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五六二卷) 2006/6/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56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七大段,今天从十一首看起:
【若得恭敬。当愿众生。恭敬修行。一切佛法。】
这是在乞食遇到斋主以虔诚恭敬的心态来供养出家人。底下一首,没有恭敬心,这种情形在乞食当中会常常遇到。人是凡夫,既是凡夫就有情绪,情绪好的时候对人就很有礼貌,情绪不好的时候,诚敬的态度就会降温,中国外国、今世古时都不例外。
我们看看菩萨所引发的大愿,跟我们不一样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这是遇恭敬的人,『当愿众生』,这一句含义无尽的深广,这个「众生」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所以菩萨修福,我们凡夫比不上,怎么比都差得太远了,为什么?心量不一样。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,为我一家人的利益,现在社会,为我一个团体利益、为我的公司利益,如果再能够想到我这个地区社会的利益,就很少了;能想到国家、想到这个世界,少之又少。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念念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无量众生,一个不漏的,可以说没有这种人。就是学《华严经》学了几十年的,心量都不能拓开,只有展开经本读这段经文,心量像石火电光会闪一下,刹那之间这个念头就消失了;换句话说,心量怎么样也没法子拓开。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。
普贤菩萨归纳《华严》经教的行门,这个行门是无量的法门,跟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一样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他把无量法门归纳为十门,这就好讲了。我们常说的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」,十愿,这十愿就是《华严经》所有行门的归纳,然后你才晓得每一愿展开无量无边。法门确实深广无尽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方法、门径太多太多。法门虽然多,方向跟目标是一致的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常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说明为不思议解脱境界。这个无量是多,多乃一之多,一乃多之一,所以一多不二。一个方向,成佛之道;一个目标,无上正等正觉。这总要晓得,要不然人家问你学佛,你学佛最后想得到个什么?这就是目标。
学佛最后想得到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梵文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,就是这个意思。所以它不是不能翻,可以翻的,可以翻而不翻,这在翻经体例里面所谓是「尊重不翻」。可以翻,因为这是佛教总的目标,我们对它尊重,学佛唯一的希求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,所以对它尊重,还是音译,而不用意译。
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无上正等正觉(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),人人都有,不但人有,畜生也有,饿鬼也有,地狱也有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统统都有,而且是平等的,没有差别。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念到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这就是佛性,佛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儒家虽然没有讲得那么彻底,可是也很贴近,你看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人性本善,本善就是佛性,说法不一样,意思非常接近。儒家的求学,佛跟道是求道,要知道就是求的这个,这个东西是本有的,你说能不能求到?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告诉我们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这两句话很重要,给我们修学,特别是初学的人奠定了信心。既然是本有的,哪有求不得的道理?迷惑、不觉、无明本来没有的,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,我们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。
《华严经》上佛说得好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智慧就是无上菩提,德是能力、德能,相是相好,我们今天讲的福报,统统是圆满的,没有高下之分,都有。现在为什么佛有、菩萨有、阿罗汉也有,六道凡夫就没有了?这什么原因?要记住,这个原因佛一语道破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句话说得很清楚。我们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得不到?因为你有妄想,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。要知道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假的,本性里头没有,这是不善。本性本善,本性里头没有不善。没有不善,现在很不幸是起了不善,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不善与本性没有关系。我们从一个比喻里面就很容易明白,本善像太阳,自性像太阳,妄想分别执著像乌云。今天香港阴天还下雨,云层很厚,今天从早到晚都看不到太阳,是不是太阳没有了?有,这个我们现在都知道。我们再问,太阳跟云层有没有关系?没关系,云层决定遮不了太阳。云层今天把太阳阳光遮住,这是暂时的。
凡圣就像这种样子,佛菩萨就像太阳,凡夫就像太阳被云彩遮住了,这个云彩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知道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,这是晴天,万里晴空,一片云彩都没有,这就好比是佛;如果有云彩,很少,也没有遮住太阳,那是菩萨;云彩也不少,但是不妨碍阳光,没妨碍到太阳,那是阿罗汉;像今天这个阴天,太阳完全不见,六道凡夫。这个诸位容易体会,那么修行修什么你应该明白了,把这些虚妄的东西远离就对了。佛家讲的离烦恼、断烦恼、放下烦恼,统统是一个意思。换句话说,你能不能放下?能放下执著,我们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了,证阿罗汉果,虽然还有妄想分别没有断,超越六道轮回了,到哪里去?四圣法界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,到那个法界去了,不在这个法界。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的空间,它不在六道,那个生活环境比我们就好得太多,我们这个世间人讲的天堂都比不上它。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,於一切法不分别,那就成菩萨,妄想没有了才成佛。功夫在这里。
修行在哪里修?日常生活当中修,穿衣吃饭里面修,待人接物里面修,这真修。修什么?你还有没有执著?还有没有分别?不容易。前面我们提到安世高同学的故事,很值得我们做参考,应该常常要提醒。为什么?我们没有做到。安世高的同学,出家人,什么时候的同学?在我们想像应该是佛陀在世,要不然就是佛陀灭后不久,因为安世高到中国来的时候很早,汉朝时候。他的传记里面讲他在广州两次还命债,他到广州被人误杀,这他自己都知道,两次。他为什么要来?过去生中他是误杀了别人,这一次一定要被别人误杀。因果可畏,欠命的要还命,欠债的要还债,你还完了,真的,你才能得自在,你在道业上才没有障碍。今天修道、行善许许多多的障碍,读了古大德的传记就恍然大悟。
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确实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前定就是前世的因,今生点点滴滴跟前世的因统统是连起来的,没有一桩事情是例外的。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,不是他懂得,是神灵传递信息给他。人到世间来干什么?你看神灵传的信息,他说两桩事情,一种人到这个世间是来做事的,另外一种人是来还债的。在佛法也是讲两种人,佛法讲世间人到这世间来干什么?佛家讲「人生酬业」,业是你过去造的业,你这一生要受业报;换句话说,你是来受报的,受报就是来还债的。说得详细一点,佛就讲了四种: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这都是酬业。过去别人对你有恩,这一生遇到了,报恩的;另外是过去世的时候跟你有怨、有仇恨,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,来报仇的;第三种是讨债的,第四种是还债的。如果没有这四种的业因,你就不会到这个世间来,真的是冤有头债有主,逃不过的。人生来不要干这种事情,这事情干了很辛苦。第二种是乘愿再来的,就是众生有感,佛菩萨有应,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他是来工作的,神灵讲的,他是来做工的、做事的,就是来现身说法教化众生的。所以世间人这么多,不外乎就这么两种。
要知道神灵托这个讯息,近代外国人搞的,用科学的方法跟不同维次空间的神灵来接触,得到一些讯息。佛讲这个话,依照外国人讲法至少是二千五百五十年,外国人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,时间隔这么久,两千多年,说出是一桩事情。我们信不信?我们接受,我们相信,我们不怀疑。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怎么做法?真正聪明人断恶修善。什么是恶?妄想分别执著是恶。
所以安世高那个同学,安世高成就了,他真是我们中国人讲得道的高僧,他成就了。他那个同学原来跟他在一起,同参道友,堕到神道去了,[共+阝]亭湖的龙王,这个龙王是蛇身,这个故事江南人都知道。这个龙王庙所在之处,后世人叫这个村庄叫蛇村,那个龙王是个蛇。安世高在中国从事於翻译经典工作,告一段落之后去度他,他的寿命到了。我们想想他这个同学,安世高说的讯息,这个同学在世的时候明经好施,对於经教很通达,不是不懂,通达,又喜欢布施,所以当了龙王。那个龙王很灵验,为什么灵验?他明经,他通达教理。香火鼎盛,法缘非常殊胜,他喜欢布施,结的缘结得殊胜。周围一千里的地方,人都上这个庙里面去拜他,到龙王庙去烧香求龙王保佑,他也真灵验,过去修的。为什么会堕到神道去?佛陀在世,出家人托钵,每天出去托钵,托的这一餐饭,饭菜很好他就喜欢,托的这一餐饭菜不好,他心里面就不痛快,就是这么一点毛病。这是什么?分别执著,在我们讲这很轻了,很轻就妨碍你开悟,妨碍你证果。果报他还算不错,落在神道,畜生的神道。
我们今天想一想,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警惕,我们吃饭,这一餐的饭菜好,是不是很欢喜?饭菜不好是不是心里很难过?那你就要想到,我们今天的德行能不能跟龙王相比?如果我们明经好施不如龙王,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比龙王还要厉害,他能够到畜生道里面去当龙王,我们恐怕连畜生道的资格都没有,你想到这多可怕!这是事实。心里面还有喜欢、还有讨厌,这个麻烦大。明白之后,不管是什么境界都是好境界,为什么?都是修行练功的地方。这一餐饮食很好,没有贪心,不生欢喜心,这一餐饮食不合口味不起瞋恚心,在这里学什么?学不起心、不动念,境界都是好境界。
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,我们要记住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,在佛法里面才有开悟,才有证果,念佛才能往生。如果分别执著还是那么严重的话,决定产生障碍。所以一定要记住「境缘无好丑」,这蕅益大师讲的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一定要知道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没有好坏、没有善恶。是非善恶是从自己心里生出来的,是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。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,哪来的好坏?没有了。还有这个好、那个不好,你还有分别;这个喜欢、那个不喜欢,你有执著,这就不行。有分别、有执著,当然你一定有妄想,三个统统具足是六道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现在我们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,出不了六道轮回那是多么凄惨,那多苦!
六道轮回里面,这一生得人身还有一点福报不容易,非常非常不容易,过去生中修积的。可是你享受这个福报时间很短,几十年享完了,福报享完,业报又现前了,这怎么办?你会不会意识到佛在经上所说的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?你有没有把这句话常常记在心里?这是高度的警惕。如果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人身难得,现在得了,人生短暂,一定要抓住这很短暂的时间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就对了。提升,提升到天道不行,没出三界;提升到阿罗汉不错,不容易做到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我们是非常非常幸运遇到净宗法门,净宗是带业往生,我们这种烦恼习气,断太难,伏,把它伏住可以。譬如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人事物之环境里面遇到了,心里才生欢喜,古人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这一念欢喜是不觉,平等心是觉,你赶快要觉悟,修净土的人觉悟什么?「阿弥陀佛」,把欢喜、贪念打掉,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掉,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觉。遇到逆境恶缘,心里面不高兴,「阿弥陀佛」,这句阿弥陀佛叫我们恢复正常。正常是什么?正常是把贪瞋痴远离。遇到境界它又现前,这是什么?无始劫以来的习气,哪有那么容易断的!
所以顺境善缘容易起贪心,逆境恶缘容易起瞋恚心,愚痴是决定连带起的。贪爱里头有痴,瞋恚里头也有痴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,天天起这个东西怎么得了?这个东西障碍你往生,所以时时要觉悟,处处要觉悟。觉悟,念头才起,赶快阿弥陀佛,念头压下去,这叫修行,这叫念佛。我们念佛不是念给佛听的,是用这句佛号恢复我们正常、平常心,这叫会用功,真用功。在生活当中练、在工作里头练、在处事待人接物;换句话说,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事里头,念念不要忘记练功,这个功是什么?就是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就练这个,这叫真修行。能这样做,这才叫恭敬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头一条「礼敬诸佛」,把这个摆在第一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在生活当中提不起来?分别执著非常严重,觉悟的念头提不起来,原因在哪里?我们没有恭敬。
所以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,有不少人向他请教,学佛有没有什么秘诀让我们早一点成就?我想每一个学佛的同修都有这个念头,我最初学佛也不例外。第一天见章嘉大师,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问题,我们知道佛教好,有没有什么方法教我们快一点契入?章嘉大师教我「看破放下」。印光大师教人「诚敬」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我们要问什么是诚?什么是敬?诚这个字就是真诚、就是真心,真心里面没有丝毫虚妄就是诚。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大家都知道,他读书笔记里面曾经给诚下了个定义,就是什么叫诚?他解释这个字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这个说法正确。你起心动念就不诚,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诚。所以真诚是菩提心的体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绝对不会夹杂一个杂念。起心动念,诚就失掉了。印袓说的这两个字意思很深。
诚是心,诚心表现在外面是敬,毋不敬。你看儒家《礼记》里面头一句,「曲礼曰:毋不敬」。佛门里面,你们看看仪规里面,无论是日常课诵还是忏悔的仪规,这个很流行,《大悲忏》、《梁皇宝忏》、《慈悲三昧水忏》,你去看看这个忏的本子,我们叫忏仪、仪规,头一句「一切恭敬,一心归命」,你看看这个字样,这就是礼敬诸佛。诸佛就是一切,不是说一切成佛的这些人,包括他们,还包括没成佛的。因为一切里面包括三大类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包括这三大类。未来佛是谁?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。所以我们对佛那种诚敬,对人、对事、对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两样,这才叫『恭敬修行,一切佛法』。我们今天对佛很恭敬,对人就不恭敬,对畜生就更不恭敬,那对蚊虫蚂蚁、蟑螂苍蝇,你还能恭敬它吗?它也是未来佛,你对它不恭敬,任意去驱逐、任意去杀害,错了,这八个字全都没有了。
世间人确实没有法缘、没有遇到善友、没有遇到佛法;佛教的这些经典没有遇到,没有遇到善友跟他讲解,那些小动物全都有灵性。人在这一生当中做了很多错事,来生说不定就投胎投到那里去了。蚊虫、蚂蚁、蟑螂都是人做的,诸佛菩萨也是人做的,学佛的人知道。现在西方研究这些轮回的人愈来愈多,也都知道身有生灭,灵性没有生灭,我们中国一般讲灵魂,灵魂没有生灭。他离开这个身体,他很快去找另外一个身体,所以说老实话,人有没有死?没有,永远没有死,有没有生?也没有,真的是不生不灭,不过常常换身体,而且换得很快,正如同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常常换衣服。我们把衣服当作身体,把我们的身体当作我们的灵魂,穿上这个衣服就是穿上身体,不定在什么时候他身体丢掉再换一个身体,所以身的生灭就跟我们穿衣服、脱衣服一样,很正常,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灵性不灭,所以聪明人、明白人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是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灵性。就是希望我们换的衣服愈换愈好,不要到来生去换畜生的衣服,尤其不要去换蚂蚁、蟑螂、蚊虫,不要去换这些;当然,更不好的饿鬼、地狱,那是更差的。要往上提升不要往下堕落,那要怎么做?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善恶的标准是什么?你们看《了凡四训》里头中峰禅师的开示,你就明白了,标准很多。总的来说,利益众生的事情是善,利益自己的事情是恶。第一句大家不会怀疑,利益众生是善,都会点头。第二句听到利益自己是恶,这就会摇头。为什么利益自己是恶?世间人都说利益自己是应该的,怎么会是恶?在佛法里面讲是恶,利益自己增长我执,对我的执著,我执太严重决定出不了六道。
所以你看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这是最低的标准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做到无我,这个人超越六道。无我是什么?你要晓得我有假我、有真我。假我是身,一般世间人把身当我,错了。真我是什么?真我是灵性,这是真我,真我没有生灭。这个假的,假我(身体)有生灭,灵性不生灭。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不会贪生怕死,这是真的一点不假。不贪生、不怕死,知道自己永远存在。六道轮回就是换身体,但是换得非常辛苦,所以佛说生死疲劳,轮回不息,这是不正常的现象。阿罗汉之上这才算是圣人。现在时间到了,这两首偈我们可以合在一起讲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第十二首偈:
【不得恭敬。当愿众生。不行一切。不善之法。】
同学们都知道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」是《华严》修行的纲领,十大愿王展开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「净行品」。净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愿,你看十条一展开就是一百四十一,这一百四十一是细目。一个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所接触到的人、所接触到的事、所接触到的环境,没有一法不能引发菩萨无尽的悲愿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你真正懂了之后,明白之后,诸佛菩萨在哪里?普贤菩萨在哪里?文殊菩萨在哪里?毗卢遮那佛在哪里?你果然明白了,就是从早到晚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,无一不是。毗卢遮那佛这个名号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。佛门的同学,也许你们听过佛家常讲无有一法不是佛法,佛法包括一切法。这个话是给谁说的?修普贤行的人说的,无有一法不是佛法。要不是修行,对凡夫来讲,对凡夫来讲无有一法是佛法。凡夫迷,也就是说心性上面盖上妄想分别执著,迷失了自性,没有一法是佛法,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这真的。
你看看现在许多学者专家,他们读不读佛经?读,也很用功的研究,把它当作哲学去研究,把它当作文学作品去研究,那就不是佛法。修普贤行的人,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吃饭穿衣都是佛法,吃饭自己提高警觉,断贪瞋痴。断贪瞋痴是佛法,你抓住这个原则,没有断贪瞋痴就不是佛法,所以法没有定法。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这里头决定没有贪瞋痴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带著贪瞋痴慢,还有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天天读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天天拜阿弥陀佛也不是佛法,这个道理要懂。你懂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有人修行成功,有人一辈子拜佛不成功,依然是凡夫俗子,依然是搞六道轮回,差别在此地。你看看这不是日常碰到的事吗?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有人对你很恭敬、很有礼貌,你心里面立刻就警觉到,「恭敬修行,一切佛法」。遇到一个人对你很没有礼貌,对你一点都不恭敬,『当愿众生,不行一切,不善之法』。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,只要你觉就是佛法,迷就不是佛法,这一定要清楚,特别是我们学佛的同学。
现在社会上对佛法确实不了解,有很重的误会,一提到佛法,他就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,这偶像,拜偶像。看到佛教这些经书,迷信,他就排斥、就拒绝,他不知道这里头全是给你讲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。试问,无论是哪个人,你喜不喜欢发财?你喜不喜欢聪明智慧?你喜不喜欢健康长寿?没有一个不喜欢,要不要?没有一个人不要。不管信什么宗教,甚至不信宗教,你问他这三桩事情你要不要?真叫梦寐以求之。你能求得到吗?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佛法确实很现实,怎么样发财?发财是果报,果必有因。你修因你才能得果报,因果要相应,佛在经上这个就讲得多了。菩萨六波罗蜜里头,第一条布施波罗蜜就具足这三种法。财布施是因,别人有困难的时候、有需要的时候,我们有这个财富的能力,布施给他、帮助给他、成就他,这是财布施,这是善法,这是佛法。我们看人家需要的时候,我们自己有能力,不肯给他,一毛不拔,这是不善。佛讲财布施的果报得财富,换句话说,你要是真相信,真能够去做到,然后你才会明白佛没有骗人,愈施愈多。
早年,这说起来大概也八、九年之前,我在新加坡讲经,住在佛教居士林。居士林每年过年,好像是有一天还是三天,我记不清楚了,供斋,什么人都可以到那边吃饭,免费。一九九九年我在那边过年,在那边的时候(一九九八年我就过去了),我看到很欢喜,我跟他们常住建议,这种供斋是好事情,免费的,能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供养?居士林大家也欢喜,我说我们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。先是每天大概有六、七道菜,自助餐,每天来吃饭的人,一千多人;星期假日,二、三千人。这个事情宣布之后,居士林的林友很多,每个人都送礼,送油、送盐、送菜,搞得好兴旺。大概到年底的时候,一九九九年到年底的时候非常兴旺,每天吃饭的时候至少有一千五百人以上;假期放假,星期日、星期六最多的时候到四千人来吃饭。所以其他的宗教也来看,看到这个,你们这个开销好大,这要多少钱!
从发心供斋起那一天,继续不少年,天天都这么做法,居士林没有买过米、没有买过菜,油盐都没有买过。各方送来的吃不完,吃不完这个东西又不能留,尤其是菜,二、三天它就烂掉,所以我们的米油盐跟蔬菜,每天都用小卡车送到外面结缘。新加坡有好几个宗教,他们都办的有孤儿院、养老院、医院,我们是长年不断的供给他们,我们太多了。愈施愈多,就怕你不做。佛讲的话一点都没错,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
素食是无畏布施,为什么?不杀害众生,跟众生不再结冤仇,这是无畏布施。佛门里面的放生是无畏布施,劝人吃素、劝人放生都是属於无畏布施。还有夏天蚊子叮到你身上,你要不要布施它?它也不过要来吃一餐而已,它肚子饿了,你要很慷慨大方,你就欢欢喜喜的供养它一餐,它吃饱就走了,这是财布施。它吸血,供养它就是财布施,又是无畏布施,为什么?你不杀害它,这个果报健康长寿。你要是一巴掌把它打死,这就有过失。它到这里来讨一餐饭,它命不该死,它不该死,你不肯供养它,你把它赶走就好了,不要杀它。所有家里的这些小动物,你要能够以爱心对它,它跟你非常合作。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跟家里这些小动物处得非常友好,苍蝇、蚊虫、蟑螂、蚂蚁、老鼠,处得非常友好,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我们看这些小动物,我们都称它菩萨,蚂蚁菩萨、蚊子菩萨,我们都称它。
我在做晚课的时候,房间的蚊子很多,至少有三、四十只,没有法子赶出去,我只好向它要求,我说:蚊子菩萨,我现在做晚课,你们可以跟我一道做,这个时候不可以来咬我,不可以来骚扰。真乖,都叮在墙上,墙是白粉墙。这个事情是在安徽庐江,我到那边去看的时候,晚上在小客厅里做晚课,它们统统叮在墙上都不动。我晚课大概一个多小时做完了,一个都不动。我睡觉的房间在隔壁,睡觉的时候也没有来骚扰,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叮在那上面,不过走了一半,还有差不多十几二十只蚊子叮在上面,没有干扰,很听话。
杨老师在早年初学佛没多久的时候,她教小朋友,家里也是有蚊子,她跟蚊子也说蚊子菩萨,跟它商量,她说:小朋友在我家作客不能叮他,你要叮,来咬我,我愿意供养你。但是有条件,脸上不可以叮,叮了我明天上课的时候难看,手臂上可以给你叮,可以、可以。都听话,很合作。而且还要求,我供养你可以,你不能叫我又痒又痛,所以叮是可以,要不痛不痒,也都做到。它怎么会没有灵性?所以我们要尊重它,要对它恭敬,它对我们也恭敬,它也不干扰我们。
蚂蚁,我在澳洲,在院子后面我又建了一栋宿舍,新建的,我搬到里面去住。有一天早晨起来,洗手间里面全是蚂蚁,这个没法子,不能进去,进去一定把它踩死。所以我就跟它商量,我也不晓得从哪来的,我就告诉它:你们从哪里来,还从哪里出去。我说早晨洗手间我要用,请你们原谅。洗手间不能进去,我就出去散步,我散步回来大概半个小时,回来的时候再到洗手间,一只蚂蚁都没有,全都走了。所以动物有灵性,不可以杀害,你杀害,跟它结冤仇,它也是一条命,它也懂得。还有个同修告诉我,他们家里的佛堂也是有蚂蚁,学我们这个方法叫蚂蚁菩萨不要干扰,蚂蚁真离开了。可是佛案上还有四只蚂蚁走来走去,当然我们也不会杀它,不会伤害它,总觉得这四个蚂蚁不听话,怎么别的都走了,你们还不走。晚上居然做个梦,蚂蚁来托梦,它们四个不是不走,它们四个是负责巡逻的。这才明了了,它们还是有组织的,这四只到处去看看还有没有。通,跟人能通灵性。
所以不但这些动物有灵性,花草树木统统都有灵性。千万不要把草看轻了,草都有神,草木神就像儿童、小孩一样。所以有树神、花神、草木神,一点都不假,我们要以爱心去待他,要以恭敬心去待他。我们心里面欢喜,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常生欢喜心。孔老夫子说读书乐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如果你懂得学佛之乐,比读书还要乐!学佛确实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,他怎么会不快乐?所以佛法学了要落实到生活上。
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灵性都不生不灭,我们讲灵性、讲灵魂、讲神识,还是属於个体,但是讲《华严》不一样,《华严》说无量无边的个体是一个整体。那一个整体是什么?叫法身。这很难懂,所以我们在讲座里头常用比喻说,我们把我们的人身比喻做一个法身,这个整体。个别的灵体是什么?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一样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人的身体上有多少细胞?我记得不清楚,很多年看到有这么一段,六十万亿,人身上的细胞六十万亿,六十万亿就好像是个别的生命体组成一个身体。所以佛家讲法身,法身遍在一切处。
由此可知,在大乘教里面、一乘教里面讲,整个宇宙是一个法身,《华严》上讲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这前面我们都读过了,这在《华严经》出现好多次,不止一次。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你要是真正肯定、承认、接受佛陀这样的教诲,你就晓得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,那怎么会不爱?亲爱之心自然就生起来了,对於宇宙万事万物怎么能不敬?生活在这种理念之中,你就想多么的美好,没有一桩不善。
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是佛门入门的第一部经。佛在这经上告诉我们,菩萨是一个学佛的人,这是印度话,意思是觉悟的人。我们中国人总喜欢简单,梵语是菩提萨埵,我们中国翻译菩提用个菩,萨埵用个萨,尾音都省掉,称菩萨。菩提是觉的意思,萨埵是众生的意思,所以菩提萨陀就是觉悟的众生。觉悟的众生就是学佛的人,佛弟子都称之为菩萨。佛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了不起。一切世间就是十法界,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,这范围太广大!这个法是什么法?常念善法,心善;思惟善法,思想善;观察善法,行为善,还得让这个善法念念增长,不容许丝毫不善夹杂,你就能离一切恶道苦。善是性德,本性本善,法性本善,法身本善,性德本善。不善从哪来的?不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。妄想在一般大乘经上称无明烦恼,无明就是迷了,对於事实真相看错、想错了,不知道事实真相。看错、想错,你一定会说错、做错,违背了性德,违背了善法。
十善是性德,你自己心性里头本来有的。不善,不善就是十恶,身干杀盗淫,这是违背自性,自性里头没有杀盗淫;口业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自性里头没有,这是违背了自性;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。所有一切不善与自性不相干,自己的真心本性纯净纯善。这个不希奇,人人都有,不但有,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。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变成这样子?迷失了自性、迷失了真心,现在用的什么?妄心。妄心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虚情假意。人要没有觉悟,统统用的是妄心。妄心不可靠,冷热无常,它刹那刹那在变,不像真心。真心永恒不变,妄心刹那刹那在变。
六道众生全用的是妄心。所以圣人他了解,众生无始劫以来他就迷了,就迷失了,他今天所用的心全是妄心,那怎么办?教,所以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来的。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回归本善,把不善的全部放下,回归本善,这是圣贤教育的目标。本善恢复了,本善里面就是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所以只要回复到本善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所有一切不善全部都不见了。
现在这个世间冲突的事件太多了,所以几乎在这半个世纪以来,全世界真的是专家学者、志士仁人都在那里思惟如何化解冲突,这个冲突带给众生苦难太严重。冲突就是不和,没有爱心,只有怨恨,这个事情多麻烦。我也是被学校找去的,参加学校教授们研究讨论。我们是用座谈会的方式,都是学校的这些教授,从事於课程的。昆士兰大学有和平学院,和平学院的这些教授们开座谈会,我先听他们的报告。第一次他邀请我的时候,他们学校这个学院已经八年了,可是八年,世界一年比一年往下堕落,不是向上提升,冲突的频率年年上升,带来的灾害是一次比一次严重,真叫麻烦。所以九一一事件之后,校长找我,要我跟大家见见面,因为他们晓得我过去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。确实,新加坡现在是十个宗教,十个宗教是兄弟姐妹一家人,非常和睦,我每一次从新加坡经过,我都会邀请他们,我们聚一次餐联系我们的感情。
听报告之后,才知道他们所用的方法,在以往多半是用镇压、用武力报复,这个方法不能解决问题,效果适得其反,冤仇愈结愈深,所以才发现有恐怖分子有组织的来报复。那么晓得这个方法行不通,希望真正用和平方法来解决,和平方法当然是用谈判、会议,他们能接受吗?人家吃了亏,受了灾害,你怎样去补偿?你杀了人家的人,用什么方法来弥补?太难了。用和平的方法。
我参与座谈会,我提供他们的意见,你首先要把冲突的根源找到,从根本上化解才能收到效果。根源在哪里?这他们没想到,根源在家庭。家庭在哪里?家庭在夫妻。夫妻冲突,离婚。夫妻离婚,家庭破碎,没有儿女还好,要有儿女的时候,这个业造得就更重。小孩从小,父母之爱影响他一生的人格,如果父母离异,小孩生活在没有双亲之爱的环境当中,他就会养成一种不正常的性格,在社会上犯罪率最多的是他们。所以我就告诉大家,我这么多年来走过许许多多地方,我选择居住的地方有两个条件,我会选择在那个地方居住,第一个这个地方离婚率低,第二个青少年犯罪率低。要说没有,几乎找不到,只能找犯罪率低的地方,离婚率低的,它的社会还能维系,我要选择这个环境。给他们一个启示。
以后他们邀请我参加国际上这些和平会议,我参加了五次,参加两次和平论坛,总共参加了七次。会议能不能解决?不能。联合国开这种会议开了三十多年,没效果,所以就想到我们中国老袓宗教我们的方法。中国是个大国,人口这么多,幅员这么大,从秦汉统一一直到今天,国家还是维系统一的局面,没有分裂,这是外国许多学者专家佩服、尊敬。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?教学,所以「学记」里面讲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我现在在国际上,我当中加了一句话,「建国君民,修身为本,教学为先」,十二个字,这就真正能解决问题。中国就靠这十二个字,将这么大的国家,这么复杂的族群,两千多年来相安无事,真正做到和谐团结、互敬互助。这个方式可以推到全世界,可以帮助世界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可是我们说这个话,确实在会议当中我们的讲演很受别人尊重,但是会后人家会问我:法师,你的理想很好,怎么落实?如果不能落实还是等於零。因此这么多年来,大家对於和平几乎已经丧失信心,确实可以说对和平现在是信心危机的时候。你会说你怎么做?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。
我也是在最近十几年当中,从美国就有这个念头,想用一个社区来做实验。毕竟是在国外,文化不相同,信心不容易建立,因为从来没有过,人家怀疑你,你到底是干什么?你有什么企图?有什么目的?非常困难。我在美国也没多久就离开了。在新加坡想做,缘不成熟,那时候我们想用弥陀村的这种方式来做,弥陀村的构想是在美国就有了。新加坡的土地得不到,我们也看了很多,价钱很高,但是能力还是有,买不到。所以到澳洲,澳洲土地便宜,但是缘也不成熟。我们住在很偏僻的小城市,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清净,是个读书、修行的好地方,地大人少。我们香港同修有去参观过,那真的是非常羡慕,土地很便宜,跟香港真的是不能比,也是缘不成熟。
所以前年,我回到老家去看看,几十年没有回去看看家乡父老兄弟,讲讲我这些理想,地方领导他们听了很欢迎,「就在家乡做」,这么一怂恿之下,我们就开始在那里想落实,真的去做了。去年十一月我们开学,我们办班,开学招了一批老师,教了两个月,然后让这些老师分头到农村里面、乡村里面去教,没有想到两个月就看到很好的效果,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。所以我们很想把这个经验介绍给联合国,介绍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,就是办班教学,以身作则,教学为先,确实能达到大家的愿望,和谐社会,和谐世界,真正化解冲突。总而言之,真诚恭敬,把这个事抓到了,问题解决了,愿望就可以落实。今天时间到了,这两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七大段,今天从十一首看起:
【若得恭敬。当愿众生。恭敬修行。一切佛法。】
这是在乞食遇到斋主以虔诚恭敬的心态来供养出家人。底下一首,没有恭敬心,这种情形在乞食当中会常常遇到。人是凡夫,既是凡夫就有情绪,情绪好的时候对人就很有礼貌,情绪不好的时候,诚敬的态度就会降温,中国外国、今世古时都不例外。
我们看看菩萨所引发的大愿,跟我们不一样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这是遇恭敬的人,『当愿众生』,这一句含义无尽的深广,这个「众生」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所以菩萨修福,我们凡夫比不上,怎么比都差得太远了,为什么?心量不一样。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,为我一家人的利益,现在社会,为我一个团体利益、为我的公司利益,如果再能够想到我这个地区社会的利益,就很少了;能想到国家、想到这个世界,少之又少。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念念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无量众生,一个不漏的,可以说没有这种人。就是学《华严经》学了几十年的,心量都不能拓开,只有展开经本读这段经文,心量像石火电光会闪一下,刹那之间这个念头就消失了;换句话说,心量怎么样也没法子拓开。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。
普贤菩萨归纳《华严》经教的行门,这个行门是无量的法门,跟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一样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他把无量法门归纳为十门,这就好讲了。我们常说的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」,十愿,这十愿就是《华严经》所有行门的归纳,然后你才晓得每一愿展开无量无边。法门确实深广无尽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方法、门径太多太多。法门虽然多,方向跟目标是一致的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常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说明为不思议解脱境界。这个无量是多,多乃一之多,一乃多之一,所以一多不二。一个方向,成佛之道;一个目标,无上正等正觉。这总要晓得,要不然人家问你学佛,你学佛最后想得到个什么?这就是目标。
学佛最后想得到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梵文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,就是这个意思。所以它不是不能翻,可以翻的,可以翻而不翻,这在翻经体例里面所谓是「尊重不翻」。可以翻,因为这是佛教总的目标,我们对它尊重,学佛唯一的希求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,所以对它尊重,还是音译,而不用意译。
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无上正等正觉(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),人人都有,不但人有,畜生也有,饿鬼也有,地狱也有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统统都有,而且是平等的,没有差别。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念到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这就是佛性,佛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儒家虽然没有讲得那么彻底,可是也很贴近,你看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人性本善,本善就是佛性,说法不一样,意思非常接近。儒家的求学,佛跟道是求道,要知道就是求的这个,这个东西是本有的,你说能不能求到?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告诉我们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这两句话很重要,给我们修学,特别是初学的人奠定了信心。既然是本有的,哪有求不得的道理?迷惑、不觉、无明本来没有的,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,我们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。
《华严经》上佛说得好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智慧就是无上菩提,德是能力、德能,相是相好,我们今天讲的福报,统统是圆满的,没有高下之分,都有。现在为什么佛有、菩萨有、阿罗汉也有,六道凡夫就没有了?这什么原因?要记住,这个原因佛一语道破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句话说得很清楚。我们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得不到?因为你有妄想,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。要知道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假的,本性里头没有,这是不善。本性本善,本性里头没有不善。没有不善,现在很不幸是起了不善,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不善与本性没有关系。我们从一个比喻里面就很容易明白,本善像太阳,自性像太阳,妄想分别执著像乌云。今天香港阴天还下雨,云层很厚,今天从早到晚都看不到太阳,是不是太阳没有了?有,这个我们现在都知道。我们再问,太阳跟云层有没有关系?没关系,云层决定遮不了太阳。云层今天把太阳阳光遮住,这是暂时的。
凡圣就像这种样子,佛菩萨就像太阳,凡夫就像太阳被云彩遮住了,这个云彩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知道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,这是晴天,万里晴空,一片云彩都没有,这就好比是佛;如果有云彩,很少,也没有遮住太阳,那是菩萨;云彩也不少,但是不妨碍阳光,没妨碍到太阳,那是阿罗汉;像今天这个阴天,太阳完全不见,六道凡夫。这个诸位容易体会,那么修行修什么你应该明白了,把这些虚妄的东西远离就对了。佛家讲的离烦恼、断烦恼、放下烦恼,统统是一个意思。换句话说,你能不能放下?能放下执著,我们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了,证阿罗汉果,虽然还有妄想分别没有断,超越六道轮回了,到哪里去?四圣法界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,到那个法界去了,不在这个法界。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的空间,它不在六道,那个生活环境比我们就好得太多,我们这个世间人讲的天堂都比不上它。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,於一切法不分别,那就成菩萨,妄想没有了才成佛。功夫在这里。
修行在哪里修?日常生活当中修,穿衣吃饭里面修,待人接物里面修,这真修。修什么?你还有没有执著?还有没有分别?不容易。前面我们提到安世高同学的故事,很值得我们做参考,应该常常要提醒。为什么?我们没有做到。安世高的同学,出家人,什么时候的同学?在我们想像应该是佛陀在世,要不然就是佛陀灭后不久,因为安世高到中国来的时候很早,汉朝时候。他的传记里面讲他在广州两次还命债,他到广州被人误杀,这他自己都知道,两次。他为什么要来?过去生中他是误杀了别人,这一次一定要被别人误杀。因果可畏,欠命的要还命,欠债的要还债,你还完了,真的,你才能得自在,你在道业上才没有障碍。今天修道、行善许许多多的障碍,读了古大德的传记就恍然大悟。
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确实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前定就是前世的因,今生点点滴滴跟前世的因统统是连起来的,没有一桩事情是例外的。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,不是他懂得,是神灵传递信息给他。人到世间来干什么?你看神灵传的信息,他说两桩事情,一种人到这个世间是来做事的,另外一种人是来还债的。在佛法也是讲两种人,佛法讲世间人到这世间来干什么?佛家讲「人生酬业」,业是你过去造的业,你这一生要受业报;换句话说,你是来受报的,受报就是来还债的。说得详细一点,佛就讲了四种: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这都是酬业。过去别人对你有恩,这一生遇到了,报恩的;另外是过去世的时候跟你有怨、有仇恨,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,来报仇的;第三种是讨债的,第四种是还债的。如果没有这四种的业因,你就不会到这个世间来,真的是冤有头债有主,逃不过的。人生来不要干这种事情,这事情干了很辛苦。第二种是乘愿再来的,就是众生有感,佛菩萨有应,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他是来工作的,神灵讲的,他是来做工的、做事的,就是来现身说法教化众生的。所以世间人这么多,不外乎就这么两种。
要知道神灵托这个讯息,近代外国人搞的,用科学的方法跟不同维次空间的神灵来接触,得到一些讯息。佛讲这个话,依照外国人讲法至少是二千五百五十年,外国人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,时间隔这么久,两千多年,说出是一桩事情。我们信不信?我们接受,我们相信,我们不怀疑。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怎么做法?真正聪明人断恶修善。什么是恶?妄想分别执著是恶。
所以安世高那个同学,安世高成就了,他真是我们中国人讲得道的高僧,他成就了。他那个同学原来跟他在一起,同参道友,堕到神道去了,[共+阝]亭湖的龙王,这个龙王是蛇身,这个故事江南人都知道。这个龙王庙所在之处,后世人叫这个村庄叫蛇村,那个龙王是个蛇。安世高在中国从事於翻译经典工作,告一段落之后去度他,他的寿命到了。我们想想他这个同学,安世高说的讯息,这个同学在世的时候明经好施,对於经教很通达,不是不懂,通达,又喜欢布施,所以当了龙王。那个龙王很灵验,为什么灵验?他明经,他通达教理。香火鼎盛,法缘非常殊胜,他喜欢布施,结的缘结得殊胜。周围一千里的地方,人都上这个庙里面去拜他,到龙王庙去烧香求龙王保佑,他也真灵验,过去修的。为什么会堕到神道去?佛陀在世,出家人托钵,每天出去托钵,托的这一餐饭,饭菜很好他就喜欢,托的这一餐饭菜不好,他心里面就不痛快,就是这么一点毛病。这是什么?分别执著,在我们讲这很轻了,很轻就妨碍你开悟,妨碍你证果。果报他还算不错,落在神道,畜生的神道。
我们今天想一想,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警惕,我们吃饭,这一餐的饭菜好,是不是很欢喜?饭菜不好是不是心里很难过?那你就要想到,我们今天的德行能不能跟龙王相比?如果我们明经好施不如龙王,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比龙王还要厉害,他能够到畜生道里面去当龙王,我们恐怕连畜生道的资格都没有,你想到这多可怕!这是事实。心里面还有喜欢、还有讨厌,这个麻烦大。明白之后,不管是什么境界都是好境界,为什么?都是修行练功的地方。这一餐饮食很好,没有贪心,不生欢喜心,这一餐饮食不合口味不起瞋恚心,在这里学什么?学不起心、不动念,境界都是好境界。
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,我们要记住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,在佛法里面才有开悟,才有证果,念佛才能往生。如果分别执著还是那么严重的话,决定产生障碍。所以一定要记住「境缘无好丑」,这蕅益大师讲的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一定要知道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没有好坏、没有善恶。是非善恶是从自己心里生出来的,是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。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,哪来的好坏?没有了。还有这个好、那个不好,你还有分别;这个喜欢、那个不喜欢,你有执著,这就不行。有分别、有执著,当然你一定有妄想,三个统统具足是六道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现在我们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,出不了六道轮回那是多么凄惨,那多苦!
六道轮回里面,这一生得人身还有一点福报不容易,非常非常不容易,过去生中修积的。可是你享受这个福报时间很短,几十年享完了,福报享完,业报又现前了,这怎么办?你会不会意识到佛在经上所说的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?你有没有把这句话常常记在心里?这是高度的警惕。如果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人身难得,现在得了,人生短暂,一定要抓住这很短暂的时间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就对了。提升,提升到天道不行,没出三界;提升到阿罗汉不错,不容易做到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我们是非常非常幸运遇到净宗法门,净宗是带业往生,我们这种烦恼习气,断太难,伏,把它伏住可以。譬如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人事物之环境里面遇到了,心里才生欢喜,古人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这一念欢喜是不觉,平等心是觉,你赶快要觉悟,修净土的人觉悟什么?「阿弥陀佛」,把欢喜、贪念打掉,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掉,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觉。遇到逆境恶缘,心里面不高兴,「阿弥陀佛」,这句阿弥陀佛叫我们恢复正常。正常是什么?正常是把贪瞋痴远离。遇到境界它又现前,这是什么?无始劫以来的习气,哪有那么容易断的!
所以顺境善缘容易起贪心,逆境恶缘容易起瞋恚心,愚痴是决定连带起的。贪爱里头有痴,瞋恚里头也有痴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,天天起这个东西怎么得了?这个东西障碍你往生,所以时时要觉悟,处处要觉悟。觉悟,念头才起,赶快阿弥陀佛,念头压下去,这叫修行,这叫念佛。我们念佛不是念给佛听的,是用这句佛号恢复我们正常、平常心,这叫会用功,真用功。在生活当中练、在工作里头练、在处事待人接物;换句话说,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事里头,念念不要忘记练功,这个功是什么?就是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就练这个,这叫真修行。能这样做,这才叫恭敬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头一条「礼敬诸佛」,把这个摆在第一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在生活当中提不起来?分别执著非常严重,觉悟的念头提不起来,原因在哪里?我们没有恭敬。
所以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,有不少人向他请教,学佛有没有什么秘诀让我们早一点成就?我想每一个学佛的同修都有这个念头,我最初学佛也不例外。第一天见章嘉大师,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问题,我们知道佛教好,有没有什么方法教我们快一点契入?章嘉大师教我「看破放下」。印光大师教人「诚敬」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我们要问什么是诚?什么是敬?诚这个字就是真诚、就是真心,真心里面没有丝毫虚妄就是诚。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大家都知道,他读书笔记里面曾经给诚下了个定义,就是什么叫诚?他解释这个字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这个说法正确。你起心动念就不诚,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诚。所以真诚是菩提心的体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绝对不会夹杂一个杂念。起心动念,诚就失掉了。印袓说的这两个字意思很深。
诚是心,诚心表现在外面是敬,毋不敬。你看儒家《礼记》里面头一句,「曲礼曰:毋不敬」。佛门里面,你们看看仪规里面,无论是日常课诵还是忏悔的仪规,这个很流行,《大悲忏》、《梁皇宝忏》、《慈悲三昧水忏》,你去看看这个忏的本子,我们叫忏仪、仪规,头一句「一切恭敬,一心归命」,你看看这个字样,这就是礼敬诸佛。诸佛就是一切,不是说一切成佛的这些人,包括他们,还包括没成佛的。因为一切里面包括三大类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包括这三大类。未来佛是谁?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。所以我们对佛那种诚敬,对人、对事、对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两样,这才叫『恭敬修行,一切佛法』。我们今天对佛很恭敬,对人就不恭敬,对畜生就更不恭敬,那对蚊虫蚂蚁、蟑螂苍蝇,你还能恭敬它吗?它也是未来佛,你对它不恭敬,任意去驱逐、任意去杀害,错了,这八个字全都没有了。
世间人确实没有法缘、没有遇到善友、没有遇到佛法;佛教的这些经典没有遇到,没有遇到善友跟他讲解,那些小动物全都有灵性。人在这一生当中做了很多错事,来生说不定就投胎投到那里去了。蚊虫、蚂蚁、蟑螂都是人做的,诸佛菩萨也是人做的,学佛的人知道。现在西方研究这些轮回的人愈来愈多,也都知道身有生灭,灵性没有生灭,我们中国一般讲灵魂,灵魂没有生灭。他离开这个身体,他很快去找另外一个身体,所以说老实话,人有没有死?没有,永远没有死,有没有生?也没有,真的是不生不灭,不过常常换身体,而且换得很快,正如同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常常换衣服。我们把衣服当作身体,把我们的身体当作我们的灵魂,穿上这个衣服就是穿上身体,不定在什么时候他身体丢掉再换一个身体,所以身的生灭就跟我们穿衣服、脱衣服一样,很正常,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灵性不灭,所以聪明人、明白人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是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灵性。就是希望我们换的衣服愈换愈好,不要到来生去换畜生的衣服,尤其不要去换蚂蚁、蟑螂、蚊虫,不要去换这些;当然,更不好的饿鬼、地狱,那是更差的。要往上提升不要往下堕落,那要怎么做?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善恶的标准是什么?你们看《了凡四训》里头中峰禅师的开示,你就明白了,标准很多。总的来说,利益众生的事情是善,利益自己的事情是恶。第一句大家不会怀疑,利益众生是善,都会点头。第二句听到利益自己是恶,这就会摇头。为什么利益自己是恶?世间人都说利益自己是应该的,怎么会是恶?在佛法里面讲是恶,利益自己增长我执,对我的执著,我执太严重决定出不了六道。
所以你看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这是最低的标准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做到无我,这个人超越六道。无我是什么?你要晓得我有假我、有真我。假我是身,一般世间人把身当我,错了。真我是什么?真我是灵性,这是真我,真我没有生灭。这个假的,假我(身体)有生灭,灵性不生灭。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不会贪生怕死,这是真的一点不假。不贪生、不怕死,知道自己永远存在。六道轮回就是换身体,但是换得非常辛苦,所以佛说生死疲劳,轮回不息,这是不正常的现象。阿罗汉之上这才算是圣人。现在时间到了,这两首偈我们可以合在一起讲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第十二首偈:
【不得恭敬。当愿众生。不行一切。不善之法。】
同学们都知道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」是《华严》修行的纲领,十大愿王展开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「净行品」。净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愿,你看十条一展开就是一百四十一,这一百四十一是细目。一个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所接触到的人、所接触到的事、所接触到的环境,没有一法不能引发菩萨无尽的悲愿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你真正懂了之后,明白之后,诸佛菩萨在哪里?普贤菩萨在哪里?文殊菩萨在哪里?毗卢遮那佛在哪里?你果然明白了,就是从早到晚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,无一不是。毗卢遮那佛这个名号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。佛门的同学,也许你们听过佛家常讲无有一法不是佛法,佛法包括一切法。这个话是给谁说的?修普贤行的人说的,无有一法不是佛法。要不是修行,对凡夫来讲,对凡夫来讲无有一法是佛法。凡夫迷,也就是说心性上面盖上妄想分别执著,迷失了自性,没有一法是佛法,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这真的。
你看看现在许多学者专家,他们读不读佛经?读,也很用功的研究,把它当作哲学去研究,把它当作文学作品去研究,那就不是佛法。修普贤行的人,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吃饭穿衣都是佛法,吃饭自己提高警觉,断贪瞋痴。断贪瞋痴是佛法,你抓住这个原则,没有断贪瞋痴就不是佛法,所以法没有定法。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这里头决定没有贪瞋痴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带著贪瞋痴慢,还有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天天读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天天拜阿弥陀佛也不是佛法,这个道理要懂。你懂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有人修行成功,有人一辈子拜佛不成功,依然是凡夫俗子,依然是搞六道轮回,差别在此地。你看看这不是日常碰到的事吗?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有人对你很恭敬、很有礼貌,你心里面立刻就警觉到,「恭敬修行,一切佛法」。遇到一个人对你很没有礼貌,对你一点都不恭敬,『当愿众生,不行一切,不善之法』。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,只要你觉就是佛法,迷就不是佛法,这一定要清楚,特别是我们学佛的同学。
现在社会上对佛法确实不了解,有很重的误会,一提到佛法,他就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,这偶像,拜偶像。看到佛教这些经书,迷信,他就排斥、就拒绝,他不知道这里头全是给你讲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。试问,无论是哪个人,你喜不喜欢发财?你喜不喜欢聪明智慧?你喜不喜欢健康长寿?没有一个不喜欢,要不要?没有一个人不要。不管信什么宗教,甚至不信宗教,你问他这三桩事情你要不要?真叫梦寐以求之。你能求得到吗?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佛法确实很现实,怎么样发财?发财是果报,果必有因。你修因你才能得果报,因果要相应,佛在经上这个就讲得多了。菩萨六波罗蜜里头,第一条布施波罗蜜就具足这三种法。财布施是因,别人有困难的时候、有需要的时候,我们有这个财富的能力,布施给他、帮助给他、成就他,这是财布施,这是善法,这是佛法。我们看人家需要的时候,我们自己有能力,不肯给他,一毛不拔,这是不善。佛讲财布施的果报得财富,换句话说,你要是真相信,真能够去做到,然后你才会明白佛没有骗人,愈施愈多。
早年,这说起来大概也八、九年之前,我在新加坡讲经,住在佛教居士林。居士林每年过年,好像是有一天还是三天,我记不清楚了,供斋,什么人都可以到那边吃饭,免费。一九九九年我在那边过年,在那边的时候(一九九八年我就过去了),我看到很欢喜,我跟他们常住建议,这种供斋是好事情,免费的,能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供养?居士林大家也欢喜,我说我们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。先是每天大概有六、七道菜,自助餐,每天来吃饭的人,一千多人;星期假日,二、三千人。这个事情宣布之后,居士林的林友很多,每个人都送礼,送油、送盐、送菜,搞得好兴旺。大概到年底的时候,一九九九年到年底的时候非常兴旺,每天吃饭的时候至少有一千五百人以上;假期放假,星期日、星期六最多的时候到四千人来吃饭。所以其他的宗教也来看,看到这个,你们这个开销好大,这要多少钱!
从发心供斋起那一天,继续不少年,天天都这么做法,居士林没有买过米、没有买过菜,油盐都没有买过。各方送来的吃不完,吃不完这个东西又不能留,尤其是菜,二、三天它就烂掉,所以我们的米油盐跟蔬菜,每天都用小卡车送到外面结缘。新加坡有好几个宗教,他们都办的有孤儿院、养老院、医院,我们是长年不断的供给他们,我们太多了。愈施愈多,就怕你不做。佛讲的话一点都没错,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
素食是无畏布施,为什么?不杀害众生,跟众生不再结冤仇,这是无畏布施。佛门里面的放生是无畏布施,劝人吃素、劝人放生都是属於无畏布施。还有夏天蚊子叮到你身上,你要不要布施它?它也不过要来吃一餐而已,它肚子饿了,你要很慷慨大方,你就欢欢喜喜的供养它一餐,它吃饱就走了,这是财布施。它吸血,供养它就是财布施,又是无畏布施,为什么?你不杀害它,这个果报健康长寿。你要是一巴掌把它打死,这就有过失。它到这里来讨一餐饭,它命不该死,它不该死,你不肯供养它,你把它赶走就好了,不要杀它。所有家里的这些小动物,你要能够以爱心对它,它跟你非常合作。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跟家里这些小动物处得非常友好,苍蝇、蚊虫、蟑螂、蚂蚁、老鼠,处得非常友好,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我们看这些小动物,我们都称它菩萨,蚂蚁菩萨、蚊子菩萨,我们都称它。
我在做晚课的时候,房间的蚊子很多,至少有三、四十只,没有法子赶出去,我只好向它要求,我说:蚊子菩萨,我现在做晚课,你们可以跟我一道做,这个时候不可以来咬我,不可以来骚扰。真乖,都叮在墙上,墙是白粉墙。这个事情是在安徽庐江,我到那边去看的时候,晚上在小客厅里做晚课,它们统统叮在墙上都不动。我晚课大概一个多小时做完了,一个都不动。我睡觉的房间在隔壁,睡觉的时候也没有来骚扰,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叮在那上面,不过走了一半,还有差不多十几二十只蚊子叮在上面,没有干扰,很听话。
杨老师在早年初学佛没多久的时候,她教小朋友,家里也是有蚊子,她跟蚊子也说蚊子菩萨,跟它商量,她说:小朋友在我家作客不能叮他,你要叮,来咬我,我愿意供养你。但是有条件,脸上不可以叮,叮了我明天上课的时候难看,手臂上可以给你叮,可以、可以。都听话,很合作。而且还要求,我供养你可以,你不能叫我又痒又痛,所以叮是可以,要不痛不痒,也都做到。它怎么会没有灵性?所以我们要尊重它,要对它恭敬,它对我们也恭敬,它也不干扰我们。
蚂蚁,我在澳洲,在院子后面我又建了一栋宿舍,新建的,我搬到里面去住。有一天早晨起来,洗手间里面全是蚂蚁,这个没法子,不能进去,进去一定把它踩死。所以我就跟它商量,我也不晓得从哪来的,我就告诉它:你们从哪里来,还从哪里出去。我说早晨洗手间我要用,请你们原谅。洗手间不能进去,我就出去散步,我散步回来大概半个小时,回来的时候再到洗手间,一只蚂蚁都没有,全都走了。所以动物有灵性,不可以杀害,你杀害,跟它结冤仇,它也是一条命,它也懂得。还有个同修告诉我,他们家里的佛堂也是有蚂蚁,学我们这个方法叫蚂蚁菩萨不要干扰,蚂蚁真离开了。可是佛案上还有四只蚂蚁走来走去,当然我们也不会杀它,不会伤害它,总觉得这四个蚂蚁不听话,怎么别的都走了,你们还不走。晚上居然做个梦,蚂蚁来托梦,它们四个不是不走,它们四个是负责巡逻的。这才明了了,它们还是有组织的,这四只到处去看看还有没有。通,跟人能通灵性。
所以不但这些动物有灵性,花草树木统统都有灵性。千万不要把草看轻了,草都有神,草木神就像儿童、小孩一样。所以有树神、花神、草木神,一点都不假,我们要以爱心去待他,要以恭敬心去待他。我们心里面欢喜,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常生欢喜心。孔老夫子说读书乐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如果你懂得学佛之乐,比读书还要乐!学佛确实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,他怎么会不快乐?所以佛法学了要落实到生活上。
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灵性都不生不灭,我们讲灵性、讲灵魂、讲神识,还是属於个体,但是讲《华严》不一样,《华严》说无量无边的个体是一个整体。那一个整体是什么?叫法身。这很难懂,所以我们在讲座里头常用比喻说,我们把我们的人身比喻做一个法身,这个整体。个别的灵体是什么?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一样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人的身体上有多少细胞?我记得不清楚,很多年看到有这么一段,六十万亿,人身上的细胞六十万亿,六十万亿就好像是个别的生命体组成一个身体。所以佛家讲法身,法身遍在一切处。
由此可知,在大乘教里面、一乘教里面讲,整个宇宙是一个法身,《华严》上讲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这前面我们都读过了,这在《华严经》出现好多次,不止一次。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你要是真正肯定、承认、接受佛陀这样的教诲,你就晓得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,那怎么会不爱?亲爱之心自然就生起来了,对於宇宙万事万物怎么能不敬?生活在这种理念之中,你就想多么的美好,没有一桩不善。
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是佛门入门的第一部经。佛在这经上告诉我们,菩萨是一个学佛的人,这是印度话,意思是觉悟的人。我们中国人总喜欢简单,梵语是菩提萨埵,我们中国翻译菩提用个菩,萨埵用个萨,尾音都省掉,称菩萨。菩提是觉的意思,萨埵是众生的意思,所以菩提萨陀就是觉悟的众生。觉悟的众生就是学佛的人,佛弟子都称之为菩萨。佛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了不起。一切世间就是十法界,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,这范围太广大!这个法是什么法?常念善法,心善;思惟善法,思想善;观察善法,行为善,还得让这个善法念念增长,不容许丝毫不善夹杂,你就能离一切恶道苦。善是性德,本性本善,法性本善,法身本善,性德本善。不善从哪来的?不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。妄想在一般大乘经上称无明烦恼,无明就是迷了,对於事实真相看错、想错了,不知道事实真相。看错、想错,你一定会说错、做错,违背了性德,违背了善法。
十善是性德,你自己心性里头本来有的。不善,不善就是十恶,身干杀盗淫,这是违背自性,自性里头没有杀盗淫;口业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自性里头没有,这是违背了自性;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。所有一切不善与自性不相干,自己的真心本性纯净纯善。这个不希奇,人人都有,不但有,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。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变成这样子?迷失了自性、迷失了真心,现在用的什么?妄心。妄心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虚情假意。人要没有觉悟,统统用的是妄心。妄心不可靠,冷热无常,它刹那刹那在变,不像真心。真心永恒不变,妄心刹那刹那在变。
六道众生全用的是妄心。所以圣人他了解,众生无始劫以来他就迷了,就迷失了,他今天所用的心全是妄心,那怎么办?教,所以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来的。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回归本善,把不善的全部放下,回归本善,这是圣贤教育的目标。本善恢复了,本善里面就是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所以只要回复到本善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所有一切不善全部都不见了。
现在这个世间冲突的事件太多了,所以几乎在这半个世纪以来,全世界真的是专家学者、志士仁人都在那里思惟如何化解冲突,这个冲突带给众生苦难太严重。冲突就是不和,没有爱心,只有怨恨,这个事情多麻烦。我也是被学校找去的,参加学校教授们研究讨论。我们是用座谈会的方式,都是学校的这些教授,从事於课程的。昆士兰大学有和平学院,和平学院的这些教授们开座谈会,我先听他们的报告。第一次他邀请我的时候,他们学校这个学院已经八年了,可是八年,世界一年比一年往下堕落,不是向上提升,冲突的频率年年上升,带来的灾害是一次比一次严重,真叫麻烦。所以九一一事件之后,校长找我,要我跟大家见见面,因为他们晓得我过去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。确实,新加坡现在是十个宗教,十个宗教是兄弟姐妹一家人,非常和睦,我每一次从新加坡经过,我都会邀请他们,我们聚一次餐联系我们的感情。
听报告之后,才知道他们所用的方法,在以往多半是用镇压、用武力报复,这个方法不能解决问题,效果适得其反,冤仇愈结愈深,所以才发现有恐怖分子有组织的来报复。那么晓得这个方法行不通,希望真正用和平方法来解决,和平方法当然是用谈判、会议,他们能接受吗?人家吃了亏,受了灾害,你怎样去补偿?你杀了人家的人,用什么方法来弥补?太难了。用和平的方法。
我参与座谈会,我提供他们的意见,你首先要把冲突的根源找到,从根本上化解才能收到效果。根源在哪里?这他们没想到,根源在家庭。家庭在哪里?家庭在夫妻。夫妻冲突,离婚。夫妻离婚,家庭破碎,没有儿女还好,要有儿女的时候,这个业造得就更重。小孩从小,父母之爱影响他一生的人格,如果父母离异,小孩生活在没有双亲之爱的环境当中,他就会养成一种不正常的性格,在社会上犯罪率最多的是他们。所以我就告诉大家,我这么多年来走过许许多多地方,我选择居住的地方有两个条件,我会选择在那个地方居住,第一个这个地方离婚率低,第二个青少年犯罪率低。要说没有,几乎找不到,只能找犯罪率低的地方,离婚率低的,它的社会还能维系,我要选择这个环境。给他们一个启示。
以后他们邀请我参加国际上这些和平会议,我参加了五次,参加两次和平论坛,总共参加了七次。会议能不能解决?不能。联合国开这种会议开了三十多年,没效果,所以就想到我们中国老袓宗教我们的方法。中国是个大国,人口这么多,幅员这么大,从秦汉统一一直到今天,国家还是维系统一的局面,没有分裂,这是外国许多学者专家佩服、尊敬。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?教学,所以「学记」里面讲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我现在在国际上,我当中加了一句话,「建国君民,修身为本,教学为先」,十二个字,这就真正能解决问题。中国就靠这十二个字,将这么大的国家,这么复杂的族群,两千多年来相安无事,真正做到和谐团结、互敬互助。这个方式可以推到全世界,可以帮助世界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可是我们说这个话,确实在会议当中我们的讲演很受别人尊重,但是会后人家会问我:法师,你的理想很好,怎么落实?如果不能落实还是等於零。因此这么多年来,大家对於和平几乎已经丧失信心,确实可以说对和平现在是信心危机的时候。你会说你怎么做?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。
我也是在最近十几年当中,从美国就有这个念头,想用一个社区来做实验。毕竟是在国外,文化不相同,信心不容易建立,因为从来没有过,人家怀疑你,你到底是干什么?你有什么企图?有什么目的?非常困难。我在美国也没多久就离开了。在新加坡想做,缘不成熟,那时候我们想用弥陀村的这种方式来做,弥陀村的构想是在美国就有了。新加坡的土地得不到,我们也看了很多,价钱很高,但是能力还是有,买不到。所以到澳洲,澳洲土地便宜,但是缘也不成熟。我们住在很偏僻的小城市,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清净,是个读书、修行的好地方,地大人少。我们香港同修有去参观过,那真的是非常羡慕,土地很便宜,跟香港真的是不能比,也是缘不成熟。
所以前年,我回到老家去看看,几十年没有回去看看家乡父老兄弟,讲讲我这些理想,地方领导他们听了很欢迎,「就在家乡做」,这么一怂恿之下,我们就开始在那里想落实,真的去做了。去年十一月我们开学,我们办班,开学招了一批老师,教了两个月,然后让这些老师分头到农村里面、乡村里面去教,没有想到两个月就看到很好的效果,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。所以我们很想把这个经验介绍给联合国,介绍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,就是办班教学,以身作则,教学为先,确实能达到大家的愿望,和谐社会,和谐世界,真正化解冲突。总而言之,真诚恭敬,把这个事抓到了,问题解决了,愿望就可以落实。今天时间到了,这两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