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九一卷) 2006/1/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91
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是二00六年的元旦,首先我在此地祝福大家新年快乐。佛门里面有两句话,说「诸恶莫作,年年如意;众善奉行,岁岁平安」。我们还是遵守佛陀教导我们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才真正能够落实到岁岁平安,年年如意。谢谢大家。
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长行,提问的长行,最后的一段,我们还有几句没讲完。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:
【云何於一切众生中为第一。为大。为胜。为最胜。为妙。为极妙。为上。为无上。为无等。为无等等。】
上一次我们讲到妙。『妙』、『极妙』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,「妙者,烦恼障尽故,极妙者,所知障尽故」,这两句说得好!烦恼障就是见思,我们讲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思想。由於思想见解的错误,所以导致我们的言行就错误,这才招来不善的果报。所知虽然不是障,这种障碍会障碍我们的所知。实际上,烦恼跟所知都有连带的关系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没有说见思烦恼,它是讲妄想分别执著;执著就是烦恼障,妄想就是所知障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懂,换句话说,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烦恼障就尽了。诸位细细去思惟,好好的去想想,你看烦恼是不是从执著生的?如果不执著,你想想看,你还有烦恼吗?世间人所谓是成见,成见就是执著!都认为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错误的。
佛菩萨心目当中是法法皆如,法法不二。我们今天有执著,邪正是二法,善恶是二法,是非是二法,真妄是二法。你要是碰到六祖惠能,你要向他请教,他就告诉你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那不二法,邪正是不二法,邪正一如,是非一如,善恶一如,所以法法皆如。为什么?不执著就没有了。执著个正,正的对面是邪;执著个是,是的对面是非,总是落在两头。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二边不立,中道不存;二边不立,还有个中道,中道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中道跟二边,不又变成对立?你永远没有对立,妙!但是这个境界是菩萨的境界,你要是有这个境界,那恭喜你,你不是菩萨距离菩萨也不远了,也靠得很近。
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入不二门,谁入了不二门?圆教初住菩萨入不二门,入不二门就是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了。不二门在哪里?不二门是一真法界,是华藏世界,也是极乐世界。所以净土宗里面,念佛堂的堂主平常提醒大众,无非是叫大众警觉到,不要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堂主常常提到,「放下身心世界,一心念佛」,或者像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一向念佛」,那就对了。如果身心世界放不下,放不下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你还有忧虑,你还有牵挂,所以你放不下,那就是烦恼,就是所知,就是障碍!
往生那一刻当中不许有障碍,有障碍就去不了;只要最后那一念没有障碍,就肯定往生。但是最后这一念,你能有把握吗?平常念佛是练功夫,什么时候用上?就是临终最后一念,希望平常念得很熟。由此可知,平常就要练习放下,临终才有把握。平常念佛,什么都放不下,你说你临终会有把握吗?靠不住!所以说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往生?这个二障。所以这两种障平时就要把它淡化,虽不能断,要看得很淡。分别,对於一切法分别执著,很淡薄,希望一年比一年淡,功夫就有进步。紧紧的抓住这句佛号就对了,除这句佛号之外,什么都是假的,什么都是空的。於一切法里头最重要的是得失要淡,得到不生欢喜心,犹如未得;失掉了,绝对没有懊恼,如同没有。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,不生一个妄念,这叫功夫,这就是此地讲的「极妙」!
再往下面看,『为上,为无上』这两句。「上者,望下无及故」,下面达不到。这是如来的果地,下面是等觉,等觉下面是十地,都没有达到究竟果位,所以称之为上。「无上」,究竟果位上,再往上面,上面没有了,它到了顶头,所以这是究竟佛果位。究竟佛果位,诸位要知道,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。菩萨最高的位子是等觉,等觉菩萨只剩一品,叫生相无明。你想想这个无明的名字,顾名思义,这品无明要断了,相就没有了。宇宙之间所有的现相,包括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、十法界统统没有了。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里头说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大千世界没有了,大千世界就是十法界。一真法界也没有了,觉后空空无大千,无上。
可是佛、菩萨都非常慈悲,到这个境界,他们最后那一品无明不断,诸位要晓得,不是没有能力断,不像等觉,等觉是想断断不了。如来不断,他想断确实能断,为什么不断?断了就不能度众生了;不断,叫「留惑润生」,这叫大慈大悲。他要把这一品无明留著,留著怎么样?留著现相!他可以在一真法界、可以在十法界得大自在。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诸位要知道,到法身菩萨就没有一定的身相,他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他哪来的身相?他所现相是随类化身。《楞严》上讲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众生心里想他是个什么样子,他就现什么样子。我们众生心里想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相,他就现女相;观世音菩萨是男相,他就现男相,这是叫随心应量。说法亦复如是,没有定法可说。所以佛跟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没有一定的身形,没有定法可说,这个一定要知道,所以才契机契理。
末后两句,『无等』,『无等等』,「望下无俦故」,望下是等觉菩萨。等觉虽然是等觉,并不是究竟圆满佛果,只是非常接近;等於,并不是。所以实在讲,「无等」,不能跟他等,确实是差一级。「无等等」,等觉菩萨多,你看看许多等觉菩萨。这个跟究竟果地可以说常常在一起,已经打成一片,事上决定没有阶级,理上,他那一品无明想破破不了。如来这品生相无明,确实有能力破而不破,无等等!
后面这一句,「所以广举诸德者」,广举诸德就是前面二十问,这二十段。「欲显行之胜故」,这个行,古人是右边圈个圈,念去声,念ㄏㄥˋ。「欲显行之胜故」,这个行是当动词讲。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念ㄒ一ㄥˊ,咱们就念行!知道这个行是个动词,不是名词,不是形容词,知道就好,晓得诸佛如来菩萨行无比殊胜!你看智首菩萨问了这么多的问题,从这些问,你就晓得菩萨行。而菩萨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「上来问竟」,智首菩萨提问到这个地方我们读完了。
下面是文殊菩萨的解答,所以底下第二大段,「文殊答」。答的文里面又分成两段,第一段,「叹问成益」,赞叹智首菩萨能提出这些问题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。他要不问,我们想不出来。他的一问,我们听了之后都会点头,确实赞叹,问得太好了。我们真正想知道的,而说不出来,他代我们说出来。我们看经文:
【尔时文殊师利菩萨。告智首菩萨言。善哉佛子。】
这一句『善哉佛子』是赞叹,佛子就是指智首菩萨。
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。多所安隐。哀愍世间。利乐天人。问如是义。】
你问得太好了!清凉大师在此地的注解,「言饶益者,利益也」。饶是非常丰富,丰饶的利益,利益众生,利益人天。『安隐』就是安乐,这跟我们现代社会恰恰相反。现在社会动乱、不安,苦难很多,所以我们都求安定,都希望离苦得乐。后面『利乐』,乐是欢喜、爱好,也可以念成利乐,利益快乐,都能够讲得通。总的来说,利跟乐就把前面二十问统统都包括了。我们所求的,自利利他,求自己觉悟证果,也愿一切众生断惑证真。这一段是赞叹智首菩萨能问这么多问题。
下面第二段,「正酬其问」,酬是酬答,答覆智首菩萨所提的这些问题。「於中二」,在答覆里面有两段,第一段「标因成德,酬其举德」。正是智首菩萨所问的,举就是举问,他既然举问了,一定要答覆他。后面第二大段是「指事显因,酬其徵因」,他曾经问为什么,这为什么是问因?有因才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世间会有这么多的事相,为什么会有?底下的经文就给我们解答。「初先」,这是第一段,「先」是第一段。我们看经文:
【佛子。若诸菩萨善用其心。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。於诸佛法。心无所碍。住去来今诸佛之道。随众生住。恒不舍离。如诸法相。悉能通达。断一切恶。具足众善。当如普贤色像第一。一切行愿皆得具足。於一切法无不自在。而为众生第二导师。】
这一段是答覆他,这是「标因成德,酬其举德」。我们先看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,「先标其因」,标是指出来,把它的真因指出来。因是什么?因是心。「谓善用其心,心者,神明之奥,心正则万德攸归」,我们先看这句。这句非常重要,什么人要是懂得,学会了,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『善用其心』!你看文殊菩萨讲『若诸菩萨』,这个「诸菩萨」是从初发心到等觉,五十二个阶级。当然已经证果的菩萨没有问题,真的是善用其心。哪些人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决定没有问题;禅宗里面所说的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明心见性当然善用其心。
善用其心有问题的人是谁?没有明心,没有见性。心是什么?不知道。你看《楞严经》一开端,释迦牟尼佛考考阿难,没有说什么真心、妄心,先不谈真心、妄心,先问心在哪里?阿难比我们是强,说了六个处所,都被世尊否定;还没有讲心,只问心在哪里。我们世间人一般都是讲心,心到底是什么?不知道。心在哪里?也不知道,你用的是什么?修行,这是根本,你要是不在根本上下功夫,那你就错用了心。这个地方讲的心是真心,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「心者,神明之奥」。神是什么意思?是通达的意思,通达万物,包括一切现相。它的性相,性是体,相是现相。理事,理是道理,为什么会发生;事是事相。因果,理上的因果,事相上的因果。我们通常用这六个字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通达明了,这是心。
大乘教里面常讲,真心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,是我们心里面本来有的,不是从外头得的。儒家讲「性本善」,那个性就是此地讲的心,本善!本善指的是什么?佛讲得清楚,本善就是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,而是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平等平等,没有差别,我们真心跟佛心没有两样。所以,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。为什么都是佛?真心一样,智慧德相一样,丝毫差别都没有,佛眼所看的。奥是深奥。十法界里面的众生,无始以来迷失了真心。迷失了之后,那就是不善用其心。迷失了之后,用什么?用妄心,用妄心就不善,真心才善,关键在这个地方。
真心是什么样子?大乘教里头佛常说,离妄想分别执著,那个心就是真心;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就是妄心。真是平等的,那妄,妄还有等差,这就是迷悟有浅深不同。六道凡夫迷得最深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,真心不能现前。这类众生最不好教,他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所以要很长的时间接受佛法薰陶,才有一点善根;如果不接受佛法薰陶,善根无从建立,佛在经上才说出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
得人身,以什么为可贵?闻佛法最可贵了。闻佛法,虽然你没悟,但是阿赖耶里面有了佛法的种子,这就是善根的起源、善根的种子。有这么个种子,如果遇到佛缘它就会增长,增长是不会快速的,所以修行成佛要无量劫,就是这个道理。因为凡夫业障深重,不可能生生世世都得人身,这很不容易。纵然生生世世得人身,不见得生生世世你能够有机会闻到佛法,所以才说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得人身,闻佛法,你阿赖耶识的善根种子才得到薰修;要薰修很长的时间,才真正变成善根。
就像植物一粒种子我们种在泥土里面,也要有一段时间它底下才生根。下面生根,上面发芽,这个根就有了力量。想想我们今天的根,这个种子有没有生根?有没有发芽?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我们种子都有,凡是学佛的同学,如果阿赖耶里头没有佛法种子,你决定不会进门来。如果种子不够深,虽进门,掉头就去了。我们看到这个现象,心里头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他是有这个根,但是薰习不够。要想这个根、这个种子往下生根,上面发芽,在我们推想一定也是多生多劫才有这个力量,我们佛门常讲善根深厚。他一接触就生欢喜心,这就证明阿赖耶识的佛种子生了根,发了芽,一接触就生欢喜心。或者看到佛像,或者听到佛菩萨名号,或者接触到佛法,心生欢喜。如果接触不久,才接触几个月、半年,就生起敬仰之心,他尊重,他不怀疑,欢喜学习,可以说这个人善根相当深厚。
这时候就看他的缘分,缘要是殊胜,能够常常接触到佛法,亲近善友,好学不倦,你在这里细心观察,这个人的善根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成熟,就有这个可能。老和尚、善知识教学生,观机在哪里?就从这里观察。末法时期,善知识、老和尚也是凡夫,不是圣人。古时候有圣人,众生有那么大的福德,佛菩萨来应化,阿罗汉来应化,那个观机是毫无问题的。像我们凡夫,烦恼一品没断,我们的观机就要靠经教,要靠经验。所以我们学佛能够把握住,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,不会被他们动摇,只有一个办法,深入经藏,只有这个办法!然后念佛求生净土,出离。深入经藏,你才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,保持你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你才能保得住。如果不是深入经藏,肯定受外面境界诱惑,你就保不住了,所以要好学。
要缘分,应该是只要真正好学,缘,佛菩萨会加持。正是经论上所讲的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一个人好学,善根成熟,佛菩萨会照顾,总会帮助你,让你得到机会。佛法讲缘分,现在人讲机会,学习的机会,不会让你中断。但是学习的环境常常有差别,有顺境、有逆境,有善缘、有恶缘,无非都是你修学的环境。顺境、善缘不生贪爱,逆境、恶缘不生瞋恚,所以在这境界交互的变化,让你从经教里面学习来的,然后在事相上去磨炼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!这叫真学问。日常生活,人事跟物质环境都是增上缘,都是在磨炼你,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磨掉。
古大德常说,特别是在这末法时期,末法,也就是说圣贤的教育没落了。在现前这个社会,我们体会得很深。科学技术发达,真正是称得上突飞猛进,但是带来的副作用,是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了。因为宗教都说天地万物是神造的,科学证明好像没有神,人可以做得到;人现在可以旅行,向外太空去旅行。宗教没落了。在中国很不幸,这一百多年,社会的动乱,战争(第二次世界大战)把我们的社会秩序打乱了,到现在都不能恢复,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教育都忘掉了。所以恶业在增长,善根很薄弱,有善根的人愈来愈少,纵有一点小善根,禁不起诱惑。普遍的现象我们看到,见到人做一桩好事,做一桩善事,常常有人阻挠,不希望你做成功。世人所看到的是眼前的小利,不知道有大利益在后面,不晓得。都注重眼前的小利,科技带来的眼前小利,圣贤教诲那是无量无边的大利益。
现在西方教育出了问题,这个问题带给社会的动乱,人心不安,人心不平,这是现前社会现象。怎么解决?汤恩比说得好,还是要靠中国古圣先贤,还是要靠宗教教育。他这个提示,我们如果还不觉悟,那苦难的日子还长!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来学习,『菩萨善用其心,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』。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大家都知道,我们的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都是恶缘多过善缘,逆境多过顺境,差距很大!这个确实史无前例,在过去决定没有的,所以今天修行确实不容易成就。可是如果要有成就,决定超过古人多多!古时候的人要生在现在这个环境,我看一半以上也会被淘汰掉。禁不起社会的诱惑,禁不起社会的考验,所以相当不容易成就。
学习最重要的是亲近善友,善知识要是找不到,怎么办?找古人!今人找不到,找古人。我的老师就教我,依印光大师为师。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早就往生了,《文钞全集》在,天天读他的书就是亲近他老人家。读一个小时,亲近一个小时,读两个小时,亲近两个小时。初学的时候,最好每天不能少过两个小时,天天读,一天都不能缺课。你跟定一个善知识,这个善知识天天教导你。整本《文钞》念完,从头再念一遍,至少要五年的基础,你就会有受用。然后读经、看注解、或者听讲经,一天至少不能少过两个小时。如果能有时间,一天听经四个小时,你要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话,印光大师《文钞》,读《文钞》两个小时,听经四个小时,六个小时在学习,这行了!
外面的环境自己要能控制住,尽量的远离。这里头染污最严重的是电视,电视不能看,广播不能听,报章杂志不能看,这个东西一定要远离,你才能得清净心。一生要坚持,我差不多有四十年把这些东西统统拒绝掉。不可以接触,一接触就乱了,不能接触。每天所接触的是圣贤的典籍,等於说天天跟古圣先贤做朋友,亲近他们。入了他们的境界,那叫乐此不疲,这里头真正有快乐。《论语》里面前面这三句话,你才真的会懂,真的体会到;否则的话,怎么讲没有法子体会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!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!」不容易体会。你要照我这个方法去做,十年,这三句话有味道了;二十年、三十年,你的体会我相信跟孔子就差不多了。夫子说这句话的境界,你要有二、三十年的薰习你才能够契入,你也才真正明了,颜回乐在哪里。回过头来再看,释迦牟尼佛跟这些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善友,他们乐在哪里,就体会到了。这里头有真乐,纯净纯善,没有丝毫染污。善用其心!
「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」,胜妙功德是什么?我们先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。胜妙功德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也就是说对人、对事、对物、对世法、对佛法,妄想分别执著逐渐淡薄,一年比一年淡薄。你要能够天天干,一天都不中断,我们大年元旦还是照干,读经、念佛,在一起学习,不中断。没有年节,没有假日,为什么?这个乐!不断烦恼就没有快乐,这是真乐,叫你欲罢不能。烦恼轻,身心自在;智慧长,自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。对於三世因果,理事、性相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有许多人说这个世间灾难很多,你入这个境界的时候,还受不受这个灾难?不受了。为什么不受?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谁受?这才叫做了生死出三界。正是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。这才是真正胜妙功德,善用其心。
我们跟佛菩萨比,比不上他们。他们是完全见性了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透出来,我们还没有。我们的无明没有破,自性里面的这些智慧德能不能现前。我们今天能够克制著自己,全凭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,这是修行必经的一个阶段。我们好像是小学生,一定要依靠老师,一定要守规矩。什么时候毕业?时间没一定。於一切法,分别执著真的断了,就毕业了;还有分别执著,不能毕业。分别执著一断,那就到破无明的边境,只要无明突破一品就毕业,就出去了,超越十法界,那个境界就是华严境界。
所以我们今天学华严是在教室里面学,是在六道十法界里面学,六道十法界是教室。毕业踏进社会,离开学校了,脱离六道十法界就好比毕业进入社会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在现前这个阶段,不能离开老师,不能离开教室。但是这个教室,只要不离开老师,这个教室是正法教室。刚才我所说的,无论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都是提升自己境界。譬如我们前面所说的,今天在社会上做一桩好事,有很多人来障碍,有许多人毁谤,造谣生事。以种种方法,有意无意的来破坏,不让你成就,他在当中图一点小利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。我们学佛的人怎么办?佛教给我们,一切顺受而已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随他去!有些人说我受不了,受不了你就被淘汰。
受不了也要受,一定要知道,这个情形就跟佛在经上讲的没有两样。同学们《无量寿经》都念得很熟,佛在经上讲「先人不善」,这是真的。他现在造作一切不善,你就问问他的父母、他的祖父,至少三代。祖父母那个时代,大概跟我的年龄差不多,中国圣贤教育已经不被重视,不再学习。只要不学习,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。上行下效,上一代不尊重圣贤教育,下一代就更不必说了,到第三代的时候完全没有了,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现象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你看佛讲得多好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」,不知道伦理道德的好处,不知道伦理道德的重要。没有人教,没有人讲,你怎么可以怪他?
我们曾经听说,现在在全世界常常有这个事情,儿女杀父母,常有!你能怪他吗?不可以怪他,他真的是无知,他不知道这是罪业。他今天受的是什么教育?父母没教他,谁教他?电视教他,网路教他。在美国,我早年住在美国的时候,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用电脑,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书本,上课甚至於连书包都没有。不像中国,中国我看学生背书包背得好重,在外国没有。薄薄的电脑,带回家来,晚上不睡觉,躲在被窝里头还在看电脑。父母赞叹:孩子用功,你看!谁知道他在看什么?里面的内容很复杂,很肮脏!小孩全学坏了。你能怪他吗?在家里,可以杀父母、杀兄弟;在学校里,可以杀老师、杀同学,这成什么话!所以我们读了佛经,读到这一段,佛教我们不能怪。
接著佛在经上说,「死生之趣」,死了之后他又有生。业力牵引,他到哪一道去受生?是善道、是恶道?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,可是世间人不信,他不相信,说没有这回事情。一般大众迷惑的多,觉悟的少。现在人满腔怨气。我常常给同学们提醒,伦理道德的教育、宗教教育、因果教育,如果不尽力的去提倡、去宣扬,十年之后,像这种悖逆伦常的事情,一天至少可以听到一、二十次。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听到有几次,十年之后,每天我估计可以听到一、二十次;二十年之后,这个世界上每天可能发生一、二百次。你说这怎么办?这不得了!这就叫做世界末日,到那时候每个人心上都是怨恨。
现在有几位同修告诉我,他说他的小孩才八、九岁,有一天忽然告诉他,跟他爸爸、妈妈讲:你们所有财产都是我的,你知道吧!做父母的人都呆了,他怎么会说出这个话?谁教他的?我不知道是不是电视、网路上有这种节目,让他学去了。父母的财产儿女继承,还不到十岁的这些小孩,他就已经在开口要等著要。这怎么得了!学的佛也许在佛经里面有,这讨债的,那怎么办?还他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冤家宜解不宜结,纵然别人毁谤、障碍,甚至於陷害,我们一切顺受而已,决不能有怨恨心,决定不能有报复心。能劝就劝化他,不能劝随他去,一定要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。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,「吃亏是福」,福在哪里?不跟人结冤仇,不会招得将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,你说这是不是福?要懂得忍让,要懂得吃亏。现在这个社会,如果不肯吃亏,那肯定就是冤冤相报。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这个错了!这些事情,如果不是佛在经典上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怎么会知道?可是经典这种教诲是很严峻的,我们要长时间的薰修才真正能够悟出来,「佛讲得好,有道理,应该要依教奉行」。所以因果教育重要!
世间事无论大事、小事,都没有办法脱离因果,统统都有因果关系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人当中有很多豪贵,做国王、做总统的,这是果报,他有这么好的命!果报从哪里来的?佛在经上说,都是过去生中礼敬三宝、护持三宝当中种下的善因。三宝功德不可思议,教化人天,这个功德太大了。他能够恭敬护持,所以果报是国王大臣,豪富长者。发大财的,佛说从布施中来。人长寿的,健康长寿从持戒中来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都得大福。相貌好,端正,从忍辱当中来的。过去生中造什么因,你这一生当中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
所以今天这个社会,因为大家对佛法、对宗教总是认为这是迷信。半信半疑,不求深解,当然他就不能奉行。不解、不行,烧香拜佛,得不到果报,於是怎么?迷信,真的是迷信。佛法是受了冤枉!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;换句话说,每天生活是贪瞋痴慢做主,他造多少业?不要说造作,这是有了行为;没有行为,起心动念都有果报,何况身口的行为,哪有不感果报的道理!这些都摆在我们眼前,我们看到、听到、接触到了。可是最重要的,社会是一面镜子,我看到之后赶快回来,回光返照,我有没有?这个才重要。我如果要有,想想看要不要改过自新?如果不改,轮回决定逃不过;出不了轮回,三途决定有分,三途可就太苦!
宋朝莹珂法师就是知道三途苦,这才死心塌地念佛,往生净土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、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看到许多念佛往生的,你就看到,什么因由帮助他成就的?都是知道三途苦,自己晓得造三途的业因,如果不往生的话,决定脱不了三恶道;才勇猛精进,才真正的是万缘放下,这成功了。世间再殊胜的事业,只要不能放下,决定障碍往生;连往生都障碍,其他的行门就不必说了。所以自己要想真正成就,不放下怎么行?
古时候佛门里面有个谚语,出家人跟出家人,他说你要是想害他,你就请他做住持,请他做当家。这个话什么意思?他不能了生死,他出不了轮回,管事太多,心不清净。如果他是个好住持、好当家,成就不少人往生,念佛成就,他有福报。这就是前面讲的,来生,他如果说贪恋人天福报,他就去做国王、做大臣了,来生得这个果报。不定是出家身分,或者是在家身分,总是护持佛法,弘法利生,他才能得这个果报,这个我们要相信,中国、外国没有例外的。修这种行门的人多,此界他方,大国王、小国王很多,各个地方去受果报。这是前面我们讲的「异熟果」。
可是真正修行的人,逆境、顺境都是增上缘。如如不动,不被外面环境所转,叫善用其心。在初学的时候,凡是会影响我们的,人或者是事、或者是物,自己要懂得远离,要懂得亲近善友,这个善友是一定天天要读佛经。现在我讲经也很方便,我们都制成光碟,你可以天天听经。听经不一定要听很多种,古人提倡的是非常有道理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譬如听《无量寿经》,一遍一遍的听,一遍听完,再听一遍;百遍、千遍、万遍,你就开悟了。一悟一切悟,一经通一切经通,一个法门得到,一切法门都证得。《华严》说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多不二,这是真话,不是假话。难得的就是你相信,你才真得利益;你如果不相信,你要广学多闻,什么都学。什么都学就学乱了、学太多,你的精神意志都不能够集中。这样你所得到的是佛法的皮毛,你所学得的是佛学常识,与心性毫不相干。
心性这门学问,从哪里体会?就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从这儿体会。你自己想想,我们妄想分别执著,今年跟去年比较,是不是比去年轻一点?你从这里看你就看出来。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有一点智慧?有智慧是看人、看事、看物看得清楚;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冷静,不会冲动,不会愤怒,也没有贪爱,这有进步。一年比一年进步,三十年、四十年肯定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的浅深各人不同,那就是你放下多少。你放下的愈多,你契入就愈深愈广;放下的不多,你契入就浅,就这么个道理。用这个方法来勘验自己的功夫,一点都不会差错。
所以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,「诸菩萨善用其心」,真的是不容易。我们今天统统都是初学,这个自己一定要肯定,你知道自己,你才会谦虚。为什么是初学?我常常讲的,你五戒没做到,三皈没做到,十善没做到,甚至於《弟子规》没做到。《弟子规》什么时候学的?真的是幼稚园学的,是幼稚园小小班,这我讲过多少次。古时候,婴儿出生三、四天就开始教,做父母、做长辈的身教。小孩会看、会听,在他面前,言谈举止,样样都合礼,礼节!让他眼见耳闻,所接触到的,全是正面的伦理道德。他看了、听了,落下的印象,深!因为这个时候他没有受到任何染污,你给他的全是正面的,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生根了。所以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这样的薰习,薰习到三年,三岁,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。哪个是好的?哪个是坏的?他辨别得很清楚,他很懂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是婴儿学的,幼儿学的,真的是幼稚园小小班。四、五岁上幼稚园小班,他已经学得很好了。我们今天连这个都没有,还谈什么大乘!
可是,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,不甘心再堕落,不想再搞轮回,那我们就要补习。前头没有学的,现在再补,行!我们补《弟子规》,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十善业就落实了;有十善业,三皈五戒就落实了;有三皈五戒,《沙弥律仪》也就落实了,节节高升!《沙弥律仪》是比丘戒的阶梯,菩萨戒的根基,节节往上升。修学真像个菩萨,真像佛,当然有成就,念佛往生决定得生,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。依照这个方法,只要到三皈五戒,万修万人去,没有一个不往生;有《弟子规》、有十善业、有三皈、有五戒。
这几门功课,说难不难,说易也不易。尤其现在社会环境,你要真正能够克服,真正能够坚持,真正好学,要知道远离一切不良的影响,远离一切不良的干扰,这个很重要。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接触,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不需要认识,古人讲得好,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没有必要认识那么多人,没有必要知道很多事,知道事情太多,确实对於一心不乱有障碍。一心不乱真难,一心不乱最低的是功夫成片,只要你得功夫成片,生凡圣同居土,你就有把握。所以没有好处的地方,没有利益的地方,不要去。
我这个人从小生长在农村,战乱当中,一个人在外头流浪,吃尽了苦头。所以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热闹场所,歌舞场所,我从来没有涉足过。为什么?生活太苦,衣食都成问题,哪有这种闲情逸趣?以后闻到佛法,非常投缘。这也正是像李老师所说的,不是一生、二生、三生,总是过去生中薰修的善根,所以一接触就生欢喜心。我见嘉章大师,那个时候接触佛法大概一个多月,不到两个月。刚刚接触,我也能问得出来:我知道佛法很殊胜,非常好,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契入?老师没有说我这个话问得太过分、太唐突,没有。而是很严肃的答覆我:有!看得破,放得下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从哪里下手?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这个都是什么?都是教初学善用其心。初学善用其心,最重要就是看破、放下。
什么叫看破?明白。一切人事物它也有等级的,首先第一个,你要看出利害,什么於自己有利?什么於自己有害?头一个你要看破这个。然而再看破善恶、邪正、真妄,一层比一层深。连利害都不懂,那就很可怜了。现在这个社会上,不知道利害的人太多太多了!把害看作利,把利看作害,对真正利益排斥。真正有害,叫你堕三途的,恨不得马上就得到,真正叫颠倒错乱!佛菩萨看到只有怜悯而已,没有法子,他迷得太深,业障太重!
所以首先,我们要学著有能力辨别利害,然后你就懂得应该如何放下,放下些什么?放下往后帮助你看破,看破帮助你放下,妙极了!就这两样东西,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所以我很感激我的老师,头一天就把这个方法传给我。这个方法永远用不尽,一直到成佛。成佛之后,还是用这个方法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要想离开三途六道、十法界,证得圆满菩提,就是这个方法。看破,所知没有障,所知障破掉了;放下是破烦恼障。真正是妙极了!
这一句是总说,清凉大师说「善用」,善用其心的善用,就是后面一百四十一首偈。这一百四十一首偈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怎么样去转境界?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,就是凡夫不知道转境界;佛菩萨什么境界都变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境界,他会转。我们慢慢来学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是二00六年的元旦,首先我在此地祝福大家新年快乐。佛门里面有两句话,说「诸恶莫作,年年如意;众善奉行,岁岁平安」。我们还是遵守佛陀教导我们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才真正能够落实到岁岁平安,年年如意。谢谢大家。
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长行,提问的长行,最后的一段,我们还有几句没讲完。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:
【云何於一切众生中为第一。为大。为胜。为最胜。为妙。为极妙。为上。为无上。为无等。为无等等。】
上一次我们讲到妙。『妙』、『极妙』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,「妙者,烦恼障尽故,极妙者,所知障尽故」,这两句说得好!烦恼障就是见思,我们讲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思想。由於思想见解的错误,所以导致我们的言行就错误,这才招来不善的果报。所知虽然不是障,这种障碍会障碍我们的所知。实际上,烦恼跟所知都有连带的关系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没有说见思烦恼,它是讲妄想分别执著;执著就是烦恼障,妄想就是所知障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懂,换句话说,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烦恼障就尽了。诸位细细去思惟,好好的去想想,你看烦恼是不是从执著生的?如果不执著,你想想看,你还有烦恼吗?世间人所谓是成见,成见就是执著!都认为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错误的。
佛菩萨心目当中是法法皆如,法法不二。我们今天有执著,邪正是二法,善恶是二法,是非是二法,真妄是二法。你要是碰到六祖惠能,你要向他请教,他就告诉你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那不二法,邪正是不二法,邪正一如,是非一如,善恶一如,所以法法皆如。为什么?不执著就没有了。执著个正,正的对面是邪;执著个是,是的对面是非,总是落在两头。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二边不立,中道不存;二边不立,还有个中道,中道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中道跟二边,不又变成对立?你永远没有对立,妙!但是这个境界是菩萨的境界,你要是有这个境界,那恭喜你,你不是菩萨距离菩萨也不远了,也靠得很近。
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入不二门,谁入了不二门?圆教初住菩萨入不二门,入不二门就是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了。不二门在哪里?不二门是一真法界,是华藏世界,也是极乐世界。所以净土宗里面,念佛堂的堂主平常提醒大众,无非是叫大众警觉到,不要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堂主常常提到,「放下身心世界,一心念佛」,或者像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一向念佛」,那就对了。如果身心世界放不下,放不下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你还有忧虑,你还有牵挂,所以你放不下,那就是烦恼,就是所知,就是障碍!
往生那一刻当中不许有障碍,有障碍就去不了;只要最后那一念没有障碍,就肯定往生。但是最后这一念,你能有把握吗?平常念佛是练功夫,什么时候用上?就是临终最后一念,希望平常念得很熟。由此可知,平常就要练习放下,临终才有把握。平常念佛,什么都放不下,你说你临终会有把握吗?靠不住!所以说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往生?这个二障。所以这两种障平时就要把它淡化,虽不能断,要看得很淡。分别,对於一切法分别执著,很淡薄,希望一年比一年淡,功夫就有进步。紧紧的抓住这句佛号就对了,除这句佛号之外,什么都是假的,什么都是空的。於一切法里头最重要的是得失要淡,得到不生欢喜心,犹如未得;失掉了,绝对没有懊恼,如同没有。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,不生一个妄念,这叫功夫,这就是此地讲的「极妙」!
再往下面看,『为上,为无上』这两句。「上者,望下无及故」,下面达不到。这是如来的果地,下面是等觉,等觉下面是十地,都没有达到究竟果位,所以称之为上。「无上」,究竟果位上,再往上面,上面没有了,它到了顶头,所以这是究竟佛果位。究竟佛果位,诸位要知道,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。菩萨最高的位子是等觉,等觉菩萨只剩一品,叫生相无明。你想想这个无明的名字,顾名思义,这品无明要断了,相就没有了。宇宙之间所有的现相,包括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、十法界统统没有了。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里头说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大千世界没有了,大千世界就是十法界。一真法界也没有了,觉后空空无大千,无上。
可是佛、菩萨都非常慈悲,到这个境界,他们最后那一品无明不断,诸位要晓得,不是没有能力断,不像等觉,等觉是想断断不了。如来不断,他想断确实能断,为什么不断?断了就不能度众生了;不断,叫「留惑润生」,这叫大慈大悲。他要把这一品无明留著,留著怎么样?留著现相!他可以在一真法界、可以在十法界得大自在。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诸位要知道,到法身菩萨就没有一定的身相,他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他哪来的身相?他所现相是随类化身。《楞严》上讲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众生心里想他是个什么样子,他就现什么样子。我们众生心里想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相,他就现女相;观世音菩萨是男相,他就现男相,这是叫随心应量。说法亦复如是,没有定法可说。所以佛跟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没有一定的身形,没有定法可说,这个一定要知道,所以才契机契理。
末后两句,『无等』,『无等等』,「望下无俦故」,望下是等觉菩萨。等觉虽然是等觉,并不是究竟圆满佛果,只是非常接近;等於,并不是。所以实在讲,「无等」,不能跟他等,确实是差一级。「无等等」,等觉菩萨多,你看看许多等觉菩萨。这个跟究竟果地可以说常常在一起,已经打成一片,事上决定没有阶级,理上,他那一品无明想破破不了。如来这品生相无明,确实有能力破而不破,无等等!
后面这一句,「所以广举诸德者」,广举诸德就是前面二十问,这二十段。「欲显行之胜故」,这个行,古人是右边圈个圈,念去声,念ㄏㄥˋ。「欲显行之胜故」,这个行是当动词讲。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念ㄒ一ㄥˊ,咱们就念行!知道这个行是个动词,不是名词,不是形容词,知道就好,晓得诸佛如来菩萨行无比殊胜!你看智首菩萨问了这么多的问题,从这些问,你就晓得菩萨行。而菩萨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「上来问竟」,智首菩萨提问到这个地方我们读完了。
下面是文殊菩萨的解答,所以底下第二大段,「文殊答」。答的文里面又分成两段,第一段,「叹问成益」,赞叹智首菩萨能提出这些问题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。他要不问,我们想不出来。他的一问,我们听了之后都会点头,确实赞叹,问得太好了。我们真正想知道的,而说不出来,他代我们说出来。我们看经文:
【尔时文殊师利菩萨。告智首菩萨言。善哉佛子。】
这一句『善哉佛子』是赞叹,佛子就是指智首菩萨。
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。多所安隐。哀愍世间。利乐天人。问如是义。】
你问得太好了!清凉大师在此地的注解,「言饶益者,利益也」。饶是非常丰富,丰饶的利益,利益众生,利益人天。『安隐』就是安乐,这跟我们现代社会恰恰相反。现在社会动乱、不安,苦难很多,所以我们都求安定,都希望离苦得乐。后面『利乐』,乐是欢喜、爱好,也可以念成利乐,利益快乐,都能够讲得通。总的来说,利跟乐就把前面二十问统统都包括了。我们所求的,自利利他,求自己觉悟证果,也愿一切众生断惑证真。这一段是赞叹智首菩萨能问这么多问题。
下面第二段,「正酬其问」,酬是酬答,答覆智首菩萨所提的这些问题。「於中二」,在答覆里面有两段,第一段「标因成德,酬其举德」。正是智首菩萨所问的,举就是举问,他既然举问了,一定要答覆他。后面第二大段是「指事显因,酬其徵因」,他曾经问为什么,这为什么是问因?有因才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世间会有这么多的事相,为什么会有?底下的经文就给我们解答。「初先」,这是第一段,「先」是第一段。我们看经文:
【佛子。若诸菩萨善用其心。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。於诸佛法。心无所碍。住去来今诸佛之道。随众生住。恒不舍离。如诸法相。悉能通达。断一切恶。具足众善。当如普贤色像第一。一切行愿皆得具足。於一切法无不自在。而为众生第二导师。】
这一段是答覆他,这是「标因成德,酬其举德」。我们先看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,「先标其因」,标是指出来,把它的真因指出来。因是什么?因是心。「谓善用其心,心者,神明之奥,心正则万德攸归」,我们先看这句。这句非常重要,什么人要是懂得,学会了,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『善用其心』!你看文殊菩萨讲『若诸菩萨』,这个「诸菩萨」是从初发心到等觉,五十二个阶级。当然已经证果的菩萨没有问题,真的是善用其心。哪些人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决定没有问题;禅宗里面所说的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明心见性当然善用其心。
善用其心有问题的人是谁?没有明心,没有见性。心是什么?不知道。你看《楞严经》一开端,释迦牟尼佛考考阿难,没有说什么真心、妄心,先不谈真心、妄心,先问心在哪里?阿难比我们是强,说了六个处所,都被世尊否定;还没有讲心,只问心在哪里。我们世间人一般都是讲心,心到底是什么?不知道。心在哪里?也不知道,你用的是什么?修行,这是根本,你要是不在根本上下功夫,那你就错用了心。这个地方讲的心是真心,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「心者,神明之奥」。神是什么意思?是通达的意思,通达万物,包括一切现相。它的性相,性是体,相是现相。理事,理是道理,为什么会发生;事是事相。因果,理上的因果,事相上的因果。我们通常用这六个字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通达明了,这是心。
大乘教里面常讲,真心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,是我们心里面本来有的,不是从外头得的。儒家讲「性本善」,那个性就是此地讲的心,本善!本善指的是什么?佛讲得清楚,本善就是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,而是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平等平等,没有差别,我们真心跟佛心没有两样。所以,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。为什么都是佛?真心一样,智慧德相一样,丝毫差别都没有,佛眼所看的。奥是深奥。十法界里面的众生,无始以来迷失了真心。迷失了之后,那就是不善用其心。迷失了之后,用什么?用妄心,用妄心就不善,真心才善,关键在这个地方。
真心是什么样子?大乘教里头佛常说,离妄想分别执著,那个心就是真心;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就是妄心。真是平等的,那妄,妄还有等差,这就是迷悟有浅深不同。六道凡夫迷得最深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,真心不能现前。这类众生最不好教,他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所以要很长的时间接受佛法薰陶,才有一点善根;如果不接受佛法薰陶,善根无从建立,佛在经上才说出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
得人身,以什么为可贵?闻佛法最可贵了。闻佛法,虽然你没悟,但是阿赖耶里面有了佛法的种子,这就是善根的起源、善根的种子。有这么个种子,如果遇到佛缘它就会增长,增长是不会快速的,所以修行成佛要无量劫,就是这个道理。因为凡夫业障深重,不可能生生世世都得人身,这很不容易。纵然生生世世得人身,不见得生生世世你能够有机会闻到佛法,所以才说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得人身,闻佛法,你阿赖耶识的善根种子才得到薰修;要薰修很长的时间,才真正变成善根。
就像植物一粒种子我们种在泥土里面,也要有一段时间它底下才生根。下面生根,上面发芽,这个根就有了力量。想想我们今天的根,这个种子有没有生根?有没有发芽?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我们种子都有,凡是学佛的同学,如果阿赖耶里头没有佛法种子,你决定不会进门来。如果种子不够深,虽进门,掉头就去了。我们看到这个现象,心里头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他是有这个根,但是薰习不够。要想这个根、这个种子往下生根,上面发芽,在我们推想一定也是多生多劫才有这个力量,我们佛门常讲善根深厚。他一接触就生欢喜心,这就证明阿赖耶识的佛种子生了根,发了芽,一接触就生欢喜心。或者看到佛像,或者听到佛菩萨名号,或者接触到佛法,心生欢喜。如果接触不久,才接触几个月、半年,就生起敬仰之心,他尊重,他不怀疑,欢喜学习,可以说这个人善根相当深厚。
这时候就看他的缘分,缘要是殊胜,能够常常接触到佛法,亲近善友,好学不倦,你在这里细心观察,这个人的善根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成熟,就有这个可能。老和尚、善知识教学生,观机在哪里?就从这里观察。末法时期,善知识、老和尚也是凡夫,不是圣人。古时候有圣人,众生有那么大的福德,佛菩萨来应化,阿罗汉来应化,那个观机是毫无问题的。像我们凡夫,烦恼一品没断,我们的观机就要靠经教,要靠经验。所以我们学佛能够把握住,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,不会被他们动摇,只有一个办法,深入经藏,只有这个办法!然后念佛求生净土,出离。深入经藏,你才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,保持你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你才能保得住。如果不是深入经藏,肯定受外面境界诱惑,你就保不住了,所以要好学。
要缘分,应该是只要真正好学,缘,佛菩萨会加持。正是经论上所讲的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一个人好学,善根成熟,佛菩萨会照顾,总会帮助你,让你得到机会。佛法讲缘分,现在人讲机会,学习的机会,不会让你中断。但是学习的环境常常有差别,有顺境、有逆境,有善缘、有恶缘,无非都是你修学的环境。顺境、善缘不生贪爱,逆境、恶缘不生瞋恚,所以在这境界交互的变化,让你从经教里面学习来的,然后在事相上去磨炼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!这叫真学问。日常生活,人事跟物质环境都是增上缘,都是在磨炼你,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磨掉。
古大德常说,特别是在这末法时期,末法,也就是说圣贤的教育没落了。在现前这个社会,我们体会得很深。科学技术发达,真正是称得上突飞猛进,但是带来的副作用,是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了。因为宗教都说天地万物是神造的,科学证明好像没有神,人可以做得到;人现在可以旅行,向外太空去旅行。宗教没落了。在中国很不幸,这一百多年,社会的动乱,战争(第二次世界大战)把我们的社会秩序打乱了,到现在都不能恢复,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教育都忘掉了。所以恶业在增长,善根很薄弱,有善根的人愈来愈少,纵有一点小善根,禁不起诱惑。普遍的现象我们看到,见到人做一桩好事,做一桩善事,常常有人阻挠,不希望你做成功。世人所看到的是眼前的小利,不知道有大利益在后面,不晓得。都注重眼前的小利,科技带来的眼前小利,圣贤教诲那是无量无边的大利益。
现在西方教育出了问题,这个问题带给社会的动乱,人心不安,人心不平,这是现前社会现象。怎么解决?汤恩比说得好,还是要靠中国古圣先贤,还是要靠宗教教育。他这个提示,我们如果还不觉悟,那苦难的日子还长!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来学习,『菩萨善用其心,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』。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大家都知道,我们的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都是恶缘多过善缘,逆境多过顺境,差距很大!这个确实史无前例,在过去决定没有的,所以今天修行确实不容易成就。可是如果要有成就,决定超过古人多多!古时候的人要生在现在这个环境,我看一半以上也会被淘汰掉。禁不起社会的诱惑,禁不起社会的考验,所以相当不容易成就。
学习最重要的是亲近善友,善知识要是找不到,怎么办?找古人!今人找不到,找古人。我的老师就教我,依印光大师为师。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早就往生了,《文钞全集》在,天天读他的书就是亲近他老人家。读一个小时,亲近一个小时,读两个小时,亲近两个小时。初学的时候,最好每天不能少过两个小时,天天读,一天都不能缺课。你跟定一个善知识,这个善知识天天教导你。整本《文钞》念完,从头再念一遍,至少要五年的基础,你就会有受用。然后读经、看注解、或者听讲经,一天至少不能少过两个小时。如果能有时间,一天听经四个小时,你要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话,印光大师《文钞》,读《文钞》两个小时,听经四个小时,六个小时在学习,这行了!
外面的环境自己要能控制住,尽量的远离。这里头染污最严重的是电视,电视不能看,广播不能听,报章杂志不能看,这个东西一定要远离,你才能得清净心。一生要坚持,我差不多有四十年把这些东西统统拒绝掉。不可以接触,一接触就乱了,不能接触。每天所接触的是圣贤的典籍,等於说天天跟古圣先贤做朋友,亲近他们。入了他们的境界,那叫乐此不疲,这里头真正有快乐。《论语》里面前面这三句话,你才真的会懂,真的体会到;否则的话,怎么讲没有法子体会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!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!」不容易体会。你要照我这个方法去做,十年,这三句话有味道了;二十年、三十年,你的体会我相信跟孔子就差不多了。夫子说这句话的境界,你要有二、三十年的薰习你才能够契入,你也才真正明了,颜回乐在哪里。回过头来再看,释迦牟尼佛跟这些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善友,他们乐在哪里,就体会到了。这里头有真乐,纯净纯善,没有丝毫染污。善用其心!
「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」,胜妙功德是什么?我们先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。胜妙功德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也就是说对人、对事、对物、对世法、对佛法,妄想分别执著逐渐淡薄,一年比一年淡薄。你要能够天天干,一天都不中断,我们大年元旦还是照干,读经、念佛,在一起学习,不中断。没有年节,没有假日,为什么?这个乐!不断烦恼就没有快乐,这是真乐,叫你欲罢不能。烦恼轻,身心自在;智慧长,自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。对於三世因果,理事、性相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有许多人说这个世间灾难很多,你入这个境界的时候,还受不受这个灾难?不受了。为什么不受?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谁受?这才叫做了生死出三界。正是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。这才是真正胜妙功德,善用其心。
我们跟佛菩萨比,比不上他们。他们是完全见性了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透出来,我们还没有。我们的无明没有破,自性里面的这些智慧德能不能现前。我们今天能够克制著自己,全凭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,这是修行必经的一个阶段。我们好像是小学生,一定要依靠老师,一定要守规矩。什么时候毕业?时间没一定。於一切法,分别执著真的断了,就毕业了;还有分别执著,不能毕业。分别执著一断,那就到破无明的边境,只要无明突破一品就毕业,就出去了,超越十法界,那个境界就是华严境界。
所以我们今天学华严是在教室里面学,是在六道十法界里面学,六道十法界是教室。毕业踏进社会,离开学校了,脱离六道十法界就好比毕业进入社会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在现前这个阶段,不能离开老师,不能离开教室。但是这个教室,只要不离开老师,这个教室是正法教室。刚才我所说的,无论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都是提升自己境界。譬如我们前面所说的,今天在社会上做一桩好事,有很多人来障碍,有许多人毁谤,造谣生事。以种种方法,有意无意的来破坏,不让你成就,他在当中图一点小利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。我们学佛的人怎么办?佛教给我们,一切顺受而已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随他去!有些人说我受不了,受不了你就被淘汰。
受不了也要受,一定要知道,这个情形就跟佛在经上讲的没有两样。同学们《无量寿经》都念得很熟,佛在经上讲「先人不善」,这是真的。他现在造作一切不善,你就问问他的父母、他的祖父,至少三代。祖父母那个时代,大概跟我的年龄差不多,中国圣贤教育已经不被重视,不再学习。只要不学习,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。上行下效,上一代不尊重圣贤教育,下一代就更不必说了,到第三代的时候完全没有了,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现象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你看佛讲得多好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」,不知道伦理道德的好处,不知道伦理道德的重要。没有人教,没有人讲,你怎么可以怪他?
我们曾经听说,现在在全世界常常有这个事情,儿女杀父母,常有!你能怪他吗?不可以怪他,他真的是无知,他不知道这是罪业。他今天受的是什么教育?父母没教他,谁教他?电视教他,网路教他。在美国,我早年住在美国的时候,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用电脑,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书本,上课甚至於连书包都没有。不像中国,中国我看学生背书包背得好重,在外国没有。薄薄的电脑,带回家来,晚上不睡觉,躲在被窝里头还在看电脑。父母赞叹:孩子用功,你看!谁知道他在看什么?里面的内容很复杂,很肮脏!小孩全学坏了。你能怪他吗?在家里,可以杀父母、杀兄弟;在学校里,可以杀老师、杀同学,这成什么话!所以我们读了佛经,读到这一段,佛教我们不能怪。
接著佛在经上说,「死生之趣」,死了之后他又有生。业力牵引,他到哪一道去受生?是善道、是恶道?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,可是世间人不信,他不相信,说没有这回事情。一般大众迷惑的多,觉悟的少。现在人满腔怨气。我常常给同学们提醒,伦理道德的教育、宗教教育、因果教育,如果不尽力的去提倡、去宣扬,十年之后,像这种悖逆伦常的事情,一天至少可以听到一、二十次。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听到有几次,十年之后,每天我估计可以听到一、二十次;二十年之后,这个世界上每天可能发生一、二百次。你说这怎么办?这不得了!这就叫做世界末日,到那时候每个人心上都是怨恨。
现在有几位同修告诉我,他说他的小孩才八、九岁,有一天忽然告诉他,跟他爸爸、妈妈讲:你们所有财产都是我的,你知道吧!做父母的人都呆了,他怎么会说出这个话?谁教他的?我不知道是不是电视、网路上有这种节目,让他学去了。父母的财产儿女继承,还不到十岁的这些小孩,他就已经在开口要等著要。这怎么得了!学的佛也许在佛经里面有,这讨债的,那怎么办?还他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冤家宜解不宜结,纵然别人毁谤、障碍,甚至於陷害,我们一切顺受而已,决不能有怨恨心,决定不能有报复心。能劝就劝化他,不能劝随他去,一定要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。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,「吃亏是福」,福在哪里?不跟人结冤仇,不会招得将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,你说这是不是福?要懂得忍让,要懂得吃亏。现在这个社会,如果不肯吃亏,那肯定就是冤冤相报。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这个错了!这些事情,如果不是佛在经典上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怎么会知道?可是经典这种教诲是很严峻的,我们要长时间的薰修才真正能够悟出来,「佛讲得好,有道理,应该要依教奉行」。所以因果教育重要!
世间事无论大事、小事,都没有办法脱离因果,统统都有因果关系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人当中有很多豪贵,做国王、做总统的,这是果报,他有这么好的命!果报从哪里来的?佛在经上说,都是过去生中礼敬三宝、护持三宝当中种下的善因。三宝功德不可思议,教化人天,这个功德太大了。他能够恭敬护持,所以果报是国王大臣,豪富长者。发大财的,佛说从布施中来。人长寿的,健康长寿从持戒中来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都得大福。相貌好,端正,从忍辱当中来的。过去生中造什么因,你这一生当中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
所以今天这个社会,因为大家对佛法、对宗教总是认为这是迷信。半信半疑,不求深解,当然他就不能奉行。不解、不行,烧香拜佛,得不到果报,於是怎么?迷信,真的是迷信。佛法是受了冤枉!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;换句话说,每天生活是贪瞋痴慢做主,他造多少业?不要说造作,这是有了行为;没有行为,起心动念都有果报,何况身口的行为,哪有不感果报的道理!这些都摆在我们眼前,我们看到、听到、接触到了。可是最重要的,社会是一面镜子,我看到之后赶快回来,回光返照,我有没有?这个才重要。我如果要有,想想看要不要改过自新?如果不改,轮回决定逃不过;出不了轮回,三途决定有分,三途可就太苦!
宋朝莹珂法师就是知道三途苦,这才死心塌地念佛,往生净土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、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看到许多念佛往生的,你就看到,什么因由帮助他成就的?都是知道三途苦,自己晓得造三途的业因,如果不往生的话,决定脱不了三恶道;才勇猛精进,才真正的是万缘放下,这成功了。世间再殊胜的事业,只要不能放下,决定障碍往生;连往生都障碍,其他的行门就不必说了。所以自己要想真正成就,不放下怎么行?
古时候佛门里面有个谚语,出家人跟出家人,他说你要是想害他,你就请他做住持,请他做当家。这个话什么意思?他不能了生死,他出不了轮回,管事太多,心不清净。如果他是个好住持、好当家,成就不少人往生,念佛成就,他有福报。这就是前面讲的,来生,他如果说贪恋人天福报,他就去做国王、做大臣了,来生得这个果报。不定是出家身分,或者是在家身分,总是护持佛法,弘法利生,他才能得这个果报,这个我们要相信,中国、外国没有例外的。修这种行门的人多,此界他方,大国王、小国王很多,各个地方去受果报。这是前面我们讲的「异熟果」。
可是真正修行的人,逆境、顺境都是增上缘。如如不动,不被外面环境所转,叫善用其心。在初学的时候,凡是会影响我们的,人或者是事、或者是物,自己要懂得远离,要懂得亲近善友,这个善友是一定天天要读佛经。现在我讲经也很方便,我们都制成光碟,你可以天天听经。听经不一定要听很多种,古人提倡的是非常有道理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譬如听《无量寿经》,一遍一遍的听,一遍听完,再听一遍;百遍、千遍、万遍,你就开悟了。一悟一切悟,一经通一切经通,一个法门得到,一切法门都证得。《华严》说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多不二,这是真话,不是假话。难得的就是你相信,你才真得利益;你如果不相信,你要广学多闻,什么都学。什么都学就学乱了、学太多,你的精神意志都不能够集中。这样你所得到的是佛法的皮毛,你所学得的是佛学常识,与心性毫不相干。
心性这门学问,从哪里体会?就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从这儿体会。你自己想想,我们妄想分别执著,今年跟去年比较,是不是比去年轻一点?你从这里看你就看出来。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有一点智慧?有智慧是看人、看事、看物看得清楚;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冷静,不会冲动,不会愤怒,也没有贪爱,这有进步。一年比一年进步,三十年、四十年肯定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的浅深各人不同,那就是你放下多少。你放下的愈多,你契入就愈深愈广;放下的不多,你契入就浅,就这么个道理。用这个方法来勘验自己的功夫,一点都不会差错。
所以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,「诸菩萨善用其心」,真的是不容易。我们今天统统都是初学,这个自己一定要肯定,你知道自己,你才会谦虚。为什么是初学?我常常讲的,你五戒没做到,三皈没做到,十善没做到,甚至於《弟子规》没做到。《弟子规》什么时候学的?真的是幼稚园学的,是幼稚园小小班,这我讲过多少次。古时候,婴儿出生三、四天就开始教,做父母、做长辈的身教。小孩会看、会听,在他面前,言谈举止,样样都合礼,礼节!让他眼见耳闻,所接触到的,全是正面的伦理道德。他看了、听了,落下的印象,深!因为这个时候他没有受到任何染污,你给他的全是正面的,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生根了。所以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这样的薰习,薰习到三年,三岁,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。哪个是好的?哪个是坏的?他辨别得很清楚,他很懂事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是婴儿学的,幼儿学的,真的是幼稚园小小班。四、五岁上幼稚园小班,他已经学得很好了。我们今天连这个都没有,还谈什么大乘!
可是,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,不甘心再堕落,不想再搞轮回,那我们就要补习。前头没有学的,现在再补,行!我们补《弟子规》,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十善业就落实了;有十善业,三皈五戒就落实了;有三皈五戒,《沙弥律仪》也就落实了,节节高升!《沙弥律仪》是比丘戒的阶梯,菩萨戒的根基,节节往上升。修学真像个菩萨,真像佛,当然有成就,念佛往生决定得生,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。依照这个方法,只要到三皈五戒,万修万人去,没有一个不往生;有《弟子规》、有十善业、有三皈、有五戒。
这几门功课,说难不难,说易也不易。尤其现在社会环境,你要真正能够克服,真正能够坚持,真正好学,要知道远离一切不良的影响,远离一切不良的干扰,这个很重要。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接触,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不需要认识,古人讲得好,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没有必要认识那么多人,没有必要知道很多事,知道事情太多,确实对於一心不乱有障碍。一心不乱真难,一心不乱最低的是功夫成片,只要你得功夫成片,生凡圣同居土,你就有把握。所以没有好处的地方,没有利益的地方,不要去。
我这个人从小生长在农村,战乱当中,一个人在外头流浪,吃尽了苦头。所以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热闹场所,歌舞场所,我从来没有涉足过。为什么?生活太苦,衣食都成问题,哪有这种闲情逸趣?以后闻到佛法,非常投缘。这也正是像李老师所说的,不是一生、二生、三生,总是过去生中薰修的善根,所以一接触就生欢喜心。我见嘉章大师,那个时候接触佛法大概一个多月,不到两个月。刚刚接触,我也能问得出来:我知道佛法很殊胜,非常好,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契入?老师没有说我这个话问得太过分、太唐突,没有。而是很严肃的答覆我:有!看得破,放得下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从哪里下手?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这个都是什么?都是教初学善用其心。初学善用其心,最重要就是看破、放下。
什么叫看破?明白。一切人事物它也有等级的,首先第一个,你要看出利害,什么於自己有利?什么於自己有害?头一个你要看破这个。然而再看破善恶、邪正、真妄,一层比一层深。连利害都不懂,那就很可怜了。现在这个社会上,不知道利害的人太多太多了!把害看作利,把利看作害,对真正利益排斥。真正有害,叫你堕三途的,恨不得马上就得到,真正叫颠倒错乱!佛菩萨看到只有怜悯而已,没有法子,他迷得太深,业障太重!
所以首先,我们要学著有能力辨别利害,然后你就懂得应该如何放下,放下些什么?放下往后帮助你看破,看破帮助你放下,妙极了!就这两样东西,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所以我很感激我的老师,头一天就把这个方法传给我。这个方法永远用不尽,一直到成佛。成佛之后,还是用这个方法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要想离开三途六道、十法界,证得圆满菩提,就是这个方法。看破,所知没有障,所知障破掉了;放下是破烦恼障。真正是妙极了!
这一句是总说,清凉大师说「善用」,善用其心的善用,就是后面一百四十一首偈。这一百四十一首偈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怎么样去转境界?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,就是凡夫不知道转境界;佛菩萨什么境界都变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境界,他会转。我们慢慢来学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