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六九二卷) 2007/1/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69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别明业用周遍」第二首颂:
【无有分别无功用。於一念顷遍十方。如月光影靡不周。无量方便化群生。】
这首偈是讲「体用自在」,前面一首是「总明现佛说法」,我们也可以说是现身说法,这个身是佛身。如果说现身就包含范围大了,这个经教里面佛给我们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。它这个地方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是这个意思,用这个来做代表。既然能现佛身,那还有什么身不能现?所以说一个总就把所有不同的身全部包括了,我们读经、看经要懂得这个意思。譬如说菩萨,菩萨能现菩萨身,能现菩萨以下的身,不能现佛身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声闻阿罗汉能现阿罗汉身,阿罗汉以下的能现,他不能现菩萨身,也就是说他不能现比他高的,他只能现比他低的层次。佛是最高的层次,既然能现佛身,那就没有身不能现。
在《华严》里面我们知道,到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能够普现一切身。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,经上讲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就现佛身,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。法身,这是大乘教常讲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见性,就是成佛,所以他可以现佛身。在《华严经》上他是什么地位?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。这个我们前面说得很多,同学们要记住。真的成佛了,成佛就没有先后,不能说哪个先成佛,哪个后成佛,没有先后,成佛也没有大小。古人有个比喻,比喻得很好,譬如长江、黄河里面的水流向大海,没有流到海的时候,这个水有先有后。譬如在上海的长江它就在前,武汉的长江它就在后,它有一段距离。流到海里面之后就没有了,都变成海水,海水哪有先哪有后?所以你没有成佛的时候有先后、有大小,成佛之后统统没有了。
既然统统没有了,为什么世尊在华严会上还说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,包括究竟圆满的佛果是四十二个位次,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?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问,这四十二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?你要说有,在理上讲不通,理上没有先后。为什么?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,哪有先后!有起心动念就有先后,他不起心、不动念,哪来的先后?所以在理上讲讲不通,在事上讲好像又有,这怎么能把它会通?我们总算是体会到了,无明习气有厚薄不一样。虽然是烦恼断掉了,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。习气可不是那么好断的,古人给我们做比喻,我们也用这个比喻让诸位同学们细心去体会。古人用酒瓶,盛酒的瓶,酒倒干净没有了,确实没有了,酒比喻烦恼,倒干净,真的烦恼没有了,烦恼断尽了,闻闻酒瓶还有味道,那叫习气。习气能不能够倒干净?倒不干净,没法子倒。怎么办?只有把瓶盖打开摆在那里,摆上一年、半年,再闻就没有了。所以那是自然没有的,不是用什么功夫的,你愈用功就愈糟糕,为什么?用功是烦恼。
所以到法身菩萨我们才晓得,初住以上他修行修什么?叫无功用道。他那个用功就是完全是纯粹自然,不能有丝毫勉强;有丝毫勉强,我要用一点功,那他就堕落了。这个烦恼断尽大家完全是一样,确实好像四十二个阶级,就四十二个酒瓶,我们举的比喻说,你比较容易理解、容易体会。每个星期倒一瓶,把瓶子的酒倒干净,他成佛了,他先成佛。第二个星期再倒一瓶,隔七天倒一瓶;换句话说,四十二个星期就全部倒完,这四十二个星期。可能最初那个星期的瓶子闻闻没有什么味道,可是你最近一、二个星期倒的,味道就很浓,四十二个瓶子你就闻闻,味道浓淡不一样,说有四十二就是说这个;说平等,就是那个酒都倒干净,都是干干净净,一滴也没有,所以那是平等的。平等里面还是有点不同,但是那个不同不碍事,为什么?他能够现一切身。就是刚刚倒掉的,味道还很浓的也不碍事,他的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断了。
分别执著大家容易懂,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,真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。那像什么?古大德说得好,「用心如镜」。用镜子来做比喻,这是我们最常用的,早晨起来要照照镜子,晚上睡觉之前洗个脸也要照照镜子,你想想镜子你去照的时候,镜子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!镜子不会说我喜欢你,你来照,会给你清楚一点;那个人我讨厌,他来照,给他模糊一点。没有,都一样的,完全平等,没有起心动念。
所以佛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他见色闻声都不起心动念,这个厉害。菩萨,菩萨见色闻声起心动念,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,我们还是比不上他。我们跟众生接触,见色闻声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所以麻烦就来了,这叫凡夫。真正能做到起心动念,有分别,没有执著,那就比六道凡夫高明,六道凡夫是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。如果没有执著的话,他就是阿罗汉,他超越六道了;如果没有分别,他真的菩萨;说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是佛,《华严经》上说法身菩萨,这个要知道。
你看《华严经》里面讲菩萨,我们现在是讲到第十信位,从初信到六信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都有,只可以说初信到六信是一个阶级比一个阶级轻,就是执著的程度轻、淡薄了。六道凡夫执著非常严重,即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严重的执著,所以他出不了三界。到第七个位次,到第七信,执著才真正断掉,断掉他就超越六道,你看一断就超越六道。虽超越六道,他习气还有,执著的习气还有。但那个不碍事,他在四圣法界去修行,修什么?断习气。这个习气好断。位次再提升一个,提升到辟支佛,辟支佛执著的习气就断掉了。
所以阿罗汉在四圣法界声闻法界里修行,修什么?断习气。习气断了马上就升级,就升到辟支佛。辟支佛修什么?断分别,辟支佛学著不分别。分别断掉了他马上升级,他就升到菩萨。可是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,分别是没有了,分别习气在。所以菩萨这个位次上就要断分别的习气。分别习气断掉了,十法界里头他就成佛。诸位要知道,这是十法界的佛,十法界的佛也能够现一切身来度众生。可是他习气没断,烦恼没尽,所以他成佛之后,证到佛果之后破无明,无明要不破,他出不了十法界;无明破掉之后,他就出了十法界。出了十法界到哪里?到华严境界,就入华严境界,那就叫初住菩萨。初住菩萨是什么?初发心菩萨。发的什么心?菩提心。这发菩提心可不容易,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。
所以我们天天在发菩提心是有口无心,嘴皮上发菩提心,心里头没发。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没断!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那叫真发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心?我们现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归纳十个字,「真诚心,清净心,平等心,正觉心,慈悲心」。我们也发这五种心,发得很有限,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为什么会很有限,发不出来?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断掉,这五种心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自然就流露出来了,那叫真正的大菩提心。真诚心、清净心到慈悲心都是遍法界虚空界,这是学佛真实的成就,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,爱心遍法界,善意也是遍法界,才到究竟圆满。
所以修行总的原理原则你就懂得了,没有别的,放下。从哪里放下?从生活上放下。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,放下什么?放下执著。不要说我一定要吃这个,我一定要穿这个,这就是你执著,你就没有放下。从这里开始学习。到以后统统放下,没有一样不好,吃的,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好;穿的,不管什么料子,不管什么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在我们末法时期有位大德给我们做了示范,弘一大师,这很多人都知道,李叔同先生,你看没有学佛之前,他那个分别执著也是天下少有。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跟同学约会,同学来看他,约的时间早晨八点钟。他到八点钟的时候到他的客房来一看,这个客人还没来,大概迟到了两分钟,他不开门,把人臭骂一顿,你不遵守时间,八点就是八点,早一分也不行,迟一分也不行。你看执著到这个样子,这真的也是才子,艺术家,他有他的性格。
可是学佛之后,到新加坡,新加坡有个法师跟他交情很好,广洽法师,他们往来的信件都很多,就住在广洽法师的道场。那个道场我去过几次,广洽法师也接待过我。弘一法师住到广洽法师那里,那就很好侍候,每天替他烧饭,那个菜有时候咸了一点,广洽法师他有意见,这个菜今天盐放多了。弘一大师怎么说?咸有咸的味道;那个淡的,淡有淡的味道。他没有分别了,这个执著没有了,这叫修行真有功夫。所以从他的生活起居、处事待人接物,没有一样不随和,就是普贤行愿里面讲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决定没有挑拣。人家请他写字,他也是书法家,请他写字,那个笔都秃了,尖毛都秃了,他拿来写,秃有秃的味道,没有丝毫挑剔,这就叫功夫。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他全都改了,真的放下,这叫学佛。
譬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别人对我们态度不好,我们就觉得很难过,这凡夫。学佛学了几年功夫得力了,不会了。即使冤枉你,是有意的来陷害你、来毁谤你,你也会笑眯眯的解说,若无其事,这就是你修行功夫有了成绩。如果别人说你几句闲话立刻火冒三丈,你完了,你修行前功尽弃,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金不怕火,你一见到火就烧起来,那怎么行?那哪里有学佛?所以,你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禁不起风吹草动,稍稍给你点难堪马上就爆发。要知道所有一切不善,根是什么?一个字,迷;所有一切的善德是什么?是觉。迷是凡夫,觉是佛菩萨,阿罗汉是正觉,菩萨是正等正觉,佛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凡圣的差别就一个字,觉、迷。所以你看到五欲六尘境界接触到,你还有贪恋,还会起贪心,迷了;还有瞋恚,迷了!你很可怜,佛经上讲的「可怜悯者」。为什么?违背了性德。
性德是万德庄严,性德是纯净纯善,性德是圆满的十善业道,诸位去看《十善业道经》就知道了。我们今天展开《弟子规》做不到,那是什么?迷。如果是觉悟了,觉悟了《弟子规》不要学,哪要学这个东西!你所表现就是圆满的《弟子规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上每一条、每字、每句都是你自性里面的善德,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,不是人写的,不是别人编的,这个要知道。圣人所做出来的,在儒家孔子、孟子是代表,颜回是代表,他们日常生活你要去记录它,那就是《弟子规》。所以后人对於古圣先贤的生活起居记录下来,变成我们凡夫的规范。
我们要学圣人、学贤人、学佛、学菩萨,到哪里学?就从他外表上学起,里面不容易,里面是要断烦恼。从外表上学,外表上学得很像就是君子,也不错了!顺逆境界上会起心动念,但是不严重,顺境会起贪心,逆境会起瞋恚,但是那个时间很短,一会他就能自己摆平,不会记恨在心,这就是什么?他淡薄了。所以从外表上学能影响自己,影响到里面,真正要提升境界还得要放下。古大德教我们,「好事不如无事,多事不如少事」。这样说起来世间很多好事不是没人去做了吗?你不要操这个心,好事的人很多,自然有人去做。可是你这种标榜是大学问、是大智慧,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。到那些做事的人做到很厌烦的时候,他看到你这个样子,是高明,回过头来就学你。
法无定法,没有定法,只有一个目标方向是永恒不变的,那就是利益众生。什么是真的利益?不是有钱、有幸福富裕的生活就是利益,那是错误的。有财富、有地位不见得有幸福,不见得有美满。真正的美满幸福才是正确的。孔子当年在世,经济生活很贫乏,不是富有的,也只是勉强能过得去而已。诸位要记住,勉强能过得去。怎么知道他勉强?他连颜回都不能照顾,你就知道他生活过得很勉强。颜回的生活太苦了,一箪食、一瓢饮,夫子对他很感叹,一般人过这个生活是苦不堪言,但是颜回怎么样?回也不改其乐,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他满面笑容,非常快乐。由此可知,贫贱里头有乐,才叫幸福美满,孔子赞叹他。今天人什么叫幸福、什么叫美满他不懂,他要真的懂,他就追求幸福、追求美满。幸福美满从哪来的?从觉悟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颜回的乐在这里。
佛门里面,你一进佛门,佛就把这个道理传授给你,三皈依!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,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,皈依僧就是净而不染,你看一入门就传授给你。可是你并没有接受,你还要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,你还是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错了,那是迷。觉悟的人不追求这个,觉悟的人追求什么?追求对宇宙人生的明了,通达明了,绝不追求名利,绝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。
物质上享受那个乐是俗人,庸俗之乐;追求真正幸福美满的,高人,清高之乐。尤其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。孔子说老实话,没有,他根本就没有!可是看释迦牟尼佛,那你怎么个想法?释迦牟尼佛有,他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,中国古人所讲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他是这样的身分,生下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。他王位不要,舍弃掉,这个富裕豪华的生活他也放弃掉,去过苦行僧的生活。他是为什么?一般人想不通,你过那么好的生活,你把它舍弃,出到外面去讨饭,中国人叫叫化子,怎么过这种生活?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为什么?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,你能看得出来吗?你能懂吗?现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不在了,我们都盖大庙,盖个大殿,把他供在当中,他有好地方住;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,连个草蓬、茅蓬都没有。我们要懂得真正认识什么叫幸福?什么叫美满?
中国人讲圣,圣是什么意思?通达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,佛法讲诸法实相,一切法的真实相,你通达明了,这叫圣。在佛法里面,佛法称圣比世间的圣要加两个字,加什么?加个究竟明了。世间的圣人通达明了没有究竟,这佛法里面称佛,是通达明了达到究竟。这个问题在哪里?现在我们知道了,孔子起心动念没有放下,他只放下分别执著,起心动念没放下;世尊起心动念放下了,所以达到究竟,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在这首偈颂里面,第二首偈颂是讲体用自在。体是性,用是现相,是说法,是度众生,这都是用。怎样才得自在?你要不把烦恼放掉,你决定不会自在。自在从哪些地方讲起?第一个从自己私生活,我们刚才讲的穿衣吃饭,你自不自在?你还有挑剔,你就不自在;你还有这个喜欢,那个不喜欢,你不自在。所以从自身,然后再推展家庭。家庭为什么会有矛盾?意见不合!夫妻意见不合就不自在,父子意见不合就不自在,兄弟意见不合就不自在。那要怎么样?你能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自在了,统统没有了,你要怎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你作善好,作恶也好。那修行人很清楚,作善你积功累德将来你生天,造恶你到三途。
怎么说都好?要说不好,你反抗。反抗什么?反抗就善的都变成恶的。你看一吵架,善的都变成恶的,本来他要生天,现在他要往三途去,本来在往三途,下得更深。所以你一切随顺,他也很欢喜,他往上升不妨碍他,他往下堕落不至於堕落很深,堕落得很浅。不是都好吗?你看看,想想普贤菩萨那个话,恒顺众生,恒顺没有条件的;随喜功德,这个意思就更深,自己在境界里面学习什么?学习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非常难。我们先学习不执著,学习不分别,从不分别、不执著里头又学习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起心动念当然还是有,那个幅度不大,一般凡夫起心动念是大风大浪,我们是小风小浪,那就很有受用。
所以修行,每天念多少经,敲著木鱼,拜多少佛,那叫修行,不见得。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,分别执著没有放下,不是真修行。真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、一举一动,在工作、在待人接物。记住大乘教上讲的,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,放下分别就是菩萨。有人要问,我真的分别执著放下,那还像什么样子?人家拿个东西来给我,问我这是什么?我不执著、不分别,我怎么说?不分别,这是什么?不知道,那不就变成白痴?人家问我,说这是一枝笔。那你有没有执著?有没有分别?没有。你执著它是笔,你分别它是笔,我是用你的分别来回答你,用你的执著来回答你,我自己没有。所以我可以随顺你,道理在此地。
由此可知,放下分别执著,你所应用的是智慧,就是惠能大师对他老师讲的,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我们现在懂这句话的意思,他不生烦恼就生智慧,不生智慧就生烦恼。凡夫迷,迷而不觉,他就生烦恼不生智慧;觉悟的人他觉而不迷,他就生智慧不生烦恼,所以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。说,说得很容易,做不容易。但是你不做,你听我说的,你只能听到一成、二成,我讲的意思你只能懂得十分之一、二;如果你去做,你会懂得十分之五、六;当你也懂得十分之八、九,你才真正生信。
信佛可不是容易事,信佛一般人没有,一般人信佛是假的。信佛这两个字,讲到真正的信佛怎么讲法?信自己是佛,佛给我们讲的「本来是佛」,那就叫真的相信。信释迦牟尼佛是佛,这三岁小孩都会信,都知道,那不叫信佛;信佛是信自己是佛,信一切众生都是佛,这个人叫信佛。既然信佛,他的性德就会流露,纯善的心,纯净的心,纯善的行为,自然流露了。不需要学,决定没有一个恶念,决定不会做一桩错事;凡夫想学学不来,怎么学都会有差误。所以信这个字有等级、有差别,了凡先生讲得很有意思,有真、有假,有大、有小,有圆、有偏,他讲了八种,这就是讲的差别。他讲的是善恶,我们讲信跟不信,同样有许多不同的差别,你都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
这个偈子里面,第一个是『无有分别无功用』,你看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这前面一句「拣非」,有两个意思,「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」。下面三句「显正」。这个地方给我们拣别两个意思,念是起心动念,动就是一切造作。佛法告诉我们,常讲正念,什么叫正念?不起心、不动念叫正念。首先要懂得念这个字的意思,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,你就知道中国文字很了不起,中国的正体字,现在大陆称繁体,我们依旧称正体。在中国文字里面,你看有最早的是甲骨文、钟鼎文,以后有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,楷书就是正楷,楷书,有简体。简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,没有什么繁体,繁体是没有,有简体。我们要承传中国传统的文化,这正体字。这些字是符号,智慧的符号,你不会念它,它怎么发音不会念它不要紧,你看它那个写法的样子,你就懂得它的意思。这是在外国文字里头找不到的。我们祖宗的智慧创造出这些符号,传达他们的智慧,祖宗世世代代的智慧、经验藉著这个符号传给后代子孙,法宝!所以要认字。
你看「念」这个字,上面是个今,下面是个心,这是念。念是什么意思?就是现在的心。现在心里面是干干净净,什么东西都没有,这叫正念;心里头加点东西就不是念,那就变了。变成什么?如果你要是有了分别,这个分别就是界线出来了,就变成思。为什么?心里面划好多好多块,一块一块划起来,上面写个田字,就是里头有方块了,那心就变了。这个今心是什么都没有,所以这「无念之念」。如果有执著,执著就麻烦,执著是什么?执著就有相。有相,那心上加个相就变成想,就变了。所以有想,这心坏了,有思,心也坏了,现在讲某人有思想,那不是好东西。圣人没有思想,佛菩萨没有思想,没有思想是真心,真心起作用生智慧,思想是妄心。在佛法里面思是什么?思是第七识末那识,想是第六识,第六识是分别,第七识是执著;第六识是想,第七识是思,就是思想,所以那不是好东西。我们坏就坏在这个思想,还把这个思想执著不放,认为自己思想是正确的,其实思想全是错的。为什么?你真心里头没有,迷了之后把智慧变成了思想,思想是烦恼,这不能不懂。这是念字,讲到无念之念,念无分别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还看第二首偈,经文文字好像不多,可是意思确实很深很广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
【无有分别无功用。】
是讲「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」。这两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、要学到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甚至於说就在起心动念之处。如果真的会用,你跟菩萨就没有差别,凡夫跟菩萨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。凡夫是念有分别、有执著,所有一切作为都有功用,现在讲什么?有成就、有功德,这佛门讲;世间法讲,你有功劳,大的功劳是你有功勋,都是执著在这些假相上。假相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所以这桩事情必须对於诸法实相有真正的认知,你才可以做到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。那念不念?念。动不动?动。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。有一个为自己就错了,为什么?你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《金刚经》上讲你就有四见。四见是迷不是觉,有四见一定就变成四相,你就会执著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那你的烦恼就无量无边了。
菩萨跟我们一样,你想想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现身,示现成正觉,八相成道,十九岁出家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,三十岁成道,学习了十二年,十二年的学习全是世间法。世间法怎么样?不能解决问题。最后彻底放下,这一放下,性德现前了,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德相全现前了,这个现前才能解决问题。帮助众生解决问题最彻底、最究竟、最圆满的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明了诸法实相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了解宇宙的真相,了解生命的真相,了解自己的真相,自己与诸佛菩萨、与天地万物的真相,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就成佛,就叫做佛。
真相了解之后是什么?原来是一体。前面我们讲贤首国师「妄尽还源观」,第一个一体,知道宇宙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,大乘教上常跟我们讲的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心是能现能变,法是所现所变,能所是一不是二,这是真相。了解这个道理,那个人陷害我,天天找我麻烦,就像什么?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了。牙齿害了舌头,舌头有没有报复?有没有要把牙齿拔掉?不会。为什么?一体。如果我们懂得一切众生,造恶的众生跟我们是一体,他造怎么样的罪业,我不会有丝毫责怪他的心,就像舌头被牙齿咬到一样,知道他所造作的错事是一念不觉。他为什么会造这个事情?佛说得好,他一念不觉。那个一念是什么?就是当下一念,不觉就迷了,迷了才会做错事情,不可以责怪他,还要帮助他,帮助他一念觉,这就对了。
帮助的方法太多,底下第四句讲到「无量方便化群生」,这「化」里头有感化、有教化,这才是正确的,才没有做错。所以觉悟的人永远没有错误,不觉的人总是免不了错误。如何帮助他觉悟?帮助他觉悟首先自己要觉悟,自己不觉悟,没有法子帮助别人觉悟。我们今天办事办不好,跟人处不好,什么原因?自己不觉。你不要怪别人,你怪别人永远错误。我自己觉悟了,我就能觉悟他。我是个好人,我会帮助他变成好人;我不是好人,永远不能帮助他变成好人,要懂这个道理。懂这个道理的人是佛菩萨,就不是凡夫。
古大德常讲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,让他慢慢在当中反省、观察、觉悟,最后回头。你要不做出来怎么行?不做出来,你讲这些道理给人听,他说这是假的,这是骗人的,这不是事实。一定要自己做到,让他观察,让他思惟,让他反省,最后一定觉悟。你不要限定时间,限定时间你就错误,他这一生不能觉悟,来生觉悟;来生不能觉悟,后生觉悟。佛教化众生没有时间表的,佛可以等,你这个迷惑颠倒造业受报,佛可以等无量劫,无量劫之后你总有一天会回头。你看佛有耐心,我们没有耐心不能成就事业,得有耐心。
念这个字认识之后,就晓得念是今心,心里头没有东西,这正念;心里头有了东西就叫妄念,就不是正念,是妄念。所以我们要学习,我们要用真心来工作,用真心来生活,用真心的生活就是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真心;有分别、有执著想要怎样,希望怎样,不行,这不是真心。希望做好事也是妄想,希望干个坏事是妄想,希望干个好事还是妄想,平等的,这要懂得。有这个缘,佛家讲有缘,缘讲机会,有这个机会我们要做。譬如我们这说去年,现在二00七年,二00六年十月我们从巴黎、从英国回来之后,感到培养汉学的师资非常重要,非常的迫切。我们懂得怎么样培养,可是缘不成熟,机会没有,没有这个机会。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们就要做,做了怎么样?不能居功。「我做了个好事」,那就错了,你马上就堕落,为什么?你就有分别、有执著。
无功用,无功无用,就是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天天做,很努力、很认真做,就跟没做一样,你的心多干净!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说法,四十九年不疲不厌,他说了什么法?他最后说他一句法也没说,哪个人要说他说法,叫谤佛。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,动无功用,念无分别。做了四十九年,从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、教化众生,没有起个念头。决定没有一个念头「我做多少功德,我做多少好事」,没有,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。现在人还留下什么著作,释迦牟尼佛没有,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来。经典,这诸位晓得世尊走了以后,学生接受老师教诲,从记忆当中把它记录下来,流传给后世。你看佛示现多干净。佛如果说当年也要把讲的这些经典,或者是自己不写,叫学生你们写出来,写出来给我看,将来留给后世,那佛就有念、有动了,佛没有。
我们现在人想,佛没有留下真可惜!是不是真可惜?你要说真可惜,你不懂得佛的意思;你要懂得佛的意思,佛这个做法一定点头,没错。为什么?你要能够做到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,你不就成佛了吗?都做给你看了,你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?不要!佛讲得多明白、多清楚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你的智慧、你的能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。你要跟他学,你永远学不到他,永远比他低一级;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一下明白了,你跟他就一样了,所以他做的是对的。他要当时把它写下留给后世的人,后人永远不能达到他,这个用意多深。
你们看看惠能大师的成就,就明白了。中国真的还有这么好的榜样给你做证据、做证明,没有惠能我们真的找不到证据;纵然体会到,找不到实际的例子。一看惠能实际的例子,原来放下就是。惠能放下他成佛了,你放下你马上成佛,我放下我立刻成佛,就这么个道理!你不肯放下,你还留恋六道轮回,你还想当凡夫,佛不障碍你,佛绝不勉强一个众生,你喜欢做什么你尽量去做,为什么?一念不觉。到他一念觉就回头了,一念不觉就做大梦,梦里头有苦有乐。《永嘉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
所以从我们众生这个角度上来看,佛生生世世、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众生,都在那里表演做样子给我们看;可是我们迷惑颠倒,粗心大意,没看出来。也许你要问我,佛时时刻刻示现样子给我看,佛在哪里?所以,你没有见到佛。除了我自己之外都是佛,他示现贪给我看,他示现瞋恚给我看,他示现行善给我看,那个示现作恶给我看,不都在那示现吗?你几时一下觉悟了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就醒过来。这个人在研究经教给我看,那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参学吗?菩提树一坐下,统统放下给我看,放下就是。十二年参学,踏破铁鞋无觅处;菩提树下坐在那里,一下放下了,得来全不费工夫,就说明白了。你看在中国禅宗将近两千年来,一些真正大彻大悟的人给我们做了样子。
所以佛在哪里?到处都是!你没有见到,我见到了。你见到佛才真正生欢喜心,你在家庭里面,父母、夫妻、小孩、亲戚、朋友,没有一个不是佛,你真看到之后你生欢喜心,你一家人都高兴,这是什么?这是佛教家庭,没有一个不高兴。这是你最近的亲人,而是最容易得度的,自己家的身边人都度不了,你还能度别人吗?这个道理要懂。
佛不度无缘之人,这一生当中缘最亲密的就是家人,要明白这个道理,自己才有信心,自己这个道心才增长。原谅别人所有的过失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不生瞋恚心,不生瞋恚心你就把地狱道断掉,缘断掉了,你决定不会堕地狱,瞋恚堕地狱。统统看清楚了,顺境里面不生贪恋,不生贪恋饿鬼道断掉了,决不堕饿鬼道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明了,不糊涂、不迷惑,就是不愚痴,你就不堕畜生道。所以不贪、不瞋、不痴在哪里学?就在日常生活、在环境当中学。学会了之后自己有把握,我决定不堕三途。纵然是人天福报也不贪恋,你就有能力出六道轮回,超越三界;人天福报还有所留恋的话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一定要知道六道轮回是假的,梦中佛事。所以你从哪里学?学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,要学这个。这个学到之后,你就看到作用就太大了。你看下面:
【於一念顷遍十方。】
清凉在此地给我们讲的,「无念之念,一念遍於十方」。一念遍於十方,为什么?无念那个念就刚才讲的真心,真心里头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起心动念;换句话说,用现在的话来说,现在科学家的名词,就是没有空间维次。空间维次是从哪里来的?空间维次是从起心动念来的,从分别执著来的。起心动念就有空间维次,但是那个空间维次没有太大的障碍;到分别心起来,空间维次就形成障碍;到执著心起来,那就严重障碍。怎么突破?突破是放下,一般讲就是修定。定是什么?定是清净心。
清净心愈深,突破空间维次就愈广大,一般最普通的来讲就是六道,你能够突破六道的空间维次,你能够看到饿鬼,你能够看到地狱,你能够看到诸天,六道里面你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六道众生在交谈什么你也听得清清楚楚,你没有言语的障碍,不管哪一道众生在讲话你都懂,你都听得懂,不用去学言语都能懂,意念上能沟通,有这个能力。这个能力真的在一万多年前婆罗门教就做到,我们想在印度还有许多宗教应该都能做得到,但是那些宗教的经典流通量少,流通的面不大,而是婆罗门教比较上流通的面广大一点,我们能够看得到。他们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靠什么?禅定,四禅八定,婆罗门教修的。我们佛门里头也修,修到第八定还要再修,到第九定成功就超越六道,所以阿罗汉所得的定叫九次第定。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第九定超越了,他没有空间维次的界限,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他一念立刻就遍法界虚空界,这速度快!
无念之念那个效果大。有念之念能不能遍虚空法界?也是一样的,一念都遍十方。为什么?它是心的作用。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,我们讲真心,心在觉就称为真,心在迷就称为妄。佛法里头有一句相信你也听得很熟,「真妄不二」,真心一念遍於十方,妄心一念遍不遍十方?也遍十方。所以我们起个念头,不管是善念、是恶念、是妄念、是真念,都是遍法界虚空界。佛菩萨,这所有宗教讲的神灵,乃至於鬼神,哪个不知道?各个知道。你千万不要说我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。你能够骗人,骗不了鬼神,更骗不了高维次空间我们称为神灵,就是高维次空间的众生。像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这高维次的,诸天也比我们高,不能瞒人,没有一桩事情可以欺骗人的。所以古人教导我们「人要慎独」,独是什么?我一个人在房间没人看见,也应该要做什么样的观想?「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」,虽然没有看见,也是一样好像有十个人瞪著眼睛看你,十个手指指著你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所以人,我们常讲要自爱、要自省,自爱不能有一个妄念,要知道别人可以害我,我不能害人。为什么他能害我?他迷;为什么我不能害他?我觉,觉就不可以报复。那我要报复我也是迷,迷就不说了,统统是糊涂人!还谈什么?佛也不给你谈。佛什么时候给你谈?什么时候你开始觉悟了才给你谈。迷得很严重的时候,看你回不了头不给你谈,谈了你不相信,你还要反驳。所以劝人,他能听、能接受要劝他,不劝他是你的错误;他不能接受,不能够听你的劝导,你就不应该劝他。劝他怎么样?反而结冤仇,他会恨你。言语是大学问,不该劝的人不可以劝,该劝的人不能不劝,你要有智慧能够辨别。
无念之念是法身菩萨,无念之念是法身菩萨才有的,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没有,为什么?他有起心动念。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,这是真心。妄心,是真心迷了之后就变成妄心,妄心就是阿赖耶识。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阿赖耶识,不过他用得正,我们用得邪。六道凡夫用得邪,不正,四圣法界用得正不邪。我们凡夫里面天人接近正,不是纯正,邪里头有正,邪中正,阿罗汉、辟支佛他是正中有带点邪,到菩萨那就是正而不邪,佛菩萨正而不邪。那个邪,阿罗汉、辟支佛的邪是带著习气,就是执著的习气没断干净,我们都要尊敬,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。
「无功之功,多门摄於群品」。群品,品是品类,群是多,用佛法术语讲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门是门道、方法,面对著十法界依正庄严,你的方法无量无边,没有定法。你看现身,没有一定的身。诸位要晓得,身见破了,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所以这个身能分身、能化身,一身能够现无量无边身。现无量无边身不是一个样子,现种种不同的样子,叫随类现身!你喜欢什么样子,他就给你现什么样子。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所以没有身相。不管现的是什么身相,如果是观世音菩萨现的,那都是观世音菩萨。所以我们看《观世音菩萨变相图》,我还有两本,现在放在澳洲,里面有五百个观世音菩萨相,男女老少统统都有,每个相都不一样。实际上菩萨在十法界现相哪止五百种?太多了,无量无边的相全是观世音菩萨。现身摄於群品!
说法也是不相同。说法,诸位要知道,不仅是言说,他表演的也是说,身说,不用言语,做出样子来给你看,让你看到这个样子,你领悟了,你明白了,不必要说话,上根人看样子。所以佛三转法轮,第一个示转,示就是示现,一看到这个样子他就觉悟,上根人。中根人看到这个样子他还没觉悟,必须加以解说,解说就是劝转,讲经说法是劝他,他听到劝他的时候受了感动,他领悟了。下根人还不行,劝他还是麻木不仁,还是不懂,那不懂怎么样?要作证转。就是现在科学要拿证据来,真的拿出证据来给他看,他就相信了,作证转,叫三转法轮。还有拿出证据来他也不相信,那没法子,怎么办?来生后世再来!还是不舍弃你,把度化你的时间再往后推,不急著在这一世。在这一世有缘的,就是拿出证据他回头,还是有缘。
佛不度无缘之人,无缘是拿出证据他也不相信,这就没办法救。无缘是这一生无缘,不是说来生无缘,不是说永远无缘,这个道理要懂。从永恒的来说,一切众生跟佛都有缘,这一生未必有缘,这个道理要懂。佛法是平等法,佛真的是慈悲遍法界,善意满虚空。我们要学,心量要拓开,要爱宇宙,要爱一切众生,不但是一切人,一切动物、植物、矿物没有一样不爱,你的心就好欢喜,你真的得什么?法喜充满。比孔老夫子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还要高。如果说这个也讨厌,那个也讨厌,你不堕三途谁堕三途?三途苦!你现在就是这个也苦,那个也苦,你永远就走苦的道路;你要是学佛,没有一样不乐,你走的是乐的道路。乐的道路终点就是极乐世界,苦的道路终点是阿鼻地狱,没人障碍你,也没人拉你,你自己愿意往哪里走你就往哪里走,所谓是自作自受。
这个作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,对一切众生的服务,尊重一切众生,敬爱一切众生,关怀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这总的一句来说就是度众生,这个度的意思至少要包括这四个,第一个尊重,第二个敬爱,第三个关怀,第四个服务,这叫度众生。决定没有界限!你是我亲戚朋友,那是外面人,你就有分别了,你就不能够摄於群品。群品是决定没有条件,所以说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十法界有情众生一律平等对待。
我尊重鬼神,鬼神也尊重我。怎么知道他尊重我?他常常来找我。他也说得很坦白,他说:法师,你尊重我们,所以我们也尊重你,就常常来找你。为什么很多人鬼神不找你?你不尊重他,他来找你没用处,有事情想求帮忙你不会答应。他来找我求帮忙,我能做得到的我一定答应。
小动物,这些年来就太明显了,蚊虫、蚂蚁、蟑螂、老鼠这些家里常常有的,我住的地方几乎找不到。纵然有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,互相帮助不会干扰,好相处,都是好朋友,都是同参道友。跟著我的这些小动物都念佛,还有很多往生的,怎么知道它往生?苍蝇在佛像面前那个地方不动了,再看死了,我就晓得它是往生的。在佛像面前,飞到那个地方好久不动,看它死在那个地方;蟑螂也有,在佛像面前往生的,我就晓得那是真往生。我们也把它捡起来把它埋葬起来,也给它念往生咒、念佛给它回向。不但这些畜生道有不少念佛往生的,饿鬼道也有,甚至於还有植物。
树木有神,花草也有神。树木有神是佛经上讲的,树高度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有神。不是树变成神,是有灵,我们一般讲灵魂附在树上,依这个树木做为他居住的场所,好像住家一样,他的房子,他住在那里头就变成树神。尤其是几百年、几千年的树,那个神修行功夫就很高,很有灵性,就不是普通的小树小神。花草神,我们在笔记小说里面读到,佛经里面说得不多,可是我们真正发现的证明是在陈晓旭的家里。这是国内演《红楼梦》里面的林黛玉,陈晓旭,是她碰到这个事情,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她说她跟先生有天晚上进房间,感到房间里的阴气很重,就是磁场很不好,心里头就知道一定有什么灵鬼在里头。所以她就说,如果真的有神灵,她尊重神灵在这个地方,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的你就给我做个表示让我了解。这表示用什么表示法?晚上,她就说你让这个电灯闪三次,她就说这么句话,大概过了差不多五分钟,果然电灯就闪了三次,她就寒毛直竖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她说怎么办?我看不到你,你看到我,我看不到你,我们无法沟通,她说这样好了,我睡觉的时候你晚上托梦给我。那天晚上真的,是什么神?她家里面的院子,院子里头有草木,这个花草神托梦给她,求她救命。她说那群灵就像小孩一样,像三、四岁小孩一样,很多,求救。怎么救?赶快浇水,我们都快要枯死了。一再说我们是你家里面花园里头草木神,嘱咐了好多遍,怕她忘记。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,她一下记得赶紧到花园去看,果然,花园是她父亲照顾的,她父亲只浇花,地下草没有浇,她赶紧拿著水就浇,浇地下这些草。她父亲:草不要浇,浇花就好了。她也不敢讲话,她还是浇。从这证明草都有神,草的神就像婴儿一样。使我想像到现在有很多堕胎的那些婴儿,可能他们死了都附在草上变成这种神。因为他很小,他没有附在大的花草树木他没有,都在草地。
使我们想到世尊在戒律里头,「清净比丘不踏生草」有道理。这个地方有路,一定要走路,不要踏草,草真的有神,要尊重他。除非是什么?这个地方没有路,必须要从这里通过,那可以,那也要很规矩,对它也很尊重,很对不起它,不得已从这里通过。所以对於天地万物有尊重之心、有爱心,从这里养我们的慈悲心,养我们的菩提心,这才能多门摄於群品。这一念遍十方,知道善念、恶念都遍十方,我们起心动念要谨慎,要起善念,不能起恶念,起恶念决定害自己。虽然六道是个梦,你常常要是做恶梦,恶梦很难受。所以首先要转恶为善,再进一步转迷为悟,再提升转凡为圣。这个路子是对的,不能够一直再迷下去。后面两句:
【如月光影靡不周。】
这句是比喻像月亮,月亮比喻什么?比喻心,比喻一念。光是它的作用,照明,照一切、照大地,比喻遍十方,用这个比喻,从比喻当中你去想,所以念头不能不谨慎。末后:
【无量方便化群生。】
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全是利益自己、利益别人,度自己、度众生。如果对自己没有利益,对别人就没有利益,这是一定道理的。自己迷、自己苦也度不了众生,只有自己觉悟,必定会帮助别人觉悟。人家长时间来跟你接触、来观察你,一定会跟你学习,叫潜移默化。人人都能回头,昨天香港报纸上登的末日时钟它就会慢下去。科学家告诉我们末日时钟现在只有五分钟,五分钟就接近末日了。它这个一分钟大概是十年的样子,五分钟就五十年,世界就没有了。如果我们大家念头都善,心行都善,不再向恶的地方走,这个世界还会延续。这个道理我们懂,佛经上说「境随心转」,人心善,世界就会变好;人心不善,世界就变坏,就这么个道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别明业用周遍」第二首颂:
【无有分别无功用。於一念顷遍十方。如月光影靡不周。无量方便化群生。】
这首偈是讲「体用自在」,前面一首是「总明现佛说法」,我们也可以说是现身说法,这个身是佛身。如果说现身就包含范围大了,这个经教里面佛给我们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这个意思一定要懂。它这个地方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是这个意思,用这个来做代表。既然能现佛身,那还有什么身不能现?所以说一个总就把所有不同的身全部包括了,我们读经、看经要懂得这个意思。譬如说菩萨,菩萨能现菩萨身,能现菩萨以下的身,不能现佛身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声闻阿罗汉能现阿罗汉身,阿罗汉以下的能现,他不能现菩萨身,也就是说他不能现比他高的,他只能现比他低的层次。佛是最高的层次,既然能现佛身,那就没有身不能现。
在《华严》里面我们知道,到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能够普现一切身。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,经上讲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就现佛身,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。法身,这是大乘教常讲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见性,就是成佛,所以他可以现佛身。在《华严经》上他是什么地位?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。这个我们前面说得很多,同学们要记住。真的成佛了,成佛就没有先后,不能说哪个先成佛,哪个后成佛,没有先后,成佛也没有大小。古人有个比喻,比喻得很好,譬如长江、黄河里面的水流向大海,没有流到海的时候,这个水有先有后。譬如在上海的长江它就在前,武汉的长江它就在后,它有一段距离。流到海里面之后就没有了,都变成海水,海水哪有先哪有后?所以你没有成佛的时候有先后、有大小,成佛之后统统没有了。
既然统统没有了,为什么世尊在华严会上还说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,包括究竟圆满的佛果是四十二个位次,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?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问,这四十二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?你要说有,在理上讲不通,理上没有先后。为什么?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,哪有先后!有起心动念就有先后,他不起心、不动念,哪来的先后?所以在理上讲讲不通,在事上讲好像又有,这怎么能把它会通?我们总算是体会到了,无明习气有厚薄不一样。虽然是烦恼断掉了,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。习气可不是那么好断的,古人给我们做比喻,我们也用这个比喻让诸位同学们细心去体会。古人用酒瓶,盛酒的瓶,酒倒干净没有了,确实没有了,酒比喻烦恼,倒干净,真的烦恼没有了,烦恼断尽了,闻闻酒瓶还有味道,那叫习气。习气能不能够倒干净?倒不干净,没法子倒。怎么办?只有把瓶盖打开摆在那里,摆上一年、半年,再闻就没有了。所以那是自然没有的,不是用什么功夫的,你愈用功就愈糟糕,为什么?用功是烦恼。
所以到法身菩萨我们才晓得,初住以上他修行修什么?叫无功用道。他那个用功就是完全是纯粹自然,不能有丝毫勉强;有丝毫勉强,我要用一点功,那他就堕落了。这个烦恼断尽大家完全是一样,确实好像四十二个阶级,就四十二个酒瓶,我们举的比喻说,你比较容易理解、容易体会。每个星期倒一瓶,把瓶子的酒倒干净,他成佛了,他先成佛。第二个星期再倒一瓶,隔七天倒一瓶;换句话说,四十二个星期就全部倒完,这四十二个星期。可能最初那个星期的瓶子闻闻没有什么味道,可是你最近一、二个星期倒的,味道就很浓,四十二个瓶子你就闻闻,味道浓淡不一样,说有四十二就是说这个;说平等,就是那个酒都倒干净,都是干干净净,一滴也没有,所以那是平等的。平等里面还是有点不同,但是那个不同不碍事,为什么?他能够现一切身。就是刚刚倒掉的,味道还很浓的也不碍事,他的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断了。
分别执著大家容易懂,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,真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。那像什么?古大德说得好,「用心如镜」。用镜子来做比喻,这是我们最常用的,早晨起来要照照镜子,晚上睡觉之前洗个脸也要照照镜子,你想想镜子你去照的时候,镜子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!镜子不会说我喜欢你,你来照,会给你清楚一点;那个人我讨厌,他来照,给他模糊一点。没有,都一样的,完全平等,没有起心动念。
所以佛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他见色闻声都不起心动念,这个厉害。菩萨,菩萨见色闻声起心动念,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,我们还是比不上他。我们跟众生接触,见色闻声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所以麻烦就来了,这叫凡夫。真正能做到起心动念,有分别,没有执著,那就比六道凡夫高明,六道凡夫是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。如果没有执著的话,他就是阿罗汉,他超越六道了;如果没有分别,他真的菩萨;说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是佛,《华严经》上说法身菩萨,这个要知道。
你看《华严经》里面讲菩萨,我们现在是讲到第十信位,从初信到六信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都有,只可以说初信到六信是一个阶级比一个阶级轻,就是执著的程度轻、淡薄了。六道凡夫执著非常严重,即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严重的执著,所以他出不了三界。到第七个位次,到第七信,执著才真正断掉,断掉他就超越六道,你看一断就超越六道。虽超越六道,他习气还有,执著的习气还有。但那个不碍事,他在四圣法界去修行,修什么?断习气。这个习气好断。位次再提升一个,提升到辟支佛,辟支佛执著的习气就断掉了。
所以阿罗汉在四圣法界声闻法界里修行,修什么?断习气。习气断了马上就升级,就升到辟支佛。辟支佛修什么?断分别,辟支佛学著不分别。分别断掉了他马上升级,他就升到菩萨。可是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,分别是没有了,分别习气在。所以菩萨这个位次上就要断分别的习气。分别习气断掉了,十法界里头他就成佛。诸位要知道,这是十法界的佛,十法界的佛也能够现一切身来度众生。可是他习气没断,烦恼没尽,所以他成佛之后,证到佛果之后破无明,无明要不破,他出不了十法界;无明破掉之后,他就出了十法界。出了十法界到哪里?到华严境界,就入华严境界,那就叫初住菩萨。初住菩萨是什么?初发心菩萨。发的什么心?菩提心。这发菩提心可不容易,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。
所以我们天天在发菩提心是有口无心,嘴皮上发菩提心,心里头没发。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没断!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那叫真发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心?我们现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归纳十个字,「真诚心,清净心,平等心,正觉心,慈悲心」。我们也发这五种心,发得很有限,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为什么会很有限,发不出来?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断掉,这五种心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自然就流露出来了,那叫真正的大菩提心。真诚心、清净心到慈悲心都是遍法界虚空界,这是学佛真实的成就,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,爱心遍法界,善意也是遍法界,才到究竟圆满。
所以修行总的原理原则你就懂得了,没有别的,放下。从哪里放下?从生活上放下。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,放下什么?放下执著。不要说我一定要吃这个,我一定要穿这个,这就是你执著,你就没有放下。从这里开始学习。到以后统统放下,没有一样不好,吃的,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好;穿的,不管什么料子,不管什么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在我们末法时期有位大德给我们做了示范,弘一大师,这很多人都知道,李叔同先生,你看没有学佛之前,他那个分别执著也是天下少有。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跟同学约会,同学来看他,约的时间早晨八点钟。他到八点钟的时候到他的客房来一看,这个客人还没来,大概迟到了两分钟,他不开门,把人臭骂一顿,你不遵守时间,八点就是八点,早一分也不行,迟一分也不行。你看执著到这个样子,这真的也是才子,艺术家,他有他的性格。
可是学佛之后,到新加坡,新加坡有个法师跟他交情很好,广洽法师,他们往来的信件都很多,就住在广洽法师的道场。那个道场我去过几次,广洽法师也接待过我。弘一法师住到广洽法师那里,那就很好侍候,每天替他烧饭,那个菜有时候咸了一点,广洽法师他有意见,这个菜今天盐放多了。弘一大师怎么说?咸有咸的味道;那个淡的,淡有淡的味道。他没有分别了,这个执著没有了,这叫修行真有功夫。所以从他的生活起居、处事待人接物,没有一样不随和,就是普贤行愿里面讲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决定没有挑拣。人家请他写字,他也是书法家,请他写字,那个笔都秃了,尖毛都秃了,他拿来写,秃有秃的味道,没有丝毫挑剔,这就叫功夫。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他全都改了,真的放下,这叫学佛。
譬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别人对我们态度不好,我们就觉得很难过,这凡夫。学佛学了几年功夫得力了,不会了。即使冤枉你,是有意的来陷害你、来毁谤你,你也会笑眯眯的解说,若无其事,这就是你修行功夫有了成绩。如果别人说你几句闲话立刻火冒三丈,你完了,你修行前功尽弃,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金不怕火,你一见到火就烧起来,那怎么行?那哪里有学佛?所以,你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禁不起风吹草动,稍稍给你点难堪马上就爆发。要知道所有一切不善,根是什么?一个字,迷;所有一切的善德是什么?是觉。迷是凡夫,觉是佛菩萨,阿罗汉是正觉,菩萨是正等正觉,佛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凡圣的差别就一个字,觉、迷。所以你看到五欲六尘境界接触到,你还有贪恋,还会起贪心,迷了;还有瞋恚,迷了!你很可怜,佛经上讲的「可怜悯者」。为什么?违背了性德。
性德是万德庄严,性德是纯净纯善,性德是圆满的十善业道,诸位去看《十善业道经》就知道了。我们今天展开《弟子规》做不到,那是什么?迷。如果是觉悟了,觉悟了《弟子规》不要学,哪要学这个东西!你所表现就是圆满的《弟子规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上每一条、每字、每句都是你自性里面的善德,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,不是人写的,不是别人编的,这个要知道。圣人所做出来的,在儒家孔子、孟子是代表,颜回是代表,他们日常生活你要去记录它,那就是《弟子规》。所以后人对於古圣先贤的生活起居记录下来,变成我们凡夫的规范。
我们要学圣人、学贤人、学佛、学菩萨,到哪里学?就从他外表上学起,里面不容易,里面是要断烦恼。从外表上学,外表上学得很像就是君子,也不错了!顺逆境界上会起心动念,但是不严重,顺境会起贪心,逆境会起瞋恚,但是那个时间很短,一会他就能自己摆平,不会记恨在心,这就是什么?他淡薄了。所以从外表上学能影响自己,影响到里面,真正要提升境界还得要放下。古大德教我们,「好事不如无事,多事不如少事」。这样说起来世间很多好事不是没人去做了吗?你不要操这个心,好事的人很多,自然有人去做。可是你这种标榜是大学问、是大智慧,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。到那些做事的人做到很厌烦的时候,他看到你这个样子,是高明,回过头来就学你。
法无定法,没有定法,只有一个目标方向是永恒不变的,那就是利益众生。什么是真的利益?不是有钱、有幸福富裕的生活就是利益,那是错误的。有财富、有地位不见得有幸福,不见得有美满。真正的美满幸福才是正确的。孔子当年在世,经济生活很贫乏,不是富有的,也只是勉强能过得去而已。诸位要记住,勉强能过得去。怎么知道他勉强?他连颜回都不能照顾,你就知道他生活过得很勉强。颜回的生活太苦了,一箪食、一瓢饮,夫子对他很感叹,一般人过这个生活是苦不堪言,但是颜回怎么样?回也不改其乐,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他满面笑容,非常快乐。由此可知,贫贱里头有乐,才叫幸福美满,孔子赞叹他。今天人什么叫幸福、什么叫美满他不懂,他要真的懂,他就追求幸福、追求美满。幸福美满从哪来的?从觉悟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颜回的乐在这里。
佛门里面,你一进佛门,佛就把这个道理传授给你,三皈依!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,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,皈依僧就是净而不染,你看一入门就传授给你。可是你并没有接受,你还要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,你还是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错了,那是迷。觉悟的人不追求这个,觉悟的人追求什么?追求对宇宙人生的明了,通达明了,绝不追求名利,绝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。
物质上享受那个乐是俗人,庸俗之乐;追求真正幸福美满的,高人,清高之乐。尤其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。孔子说老实话,没有,他根本就没有!可是看释迦牟尼佛,那你怎么个想法?释迦牟尼佛有,他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,中国古人所讲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他是这样的身分,生下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。他王位不要,舍弃掉,这个富裕豪华的生活他也放弃掉,去过苦行僧的生活。他是为什么?一般人想不通,你过那么好的生活,你把它舍弃,出到外面去讨饭,中国人叫叫化子,怎么过这种生活?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为什么?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,你能看得出来吗?你能懂吗?现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不在了,我们都盖大庙,盖个大殿,把他供在当中,他有好地方住;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,连个草蓬、茅蓬都没有。我们要懂得真正认识什么叫幸福?什么叫美满?
中国人讲圣,圣是什么意思?通达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,佛法讲诸法实相,一切法的真实相,你通达明了,这叫圣。在佛法里面,佛法称圣比世间的圣要加两个字,加什么?加个究竟明了。世间的圣人通达明了没有究竟,这佛法里面称佛,是通达明了达到究竟。这个问题在哪里?现在我们知道了,孔子起心动念没有放下,他只放下分别执著,起心动念没放下;世尊起心动念放下了,所以达到究竟,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在这首偈颂里面,第二首偈颂是讲体用自在。体是性,用是现相,是说法,是度众生,这都是用。怎样才得自在?你要不把烦恼放掉,你决定不会自在。自在从哪些地方讲起?第一个从自己私生活,我们刚才讲的穿衣吃饭,你自不自在?你还有挑剔,你就不自在;你还有这个喜欢,那个不喜欢,你不自在。所以从自身,然后再推展家庭。家庭为什么会有矛盾?意见不合!夫妻意见不合就不自在,父子意见不合就不自在,兄弟意见不合就不自在。那要怎么样?你能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自在了,统统没有了,你要怎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你作善好,作恶也好。那修行人很清楚,作善你积功累德将来你生天,造恶你到三途。
怎么说都好?要说不好,你反抗。反抗什么?反抗就善的都变成恶的。你看一吵架,善的都变成恶的,本来他要生天,现在他要往三途去,本来在往三途,下得更深。所以你一切随顺,他也很欢喜,他往上升不妨碍他,他往下堕落不至於堕落很深,堕落得很浅。不是都好吗?你看看,想想普贤菩萨那个话,恒顺众生,恒顺没有条件的;随喜功德,这个意思就更深,自己在境界里面学习什么?学习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非常难。我们先学习不执著,学习不分别,从不分别、不执著里头又学习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起心动念当然还是有,那个幅度不大,一般凡夫起心动念是大风大浪,我们是小风小浪,那就很有受用。
所以修行,每天念多少经,敲著木鱼,拜多少佛,那叫修行,不见得。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,分别执著没有放下,不是真修行。真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、一举一动,在工作、在待人接物。记住大乘教上讲的,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,放下分别就是菩萨。有人要问,我真的分别执著放下,那还像什么样子?人家拿个东西来给我,问我这是什么?我不执著、不分别,我怎么说?不分别,这是什么?不知道,那不就变成白痴?人家问我,说这是一枝笔。那你有没有执著?有没有分别?没有。你执著它是笔,你分别它是笔,我是用你的分别来回答你,用你的执著来回答你,我自己没有。所以我可以随顺你,道理在此地。
由此可知,放下分别执著,你所应用的是智慧,就是惠能大师对他老师讲的,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我们现在懂这句话的意思,他不生烦恼就生智慧,不生智慧就生烦恼。凡夫迷,迷而不觉,他就生烦恼不生智慧;觉悟的人他觉而不迷,他就生智慧不生烦恼,所以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。说,说得很容易,做不容易。但是你不做,你听我说的,你只能听到一成、二成,我讲的意思你只能懂得十分之一、二;如果你去做,你会懂得十分之五、六;当你也懂得十分之八、九,你才真正生信。
信佛可不是容易事,信佛一般人没有,一般人信佛是假的。信佛这两个字,讲到真正的信佛怎么讲法?信自己是佛,佛给我们讲的「本来是佛」,那就叫真的相信。信释迦牟尼佛是佛,这三岁小孩都会信,都知道,那不叫信佛;信佛是信自己是佛,信一切众生都是佛,这个人叫信佛。既然信佛,他的性德就会流露,纯善的心,纯净的心,纯善的行为,自然流露了。不需要学,决定没有一个恶念,决定不会做一桩错事;凡夫想学学不来,怎么学都会有差误。所以信这个字有等级、有差别,了凡先生讲得很有意思,有真、有假,有大、有小,有圆、有偏,他讲了八种,这就是讲的差别。他讲的是善恶,我们讲信跟不信,同样有许多不同的差别,你都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
这个偈子里面,第一个是『无有分别无功用』,你看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这前面一句「拣非」,有两个意思,「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」。下面三句「显正」。这个地方给我们拣别两个意思,念是起心动念,动就是一切造作。佛法告诉我们,常讲正念,什么叫正念?不起心、不动念叫正念。首先要懂得念这个字的意思,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,你就知道中国文字很了不起,中国的正体字,现在大陆称繁体,我们依旧称正体。在中国文字里面,你看有最早的是甲骨文、钟鼎文,以后有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,楷书就是正楷,楷书,有简体。简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,没有什么繁体,繁体是没有,有简体。我们要承传中国传统的文化,这正体字。这些字是符号,智慧的符号,你不会念它,它怎么发音不会念它不要紧,你看它那个写法的样子,你就懂得它的意思。这是在外国文字里头找不到的。我们祖宗的智慧创造出这些符号,传达他们的智慧,祖宗世世代代的智慧、经验藉著这个符号传给后代子孙,法宝!所以要认字。
你看「念」这个字,上面是个今,下面是个心,这是念。念是什么意思?就是现在的心。现在心里面是干干净净,什么东西都没有,这叫正念;心里头加点东西就不是念,那就变了。变成什么?如果你要是有了分别,这个分别就是界线出来了,就变成思。为什么?心里面划好多好多块,一块一块划起来,上面写个田字,就是里头有方块了,那心就变了。这个今心是什么都没有,所以这「无念之念」。如果有执著,执著就麻烦,执著是什么?执著就有相。有相,那心上加个相就变成想,就变了。所以有想,这心坏了,有思,心也坏了,现在讲某人有思想,那不是好东西。圣人没有思想,佛菩萨没有思想,没有思想是真心,真心起作用生智慧,思想是妄心。在佛法里面思是什么?思是第七识末那识,想是第六识,第六识是分别,第七识是执著;第六识是想,第七识是思,就是思想,所以那不是好东西。我们坏就坏在这个思想,还把这个思想执著不放,认为自己思想是正确的,其实思想全是错的。为什么?你真心里头没有,迷了之后把智慧变成了思想,思想是烦恼,这不能不懂。这是念字,讲到无念之念,念无分别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还看第二首偈,经文文字好像不多,可是意思确实很深很广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
【无有分别无功用。】
是讲「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」。这两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、要学到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甚至於说就在起心动念之处。如果真的会用,你跟菩萨就没有差别,凡夫跟菩萨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。凡夫是念有分别、有执著,所有一切作为都有功用,现在讲什么?有成就、有功德,这佛门讲;世间法讲,你有功劳,大的功劳是你有功勋,都是执著在这些假相上。假相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所以这桩事情必须对於诸法实相有真正的认知,你才可以做到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。那念不念?念。动不动?动。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。有一个为自己就错了,为什么?你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《金刚经》上讲你就有四见。四见是迷不是觉,有四见一定就变成四相,你就会执著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那你的烦恼就无量无边了。
菩萨跟我们一样,你想想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现身,示现成正觉,八相成道,十九岁出家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,三十岁成道,学习了十二年,十二年的学习全是世间法。世间法怎么样?不能解决问题。最后彻底放下,这一放下,性德现前了,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德相全现前了,这个现前才能解决问题。帮助众生解决问题最彻底、最究竟、最圆满的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明了诸法实相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了解宇宙的真相,了解生命的真相,了解自己的真相,自己与诸佛菩萨、与天地万物的真相,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就成佛,就叫做佛。
真相了解之后是什么?原来是一体。前面我们讲贤首国师「妄尽还源观」,第一个一体,知道宇宙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,大乘教上常跟我们讲的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心是能现能变,法是所现所变,能所是一不是二,这是真相。了解这个道理,那个人陷害我,天天找我麻烦,就像什么?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了。牙齿害了舌头,舌头有没有报复?有没有要把牙齿拔掉?不会。为什么?一体。如果我们懂得一切众生,造恶的众生跟我们是一体,他造怎么样的罪业,我不会有丝毫责怪他的心,就像舌头被牙齿咬到一样,知道他所造作的错事是一念不觉。他为什么会造这个事情?佛说得好,他一念不觉。那个一念是什么?就是当下一念,不觉就迷了,迷了才会做错事情,不可以责怪他,还要帮助他,帮助他一念觉,这就对了。
帮助的方法太多,底下第四句讲到「无量方便化群生」,这「化」里头有感化、有教化,这才是正确的,才没有做错。所以觉悟的人永远没有错误,不觉的人总是免不了错误。如何帮助他觉悟?帮助他觉悟首先自己要觉悟,自己不觉悟,没有法子帮助别人觉悟。我们今天办事办不好,跟人处不好,什么原因?自己不觉。你不要怪别人,你怪别人永远错误。我自己觉悟了,我就能觉悟他。我是个好人,我会帮助他变成好人;我不是好人,永远不能帮助他变成好人,要懂这个道理。懂这个道理的人是佛菩萨,就不是凡夫。
古大德常讲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,让他慢慢在当中反省、观察、觉悟,最后回头。你要不做出来怎么行?不做出来,你讲这些道理给人听,他说这是假的,这是骗人的,这不是事实。一定要自己做到,让他观察,让他思惟,让他反省,最后一定觉悟。你不要限定时间,限定时间你就错误,他这一生不能觉悟,来生觉悟;来生不能觉悟,后生觉悟。佛教化众生没有时间表的,佛可以等,你这个迷惑颠倒造业受报,佛可以等无量劫,无量劫之后你总有一天会回头。你看佛有耐心,我们没有耐心不能成就事业,得有耐心。
念这个字认识之后,就晓得念是今心,心里头没有东西,这正念;心里头有了东西就叫妄念,就不是正念,是妄念。所以我们要学习,我们要用真心来工作,用真心来生活,用真心的生活就是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真心;有分别、有执著想要怎样,希望怎样,不行,这不是真心。希望做好事也是妄想,希望干个坏事是妄想,希望干个好事还是妄想,平等的,这要懂得。有这个缘,佛家讲有缘,缘讲机会,有这个机会我们要做。譬如我们这说去年,现在二00七年,二00六年十月我们从巴黎、从英国回来之后,感到培养汉学的师资非常重要,非常的迫切。我们懂得怎么样培养,可是缘不成熟,机会没有,没有这个机会。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们就要做,做了怎么样?不能居功。「我做了个好事」,那就错了,你马上就堕落,为什么?你就有分别、有执著。
无功用,无功无用,就是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天天做,很努力、很认真做,就跟没做一样,你的心多干净!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说法,四十九年不疲不厌,他说了什么法?他最后说他一句法也没说,哪个人要说他说法,叫谤佛。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,动无功用,念无分别。做了四十九年,从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、教化众生,没有起个念头。决定没有一个念头「我做多少功德,我做多少好事」,没有,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。现在人还留下什么著作,释迦牟尼佛没有,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来。经典,这诸位晓得世尊走了以后,学生接受老师教诲,从记忆当中把它记录下来,流传给后世。你看佛示现多干净。佛如果说当年也要把讲的这些经典,或者是自己不写,叫学生你们写出来,写出来给我看,将来留给后世,那佛就有念、有动了,佛没有。
我们现在人想,佛没有留下真可惜!是不是真可惜?你要说真可惜,你不懂得佛的意思;你要懂得佛的意思,佛这个做法一定点头,没错。为什么?你要能够做到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,你不就成佛了吗?都做给你看了,你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?不要!佛讲得多明白、多清楚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你的智慧、你的能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。你要跟他学,你永远学不到他,永远比他低一级;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一下明白了,你跟他就一样了,所以他做的是对的。他要当时把它写下留给后世的人,后人永远不能达到他,这个用意多深。
你们看看惠能大师的成就,就明白了。中国真的还有这么好的榜样给你做证据、做证明,没有惠能我们真的找不到证据;纵然体会到,找不到实际的例子。一看惠能实际的例子,原来放下就是。惠能放下他成佛了,你放下你马上成佛,我放下我立刻成佛,就这么个道理!你不肯放下,你还留恋六道轮回,你还想当凡夫,佛不障碍你,佛绝不勉强一个众生,你喜欢做什么你尽量去做,为什么?一念不觉。到他一念觉就回头了,一念不觉就做大梦,梦里头有苦有乐。《永嘉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
所以从我们众生这个角度上来看,佛生生世世、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众生,都在那里表演做样子给我们看;可是我们迷惑颠倒,粗心大意,没看出来。也许你要问我,佛时时刻刻示现样子给我看,佛在哪里?所以,你没有见到佛。除了我自己之外都是佛,他示现贪给我看,他示现瞋恚给我看,他示现行善给我看,那个示现作恶给我看,不都在那示现吗?你几时一下觉悟了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就醒过来。这个人在研究经教给我看,那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参学吗?菩提树一坐下,统统放下给我看,放下就是。十二年参学,踏破铁鞋无觅处;菩提树下坐在那里,一下放下了,得来全不费工夫,就说明白了。你看在中国禅宗将近两千年来,一些真正大彻大悟的人给我们做了样子。
所以佛在哪里?到处都是!你没有见到,我见到了。你见到佛才真正生欢喜心,你在家庭里面,父母、夫妻、小孩、亲戚、朋友,没有一个不是佛,你真看到之后你生欢喜心,你一家人都高兴,这是什么?这是佛教家庭,没有一个不高兴。这是你最近的亲人,而是最容易得度的,自己家的身边人都度不了,你还能度别人吗?这个道理要懂。
佛不度无缘之人,这一生当中缘最亲密的就是家人,要明白这个道理,自己才有信心,自己这个道心才增长。原谅别人所有的过失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不生瞋恚心,不生瞋恚心你就把地狱道断掉,缘断掉了,你决定不会堕地狱,瞋恚堕地狱。统统看清楚了,顺境里面不生贪恋,不生贪恋饿鬼道断掉了,决不堕饿鬼道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明了,不糊涂、不迷惑,就是不愚痴,你就不堕畜生道。所以不贪、不瞋、不痴在哪里学?就在日常生活、在环境当中学。学会了之后自己有把握,我决定不堕三途。纵然是人天福报也不贪恋,你就有能力出六道轮回,超越三界;人天福报还有所留恋的话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一定要知道六道轮回是假的,梦中佛事。所以你从哪里学?学念无分别,动无功用,要学这个。这个学到之后,你就看到作用就太大了。你看下面:
【於一念顷遍十方。】
清凉在此地给我们讲的,「无念之念,一念遍於十方」。一念遍於十方,为什么?无念那个念就刚才讲的真心,真心里头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起心动念;换句话说,用现在的话来说,现在科学家的名词,就是没有空间维次。空间维次是从哪里来的?空间维次是从起心动念来的,从分别执著来的。起心动念就有空间维次,但是那个空间维次没有太大的障碍;到分别心起来,空间维次就形成障碍;到执著心起来,那就严重障碍。怎么突破?突破是放下,一般讲就是修定。定是什么?定是清净心。
清净心愈深,突破空间维次就愈广大,一般最普通的来讲就是六道,你能够突破六道的空间维次,你能够看到饿鬼,你能够看到地狱,你能够看到诸天,六道里面你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六道众生在交谈什么你也听得清清楚楚,你没有言语的障碍,不管哪一道众生在讲话你都懂,你都听得懂,不用去学言语都能懂,意念上能沟通,有这个能力。这个能力真的在一万多年前婆罗门教就做到,我们想在印度还有许多宗教应该都能做得到,但是那些宗教的经典流通量少,流通的面不大,而是婆罗门教比较上流通的面广大一点,我们能够看得到。他们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靠什么?禅定,四禅八定,婆罗门教修的。我们佛门里头也修,修到第八定还要再修,到第九定成功就超越六道,所以阿罗汉所得的定叫九次第定。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第九定超越了,他没有空间维次的界限,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他一念立刻就遍法界虚空界,这速度快!
无念之念那个效果大。有念之念能不能遍虚空法界?也是一样的,一念都遍十方。为什么?它是心的作用。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,我们讲真心,心在觉就称为真,心在迷就称为妄。佛法里头有一句相信你也听得很熟,「真妄不二」,真心一念遍於十方,妄心一念遍不遍十方?也遍十方。所以我们起个念头,不管是善念、是恶念、是妄念、是真念,都是遍法界虚空界。佛菩萨,这所有宗教讲的神灵,乃至於鬼神,哪个不知道?各个知道。你千万不要说我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。你能够骗人,骗不了鬼神,更骗不了高维次空间我们称为神灵,就是高维次空间的众生。像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这高维次的,诸天也比我们高,不能瞒人,没有一桩事情可以欺骗人的。所以古人教导我们「人要慎独」,独是什么?我一个人在房间没人看见,也应该要做什么样的观想?「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」,虽然没有看见,也是一样好像有十个人瞪著眼睛看你,十个手指指著你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所以人,我们常讲要自爱、要自省,自爱不能有一个妄念,要知道别人可以害我,我不能害人。为什么他能害我?他迷;为什么我不能害他?我觉,觉就不可以报复。那我要报复我也是迷,迷就不说了,统统是糊涂人!还谈什么?佛也不给你谈。佛什么时候给你谈?什么时候你开始觉悟了才给你谈。迷得很严重的时候,看你回不了头不给你谈,谈了你不相信,你还要反驳。所以劝人,他能听、能接受要劝他,不劝他是你的错误;他不能接受,不能够听你的劝导,你就不应该劝他。劝他怎么样?反而结冤仇,他会恨你。言语是大学问,不该劝的人不可以劝,该劝的人不能不劝,你要有智慧能够辨别。
无念之念是法身菩萨,无念之念是法身菩萨才有的,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没有,为什么?他有起心动念。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,这是真心。妄心,是真心迷了之后就变成妄心,妄心就是阿赖耶识。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阿赖耶识,不过他用得正,我们用得邪。六道凡夫用得邪,不正,四圣法界用得正不邪。我们凡夫里面天人接近正,不是纯正,邪里头有正,邪中正,阿罗汉、辟支佛他是正中有带点邪,到菩萨那就是正而不邪,佛菩萨正而不邪。那个邪,阿罗汉、辟支佛的邪是带著习气,就是执著的习气没断干净,我们都要尊敬,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。
「无功之功,多门摄於群品」。群品,品是品类,群是多,用佛法术语讲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门是门道、方法,面对著十法界依正庄严,你的方法无量无边,没有定法。你看现身,没有一定的身。诸位要晓得,身见破了,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所以这个身能分身、能化身,一身能够现无量无边身。现无量无边身不是一个样子,现种种不同的样子,叫随类现身!你喜欢什么样子,他就给你现什么样子。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所以没有身相。不管现的是什么身相,如果是观世音菩萨现的,那都是观世音菩萨。所以我们看《观世音菩萨变相图》,我还有两本,现在放在澳洲,里面有五百个观世音菩萨相,男女老少统统都有,每个相都不一样。实际上菩萨在十法界现相哪止五百种?太多了,无量无边的相全是观世音菩萨。现身摄於群品!
说法也是不相同。说法,诸位要知道,不仅是言说,他表演的也是说,身说,不用言语,做出样子来给你看,让你看到这个样子,你领悟了,你明白了,不必要说话,上根人看样子。所以佛三转法轮,第一个示转,示就是示现,一看到这个样子他就觉悟,上根人。中根人看到这个样子他还没觉悟,必须加以解说,解说就是劝转,讲经说法是劝他,他听到劝他的时候受了感动,他领悟了。下根人还不行,劝他还是麻木不仁,还是不懂,那不懂怎么样?要作证转。就是现在科学要拿证据来,真的拿出证据来给他看,他就相信了,作证转,叫三转法轮。还有拿出证据来他也不相信,那没法子,怎么办?来生后世再来!还是不舍弃你,把度化你的时间再往后推,不急著在这一世。在这一世有缘的,就是拿出证据他回头,还是有缘。
佛不度无缘之人,无缘是拿出证据他也不相信,这就没办法救。无缘是这一生无缘,不是说来生无缘,不是说永远无缘,这个道理要懂。从永恒的来说,一切众生跟佛都有缘,这一生未必有缘,这个道理要懂。佛法是平等法,佛真的是慈悲遍法界,善意满虚空。我们要学,心量要拓开,要爱宇宙,要爱一切众生,不但是一切人,一切动物、植物、矿物没有一样不爱,你的心就好欢喜,你真的得什么?法喜充满。比孔老夫子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还要高。如果说这个也讨厌,那个也讨厌,你不堕三途谁堕三途?三途苦!你现在就是这个也苦,那个也苦,你永远就走苦的道路;你要是学佛,没有一样不乐,你走的是乐的道路。乐的道路终点就是极乐世界,苦的道路终点是阿鼻地狱,没人障碍你,也没人拉你,你自己愿意往哪里走你就往哪里走,所谓是自作自受。
这个作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,对一切众生的服务,尊重一切众生,敬爱一切众生,关怀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这总的一句来说就是度众生,这个度的意思至少要包括这四个,第一个尊重,第二个敬爱,第三个关怀,第四个服务,这叫度众生。决定没有界限!你是我亲戚朋友,那是外面人,你就有分别了,你就不能够摄於群品。群品是决定没有条件,所以说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十法界有情众生一律平等对待。
我尊重鬼神,鬼神也尊重我。怎么知道他尊重我?他常常来找我。他也说得很坦白,他说:法师,你尊重我们,所以我们也尊重你,就常常来找你。为什么很多人鬼神不找你?你不尊重他,他来找你没用处,有事情想求帮忙你不会答应。他来找我求帮忙,我能做得到的我一定答应。
小动物,这些年来就太明显了,蚊虫、蚂蚁、蟑螂、老鼠这些家里常常有的,我住的地方几乎找不到。纵然有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,互相帮助不会干扰,好相处,都是好朋友,都是同参道友。跟著我的这些小动物都念佛,还有很多往生的,怎么知道它往生?苍蝇在佛像面前那个地方不动了,再看死了,我就晓得它是往生的。在佛像面前,飞到那个地方好久不动,看它死在那个地方;蟑螂也有,在佛像面前往生的,我就晓得那是真往生。我们也把它捡起来把它埋葬起来,也给它念往生咒、念佛给它回向。不但这些畜生道有不少念佛往生的,饿鬼道也有,甚至於还有植物。
树木有神,花草也有神。树木有神是佛经上讲的,树高度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有神。不是树变成神,是有灵,我们一般讲灵魂附在树上,依这个树木做为他居住的场所,好像住家一样,他的房子,他住在那里头就变成树神。尤其是几百年、几千年的树,那个神修行功夫就很高,很有灵性,就不是普通的小树小神。花草神,我们在笔记小说里面读到,佛经里面说得不多,可是我们真正发现的证明是在陈晓旭的家里。这是国内演《红楼梦》里面的林黛玉,陈晓旭,是她碰到这个事情,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她说她跟先生有天晚上进房间,感到房间里的阴气很重,就是磁场很不好,心里头就知道一定有什么灵鬼在里头。所以她就说,如果真的有神灵,她尊重神灵在这个地方,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的你就给我做个表示让我了解。这表示用什么表示法?晚上,她就说你让这个电灯闪三次,她就说这么句话,大概过了差不多五分钟,果然电灯就闪了三次,她就寒毛直竖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她说怎么办?我看不到你,你看到我,我看不到你,我们无法沟通,她说这样好了,我睡觉的时候你晚上托梦给我。那天晚上真的,是什么神?她家里面的院子,院子里头有草木,这个花草神托梦给她,求她救命。她说那群灵就像小孩一样,像三、四岁小孩一样,很多,求救。怎么救?赶快浇水,我们都快要枯死了。一再说我们是你家里面花园里头草木神,嘱咐了好多遍,怕她忘记。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,她一下记得赶紧到花园去看,果然,花园是她父亲照顾的,她父亲只浇花,地下草没有浇,她赶紧拿著水就浇,浇地下这些草。她父亲:草不要浇,浇花就好了。她也不敢讲话,她还是浇。从这证明草都有神,草的神就像婴儿一样。使我想像到现在有很多堕胎的那些婴儿,可能他们死了都附在草上变成这种神。因为他很小,他没有附在大的花草树木他没有,都在草地。
使我们想到世尊在戒律里头,「清净比丘不踏生草」有道理。这个地方有路,一定要走路,不要踏草,草真的有神,要尊重他。除非是什么?这个地方没有路,必须要从这里通过,那可以,那也要很规矩,对它也很尊重,很对不起它,不得已从这里通过。所以对於天地万物有尊重之心、有爱心,从这里养我们的慈悲心,养我们的菩提心,这才能多门摄於群品。这一念遍十方,知道善念、恶念都遍十方,我们起心动念要谨慎,要起善念,不能起恶念,起恶念决定害自己。虽然六道是个梦,你常常要是做恶梦,恶梦很难受。所以首先要转恶为善,再进一步转迷为悟,再提升转凡为圣。这个路子是对的,不能够一直再迷下去。后面两句:
【如月光影靡不周。】
这句是比喻像月亮,月亮比喻什么?比喻心,比喻一念。光是它的作用,照明,照一切、照大地,比喻遍十方,用这个比喻,从比喻当中你去想,所以念头不能不谨慎。末后:
【无量方便化群生。】
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全是利益自己、利益别人,度自己、度众生。如果对自己没有利益,对别人就没有利益,这是一定道理的。自己迷、自己苦也度不了众生,只有自己觉悟,必定会帮助别人觉悟。人家长时间来跟你接触、来观察你,一定会跟你学习,叫潜移默化。人人都能回头,昨天香港报纸上登的末日时钟它就会慢下去。科学家告诉我们末日时钟现在只有五分钟,五分钟就接近末日了。它这个一分钟大概是十年的样子,五分钟就五十年,世界就没有了。如果我们大家念头都善,心行都善,不再向恶的地方走,这个世界还会延续。这个道理我们懂,佛经上说「境随心转」,人心善,世界就会变好;人心不善,世界就变坏,就这么个道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