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七二0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二0卷)  2007/2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720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手出广供三昧门」,最后一首偈:

  【手出供具难思议。如是供养一导师。一切佛所皆如是。大士三昧神通力。】

  这首偈是总结,前面十七首是举例。要晓得我们供养三宝,供具就是供养的物品,无量无边,何止上面所说的几种。但是在此地最重要的,我们必须要晓得的是它表法的意思,这才是真正回归到教育,也是佛陀教育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。实在说是时时刻刻,所谓是一切时、一切处提醒众生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即使在娱乐当中都能够相应,这正是中国古时候所有一切文艺表演,都遵守一个指导原则,那就是《论语》里面讲的「思无邪」。就是不能够让你在欣赏或者是表演娱乐节目的时候有错误的观念,有错误的思想,那就错了。娱乐也没有忘记觉正净,这个教育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,我们特别是从《华严经》要能够体会得到,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。

  在课堂里面,我们学到这些都是表法。可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,包括你的工作,无论是哪个行业,交际应酬,全都用得上。譬如我们佛前供花,花代表什么?花代表因。因为先开花后结果,花代表因,花开得好,你就知道果一定结得好,让你想到这个。出外应酬穿件花衣服,那也是花,跟供佛的花没有两样。时时刻刻你看到,现在不管是真花、假花,或者是供的花,或者是画出来的花都是一样,让你看到就提醒到我要种好因、种善因,才有善的果报,它让你起这个念头。所以这个舞台的表演,上面都有讲到,你看前面讲的幢、幡、缯、幔,都是舞台上的装饰,为什么那样的华丽?经上很明显的告诉我们「绚焕备众色」,这就是光彩灿烂,让你欣赏到美,全代表的是因。这么好的因,后头当然有无限好的果报,是这么个意思。

  你看看佛菩萨接触大众,那个形相不是修苦行的样子。如果接触大众也像修苦行的样子,都会把人吓跑掉,谁还来学佛?学佛这么苦!这个要懂得。那我们要问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,他为什么要示现修苦行?你要知道当时印度的风俗习惯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印度古时候是宗教之国,非常重视修行,修行里头非常重视修苦行。印度人对苦行僧从内心里面生出的敬仰、佩服;如果佛不修苦行,社会大众看「这个人不行,这是没有苦行功夫的」,就不相信了。所以在那个社会背景之下,佛总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在现代的社会,现在社会走向什么?享乐。佛菩萨要在现在出现於世,一定也是讲求享受欢乐,不会示现苦行。所以佛没有一定的形相,佛没有一定的方法,佛永远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你看他随顺,在印度这个人间是以苦行的方式表达;他在天上就不是,天人享乐,在天上就不再用托钵,穿著都一样很华丽,适合於什么环境。

  这是非常好的教学,让我们了解,我们今天在世间推动佛陀教育,如果是在很落后的地区,很贫苦的地区,我们的饮食、穿著要跟他一样,当地人就愿意接受。如果你穿得很豪华,生活很奢侈,他一看到他回避你,为什么?他有自卑感,他不愿意接触你,看到你来了,他赶快躲开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世尊在三千年前就这样教导我们,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。所以,你到哪个国家、到哪个地区去观光旅游,尤其是我们推动佛陀教育,对那个地方的历史、文化的背景,你要熟悉。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「入境随俗」,他就很欢迎你,你才能推动。

  大乘法里面,我们常常看到有这么一句经文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你不随顺他,他怎么会欢喜?他纵然是不善,不善也要随顺。随顺到一段时期之后,你跟他变成好朋友,你再慢慢去感化他,让他回头,这就对了。没有一样不是接引众生的方法,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众生的好教材,你怎么能舍弃?活活泼泼,所以他能够适应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『手出供具难思议』,不可思议,无量无边。这些「供具」它有用,而且又表法,又有实用,又有很好教育意义在里面。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学习的。

  供养的对象,不要忘记,第一个是父母,再接著就是老师。这个地方是讲道场,所以道场里面『供养一导师』,我们最尊敬的导师,导师是佛。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我们这一位导师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。他现在不在了,不在我们都这样恭敬供养,他在更没话说。导师的形体虽然不在,他的教诲、他的精神永远跟我们结合在一起,只要我们自己能够遵循老师入灭之前教给我们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他老人家一生的教诲也是难思议,最后临走的时候提出这两句话,什么意思?我们要晓得。佛陀的教育就是圣贤的教育,至善圆满的教育,回归自性的教育,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的教育,根在戒,根在不怕吃苦。这两桩事情是一般人,凡人,他很难接受的。难行要能行,难忍要能忍,我们自己有福报,福报给别人享,这个道理要想通。

  我们出家之后走弘法教学的路子,老师就告诉我,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。四众同修的供养你要不要接受?我要修苦行,我不接受。你违背了佛陀的教诲,佛陀教我修苦行,佛陀没有教我不接受供养。供养太多怎么办?在中国,历代祖师大德做出很好的样子给我们看。你看看在近代,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很熟悉,虚云老和尚。我跟他没见过面,看到很多照片,从来没有看到他一张照片穿的衣服没有补丁的,没看到过。所看到的都是补一块,东补一块、西补一块。他的皈依弟子很多,达官、贵人,你说他供养有多少,难道那个破衣服不能换件新的吗?我们相信很多弟子看老和尚穿破衣服,供养新衣服就不知道有多少。老和尚还是穿破衣服,新衣服哪里去?很多初出家的人没人供养,都布施掉了。不像现在,现在科学技术给人带来些富裕,都走向享受主义。

  从前新出家的人真的很苦,没人供养。常住当然供给他吃住,有很少的零用钱,很少。这衣服,衣服都是捡老和尚的,就是比你先出家的,他们有多的衣服。那些出家的法师不像虚云老和尚,虚云老和尚布施都新的给你穿;他们不是的,他们信徒供养他新的他就穿,旧的他不要了,新出家的,他就送给你。所以从里到外,我出家的时候从里到外都穿旧的。那个时候寺庙里头大概有六、七个出家人,我们那个寺庙没有女众,全是男众,他们一个人送一件、送两件。还有一件大褂,就是常常出去穿的大褂,补了几个补丁的,他送给我,我穿了很久。以后韩馆长把我拿去了,不知道是丢掉还是怎么样,再也没见过,我很挂念那件衣服,百衲衣!

  所以像印光大师,这是最好的榜样,印光大师穿的旧衣服,他的衣服很干净,没有补丁,但是是旧的,这一件衣服总穿十几、二十年。我们相信供养很多,他老人家供养,物品随手给常住,有需要的供养大众。供养的钱全部集中起来,他办个印经处,在苏州报国寺,叫「弘化社」,是他老人家办的,就是佛经流通处。他有个小型的印刷厂,他把钱集中起来专门做法布施。他的布施是分三种,第一种,就是你有能力可以买得起这些书,他是成本流通,就是这本书印多少钱,我照书收回成本,这第一种。第二种,你比较清寒,想看佛书买不起,半价流通,等於说打对折;第三种是完全赠送,他分三种。不像我们,我们只有一种,完全免费赠送,印祖他那里分三种。他卖的钱,我们晓得还是做印经的基金,一生干这个事情,没有做其他的事情。像社会上慈善救济,社会上的慈善家很多,做这种救济的事业是很普遍,让别人去做;印经布施的事没人做,印祖他一个人做。

  所以我们明白了,有人做的,不要去凑热闹,人家财力雄厚,我们比不上,没有人做的事情,应当要做。我从印光大师学会了这个方法。我们印书也有几个办法,第一种,四众同修的供养做印经的基金。印什么书?第一优先的就是我们所讲的经。譬如现在我们讲《华严》,一定要印《华严经》,提供道场的听众。在往年讲经,没有科技的这些设施,我们都是讲堂,就像教室一样。每个听众都有课桌椅,桌上都有经本,这是第一优先的。第二种优先的,是流通量很少,我们一般讲绝本,如果不印怕它失传,这个要优先印,就是不讲也要印。所以有先后的顺序。第三种就是一般劝善的书,这个要大量印。

  早年我们疏忽了,从印光大师印的这些善书,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。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地点在界限街「中华佛教图书馆」,倓虚法师建的道场。图书馆是在三层楼上,面积不大,好像只有一千五百尺。一千五百尺还隔了两个房间,还有个厨房,还有浴室,你就可想而知讲堂有多大,很小的一个讲堂。那个地方还在,诸位去看看你就晓得了。很挤,挤满了,大概才挤一百一、二十个人,就挤满了。连门口、楼梯上都坐了人,大概差不多满满的,水泄不通,大概一百二十个人,一个挤一个。没有椅子,都坐圆凳子,椅子也占地方,小圆凳子不占地方。小图书馆,弘化社的书它收得不少。因为净宗是从印光大师传下来的,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所以看到祖师的东西就很亲切。白天没有事情,就看弘化社的书。

  看到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、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。我看书第一个喜欢看版权页,看它什么时候印的,在哪里印的,印了多少。这三样书这一看,真是让我有异常的感触。他印的量太大,这三种书合起来数量大概有三百万册,印祖印了许多佛经都没这么多,数量都很少,两千册、三千册,五千册的都不多。唯独这几种,每次印的时候五万册,从两万册到五万册,印了十几二十版,算一下,数量太大了。为什么?这不是佛经。周安士是佛教徒,他编的东西是个大杂烩,前面是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道教的,这第一篇分量占全书的一半,第二篇是讲戒杀的,第三篇是讲戒淫的,这都是劝善的,最后一篇是讲念佛的,《安士全书》一共是四篇。《感应篇汇编》是道教的,《了凡四训》是袁了凡居士教训儿子的四篇文章。

  他用这种,大力来弘扬,印这么多,让我在那里想为什么原因?我想了差不多两个星期。现在来说就非常清楚了。社会的动乱要靠因果教育才能救,人要能相信因果,起心动念自然就收敛了。用佛经来教来不及,佛经实在讲,有相当悟性的人能得大利益;儒家的书好,来拯救社会都来不及了;因果能收急效。那次讲经完了之后,我回到台湾也就大量的印,我没有印那么多,我印了五万本。在我们这个小型法施会里面,五万本就很大数量了,通常我们印经都是印一千册、二千册,三千册就很多了。回去印了五万册,也把这三样东西都讲了几遍,这就是现前社会迫切需要的,我们要做。

  另外一种,就是有人他拿钱来给我们印经,资金足够,他想印什么我们就帮助他、成全他。但是经一定是正法,不是邪法,如果是邪法,我们不会替他印,不能用我们「佛陀教育基金会」的名义来印。教育基金会也是做了一桩好事情,曾经印过一套巴利文的《大藏经》,泰国的,在台湾印,印了之后我们送给他。祖师教导我们,我们要知道,要欢喜布施。现代难!现在想布施,对象都不好找。

  从前出家真的是想学,现在不是,现在你看许多,过去在台湾,大学生毕业以后出家了。问他为什么出家?这个行业好!很赚钱,又不要纳税。这个心态就不好,出家没有几年,能言善道,大庙盖起来了,供养就像皇帝一样,吃饭的时候周边好多人侍候。所以他们很多同学看到都非常羡慕,「这个职业好,选这个行业,聪明绝顶!」把佛教导我们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是忘得一干二净,享受!我们看到很难过。这就是今天所谓是一般人对佛教的印象不好,佛教逃避现实。他不是真的提倡佛陀教育来教化众生,他是来享乐的、来享受的。你要想,他要做个普通的行业,要盖一个那么大的庙,他盖不起,一辈子也搞不起来。说是要有几十个人侍候他,他到哪去找?这个行业很容易。

  学佛,除了经典之外,李老师常常教导我,还要找个好榜样,他介绍我的好榜样就是印光大师。这点真的是很重要,看看印光大师一生的行谊,跟他学就没错。苦,当然也不必过分,清淡的生活足以养身;养尊处优,福报很大,身体都不好。这是诸位同学都看得到的。我们前一辈的一些老和尚,跟我同辈分的,比我晚一辈的,凡是养尊处优都有很多毛病,或者是短命,不到六十岁就走了。这些在末法时期叫怪现象,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了,那个可不能学习。我们学了佛,发心出家,为什么?这个要清楚,要守一辈子不能改变。这么好的教学,真正是宝!是三宝,能救世间,可惜世人不认识。我们不容易,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了,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、认识了,当然自己得利益,这个利益要跟社会大众分享。

  自己永远记住,在这个世间吃得饱、穿得暖,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够了,不能多求。多求你的烦恼就多,你造业的机会就多,你堕落机会也多,道业不容易成就。简单的生活,有这个福报,有这么多供养,去供养众生,特别在现前,帮助世界恢复安定和平,这多重要。帮助一切迷在名利里面的这些众生,帮助他回头,帮助他觉悟,这是真实供养。我们从事於这个工作,这个工作是社会教育,要把这个工作做好,自己一定以身作则,做个好样子给大家看。

  要永远守住,决定不能走上名闻利养,决定不能够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。尤其是现前的社会这些吃的东西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饮苦食毒」。在从前我们读这句经文不懂,怎么是饮苦食毒?我们饮食都很好,怎么饮苦食毒?现在,大概释迦牟尼佛这个话是讲我们现在社会,现在东西全是假的,都是有毒,连水都不干净。现在有很多是买有机的蔬菜,是真的是假的?一样是农药,一样是化肥,拿出来告诉你这是有机的,价钱加个三倍、四倍。你以为这是真的是,殊不知是假的,他骗你的。

  现在这个世界,肉食就更糟糕,我亲眼看见的。前年我在山东,在庆云他们这个地方的领导,带我看附近一个养鸭场,规模很大。我去看,场里面的接待人员带我参观小鸭。递了一只小鸭摆在我手掌心里头,跟我手掌一样大,这么一样大。他问我,法师,你看看这个小鸭大概出生几天?我一看这个样子,我说大概要一个星期到十天。他笑笑,告诉我,昨天出生的,今天就长这么大。我吓一跳,好像吹气一样的,两个星期就拿到北京去卖了,两个星期就长这么大。喂的是化学饲料,好像荷尔蒙这一类的化学饲料,促进它发育。他说北京烤鸭三分之一是他们这个场提供的,这还敢吃!从前这个道场里面还有吃鸡蛋的,那个鸡蛋不是种蛋,不是种蛋它没有生命。以后我告诉大家不能吃,为什么?那个鸡生长不正常,它的蛋也不正常。真的叫饮苦食毒,你说可怜不可怜?

  恐怕将来连空气里头都有毒,这是真的。这是我在国外,不是国内,一个速食店,就是像麦当劳一样这种速食店。有一家客人很多,人排队都排得好长,生意非常兴隆。以后被查出来,它空气里头有毒。他是利用冷气,里面含有一些兴奋剂,到那个地方去之后,你会感觉得特别兴奋,无形当中呼吸空气就是吸毒。我不知道是吗啡,还是什么东西,不晓得,兴奋剂。他让客人来了之后,觉得这个地方好,常常到这家去。你看连空气都有毒,还得了吗?这个社会太可怕了,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药是假的,你说怎么得了!食物是假的,多可怕!

  汤恩比博士说过很多次,他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,农耕(农业)最好恢复到从前用人工种植,那个饮食是最养人的;现在这个机械化,大规模的生产,不养人。农产品,你不要看它是很好看、很大、很壮,实际上没有营养,营养敌不过从前农民手工生产的。现在已经普及到全世界,麻烦透了。所以人心反常,反应是什么?反应是地球反常,空中是大气反常。居住地球上的这些生物自作自受,这不是老天爷的惩罚,是你自己造的种种不善的回报,这个要晓得。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,可以做为科学的证明。所以供养佛,最重要是法供养,财物里面全都有表法,唯有表法才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觉、正、净。

  中年以上大家对身体比较注意了,养生之道,最重要不要给自己压力,无论是身体的压力、精神的压力,对於健康非常不利。身体要轻松,心要清净,心里面最好没有东西。这个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佛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,让我们的心把所有一切妄念暂时把它放下,那就用念佛。你看一念把一切妄念打掉,一天能够专心念佛,念佛的时候没有一个杂念,你能念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,就可以恢复你一天的能量。如果妄念不能够去除,对身心能量的消耗太大,你补充不够,补充不上来。消耗能量最大的是发脾气,心里有怨恨,凡是有怨恨,常常发脾气,他会感觉到身体很疲劳。这个原因就是你的能量消耗快消耗完了,你感到疲劳;能量充沛,你不会有这个感觉。

  末后这句说得好,一切供养『大士三昧神通力』,这个「三昧」是手出广供三昧。三昧是什么?三昧是禅定。这个禅定不是盘腿打坐,就是我刚才讲的身轻松,心清净,一句佛号不夹杂一个杂念,这叫三昧,这念佛三昧。所以行住坐卧都在三昧当中。人要真正住在念佛三昧里面,精神饱满,精力充沛,能成就自己,能帮助一切众生。第四段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第五段,有八首颂,「明现诸法门三昧门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段:

  【菩萨住在三昧中。种种自在摄众生。悉以所行功德法。无量方便而开诱。】

  这是第一首,清凉大师跟我们讲,这首是「总标多门」。下面有五首,就是从第二首到第六首,「别显二十种门,供等即门」,这个供是供养,「通入佛果故」,所以供养是修行的门径。第三段有一首半颂,就是第七首到第八首的前面两句,「结多所因,由四悉檀故」。四是四种,悉檀是佛门里面一个术语,这个翻译是华梵合译。檀是檀那,就是布施,这个音是印度梵音;悉是中国字,悉是普遍,四悉檀就是四种普遍的布施。这个普遍多广?要是说到广义的来讲,称性来说是遍法界虚空界,可见得这是随著心量来拓宽,上供诸佛,下施众生。最后两句是总结这个三昧的作用不可思议。

  在这一个大段,是讲「无方大用」,这是无方大用里面的第五段。我们读了这五段,我想很多同学很明显的能体会到,作用全是从定中显示出来的。你没有定,就像我们刚才讲的,你就没有这种能量,何况《华严》里面所讲的「三昧」是称性的三昧。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?是从自性里头来的。既然说是自性来的,应该是一切众生是平等的,佛在「出现品」里面说得很好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句话不是讲得很清楚吗?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可是六道众生,如果广义来说,包括四圣法界,十法界众生,特别是六道众生,迷失了自性。这个能量既然是自性里面来的,不是外面来的,这个能量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现象,我们要懂得,要能体会。他开悟的时候虽然是对著老师说出他自己的境界,也是告诉我们后学,让我们能生起认知,有这样的认识,知道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他第一句就说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所以清净心是正常的。我们现在不清净,迷了,清净失掉,变成什么?变成烦恼,变成妄想。第二句说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,这才是自己,没有生死。我们现在迷了,迷了有没有生死?迷了还是没生死。是自己认为有生死,是个错误的知见,其实没有。《法华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」,我们只是把世间相的缘聚缘散看错了,认为缘聚就是生,缘散就是灭;你真正看清楚真相,缘聚没有生,缘散没有灭。

  这桩事情怕大家不好懂,我们得举个比喻,你从比喻里面去细心体会。譬如我们现在用经本,这本书,这经本,这本书是怎么成的?你看有这么几十张纸订在此地,那几十张纸就是缘,缘现在聚在此地,这本书成了。要是把它拆开,拆开来,一张一张拆开,这书就没有了,就不叫它书,叫纸张,这里有好几十张纸张。试问问你,这几十张纸订在一起,书有没有生?拆开来之后有没有灭?纸张订在一起,它也没有生,拆开来它也没有灭。你从这儿体会,万法皆是如是,从一法里面你就能体会到一切法,真的是不生不灭。有些人认为好像精神不灭,灵魂不灭,人身虽然死了,灵魂还在,还照样活动,身体没有了。可是科学家又说了一句话,叫「物质不灭」。物质能够变成能量,能量又能够变成物质,能与质互相转变,永远不灭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见到了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。

  又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就是佛在《华严》上说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你没有一样欠缺。你的智慧、你的能力,相好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,中国人讲的福报,你跟诸佛如来一样的,没有两样。你看毗卢遮那的福报,华藏世界,你看到阿弥陀佛的福报,极乐世界,我们的福报跟他是相等的,他不比我多,我也不比他少,我们每个人都一样。可是这个东西跑哪里去了?我跟诸位做报告,讲得是比较细一点,这个东西被什么东西障碍住了?被贪瞋痴障碍住了。三毒烦恼把你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智慧、才艺、德能、相好,全都障碍住了。贪障碍了福报,痴障碍了智慧,瞋恚障碍你的能力,你的德能。虽然说的是障碍,实际上并没有失掉。如果要是失掉,惠能大师前面一句话就讲不通,本不生灭就讲不通了。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不生不灭,德相也不生不灭。所以失掉是暂时失掉,是迷失了,不是真的失掉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佛跟众生实在讲没有两样,差别就是迷悟,众生迷了,佛觉悟,就这么回事情。什么时候你觉悟了就成佛,你迷惑了就变成众生。除了迷悟之外,找不到差异的地方,这点我们要相信。

  你要想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,你就有信心了,为什么?是你本有的,只要你除去贪瞋痴。你把贪放下了,没有这个念头,你福报就现前,这个福报不是修得的,是性德。修得的不算,修得的怎么样?有始有终,它是生灭法。譬如这一生我修财布施,来生我得财富,这是生灭法,这不是性德,这叫修得,迷了以后,修这么一点点。最重要的是性德。愚痴放下,智慧就开了;瞋恚放下,你的道德、你的能力就恢复了。所以众生在迷,愈迷愈深,他想得这些东西,都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,所以愈迷愈深,愈想得到的时候失掉的愈多。这一生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这些名闻利养,来生就把过去所积的这一点善因全部耗尽。这一生又没有积德,又没有修福,所以你在六道里头就是一世不如一世,他是往下堕落,他不是往上升;往上升那是行善积德,往上升。

  思想、见解、言行都不善,都是自私自利,都是做的损人利己。在过去这个世界上是有,不多,所以这个世界还能维系著安定和平,人们还能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。现在不行了,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,在全世界都被疏忽了。人们迷於科学技术,养成所谓自我主义,只有我,没有人。儿女不养父母,朋友没有情义,有利就能够结合在一起工作,没有利都变成敌人,损人利己。所以感应到整个地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失去正常,现在这不正常的现象太明显,尤其是今年的冬天,不像冬天。我今年冬天在香港,冬天的衣服都没穿上,棉衣没有穿上,棉袍没有穿上。如果地球上温度不断向上提升的话,恐怕香港将来变成像新加坡一样,没有四季,这个影响就太大了。动植物的生存,气候异常就不能生存。对人类来讲,我们生活所需求的,饮食起居所需求的,就大量的缺乏,这时候怎么办?为了要争生存,要抢食物,那就是人杀人了,因果律里面讲的冤冤相报。是人类把地球毁灭了,不是地球对不起人。现在到了存亡的边界线,如果大家能觉悟、能回头,这个世界还有救,不是不能救。

  我今天早晨看了一篇,澳洲葛莱姆他去参观汤池,写了一份报告。他看了很感动,他认为西方世界要向汤池学习才有救。所以这个实验点,愈多的人去参观,会产生很大的效果;今天你不做出样子来,说,没人相信。我是让人把他的报告翻成中文,传到汤池去,给他们看看。

  只要把贪瞋痴放下,自性本定,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切三昧门的根恢复了。从戒定慧、从觉正净里面显示出来的,就是此地讲的无量的『功德法』。从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在你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都是真实功德。怎么叫真实功德?是从你真心里流露出来的。六道凡夫是从烦恼里面流出来的,这个要知道。科学技术没有离开烦恼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,这些科学家有没有离开?没有。他起心动念,他有分别,他有执著,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著是见思烦恼。所以那只是技巧,那不叫功德法,为什么?科技造福社会,充其量说福德法,不是功德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此事福不能救」,此事是佛经上讲的「一大事因缘」,福不能救。今天世界变成这个样子,福不能救,要什么东西能救?功德能救。

  功是什么?是我们每个人修行的功夫,这个功夫不是别的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功夫。真正功夫它所依的,第一个是智慧,因为没有智慧你不相信,信心是从智慧生的。第二个要有恒心、要有毅力,你才能坚持,果报才能现前。初学的时候,要跟烦恼习气对抗,要克服它。烦恼习气是无量劫养成的,它跟性德是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,现在把它扭过来随顺性德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为什么那么难?《弟子规》是随顺自性的,是性德,我们的习气是完全跟它相反。现在的儿童,全世界太多了,对父母没有尊敬心。对父母都没有尊敬心,他还会尊重别人吗?尊重,世出世间圣人都把它摆在第一位,你们想想这什么缘故?在中国,世间法里头,《礼记》,古时候这些所谓是贤人君子、圣王,以仁义治天下。孔子一生讲仁,孟子一生讲义,所以仁义两个字代表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。《礼记》里头一句,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,把尊敬摆在第一,头一句话。在佛教里面,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第一句话,「礼敬诸佛」。

  我们知道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,核心的理念就是一个爱,这我讲过多少次了。中国教育的起源,根就是五伦里头父子有亲那个亲爱。那个亲爱是天性,是自然的,决定不是哪个教的,哪个学的,不是,自然的,本性,亲爱,亲爱表现在外面就是尊敬。「诚於中而形於外」,形於外就是尊敬,诚於中就是亲爱,在佛家讲慈悲;换句话说,外面没有尊敬,里面就没有爱心。人要没有爱心那还得了吗?人没有爱心,说老实话连禽兽都不如。禽兽做坏事有限,顶多是它肚子饿了,抓个小动物来吃,它吃饱了它不会伤害它们;人没有爱心不得了,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。

  中国传统教育,佛法的教育,特别是大乘,乃至於我们看一般宗教的教育,无不是以此为核心。我们常常在街头上看到基督教、天主教教堂,外面挂的这些招牌、霓虹灯,「神爱世人」。世出世间圣贤人教人教什么?这我常讲的,首先教你要自爱,你自爱才会爱人。如果人不知道自爱,说是爱人,那个爱人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什么叫自爱?随顺性德就是自爱,尊重伦理是自爱。我们再把范围缩小,讲到我们现前,认真努力把《弟子规》全部落实是自爱。为什么?《弟子规》是你的性德流露,你做到了全是你自性流露,这自爱。我们的思想、行为跟《弟子规》相违背的,不自爱,没有别的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你去翻翻,如果我们做的跟它相违背的,不自爱;如果跟它完全相应的,自爱。你再看佛的《十善业道经》,你统统能随顺做到,自爱;违背了,不自爱。千万不要把这个小东西看轻了,都是从前教小孩的、教童蒙的。从小就要教,长大了再教不行,他已经被染污了,所以非常困难。

  现在我们这个教育,可以说是爱的教育至少丢掉一百年,丢掉三、四代了。现在我们再把它捡起来,有一定的难度,这个难度一定要克服,从什么地方克服?从自己克服。佛说的「自度而后能度他」,自己没有得度,你就不能度他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示现,非常好的教训,那就是什么?他老人家当年出山干这个事业的时候,只有五个人。你看他一个老师,鹿野苑五比丘五个学生起家!这是佛教的起源,在鹿野苑五个比丘五个学生,就能把佛教在地球上建立。今天如果我们做好了,找到五个志同道合的人,我们一起修学,我们五个人一定能够把佛教复兴起来。释迦牟尼佛模式做在那里给我们看,只要真正做,从哪里做起?我告诉同学的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从这个东西做起。大经大论是它的开花结果,这三样东西是根,像一棵树一样,你没有根,哪来的枝叶花果?

  我们看到这么多年来,这一百年来也不少学佛的在家、出家,为什么佛教搞得这么衰?说老实话,疏忽扎根的教育,都忙著搞枝叶。所以没有根底,到最后禁不起社会的诱惑,绝大多数退转了。这使我们想到世尊的话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,你才能守得住,他的成功真的就靠这个。释迦牟尼佛持戒、苦行一生没有改变,只园精舍、竹林精舍,那是当时大富长者的供养。佛跟弟子们没有接受,只是暂时住进去做讲堂,在那个地方讲了几部大经。释迦牟尼佛最后入灭还是在双树间,在旷野野外大树底下,不是在精舍。所以你看他自始至终没有,他接受人的供养,三衣一钵,每天出去托一钵饭。以苦为师,以戒为师,他自己做给我们看,这样才不会被外境诱惑,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,你才有立足之地,这就叫三昧。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,不能不效法。

  我们看到别的法师,四众供养都拿来盖大殿、盖道场,富丽堂皇。我要是走他们那个路子,纵然不能盖很多,盖个一、两座是没有问题的,也能够做到那个规模。可是我们没有离开经教,经教,老师耳提面命,教导我们这两句话,福报要给众生享。众生今天最缺乏的是什么?缺乏的是佛学知识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,一生没有做别的工作,就是一桩事情,教学,一个人也教,两个人也教,几千人、几万人也教。只要老人家一开口,不管在什么地方,不管对什么人都是教诲;换句话说,都是教化人、帮助人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苦为乐,转凡为圣。不都是讲这些吗?我们要知道,佛陀当年在世跟中国孔子一样,没有教科书,教化人的时候没有写讲义,没有做个计画,没有,都是随便谈。这些经典是佛陀过世之后,学生们从记忆当中,佛以前怎么讲的,记忆当中写出来的,后人写出来,佛没有看过。

  但是这些整理的学生,我们晓得,这佛在经上已经透露讯息给我们,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。所以他那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,在我想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到这个世间一起来的。释迦牟尼佛好像唱戏一样,唱主角,他们来唱配角,其实都是一样的程度。所以佛灭度之后,他们来结集经藏,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个字都不差,他们来演戏的。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才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明白之后我们要如法炮制,我们要干,把佛教再兴起来。兴起来,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才能搞得起来。你要不跟他一样,跟现在一般这些道场一样,那纵然兴旺也兴旺不了几年。有兴就有衰,是属於生灭法,我们要走不生不灭的法。

  三昧是定,六祖也说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这句话说你的真心本来是如如不动的,现在有没有动过?没有。动的是什么?动是妄心,真心从来不动。所以修行,到最后的阶段没有别的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妄心就是生灭心,生灭心是什么?你晓得,念头。你看前念灭后念生,那个生灭的念头是妄心,起心动念。真心从来没有起心,从来没有动念,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没有人问的时候无知,镜子照到外面无知;有人问的时候随问随答,就会给你讲得清清楚楚,无所不知。这是般若,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,它不起用就是三昧,起作用就是智慧。这个三昧,你走路也好,站著也好,坐著也好,躺著也好,统统在定中。决定不会因为你的活动,你的定失掉,没有,所以叫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

  末后一句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整个宇宙自性变的,整个宇宙是一家。整个宇宙,连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,平等的亲爱,表现的平等的尊敬,所以佛经里面尊敬山神、树神、花神、草木神。今天还有个同修打电话告诉我,他们道场念佛的时候,有人看到花神在道场。他说花神很漂亮,我说是!他喜欢花,所以他死了以后就做花神去了。这个要知道,喜欢树的就做树神去了,喜欢山的做山神去了,喜欢水的就做水神去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说你要请他,给他供个牌位,他是你们的道场神,就是你们道场种的这些花草树木,请他们在道场一起共修,做道场的护法神,这样就好。他也是众生,他也在迷,看到道场欢喜学佛,他也跟著来了,好事情。不要害怕,不要在意,就是不要放在心上,对他尊敬。邀请他一起共同来参加我们的念佛堂共修,讲堂里面来听经上课,这都是道场的一个好现象。

  由此可知,我们对任何一个人,对冤亲债主都要尊敬,都要用爱心。你一定要知道他本来是佛,现在变成造这些恶业是一念不觉,一念不觉不是真的。真的,真的他是佛;真的,真的他本善,人性本善。所以你要看他的本来面目,他很可尊敬,应该要尊敬。要学儒家的礼,一切恭敬,毋不敬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平等尊敬。从这个地方再发展,平等的敬爱,平等的关怀,平等的照顾,最后做到平等的帮助,不求回报。我尊重他,我并不求他尊重我;我关怀他,我并不求他关怀我,这就对了。为什么不求?我要有求,我这个心是假的,不是真心。为什么?你是有求、有企图的,你才这样做,不是真心。真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真心,真心的利益是见性,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妄心,有一念希求的话就做不到了,那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福报,这个要知道。真是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决定不能有回报的念头,我们应该要做的,诸佛菩萨应该做的,这叫「功德法」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