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七一七卷) 2007/2/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717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上次讲到「手出广供」第十二首:
【又放光明衣庄严。】
衣的表法义趣很多,通常一般讲忍辱衣,所以搭衣第一个就要想到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所面对一切顺逆境界,这个衣提醒我们要忍辱。袈裟表这个意思,从袈裟里面延伸出去,所有一切穿著的衣,都有这个意思在。在日常穿衣,穿衣是修行,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,衣遮体、遮羞,忍辱的意思非常明显。袈裟里面,这一格一格的是代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不同众生,所以范围就很广,通常我们讲十法界。十法界每个法界,你说人法界,人的品类有多少?除地球之外,十方诸佛刹土,我们在「华藏世界品」里面读过,遍法界虚空界确实有不少像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,那里头没有六道,没有十法界;可是有六道十法界的不在少数,占的比例可能还要多一些。
我们娑婆世界范围很大,照以前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,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是十亿个银河系。我们地球是银河系里头一个小点,银河像大海一样,很小的小岛。地球在太空当中不是很大的星球,小星球;太阳在银河系里头也不是大星球,也是很普通的一个星球,可是比地球大一百三十多万倍。我们太阳系里面的状况,实际上讲都还没搞清楚,又何况银河系,又何况十亿个银河系!世界之大,众生品类的复杂,世尊用这件衣、用几个格子来表示。我们面对这些众生要不能忍辱,怎么能够和睦相处?
忍辱在哪里学?第一堂课在家庭里面学,家庭里面夫妇、父子、兄弟姊妹。现在家庭是小家庭,中国古代统统都是大家庭,一般都有四代同堂,八十岁大概就四代了。五代同堂的少,五代同堂大概要一百岁的样子,一百岁才是五代同堂,大家庭。大家庭里面人口,六、七十人是很普通的,一般中等家庭都是一百多人,一百多口!家族兴旺的就有两百多人,你要不忍辱怎么能相处?所以,中国人讲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有道理。那个家不是现在的家,现在小家庭只有三、四个人,那不能跟从前相比。你能够治家,就能治国,这就说明家庭里面的复杂跟国没什么两样;能治国,你就能平天下。那个平是天下人得到公平,不是统治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。就是国际之间都能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,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就看看现代的家庭,在中国还有三代同堂的,现在的状况是夫妻不和,你看离婚率这么高,就知道了,父子不和、兄弟不和、婆媳不和,麻烦可多了。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,不能小看,不能疏忽。为什么从前能够维系著大家庭的和睦?而大家庭制度在中国存在至少五千年,原因在哪里?在教育。所以现在连外国人都很多人知道,古代的中国人懂得重视家庭教育。家庭要没有教育,这么多人、这么多的知见,怎么能摆得平?中国靠教育。齐家靠教育,修身靠教育,治国也靠教育,与国际上往来没有一样不是靠教育。所以在整个历史上看,中国是个和平的族群,是个长治久安的国家。改朝换代动乱的时间不长,而政权安定之后,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,甚至於两百年的承平时代。这是西方研究历史的人对中国非常羡慕,真的,他们也把原因找到了,家庭教育。
要知道佛教的教育是社会教育,包括家庭教育,而且是以家庭教育为根本,从家庭教育来发扬光大。我们在「净业三福」里面就看到,世尊教导我们的第一句话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再接著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个讲得清楚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说的,跟中国的老祖宗理念、方法完全相同。所以,佛法传到中国,备受中国朝野的尊重,有它的道理。就是它重视家庭教育,以家庭教育为根本,扩张为社会教育,社会教育讲到遍法界虚空界。
我们知道众生品类不齐,佛在经上把它大分,分为三大类,上、中、下三等根器。上根里面还有上上根,上上根的人不多,在大乘教里面,上上根是根熟的众生。他要是遇到缘,缘要殊胜,他一生可以成佛,上上根。上根人,如果遇到殊胜的法缘,他能够证阿罗汉果,能够证菩萨果位。所以佛陀建立教学,主要是给这两种人得度的机缘,佛不度无缘之人,这两种人有缘!缘的标准就是这一生当中,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永脱生死苦海。这就是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「一大事因缘」,佛为这桩事情到这个世间来示现。由此可知,这两种人虽然没有起心动念求佛加持,他的善根自然就感动诸佛如来,而诸佛如来决定就来应化、来示现。一个人、两个人,少数人,佛用化身;如果人数多,有几十人、几百人,佛一定应身而来。
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方式,示现的八相成道,用这个方式来。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,这个话讲得很多,众生的根性不齐,福报也不一样。根性是过去生中遇到佛菩萨、遇到阿罗汉种下的善根;福报是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所成的,每个人不一样。同样得人身,有的人大富大贵,有的人贫贱无依,不是没有原因,佛对於这方面说得很清楚。就是从学佛来说,我们中国古人常讲,这是一般凡人,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这就是说凡夫决定不能避免环境的染污,环境对我们的薰习。在中国《三字经》里头也讲得很清楚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两句话实在是《论语》里头说的。所以,学佛缘分不一样,遇到小乘他就学小乘,遇到权教他就学权教。在中国过去十个宗派,他遇到哪个宗派他就会学哪个宗派,缘不一样。
早年我们在台湾,韩馆长的两个外孙,原来跟韩馆长住在一起,三代同堂,小孩都拜佛、都念佛。以后韩馆长的女儿过世,她女儿很早二十八岁就过世了。没有几年,她女婿也过世了,外孙、外孙女回到他自己爷爷奶奶家里去住。爷爷奶奶是住公寓房子,楼下是基督教,一楼是基督教,住了几年全变成基督教徒,环境!自然就影响他一生。所以她的外孙现在做了牧师,基督教的牧师,做牧师去了,也不错。不过他从小受到佛教的薰习,他不排斥佛教,他对佛教很尊敬。这就是我们学习也是如此。
可是问题就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末法时期法弱魔强,世尊在经上讲我们这个时代,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。为什么会这么多?从前为什么很少,很难遇到邪师说法?现在太多了。从前国家控制,人民没有言论自由,没有出版的自由。你的言论、你所写的东西国家审查,正知正见才允许你出版,允许你去宣扬;如果不是正知正见,一律禁止,国家控制。所以帝王时代有这点好处,保护一般善良的人民不受邪知邪见的染污。可是现在民主、自由、开放,现在讲究人权,这个麻烦大了。言论自由、出版自由,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,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,把社会搞乱了。现在已经乱到相当严重的地步,可是人还不知道回头,继续发展下去,人民还要受痛苦。我不晓得到什么时候,大家才警觉到要回头了。
不过这个讯息最近我们听到了,去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印尼巴里岛召开一个国际会议,主题就讨论媒体。觉得媒体播出来的内容是负面的,对社会善良的风气破坏力太大了。如何能够引导媒体多播些正面的,少播些负面的,这是个讯息。会议开完之后,听说有三十多个国家两百多位代表有了这么个共识,这个事情能不能有效的落实是个问题。这么多年来,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,会而不议,议而不决,决而不行,会议多半流於形式,后面没有效果。但是总比没有好,说明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,言论还是要有管制的好。可是现在反对的力量太大,谁也不敢提出要管制言论,就像现在讲人权一样。这个事情我们要深深的去思惟、去体会。
在佛门里面,有正法、有邪法,邪正是怎么分?当然是以经典来做标准,依照经典的教学这是正法,违背经典就不是正法,这是很好的一个标准。同样是这部经典,每个人学习、体会的境界不相同,有人体会得很深,有人很浅薄,这都是由於各人根性、勤惰,还有外缘都有关系。外缘,老师很重要,同学很重要,学习的场所很重要,所以我们一个人都能够遇到样样殊胜,那叫希有难逢!这是多生多世的缘分,不是偶然能够得到的。遇到之后,那就是自己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如果统统具足,成就的希望就很大。所以缘,「佛种从缘起」,这句经文讲得非常有道理。
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,永明延寿大师,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也有很多人相信。我们看大师一生的行谊,确实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,与阿弥陀佛慈悲度众相应。世尊在这个世间,给众生留下三藏十二分教,这是无比希有的得度机缘。永明大师实在希望各个都能在一生成佛作祖,所以他一生做了一桩大功德事情,在大小乘十个宗派里面,可以说没有一个祖师能相比的。包括我们禅宗六祖大师,六祖大师有他的殊胜处,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可是永明延寿大师他用他的行动替我们做了一桩事情,你说这么一套《大藏经》我们怎么读?从哪里读起?他老人家确实从头到尾仔细的去读,读了之后把里面重要的东西节录出来,这部书叫《宗镜录》,有一百卷,分量也相当可观。
这一百卷就是《大藏经》的节要,《大藏经》里的精华他统统节录出来,你读这套书,就等於把全部《大藏经》读完了。他自己说得很好,他说他这套书主要的目的是给上根人读的,上根人读了之后他能开悟、能证果,这《大藏经》的精华。中下根性的人,虽然不能开悟、不能证果,无上菩提种子种下去了,而且帮助他不断向上提升。即使听了,听了没修也好,也成了将来成佛作祖的种子,种在阿赖耶识里头。这种慈悲心叫普度众生。他告诉我们一个原则,如果要你直截了当悟入,用什么方法?六祖的方法,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,更无别语,再没有话说了。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,你就是佛境界,你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。
所以这个衣里面,这一格一格的相代表这些意思。搭上这件衣,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平等观,平等的尊重、平等的礼敬、平等的关怀、平等的照顾、平等的帮助。永明大师的《宗镜录》,把这几句话圆满全部做到了。「衣」的表法,二十五条衣是这个意思,诸位要晓得,七条衣也是这个意思,五条衣还是这个意思。像普通我们的衣,你要是会的话,引申起来还是这个意思。我们每天穿衣,有没有想起来穿衣对自己来讲要忍辱,对众生来讲,要全心全力的帮助一切众生。现在的术语叫为人民服务,为人民,十法界里头只有一个人道;佛法讲得好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就十法界全包括了。为一切众生服务!
【普散十方诸国土。】
这是讲影响,你自己能够依教奉行,自然能够影响『十方诸国土』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现在科学家逐渐发现,人的意念,起心动念,无论你的念头是善、是恶都能影响一切众生,包括动物、植物、山河大地。我读了佛经之后,常常感到现在的人心不善,所以我们吃的东西,味道都变了。我记得我小时候,大概十岁之前,父亲在福建工作,那时是很远!过年的时候好像寄了两斤冬菇,那在我们家是很名贵的食品。那个冬菇煮出来的味道是真鲜,又鲜又香,现在你看这些菇类就没有那个味道。同样是这个土地生长,不一样了,境随心转!可是我去年在一个地方吃到的菇,有那个味道,在云南丽江。我到那边去观光旅游住了几天,每天他们都做,那个菇有味道。深山里面的,高原、深山的,还没有被染污,那个地方的居民人还很淳朴。愈是到山区,人就愈淳朴,他跟外面世界没有接触。你看那边人生活好像很苦,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种的,味道不一样!
我常常想那些人真正有福报,绝对不是大都市有钱有势的这些人,比不上他们,老天爷对得起他。他那边的树木花草跟别的地方不一样,使我们想到佛经上所讲的「境随心转」,人心地淳朴、善良,大自然的环境回归到淳朴。人心不善,连花草树木都变成变种了,花开得很好看,不香,果结得很大,不甜,味道没有了。我们用科学方法改良品种,把自然生态破坏,它不是自然长的,所以它的色香味变了。我们吃了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,很难说!现在人常常生一些奇怪的病,病从哪里来的?古人讲得好,「病从口入」,大多数的疾病都是从饮食而来的。还有衣著。我们现在穿的衣服,原料不是自然的,加上尼龙什么,都是人工的,混合来做的,都变质了。人活在这个世间不像人过的日子,你说这个多难过,几个人能警觉到?
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,来干什么的?是不是过去生中造的这些业,到这儿来受苦受难的?还是这个时代众生非常可怜,你出现在这个时代是救苦救难的,你是属於哪一类人?如果救苦救难,那真修行人,给众生做好样子,你是来救苦救难的。不是救苦救难,那你就是来受苦受难,迷惑颠倒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。自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,不知道叫愚痴,知道就觉悟了。三毒烦恼,贪虽然非常严重,摆在第一,可是愚痴是根,愚痴属於无明烦恼,很不好断。
佛教给我们的方法,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,如何对治贪瞋痴?佛教我们用戒定慧,用戒来断贪爱,用定对治瞋恚,用智慧来对付愚痴。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,真正把佛教诲的意思听懂了,能理解了,然后依教奉行,你能得真实利益。自己得利益之后,自然会影响人。可是你要记住,你一定要有耐心,正如佛所说的,众生的习气太深,染污的时间太长了。你看他接触的时候,看到你的形相,听到佛说法很欢喜、很感动,那是什么?那是善根。可是听完之后立刻就忘掉,还没有出讲堂就忘掉,有人是出了讲堂就忘掉了,一点都没有作用,这就是烦恼习气太重了。那怎么办?长时薰修。
从前李老师告诉我,因为在那个时代我没有道场,没有固定的住处,到处有人请我讲经我都去,走遍全世界。每个地方好像最长都没有住过三个月,几十年都是这样子。短的大概一个星期,长的一个月是最多的,最长没有超过三个月的,时常在旅行。李老师看著我这个样子,就对我说,他说你这样的,成就自己还可以,不能利益众生。我问他老人家,怎么不能利益众生?他反过头来问我一句话,你看到哪个众生听一部经开悟了?听一个星期的经成就了?真没有!他说这你只能成就自己,不能成就众生。
我说那怎么办?要长住在一个地方,让听经的人长时间的薰修,他才能得利益。这要缘分,我很想住在一个地方不动,没有缘,这是真的,所以这个要有缘分。过去这几十年缘结得很广,结到全世界,真正帮助人成就实在讲确实是没有。这次我在香港能住上七个月,真叫希有难逢,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住过这么久的。我移民到澳洲,澳洲的前面两年,两年总共在澳洲只住了七个月,这次到香港来住了七个月,不容易。可是年岁大了,不长住在一个地方,真的很难帮助人,尤其是教学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第十三首偈:
【又放光明宝庄严。种种妙宝集为帐。普散十方诸国土。供养一切大德尊。】
这首偈讲的是『宝』,一般人看到「宝」会联想到财富,中国人常讲财宝;佛法也恒顺众生,也讲财宝,但是佛法里面讲的财是讲功德法财。有了宝,我们一般人第一个想到,我们可以脱离贫穷,有宝就有财,可以过富裕的生活。所以宝给我们带来远离一切艰苦困难,我们才称之为宝物。可是根性利的人,他想得很远,眼前的生活困难是需要得到解决,但是将来怎么办?佛陀出生在印度,印度人对於六道轮回非常清楚,有没有真正的宝能叫我们脱离六道轮回?那比世间的这些财宝就不知道要珍贵多少倍;世间的七宝不能解决生死问题,不能解决六道问题。
一切诸佛如来,真的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珍宝,这个珍宝就是佛常讲的智慧、德相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是宝;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这是宝,那是真正的宝!讲到最后,说到最具体的,佛要求我们修学的是三宝,这个三宝通常讲佛、法、僧,但是很多人把这个意思错会了,变成迷信。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,佛法僧三宝意思非常明显,没有人误会。传了几百年之后,愈传愈讹,大家把意思都会错了。最明显的,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的,六祖大师为一般信徒传授三皈,他不说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他不是这样说法,他换了个名词,他说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。我初读《坛经》的时候,看到这个句子很纳闷,他为什么这样说?於是就联想到现在大家对三宝产生误会,应当是在能大师那个时代就发生误会了。所以他不说佛法僧,说觉正净,觉正净一般人不容易误会。我们知道佛教是后汉明帝时候传到中国来,到玄奘大师那个时代,大概是七百多年,七、八百年。时间也相当长了,慢慢的变质,现在变得更厉害,所以他讲觉正净非常有道理。
佛是觉悟的意思,自性觉才真正是宝。所以三宝都不在外面,都是自性具足,佛门里称为自性三宝,人人都有。你把自性三宝开发出来,你要是得受用,不但你眼前生活问题解决。这个解决,不一定你发财,不一定你升官,诸位要晓得,升官、发财那是另外一个业因。物质生活没有改变,还是那么样的清苦,可是怎么样?你快乐了,你不感觉到苦了,这就是改变。你看孔老夫子一生物质生活并不富裕,学生当中最贫穷的是颜回,又是夫子最好的一个学生,最聪明、最有智慧的一个学生,他又短命,三十九岁就过世了。如果颜回能长寿,我们非常相信他晚年生活会改变,这是夫子所说的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」,他没有遗憾。颜回的生活非常清苦,他比什么人都快乐,夫子学生里面没有比他更快乐的。他乐在什么地方?他乐道,我们现在讲精神生活充沛,物质生活缺乏无所谓,精神生活太丰富了。
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这句话,说老实话只有夫子跟颜回体会得最深刻,他真快乐,乐道!不是凡夫之乐,圣贤之乐,中国后人常讲孔颜之乐,孔夫子跟颜回那个乐是真的。释迦牟尼佛是最乐的,他的物质生活跟颜回没两样,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每天过托钵的生活,法喜充满,人天仰慕。这种乐要跟现在人讲他听不懂,你要跟他说这是乐,他马上听了掉头就走,说我们简直是胡说八道,这里头的乐他不知道。这里头的乐对整个宇宙生灭,万事万物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透彻的理解,这种快乐到哪里去找!不入这个境界你永远得不到,这才真正叫宝。
在经里面,让我们认识什么是佛,现在人家一提起佛就觉得这是迷信,是宗教。我们自己称为三宝,佛宝,佛宝也讲不清楚。佛是什么?佛是自己。前面我们读得很多,释迦牟尼佛讲的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一切众生包括你、包括我,包括一切人,还包括一切畜生,十法界里面有情众生全部包括。不但包括有情,还包括无情,《华严经》上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所以佛是讲自己的心性,自己的真心,自己的本性是佛。惠能大师开悟了,对五祖老和尚说了几句话,「何期自性,本来清净」,那个自性就是佛,自己的自性;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,不生不灭。身不是我,灵性是我,现在外国人懂得,他也晓得身不是我,灵魂是我,灵魂没有生灭。所以他说人没有真正死的,死生是你的身体,你的灵魂离开了,它又去找个身体。所以身体就像衣服一样,这个衣服坏了,丢掉,另外再换件衣服,衣服哪里是自己?这个身体太老了,不太好用了,丢掉,换一个。对生死一点恐惧都没有,不但没有恐惧还很欢喜,我换件新衣服,外国有这个观念。
在佛法里面讲,灵魂是不是自己?不是,灵魂是迷惑颠倒的自己。要觉悟清醒的自己,就不叫灵魂,叫灵性,灵性是灵魂觉悟了,叫灵性,迷的时候才叫灵魂。灵魂出不了六道,它再找身体它在六道里头找,找,又不能随自己的意思,什么力量在支配它?业力。所以,灵魂自己做不了主,这个要知道。这点外国人还不懂,以为灵魂可以做主,可以自己选择,自己去找个身体,其实不行。它没有选择能力,它受业力,是你过去生中造作善恶业,遇到缘它起现行,是这么回事情。灵性的提升能超越三界,能超越六道,能超越十法界,这叫佛。所以佛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
宇宙万法,宇宙从哪里来?是你的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,六祖最后一句话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何期是没有想到,没想到我的自性变现出宇宙、变现出万法。既然宇宙是自己变现出来的,你在宇宙里头还会有分别执著吗?真正明白了,对这一切万法决定一丝毫执著都没有,为什么?自性生的。所以,佛家讲的明心见性,那是佛宝,见性成佛。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搞明白,真正的宝。
我们迷得太久,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恢复自性?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辛辛苦苦讲经教学四十九年,提出许多的方法。这么多方法当中,你只要依一种方法就能成佛,所以这些方法叫法宝。通常我们一般讲八万四千法门,门径虽然不相同,方向、目标相同,都是帮助你明心见性,我们念佛法门也是如此。上上根人念佛要不要往生?不需要,他就成佛了。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成佛了,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同样一个境界。研究经教,研究到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,就是理一心不乱。用的方法不一样,统统成佛。这些叫做法宝,无量无边的法门,法宝。我们迷而不觉,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,把我们一些错误的观念、错误的想法、错误的看法、错误的做法放下。依照佛的教诲一桩一桩修正,这就是反迷归觉,反璞归真,这是法宝。所以法宝,惠能大师称为正,正知正见,跟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知见完全相同。
我们虽然在迷,如果相信,信太难了,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我们完全相信,一点都不怀疑,恭恭敬敬的接受,依教奉行,这法宝。你只要照这个去做,慢慢的突然你就开悟了。用真诚心,不要去研究,不要去想它,你愈想愈错。想是意识,意识是妄心,妄心怎么能想得出真心?真心怎么样?真心不想它就现前,不起心、不动念,真心就现前。佛这样子教导我们,很多人不相信。一定要我们头一个就是相信,不怀疑,真的照做,久而久之,一定会有个缘触动你,让你豁然大悟,你就契入了。念佛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绵绵密密一直念去,也能开悟。为什么?你妄想杂念没有了,只有这一声佛号了。到一个缘分,让你豁然觉悟,这一声佛号也不是真的,心性就现前,你就见性,那叫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还念不念佛?你要真正讲念佛,你决定证不到理一心,顶多事一心。理一心的时候,佛也没有,佛是假名,是世尊为了教学方便假设的名字,哪来的佛?哪来的众生?全是假名。
到什么时候佛跟众生的念头没有了,你就开悟了,无佛、无众生;悟了之后,悟了之后有佛、有众生。怎么回事情?教化众生,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跟阿弥陀佛一样,要假立佛、假立众生的名称,教化那些迷的人,没开悟的。开悟之后就晓得。所以经上有比喻,世尊说法「如黄叶止啼」。好像小孩在那里哭,哭得不停止,大人捡一片黄树叶,告诉他,这是黄金,很值钱,可以买糖吃,不要哭了。小孩一看到欢喜,他就不哭了,目的就达到了。这不是骗他,这是一种方法止住他的烦恼,这是叫善巧方便,教化众生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从心性流露出来,善巧方便,你可不能执著,你执著全错了,分别更错了。
所以,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教给我们这个原则要懂,他讲三个原则。你听讲经,第一个离言说相,就是你不要分别、不要执著他的言语。看经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言说相不执著,文字相就不能执著,你执著文字相错了。佛是教你断妄想分别执著,你在那里还起妄想分别执著,错了,你哪辈子才能开悟?所以学来学去是什么佛法?人天佛法。这五乘佛法,《华严经》变成人天佛法,你所得到的是人天福报,你没法子提升,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放下。如果放下执著,还有妄想分别,没有执著,这是阿罗汉读《华严经》;我们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,是人天读《华严经》,得的果报不相同。如果菩萨,菩萨是妄想还有,分别执著没有了,菩萨读《华严经》,这个菩萨在四圣法界。必须不起心、不动念,一看《华严经》立刻就开悟,就像惠能大师一样。惠能大师没有别的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所以五祖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了几句他就大彻大悟。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他也从自性流露出来的,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,真正的法宝。
最后离心缘相,离心缘相是不能研究,这个经你听了、你看了,懂得的你就懂得,不懂的念下去就好,不要去想它,愈想愈错。为什么?你想是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决定不能够解自性里面的真实义,没办法。但是现在我们去研究佛经都是用妄想分别执著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各人有各人的讲法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都是这样的。讲来讲去讲个一百年、两百年都不能见性,依旧搞生死轮回,道理在此地,这不能不晓得。真实智慧绝对不是在外面求的,是你自性里本有的;能力、技术,我们今天讲科技,这些技术不是外头学的,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你要是开悟了,没有一样你不会,你比科学家会得更多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的,微尘里头有世界,他没有发现;你要是开悟之后,可以到微尘里面去观光旅游,看那里面的世界,这是真不可思议。
僧宝是什么?僧宝是身心清净、一尘不染,身心和谐,真是这样的。都是从内,你看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,内里面五脏六腑,彼此和合,真的是互相尊重、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,身心健康。你从这个地方开悟了之后,你就会在大世界里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就跟身体里面这些器官功能一样。你从来不会起个念头,你从来不会分别执著,不会分别你我他,没有一个人你没有照顾到,没有一桩事情你不尊重,这叫皈依僧。
我们今天在人事上,看到这个顺心,看到那个不满意,你三宝都没有。这个三宝是一而三,三而一,一个得到了,三个具足。绝对不会说你这个得到,那个没有得到,那不是佛法。佛法怎么讲法?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这是佛法;一不是二,二不是一,这是世间法,你从来没有入佛法。你入佛法的时候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执著,最高的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。所以跟诸位说,阿罗汉就没有人我的分别,没有这个执著;还要执著你我他,你的、我的,一看就晓得他是凡夫。不但他不是阿罗汉,须陀洹也不是,为什么?须陀洹身见破了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须陀洹就入这个境界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有你我他,还要分别你我他,凡夫!在这个境界里面,真修行人自己很惭愧,我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入门?不要怪别人,要怪自己,怎么没有入门?入门的相是什么?绝对没有你我他,会把你我他都看成自己,跟自己一样的重要,一样的尊重,一样的关怀,须陀洹!我们没有做到,没有入门。《华严经》这大乘圆教,我们前面念过的初信位的菩萨,初信位的菩萨他的德行、断证的功夫跟须陀洹一样,智慧超过。智慧实在说有时候连阿罗汉都比不上,为什么?心量大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谚语常讲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,心量小的人入不了大乘。我们今天讲哪个重要,哪个是宝?大乘是宝,觉正净是宝,统统是你自性里具足的,不是外面的。
现在问题在哪里?现在你的宝已经被灰尘染污,不放光了。修行是什么?你怎样把那些肮脏的东西去掉。肮脏的东西就是所有一切不善,总的来说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。我们常讲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是垢秽,就是染污。你把这个去掉,把这个放下,放下,你自性里面的三宝就放光,就起作用。这个放光给你带来无比的快乐,那个乐现前,你才晓得佛的快乐,你才晓得菩萨的快乐;你没有体会到,你怎么想也想不到。佛菩萨讲、祖师大德讲,统统不能体会,一定要你亲自尝到。古德所谓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你一定亲自去尝一口,这才知道;你不尝一口,怎么说你也体会不到。
再跟你说得通俗一点,佛法为什么能够那么样吸引人,道理在哪里?真乐!世间所有的乐是假的,乐是坏苦,为什么?它不能长久,会失掉的。可是自性里面的乐永远失不掉,它不生不灭。自性、真心是静的,不是动的,六祖也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本不动摇就是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,性定,自性本定,不是修的,你见性它就现前,本定。
迷而不觉的时候,没有见性,你妄念多,那些念头是烦恼,烦恼起伏,前念灭、后念生,一个接一个无量无边。所以你的心是动的。不高兴的时候发脾气,或者高兴狂欢的时候,那是大动,像波涛一样,大动。在大动的时候,照的功夫全失掉了。你要晓得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,统是烦恼,统统是不正常。正常像水一样,正常是平的,不起波浪是正常的,那叫正受;起波浪就不正常。波浪小还勉强,对於外面山河大地还能照,还能看得清楚,浪大的时候就看不清楚了,波涛是完全不能照。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,比喻得非常好!
佛法的修学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修什么?修定。定是修行的枢纽,是修行的核心。戒是帮助你得定的,戒学是修行的前方便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慧不要修的。慧是什么?是你自性里头的,它往外露,你定的功夫愈深智慧愈大,定的功夫浅,小智慧。像我们这经上讲的十信菩萨,十信菩萨小智慧,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。到初住,真的大智慧现前,初住菩萨见性了,明心见性,超越十法界。十信位的菩萨没有超过十法界,这个我们在经上读得很清楚,七信位才出六道;换句话说,从初信到六信没出六道,在哪里?在人天,在这里修行。到得第七信,他断证功夫等於阿罗汉,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的执著统统放下,再也不执著了。
这些地方你要真修,会修什么?会修都在眼前。你心里面所喜欢的,我们举物质,喜欢吃的,喜欢穿的,喜欢玩的,有人限制你,这个不可以,那个不可以。你喜欢那个,你那个执著要放下,他来限制你,正好放下。你所讨厌的,这个我不喜欢,那个我不喜欢,他偏偏要给你,你也要把那执著放下。学什么?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头一个放下执著学什么?学我能随一切众生的缘,我统统能接受。真修行不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吗?在工作里面,我愿意做这个工作,你不让我做,我不愿意做的工作,你偏偏给我做,我统统能接受。而且什么?心平气和来接受,从这个地方勘验到自己修养功夫够不够。如果在那里生烦恼,那就完了,全都完了,佛白学了,经白听了。甚至於还有很多烦恼习气很重的,有人这样子对待我们,我们心里反应是什么?反应是怨恨。怨恨累积,恨之入骨,这就造业,造极重的罪业,这跟学佛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,大错特错了。这个要搞什么?搞三途苦报,后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真可怜!
所以会修行的,我恒顺,我一切都随顺,这个冤业就化解,消掉了,这消业障。业障消了,智慧就起来,你真正能入佛门,真正能得法喜充满,你才晓得佛法是宝。你真认识宝了,你真的获得『种种妙宝』,你真正获得了。八万四千法门,八万四千妙宝,无量法门,无量妙宝,你真看见了,你真在这里获得。如果你说没有善知识,没有好的人来引导你,错了,你不认识。对你好的人,对你恶的人,全是善知识,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。你天天当面错过,所以你不能成就!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,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。真正修行人,古大德跟我们讲,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,唯我一人是凡夫,你这一生肯定成佛。为什么?只有佛眼睛里面看众生才是佛菩萨,你居然能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,你距离成佛很近了。
如果你还是,尤其是道场当中,这个是好人、那个是恶人,你还在坚固的分别执著,你到道场来是造罪业。道场里面,三宝无比殊胜的缘分,你是一丝毫都没有感受到,这叫真正可惜。所以我也常常劝同修,如果你真是这样的情形,我劝你离开道场,这个地方既然你不欢喜,何必来?你到你欢喜的地方去。「道场可以种福!」你不是种福,你在这儿造业,你没种到福。种福是怎么种的?一切恭敬才种到福。你没有出离的心,没有出六道轮回的心,没有求生西方净土的心。你能对这个道场,不管如法不如法,你都诚诚恳恳的恭恭敬敬为大众服务,那你种到福了。如果你还有批评,你的心里还有这个好、那个坏,你没种到福,你在造业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
佛门里种福容易,造业也容易,将来果报不一样。这个不知道,我们肉眼凡夫,甚至於他在这里作恶的那个人,他是菩萨再来的,我们不知道,他是用那个方法来度众生。我们要加以毁谤的时候,罪过不得了!这个世间是龙蛇混杂,众生愈苦,佛菩萨应化就愈多,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。你真正会学,善的是善知识,造恶的也是善知识,成就自己圆满的道业,这叫善学,真正会修。这些你要是不多读经教你不懂,要多读,读一遍、两遍马上就忘掉,长时间不断的薰修,逐渐明白了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从生活、工作态度完全改过来了,那就常生欢喜心,你才真正慢慢体会到法味。好,时间到了,今天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上次讲到「手出广供」第十二首:
【又放光明衣庄严。】
衣的表法义趣很多,通常一般讲忍辱衣,所以搭衣第一个就要想到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所面对一切顺逆境界,这个衣提醒我们要忍辱。袈裟表这个意思,从袈裟里面延伸出去,所有一切穿著的衣,都有这个意思在。在日常穿衣,穿衣是修行,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,衣遮体、遮羞,忍辱的意思非常明显。袈裟里面,这一格一格的是代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不同众生,所以范围就很广,通常我们讲十法界。十法界每个法界,你说人法界,人的品类有多少?除地球之外,十方诸佛刹土,我们在「华藏世界品」里面读过,遍法界虚空界确实有不少像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,那里头没有六道,没有十法界;可是有六道十法界的不在少数,占的比例可能还要多一些。
我们娑婆世界范围很大,照以前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,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是十亿个银河系。我们地球是银河系里头一个小点,银河像大海一样,很小的小岛。地球在太空当中不是很大的星球,小星球;太阳在银河系里头也不是大星球,也是很普通的一个星球,可是比地球大一百三十多万倍。我们太阳系里面的状况,实际上讲都还没搞清楚,又何况银河系,又何况十亿个银河系!世界之大,众生品类的复杂,世尊用这件衣、用几个格子来表示。我们面对这些众生要不能忍辱,怎么能够和睦相处?
忍辱在哪里学?第一堂课在家庭里面学,家庭里面夫妇、父子、兄弟姊妹。现在家庭是小家庭,中国古代统统都是大家庭,一般都有四代同堂,八十岁大概就四代了。五代同堂的少,五代同堂大概要一百岁的样子,一百岁才是五代同堂,大家庭。大家庭里面人口,六、七十人是很普通的,一般中等家庭都是一百多人,一百多口!家族兴旺的就有两百多人,你要不忍辱怎么能相处?所以,中国人讲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有道理。那个家不是现在的家,现在小家庭只有三、四个人,那不能跟从前相比。你能够治家,就能治国,这就说明家庭里面的复杂跟国没什么两样;能治国,你就能平天下。那个平是天下人得到公平,不是统治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。就是国际之间都能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,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就看看现代的家庭,在中国还有三代同堂的,现在的状况是夫妻不和,你看离婚率这么高,就知道了,父子不和、兄弟不和、婆媳不和,麻烦可多了。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,不能小看,不能疏忽。为什么从前能够维系著大家庭的和睦?而大家庭制度在中国存在至少五千年,原因在哪里?在教育。所以现在连外国人都很多人知道,古代的中国人懂得重视家庭教育。家庭要没有教育,这么多人、这么多的知见,怎么能摆得平?中国靠教育。齐家靠教育,修身靠教育,治国也靠教育,与国际上往来没有一样不是靠教育。所以在整个历史上看,中国是个和平的族群,是个长治久安的国家。改朝换代动乱的时间不长,而政权安定之后,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,甚至於两百年的承平时代。这是西方研究历史的人对中国非常羡慕,真的,他们也把原因找到了,家庭教育。
要知道佛教的教育是社会教育,包括家庭教育,而且是以家庭教育为根本,从家庭教育来发扬光大。我们在「净业三福」里面就看到,世尊教导我们的第一句话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再接著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个讲得清楚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说的,跟中国的老祖宗理念、方法完全相同。所以,佛法传到中国,备受中国朝野的尊重,有它的道理。就是它重视家庭教育,以家庭教育为根本,扩张为社会教育,社会教育讲到遍法界虚空界。
我们知道众生品类不齐,佛在经上把它大分,分为三大类,上、中、下三等根器。上根里面还有上上根,上上根的人不多,在大乘教里面,上上根是根熟的众生。他要是遇到缘,缘要殊胜,他一生可以成佛,上上根。上根人,如果遇到殊胜的法缘,他能够证阿罗汉果,能够证菩萨果位。所以佛陀建立教学,主要是给这两种人得度的机缘,佛不度无缘之人,这两种人有缘!缘的标准就是这一生当中,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永脱生死苦海。这就是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「一大事因缘」,佛为这桩事情到这个世间来示现。由此可知,这两种人虽然没有起心动念求佛加持,他的善根自然就感动诸佛如来,而诸佛如来决定就来应化、来示现。一个人、两个人,少数人,佛用化身;如果人数多,有几十人、几百人,佛一定应身而来。
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方式,示现的八相成道,用这个方式来。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,这个话讲得很多,众生的根性不齐,福报也不一样。根性是过去生中遇到佛菩萨、遇到阿罗汉种下的善根;福报是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所成的,每个人不一样。同样得人身,有的人大富大贵,有的人贫贱无依,不是没有原因,佛对於这方面说得很清楚。就是从学佛来说,我们中国古人常讲,这是一般凡人,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这就是说凡夫决定不能避免环境的染污,环境对我们的薰习。在中国《三字经》里头也讲得很清楚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两句话实在是《论语》里头说的。所以,学佛缘分不一样,遇到小乘他就学小乘,遇到权教他就学权教。在中国过去十个宗派,他遇到哪个宗派他就会学哪个宗派,缘不一样。
早年我们在台湾,韩馆长的两个外孙,原来跟韩馆长住在一起,三代同堂,小孩都拜佛、都念佛。以后韩馆长的女儿过世,她女儿很早二十八岁就过世了。没有几年,她女婿也过世了,外孙、外孙女回到他自己爷爷奶奶家里去住。爷爷奶奶是住公寓房子,楼下是基督教,一楼是基督教,住了几年全变成基督教徒,环境!自然就影响他一生。所以她的外孙现在做了牧师,基督教的牧师,做牧师去了,也不错。不过他从小受到佛教的薰习,他不排斥佛教,他对佛教很尊敬。这就是我们学习也是如此。
可是问题就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末法时期法弱魔强,世尊在经上讲我们这个时代,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。为什么会这么多?从前为什么很少,很难遇到邪师说法?现在太多了。从前国家控制,人民没有言论自由,没有出版的自由。你的言论、你所写的东西国家审查,正知正见才允许你出版,允许你去宣扬;如果不是正知正见,一律禁止,国家控制。所以帝王时代有这点好处,保护一般善良的人民不受邪知邪见的染污。可是现在民主、自由、开放,现在讲究人权,这个麻烦大了。言论自由、出版自由,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,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,把社会搞乱了。现在已经乱到相当严重的地步,可是人还不知道回头,继续发展下去,人民还要受痛苦。我不晓得到什么时候,大家才警觉到要回头了。
不过这个讯息最近我们听到了,去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印尼巴里岛召开一个国际会议,主题就讨论媒体。觉得媒体播出来的内容是负面的,对社会善良的风气破坏力太大了。如何能够引导媒体多播些正面的,少播些负面的,这是个讯息。会议开完之后,听说有三十多个国家两百多位代表有了这么个共识,这个事情能不能有效的落实是个问题。这么多年来,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,会而不议,议而不决,决而不行,会议多半流於形式,后面没有效果。但是总比没有好,说明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,言论还是要有管制的好。可是现在反对的力量太大,谁也不敢提出要管制言论,就像现在讲人权一样。这个事情我们要深深的去思惟、去体会。
在佛门里面,有正法、有邪法,邪正是怎么分?当然是以经典来做标准,依照经典的教学这是正法,违背经典就不是正法,这是很好的一个标准。同样是这部经典,每个人学习、体会的境界不相同,有人体会得很深,有人很浅薄,这都是由於各人根性、勤惰,还有外缘都有关系。外缘,老师很重要,同学很重要,学习的场所很重要,所以我们一个人都能够遇到样样殊胜,那叫希有难逢!这是多生多世的缘分,不是偶然能够得到的。遇到之后,那就是自己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如果统统具足,成就的希望就很大。所以缘,「佛种从缘起」,这句经文讲得非常有道理。
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,永明延寿大师,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也有很多人相信。我们看大师一生的行谊,确实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,与阿弥陀佛慈悲度众相应。世尊在这个世间,给众生留下三藏十二分教,这是无比希有的得度机缘。永明大师实在希望各个都能在一生成佛作祖,所以他一生做了一桩大功德事情,在大小乘十个宗派里面,可以说没有一个祖师能相比的。包括我们禅宗六祖大师,六祖大师有他的殊胜处,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可是永明延寿大师他用他的行动替我们做了一桩事情,你说这么一套《大藏经》我们怎么读?从哪里读起?他老人家确实从头到尾仔细的去读,读了之后把里面重要的东西节录出来,这部书叫《宗镜录》,有一百卷,分量也相当可观。
这一百卷就是《大藏经》的节要,《大藏经》里的精华他统统节录出来,你读这套书,就等於把全部《大藏经》读完了。他自己说得很好,他说他这套书主要的目的是给上根人读的,上根人读了之后他能开悟、能证果,这《大藏经》的精华。中下根性的人,虽然不能开悟、不能证果,无上菩提种子种下去了,而且帮助他不断向上提升。即使听了,听了没修也好,也成了将来成佛作祖的种子,种在阿赖耶识里头。这种慈悲心叫普度众生。他告诉我们一个原则,如果要你直截了当悟入,用什么方法?六祖的方法,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,更无别语,再没有话说了。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,你就是佛境界,你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。
所以这个衣里面,这一格一格的相代表这些意思。搭上这件衣,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平等观,平等的尊重、平等的礼敬、平等的关怀、平等的照顾、平等的帮助。永明大师的《宗镜录》,把这几句话圆满全部做到了。「衣」的表法,二十五条衣是这个意思,诸位要晓得,七条衣也是这个意思,五条衣还是这个意思。像普通我们的衣,你要是会的话,引申起来还是这个意思。我们每天穿衣,有没有想起来穿衣对自己来讲要忍辱,对众生来讲,要全心全力的帮助一切众生。现在的术语叫为人民服务,为人民,十法界里头只有一个人道;佛法讲得好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就十法界全包括了。为一切众生服务!
【普散十方诸国土。】
这是讲影响,你自己能够依教奉行,自然能够影响『十方诸国土』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现在科学家逐渐发现,人的意念,起心动念,无论你的念头是善、是恶都能影响一切众生,包括动物、植物、山河大地。我读了佛经之后,常常感到现在的人心不善,所以我们吃的东西,味道都变了。我记得我小时候,大概十岁之前,父亲在福建工作,那时是很远!过年的时候好像寄了两斤冬菇,那在我们家是很名贵的食品。那个冬菇煮出来的味道是真鲜,又鲜又香,现在你看这些菇类就没有那个味道。同样是这个土地生长,不一样了,境随心转!可是我去年在一个地方吃到的菇,有那个味道,在云南丽江。我到那边去观光旅游住了几天,每天他们都做,那个菇有味道。深山里面的,高原、深山的,还没有被染污,那个地方的居民人还很淳朴。愈是到山区,人就愈淳朴,他跟外面世界没有接触。你看那边人生活好像很苦,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种的,味道不一样!
我常常想那些人真正有福报,绝对不是大都市有钱有势的这些人,比不上他们,老天爷对得起他。他那边的树木花草跟别的地方不一样,使我们想到佛经上所讲的「境随心转」,人心地淳朴、善良,大自然的环境回归到淳朴。人心不善,连花草树木都变成变种了,花开得很好看,不香,果结得很大,不甜,味道没有了。我们用科学方法改良品种,把自然生态破坏,它不是自然长的,所以它的色香味变了。我们吃了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,很难说!现在人常常生一些奇怪的病,病从哪里来的?古人讲得好,「病从口入」,大多数的疾病都是从饮食而来的。还有衣著。我们现在穿的衣服,原料不是自然的,加上尼龙什么,都是人工的,混合来做的,都变质了。人活在这个世间不像人过的日子,你说这个多难过,几个人能警觉到?
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,来干什么的?是不是过去生中造的这些业,到这儿来受苦受难的?还是这个时代众生非常可怜,你出现在这个时代是救苦救难的,你是属於哪一类人?如果救苦救难,那真修行人,给众生做好样子,你是来救苦救难的。不是救苦救难,那你就是来受苦受难,迷惑颠倒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。自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,不知道叫愚痴,知道就觉悟了。三毒烦恼,贪虽然非常严重,摆在第一,可是愚痴是根,愚痴属於无明烦恼,很不好断。
佛教给我们的方法,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,如何对治贪瞋痴?佛教我们用戒定慧,用戒来断贪爱,用定对治瞋恚,用智慧来对付愚痴。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,真正把佛教诲的意思听懂了,能理解了,然后依教奉行,你能得真实利益。自己得利益之后,自然会影响人。可是你要记住,你一定要有耐心,正如佛所说的,众生的习气太深,染污的时间太长了。你看他接触的时候,看到你的形相,听到佛说法很欢喜、很感动,那是什么?那是善根。可是听完之后立刻就忘掉,还没有出讲堂就忘掉,有人是出了讲堂就忘掉了,一点都没有作用,这就是烦恼习气太重了。那怎么办?长时薰修。
从前李老师告诉我,因为在那个时代我没有道场,没有固定的住处,到处有人请我讲经我都去,走遍全世界。每个地方好像最长都没有住过三个月,几十年都是这样子。短的大概一个星期,长的一个月是最多的,最长没有超过三个月的,时常在旅行。李老师看著我这个样子,就对我说,他说你这样的,成就自己还可以,不能利益众生。我问他老人家,怎么不能利益众生?他反过头来问我一句话,你看到哪个众生听一部经开悟了?听一个星期的经成就了?真没有!他说这你只能成就自己,不能成就众生。
我说那怎么办?要长住在一个地方,让听经的人长时间的薰修,他才能得利益。这要缘分,我很想住在一个地方不动,没有缘,这是真的,所以这个要有缘分。过去这几十年缘结得很广,结到全世界,真正帮助人成就实在讲确实是没有。这次我在香港能住上七个月,真叫希有难逢,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住过这么久的。我移民到澳洲,澳洲的前面两年,两年总共在澳洲只住了七个月,这次到香港来住了七个月,不容易。可是年岁大了,不长住在一个地方,真的很难帮助人,尤其是教学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第十三首偈:
【又放光明宝庄严。种种妙宝集为帐。普散十方诸国土。供养一切大德尊。】
这首偈讲的是『宝』,一般人看到「宝」会联想到财富,中国人常讲财宝;佛法也恒顺众生,也讲财宝,但是佛法里面讲的财是讲功德法财。有了宝,我们一般人第一个想到,我们可以脱离贫穷,有宝就有财,可以过富裕的生活。所以宝给我们带来远离一切艰苦困难,我们才称之为宝物。可是根性利的人,他想得很远,眼前的生活困难是需要得到解决,但是将来怎么办?佛陀出生在印度,印度人对於六道轮回非常清楚,有没有真正的宝能叫我们脱离六道轮回?那比世间的这些财宝就不知道要珍贵多少倍;世间的七宝不能解决生死问题,不能解决六道问题。
一切诸佛如来,真的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珍宝,这个珍宝就是佛常讲的智慧、德相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是宝;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这是宝,那是真正的宝!讲到最后,说到最具体的,佛要求我们修学的是三宝,这个三宝通常讲佛、法、僧,但是很多人把这个意思错会了,变成迷信。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,佛法僧三宝意思非常明显,没有人误会。传了几百年之后,愈传愈讹,大家把意思都会错了。最明显的,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的,六祖大师为一般信徒传授三皈,他不说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他不是这样说法,他换了个名词,他说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。我初读《坛经》的时候,看到这个句子很纳闷,他为什么这样说?於是就联想到现在大家对三宝产生误会,应当是在能大师那个时代就发生误会了。所以他不说佛法僧,说觉正净,觉正净一般人不容易误会。我们知道佛教是后汉明帝时候传到中国来,到玄奘大师那个时代,大概是七百多年,七、八百年。时间也相当长了,慢慢的变质,现在变得更厉害,所以他讲觉正净非常有道理。
佛是觉悟的意思,自性觉才真正是宝。所以三宝都不在外面,都是自性具足,佛门里称为自性三宝,人人都有。你把自性三宝开发出来,你要是得受用,不但你眼前生活问题解决。这个解决,不一定你发财,不一定你升官,诸位要晓得,升官、发财那是另外一个业因。物质生活没有改变,还是那么样的清苦,可是怎么样?你快乐了,你不感觉到苦了,这就是改变。你看孔老夫子一生物质生活并不富裕,学生当中最贫穷的是颜回,又是夫子最好的一个学生,最聪明、最有智慧的一个学生,他又短命,三十九岁就过世了。如果颜回能长寿,我们非常相信他晚年生活会改变,这是夫子所说的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」,他没有遗憾。颜回的生活非常清苦,他比什么人都快乐,夫子学生里面没有比他更快乐的。他乐在什么地方?他乐道,我们现在讲精神生活充沛,物质生活缺乏无所谓,精神生活太丰富了。
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这句话,说老实话只有夫子跟颜回体会得最深刻,他真快乐,乐道!不是凡夫之乐,圣贤之乐,中国后人常讲孔颜之乐,孔夫子跟颜回那个乐是真的。释迦牟尼佛是最乐的,他的物质生活跟颜回没两样,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每天过托钵的生活,法喜充满,人天仰慕。这种乐要跟现在人讲他听不懂,你要跟他说这是乐,他马上听了掉头就走,说我们简直是胡说八道,这里头的乐他不知道。这里头的乐对整个宇宙生灭,万事万物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透彻的理解,这种快乐到哪里去找!不入这个境界你永远得不到,这才真正叫宝。
在经里面,让我们认识什么是佛,现在人家一提起佛就觉得这是迷信,是宗教。我们自己称为三宝,佛宝,佛宝也讲不清楚。佛是什么?佛是自己。前面我们读得很多,释迦牟尼佛讲的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一切众生包括你、包括我,包括一切人,还包括一切畜生,十法界里面有情众生全部包括。不但包括有情,还包括无情,《华严经》上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所以佛是讲自己的心性,自己的真心,自己的本性是佛。惠能大师开悟了,对五祖老和尚说了几句话,「何期自性,本来清净」,那个自性就是佛,自己的自性;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,不生不灭。身不是我,灵性是我,现在外国人懂得,他也晓得身不是我,灵魂是我,灵魂没有生灭。所以他说人没有真正死的,死生是你的身体,你的灵魂离开了,它又去找个身体。所以身体就像衣服一样,这个衣服坏了,丢掉,另外再换件衣服,衣服哪里是自己?这个身体太老了,不太好用了,丢掉,换一个。对生死一点恐惧都没有,不但没有恐惧还很欢喜,我换件新衣服,外国有这个观念。
在佛法里面讲,灵魂是不是自己?不是,灵魂是迷惑颠倒的自己。要觉悟清醒的自己,就不叫灵魂,叫灵性,灵性是灵魂觉悟了,叫灵性,迷的时候才叫灵魂。灵魂出不了六道,它再找身体它在六道里头找,找,又不能随自己的意思,什么力量在支配它?业力。所以,灵魂自己做不了主,这个要知道。这点外国人还不懂,以为灵魂可以做主,可以自己选择,自己去找个身体,其实不行。它没有选择能力,它受业力,是你过去生中造作善恶业,遇到缘它起现行,是这么回事情。灵性的提升能超越三界,能超越六道,能超越十法界,这叫佛。所以佛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
宇宙万法,宇宙从哪里来?是你的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,六祖最后一句话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何期是没有想到,没想到我的自性变现出宇宙、变现出万法。既然宇宙是自己变现出来的,你在宇宙里头还会有分别执著吗?真正明白了,对这一切万法决定一丝毫执著都没有,为什么?自性生的。所以,佛家讲的明心见性,那是佛宝,见性成佛。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搞明白,真正的宝。
我们迷得太久,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恢复自性?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辛辛苦苦讲经教学四十九年,提出许多的方法。这么多方法当中,你只要依一种方法就能成佛,所以这些方法叫法宝。通常我们一般讲八万四千法门,门径虽然不相同,方向、目标相同,都是帮助你明心见性,我们念佛法门也是如此。上上根人念佛要不要往生?不需要,他就成佛了。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成佛了,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同样一个境界。研究经教,研究到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,就是理一心不乱。用的方法不一样,统统成佛。这些叫做法宝,无量无边的法门,法宝。我们迷而不觉,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,把我们一些错误的观念、错误的想法、错误的看法、错误的做法放下。依照佛的教诲一桩一桩修正,这就是反迷归觉,反璞归真,这是法宝。所以法宝,惠能大师称为正,正知正见,跟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知见完全相同。
我们虽然在迷,如果相信,信太难了,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我们完全相信,一点都不怀疑,恭恭敬敬的接受,依教奉行,这法宝。你只要照这个去做,慢慢的突然你就开悟了。用真诚心,不要去研究,不要去想它,你愈想愈错。想是意识,意识是妄心,妄心怎么能想得出真心?真心怎么样?真心不想它就现前,不起心、不动念,真心就现前。佛这样子教导我们,很多人不相信。一定要我们头一个就是相信,不怀疑,真的照做,久而久之,一定会有个缘触动你,让你豁然大悟,你就契入了。念佛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绵绵密密一直念去,也能开悟。为什么?你妄想杂念没有了,只有这一声佛号了。到一个缘分,让你豁然觉悟,这一声佛号也不是真的,心性就现前,你就见性,那叫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还念不念佛?你要真正讲念佛,你决定证不到理一心,顶多事一心。理一心的时候,佛也没有,佛是假名,是世尊为了教学方便假设的名字,哪来的佛?哪来的众生?全是假名。
到什么时候佛跟众生的念头没有了,你就开悟了,无佛、无众生;悟了之后,悟了之后有佛、有众生。怎么回事情?教化众生,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跟阿弥陀佛一样,要假立佛、假立众生的名称,教化那些迷的人,没开悟的。开悟之后就晓得。所以经上有比喻,世尊说法「如黄叶止啼」。好像小孩在那里哭,哭得不停止,大人捡一片黄树叶,告诉他,这是黄金,很值钱,可以买糖吃,不要哭了。小孩一看到欢喜,他就不哭了,目的就达到了。这不是骗他,这是一种方法止住他的烦恼,这是叫善巧方便,教化众生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从心性流露出来,善巧方便,你可不能执著,你执著全错了,分别更错了。
所以,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教给我们这个原则要懂,他讲三个原则。你听讲经,第一个离言说相,就是你不要分别、不要执著他的言语。看经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言说相不执著,文字相就不能执著,你执著文字相错了。佛是教你断妄想分别执著,你在那里还起妄想分别执著,错了,你哪辈子才能开悟?所以学来学去是什么佛法?人天佛法。这五乘佛法,《华严经》变成人天佛法,你所得到的是人天福报,你没法子提升,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放下。如果放下执著,还有妄想分别,没有执著,这是阿罗汉读《华严经》;我们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,是人天读《华严经》,得的果报不相同。如果菩萨,菩萨是妄想还有,分别执著没有了,菩萨读《华严经》,这个菩萨在四圣法界。必须不起心、不动念,一看《华严经》立刻就开悟,就像惠能大师一样。惠能大师没有别的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所以五祖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了几句他就大彻大悟。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他也从自性流露出来的,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,真正的法宝。
最后离心缘相,离心缘相是不能研究,这个经你听了、你看了,懂得的你就懂得,不懂的念下去就好,不要去想它,愈想愈错。为什么?你想是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决定不能够解自性里面的真实义,没办法。但是现在我们去研究佛经都是用妄想分别执著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各人有各人的讲法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都是这样的。讲来讲去讲个一百年、两百年都不能见性,依旧搞生死轮回,道理在此地,这不能不晓得。真实智慧绝对不是在外面求的,是你自性里本有的;能力、技术,我们今天讲科技,这些技术不是外头学的,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你要是开悟了,没有一样你不会,你比科学家会得更多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的,微尘里头有世界,他没有发现;你要是开悟之后,可以到微尘里面去观光旅游,看那里面的世界,这是真不可思议。
僧宝是什么?僧宝是身心清净、一尘不染,身心和谐,真是这样的。都是从内,你看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,内里面五脏六腑,彼此和合,真的是互相尊重、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,身心健康。你从这个地方开悟了之后,你就会在大世界里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就跟身体里面这些器官功能一样。你从来不会起个念头,你从来不会分别执著,不会分别你我他,没有一个人你没有照顾到,没有一桩事情你不尊重,这叫皈依僧。
我们今天在人事上,看到这个顺心,看到那个不满意,你三宝都没有。这个三宝是一而三,三而一,一个得到了,三个具足。绝对不会说你这个得到,那个没有得到,那不是佛法。佛法怎么讲法?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这是佛法;一不是二,二不是一,这是世间法,你从来没有入佛法。你入佛法的时候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执著,最高的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。所以跟诸位说,阿罗汉就没有人我的分别,没有这个执著;还要执著你我他,你的、我的,一看就晓得他是凡夫。不但他不是阿罗汉,须陀洹也不是,为什么?须陀洹身见破了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须陀洹就入这个境界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有你我他,还要分别你我他,凡夫!在这个境界里面,真修行人自己很惭愧,我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入门?不要怪别人,要怪自己,怎么没有入门?入门的相是什么?绝对没有你我他,会把你我他都看成自己,跟自己一样的重要,一样的尊重,一样的关怀,须陀洹!我们没有做到,没有入门。《华严经》这大乘圆教,我们前面念过的初信位的菩萨,初信位的菩萨他的德行、断证的功夫跟须陀洹一样,智慧超过。智慧实在说有时候连阿罗汉都比不上,为什么?心量大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谚语常讲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,心量小的人入不了大乘。我们今天讲哪个重要,哪个是宝?大乘是宝,觉正净是宝,统统是你自性里具足的,不是外面的。
现在问题在哪里?现在你的宝已经被灰尘染污,不放光了。修行是什么?你怎样把那些肮脏的东西去掉。肮脏的东西就是所有一切不善,总的来说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。我们常讲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是垢秽,就是染污。你把这个去掉,把这个放下,放下,你自性里面的三宝就放光,就起作用。这个放光给你带来无比的快乐,那个乐现前,你才晓得佛的快乐,你才晓得菩萨的快乐;你没有体会到,你怎么想也想不到。佛菩萨讲、祖师大德讲,统统不能体会,一定要你亲自尝到。古德所谓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你一定亲自去尝一口,这才知道;你不尝一口,怎么说你也体会不到。
再跟你说得通俗一点,佛法为什么能够那么样吸引人,道理在哪里?真乐!世间所有的乐是假的,乐是坏苦,为什么?它不能长久,会失掉的。可是自性里面的乐永远失不掉,它不生不灭。自性、真心是静的,不是动的,六祖也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本不动摇就是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,性定,自性本定,不是修的,你见性它就现前,本定。
迷而不觉的时候,没有见性,你妄念多,那些念头是烦恼,烦恼起伏,前念灭、后念生,一个接一个无量无边。所以你的心是动的。不高兴的时候发脾气,或者高兴狂欢的时候,那是大动,像波涛一样,大动。在大动的时候,照的功夫全失掉了。你要晓得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,统是烦恼,统统是不正常。正常像水一样,正常是平的,不起波浪是正常的,那叫正受;起波浪就不正常。波浪小还勉强,对於外面山河大地还能照,还能看得清楚,浪大的时候就看不清楚了,波涛是完全不能照。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,比喻得非常好!
佛法的修学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修什么?修定。定是修行的枢纽,是修行的核心。戒是帮助你得定的,戒学是修行的前方便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慧不要修的。慧是什么?是你自性里头的,它往外露,你定的功夫愈深智慧愈大,定的功夫浅,小智慧。像我们这经上讲的十信菩萨,十信菩萨小智慧,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。到初住,真的大智慧现前,初住菩萨见性了,明心见性,超越十法界。十信位的菩萨没有超过十法界,这个我们在经上读得很清楚,七信位才出六道;换句话说,从初信到六信没出六道,在哪里?在人天,在这里修行。到得第七信,他断证功夫等於阿罗汉,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的执著统统放下,再也不执著了。
这些地方你要真修,会修什么?会修都在眼前。你心里面所喜欢的,我们举物质,喜欢吃的,喜欢穿的,喜欢玩的,有人限制你,这个不可以,那个不可以。你喜欢那个,你那个执著要放下,他来限制你,正好放下。你所讨厌的,这个我不喜欢,那个我不喜欢,他偏偏要给你,你也要把那执著放下。学什么?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头一个放下执著学什么?学我能随一切众生的缘,我统统能接受。真修行不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吗?在工作里面,我愿意做这个工作,你不让我做,我不愿意做的工作,你偏偏给我做,我统统能接受。而且什么?心平气和来接受,从这个地方勘验到自己修养功夫够不够。如果在那里生烦恼,那就完了,全都完了,佛白学了,经白听了。甚至於还有很多烦恼习气很重的,有人这样子对待我们,我们心里反应是什么?反应是怨恨。怨恨累积,恨之入骨,这就造业,造极重的罪业,这跟学佛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,大错特错了。这个要搞什么?搞三途苦报,后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真可怜!
所以会修行的,我恒顺,我一切都随顺,这个冤业就化解,消掉了,这消业障。业障消了,智慧就起来,你真正能入佛门,真正能得法喜充满,你才晓得佛法是宝。你真认识宝了,你真的获得『种种妙宝』,你真正获得了。八万四千法门,八万四千妙宝,无量法门,无量妙宝,你真看见了,你真在这里获得。如果你说没有善知识,没有好的人来引导你,错了,你不认识。对你好的人,对你恶的人,全是善知识,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。你天天当面错过,所以你不能成就!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,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。真正修行人,古大德跟我们讲,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,唯我一人是凡夫,你这一生肯定成佛。为什么?只有佛眼睛里面看众生才是佛菩萨,你居然能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,你距离成佛很近了。
如果你还是,尤其是道场当中,这个是好人、那个是恶人,你还在坚固的分别执著,你到道场来是造罪业。道场里面,三宝无比殊胜的缘分,你是一丝毫都没有感受到,这叫真正可惜。所以我也常常劝同修,如果你真是这样的情形,我劝你离开道场,这个地方既然你不欢喜,何必来?你到你欢喜的地方去。「道场可以种福!」你不是种福,你在这儿造业,你没种到福。种福是怎么种的?一切恭敬才种到福。你没有出离的心,没有出六道轮回的心,没有求生西方净土的心。你能对这个道场,不管如法不如法,你都诚诚恳恳的恭恭敬敬为大众服务,那你种到福了。如果你还有批评,你的心里还有这个好、那个坏,你没种到福,你在造业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
佛门里种福容易,造业也容易,将来果报不一样。这个不知道,我们肉眼凡夫,甚至於他在这里作恶的那个人,他是菩萨再来的,我们不知道,他是用那个方法来度众生。我们要加以毁谤的时候,罪过不得了!这个世间是龙蛇混杂,众生愈苦,佛菩萨应化就愈多,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。你真正会学,善的是善知识,造恶的也是善知识,成就自己圆满的道业,这叫善学,真正会修。这些你要是不多读经教你不懂,要多读,读一遍、两遍马上就忘掉,长时间不断的薰修,逐渐明白了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从生活、工作态度完全改过来了,那就常生欢喜心,你才真正慢慢体会到法味。好,时间到了,今天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