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七二三卷) 2007/4/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723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第五段「现诸法门三昧门」,偈颂第三首看起:
【或以苦行精进门。或以寂静禅定门。】
这是二十门里面第五,『苦行精进』,世尊当年在世就给我们示现,我们要能够体会到这种教育甚深的义趣。菩萨见性之后,智慧德能相好都现前,为什么还示现苦行精进?我们要晓得,他是做给我们看的,特别是做给现代人,末法众生。佛陀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用现在的话说,他的教学影响的时间一万二千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以中国古籍的记载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是三千零三十五年;但是外国人的说法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,差距很大。那么到底哪一种记载正确?很难讲,我们所晓得的总有五、六种讲法,各有依据。在我们中国祖师大德说法都是讲的三千多年,我们是随顺祖师大德所说。不管是从中国记载,还是外国人的讲法,现代都是末法时期。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太重,造种种不善感得的果报。
世尊当年在世示现苦行精进,这个意思很深。尤其是在现在,科学技术所谓突飞猛进,是不是个好现象?有人认为很好,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是好事,英国汤恩比就是这个看法,科技文明带来一些方便,人们要付出惨痛的代价。惨痛的代价是什么?汤恩比博士当年说的大家还看不出来,可是现在我们体会到,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科技发达带给我们空气的污染,温室效应,气候的反常;饮食、医药带来严重的染污,这些化肥、农药都是科技的产品,基因的改变也是科学技术。所以这些动植物,五谷杂粮看起来是很好看,养不养人?不养人。不但不养人,三餐饭确实像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「饮苦食毒」。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,我们的健康,我们的免疫能力与抵抗力年年在下降。
温室效应现在全世界已经开始重视,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,将来这个世界上冰没有了,变成历史的名词。南北极、高山这些冰雪全部都融化,海水上升,全世界沿海的城市统统淹没掉;雪山冰雪融化,河流的水源断掉,那个造成的是什么现象?河流里头没有水,长江、黄河如果干掉,人民的生活靠什么?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!这种灾难从哪来的?人为的,不是自然灾害。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产生这些现象。我们只知道今天享受科技的方便,不知道来日大患要降临。所以世尊在当年示现苦行精进,这个意义多深!
世尊灭度的时候,弟子们向他老人家请教:你老人家在,我们都依你为老师,你不在了,我们依靠谁做老师?佛陀没有指定接班人,但是交代两句话很重要,第一个是「以戒为师」,持戒;第二句话是「以苦为师」,不要怕苦。这二十门里面前面第三门「头陀持戒门」,以戒为师,你看这接著苦行精进。持戒苦行是佛陀教给我们的,我们不能持戒、不能吃苦,那你只能搞佛学,你不能学佛。学佛怎么样?要学佛持戒,要学佛苦行,那叫真学佛。能持戒,不怕苦,才能精进,你的功夫才能得力。否则的话,凭什么成就?今天发心的人很多,退心的人也很多,为什么?吃不了苦,持不了戒,自自然然他就淘汰掉了。世出世法里头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,凡是成功的人,你去看看他的历史,没有一个是过著很富裕生活而成功的,没有,都要吃苦。
过去帝王家,继承皇位的太子,物质生活虽然是很丰富,他的学习也要持戒,也要吃苦。那个苦行是什么?求学苦,功课很多,督促严厉。三点钟就要起床,大概是我们现在讲的三点钟就要起床,不能睡懒觉。每天功课不能间断,所以他才能成就。王子都是如此,何况民间真正有成就的人!在中国,你看看历代古圣先王尧舜禹汤,就以我们这个地方所说的「头陀持戒,苦行精进」,你想他们哪一个不是这样修出来的?不在位的这些圣贤人,像孔子、孟子、老庄,民间这些圣贤也都是苦学出来的,从小有很好的家教,这就使我们想到五伦里面夫妇有别,有好母亲。母亲管教育,父亲管家庭的经济生活,他要外出工作赚钱养家是他的职务,母亲在家里面教养下一代。圣贤不是偶然的,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跟诸位提出过,圣贤是教出来的,谁教出来的?母亲教出来的。这个诸位要细心去想想,不能够疏忽。
一个人从出生下来,谁教他?这大家都知道,中国谚语常说,先入为主。什么人第一个教他,那个印象是最深刻的,那就是先入为主。第一个教他是父母,父亲常常出门,特别是母亲,从朝到暮不离开母亲,尤其是三岁之前,跟母亲真的是寸步不离,所以母亲对他的关系最大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,对这桩事情很清楚、很明白,可以肯定圣贤是母亲教出来的。所以中国古谚语所谓「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身」,这个话有道理,不是随便说的。小孩到六、七岁,离开父母上学了,在从前是私塾,私塾是老师来教,私塾的教育是家教的延续,所以家教是父母给婴儿做好榜样。做父母的要不要修苦行精进?要,在小孩面前行住坐卧规规矩矩,不敢有丝毫放逸。这个约束得很苦,为什么?做榜样给婴儿看。小孩出生二、三天,眼睛张开了,他就会看,他就会听,他已经在学习了。所以周边大人一举一动、一言一笑都影响他,他都在学习。如果说他看的、听的、接触到的全是善的,全是正面的,圣贤的根就扎下去了。
所以今天这个世界的混乱我们很清楚,今天的人把这个教育疏忽了,走向工商社会,人们的价值观变了。从前古人的价值观是道德第一,贫富贵贱不相干,那个不重要,道德重要;现在价值观是伦理道德不重要了,财富重要,所以把伦理道德教育丢掉了。夫妇两个人都要去赚钱,小孩交给别人去管去,小孩学什么自己不知道,这就是父母对於儿女没有尽到养育的责任。最重要的就是三岁之前,最重要的,根是从这扎下来的。
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修苦行的。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宗教,你看基督教里面摩西、耶稣,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,再看看西方一些著名的学者,童年、青年时代没有一个不是苦行精进。我们要想成就,怕苦怎么行,懈怠怎么行!成功失败的关键我们明白了,过去这么成就的,现在还是这样,将来也不例外。我们要成就就要学诸佛菩萨,要学古圣先贤。物质生活不要紧,吃饱穿暖,我常讲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足矣!精神文明的提升那才真正快乐。
真正快乐在哪里?在学习。孔子说得很好,他十五岁有志於学,认真努力学习,这是智慧,他知道学习重要。学什么?学圣人,不是学别的。我们今天学什么?学释迦牟尼佛。释迦牟尼佛是大圣,方东美先生当年给我介绍,说佛是大哲,佛是圣哲,所以佛是大圣,向他学习。释迦牟尼佛好学,孔夫子十五岁立志求学,释迦牟尼佛十九岁,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,舍弃王位的继承,出去什么?出去参学,学道。我们可以从他的身分,他的聪明,能够想像得到在当时印度这个社会,宗教里面的大德,学派里面的大师,哪一个不喜欢这种学生?他学习十二年,各家各派都亲近过,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,苦行精进。
物质生活很清苦,精进不懈,这所学的全是世间法。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我们现在也搞清楚了,实际上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没有差别,在事相上讲完全是一样的。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观念,有妄想分别执著,一切法就叫世间法;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一切法就叫出世间法。这个我们要懂!我们今天学佛,你学的是世间法、是出世间法?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佛法是世间法;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世间法是佛法。所以古大德说得好,真放下的人,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!没有放下的,哪一法是佛法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是什么?佛学。
诸位要晓得,佛学是世间法,学佛是出世间法。学佛学什么?学放下!我常常勉励同学们要真干,佛门怎么入?先把障碍除掉,我讲十六个字,障碍,这十六个字你要是有,你永远在门外,你进不了佛门。即使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也没进入佛门,为什么?佛学,你没有学佛,这个要知道。不是说我受了三皈、我受了五戒、我出了家,假的,不是真的;真的,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你没有受三皈,也没有受五戒,佛承认你是真佛弟子。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告诉我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。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我这十六个字不知道讲多少遍了,第一个是自私自利要放下,名闻利养要放下,五欲六尘要放下,贪恋五欲六尘的享受这要放下,贪瞋痴慢要放下,十六个字。你能把这个放下了,你才能入佛门,你才有资格学佛。这个放下,你不要以为那我就是圣人了,差得远!你不过是,妄想你没放下,分别你没放下,执著里头才放下这么一点点,这一点点你才入门。如果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不错,你证阿罗汉果。证阿罗汉果是真佛弟子,你不是假的,那才行。
所以我讲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才入门。好像我们佛教小学,你才进入一年级。到一年级去上课,一年级及不及格?那还是另外的。这个一年级要怎样才及格?还得要放。照佛经上讲的,《华严》就是初信位的菩萨,你是刚刚入门,初信位,是一年级的学生。一年级也要念一段时间,在我们世间学校那才念一年,一年考试及格才能升二年级。你只是今天头一天上课,你进了门,你还得认真干。要把八十八品见惑放下了,一年级及格了,你可以升到二年级;十信位的菩萨你可以升到二信位,从初信升到二信。
八十八品见惑,佛在经教里面把它归纳为五大类。第一类身见。身见是什么?凡夫都执著这个身是我。你看破了,你知道身不是我,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这是什么阶级?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圆教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四相破了才是初信位,真佛弟子。在小乘须陀洹,小乘四果你证须陀洹。你从这个标准来说,我们现在只在小学一年级,我刚刚讲的这十六个字放下了,你才在小学一年级上课,这个课程要一年,你现在才头一天。你这十六个字放不下,你根本没有资格报名,你进不去;这十六个字放下之后,你有资格报名。现在我们讲,这十六个字放下不容易,确实是不容易,为什么?烦恼习气太重。这叫什么?业障!障了你不能入佛门。你想入佛门,先要把这个障除掉,那怎么办?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什么?慢慢放,学习放。
现在我们从哪里学起?从《弟子规》学起。《弟子规》学起就是学习放下,放下所有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行。《弟子规》头一句,「父母呼,应勿缓」,你先把父母叫你,慢吞吞的,没有恭敬心,爱理不理,要把这个不善的放下。父母是举个例子,对父母要尊重,对一切众生亦如是。任何一个人叫你,你对他要尊重,不能用爱理不理的态度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绝对不是说《弟子规》里面的戒条只有三百六十条,那你就错了,三百六十条一展开无量无边。那是什么?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,字字句句遍法界虚空界,这叫圣学。
所以把一切错误的想法、说法、看法、做法统统改正过来,这是苦行。为什么?养成坏习气了,改过很不容易,不容易也得要改。不改,你永远搞六道轮回,这些坏习气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在造业。造业所感的果报,善业三善道,恶业三恶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地狱变相图常常要看,为什么?警惕自己,我要不能够改过来,将来就是地狱。想到地狱苦,现在受一点苦不要紧,我将来不受地狱苦;现在不肯受苦,你将来要受地狱苦。现在不精进,要懒散,将来就堕落,你说这个多可怕!你要是想通了、想清楚了,你就会感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这么好的榜样,绝不贪图物质的享受,修清净心重要,真诚心、清净心。
今天早晨上海来了一位老居士,今年八十一岁,给我们做了个表演,背诵《无量寿经》。他告诉我,他用一年的时间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背下来,他说他在这里给我们大家做个榜样。这么大的年岁,凭什么能背?他讲就凭真诚清净。我们背不下来,我们的心不真诚,我们的心不清净。真诚清净心就能做到。一般讲,年轻记忆力好,年纪大了记不得,八十一岁。真正是古德所谓「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」,有真诚心、有清净心。我相信他背这部经是苦行精进,他才能背得出来。我们要怕苦、要懈怠,这就不行。确实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。
当年李老师叫我学讲经,我不敢接受,讲经多难!以后为什么就答应?答应老师我就可以学了,是林看治居士给我做了个榜样,她也是我们经学班里面的同学,年岁最大,六十岁。我那一年三十一岁,她六十岁,她的孙女儿已经做小学教员了。她自己什么程度?小学毕业。六十岁,小学毕业,发心学讲经。经本很多字不认识,她是到处问人,坐在那个地方,随便拿个册子:师兄,这个字怎么念?这句什么意思?真的是学无常师,每个人都是她的老师,对每个人都恭敬,那真叫苦行精进在学,日夜不间断!她学成了,上台讲讲得不错,法缘殊胜,她讲经听众特别多。我看到这个现象,受到她的鼓励,我三十一岁,她六十岁,我是初中毕业,她小学毕业,她能,我为什么不能?我就是因为看到这个样子,我才跟老师讲:行,我可以接受。我看到林看治这个老同学,因为她学经的时候常常来问我,问我这个字怎么念,意思是什么,我讲给她听。这个力量太大了,如果没有林看治居士给我做这个榜样,我不敢发心。所以今天上海这位老居士跟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,说明什么?学佛不难,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励。
最重要的,苦行精进里头最重要的,就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。这个的确是不容易,不容易也要做。不能一下放下,一下放下,那是顿修顿断,这是什么?佛门讲上上根人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顿修顿断,他修学十二年,觉得这个不究竟,不究竟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这不究竟。所以他到恒河旁边大树底下去打坐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断了。这一下断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在中国禅宗里面,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参学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在黄梅做义工做了八个月。由神秀大师一首偈子引出来,五祖把衣钵传给他。他是顿修顿悟,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完全相同,释迦牟尼佛之所悟跟惠能大师所悟是同一个境界。所以我们读了《坛经》就晓得世尊当时的境界,我们就明白了。我们不是这个根性,我们可以从哪里?渐修渐悟,慢慢来。我就是这样的根性,从认识章嘉大师到今年五十六年,这五十六年当中,年年放下,年年提升,渐修渐悟,半个多世纪在经教里头能看得出佛的境界,能看得出佛的慈悲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下面一句:
【或以寂静禅定门。】
『寂静禅定』在现前也非常重要,东方,在中国、在印度自古就提倡「静、定」,儒家总的纲领,实在讲古圣所传,《中庸》是理论,《大学》是方法。《大学》里头三纲八目,三纲就是明明德、亲民、止於至善;八目,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平天下的意思,天下人都得到公平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就是平天下的意思。方法里面最重要的,这书上说得很好,知止而后有定。由此可知,这个定是个关键。定是从哪里来的?定是知止,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知足,知足,心就定了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,日常生活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知足。知足,心是定的,定生慧,慧才能够学习。所以没有定慧,不但出世间法你学不到,世间法也学不到。世间法也要靠定慧,小定得小成就,大定得大成就。世出世间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定,你说这个多重要!
我们看看现在人,现在这个社会,我们看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从儿童、少壮到老人,细心去观察,绝大多数心浮气躁。为什么心浮气躁?不知止,不知足。不知足,贪而无厌;不知止,一定杂乱无章,他怎么会成就?我们再看看近代这些科学家的成就,符不符合这个原则,寂静禅定?符合。科学家一生研究,真的一门深入,他不学很多,一门,知止,止於这一门,止於这一个科目,他心是定的,所以他能成就。如果他不晓得止於一,心里面还有妄求,贪多嚼不烂,他就不能成就。世法尚且如此,何况圣贤大法?佛法是大圣大贤,你怎么能成就?
尤其是「寂静」,寂静不但能成就世出世法,寂静对养生是秘诀。中国的医学,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,他是很好的中医,他告诉我,他的医术一生没有害过人。他做过司法官,他说我在做司法官的时候,也有可能冤枉别人,但是我的医术没有误过人。告诉我,中国的医学第一个目标不是治病,那是做什么?养生。中国医学的目标是要一个人长生不老,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,人的寿命应当活两百岁。也就是人是个机器,这个机器你要是会保养,小心谨慎使用它,不要糟蹋它,可以用两百年。不到两百年,都是你不会使用,你错用、误用、糟蹋了这个机器,它的寿命就缩短了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中医这是第一个目标。第二个目标还不是治病,防止疾病;换句话说,教你怎样不生病,这是第二个目标。第三个目标,生了病,再讲怎样治疗,所以治病是中国医学第三个目标,这我们要知道。外国医学里头没有这个说法的。
那么到治病也有三等,第一等的医生不必问话,一看你,看你气色、看你动作、听你的音声(你说话的音声),就知道你有什么病,这是治病的时候,第一等医生,叫望;第二等的,第二等是望了之后还要问你,问问你的状况,这二等的;第三等,问了之后还要把脉。所以那个真高明的不需要把脉,把脉在治病的时候是第三等的。我们听了老师这些话之后,看到把脉的医生叫三等三的医生。中国的这个医学玄。
养生之道,心要寂静,身要运动,这个会养生。为什么?心它本来是清净的。心在哪里?找不到!所以佛法用圆来表法,圆,这个是圆的,圆有圆心。在几何里头,圆有没有圆心?有,在哪里?找不到。圆心是抽象的,不能说它没有,也不能说它有。佛家讲心,真的是如此。所以心是什么?心是空,心不能有。心起作用就变成圆周,圆周是动的,圆周是个轮子,它要动;它要不动,它就坏了。所以养生,养心要清净,心要寂静,身要运动。
佛家运动用什么?用拜佛,拜佛是运动,一天至少也要拜一百拜。一般初学多半一天拜三百拜,这也是遇到的境界不相同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,我没出家,还在认识李老师之前。三十岁那一年,我辞掉工作,在忏云法师茅蓬里面做义工。法师规定每天拜八百拜,早晨拜三百拜,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每天八百拜。既是修身也消业障,拜佛是忏悔。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,没有妄念。做不到的时候就念佛,拜佛的时候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念头都没有,无念,这个心地清净。身体依照规矩,动作统统做到,你全身都运动到,非常好!
那时候茅蓬在山上,山上没有电,也没有路,我们自己开一条小路。没有电,点蜡烛,所以晚上睡得很早。因为茅蓬里面是过午不食,晚上都不吃饭,所以就简单。晚上六点钟就开始做晚课,先拜佛,三百拜拜完之后打皈依,做个三皈依,很简单;接著休息,八点钟休息,睡觉。早晨两点钟起床,起床之后,洗了脸先去拜佛,拜三百拜,然后再开始工作。我在那里做义工,做厨房,准备大家的早餐。
你心是定的,身是动的,这个人身就健康。现代人恰恰相反,心是妄念太多,心在动;身喜欢舒服,身不动,你想想看,他怎么不生病?完全颠倒了,该动的不动,不该动的偏要动,恰恰相反,这是错误。东方圣人懂得这个道理,东方的教诲,一般人也明白养生之道。你看看许多乡下人很贫苦,长寿,八九十岁、一百多岁的常有,你去调查,他吃的粗茶淡饭,一般人看起来没什么营养,为什么健康长寿?怎么研究也没有研究出一个道理出来。实实在在它有道理,它不是没道理。乡下人生活简单,他什么都不想,虽然他没有修过寂静禅定,他心里什么妄念都没有。一天简简单单的工作做完了,什么事都没有。所以那些人一定早睡早起,妄念很少,工作勤劳,活动的时间也多,这是长寿真正的原因。
思虑很多,我们现在讲说它是最消耗能量的。我跟李老师报告我自己学习的心得,我认为消耗能量最多的是妄念,妄想太多、杂念太多、顾虑太多、疑惑太多,消耗你的体能应该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;你真正工作,无论是劳心、劳力,所消耗的能量是百分之几,不到十。我向李老师报告,李老师同意,这正确的,是这个样子。所以不该想的不要去想,不该顾虑的不要去顾虑,尽可能保持你的心常常是清净的。还是有妄念,保持不了,你可以用一个对治的方法,念佛。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,用这一句佛号把妄念统统打掉,这是好方法,既是养生之道,又真正在修净土。不念佛呢?不念佛他妄念就起来。每天能够念佛八小时到十小时,一生都不间断,决定得生净土。
这个念佛一定要记住,叫净念相继,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,「不怀疑,不夹杂」就是寂静禅定,「不间断」就是功夫成就。如果每天能够念八个小时,一生不中断,做为自己的定课。如果信心不足,还有疑惑,听经,每天能够听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,念八个小时佛,你决定生净土。如果念佛的时候还有妄念、还有夹杂,你的功夫就破坏了,这个念法往生没有把握。真的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在一般讲三年,顶多五年,你就得念佛三昧。什么叫念佛三昧?你的心清净,妄念少了,智慧增长了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自在了,你想去,随时可以去得了。所以诸位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看《往生传》,许多念佛的人三年就往生了。
曾经有很多人问我,这些人念佛三年往生,是不是寿命都到了?我给他们的解答,我说不可能是寿命都到,哪有那么巧的事情?这个讲不通!那是什么原因三年都走了?他功夫成就了,虽有寿命,不要了,这才能讲得通。真的得念佛三昧,往生就自在,可以提前走。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看到宋朝莹珂法师,他念佛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,阿弥陀佛告诉他,他阳寿还有十年,叫他好好的修行,十年之后,寿命到的时候,佛来接引他。他跟阿弥陀佛说他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就去。佛也答应他了,告诉他说:这样好了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他三天后就往生。所以功夫到的时候,这个世间可以多住几年不碍事,也可以随时走,这叫自在!这种例子太多太多。
前年深圳黄居士,年岁很轻,三十几岁,黄忠昌,给我们做了个示范,他就试试看三年是不是真的行?他闭三年关,念佛。念了二年十个月他就走了,预知时至,没有生病,这做样子给我们看。他这个示现,他就是有意的,试试看,能成功,他走了,也给大家做个证明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佛法讲三转法轮,他是作证转,给我们做个样子,你看信不信。这个世间常讲灾难很多,你要是用念佛这个方法,三年能成就,你什么都不在乎!你每天会生活得很快乐,决定没有忧虑,决定没有烦恼。三年时间不长,肯定能成就。古人成就的太多了,现在人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
这里头有个关键,关键是什么?你能不能放下,你要放不下,那就去不了。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,那就坏了;要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,真放下了,念佛的功夫就得力。你对这世间有贪恋,你念佛决定有夹杂,夹杂把你念佛功夫破坏掉了,这样一来,这一生当中只跟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结个善缘,这一生不能成就。你要问:什么时候成就?什么时候你把这个世缘看破,没有一丝毫贪恋,没有一丝毫怨恨,你心是定的,你那个时候就有成就。
这个法门实在讲是易行道,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。大乘教里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说得很容易,几个人能做到?万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,不是容易做到。可是念佛往生净土,真能够把这个世间法放下,一心专注就是念佛三昧,就是此地讲的寂静禅定,没有一个不往生。善导大师讲得很好,万修万人去。这个法门要求的条件很简单,信、愿、行,真信,恳切的愿望,行就是老实念。行这个字,大势至菩萨讲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都摄六根,收心,我们凡夫心都在五欲六尘上,把心收回来,收回来不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,不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,这心收回来了。
心里头想什么?专想阿弥陀佛。怎么个收法这个要懂,看到好看的、喜欢的,阿弥陀佛,佛号就起来,阿弥陀佛,不要贪恋外面的色相;看到不好的、讨厌的,阿弥陀佛,不生瞋恚。一切时一切处,念头一起是阿弥陀佛,绝不攀缘外面的境界,色声香味触法,不贪求这个,也不怨恨。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这就是都摄六根,不是叫你眼不看、耳不听,不是这个意思。眼见、耳听、起念头统统是阿弥陀佛,净念!净是清净。对念佛不怀疑,念佛的时候不夹杂,这是净;后头一句重要,不间断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你看就这么简单,就这么容易。你要真正肯干,你要真正舍得。你喜欢的要放下,你讨厌的也要放下,让你的心恢复清净,清净就是寂静;寂静的程度深,清净浅,清净跟寂静相应。清净心跟定相应,心定在佛号上,大势至菩萨讲得好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现前见佛是感应,当来见佛是将来,你一定在阿弥陀佛的身旁,在极乐世界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所以这个法门叫一生成就。
这个法门没有生死,你往生的时候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。你看念佛往生的人,他走的时候告诉旁边大众:我看到佛来接引我了,我跟他走了。活著走的,走了,身体不要了,臭皮囊,六道轮回里面的不干净东西丢掉了,真能成就。为什么不干?出世间八万四千法门放下了,你要学这个东西浪费时间,来不及,不干了,又何况世间这些拉杂事情!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就与寂静禅定相应。不容易!选择一生成就的法门,又能有一个真正的毅力决心,要在这一生决定成就,这样子没有一个不往生。
所以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放不下,谁障碍你?自己障碍自己,不是外缘。外面的缘障碍不了,全是自己障碍自己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外缘是什么?你受外缘的影响,是你自己受它影响。你自己要不受它影响,外缘再多对你不产生效果。所以关键还是自己,中国古人所说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问题决不在外面,决定是在自己身上,这个话是真理,这个话是事实。这是说到念佛。
说到世出世间法的成就,佛讲得好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智慧现前,世出世间法就圆满成就,它的枢纽、它的关键在定。要怎样才能得定?要持戒。持戒就是你一定要守规矩,依照规矩去做,你才能得定。规矩,哪些不能做的,哪些是应当做的,大概净戒都是帮助你得定,止持就是不许可,帮助你得定。你看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初入佛门必修的课程,佛教给我们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因为十善是通在家的,所以他讲不邪淫)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这是叫止持,修什么?修定,你的心就清净,就定了。如果你不守这个规矩,你的心定不下来。作持,这是一定要你做的,要你做的那是跟慧相应,你要不做不开智慧。所以止持帮助你得定,作持帮助你开智慧。戒律有两门,就是两大类,先修止持。五戒也是如此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都是属於止持,帮助你得清净心,你不能不知道。
你要知道这个意思,你想不想得清净心?也就是我们自性,我们真心,佛说了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我们有,佛有,众生有,你有,我也有,他也有,我们现在要不要把自性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开发出来?很想!哪个不想?用什么方法?用戒定慧就能把自性开发出来。自性一开发出来就本来是佛,你在六道里头流浪,现在你算回家了,你本来是佛。你有无量智慧,你有无量的才艺、有无量的德能、有无量的相好。你只要照这个方法,这个地方举例二十门。这个二十门要是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门,它这里说得比较详细。二十门展开来无量法门,无量法门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,你想这个戒律多重要。
戒从哪里学起?我们这些年来极力在提倡,从《弟子规》学起,一定要把《弟子规》看作戒律里头的根本戒,没有《弟子规》,其他的都做不到。所以今天我们细心观察,出家的四众,《沙弥律仪》做不到,在家同学,《十善业道》做不到,十善业做不到,那三皈五戒都不要谈了,都不是真的。什么原因?这戒律根本的根本没有修好。根本的根本就是《弟子规》,就是《感应篇》。
佛教从印度,当时世尊灭度之后,他的那些弟子向四面八方去传播,并不是特别喜欢中国,不是。但是只有传到中国这一支,在中国生根、茁壮、开花、结果。传到其他的那些地方,时间短的,二、三百年就没有,消失了;多的六、七百年,唯独在中国这一支成功。什么原因?你现在就晓得,中国有儒的根、有道的根,所以十善业藉著儒跟道很容易生长。你有儒道的根,十善业太容易!我们今天十善业做不到,就是你没有儒、没有道的根,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?因为中国有儒道,好像植物一样,这块土地非常适合它生长,移植到这个地方来,非常适合它。所以它能够在这里生根,这个根比在印度的根还要殊胜。藉著儒跟道培养它的根,真叫根深蒂固。我们要认识清楚,要在这上下功夫,要在这里扎根。
这三个根扎下去,念佛生净土,增高你的品位,不但是往生有把握,增高品位。因为你的十善、三皈五戒统统会落实,一点都不难,成就念佛三昧。念佛三昧功夫也有三等,净宗里面讲的,理一心不乱、事一心不乱、功夫成片。理一心、事一心算是难,不是每个人能做得到,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到。功夫成片需要的基础,就是儒释道三个根。我们今天念佛念了几十年,要问起往生,没有把握,什么原因?心散乱的,就没把握。古德讲「口念弥陀心散乱」,虽然念佛了,念佛功夫不能成就。功夫就是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最初级的就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,生凡圣同居土;要到事一心,那是生方便有余土;理一心,生实报庄严土。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。
从这个地方你就了解这三个根多重要。黄忠昌给我们做出示现,他有没有三个根?有,怎么知道有?万缘放下,一心专念,那根就具足了。我们今天万缘放不下,放不下就要扎根,就要从这里。真放下了,那你的根就圆满,为什么?你心地清净,一心专注,这个十善自然你就圆满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寂静禅定。佛法里面叫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寂静禅定,《弥陀经》上说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第五段「现诸法门三昧门」,偈颂第三首看起:
【或以苦行精进门。或以寂静禅定门。】
这是二十门里面第五,『苦行精进』,世尊当年在世就给我们示现,我们要能够体会到这种教育甚深的义趣。菩萨见性之后,智慧德能相好都现前,为什么还示现苦行精进?我们要晓得,他是做给我们看的,特别是做给现代人,末法众生。佛陀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用现在的话说,他的教学影响的时间一万二千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以中国古籍的记载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是三千零三十五年;但是外国人的说法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,差距很大。那么到底哪一种记载正确?很难讲,我们所晓得的总有五、六种讲法,各有依据。在我们中国祖师大德说法都是讲的三千多年,我们是随顺祖师大德所说。不管是从中国记载,还是外国人的讲法,现代都是末法时期。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太重,造种种不善感得的果报。
世尊当年在世示现苦行精进,这个意思很深。尤其是在现在,科学技术所谓突飞猛进,是不是个好现象?有人认为很好,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是好事,英国汤恩比就是这个看法,科技文明带来一些方便,人们要付出惨痛的代价。惨痛的代价是什么?汤恩比博士当年说的大家还看不出来,可是现在我们体会到,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科技发达带给我们空气的污染,温室效应,气候的反常;饮食、医药带来严重的染污,这些化肥、农药都是科技的产品,基因的改变也是科学技术。所以这些动植物,五谷杂粮看起来是很好看,养不养人?不养人。不但不养人,三餐饭确实像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「饮苦食毒」。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,我们的健康,我们的免疫能力与抵抗力年年在下降。
温室效应现在全世界已经开始重视,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,将来这个世界上冰没有了,变成历史的名词。南北极、高山这些冰雪全部都融化,海水上升,全世界沿海的城市统统淹没掉;雪山冰雪融化,河流的水源断掉,那个造成的是什么现象?河流里头没有水,长江、黄河如果干掉,人民的生活靠什么?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!这种灾难从哪来的?人为的,不是自然灾害。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产生这些现象。我们只知道今天享受科技的方便,不知道来日大患要降临。所以世尊在当年示现苦行精进,这个意义多深!
世尊灭度的时候,弟子们向他老人家请教:你老人家在,我们都依你为老师,你不在了,我们依靠谁做老师?佛陀没有指定接班人,但是交代两句话很重要,第一个是「以戒为师」,持戒;第二句话是「以苦为师」,不要怕苦。这二十门里面前面第三门「头陀持戒门」,以戒为师,你看这接著苦行精进。持戒苦行是佛陀教给我们的,我们不能持戒、不能吃苦,那你只能搞佛学,你不能学佛。学佛怎么样?要学佛持戒,要学佛苦行,那叫真学佛。能持戒,不怕苦,才能精进,你的功夫才能得力。否则的话,凭什么成就?今天发心的人很多,退心的人也很多,为什么?吃不了苦,持不了戒,自自然然他就淘汰掉了。世出世法里头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,凡是成功的人,你去看看他的历史,没有一个是过著很富裕生活而成功的,没有,都要吃苦。
过去帝王家,继承皇位的太子,物质生活虽然是很丰富,他的学习也要持戒,也要吃苦。那个苦行是什么?求学苦,功课很多,督促严厉。三点钟就要起床,大概是我们现在讲的三点钟就要起床,不能睡懒觉。每天功课不能间断,所以他才能成就。王子都是如此,何况民间真正有成就的人!在中国,你看看历代古圣先王尧舜禹汤,就以我们这个地方所说的「头陀持戒,苦行精进」,你想他们哪一个不是这样修出来的?不在位的这些圣贤人,像孔子、孟子、老庄,民间这些圣贤也都是苦学出来的,从小有很好的家教,这就使我们想到五伦里面夫妇有别,有好母亲。母亲管教育,父亲管家庭的经济生活,他要外出工作赚钱养家是他的职务,母亲在家里面教养下一代。圣贤不是偶然的,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跟诸位提出过,圣贤是教出来的,谁教出来的?母亲教出来的。这个诸位要细心去想想,不能够疏忽。
一个人从出生下来,谁教他?这大家都知道,中国谚语常说,先入为主。什么人第一个教他,那个印象是最深刻的,那就是先入为主。第一个教他是父母,父亲常常出门,特别是母亲,从朝到暮不离开母亲,尤其是三岁之前,跟母亲真的是寸步不离,所以母亲对他的关系最大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,对这桩事情很清楚、很明白,可以肯定圣贤是母亲教出来的。所以中国古谚语所谓「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身」,这个话有道理,不是随便说的。小孩到六、七岁,离开父母上学了,在从前是私塾,私塾是老师来教,私塾的教育是家教的延续,所以家教是父母给婴儿做好榜样。做父母的要不要修苦行精进?要,在小孩面前行住坐卧规规矩矩,不敢有丝毫放逸。这个约束得很苦,为什么?做榜样给婴儿看。小孩出生二、三天,眼睛张开了,他就会看,他就会听,他已经在学习了。所以周边大人一举一动、一言一笑都影响他,他都在学习。如果说他看的、听的、接触到的全是善的,全是正面的,圣贤的根就扎下去了。
所以今天这个世界的混乱我们很清楚,今天的人把这个教育疏忽了,走向工商社会,人们的价值观变了。从前古人的价值观是道德第一,贫富贵贱不相干,那个不重要,道德重要;现在价值观是伦理道德不重要了,财富重要,所以把伦理道德教育丢掉了。夫妇两个人都要去赚钱,小孩交给别人去管去,小孩学什么自己不知道,这就是父母对於儿女没有尽到养育的责任。最重要的就是三岁之前,最重要的,根是从这扎下来的。
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修苦行的。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宗教,你看基督教里面摩西、耶稣,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,再看看西方一些著名的学者,童年、青年时代没有一个不是苦行精进。我们要想成就,怕苦怎么行,懈怠怎么行!成功失败的关键我们明白了,过去这么成就的,现在还是这样,将来也不例外。我们要成就就要学诸佛菩萨,要学古圣先贤。物质生活不要紧,吃饱穿暖,我常讲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足矣!精神文明的提升那才真正快乐。
真正快乐在哪里?在学习。孔子说得很好,他十五岁有志於学,认真努力学习,这是智慧,他知道学习重要。学什么?学圣人,不是学别的。我们今天学什么?学释迦牟尼佛。释迦牟尼佛是大圣,方东美先生当年给我介绍,说佛是大哲,佛是圣哲,所以佛是大圣,向他学习。释迦牟尼佛好学,孔夫子十五岁立志求学,释迦牟尼佛十九岁,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,舍弃王位的继承,出去什么?出去参学,学道。我们可以从他的身分,他的聪明,能够想像得到在当时印度这个社会,宗教里面的大德,学派里面的大师,哪一个不喜欢这种学生?他学习十二年,各家各派都亲近过,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,苦行精进。
物质生活很清苦,精进不懈,这所学的全是世间法。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我们现在也搞清楚了,实际上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没有差别,在事相上讲完全是一样的。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观念,有妄想分别执著,一切法就叫世间法;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一切法就叫出世间法。这个我们要懂!我们今天学佛,你学的是世间法、是出世间法?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佛法是世间法;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世间法是佛法。所以古大德说得好,真放下的人,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!没有放下的,哪一法是佛法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是什么?佛学。
诸位要晓得,佛学是世间法,学佛是出世间法。学佛学什么?学放下!我常常勉励同学们要真干,佛门怎么入?先把障碍除掉,我讲十六个字,障碍,这十六个字你要是有,你永远在门外,你进不了佛门。即使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也没进入佛门,为什么?佛学,你没有学佛,这个要知道。不是说我受了三皈、我受了五戒、我出了家,假的,不是真的;真的,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你没有受三皈,也没有受五戒,佛承认你是真佛弟子。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告诉我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。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我这十六个字不知道讲多少遍了,第一个是自私自利要放下,名闻利养要放下,五欲六尘要放下,贪恋五欲六尘的享受这要放下,贪瞋痴慢要放下,十六个字。你能把这个放下了,你才能入佛门,你才有资格学佛。这个放下,你不要以为那我就是圣人了,差得远!你不过是,妄想你没放下,分别你没放下,执著里头才放下这么一点点,这一点点你才入门。如果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不错,你证阿罗汉果。证阿罗汉果是真佛弟子,你不是假的,那才行。
所以我讲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才入门。好像我们佛教小学,你才进入一年级。到一年级去上课,一年级及不及格?那还是另外的。这个一年级要怎样才及格?还得要放。照佛经上讲的,《华严》就是初信位的菩萨,你是刚刚入门,初信位,是一年级的学生。一年级也要念一段时间,在我们世间学校那才念一年,一年考试及格才能升二年级。你只是今天头一天上课,你进了门,你还得认真干。要把八十八品见惑放下了,一年级及格了,你可以升到二年级;十信位的菩萨你可以升到二信位,从初信升到二信。
八十八品见惑,佛在经教里面把它归纳为五大类。第一类身见。身见是什么?凡夫都执著这个身是我。你看破了,你知道身不是我,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这是什么阶级?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圆教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四相破了才是初信位,真佛弟子。在小乘须陀洹,小乘四果你证须陀洹。你从这个标准来说,我们现在只在小学一年级,我刚刚讲的这十六个字放下了,你才在小学一年级上课,这个课程要一年,你现在才头一天。你这十六个字放不下,你根本没有资格报名,你进不去;这十六个字放下之后,你有资格报名。现在我们讲,这十六个字放下不容易,确实是不容易,为什么?烦恼习气太重。这叫什么?业障!障了你不能入佛门。你想入佛门,先要把这个障除掉,那怎么办?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什么?慢慢放,学习放。
现在我们从哪里学起?从《弟子规》学起。《弟子规》学起就是学习放下,放下所有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行。《弟子规》头一句,「父母呼,应勿缓」,你先把父母叫你,慢吞吞的,没有恭敬心,爱理不理,要把这个不善的放下。父母是举个例子,对父母要尊重,对一切众生亦如是。任何一个人叫你,你对他要尊重,不能用爱理不理的态度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绝对不是说《弟子规》里面的戒条只有三百六十条,那你就错了,三百六十条一展开无量无边。那是什么?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,字字句句遍法界虚空界,这叫圣学。
所以把一切错误的想法、说法、看法、做法统统改正过来,这是苦行。为什么?养成坏习气了,改过很不容易,不容易也得要改。不改,你永远搞六道轮回,这些坏习气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在造业。造业所感的果报,善业三善道,恶业三恶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地狱变相图常常要看,为什么?警惕自己,我要不能够改过来,将来就是地狱。想到地狱苦,现在受一点苦不要紧,我将来不受地狱苦;现在不肯受苦,你将来要受地狱苦。现在不精进,要懒散,将来就堕落,你说这个多可怕!你要是想通了、想清楚了,你就会感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这么好的榜样,绝不贪图物质的享受,修清净心重要,真诚心、清净心。
今天早晨上海来了一位老居士,今年八十一岁,给我们做了个表演,背诵《无量寿经》。他告诉我,他用一年的时间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背下来,他说他在这里给我们大家做个榜样。这么大的年岁,凭什么能背?他讲就凭真诚清净。我们背不下来,我们的心不真诚,我们的心不清净。真诚清净心就能做到。一般讲,年轻记忆力好,年纪大了记不得,八十一岁。真正是古德所谓「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」,有真诚心、有清净心。我相信他背这部经是苦行精进,他才能背得出来。我们要怕苦、要懈怠,这就不行。确实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。
当年李老师叫我学讲经,我不敢接受,讲经多难!以后为什么就答应?答应老师我就可以学了,是林看治居士给我做了个榜样,她也是我们经学班里面的同学,年岁最大,六十岁。我那一年三十一岁,她六十岁,她的孙女儿已经做小学教员了。她自己什么程度?小学毕业。六十岁,小学毕业,发心学讲经。经本很多字不认识,她是到处问人,坐在那个地方,随便拿个册子:师兄,这个字怎么念?这句什么意思?真的是学无常师,每个人都是她的老师,对每个人都恭敬,那真叫苦行精进在学,日夜不间断!她学成了,上台讲讲得不错,法缘殊胜,她讲经听众特别多。我看到这个现象,受到她的鼓励,我三十一岁,她六十岁,我是初中毕业,她小学毕业,她能,我为什么不能?我就是因为看到这个样子,我才跟老师讲:行,我可以接受。我看到林看治这个老同学,因为她学经的时候常常来问我,问我这个字怎么念,意思是什么,我讲给她听。这个力量太大了,如果没有林看治居士给我做这个榜样,我不敢发心。所以今天上海这位老居士跟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,说明什么?学佛不难,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励。
最重要的,苦行精进里头最重要的,就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。这个的确是不容易,不容易也要做。不能一下放下,一下放下,那是顿修顿断,这是什么?佛门讲上上根人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顿修顿断,他修学十二年,觉得这个不究竟,不究竟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这不究竟。所以他到恒河旁边大树底下去打坐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断了。这一下断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在中国禅宗里面,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参学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在黄梅做义工做了八个月。由神秀大师一首偈子引出来,五祖把衣钵传给他。他是顿修顿悟,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完全相同,释迦牟尼佛之所悟跟惠能大师所悟是同一个境界。所以我们读了《坛经》就晓得世尊当时的境界,我们就明白了。我们不是这个根性,我们可以从哪里?渐修渐悟,慢慢来。我就是这样的根性,从认识章嘉大师到今年五十六年,这五十六年当中,年年放下,年年提升,渐修渐悟,半个多世纪在经教里头能看得出佛的境界,能看得出佛的慈悲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下面一句:
【或以寂静禅定门。】
『寂静禅定』在现前也非常重要,东方,在中国、在印度自古就提倡「静、定」,儒家总的纲领,实在讲古圣所传,《中庸》是理论,《大学》是方法。《大学》里头三纲八目,三纲就是明明德、亲民、止於至善;八目,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平天下的意思,天下人都得到公平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就是平天下的意思。方法里面最重要的,这书上说得很好,知止而后有定。由此可知,这个定是个关键。定是从哪里来的?定是知止,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知足,知足,心就定了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,日常生活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知足。知足,心是定的,定生慧,慧才能够学习。所以没有定慧,不但出世间法你学不到,世间法也学不到。世间法也要靠定慧,小定得小成就,大定得大成就。世出世间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定,你说这个多重要!
我们看看现在人,现在这个社会,我们看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从儿童、少壮到老人,细心去观察,绝大多数心浮气躁。为什么心浮气躁?不知止,不知足。不知足,贪而无厌;不知止,一定杂乱无章,他怎么会成就?我们再看看近代这些科学家的成就,符不符合这个原则,寂静禅定?符合。科学家一生研究,真的一门深入,他不学很多,一门,知止,止於这一门,止於这一个科目,他心是定的,所以他能成就。如果他不晓得止於一,心里面还有妄求,贪多嚼不烂,他就不能成就。世法尚且如此,何况圣贤大法?佛法是大圣大贤,你怎么能成就?
尤其是「寂静」,寂静不但能成就世出世法,寂静对养生是秘诀。中国的医学,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,他是很好的中医,他告诉我,他的医术一生没有害过人。他做过司法官,他说我在做司法官的时候,也有可能冤枉别人,但是我的医术没有误过人。告诉我,中国的医学第一个目标不是治病,那是做什么?养生。中国医学的目标是要一个人长生不老,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,人的寿命应当活两百岁。也就是人是个机器,这个机器你要是会保养,小心谨慎使用它,不要糟蹋它,可以用两百年。不到两百年,都是你不会使用,你错用、误用、糟蹋了这个机器,它的寿命就缩短了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中医这是第一个目标。第二个目标还不是治病,防止疾病;换句话说,教你怎样不生病,这是第二个目标。第三个目标,生了病,再讲怎样治疗,所以治病是中国医学第三个目标,这我们要知道。外国医学里头没有这个说法的。
那么到治病也有三等,第一等的医生不必问话,一看你,看你气色、看你动作、听你的音声(你说话的音声),就知道你有什么病,这是治病的时候,第一等医生,叫望;第二等的,第二等是望了之后还要问你,问问你的状况,这二等的;第三等,问了之后还要把脉。所以那个真高明的不需要把脉,把脉在治病的时候是第三等的。我们听了老师这些话之后,看到把脉的医生叫三等三的医生。中国的这个医学玄。
养生之道,心要寂静,身要运动,这个会养生。为什么?心它本来是清净的。心在哪里?找不到!所以佛法用圆来表法,圆,这个是圆的,圆有圆心。在几何里头,圆有没有圆心?有,在哪里?找不到。圆心是抽象的,不能说它没有,也不能说它有。佛家讲心,真的是如此。所以心是什么?心是空,心不能有。心起作用就变成圆周,圆周是动的,圆周是个轮子,它要动;它要不动,它就坏了。所以养生,养心要清净,心要寂静,身要运动。
佛家运动用什么?用拜佛,拜佛是运动,一天至少也要拜一百拜。一般初学多半一天拜三百拜,这也是遇到的境界不相同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,我没出家,还在认识李老师之前。三十岁那一年,我辞掉工作,在忏云法师茅蓬里面做义工。法师规定每天拜八百拜,早晨拜三百拜,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每天八百拜。既是修身也消业障,拜佛是忏悔。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,没有妄念。做不到的时候就念佛,拜佛的时候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念头都没有,无念,这个心地清净。身体依照规矩,动作统统做到,你全身都运动到,非常好!
那时候茅蓬在山上,山上没有电,也没有路,我们自己开一条小路。没有电,点蜡烛,所以晚上睡得很早。因为茅蓬里面是过午不食,晚上都不吃饭,所以就简单。晚上六点钟就开始做晚课,先拜佛,三百拜拜完之后打皈依,做个三皈依,很简单;接著休息,八点钟休息,睡觉。早晨两点钟起床,起床之后,洗了脸先去拜佛,拜三百拜,然后再开始工作。我在那里做义工,做厨房,准备大家的早餐。
你心是定的,身是动的,这个人身就健康。现代人恰恰相反,心是妄念太多,心在动;身喜欢舒服,身不动,你想想看,他怎么不生病?完全颠倒了,该动的不动,不该动的偏要动,恰恰相反,这是错误。东方圣人懂得这个道理,东方的教诲,一般人也明白养生之道。你看看许多乡下人很贫苦,长寿,八九十岁、一百多岁的常有,你去调查,他吃的粗茶淡饭,一般人看起来没什么营养,为什么健康长寿?怎么研究也没有研究出一个道理出来。实实在在它有道理,它不是没道理。乡下人生活简单,他什么都不想,虽然他没有修过寂静禅定,他心里什么妄念都没有。一天简简单单的工作做完了,什么事都没有。所以那些人一定早睡早起,妄念很少,工作勤劳,活动的时间也多,这是长寿真正的原因。
思虑很多,我们现在讲说它是最消耗能量的。我跟李老师报告我自己学习的心得,我认为消耗能量最多的是妄念,妄想太多、杂念太多、顾虑太多、疑惑太多,消耗你的体能应该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;你真正工作,无论是劳心、劳力,所消耗的能量是百分之几,不到十。我向李老师报告,李老师同意,这正确的,是这个样子。所以不该想的不要去想,不该顾虑的不要去顾虑,尽可能保持你的心常常是清净的。还是有妄念,保持不了,你可以用一个对治的方法,念佛。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,用这一句佛号把妄念统统打掉,这是好方法,既是养生之道,又真正在修净土。不念佛呢?不念佛他妄念就起来。每天能够念佛八小时到十小时,一生都不间断,决定得生净土。
这个念佛一定要记住,叫净念相继,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,「不怀疑,不夹杂」就是寂静禅定,「不间断」就是功夫成就。如果每天能够念八个小时,一生不中断,做为自己的定课。如果信心不足,还有疑惑,听经,每天能够听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,念八个小时佛,你决定生净土。如果念佛的时候还有妄念、还有夹杂,你的功夫就破坏了,这个念法往生没有把握。真的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在一般讲三年,顶多五年,你就得念佛三昧。什么叫念佛三昧?你的心清净,妄念少了,智慧增长了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自在了,你想去,随时可以去得了。所以诸位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看《往生传》,许多念佛的人三年就往生了。
曾经有很多人问我,这些人念佛三年往生,是不是寿命都到了?我给他们的解答,我说不可能是寿命都到,哪有那么巧的事情?这个讲不通!那是什么原因三年都走了?他功夫成就了,虽有寿命,不要了,这才能讲得通。真的得念佛三昧,往生就自在,可以提前走。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看到宋朝莹珂法师,他念佛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,阿弥陀佛告诉他,他阳寿还有十年,叫他好好的修行,十年之后,寿命到的时候,佛来接引他。他跟阿弥陀佛说他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就去。佛也答应他了,告诉他说:这样好了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他三天后就往生。所以功夫到的时候,这个世间可以多住几年不碍事,也可以随时走,这叫自在!这种例子太多太多。
前年深圳黄居士,年岁很轻,三十几岁,黄忠昌,给我们做了个示范,他就试试看三年是不是真的行?他闭三年关,念佛。念了二年十个月他就走了,预知时至,没有生病,这做样子给我们看。他这个示现,他就是有意的,试试看,能成功,他走了,也给大家做个证明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佛法讲三转法轮,他是作证转,给我们做个样子,你看信不信。这个世间常讲灾难很多,你要是用念佛这个方法,三年能成就,你什么都不在乎!你每天会生活得很快乐,决定没有忧虑,决定没有烦恼。三年时间不长,肯定能成就。古人成就的太多了,现在人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
这里头有个关键,关键是什么?你能不能放下,你要放不下,那就去不了。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,那就坏了;要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,真放下了,念佛的功夫就得力。你对这世间有贪恋,你念佛决定有夹杂,夹杂把你念佛功夫破坏掉了,这样一来,这一生当中只跟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结个善缘,这一生不能成就。你要问:什么时候成就?什么时候你把这个世缘看破,没有一丝毫贪恋,没有一丝毫怨恨,你心是定的,你那个时候就有成就。
这个法门实在讲是易行道,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。大乘教里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说得很容易,几个人能做到?万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,不是容易做到。可是念佛往生净土,真能够把这个世间法放下,一心专注就是念佛三昧,就是此地讲的寂静禅定,没有一个不往生。善导大师讲得很好,万修万人去。这个法门要求的条件很简单,信、愿、行,真信,恳切的愿望,行就是老实念。行这个字,大势至菩萨讲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都摄六根,收心,我们凡夫心都在五欲六尘上,把心收回来,收回来不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,不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,这心收回来了。
心里头想什么?专想阿弥陀佛。怎么个收法这个要懂,看到好看的、喜欢的,阿弥陀佛,佛号就起来,阿弥陀佛,不要贪恋外面的色相;看到不好的、讨厌的,阿弥陀佛,不生瞋恚。一切时一切处,念头一起是阿弥陀佛,绝不攀缘外面的境界,色声香味触法,不贪求这个,也不怨恨。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这就是都摄六根,不是叫你眼不看、耳不听,不是这个意思。眼见、耳听、起念头统统是阿弥陀佛,净念!净是清净。对念佛不怀疑,念佛的时候不夹杂,这是净;后头一句重要,不间断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你看就这么简单,就这么容易。你要真正肯干,你要真正舍得。你喜欢的要放下,你讨厌的也要放下,让你的心恢复清净,清净就是寂静;寂静的程度深,清净浅,清净跟寂静相应。清净心跟定相应,心定在佛号上,大势至菩萨讲得好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现前见佛是感应,当来见佛是将来,你一定在阿弥陀佛的身旁,在极乐世界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所以这个法门叫一生成就。
这个法门没有生死,你往生的时候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。你看念佛往生的人,他走的时候告诉旁边大众:我看到佛来接引我了,我跟他走了。活著走的,走了,身体不要了,臭皮囊,六道轮回里面的不干净东西丢掉了,真能成就。为什么不干?出世间八万四千法门放下了,你要学这个东西浪费时间,来不及,不干了,又何况世间这些拉杂事情!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就与寂静禅定相应。不容易!选择一生成就的法门,又能有一个真正的毅力决心,要在这一生决定成就,这样子没有一个不往生。
所以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放不下,谁障碍你?自己障碍自己,不是外缘。外面的缘障碍不了,全是自己障碍自己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外缘是什么?你受外缘的影响,是你自己受它影响。你自己要不受它影响,外缘再多对你不产生效果。所以关键还是自己,中国古人所说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问题决不在外面,决定是在自己身上,这个话是真理,这个话是事实。这是说到念佛。
说到世出世间法的成就,佛讲得好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智慧现前,世出世间法就圆满成就,它的枢纽、它的关键在定。要怎样才能得定?要持戒。持戒就是你一定要守规矩,依照规矩去做,你才能得定。规矩,哪些不能做的,哪些是应当做的,大概净戒都是帮助你得定,止持就是不许可,帮助你得定。你看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初入佛门必修的课程,佛教给我们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因为十善是通在家的,所以他讲不邪淫)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这是叫止持,修什么?修定,你的心就清净,就定了。如果你不守这个规矩,你的心定不下来。作持,这是一定要你做的,要你做的那是跟慧相应,你要不做不开智慧。所以止持帮助你得定,作持帮助你开智慧。戒律有两门,就是两大类,先修止持。五戒也是如此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都是属於止持,帮助你得清净心,你不能不知道。
你要知道这个意思,你想不想得清净心?也就是我们自性,我们真心,佛说了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我们有,佛有,众生有,你有,我也有,他也有,我们现在要不要把自性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开发出来?很想!哪个不想?用什么方法?用戒定慧就能把自性开发出来。自性一开发出来就本来是佛,你在六道里头流浪,现在你算回家了,你本来是佛。你有无量智慧,你有无量的才艺、有无量的德能、有无量的相好。你只要照这个方法,这个地方举例二十门。这个二十门要是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门,它这里说得比较详细。二十门展开来无量法门,无量法门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,你想这个戒律多重要。
戒从哪里学起?我们这些年来极力在提倡,从《弟子规》学起,一定要把《弟子规》看作戒律里头的根本戒,没有《弟子规》,其他的都做不到。所以今天我们细心观察,出家的四众,《沙弥律仪》做不到,在家同学,《十善业道》做不到,十善业做不到,那三皈五戒都不要谈了,都不是真的。什么原因?这戒律根本的根本没有修好。根本的根本就是《弟子规》,就是《感应篇》。
佛教从印度,当时世尊灭度之后,他的那些弟子向四面八方去传播,并不是特别喜欢中国,不是。但是只有传到中国这一支,在中国生根、茁壮、开花、结果。传到其他的那些地方,时间短的,二、三百年就没有,消失了;多的六、七百年,唯独在中国这一支成功。什么原因?你现在就晓得,中国有儒的根、有道的根,所以十善业藉著儒跟道很容易生长。你有儒道的根,十善业太容易!我们今天十善业做不到,就是你没有儒、没有道的根,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?因为中国有儒道,好像植物一样,这块土地非常适合它生长,移植到这个地方来,非常适合它。所以它能够在这里生根,这个根比在印度的根还要殊胜。藉著儒跟道培养它的根,真叫根深蒂固。我们要认识清楚,要在这上下功夫,要在这里扎根。
这三个根扎下去,念佛生净土,增高你的品位,不但是往生有把握,增高品位。因为你的十善、三皈五戒统统会落实,一点都不难,成就念佛三昧。念佛三昧功夫也有三等,净宗里面讲的,理一心不乱、事一心不乱、功夫成片。理一心、事一心算是难,不是每个人能做得到,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到。功夫成片需要的基础,就是儒释道三个根。我们今天念佛念了几十年,要问起往生,没有把握,什么原因?心散乱的,就没把握。古德讲「口念弥陀心散乱」,虽然念佛了,念佛功夫不能成就。功夫就是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最初级的就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,生凡圣同居土;要到事一心,那是生方便有余土;理一心,生实报庄严土。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。
从这个地方你就了解这三个根多重要。黄忠昌给我们做出示现,他有没有三个根?有,怎么知道有?万缘放下,一心专念,那根就具足了。我们今天万缘放不下,放不下就要扎根,就要从这里。真放下了,那你的根就圆满,为什么?你心地清净,一心专注,这个十善自然你就圆满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寂静禅定。佛法里面叫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寂静禅定,《弥陀经》上说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