜欢懒惰,不喜欢精进;喜欢散乱,不喜欢禅定;喜欢聪明,自以为聪明,不喜欢智慧,这就是凡圣不同的地方。简单说就是世间人不知道自爱,佛菩萨懂得自爱。自爱才会爱他,爱他才会把正法传授给他,以种种善巧方便,帮助他接受。帮助他,先帮助他明了,然后再帮助他接受,最后帮助他欢喜,终极目标帮助他证入,这叫真正爱他。佛法里面讲慈悲,真正慈悲。
我们今天知道佛法好,佛法殊胜,确实在这个世间,天上人间无与伦比。遗憾的是,真正如法修行的人太少,所以没有法子引起社会大众注意,更不可能引起社会大众的爱好,那从哪里做起?我们决不能希求佛菩萨再来,求不到的,佛菩萨不会来。那要怎样求法?求自己,自己知道之后,要懂得自爱,如教修行,就有感应。这我们要有信心,佛在经教里常讲的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我一个人懂得、明白了,依教奉行,诸佛菩萨不会舍弃我,他要舍弃我的话,他打妄语,他说话就不算话。不舍一人,我一个人,虽然是一个人在干,佛菩萨也不舍弃,所以要有信心。我们跟诸佛菩萨有约,这个约的证明就是经教,跟佛菩萨有约。所以在四摄里面同事,我不说跟众生同事,我说的是跟佛同事、跟菩萨同事、跟圣人同事、跟贤人同事。在现前这个时代,不是这样的学习,你成就不了自己,自己成就之后才能成就别人,成就别人是自然,没有丝毫勉强在。
讲经教学,要记住世尊的风范,「只闻来学,不闻往教」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没有劝一个人来听经,不可以的;来都是自动来的,决定没有招生的,决定没有劝请的,没有,佛没有,佛永远谦虚,谦卑。你问他,我不行,我差得很远,不敢为人师。这都是教育,决定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。念头尚且没有,哪有这种行为?哪里会有这种态度?永远谦虚。怎样帮助大众来接受佛陀的教诲?那是学生的事情。学生也不能到处去劝人,不可以,学生只可以赞佛,赞叹佛,把佛怎么样教给我们,我们做出来,形象摆出来;你对人有礼貌、很谦虚,言语举止没有妄语,没有伤害别人,别人看到很欢喜向你请教。那向你请教,我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学来的,於是大家听到,都到那里去学了,是这么来的。所以用表演,演说,说就是赞叹,所有赞叹的这些歌词统统都是引导人、接引人来亲近佛陀,来学习佛法,他用这个方法招生,这很妙。
已经懂得的,讲经说法。寺院里有旗杆,旗杆悬幢,幢是讲经说法,大家一看,今天有教学,开班教学,他就来了。如果有聚会、法会,用幡。所以旗杆上看到挂什么,你就晓得今天有什么活动,欢喜法会的参加法会,欢喜听经的,你就来参加上课,佛用这个方法。不是不告诉大家,告诉大家,你愿意来,欢迎你;你不愿意来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,这就是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不会带给你烦恼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