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六六三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六六三卷)  2006/11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663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明十地位第三小段,末后这首偈:

  【若获功德法性身。以法威力现世间。则获十地十自在。修行诸度胜解脱。】

  『诸度』里面,前面讲到方便波罗蜜,今天接著讲下面第八,愿波罗蜜。愿是禅德,也就是后面「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」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这是从禅来的。前面方便是从般若来的,愿是禅的德,力也是禅德。菩萨成就一切众生,供养一切诸佛,为什么?因为众生本来是佛,这是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。

  禅就是真心,真心里面自然具足大愿,这个大愿就是孟子所说的「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」,不是别人教的。看到一个二、三岁的小孩要掉到水里面去了,旁边的大人看见,很自然的去把他抱起来;看到他受伤害,受伤了,立刻就去帮助他。你问他为什么?这是性德,没有任何条件。你跟这个小孩也没有什么关系,跟他父母也不相识,偶然见到,当他遇到危险,尤其是生命交关的时候,你肯定会去帮助他,所以这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德行。

  禅跟智是一体,禅是体,智是用;智是体,禅是用,它可以互为体用。禅德里面就有帮助众生的愿望,所以说成就一切众生。供养一切诸佛,诸佛就是众生,众生跟诸佛不二。现在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分别执著?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些伤害众生的事情,这是什么原因?这是把自性迷失了,中国先儒所谓良知良能,世俗所说的天理良心。现在好像良知良能、天理良心没有了,这个没有问题就严重了。如果良心没有了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那就像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「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」,不是善业是罪业,罪业的果报决定在三途。人堕三途很容易,在三途里面的众生想出离可不是那么容易。经论里面的教诲很多,句句都是实话,都是真实的意思,绝对不可以把它看作「这是佛菩萨劝人为善,哪里有这种事情」。你要这样想就错了,这种想法是愚痴没有智慧。为什么说他愚痴没有智慧?他连个好人、坏人都不能够辨别。好心好意去帮助他,他对人还怀疑,还不相信,这就叫愚痴。佛教化众生,愚痴是最难感化的。

  什么是智慧?相信老人言,这个人就有智慧了。可是这桩事情说得是容易,做不容易,为什么?我们从小没有人教,不懂这个道理。谚语里面所说的老人不是一般的老人,所谓是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老人是指谁?孔子、孟子、释迦牟尼、历代的大圣大贤,这些老人。真正学圣学贤,不跟世俗人一样,这种人值得尊敬,这种人可以信赖,这就是智慧。

  所以这桩事情总的来说是家教,小孩这从小教起,中国谚语所说的「教儿婴孩,教妇初来」。婴孩不是小孩,比小孩还要小,一出生就要教。懂得教育的,真正爱护自己儿女的,讲求的是什么?胎教。怀孕的时候就教。身怀孕之后,对自己思想、言行、生活起居就非常注意控制,为什么?影响胎儿。你有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语、不善的动作会影响他,善的也会影响他,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就懂得断恶修善,这胎教。小孩一出生,他睁开眼睛会看,他小耳朵会听,虽然不会说,他还不会动作,他看在眼里,听在耳里,记在心里。从出生到三岁,三年一千日,他已经学了一千天,这一千天是他一生的根基。他如果所学的全是善的,这个小孩将来是善人;他学的是不善的,你要教他做善人就难了,很不容易。

  培养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?婴儿开始。三岁以后教他,迟了,他的根已经坏了,你怎么教他?六、七岁开始就太晚了。现在多少年轻的夫妇(我们遇到多)来告诉我,小孩不好教;中小学的老师告诉我,学生不好教。我知道原因在哪里。我们从小好教,没有不听老师话的,没有不听父母的,什么原因?真的是从生下来父母就教,大人就教。六、七岁上学懂得尊师重道,你才晓得教育是多重要!成就、供养,都是在婴孩时候受到父母身教的感动,记在心里,一生都起作用,自然不会违背,没有什么刻意的,已经养成习惯,所谓是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从小养成的。

  一生当中最高的享受是什么?与人为善,最高的享受,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。自己行善,而把自己的善行、善德与大家分享。这个地方的愿,范围非常广大,可是无论多少愿、多大愿,佛的教学把它归纳成一个愿,这个愿就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个愿就是自性里头的本愿,就是儒家讲的恻隐之心。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,众生迷失自性,违背性德,起心动念损人利己,这桩事情可麻烦了。我们怎么样帮助他?你教他、劝他,不相信。甚至在前几年,何守信先生访问我,问一个问题,谚语常讲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,他问我这么一句话。这是什么?现在社会上普遍的现象。人为自己,那就要损害别人,所以说损人利己,认为这是应该的,要不这样做法就天诛地灭。我告诉何先生,我说孔夫子没有为自己,天没有诛他,地也没有灭他,孟夫子亦如是。释迦牟尼佛一生不为自己,天也没有诛,地也没有灭,几千年之后还有多少人去拜他。我这一生从小没有为自己想过,这么多年来天也没有诛我,地也没有灭我,可见得这个话是错误的,这个话误导很多众生。他说:是吗?我说:你冷静去想想是不是?所以错误的观念确实误导众生的思惟,误导众生人生的方向。大圣大贤为亿万人所尊重敬仰,他一定有道理。损人利己的人,自私自利的人,谁去崇拜他?谁去尊重他?多想想就明白了。

 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人,理念上产生问题,所以言语造作就大幅度的偏差。佛在经律论里面所说的与他们完全相反,我们要知道这个相反的是对的,不是错误的。譬如佛基本的教导我们不杀生,要爱护一切众生,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。众生怎么样?众生爱吃众生肉,人爱吃众生肉,这跟不杀生恰恰相反。我们怎么做法?我们遵守佛陀的教诲,我们顺从自己的性德,决定不吃众生肉,决定不伤害众生,这是愿。迷失的时候也造了这个罪业,跟著世俗流转,一旦觉悟之后就回头了。我二十六岁,二、三月间接触到佛法,大概到同一年九月,好像是半年的时间,我明白了,发心素食,我吃素五十五年,知道这是正确的,这是对的。这么多年来年年都有进步,这个进步就是爱心的扩充,不伤害众生。

  初学佛的前十年,夏天睡觉我还赶蚊子,点个蚊香。点蚊香不错了,我们那个时候已经是比一般人好多了,一般人点蚊香要把蚊子熏死,杀它;我们点蚊香,我们门、窗户统统打开,希望它出去,那不出去实在就没有法子。到最近的十年不点蚊香,我们跟蚊子沟通,发现可以沟通,我不伤害它们,它们也不伤害我。偶尔也会被它叮一口,当然多半时间不知道,睡觉睡著了不知道,被蚊子咬了,不过不多。有时知道蚊子叮的时候,欢欢喜喜的供养它一餐。它叮就是想吃饭,它吃得也有限,供养它一餐,赶都不赶它。它来问我讨,我不愿意给它,可以把它赶走,它没有死罪,不可以杀它。愿意供养它是好事情,供养诸佛。蚊子有佛性,它是众生,愿意供养,供养它一餐;不愿意供养,赶它走,决定不能杀它。蜎飞蠕动,真正我们接触到就会起爱心,真诚的爱心,这是举个例子。你对於小动物都那么样爱护,对人哪有不仁慈的道理?怎么可能有伤害人的念头?我们不能不知道。这是觉悟的人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,而且一定做出很好的榜样,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。

  许多人看到我们的做法,感到这方法是好,省事,跟小动物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不但是互不侵犯,而且能互助合作,这多快乐的一桩事情!在家里面,蚊虫、蚂蚁、苍蝇、蟑螂、老鼠,这都是一般人很厌恶的,我们跟它处得非常好。小动物想找点东西吃,我们都会帮助它,而且可以指定一个地方,我天天在那个地方放一些供养,你们要吃都到那边去吃,不要到处乱跑,到处乱跑就妨害我们的生活起居,要做到互相不妨害。小动物有灵性,都能感动。让我们想想,为什么人不受感动?你看小动物很容易感动,人无法感动,这就说明人的烦恼习气比它们严重;还有另一个说法,它们比较单纯,所以容易感动。人在社会上受到极其严重的污染,尤其是对於事实真相、因果报应的理论跟事实一无所知。他看到我们的行为,认为我们是迷信,哪有这样对待这些小动物的,他不容易接受,必须要长时间,所谓是要深化才能感动。

  前面善巧方便里面,我们讲了两个小时,实在讲哪里讲得尽!不懂得善巧方便就没有办法教化众生。真的,佛的真实智慧、无量智慧,真实智慧是般若,无量智慧是方便,知道在什么时候,用什么样的方式、最妥善的方法,来感化众生、来教育众生。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识最初方便,最初方便要从教孝开始。对人他不知道尊敬,对祖先也不知道尊敬,你说这两种从哪里下手比较方便?从祖先。一代一代的往上去追,你知道你的父母,你知不知道你的祖父母?你知不知道你的曾祖父母、知不知道你的高祖父母?如果一代一代都清楚、都明了,对於孝顺父母的念头自自然然就生起来。如果对於这个家族前几代是一无所知,你要他生起孝心,太难了。

  所以小孩懂事,跟他讲故事,讲什么?讲家里的历史。祖父的一生,曾祖父的一生,他们当年在世从事的行业,是如何尊重先人(他的长辈),爱护子女、教导子女,教些什么?代代相传叫家规、家训、家范,有不少还写在族谱里面。中国这个民族历五千年还能够屹立存在,靠什么?就靠这个教育。这个教育就是菩萨的大愿,度众生要从这个地方开始。中国每个族姓都有祠堂,源远流长,老祖宗总都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,祖先可以追到那个时代。当然这以后的子孙多了,多了之后就生支派,这是一定道理。像一棵大树一样,树根是一个,树干就好几枝,以后就变成大的宗派;树干又生树枝,树枝又生树梢,所以宗派就形成堂口。

  中国人的祠堂也就是家庙,祭祀鬼神的,鬼神是指祖先,称堂号,同一个姓几十个堂号。大的姓,人口多的,几百个堂号,甚至几千个堂号,这真的。像一棵大树一样,根深蒂固,非常的茂盛,中国伦理道德的教育根源於是。所以佛教的根真的也是从这里开始,怎么知道的?净业三福第一句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跟中国五千年的教诲不谋而合,完全相同,根是一样的。中国这个国家民族的优点、特色没有别的,就是家教,讲到终极也是家教的扩充。我们讲经讲很多次,多少年来一直都在讲,家教是根;学校教育,从前私塾是家教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充。佛教到中国来之后,佛陀的教育是家教的圆满,佛教就变成中国的传统文化,虽然是外来的,跟中国是合而为一,水乳交融,没有办法分开。

  度众生要靠教育,教育里面特别要重视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智慧,最后才是科学。社会是祥和的,世界是和平的,人人都能享受到幸福、和谐、美满的生活。觉悟的人教我们做什么?教我们觉悟。觉悟的人在社会上选择的行业,几乎全部都是选择教学。教学虽然是很辛苦的事情,像在古时候教私塾教一辈子,生活很清苦,叫穷教书。他为什么不改行去干别的,可以多赚些钱,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?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不会,释迦牟尼佛一生,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一生不改变。

  我们冷静想想,他从事於任何行业都会做到顶尖的人物。有智慧、有道德、有能力,哪一样做不好?为什么过这么苦的生活?这使我们想到苦中有乐。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,追求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,享受人间好像是很快乐的生活,我也常说那个乐中有苦。这个意思很深,几个人能体会到?教书的生活,虽然一生非常清苦,他苦中有乐。他乐在哪里?一生真的是积累功德。栽培青少年,功在社会,功在国家民族,这个教书先生来生必定是人天福报,这个因果律你就看到了,所以苦中有乐。乐中有苦,你存的心行不善,损人利己,来生三途果报,那就苦了,所以它不一样。

  我们今天要教孝,孝道、师道,我们怎么做?教人孝顺父母,教人尊敬祖宗,所以我们提倡万姓先祖纪念堂,我们赞叹孝行、表扬孝子,表扬孝子这方面现在社会有人在做。我们自己在汤池有个文化教育中心,农历年我们敬老尊贤,这是教孝。对於七十岁以上的老人,我们请他们吃饭,大家在一起团聚。每个老人我们都送一份小礼物,做个晚会,敬老的晚会,希望社会不要把老人忘记。每年的教师节,我们有特别的活动,尊敬老师,表扬老师,我们不能把老师忘记。而我们自己学佛的人,每天早晚功课,我们要回向给祖宗,要回向给老师;我们学佛的人,这个道场还有护法,所以我,老师跟护法在一起回向,养成什么习惯?念念不忘,民德则归厚矣。

  所有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,你不能求别人,求别人错了,别人做不做是他的事情。现在的社会讲求民主自由开放,各人是各人的事情,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应该要做,做人应该是这个做法。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,他做我们赞叹,他不做我们对他还是恭敬,没有赞叹,日久天长,他就起感化的作用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我们在此地只能举这几个例子,事太多了,都要知道、都要晓得怎样做个好样子,来帮助社会,来启发人心,回归到自性本善。这一切善法是你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,一切的不善是迷失了自性,所以才落成这样的地步,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要想真正把这桩事情做得很圆满,做得很有效果,你就必须要断烦恼,要学法门,帮助一切众生你才能做好。你自己烦恼习气不能改过来就造成你自己的障碍,自己都做不好,怎么能帮助别人?自己做不好就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你所做的是不好的样子,不好的样子让别人看到,让别人学习,这就罪过。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」,这个意思很深,你没有细心去观察、去思惟,你不知道。如果细心观察、思惟,我们所做的形象不好,让别人看到,别人看到别人学习,他不是看到就完了,他学。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学,看你样子跟你学的人可多了,你不善,许多人跟著你学不善。

  今天早晨有两位从台湾来的同修告诉我,那个地方现在贪污很严重。我说我知道,理所当然,为什么?上行下效。前一代的人贪污,譬如贪十块钱,底下一代看到,学会了,下一代他一定贪一百块钱,再下一代一定贪一千块钱,上行下效,他下效肯定做得要超过你十倍。你对社会有没有责任?社会的好坏,我们起心动念有责任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,接著再讨论这个问题。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接著我们来学习第八,愿波罗蜜。前面说过,虽然发愿要成就众生,要帮助众生,如果自己没有德行,烦恼习气还很重,你就帮不上忙,甚至於有反效果,所谓是愈帮愈忙。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,不但都有,很多,这就是把你的愿妨害了,因此烦恼习气不能不除。烦恼习气在哪里断?最殊胜将你的烦恼习气磨炼得干干净净,无过於人事环境,就是我们讲处人。会学的人,佛法里面常讲善学就是很会学,很会学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成就了自己。我们常说,在顺境善缘里面,人容易起贪恋,那是烦恼,不是好事。佛法里头常常提醒我们,「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净土」,这两句话可非常重要。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基本的条件念要专一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这就决定生净土。

  你要想离开娑婆世界,不再搞六道轮回,悭贪一定要断。悭是吝啬,自己有的不肯布施,不肯给别人;自己没有的总是念念都希望能得到,贪而无厌。只要有贪心,不论什么对象,对世法贪恋;世法不贪恋,对佛法贪恋都不行。不管什么对象,只要你还有贪、有吝啬、有嫉妒、有瞋恚,你就出不了三界,念佛都不能往生,你说麻烦不麻烦?所以必须要舍弃掉。在理论上说,你这一生闻佛法,阿赖耶识里头种下善根的种子,可是你的习气断不了,虽然你将来肯定会遇到善缘往生净土,李老师的话,你还要受长劫轮回,这是没有法子避免。轮回六道,要知道人道的时间很短,可是其他的五道时间都非常之长。

  天道,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,四王天的寿命五百岁,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,你就想他的寿命多长!往上去,倍倍递增,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,寿命是一千岁,你看。往下面去饿鬼道,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,寿命大概也有千岁,日子不好过。地狱道就不必说,都论劫算的,你说麻不麻烦?畜生道寿命虽然长短不定,愚痴,它很不容易离开畜生。佛经上记载个故事,只树给孤独园那个地方有工程,工地里面有一窝蚂蚁,佛从那里经过看到了,笑笑。旁边弟子们看到佛看到蚂蚁笑,就向佛请教,你老人家为什么笑它?很多地方都有蚂蚁,你都没有笑,为什么你对这窝蚂蚁你笑它?佛就说,你们不知道,这窝蚂蚁七尊佛过去,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。这说明它不是寿命很长,它死了以后又变成蚂蚁,还是在这个窝里头,你说它多执著、多愚痴!我们通常讲一尊佛成佛三个阿僧只劫,七尊佛就二十一个阿僧只劫,你才晓得脱身不容易。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是迷惑颠倒,了解事实真相,想一想太可怕了。

 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,他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。谁彻悟?民国初年,谛闲老和尚的徒弟,锅漏匠觉悟;大概时代都差不多,差不多的时代,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觉悟,念佛往生。修无法师出家,在寺庙里面修苦行,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。没有出家之前,他做泥水匠,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面就做义工。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,什么都不会,除了每天干活之外就是一句佛号,他念成功,预知时至,走得很自在,谛闲老和尚非常赞叹。

  他是在开戒的时候,极乐寺建成,那时候住持方丈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法师,以后在香港住了很长的时间,这些故事都是倓老说的,亲眼看到的。开戒需要大家帮忙,欢迎大家来帮助戒坛,来做义工,修无法师就来了。老和尚就问他,你能做什么?他说他愿意照顾病人。戒期当中有伤风感冒需要照顾,他做这个事情。很好,就分配他这个工作,可是没有几天他来告假,告假就是他要走了。倓虚法师有修养,来去自由,可是当家师定西法师就没有倓虚法师的涵养,就责备他:你既然发心要来帮忙就帮到底,戒期两个月,等戒期满了你再走,为什么来了没几天就想走?那又何必来?他就说: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,我是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两个老和尚一听就紧张了,真的吗?真的。他说:几时走?不出十天。老和尚对他就非常尊重,他预知时至,所以就答应,好,我们常住帮助你。到第二天他又来了,跟定西法师说,我明天就走。定西法师赶紧给他一个寮房,还有几个人帮他助念,第二天真的走了。这是什么?真正觉悟了,什么都放下了。以后戒和尚谛闲老和尚到那边,知道这个事情非常赞叹。

  生到极乐世界就去作佛去了。在眼前,大陆上不少的道场,北方、南方都有,预知时至,念佛往生的。你看深圳在不久之前,黄居士念佛往生,这大家都知道。所以你没有决心,你不把烦恼习气舍掉,你怎么能成就?他们这些人非常值得我们羡慕。黄忠昌的往生,三年,闭关三年,还差两个月才到三年,他提前两个月走了。统统都是预知时至,瑞相希有,在眼前给我们作证明。这个世间什么是真的?这才是真的,除这之外全是假的,不能不知道。虽然是假的,就像作梦一样,你做恶梦做得真辛苦,你还要继续做下去吗?

  所以人生在世,圣贤人告诉我们,我们只有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是什么?提升自己的灵性。你要提升自己决定要断恶修善,因为你自己本性本善,因为你自己本来是佛,这个你要知道。你要达到本善、要达到成佛,这个事情是理所当然的,为什么?本有,正是马鸣菩萨所讲的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。三途六道本无,烦恼习气本无,一切不善本无,本无你为什么要死死抓住不放?这就是愚痴到极处。你要舍,你要把它放下,关键就是觉迷。觉了不要人劝,自然放下,一尘不染;迷了劝也没用处,未必能相信,这是真的。他为什么不信?我们再往前面深究,他不知道孝顺父母,他不懂得尊重师长,迷惑颠倒,佛经上说的可怜悯者,佛菩萨只有这样叹息。他必须还要在六道里头轮回,还要受很多苦报他才会觉悟,这一生当中阿赖耶识里面种个善根也算不错,也就很难得了。

  烦恼习气怎么断法?我很想断,怎么断法?学《弟子规》是断烦恼的最初方便。从哪里开始?从这里开始,这个根扎得稳。昨天我们讲善巧方便,讲的四个根,这四个根一定从弟子规开始,然后第二个感应篇,第三个十善业,第四个沙弥律仪。这四个是有次第的,因为它有浅深不同,好像念书一样,弟子规是一年级,感应篇是二年级,十善道是三年级,沙弥律仪是四年级。你可不能颠倒,颠倒了你很难成就,一定从弟子规开始。

  《弟子规》里头最重要的是孝亲尊师,里面一共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归为七大类。孝,孝里面包括孝亲尊师;悌,悌是对平辈友爱,兄弟姐妹的和睦友爱,在社会上对於尊长知道礼敬;接下来是谨,诸葛亮一生的成就,后人对他做总结,「诸葛一生唯谨慎」,这个字他做得很圆满,做得很成功。下面是信,然后才接著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七大类,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,人性本善最基础的表现。你要是觉悟,你一切日常生活自然就是这样,这哪里要学?自然就是弟子规,自然就是感应篇,就是十善业,就是沙弥律仪,哪里要学?为什么?性德,自性本来具足的。现在为什么统统违背?违背是因为你迷失自性,迷失自性之后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全是跟性德相违背,这是迷。知道迷就是觉悟,肯回头就是修行。有人说觉悟了回不了头,什么原因?你觉的程度不够,悟得不彻底。你烦恼习气很重,你克服不了,怎么办?加强觉悟。加强觉悟最方便的就是读经,读诵大乘;听教,要有机会听到讲经,多听。如果果然真的听,一天能够听八个小时,我相信迷惑再严重,烦恼习气再重的人,两年肯定回头,就有这么大的效果;他要求往生的话,三年肯定往生。

  这个事情,过去我们在新加坡,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,陈光别,他生病,体力衰,不能工作,躺在床上看光碟,听我讲经。一天听八个小时,两年他就预知时至,告诉李木源居士他想往生,他就有把握。李木源居士恳求他,你现在不能走,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,只要你在,大家都安心,所以他又延迟两年,还是每天听经八个小时,听了四年。他走的时候,三个月之前把走的日期写在一张纸上,写了十几个,别人看到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意思,也没人敢问他,就是那天走的。那是什么?觉悟就行了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觉。所以再加强,在这个地方加强,真的明白了自然放下,没有一点障碍。可是你觉没有到那个程度,烦恼还是那么重,那对你就非常困难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,不是说我现在想学什么东西,你能学得会吗?一般人都喜欢大经大论,为什么学了一辈子功夫不得力,不如锅漏匠,不如修无法师,连黄忠昌都比不上,什么原因?没有根。所以我常常劝同学,你真正要想研教,无论是儒释道,真想成就,你这四个根必须要扎牢。儒跟道不是佛教,也学《十善业道经》,也学《沙弥律仪》吗?可以学。说老实话,在过去中国几千年当中,学儒的人、学道的人,这两样东西一定读过。譬如学儒,《弟子规》是他主修的,佛、道是他选修、助修的。我们佛门讲主修、助修,正助双修,正修就是主修的,助修就是选修的,它来补助他。他是以《弟子规》为主,他一定选修《感应篇》,选修《十善业道经》,选修《沙弥律仪》,沙弥律仪在家居士可以学。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根扎得深,他在儒学上,无论他选四书五经、十三经,行,他真能通达,但是在这个范围里面他还是选一种成为专家。别的他都懂,但是一定是专攻一样,学有专长,这成为大师级。如果学得很多,可以称为一个好的老师,到大师级他做不到。

  学道的人,《感应篇》是他主修的,是他正修的,儒跟佛像弟子规、十善业是他的助修。在佛法里面,这诸位都晓得,在家学佛十善业是正修,出家十善业跟沙弥律仪是正修,一定选修弟子规跟感应篇。这四样东西,是过去中国儒释道的共同基础教育、共同科目,所以根稳,根深蒂固,他能成就。然后儒释道三家无论选择哪一门,五年、十年他就成就。有很多成就的人一生不改变,这都是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他哪有不成就的!道理要懂。我们不知道讲多少遍劝导大家,你要不从这个路子,你要想找个新的花样,那可难了。千万不要迷失自己,认为这个东西是古老的,不适合现代,你就错了,最怕产生错误观念。

 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轻视戒律,我重视经论,经论里面这些道理确实超过空间跟时间。超过时间就是古今没有障碍,古时候这个道理是正确的,现在还是正确。你说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,这个会变吗?古今不一样吗?中外不一样吗?都一样,这叫真理,超越时空。可是对戒律,我就产生错误观念,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。我就想到我们中国三代的礼不一样,礼就是生活规范,夏商周不相同,古今中外不一样,连法律、国家宪法过几年都还要修订一次,为什么?不适合了。所以对戒律就有这个错误观念在里头,不能接受。章嘉大师那么好的老师,对我那么爱护,他老人家讲,我虽然不敢辩驳,心里不服,没照做。老师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但是他有善巧,这个我们非常感激他,那就是常常提,让你印象深刻。我每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,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通常都会送我到门口,一定会说一句话,「戒律很重要」,不多说,就说这句话,所以这句话我听过几十遍,印象太深刻。

  老人圆寂了,他是火化,单独做个火化炉,我在火化炉旁边搭个帐篷,住了三天三夜。我在那里反省,我跟他三年,他教我三年,我得到些什么?这一反省,这个印象太深了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为什么他这句话要讲那么多遍?这就引起我非常认真去思惟。想了两个星期,想出一点门道。世间的礼仪、生活规范是随著时代不同要修订的,随著每个地区文化的不同,生活环境的不同,不一样。我想到什么?戒律不是世间法,它是什么?凡圣的标准,凡圣的标准就不是世间的。我想到这点,总让我悟出来,这是超凡入圣的一个标准,我想通这个道理很欢喜。我在经典里面找戒律的书来看,我才接受,我要不把它想通不会接受,所以接受这点还是得力於章嘉大师几十次的提示。他老人家要不走,我不会认真反省,所以我那时候感觉得老师是为我而走的,因为他走,我才会认真反省,才发现到这个根重要。以前错误的思想,邪知邪见,这个执著要不打破,我们对佛法就根本没有办法契入,再用功也变成佛学而已,那方先生所说的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得不到。

  就像我这次在剑桥大学跟汉学系的同学们讲话,他们用很多中国这些典籍做为研究论文的题目。我跟他们说,你们写出的论文、做出的研究很好,可以拿到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,但是你们的一生还是生活在烦恼、痛苦的世界。他们的教授听到点头,同学也听到觉得很茫然,真的。为什么?没有根。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,你能说得头头是道,天花乱坠,与你的心行不起作用。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常说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对你了生死、脱轮回帮不上忙。你要知道弟子规、感应篇、十善业跟沙弥律仪,是对你了生死、出三界帮了大忙,要不要学?不但对这个帮大忙,你就是研究学问、研究经教,你选择一门东西,自己爱好的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将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。我常常说,时间不要多,十年,十年之后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流大师级的成就。

  我对於大家是一丝毫吝法都没有,我知道多少贡献多少。我感激老师的教诲,尤其特别感激章嘉大师,章嘉大师要不做如是的示现,我很不容易回头。不回头走上什么路?走上佛学。就跟剑桥的研究生一样,可以拿到佛学博士,走上佛学,不是学佛。学佛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要跟阿弥陀佛一样。佛学,那跟他们不一样,把他们的教诲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。怎么研究法?用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研究。开经偈讲得好,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」,这最后一句重要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你要是搞佛学,你不可能理解如来真实义,这句你做不到,那变成什么?曲解如来真实义,错解了,你没有理解;真正理解一定要把烦恼习气放下。

  佛在这部经上讲得太好了,你看你放下见思烦恼,你就成阿罗汉;再放下分别习气,你就成菩萨;最后再把妄想放下,你就成佛,那才是真正契入如来真实义。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,那是示现给我们看的,证得无上菩提。无上菩提是你自己本来有的,不是在外面的,就是这个障碍,你只把障碍放掉它就露出来,就现前。所以我说,难得的在中国,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示现,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他只要一放下就彻悟了,世出世间法全通,不要学。

  我向章嘉大师请教,佛法殊胜,方老师告诉我了,我知道,我非常羡慕,向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的就契入?他告诉我六个字,看得破,放得下。我似懂非懂,从哪里下手?布施。布施就是舍得,你舍你后来就得。真舍,得是什么?契入。这个契入,你得到的时候还要舍,你才真的契入;如果得到的时候不舍,你是接近、是相似的契入,不是真的,为什么?你念头没有舍。真心离念,没有念头,你怎么还有个念头?这个道理就深。

  所以我常常用舍得勉励同学们,你舍财一定得财,舍法一定得聪明智慧,舍无畏一定得健康长寿,你得到的也要舍,所以舍得两个字好,意思很深。第二层意思,你得到的也要舍掉,决定不能执著。愈舍愈多,愈多愈舍,你可不能不舍。三桩东西,那好,我得到的财,我财可以舍掉;我得到的法,我可以做法布施;我得到的健康长寿,有健康长寿要为众生多做些工作,你没有健康长寿的身体,你不能帮助人。健康长寿不是为自己,健康长寿是为了多替社会做些好事,多多帮助众生觉悟。所以这三种的得,所得到的全部都要为众生、为社会,不可以为自己。

  自己什么时候走?自在,缘尽了就走。缘尽了是什么?社会不需要你,你随时可以走。还有缘,就是还有很多人想跟你学,这不能走,不能舍弃他们。什么时候他们跟我学,学讨厌了,不想跟我学那就走了。所以住世是帮助众生,舍生也是帮助众生,你们懂这个道理吗?章嘉大师要不舍生,我就不会觉悟,为什么?不会认真反省。释迦牟尼佛当年要不入般涅盘,百分之七、八十的学生不会开悟,多数。他一走了,大家慌了,跟我一样认真反省,加功用行,所以佛走了以后没有多久,证阿罗汉的人很多,道理就在此地。你看看,示现为众生,入般涅盘还是为众生,真正是无尽的利益。

  所以这样学法门,法门无量学一样,一样真学通了,所有都通,妙不可言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通,你六根一接触就明了,不用学,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,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。四弘誓愿最后一愿是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这一愿跟其他三个愿不一样,其他三个愿是要你真修,这一愿不能修,你要是修永远不能成佛。这一愿只有放下,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执著分别妄想统统放下,恭喜你,你佛道无上就成就了。可是放下从哪里放下起?有个起点,这个起点我也常讲,首先放下我们现前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的对立,这个要学到,别人跟我对立,我不跟他对立。你要学到之后,你身心就调和,这个调和对你身体健康大有帮助,你的身心和谐,为什么?没有对立。

  对立是根,从对立产生怀疑,从怀疑产生矛盾,从矛盾产生冲突,所以这个根是对立。对立就是五种见惑里面的第二种,边见,边是两边,有两边他就对立。佛法没有两边,佛法讲不二,永远你走不二法门,不跟人对立,不跟事对立,不跟一切万物对立,永远是和谐的,永远是一体的,入不二法门,这就是真功夫。你还有对立的念头,你就不得其门而入,你永远没有法子入佛门,也就是永远没有办法断见思烦恼,在《华严经》讲,你永远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菩萨,这一年级,你永远没有办法。今天时间到了,这条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