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五四七卷) 2006/5/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547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六段乞食道行时,第三小段所遇人物。我们还是看第十一首,先把这首偈念一遍:
【见报恩人。当愿众生。於佛菩萨。能知恩德。】
清凉给我们说了佛对一切众生十种大恩,我们读了前面的四种,今天从第五种看起。「随逐众生恩,上辨横遍六道,今约长劫不舍」。前面四条是讲的横遍十方,向下所讲的是竖穷三际。由此可知,佛菩萨的恩德遍宇宙,没有任何能够跟它相比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稍稍涉入经藏的人都知道,这是自心性德圆满的流露。凡是明心见性的人,没有一个不如是,正是像经典上常讲的「法尔如是」,本来就是这样子,没有一丝毫的勉强。这个道理、事实我们都要懂,然后你自然会发心认真的学习,这才叫学佛。绝对不是我们读了之后,对佛菩萨生起仰慕之心、赞叹之心,那是佛菩萨的事情,不是我的事情,这就错了,你就什么都学不到。
诸佛菩萨的事情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,本分的事情;换句话说,我们看佛怎么做法,对自己、对工作、对一切众生,一定要懂得我们应该是这个做法。这个做法就对了,随顺自性。如果我们的想法、做法跟佛经上所讲的相违背,那你就要警觉到这是违背了性德。我们自性不是这个样子的,自性的性德就如经教所说的,完全相同。随顺自性就是成佛之道,随顺自性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本来是这个样子的。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佛、看到这些法身菩萨,他们真的是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,而且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,真的得受用。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为一切众生做如是善巧示现,我们应当要学习。
每读一条,我们都要冷静的去思惟、去体会。前面我们读过「发心普被」,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大心?四弘誓愿没错是天天念,这是口头上的,念了几十年,效果怎么样?无动於衷,这个念头并没有生起。早晚课天天要念,都没有把自己性德引发出来,这样学佛会有什么成就?一生不免空过了。「难行苦行」,要勉励自己,决定不能够好逸恶劳,贪图享受。人愈是怕苦,你决定逃不过苦报;愈是不怕苦的人,他真正能够离苦得乐。
真修行的人为我们做示范,印光大师我们没有见到过,但是听老人说过。在我这一代我还见不少人曾经亲近过印光大师,从他们言说当中知道大师的恩德,如教修行。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我在旁边细心观察他,他真的学印光法师学得很像,真正做到发心普被,众生无边誓愿度,这就是说教化众生不辞辛劳。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,在台中办慈光讲座,那个时候接近八十岁。那个时候从台北来了四个学生,我还记得蔡荣华、李相楷;李相楷是香港的,蔡荣华是马来西亚的,政大中文系三年级,李相楷是在师大,好像是二年级的学生,他们都是念中文系的,还有两位是台湾的。四个学生到台中向李老师请教,我们在旁边旁听,问的一些问题,虽然是大学生,所谓隔行如隔山,我们在老师座下天天听经学教,听他问的问题都很幼稚,而老师真的是态度恭敬严肃,不厌其烦的来给他解答。我从那次看到之后,这晓得了,佩服。他们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谈话三个多小时,学生们很满意,於是约定寒暑假到台中来学习,慈光大专讲座是这个因缘生起来的。
这是最初这么四个学生来访问,学生里头有两个是台大的。没有多久,好像是第二年,他们来的时候是冬天,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,「晨曦学社」,这第一个,在台湾高等学校是第一个,周宣德老居士把它促成的。讯息传到台中来,李老师很高兴、很欢喜,这是高等学府里头有佛学社。我跟老师说,我看老师很高兴,我跟他说未必是好事。他听了很不高兴,说为什么不是好事?我说这是高等知识分子,如果他们学佛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他,要走向了偏差,将来谁能帮助他改正过来?我这话一说,老师的态度就很严肃了,他说有道理。想了很久他问我怎么办?我说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办大专佛学讲座,我们这个地方将来培养出来一批学生,他们那些路走不正,这批学生可以纠正他。老师很满意,所以慈光大专讲座就这么兴起来。
我看老师对年轻人那种爱护,那种关怀、教化,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,真的是难行能行。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那么样的慈悲、那么样的诚恳。我到台中,台中莲社成立十年,莲友二十万人,那时候,在台湾我看很可能是第一道场,有这么多的莲友。我在台中十年,离开的时候,台中的莲友十年当中增加一倍多,差不多到达五十万人。老师是常常提醒我们这些学生,告诉我们要结法缘。他老人家的法缘非常殊胜,教给我们要懂得结法缘。法缘怎么结?布施,四摄法里头头一个布施,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这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。没有考虑到自己,念念都是想到别人,念念想到正法久住,念念期盼著后生(这些年轻人)能够发菩提心,续佛慧命。
不顾自身,「垂形六道」,佛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现什么身。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,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众生,不分国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热心的教化。我们要是遇到一些障碍,也要学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我们不能够变现形状,可是身分不要拘泥,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种人。要明白这个,这叫善巧方便,回向偈里头,「巧把尘劳为佛事」,要活学活用。我们应该随顺人情世故,随顺风俗习惯,别人就欢喜。第一个就是要众生生欢喜心,四悉檀里头,悉檀,悉是中国语,檀是梵语,檀是檀那,檀那是布施,悉是普遍。所以四悉檀用简单的意思来说,就是四种普遍的施舍。第一个叫「世界悉檀」,什么意思?布施欢喜心,头一个就是这样的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
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们,无论在家出家懂得四摄法、懂得四悉檀,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!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肯定像诸佛菩萨一样,应化在十法界,普遍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。所以四摄、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的原则。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样做,佛告诉我们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遵守,我们怎么可以疏忽?今天尤其讲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,这个法子好极了,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。
今天讲的「随逐众生」,这是经论上常说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一个人也随逐不舍。无论他堕落在哪一道,佛看得见,法身菩萨看得见,时时刻刻在诱导你。不论用什么形状,也没有定法可说,总是在帮助你,帮助你消业障、帮助你开智慧,念念不舍。到缘成熟了,什么叫成熟?欢喜接受就成熟了,欢喜接受那一定是来教导你的。你这一生当中会遇到善知识,会遇到好老师、好同学,这些人有可能都是佛菩萨加持,佛菩萨应现来成就你的,谁知道?根熟的众生知道。
什么叫根熟?具足孝亲尊师,这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,真正做到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做到了,诸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。在佛门里面称之为法器,就是他有接受承传的条件,这个基本条件就是那两句话。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是一桩事,不是两桩事,你的孝用在对老师就是敬,用在对同学,谦恭,用在对一般世人有礼、有义,礼义。所以一个好的老师,一个善知识,他在默默当中要观察你具不具备这些德行,具足这些德行这是法器,法不传给你传给谁?为什么传给你?你能做到!诸佛菩萨没有私心,谁能做到一定用心教他。做不到的也教,为什么?给他种善根,不是说做不到就不教,做不到也教。能做到的人,知道他会有成就,他能续佛慧命,能够弘法利生,这就所谓是代代的传人,他在这一代接上一代的法,也会把法传到下一代。
我们要学对任何一个人,这个人不愿意接近我们,我们的心、我们的念没有舍弃他。我们知道那暂时的,他迷了,迷得太深,他误入歧途,总有一天他会回来。这一天如果是早,三年、五年他回头,再迟一点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他才回头,再迟一点来生后世。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,必定有回头的一天。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必定作佛,就是时间的远近不相同,怎么能轻视?怎么能不尊重?造作极深罪业的人都不舍弃,这十条后面有。
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举了个比喻,「如子见父,视父而已,无出离心,如来随之,如犊逐母,备将万行,随逐救摄」,这个例子举得好。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,在从前讲,看到这个文字、听到这些话感触很深,现在社会变了,几乎一个世纪不讲伦理道德,不讲孝悌忠信,时间这么久大家都忘掉了。平常在社会上看不到孝悌忠信,也看不到尊师重道,不但看不到,听都听不到,久而久之,自然就忘掉了。
现在儿子看到父亲有没有尊敬心?我们在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的谈话里面有这么一个记载,现在儿女对父母没有信心,信心都没有,哪里会有孝心?为什么没有信心?小孩常常看到父母言行不一致,父母所说的跟他所行的不一样,所以小孩生了疑惑。在古时候,人民对政府、对国家领导人那个信心非常的强烈,那种孝敬跟自己的父母真的是没有两样。现在人民对於国家领导人也丧失信心,所以政府的威信丧失了,什么原因?也就是像做父母亲的人一样,在儿子面前言行不相符。所以今天这样的文字给现代人看到,他看到会笑笑,这简直是笑话。这就是不懂过去的文化,现在的文明变质了,伦理道德降到谷底,几乎等於零,怎么得了!
所以我听到杨老师告诉我,最近有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德们,有不少的校长、老师到汤池去参观,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,感到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要不赶快来救就来不及了。这个看法正确,一点都没错。所以我勉励这些年轻的老师们,什么样的苦都要受,要学诸佛菩萨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你才能够挽救伦理道德。如果说是受不了,救护古圣先贤传统文化这个工作你就不能做。做这个事情很苦很苦,是好事还要受冤枉,还要受别人侮辱,还要受折磨,要受许多的障难,都要用耐心去突破。不为自己,为国家民族、为祖宗的一番苦心,五千年来代代相传。
那要怎么做法?就像这个地方经文教诲一样,从我自己做起,这十条每一条都得要学,活学活用。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,确实提升自己境界。你要是有使命感、有责任感;换句话说,使命跟责任逼著你要成圣成贤。换句话说,读孔子书,你要做现代的孔子,读《孟子》,你要做今天的孟子,什么力量在推动你?使命责任在推动你。今天在这个世间没有孔子、没有孟子、没有释迦、没有佛菩萨,众生的苦难永远不能脱离!所以自己成就才能感化别人,才能教化众生,自己没有成就做不到!
今天同样的,学生对老师失去信心,原因在哪里?老师所讲的没做到。为什么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对夫子的教诲都能接受,没有怀疑?孔子做到了,他教给你的他做到了,孟子做到了,释迦牟尼佛做到了。自己做到再教人,这是圣人,这是佛菩萨;自己虽然没做到,认真努力在勤学,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,这是贤人,这是菩萨;如果自己教人,本身因循懒散,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所教的自己完全不能做到,不但不能做到,连想做的意念都没有,这是凡夫。说得不好听,这是骗人,别人怎么会服你?怎么会接受你教诲?这些道理并不深奥、并不难懂,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、要努力。
这一条怎么学法?诸位要记住,佛门里头有句话,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只要是与我有缘的,这个缘不论是善缘、是恶缘,只要是有缘,就要常常放在心上。我们自己天天诵经拜佛,时时刻刻给他回向,人没有接触到,我这个心愿达到了。善缘,跟我处得很好的人,希望他成就,也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;恶缘,所谓冤亲债主,我们天天给他回向,希望他觉悟,希望他回头。最重要就是化解怨怼,是从自己本身做起,我自己内心不跟他对立,是他跟我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,他就是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都不放在心上。我常讲,不但我没有放在心上,我没有生瞋恚,我没有念头要报复,我反而感恩。你说那什么恩?至少他提升了我的境界。我自己学佛菩萨的教诲,遇到这些障难还有没有瞋恚?现在果然没有瞋恚,果然没有报复,而且还有感恩的心,他提供我的教材,帮助我向上提升,这就是恩惠!所以我每天念念给他回向,这是我应当应该做的事情。他什么时候被感动,一下回头,他是好人里头的好人,中国谚语所谓是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佛经上有两句话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,这是我学佛半个世纪的心得。在澳洲昆士兰大学里面有个教授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说人人是好人,希特勒也是好人吗?我告诉他:人性本善,他怎么不是好人?只是他缘不好,从小没有接受到好人教诲他,变成坏人,学坏了,本性不坏!所以从本性上去看,人人都是好人。希特勒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特别是屠杀犹太人几百万!这个罪过必堕阿鼻地狱。堕地狱的时候他才知道错了,后悔来不及了,谁去度他?地藏王菩萨去度他,什么时候真的觉悟了、认错了,他就能离开地狱。
所以地狱的时间虽然长,也不是定法,这个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。一切法都不是定法,千变万化!一念悔改,性德现前,地狱相就不见了,就超越了。如果个性倔强,死都不肯认错,这个事情麻烦了,他在地狱的时间就长,哪一天开始认错,他就会离开。当然离开,像杀那么多人,杀那么多众生要还债,欠命的要还命,欠债的要还债。所以人在世间,我们现在真的是明白了,想占人家一点便宜,没有这回事情,占不到,为什么?你来生要还。那自己,人家占我们的便宜,我们有没有吃亏?没有吃亏,因果通三世!你能够看出三世因果,你的心就平了,真的是心平气和。像诸佛菩萨一样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你一生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,都会很快乐。
释迦牟尼佛的生活,你看物质生活,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快乐无比!在中国,你看孔子、颜回,箪食瓢饮,不亦悦乎!他那个乐从哪里来?觉悟了。佛说得好,苦是从迷来的,乐是从觉来的,生活再苦,只要觉悟,就得大乐,就得大自在。尤其到一定境界之后,《楞严》里面所说的,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不善的境界在他面前,他全把它转变成最善的。佛做到了,菩萨做到了,我们要学,这就是学什么?学离苦得乐的妙法。
后面举出一位菩萨,实际上这五十三参的五十三位善知识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是古佛再来应化的,不是普通人;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是法身菩萨,已经把他看低了,古佛应化。连善财也不是普通人,都像在唱戏表演一样,演给我们看的。这就是「遍净天王」,遍净天是三禅天第三天的天王,他「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」,这就是这个恩德的表现。古佛再来,以天王的身分,永远随顺众生,众生造业受报,一个人都不舍弃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接著看第六句,「大悲深重恩。见众生造恶,如割支体。故善财童子谓无忧德神云,圣者,譬如有人,唯有一子,爱念情至,忽见被人割截支体,其心痛切,不能自安。菩萨亦复如是,见诸众生,造烦恼业,堕三恶趣,受种种苦,心大忧恼。若见众生,起身语意三种善业,生人天趣,喜亦深故」。这段注解人事不难理解,实在讲含义很深,如果粗心看过,还是很难体会。
悲心属於爱心,佛家讲慈悲,很少说爱,为什么?世间人看到爱、听到爱这个字,里面有情有欲,自然就生起来。可是佛菩萨的爱里面没有情,也没有欲,爱里面是什么?爱里面是智慧,我们讲理智。说得浅白一点,慈悲就是理智的爱,世间讲爱那是感情的爱,所以佛法不说爱说慈悲。慈悲加一个大,大是没有条件的,不附带任何条件,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;如果有条件的,这个慈悲就不能称大慈大悲。
所以佛门讲慈悲有四种缘,第一种缘就是世间人讲「爱缘慈悲」,我爱你对你就慈悲,不爱你对你就不慈悲,爱缘慈悲,这是一般凡夫的。世间有圣人、有哲人,他们的爱心不但是爱家族,他爱社会、爱国家、爱人类,甚至於爱一切众生,那就更大,这一类的在佛法叫「众生缘慈悲」。他这个心量就大,能够扩张到一切众生。菩萨这个慈悲称为「法缘慈悲」,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,已经解悟、明白了。虽然没有到亲证,没有到证悟,只是解悟,真正理解,他接受,不怀疑了,所以他那个爱是无条件的,这称为法缘慈悲。到如来果地,「无缘慈悲」,所谓无缘是没有条件的,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,无条件的,这是如来果地。如来果地是什么样地位?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就是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就是如来。换句话说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同时他就证得一分法身,这个时候他的慈悲是属於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加上最后究竟圆满的佛果,总共这四十二位都是属於大慈大悲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我们今天努力能够达到什么?可以达到法缘慈悲。这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他们的爱心,对於宇宙万物,不但是动物,连植物,连山河大地、矿物都充满了平等的爱心,这叫法缘慈。我们今天的爱心没有了,爱心变成什么?变成自私自利,爱什么?爱名闻利养、爱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个错了,这种沉迷在欲望里头,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如,都比不上。为什么人会堕落到这种地步?没有别的,你要真正追究原因,总的来说,不读书之过!正是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是必然的道理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那你要不好好的教他,他就被染污了,他就学坏了,所以你就晓得教育是多么重要!
诸佛菩萨大悲深重恩表现在什么地方?表现在教导我们。所谓三轮施教,三轮就是心里头念念不舍众生,众生虽然多,遍法界虚空界,诸佛如来心中从来没有忽略一个众生。他真有那么大的能力吗?有,我们怎么相信?我们相信那是性德,性德是圆满的,只要明心见性就是圆满的。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就忘掉,缘不到这么大的境界,见性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学佛明心见性是多么重要。
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?实在说,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环境当中,要想明心见性做不到!那怎么办?换个学习环境,到极乐世界去。到极乐世界的目的,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,最后还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!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晓得净宗跟禅宗、跟天台、跟贤首、跟法相、跟三论没有差别,最后统统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只是在方式上不一样,手段上不一样,目标方向完全相同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对净宗就死心塌地,没有疑惑,而且对其他法门一定起尊重心,决定不会傲慢、不会轻视,一定尊重。就像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,个个都是自己谦虚,赞叹别人。修净宗的跟各个不同宗派在一起,各个不同宗教在一起,一定会学到谦虚,会学到尊重别人,这都是属於性德。
一般讲爱讲一个字,佛讲两个字,讲一个慈、讲一个悲。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?两个字当然是两种意思,慈偏重在与乐,悲偏重在救苦。他有苦难,帮助他拔除苦难,这叫悲;给与他快乐,这叫慈,所以慈悲都是爱心。我们要再问,其他宗教,像基督教、天主教还有犹太教,他们这三教是一家,所依靠的经典统统是《新旧约》。实在讲就好像我们佛教里面的宗派一样,犹太教依《旧约》,基督教依《新约》,天主教是《新旧约》统统都学习,所以成了这么三派。
曾经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时候,南非那边来了几位同修,有几位欧洲人请我吃饭,我们在一起吃饭,他问我:法师,西方的犹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,他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?问了我这个问题。我就用一个比喻答覆他,我说这三个宗教是一家人,犹太教他们崇拜上帝,好比是皇上那一派的,他们是皇上那一派的;而天主教崇尚圣母玛利亚,他是皇后那一派的;基督教他们崇尚的是耶稣基督,是上帝的儿子,是太子那一派。他们听了之后,他说你这个说得很好,我们很容易理解。确实是如此。
你看他们经典里面讲的「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」,那个爱是什么意思?给诸位说,那个爱是佛法讲的慈悲,也是理性的,不是带著感情,没有欲望,是理性的,这我们要知道。《古兰经》里面讲「真主确实是仁慈的」,所以那个仁慈跟佛家的慈悲也是一个意思,这我们要懂得。那就是这些圣人,在古代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,他们用的这些言语、用的这些词汇,对当时那些人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。就如同佛陀当年出现在印度,为当时那些人讲经说法,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都用梵文纪录下来的,我们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,所以要知道对当地人。
这些经典遗留到后世,这就是他教学的影响。像《旧约》里头的摩西比耶稣早多了,比释迦牟尼佛还早,摩西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四千多年,释迦牟尼佛在中国记载才三千年,所以至少要早一千多年,耶稣也有二千多年。古圣先贤我们知道,读了佛经才晓得,统是心现识变。佛菩萨具足十种大恩,我们要问耶稣具不具足?具足;摩西具不具足?穆罕默德具不具足?统统具足,都有发心普被恩,都有难行苦行恩,我们在宗教典籍里面都看到,都有不顾自身恩,都有垂形六道恩,今天我们读的随逐众生恩、大悲深重恩,统统具足!这些宗教我们能不尊重吗?我们能不礼敬吗?你不知道尊重、不知道礼敬,还批评那叫外道,分自分他,这是迷,没有觉悟!觉悟了就是通的,觉悟了真的知道心现识变。
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决定是大慈大悲,随逐众生而不舍,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应以基督身得度,他就现基督;应以佛身得度,他就现佛;应以菩萨身得度,他就现菩萨;应以阿訇身得度,他就现阿訇。我们读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在三十二应里面你看到大悲深重!所以诸佛菩萨、各个宗教里头的大圣大贤,无处不现身,无时不现身。见到众生造恶,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肢体一样,这是比喻,比喻什么?比喻痛心,他的慈悲心才能生得起来,自自然然的去帮助众生。
所以众生有感,什么叫感?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,感到痛苦的时候,那就是感。你看这个地方讲得好,不但众生在堕落受苦时感,造恶业的时候有感,造善业的时候也感。凡是与法性相应的,这是善,与法性相违背的是恶。诸位要知道,大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,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,智慧德相四个字把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里面。佛教人三学,戒定慧。戒是相,是自性的德相,定是德,智慧是慧。戒定慧这三个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,我们讲德能相好,统统包括了。人要认真的学戒定慧,这里可以看到诸佛菩萨欢喜,为什么?你决定不堕三途,你决定不受罪报,不受这个苦报!这个时候诸佛菩萨照顾你、帮助你,用大慈帮助你向上提升。
如果你很不幸迷失了自性,造的是什么?造的是贪瞋痴,贪瞋痴是错误的念头,完全违背了性德,在行为上你造了四重罪,杀盗淫妄。给诸位说,无量无边的罪业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,这四大类是根本的罪业。这不能细说,细说每个字两个小时也讲不完。希望诸位多看看《了凡四训》,《了凡四训》讲得也很笼统,但是已经不错了;你要再详细去研究,你去看《五戒相经笺要》,你去看《沙弥律仪》,《沙弥律仪》的注解注得很详细。另外像《安士全书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,这些东西多读、常读,你才会有深刻的印象,然后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不造恶业。
我们造恶业自己受苦、受折磨,那叫自作自受。你看看多少诸佛菩萨、多少大圣大贤,看到你造作一切不善,他们看到、听到心里多难过,我们能对得起他们吗?这里面包括我们的父母,我们造作恶业堕到恶道,父母心里多难过,老师心里多难过,你的家亲眷属心里多难过,你知道吗?佛菩萨你不知道,你的父母师长、家亲眷属你知道。同样一个道理,你要行善,不但佛菩萨看到欢喜,众神看到欢喜,你的父母、家亲眷属没有一个不欢喜。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,我相信你不会做坏事,你不会有恶的念头,为什么?你在这个世间,关心你的人有多少!
现在人迷得重、迷得深,不但不会关心别人,连关心自己也都忘掉了,这糊涂到所以然处,这很可怕!原因就是不读书之过。所以归根结柢,讲到最后还是教育。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,我们在这些年来,特别强调的伦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宗教教育。这四种教育,伦理教育是根,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究竟圆满,它把诸法实相、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这个东西不是佛教你的,佛菩萨没法子教,是要教你亲证,为什么?究竟圆满这个境界说不出的,大乘教里常讲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不但说不出,不能起心动念,你起个念头已经错了,所以说叫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开口便错,你就没法子说,动念即乖,没有法子想。
怎样能够证得?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巧妙极了,就是放下。放下执著,要真干!在世出世间法里头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不再执著了,真的不执著,这第一道关口你突破了。第一道关口是什么?六道轮回,你超越了,超越了证阿罗汉果,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一部分,不是圆满的现前,局部开了;再进步,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分别也放下,不但不执著,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,那就恭喜你又提升了一级,你是菩萨。虽然你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你还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叫妄想,什么时候再把妄想断掉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做到不起心不动念,你就成佛了。
《华严经》上圆教初地以上,这是法身大士,也叫法身菩萨。这就是佛,天台家讲的「分证即佛」,是真佛不是假佛。在这个境界里头就是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;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。但是宇宙一切的真相,你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个时候的慈悲叫大慈大悲。没有达到这个境界,菩萨的境界、声闻的境界,我们讲妄想还在,执著断掉了,就是法缘慈悲,分别执著断掉,统统是法缘慈悲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他们是法缘慈悲。众生缘慈悲,没有出六道,是六道里面的圣人,我们讲世间圣贤,世间圣贤没有出六道,众生缘慈悲。
这四种我们要清楚,要认真的去学习,要把自己的慈悲心扩大。像在最初,当然爱父母,在家同学你会爱你的妻子、儿女、家亲眷属,然后慢慢扩大到爱你的朋友。我在前面讲的,你能够爱有缘人,无论是善缘、是恶缘,善缘没有贪恋,恶缘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看到他有苦,帮助他;看到他行善,赞扬他,处世为人总要知道隐恶扬善,这是慈悲!再能扩大,慈悲一切苦难众生,你能够爱护一切动物,不杀害一切动物,就是蚊虫、蚂蚁、苍蝇、蟑螂,你都能跟它和睦相处。它有灵性,它懂得人的意思。我们的经验很丰富,跟这些小动物相处,都很听话、很合作。再推广对植物,花草树木,要用慈悲心来相处;再扩大到天地万物,这是佛法讲的一片慈悲,你的心情多么舒畅。无论在什么地方,见到一些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看到它有苦难,随手一定会帮助它,看到它生长得很好,一定非常欢喜,赞叹它、爱护它,养自己的大慈悲心。
佛弟子选择素食,为什么?世尊在经上讲的,菩萨慈悲,不忍食众生肉。梁武帝读到了,从自己做起,所以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。佛陀当年在世是沿门托钵,托钵一定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不能挑剔。所以一直到现在的小乘,你看泰国、缅甸、斯里兰卡,小乘人还是出去托钵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所以他们不是吃素,这是什么?方便。要人家特别给你准备素菜,就为难别人,这不可以的。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也是吃三净肉,到中国不要托钵了,都接受帝王大臣、长者居士们的供养,不要出去托钵了,可是还是肉食,还没有吃素。梁武帝提倡素食,所以学佛吃素在全世界只有中国,其他国家里头都没有。这是一桩好事情,真正的好事情。
尤其现在的肉食,因为这些畜生,不但是你家里养的,现在连野外的、野生的都带许多的病菌,为什么?整个地球环境被污染了。家里养的那更不必说了,完全用些化学的饲料,这个饲料是最不健康的,怎么敢吃!你吃了怎么会不长病?所以环保,全世界人都知道,环保意识是有了,可是环保没有办法真正做到,这桩事情也是要从每个人觉悟,要从自己做起。首先要做到心理健康,然后才能够影响外面的环境;现在我们的身心不健康,严重的染污,影响外面的环境,也是严重的染污。
这个事情在现前社会真的是头等大事,如果不能改善,这个地球的环境能不能适合人再在此地居住是大问题。到不适合人类居住,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整个就毁灭了,灭绝了。谁造的?是人自己造出来的,可不是自然灾害。佛经上说得好,众生的业感,你造作的不善业会感到这种果报,你说多可怕!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从我们本身改进,这个改进就是断一切不善业,不再造恶了。十恶业要断,十善业要修,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的「十恶八邪」,还有一切不善的习气一定要认真的去改。天天改,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,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,常常想念到佛菩萨的恩德。
这一段清凉大师引的这段文很好,诸佛菩萨见诸众生,造烦恼业。现在还没有堕三恶道,但是你要细心观察,三恶道的影子已经出现了,也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那个形相,在他日常生活当中隐隐约约的,你要是细心观察你能看到。什么样子?畜生迷惑颠倒,没有智慧,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、是非善恶,没有能力辨别,贪瞋痴的意念很重很重。在日常你从相貌上看,从言行举止上去看,不像是人天两道,而是像三恶道。你细心观察,虽然现在还没去,你就会知道他的前途是在三恶道。
如果你要发现周边确实有这些人,会提醒自己的警觉,看到别人,回光返照想想自己,自己有没有这些现象,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。当然最好的是用戒经,像我们现在一般同学,你们用《弟子规》、用《十善业道》,用这个标准好!起心动念、言谈举止不违背《弟子规》,你就是个好人,佛菩萨看到欢喜。出家学佛的同学一定要天天念《沙弥律仪》、念《弟子规》、念《十善业道》,这三样东西做到了,佛菩萨欢喜!
末法时中,在这个年代你还能做到,你真了不起!我相信诸佛菩萨都如是赞叹,你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肯定的!所以这是有把握往生。你要不在这上奠定基础,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,这李老师过去他老人家常常讲的,他说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、三个,简直是不成比例。为什么?心行不相应,「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这是我们自己要警觉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六段乞食道行时,第三小段所遇人物。我们还是看第十一首,先把这首偈念一遍:
【见报恩人。当愿众生。於佛菩萨。能知恩德。】
清凉给我们说了佛对一切众生十种大恩,我们读了前面的四种,今天从第五种看起。「随逐众生恩,上辨横遍六道,今约长劫不舍」。前面四条是讲的横遍十方,向下所讲的是竖穷三际。由此可知,佛菩萨的恩德遍宇宙,没有任何能够跟它相比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稍稍涉入经藏的人都知道,这是自心性德圆满的流露。凡是明心见性的人,没有一个不如是,正是像经典上常讲的「法尔如是」,本来就是这样子,没有一丝毫的勉强。这个道理、事实我们都要懂,然后你自然会发心认真的学习,这才叫学佛。绝对不是我们读了之后,对佛菩萨生起仰慕之心、赞叹之心,那是佛菩萨的事情,不是我的事情,这就错了,你就什么都学不到。
诸佛菩萨的事情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,本分的事情;换句话说,我们看佛怎么做法,对自己、对工作、对一切众生,一定要懂得我们应该是这个做法。这个做法就对了,随顺自性。如果我们的想法、做法跟佛经上所讲的相违背,那你就要警觉到这是违背了性德。我们自性不是这个样子的,自性的性德就如经教所说的,完全相同。随顺自性就是成佛之道,随顺自性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本来是这个样子的。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佛、看到这些法身菩萨,他们真的是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,而且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,真的得受用。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为一切众生做如是善巧示现,我们应当要学习。
每读一条,我们都要冷静的去思惟、去体会。前面我们读过「发心普被」,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大心?四弘誓愿没错是天天念,这是口头上的,念了几十年,效果怎么样?无动於衷,这个念头并没有生起。早晚课天天要念,都没有把自己性德引发出来,这样学佛会有什么成就?一生不免空过了。「难行苦行」,要勉励自己,决定不能够好逸恶劳,贪图享受。人愈是怕苦,你决定逃不过苦报;愈是不怕苦的人,他真正能够离苦得乐。
真修行的人为我们做示范,印光大师我们没有见到过,但是听老人说过。在我这一代我还见不少人曾经亲近过印光大师,从他们言说当中知道大师的恩德,如教修行。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我在旁边细心观察他,他真的学印光法师学得很像,真正做到发心普被,众生无边誓愿度,这就是说教化众生不辞辛劳。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,在台中办慈光讲座,那个时候接近八十岁。那个时候从台北来了四个学生,我还记得蔡荣华、李相楷;李相楷是香港的,蔡荣华是马来西亚的,政大中文系三年级,李相楷是在师大,好像是二年级的学生,他们都是念中文系的,还有两位是台湾的。四个学生到台中向李老师请教,我们在旁边旁听,问的一些问题,虽然是大学生,所谓隔行如隔山,我们在老师座下天天听经学教,听他问的问题都很幼稚,而老师真的是态度恭敬严肃,不厌其烦的来给他解答。我从那次看到之后,这晓得了,佩服。他们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谈话三个多小时,学生们很满意,於是约定寒暑假到台中来学习,慈光大专讲座是这个因缘生起来的。
这是最初这么四个学生来访问,学生里头有两个是台大的。没有多久,好像是第二年,他们来的时候是冬天,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,「晨曦学社」,这第一个,在台湾高等学校是第一个,周宣德老居士把它促成的。讯息传到台中来,李老师很高兴、很欢喜,这是高等学府里头有佛学社。我跟老师说,我看老师很高兴,我跟他说未必是好事。他听了很不高兴,说为什么不是好事?我说这是高等知识分子,如果他们学佛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他,要走向了偏差,将来谁能帮助他改正过来?我这话一说,老师的态度就很严肃了,他说有道理。想了很久他问我怎么办?我说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办大专佛学讲座,我们这个地方将来培养出来一批学生,他们那些路走不正,这批学生可以纠正他。老师很满意,所以慈光大专讲座就这么兴起来。
我看老师对年轻人那种爱护,那种关怀、教化,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,真的是难行能行。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那么样的慈悲、那么样的诚恳。我到台中,台中莲社成立十年,莲友二十万人,那时候,在台湾我看很可能是第一道场,有这么多的莲友。我在台中十年,离开的时候,台中的莲友十年当中增加一倍多,差不多到达五十万人。老师是常常提醒我们这些学生,告诉我们要结法缘。他老人家的法缘非常殊胜,教给我们要懂得结法缘。法缘怎么结?布施,四摄法里头头一个布施,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这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。没有考虑到自己,念念都是想到别人,念念想到正法久住,念念期盼著后生(这些年轻人)能够发菩提心,续佛慧命。
不顾自身,「垂形六道」,佛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现什么身。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,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众生,不分国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热心的教化。我们要是遇到一些障碍,也要学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我们不能够变现形状,可是身分不要拘泥,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种人。要明白这个,这叫善巧方便,回向偈里头,「巧把尘劳为佛事」,要活学活用。我们应该随顺人情世故,随顺风俗习惯,别人就欢喜。第一个就是要众生生欢喜心,四悉檀里头,悉檀,悉是中国语,檀是梵语,檀是檀那,檀那是布施,悉是普遍。所以四悉檀用简单的意思来说,就是四种普遍的施舍。第一个叫「世界悉檀」,什么意思?布施欢喜心,头一个就是这样的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
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们,无论在家出家懂得四摄法、懂得四悉檀,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!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肯定像诸佛菩萨一样,应化在十法界,普遍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。所以四摄、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的原则。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样做,佛告诉我们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遵守,我们怎么可以疏忽?今天尤其讲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,这个法子好极了,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。
今天讲的「随逐众生」,这是经论上常说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一个人也随逐不舍。无论他堕落在哪一道,佛看得见,法身菩萨看得见,时时刻刻在诱导你。不论用什么形状,也没有定法可说,总是在帮助你,帮助你消业障、帮助你开智慧,念念不舍。到缘成熟了,什么叫成熟?欢喜接受就成熟了,欢喜接受那一定是来教导你的。你这一生当中会遇到善知识,会遇到好老师、好同学,这些人有可能都是佛菩萨加持,佛菩萨应现来成就你的,谁知道?根熟的众生知道。
什么叫根熟?具足孝亲尊师,这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,真正做到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做到了,诸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。在佛门里面称之为法器,就是他有接受承传的条件,这个基本条件就是那两句话。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是一桩事,不是两桩事,你的孝用在对老师就是敬,用在对同学,谦恭,用在对一般世人有礼、有义,礼义。所以一个好的老师,一个善知识,他在默默当中要观察你具不具备这些德行,具足这些德行这是法器,法不传给你传给谁?为什么传给你?你能做到!诸佛菩萨没有私心,谁能做到一定用心教他。做不到的也教,为什么?给他种善根,不是说做不到就不教,做不到也教。能做到的人,知道他会有成就,他能续佛慧命,能够弘法利生,这就所谓是代代的传人,他在这一代接上一代的法,也会把法传到下一代。
我们要学对任何一个人,这个人不愿意接近我们,我们的心、我们的念没有舍弃他。我们知道那暂时的,他迷了,迷得太深,他误入歧途,总有一天他会回来。这一天如果是早,三年、五年他回头,再迟一点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他才回头,再迟一点来生后世。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,必定有回头的一天。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必定作佛,就是时间的远近不相同,怎么能轻视?怎么能不尊重?造作极深罪业的人都不舍弃,这十条后面有。
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举了个比喻,「如子见父,视父而已,无出离心,如来随之,如犊逐母,备将万行,随逐救摄」,这个例子举得好。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,在从前讲,看到这个文字、听到这些话感触很深,现在社会变了,几乎一个世纪不讲伦理道德,不讲孝悌忠信,时间这么久大家都忘掉了。平常在社会上看不到孝悌忠信,也看不到尊师重道,不但看不到,听都听不到,久而久之,自然就忘掉了。
现在儿子看到父亲有没有尊敬心?我们在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的谈话里面有这么一个记载,现在儿女对父母没有信心,信心都没有,哪里会有孝心?为什么没有信心?小孩常常看到父母言行不一致,父母所说的跟他所行的不一样,所以小孩生了疑惑。在古时候,人民对政府、对国家领导人那个信心非常的强烈,那种孝敬跟自己的父母真的是没有两样。现在人民对於国家领导人也丧失信心,所以政府的威信丧失了,什么原因?也就是像做父母亲的人一样,在儿子面前言行不相符。所以今天这样的文字给现代人看到,他看到会笑笑,这简直是笑话。这就是不懂过去的文化,现在的文明变质了,伦理道德降到谷底,几乎等於零,怎么得了!
所以我听到杨老师告诉我,最近有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德们,有不少的校长、老师到汤池去参观,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,感到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要不赶快来救就来不及了。这个看法正确,一点都没错。所以我勉励这些年轻的老师们,什么样的苦都要受,要学诸佛菩萨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你才能够挽救伦理道德。如果说是受不了,救护古圣先贤传统文化这个工作你就不能做。做这个事情很苦很苦,是好事还要受冤枉,还要受别人侮辱,还要受折磨,要受许多的障难,都要用耐心去突破。不为自己,为国家民族、为祖宗的一番苦心,五千年来代代相传。
那要怎么做法?就像这个地方经文教诲一样,从我自己做起,这十条每一条都得要学,活学活用。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,确实提升自己境界。你要是有使命感、有责任感;换句话说,使命跟责任逼著你要成圣成贤。换句话说,读孔子书,你要做现代的孔子,读《孟子》,你要做今天的孟子,什么力量在推动你?使命责任在推动你。今天在这个世间没有孔子、没有孟子、没有释迦、没有佛菩萨,众生的苦难永远不能脱离!所以自己成就才能感化别人,才能教化众生,自己没有成就做不到!
今天同样的,学生对老师失去信心,原因在哪里?老师所讲的没做到。为什么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对夫子的教诲都能接受,没有怀疑?孔子做到了,他教给你的他做到了,孟子做到了,释迦牟尼佛做到了。自己做到再教人,这是圣人,这是佛菩萨;自己虽然没做到,认真努力在勤学,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,这是贤人,这是菩萨;如果自己教人,本身因循懒散,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所教的自己完全不能做到,不但不能做到,连想做的意念都没有,这是凡夫。说得不好听,这是骗人,别人怎么会服你?怎么会接受你教诲?这些道理并不深奥、并不难懂,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、要努力。
这一条怎么学法?诸位要记住,佛门里头有句话,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只要是与我有缘的,这个缘不论是善缘、是恶缘,只要是有缘,就要常常放在心上。我们自己天天诵经拜佛,时时刻刻给他回向,人没有接触到,我这个心愿达到了。善缘,跟我处得很好的人,希望他成就,也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;恶缘,所谓冤亲债主,我们天天给他回向,希望他觉悟,希望他回头。最重要就是化解怨怼,是从自己本身做起,我自己内心不跟他对立,是他跟我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,他就是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都不放在心上。我常讲,不但我没有放在心上,我没有生瞋恚,我没有念头要报复,我反而感恩。你说那什么恩?至少他提升了我的境界。我自己学佛菩萨的教诲,遇到这些障难还有没有瞋恚?现在果然没有瞋恚,果然没有报复,而且还有感恩的心,他提供我的教材,帮助我向上提升,这就是恩惠!所以我每天念念给他回向,这是我应当应该做的事情。他什么时候被感动,一下回头,他是好人里头的好人,中国谚语所谓是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佛经上有两句话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,这是我学佛半个世纪的心得。在澳洲昆士兰大学里面有个教授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说人人是好人,希特勒也是好人吗?我告诉他:人性本善,他怎么不是好人?只是他缘不好,从小没有接受到好人教诲他,变成坏人,学坏了,本性不坏!所以从本性上去看,人人都是好人。希特勒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特别是屠杀犹太人几百万!这个罪过必堕阿鼻地狱。堕地狱的时候他才知道错了,后悔来不及了,谁去度他?地藏王菩萨去度他,什么时候真的觉悟了、认错了,他就能离开地狱。
所以地狱的时间虽然长,也不是定法,这个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。一切法都不是定法,千变万化!一念悔改,性德现前,地狱相就不见了,就超越了。如果个性倔强,死都不肯认错,这个事情麻烦了,他在地狱的时间就长,哪一天开始认错,他就会离开。当然离开,像杀那么多人,杀那么多众生要还债,欠命的要还命,欠债的要还债。所以人在世间,我们现在真的是明白了,想占人家一点便宜,没有这回事情,占不到,为什么?你来生要还。那自己,人家占我们的便宜,我们有没有吃亏?没有吃亏,因果通三世!你能够看出三世因果,你的心就平了,真的是心平气和。像诸佛菩萨一样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你一生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,都会很快乐。
释迦牟尼佛的生活,你看物质生活,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快乐无比!在中国,你看孔子、颜回,箪食瓢饮,不亦悦乎!他那个乐从哪里来?觉悟了。佛说得好,苦是从迷来的,乐是从觉来的,生活再苦,只要觉悟,就得大乐,就得大自在。尤其到一定境界之后,《楞严》里面所说的,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不善的境界在他面前,他全把它转变成最善的。佛做到了,菩萨做到了,我们要学,这就是学什么?学离苦得乐的妙法。
后面举出一位菩萨,实际上这五十三参的五十三位善知识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是古佛再来应化的,不是普通人;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是法身菩萨,已经把他看低了,古佛应化。连善财也不是普通人,都像在唱戏表演一样,演给我们看的。这就是「遍净天王」,遍净天是三禅天第三天的天王,他「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」,这就是这个恩德的表现。古佛再来,以天王的身分,永远随顺众生,众生造业受报,一个人都不舍弃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接著看第六句,「大悲深重恩。见众生造恶,如割支体。故善财童子谓无忧德神云,圣者,譬如有人,唯有一子,爱念情至,忽见被人割截支体,其心痛切,不能自安。菩萨亦复如是,见诸众生,造烦恼业,堕三恶趣,受种种苦,心大忧恼。若见众生,起身语意三种善业,生人天趣,喜亦深故」。这段注解人事不难理解,实在讲含义很深,如果粗心看过,还是很难体会。
悲心属於爱心,佛家讲慈悲,很少说爱,为什么?世间人看到爱、听到爱这个字,里面有情有欲,自然就生起来。可是佛菩萨的爱里面没有情,也没有欲,爱里面是什么?爱里面是智慧,我们讲理智。说得浅白一点,慈悲就是理智的爱,世间讲爱那是感情的爱,所以佛法不说爱说慈悲。慈悲加一个大,大是没有条件的,不附带任何条件,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;如果有条件的,这个慈悲就不能称大慈大悲。
所以佛门讲慈悲有四种缘,第一种缘就是世间人讲「爱缘慈悲」,我爱你对你就慈悲,不爱你对你就不慈悲,爱缘慈悲,这是一般凡夫的。世间有圣人、有哲人,他们的爱心不但是爱家族,他爱社会、爱国家、爱人类,甚至於爱一切众生,那就更大,这一类的在佛法叫「众生缘慈悲」。他这个心量就大,能够扩张到一切众生。菩萨这个慈悲称为「法缘慈悲」,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,已经解悟、明白了。虽然没有到亲证,没有到证悟,只是解悟,真正理解,他接受,不怀疑了,所以他那个爱是无条件的,这称为法缘慈悲。到如来果地,「无缘慈悲」,所谓无缘是没有条件的,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,无条件的,这是如来果地。如来果地是什么样地位?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就是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就是如来。换句话说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同时他就证得一分法身,这个时候他的慈悲是属於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加上最后究竟圆满的佛果,总共这四十二位都是属於大慈大悲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我们今天努力能够达到什么?可以达到法缘慈悲。这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他们的爱心,对於宇宙万物,不但是动物,连植物,连山河大地、矿物都充满了平等的爱心,这叫法缘慈。我们今天的爱心没有了,爱心变成什么?变成自私自利,爱什么?爱名闻利养、爱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个错了,这种沉迷在欲望里头,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如,都比不上。为什么人会堕落到这种地步?没有别的,你要真正追究原因,总的来说,不读书之过!正是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是必然的道理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那你要不好好的教他,他就被染污了,他就学坏了,所以你就晓得教育是多么重要!
诸佛菩萨大悲深重恩表现在什么地方?表现在教导我们。所谓三轮施教,三轮就是心里头念念不舍众生,众生虽然多,遍法界虚空界,诸佛如来心中从来没有忽略一个众生。他真有那么大的能力吗?有,我们怎么相信?我们相信那是性德,性德是圆满的,只要明心见性就是圆满的。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就忘掉,缘不到这么大的境界,见性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学佛明心见性是多么重要。
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?实在说,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环境当中,要想明心见性做不到!那怎么办?换个学习环境,到极乐世界去。到极乐世界的目的,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,最后还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!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晓得净宗跟禅宗、跟天台、跟贤首、跟法相、跟三论没有差别,最后统统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只是在方式上不一样,手段上不一样,目标方向完全相同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对净宗就死心塌地,没有疑惑,而且对其他法门一定起尊重心,决定不会傲慢、不会轻视,一定尊重。就像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,个个都是自己谦虚,赞叹别人。修净宗的跟各个不同宗派在一起,各个不同宗教在一起,一定会学到谦虚,会学到尊重别人,这都是属於性德。
一般讲爱讲一个字,佛讲两个字,讲一个慈、讲一个悲。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?两个字当然是两种意思,慈偏重在与乐,悲偏重在救苦。他有苦难,帮助他拔除苦难,这叫悲;给与他快乐,这叫慈,所以慈悲都是爱心。我们要再问,其他宗教,像基督教、天主教还有犹太教,他们这三教是一家,所依靠的经典统统是《新旧约》。实在讲就好像我们佛教里面的宗派一样,犹太教依《旧约》,基督教依《新约》,天主教是《新旧约》统统都学习,所以成了这么三派。
曾经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时候,南非那边来了几位同修,有几位欧洲人请我吃饭,我们在一起吃饭,他问我:法师,西方的犹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,他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?问了我这个问题。我就用一个比喻答覆他,我说这三个宗教是一家人,犹太教他们崇拜上帝,好比是皇上那一派的,他们是皇上那一派的;而天主教崇尚圣母玛利亚,他是皇后那一派的;基督教他们崇尚的是耶稣基督,是上帝的儿子,是太子那一派。他们听了之后,他说你这个说得很好,我们很容易理解。确实是如此。
你看他们经典里面讲的「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」,那个爱是什么意思?给诸位说,那个爱是佛法讲的慈悲,也是理性的,不是带著感情,没有欲望,是理性的,这我们要知道。《古兰经》里面讲「真主确实是仁慈的」,所以那个仁慈跟佛家的慈悲也是一个意思,这我们要懂得。那就是这些圣人,在古代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,他们用的这些言语、用的这些词汇,对当时那些人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。就如同佛陀当年出现在印度,为当时那些人讲经说法,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都用梵文纪录下来的,我们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,所以要知道对当地人。
这些经典遗留到后世,这就是他教学的影响。像《旧约》里头的摩西比耶稣早多了,比释迦牟尼佛还早,摩西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四千多年,释迦牟尼佛在中国记载才三千年,所以至少要早一千多年,耶稣也有二千多年。古圣先贤我们知道,读了佛经才晓得,统是心现识变。佛菩萨具足十种大恩,我们要问耶稣具不具足?具足;摩西具不具足?穆罕默德具不具足?统统具足,都有发心普被恩,都有难行苦行恩,我们在宗教典籍里面都看到,都有不顾自身恩,都有垂形六道恩,今天我们读的随逐众生恩、大悲深重恩,统统具足!这些宗教我们能不尊重吗?我们能不礼敬吗?你不知道尊重、不知道礼敬,还批评那叫外道,分自分他,这是迷,没有觉悟!觉悟了就是通的,觉悟了真的知道心现识变。
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决定是大慈大悲,随逐众生而不舍,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应以基督身得度,他就现基督;应以佛身得度,他就现佛;应以菩萨身得度,他就现菩萨;应以阿訇身得度,他就现阿訇。我们读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在三十二应里面你看到大悲深重!所以诸佛菩萨、各个宗教里头的大圣大贤,无处不现身,无时不现身。见到众生造恶,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肢体一样,这是比喻,比喻什么?比喻痛心,他的慈悲心才能生得起来,自自然然的去帮助众生。
所以众生有感,什么叫感?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,感到痛苦的时候,那就是感。你看这个地方讲得好,不但众生在堕落受苦时感,造恶业的时候有感,造善业的时候也感。凡是与法性相应的,这是善,与法性相违背的是恶。诸位要知道,大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,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,智慧德相四个字把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里面。佛教人三学,戒定慧。戒是相,是自性的德相,定是德,智慧是慧。戒定慧这三个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,我们讲德能相好,统统包括了。人要认真的学戒定慧,这里可以看到诸佛菩萨欢喜,为什么?你决定不堕三途,你决定不受罪报,不受这个苦报!这个时候诸佛菩萨照顾你、帮助你,用大慈帮助你向上提升。
如果你很不幸迷失了自性,造的是什么?造的是贪瞋痴,贪瞋痴是错误的念头,完全违背了性德,在行为上你造了四重罪,杀盗淫妄。给诸位说,无量无边的罪业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,这四大类是根本的罪业。这不能细说,细说每个字两个小时也讲不完。希望诸位多看看《了凡四训》,《了凡四训》讲得也很笼统,但是已经不错了;你要再详细去研究,你去看《五戒相经笺要》,你去看《沙弥律仪》,《沙弥律仪》的注解注得很详细。另外像《安士全书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,这些东西多读、常读,你才会有深刻的印象,然后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不造恶业。
我们造恶业自己受苦、受折磨,那叫自作自受。你看看多少诸佛菩萨、多少大圣大贤,看到你造作一切不善,他们看到、听到心里多难过,我们能对得起他们吗?这里面包括我们的父母,我们造作恶业堕到恶道,父母心里多难过,老师心里多难过,你的家亲眷属心里多难过,你知道吗?佛菩萨你不知道,你的父母师长、家亲眷属你知道。同样一个道理,你要行善,不但佛菩萨看到欢喜,众神看到欢喜,你的父母、家亲眷属没有一个不欢喜。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,我相信你不会做坏事,你不会有恶的念头,为什么?你在这个世间,关心你的人有多少!
现在人迷得重、迷得深,不但不会关心别人,连关心自己也都忘掉了,这糊涂到所以然处,这很可怕!原因就是不读书之过。所以归根结柢,讲到最后还是教育。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,我们在这些年来,特别强调的伦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宗教教育。这四种教育,伦理教育是根,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究竟圆满,它把诸法实相、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这个东西不是佛教你的,佛菩萨没法子教,是要教你亲证,为什么?究竟圆满这个境界说不出的,大乘教里常讲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不但说不出,不能起心动念,你起个念头已经错了,所以说叫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开口便错,你就没法子说,动念即乖,没有法子想。
怎样能够证得?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巧妙极了,就是放下。放下执著,要真干!在世出世间法里头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不再执著了,真的不执著,这第一道关口你突破了。第一道关口是什么?六道轮回,你超越了,超越了证阿罗汉果,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一部分,不是圆满的现前,局部开了;再进步,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分别也放下,不但不执著,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,那就恭喜你又提升了一级,你是菩萨。虽然你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你还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叫妄想,什么时候再把妄想断掉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做到不起心不动念,你就成佛了。
《华严经》上圆教初地以上,这是法身大士,也叫法身菩萨。这就是佛,天台家讲的「分证即佛」,是真佛不是假佛。在这个境界里头就是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;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。但是宇宙一切的真相,你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个时候的慈悲叫大慈大悲。没有达到这个境界,菩萨的境界、声闻的境界,我们讲妄想还在,执著断掉了,就是法缘慈悲,分别执著断掉,统统是法缘慈悲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他们是法缘慈悲。众生缘慈悲,没有出六道,是六道里面的圣人,我们讲世间圣贤,世间圣贤没有出六道,众生缘慈悲。
这四种我们要清楚,要认真的去学习,要把自己的慈悲心扩大。像在最初,当然爱父母,在家同学你会爱你的妻子、儿女、家亲眷属,然后慢慢扩大到爱你的朋友。我在前面讲的,你能够爱有缘人,无论是善缘、是恶缘,善缘没有贪恋,恶缘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看到他有苦,帮助他;看到他行善,赞扬他,处世为人总要知道隐恶扬善,这是慈悲!再能扩大,慈悲一切苦难众生,你能够爱护一切动物,不杀害一切动物,就是蚊虫、蚂蚁、苍蝇、蟑螂,你都能跟它和睦相处。它有灵性,它懂得人的意思。我们的经验很丰富,跟这些小动物相处,都很听话、很合作。再推广对植物,花草树木,要用慈悲心来相处;再扩大到天地万物,这是佛法讲的一片慈悲,你的心情多么舒畅。无论在什么地方,见到一些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看到它有苦难,随手一定会帮助它,看到它生长得很好,一定非常欢喜,赞叹它、爱护它,养自己的大慈悲心。
佛弟子选择素食,为什么?世尊在经上讲的,菩萨慈悲,不忍食众生肉。梁武帝读到了,从自己做起,所以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。佛陀当年在世是沿门托钵,托钵一定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不能挑剔。所以一直到现在的小乘,你看泰国、缅甸、斯里兰卡,小乘人还是出去托钵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所以他们不是吃素,这是什么?方便。要人家特别给你准备素菜,就为难别人,这不可以的。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也是吃三净肉,到中国不要托钵了,都接受帝王大臣、长者居士们的供养,不要出去托钵了,可是还是肉食,还没有吃素。梁武帝提倡素食,所以学佛吃素在全世界只有中国,其他国家里头都没有。这是一桩好事情,真正的好事情。
尤其现在的肉食,因为这些畜生,不但是你家里养的,现在连野外的、野生的都带许多的病菌,为什么?整个地球环境被污染了。家里养的那更不必说了,完全用些化学的饲料,这个饲料是最不健康的,怎么敢吃!你吃了怎么会不长病?所以环保,全世界人都知道,环保意识是有了,可是环保没有办法真正做到,这桩事情也是要从每个人觉悟,要从自己做起。首先要做到心理健康,然后才能够影响外面的环境;现在我们的身心不健康,严重的染污,影响外面的环境,也是严重的染污。
这个事情在现前社会真的是头等大事,如果不能改善,这个地球的环境能不能适合人再在此地居住是大问题。到不适合人类居住,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整个就毁灭了,灭绝了。谁造的?是人自己造出来的,可不是自然灾害。佛经上说得好,众生的业感,你造作的不善业会感到这种果报,你说多可怕!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从我们本身改进,这个改进就是断一切不善业,不再造恶了。十恶业要断,十善业要修,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的「十恶八邪」,还有一切不善的习气一定要认真的去改。天天改,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,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,常常想念到佛菩萨的恩德。
这一段清凉大师引的这段文很好,诸佛菩萨见诸众生,造烦恼业。现在还没有堕三恶道,但是你要细心观察,三恶道的影子已经出现了,也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那个形相,在他日常生活当中隐隐约约的,你要是细心观察你能看到。什么样子?畜生迷惑颠倒,没有智慧,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、是非善恶,没有能力辨别,贪瞋痴的意念很重很重。在日常你从相貌上看,从言行举止上去看,不像是人天两道,而是像三恶道。你细心观察,虽然现在还没去,你就会知道他的前途是在三恶道。
如果你要发现周边确实有这些人,会提醒自己的警觉,看到别人,回光返照想想自己,自己有没有这些现象,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。当然最好的是用戒经,像我们现在一般同学,你们用《弟子规》、用《十善业道》,用这个标准好!起心动念、言谈举止不违背《弟子规》,你就是个好人,佛菩萨看到欢喜。出家学佛的同学一定要天天念《沙弥律仪》、念《弟子规》、念《十善业道》,这三样东西做到了,佛菩萨欢喜!
末法时中,在这个年代你还能做到,你真了不起!我相信诸佛菩萨都如是赞叹,你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肯定的!所以这是有把握往生。你要不在这上奠定基础,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,这李老师过去他老人家常常讲的,他说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、三个,简直是不成比例。为什么?心行不相应,「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这是我们自己要警觉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