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五六八卷) 2006/6/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568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八大段还归洗浴时愿。我们从第一首看起:
【从舍出时。当愿众生。深入佛智。永出三界。】
这是乞食离开斋主家,托钵回来之后,我想《金刚经》一般人读得最多,也都会记得比较熟悉,你看《金刚经》的发起,就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乞食,回来之后,吃完饭就要洗足。因为印度的习俗一般人都没有穿鞋子的,都是赤脚,所以我们看到塑造的佛像都没有穿鞋子,一直到现在印度人还是这样的。小乘出家人一般也就是穿个拖鞋,因为他是在热带,所以衣著、生活都很简单。每天一定要洗身体,一般讲冲凉,这是把身体洗干净。他们也没有冬天,只有一季夏天,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知道。
所以离开斋主的家,现在我们可以引申,只要我们从房舍出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,出门,菩萨就发这个愿。一百四十一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略举几个例子,你就晓得这些修行人,我们现在都称菩萨,确确实实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一分钟是空过的,都能够引发称性的大愿,所以他能成就,他能够保持,他能够不退转,不是没有原因。在这品经里面特别是讲行,这个行是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是圆教一乘,所谓是修圆行,圆是圆满,没有欠缺。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空过的,眼见也好,耳听也好,鼻嗅、舌尝、身触,都没有空过,念念都能把性德,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给引发出来,这才叫做修圆行。
当然对我们来讲,我们是烦恼习气太重,很想修,但是记不起来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是随顺烦恼习气,没有体会到三宝跟众生。我们总的来看,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起心动念确实没有离开三宝,三宝是觉正净,没离开;没有离开一切众生,念念都想著一切众生,觉悟一切众生,成就一切众生。当然我们要觉悟一切众生首先要自觉,自觉而后才能觉他;要想成就众生先要成就自己,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。这是总的,你一定要理解。
这是琐碎的事情,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,此地举的这个例子,一百四十一愿,这是个例子。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,你看这下面一共有五首偈,『从舍出』,从居住的房屋,无论是什么房屋,你离开的时候。前面托钵乞食又进到人家的时候,你看发什么愿?我们现在总要办事,或者是你到街上去买东西,你进入商店,那是进入;你购买的东西买好了,离开了,这个地方是离开,「从舍出时」。那你要懂得,学佛要抓住纲领原则,不是呆板的,这个地方是净行,不是戒律,是提醒你,你看他发什么样的愿,你可以发你自己的愿,但是总的决定不离三宝,决定不离利益众生。愿愿都正,愿愿都真,愿愿都圆,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学习了。
所以这个经要熟,需不需要背诵,依照这个?不必,活的。要知道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教导出家人的,也是举例子,都是活活泼泼的。时间相隔三千年,这三千年前讲的,三千年后;地,那时候在印度,我们现在在香港。以前确实这个距离太远了,从印度到中国那是很长的路程,非常辛苦,要走上几个月。现在由於交通方便,资讯发达,地球真的就变成一个地球村,印度距离我们这里不远了。早晨到那边去,晚上可以回来,交通便捷了。菩萨那时候发的愿,我们了解那个心愿广大无边,利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今天众生的苦难决不亚於当时,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,物质生活是方便很多,可是精神生活比从前大幅度的堕落。
我们在今天确确实实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,要有这个大愿,时时刻刻要能提得起来,离开房舍的时候,『当愿众生,深入佛智,永出三界』,这出。怎样才能出三界?没有佛智你出不了三界。此地说的「佛智」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广义的那你要懂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佛智是什么?佛智是你自性、是你真心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,这个智慧大家都有,佛告诉我们并没有失掉。因为这种智慧不生不灭,它不是生灭法,不来不去,遍法界虚空界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为什么现在这个智慧失掉?那你要记得经上常说的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圆圆满满,一丝毫没有欠缺,皆是不可思议,智不可思议,德不可思议,能不可思议,相好不可思议,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,生佛平等,性相一如。
现在佛告诉我们,我们现在明白了,真正相信我有,佛有、我有、你也有、他也有,大家都有。要怎么样把我们的障碍去掉,我们自性性德能圆满的显现出来?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三重,我们放下执著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第一重的障碍排除了,我们的智慧、德能肯定透出一部分,透出的不多,这个叫入了。不是深入,因为还有两重障碍没去掉,现在才去掉一重,就入佛智,佛智是什么?正觉,只要把执著去掉。记住,一天要说多少遍不算多,为什么?没去掉,你还是用它,执著不去掉离不开六道轮回,烦恼可大了!执著去掉,轮回就没有了,你的心叫正觉。
你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是性德,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。第一个是正觉,六道没有了;然后再深入,分别也没有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,你就成菩萨,这就入得深了,还不够深,三重障碍还有一重,那一重是妄想,是无明,妄想无明一破就见到法身,这才叫深入。见到法身,见到法性,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永出三界。实在讲永出三界,阿罗汉就永出三界了,入佛智就永出三界,深入就不必说了。
我们现在读这品经,这品经是正等正觉,还不是无上,换句话说,三重障碍去掉二重,这是菩萨的境界。这些东西要不要学?不必要学,自自然然的,也就是我们的障碍没除掉,想学也学不到,果然障碍除掉,它就是这样的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它就是这样的,自自然然的,这是正等正觉。我们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才晓得我们跟菩萨比真的是比不上,人家菩萨起心动念、见色闻声,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,念念之中都是圆满无量功德。我们读了、听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,明白了,了解了,真正用功就是要断烦恼。
学习要抓住纲领,所谓活学活用,最重要的,现在是淘汰我们执著的习气,执著习气断掉之后你再进一步淘汰分别的习气,这是要真干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、处事待人接物,随缘,什么都好,大众团体的事情只要照顾到都是圆满功德。总要懂得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,这是深入佛智我们的略说,真正深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无上正等正觉,广义的讲,法身菩萨都证得了,在《华严》是初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无上正等正觉,只有妄想习气厚薄不同,除此之外,他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没有两样。
菩萨修行,就是我们讲这些法身菩萨修行,诸位要知道,没有起心动念,他是一证永证,不会退转的;退转是权教,这是实教,真实不虚,没有退转的。修行完全是在应化,感应、应化,遍法界虚空界,众生有感,佛就现身,现不止三十二应身,三十二应身是略说,无量无边身。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提升,帮助众生种善根,决定没有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空过,没有,一分一秒都不空过。
如果跟你说真的,真的那就不是一分一秒,比这个还要微细。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物质,科学家现在知道物质是无中生有,物质是色法,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。由於物质才构成宇宙,才构成星球,构成万事万物,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都是现象,现象离不开物质。物质也没有生灭,只有变化,没有生灭,它依什么变化?佛给我们讲的,从心想生。那你就要好好想想,你从早到晚你想过些什么?你没有办法明了,为什么?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,前念灭后念生,生灭不住!不住就是不停,这是事实真相,所以佛家讲万法无常。常就是不变,无常就是变,变得太快了,速度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讲,亿万分之一秒,不是一分一秒,一分一秒的时间太长太长了,亿万分之一秒。
科学家我相信他们是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,而现在还没有办法证明。理论上有了,有理当然就有事,事因为它速度太快,没有办法看到。我们所看到的现象统统是相续相,就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,也可以说是万法无常的相续相,所以见不到真相。在佛法里面讲,八地菩萨才见到真相,由此可知,这个定功之深,七地菩萨还不行。这也就是说明妄想习气还是起作用,这种作用太微细,佛纵然给我们说,我们也没法子理解,听听而已,所谓是想不通,当然更是体会不到。
我们今天稍稍能体会一点,分别、执著可以体会一点,妄想无明里面的境界实在是没有方法体会到,那全要靠真功夫,真功夫是禅定,也就是你得要静下来,静不下来没有办法。静就是定,定功愈深你才能接触到诸法实相,实相里面实在讲也有浅深不同。所以是甚深禅定,这不是普通的禅定,阿罗汉、辟支佛根本就不能比,才见到真相。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乃至像十住位、十行位、十回向位,三贤位的菩萨,定功还不够,登地以上这才看到事实真相。
法相宗里面讲阿赖耶的三细相:业相、见相(转相)、境界相。见相是我们今天讲精神,境界相是物质,转相是变化,那就是什么?精神的现象怎么会变成物质,物质的现象又怎么会变成精神,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跟质的转变,能量变成物质,物质变成能量。近代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取个名词叫「场」,能量没有形成物质,没有变成物质,那就是场,换句话说,就像是见分;变成物质的时候,能量集中的地方它就变成物质,这个集中,能量的聚散就是转相;形成物质就是境界相。阿赖耶的三细相。在大乘教里面讲,八地菩萨才见到,是那么样深的禅定,真正了解了。
永出三界怎么出法?觉就出了,没觉就迷,迷叫堕三界,觉叫出三界,三界没有出入。大乘教里佛常讲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既然是一,哪来的出入?所以我们就晓得,说出说入就是觉迷。迷,浅深的层次无量无边,觉,浅深的层次也是无量无边。所以迷,你迷到什么程度?觉,你觉到什么程度?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所以深入佛智就重要了。深入佛智的秘诀,说老实话不是学经教,学经教如果你不善学就变成所知障,所以要善学。马鸣菩萨教我们学经教、教我们听讲经,要用什么样的心态?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,换句话说,放下言说、放下名字、放下心缘。心缘就是你想这句话什么意思,可不能想,你起心动念你就迷了,就变成所知障,正是所谓「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;听而无闻,无闻而听」,这才能契入。
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很多,可不能著,一著就迷了,迷就入三界,觉就出三界。其实三界也没有,出入也没有,可是你迷的时候好像真有,就如同作梦一样,你在梦中不知道自己作梦,你想想看,那个是不是真有?遇到喜事真欢喜,遇到灾难真恐惧,这是迷!我们今天迷在六道里头。三界六道,乃至十法界,真的犹如梦中,永嘉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梦是迷。
整个佛法来说就是觉迷,众生觉了就成佛,迷了就叫众生。对这个认识就是始觉,你对於佛讲的这些事实真相不怀疑,你肯定它、你认识它,明白了,从今而后努力,就是把你的障碍除掉。障碍有三大类,千经万论都是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,「净行品」也不例外,都是教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,我们要会用,要善学、要会用。在什么地方?就在生活,决定离不开生活,离不开工作,离不开处事待人接物,学不执著、学不分别,最后要学不起心不动念,那就深入佛智。
刚才讲不执著,入门,入得浅;不分别,入得深一点。到不起心、不动念才真正叫深入,那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,我们现在讲你就突破许许多多层次的不同空间的维次,真能突破,你生活的空间比一般人就大得多。譬如一般人生长在香港,这一生当中还没有离开过香港,不知道世界之大,这就好比是六道凡夫;有曾经离开过的,到中国大陆、日本、菲律宾、越南这些地区旅行过的,他的见识、他的心量就比没有出过门的人大得多,这叫觉。他对於一切事物的看法、想法、做法,当然跟那个没有出过门的不一样,怎么会一样?如果再有一位香港人曾经环游过世界,那他的见识、心量比曾经游历过东亚的人那又要大得多。再有一个人,不但是旅游过全世界,还曾经旅游过我们的太阳系,或者是银河系,那心量又不同了。到究竟,那是曾经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。这个比喻诸位不难懂。
佛、法身菩萨,那就是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;十法界里面的菩萨,就好比曾经旅游过我们的银河系,我们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银河系,他还没去过;阿罗汉就彷佛是他曾经旅游过太阳系,比我们高明多了。我们这个世间人智慧再大,心量再大,念念想到全世界的众生,那只能包容这个地球,还没有包括到地球以外其他的星球,这好比是人道。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去旅游?诸位一定想到,现在有火车、有轮船、有飞机,这些东西统统是人为的,即使将来发明速度更快的飞碟,这是交通工具,你没有办法突破时空,空间维次不能突破。所以这些东西不行,这些东西有限度的,到那时候才晓得科学是有限的。现在科学家也知道科学确实有极限,到达一定的极限无法突破。
可是佛跟宗教里面用的一些方法比科学高明,用什么?用禅定,到入甚深禅定的时候空间维次没有了,旅游不需要这个身体,身体还坐在这里如如不动,他的灵性出去了。而且灵性的能力很强,不但出去,它可以分身,分身就是同时可以去旅游很多不同维次空间,哪里要什么工具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我们能信得过,他们一说我就懂,他说空间不是真的,在某些条件之下它会等於零,空间等於零,距离没有了;时间也是如此,在某个条件之下时间也等於零,时间等於零,先后没有了,古今没有了。大经上讲坐断十世古今,就是科学家讲的这个境界。
佛家用什么方法?佛家用坐禅,禅定的方法,甚深禅定时间、空间都等於零,尽虚空遍法界统统在眼前,没有过去没有未来,过去、未来都在眼前,此界他方也在眼前。所以你说有没有方法周游遍法界虚空界,还能够遍游过去、遍游未来?有!深入佛智,这才叫永出,永出就是一证永远证得,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,第二首:
【若入水时。当愿众生。入一切智。知三世等。】
『入水』,每一天,我们在南方住就知道,你要是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,这些地方的纬度跟印度差不多,一年只有一季,夏季。所以你想想看,不穿鞋子,赤脚出门,回来都要洗脚,身上出汗,一定要冲凉,居住在那个地方,夏天炎热,一天冲三、五次是很正常的,洗脚,出门回来就得要洗脚。『若入水时,当愿众生,入一切智,知三世等』,你看三世平等,三世是讲时间,三界是讲空间。
「一切智」是什么智慧?知一切法空,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个智慧叫一切智,所以知道三世平等,三世平等,十方也平等,没有一样不平等。平等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,法界原本是一真,为什么变成有十法界?为什么变成有六道三途?那是梦中境界,那是迷而不觉,从妄想生的,这是佛在经上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讲十法界;心想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十法界没有是什么境界?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里面有没有十法界?有,十法界的相是幻相,十法界的有是妙有,一真法界的空是真空。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!《华严经》上讲到四无碍,「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四种无碍,这是一真法界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请看经文,下面第三首:
【洗浴身体。当愿众生。身心无垢。内外光洁。】
这是在沐浴的时候,尤其是居住在都市,大都会里面确实物质文明带给我们日常生活许多的方便,可是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我们付出多少代价,这个问题很少人想到。七0年代的时候,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谈到这些问题,我们今天讲科技日新月异,在他们眼光当中看到很痛心,每次的进步,人类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。这话怎么讲法?物质文明给人带来无止境的贪婪,这是精神能量的消耗,很少人会想到。电视、电脑、现在这些通讯手机所发出来的电磁波,对人身心的妨害都非常严重。都市的居民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从哪来的?病痛加多了,死亡率提高了,寿命减损了,这是不是惨痛的代价?还有伦理道德堕落了,伦理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全的保障,伦理道德又是人生能量提升的重要因素,你说这种损失是不是汤恩比博士所讲的惨痛的代价?没有人知道。
上个星期我看到大概是从电脑里面下载的一个讯息,不长,好像只有一张纸。发明手机的人向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提出警告,说明电磁波的能量太强,常常用手机对人的健康会有严重的伤害,所以他提出,使用手机的人要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使用,不要常常使用,使用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分钟。尤其手机打开的时候不要放在身上,你放在口袋里,放在衣服口袋里面,或者系在皮带上,对於内脏的伤害很严重,容易致癌。所以他建议放在钱包里,放在公事包里,不要贴在身体上。我想这是良心话,良心的忠告!他要不说出来,他心不安。所以科技是不是好事情?不见得是好事情,你虽然使用的时候方便,你付出的代价就不知道是多么的惨重。
居住都市,沐浴几乎是每天都不能少,现代化的都市,但是在从前农业社会的时候,用水没有这么方便,一直到抗战时期,中国内陆(内地)不是沿海的都市,许多城市里头没有自来水。我抗战期间住过建瓯、建阳,这是福建,闽北,也算是大城,一等县。用井水,用挑水,专门有挑水卖的,柴火有卖柴的,上山砍柴到城里面来卖,樵夫,有挑水卖水的,哪有这么方便!每天洗澡行不行?没有,没有看到过,那太浪费、太奢侈了。即使洗澡,水都用得很有限,哪有这么多?哪有这么方便?
所以想想从前那个日子,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算不错的,每天洗个澡是不可能的事情,富贵人家也做不到。初一、十五洗个澡那都是很正常的,都很难得,一个月洗两次。所以我们知道西藏的同胞住在高原,听说他们一生只洗三次澡,出生的时候洗一次,结婚的时候洗一次,到死的时候洗一次,所以实际上自己洗只有一次,出生跟死亡都是别人替他洗的,一生只洗三次澡。可是那时候人身体健康长寿,现在反而不如从前,为什么?他们的生活跟大自然相应,这就是最健康的。
物质文明一发达,我们的生活跟大自然完全相违背,换句话说,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人养生心要静、身要动,身不动疾病就生,心要动毛病也都出来了。心不能动,这个物质文明的世界,偏偏心要动,身应该要动,身偏偏不动,他怎么不生病?所以养心要静。心是身之主!只要心地清净,健康长寿就得到一大半了。佛法里面的运动是经行,大家平常这个习惯能看得到的,吃完饭之后念佛、绕佛,绕佛就是经行,我们一般人讲饭后百步。打坐、拜佛,打坐是定心,让整个身体五脏六腑有休息缓和的时间;拜佛是运动,同时又摄心,心是静的,身是动的,符合大自然的运行,所以身心健康,烦恼轻智慧长。
我们现在生活在都市,沐浴的次数多,因为方便。我在早年很年轻的时候,在台湾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,不到两年,住在台北的阳明山。那个山上有很好的温泉,浴室里面是温泉,温泉是活水,流动的,所以沐浴就非常方便。在那段期间,每天沐浴三次,方便!早晨起来的时候先去洗个澡,温泉洗个澡;中午吃过午饭休息,睡醒了之后,睡午觉睡醒之后也到温泉去泡一下;晚上晚饭吃完之后,就是下班,睡觉之前一定洗个澡,一天三次,方便,那是什么?那是温泉,是流动的。所以生活习惯往往与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,没有这样方便也就不想了,就不要求了。
所以在沐浴时候,你看看菩萨发愿,『当愿众生,身心无垢,内外光洁』。沐浴是把身体洗干净,有没有想到身要干净,心更要干净?我们一般人只著重在外表,而疏忽心理健康,只著重在身的卫生,没有著重心理卫生,我想这是整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通病。今天我们读这节经文,希望从今之后在沐浴的时候时时能够提醒自己,或者把这首偈子写出来贴在浴室里面,你洗澡的时候马上就能看见,「身心无垢,内外光洁」。
要怎么样洗心?就是古圣先贤、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忏悔,忏除业习,恶业、习气。古圣先贤教人常常反省思过,每天多反省,想自己的过失,为什么?知道过失你才能改过,人为什么不能改过?不知道自己有过失,所以一生都改不了。这个习气会带到来生,来生比这一生肯定更严重,这个麻烦!如果是几世累积下来的习气,那可就不好改了。到最后必定连累你堕三途,所以千万不要疏忽微细的恶习气,我们讲小小过,小小过不改,慢慢累积就变成大过,那就很麻烦,过失从小处容易改。
你要问怎么改法?现在大家所学习的《弟子规》就是最好的开始,先从这里下手;能把这个做到,再进一步的学《太上感应篇》。我们都知道明末清初许多在家读书人、出家的,就是四众弟子,许许多多都奉行功过格。《莲池大师全集》里面也有,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每天改过自新的课程,他不叫功过格,他叫《自知录》,每天依照这个条文去反省。不善的,我今天有没有犯,善的,我今天有没有做,用这个方法检点自己,确确实实断恶修善,是好方法。袁了凡先生就是用的功过格,功过格里面的项目就是《太上感应篇》,云谷禅师传给他的。
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现在电视连续剧的版本出来了,总共只有八个小时,不长,很感动人。他早年跟朋友们结文昌社,就是提倡文昌帝君的教诲,文昌帝君的《阴骘文》内容跟《感应篇》相同,分量比《感应篇》少一些,内容大致是相同的,都是劝人深信因果,断恶修善。这份教材以后周安士居士把它收在他自己编的一本书,叫《安士全书》;这个本子印光大师当年在世非常赞叹,大量的流通,所以很容易得到。你就晓得古人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。俞净意就是用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确实勇猛精进,天天反省,时时反省,处处反省,他做得比了凡先生还彻底、还认真,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。真的是一点都不假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确实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
时辰谁定的?业力决定的。你要知道因果通三世,有人心行不善,但是福报很大,甚至寿命也很长,这是什么原因?过去生中他所修积的善大,这一生心行不善,他的善报已经亏折,也就是已经打折扣了,可是还有那么大的富贵,还有那么长的寿命,你就知道他如果心行要是善的话,那他的福报还得了!这他自己不知道。有人这一生都行善,穷途潦倒,过著很辛苦的日子,这怎么回事情?过去生中造作不善,因为这一生当中修善积德,他已经改善,否则的话,他所受的苦难比现前还要加倍。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三世因果,心就平了。
现在我看这个情势慢慢的会有很好的发展,那就是西方现在精神的疗法,因为有很多的疾病现在的医学没有法子解决;中国逐渐逐渐也多了,所以将来这些心理医生会很普遍。这些心理医生他用催眠的方法让你回到过去世,回到再过去世,有的人居然能够回到二、三十世之前,要算时间一、二千年。不同的朝代,不同的国家地区,过去生中所发生的事情,往往是这一生疑难杂症的业因、起因,这些医生把他这个病因找出来,然后有效的对治,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,现在在西方非常普遍。这方面的资讯、这方面的书籍,乃至光碟录相的说明也很普遍,解决了很多很多问题。
虽然现在大家认为这个不符合科学,认为这个东西是玄学,不符合科学,可是它有实际的效果。社会也愈来愈重视,现在慢慢的也看出科学有极限,极限没有法子突破,回过头来找这些古老的方法。以前不相信有轮回,不相信有来世,现在相信的人愈来愈多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事实胜於雄辩!不需要去辩论,不需要去探索,这个事实就摆在你面前。你要不相信,自己可以做实验,心理医生给你催眠,深度催眠之下,旁边放一个录音机,问你的话,你回答的全部都录下来,等你清醒过来之后放给你自己听,你自己讲的,不能不信!看别人做催眠术,自己亲身去体验。
许多精神医生原本不相信人有来世,不相信轮回,不相信果报,结果多次的试验,几十次的试验、几百次的试验,不能不相信。我们在美国魏斯博士传记里面看到,这他自己说的,他用这种方法,就是用催眠的方法找病因,做了相当长的时间,许多案例他都把它完整记录下来,不敢出版,为什么?怕人家批评他这是反科学,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。写了东西摆在那里摆了四年,然后鼓起勇气问自己的良心,这是真的事实,就把它发表。结果发表之后,没有想到没有人批评他,反而有很多心理医生都有这个经验,他这一说出来大家都说出来了,反而叫大家对这种治疗方法增长了信心,也非常认真的来研究。流传非常广泛,非常快速,影响之大几乎到全世界。
他常常讲到的,就是在催眠的时候,跟催眠的人,他还在催眠当中,还没醒过来,谈话中断的时候,往往有神灵,他就讲那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神灵,借著这个催眠的人透出很多讯息,也都记录下来,用录音记录下来。说话的声音不是这个人的声音,语气不是他的语气,内容是高度的智慧,决不是他能说得出来的。等这个催眠人醒过来之后问他,他不知道,他的身体被人家借用,这就是中国所谓灵鬼附身,他们是尊称为神灵的附身。透出的讯息跟宗教里面讲的很相应,许许多多跟佛法也相应。
西方自从科学发达之后,大众对宗教信仰愈来愈淡薄,甚至有些人整个放弃,不再相信宗教,有不少教堂因此而关闭,这是我们在西方常常看到的现象。催眠给社会大众的讯息,可以从这里再回过头来省思宗教里面所说的是有根据的,不是迷信。人有宗教信仰,人有因果的信仰,肯定会对於他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一种自然的力量约束他,因为他知道善心善行有善报,恶念恶行肯定有恶报,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。
这些事情,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十分的透彻。释迦牟尼佛说:有五个修行人没有德行,邪知邪见,贪瞋痴慢,可是这样的形象不能影响信徒,没有人供养,所以大家商量要装出一个形象,在人面前要有威仪,通力合作,果然香火鼎盛,皈依的人也多了,拜他的人也多了,供养也多了。其中有一个女施主被他的形象感动,以真诚心供养他们,这五个人习气不改。供养的这个女施主死了以后生天,她真诚心供养有福。这五个假装的,没有实德的,专门做外表功夫的,堕地狱,经历很长的时间,堕地狱是他的罪。罪受完之后还要还债,不是说你能够骗得来的你就能够消受,不能,你受了之后还要还债。
佛是对一个国王说,他说那个时候,这是久远劫前,那个时候修斋供养的这个女施主就是你现在的王妃,这个国王的妃子,那五个出家修行人是给王妃抬轿子的轿夫,五个人。皇帝听了非常惊讶。他来还债的,现在投胎做抬轿的轿夫,这个王妃专用的。正是佛在经上常讲的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你所造的这个业不会消失,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。由此可知,修行要修心,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教诲,依靠圣贤的教诲。
今天整个世界会这么混乱,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,为什么这么乱?有不少人问过我,我说我想大概是我们这一代普遍都把教育疏忽了,什么教育?伦理的教育。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大自然的关系,不知道了,所以个个都变成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从来不为别人著想,连为父母著想都很少,当然他不会为朋友著想,也不会为社会大众著想,疏忽了道德教育。道德教育是人跟人应该如何相处,我们相处的标准是道德,关系是伦理。不相信因果报应,因果的教育没有了,智慧的教育没有了。给诸位说,一切宗教里面的教育它四种都有,任何一个宗教里面,有伦理、有道德、有因果、有智慧。所以社会才变得这么乱!换句话说,这个教育失掉之后,人心的染污严重到极处。
你细细观察很容易看出来,从哪里看?普遍的观察,心浮气躁,你就晓得他内在的烦恼习气是多么严重,定不下来!读书听老师上课,一般大学里面学生能听得进去的只有十五分钟,十五分钟之后心就跑掉了。所以我们这个道场讲经现在一天两个小时,因为居住的地方跟我们会里的距离远了一点;如果我能够住在学会里面,我的时间就多了,免得交通往返,一天至少讲四个小时。我们听经的同学居然能在此地坐四个小时,不容易!现在在全世界大学里头找不到了,哪有一天能够在教室里听四个小时课的?没有,这怎么得了!
我们从这些地方很清楚的能够看出来,内心烦恼习气多重,即使用宗教的方法都没有办法挽回,佛家讲业障太重!可是有善根的人也不是没有,遇到缘他真能学,他真肯放下,放下烦恼习气,认真来学习圣教,这种人少就是了,愈来愈少。我们要是发觉到,要认真去培养他,去帮助他,给他做增上缘,成就他。这一点非常重要!为苦难众生培养好的老师,这些人能救人,像佛家所说的再来人,只要我们留意也能发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八大段还归洗浴时愿。我们从第一首看起:
【从舍出时。当愿众生。深入佛智。永出三界。】
这是乞食离开斋主家,托钵回来之后,我想《金刚经》一般人读得最多,也都会记得比较熟悉,你看《金刚经》的发起,就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乞食,回来之后,吃完饭就要洗足。因为印度的习俗一般人都没有穿鞋子的,都是赤脚,所以我们看到塑造的佛像都没有穿鞋子,一直到现在印度人还是这样的。小乘出家人一般也就是穿个拖鞋,因为他是在热带,所以衣著、生活都很简单。每天一定要洗身体,一般讲冲凉,这是把身体洗干净。他们也没有冬天,只有一季夏天,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知道。
所以离开斋主的家,现在我们可以引申,只要我们从房舍出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,出门,菩萨就发这个愿。一百四十一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略举几个例子,你就晓得这些修行人,我们现在都称菩萨,确确实实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一分钟是空过的,都能够引发称性的大愿,所以他能成就,他能够保持,他能够不退转,不是没有原因。在这品经里面特别是讲行,这个行是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是圆教一乘,所谓是修圆行,圆是圆满,没有欠缺。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空过的,眼见也好,耳听也好,鼻嗅、舌尝、身触,都没有空过,念念都能把性德,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给引发出来,这才叫做修圆行。
当然对我们来讲,我们是烦恼习气太重,很想修,但是记不起来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是随顺烦恼习气,没有体会到三宝跟众生。我们总的来看,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起心动念确实没有离开三宝,三宝是觉正净,没离开;没有离开一切众生,念念都想著一切众生,觉悟一切众生,成就一切众生。当然我们要觉悟一切众生首先要自觉,自觉而后才能觉他;要想成就众生先要成就自己,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。这是总的,你一定要理解。
这是琐碎的事情,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,此地举的这个例子,一百四十一愿,这是个例子。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,你看这下面一共有五首偈,『从舍出』,从居住的房屋,无论是什么房屋,你离开的时候。前面托钵乞食又进到人家的时候,你看发什么愿?我们现在总要办事,或者是你到街上去买东西,你进入商店,那是进入;你购买的东西买好了,离开了,这个地方是离开,「从舍出时」。那你要懂得,学佛要抓住纲领原则,不是呆板的,这个地方是净行,不是戒律,是提醒你,你看他发什么样的愿,你可以发你自己的愿,但是总的决定不离三宝,决定不离利益众生。愿愿都正,愿愿都真,愿愿都圆,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学习了。
所以这个经要熟,需不需要背诵,依照这个?不必,活的。要知道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教导出家人的,也是举例子,都是活活泼泼的。时间相隔三千年,这三千年前讲的,三千年后;地,那时候在印度,我们现在在香港。以前确实这个距离太远了,从印度到中国那是很长的路程,非常辛苦,要走上几个月。现在由於交通方便,资讯发达,地球真的就变成一个地球村,印度距离我们这里不远了。早晨到那边去,晚上可以回来,交通便捷了。菩萨那时候发的愿,我们了解那个心愿广大无边,利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今天众生的苦难决不亚於当时,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,物质生活是方便很多,可是精神生活比从前大幅度的堕落。
我们在今天确确实实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,要有这个大愿,时时刻刻要能提得起来,离开房舍的时候,『当愿众生,深入佛智,永出三界』,这出。怎样才能出三界?没有佛智你出不了三界。此地说的「佛智」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广义的那你要懂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佛智是什么?佛智是你自性、是你真心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,这个智慧大家都有,佛告诉我们并没有失掉。因为这种智慧不生不灭,它不是生灭法,不来不去,遍法界虚空界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为什么现在这个智慧失掉?那你要记得经上常说的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圆圆满满,一丝毫没有欠缺,皆是不可思议,智不可思议,德不可思议,能不可思议,相好不可思议,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,生佛平等,性相一如。
现在佛告诉我们,我们现在明白了,真正相信我有,佛有、我有、你也有、他也有,大家都有。要怎么样把我们的障碍去掉,我们自性性德能圆满的显现出来?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三重,我们放下执著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第一重的障碍排除了,我们的智慧、德能肯定透出一部分,透出的不多,这个叫入了。不是深入,因为还有两重障碍没去掉,现在才去掉一重,就入佛智,佛智是什么?正觉,只要把执著去掉。记住,一天要说多少遍不算多,为什么?没去掉,你还是用它,执著不去掉离不开六道轮回,烦恼可大了!执著去掉,轮回就没有了,你的心叫正觉。
你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是性德,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。第一个是正觉,六道没有了;然后再深入,分别也没有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,你就成菩萨,这就入得深了,还不够深,三重障碍还有一重,那一重是妄想,是无明,妄想无明一破就见到法身,这才叫深入。见到法身,见到法性,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永出三界。实在讲永出三界,阿罗汉就永出三界了,入佛智就永出三界,深入就不必说了。
我们现在读这品经,这品经是正等正觉,还不是无上,换句话说,三重障碍去掉二重,这是菩萨的境界。这些东西要不要学?不必要学,自自然然的,也就是我们的障碍没除掉,想学也学不到,果然障碍除掉,它就是这样的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它就是这样的,自自然然的,这是正等正觉。我们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才晓得我们跟菩萨比真的是比不上,人家菩萨起心动念、见色闻声,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,念念之中都是圆满无量功德。我们读了、听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,明白了,了解了,真正用功就是要断烦恼。
学习要抓住纲领,所谓活学活用,最重要的,现在是淘汰我们执著的习气,执著习气断掉之后你再进一步淘汰分别的习气,这是要真干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、处事待人接物,随缘,什么都好,大众团体的事情只要照顾到都是圆满功德。总要懂得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,这是深入佛智我们的略说,真正深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无上正等正觉,广义的讲,法身菩萨都证得了,在《华严》是初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无上正等正觉,只有妄想习气厚薄不同,除此之外,他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没有两样。
菩萨修行,就是我们讲这些法身菩萨修行,诸位要知道,没有起心动念,他是一证永证,不会退转的;退转是权教,这是实教,真实不虚,没有退转的。修行完全是在应化,感应、应化,遍法界虚空界,众生有感,佛就现身,现不止三十二应身,三十二应身是略说,无量无边身。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提升,帮助众生种善根,决定没有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空过,没有,一分一秒都不空过。
如果跟你说真的,真的那就不是一分一秒,比这个还要微细。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物质,科学家现在知道物质是无中生有,物质是色法,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。由於物质才构成宇宙,才构成星球,构成万事万物,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都是现象,现象离不开物质。物质也没有生灭,只有变化,没有生灭,它依什么变化?佛给我们讲的,从心想生。那你就要好好想想,你从早到晚你想过些什么?你没有办法明了,为什么?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,前念灭后念生,生灭不住!不住就是不停,这是事实真相,所以佛家讲万法无常。常就是不变,无常就是变,变得太快了,速度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讲,亿万分之一秒,不是一分一秒,一分一秒的时间太长太长了,亿万分之一秒。
科学家我相信他们是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,而现在还没有办法证明。理论上有了,有理当然就有事,事因为它速度太快,没有办法看到。我们所看到的现象统统是相续相,就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,也可以说是万法无常的相续相,所以见不到真相。在佛法里面讲,八地菩萨才见到真相,由此可知,这个定功之深,七地菩萨还不行。这也就是说明妄想习气还是起作用,这种作用太微细,佛纵然给我们说,我们也没法子理解,听听而已,所谓是想不通,当然更是体会不到。
我们今天稍稍能体会一点,分别、执著可以体会一点,妄想无明里面的境界实在是没有方法体会到,那全要靠真功夫,真功夫是禅定,也就是你得要静下来,静不下来没有办法。静就是定,定功愈深你才能接触到诸法实相,实相里面实在讲也有浅深不同。所以是甚深禅定,这不是普通的禅定,阿罗汉、辟支佛根本就不能比,才见到真相。像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乃至像十住位、十行位、十回向位,三贤位的菩萨,定功还不够,登地以上这才看到事实真相。
法相宗里面讲阿赖耶的三细相:业相、见相(转相)、境界相。见相是我们今天讲精神,境界相是物质,转相是变化,那就是什么?精神的现象怎么会变成物质,物质的现象又怎么会变成精神,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跟质的转变,能量变成物质,物质变成能量。近代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取个名词叫「场」,能量没有形成物质,没有变成物质,那就是场,换句话说,就像是见分;变成物质的时候,能量集中的地方它就变成物质,这个集中,能量的聚散就是转相;形成物质就是境界相。阿赖耶的三细相。在大乘教里面讲,八地菩萨才见到,是那么样深的禅定,真正了解了。
永出三界怎么出法?觉就出了,没觉就迷,迷叫堕三界,觉叫出三界,三界没有出入。大乘教里佛常讲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既然是一,哪来的出入?所以我们就晓得,说出说入就是觉迷。迷,浅深的层次无量无边,觉,浅深的层次也是无量无边。所以迷,你迷到什么程度?觉,你觉到什么程度?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所以深入佛智就重要了。深入佛智的秘诀,说老实话不是学经教,学经教如果你不善学就变成所知障,所以要善学。马鸣菩萨教我们学经教、教我们听讲经,要用什么样的心态?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,换句话说,放下言说、放下名字、放下心缘。心缘就是你想这句话什么意思,可不能想,你起心动念你就迷了,就变成所知障,正是所谓「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;听而无闻,无闻而听」,这才能契入。
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很多,可不能著,一著就迷了,迷就入三界,觉就出三界。其实三界也没有,出入也没有,可是你迷的时候好像真有,就如同作梦一样,你在梦中不知道自己作梦,你想想看,那个是不是真有?遇到喜事真欢喜,遇到灾难真恐惧,这是迷!我们今天迷在六道里头。三界六道,乃至十法界,真的犹如梦中,永嘉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梦是迷。
整个佛法来说就是觉迷,众生觉了就成佛,迷了就叫众生。对这个认识就是始觉,你对於佛讲的这些事实真相不怀疑,你肯定它、你认识它,明白了,从今而后努力,就是把你的障碍除掉。障碍有三大类,千经万论都是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,「净行品」也不例外,都是教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,我们要会用,要善学、要会用。在什么地方?就在生活,决定离不开生活,离不开工作,离不开处事待人接物,学不执著、学不分别,最后要学不起心不动念,那就深入佛智。
刚才讲不执著,入门,入得浅;不分别,入得深一点。到不起心、不动念才真正叫深入,那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,我们现在讲你就突破许许多多层次的不同空间的维次,真能突破,你生活的空间比一般人就大得多。譬如一般人生长在香港,这一生当中还没有离开过香港,不知道世界之大,这就好比是六道凡夫;有曾经离开过的,到中国大陆、日本、菲律宾、越南这些地区旅行过的,他的见识、他的心量就比没有出过门的人大得多,这叫觉。他对於一切事物的看法、想法、做法,当然跟那个没有出过门的不一样,怎么会一样?如果再有一位香港人曾经环游过世界,那他的见识、心量比曾经游历过东亚的人那又要大得多。再有一个人,不但是旅游过全世界,还曾经旅游过我们的太阳系,或者是银河系,那心量又不同了。到究竟,那是曾经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。这个比喻诸位不难懂。
佛、法身菩萨,那就是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;十法界里面的菩萨,就好比曾经旅游过我们的银河系,我们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银河系,他还没去过;阿罗汉就彷佛是他曾经旅游过太阳系,比我们高明多了。我们这个世间人智慧再大,心量再大,念念想到全世界的众生,那只能包容这个地球,还没有包括到地球以外其他的星球,这好比是人道。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去旅游?诸位一定想到,现在有火车、有轮船、有飞机,这些东西统统是人为的,即使将来发明速度更快的飞碟,这是交通工具,你没有办法突破时空,空间维次不能突破。所以这些东西不行,这些东西有限度的,到那时候才晓得科学是有限的。现在科学家也知道科学确实有极限,到达一定的极限无法突破。
可是佛跟宗教里面用的一些方法比科学高明,用什么?用禅定,到入甚深禅定的时候空间维次没有了,旅游不需要这个身体,身体还坐在这里如如不动,他的灵性出去了。而且灵性的能力很强,不但出去,它可以分身,分身就是同时可以去旅游很多不同维次空间,哪里要什么工具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我们能信得过,他们一说我就懂,他说空间不是真的,在某些条件之下它会等於零,空间等於零,距离没有了;时间也是如此,在某个条件之下时间也等於零,时间等於零,先后没有了,古今没有了。大经上讲坐断十世古今,就是科学家讲的这个境界。
佛家用什么方法?佛家用坐禅,禅定的方法,甚深禅定时间、空间都等於零,尽虚空遍法界统统在眼前,没有过去没有未来,过去、未来都在眼前,此界他方也在眼前。所以你说有没有方法周游遍法界虚空界,还能够遍游过去、遍游未来?有!深入佛智,这才叫永出,永出就是一证永远证得,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,第二首:
【若入水时。当愿众生。入一切智。知三世等。】
『入水』,每一天,我们在南方住就知道,你要是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,这些地方的纬度跟印度差不多,一年只有一季,夏季。所以你想想看,不穿鞋子,赤脚出门,回来都要洗脚,身上出汗,一定要冲凉,居住在那个地方,夏天炎热,一天冲三、五次是很正常的,洗脚,出门回来就得要洗脚。『若入水时,当愿众生,入一切智,知三世等』,你看三世平等,三世是讲时间,三界是讲空间。
「一切智」是什么智慧?知一切法空,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个智慧叫一切智,所以知道三世平等,三世平等,十方也平等,没有一样不平等。平等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,法界原本是一真,为什么变成有十法界?为什么变成有六道三途?那是梦中境界,那是迷而不觉,从妄想生的,这是佛在经上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讲十法界;心想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十法界没有是什么境界?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里面有没有十法界?有,十法界的相是幻相,十法界的有是妙有,一真法界的空是真空。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!《华严经》上讲到四无碍,「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四种无碍,这是一真法界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请看经文,下面第三首:
【洗浴身体。当愿众生。身心无垢。内外光洁。】
这是在沐浴的时候,尤其是居住在都市,大都会里面确实物质文明带给我们日常生活许多的方便,可是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我们付出多少代价,这个问题很少人想到。七0年代的时候,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谈到这些问题,我们今天讲科技日新月异,在他们眼光当中看到很痛心,每次的进步,人类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。这话怎么讲法?物质文明给人带来无止境的贪婪,这是精神能量的消耗,很少人会想到。电视、电脑、现在这些通讯手机所发出来的电磁波,对人身心的妨害都非常严重。都市的居民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从哪来的?病痛加多了,死亡率提高了,寿命减损了,这是不是惨痛的代价?还有伦理道德堕落了,伦理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全的保障,伦理道德又是人生能量提升的重要因素,你说这种损失是不是汤恩比博士所讲的惨痛的代价?没有人知道。
上个星期我看到大概是从电脑里面下载的一个讯息,不长,好像只有一张纸。发明手机的人向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提出警告,说明电磁波的能量太强,常常用手机对人的健康会有严重的伤害,所以他提出,使用手机的人要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使用,不要常常使用,使用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分钟。尤其手机打开的时候不要放在身上,你放在口袋里,放在衣服口袋里面,或者系在皮带上,对於内脏的伤害很严重,容易致癌。所以他建议放在钱包里,放在公事包里,不要贴在身体上。我想这是良心话,良心的忠告!他要不说出来,他心不安。所以科技是不是好事情?不见得是好事情,你虽然使用的时候方便,你付出的代价就不知道是多么的惨重。
居住都市,沐浴几乎是每天都不能少,现代化的都市,但是在从前农业社会的时候,用水没有这么方便,一直到抗战时期,中国内陆(内地)不是沿海的都市,许多城市里头没有自来水。我抗战期间住过建瓯、建阳,这是福建,闽北,也算是大城,一等县。用井水,用挑水,专门有挑水卖的,柴火有卖柴的,上山砍柴到城里面来卖,樵夫,有挑水卖水的,哪有这么方便!每天洗澡行不行?没有,没有看到过,那太浪费、太奢侈了。即使洗澡,水都用得很有限,哪有这么多?哪有这么方便?
所以想想从前那个日子,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算不错的,每天洗个澡是不可能的事情,富贵人家也做不到。初一、十五洗个澡那都是很正常的,都很难得,一个月洗两次。所以我们知道西藏的同胞住在高原,听说他们一生只洗三次澡,出生的时候洗一次,结婚的时候洗一次,到死的时候洗一次,所以实际上自己洗只有一次,出生跟死亡都是别人替他洗的,一生只洗三次澡。可是那时候人身体健康长寿,现在反而不如从前,为什么?他们的生活跟大自然相应,这就是最健康的。
物质文明一发达,我们的生活跟大自然完全相违背,换句话说,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人养生心要静、身要动,身不动疾病就生,心要动毛病也都出来了。心不能动,这个物质文明的世界,偏偏心要动,身应该要动,身偏偏不动,他怎么不生病?所以养心要静。心是身之主!只要心地清净,健康长寿就得到一大半了。佛法里面的运动是经行,大家平常这个习惯能看得到的,吃完饭之后念佛、绕佛,绕佛就是经行,我们一般人讲饭后百步。打坐、拜佛,打坐是定心,让整个身体五脏六腑有休息缓和的时间;拜佛是运动,同时又摄心,心是静的,身是动的,符合大自然的运行,所以身心健康,烦恼轻智慧长。
我们现在生活在都市,沐浴的次数多,因为方便。我在早年很年轻的时候,在台湾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,不到两年,住在台北的阳明山。那个山上有很好的温泉,浴室里面是温泉,温泉是活水,流动的,所以沐浴就非常方便。在那段期间,每天沐浴三次,方便!早晨起来的时候先去洗个澡,温泉洗个澡;中午吃过午饭休息,睡醒了之后,睡午觉睡醒之后也到温泉去泡一下;晚上晚饭吃完之后,就是下班,睡觉之前一定洗个澡,一天三次,方便,那是什么?那是温泉,是流动的。所以生活习惯往往与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,没有这样方便也就不想了,就不要求了。
所以在沐浴时候,你看看菩萨发愿,『当愿众生,身心无垢,内外光洁』。沐浴是把身体洗干净,有没有想到身要干净,心更要干净?我们一般人只著重在外表,而疏忽心理健康,只著重在身的卫生,没有著重心理卫生,我想这是整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通病。今天我们读这节经文,希望从今之后在沐浴的时候时时能够提醒自己,或者把这首偈子写出来贴在浴室里面,你洗澡的时候马上就能看见,「身心无垢,内外光洁」。
要怎么样洗心?就是古圣先贤、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忏悔,忏除业习,恶业、习气。古圣先贤教人常常反省思过,每天多反省,想自己的过失,为什么?知道过失你才能改过,人为什么不能改过?不知道自己有过失,所以一生都改不了。这个习气会带到来生,来生比这一生肯定更严重,这个麻烦!如果是几世累积下来的习气,那可就不好改了。到最后必定连累你堕三途,所以千万不要疏忽微细的恶习气,我们讲小小过,小小过不改,慢慢累积就变成大过,那就很麻烦,过失从小处容易改。
你要问怎么改法?现在大家所学习的《弟子规》就是最好的开始,先从这里下手;能把这个做到,再进一步的学《太上感应篇》。我们都知道明末清初许多在家读书人、出家的,就是四众弟子,许许多多都奉行功过格。《莲池大师全集》里面也有,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每天改过自新的课程,他不叫功过格,他叫《自知录》,每天依照这个条文去反省。不善的,我今天有没有犯,善的,我今天有没有做,用这个方法检点自己,确确实实断恶修善,是好方法。袁了凡先生就是用的功过格,功过格里面的项目就是《太上感应篇》,云谷禅师传给他的。
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现在电视连续剧的版本出来了,总共只有八个小时,不长,很感动人。他早年跟朋友们结文昌社,就是提倡文昌帝君的教诲,文昌帝君的《阴骘文》内容跟《感应篇》相同,分量比《感应篇》少一些,内容大致是相同的,都是劝人深信因果,断恶修善。这份教材以后周安士居士把它收在他自己编的一本书,叫《安士全书》;这个本子印光大师当年在世非常赞叹,大量的流通,所以很容易得到。你就晓得古人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。俞净意就是用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确实勇猛精进,天天反省,时时反省,处处反省,他做得比了凡先生还彻底、还认真,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。真的是一点都不假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确实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
时辰谁定的?业力决定的。你要知道因果通三世,有人心行不善,但是福报很大,甚至寿命也很长,这是什么原因?过去生中他所修积的善大,这一生心行不善,他的善报已经亏折,也就是已经打折扣了,可是还有那么大的富贵,还有那么长的寿命,你就知道他如果心行要是善的话,那他的福报还得了!这他自己不知道。有人这一生都行善,穷途潦倒,过著很辛苦的日子,这怎么回事情?过去生中造作不善,因为这一生当中修善积德,他已经改善,否则的话,他所受的苦难比现前还要加倍。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三世因果,心就平了。
现在我看这个情势慢慢的会有很好的发展,那就是西方现在精神的疗法,因为有很多的疾病现在的医学没有法子解决;中国逐渐逐渐也多了,所以将来这些心理医生会很普遍。这些心理医生他用催眠的方法让你回到过去世,回到再过去世,有的人居然能够回到二、三十世之前,要算时间一、二千年。不同的朝代,不同的国家地区,过去生中所发生的事情,往往是这一生疑难杂症的业因、起因,这些医生把他这个病因找出来,然后有效的对治,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,现在在西方非常普遍。这方面的资讯、这方面的书籍,乃至光碟录相的说明也很普遍,解决了很多很多问题。
虽然现在大家认为这个不符合科学,认为这个东西是玄学,不符合科学,可是它有实际的效果。社会也愈来愈重视,现在慢慢的也看出科学有极限,极限没有法子突破,回过头来找这些古老的方法。以前不相信有轮回,不相信有来世,现在相信的人愈来愈多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事实胜於雄辩!不需要去辩论,不需要去探索,这个事实就摆在你面前。你要不相信,自己可以做实验,心理医生给你催眠,深度催眠之下,旁边放一个录音机,问你的话,你回答的全部都录下来,等你清醒过来之后放给你自己听,你自己讲的,不能不信!看别人做催眠术,自己亲身去体验。
许多精神医生原本不相信人有来世,不相信轮回,不相信果报,结果多次的试验,几十次的试验、几百次的试验,不能不相信。我们在美国魏斯博士传记里面看到,这他自己说的,他用这种方法,就是用催眠的方法找病因,做了相当长的时间,许多案例他都把它完整记录下来,不敢出版,为什么?怕人家批评他这是反科学,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。写了东西摆在那里摆了四年,然后鼓起勇气问自己的良心,这是真的事实,就把它发表。结果发表之后,没有想到没有人批评他,反而有很多心理医生都有这个经验,他这一说出来大家都说出来了,反而叫大家对这种治疗方法增长了信心,也非常认真的来研究。流传非常广泛,非常快速,影响之大几乎到全世界。
他常常讲到的,就是在催眠的时候,跟催眠的人,他还在催眠当中,还没醒过来,谈话中断的时候,往往有神灵,他就讲那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神灵,借著这个催眠的人透出很多讯息,也都记录下来,用录音记录下来。说话的声音不是这个人的声音,语气不是他的语气,内容是高度的智慧,决不是他能说得出来的。等这个催眠人醒过来之后问他,他不知道,他的身体被人家借用,这就是中国所谓灵鬼附身,他们是尊称为神灵的附身。透出的讯息跟宗教里面讲的很相应,许许多多跟佛法也相应。
西方自从科学发达之后,大众对宗教信仰愈来愈淡薄,甚至有些人整个放弃,不再相信宗教,有不少教堂因此而关闭,这是我们在西方常常看到的现象。催眠给社会大众的讯息,可以从这里再回过头来省思宗教里面所说的是有根据的,不是迷信。人有宗教信仰,人有因果的信仰,肯定会对於他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一种自然的力量约束他,因为他知道善心善行有善报,恶念恶行肯定有恶报,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。
这些事情,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十分的透彻。释迦牟尼佛说:有五个修行人没有德行,邪知邪见,贪瞋痴慢,可是这样的形象不能影响信徒,没有人供养,所以大家商量要装出一个形象,在人面前要有威仪,通力合作,果然香火鼎盛,皈依的人也多了,拜他的人也多了,供养也多了。其中有一个女施主被他的形象感动,以真诚心供养他们,这五个人习气不改。供养的这个女施主死了以后生天,她真诚心供养有福。这五个假装的,没有实德的,专门做外表功夫的,堕地狱,经历很长的时间,堕地狱是他的罪。罪受完之后还要还债,不是说你能够骗得来的你就能够消受,不能,你受了之后还要还债。
佛是对一个国王说,他说那个时候,这是久远劫前,那个时候修斋供养的这个女施主就是你现在的王妃,这个国王的妃子,那五个出家修行人是给王妃抬轿子的轿夫,五个人。皇帝听了非常惊讶。他来还债的,现在投胎做抬轿的轿夫,这个王妃专用的。正是佛在经上常讲的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你所造的这个业不会消失,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。由此可知,修行要修心,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教诲,依靠圣贤的教诲。
今天整个世界会这么混乱,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,为什么这么乱?有不少人问过我,我说我想大概是我们这一代普遍都把教育疏忽了,什么教育?伦理的教育。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大自然的关系,不知道了,所以个个都变成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从来不为别人著想,连为父母著想都很少,当然他不会为朋友著想,也不会为社会大众著想,疏忽了道德教育。道德教育是人跟人应该如何相处,我们相处的标准是道德,关系是伦理。不相信因果报应,因果的教育没有了,智慧的教育没有了。给诸位说,一切宗教里面的教育它四种都有,任何一个宗教里面,有伦理、有道德、有因果、有智慧。所以社会才变得这么乱!换句话说,这个教育失掉之后,人心的染污严重到极处。
你细细观察很容易看出来,从哪里看?普遍的观察,心浮气躁,你就晓得他内在的烦恼习气是多么严重,定不下来!读书听老师上课,一般大学里面学生能听得进去的只有十五分钟,十五分钟之后心就跑掉了。所以我们这个道场讲经现在一天两个小时,因为居住的地方跟我们会里的距离远了一点;如果我能够住在学会里面,我的时间就多了,免得交通往返,一天至少讲四个小时。我们听经的同学居然能在此地坐四个小时,不容易!现在在全世界大学里头找不到了,哪有一天能够在教室里听四个小时课的?没有,这怎么得了!
我们从这些地方很清楚的能够看出来,内心烦恼习气多重,即使用宗教的方法都没有办法挽回,佛家讲业障太重!可是有善根的人也不是没有,遇到缘他真能学,他真肯放下,放下烦恼习气,认真来学习圣教,这种人少就是了,愈来愈少。我们要是发觉到,要认真去培养他,去帮助他,给他做增上缘,成就他。这一点非常重要!为苦难众生培养好的老师,这些人能救人,像佛家所说的再来人,只要我们留意也能发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