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五一0卷) 2006/1/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510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第二段出家受戒偈颂第八首看起:
【正出家时。当愿众生。同佛出家。救护一切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解释得不多,只有两句话,「落发披衣之后,为正出家」。出家这个意思在前面都说过了,四种出,身心俱出,四种家也是统统都出了。出田宅家,出烦恼家,出三界家,出无明家,这四种家俱出,这叫『正出家』,这是同诸佛如来一样的发心。所以菩萨发愿,『当愿众生,同佛出家,救护一切』。这一愿就把出家的意义、出家的目的完全宣誓出来了。
为什么出家?救护一切。在家能不能救护?在家也能救护一切。可是救护一切要做到究竟圆满,出家是一种很好的示现,令众生在这个形相里面得很大的启示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家,不但在当时,在我们后世,到现在佛灭度,中国人记载,今年是三0三四年(二00五年是三0三三年,今年应该是三0三四年),三千年以后的人读释迦牟尼佛的传都非常受感动。释迦牟尼佛如果不出家,以在家国王的身分来护持佛法,也能令人敬佩。可是娑婆世界这些凡夫,看到你是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你要救护一切众生,还有很多小百姓不敢跟你接触;纵然接触,也装模作样,规规矩矩,不敢亲近,不敢多说话!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,出家相是平等相,跟大众接触,特别是平民、苦难的众生,见到出家人能生起一分亲切感,这个度化众生效果就大,方便太多了,这是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。菩萨要救护一切众生,想想还是用出家这个形相好,出家这个形相可以普度一切,尤其是平等普度一切,他能做到。
我们知道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如果我们真的要学佛,学佛的发心,学佛的存心,学佛的大愿,学佛的大智大德大能,这才发心出家。在中国历史上,确实像玄奘大师一样,人家问他为什么出家?「远绍如来,近光大法」,也有的地方说「近光遗教」。远,这是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时间远了,玄奘大师那个时代也是一千多年,将近两千年;绍是继续,叫续佛慧命。续佛慧命就是远绍如来,继承佛陀的教诲,把佛陀教诲发扬光大,那就是近。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这就是同佛出家,同佛出家就是这个意思。
没有出家之前,你对於佛不认识,你怎么能同佛?所以要认识。玄奘大师他的哥哥先出家,大概对於佛法薰习有一定程度的认知,他才发这么大的心。也很难得,真的他有成就。不怕苦难,到印度去求学,在印度住了十七年。回来之后,一生从事於翻译的工作。玄奘大师所翻的经,分量是最大的,一千多卷。他出家,跟他出家的愿望完全相应,他都做到了。
玄奘大师的这个愿,实在说,应该是后世所有出家人共同的愿望。你出家干什么?出家就这个事情,续佛慧命,弘扬佛法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就这个事情。这就完全正确了。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首先自己的苦有没有离?自己的乐有没有得?如果自己还没有离苦得乐,怎么能教人离苦得乐?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。愿是发了,对於佛法确实是有正知正见,正确的认识,出家之后要真正学习。
佛家讲修行,我们现在人讲学习,是一个意思。但是「修行」这个名词更贴切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我们的行为不正、错误了,错误的行为要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行为太多了,无量无边!佛陀教导我们,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:言语,口业的行为;身体的造作,身业的行为,就是你一举一动;念头,起心动念,意业的行为。你这三大类的行为有错误、有偏差,为什么说你有错误、有偏差?你有烦恼,你有忧虑。这个烦恼、忧虑从哪来的?从错误行为所引发的,我们讲果报,有因必有果,有果一定有因。
佛经里面常讲到的三苦八苦,六道三途无始以来的轮回,这从哪来的?这是苦,都是造作一切不善业的感召。现在佛教我们,把我们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,那就没事了,这些苦的果报就都没有了。所以苦报,在果报上不能解决,要懂得在因上解决。譬如众生遇到的灾难很多,世间也不错,有很多慈善的机构专门救济这些苦难。他没得吃的,送粮食给他;没穿的,送衣服给他;没有地方住的,盖一些房子让他们能够安居,这些人靠救济生活,总不能一辈子都靠救济。这是果,果上不能解决问题,要知道从因上解决。他为什么贫穷?为什么会邪知邪见?为什么愚痴?为什么造作恶业?你能从这上面去想,你就能找出他的因。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让他觉悟。什么叫觉悟?让他知道自己行为错误了,这就是觉悟。觉悟之后他才修行,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。修就是修正,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叫做修行。
所以佛讲的经,经律论这是三大类:戒律是帮助你修正言语造作,就是身口的行为,戒律是个标准;经论是修正你错误的思想见解。只要思想见解正确,言语造作自然没有过失,你就不造业了。不造业就没有业感,业感的是三途六道十法界。行为统统修正过来,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,那就真的离苦,真的得乐。
所以「救护一切」那个终极的目标,是要帮助一切众生不但是脱离六道,而且脱离十法界。这在大乘教里头,也就是一定要教导众生人人开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就超越十法界,这才叫救护一切。这「一切」两个字是双关语,里面含的意思很多,可以说一切众生,可以说一个众生一切的迷惑颠倒、一切的错误造作,都能讲得通。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为这桩事情。
为,这是对我们凡夫现前的说法,佛有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?给诸位说,没有。事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,比任何人都负责,心里头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,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这我们就难懂了,这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这事情怎么个做法?起心动念,你想做,做得不圆满。为什么不圆满?因为你有障碍,你的烦恼习气没断,无论做什么好事,不会做到十全十美。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,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在我们凡夫地,我们想学佛,学了不像,为什么不像?这就是说,佛是无心,我们是有心,或者换句话说,佛无念,我们有念头。佛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们起心动念,不但起心动念,我们还有严重的分别执著,怎么做得像!
古时候道场寺院大众确确实实发心跟现在不一样。古时候人发心出家,真的是不能说是完全「同佛出家」,有几分像。清朝初期以前,出家人确确实实有这个愿,有慈悲心救护一切;往后逐渐变质了,把出家这个事情当作一种行业,谋生的行业,这就错了。这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从前出家要经过考试的,那个不容易!顺治废弃之后,不要考试了,什么人都可以出家。所以出家人的素质一落千丈,跟从前这些大德不能比。真的,当然这里头出家也有真正出家的,同佛出家,不受染污,有幸遇到真善知识承传,他有成就,他也能影响社会,真正做到救护一切。
救护一切,不但是凡夫僧,就是诸佛菩萨再来,我们也常常听说: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什么人无缘?是不是一生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?对的,那是无缘,一生没有接触过。更重要的,天天在道场,天天在佛门,也天天听经闻法,习气不断,不能够依教奉行,佛陀的教诲没有法子落实,那也叫无缘。为什么这也是无缘?业障深重,把他这种缘分障碍住了。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太多了,不但佛灭后,佛陀在世这个现象已经明显的呈现在眼前。
经典上有记载,佛陀在世在舍卫大城讲经的时间很长,很多经典都是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的。舍卫大城的居民,三分之一亲近过释迦牟尼佛,就是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,曾经听他讲过经,或者是一生见过一次面,参加一次、二次讲经的法会;另外三分之一知道有这个事情,知道有个释迦牟尼佛,没见过面,从来也没有去听过经;还有三分之一,根本不知道这舍卫大城有释迦牟尼佛,没有听说过,不知道。你看,佛在世的时候缘就不同。所以决不是跟佛见过面,听佛讲过几次经、说过几次法的,那叫有缘人,不是;有缘人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才叫有缘人。
现在信佛的人很多,对於佛法的教理能理解的人就不多了,能够依教奉行的人就更少。你一层一层淘汰下去,最后佛度有缘人没几个!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,我们是在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,在哪个阶段?单单讲信,信有迷信、有正信、有真信,不一样。你大概迷信是半信半疑,你不能说他不信,你也不能说他真的相信。一般进入佛门,多数都是迷信进来的,对佛法一无所知,他就相信了;听听别人劝导他,相信了。行,接引入门,可以;入门之后,你要解、你要认识。真正认识之后,你这个信叫正信,你就不是迷信了;你确实了解它,你相信,这正信,未必是真信。
真信是什么?真信就是真干。佛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,真的断恶,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。所以早晚课,我以前讲得很多,早课是什么意思?提醒自己,今天一天要依照佛陀的教诲,不要犯过失,早课的意思。晚课的用意,晚上认真反省,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错了?身口意三业反省,起心动念有没有过失?言语有没有过失?身体造作有没有过失?晚课是反省改过,叫真修行。今天犯的过失,希望明天不要再犯了,天天反省、天天改过,这个人是真信。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天天反省,不能时时改过,这个信顶多是正信的阶段。正信是什么?你不迷信,你确实了解它,你对於佛菩萨尊敬,你对於经典尊重,可是你很喜欢学习,但是你做不到,这属於正信,你不是迷信。你做不到就不是真的,做到才是真的。
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,韦提希夫人,这是个皇后,遭家庭、国家的变化,我们现在讲的是政变。儿子不孝,害死父亲,他继承王位;母亲虽然没有杀害她,把她幽禁,限制她的自由,遭这么大的难!这对夫妇是佛的护法,也是佛的虔诚弟子,在遇难的时候,求佛来帮助她。佛有神通,到她禁宫里面为她说法,十六观的缘起,《十六观经》是这么来的。告诉她,真正修行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条件,这基本条件就是「净业三福」。我们知道,净业三福不仅是修净土的基础,是大小乘所有一切佛法共同的基础。第一个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这并不是佛法,这是什么?你真正学佛必须具备的基础。我们有没有做到孝养父母?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?奉事师长在中国的言语里面称为尊师重道,就是佛法讲的奉事师长。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
现在我们把这四句,这第一条四句落实在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。《弟子规》是世间法,世间法做人都做不好,怎么能学佛?入佛这个学校,还是有条件的。虽然佛度众生,恶人也度,恶人回头,他忏悔、他回头,那就是善人,转恶为善。本来不孝父母,佛一说,他懂得孝顺;本来不尊重师长,受了佛的教诲,他懂得尊重师长,懂得尊师重道。回头了,回头是岸!这是真正接受佛菩萨的教诲。他不断的向上提升,最后达到转凡为圣,小乘四果,小圣,大乘菩萨称大圣。在大乘里面,三贤位称圣人,十地位称大圣;三贤称菩萨,十地称摩诃萨,摩诃萨叫大菩萨、大圣。所以要懂得诸佛菩萨出家那一种弘愿、那一种的志向,我们要学习,要向他们看齐,要认真努力。
从哪里下手?一定是从亲近善知识下手,学!谁是善知识?经典是善知识。在中国我们今天讲的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是真善知识。你在这里面学习,哪里会有错误?经典里面所说的,都是当人自性本具的性德,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相。它讲迷悟、因果,说得透彻!宇宙之间万事万物,这道理、事实真相、因果的演变,没有一样没说到;包括到近代科学里面所发现的,大乘经教里头统统都讲到。言语文字虽然不多,你要细心去读、去观察、去思惟,比现在科学家那些报告,内容还要丰富、还要正确,真正是简要详明。
譬如自古以来多少哲学家、科学家、宗教家在探讨宇宙的奥秘,宇宙怎么来的?什么原因来的?这些森罗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?大乘教里真是简单,《华严经》说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就给你解释清楚了,心现识变。佛没有说神造的,所以西方有些学者,像英国汤恩比博士,他就肯定佛教是无神论者。但是佛教并不排斥其他宗教里面崇拜的神,佛教不排斥、不反对,但是本身没有说。造物主是心性,所以在佛门里常讲「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」。这个话的意思,就是你果然明心见性了,这个宇宙之间万事万物,一切的道理、奥秘、演变,你全都明白了。
怎样才能明心见性?佛家有方法,从戒定慧。戒是什么意思?把你无量劫来这个不良的行为习气,帮助你改掉,因为它是障碍,障碍你的清净心(清净心就是禅定),它在障碍你。清净心是真心,真心障碍住了,你怎么会觉悟?真心起作用就是大彻大悟,就是明心见性。必须把这些障碍(就叫业障)要除掉,让你真心现前。所谓是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真心起作用,就是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现前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是般若,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这个智慧一开,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性相理事因果统统明了了,这才叫破迷开悟,这才叫究竟的离苦得乐。菩萨出家修行证果就为这个。
所以四弘誓愿说尽了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就是救护一切。你要想救护一切,先要救自己;要救自己,头一个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烦恼断了之后,你要成就智慧、成就学问、成就你的能力,你才帮得了忙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最后还要达到究竟圆满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佛是什么?是读书、是求学,求学一定要拿到最高的学位,佛道是最高的学位,无上正等正觉。你救护一切就得大自在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。
出家,发这个大愿,当然自己具足,也当愿众生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希望都能同佛出家。这个意思就是广义的,同佛出家,心出身不出,在家菩萨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不能够离开社会,社会里头各行各业菩萨要参与。哪个行业里头都有菩萨、都有佛,所以在家菩萨多。出家菩萨是专门从事於佛陀教育工作的,如果不是专门从事於佛陀教育,那就用在家出家,心出身不出,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起带头、都起模范的作用。那是什么?不为自己的利益,为社会的利益,为众生的利益。无论做哪个行业工作,他是这个观念,你就晓得这个人是菩萨,他不是凡夫。凡夫是为自己,菩萨是为社会、为众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下面的经文,第九首偈:
【自归於佛。当愿众生。绍隆佛种。发无上意。】
九、十、十一这三首偈,我想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,就是三皈依。不过祖师把这首偈颂里面改了几个字,『自归於佛』改成皈依佛,「自皈依佛,自皈依法,自皈依僧」,三皈依。皈依佛第三句、四句现在很少用『绍隆佛种,发无上意』,而多半用「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」。当然,体解大道也真正是绍隆佛种,可是我觉得还是绍隆佛种的意思好。为什么?给现代人有高度的警觉。你看中峰禅师《三时系念》,《三时系念》我们净宗在冥阳两利里面用得多,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》里面是用的「绍隆佛种,发无上心」,可见得祖师一定也深深能够体会到这句给我们很大的警惕。绍是继承、延续,隆是发扬光大。
首先,我们要认识,你看皈依佛,不是我弟子某某皈依佛,自皈依佛,这个意思很深。自是我们本人,佛是什么?佛是我们自己的本性,不是外面的佛。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,为我们说明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这是什么?道理你要懂得!弥陀是自性弥陀,释迦当然不例外,自性释迦,自性毗卢遮那,没有一法离开自性。为什么?心现识变。皈是什么?皈就是回头,回头是岸,我们迷失了自性。佛是自性觉,印度这个「佛」的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,觉而不迷。我们现在迷了,自己迷了,赶紧回头向自性觉,这叫真皈依,这就不迷信了。
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你要皈於心外之佛,你就变成外道。佛家这个「外道」,这两个字不是骂人的,是说心外求法,这是外道。心外没有法,心外没有佛,心外也没有僧,心现识变,你要懂这个道理。然后这句话你才真正明了,因为这个三皈是佛教里面最高的指导原则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一切法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则、三个纲领。你看看一出家马上就受三皈,老师就把学习的纲领原则传授给你,这是你一生修学的目标方向。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都不离开这个原则,所以称之为三宝。
我们读《坛经》,看到一千四百年前,现在说应该是一千四百年前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为大家传授三皈,他没有用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没有用这个。他用的是什么?他用的是「皈依觉,皈依正,皈依净」。我读了《坛经》之后,看看现在三皈用的这些誓词,我就联想到六祖能大师为什么要用「觉正净」,为什么不用传统的这个誓词「佛法僧」?这里头一定有道理在。
惠能大师那个时代,佛法传到中国差不多有七百年了。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东汉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汉明帝派特使到印度请来摩腾、竺法兰,这两位法师带著佛经、带著佛像到中国来。在这以前,民间来的有,那就很早了,但不是国家提倡的,所以影响不大。国家提倡、国家启请,影响就大!七百年时间也相当长,肯定是受持三皈就产生误会了。那现在又过了一千多年,误会是愈来愈严重,变成迷信了。听说皈依佛,就想到佛像,谚语所谓「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」,它能保佑你吗?可是今天普遍都产生这个误会。所以他老人家换个名词,不用佛法僧这个说法,把它换成觉正净,大家看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不会产生误会。皈依觉,然后下面解释,「佛者觉也」,觉而不迷,这是佛。所以「自皈依佛」,就是自迷回归到自性觉,这样讲法就很明白了。
我们今天是自性迷,从自性迷回归到自性觉,这才叫真正皈依佛。这个意思是好!可是我们觉不了。哪个人不想觉、不想开悟、不想大彻大悟?大彻大悟就是大觉,就是觉不了。不觉的原因,要知道自性觉是本有的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讲得好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不觉就是迷,迷本来没有,觉是本来有的。你现在为什么不觉,变成迷了?《楞严经》里头佛说得好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有无明,那个迷就愈来愈严重,迷了之后就回不了头。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三细六粗是讲宇宙现象的由来,森罗万象、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,这说得清楚。
什么叫无明?什么叫不觉?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讲,起心动念就是无明,起心动念就是不觉。觉心是不动的,清净寂灭,那是觉心、真心。真心不动,妄心是动的,起心动念是动的。虽然现在我们起心动念,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,真心依旧如如不动,妄心在动。妄心虽然在动,并没有妨碍真心,你真心还是不动的。现在问题在哪里?你不用真心,你用妄心,真心不做主,妄心当了家。古人有比喻很好,真心是主人,妄心是家里佣人,现在怎么样?主人不管事,佣人当了家,麻烦就来了。什么时候主人管事,佣人听使唤,这就正常了。佣人听使唤,那就是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面随类化身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听使唤。主人当家,就是真心。由此可知,一真法界,主人当家,十法界都是佣人当家。十法界愈往上面去,佣人权愈小,他还是当家,愈往下去,佣人的权愈大,这个比喻好懂。
所以佛常常给我们讲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妄心,妄心分三等。妄心就是无明,就是起心动念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们就真心当家,真心当家是如如佛、本来佛。所以要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假的,本来没有,真心里面没有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完全是虚妄的。佛菩萨觉悟,佛菩萨把真心找到了,回归到自觉,回归到本觉。你想学佛,你想同佛,你就得向这个方向、向这个目标。可是妄心,无量劫来凡夫就以为这是真心,错认了!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叫「认贼为子」,你不知道它虚妄,你以为它是真实,错了,它不是真实的,它是虚妄的,这就造成了知见的错误。用这个心,你决定不能解决问题。
今天像整个世界动乱的问题,如果不回归自性,这个乱象、衰相必然是一年比一年严重。继续下去,那真的像西方宗教里面所说的,世界末日。世界末日有没有可能?细心观察,冷静的去思惟,可能,很可能。说到这里,每个人才稍微有点警觉心。这个世界末日哪一天发生?没有人知道。宗教里面说,世界末日到底哪一天发生,只有神知道,他说除了真神之外,天使都不知道。可是世界如果有变化,它不是突然的,它不是一天突变的,慢慢在那里变。慢慢在那里变,一定有预兆!没错,你只要从这些徵兆上去看,你就晓得,末日距离我们现在愈来愈近了。
我也常常劝导同学们,你们冷静观察,十年跟十年做个比较,容易看出。这个十年,过去的一个十年,就是二十年;再过去十年,就是三十年前;再过去十年,四十年前。你这样子一个阶段、一个阶段的比较,先看社会的状况、人民的生活,再观察一切众生三业的造作,你会得出一个结论。十年是一个阶段,一个阶段不如一个阶段,这个现象很可怕!如果不能改变,还继续向这里发展,那十年之后、二十年之后、三十年之后,我们都不敢想末日会不会现前。
人类不善的造作,影响自然的变化。宗教里头常说,每个宗教都这样讲,说完之后劝人,人心要向善、要忏悔、要改过,要以仁慈待人接物。「施(布施)比受更有福」,这基督教说的。如果都能够接受宗教的教育,都能够接受因果的教育,我们回心向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这个末日的灾难肯定就化解了;纵然不能完全化解,总化解一半以上!那末日的时间当然推迟了,这肯定的。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个问题科学技术不能解决。你看今天地震,科学能不能解决?海啸能不能解决?不能解决。地球地壳的变化,能不能解决?现在大家知道,南北极的冰在融化,高原的冰河也在融化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南北极的冰要是完全融化了,现在融化速度很快,海岸线海水要上升五十米到七十米。换句话说,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统统都被海水淹没。这是说其他的灾难没有,海水涨了,上涨!南北极的冰块融化,海水上涨,这地球上陆地就缩小,按照一般来说,陆地最少少四分之一,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。现在讲,低於海拔五十米到七十米的地方统统都会被淹没,没有法子解决。科学家知道这个事情,怎么能防止让南北极的冰块不融化?空气的污染、水污染,现在是非常严重而且迫切的问题,这问题怎么解决法?所以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提醒我们要觉悟,觉悟就是不可以再造恶业。念头不善,你意业的染污;言语不善,口业的染污;身体造作不善,身业的染污。三业都不善,愈迷愈深。
所以「自归於佛」这一句我们要认识清楚,不能错会意思,没有迷信。「当愿众生,绍隆佛种」,这前面讲的出家,同佛出家。绍是继承,续佛慧命,佛种是自己的慧命。佛种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是自性。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头圆满具足十法界的种子。十法界有佛种,佛种是永恒不灭的。佛种是什么?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。佛性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,这是佛性。一切众生统统都有!现在迷了,迷而不觉。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好,为什么迷了?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话说得很明白。如果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,佛性就现前,佛种就现前了。这个道理要懂,要认真的干。
从哪里干起?先从浅的干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。不执著,你就能随缘,你就得自在!连这个身都不执著、我都不执著,无我!执著就错了。这个身相是四大五蕴和合而现的这么一个形相,四大五蕴里头你去找「我」不可得!你在四大五蕴里头去觅我,了不可得,就说明没有我。你为什么把这个东西执著是我?因为执著是我,这里面产生了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,无量的烦恼、无量的罪业,错了。
真正学佛,做佛的弟子,你要跟佛一样、跟菩萨一样,把这个舍掉。这个东西舍掉之后,叫阿罗汉,正觉,小悟,虽然没有彻悟,小悟。不再执著这个,六道没有了。你到六道里面来,那是行菩萨道,回小向大,行菩萨道,来帮助众生觉悟的。自己觉悟,做一个觉悟的样子给众生看。虽然形相跟众生一样,里面可完全不相同。形相,和光同尘,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。现身不是有意的,有意现什么身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无意。无意怎么能现身?真难懂!幸亏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给我们做了科学的证明。我们看到这个实验恍然大悟。水没有心,它为什么能随人意思?水从哪里来的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水的本体是什么?是法性。法性就是佛性,法性就是真佛,法性就是佛种,法性是自己的真心。确实随众生之感,众生起心动念,它就有感应,善念就有善的应,恶念就有恶的应。山河大地,整个宇宙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随心应量。
我们从这个科学证明上,把多少年来这个疑惑断掉了,这个境界在大乘教里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。我们也明了什么叫不思议,思是思惟,不可以思惟,议是议论,研究讨论都不可以,自然的。你只要加上思惟,加上研究讨论,真相就不见了,这是什么?叫世间法。加上思惟、议论就是世间法,就是迷,世间人讲世智辩聪,这佛经上讲世智辩聪,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。离开一切思议就是不思议,真相现前了,真相才能现前。所以从水结晶里面去看到了真相,这真相是局部的。从局部,你就能够想像到全体。我们对水不同的念头,它产生不同的反应。我们对山河大地、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两样。我们的善念,整个山河大地、一切众生的反应决定是美好的;我们的恶念,那决定是恶劣的。你从一法,你就能够懂得一切法。世间人常讲的「闻一知十」,这不只知十,闻一知一切。
怎么样去证得?没有别的,放下。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。放下执著,你是正觉,阿罗汉;放下分别,你是菩萨,正等正觉;放下起心动念,你是佛,无上正等正觉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就是放下、看破。看破是什么?看破是明了;不要通过思惟,不要通过想像,自然就明了。你为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不明了?事实真相就是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,你为什么不明了?你有业障,有障碍。这三大类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,尘沙烦恼就是分别,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,障碍你的真心,障碍了事实真相的认知。
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得人身、闻佛法,遇到正教!有这么多同参道友互相在一起学习,共同勉励,要真干,要真正发心,绍隆佛种。首先要绍隆自己的佛种,自己要真修真的证;然后再把它发扬光大,绍隆释迦牟尼佛的佛种,正法久住!把世尊的教诲、诸菩萨的教诲与我们自己学习的心得,我们自己学习所得到的受用,介绍给这个世间一切众生,与大家共享,这就叫弘法利生。
「发无上意」,发是发心,意就是心,所以祖师把它改作「发无上心」,跟这个意思是完全相同的。无上心是如来果地究竟圆满所证得的,无上正等正觉,一定要以这个为终极的目标。所以这句话很重要,重要在哪里?不可以得少为足。你得到正觉,你就觉得很满足,超越六道了,回过头来看六道,六道的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阿罗汉。像经上讲的,你有能力知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,真的是可谓神通广大!你到哪里去旅行,不需要交通工具,想到哪里去,他就到了。
这好像是神话一样,不是神话,为什么?阿罗汉已经突破了时空,也就是说,他没有时间,他没有空间。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,所以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就在眼前;没有空间,没有距离,所以他能够随心应量。阿罗汉就有这个境界了,何况菩萨?更何况佛陀?时空突破了,那个生活的境界跟我们完全不同,我们这个生活空间太小太小,我们跟他不能比,他再上去跟菩萨也不能比。所以不能够停留在小果,不能停留在这里,一定还要向上提升。
再往上提升,那就是要发心,发同佛之心、同佛之愿,那就向上升了,向上升就是菩萨。再继续把分别舍掉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;不分别的心,平等了。不执著,阿罗汉不执著,他心清净了,他只得清净,平等还没得到;菩萨得平等了,正等正觉。到菩萨境界,也是怕了,怕自己就很满足了,满足就不能往前进,决定不能有这种念头发生,永远往上提升。我们知道大乘菩萨在此地有四十一个位次,四十一个位次是从十住算起的,十信位不算;十信位没有离开十法界,初住超过十法界了。所以这发无上心太重要了。如果不发无上心,他就不能向上提升。一定要发,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,也就是说,自性上面不能有丝毫的染污,要把所有的障碍、所有的污染放得干干净净,这才到圆满。圆满,究竟佛果,无上正等正觉。所以你发心的时候一定是求无上正等正觉,要发这个心,这个心叫大菩提心。如果只是到菩萨,你是发个菩提心,正等正觉;是阿罗汉,阿罗汉没有发菩提心,只是到正觉,菩提心没发出来。菩提心是大觉,佛是无上觉。这每一句里头含义都很深!
你这种心发了,到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这个时候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了,起心动念也没有了。一真法界里头,平等的法界,无上心还有作用吗?有作用,这个作用不可思议,你没有办法想,你也不能够去讨论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一真法界的菩萨修行无功用道,它就起这个作用。也就是说,三大阿僧只劫把根本无明习气统统断尽,一直往上提升,那是什么力量在操纵?就是这个念头。这个念头在那里没有,在因地上发的,就是在我们今天初学佛的时候起心动念,坚定的愿心,将来在破一品无明之后,断无明习气,它自自然然产生力量。理跟事都很难懂,要很细心的去体会,明了一个彷佛。真的境界,这个境界没办法,这不可思议。不可思议,佛也给我们说出一点门道,在这里引导我们。我们从这个引导得到一点讯息,於这个讯息深信不疑,菩提道上就起作用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第二段出家受戒偈颂第八首看起:
【正出家时。当愿众生。同佛出家。救护一切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解释得不多,只有两句话,「落发披衣之后,为正出家」。出家这个意思在前面都说过了,四种出,身心俱出,四种家也是统统都出了。出田宅家,出烦恼家,出三界家,出无明家,这四种家俱出,这叫『正出家』,这是同诸佛如来一样的发心。所以菩萨发愿,『当愿众生,同佛出家,救护一切』。这一愿就把出家的意义、出家的目的完全宣誓出来了。
为什么出家?救护一切。在家能不能救护?在家也能救护一切。可是救护一切要做到究竟圆满,出家是一种很好的示现,令众生在这个形相里面得很大的启示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家,不但在当时,在我们后世,到现在佛灭度,中国人记载,今年是三0三四年(二00五年是三0三三年,今年应该是三0三四年),三千年以后的人读释迦牟尼佛的传都非常受感动。释迦牟尼佛如果不出家,以在家国王的身分来护持佛法,也能令人敬佩。可是娑婆世界这些凡夫,看到你是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你要救护一切众生,还有很多小百姓不敢跟你接触;纵然接触,也装模作样,规规矩矩,不敢亲近,不敢多说话!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,出家相是平等相,跟大众接触,特别是平民、苦难的众生,见到出家人能生起一分亲切感,这个度化众生效果就大,方便太多了,这是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。菩萨要救护一切众生,想想还是用出家这个形相好,出家这个形相可以普度一切,尤其是平等普度一切,他能做到。
我们知道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如果我们真的要学佛,学佛的发心,学佛的存心,学佛的大愿,学佛的大智大德大能,这才发心出家。在中国历史上,确实像玄奘大师一样,人家问他为什么出家?「远绍如来,近光大法」,也有的地方说「近光遗教」。远,这是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时间远了,玄奘大师那个时代也是一千多年,将近两千年;绍是继续,叫续佛慧命。续佛慧命就是远绍如来,继承佛陀的教诲,把佛陀教诲发扬光大,那就是近。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这就是同佛出家,同佛出家就是这个意思。
没有出家之前,你对於佛不认识,你怎么能同佛?所以要认识。玄奘大师他的哥哥先出家,大概对於佛法薰习有一定程度的认知,他才发这么大的心。也很难得,真的他有成就。不怕苦难,到印度去求学,在印度住了十七年。回来之后,一生从事於翻译的工作。玄奘大师所翻的经,分量是最大的,一千多卷。他出家,跟他出家的愿望完全相应,他都做到了。
玄奘大师的这个愿,实在说,应该是后世所有出家人共同的愿望。你出家干什么?出家就这个事情,续佛慧命,弘扬佛法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就这个事情。这就完全正确了。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首先自己的苦有没有离?自己的乐有没有得?如果自己还没有离苦得乐,怎么能教人离苦得乐?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。愿是发了,对於佛法确实是有正知正见,正确的认识,出家之后要真正学习。
佛家讲修行,我们现在人讲学习,是一个意思。但是「修行」这个名词更贴切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我们的行为不正、错误了,错误的行为要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行为太多了,无量无边!佛陀教导我们,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:言语,口业的行为;身体的造作,身业的行为,就是你一举一动;念头,起心动念,意业的行为。你这三大类的行为有错误、有偏差,为什么说你有错误、有偏差?你有烦恼,你有忧虑。这个烦恼、忧虑从哪来的?从错误行为所引发的,我们讲果报,有因必有果,有果一定有因。
佛经里面常讲到的三苦八苦,六道三途无始以来的轮回,这从哪来的?这是苦,都是造作一切不善业的感召。现在佛教我们,把我们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,那就没事了,这些苦的果报就都没有了。所以苦报,在果报上不能解决,要懂得在因上解决。譬如众生遇到的灾难很多,世间也不错,有很多慈善的机构专门救济这些苦难。他没得吃的,送粮食给他;没穿的,送衣服给他;没有地方住的,盖一些房子让他们能够安居,这些人靠救济生活,总不能一辈子都靠救济。这是果,果上不能解决问题,要知道从因上解决。他为什么贫穷?为什么会邪知邪见?为什么愚痴?为什么造作恶业?你能从这上面去想,你就能找出他的因。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让他觉悟。什么叫觉悟?让他知道自己行为错误了,这就是觉悟。觉悟之后他才修行,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。修就是修正,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叫做修行。
所以佛讲的经,经律论这是三大类:戒律是帮助你修正言语造作,就是身口的行为,戒律是个标准;经论是修正你错误的思想见解。只要思想见解正确,言语造作自然没有过失,你就不造业了。不造业就没有业感,业感的是三途六道十法界。行为统统修正过来,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,那就真的离苦,真的得乐。
所以「救护一切」那个终极的目标,是要帮助一切众生不但是脱离六道,而且脱离十法界。这在大乘教里头,也就是一定要教导众生人人开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就超越十法界,这才叫救护一切。这「一切」两个字是双关语,里面含的意思很多,可以说一切众生,可以说一个众生一切的迷惑颠倒、一切的错误造作,都能讲得通。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为这桩事情。
为,这是对我们凡夫现前的说法,佛有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?给诸位说,没有。事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,比任何人都负责,心里头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,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这我们就难懂了,这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这事情怎么个做法?起心动念,你想做,做得不圆满。为什么不圆满?因为你有障碍,你的烦恼习气没断,无论做什么好事,不会做到十全十美。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,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在我们凡夫地,我们想学佛,学了不像,为什么不像?这就是说,佛是无心,我们是有心,或者换句话说,佛无念,我们有念头。佛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们起心动念,不但起心动念,我们还有严重的分别执著,怎么做得像!
古时候道场寺院大众确确实实发心跟现在不一样。古时候人发心出家,真的是不能说是完全「同佛出家」,有几分像。清朝初期以前,出家人确确实实有这个愿,有慈悲心救护一切;往后逐渐变质了,把出家这个事情当作一种行业,谋生的行业,这就错了。这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从前出家要经过考试的,那个不容易!顺治废弃之后,不要考试了,什么人都可以出家。所以出家人的素质一落千丈,跟从前这些大德不能比。真的,当然这里头出家也有真正出家的,同佛出家,不受染污,有幸遇到真善知识承传,他有成就,他也能影响社会,真正做到救护一切。
救护一切,不但是凡夫僧,就是诸佛菩萨再来,我们也常常听说: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什么人无缘?是不是一生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?对的,那是无缘,一生没有接触过。更重要的,天天在道场,天天在佛门,也天天听经闻法,习气不断,不能够依教奉行,佛陀的教诲没有法子落实,那也叫无缘。为什么这也是无缘?业障深重,把他这种缘分障碍住了。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太多了,不但佛灭后,佛陀在世这个现象已经明显的呈现在眼前。
经典上有记载,佛陀在世在舍卫大城讲经的时间很长,很多经典都是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的。舍卫大城的居民,三分之一亲近过释迦牟尼佛,就是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,曾经听他讲过经,或者是一生见过一次面,参加一次、二次讲经的法会;另外三分之一知道有这个事情,知道有个释迦牟尼佛,没见过面,从来也没有去听过经;还有三分之一,根本不知道这舍卫大城有释迦牟尼佛,没有听说过,不知道。你看,佛在世的时候缘就不同。所以决不是跟佛见过面,听佛讲过几次经、说过几次法的,那叫有缘人,不是;有缘人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才叫有缘人。
现在信佛的人很多,对於佛法的教理能理解的人就不多了,能够依教奉行的人就更少。你一层一层淘汰下去,最后佛度有缘人没几个!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,我们是在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,在哪个阶段?单单讲信,信有迷信、有正信、有真信,不一样。你大概迷信是半信半疑,你不能说他不信,你也不能说他真的相信。一般进入佛门,多数都是迷信进来的,对佛法一无所知,他就相信了;听听别人劝导他,相信了。行,接引入门,可以;入门之后,你要解、你要认识。真正认识之后,你这个信叫正信,你就不是迷信了;你确实了解它,你相信,这正信,未必是真信。
真信是什么?真信就是真干。佛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,真的断恶,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。所以早晚课,我以前讲得很多,早课是什么意思?提醒自己,今天一天要依照佛陀的教诲,不要犯过失,早课的意思。晚课的用意,晚上认真反省,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错了?身口意三业反省,起心动念有没有过失?言语有没有过失?身体造作有没有过失?晚课是反省改过,叫真修行。今天犯的过失,希望明天不要再犯了,天天反省、天天改过,这个人是真信。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天天反省,不能时时改过,这个信顶多是正信的阶段。正信是什么?你不迷信,你确实了解它,你对於佛菩萨尊敬,你对於经典尊重,可是你很喜欢学习,但是你做不到,这属於正信,你不是迷信。你做不到就不是真的,做到才是真的。
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,韦提希夫人,这是个皇后,遭家庭、国家的变化,我们现在讲的是政变。儿子不孝,害死父亲,他继承王位;母亲虽然没有杀害她,把她幽禁,限制她的自由,遭这么大的难!这对夫妇是佛的护法,也是佛的虔诚弟子,在遇难的时候,求佛来帮助她。佛有神通,到她禁宫里面为她说法,十六观的缘起,《十六观经》是这么来的。告诉她,真正修行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条件,这基本条件就是「净业三福」。我们知道,净业三福不仅是修净土的基础,是大小乘所有一切佛法共同的基础。第一个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这并不是佛法,这是什么?你真正学佛必须具备的基础。我们有没有做到孝养父母?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?奉事师长在中国的言语里面称为尊师重道,就是佛法讲的奉事师长。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
现在我们把这四句,这第一条四句落实在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。《弟子规》是世间法,世间法做人都做不好,怎么能学佛?入佛这个学校,还是有条件的。虽然佛度众生,恶人也度,恶人回头,他忏悔、他回头,那就是善人,转恶为善。本来不孝父母,佛一说,他懂得孝顺;本来不尊重师长,受了佛的教诲,他懂得尊重师长,懂得尊师重道。回头了,回头是岸!这是真正接受佛菩萨的教诲。他不断的向上提升,最后达到转凡为圣,小乘四果,小圣,大乘菩萨称大圣。在大乘里面,三贤位称圣人,十地位称大圣;三贤称菩萨,十地称摩诃萨,摩诃萨叫大菩萨、大圣。所以要懂得诸佛菩萨出家那一种弘愿、那一种的志向,我们要学习,要向他们看齐,要认真努力。
从哪里下手?一定是从亲近善知识下手,学!谁是善知识?经典是善知识。在中国我们今天讲的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是真善知识。你在这里面学习,哪里会有错误?经典里面所说的,都是当人自性本具的性德,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相。它讲迷悟、因果,说得透彻!宇宙之间万事万物,这道理、事实真相、因果的演变,没有一样没说到;包括到近代科学里面所发现的,大乘经教里头统统都讲到。言语文字虽然不多,你要细心去读、去观察、去思惟,比现在科学家那些报告,内容还要丰富、还要正确,真正是简要详明。
譬如自古以来多少哲学家、科学家、宗教家在探讨宇宙的奥秘,宇宙怎么来的?什么原因来的?这些森罗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?大乘教里真是简单,《华严经》说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就给你解释清楚了,心现识变。佛没有说神造的,所以西方有些学者,像英国汤恩比博士,他就肯定佛教是无神论者。但是佛教并不排斥其他宗教里面崇拜的神,佛教不排斥、不反对,但是本身没有说。造物主是心性,所以在佛门里常讲「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」。这个话的意思,就是你果然明心见性了,这个宇宙之间万事万物,一切的道理、奥秘、演变,你全都明白了。
怎样才能明心见性?佛家有方法,从戒定慧。戒是什么意思?把你无量劫来这个不良的行为习气,帮助你改掉,因为它是障碍,障碍你的清净心(清净心就是禅定),它在障碍你。清净心是真心,真心障碍住了,你怎么会觉悟?真心起作用就是大彻大悟,就是明心见性。必须把这些障碍(就叫业障)要除掉,让你真心现前。所谓是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真心起作用,就是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现前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是般若,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这个智慧一开,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性相理事因果统统明了了,这才叫破迷开悟,这才叫究竟的离苦得乐。菩萨出家修行证果就为这个。
所以四弘誓愿说尽了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就是救护一切。你要想救护一切,先要救自己;要救自己,头一个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烦恼断了之后,你要成就智慧、成就学问、成就你的能力,你才帮得了忙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最后还要达到究竟圆满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佛是什么?是读书、是求学,求学一定要拿到最高的学位,佛道是最高的学位,无上正等正觉。你救护一切就得大自在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。
出家,发这个大愿,当然自己具足,也当愿众生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希望都能同佛出家。这个意思就是广义的,同佛出家,心出身不出,在家菩萨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不能够离开社会,社会里头各行各业菩萨要参与。哪个行业里头都有菩萨、都有佛,所以在家菩萨多。出家菩萨是专门从事於佛陀教育工作的,如果不是专门从事於佛陀教育,那就用在家出家,心出身不出,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起带头、都起模范的作用。那是什么?不为自己的利益,为社会的利益,为众生的利益。无论做哪个行业工作,他是这个观念,你就晓得这个人是菩萨,他不是凡夫。凡夫是为自己,菩萨是为社会、为众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下面的经文,第九首偈:
【自归於佛。当愿众生。绍隆佛种。发无上意。】
九、十、十一这三首偈,我想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,就是三皈依。不过祖师把这首偈颂里面改了几个字,『自归於佛』改成皈依佛,「自皈依佛,自皈依法,自皈依僧」,三皈依。皈依佛第三句、四句现在很少用『绍隆佛种,发无上意』,而多半用「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」。当然,体解大道也真正是绍隆佛种,可是我觉得还是绍隆佛种的意思好。为什么?给现代人有高度的警觉。你看中峰禅师《三时系念》,《三时系念》我们净宗在冥阳两利里面用得多,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》里面是用的「绍隆佛种,发无上心」,可见得祖师一定也深深能够体会到这句给我们很大的警惕。绍是继承、延续,隆是发扬光大。
首先,我们要认识,你看皈依佛,不是我弟子某某皈依佛,自皈依佛,这个意思很深。自是我们本人,佛是什么?佛是我们自己的本性,不是外面的佛。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,为我们说明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这是什么?道理你要懂得!弥陀是自性弥陀,释迦当然不例外,自性释迦,自性毗卢遮那,没有一法离开自性。为什么?心现识变。皈是什么?皈就是回头,回头是岸,我们迷失了自性。佛是自性觉,印度这个「佛」的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,觉而不迷。我们现在迷了,自己迷了,赶紧回头向自性觉,这叫真皈依,这就不迷信了。
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你要皈於心外之佛,你就变成外道。佛家这个「外道」,这两个字不是骂人的,是说心外求法,这是外道。心外没有法,心外没有佛,心外也没有僧,心现识变,你要懂这个道理。然后这句话你才真正明了,因为这个三皈是佛教里面最高的指导原则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一切法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则、三个纲领。你看看一出家马上就受三皈,老师就把学习的纲领原则传授给你,这是你一生修学的目标方向。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都不离开这个原则,所以称之为三宝。
我们读《坛经》,看到一千四百年前,现在说应该是一千四百年前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为大家传授三皈,他没有用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没有用这个。他用的是什么?他用的是「皈依觉,皈依正,皈依净」。我读了《坛经》之后,看看现在三皈用的这些誓词,我就联想到六祖能大师为什么要用「觉正净」,为什么不用传统的这个誓词「佛法僧」?这里头一定有道理在。
惠能大师那个时代,佛法传到中国差不多有七百年了。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东汉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汉明帝派特使到印度请来摩腾、竺法兰,这两位法师带著佛经、带著佛像到中国来。在这以前,民间来的有,那就很早了,但不是国家提倡的,所以影响不大。国家提倡、国家启请,影响就大!七百年时间也相当长,肯定是受持三皈就产生误会了。那现在又过了一千多年,误会是愈来愈严重,变成迷信了。听说皈依佛,就想到佛像,谚语所谓「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」,它能保佑你吗?可是今天普遍都产生这个误会。所以他老人家换个名词,不用佛法僧这个说法,把它换成觉正净,大家看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不会产生误会。皈依觉,然后下面解释,「佛者觉也」,觉而不迷,这是佛。所以「自皈依佛」,就是自迷回归到自性觉,这样讲法就很明白了。
我们今天是自性迷,从自性迷回归到自性觉,这才叫真正皈依佛。这个意思是好!可是我们觉不了。哪个人不想觉、不想开悟、不想大彻大悟?大彻大悟就是大觉,就是觉不了。不觉的原因,要知道自性觉是本有的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讲得好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不觉就是迷,迷本来没有,觉是本来有的。你现在为什么不觉,变成迷了?《楞严经》里头佛说得好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有无明,那个迷就愈来愈严重,迷了之后就回不了头。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三细六粗是讲宇宙现象的由来,森罗万象、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,这说得清楚。
什么叫无明?什么叫不觉?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讲,起心动念就是无明,起心动念就是不觉。觉心是不动的,清净寂灭,那是觉心、真心。真心不动,妄心是动的,起心动念是动的。虽然现在我们起心动念,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,真心依旧如如不动,妄心在动。妄心虽然在动,并没有妨碍真心,你真心还是不动的。现在问题在哪里?你不用真心,你用妄心,真心不做主,妄心当了家。古人有比喻很好,真心是主人,妄心是家里佣人,现在怎么样?主人不管事,佣人当了家,麻烦就来了。什么时候主人管事,佣人听使唤,这就正常了。佣人听使唤,那就是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面随类化身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听使唤。主人当家,就是真心。由此可知,一真法界,主人当家,十法界都是佣人当家。十法界愈往上面去,佣人权愈小,他还是当家,愈往下去,佣人的权愈大,这个比喻好懂。
所以佛常常给我们讲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妄心,妄心分三等。妄心就是无明,就是起心动念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们就真心当家,真心当家是如如佛、本来佛。所以要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假的,本来没有,真心里面没有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完全是虚妄的。佛菩萨觉悟,佛菩萨把真心找到了,回归到自觉,回归到本觉。你想学佛,你想同佛,你就得向这个方向、向这个目标。可是妄心,无量劫来凡夫就以为这是真心,错认了!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叫「认贼为子」,你不知道它虚妄,你以为它是真实,错了,它不是真实的,它是虚妄的,这就造成了知见的错误。用这个心,你决定不能解决问题。
今天像整个世界动乱的问题,如果不回归自性,这个乱象、衰相必然是一年比一年严重。继续下去,那真的像西方宗教里面所说的,世界末日。世界末日有没有可能?细心观察,冷静的去思惟,可能,很可能。说到这里,每个人才稍微有点警觉心。这个世界末日哪一天发生?没有人知道。宗教里面说,世界末日到底哪一天发生,只有神知道,他说除了真神之外,天使都不知道。可是世界如果有变化,它不是突然的,它不是一天突变的,慢慢在那里变。慢慢在那里变,一定有预兆!没错,你只要从这些徵兆上去看,你就晓得,末日距离我们现在愈来愈近了。
我也常常劝导同学们,你们冷静观察,十年跟十年做个比较,容易看出。这个十年,过去的一个十年,就是二十年;再过去十年,就是三十年前;再过去十年,四十年前。你这样子一个阶段、一个阶段的比较,先看社会的状况、人民的生活,再观察一切众生三业的造作,你会得出一个结论。十年是一个阶段,一个阶段不如一个阶段,这个现象很可怕!如果不能改变,还继续向这里发展,那十年之后、二十年之后、三十年之后,我们都不敢想末日会不会现前。
人类不善的造作,影响自然的变化。宗教里头常说,每个宗教都这样讲,说完之后劝人,人心要向善、要忏悔、要改过,要以仁慈待人接物。「施(布施)比受更有福」,这基督教说的。如果都能够接受宗教的教育,都能够接受因果的教育,我们回心向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这个末日的灾难肯定就化解了;纵然不能完全化解,总化解一半以上!那末日的时间当然推迟了,这肯定的。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个问题科学技术不能解决。你看今天地震,科学能不能解决?海啸能不能解决?不能解决。地球地壳的变化,能不能解决?现在大家知道,南北极的冰在融化,高原的冰河也在融化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南北极的冰要是完全融化了,现在融化速度很快,海岸线海水要上升五十米到七十米。换句话说,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统统都被海水淹没。这是说其他的灾难没有,海水涨了,上涨!南北极的冰块融化,海水上涨,这地球上陆地就缩小,按照一般来说,陆地最少少四分之一,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。现在讲,低於海拔五十米到七十米的地方统统都会被淹没,没有法子解决。科学家知道这个事情,怎么能防止让南北极的冰块不融化?空气的污染、水污染,现在是非常严重而且迫切的问题,这问题怎么解决法?所以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提醒我们要觉悟,觉悟就是不可以再造恶业。念头不善,你意业的染污;言语不善,口业的染污;身体造作不善,身业的染污。三业都不善,愈迷愈深。
所以「自归於佛」这一句我们要认识清楚,不能错会意思,没有迷信。「当愿众生,绍隆佛种」,这前面讲的出家,同佛出家。绍是继承,续佛慧命,佛种是自己的慧命。佛种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是自性。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头圆满具足十法界的种子。十法界有佛种,佛种是永恒不灭的。佛种是什么?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。佛性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,这是佛性。一切众生统统都有!现在迷了,迷而不觉。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好,为什么迷了?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话说得很明白。如果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,佛性就现前,佛种就现前了。这个道理要懂,要认真的干。
从哪里干起?先从浅的干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。不执著,你就能随缘,你就得自在!连这个身都不执著、我都不执著,无我!执著就错了。这个身相是四大五蕴和合而现的这么一个形相,四大五蕴里头你去找「我」不可得!你在四大五蕴里头去觅我,了不可得,就说明没有我。你为什么把这个东西执著是我?因为执著是我,这里面产生了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,无量的烦恼、无量的罪业,错了。
真正学佛,做佛的弟子,你要跟佛一样、跟菩萨一样,把这个舍掉。这个东西舍掉之后,叫阿罗汉,正觉,小悟,虽然没有彻悟,小悟。不再执著这个,六道没有了。你到六道里面来,那是行菩萨道,回小向大,行菩萨道,来帮助众生觉悟的。自己觉悟,做一个觉悟的样子给众生看。虽然形相跟众生一样,里面可完全不相同。形相,和光同尘,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。现身不是有意的,有意现什么身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无意。无意怎么能现身?真难懂!幸亏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给我们做了科学的证明。我们看到这个实验恍然大悟。水没有心,它为什么能随人意思?水从哪里来的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水的本体是什么?是法性。法性就是佛性,法性就是真佛,法性就是佛种,法性是自己的真心。确实随众生之感,众生起心动念,它就有感应,善念就有善的应,恶念就有恶的应。山河大地,整个宇宙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随心应量。
我们从这个科学证明上,把多少年来这个疑惑断掉了,这个境界在大乘教里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。我们也明了什么叫不思议,思是思惟,不可以思惟,议是议论,研究讨论都不可以,自然的。你只要加上思惟,加上研究讨论,真相就不见了,这是什么?叫世间法。加上思惟、议论就是世间法,就是迷,世间人讲世智辩聪,这佛经上讲世智辩聪,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。离开一切思议就是不思议,真相现前了,真相才能现前。所以从水结晶里面去看到了真相,这真相是局部的。从局部,你就能够想像到全体。我们对水不同的念头,它产生不同的反应。我们对山河大地、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两样。我们的善念,整个山河大地、一切众生的反应决定是美好的;我们的恶念,那决定是恶劣的。你从一法,你就能够懂得一切法。世间人常讲的「闻一知十」,这不只知十,闻一知一切。
怎么样去证得?没有别的,放下。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。放下执著,你是正觉,阿罗汉;放下分别,你是菩萨,正等正觉;放下起心动念,你是佛,无上正等正觉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就是放下、看破。看破是什么?看破是明了;不要通过思惟,不要通过想像,自然就明了。你为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不明了?事实真相就是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,你为什么不明了?你有业障,有障碍。这三大类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,尘沙烦恼就是分别,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,障碍你的真心,障碍了事实真相的认知。
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得人身、闻佛法,遇到正教!有这么多同参道友互相在一起学习,共同勉励,要真干,要真正发心,绍隆佛种。首先要绍隆自己的佛种,自己要真修真的证;然后再把它发扬光大,绍隆释迦牟尼佛的佛种,正法久住!把世尊的教诲、诸菩萨的教诲与我们自己学习的心得,我们自己学习所得到的受用,介绍给这个世间一切众生,与大家共享,这就叫弘法利生。
「发无上意」,发是发心,意就是心,所以祖师把它改作「发无上心」,跟这个意思是完全相同的。无上心是如来果地究竟圆满所证得的,无上正等正觉,一定要以这个为终极的目标。所以这句话很重要,重要在哪里?不可以得少为足。你得到正觉,你就觉得很满足,超越六道了,回过头来看六道,六道的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阿罗汉。像经上讲的,你有能力知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,真的是可谓神通广大!你到哪里去旅行,不需要交通工具,想到哪里去,他就到了。
这好像是神话一样,不是神话,为什么?阿罗汉已经突破了时空,也就是说,他没有时间,他没有空间。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,所以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就在眼前;没有空间,没有距离,所以他能够随心应量。阿罗汉就有这个境界了,何况菩萨?更何况佛陀?时空突破了,那个生活的境界跟我们完全不同,我们这个生活空间太小太小,我们跟他不能比,他再上去跟菩萨也不能比。所以不能够停留在小果,不能停留在这里,一定还要向上提升。
再往上提升,那就是要发心,发同佛之心、同佛之愿,那就向上升了,向上升就是菩萨。再继续把分别舍掉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;不分别的心,平等了。不执著,阿罗汉不执著,他心清净了,他只得清净,平等还没得到;菩萨得平等了,正等正觉。到菩萨境界,也是怕了,怕自己就很满足了,满足就不能往前进,决定不能有这种念头发生,永远往上提升。我们知道大乘菩萨在此地有四十一个位次,四十一个位次是从十住算起的,十信位不算;十信位没有离开十法界,初住超过十法界了。所以这发无上心太重要了。如果不发无上心,他就不能向上提升。一定要发,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,也就是说,自性上面不能有丝毫的染污,要把所有的障碍、所有的污染放得干干净净,这才到圆满。圆满,究竟佛果,无上正等正觉。所以你发心的时候一定是求无上正等正觉,要发这个心,这个心叫大菩提心。如果只是到菩萨,你是发个菩提心,正等正觉;是阿罗汉,阿罗汉没有发菩提心,只是到正觉,菩提心没发出来。菩提心是大觉,佛是无上觉。这每一句里头含义都很深!
你这种心发了,到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这个时候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了,起心动念也没有了。一真法界里头,平等的法界,无上心还有作用吗?有作用,这个作用不可思议,你没有办法想,你也不能够去讨论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一真法界的菩萨修行无功用道,它就起这个作用。也就是说,三大阿僧只劫把根本无明习气统统断尽,一直往上提升,那是什么力量在操纵?就是这个念头。这个念头在那里没有,在因地上发的,就是在我们今天初学佛的时候起心动念,坚定的愿心,将来在破一品无明之后,断无明习气,它自自然然产生力量。理跟事都很难懂,要很细心的去体会,明了一个彷佛。真的境界,这个境界没办法,这不可思议。不可思议,佛也给我们说出一点门道,在这里引导我们。我们从这个引导得到一点讯息,於这个讯息深信不疑,菩提道上就起作用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