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七九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九一卷)  2007/7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79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,我们从第二十一乐法光看起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
  【又放光明名乐法。此光能觉一切众。令於正法常欣乐。听闻演说及书写。法欲尽时能演说。令求法者意充满。於法爱乐勤修行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这八句偈在现前这个时代,确实是佛门迫切的需要。为什么?就像偈颂里所说的『法欲尽时』。巴黎教科文总部法宝法师让比尔带个信给我,他说,在现前这个时代,一般宗教的信徒每年成长比率很高;唯独佛教,联合国的调查是负成长,负成长是衰相,信徒一年比一年少,他很担心。他说要照目前这个调查的情况来看,三十年之后可能佛教就灭了。三十年不算长,很快就衰灭,所以他很忧虑。我们在经文上,今天正好读到这一节。

  这个状况因素当然非常之多,绝对不是单纯的。从历史,远古历史来观察,科学愈是发达,宗教就愈趋於没落。科学讲现实、讲证据,就是「上帝爱世人」,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上帝存在?有什么证据证明上帝爱世人?拿不出证据,就不相信。我们看到西方书籍里面有记载,几百年前,柏拉图就说过,他讲过亚特兰提斯,牛顿也讲过。那个当时,这大概应该是在五万年之前,地球上有这么一个国家,科技很发达,大概比现在还要进步。人们把上帝丢掉、不要了,古圣先贤教诲也都否定了,於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统统不存在,人类走向狂妄、贪婪、无恶不作,结果这个大地沉到海里面去。沉到海底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大西洋。所以那个时候,那个国叫大西国沉到海底。

  像这种情形在这个地球上,这是古人的推测,不止一次,已经有好几次了。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差不多了,将要追上了;追上之后,那就是西方许多宗教所说的「世界末日」,这个大地也会沉到海底。可见得这个因缘是很复杂,不是那么样简单。可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也可能这个劫难我们见不到。科学家告诉我们十年到三十年,我今年八十一了,十年九十一,能不能活到九十一,谁也不敢保证。如果三十年,那我也一百二十多岁了,所以这个事情我可能遇不到。但是,现代这一代的年轻人,尤其是二、三十岁的人肯定会遇到。到那个时候,如果相信古时候的传说,那已经来不及了,已经太迟了。何以说太迟?你看,三十年之后佛教就没有了,佛教可能是第一个在世界上消失;接著,我相信其他的宗教、圣贤教诲也都没有了,末日怎么会不现前?这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。

  孔子那个时代,孔子作《春秋》,左丘明给它作注解,称之为《左传》,传就是注解。《左传》里面有一句话说:「人弃常则妖兴」。常,就是伦理、就是道德、就是因果,这是自然,大自然的常道,永恒不变的。如果人背弃宇宙的常道,那人就不像人了,人是什么?人就是妖魔鬼怪。就是人弃常则妖兴,人都变成妖魔鬼怪。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。妖魔鬼怪的世界不是人天的世界,人心要反常,这个地球也会反常,大自然的现象会跟著反常,这就是灾难来的时候。所以「法欲尽时」,末日就到了。现在是在边缘上,交替的边缘,如果佛弟子能觉悟,以身作则,依教修行,这个劫运可以转,不是不能转的。

  世间上,我们相信佛所说的话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为什么会变成众生?这个因缘我们也很清楚、也很明白,迷失了自性。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具体,「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为什么迷失?佛举出这三个纲领,说尽了,妄想就是迷失自性,分别就是邪知邪见,执著就是造作罪业。所以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好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」。我们读经,冷静细心去思惟观察,看看眼前的现象,跟经上讲的一模一样。读了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,这是我们从《大藏经》经论,一共有二十五种佛说地狱的状况,我们把它节录出来。读了之后,再看看现在这个世间,是跟地狱相应还是跟极乐世界相应?你自己冷静思惟观察,全都明白了,用不著去问人。

  今天佛法的衰,衰在什么地方?没有人修行,真正修行的人没有了,真正讲经弘法的人没有了。确实如世尊的悬记,也就是预言,佛灭度之后五五百年,第五个五百年,「斗诤坚固」,你看现在是不是的?佛弟子,无论在家出家的,他修的是什么心?斗争,彼此互相不能包容,自赞毁他,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争名夺利,这斗争。无论是在家的佛弟子、出家的佛弟子,细心观察,是不是这样的?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:家和万事兴。佛门里头不和,不和当然就衰灭,这是肯定的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垂训后人,特别要紧的就是以戒为师、以苦为师,僧团务必要修六和敬,佛教才能兴旺。自己能持戒,不怕吃苦,自己能成就,自己能成就就能够教化众生。

  僧团能够和睦,这六和敬我们讲得很多,僧团这个「僧」不一定是指出家人,在家人也称僧团,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,遵守六和敬。六和敬里面头一条「见和同解」,这一条怎么落实?这一条要这个地方讲的『听闻』,净业三福里面跟我们讲的「读诵大乘」就是听闻。我们展开经卷恭恭敬敬的读经,那是世尊给我们说法,菩萨跟我们说法,我们念给自己听;几个人在一起共修,每天读经,那就是落实见和同解。你要不读经,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不一样。所以要建立共识,不读经怎么行?行为上、道行上的落实要持戒,「戒和同修」。这两个是基础。在家同学的道场,十善、五戒、菩萨戒也要天天讲解,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,这才叫真的共修。我们依净业三福的指导,这是最高的指导纲领,头一个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把儒释道三个根都包括了。

  孝亲尊师,现在人没有了,不知道孝顺父母,不知道尊重老师。不知道尊重老师,这个世间老师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你不要他。所以今天真正发心做老师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可怜的人,人家不要他,厚脸皮赖在这个世界上。为的是什么?为续佛慧命,什么委屈都要受,什么苦难都要承当,不是容易事。世尊知道现前的状况,发心的人不容易,所以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就已经做出持戒、受苦受难的样子给大家看。我们今天无论受什么样的委屈,无论受什么样的障难,想想世尊当年在世,自然就有很大的安慰,他做给我们看。在中国惠能大师,你看得法之后,在猎人队里面住了十五年。那是一尊活佛,去伺候打猎的人,他的工作是给打猎的人煮饭,照顾他们日常生活,你说多可怜,要熬十五年,不是容易事情。

  今天这个时代,发心真正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,你所遭遇的苦难肯定超过释迦牟尼佛、超过六祖能大师。首先要问一问,能受得了吗?发心的时候容易,都是菩萨,能;真正苦难现前的时候,忍不住就退心。我们不是指现代人,古代都不例外,发心的人多,退心的人也多,所以真正成就的很少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真正成就就更少了。所以谁愿意吃苦,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,受别人不愿意受的侮辱,你才能成就。那要能保护自己,这护法首先护自己,没有别的,每天不能离开经卷。如果是一个僧团,僧团至少四个人,在一起共同修学生活,天天讲经,天天反省、改过、学习。这个僧团,世间人虽然瞧不起你,没把你放在眼睛里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他们知道。他知道什么?这是佛的种子。佛法灭掉了,这个种子还在,非常可贵。达摩祖师到中国,到第六代,佛法才发扬光大。前面五代都是单传,就一个人,一个传一个,单传,传了五代,到能大师这才发扬光大。这些历史、这些事实,我们都应当知道。

  所以道场没有天天讲经,净宗道场没有天天念佛,不行。如果没有念佛、没有讲经,六和敬决定做不到。念佛、讲经才能够真正落实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,我们自己逐渐慢慢省悟过来,这要很长的时间才真正省悟过来。省悟过来之后,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。想想自己,还会受外面境界影响,还有很多放不下的,这个理解没透,不够。要想真的是以戒为师,那你就晓得,戒律的根本、戒律的基础,是《弟子规》,是《感应篇》,是《十善业道》。这三样东西不能够百分之百的落实,那没有戒;这三样东西百分之百的落实,这是你有戒律的基础,你才可以学戒。从五戒、从十戒,十戒,在家有八关斋戒,出家有沙弥十戒,再向上提升,比丘戒、菩萨戒。没有前面的根,后头全没有。

  所以你要问从哪里学起?从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决定不能疏忽。这三样东西,你会背、你会讲,有没有用?没有用。会背、会讲是佛学,真正做到是学佛,不一样。佛学,你没有基础,在日常生活当中,境界现前的时候,你心被境转,顺境,你生欢喜心;逆境,你生瞋恚心;见到别人不如你,你生轻慢心,瞧不起人;见到别人比你好,你生嫉妒心。我们是不是这样情形?如果是的,那你就想到,佛法殊胜功德利益你一分都没有得到,你搞的是什么?你搞的是佛学,你没有学佛。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、去检点,然后你才能真正发现,我自己这一生是搞佛学还是在学佛。如果是搞佛学,佛祖都这样告诉我们,说「此事佛不能救」,你是修世间有漏的福报。此事是什么事?生死大事,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的大事,佛学办不到,不能解决。真正能解决的,学佛就能解决,这个事情是关於自己的事情,不是别人的事情。

  自己事情,我相信每个同学几乎没有例外的,都想得清净心,都想断烦恼。烦恼,就是五欲七情,贪瞋痴慢、喜怒哀乐爱恶欲,都想把它断掉,可是就是断不掉。怎么断法?你不能不从《弟子规》下手,不能不从《感应篇》下手。《感应篇》是讲因果报应,你要是熟知、明白了,你起心动念不敢损人利己。为什么?你知道果报可畏。这是佛门里常讲:「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」。众生敢造作,果报现前他害怕,来不及了,你不能不受。菩萨知道果报可怕,所以在起心动念之处,他非常谨慎,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起个恶念,他真正知道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我们不能不晓得。

  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天天读,天天讲,十年回不了头,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,会回头,自自然然的长时薰修,就有效果出来了。薰习的时间不够不行,为什么?烦恼习气养成的时间太长,这个习气太重,哪里说是一下就能够改过来的,这做不到。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道理就在此地。特别是在现代的时代,为什么?一门,你要知道,你是学佛,你不是搞佛学。搞佛学是什么?多闻,广学多闻,样样我都知道。广学多闻搞佛学,学佛,一门深入。学佛是要成就戒定慧三学。成就戒定慧,那就是一门。守住一门就是持戒,长时薰修就是修定。你学一样东西,你的思惟就一门,不乱,让你的思想、意志、精神、时间慢慢都集中,集中到一定的程度,人就开悟了。这个悟不是大彻大悟。所以悟有小悟,小悟可能常常有,每个月会有个二、三次,小悟;大悟,可能一、二年有一次大悟,最后到彻悟。所以搞佛学,他不断分别执著,他天天还用这个东西,用分别执著,他不断,学佛要断分别执著。所以一门深入,这就是断分别执著最好的善巧方便法,学一样东西。

  到什么时候再广学多闻?诸位要晓得,走戒定慧开悟的这个路子是自利,这不是利他。到自己得定、得清净心了,也就是心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,真的开悟了。开悟是什么样子?你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经书,你一展开全懂,这是你真开悟了;如果展开你还看不懂,你没有。悟了之后,所谓「一经通一切经通」,为什么?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,你见性了!一个法门通了,门门都通了,这是你真开悟了,佛法通了,世间法也通了,世法佛法不二!佛教通了,所有宗教都通,这是真悟了,这是走学佛的路子。悟了之后,广学多闻。

  你看四弘誓愿先教给你的,头一个是教你发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的方向、目标确定了。你要普度一切众生,你必须要成就你的德行、学问,德行在先,学问在后。成就德行,就是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换句话说,你放下执著、放下分别、放下妄想,德行成就了。然后再学法门,那个学法门是广学多闻,不是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是在断烦恼里面,所以一门深入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的一种方法,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断烦恼的方法,这个要懂。

  所以佛学跟学佛一定要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们到底走哪个路?这个路一定要走通,那就是读诵。你就依照净业三福的指导的原则去做,决定不错。净业三福,「发菩提心」,菩提心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是在第三个阶段。发菩提心之后,「深信因果」,然后才是「读诵大乘」,末后才是教化众生。自己成就之后,这是教人,「劝进行者」就是教化众生。

  现在这个时代典型少了,榜样没有,我们没有见过。真正为我做示现的,李老师,我一生就看过这么一个人,依教奉行的。李老师一生居住的小房子,他那个小房子现在没有了,拆掉了。但是台中莲社不错,用他小房子那个模型做了一个一样大,你们到台中莲社去参观就知道了,台湾的面积是十五坪。一坪是三十六尺,十坪是三百六十尺,它十五坪,大概居住的房子合香港计算应该在四百尺的样子,四、五百尺,不大!很小的小房子,一个人住,到九十五岁才答应两个学生发心照顾他。在这个末法时期,他做样子给我们看。我们如果没有亲自看到过,书上讲的,别人所说的,也不过听听而已,会有疑问:这是真的吗?是事实吗?所以难得,李老师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。

  我出家之后,一再嘱咐我,学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的关房,我去拜访过,印祖居住的那个环境,比李老师的还要小。李老师还有三个房间,印光法师只有一个卧室、一个小佛堂。那个佛堂只有我们摄影棚一半大,大概他的房间也就这么一半大,他居住的整个面积就摄影棚这么大,关房,祖师给我们做出示现。为什么要这样?教导后人,你在这个世间,不能过这样的生活,你就不能成就,道也不能成就,你也不能教化众生。所以永远要记住,以苦为师、以戒为师,天天读经,听佛菩萨教诲。

  如果有缘,有四个同学在一起,那就是僧团,天天讲经。四个人轮流讲,一个人讲,三个人听。每天一个人讲一个小时,一天四个小时。每个人可以学习不同的经典,四部经典。如果有十个人学,我曾经讲过,每天每个人讲半个小时,一天五个小时讲经。这除讲经之外,应该有共同的课诵,读经,共同的课诵。净宗最好是读《无量寿经》,早课读《无量寿经》,晚课也读《无量寿经》,每天《无量寿经》读两遍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见和同解。每天至少有五到六个小时念佛。这是一个如法的道场。不要大,印光大师教导我们,在现前这个时代,小道场,住众不要超过二十人。如果这二十人要包括护法的,护持道场的;换句话说,在这个道场真正修行的人只能有十个,另外有十个人护持的。这护持是菩萨,不是普通人,是来成就这十个人的,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。这是真正能把佛法救起来。如果能够收到快速的效果,那就必须要用现代科技的手段,用网路、用卫星。十个人,他们学习的殿堂,也就是教室,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摄影棚。十个人在一起共修,摄影棚不要很大,我想像我们这么大的摄影棚够了,坐十个人就够了。课诵在这里面,讲演在这里面。课诵就是此地讲的「听闻」。

  另外一个念佛堂,念佛堂因为有绕佛,十个人在一块共修,念佛堂的面积,像我们九楼的万姓先祖纪念堂那么大,够了。真能成就!每天我们念佛,佛号从网路、卫星播出去,我们每天读诵播出去,我们每天学习的讲演播出去,这样就能收到很快的效果,既能够独善其身,又能兼善天下,真的成就!所以这么一个小地方,不难。大乘教里常讲:佛法因缘生。真正有心的人、发心的人,真正要救佛法的人,这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方式。所以,只要佛法天天有人讲,只要佛法天天有人修行,让大家看到、听到了,对佛法欢喜心就能生得出来,所以说『令於正法常欣乐』,他能生得起欢喜心,这不讲不行。

  讲要从哪里讲起?这四个根本是一定要细讲的,那就是《弟子规》要细讲,《感应篇》要细讲,《十善业道》跟《沙弥律仪》。为什么?这是根。《沙弥律仪》是出家的根,在家也可以学习,你要是能学习,你的根就更厚;三个根是像鼎一样,三个足,四个根是一张桌子一样,更稳当,比三个更稳。从那里扎根,然后一生是专攻一门。我们看古来大德,一生专攻一部经的人不少!我还听说,好像是《高僧传》里头还是《净土圣贤录》,我忘了,我记不清楚。古时候有个修净土的法师,一生专讲《阿弥陀经》,一生讲两百多遍。他不讲别的,就这一部经,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讲,这都是给我们初学人示现一个好的榜样。所以听闻重要。

  『演说』,「演」是要做到,表演。你要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,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言论行为。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就在你面孔上,就在你身上,就在你一举一止之间,言谈举止,活的无量寿经,这是真实的成就。这样的修学,这真的跟古人没有什么两样,确实反璞归真。

  我们说十个人,十个人不好找。大概在二十年前,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找过我几次,有二、三次,跟我谈起佛教用什么方法能把它兴起来?好像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讲《金刚经》,我用江味农居士的《讲义》做参考。江居士在《讲义》里头极力提倡出家人一定要恢复托钵的制度,要效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种形式。所以我曾经跟洗尘法师谈到这个问题。我说能不能找五个人,五个出家人,我们来学《金刚经》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五比丘起家的,现在我们要找五比丘,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方式,也能把佛教兴旺起来。我说你去找,我算一个,你是一个,你带头。找不到!谁愿意吃这苦头?谈了二、三次,不了了之。

  江味农说的话是没错的,为什么?人果然发心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我说现在树下一宿,当然我们的体力比不上古人,现在什么?现在可以住帐棚。你看童子军露营的小帐棚,白天背在身上,晚上架起来,里面就可以睡觉,能遮蔽风雨,那一个帐棚可以使用三年,又很便宜。五个帐棚摆在一起,这就是一个僧团。出来托钵,我想香港的供养会很丰富,香港的佛教徒很多,出来托钵的时候,每餐一定会吃得很好。回去之后,我们在一块就是研究经教,太好了,太理想了。这真的变成理想,不能落实。我们现在想这个方法是可以落实的,就是一个小型的道场,印祖所说的,住众不超过二十人,建立小型的道场。确实在法欲尽时能够把正法护持延续下去。所以说一定要真正发道心,把佛陀教诲做到,这个「演」是做到。

  『书写』,前面跟诸位说过,印光法师弘化社,杨仁山居士的金陵刻经处,丁福保居士的佛学书店,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应该做这个事情。在香港,做得很有成就的,智开法师,香港佛经流通处。规模虽然比不上前面这三位大德,比不上印光大师,也比不上金陵刻经处,连丁福保的佛学书店也比不上,但是在香港就非常难得,佛经流通处。我也很多年没去看过了。智开法师跟我同年,他到这个地方来看过我。当年,我初学佛的时候,他对我的帮助很多,我念念不忘。所以搞佛学书店,做印刷厂,这都是此地讲的书写,流通经论善书。

  所以这个续佛慧命,再能演说。这个演说,你看,这两首偈里面,「演说」说了两次;这个演说,「法欲尽时能演说」,跟前面「听闻演说及书写」,意思不一样。前面「听闻演说」是自利,是关起门来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;「法欲尽时能演说」,这个演说是对大众的,对外宣扬的,像我们现在在外面办这些活动,国内还没有过,我在南洋,在新加坡、在吉隆坡、在印尼,他们办的大型活动。今年也有两场,八月间在吉隆坡,听众大概都是一万多人到两万人;新加坡过去办的几次,听众也是一万多人。或是讲经,或者是讲演,讲演比较多。这次吉隆坡的邀请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前面讲过的四摄法,我们就以这几首偈子给大众做介绍。

  『令求法者意充满』。最重要的,在现在这个时代,是要人认识佛法。现在社会对佛法误会太多了,单单说,别人的信心不够坚定,一定要做出来给人看,所以演太重要。演是表演,真正做出来,这样才能感动人。我们在汤池办了一个文化中心,对当地居民教导《弟子规》,就这一门功课,真叫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从开办到现在一年半了,这一年半当中收了很大的效果。整个小镇风气完全改变。靠什么?靠这些老师个个都能够演说。诸位要记住,演是他做到了,他表演。弟子规在哪里?弟子规在他面孔上,弟子规在他言谈举止当中,他真做到了,所以能感动当地居民。你自己没有做到,你收不到这个效果。自己一定要做到,你上台讲演是报告你修学的心得,这一千零八十个字,我是怎样把它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待人接物,是做出自己真实的心得报告,所以让人听到了,很多人都受感动,产生很大的效果。

  就是演太重要了,「演」放在前面,「说」放在后头,就是做到之后,你才能说,没有做到不能说,说了人家不相信。这个样子才能够教人『於法爱乐』。他对於圣贤教诲他要了解、要明白,才产生信心、产生好乐,认为什么?做人应该是这样的。这样的人,人生才有意义、才有价值,才不至於空过这一生。所以他也能够『勤修行』,行就是行为。我们的思想,一切的想法、一切的看法,是心里的行为;我们的言语是口的行为;我们一切的造作是身的行为。行为再多,不出身口意这三大类,所以佛用身口意把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包括在其中。行为有了错误,把它修正过来,叫修行。所以诸位一定要了解,修行是不是每天我们念念经、拜拜佛、做做法会,是不是这样就修行?不能说不是,也不能说是。为什么?如果真的是依照佛陀教诲,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,那就是修行;如果只是有课诵的仪式、法会的仪式,对於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一丝毫没有影响,那就不是修行,这个要懂得。

  早晚课,我过去也略略跟大家讲过几次,早课的意思是提醒自己,这一天思想行为不要违背佛菩萨的教诲,这是早课的意义。所以从前课诵本,《朝暮课诵本》,早课的内容是什么?《楞严咒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十小咒》,念这些东西。从前念有用,为什么?人的心地厚道,妄想分别少,念这个东西是修清净心的,管用。现在不管用,时代变了,经咒都没有意义,会念,什么意思不懂,所以说是戒定慧三学都得不到。我们净宗学会是在美国成立的,成立之后,我们就编了一个课诵本,《净宗朝暮课诵》,我们把这些咒统统舍弃,换成念经。念《无量寿经》第六品,就是四十八愿,早晨念四十八愿,希望我们的心、我们的愿要跟阿弥陀佛一样,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心愿,我们求生净土这才能往生。晚课,原来的晚课是《阿弥陀经》、八十八佛,我们也把它改掉,晚课改念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到三十七品。这一段的经文是什么?五戒十善,我们要认真依照经典的教诲来反省、来改过,持戒念佛。所以我们编成一个新的课诵本,这些年在海外流通得很广,我们净宗的同学也很爱好这个本子,依照这个本子来修行。最近,我重新把这个本子看了一遍,在晚课里面加一个「小蒙山」,这从前我都没有,都把它舍掉,现在把小蒙山加在里面,冥阳两利。在这个世界动乱,灾难频繁,这些年来,我们也接见了许多的灵媒,传给我们很多的资讯,这些灵媒不是一个地方人,彼此都不认识,但是传来的讯息都非常接近,很值得我们做参考。所以我们最新印的这个本子是有小蒙山的。这是讲到修行。

  我们要像佛陀一样,把心量拓开。阿弥陀佛最值得人赞叹的,就是心量大、愿大,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。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菩萨示现成佛,都是有一个教区的,有一个区域,这个地方的众生跟他有缘,他在这里示现成佛,好像办学校一样。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,现在在这个阶段,释迦牟尼佛的教学,期限多长?这个学校办多久?在佛法里面讲佛的法运,一万二千年,不算太长,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。所以法宝禅师用不著担心,三十年之后佛法就灭掉,不可能,因为佛法的法运还有九千年,怎么会灭掉?这桩事情,我以前向章嘉大师请教过。他告诉我,他说佛的佛法,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是衰,可以说衰到底谷了。将来能不能复兴?肯定会兴的,末法时期有起有伏。起伏真正的原因,众生的缘分,我们一般讲众生的福报。众生有福,佛法就兴;众生没有福报,佛法就衰了。讲这个话有道理。我们从佛法传到中国来这两千年的历史来看,真的,众生有福报,天下太平,中国人讲盛世,佛法兴旺!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法的黄金时代,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建立的,祖师大德们太多了,国家提倡,帝王皈依三宝,佛法兴旺。近代,前清,你看看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这三朝一百多年,中国的国力在那个时候世界第一!而佛法也非常兴旺。到咸丰以后衰了,道光、咸丰以后逐渐的衰了,这个衰下去就很难振作起来,这是一个下坡,今天跌到底谷,我们相信将来一定还会再兴旺起来。

  我们意想不到的一桩事情,去年我们在联合国办的这个活动,这个活动有意义、有价值,使联合国跟西方国家对佛教可以说另眼相看,影响有相当的深度,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是一个广泛普遍的影响。我听说今年大概是韩国有意思办一个活动,也在巴黎联合国总部,有这么一个消息告诉我,今年他们再办的时候,要邀请我去做一个主题讲演,我说好,如果真的他们要办,这个我会去参加。我希望联合国将来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佛教或者是宗教的活动,改变现前社会大家对宗教,尤其对佛教的误会,能藉这个活动使大家对宗教、对佛教逐渐的能够明了化,带动他们去研究、去学习,「於法爱乐勤修行」。

  因为实在讲,今天的社会,这些频繁的动乱以及天灾人祸,使一般人真正觉察到不能忍受了,迫切需要的,如何能化解这个眼前的灾变,学术界、科学家都提不出有效的方法。现在回来看看,就是大家所疏忽了这个层次,宗教,尤其我们提出世界传统的文化、古圣先贤的教诲,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寻找,试试看能不能有效帮助现前化解灾变,消除冲突,恢复安定和谐。去年我们这个活动总是开了这一扇门。所以这个活动很有意义、很有价值,被联合国肯定。

  这个偈子里面关键的字眼,就是在勤。修行,有,修行怎么能保持不退转?这个难了。我们不但是看现前,自古以来就不例外,修行的人很多,退转的人很多,真正成就的人没几个,所以这个关键就在「勤」字。勤,精进。佛在经教里常常讲: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。在世间法里面有三善根,大乘菩萨只有一个善根,勇猛精进,精进不懈,他就能成就。世间人的三善根就在世间法,你真正能成就善法,从哪里生?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三善根。三善根的反面,三毒:贪、瞋、痴,佛称它为三毒,为什么?这三条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。贪心是饿鬼,瞋恚是地狱,愚痴是畜生。我们想想,我们有没有?

  我们在这一生很幸运,得人身,闻佛法。可是你必须要知道,闻佛法要不能认真修行,不能勇猛精进,佛法里面殊胜的功德利益你没有分。为什么?你细心想想,你搞佛学,你没有学佛;护法,也是护的佛学,不是护的学佛。护法自己要不学佛,是护持的学佛,这很大的功德,你的果报还是在人天。所以护法一定要像古时候那些大德们一样,真修行,甚至於修得比出家人还好,那就对了,这些护法人将来都成佛、成菩萨,功德肯定是这样的。譬如我们刚才所说的,我们建个小道场,培养一个,五个、十个人,人不在多,找不到,这里每一个修行人他是一尊佛,你说哪里能找得到那么多佛?你来发心照顾,发心来供养,他们将来成就,佛法能够从衰再能复兴起来,谁救的?你救的,这功德多大!几个人能知道?几个人能认识?

  我们常常提示到,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。弘法的人是老师,护法的人是校长,佛法的兴衰命脉抓在护法人手上。为什么?弘法人多半都是有这个心愿,没有能力,至少,你要真正想去学,你生活来源从哪来?现在没有真正的护法,出家人必须自己要解决生活问题。解决生活问题,首先就是经忏佛事,这能有点收入。古时候寺庙,它的经济问题是很稳定的,它有田地,它有山,这都是大富长者捐赠给寺院的,给寺院有产业。它的山林,它的田地,农夫们承租,收成的时候分一些给寺院,所以寺院有收入,而且固定的,经济来源一点都不愁,它不靠经忏佛事,它也没有去化缘,它有固定的收入,这是正确的。

  现代社会转型了,从农业转变成工商业,所以寺院也应该有现代化的生产的事业。譬如说是,如果有这个缘分,有土地可以做农场,可以做这个。现在全世界人口老化,就是养老的问题,每个国家地区政府都头痛。佛教就有寺院道场,可以经营老人院,这个有收入。总得有事业。像前面我们讲的书写,我们可以从事於书店、印刷厂,这都是好事情。我们的书店可以印刷这些经论善书。外面的印刷我们也可以接受,只要不是败坏社会伦理道德的,我们都可以帮他印。像这些给寺院有固定的收入,他不要搞经忏佛事,经济能够稳定,能够不要求人。

  如果靠一些信徒来支持,也不容易。为什么?没有保障。这信徒离开、走了,这就断掉了。如果我们搞一个,培养这些法师需要十年的时间,这些经济来源要可靠。所以古时候这个寺院经济做得很好,让大众在这里修行,身心安稳,没有后顾之忧,心才向道。这是连佛在经上都讲,所谓是「法轮未转,食轮先」。法轮未转是什么?你自己生活能活得下去,你要能吃得饱,能穿得暖,能有一个小道场,可以给你做修学活动的地方,这很重要,这都是先决这些条件。

  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,那种做法,那当然是最彻底、最究竟,托钵,树下一宿,这是最干净的。但是也得在佛教国家,很多人愿意供养。不相信佛教的国家,你到外面托钵,没有人供养你。所以都要看现前的环境。我们多想想应该怎样做法,如理如法,生财有道,都是属於「於法爱乐勤修行」。这些理事我们都明了,就知道应该怎样做。如理如法,护持正法久住,培养弘护人才。弘法人才要培养,护法一样也要培养。护法要真正懂得佛法,他才能护法;他要不懂佛法,他护法就有问题出来,有副作用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