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五五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五五九卷)  2006/5/3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55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七段,第五首看起:

  【到人门户。当愿众生。入於一切。佛法之门。】

  这是乞食,我们一般说到斋主家里门口,这些礼节、仪规都要懂得。出家人是人天师表,我们现在所讲的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一举一动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。不能够敲门,敲门是很不礼貌的。现在跟从前不一样,现在到人家里,一般都有电铃。最适当的是先以电话联络,说明什么时候到你家去拜访,主人同意了,准时到达。有时候得看主人的身分地位,我们去拜见他,有些什么事情,需要多少时间,都要预先约定,因为他每天的客人不止我们一个。特别是一些社会政治人物,他们日常生活接见客人非常繁忙,时间一定约得恰好,譬如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,甚至於短的十五分钟,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好。为什么?他前面有客人,后面也有客人。

  这是古时候乞食,当然不像现在工作这么繁忙,到人家门口是摇锡杖。出家人出门托钵都携带著锡杖,前面我们读过,所以在门口摇锡杖。锡杖也只能够摇三次,不能太多次。三次没有人来开门,他们里面没有听见,那就得到第二家去,这都是属於礼节。通常你摇了三次,他一定会来开门,他知道有出家人来托钵,他已经给你准备好了。『到人门户』,见到这个门,两扇的叫门,一扇的叫户,通常门是大门,房间里面都算是户,都是单扇的。见到「门户」引发的大愿,『入於一切,佛法之门』。

  佛法叫法门,门是通达的意思,就是由这个方法、由这个门径可以通达佛法。有多少?经教里面佛常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这真是有数字的。广义的来说,无量法门,你看我们在四弘誓愿里面念的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《华严经》在「入法界品」,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个例子,那就是怎样契入佛法。而「离世间品」,这部经是四大段,信解行证,行只有一品经,但这品经也很长,叫「离世间品」,里面给我们讲了两千个法门,这是略说。这个《华严》是略本《华严》,我们这个中文本,不是下本。下本有十万偈,我们中文翻译的,大概只有五万多偈的样子,一半,下本经的一半。

  这部经太大了,凡是大部头的经典,我们都有这个常识,很容易失掉;失掉之后,剩下来就是残缺不齐。所以传到中国的《华严经》不是全文,只是全经的一半而已,而且是三次不同时间传过来的。但是,虽然是半部,《华严经》的教义已经能够明显的看得出来,非常难得。现在这部经,大概就算华译的保存的分量最多,梵文的原本早已经失传了。听说「普贤行愿品」梵文本还有,收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不知道了,我们只晓得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译本。

  在大经里面,我们知道经文上所说的,表法的意思多,也就是处处教我们,给我们启示。我们乞食到人家门户就要想到,时时刻刻念念当中提醒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最重要的是入佛门;换句话说,无论在什么地方,只要看到门,你就能想到我要入佛门,这首偈最重要的意义在此地。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,大乘经里面佛给我们讲的十法界,我们用这个做比喻,十法界十个门,我们得认清楚哪一个门才是佛门,怎么个入法?从哪里入?不能不知道。

  实在讲佛,佛在哪里?佛是什么?谁是佛?你首先要把这个搞清楚。佛就是自己!佛不在外面,佛是自己的真心,佛是自己的本性。迷失了真心,迷失了本性,才产生许多虚而不实的幻门,不是真的,虚幻的。可是你要没有能力辨别,这些虚幻的门会把你迷失了。那个门是什么?九法界,佛法界之外的九法界。九法界里最严重的,完全迷失了,一百八十度的颠倒了,是六道!六法界这六门完全错了,几个人知道?可以说我们无始劫以来入错了门,迷久了,迷得太深,回不了头,严重到这个程度。

  首先我们要认识这个「佛」字。佛是什么?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。古时候文字不多,翻译佛经的时候就造些新字,便利翻译。佛这个字,没有人字边的弗是个古字,这个字有,中国有这个字。可是梵文里面的「佛陀耶」,在中国找不到意义相同的字来翻,所以就用音译;用中国古老的「弗」字的音,加个「人」字,因为佛是人。诸位要知道,这个要看清楚,佛不是神,佛是人。什么样的人?觉悟的人,回头的人,反璞归真的人。所以,用音译翻成这个字,再加以注解,你就晓得它是什么意思。

  佛有两个意思,体、用,就是有体、有用,体是智,用是觉。我们用智觉不就可以了吗?用这两个字来翻它的意思不就行了吗?还是不行。为什么不行?它这个智的意思,我们中国的「智」不能包含,觉的意思也没有法子包含。它智里头有三个意思,觉里头也有三个意思,在中国字实在是找不到,只好用音译。智的三个意思是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有的。这三种智要加以解释。什么叫一切智?知道宇宙之间一切诸法的体,哲学里面讲的本体,知道这个则称之为一切智。体是什么?体是空。但是空不是无,如果我们把空体会作什么都没有了,错误,它有。有,为什么说它空?它不是物质,它也不是精神,我们六根都缘不到;眼看不见,耳听不见,鼻也嗅不到,舌也尝不到,身体也没有法子接触,乃至於你想都想不到,六根接触不到,不得已说它是个空。《心经》里面讲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。空是讲体,色是讲形相,所以体是空,佛法常讲四大皆空、万法皆空,是从体上讲的。

  谁认识?我们认不认识?不认识。为什么说不认识?如果认识,你对於这一切法还会执著吗?万法皆空,你决定不会执著,你也不会分别,你在一切万法里面就解脱了,这一解脱就入了佛门。所以这一切现象,相有体空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又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《大般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这是什么?这是佛里面的空义,就是智,这是真正智慧。

  第二个意思是讲觉,觉也是三种,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所以这个意思就很多。自己觉悟、明白了,就是佛的三种智你都明白了。前面我们讲第一种是一切智。第二种是道种智,道是道理,种是种种,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太多了,种种,种种法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的理、一切法的事、一切法的现象,你都明白,这叫道种智。第三个叫一切种智。体相用是一不是二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不即不离。一切种智是讲的用。智慧里头三个意思,体、相、用,一切智是体,道种智是现相,一切种智是应用。

  你自己觉悟了,叫自觉,觉悟之后,你要帮助别人,你要教导别人,那就是觉他,最后就是觉行圆满。自觉,是阿罗汉;觉他,是菩萨;觉行圆满,自行化他圆满,是在你自觉觉他之中,断除无始无明习气,前面讲得很清楚,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就圆满,觉行圆满,那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究竟圆满佛。这是谁?自己。所以佛讲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佛性就是自性,佛性就是真心,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。你什么时候能回得了头,什么时候能见道,见道就证道。什么人证道?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《华严》是圆教,初住位就证道,这就说明初住位入佛门了。一入一切入,虽然是八万四千法门,像什么?像一个大房子一样,这个房子外面是个圆墙,圆墙里面有八万四千法门,随便从哪个门入进去都一样,没有两样。没有入进去,法门不相同;入进去,统统一样。所以佛这个字要认识清楚。

  一切众生在九法界没有别的,只有一个目标、一个方向,「入一切佛法之门」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如果这个不知道,那就可怜、就苦了,那搞什么?搞六道轮回。六道轮回永远没有休息,生生世世。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迷失了自性变现出来的幻相。就像作梦一样,它虽不是真的,但是你要是不觉,把它当作真的,它里头有真苦;换句话说,真够受的,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。迷失自性之后,你看自性,佛这个字里头所说的,讲的宇宙一切万事万法,相有体空。体既然是空的,相有当然不是真有,所以相叫妙有。为什么说妙?妙就是你不能说它有,你也不能说它没有。

  所以佛用作梦来做比喻,我们容易体会。梦就是妙有,当你作梦的时候真有,不能说没有;可是一觉醒来之后,梦到哪里去了?再也找不到。如果你在梦里面一下觉悟「我现在是作梦」,我相信你很快乐。为什么?你就不受梦境的拘束。梦境里梦到一头老虎要吃你,你会很慷慨,为什么?这是梦境,假的,不是真的,我也像佛一样舍身喂虎。你很高兴的把你的身体布施给老虎吃,你就没有一点恐惧了。为什么?你知道,知道这不是真的!为什么在梦里头见到老虎会吓得一身冷汗,会惊醒过来?你不知道那是梦境,不知道是假的,也就是不知道事实真相,以为是真的。这个境界现前,烦恼习气起现行,贪生怕死,自私自利,会生起这些烦恼习气。菩萨为什么能做到?菩萨知道这是梦中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。不但六道是在梦中,四圣法界也不例外,也是在梦中。

  真正醒过来,不但六道没有,十法界也没有了,那时候就入佛门。佛门是一真法界,佛门是极乐世界,佛门是一切诸佛的报土,就是实报庄严土,报身佛现的真实净土。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所居的净土,不是纯净,叫方便有余土。你看权巧方便,不是究竟。有余,余是什么?余烦恼习气没断,烦恼断了,习气没断,没有见性。佛好像有三个门,大门进去了,里头还有二门、还有三门。阿罗汉、辟支佛入第一个门,大门进去了,二门没进去;菩萨入了二门,后面第三个门没进去;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才入第三个门,第三个门是真正的佛门,入进去就见到佛。见到什么?见到自性,禅宗里面讲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。所以,见佛就是见性,见性就是见宇宙万有的真相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诸法实相」,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你统统了解,那叫做见性,叫做见佛。

  佛法里头没有迷信,佛法是真实智慧。平常大经上我们常念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也是梵语,这句梵语没有翻,不是不能翻,能翻。能翻为什么不翻?尊重不翻,这是佛门修学的终极目标,佛法所求的是什么?就求这个,所以这句不翻,翻音。其实翻意思是可以翻的,叫无上正等正觉,这属於尊重不翻。跟佛的意思不一样,佛的意思是含多义不翻,意思太多了,在中国找不到这个词汇,找不到,所以要造一个新字。无上正等正觉里面就有三个意思,正觉,这是第一道门,佛法的大门;正等正觉,是佛法的二门;无上正等正觉,是佛法的三门。不容易!

  入大门,见思烦恼断掉了,我们通常讲放下了,就是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,真放下了。为什么不执著?晓得相有性空,事有理无,所以对於事相不执著了;恶不执著,善也不执著。那我们还要不要断恶修善?要。为什么还要?还有许多众生没觉悟,要做样子给他看,这叫大慈大悲。为什么?你造恶,你必堕恶道,你修善,你得人天福报;换句话说,看芸芸众生出不了三界,迷惑颠倒,我在这个地方应该表现个好的样子,带领大家离苦得乐;离苦就是离三恶道,得乐就是得三善道、得人天道。这个慈悲,是装样子,装样子给大家看的,不是真的;可是他虽然装样子,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,凡夫总以为他跟我们是一样的。不过看到很难得,他不造恶,你看他所做的都是善事。这叫什么?这叫大慈大悲。

  我们在前面念过报佛恩,念「见报恩人」,清凉大师注解注得很详细,略举佛对众生十种恩德,是真的,不是假的,这是无尽的恩德。就是他为我们示现,帮助我们找到佛门,帮助我们修学,帮助我们回归佛门,回归佛门就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,这个恩德太大了。为我们示现断恶修善,这是教我们在六道里面怎样离苦得乐,这个恩德到哪里去找?不能不知道!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门,我们要进门,或者要出门,都要想到。进门是证果,证阿罗汉、证菩萨、证佛果;出门,出门是度化众生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我们在这个事相当中,你看你每天进门、出门多少次,你有没有这个念头?进门见性,出门度生,出门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。

 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佛菩萨示现也不一样。佛法活活泼泼,佛法不是一成不变,千变万化。没有契入的人,他怎么会知道?我们不能够不知道。众生程度不齐,习染不同,菩萨的示现、教学,一定应机施教。程度浅的,教小法;程度高的,教大法。所以佛教众生有三乘、有五乘,五乘是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不同的根性有不同的教法,不同的习染有不同的示现。总而言之,已经觉悟的人,就是阿罗汉以上的,到六道里面来应化,无论是应身还是化身,他的作为、他的言行只有一个目标,帮助众生觉悟。而帮助众生觉悟的方法无量无边,就是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千变万化。众生是不是都能觉悟?不一定。八万四千种方法用尽了,众生还不觉悟,有没有这个情形?有,太多了。为什么?烦恼习气太重了。

  佛为什么还要做如此示现?有用意,那就是要帮助一个众生觉悟回头,不是短时间,不是一次、二次。所以佛菩萨为众生做示现,可能会做上千次、万次、无数次,众生才恍然大悟,才觉悟过来。这是佛菩萨的恩德,这是佛菩萨的慈悲,人做不到。孔老夫子教学,「举一隅,而不以三隅反者」,老夫子就不教你了。为什么?你太笨了,不教,你旁听好了。佛菩萨不然,佛菩萨别说是三遍教你,你不开悟,他会教三十遍,他会教三百遍,他会教三千遍,他会教三万遍。我们一般人听到了、看到了,不可思议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。佛菩萨对我们是不是这样?是这样的。我们这一生不能接受,不要紧,还有来生;来生不能接受,还有后世。纵然是往下无量劫,佛也不舍弃你,常常来给你提示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如果不是这样长时薰修,你怎么会觉悟?

  我们今天学佛,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,佛菩萨确实在我们周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为什么我们不觉悟?也就是我们薰习的时间还不够。所以,我们的烦恼习气,虽然知道这不是好东西,这是假的,现在还不肯放下,道理在此地。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正所谓是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转凡入圣在一念之间,就是这个一念心发不出来,这么难。听到时好像觉悟了,一刹那就又迷了,又恢复原状,凡夫麻烦就在此地。世间圣人就没有这个耐心,就不耐烦;佛菩萨行,佛菩萨伟大,了不起!我们要感恩。也许有同修要问,要怎样让我们能快一点,最好不要等到来生后世,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入进去?在理论上讲能,肯定的。那要怎么办?实在讲,佛的教诲你真的听懂、听明白了,他有句话叫依教奉行,就能够很快的向上提升。我们也懂得依教奉行,可是就没有做到,我们不依教,也没有奉行;我们还是依我们的烦恼习气,还是奉行我们自己的意思,这就没法子了。

  在《华严经》上,你看佛叫我们放下执著,这就是放下见思烦恼,你就入第一个门,你智慧就开了,你得到正觉;我们的执著就是放不下。执著里头头一个是什么?我们这是方便说,就是成见,我的看法、我的想法、我的见解,这很粗很粗的,就放不下。所以你要说从哪里放起?就从这儿放起,这个不能放下,就不能随缘。你在生活当中、修学当中,你就不得自在,这个不得自在,你就是得不到法喜,夫子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你得不到。你能把这个放下,你会得到法喜,我们常常讲的,这个世间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才会真正懂得这两句话。你懂得了,你会生法喜,你的日常生活当中会很快乐;你不肯放,就没有法子了。

  你放得愈多,所谓烦恼轻、智慧长。烦恼习气不肯把它断掉,智慧永远不能现前,你怎么能入门?再具体的来说,你真的想入门,又克服不了自己烦恼习气,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再加上道教的《感应篇》,我常讲这三部书是儒释道的三个根。你把这三个根抓住,用一年的时间把它落实,你这一生或者有可能入於一切佛法之门。如果这三个根没有,不但不能入门,门在哪里你也不晓得,不得其门而入。这是我们今天看到这首偈应当要晓得,绝对不是说我们今天乞食到人门户是这个意思,所有一切门都要能激发自己的愿心,从这个地方得到启示,我们就真的学到《华严》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下面一首偈,第六首:

  【入其家已。当愿众生。得入佛乘。三世平等。】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,虽然说得不多,说得很清楚,「未入,则诸家差别,入已,唯一无多,如入佛乘,无二三也」,这是《法华》所说的,「唯有一佛乘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由此可知,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乃至於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都是佛的方便说。实际就是一乘,一乘就是佛乘,一佛乘。『入其家已』,前面一首偈是在门口,是入门,这首偈是到人家里面。这是我们每天,自己的家、别人的家,道场也是家,进进出出。希望我们在这种景观之下,也能发起弘愿,发大菩提心,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。我们今天要真正发心圆成佛道,诸佛如来、祖师大德传给我们一个妙法,就是念佛求生净土;只有这一法,别无第二法,稳稳当当。

  你要想真的成就,秘诀就是你能放得下,这是真正秘诀,你放不下,不能成就;你放下了,决定成就。你不想放下,那你就是说我不愿意成就,这是真的。放下从哪里放起?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好,从放下口业下手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。所以佛门有最初方便,叫止语,不说话,二六时中,就是一天到晚,佛号不间断。只要往生就入佛乘,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了佛乘;再说,纵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,还是入了佛乘。真的是古大德讲的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,这个开悟是明心见性。疑城见不到佛,不是永远见不到,他耽误的时间,最长我们这个世间五百年。我们世间五百年觉得很长,可是极乐世界不觉得长,极乐世界无量寿,也是耽搁一点点的时间。这个地方的时间五百岁,他必定会断疑生信,那个疑惑断掉了,立刻就见佛,凡圣同居土里头见佛!

  有人在疑城里面时间很短,很短的时间他就明白了,不再怀疑。有人是比较时间长一点,但是不会超过我们这个世间五百年,一定会回头。像佛在经上讲的,阿罗汉虽然是小乘,能不能转小成大?能。要多少时间?两万劫;辟支佛要一万劫,这最长的时间。每个阿罗汉、辟支佛善根不一样,有人一劫、二劫就回头,最长不会超过两万劫,所以必定会回头。

  这就是我们一定要死心塌地念这句阿弥陀佛,在这个世间,其他的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要当真,不要执著,甚至於分别都不需要。别人欺负我、骗我,一切都随他去。最好的是学道安法师那个样子,他给我的启示很大。我就是看他一桩事情,有信徒去骗他,真的骗他,不是假的。他给!骗很多次,他都知道,他不是不知道。有一次是被我碰到,我去看他老人家,那位居士姓蒋,名字我记不得了,我跟他也很熟。我到松山寺去,刚好在门口碰到他,他离开,我进去,我们打了个招呼。我进去见老和尚,老和尚问我,他说「那个蒋居士刚刚出去,你看到没有?」我说看到了,门口打了招呼。他说「他今天又来骗我」。我说「怎么?你给他没有?」「给他了!」我对老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
  这就叫什么?叫自在随缘,这世间什么也不是自己的。为什么要给他骗?教育。我们中国有句谚语讲,「放长线钓大鱼」,佛度众生是「先以利欲勾,后令入佛智」。他跟老和尚交往,还是有善根,只是迷惑颠倒,骗老和尚,骗钱,自己以为老和尚不知道。如果哪天一下晓得,原来老和尚都知道!惭愧心就生起来了,才知道老和尚的慈悲,那一下就提升了。所以,帮助一个众生,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,他这也是一种方法。你看他这个方法,我们遇到了,得利益,也跟老和尚学会了。如果再深入经藏,了解三世因果,你还有什么执著?还有什么分别?

  我们明白这个事情之后,我们在讲席里头说过很多次,人生在世,你说是哪个人占了便宜,哪个人吃了亏、上了当,没这回事,因果通三世。昨天我们提出的魏斯博士,美国一位专门研究灵学的,他也是个医生,心理医生。他替病人用催眠的方式治病,这当中就发现有神灵藉著这个人,这个人是深度的催眠,他用催眠术,藉著他的口讲话,透的讯息。这个讯息很珍贵,里面有一条讲债务。人为什么会到这个世间来?还债。人跟人都有债务,没有债务,对面不相逢。凡是认识的,就是一生见一次面、打一次招呼,都是债务。他为什么不跟别人打招呼?债里头有命债,欠命还命;有财务上的债,欠债还钱;有人情债,很复杂的。

  这个人骗老和尚的钱,老和尚知道,也都给他。从三世因果上来说,老和尚的悲愿,希望成佛之后,像佛一样普度众生。这些人不管是讨债、欠债的,就是讨命、还命的,都是有缘人。佛不度无缘人,度有缘,有缘都是他得度的现象。欠钱的,将来一定会来供养法师,会来供养三宝,还债的!就这么个道理。他要不欠,不会有这个行为,欠得多,还得多,供养得多;欠得少,还得少,供养得少,就这么回事情。三世因果一揭穿,你心就平了,心平,你就会像道安老法师一样。为什么?多给他一点,来生你弘法的时候,他会做你的护法,他会全心全力来协助你,就这个事情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们跟一切人事物;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

  过去生我们做的,忘记了,不晓得了,隔阴之迷;现在懂得这个道理,这一生要做好。人家有需要,无论用什么方式,就是骗的方式,都欢欢喜喜给你。来生还的时候,欢喜来供养,不会有一丝毫勉强。真的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你想丢丢不了,你想占人便宜占不了。因果教育非常重要,你把因果教育搞清楚了,然后才真正了解『三世平等』,佛法界里头平等,九法界里头还是平等。所以,自己刻苦、忍耐,帮助别人,决定有好处。这一生当中是什么?心地清净,要把施舍的意念放下,叫三轮体空;不执著我能施,也不执著别人受我布施,也不执著当中施舍的财物之相,完全放下。心里只放一个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,心里头什么都没有,这个人决定成佛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。

  「入其家已」,这就是已经入了佛门。通常一般讲什么是入佛门?受了三皈五戒,这就入佛门了。可是三皈五戒你要真正懂得,要真正能落实,你才真的入佛门;否则的话,形式上受个三皈五戒,其实你没入门。好像三皈五戒是门票,你买了这张门票,你没进去,很可惜。这样的人多!什么叫三皈?不知道,受了,老和尚也给了皈依证,但是什么叫三皈不知道。三皈,意思是「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」,这真的三皈了。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、待人接物,是念念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你真的皈依了;觉正净是三宝,佛法僧。如果我们起心动念、待人接物还是迷而不觉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净,你这三皈是有名无实,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比喻,你买了门票没进门。

  进门之后,五戒一定清净,没有不清净的,因为你没有进门之前,你已经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了。那是什么?你已经做到十善业道了。十善业道是没有三皈之前就要学的,那是基础。凭什么接受三皈?凭十善业道。我们今天不要说在家弟子,出家的四众能不能做到十善业?这个问题提出来真的是有问题。十善业都没有做到,三皈五戒就不用谈了,总在门外,没有入门。三皈五戒,甚至於比丘戒、菩萨戒都不是真的,有名无实。原因在哪里?基础的教育没有学到。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,中国大乘佛教不依小乘,原来学佛要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;中国大乘佛教不学小乘,但是它有代替的,代替是什么?儒跟道。这就要重视了,儒家的根本是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根本是《感应篇》。

  换句话说,我们的弟子规跟《感应篇》有没有做到?没学,那就难怪,所以你十善业道做不到。如果你有弟子规,你有《感应篇》,十善业道对你一点都不困难。诸位要记住,这三样小东西是儒释道的根本,必修的课程。儒家的弟子规,道家的《感应篇》,佛家的十善业,这三个是根本。有这三个根本,你三皈五戒就落实了,是真的,不是假的;你要是出家的话,《沙弥律仪》决定没有问题,轻而易举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三家的教学,孔子、老子、释迦牟尼佛,都是以德行为第一。三家基础的教学就是德行的根本,从这个地方建立佛法,才能够节节向上提升,不能不做,不能不懂。

  如果我们把这三样东西放弃了,羡慕大乘,羡慕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虽然听了,不得利益。为什么?做不到。「净行品」,你看这总共一百四十一愿,我们今天念的在总数里面讲是一百零七。在这段里面是第六首,在总的来说它是一百零七。一百四十一愿统统做到,这是什么?法身菩萨。我们凡夫学《华严》,能不能学?能。前面十种当机,最后一种是凡夫,大心凡夫,就是发大菩提心的凡夫。虽然不能像法身菩萨一样那么样的深入,但是这一百四十一愿他也能做到。他能做到是什么?是相似。真有这个念头,在日常生活所有一切事相,一切人事物当中,六根接触就能引发他的弘愿。他能做到几成,这个没有关系,他能发得起来。我们今天念了怎么样?念了,一天到晚,遇到了发不起来。经是经,我是我,念的时候好像有这种印象,念完之后就没有了,这就不是《华严》的当机。为什么没有?刚才讲了,我们的根没学好,基础的教育没学好,所以怎么向上提升都提不起来。所有一切大乘经教都是向上提升,你下面没有基础,怎么提法?全都落空了,这种道理、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

  我们要问,我们一心一意专修净土,听听《华严》对我们有没有妨碍?没有妨碍。《华严》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的落实,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怎么落实生活?怎么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?《华严》里面可以学到。古大德讲,《华严经》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经》。为什么是中本?因为《阿弥陀经》算是小本《华严经》。这三部经是一部经,就是说得简略、说得详细,说得详细的是《华严》,说得简略的是《阿弥陀经》。讲得好!历代的祖师都肯定,都同意这个说法。由此可知,事决定不能够废除,因为理事不二,事要废掉,理就没有了。理依於事,事也依於理,理事不二,性相一如。

  净宗法门,这是讲所有的门、无量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成了三门。这三门,觉正净三门,就是三宝,最后就是这三门;入进去,三就变成一,三门就没有了。三没有了,说老实话,一也没有,入进去之后就没有了;没有入进去,外面看有三门。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无论从哪个门进。性宗、禅宗从觉门,所谓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像华严、法华、法相、般若,这是属於教,这些教是从正门入,就是正知正见,佛知佛见。华严、法华都属於教,大开圆解就入进去了。净土宗、密宗,这两个宗派是从净门入,就是清净心,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就入佛乘,事一心不乱入菩萨乘;事一心不乱是菩萨,理一心不乱就成佛了。所以这些名词不一样,你看明心见性、大开圆解、理一心不乱,名字不一样,实际上是一桩事情,就是『得入佛乘』。

  净宗既然从清净心,那问一问我们心清不清净?心有执著,不清净,心有分别,不清净,我们不讲起心动念,只讲这两种现象。心有疑惑,不清净,断疑生信。一定要放下分别执著,你才得清净心,清净心与阿弥陀、与净土就相应了。用清净心念佛,就是经上说的,古大德也是这么说,叫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什么叫相应?清净就相应,不清净就不相应。记住,疑惑、分别、执著就不清净。至少我们在念佛的时候,每天你用一个钟点念佛,或者用两个钟点念佛,每天都不间断,功夫就得力。所以祖师给我们定早晚功课,早晚都不间断。念佛的时候把疑惑、分别、执著统统放下,一心称念,就相应,这个功德不可思议。所以你念一个钟点,就是修一个钟点的清净心;念两个钟点,就是修两个钟点的清净心。心清净,觉正自然在里面,它是一而三、三而一的。

  如果我们一面念佛,还一面打妄想,不能说没有功德,功德很小。譬如用清净心去念是百分之百的功德,里面夹杂著妄想,夹杂著分别,你的功德只有三分之一。看你夹杂的多少,夹杂得很多,可能功德只能有百分之三、百分之五;夹杂得愈少,功德就愈大;没有夹杂,功德是圆满的,就这么个道理。末法众生用这个方法入佛乘最方便。一生当中有能力,真诚心、慈悲心帮助一切众生,念念功德圆满,《楞严经》里面讲「发意圆成」,功德圆满。我发了心,我没有能力做到,我的心是真心,功德就圆满了。我们看到这两天的新闻报导,印尼的地震那么大的灾难,我们真正发了心为他祈祷,功德是圆满的。我没有力量去帮助他,如果我有力量,我一定帮助他;没有力量,我有这个心,不能不知道!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看见了、听到了,都乐意帮忙。

  我们在《了凡四训》里面看到,有位老太太每天做很多馒头,我们现在讲馒头,书籍里头记载的是粉团,施舍给穷人,不疲不厌。她的家境还很不错,每天都做一堆布施给穷人,长年不倦。无论什么人来问她讨,欢欢喜喜、恭恭敬敬的给人。就感动一个仙人,这个仙人还来试验她,看她是真的还是假的。每天到她那里去讨,人家讨的时候,只一个、二个就可以吃饱;他总要讨个六、七个,比别人多,多一倍还要多,三年。这位老太太给他的时候从来没有吝惜过,而且都是欢欢喜喜给他,「没有关系,都拿去」。三年之后,他看老太太确实是诚意的,就告诉她,「你家里有一块风水宝地,死后葬在那里,后世儿孙做官的人数有一升芝麻那么多」。自己生天,自己生天福报给儿孙还有那么多,诚心积德修福;修福施财多少不在乎,真诚心,这个太可贵了。

  公案里头还有一个,一个贫穷的女孩子在寺庙里头拜佛,身上只有两文钱,两文钱的布施,老和尚给她做回向。以后她真的这个福让她被选为皇帝的妃子,贵人。再到这个寺庙里面来烧香,那是还愿,供养千金,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。她就很奇怪,我年轻的时候布施两文钱,你老人家替我回向。今天,为什么我布施这么多,你只叫你徒弟为我回向?老和尚就很不客气的告诉她,过去你布施两文钱,你的心地真诚,你全部的家当就这么多,都拿出来了,我不给你回向对不起你。今天你发了财,你布施千金是你的九牛一毛,你的态度没有从前那么样诚恳,我徒弟给你回向就可以了。这说明什么?布施东西不在乎多少,在乎心。真诚心,布施少,功德大;心地没有那样的真诚,布施多,功德小,道理在此地。

  所以《了凡四训》,马来西亚做这个两片,就两小时,做得好,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功课来学习。这是我常常给大家介绍,希望你能够听三百遍。你每天听一遍当作功课学习,三百遍学下来之后,你就会修福了,你就真正明白怎样断恶修善,怎样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殊胜的功德。以这个功德再念佛回向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你纵然执著没有放下,凡圣同居土往生,上三品有分,不是在中辈、下辈,你在上辈,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可以做到的。所以要开智慧,要明了事实真相、三世因果、世出世法真相,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。做好事,不要以为我没有钱不能做,一文钱也能做。一文、二文,圆满功德;诚意不足,布施千金也只是一半的功德,不圆满。所以为善有满善、有半善,不一样,有真善、有假善,有圆、有偏,有大、有小。了凡先生讲了八种,不能不知道。

  《华严》都是讲日常生活,日常生活你说哪一样东西不是启发我们。凡是能够启发的,都是佛菩萨示现的,就是佛菩萨应化的,否则的话,你怎么豁然开悟了!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屠刀是什么?这个要知道,屠刀就是烦恼习气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屠刀。你不放下,你永远搞生死轮回;你放下了,一心念佛,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。我们学佛到今天,在这个短短的几十年当中,看到念佛人、听说念佛人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,有站著走的,有坐著走的,真往生了!不是假的。

  前几年我在新加坡,看到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,他学佛多年,但是不懂佛法。自己是新加坡的银行家、商业巨子,多少公司的董事长,没有时间听经,也没有时间念佛。到晚年的时候生病,生病就不能上班、不能办事了,每天躺在床上不能干事。所以就跟李木源讲,李木源是居士林的总务,他说「法师在这边讲经,你们都录的有光碟,能不能把光碟拿来给我看看?」李居士就把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弥陀经》,有几部经送到他家里。

  他一天看八个小时,电视机就放在他的床靠脚边,他眼睛一睁开就能看到;一天看八个小时,两年没有中断,这都是他家人告诉我们的。他除了听经之外,就念佛,这两年得大受用!他预知时至,他跟李居士讲,「我想走了」。李居士跟他讲,「不行,居士林人事方面不稳定,只要你在,平安无事,你还要照顾」。他说好!又等了两年,他那个功课就是四年。往生前三天,找我去给他做皈依,受了三皈,在病床上受三皈,三天之后往生。在三个月之前,他在一张纸上写日期,三个月之前,就是那一天往生的,三个月之前他就知道了。以后通过灵媒告诉我们,他确实往生了,不是假的。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