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八八卷) 2005/12/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88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长行,经文第十段看起:
【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。为救。为归。为趣。为炬。为明。为照。为导。为胜导。为普导。】
这十句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,最后的两段,「明等流果者,由本愿力,为依救等」,这个等就是一直到普导。这个注解到此地是解释我们刚才念的这段,后面那是属於最后的一段。这段文清凉大师没有注解,但是他后面一句话给我们说清楚了,他说「今初」,这就是第一段,「能为饶益,依等十句,如回向初」。这段文在「十回向品」第一个大段初回向里面有详细的说明,所以大师在此地就省略了。我们现在念到「净行品」,初回向距离我们还很远,照我们现在这个进度,恐怕到两年之后才能讲到。我们同学,因为不是学校,所以流动性很大。既然来了,纵然是来听一次,我们也要有一次殊胜的利益,就是你一次都没有白来,我们才能够对得起大家。所以我们也不离开初回向里面所说的,初回向里所说的大意跟这个相同,但是有几句用的词不一样。好在世尊教导我们的四依法,「依义不依语」,所以我们就依初回向里面的经文来解释这十句。这是菩萨发愿说我当为一切众生作依。菩萨是我们修行的榜样,是我们学佛的典型,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,我们应当向他学习。
在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教导我们,那个时候我还没出家,跟李老师学经教,老师告诉我们,我们学佛当然最重要的是依靠经典,离开经典,那就不是学佛。可是依靠经典还有不足,那怎么办?还要找一个人跟他学。当然,我们都是跟老师学,老师很客气说:我不行。於是他给我们介绍一个人,介绍的是他的老师,印光大师。而且还特别嘱咐我们,因为那个时候没出家,都是居士身分,「古人不学苏东坡,今人不学梁启超」。我们知道梁启超跟苏东坡也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,但是怎么样?没有成就;他们一生搞的是佛学,而不是学佛。
佛学跟学佛是两回事情。这要不是老师特别给我们开导,我们往往都把它混成一桩事情。学佛、佛学不是一桩事情吗?哪还两桩事情?老师一讲,我们恍然大悟。搞佛学是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看,研究它的理论,它的教义、学术,而没有办法去做到,就是清凉大师在《华严》里面所说的「有解无行」,这就是佛学。学佛,学佛要解行相应,那就真的学佛;我要把我所学到的东西统统变成我自己的生活,我在工作上用得上,我在处事待人接物用得上,这叫真正的学问。所以老师给我介绍一个样子,他说有个样子你就好学,介绍我印光大师。
印光大师也不在世了,也都过世了,怎么跟他学?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在,他老人家这些著作在。现在我们看到印祖的《全集》,精装本这么厚一共有七册,你去读,你去依教奉行,把他老人家教训都能够落实,这就是印光大师私淑弟子。就在当代找不到德高望重的好老师,我们从古人里面去找。古人当然是愈近愈好,他距离我们不太远;换句话说,他的文字我们看起来比较容易。老师为我们介绍,确实是有这个必要。
我们看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是世尊示现成道第一部所讲的。所以五时说法,第一时是华严。但是《华严》不是在人间讲的,也不是在天上讲的,是佛在定中讲的。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,谁知道他在定中开这么大的法会,讲这样殊胜的法门。什么人参与这个法会?法身菩萨。参与法会的人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在经的开头都跟诸位概略的介绍过。你看这部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就是一个榜样,就是有典型。学的人、教的人,我们从这个地方都能够深深的体会到。所以一定要发大心。
为什么要出家?出家干些什么?佛法,同学们都知道,总不外两种人,佛门里头两种人,一种是弘法的,一个是护法的。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,这诸位是一定要搞清楚;你要不搞清楚,你在佛法里学不到东西。寺院庵堂是学校,这一定要知道。寺,为什么称作寺?寺是什么意思?这要懂得,寺不是庙,庙是祭祀祖先的、祭祀鬼神的,称之为庙,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,这要搞清楚。
佛教是汉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。汉朝时候的制度,直接属於皇帝管辖的机构就称为寺。寺这个机构的设立是永久的,不会被撤销的,不像宰相底下办事的机关称部。你看在从前礼部、吏部、兵部,兵部就是现在的国防部,礼部就是现在的教育部,吏部是现在的内政部。这个部可以撤销、可以兼并,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机构,可以增,可以撤掉。皇帝下面有九个办事的机构,这是永恒的,从汉朝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,所以称寺。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,寺的首长称卿。这一般人大概都知道,从前帝王时代三公九卿,三公地位很高,那是皇上的顾问,九卿是皇帝直属办事的,我们今天讲一级机构的首长。佛教到中国来之后,也成立一个机构,这个机构居然也称之为寺,你就晓得佛教是什么样的身分地位。
这个寺称什么寺?在当时,你看中国人厚道,摩腾、竺法兰带著佛像、经书从西域到中国,白马驮回来的,所以也不能忘记白马的功劳,就把这个寺的名字称为「白马寺」。那个时候首都在洛阳,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第一个寺。这个寺的来源要知道。它办的什么事?办的是佛陀教育,这个要懂。那时候的工作,第一个是翻译经典,像现在国家的编译馆一样,翻译经典;第二个指导学习经典。所以它是教学。这种教学,可以说一直到清朝的早年,大概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时候还都没有变,寺院庵堂没有不讲经的,没有不教学的,这我们要懂。
所以出家,第一个讲经,不讲经就是护持,就像一个学校一样,你不是教员,你就是职员。所以教职员,教员是专门负责上课的,职员是护持道场的,道场有许多行政工作需要他们做。诸位看看寺庙里头叫纲领执事,你就懂得了,你就明白了。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,他是什么地位?像学校的校长,他是校长。所以佛门里面称和尚,只有他称和尚,别的人不能称和尚,和尚是校长,和尚是亲教师,就是他主持这一个学校的教学政策、教学方针,是由他决定的。他不一定要上课,教员替他执行、替他上课,教育政策方针是他定的,这教化一方。
他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,第一个是首座,首座就是现在学校的教务长,像大学的教务长,他管教学。所以首座和尚有时候不只一个人,有好多个,分座讲经。这个寺,大的寺院它有好多个讲堂,你喜欢听什么经、喜欢听哪个法门,你去上哪个教室,同时上课的。第二个是维那,维那是管训导的,管秩序、管训导的,训导长。第三个是监院,监院是管总务,总务长。名称不一样,他们所管的事是一样的,教务、训导、总务,这是和尚下面三个领导人。你看看这些,你就晓得佛教是教育,它不是宗教。
所以我们称呼上,你也能清楚。称和尚,「和尚」是印度话,就是亲教师,虽然他不上课,但是教学的政策、教学的计画是他决定;他要请哪个老师来教,教什么课目,他决定的,所以实际上教育他负责任。其他的职员跟教员,无论是讲经的法师、是担任执事的法师,都称之为闍梨,阿闍梨。「阿闍梨」也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叫轨范师,轨是轨道,范是模范,他的言行、他的办事可以做世人的榜样,做世人的模范,叫轨范师,我们通常称为法师,法师就是一言一行都是社会大众的榜样。
我当为一切众生作依,『依』是依靠。这一切众生迷惑、烦恼、习气,不知不觉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想错、看错、做错了,佛菩萨大彻大悟,所以一定要发心给一切众生做依靠。初回向里面为我们解释的是「令免一切诸苦事故」,这句文字是不多,意思真的是无有穷尽,一定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免除一切苦事。你的思想见解言行错误,你就带来苦的结果。像我们今天这个世界,佛经上称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,「娑婆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,极苦,跟极乐正相反。弥陀的世界叫极乐,这叫极苦,苦不堪言。诸位想想我们这一生,你过的是苦还是乐?觉悟到苦,这是你开始觉悟了。你在这个苦里头不知道苦,苦中作乐,乐还是苦,几个人省悟过来?
佛菩萨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众生?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,我们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,你看看,他真的是放下。我们世间人求什么?求富贵,求荣华富贵,求名闻利养,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求做大官、发大财。这些事情,释迦牟尼佛统统都具足,他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,他继承王位,中国人所谓是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世间人所希求的,他全部得到。但是做国王也苦,苦事多多,如果是一个错误政策,你要害多少众生受苦受难?一个好的政策,当然利益无边,都在觉跟迷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想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他现身说法,出家去求学,这就是只有真正的学问才能解决问题。十九岁出家,离开家庭去求学,在当时印度著名的学者专家他都参访过,这用了十几年的时间。普遍参访,觉得不满意,再回到恒河流域,在菩提树下,这个故事诸位都知道,「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」。这就跟禅宗里面所说的一样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个时候他三十岁。
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。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,三十岁大彻大悟。悟了以后,他选择教学这个工作,他没有回去做国王,他没有回去,没有回去继承他父亲的王位,他选择了,现在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所谓多元文化,他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,只要你肯来学,他都很乐意教你。而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,世出世间一切法,只要你提出问题,他都会给你圆满的解答,内容太丰富!不是像学校一个学系、一个学院,不是的。这部《大藏经》里面的内容,比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都多,没有一个学校能够跟它相比,这也是属於多元的。最难得的,他是一个义务的老师,这么一个好老师不收学费,你给他,他也不要,过最简单的生活,「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」,我们讲苦行僧的生活。这是我们世间人不愿意过这个生活,我们觉得这个生活太苦,而佛菩萨这个生活太快乐了。
我们世间人认为苦,佛菩萨乐;我们世间人认为乐的,佛菩萨说那个苦。这个道理深了,在中国有没有人懂得?有,孔孟老庄懂得。你看看夫子赞叹颜回,颜回的生活不就跟苦行僧的生活一样吗?箪食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夫子赞叹说「回也不改其乐」。这就是物质生活再苦,他里头有乐,中国从前读书人所谓「孔颜之乐」,孔子、颜回他们这个乐不是一般人的境界。所以世尊所示现的那个乐是真乐,为什么?没有一丝毫副作用。世间人享受这个乐,佛讲「乐是苦因」,你现在在享受乐,你是在造苦的因,那苦是什么?三途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因,业因,因是什么?贪瞋痴慢,它里头有这些东西在,所以说乐是苦因。我们如果不是稍微契入经藏,也是不容易体会佛法讲的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
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,带著这么一批学生,学生人数实在是不少,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出家众,还有在家众没有写出来的,这个团体真不小。住在哪里?树林,树下一宿。吃饭,出去托钵,一天吃一餐。除这个之外,就是上课。佛跟大家上课,天天上课,上课之后,同学们研究讨论,遇到疑难的问题,向世尊请教,世尊一一向他们解答,这以后记录下来都变成经典,现在的《大藏经》。
我们现在中国翻译的《大藏经》,只有世尊讲经的我想一半都不到。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,运输非常困难,印度高僧到中国来,总是精挑细选,选几部能带得动的到中国来。中国高僧到印度去取经,也是精挑细选,没有办法全部带回来,你才知道多艰难。带到中国来,中国再从事於汉文的翻译,翻译的时候又淘汰一部分。所以我们现在这个《大藏经》是世尊当年教学的,可以说是精华,不是完整的,这要知道。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。护持,那个时候的护持都是在家居士,护持这个僧团,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是国王大臣担任护法,那都是佛的在家学生。
所以他们的乐,正是《论语》里面头一句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那个乐是孔颜之乐,一般人决定无法想像。不乐,怎么能持久?释迦牟尼佛干这个事情干了四十九年,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,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,我们一般人讲过世,七十九岁过世的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乐此不疲。弘法的人乐,护法的人也乐,契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!
你要想快乐,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真正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不讲经没有关系,不讲经要听经,要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这是四十九年所说的,没有别的,就是宇宙人生真相。我们通常,这是古大德讲的,用六个字全部包括了,宇宙万物,「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」,这六个字全都包括了,不外性相理事因果。愈学愈明了,愈学愈通达,愈学境界向上提升,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突破无限的空间维次,那个生活范围就大!我们今天生活范围,说老实话,今天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的生活范围还限於这个地球。虽然现在向外太空探险,但是还不出太阳系,太阳系还是个小圈圈。而且我们这个技术还不够,像我们要到月球、到火星、到金星去旅行,不能够像我们现在到美国、到欧洲这么样的方便,还做不到。
但是诸佛菩萨在禅定当中突破了空间维次,他不但突破六道轮回,也就是六道里面无论哪一道如在面前,而且还突破了大世界。大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就是大千世界,突破大千世界,突破大千世界叫遨游诸佛刹土。在《藏经》里面诸位看到《佛名经》,世尊给我们介绍一万二千多尊佛,实际上这宇宙之间诸佛菩萨无量无边,说出这一万二千多尊佛,这个诸佛刹土来去自由。给诸位说,实实在在在那个境界上没有来去,你想哪个佛,这个佛的刹土就现前,为什么?时间空间没有了。时间没有了,没有先后,空间没有了就没有远近。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按频道一样,你按哪个佛刹的频道,这个佛刹立刻就在萤光幕上显现出来,就是面对面,没有距离。
这个时空的突破,近代科学家才提出这个理论。我是在两年前,有个同学送这份资料给我看,是美国太空总署发表最新的科学报导。说明空间不是真的,时间也不是真的,在某种条件之下都等於零。空间等於零就没有距离,时间等於零没有先后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都能亲近,你可以回到过去,可以能够契入到未来,你说那个人怎么会不乐!他那个乐,凡夫怎么会知道?不但佛乐,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,印度是宗教之国,高级宗教统统修禅定。最著名的印度教,也翻作兴都教,它的前身就是婆罗门教。婆罗门教它的历史比我们佛教至少要早五千年,但是他们自己讲的比佛教至少早一万年。印度人不重视历史,没有文字记载,说的都可以相信。但是世界上的学者承认比佛教早五千年,就是他们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,佛教才二千五百多年。在禅定境界里头,突破了时空维次。
六道轮回的发现是婆罗门教,不是佛教,他们对六道的情况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,把六道所以然说出来了。这是婆罗门教里头没有的,只讲到六道轮回的这些事相,但是六道怎么形成的,什么原因形成的,这个没有说;怎么样能够真正脱离六道轮回,这个也没有,这都在佛法里头。所以你要真正懂得这些理论与事实,你才能体会到他们那个生活之乐,不但我们人想不到,娑婆世界十八层天,诸天也想不到。
他那个示现,就是示现一个榜样,我们会学的要学他,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。具体的来讲,你说学佛太难了,释迦牟尼佛那个生活真是叫我们没有法子学习,他一生当中都能够露宿,身体健康,没有毛病,我们要是到外面,晚上一晚坐在树底下,第二天就到急诊室了,这身体不如他们。佛在第一部经里面就讲清楚了。佛法修学第一部经是什么?《十善业道经》。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法的入门,佛就讲清楚了,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开示,他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了不起!一切世间就包括十法界,三途、六道、声闻、缘觉、佛、菩萨,十法界都苦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,十法界的佛,天台家称为相似即佛,那不是真的,为什么?无明没破。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没破,那就是他的苦,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,但是他绝对不会再有六道轮回,阿罗汉就没有了。
所以这个「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包括四圣法界,这还得了,这是什么法?佛就说,所谓「常念思惟观察善法」,这个句子我们换个念法,大家就懂了,「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观察善法」。善法是什么?十善业道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是十善业。常念,心善;思惟,思想善;观察,言行善。后面又说了一句,「常令善法相续」,念念相续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。换句话说,你的心、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行纯净纯善,就能离一切世间苦。这个开示多精彩!再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,他都做到了,一生做到了。我们学佛就要向他学习,他能做到,我为什么不能做到?这我们一定要跟他学。
这个十善详细的解说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。重点、精要的解释在戒经里面,像弘赞法师的《沙弥律仪要略增注》,那就说得相当详细。这是祖师大德就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做了详细的补充说明,应当学,这是我们真正的依靠。儒要依靠礼,礼没有了,儒就没有了;佛要依靠戒,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不怕吃苦,要严持戒律。所以我跟我们一些同学们常常提醒,因为烦恼习气太重,十次、八次,一百次、二百次,不够,回不了头来,要学世尊为人说法,真的是千言万语,无数的重复,显示出无尽的慈悲,天天在提示我们「以苦为师,以戒为师」,认真学习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
今天为什么学善、持戒这么困难?这我常说,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,这点要懂得。佛教从汉朝传到中国来以后,这两千年当中,中国历代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成就的人,太多太多!超过印度,都有基础教育。这个基础教育是孔孟老庄,有这个基础教育,然后才学佛,所以对佛法这些善戒没有问题。我们这才提出一定要学《弟子规》,一定要落实《弟子规》。由《弟子规》扎根,然后《五种遗规》里面,特别是前面的两种,「养正遗规、训俗遗规」,这两样东西要认真学习,能够坚固《弟子规》的根本,再入佛门不难了;要从这里扎根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大家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经文,经文第一句:
【云何得与一切众生。】
这一句是贯穿下面十句,第一句里面讲「为依」,第二句应该是「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救」,所以这一句是贯穿下面十句的。
【为依。】
世尊为我们示现,诸菩萨乃至於历代的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范、最好的榜样,我们要用心留意向他们学习,才不辜负我们这一生。所以有许多人问我生命的意义、生命的价值,意义、价值都在此地。
【为救。】
「回向品」里面说,「悉令解脱诸烦恼故,为一切众生作护」,这比前面意思就又深一层。确确实实,救度众生怎么个救法?从哪里救起?我们要知道。众生迷惑颠倒,烦恼习气很重很重,正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。为什么这个说法?这个说法是不是太过分一点?你要真正懂得佛法,你就晓得他讲的句句都是实话,决定没有一句是虚妄的。阎浮提众生,哪个不把身体当作我?这是佛家讲的身见,头一个错误的见解,头一个错误的执著。这个错误就一直贯到底,没有一桩不错,然后你才晓得《地藏经》上说的话不假。为什么执著这个身是我就错?这个道理很深,如果不是佛法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明了,我们不会懂得的。
哪个人不把自己这个身看作自己?身不是自己,那我自己在哪里?这个身不是我,什么是我?西方哲学家比较聪明,他想到这个问题,他也认为这个身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「我思故我在」,我能够思惟想像,这个能思惟想像的这是我,这就比一般人高出一等。我思,在佛法里面讲第六意识,把第六意识当作我,西方哲学家。在东方确实也有一些人认为身是假的,为什么?身有生死。东方人相信轮回,什么人去轮回?灵魂。实在讲,灵魂是真的不灵;如果他要是灵,他去投胎,他怎么会到恶道去投胎?在人间投胎,为什么不投胎到大富大贵家里?投胎到贫穷下贱的人家,很苦!不灵,灵就好了。
所以还是孔老夫子讲得有道理,孔老夫子不说灵魂。你看他老人家在《易经》里面,《易经.系辞》彖文,「系辞」是孔子作的,「系辞」里头讲过,「游魂为变,精气为物」,这两句话讲得好!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是什么样的境界,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?这两句话在佛法里是大菩萨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。夫子不常说,偶尔露那么两句,很值得我们去体会。游魂为变,游魂是说这个魂速度很大、变化很大;为变是什么?六道里面去投胎。人做了不善,堕到畜生道里,由人就变成畜生。但是还是一个灵性,认为那个灵性是我,这还是错误,但是说得就高明多了,游魂为变,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。
精气为物,这句话说得尤其不可思议。物是什么?物质。物质从哪里来的?精气为物。这句话里面讲的,这个物质它有灵性。现代科学家证明了,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,水是矿物,这是物质不是生物,植物还属於是生物,矿物不是生物,做了十年的实验,确确实实证明水有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是不是夫子所讲的精?气是讲它的变化,变成了物质。虽变成物质,它的性并没有改变,佛家讲自性本具的德能没有改变,变成物质,它还是存在。这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,物质从哪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夫子所讲的跟佛这两句非常接近,所以他到底是什么人?他怎么知道这么深的道理?
从这个道理,你要是真正能体会透过来,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用现在话说,统统是有机的,也就是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,它有灵性。你看矿物,水有见闻觉知。我跟江本胜博士说,不但水有,尘沙、泥土、石块,只要是物质,统统都有见闻觉知。不但有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是性德,它是唯心所现,那个心就是法性,法性本具见闻觉知、色声香味之德,本觉。所以我说,你的实验才看到它的色相,结晶的色相,我劝他要努力再进一步去研究。因为什么?它还有音声,它还有香,它还有味,决定是色声香味。色你看到了,声、香、味你还没看到。我说,你再把声香味看到,那佛经上所讲的你全部证明了。
在中国有个著名的公案,公案一般人讲故事,道生法师,南北朝时候的人,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。他说法没有人相信他,他聚集一些大石块,对著石头讲,讲完之后,我对不对?石头都点头。石头怎么会点头?你要懂得心现识变,你就不怀疑了,整个宇宙是活的。然后你才晓得,佛在经上讲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。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,我们今天的地球是依报,我们这个太空当中无量的星系是我们的依报。依报随著正报转,正报是什么?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心。如果地球上每个人心都向善,都像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所说的,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纯净纯善,那我们这里的山河大地统统都变成极乐世界了。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差别?一丝毫差别都没有,只是那边的人心善,所以山河大地是美极了;我们这边人心不善,所以天灾人祸频繁不断,道理在此地。没听说过极乐世界有地震,没听说极乐世界有水灾,没有听说华藏、极乐有为非作歹的人,没有听说。
这些是什么?这些要教育,特别现在所谓是宗教教育,我们说是佛陀教育,需要佛陀教育,把事实真相给你讲清楚,你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。为什么?苦是烦恼习气所感的,乐是大彻大悟当中感得的;换句话说,迷悟,迷了就有烦恼,悟了,转烦恼为菩提。菩提是智慧,烦恼跟智慧是一体之二面。我们迷了,把菩提变成了烦恼,也就是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变成烦恼;觉悟之后,无量无边的烦恼又转变成无量智慧,关键在迷悟。我们就知道,佛菩萨用什么方法与一切众生为救?用什么方法?教学,帮助众生觉悟。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佛开了八万四千法门,要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教化众生,那就是开了无量无边的法门。四弘誓愿里面说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那是大世界不是小世界,一切诸佛刹土都包括在其中。
八万四千法门,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。这十个宗派有两个宗派是小乘,在中国现代已经没有了,这是儒家跟道家代替了小乘,这一定要知道。可是小乘经我们翻译得很完整,真正学佛的人小乘经是要看,这是什么?帮助我们成就后得智。根本智,那是禅定,就是清净心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实相是实相般若,实相般若是根本智,就是六波罗蜜里面的般若波罗蜜。那是要信心清净,自性本具的这个智慧它就会现前。智慧没有现前,我们的心不清净,或者修清净心还不够清净,没有达到清净的标准;达到清净标准,智慧就开了。智慧开了,烦恼就没有了,明显的,贪心没有了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贪心了,瞋恚没有了,嫉妒没有了,你就晓得智慧开了得受用。如果还有这些东西存在,不行,还是真正的凡夫,你在佛法上修学没得受用。
所以,功夫没有成就的时候修什么?修忍辱波罗蜜,你要忍。顺境善缘你要忍耐,不起贪恋;逆境恶缘要忍耐,不起瞋恚,你是忍辱的功夫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。修行,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有人利根,三年五载,忍个三年五载就变成很自然;顺境里头自然不起贪恋,逆境恶缘自然不生瞋恚。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始终保持一个心平气和,自自然然的,这是你功夫得力了,这时候真正得受用。必须要通过修忍辱的那个阶段,时间长短各人不一样。在中国佛教史里面,《高僧传》里面、《居士传》里面我们看到,有些人根真利,三年五载他就成就了,有些人二十年、三十年才能契入这个境界,都是好,三、四十年比无量劫,那太短!
自己要有信心。信心不能建立,相信佛菩萨,佛菩萨所说的决定没有错误,佛菩萨加持你建立信心。另外一个相信老师,老师指导你,一丝毫不怀疑,老师加持你坚定信心。这很重要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,你没有信心,你怎么能成就?我自己二十六岁闻到佛法,感觉到非常希有,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!我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,老师教导我的方法,我都能依教奉行。我自己很清楚,我不是上根利智。我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放下?「看破、放下」,老师是头一天教给我的,我到七十多岁才真正在顺逆境界里面得自在,四十多年的时间。所以这就是什么?中下根性。我能成就,得力於一个「勤」字,天天读经,天天教学,四十七年没有中断过,明年就四十八年了,一生就干这桩事情。
晚年,这国际和平是被人家拉去的,这不过是五年的时间,最近五年。学校找我,大学找我,希望我代表学校、代表澳洲参加这些国际和平的会议,我先后一共是参加六次。在大乘佛法里面讲,这也是一个好的机缘,增广见闻,成就后得智,了解现在社会病态在哪里,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。西方有些人认为维系和平需要用武力,也就是像警察,我们有大批的警察来维持治安一样的。殊不知这个事情武力不能解决。如果能解决,释迦牟尼佛当年一定是做将军,训练许许多多的警察,他没有这么做法。
我参加几次会议之后,我有深深的体会,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,开会不能解决。我听说联合国从事於这个和平活动,从七0年代就邀请这些世界上学者专家,大家来讨论怎么个做法。一九七0年到今年三十五年了,每年开多少会,投下去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非常可观,可是没有效果。这三十五年当中,整个世界的秩序混乱,动乱的频率年年上升,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。所以现在许多参加国际和平的专家学者,会后我们接触,都摇头,没有信心;换句话说,对於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和平,信心都没有了,这哪里能成就?这些和平的结论,说得都很好,没有人不赞叹,哪个国家政府会接受、会去执行?我曾经说了好几次,人家要客气一点,把你送到档案室去;不客气的,丢在字纸篓里头,不能落实。
我们要问,化解冲突,恢复世界安定和平,有没有希望?答案是肯定的,有希望。用什么方法?中国人古老的办法。所以七0年代汤恩比博士说的话很有道理,这是英国一个学者,「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」。这话说得有道理,他没有说用武力也没有说用开会,用中国孔孟学说。中国传统的学说是什么?「学记」里头有两句名言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教学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佛菩萨,你看看怎么来的?教出来的,圣贤也是教出来的。
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什么?我们把它总结,内容有四样:第一个是伦理,第二个是道德,第三个是因果,第四个是性理。讲到最高的都讲到人的本性,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讲到性理。而性理讲得最透彻的是佛经,古圣先贤都懂得。如果我们把这四种教育恢复,天下太平,冲突自然就没有了,所以现在需要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性理的教育。我们讲性理一般人不太懂,现在大家都知道宗教,宗教教育。你去看看,细细去看看每个宗教的经典都是教人为善,没有一个宗教是教人作恶的、是教人害人的,没有。如果是教人作恶、教人害人,这个教不能建立,不会被大众接受的,因为它违背了人性,这个道理要懂。
今天社会动乱,原因我们就能看出来了。你看现在的教育教的是什么?家庭教育教什么?现在父母怎么教小孩?学校教育教什么?社会教育教什么?现在的宗教教育又是教什么?细心去观察,这个动乱的根源你就找到了,然后对症下药。不是不能做,可以做的,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办学。我把这个概念介绍给联合国,办学、办讲座比开会好,比开会收到效果。今年六月,我访问巴黎「联合国教科文总部」。我们同时在巴黎办了三天讲座,讲《弟子规》,很收效果,听众有六百多人。最后一天,我介绍中国传统教育,听众一千多人,这在欧洲。所以《弟子规》的教学,现在已经相当普及,不但我们中国国内大家热烈响应,现在国际上也开始动起来了。许多国家地区都在办这种小型的讲座,来找我介绍老师去讲。这好事情,比开会好得太多,也比开会的费用节省很多。所以我们讲到「为依、为救」,要懂得。
我们还是强调家庭教育重要,你才会有好的后代,你才能真正化解问题。首先,要我们自己本身觉悟,本身不觉悟,那就没法子。这佛家讲的,自度都度不了,你怎么能度人?经上说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这无有是处就是没这个道理。首先要自度,首先要自觉,然后才能觉他。这个觉他,首先是帮助你一家,让你一家觉悟;一家觉悟之后,帮助你的邻里乡党、亲戚朋友,你这个圈子愈来愈大。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教学,就是这样逐渐逐渐推广,把这个影响力扩大。
儒佛都说得好,儒家讲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」。我们今天在国际上介绍就两句话,「修身为本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有些重要会议来找我,我想我还是要去,这桩事情他们搞不透彻,我去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。修身为本,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我们今天肩负著联合国的使命,来协助化解冲突,促进世界社会的安定和平,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每次我都会讲到。首先从自己内心,让我们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的这个念头要化解,也就是说,我对於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没有对立,他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会跟他对立。任何事、任何物都没有对立,我的身心是和谐的,我才能帮助别人化解对立。对立没有了,矛盾就没有了,冲突自然就化解了,这才是办法。如果我们从事这个工作的人,从事於圣贤教育的人,我对这个人喜欢、对那个人讨厌,你这个教育成就有限。为什么?你内心里头有对立,有对立就有矛盾,有矛盾就有冲突,你自己本身冲突不能解决,你怎么能帮助社会解决冲突?我这个说法,有不少与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同意。这就是修身为本,自己身修好了,你才能教别人,才能影响别人。
在学佛,这个也非常重要。学佛,没有别的,破烦恼障、破所知障。烦恼障,我执,所知障,法执;烦恼障破了,超越六道,所知障破了,超越十法界。所以要晓得心里头对一切人事物有对立,两种障碍你没有办法破。换句话说,你在佛法里头修,只能够修一点人天福报,你要想断烦恼、开智慧、证菩提、了生死出三界,没分。你说这个多重要。不能不明了,不能不觉悟,不能不真干。首先,你要能看破,《金刚经》上就是帮助你看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何必认真?中国古人谚语所谓是「难得糊涂,吃亏是福」,不要去计较,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。「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」,哪个是庸人?自己,放不下的人。身心世界放不下的人,你才搅和在里头;真正放下,跳出来了,跳出来你才看得清楚,才看得明白,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。
怎么做法?就是这两段经文。这段十句,「能为饶益」,对自己、对众生带来真正丰饶的利益;下面最后这段讲「超胜尊贵」,超胜尊贵是证果,这一段是讲修行,没有修行,哪能证果?这是说「为救」。所以,能够放下对立,救了自己。无量劫来,我们学佛修行,决不只这一生,这一生要是才开始的话,你就不可能契入境界。真正依教修行,渐渐能契入境界,你就晓得修行不是一生、二生,过去生中总是很多次的修学佛法没成就。怎么没成就?就是我刚才讲的,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没有放下,所以学佛,你没开悟,它障碍你开悟:你没有证果,它障碍你证果;你也没有往生,它障碍你往生,这个道理要懂。
从前学习的环境比现在好,为什么?古时候讲经说法的大德多,参学的缘殊胜。可以说从隋唐一直到清朝中叶,讲经说法的大德,出家的法师、在家的居士有修有证,我们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看到许多古大德的注疏就知道了。无论学哪个法门,都有人在传法,你到那边去参学都能学到。现在社会不如从前,讲经的人少了。不但佛教,其他宗教亦复如是。而讲经人的修持也不如过去的这些大德。过去这些大德确确实实烦恼轻、智慧长,见思烦恼真的放下了。为什么真放下?他真的看破了,所以他身心轻安自在。
现在这个社会,你六根所接触的都是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在这个社会里面,你能够不动心吗?你能够不起念吗?诱惑的力量比过去超过十倍、百倍都不止。尤其现在的诱惑,电视是诱惑,网际网路是诱惑,报章杂志是诱惑,你到外面看看那些广告,全是诱惑,能在这些诱惑里头不动心,不是容易事情,所以现在成就难。话又说回来,难虽然难,一旦你真的不受诱惑,你的成功比古人至少要高个十倍、百倍,他比不上你,为什么?他们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也会被淘汰掉了。人家命好,那个时候社会没有这么多诱惑,人人都安分守己,修学成功容易。现在等於说是四面八方都把你向地狱、向饿鬼道里头去拉,你居然能如如不动,这是何等功夫!所以这个利弊都有,只要自己坚定信心。
如何坚定信心?一个好方法,天天读经,亲近圣贤,外面的诱惑尽量减少。所以我四十多年不看报纸,不看电视、广播,这些东西统统都离开了,每天所看的是经典,思惟的是经典。而且每天跟我们一些同参道友们,研究讲解,共同学习,这才能保持住不退转。五十四年如一日,我用的是这个方法。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,老师教给我的,我能够依教奉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长行,经文第十段看起:
【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。为救。为归。为趣。为炬。为明。为照。为导。为胜导。为普导。】
这十句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,最后的两段,「明等流果者,由本愿力,为依救等」,这个等就是一直到普导。这个注解到此地是解释我们刚才念的这段,后面那是属於最后的一段。这段文清凉大师没有注解,但是他后面一句话给我们说清楚了,他说「今初」,这就是第一段,「能为饶益,依等十句,如回向初」。这段文在「十回向品」第一个大段初回向里面有详细的说明,所以大师在此地就省略了。我们现在念到「净行品」,初回向距离我们还很远,照我们现在这个进度,恐怕到两年之后才能讲到。我们同学,因为不是学校,所以流动性很大。既然来了,纵然是来听一次,我们也要有一次殊胜的利益,就是你一次都没有白来,我们才能够对得起大家。所以我们也不离开初回向里面所说的,初回向里所说的大意跟这个相同,但是有几句用的词不一样。好在世尊教导我们的四依法,「依义不依语」,所以我们就依初回向里面的经文来解释这十句。这是菩萨发愿说我当为一切众生作依。菩萨是我们修行的榜样,是我们学佛的典型,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,我们应当向他学习。
在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教导我们,那个时候我还没出家,跟李老师学经教,老师告诉我们,我们学佛当然最重要的是依靠经典,离开经典,那就不是学佛。可是依靠经典还有不足,那怎么办?还要找一个人跟他学。当然,我们都是跟老师学,老师很客气说:我不行。於是他给我们介绍一个人,介绍的是他的老师,印光大师。而且还特别嘱咐我们,因为那个时候没出家,都是居士身分,「古人不学苏东坡,今人不学梁启超」。我们知道梁启超跟苏东坡也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,但是怎么样?没有成就;他们一生搞的是佛学,而不是学佛。
佛学跟学佛是两回事情。这要不是老师特别给我们开导,我们往往都把它混成一桩事情。学佛、佛学不是一桩事情吗?哪还两桩事情?老师一讲,我们恍然大悟。搞佛学是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看,研究它的理论,它的教义、学术,而没有办法去做到,就是清凉大师在《华严》里面所说的「有解无行」,这就是佛学。学佛,学佛要解行相应,那就真的学佛;我要把我所学到的东西统统变成我自己的生活,我在工作上用得上,我在处事待人接物用得上,这叫真正的学问。所以老师给我介绍一个样子,他说有个样子你就好学,介绍我印光大师。
印光大师也不在世了,也都过世了,怎么跟他学?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在,他老人家这些著作在。现在我们看到印祖的《全集》,精装本这么厚一共有七册,你去读,你去依教奉行,把他老人家教训都能够落实,这就是印光大师私淑弟子。就在当代找不到德高望重的好老师,我们从古人里面去找。古人当然是愈近愈好,他距离我们不太远;换句话说,他的文字我们看起来比较容易。老师为我们介绍,确实是有这个必要。
我们看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是世尊示现成道第一部所讲的。所以五时说法,第一时是华严。但是《华严》不是在人间讲的,也不是在天上讲的,是佛在定中讲的。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,谁知道他在定中开这么大的法会,讲这样殊胜的法门。什么人参与这个法会?法身菩萨。参与法会的人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在经的开头都跟诸位概略的介绍过。你看这部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就是一个榜样,就是有典型。学的人、教的人,我们从这个地方都能够深深的体会到。所以一定要发大心。
为什么要出家?出家干些什么?佛法,同学们都知道,总不外两种人,佛门里头两种人,一种是弘法的,一个是护法的。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,这诸位是一定要搞清楚;你要不搞清楚,你在佛法里学不到东西。寺院庵堂是学校,这一定要知道。寺,为什么称作寺?寺是什么意思?这要懂得,寺不是庙,庙是祭祀祖先的、祭祀鬼神的,称之为庙,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,这要搞清楚。
佛教是汉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。汉朝时候的制度,直接属於皇帝管辖的机构就称为寺。寺这个机构的设立是永久的,不会被撤销的,不像宰相底下办事的机关称部。你看在从前礼部、吏部、兵部,兵部就是现在的国防部,礼部就是现在的教育部,吏部是现在的内政部。这个部可以撤销、可以兼并,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机构,可以增,可以撤掉。皇帝下面有九个办事的机构,这是永恒的,从汉朝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,所以称寺。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,寺的首长称卿。这一般人大概都知道,从前帝王时代三公九卿,三公地位很高,那是皇上的顾问,九卿是皇帝直属办事的,我们今天讲一级机构的首长。佛教到中国来之后,也成立一个机构,这个机构居然也称之为寺,你就晓得佛教是什么样的身分地位。
这个寺称什么寺?在当时,你看中国人厚道,摩腾、竺法兰带著佛像、经书从西域到中国,白马驮回来的,所以也不能忘记白马的功劳,就把这个寺的名字称为「白马寺」。那个时候首都在洛阳,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第一个寺。这个寺的来源要知道。它办的什么事?办的是佛陀教育,这个要懂。那时候的工作,第一个是翻译经典,像现在国家的编译馆一样,翻译经典;第二个指导学习经典。所以它是教学。这种教学,可以说一直到清朝的早年,大概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时候还都没有变,寺院庵堂没有不讲经的,没有不教学的,这我们要懂。
所以出家,第一个讲经,不讲经就是护持,就像一个学校一样,你不是教员,你就是职员。所以教职员,教员是专门负责上课的,职员是护持道场的,道场有许多行政工作需要他们做。诸位看看寺庙里头叫纲领执事,你就懂得了,你就明白了。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,他是什么地位?像学校的校长,他是校长。所以佛门里面称和尚,只有他称和尚,别的人不能称和尚,和尚是校长,和尚是亲教师,就是他主持这一个学校的教学政策、教学方针,是由他决定的。他不一定要上课,教员替他执行、替他上课,教育政策方针是他定的,这教化一方。
他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,第一个是首座,首座就是现在学校的教务长,像大学的教务长,他管教学。所以首座和尚有时候不只一个人,有好多个,分座讲经。这个寺,大的寺院它有好多个讲堂,你喜欢听什么经、喜欢听哪个法门,你去上哪个教室,同时上课的。第二个是维那,维那是管训导的,管秩序、管训导的,训导长。第三个是监院,监院是管总务,总务长。名称不一样,他们所管的事是一样的,教务、训导、总务,这是和尚下面三个领导人。你看看这些,你就晓得佛教是教育,它不是宗教。
所以我们称呼上,你也能清楚。称和尚,「和尚」是印度话,就是亲教师,虽然他不上课,但是教学的政策、教学的计画是他决定;他要请哪个老师来教,教什么课目,他决定的,所以实际上教育他负责任。其他的职员跟教员,无论是讲经的法师、是担任执事的法师,都称之为闍梨,阿闍梨。「阿闍梨」也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叫轨范师,轨是轨道,范是模范,他的言行、他的办事可以做世人的榜样,做世人的模范,叫轨范师,我们通常称为法师,法师就是一言一行都是社会大众的榜样。
我当为一切众生作依,『依』是依靠。这一切众生迷惑、烦恼、习气,不知不觉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想错、看错、做错了,佛菩萨大彻大悟,所以一定要发心给一切众生做依靠。初回向里面为我们解释的是「令免一切诸苦事故」,这句文字是不多,意思真的是无有穷尽,一定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免除一切苦事。你的思想见解言行错误,你就带来苦的结果。像我们今天这个世界,佛经上称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,「娑婆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,极苦,跟极乐正相反。弥陀的世界叫极乐,这叫极苦,苦不堪言。诸位想想我们这一生,你过的是苦还是乐?觉悟到苦,这是你开始觉悟了。你在这个苦里头不知道苦,苦中作乐,乐还是苦,几个人省悟过来?
佛菩萨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众生?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,我们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,你看看,他真的是放下。我们世间人求什么?求富贵,求荣华富贵,求名闻利养,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求做大官、发大财。这些事情,释迦牟尼佛统统都具足,他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,他继承王位,中国人所谓是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世间人所希求的,他全部得到。但是做国王也苦,苦事多多,如果是一个错误政策,你要害多少众生受苦受难?一个好的政策,当然利益无边,都在觉跟迷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想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他现身说法,出家去求学,这就是只有真正的学问才能解决问题。十九岁出家,离开家庭去求学,在当时印度著名的学者专家他都参访过,这用了十几年的时间。普遍参访,觉得不满意,再回到恒河流域,在菩提树下,这个故事诸位都知道,「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」。这就跟禅宗里面所说的一样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个时候他三十岁。
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。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,三十岁大彻大悟。悟了以后,他选择教学这个工作,他没有回去做国王,他没有回去,没有回去继承他父亲的王位,他选择了,现在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所谓多元文化,他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,只要你肯来学,他都很乐意教你。而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,世出世间一切法,只要你提出问题,他都会给你圆满的解答,内容太丰富!不是像学校一个学系、一个学院,不是的。这部《大藏经》里面的内容,比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都多,没有一个学校能够跟它相比,这也是属於多元的。最难得的,他是一个义务的老师,这么一个好老师不收学费,你给他,他也不要,过最简单的生活,「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」,我们讲苦行僧的生活。这是我们世间人不愿意过这个生活,我们觉得这个生活太苦,而佛菩萨这个生活太快乐了。
我们世间人认为苦,佛菩萨乐;我们世间人认为乐的,佛菩萨说那个苦。这个道理深了,在中国有没有人懂得?有,孔孟老庄懂得。你看看夫子赞叹颜回,颜回的生活不就跟苦行僧的生活一样吗?箪食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夫子赞叹说「回也不改其乐」。这就是物质生活再苦,他里头有乐,中国从前读书人所谓「孔颜之乐」,孔子、颜回他们这个乐不是一般人的境界。所以世尊所示现的那个乐是真乐,为什么?没有一丝毫副作用。世间人享受这个乐,佛讲「乐是苦因」,你现在在享受乐,你是在造苦的因,那苦是什么?三途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因,业因,因是什么?贪瞋痴慢,它里头有这些东西在,所以说乐是苦因。我们如果不是稍微契入经藏,也是不容易体会佛法讲的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
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,带著这么一批学生,学生人数实在是不少,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出家众,还有在家众没有写出来的,这个团体真不小。住在哪里?树林,树下一宿。吃饭,出去托钵,一天吃一餐。除这个之外,就是上课。佛跟大家上课,天天上课,上课之后,同学们研究讨论,遇到疑难的问题,向世尊请教,世尊一一向他们解答,这以后记录下来都变成经典,现在的《大藏经》。
我们现在中国翻译的《大藏经》,只有世尊讲经的我想一半都不到。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,运输非常困难,印度高僧到中国来,总是精挑细选,选几部能带得动的到中国来。中国高僧到印度去取经,也是精挑细选,没有办法全部带回来,你才知道多艰难。带到中国来,中国再从事於汉文的翻译,翻译的时候又淘汰一部分。所以我们现在这个《大藏经》是世尊当年教学的,可以说是精华,不是完整的,这要知道。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。护持,那个时候的护持都是在家居士,护持这个僧团,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是国王大臣担任护法,那都是佛的在家学生。
所以他们的乐,正是《论语》里面头一句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那个乐是孔颜之乐,一般人决定无法想像。不乐,怎么能持久?释迦牟尼佛干这个事情干了四十九年,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,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,我们一般人讲过世,七十九岁过世的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乐此不疲。弘法的人乐,护法的人也乐,契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!
你要想快乐,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真正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不讲经没有关系,不讲经要听经,要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这是四十九年所说的,没有别的,就是宇宙人生真相。我们通常,这是古大德讲的,用六个字全部包括了,宇宙万物,「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」,这六个字全都包括了,不外性相理事因果。愈学愈明了,愈学愈通达,愈学境界向上提升,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突破无限的空间维次,那个生活范围就大!我们今天生活范围,说老实话,今天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的生活范围还限於这个地球。虽然现在向外太空探险,但是还不出太阳系,太阳系还是个小圈圈。而且我们这个技术还不够,像我们要到月球、到火星、到金星去旅行,不能够像我们现在到美国、到欧洲这么样的方便,还做不到。
但是诸佛菩萨在禅定当中突破了空间维次,他不但突破六道轮回,也就是六道里面无论哪一道如在面前,而且还突破了大世界。大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就是大千世界,突破大千世界,突破大千世界叫遨游诸佛刹土。在《藏经》里面诸位看到《佛名经》,世尊给我们介绍一万二千多尊佛,实际上这宇宙之间诸佛菩萨无量无边,说出这一万二千多尊佛,这个诸佛刹土来去自由。给诸位说,实实在在在那个境界上没有来去,你想哪个佛,这个佛的刹土就现前,为什么?时间空间没有了。时间没有了,没有先后,空间没有了就没有远近。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按频道一样,你按哪个佛刹的频道,这个佛刹立刻就在萤光幕上显现出来,就是面对面,没有距离。
这个时空的突破,近代科学家才提出这个理论。我是在两年前,有个同学送这份资料给我看,是美国太空总署发表最新的科学报导。说明空间不是真的,时间也不是真的,在某种条件之下都等於零。空间等於零就没有距离,时间等於零没有先后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都能亲近,你可以回到过去,可以能够契入到未来,你说那个人怎么会不乐!他那个乐,凡夫怎么会知道?不但佛乐,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,印度是宗教之国,高级宗教统统修禅定。最著名的印度教,也翻作兴都教,它的前身就是婆罗门教。婆罗门教它的历史比我们佛教至少要早五千年,但是他们自己讲的比佛教至少早一万年。印度人不重视历史,没有文字记载,说的都可以相信。但是世界上的学者承认比佛教早五千年,就是他们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,佛教才二千五百多年。在禅定境界里头,突破了时空维次。
六道轮回的发现是婆罗门教,不是佛教,他们对六道的情况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,把六道所以然说出来了。这是婆罗门教里头没有的,只讲到六道轮回的这些事相,但是六道怎么形成的,什么原因形成的,这个没有说;怎么样能够真正脱离六道轮回,这个也没有,这都在佛法里头。所以你要真正懂得这些理论与事实,你才能体会到他们那个生活之乐,不但我们人想不到,娑婆世界十八层天,诸天也想不到。
他那个示现,就是示现一个榜样,我们会学的要学他,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。具体的来讲,你说学佛太难了,释迦牟尼佛那个生活真是叫我们没有法子学习,他一生当中都能够露宿,身体健康,没有毛病,我们要是到外面,晚上一晚坐在树底下,第二天就到急诊室了,这身体不如他们。佛在第一部经里面就讲清楚了。佛法修学第一部经是什么?《十善业道经》。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法的入门,佛就讲清楚了,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开示,他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了不起!一切世间就包括十法界,三途、六道、声闻、缘觉、佛、菩萨,十法界都苦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,十法界的佛,天台家称为相似即佛,那不是真的,为什么?无明没破。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没破,那就是他的苦,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,但是他绝对不会再有六道轮回,阿罗汉就没有了。
所以这个「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包括四圣法界,这还得了,这是什么法?佛就说,所谓「常念思惟观察善法」,这个句子我们换个念法,大家就懂了,「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观察善法」。善法是什么?十善业道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是十善业。常念,心善;思惟,思想善;观察,言行善。后面又说了一句,「常令善法相续」,念念相续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。换句话说,你的心、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行纯净纯善,就能离一切世间苦。这个开示多精彩!再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,他都做到了,一生做到了。我们学佛就要向他学习,他能做到,我为什么不能做到?这我们一定要跟他学。
这个十善详细的解说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。重点、精要的解释在戒经里面,像弘赞法师的《沙弥律仪要略增注》,那就说得相当详细。这是祖师大德就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做了详细的补充说明,应当学,这是我们真正的依靠。儒要依靠礼,礼没有了,儒就没有了;佛要依靠戒,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不怕吃苦,要严持戒律。所以我跟我们一些同学们常常提醒,因为烦恼习气太重,十次、八次,一百次、二百次,不够,回不了头来,要学世尊为人说法,真的是千言万语,无数的重复,显示出无尽的慈悲,天天在提示我们「以苦为师,以戒为师」,认真学习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
今天为什么学善、持戒这么困难?这我常说,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,这点要懂得。佛教从汉朝传到中国来以后,这两千年当中,中国历代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成就的人,太多太多!超过印度,都有基础教育。这个基础教育是孔孟老庄,有这个基础教育,然后才学佛,所以对佛法这些善戒没有问题。我们这才提出一定要学《弟子规》,一定要落实《弟子规》。由《弟子规》扎根,然后《五种遗规》里面,特别是前面的两种,「养正遗规、训俗遗规」,这两样东西要认真学习,能够坚固《弟子规》的根本,再入佛门不难了;要从这里扎根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大家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经文,经文第一句:
【云何得与一切众生。】
这一句是贯穿下面十句,第一句里面讲「为依」,第二句应该是「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救」,所以这一句是贯穿下面十句的。
【为依。】
世尊为我们示现,诸菩萨乃至於历代的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范、最好的榜样,我们要用心留意向他们学习,才不辜负我们这一生。所以有许多人问我生命的意义、生命的价值,意义、价值都在此地。
【为救。】
「回向品」里面说,「悉令解脱诸烦恼故,为一切众生作护」,这比前面意思就又深一层。确确实实,救度众生怎么个救法?从哪里救起?我们要知道。众生迷惑颠倒,烦恼习气很重很重,正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。为什么这个说法?这个说法是不是太过分一点?你要真正懂得佛法,你就晓得他讲的句句都是实话,决定没有一句是虚妄的。阎浮提众生,哪个不把身体当作我?这是佛家讲的身见,头一个错误的见解,头一个错误的执著。这个错误就一直贯到底,没有一桩不错,然后你才晓得《地藏经》上说的话不假。为什么执著这个身是我就错?这个道理很深,如果不是佛法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明了,我们不会懂得的。
哪个人不把自己这个身看作自己?身不是自己,那我自己在哪里?这个身不是我,什么是我?西方哲学家比较聪明,他想到这个问题,他也认为这个身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「我思故我在」,我能够思惟想像,这个能思惟想像的这是我,这就比一般人高出一等。我思,在佛法里面讲第六意识,把第六意识当作我,西方哲学家。在东方确实也有一些人认为身是假的,为什么?身有生死。东方人相信轮回,什么人去轮回?灵魂。实在讲,灵魂是真的不灵;如果他要是灵,他去投胎,他怎么会到恶道去投胎?在人间投胎,为什么不投胎到大富大贵家里?投胎到贫穷下贱的人家,很苦!不灵,灵就好了。
所以还是孔老夫子讲得有道理,孔老夫子不说灵魂。你看他老人家在《易经》里面,《易经.系辞》彖文,「系辞」是孔子作的,「系辞」里头讲过,「游魂为变,精气为物」,这两句话讲得好!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是什么样的境界,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?这两句话在佛法里是大菩萨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。夫子不常说,偶尔露那么两句,很值得我们去体会。游魂为变,游魂是说这个魂速度很大、变化很大;为变是什么?六道里面去投胎。人做了不善,堕到畜生道里,由人就变成畜生。但是还是一个灵性,认为那个灵性是我,这还是错误,但是说得就高明多了,游魂为变,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。
精气为物,这句话说得尤其不可思议。物是什么?物质。物质从哪里来的?精气为物。这句话里面讲的,这个物质它有灵性。现代科学家证明了,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,水是矿物,这是物质不是生物,植物还属於是生物,矿物不是生物,做了十年的实验,确确实实证明水有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是不是夫子所讲的精?气是讲它的变化,变成了物质。虽变成物质,它的性并没有改变,佛家讲自性本具的德能没有改变,变成物质,它还是存在。这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,物质从哪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夫子所讲的跟佛这两句非常接近,所以他到底是什么人?他怎么知道这么深的道理?
从这个道理,你要是真正能体会透过来,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用现在话说,统统是有机的,也就是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,它有灵性。你看矿物,水有见闻觉知。我跟江本胜博士说,不但水有,尘沙、泥土、石块,只要是物质,统统都有见闻觉知。不但有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是性德,它是唯心所现,那个心就是法性,法性本具见闻觉知、色声香味之德,本觉。所以我说,你的实验才看到它的色相,结晶的色相,我劝他要努力再进一步去研究。因为什么?它还有音声,它还有香,它还有味,决定是色声香味。色你看到了,声、香、味你还没看到。我说,你再把声香味看到,那佛经上所讲的你全部证明了。
在中国有个著名的公案,公案一般人讲故事,道生法师,南北朝时候的人,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。他说法没有人相信他,他聚集一些大石块,对著石头讲,讲完之后,我对不对?石头都点头。石头怎么会点头?你要懂得心现识变,你就不怀疑了,整个宇宙是活的。然后你才晓得,佛在经上讲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。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,我们今天的地球是依报,我们这个太空当中无量的星系是我们的依报。依报随著正报转,正报是什么?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心。如果地球上每个人心都向善,都像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所说的,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纯净纯善,那我们这里的山河大地统统都变成极乐世界了。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差别?一丝毫差别都没有,只是那边的人心善,所以山河大地是美极了;我们这边人心不善,所以天灾人祸频繁不断,道理在此地。没听说过极乐世界有地震,没听说极乐世界有水灾,没有听说华藏、极乐有为非作歹的人,没有听说。
这些是什么?这些要教育,特别现在所谓是宗教教育,我们说是佛陀教育,需要佛陀教育,把事实真相给你讲清楚,你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。为什么?苦是烦恼习气所感的,乐是大彻大悟当中感得的;换句话说,迷悟,迷了就有烦恼,悟了,转烦恼为菩提。菩提是智慧,烦恼跟智慧是一体之二面。我们迷了,把菩提变成了烦恼,也就是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变成烦恼;觉悟之后,无量无边的烦恼又转变成无量智慧,关键在迷悟。我们就知道,佛菩萨用什么方法与一切众生为救?用什么方法?教学,帮助众生觉悟。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佛开了八万四千法门,要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教化众生,那就是开了无量无边的法门。四弘誓愿里面说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那是大世界不是小世界,一切诸佛刹土都包括在其中。
八万四千法门,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。这十个宗派有两个宗派是小乘,在中国现代已经没有了,这是儒家跟道家代替了小乘,这一定要知道。可是小乘经我们翻译得很完整,真正学佛的人小乘经是要看,这是什么?帮助我们成就后得智。根本智,那是禅定,就是清净心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实相是实相般若,实相般若是根本智,就是六波罗蜜里面的般若波罗蜜。那是要信心清净,自性本具的这个智慧它就会现前。智慧没有现前,我们的心不清净,或者修清净心还不够清净,没有达到清净的标准;达到清净标准,智慧就开了。智慧开了,烦恼就没有了,明显的,贪心没有了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贪心了,瞋恚没有了,嫉妒没有了,你就晓得智慧开了得受用。如果还有这些东西存在,不行,还是真正的凡夫,你在佛法上修学没得受用。
所以,功夫没有成就的时候修什么?修忍辱波罗蜜,你要忍。顺境善缘你要忍耐,不起贪恋;逆境恶缘要忍耐,不起瞋恚,你是忍辱的功夫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。修行,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有人利根,三年五载,忍个三年五载就变成很自然;顺境里头自然不起贪恋,逆境恶缘自然不生瞋恚。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始终保持一个心平气和,自自然然的,这是你功夫得力了,这时候真正得受用。必须要通过修忍辱的那个阶段,时间长短各人不一样。在中国佛教史里面,《高僧传》里面、《居士传》里面我们看到,有些人根真利,三年五载他就成就了,有些人二十年、三十年才能契入这个境界,都是好,三、四十年比无量劫,那太短!
自己要有信心。信心不能建立,相信佛菩萨,佛菩萨所说的决定没有错误,佛菩萨加持你建立信心。另外一个相信老师,老师指导你,一丝毫不怀疑,老师加持你坚定信心。这很重要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,你没有信心,你怎么能成就?我自己二十六岁闻到佛法,感觉到非常希有,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!我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,老师教导我的方法,我都能依教奉行。我自己很清楚,我不是上根利智。我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放下?「看破、放下」,老师是头一天教给我的,我到七十多岁才真正在顺逆境界里面得自在,四十多年的时间。所以这就是什么?中下根性。我能成就,得力於一个「勤」字,天天读经,天天教学,四十七年没有中断过,明年就四十八年了,一生就干这桩事情。
晚年,这国际和平是被人家拉去的,这不过是五年的时间,最近五年。学校找我,大学找我,希望我代表学校、代表澳洲参加这些国际和平的会议,我先后一共是参加六次。在大乘佛法里面讲,这也是一个好的机缘,增广见闻,成就后得智,了解现在社会病态在哪里,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。西方有些人认为维系和平需要用武力,也就是像警察,我们有大批的警察来维持治安一样的。殊不知这个事情武力不能解决。如果能解决,释迦牟尼佛当年一定是做将军,训练许许多多的警察,他没有这么做法。
我参加几次会议之后,我有深深的体会,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,开会不能解决。我听说联合国从事於这个和平活动,从七0年代就邀请这些世界上学者专家,大家来讨论怎么个做法。一九七0年到今年三十五年了,每年开多少会,投下去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非常可观,可是没有效果。这三十五年当中,整个世界的秩序混乱,动乱的频率年年上升,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。所以现在许多参加国际和平的专家学者,会后我们接触,都摇头,没有信心;换句话说,对於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和平,信心都没有了,这哪里能成就?这些和平的结论,说得都很好,没有人不赞叹,哪个国家政府会接受、会去执行?我曾经说了好几次,人家要客气一点,把你送到档案室去;不客气的,丢在字纸篓里头,不能落实。
我们要问,化解冲突,恢复世界安定和平,有没有希望?答案是肯定的,有希望。用什么方法?中国人古老的办法。所以七0年代汤恩比博士说的话很有道理,这是英国一个学者,「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」。这话说得有道理,他没有说用武力也没有说用开会,用中国孔孟学说。中国传统的学说是什么?「学记」里头有两句名言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教学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佛菩萨,你看看怎么来的?教出来的,圣贤也是教出来的。
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什么?我们把它总结,内容有四样:第一个是伦理,第二个是道德,第三个是因果,第四个是性理。讲到最高的都讲到人的本性,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讲到性理。而性理讲得最透彻的是佛经,古圣先贤都懂得。如果我们把这四种教育恢复,天下太平,冲突自然就没有了,所以现在需要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性理的教育。我们讲性理一般人不太懂,现在大家都知道宗教,宗教教育。你去看看,细细去看看每个宗教的经典都是教人为善,没有一个宗教是教人作恶的、是教人害人的,没有。如果是教人作恶、教人害人,这个教不能建立,不会被大众接受的,因为它违背了人性,这个道理要懂。
今天社会动乱,原因我们就能看出来了。你看现在的教育教的是什么?家庭教育教什么?现在父母怎么教小孩?学校教育教什么?社会教育教什么?现在的宗教教育又是教什么?细心去观察,这个动乱的根源你就找到了,然后对症下药。不是不能做,可以做的,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办学。我把这个概念介绍给联合国,办学、办讲座比开会好,比开会收到效果。今年六月,我访问巴黎「联合国教科文总部」。我们同时在巴黎办了三天讲座,讲《弟子规》,很收效果,听众有六百多人。最后一天,我介绍中国传统教育,听众一千多人,这在欧洲。所以《弟子规》的教学,现在已经相当普及,不但我们中国国内大家热烈响应,现在国际上也开始动起来了。许多国家地区都在办这种小型的讲座,来找我介绍老师去讲。这好事情,比开会好得太多,也比开会的费用节省很多。所以我们讲到「为依、为救」,要懂得。
我们还是强调家庭教育重要,你才会有好的后代,你才能真正化解问题。首先,要我们自己本身觉悟,本身不觉悟,那就没法子。这佛家讲的,自度都度不了,你怎么能度人?经上说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这无有是处就是没这个道理。首先要自度,首先要自觉,然后才能觉他。这个觉他,首先是帮助你一家,让你一家觉悟;一家觉悟之后,帮助你的邻里乡党、亲戚朋友,你这个圈子愈来愈大。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教学,就是这样逐渐逐渐推广,把这个影响力扩大。
儒佛都说得好,儒家讲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」。我们今天在国际上介绍就两句话,「修身为本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有些重要会议来找我,我想我还是要去,这桩事情他们搞不透彻,我去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。修身为本,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我们今天肩负著联合国的使命,来协助化解冲突,促进世界社会的安定和平,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每次我都会讲到。首先从自己内心,让我们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的这个念头要化解,也就是说,我对於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没有对立,他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会跟他对立。任何事、任何物都没有对立,我的身心是和谐的,我才能帮助别人化解对立。对立没有了,矛盾就没有了,冲突自然就化解了,这才是办法。如果我们从事这个工作的人,从事於圣贤教育的人,我对这个人喜欢、对那个人讨厌,你这个教育成就有限。为什么?你内心里头有对立,有对立就有矛盾,有矛盾就有冲突,你自己本身冲突不能解决,你怎么能帮助社会解决冲突?我这个说法,有不少与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同意。这就是修身为本,自己身修好了,你才能教别人,才能影响别人。
在学佛,这个也非常重要。学佛,没有别的,破烦恼障、破所知障。烦恼障,我执,所知障,法执;烦恼障破了,超越六道,所知障破了,超越十法界。所以要晓得心里头对一切人事物有对立,两种障碍你没有办法破。换句话说,你在佛法里头修,只能够修一点人天福报,你要想断烦恼、开智慧、证菩提、了生死出三界,没分。你说这个多重要。不能不明了,不能不觉悟,不能不真干。首先,你要能看破,《金刚经》上就是帮助你看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何必认真?中国古人谚语所谓是「难得糊涂,吃亏是福」,不要去计较,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。「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」,哪个是庸人?自己,放不下的人。身心世界放不下的人,你才搅和在里头;真正放下,跳出来了,跳出来你才看得清楚,才看得明白,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。
怎么做法?就是这两段经文。这段十句,「能为饶益」,对自己、对众生带来真正丰饶的利益;下面最后这段讲「超胜尊贵」,超胜尊贵是证果,这一段是讲修行,没有修行,哪能证果?这是说「为救」。所以,能够放下对立,救了自己。无量劫来,我们学佛修行,决不只这一生,这一生要是才开始的话,你就不可能契入境界。真正依教修行,渐渐能契入境界,你就晓得修行不是一生、二生,过去生中总是很多次的修学佛法没成就。怎么没成就?就是我刚才讲的,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没有放下,所以学佛,你没开悟,它障碍你开悟:你没有证果,它障碍你证果;你也没有往生,它障碍你往生,这个道理要懂。
从前学习的环境比现在好,为什么?古时候讲经说法的大德多,参学的缘殊胜。可以说从隋唐一直到清朝中叶,讲经说法的大德,出家的法师、在家的居士有修有证,我们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看到许多古大德的注疏就知道了。无论学哪个法门,都有人在传法,你到那边去参学都能学到。现在社会不如从前,讲经的人少了。不但佛教,其他宗教亦复如是。而讲经人的修持也不如过去的这些大德。过去这些大德确确实实烦恼轻、智慧长,见思烦恼真的放下了。为什么真放下?他真的看破了,所以他身心轻安自在。
现在这个社会,你六根所接触的都是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在这个社会里面,你能够不动心吗?你能够不起念吗?诱惑的力量比过去超过十倍、百倍都不止。尤其现在的诱惑,电视是诱惑,网际网路是诱惑,报章杂志是诱惑,你到外面看看那些广告,全是诱惑,能在这些诱惑里头不动心,不是容易事情,所以现在成就难。话又说回来,难虽然难,一旦你真的不受诱惑,你的成功比古人至少要高个十倍、百倍,他比不上你,为什么?他们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也会被淘汰掉了。人家命好,那个时候社会没有这么多诱惑,人人都安分守己,修学成功容易。现在等於说是四面八方都把你向地狱、向饿鬼道里头去拉,你居然能如如不动,这是何等功夫!所以这个利弊都有,只要自己坚定信心。
如何坚定信心?一个好方法,天天读经,亲近圣贤,外面的诱惑尽量减少。所以我四十多年不看报纸,不看电视、广播,这些东西统统都离开了,每天所看的是经典,思惟的是经典。而且每天跟我们一些同参道友们,研究讲解,共同学习,这才能保持住不退转。五十四年如一日,我用的是这个方法。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,老师教给我的,我能够依教奉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