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六五九卷) 2006/11/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659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明十地位第三小段,第三段有二首偈:
【若知烦恼无所起。永不没溺於生死。则获功德法性身。以法威力现世间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,说这二首颂是「辨得法结位」,这一首是得法,下一首是结位,他证得十地的菩萨位次。前面二句是接著前段,知道烦恼性空。烦恼怎么来的?是由於迷失了自性,所谓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是这么起来的。你要问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?什么时候发生这个一念不觉?在楞严会上,富楼那尊者问得很好,现在我们经过真正是长劫的修行,又证得十地了,或者是我们说成佛了,成佛之后,什么时候又会遇到一念不觉?这可是个大问题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给富楼那的解答,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解答。
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,常随众的弟子都不是普通人。示现的身分是阿罗汉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由初果到四果,像阿难就是初果,而富楼那是四果。实际上,都是古佛跟大菩萨再来的,与这个世间的人过去世中都有很深的缘分,所谓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一尊佛示现为教主,其他的诸佛多了,千佛,示现做配角,好像唱一台戏一样,他们来做配角。千万不要轻视这些配角,这些配角很多可能资格比释迦牟尼佛还要老,古佛再来的。
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什么?看到平等法。有没有竞争?没有。有没有什么名闻利养?没有,完全是看需要。需要是从哪里看?是众生的缘,此时此处,此处是地球,在这个阶段,这个地方众生跟释迦牟尼佛的缘很深。自然释迦牟尼佛示现到这个地方,他就是教主,其他诸佛来都做他的学生,共同来唱这台戏。没有那班学生,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也唱不起来,他所证的东西没人懂,没有人懂就没有人能够问得出来。凡是问得出来的,统统是内行人,外行人问不出来。所以,要这么多人来帮助众生,替众生提出问题来,由佛来解答。
有时候释迦牟尼佛也提出问题来,让这些弟子们来解答,一问一答非常活泼,让这些六道众生听了之后豁然大悟,是这么一桩事情。所以,谁有缘谁就到那里去做主,这是最重要的。其他来的人跟这里众生还是有缘,如果没有缘的话就不会一起来。缘有深有浅,缘浅一点的就做配角,就做佛的出家弟子,还有在家弟子。你看当时有些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居士,像给孤独长者,这都是有缘人,也都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,不是凡人!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教化众生教什么?经文里讲得很清楚,就是教众生要觉悟,烦恼性空。烦恼可不是真的!烦恼不是真的,六道轮回也就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六道轮回是果,烦恼习气是因,因烦恼习气才有轮回的现象。你看永嘉《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梦里是什么?你不知道,你不知烦恼当体即空,你不知道,你以为烦恼是真有。烦恼在《华严经》上,一般讲这是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在妄想分别执著示意图里面讲得很清楚。烦恼真的是没有,就是一念迷,如果你一念觉悟,问题马上解决了,『永不没溺於生死』。浅而言之,就是六道轮回没有了,六道里面生死没有了;深一点说,十法界没有了。
诸位要知道,六道是众生迷了以后随染缘,染污;四圣法界是迷了以后随净缘,就生四圣法界。四圣法界里头还有变易生死,没有分段生死。要真的觉悟了,你看四圣法界里面,他只断见思烦恼,就是把执著放下了。自性里头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也没有妄想,统统都没有!你要是问,什么时候一念起来?那个什么时候就是当下这一念,所以无明叫无始无明。无始无明什么意思?名相上已经给你解释得很清楚了,就是无明没有开始。如果真的有始有终,那就不叫虚妄,那怎么能叫妄?妄是根本没有,而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产生的误会,是这么回事情。这种事实真相,你可不能不知道。佛讲得很清楚,很多人也都听懂了,为什么依旧还是迷惑?他不肯放下!为什么不肯放下?没有真听清楚。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了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
我在年轻的时候,这个话说起来是五十五年前了,我亲近章嘉大师。大师就跟我讲,有一次讨论这个问题,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?大师的结论,佛法里头是知难行易。行,实在讲是一念之间。所以在理上讲,凡夫成佛是一念,一念觉,凡夫就成佛了。幸亏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示现,要不然我们很难相信。而且惠能的示现真的让我们心服口服,为什么?第一个,年轻,二十四岁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就一念觉,他就什么都通了。三藏十二分教,《大藏经》,没有一部不通,全通了。不但佛法通,世间法也通了。这个很奇怪,没有学过,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你有困难向他请教,他给你解释得很清楚,真的为你指点迷津。
那是什么?证明佛在经上讲的,你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;你放下分别,你就是菩萨;你再把妄想放下,就成佛了。惠能大师这三个是同时放下。我们为什么不肯?这个不肯,说老实话就是没有悟,还在迷。这就是讲的知难行易。你真知道了,就真放下;知得不够透彻,还有疑惑在里头,那你就放不下。
确实在中国历史上,方老师给我说,李老师也是同样给我说,惠能可不能学。在中国历史上,惠能之前没有惠能,惠能之后,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也没有出第二个惠能。那是天才!不是普通人。我们是普通人,不是天才。所以我们要怎么学?我们得按部就班的学,我们得慢慢一点一点放下。他是一下就能放下,这个我们做不到,不要说是中下根性,上根也不行,也做不到。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人,上中之上,这个我们要承认。
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一定要放下。所以我头一天见章嘉大师,他就教我放下,就教我舍,布施就是舍。因为烦恼的根,总的根,就是我们讲「舍不得」,这就糟了,糟透了。舍就是把烦恼放下,一定要先从身外之物,为什么?容易,这有难有易。终极的目标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那就成功,那就功德圆满了。对於自己的身体、对於外面的世界,一切的一切,没有一丝毫贪恋,真能放下。所以还是要从事上下功夫。
最忌讳的是占有。你看我在讲经的时候,这么多年来常常提醒同学,如果真的想契入佛法,一定要把控制的念头舍掉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一般人都想,我要控制、我来管他,这个念头不好。占有,就更强烈了,要拥为己有,这是轮回业!现在这几年来,我们因为参与世界化解冲突、促进世界和平这些工作、会议,所以我又提出一项,比这个更微细的,对立;对立比占有、比控制还要微细。我们对一切人事物,把对立的念头放下,你才能够真正做得好这个化解冲突跟安定和平的工作。为什么?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了,我们自己身心调和了,就是首先自己要和,自己不能和,你怎么能叫外面别人和?那是做不到的。这个功夫不容易!所以学佛的佛弟子,决定不可以对一切人事物有占有,不能有控制。
你看我们前面,还没有多久之前我们念到的,就是在这一卷经文里头,佛跟我们讲得非常好。五欲,不求五欲,不求就是没有占有的念头,没有控制的念头。不求五欲,五欲是财色名食睡,再扩大讲,五欲后面就是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。世出世间统统要放下,你要不肯放下,你一生学佛只是学点粗浅的皮毛知识,真正佛法你是一毫一厘都没有办法契入。为什么入不进去?就是你自己的障碍太大了。佛门广大,什么都包容,你自己有障碍进不去。
为什么不舍掉?把障碍舍掉。障碍舍掉之后,於一切不再执著。不再执著就是说你不再有占有的念头,不再有控制的念头,真的放下。放下是做好事,可以布施给道场,正法道场,布施给它;找不到正法道场,布施给学校。像我们这些经典,我们印的这些《大藏经》,我们买了不少的图书,台湾印的《四库荟要》,我们先后总共买四十九套。我们没有占有,我们没有控制,赠送给学校,赠送给学术机构,赠送给真正修学的道场。要舍,不舍不行。舍得愈干净,你就会感到好轻松!你不舍,好像背了很沉重的包袱,我们常常讲有压力!
想想过去,世尊在世那没有话说,每个人就三衣一钵,什么都没有。天天听世尊讲经,就是上课,没有书本。佛没有教材,大众也不需要去做笔记,只是听,专心听,心地清净,什么都放下,他听能记得住。经典,我们都知道,释迦牟尼佛圆寂三个月之后才第一次结集。这些弟子们把老师,佛一生所讲的,就自己能够记得的,给大会做报告,这个报告就有人记录。参加大会的人都是阿罗汉,他们给你做证明,不错,佛是这么说的,记录下来,这样成为经典。
他们记没有错误吗?对,有五百罗汉给你做证明,没错误。为什么能记得?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表面上他们是大阿罗汉,就是见思烦恼断了,实际上他们的无明都没有,都破了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所以二种生死,分段生死、变易生死,永远离开了。这个理事都要很透彻、很明了。放下执著,六道的生死就没有了;放下分别,再破一品无明,四圣法界的变易生死没有了。你到哪里去?你到一真法界去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讲法身菩萨,你是法身菩萨,就是底下这一句讲,『则获功德法性身』。我们今天这个身是业报身,很苦,你受业力的支配。为什么不把业力放下?
真正觉悟到,我们现在这个身就是法性身。这是什么?你在相上见到性,我们在大经里面常常念到,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。相是幻相,性是真性,性可不是假的,相是假的;相,刹那生灭,了不可得。我们今天看的这个相,古人说得很好,这个现相是什么?我们的身,包括虚空世界,森罗万象,它的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相似相续,说得好!
前一念跟后一念不是一样的,因为一切现象,整个大自然一切现象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那个心是什么?心是性,就是法性。从法性所现的,那就是整个宇宙都是法性身,不单单是我们这个,全部都是的。身是当体讲,它有个体在,法性身。法性是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遍满虚空法界,法性。法性身呢?法性身有身相,所以说法性变出来的就称为法身,法身就是法性身。说了一个身它就有相,叫法相,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但是这里面,法相有生灭,法性没有生灭。法相刹那不住,所以佛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。
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还要不要执著?你还要不要分别?你还要不要起心动念?统统舍掉了。所以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当时他听五祖忍和尚说法,他真的懂得了,彻底放下。五祖给他印证,给他做证明,真的他见性了,在相上见到性,这就叫成佛,禅宗里面讲「明心见性」,他的心不迷了,醒过来了。我们对自己的心不明,不明就是迷惑,迷惑你就见不到性,就见相,见相不见性。不迷惑的人见相就是性,性相是一,性相不二,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,真假不二。所以你也不要执著这是真,也不要执著那是假,你执著就见不到性。有执著的人,执著的人很多。没有执著的时候,人在哪里?在四圣法界,这叫分别,虽然他不执著,他还分别性是真的、相是假的,他有分别。分别破掉,放下了,他就是菩萨。菩萨最后还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也错了,起心动念叫无明,叫一念不觉。你要晓得,觉性是不动的,起心动念是动的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一念不觉,动了。我们今天的话讲,这讲得很粗,你被外面境界影响了。你看到你喜欢看的东西,多看一眼;听到喜欢听的音声,多听一会儿,这就是无明,就是起心动念。佛菩萨在境界里面起不起心动念?起心动念、不起心动念,不也是分别吗?所以他那个境界里真正叫入不二法门,起心动念他没有,不起心动念也没有,二边不著,这叫中道。这很难懂,很不好懂。在这个境界里面才得大自在!为什么?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。章嘉大师当年教我是从总的纲领上说,没说得这么详细,你看他只教我看破、放下就得自在。大乘教里讲得清楚,讲得细,可是那时候我们初学,如果讲得这么细,愈讲愈糊涂。
所以,讲东西是有阶段性的,你刚刚接触,你懂得很少,给你讲得很浅、讲很重要的,所谓纲领。像《三字经》上,一开头讲纲领,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」,给你讲这个。这个让你听到似懂非懂,不要紧,以后慢慢再提升。你也渐渐长大,智慧也有了,理解的能力也强了,逐渐把问题由浅而深再教给你。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彻悟,决不是叫你记问,你把它记得很清楚没用处。为什么?你不能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是了生死、证菩提,这个叫解决问题。所以你的问题解决不了,你还是在六道搞生死轮回,这太可怜了。所以这一首是「得法」。
下面,『以法威力现世间』。这是说明菩萨逐渐到这个程度了,已经在转了,转什么?转业报身为法性身,这是转!这一转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乘愿再来。为什么?这一转之后,生死没有了,六道也没有了。可是人的身体依旧还留在六道里头,跟六道众生天天和光同尘,还混在一起。六道里面众生认为真有六道,真有生死;转过来的人知道,六道是一场梦。就好像在作梦当中一下明白了,我现在是在作梦,梦不是真的。但是他还没有醒过来,他还在梦中,但是已经完全觉悟、明白了,我是在作梦。这就是将转还没有转成功的人,还没有得位次的人,就像这个情形。他跟这个世间人不一样了,世间人有苦,他没有苦,跟乘愿再来的菩萨几乎没有两样,至少我们可以说他得到相似的。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感应,我们众生有感,他应,应化而来的。
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真正修行到这个程度,见性,在相上见性,看到所有一切现相没有一样不是法性身,法性身统统是法性现的相。这个讲法如果诸位很难理解,还用古大德的比喻,譬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我过去曾经参观一个工厂,也是我们佛门的同修,他做首饰,黄金的首饰,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假的是什么?镀金的,你看起来跟真金没有两样,它是镀金的,外面确实是真金,里面不是的。这个首饰真漂亮。所以它价钱就很低,一副耳环、一个项炼,大概价钱不超过十块美金。人都喜欢戴,为什么?丢了不心痛。我参观他的工厂,展览馆里面一万多件,没有一个是相同的,美不胜收。
古人讲的以金作器,我们把金比喻作法性,把这些器比喻作法相,一万多种金器没有一个是相同的。会看的人,这么多东西是什么?黄金!说黄金就是说它的性,样子怎么变,金没有变。你能够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万事万物,看宇宙森罗万象,你忽然觉悟了,它全是法性,就好像这无量无边的金器全是黄金。你真的能够看到,你的心,平等心生起来,你不会说看这个喜欢,看那个不喜欢,不会。为什么?全是平等的,你不会在这里有分别,也不会在里头执著。包括自己身跟所有一切众生身一样的,跟一切众生身是一样的,跟花草树木、砖头瓦块也是一样的,决定没有两样。你心就定了,这个定就是三昧现前,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不起来了。这里讲的是「若知烦恼无所起」。
那么你就晓得烦恼怎么起来的?不了解事实真相,你才会起这么多烦恼。知道了一些,就会放下一些。阿罗汉知道执著是错误的,他把这个放下,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;菩萨能够把分别放下,四圣法界下面的二层,阿罗汉跟辟支佛他就放下了,他提升到上面去;再把妄想断掉,他就出了四圣法界,真的就回归到法性土。一真法界是法性土、法性身,身土不二!这个境界没法子说,叫不可思议。
不可思议不是说说不出来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不能思,为什么?你想想看,你一思一想是不是立刻就堕落到妄想分别执著?对!议是议论、言说,你一说也堕落了。所以,一真法界的相是什么?清净寂灭。哪里像我们这样的教学这么辛苦,要说这么多话,没有!不能用这个,用这个就落在十法界。十法界里头有言说,为什么?十法界是用心意识。一真法界,心意识没有了,转八识成四智,没有了。所以那个境界里面是定慧,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。
在我们世间修行证得这个境界,我们就用惠能大师做例子,惠能大师证得了,确实他是透彻的明了。可是他还在这个世间并没有走,他能不能走?能,他生死自在,我们讲他生死自在。为什么不走?这个世界跟他有缘,他不必走了再来,这一念转过来的时候,他就把业报身转变成乘愿再来身。不必到华藏世界打个转再来,用不著,这身马上就变了。所以境随心转,心念一转,整个境界都转了。所以你要问,能大师开悟之后,他的身是什么身?他的身是法性身。他还在这个世间,他在这个世间住的是什么土?是法性土。我们是业报身,我们是业报土。看到好像是一样,感受完全不一样;换句话说,他过的是一真法界的生活,我们过的是六道轮回里面人道的生活,不一样!使我们对他感到莫测高深,这是事实。
能大师为我们的示现,世间人都知道,没有人不晓得。像能大师那个境界的,真的在历史上不是他一个人;顿悟顿超,那他是一个。就像他当年在世,他所接引的四十三个人,这些人都入了他的境界;换句话说,跟他一样。但是在修行证果没有像他那么快速,没有像他那么简单。都是用了若干年的工夫,还有人用十几二十年、三十年的工夫,才豁然大悟;不像他那样的,他那是几天的工夫。他跟五祖见面,在黄梅八个月就只二次,一次是去拜访他的时候,第二次是传法。当中虽然在黄梅,在厨房里面工作,没有机会见面。偶尔在卖柴,听到一个居士念《金刚经》,也是那么一次!总共起来,你想想看三次。
我们《华严》读到这个地方就明了了,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情。在理上讲,放下就是;放不下就难了,这个事情佛菩萨帮不上忙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二首偈:
【若获功德法性身。以法威力现世间。则获十地十自在。修行诸度胜解脱。】
这一首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「结位」。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知道,这不是真正的十地品。而是十信位的菩萨对於上面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对於上面这些课程也在学习,兼而有之。这就是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的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无上甚深微妙法,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就是十善业,就是《感应篇》,就是《弟子规》,无上甚深微妙法。所以它才有用处,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,不能落实在工作,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个东西学起来就变成玄谈,说得很好听,没用处。所以佛法它彻上彻下,真的是一体,好像是一座五十五层的大楼,建立在一个地基的基础上。这个地基就是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、《弟子规》,你才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。所以没有这三个根,什么都谈不上,你所研究的这些东西都是玄学,说得好听,讲得天花乱坠,一点都用不上。那是李老师所说的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。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依旧是罪业,换句话说,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我们在此地看到十信修十地的课程,到将来你看到十地、看到等觉,也修初信位的课程。初信位是什么?就是我们讲的这些基础,就是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、《感应篇》,百分之百做到,没有丝毫欠缺。这叫真实的受用,方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说的这个。
在这么多年来,我把修学归纳为二十个字,很简单。这二十个字,前面十个字是讲发心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我们起心动念决定没有违背,这是菩提心;起心动念都跟这十个字相应而没有违背,这就叫发菩提心。下联十个字是行菩萨道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行菩萨道。所以,自在太重要了,不自在怎么行?不自在就有苦、就有障碍。只要有智慧你就得自在,为什么?智慧看破,看破之后,你肯定放下,不需要别人劝的。你自己欢欢喜喜的放下烦恼、放下包袱,今天我们讲放下压力;身心都没有压力,你说多舒服,多自在。
《华严经》上讲十地菩萨十种自在,我们也得略略的介绍一下。第一个是「命自在」,生死没有了,了生死,在这个世间住世随意。随意不是随自己的意,为什么?自己没有意思。自己要有意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所以自己没有了。随意随什么意?随一切众生的意。众生有缘,多住几年,决不碍事;就是众生他想亲近你,想听你的教诲,你就多住几年帮助他们。如果众生对你的缘尽了,真的缘尽了,常常接触,疲厌了,听到你天天唠叨老生常谈,不想再听了,不想再听就可以走了。生死自在,这是叫寿命自在,这是生死自在。
第二个,「心自在」。心怎么自在?心里头没有妄念,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,心是定的。诸位要晓得,心动就不自在,心像一潭止水一样,清净没有染污,又没有波浪,这个自在。心起用的时候就是智慧,不起用的时候就是寂静。不起用的时候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叫根本智,根本智是般若无知,念头不起,般若无知。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,别人来问你、来请教你,你一丝毫障碍都没有!叫心自在。
第三个是现在一般人、世间人所希求的财,第三个「财自在」,是自性里头本有的相好。你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财是属於相好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法身菩萨各个都是这样的。那我们想:现在众生这么苦,法身菩萨这个财自在为什么不拿出来布施给全世界每个人,让每个人都过富裕生活,这个人不是皆大欢喜吗?佛菩萨能不能做得到?能。为什么不做?他没有福,真的,没有福报。不是佛菩萨吝啬,不是佛菩萨不给,他没有这个福。所以佛菩萨劝众生要修福,这个才能够跟因果相应。佛菩萨送些金银财宝来,他不劳而获,能享吗?这个道理要懂。如果人人都修福,福报是自然现前,佛菩萨也真加持得上。
世俗谚语常讲,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是命中注定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这个话好像是宿命论,没错。佛法讲命运可以改,断恶修善,命运就改过来了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见到一位将军,也认识,少将,升中将。这个案件批准了,还没有发布,内幕的消息传出来,告诉他:你升中将批准了。非常高兴,请些亲朋好友来庆贺,实际上命令没发布,他先得到消息,高兴。就在大家为他庆贺的时候,酒一喝下去就死了,过世了。也很欢喜,没有痛苦。所以事后很多人说,他只有少将的命,没有中将的命。你看命令还没有发布,只是消息透露,就已经把他压死了。他只有这么大的福报,就不能多给他。所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,这个道理你要懂,福报现前,你承受不了!凡是承受不了的果报,后头一定带来灾难,佛菩萨绝对不叫人受苦,这是我们应当要理解的。菩萨本身财自在,度化众生需要用的这些东西他不会有欠缺。
第四个是「业自在」,业是事业。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度众生没有障碍。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教化众生不是那么顺利的。僧团里面有提婆达多、六群比丘,不听话的,不听教诲的,破坏僧团形象;外面有六师外道,其他宗教批评毁谤,许多障碍,不是一帆风顺!这是世尊示现给我们看的。他老人家在世,弘法利生都那么困难,我们怎么能够一帆风顺?不可能!我们自己的智慧、福德比不上佛,现前社会上这些众生,没有佛当时在世那些众生的淳朴,所以应当是比世尊那个时候,自己自修要困难百倍都不止。你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、破迷开悟,同样的也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困难百倍都不止,这个要知道。
自在怎么说法?自在是说佛菩萨自己,所有一切障难不是佛菩萨这边的,是众生那边的业报,这个我们要晓得。像在现前,这个世间人对於宗教误会的很多,不了解的很多,拒绝、排斥的很多。世界很大,哪里没有障碍就到哪里去,不一定一定要守在这个地方,这个道理要懂。尤其现在科技发达,我们用网路教学,用卫星电视教学,好,这就没有障碍了。不愿意听的,他不接受;愿意听的,他打开这个频道他就收到。
道场不是个真正六和敬的道场,道场里面的大众烦恼习气都很深,有些听经同修不愿意来道场,行,他在家里网路上收看。这不就很自在吗?你不喜欢见到的人,可以不要跟他接近。这真叫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就是业自在。所以今天建道场,像我们这个小小的「佛陀教育协会」,够了,已经对全世界弘法了。每天跟电视机面前、网路面前的同学一起来学习,你说多么快乐,多么自在。我们的课程也全部都做成光碟,偏远地区、不方便的地方,没有这些设备的,我们的光碟可以流通。向我们这边要,索取,免费供应。如果有问题,你可以传真过来,或者用电子邮件传过来,我们每个星期五有二个小时专门为大家解答问题,教学相长。这是业自在。
第五,「受生自在」。这是讲菩萨应化在九法界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现身,化身就不必说了,讲应身,应身到什么地方去,受生自在。不像我们凡夫,我们凡夫不自在,是业力牵引你的。所以我们讲过,有引业、有满业,是业力牵引,你一点都不自由。可是菩萨自在的,菩萨来受生,当然也是有感应的。像释迦牟尼佛选择净饭王做父亲,摩耶夫人做母亲,净饭王跟摩耶夫人过去世生中统统都有缘分,自己能做得了主宰。
第六个是「愿自在」,这个很难得。愿是什么?希求。菩萨还有希求吗?没有,没有才自在,有就不自在。没有怎么样?没有,随缘!随缘才自在,没有一样不好,没有一样不快乐。像我们常常说的,经上给我们讲的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;我续了二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的愿就自在。所以境界里面要懂得转,你要会转。怎么转法?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,把诸法实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;性上掌握住,相上不必在意,就得自在。你要是颠倒就不自在,颠倒是著相,著相就不见性,这是大错特错!
性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,所以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相跟那个恰恰相反,相是有生有灭、有来有去、有常有断、有一有异,它是幻相。所以像你参观金器展览的时候,你统统看到全是黄金,你对於所有的器皿就不会分别、不会执著。为什么?平等的。著相,贪这个式样,贪那个式样,你就有分别执著,你心就不平。心不平,心就不清净了。不清净是被染污,不了解真相是迷惑颠倒,那你怎么会自在?
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愿有求的人很多,於是他就有「求不得苦」,八苦里头求不得苦。如果你对这个世间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於世无求,求不得苦没有了;於人无争,怨憎会的苦没有了,爱别离的苦也没有了,八苦里头这三种就没有了。这三种当中,三种苦就是你有愿有求,你就有这三种苦。然后你就晓得愿求是怎么回事情,愿求是求苦,求不到乐。所求全是苦,叫自找苦吃!这不叫愚痴叫做什么?你有智慧,你自然放下了。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无争,爱别离、怨憎会没有了;无求,求不得苦没有了。智慧开了,生老病死苦也没有了,这才真正叫愿自在。
第七个,「解脱自在」,这个「解脱」要简单的说一说。我们念ㄒㄧㄝˋ,念去声,念去声作动词讲,把它解开,脱是脱离。解开的是什么?烦恼。脱离的是什么?生死,六道轮回。从什么地方解脱?从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。你为什么放不下?因为没有看破。所以解脱自在的秘诀,是在对於诸法实相的认知,也就是在看破。这个问题对於一般根性的人来说,除了上上根,那是例外的,六道凡夫上中下根都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。而接受教诲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好学、受教,他成败关键就在这四个字。自己要好学;受是真正肯接受,这个受是什么?依教奉行。
譬如佛教我们不杀生,我们连对於伤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了。再小的小动物,蚊虫蚂蚁,甚至很小很小的小动物,决定没有伤害它的念头;伤害的念头没有,当然没有伤害它的行为。真做到!做到之后,它有感应,很不可思议,把佛法,佛在经上讲的全都给我们证明了。证明什么?证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可以沟通,真的是生佛不二。我们不但跟这些微细的动物能沟通,跟植物也能沟通;功夫更深的,跟山河大地都能通,那就是改变风水。改变风水是化解我们现在讲的自然灾害,自然灾害会化解,这叫解脱,脱苦,化解灾难。所以要好学、要受教,非常重要的是受教。
世尊给我们讲的这十条,是务必都要做到,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学习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真做,非常认真努力去做。而且这十样,它的境界深广没有边际,我们现在开始学佛的时候认真在做,到等觉菩萨还是认真在做。全部的佛法就落实在这十桩事上,这十桩事跟法性身是一体,是不二!我们要想明心见性,要想见性成佛,这十条里头有一条做得不圆满,你就见不了性。所以这个十条是从一入门的时候就非常认真努力的学习,无上甚深微妙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
我们现在非常遗憾的,就是学佛的同学很少真正能做到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疏忽家庭教育的基础。中国的文化,五千年来,如果说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特色,可以说就是家教。我们在讲席里讲过很多次,家教是根,家教教什么?人性本善。本善落实在哪里?落实在父子有亲。那个亲情、那种亲爱没有条件的,不附带任何条件,自然的、天性的,本性本善,里面根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
你们想想看,特别是在婴儿三、四个月的时候,你去观察,这是非常的明显。因为婴儿时候,父母对他还没有什么要求,小孩对父母也不懂事,但是已经看出小孩对他父母的爱。你从他的表情,他不会说话,你从他的动作、表情上你能看到。见到父母,给父母抱著不放,你能看到。所以天性,中国的教育它真正的目的,就是希望这种自然的、本性的这种亲爱,如何能够在一生当中保持不变,这就靠教育,天性。第二个目标,是把这种亲爱如何发扬光大,从亲子之爱发展到爱兄弟、爱家族、爱朋友、爱邻里乡党、爱社会、爱国家,到最后发展到凡是人皆须爱。在佛法里推展到众生,那就是大慈大悲。这是中国教育,这是中国文化。
所以我们早年初到美国去,到国外,海关检验都非常严格,问话也问得很多。外国人他都把每个人当作坏人来看待,他不相信世间有好人,都是坏人。你要如何拿出证据证明你是好人,你不是坏人。这跟我们东方不一样,我们东方五千年来没有想到人是坏人,我们想人都是好人,这个想法恰恰相反。所以初去的时候很不习惯,为什么人家对我们这么怀疑?到以后了解,他们的传统文化跟中国不一样。
中国你看从小就教你,「四海之内,皆朋友也」,心目当中没有一个是坏人!纵然是做了坏事,作恶多端的,自然能够体谅他,不忍心去责备他,希望感化他,让他回头。这是中国人,这是中国文化。老祖宗、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是几千年来做人的原则。一般人责备别人很苛刻,要拿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;自己做错事情就原谅,拿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,你做人才能做得到家。
中国人一生教学的目标就是希圣希贤,希望你做圣人,做贤人、君子。所谓圣贤、君子,与性德相应,不违背性德。十善业道是性德,你要违背就错了,十善业道是你本来就是那个样子,这个不能不懂。所以这个你能够解,解的什么、脱的什么,解是智慧,要用章嘉大师的话来说,解就是看破,脱就是放下,确实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讲。
第八个,「神力自在」。这是我们讲的如意无碍,用现在的话说,神力就是能力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没有能力不行,你的能力自在。能力从哪里来的?当然离不开智慧。像学东西,智慧高的人一学就会,无论学什么他都能学得那么好,这就叫神力自在。我们要想培养自己,必须从两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,一个从德行,一个从智慧。德行、智慧如何落实?就用十善业道来讲,前面九个是属於德行,最后一条不痴是智慧。用前面九条养最后这一条,前面九个具足,后面这条就圆满了。所以求神力、求智慧,这些方法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
你现在学《弟子规》,你真正把弟子规落实,神力自在的基础你就有了,确实你有这个基础了。然后慢慢再提升,提升一定是从德行上提升。谚语所谓「福至心灵」,有德行的人就有福报,有福报他心就灵,灵就是他心里面充满智慧。德行、智慧合起来就是神力自在。《太上感应篇》是德行,十善业道是德行,也是智慧。十善业道是纲领,弟子规跟感应篇是细目,有纲有目,纲是总纲,总的说。这一条怎么样落实,在《弟子规》、在《感应篇》里面就讲了很多条。实在讲说是说不尽,你读了之后触类旁通,你真的就得受用。然后才知道真的是自在,一点都不假。
有神力,无论办什么事情没有办不通的,同时你还会得到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,这是肯定的。因为在菩萨道上没有为自己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全是为利益众生。成就自己还是为众生,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,像此地讲的十种自在,十种自在是不是为自己?不是。有大自在才能帮助苦难众生,才能帮助众生觉悟,才能帮助众生破迷,帮助众生真正离苦得乐。离苦是离三界六道、离十法界,这真正离苦,彻底离苦,这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明十地位第三小段,第三段有二首偈:
【若知烦恼无所起。永不没溺於生死。则获功德法性身。以法威力现世间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,说这二首颂是「辨得法结位」,这一首是得法,下一首是结位,他证得十地的菩萨位次。前面二句是接著前段,知道烦恼性空。烦恼怎么来的?是由於迷失了自性,所谓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是这么起来的。你要问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?什么时候发生这个一念不觉?在楞严会上,富楼那尊者问得很好,现在我们经过真正是长劫的修行,又证得十地了,或者是我们说成佛了,成佛之后,什么时候又会遇到一念不觉?这可是个大问题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给富楼那的解答,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解答。
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,常随众的弟子都不是普通人。示现的身分是阿罗汉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由初果到四果,像阿难就是初果,而富楼那是四果。实际上,都是古佛跟大菩萨再来的,与这个世间的人过去世中都有很深的缘分,所谓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一尊佛示现为教主,其他的诸佛多了,千佛,示现做配角,好像唱一台戏一样,他们来做配角。千万不要轻视这些配角,这些配角很多可能资格比释迦牟尼佛还要老,古佛再来的。
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什么?看到平等法。有没有竞争?没有。有没有什么名闻利养?没有,完全是看需要。需要是从哪里看?是众生的缘,此时此处,此处是地球,在这个阶段,这个地方众生跟释迦牟尼佛的缘很深。自然释迦牟尼佛示现到这个地方,他就是教主,其他诸佛来都做他的学生,共同来唱这台戏。没有那班学生,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也唱不起来,他所证的东西没人懂,没有人懂就没有人能够问得出来。凡是问得出来的,统统是内行人,外行人问不出来。所以,要这么多人来帮助众生,替众生提出问题来,由佛来解答。
有时候释迦牟尼佛也提出问题来,让这些弟子们来解答,一问一答非常活泼,让这些六道众生听了之后豁然大悟,是这么一桩事情。所以,谁有缘谁就到那里去做主,这是最重要的。其他来的人跟这里众生还是有缘,如果没有缘的话就不会一起来。缘有深有浅,缘浅一点的就做配角,就做佛的出家弟子,还有在家弟子。你看当时有些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居士,像给孤独长者,这都是有缘人,也都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,不是凡人!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教化众生教什么?经文里讲得很清楚,就是教众生要觉悟,烦恼性空。烦恼可不是真的!烦恼不是真的,六道轮回也就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六道轮回是果,烦恼习气是因,因烦恼习气才有轮回的现象。你看永嘉《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梦里是什么?你不知道,你不知烦恼当体即空,你不知道,你以为烦恼是真有。烦恼在《华严经》上,一般讲这是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在妄想分别执著示意图里面讲得很清楚。烦恼真的是没有,就是一念迷,如果你一念觉悟,问题马上解决了,『永不没溺於生死』。浅而言之,就是六道轮回没有了,六道里面生死没有了;深一点说,十法界没有了。
诸位要知道,六道是众生迷了以后随染缘,染污;四圣法界是迷了以后随净缘,就生四圣法界。四圣法界里头还有变易生死,没有分段生死。要真的觉悟了,你看四圣法界里面,他只断见思烦恼,就是把执著放下了。自性里头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也没有妄想,统统都没有!你要是问,什么时候一念起来?那个什么时候就是当下这一念,所以无明叫无始无明。无始无明什么意思?名相上已经给你解释得很清楚了,就是无明没有开始。如果真的有始有终,那就不叫虚妄,那怎么能叫妄?妄是根本没有,而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产生的误会,是这么回事情。这种事实真相,你可不能不知道。佛讲得很清楚,很多人也都听懂了,为什么依旧还是迷惑?他不肯放下!为什么不肯放下?没有真听清楚。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了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
我在年轻的时候,这个话说起来是五十五年前了,我亲近章嘉大师。大师就跟我讲,有一次讨论这个问题,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?大师的结论,佛法里头是知难行易。行,实在讲是一念之间。所以在理上讲,凡夫成佛是一念,一念觉,凡夫就成佛了。幸亏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示现,要不然我们很难相信。而且惠能的示现真的让我们心服口服,为什么?第一个,年轻,二十四岁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就一念觉,他就什么都通了。三藏十二分教,《大藏经》,没有一部不通,全通了。不但佛法通,世间法也通了。这个很奇怪,没有学过,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你有困难向他请教,他给你解释得很清楚,真的为你指点迷津。
那是什么?证明佛在经上讲的,你放下执著,不再执著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;你放下分别,你就是菩萨;你再把妄想放下,就成佛了。惠能大师这三个是同时放下。我们为什么不肯?这个不肯,说老实话就是没有悟,还在迷。这就是讲的知难行易。你真知道了,就真放下;知得不够透彻,还有疑惑在里头,那你就放不下。
确实在中国历史上,方老师给我说,李老师也是同样给我说,惠能可不能学。在中国历史上,惠能之前没有惠能,惠能之后,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也没有出第二个惠能。那是天才!不是普通人。我们是普通人,不是天才。所以我们要怎么学?我们得按部就班的学,我们得慢慢一点一点放下。他是一下就能放下,这个我们做不到,不要说是中下根性,上根也不行,也做不到。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人,上中之上,这个我们要承认。
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一定要放下。所以我头一天见章嘉大师,他就教我放下,就教我舍,布施就是舍。因为烦恼的根,总的根,就是我们讲「舍不得」,这就糟了,糟透了。舍就是把烦恼放下,一定要先从身外之物,为什么?容易,这有难有易。终极的目标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那就成功,那就功德圆满了。对於自己的身体、对於外面的世界,一切的一切,没有一丝毫贪恋,真能放下。所以还是要从事上下功夫。
最忌讳的是占有。你看我在讲经的时候,这么多年来常常提醒同学,如果真的想契入佛法,一定要把控制的念头舍掉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一般人都想,我要控制、我来管他,这个念头不好。占有,就更强烈了,要拥为己有,这是轮回业!现在这几年来,我们因为参与世界化解冲突、促进世界和平这些工作、会议,所以我又提出一项,比这个更微细的,对立;对立比占有、比控制还要微细。我们对一切人事物,把对立的念头放下,你才能够真正做得好这个化解冲突跟安定和平的工作。为什么?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了,我们自己身心调和了,就是首先自己要和,自己不能和,你怎么能叫外面别人和?那是做不到的。这个功夫不容易!所以学佛的佛弟子,决定不可以对一切人事物有占有,不能有控制。
你看我们前面,还没有多久之前我们念到的,就是在这一卷经文里头,佛跟我们讲得非常好。五欲,不求五欲,不求就是没有占有的念头,没有控制的念头。不求五欲,五欲是财色名食睡,再扩大讲,五欲后面就是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。世出世间统统要放下,你要不肯放下,你一生学佛只是学点粗浅的皮毛知识,真正佛法你是一毫一厘都没有办法契入。为什么入不进去?就是你自己的障碍太大了。佛门广大,什么都包容,你自己有障碍进不去。
为什么不舍掉?把障碍舍掉。障碍舍掉之后,於一切不再执著。不再执著就是说你不再有占有的念头,不再有控制的念头,真的放下。放下是做好事,可以布施给道场,正法道场,布施给它;找不到正法道场,布施给学校。像我们这些经典,我们印的这些《大藏经》,我们买了不少的图书,台湾印的《四库荟要》,我们先后总共买四十九套。我们没有占有,我们没有控制,赠送给学校,赠送给学术机构,赠送给真正修学的道场。要舍,不舍不行。舍得愈干净,你就会感到好轻松!你不舍,好像背了很沉重的包袱,我们常常讲有压力!
想想过去,世尊在世那没有话说,每个人就三衣一钵,什么都没有。天天听世尊讲经,就是上课,没有书本。佛没有教材,大众也不需要去做笔记,只是听,专心听,心地清净,什么都放下,他听能记得住。经典,我们都知道,释迦牟尼佛圆寂三个月之后才第一次结集。这些弟子们把老师,佛一生所讲的,就自己能够记得的,给大会做报告,这个报告就有人记录。参加大会的人都是阿罗汉,他们给你做证明,不错,佛是这么说的,记录下来,这样成为经典。
他们记没有错误吗?对,有五百罗汉给你做证明,没错误。为什么能记得?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表面上他们是大阿罗汉,就是见思烦恼断了,实际上他们的无明都没有,都破了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所以二种生死,分段生死、变易生死,永远离开了。这个理事都要很透彻、很明了。放下执著,六道的生死就没有了;放下分别,再破一品无明,四圣法界的变易生死没有了。你到哪里去?你到一真法界去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讲法身菩萨,你是法身菩萨,就是底下这一句讲,『则获功德法性身』。我们今天这个身是业报身,很苦,你受业力的支配。为什么不把业力放下?
真正觉悟到,我们现在这个身就是法性身。这是什么?你在相上见到性,我们在大经里面常常念到,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。相是幻相,性是真性,性可不是假的,相是假的;相,刹那生灭,了不可得。我们今天看的这个相,古人说得很好,这个现相是什么?我们的身,包括虚空世界,森罗万象,它的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相似相续,说得好!
前一念跟后一念不是一样的,因为一切现象,整个大自然一切现象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那个心是什么?心是性,就是法性。从法性所现的,那就是整个宇宙都是法性身,不单单是我们这个,全部都是的。身是当体讲,它有个体在,法性身。法性是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遍满虚空法界,法性。法性身呢?法性身有身相,所以说法性变出来的就称为法身,法身就是法性身。说了一个身它就有相,叫法相,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但是这里面,法相有生灭,法性没有生灭。法相刹那不住,所以佛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。
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还要不要执著?你还要不要分别?你还要不要起心动念?统统舍掉了。所以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当时他听五祖忍和尚说法,他真的懂得了,彻底放下。五祖给他印证,给他做证明,真的他见性了,在相上见到性,这就叫成佛,禅宗里面讲「明心见性」,他的心不迷了,醒过来了。我们对自己的心不明,不明就是迷惑,迷惑你就见不到性,就见相,见相不见性。不迷惑的人见相就是性,性相是一,性相不二,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,真假不二。所以你也不要执著这是真,也不要执著那是假,你执著就见不到性。有执著的人,执著的人很多。没有执著的时候,人在哪里?在四圣法界,这叫分别,虽然他不执著,他还分别性是真的、相是假的,他有分别。分别破掉,放下了,他就是菩萨。菩萨最后还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也错了,起心动念叫无明,叫一念不觉。你要晓得,觉性是不动的,起心动念是动的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一念不觉,动了。我们今天的话讲,这讲得很粗,你被外面境界影响了。你看到你喜欢看的东西,多看一眼;听到喜欢听的音声,多听一会儿,这就是无明,就是起心动念。佛菩萨在境界里面起不起心动念?起心动念、不起心动念,不也是分别吗?所以他那个境界里真正叫入不二法门,起心动念他没有,不起心动念也没有,二边不著,这叫中道。这很难懂,很不好懂。在这个境界里面才得大自在!为什么?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。章嘉大师当年教我是从总的纲领上说,没说得这么详细,你看他只教我看破、放下就得自在。大乘教里讲得清楚,讲得细,可是那时候我们初学,如果讲得这么细,愈讲愈糊涂。
所以,讲东西是有阶段性的,你刚刚接触,你懂得很少,给你讲得很浅、讲很重要的,所谓纲领。像《三字经》上,一开头讲纲领,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」,给你讲这个。这个让你听到似懂非懂,不要紧,以后慢慢再提升。你也渐渐长大,智慧也有了,理解的能力也强了,逐渐把问题由浅而深再教给你。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彻悟,决不是叫你记问,你把它记得很清楚没用处。为什么?你不能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是了生死、证菩提,这个叫解决问题。所以你的问题解决不了,你还是在六道搞生死轮回,这太可怜了。所以这一首是「得法」。
下面,『以法威力现世间』。这是说明菩萨逐渐到这个程度了,已经在转了,转什么?转业报身为法性身,这是转!这一转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乘愿再来。为什么?这一转之后,生死没有了,六道也没有了。可是人的身体依旧还留在六道里头,跟六道众生天天和光同尘,还混在一起。六道里面众生认为真有六道,真有生死;转过来的人知道,六道是一场梦。就好像在作梦当中一下明白了,我现在是在作梦,梦不是真的。但是他还没有醒过来,他还在梦中,但是已经完全觉悟、明白了,我是在作梦。这就是将转还没有转成功的人,还没有得位次的人,就像这个情形。他跟这个世间人不一样了,世间人有苦,他没有苦,跟乘愿再来的菩萨几乎没有两样,至少我们可以说他得到相似的。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感应,我们众生有感,他应,应化而来的。
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真正修行到这个程度,见性,在相上见性,看到所有一切现相没有一样不是法性身,法性身统统是法性现的相。这个讲法如果诸位很难理解,还用古大德的比喻,譬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我过去曾经参观一个工厂,也是我们佛门的同修,他做首饰,黄金的首饰,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假的是什么?镀金的,你看起来跟真金没有两样,它是镀金的,外面确实是真金,里面不是的。这个首饰真漂亮。所以它价钱就很低,一副耳环、一个项炼,大概价钱不超过十块美金。人都喜欢戴,为什么?丢了不心痛。我参观他的工厂,展览馆里面一万多件,没有一个是相同的,美不胜收。
古人讲的以金作器,我们把金比喻作法性,把这些器比喻作法相,一万多种金器没有一个是相同的。会看的人,这么多东西是什么?黄金!说黄金就是说它的性,样子怎么变,金没有变。你能够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万事万物,看宇宙森罗万象,你忽然觉悟了,它全是法性,就好像这无量无边的金器全是黄金。你真的能够看到,你的心,平等心生起来,你不会说看这个喜欢,看那个不喜欢,不会。为什么?全是平等的,你不会在这里有分别,也不会在里头执著。包括自己身跟所有一切众生身一样的,跟一切众生身是一样的,跟花草树木、砖头瓦块也是一样的,决定没有两样。你心就定了,这个定就是三昧现前,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不起来了。这里讲的是「若知烦恼无所起」。
那么你就晓得烦恼怎么起来的?不了解事实真相,你才会起这么多烦恼。知道了一些,就会放下一些。阿罗汉知道执著是错误的,他把这个放下,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;菩萨能够把分别放下,四圣法界下面的二层,阿罗汉跟辟支佛他就放下了,他提升到上面去;再把妄想断掉,他就出了四圣法界,真的就回归到法性土。一真法界是法性土、法性身,身土不二!这个境界没法子说,叫不可思议。
不可思议不是说说不出来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不能思,为什么?你想想看,你一思一想是不是立刻就堕落到妄想分别执著?对!议是议论、言说,你一说也堕落了。所以,一真法界的相是什么?清净寂灭。哪里像我们这样的教学这么辛苦,要说这么多话,没有!不能用这个,用这个就落在十法界。十法界里头有言说,为什么?十法界是用心意识。一真法界,心意识没有了,转八识成四智,没有了。所以那个境界里面是定慧,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。
在我们世间修行证得这个境界,我们就用惠能大师做例子,惠能大师证得了,确实他是透彻的明了。可是他还在这个世间并没有走,他能不能走?能,他生死自在,我们讲他生死自在。为什么不走?这个世界跟他有缘,他不必走了再来,这一念转过来的时候,他就把业报身转变成乘愿再来身。不必到华藏世界打个转再来,用不著,这身马上就变了。所以境随心转,心念一转,整个境界都转了。所以你要问,能大师开悟之后,他的身是什么身?他的身是法性身。他还在这个世间,他在这个世间住的是什么土?是法性土。我们是业报身,我们是业报土。看到好像是一样,感受完全不一样;换句话说,他过的是一真法界的生活,我们过的是六道轮回里面人道的生活,不一样!使我们对他感到莫测高深,这是事实。
能大师为我们的示现,世间人都知道,没有人不晓得。像能大师那个境界的,真的在历史上不是他一个人;顿悟顿超,那他是一个。就像他当年在世,他所接引的四十三个人,这些人都入了他的境界;换句话说,跟他一样。但是在修行证果没有像他那么快速,没有像他那么简单。都是用了若干年的工夫,还有人用十几二十年、三十年的工夫,才豁然大悟;不像他那样的,他那是几天的工夫。他跟五祖见面,在黄梅八个月就只二次,一次是去拜访他的时候,第二次是传法。当中虽然在黄梅,在厨房里面工作,没有机会见面。偶尔在卖柴,听到一个居士念《金刚经》,也是那么一次!总共起来,你想想看三次。
我们《华严》读到这个地方就明了了,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情。在理上讲,放下就是;放不下就难了,这个事情佛菩萨帮不上忙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二首偈:
【若获功德法性身。以法威力现世间。则获十地十自在。修行诸度胜解脱。】
这一首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「结位」。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知道,这不是真正的十地品。而是十信位的菩萨对於上面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对於上面这些课程也在学习,兼而有之。这就是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的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无上甚深微妙法,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就是十善业,就是《感应篇》,就是《弟子规》,无上甚深微妙法。所以它才有用处,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,不能落实在工作,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个东西学起来就变成玄谈,说得很好听,没用处。所以佛法它彻上彻下,真的是一体,好像是一座五十五层的大楼,建立在一个地基的基础上。这个地基就是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、《弟子规》,你才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。所以没有这三个根,什么都谈不上,你所研究的这些东西都是玄学,说得好听,讲得天花乱坠,一点都用不上。那是李老师所说的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。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依旧是罪业,换句话说,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我们在此地看到十信修十地的课程,到将来你看到十地、看到等觉,也修初信位的课程。初信位是什么?就是我们讲的这些基础,就是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、《感应篇》,百分之百做到,没有丝毫欠缺。这叫真实的受用,方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说的这个。
在这么多年来,我把修学归纳为二十个字,很简单。这二十个字,前面十个字是讲发心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我们起心动念决定没有违背,这是菩提心;起心动念都跟这十个字相应而没有违背,这就叫发菩提心。下联十个字是行菩萨道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行菩萨道。所以,自在太重要了,不自在怎么行?不自在就有苦、就有障碍。只要有智慧你就得自在,为什么?智慧看破,看破之后,你肯定放下,不需要别人劝的。你自己欢欢喜喜的放下烦恼、放下包袱,今天我们讲放下压力;身心都没有压力,你说多舒服,多自在。
《华严经》上讲十地菩萨十种自在,我们也得略略的介绍一下。第一个是「命自在」,生死没有了,了生死,在这个世间住世随意。随意不是随自己的意,为什么?自己没有意思。自己要有意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所以自己没有了。随意随什么意?随一切众生的意。众生有缘,多住几年,决不碍事;就是众生他想亲近你,想听你的教诲,你就多住几年帮助他们。如果众生对你的缘尽了,真的缘尽了,常常接触,疲厌了,听到你天天唠叨老生常谈,不想再听了,不想再听就可以走了。生死自在,这是叫寿命自在,这是生死自在。
第二个,「心自在」。心怎么自在?心里头没有妄念,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,心是定的。诸位要晓得,心动就不自在,心像一潭止水一样,清净没有染污,又没有波浪,这个自在。心起用的时候就是智慧,不起用的时候就是寂静。不起用的时候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叫根本智,根本智是般若无知,念头不起,般若无知。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,别人来问你、来请教你,你一丝毫障碍都没有!叫心自在。
第三个是现在一般人、世间人所希求的财,第三个「财自在」,是自性里头本有的相好。你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财是属於相好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法身菩萨各个都是这样的。那我们想:现在众生这么苦,法身菩萨这个财自在为什么不拿出来布施给全世界每个人,让每个人都过富裕生活,这个人不是皆大欢喜吗?佛菩萨能不能做得到?能。为什么不做?他没有福,真的,没有福报。不是佛菩萨吝啬,不是佛菩萨不给,他没有这个福。所以佛菩萨劝众生要修福,这个才能够跟因果相应。佛菩萨送些金银财宝来,他不劳而获,能享吗?这个道理要懂。如果人人都修福,福报是自然现前,佛菩萨也真加持得上。
世俗谚语常讲,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是命中注定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这个话好像是宿命论,没错。佛法讲命运可以改,断恶修善,命运就改过来了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见到一位将军,也认识,少将,升中将。这个案件批准了,还没有发布,内幕的消息传出来,告诉他:你升中将批准了。非常高兴,请些亲朋好友来庆贺,实际上命令没发布,他先得到消息,高兴。就在大家为他庆贺的时候,酒一喝下去就死了,过世了。也很欢喜,没有痛苦。所以事后很多人说,他只有少将的命,没有中将的命。你看命令还没有发布,只是消息透露,就已经把他压死了。他只有这么大的福报,就不能多给他。所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,这个道理你要懂,福报现前,你承受不了!凡是承受不了的果报,后头一定带来灾难,佛菩萨绝对不叫人受苦,这是我们应当要理解的。菩萨本身财自在,度化众生需要用的这些东西他不会有欠缺。
第四个是「业自在」,业是事业。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度众生没有障碍。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教化众生不是那么顺利的。僧团里面有提婆达多、六群比丘,不听话的,不听教诲的,破坏僧团形象;外面有六师外道,其他宗教批评毁谤,许多障碍,不是一帆风顺!这是世尊示现给我们看的。他老人家在世,弘法利生都那么困难,我们怎么能够一帆风顺?不可能!我们自己的智慧、福德比不上佛,现前社会上这些众生,没有佛当时在世那些众生的淳朴,所以应当是比世尊那个时候,自己自修要困难百倍都不止。你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、破迷开悟,同样的也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困难百倍都不止,这个要知道。
自在怎么说法?自在是说佛菩萨自己,所有一切障难不是佛菩萨这边的,是众生那边的业报,这个我们要晓得。像在现前,这个世间人对於宗教误会的很多,不了解的很多,拒绝、排斥的很多。世界很大,哪里没有障碍就到哪里去,不一定一定要守在这个地方,这个道理要懂。尤其现在科技发达,我们用网路教学,用卫星电视教学,好,这就没有障碍了。不愿意听的,他不接受;愿意听的,他打开这个频道他就收到。
道场不是个真正六和敬的道场,道场里面的大众烦恼习气都很深,有些听经同修不愿意来道场,行,他在家里网路上收看。这不就很自在吗?你不喜欢见到的人,可以不要跟他接近。这真叫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就是业自在。所以今天建道场,像我们这个小小的「佛陀教育协会」,够了,已经对全世界弘法了。每天跟电视机面前、网路面前的同学一起来学习,你说多么快乐,多么自在。我们的课程也全部都做成光碟,偏远地区、不方便的地方,没有这些设备的,我们的光碟可以流通。向我们这边要,索取,免费供应。如果有问题,你可以传真过来,或者用电子邮件传过来,我们每个星期五有二个小时专门为大家解答问题,教学相长。这是业自在。
第五,「受生自在」。这是讲菩萨应化在九法界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现身,化身就不必说了,讲应身,应身到什么地方去,受生自在。不像我们凡夫,我们凡夫不自在,是业力牵引你的。所以我们讲过,有引业、有满业,是业力牵引,你一点都不自由。可是菩萨自在的,菩萨来受生,当然也是有感应的。像释迦牟尼佛选择净饭王做父亲,摩耶夫人做母亲,净饭王跟摩耶夫人过去世生中统统都有缘分,自己能做得了主宰。
第六个是「愿自在」,这个很难得。愿是什么?希求。菩萨还有希求吗?没有,没有才自在,有就不自在。没有怎么样?没有,随缘!随缘才自在,没有一样不好,没有一样不快乐。像我们常常说的,经上给我们讲的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;我续了二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的愿就自在。所以境界里面要懂得转,你要会转。怎么转法?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,把诸法实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;性上掌握住,相上不必在意,就得自在。你要是颠倒就不自在,颠倒是著相,著相就不见性,这是大错特错!
性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,所以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相跟那个恰恰相反,相是有生有灭、有来有去、有常有断、有一有异,它是幻相。所以像你参观金器展览的时候,你统统看到全是黄金,你对於所有的器皿就不会分别、不会执著。为什么?平等的。著相,贪这个式样,贪那个式样,你就有分别执著,你心就不平。心不平,心就不清净了。不清净是被染污,不了解真相是迷惑颠倒,那你怎么会自在?
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愿有求的人很多,於是他就有「求不得苦」,八苦里头求不得苦。如果你对这个世间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於世无求,求不得苦没有了;於人无争,怨憎会的苦没有了,爱别离的苦也没有了,八苦里头这三种就没有了。这三种当中,三种苦就是你有愿有求,你就有这三种苦。然后你就晓得愿求是怎么回事情,愿求是求苦,求不到乐。所求全是苦,叫自找苦吃!这不叫愚痴叫做什么?你有智慧,你自然放下了。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无争,爱别离、怨憎会没有了;无求,求不得苦没有了。智慧开了,生老病死苦也没有了,这才真正叫愿自在。
第七个,「解脱自在」,这个「解脱」要简单的说一说。我们念ㄒㄧㄝˋ,念去声,念去声作动词讲,把它解开,脱是脱离。解开的是什么?烦恼。脱离的是什么?生死,六道轮回。从什么地方解脱?从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。你为什么放不下?因为没有看破。所以解脱自在的秘诀,是在对於诸法实相的认知,也就是在看破。这个问题对於一般根性的人来说,除了上上根,那是例外的,六道凡夫上中下根都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。而接受教诲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好学、受教,他成败关键就在这四个字。自己要好学;受是真正肯接受,这个受是什么?依教奉行。
譬如佛教我们不杀生,我们连对於伤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了。再小的小动物,蚊虫蚂蚁,甚至很小很小的小动物,决定没有伤害它的念头;伤害的念头没有,当然没有伤害它的行为。真做到!做到之后,它有感应,很不可思议,把佛法,佛在经上讲的全都给我们证明了。证明什么?证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可以沟通,真的是生佛不二。我们不但跟这些微细的动物能沟通,跟植物也能沟通;功夫更深的,跟山河大地都能通,那就是改变风水。改变风水是化解我们现在讲的自然灾害,自然灾害会化解,这叫解脱,脱苦,化解灾难。所以要好学、要受教,非常重要的是受教。
世尊给我们讲的这十条,是务必都要做到,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学习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真做,非常认真努力去做。而且这十样,它的境界深广没有边际,我们现在开始学佛的时候认真在做,到等觉菩萨还是认真在做。全部的佛法就落实在这十桩事上,这十桩事跟法性身是一体,是不二!我们要想明心见性,要想见性成佛,这十条里头有一条做得不圆满,你就见不了性。所以这个十条是从一入门的时候就非常认真努力的学习,无上甚深微妙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
我们现在非常遗憾的,就是学佛的同学很少真正能做到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疏忽家庭教育的基础。中国的文化,五千年来,如果说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特色,可以说就是家教。我们在讲席里讲过很多次,家教是根,家教教什么?人性本善。本善落实在哪里?落实在父子有亲。那个亲情、那种亲爱没有条件的,不附带任何条件,自然的、天性的,本性本善,里面根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
你们想想看,特别是在婴儿三、四个月的时候,你去观察,这是非常的明显。因为婴儿时候,父母对他还没有什么要求,小孩对父母也不懂事,但是已经看出小孩对他父母的爱。你从他的表情,他不会说话,你从他的动作、表情上你能看到。见到父母,给父母抱著不放,你能看到。所以天性,中国的教育它真正的目的,就是希望这种自然的、本性的这种亲爱,如何能够在一生当中保持不变,这就靠教育,天性。第二个目标,是把这种亲爱如何发扬光大,从亲子之爱发展到爱兄弟、爱家族、爱朋友、爱邻里乡党、爱社会、爱国家,到最后发展到凡是人皆须爱。在佛法里推展到众生,那就是大慈大悲。这是中国教育,这是中国文化。
所以我们早年初到美国去,到国外,海关检验都非常严格,问话也问得很多。外国人他都把每个人当作坏人来看待,他不相信世间有好人,都是坏人。你要如何拿出证据证明你是好人,你不是坏人。这跟我们东方不一样,我们东方五千年来没有想到人是坏人,我们想人都是好人,这个想法恰恰相反。所以初去的时候很不习惯,为什么人家对我们这么怀疑?到以后了解,他们的传统文化跟中国不一样。
中国你看从小就教你,「四海之内,皆朋友也」,心目当中没有一个是坏人!纵然是做了坏事,作恶多端的,自然能够体谅他,不忍心去责备他,希望感化他,让他回头。这是中国人,这是中国文化。老祖宗、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是几千年来做人的原则。一般人责备别人很苛刻,要拿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;自己做错事情就原谅,拿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,你做人才能做得到家。
中国人一生教学的目标就是希圣希贤,希望你做圣人,做贤人、君子。所谓圣贤、君子,与性德相应,不违背性德。十善业道是性德,你要违背就错了,十善业道是你本来就是那个样子,这个不能不懂。所以这个你能够解,解的什么、脱的什么,解是智慧,要用章嘉大师的话来说,解就是看破,脱就是放下,确实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讲。
第八个,「神力自在」。这是我们讲的如意无碍,用现在的话说,神力就是能力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没有能力不行,你的能力自在。能力从哪里来的?当然离不开智慧。像学东西,智慧高的人一学就会,无论学什么他都能学得那么好,这就叫神力自在。我们要想培养自己,必须从两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,一个从德行,一个从智慧。德行、智慧如何落实?就用十善业道来讲,前面九个是属於德行,最后一条不痴是智慧。用前面九条养最后这一条,前面九个具足,后面这条就圆满了。所以求神力、求智慧,这些方法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
你现在学《弟子规》,你真正把弟子规落实,神力自在的基础你就有了,确实你有这个基础了。然后慢慢再提升,提升一定是从德行上提升。谚语所谓「福至心灵」,有德行的人就有福报,有福报他心就灵,灵就是他心里面充满智慧。德行、智慧合起来就是神力自在。《太上感应篇》是德行,十善业道是德行,也是智慧。十善业道是纲领,弟子规跟感应篇是细目,有纲有目,纲是总纲,总的说。这一条怎么样落实,在《弟子规》、在《感应篇》里面就讲了很多条。实在讲说是说不尽,你读了之后触类旁通,你真的就得受用。然后才知道真的是自在,一点都不假。
有神力,无论办什么事情没有办不通的,同时你还会得到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,这是肯定的。因为在菩萨道上没有为自己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全是为利益众生。成就自己还是为众生,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,像此地讲的十种自在,十种自在是不是为自己?不是。有大自在才能帮助苦难众生,才能帮助众生觉悟,才能帮助众生破迷,帮助众生真正离苦得乐。离苦是离三界六道、离十法界,这真正离苦,彻底离苦,这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