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四七三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七三卷)  2005/12/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473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清凉大师《疏钞》的第二段。「陈所问中,有二十云何,总十一段,段各十句,成一百一十种德,第一段,明三业离过成德,二得堪传法器,三成就众慧,四具道因缘,五於法善巧,六修涅盘因,七满菩萨行,八得十力智」。上次我们学到这个地方,现在接著看第九段「十王敬护」,一个发菩提心,修普贤行的人,十王都尊敬你,都做你的护法,这是属於增上缘。

  第十,「能为饶益」,益是利益,饶是丰饶,也就是说能为众生带来最殊胜的利益。最殊胜的利益是什么?现在人谈到利益没有不懂得的,所谓利益都指的是财富、权位,以为这是利益。这些不能说不是利益,但不是饶益。因为这些利益只能解决眼前一些小困难,不能解决生死大事,不能解决轮回的问题,所以这个利益不是大利益。古代的读书人,不但是在中国,外国也很多,真正做学问,真正懂得提升自己的灵性,都把物质生活看得很淡,没有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。在中国你看看孔孟,看看老庄;在外国,你看看释迦牟尼佛,你看看世界上许多宗教家们。创教的这些宗教家们都是给我们大家示现苦行,一生不辞辛劳教化众生,劝一切众生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,这样才能够离苦得乐。

  乐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苦,有时候我们看起来他并没有离开,在中国颜回是个最好的例子,颜回「箪食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」,这几句话是孔夫子对他的赞叹。从这几句话当中我们知道,颜回的物质生活非常贫苦,没有财富,没有地位。我们社会上认为这种人是贫贱之人,贫是没有财富,贱是没有地位。颜回并不以这个为忧虑,他每天非常快乐,用现在人的说法,物质生活贫乏,精神生活丰富。他以孔子为老师,夫子之学他真学到了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个悦是内心里面的喜悦;至於他贫贱、短命,夫子说那是天也,天命!在我们佛法里面来讲,颜回也是菩萨示现,虽然时间不长,给后人留下一个最好的榜样,好学不倦;夫子肯教,他肯学,学得很像。至於富贵贫贱,儒家说这是天命,在佛法里面讲,这是因果。

  人到这个世间来,佛在经上讲两种力量,业力。第一种是引业,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。这是什么业?过去生中曾经真正的学过五戒。那佛法没到中国来呢?没有到中国来,中国这些前辈们教人五伦五常,五常是常道,不能够离开的。「仁义礼智信」,仁就是不杀生,义就是不偷盗,礼就是不淫欲,智是不饮酒,信是不妄语,你看跟佛家讲的五戒没有两样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都能以这个德行为标准,仁义礼智信,这个人不失人身,来生还会到人道来。这是引导你到人道来受生的力量。

  至於得人身之后,确实有贫富贵贱、寿命长短这等等不同,这是另外一个业力,叫满业,圆满的满,称满业。满业就是你前生所修的,这一生你会报得。你命里有财富,过去生中喜欢修财布施,欢欢喜喜修财布施,没有吝啬,没有后悔。你这一生当中得人身,你命里头有财富,无论你做哪个行业,钱财源源不断而来,命里有的;命里头要没有,无论做什么行业,你都赚不到钱。所以,钱财绝对不是人用什么巧妙方法、计谋能够赚得的,没这个道理,你命中前生注定的。前生所定的,这一生当中受用的时候,天天都有加减乘除。一念与道德相应,你命里面的智慧、财富、德能,甚至於寿命都增加;如果与伦理道德相违背,心行不善,那你天天就有减损;你行大善就有乘,你造大恶就有除。所以每天都有加减乘除,每年都有加减乘除。

  佛法里讲得透彻,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参透了,在这一生当中,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念念利益众生,饶益众生,念念损己利人,对了。可不能起念头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折福;损己利人得大福报!我们很富有,日常生活当中,只要生活能过得去,不可以奢侈,能省的一定要节省、节俭。节省下来的财物布施给缺乏的贫苦人,常常照顾大家,你的福报是天天在增加。如果是一生当中,几十年都不中断,都不改变,都不退心,晚年的福报大幅度的增长,得富贵、得长寿、得自在如意。所以,你懂得则肯修,得到这些怎么样?帮助更多的穷人。中国历史上,宋朝的范仲淹是个最好的例子。范先生是虔诚的佛教徒,做到宰相,国家对他的赏赐,有功於社稷,赏赐很多。一生过平常的日子,节省下来,帮助三百多户贫穷的人家。所以他们家里子孙代代相传,到现在后代都非常好,祖宗积的德太大了。

  我们在《印光大师文钞》里面读到,印祖说中国有三个人了不起。第一个是孔子,孔老夫子是法布施,教人。你看他的后代传了七十多代,他的后代在今天的社会还是受人尊敬。有一年我听说孔德成先生(这是孔老夫子的后代)到旧金山,在海关,美国人知道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,对他特别礼遇,祖宗的光辉。第二位就是范仲淹,你看他们的家传了八百年不衰。第三位是说清朝初年有一位姓叶的状元,叶状元家道三百年不衰。积德之家,行善之家,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凡是心行不善,损人利己,干这种事情的人,能保持三代都很困难,他能保持三代是过去祖宗积的德大;如果积的德不厚,一代就完了。自己这一代死了以后,儿女把家败掉了,甚至於更悲哀的,自己到晚年破产了,经营的事业倒闭。这是在我们现前社会,我们看得太多太多!你要问什么原因?不懂得断恶修善,不懂得积功累德,不懂得帮助别人。菩萨修普贤行,这里面所讲的第一句非常重要,「三业离过成德」。身语意业没有过失,他当然给社会、给一切苦难的人带来真实的利益。

  末后一句「超胜尊贵」,胜是殊胜,他的大德、大仁、大爱为一切大众所尊重、所推崇。你看佛经里面称释迦牟尼佛,这是大众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,称为世尊;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,叫世尊。天人师,不但是人间的导师,诸天天人都向他学习。

  这个十一段中,这都讲介绍,这品经总共就是十一段。说「此十一中,若就相显」,相是形相,显示,「二四与六,此三唯因」,第二堪传法器,第四具道因缘,第六是修涅盘因,这三个都是从因上讲的。「八及十一,此二唯果」,第八是得十力智,十一是超胜尊贵,统统是从果上说的。其他的,「余通因果」,余有因有果,「或摄为四对因果」,这个讲法也能讲得通,四对。「初二十句,问福因福果」,先说因,后说果。「次二十句,问慧因慧果」,先说果,后说因。「三二十句,问巧解因,观行果」。

  「四有五段」,这段经文很长,「问修行因,成德果」。这里头又分五个小段,「初一为因」,第一段是为因。「余四为果,或分为二,初十云何」,这个十问,「问净行体」,这是问因的意思。「后十云何,问行所成」,这是问果的意思。「以善修七觉等,亦是净行之能故」,七觉就是七觉支,后面会讲到。「皆言云何得者,为修何行而得之耶」,这并不难懂,云何得者,修什么样的因,得什么样的果。所以修善因一定得善果,你造恶业肯定是得恶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「初十望后,故说为因,望历缘巧愿,成净行体」,这就是果,但虽然是果,它不是圆果。「未是圆果,而是分果」,圆果是圆满的,分是局限的,不是圆满的果报。「故上总云,举果徵因」。这是把段落就交代清楚了,下面一段一段的来看。「今分为二,初之一段,总问其果」,这段很重要。「后十别明,今初十句」,这就是总问其果。我们看经文,这个十句我们统统把它念下去:

  【佛子。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。】

  这是第一句。

  【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。】

  这是第二个云何。第三句:

  【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。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。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。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。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。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。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。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。】

  这个十句,总而言之,是说得证自性圆满大法,大圆满大法。我们看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面给我们说明的,「得此十种三业,成下十果」,下面是十住,也就是说得这十种圆满殊胜的三业,身语意业,才能成就十住菩萨的果德。十住菩萨是从十信位修得的,怎么修法?具体的就是这品经给我们举的例子,一百四十一首偈,一百四十一愿,也是一百四十一净行。有愿、有行,愿就是行,行就是愿,称为普贤行愿。这个十句是全经十一大段的总纲领,每一句后面就有一段怎么个修法,『云何得』,怎么个修法!告诉你修行的方法。

  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头说,「由无过三业,故超胜尊贵」,你看这是第一句问的,怎样得『无过失身语意业』。我们今天身语意业过失无量,十住位的菩萨真了不起,身语意业没有过失了,他们超越十法界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到哪里去了?到华藏世界去,华藏是一真法界,所以得超胜尊贵。超是超十法界,是十法界的导师,所以我们称他为世尊,称他为佛陀。《华严》上圆教初住菩萨,他真的是佛,他不是假佛,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「分证即佛」,前面讲的,他不是圆满果,他是分果。向上,从初住往上去,四十一个位次,这就是给你讲,后头给你会说到,为什么「净行品」里面一百四十一愿,这一百四十一愿有讲究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

  一百就是十信心满,十信每一信里面都具足十信,所以十乘十,一百,十信位所修的。四十一呢?四十一从圆教初住开始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四十一个位次,一百四十一。最后一位妙觉位,那个没有过失,那是圆果,这个四十一位都是分果,没有到圆满,都是分果。只要沾上这个果就是法身菩萨,法身如来,没有达到究竟果位、到圆果,分证佛,位次愈往上就愈接近究竟圆果。这桩事在前面也曾经做过好几次的报告。十法界里头有修有证,向上一著,修证还有没有?不能说没有,不能说有。为什么不能说没有?那就是他是分果,他不是圆果,当然有修。为什么说他没有?向上去,就是圆教初住往上去,三业的过失都离了。也就是说他们那些人不但没有分别执著,起心动念都没有,他们修行没有迹象。不但你看不到,你想都想不到,所谓「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」。我们对他们的称赞只有超胜尊贵,称之为世尊。这一句是总说。

  下面说,「由不恚害」,就是『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』,恚是瞋恚,嫉妒、瞋恚这才会害人。他没有瞋恚,没有嫉妒,所以他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。不伤害众生反过来看,利益众生,他尊重众生、包容众生、爱护众生、帮助众生,「故常为饶益」。那么我们凡夫,尤其是现代社会,一般人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诲,满腔的怨气,怨天尤人,充满了愤恨、嫉妒。总是看到我不如别人,我的地位不如人,我的收入不如人,我的享受不如人。我听说许许多多大学生自杀,为什么自杀?满腔的怨恨,能不能解决问题?不能!如果你常常读佛经,你就晓得你到这个世间来,是来酬偿你过去生中的业报。明了之后,命里面是贫贱,安於贫贱,我造的因,我总要承受果报;命里面是富贵,安於富贵。明理的人,了解事实真相的人,一生不怨天不尤人,又何况命运可以改造,诸位读《了凡四训》就明白了。

  佛门里面常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个道理云谷禅师教导袁了凡先生。他明白了,觉悟了,认真努力改过自新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果然不到三年,命运就好转,愈转愈好。命里面没有功名,他得到功名;命里头富贵有限,他的富贵增加;命里头只有五十三岁,他活到七十四岁,延寿二十年;命里没有儿子,他有个好儿子,天启。所以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上,不在别人手上,别人说替你改造命运是假的,那不可靠的。哪有这种道理!算命先生说我替你改命,你要拿多少钱给我,那骗你的。他要能改命,他为什么不把他自己命改过来?自己他都改不了,他怎么能改别人?佛法讲改造命运,是你自己,不是佛,佛菩萨帮不上忙。佛菩萨教你方法,教你回头是岸,改过自新,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,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,这真修行!

  修到自己身语意完全没有过失,你就跟《华严.净行品》相应了。那就恭喜你,你不但超越六道轮回,你超越十法界,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,这是真正的饶益。瞋恚之害非常严重,大乘经里面常讲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。别人真正是无缘无故,我们以善心对人,人家以恶意相报,你有没有瞋恚心?如果你要有瞋恚心,立刻要觉悟,我的瞋恚心生起来,对方受害小,自己受害大。我报复他,我恨他,对方受害顶多三分,自己受害至少七分,诸位要知道,这叫真正得不偿失,错了。如果你的念头一转,我对他有恩有德,这个人忘恩负义,还要毁谤我、侮辱我、伤害我,我完全原谅他,完全不放在心上。没有一丝毫怨恨心,更不会有报复的念头,这是自己修了大德。

  这个大德是什么?这个大德是对方成就的,不是对方这个恶行,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功夫?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涵养?所以不但没有怨恨心,反而有感恩的心。不错,这样对我,考验考验我的功夫到什么程度!对方有灾难、有困难的时候,我们知道了一定要帮助他,这叫积功累德。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,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。他之所以忘恩负义,在现在来讲这是正常的,为什么?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,他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,不知道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,才做出这些不善的事,怎么可以跟他计较?所以,看到只生怜悯心,同情、怜悯,不生瞋恚,这才是常为饶益。

  我们这样做,一时他不懂,过个几年,慢慢的他会想到,「某人真正是个好人,我恶意对他,他还是以善意对我,我有困难的时候,他还是乐意来帮助我」。总有一天他良心发现,他会回头;同时这种做法也能感动周边的人。什么叫善行?做出示范来给人看,不是口头说说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下面的疏文,「由无余惑,不可讥毁,故十王敬护」。这个地方所讲的余惑,就是习气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,还有习气在,就是余惑在。贪瞋痴慢真没有了,可是贪瞋痴那些习气有时候它会现行。佛举了很多例子,习气难断。阿罗汉的习气到什么时候才能断?辟支佛的果位。阿罗汉在我们《华严》里面是七信位的,八信位习气才断。他的尘沙烦恼没断,到九信位尘沙烦恼才断,十信位,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没有了。所以此地讲由无余惑,就是见思的习气跟尘沙的习气都没有了。不可讥毁,这个世间人有没有讽剌他的?有没有毁谤他的?有!不但是十信位的菩萨,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毗卢遮那佛,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没有人不尊重他的?有没有人毁谤他的?有没有人侮辱他的?有,很多!不相信佛法的人,任意的破坏佛菩萨的形像。

  前些年,阿富汗有一尊七百年的大佛像被人炸毁了,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。正好我那天在香港,凤凰电视台来访问我,问我对这桩事情的看法。我感到是一桩很遗憾的事情,因为这是一种,现在讲是古迹、是艺术品,是一个国家的国宝。你不要把它看成宗教,不要把它看成异教,那是个艺术品,已经有七百年了。所以很遗憾,我只能这样的表态。为什么?这些破坏的人他无知,他不懂得,真正懂得,决定不会破坏。拿现在就是经济效益来说,也不应该破坏,七百年历史的古董,你可以带来多少观光游览的客人。现在每个国家都懂得开放观光旅游,这是观光旅游最好的资源,所以破坏很遗憾。听说有人发心要把它恢复起来,那也是好事情。所以说不可讥毁,人无知,鬼神知道,天神知道,他对你尊敬。故十王敬护,这十王是鬼王,鬼王尊敬、护持,天王更当是不例外。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道,净居天人代我们请法,如果他们不代我们请法,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灭度了,没有人启请。净居天是四禅天,四禅天很特殊,凡圣同居土。四禅有九天,其中有三天是四禅正规的天人居住的。另外有一种,叫无想天,修无想定的人在那个地方修行,可见得那个定功相当高,能够达到四禅天。另外是圣人,小乘阿罗汉,大乘一些菩萨在那边修行,他们居住的叫净居天,五不还天。这个「不还」是不到人间来了,在那个地方修行他就能超越六道,超越六道就生到四圣法界。有人生声闻,有人生缘觉,有人生菩萨,最高的是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天台大师所讲的「相似即佛」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佛,不是分证佛。相似即佛那个果报不是真的,此地前面讲的果,虽然是分果,它是真的,不是假的;十法界里面的果报不真实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人天迷惑,邪知邪见,不知道尊重圣贤,不知道尊重圣教,可是天人、鬼神知道,他们尊重。所以经上讲十王敬护,它不指我们人间,不说这个,说鬼王,鬼王敬护。

  第四句说「由恶缘不可坏,得佛十力」,这就是『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』。恶缘,缘有物质环境、有人事环境,这不是善缘,是恶缘。总想来障碍、来破坏,能不能破坏?不能!为什么不能?他「得不可坏身语意业」。身体有生有灭,这是无常的;灵性不生不灭,性德不生不灭,所以得佛果地上的十力,十力前面跟诸位介绍了。

  第五,「由修行不退转,满菩萨行」。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著重「满」字,十信心满出离十法界,生到华藏了。我们读这段经文,也才真正能体会到,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绝对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。所以佛菩萨常常讲,末法时期如果不修净土,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没有一个人自己修行能成就的。你看看这个十句你就晓得,你说多困难!所以得人身、闻佛法,大幸,能闻到净土法是大幸当中的大幸,你太幸运了。为什么?你在这一生当中就有机会超越十法界,往生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之内,超越了;换句话说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可以说满菩萨行。为什么?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了,圆证三不退。

  我们要相信世尊不妄语,弥陀不妄语,十方诸佛不妄语,异口同声劝勉我们亲近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,一生圆满成就。成就是圆果,不是分果,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菩萨行在一般大乘教里面,用六度包括尽了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是十波罗蜜,还要加个四无量心。所以常常讲六度四等,四等就是慈悲喜舍,四无量心,修到圆满了,这是圆教初住菩萨。

  第六句,「由远离诸相,如如不动,成涅盘因」。经文里头『云何得不可动身』,这是讲的涅盘因,所以此地讲如如不动。为什么能如如不动?远离诸相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。如果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著相了,这个好看,那个好听,这个好吃。你在外面一切诸相里头起了贪瞋痴慢,起了好恶分别之心,你的心动,心动不是涅盘因,那是轮回因。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自己回过头来,回光返照就明白了。我们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是成就涅盘因,还是成就轮回因?这个事情不能不认真的反省。如果天天还干的是轮回因,这一生想求生净土就没有指望了。

  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必须把这个世界里面一切境缘统统放下,境是讲物质环境,缘是讲人事环境,彻底放下。不但没有分别执著,连起心动念都没有。当然,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太难太难了!你能够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。你还会起心动念,但是确实没有分别执著,没有分别执著你生方便有余土。我们只能做到於一切法不执著,还有分别,不执著,把执著放下了,妄想分别还是有,生凡圣同居土。由此可知,念佛是修功夫,修什么功夫?至少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,这是在净土里面讲,成涅盘因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。要把诸相的真相看清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都不是真实的,这不能不知道。

  第七句「由德行殊胜,故於法善巧」,往下我们会看到十善巧,到那个地方再跟诸位细说。善巧是智慧的起用,从哪里来的?德行,德行里面有智慧,智为先导,所以德行殊胜。我们凡夫所行都是业,说得不好听的话是罪!罪业,没有德。为什么?烦恼做先导,贪瞋痴慢在引导,你怎么不造罪,你怎么不造业!菩萨贪瞋痴慢断尽了,三业清净,断尽了,所以转烦恼为菩提。菩提来做先导,德行当然殊胜,这个才得於一切法中善巧方便。

  第八句讲『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』,「由体清净如虚空,故成具道缘」。体有两种,有性体,有质体,性是法性,它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它本来清净。虽然本来清净,我们现在迷了,迷失了自性,自性不能当家做主,当家做主的是什么?习性,习性就是阿赖耶,八识五十一心所,它来当家,这就错了。什么时候你能够把八识五十一心所看破,看破什么?它没有自性,没有自体,真正是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你的清净就恢复了。

  性体、质体都不存在,决定不可以起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成就具道的因缘。无论你在顺境或是在逆境,无论你遇到的是善缘还是恶缘,统统是助道的因缘,帮助你成就。顺境、善缘里面,你看破了,没有丝毫贪恋,不生贪恋;逆境、恶缘,不生瞋恚。你看看无论什么环境都是帮助你断贪瞋痴,断贪瞋痴就是成就戒定慧。下面这一百四十一愿,每一愿都是成就具道因缘,为什么?那就是体清净如虚空。

  第九句,『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』。染是染污,「由涉境无染,故得堪传法器」,境是境界,前面所讲的顺境逆境、恶缘善缘。就像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」,五十三参确实给我们显示出,顺逆之境,善恶之缘,善财参学具足佛法,涉境不染。《金刚经》上的教诲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他真做到了。所以历事炼心,练什么?练不染著,於一切境缘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智慧!无染无著,定功!他所学的是定慧等持,定中有慧,慧中有定,定慧增长不起烦恼,染就是烦恼。所以他得到是堪传法器,什么人能传世尊之法?这样的人就有条件,可见得传法不简单。

  我们在《六祖坛经》看到,五祖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大师,而没有把衣钵传给神秀。什么原因?诸位想想他们两个人作的两首偈,你就明白了。神秀的偈子,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」,跟这个标准来对照一下,他涉境有没有染?有染,他天天还在擦,怕惹上尘埃。惠能大师的偈子,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他不但无染,连境都没有。说身、说心,有境,身心都没有,境都没有了,哪来的染?你们想想看,这个衣钵该传谁?当然惠能大师是传法的法器,他接祖位是应当的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  末后一句,『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』,这一句非常重要。「由智先导,故成就众慧」,这一句在我们现前学习的过程当中,是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。智是理智,理智的反面是感情,感情用事没有不出乱子的。感情里面,好恶,我喜欢这个人,喜欢这桩事,讨厌那个人,不喜欢那桩事,这里头弊病丛生,问题就太多了。如果说理智做主宰,把感情放在一边,要问对人也好,对事、对物,应不应该,如不如法,你就会减少过失。

  中国新年快到了,年节中国人都有送礼的习俗,对於长辈、对於朋友,这是礼貌,这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维系。礼有节,节是节度,不能过分,不能不及,过分就显得巴结,现在人叫贿赂,过分了;如果不到,不到表示傲慢,都不好,一定的节度。这个节度国家制定的,那很好,一定要遵守,有风俗人情代代相传。譬如过年了,我们送给长辈的礼,从前在我们乡下,送什么东西?大概送两斤肉,送一只鸡,送两斤面,给老人过年,这个都有规矩,都有节度。你要说我送四斤肉,我送两只鸡,我再送四、五斤面,过分了。如果是说我只送两斤肉,鸡跟面都不送;或者我只送两斤面,其他都没有,这不足、不到,一定要合乎这个节度。

  外国人也有,像我们在澳洲,澳洲政府规定,官员接受别人送的礼,以不超过一百块钱为原则。超过一百块钱以上的,那就是贿赂,就犯罪了,有标准,大家都懂得遵守。无论是你包个红包,或者是你买礼物,礼物的价值都不超过一百块;接受的人很欢喜,送礼的人不至於太大的破费。你看面面都顾到,智为先导。如果凭感情用事,这个人对待我很不错,或者还有利用价值,我要多多的贿赂他,犯罪!於自於他都不利。这些事情现在没人教了,所以不如法的事情太多太多,现在真正做好事,没人相信,好事很难成就。

  全世界的人哪个人不向往和平,哪个人不希望安定?可是这半个世纪以来,社会动乱的频率年年上升,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。世界上关心这个事情的人、努力於这些工作的人真不少,我见过很多。可是效果始终看不到,令许许多多热心於这些工作的人都感觉到灰心;这一灰心当然就退转了,温度大幅度的降温。可是这个问题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,非常重要的问题。我自己参与这个工作五年了,了解一些状况,也认识了不少的朋友。我们要问冲突能不能化解?安定和平能不能实现?答案都是肯定的,问题是要怎样做法。

  还是古圣先贤讲得好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努力了这么多年看不到效果,要好好回头想想,我们是不是智为先导?好像没有想到这个问题,而是什么为先导?利为先导,所以始终不能落实。每个人的利益不一样,利大家都要争,所以用什么方法来化解冲突?报复!报复能化解冲突吗?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现在人不讲因果,不讲因果这个冤冤相报的事实存在。你族群里头有后人,后人永远会记得仇恨,总是会找到机会他来报复。你报复他,他报复你,冤冤相报,世世代代没完没了,你说这个事情多么可怕。如果要是真正懂得因果,你就晓得这个事情更可怕!

  中国老一代的人相信因果报应的很多,历史上的记载,这些事例不知道有多少,在《二十五史》里面所记载的就有几百条,古人在笔记、文字记载的不晓得有多少!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、《聊斋志异》、《子不语》这些书,不是完全虚构,绝大部分都是事实。你能不信吗?再就我们自己,自己个人在一生经历当中,你细细去想想,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,没有法子解释的。

  早年我在美国,住在达拉斯,达拉斯佛教会蔡文雄会长,他曾经告诉我们一桩事情。他初到美国来的时候,跟几个朋友开车去玩,回来的时候迷路,开进一个小城。他突然之间觉得这小城很熟,但是真的他是一生当中第一次来遇到的。他能知道这个小城里面的街道,能知道这个小城里头有哪些建筑,车开进去之后果然如此。他这个问题多少年都没有办法得到答案,常常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。碰到我就问我,我说你前世肯定在这个小城、小镇上住过很多年,你对这个小镇很熟悉。他想很有道理,你不在那里住很多年你怎么会那么熟悉!说明什么?说明有前世。

  类似这种情形很多人都有经验,但是没有他那么清楚,没有他那么明显。如果说不是前生,这个问题到哪里找答案,无法解释。所以他自己想想好笑,他说可能,从前旧金山有金矿,可能是在那里挖金矿的工人,住在那边,有可能。你那一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情,没有坑人,你还能够得到人身。这一生还不错,做生意还做得挺好,说明人有三世,有前因、有后果。既然有前世,当然有后世,知道有前世、有后世,你就得要多用用理智,少用感情;多做好事,少做坏事。我们生生世世向上提升,不至於向下坠落,太重要了!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由智先导,成就众慧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