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六五卷) 2005/11/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65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《疏》第四段「解妨」。这段里面又分做六个小段,昨天我们学习到第四段,今天从第五段看起,先把《疏》文念一遍,对对地方。「又所造成行,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,安忍强软两境,或增善品,心不异缘,妙达性空,善巧回转,皆愿利物,同趣菩提,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即十度齐修之行也」。这第五段我们看到了,前面所读的有事行,有理行,有智行,有大悲行、悲智无碍行,有止行、观行、止观双运行,有假观、空观、中观,三谛观行。今天我们念的这段,十度齐修行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智行愿一而三、三而一,行里面有智有愿,愿里面有智有行,智里头有行有愿,这是法身菩萨,大乘菩萨行。
我们看这段文,所造成行。这个造是造作,行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,这里面有智、有愿。众生的造作,无论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说实在话没有智、没有愿,有什么?有业,所谓的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。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、无不是罪。
我们看华严会上这些法身大士,他们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,这点我们要知道,起心动念是妄想、是无明烦恼,他们已经断了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,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,也没有执著,连分别执著习气都断了。无明破了一品,无明是起心动念,也不会再起心动念了,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,往上去四十一个阶级。从二住,初住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向上就是二住,从二住到等觉,再往上去是妙觉,我们也讲他是四十个阶级。这四十个阶级,理上有,事上没有,事上是完全平等法界,功夫确实有浅深不相同,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厚薄不相同;到如来果地,究竟果地,那才完全断尽。所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,圆教初住,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了,他还有四十品,带得多,就是这么个意思。
他们的行,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有造?怎么成行?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。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感应决定是有缘,这点我们必须要记住。佛法里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他跟佛菩萨没有缘,就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,起感应道交一定是有缘。缘不定是善缘是恶缘,无记里头没有缘,无论是善缘是恶缘,统统有感。那都是在没有入法界之前,在六道、在十法界,因为烦恼习气没断尽,跟这里头众生当然有交往,只要有交往就有缘。无论这个缘是浅是深,统统起感应的作用。所以众生有感,那个感有显有冥。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有有心求,我们凡夫求佛菩萨有有心求,有无心求,没有起心动念,实实在在是有求,求佛菩萨加持。有心求有感应,无心的求也有感应。那起感应的作用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,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现身就有造作,跟众生交往一定有说法,说法也造作,但是他那个造作是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凡夫看到他是造作,实际上他没有造作。
在这个地方讲成行。成就什么行?普贤行,皆施众生。所以向上一著,非空非有,空有不二,像《心经》上所说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才叫妙,妙行、妙法。你看文殊菩萨有个别号叫妙生,现身说法一切造作没有为自己,没有自己,自他是一,自他不二!凡夫为什么会造业?菩萨为什么不造业?就在这一句,这句明白了,你就知道了,菩萨一切作为为众生,没有自己!即使造业也没办法有果报。有一个体才有果报,他没有,他没有自己,谁受果报?有自己就有受果报的,他没有。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他四相都没有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不但四相没有,四见都没有,就是念头都没有。这个念头是《金刚经》后半部上所说的「我见,人见,众生见,寿者见」,没有!我们对佛菩萨这个示现是赞叹,所造成行这句是赞叹,成就普贤大行,我们是如此赞叹。
凡夫为什么叫造业?有我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统统具足。有我就有自私自利,有人,我人就对立,这里头矛盾、误会就发生了。众生,空间;寿者,时间,我们讲时空。他造业,业感就现六道轮回,六道里面就有果报,三善道、三恶道;与善相应的感三善道,与恶相应的就招三恶道的果报。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。二乘是声闻、缘觉。虽然执著没有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他还有分别,所谓是「我执已尽,法执犹存」。那我们要问,谁执著法执?没有我的话,谁执著法执?二乘人,我执确实是断了。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,我执的习气没断,见思烦恼断容易,断见思烦恼的习气可不是那么容易。所以二乘人有见思习气,尘沙烦恼没断,必须尘沙烦恼习气也断尽,才能破一品无明,那就超越十法界。
这些事理都很深,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要不要知道?要知道,应该要知道。知道有什么好处?知道现在就要干了。现在就要把妄想分别执著要看淡,不要看得那么严重。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相处,古人教给我们「君子之交淡如水」,交往一定用平常心。什么叫平常心?平是平等,常是永恒,跟一切人往来永恒存一个平等心,这叫平常心。平等心是佛心,平等心是真心;著了四相,就有你我他,就不平等。我总比你强一点,这是什么?傲慢,贪瞋痴慢。有我,执著这个身是我,有我决定就有贪心、有愚痴、有瞋恚、有傲慢,要知道这叫做轮回心。轮回心起作用叫轮回业,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?所以这些懂得之后,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叫真正用功,什么都看淡,什么都无所谓。
什么事情最重要?「清净平等觉」最重要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如何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心,重要!为什么?六道里头没有清净平等觉,六道里头是贪瞋痴慢疑。所以细细想想,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清净平等觉还是贪瞋痴慢疑?如果是念念都没有离开贪瞋痴慢疑,六道轮回是决定出不去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如果起心动念跟清净平等觉相应,那就恭喜你了,你念佛求生净土一定成功。所以这个世间一切人与事有什么好执著的?有什么好认真的?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执著它干什么,应该要放下;放不下,这是烦恼习气,慢慢来,一天放一点,天天放,放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,就不困难了。开头很难,突破这个瓶颈之后慢慢就容易了,往后愈来愈容易,到法身菩萨完全没有自己了,不起二乘心。
二乘偏重在自利,不主动去利他;法身菩萨主动去利他,这叫大慈大悲。二乘人的慈悲不是大慈大悲,佛将慈悲分四等,我们世间人也有慈悲,慈悲有条件,爱缘慈悲。你喜欢的人对他很慈悲,不喜欢的人就没有慈悲心,叫爱缘慈悲,这是六道的凡夫。再往上面去,众生缘慈悲,这也是凡夫,心量大了,知道怎么样?知道能推己及人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众生缘慈悲。二乘、菩萨,法缘慈悲,这就更高一层了。他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事实真相,佛法的术语叫「诸法实相」,逐渐逐渐明白了,所以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心没有差别,法缘慈悲。这是四圣法界,四圣法界是法缘慈悲。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到极乐世界,无缘慈悲,没有条件的,我们也称之为大慈大悲,就是此地讲的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。
二乘是法缘慈悲,这个地方是无缘慈悲,跟佛一样,不附带任何条件,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,你还谈什么。这个事实真相没人知道,知道的人什么附带条件都不加了。二乘人度众生,这就是经上讲,有缘他就度,没有缘他不度;不像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,有缘度他,没有缘跟他结缘,统统度。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阿罗汉有分别,法身菩萨没分别,不舍一人,不起二乘之心。
安忍强软两境。强,逆境;软,顺境;安是安住。安忍一切境界,顺境要安忍,忍什么?不起贪痴,不可以有贪恋;逆境不起瞋恚,这个功夫叫安忍,物质环境。人事环境,这个强就是恶缘,遇到恶人你要能忍,不生瞋恚、不生报复;软是善缘,你遇到些好人,这个人对你真好,对你很照顾,你们相处都很欢喜,不生贪恋;这个时候容易起贪心。所以顺境容易起贪心,逆境容易起瞋恚,贪跟瞋里面一定有痴。所以强软两境,如果你不能够安忍就起贪瞋痴。
那我们想想,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,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了,每天起心动念是不是落在贪瞋痴里头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一点都不错。释迦牟尼佛这么说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是这个说法,我们细心去观察思惟,不要看别人看自己。修行功夫好不好,实在讲就是贪瞋痴慢疑的程度有浅深厚薄不同,不学佛的人很严重,学佛的人稍微轻了一点。我们看到功夫不错,贪瞋痴淡了,戒定慧增长了,这修行功夫好!修行几十年到临命终时还起贪瞋痴,有没有?有。不但有,很多!临命终时还有贪瞋痴,还没放下。这样学佛,来生看他造的善恶业了。如果这个人一生行善,他又到人天来,出不了三界,也不能往生;如果他造作的是恶业,他就到三恶道去了,看他造作罪业的轻重,有畜生、地狱、饿鬼不同。这不能不知道,知道了,你才会用功,你才晓得怎么修行;不知道,你不知道怎么修法。
念佛、念经管用吗?不懂得修的人,古人说念佛人,说「口念弥陀心散乱」,心里还有贪瞋痴慢,想这些,口里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看这个人不顺眼,看这个事不顺眼,念佛声音念得再大、念得再多,没用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那是什么?他造的业!我们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他不会念。会念的,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,此地讲的行里头有智有愿,那就相应了。那是一声佛号一声佛,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相应什么?与佛的智相应、与佛的愿相应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为自己,为一切众生,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应,这叫会念,求愿往生哪有不生的道理!
这品经里头,诸佛如来给我们示现,教导我们,我们要善学。学了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观念,改变了我们的行为,真的学会了,学了真管用。或增善品。增是增上,善增长,恶减损,我们讲的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。心不异缘,缘是攀缘。诸位想想看,这就叫一心不乱。佛菩萨在这品经里面的示现,念念不舍众生,念念只缘一桩事,这桩事「四弘誓愿」里头第一句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,只有这一念,决定没有第二念,心不异缘。
你看往后经文里面,一百四十一首偈都是「当愿众生」。就是说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没有说当愿我自己,都是当愿众生。众生有没有得到真实利益?肯定是有。众生的业障习气太重,佛菩萨的愿力加持他,他不接受;不接受,佛菩萨一样加持,不是说不接受,我就不加持你,那是小乘。小乘,你不接受,他不加持你。你看看前面说的不起二乘之心,众生不接受也加持,非常感动人。你排斥、你拒绝,甚至於你反对,做出种种不善的行为,障碍佛法,这些菩萨还当愿众生,念念不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妙达性空,善巧回转。妙是智慧的起用,妙慧!在什么地方见到空?在有里头见到空,叫妙;什么都没有了,你见到空,这不算妙。妙是什么?当体即空,知道万事万法,包括时间空间,事有理无,相有性无,性空。这是智慧,般若智慧,不必等分析,科学家今天用的分析。二乘人用分析,分析到最后了不可得,知道是缘聚缘散。缘聚现这个幻相,缘散了,这幻相就不存在,这是析空观,分析空。不像这些法身菩萨,他们智慧高,所有现相在面前绝不执著,决不会分别,为什么?当体即空。
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分别它岂不是错误吗?你执著它是更错,你要想占有它,身体都占有不到,全是妄想,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;除妄想分别执著之外,一无所有,你什么也得不到。你所得到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这叫业。所以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业感果就变现,这个果是什么?果是变现,把一真法界扭曲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、变成三途。无论怎么变,还是个幻觉,事实呢?事实没变。事实是性空。性空怎么变法?扭曲的是形相,理体永恒不变。理体就是性空,所以菩萨了达事实真相。
善巧回转,皆愿利物,同趣菩提。自己庆幸这一生遇到善缘得闻正法,乃往昔善根福德因缘,能信、能解、能入,具足信解行证。再回头看看九法界里头芸芸众生,尤其是六道里面的,还像我们自己一样,往昔那些颠倒错乱。我今天得度了,不必别人来劝教,自自然然这个慈悲心油然而起,自自然然像诸佛菩萨一样去帮助他,没有任何条件。众生的感,用现在的话来说,波动。起心动念,我们今天讲思想波,起个善念,起个妄念,起个恶念,不管你念是正邪、善恶,不管,它那个波是一样的。波动的速度不是光能比,也不是电能比,光跟电跟它比那差太远!光跟电这波的速度很接近,一秒钟三十万公里,可是我们思想波才动就周遍法界,那光跟电怎么能比?光跟电通过银河,我们的银河系,从这个边缘,譬如这是银河系,从这边到这边,科学家告诉我们,用光的速度要二十万年。那宇宙之间像这样的银河无量无边,我们思想波才一动就周遍了。
所以上与诸佛菩萨起感应,我们这个念头是感,佛菩萨有应;下面同时也跟一切众生起感应,一切众生里头有妖魔鬼怪、冤亲债主,同时跟他们也起感应。所以菩提道上障缘很多。障缘从哪里来?是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有些过节,这么来的。没有缘遇到,没事;有缘遇到了,遇到就麻烦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可是你要是真正觉悟了,真正像佛菩萨一样,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你的冤亲债主遇到你,对你也佩服,也没有话说。善缘,他在暗中帮助你,做你的护法神;恶缘的众生不会害你,你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他对你也很尊敬。如果他的善根福德现前,他也会变成你的护法神。
如果你在修行过程当中,一念迷惑,起了贡高我慢,就像唐朝时候的悟达国师。悟达国师的故事很多人你们都知道,虽然是十世高僧,不容易!十世都不失人身,而且生生世世都有缘出家修行,十世高僧。第十世的时候,那修行很有成就了,做了帝王师,国师,做帝王师了。皇上是他的学生,皇上送一个沉香宝座供养他。这个沉水香难得!这个宝座,我们中国人讲太师椅,价值连城。他接受之后,这个傲慢心生起来了,觉得非常荣耀,皇上的恩宠。不是平常心,起了一点傲慢心,出家人当中哪个人能跟我比?这一念傲慢,护法神走了。护法神没有情面,你真正是有道心,他一定护持你,你那个道心差一点点,他就走了。护法神一走,冤亲债主来了,就附在身上,长了一个人面疮,几乎把他的命送掉。毕竟他的善根深厚,十世高僧,也是有感,这个灾难当中有感,迦诺迦尊者来给他调解。他这个冤亲债主也接受,离开了,他这个人面疮就好了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就是迦诺迦尊者为他调解的这段公案,很值得我们警惕。
在六道里面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定什么时候把你的烦恼习气引发出来,就带来了麻烦。现在修行同修,无论在家出家,冤亲债主附身的我见的就很多!真正懂这个道理,信心不退,信心不逆,你的冤亲债主都佩服你,不会找你麻烦。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懂,懂了之后,不但自己不会有冤亲债主找麻烦,也可以帮助一些有麻烦的人,帮助他调解,劝这些冤亲债主远离。为什么?找来之后双方都痛苦,冤冤相报,什么时候能化解?不如现在觉悟就回头,一起听经闻法念佛求生净土,这样多好!很多冤亲债主听了之后都接受,一接受就化解了。自己要真用功、要真努力,世间一切法只有这是真的,其他全是假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《疏》文,下面是「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即十度齐修之行也」。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不是他不能动,是你自己已经不动了,别人就不能动。自己要是有疑惑,二乘天魔就能动;换句话说,他就能影响你。最明显的例子,谚语常讲「谣言止於智者」,一般人都听信谣传,都不加以思索,信以为真,於是就很容易做了错事;以后知道上当,又顾了面子问题,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,这个过失永远错到底。这样的事情,在这个世间古今中外很多很多!所以圣人赞叹「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那是大智、大仁、大勇的表现。知道自己过失,能忏悔、能认错,这是具足智仁勇才能做到。做错了不承认,古圣先贤说那是小人不是君子,没有智慧、没有仁爱、没有道义,智仁勇三个字都没有。
这个世间确实圣贤、君子少,凡夫、小人多!这就是世界为什么叫娑婆?就这个意思。佛在经上常讲「阎浮提众生,刚强难化」。幸亏有这些圣贤出世应化在世间,国王大臣这里面也是有很多佛菩萨应化而来,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就示现国王身,应以大臣身得度者就示现为大臣。国王大臣怎么度众生?护法。释迦牟尼佛把这么大的一个事业,这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事业,交给谁来护持?交给一般人没有力量,你看经典上世尊入灭的时候嘱咐的国王大臣,这些人有权、有力、有势,他护持就容易了。
佛陀教育能在中国发扬光大,靠帝王。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求法,迎请印度的高僧,摄摩腾、竺法兰,迎请两位高僧带著佛像、佛经到中国来,是帝王去迎请的。这里头也有感应,是明帝在这之前做了个梦,梦到人是金色身,第二天谈起这桩事情,就有大臣知道,他说金色身这是浮屠,佛陀的译音,浮屠,在西方,西方的圣人,他说应该是这种感应。所以皇帝就有了兴趣,派人到西域去迎请。历代帝王都护持,汉明帝带头,所以在中国形成这样广大的影响。
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学佛的人很多,成就的人也很多。成就的,有缘人,缘成熟的;没有成就的都有缘,缘没成熟。中国人与佛怎么会没有缘?「家家观世音,户户弥陀佛」。成熟,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他这一生决定成就,决定超凡入圣,至少能脱离六道轮回,生四圣法界,也是超凡入圣。何况这其中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的历代很多!不是假的。往生西方净土就超越了十法界,这成熟的。所以在中国人他都知道有佛,知道有佛,阿赖耶里头就有种子,就是有缘人。不过这个不成熟,有种子而不成熟。这个种子,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,永恒不灭,不定在什么时候遇到缘它就起作用。有的人一生当中遇到,有的人到来生后世,有的人可能到几百世、几千世,乃至於还有人到几个大劫之后遇到这个缘,金刚种子!
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利用这个来结法缘,利用网际网路、利用卫星电视,这个缘结得更广。那什么是有缘人?他知道我们的网址,知道怎样接收我们的卫星电视,有缘人,这就是有缘人。欢喜看、欢喜在一起学习,天天在一起,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,这一生没空过。真有这样成就的,同学们把这些讯息传给我,是在电视卫星里面学习的;而且学的时候还真的有发大心的,不但自己学,他还劝别人学,自行化他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福不唐捐。所以要紧的是自己真信、善解、力行,往生就是证果。
自己不动摇,二乘天魔就不能动,一切谣言、毁谤、侮辱、陷害都是魔来扰乱,自己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可不能上当。魔来扰乱的时候要怎么办?只要自己如如不动,不要理他,什么事都没有。毁谤随他毁谤,可不能理会,理会,你就上当了;不理会,他毁谤到一个时候,没有反应,也就是说你的毁谤、恶言恶语,我没有接受,我真的没有接受。因为你毁谤不在我面前,我没听到,你写成文字在杂志、在报纸里头,我不看,那就跟经上讲的,我这里不接受,那最后还回还给你自己。佛教给我们的!
所有一切谣言亦复如是,不要接受。没有智慧的人相信,有智慧的人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,哪个对,哪个不对。对天天骂人的人,总是这个人错,这个人不对;那个被骂的人一句话不说,这个人了不起,有修养,反而人家赞叹这人有修养,这人有德行。不可以,就是被人杀害也没有怨恨。我们记得以前甘地是被人行刺而死的,被刺杀的,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:不要追究凶手。仁慈!不追究凶手。凶手是人,他有良心,他一生会愧疚,我杀错了一个好人。杀了他,他不恨我,他不怨恨,他不报复。世间哪有这种好人?难得遇到。甘地这种心肠,爱人,没有怨恨。我们知道他死了以后决定生天,不会堕恶道,他没有贪瞋痴!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,别人用什么恶的手段,他没瞋恨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愚痴,他到哪里去?至少是欲界天。
所以对於陷害的人,你没有怨恨是正确的。你要有怨恨、有报复,你就到三途去了。为什么?等待机会报复。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这多痛苦,这就错,这不了解事实真相,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决定没有。众生做错事情是他无知,是他可怜,你怎么还可以加罪於他?他要是明白人,他要是懂事的人,他不会这么做法。如果我们要责怪他,那我们也变成不懂事了,跟他程度一样了,错在我们自己,不在别人,别人没错。
我们读圣贤书,孔孟怎么教我们的?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佛是怎么教我们的?佛教我们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所以圣贤人教我们,不会走错路。一定要知道人不是这一生就完了,这比什么都重要,你有前生、你有后世。你这一生所得到的,你过去生中修的,来世的果报是你这一生当中所造的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,前世造的因;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为什么不作善?为什么要作恶?别人以恶来,我以善回应,以德报怨,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不要冤冤相报。
别人要侵占我的财物,给他,欢欢喜喜的给他,不要争执,争就错了。我们相信,我命里面有,我给他了,后面还会来;命里没有的,决定得不到,得来也很快丢掉。命里有的,丢都丢不掉,你这个地方丢掉了,后面就来了。这些道理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。我尊重老师,我相信老师,对老师的教诲没有怀疑,一生依教奉行,所以菩提道上化解许许多多的灾难,平平安安都度过。要懂得怎么做法。
谚语所谓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。孔孟是老人,佛菩萨是老人,他对於众生一无所求,所造成行皆施众生。我们对於这种人不相信,你还相信什么人?世间人他还有烦恼,还有习气,还有贪瞋痴慢,还有自私自利,他们的话我们不能完全听。圣人没有自私自利,没有名闻利养,没有贪瞋痴慢,这些人讲的话可以相信。相信他的话,何止千千万万人,没有不得利益的,依教奉行的人有福。所以这一句很重要。
我们有真信、有切愿、有智慧选择,一切境界里头守住佛菩萨的教诲,如如不动,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干扰。外面境界应当要远离,为什么?没有好处,没有利益。所以广播电视、报纸杂志我有四十年没有接触了。这是方老师告诉我的,这些东西全是染污。早年我在台湾,台湾政府提倡恢复固有文化,有这么一个运动。有一天我在方老师家里,正好来了好像是三个人,教育部的官员,他们对方老师非常尊重,向方老师请教复兴中国文化要怎么做。那是蒋总统(蒋介石先生)提倡的,教育部他们负这个责任执行,向方老师请教怎么做。
方老师听了之后很严肃,态度非常严肃,二、三分钟没讲话,然后开口:要想复兴中国文化,首先要将台湾三家电视台关闭,所有广播电台关闭,报纸杂志一律停刊。这个官员听呆了,摇头跟老师说:做不到。然后老师就讲: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文化,你要想复兴中国文化,首先要把破坏的东西除掉,你这个文化才能够复兴。你要不排除这破坏中国文化的,你怎么能复兴?这个话,那一天我在旁边听到了,讲的是真的,做不到!这个话四十年前,你看看今天台湾社会这个乱象,都被他说中了。
我记得这个官员还问了一些问题。这闲谈的时候,正的问题问了,在闲谈,就谈起当代美国是世界超级强国,最大的超级强国,历史上记载的欧洲的罗马,那世界一等强国也会灭亡。他们就问,那当然美国将来也会灭亡的,美国灭亡第一个原因是什么?方老师毫不犹豫,不假思索立刻就答出来,电视。那个时候还没有网路,网际网路还没有,电视。而且说的是你们要小心,台湾要不好好的管理这些媒体,将来也在这上吃亏。这个到现在我看到了。这是什么?社会教育,电视广播、报纸杂志是社会教育,你天天教这些社会大众,你教什么,他就学什么。
方先生确实有智慧,看得很透彻。他老人家这些东西也不看,天天读书,而且晚年几乎全部都念的是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。《大藏经》出版之后,他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买了一套。晚年真的进入到佛境界,在学校里开课,讲什么?佛经哲学。我知道他在台湾大学讲过「魏晋佛学」、「隋唐佛学」;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「华严哲学」,开出几个大单元的课程,佛经到高等学府里面去了。所以自己认识不清楚,没有智慧,你就有疑惑,你就会受外面障碍。外缘障碍,一定要自己不动。
昨天有个同修从深圳来,问我一个问题,他在深圳这些年来教小朋友读经,现在教不下去了,他说小朋友只剩十几个人,原来有七、八十人,问我怎么办。我问他:《弟子规》你做到了没有?没有。你没有做到,你怎么能教人?你不要看小朋友小,他很聪明,你所教他的,他一定会想,老师你没做到,你为什么教我?回到家里面看看父母,父母没做到,为什么叫我学。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有些人教得很好,深受欢迎?没有别的,他做到了。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说的,有一句没有做到,谁会相信他?谁会崇拜他去跟他学?孔子一生教人的,他有一句没有做到,人家也不会听他的,也向他质问。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多次提到,自己统统做到,然后说到,再教人,圣人;说到之后自己一定能够做到,这贤人;说到做不到,叫骗人。骗人怎么会成功?哪有这种道理,不可能的事。没有别的,你下一年工夫好好把《弟子规》三百六十句,句句落实,你再去开班,你就成功了。一定是先要求自己。
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。药是方法,病是病态,今天社会一切众生得了哪些病,你知道吗?自私自利是病,一昧追求名闻利养是病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病,贪瞋痴慢是病,对於圣贤教诲怀疑、忽视或者是排斥,这都是病,这病根!这种病感应的天灾人祸,要什么方法对治?道就是药。我们读到这八个字,自然会联想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就是一九七0年代,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话: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是病,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是药,决断无差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
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长时期讨论过,我也问过很多同参道友,汤恩比说的话真的吗?你看看国内外学佛的人有多少,大乘佛法能解决吗?我们学佛的人,无论在家出家,十善业没做到、三皈依没做到、五戒没做到,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。孔孟学说,这些年来孔孟学说在世界上学习的人愈来愈多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到处都有人在讲学,能起得了作用吗?为什么起不了作用?汤恩比的话说错了?我肯定,汤恩比话说得不错,而是我们自己做错了,错在哪里?我们自己没有依教奉行。这就是我刚才讲的,说到做不到。《论语》讲得头头是道,自己做不到;《十善业道经》讲得头头是道,做不到,无济於事。
所以我告诉我们的同参道友,汤恩比的话没错,要从哪里做起?儒的根在哪里?佛法的根在哪里?这就好像树木花草一样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是枝叶花果,大乘经论也是枝叶花果,好看,你真得不到!你把它采来放在花瓶里插到,很美,很欣赏,二、三天枯死了。我们今天搞的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就像这样的。所以我说要找根,根是活的,根不好看,但是根要找到之后,它会发芽,它会长成,会开花、会结果。
儒家的根在哪里?在家庭教育,伦理道德的教育。你要能发现这个,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家教。所以我说出中国教育的特色是家庭教育,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充,到佛教育那是教育的圆满,四种教育是一贯的、一体的。佛教导我们,大乘佛法一定要依小乘为基础,佛讲得很清楚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中国人现在不学小乘。从前中国人不学小乘,他学儒、他学道,无论在家出家学佛,都有很好家庭教育的基础,都曾经学过儒跟道,孔孟老庄,有这个基础!那进入到佛法没有问题,三皈五戒十善,人家真能落实,真的解决今天社会问题。今天社会的病就是少了这个东西,所以我们特别提倡《弟子规》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儒家的中心是孝道,孝悌!古人讲得很好,「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」、「孔孟之道,仁义而已矣」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以孝道为基础,没有孝悌仁义,佛就不能生存,那佛就是有名无实,这要懂。
今天佛法衰,我们无论出家在家是佛的一个形象,没有佛的实质,要知道。三皈依入门传授给你,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三皈依?三皈依是你一入佛门,就把修学的总纲领、总目标、总方向传授给你,希望你一生当中有所遵循,你不会走错路。三皈依是什么?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头讲得好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皈依佛,佛是觉的是意思,皈依佛就皈依觉,觉而不迷;我们今天还是迷而不觉,这一条没有。法,正知正见,正而不邪,我们今天还是邪而不正,所以法没有。僧是清净的意思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,我们今天是染而不净。我们搞的是迷邪染,三宝是觉正净,皈依了没有?没有。
所以三皈没有,五戒做不到、十善做不到,大乘佛法救不了二十一世纪的病!汤恩比的话,他提醒我们,我们要注意。今天对全世界自行化他,不是大经大论,而是最浅显的《十善业道》、三皈五戒,出家人还要学《沙弥律仪》。我们就不要再搞了,就这一点东西,就能够化解一切冲突,就能够恢复世界的安定和平,真有效!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我做不到不能影响人,我真正做到了,我真正明白了,做到才明白,做不到永远不会明了。「愿得智慧真明了」,是要靠行,做到。做到之后,然后你再劝别人,人家相信。
想学好的人很多很多,没有一个好样子。我们如何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样子,做个儒的好样子?儒的好样子,《弟子规》。今天许许多多家庭问题、社会问题、学校问题,到处都有问题,只要这一服药,《弟子规》学会了,什么问题都没有了。如果再加上《十善业》,那连问题的根本都拔掉了,真有这个利益。所以汤恩比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那不是个普通人。我们一定要明了,我们自己做,自度了,自救了;我们帮助别人,度他。自己能做到,身教!会看的人学会了,不会看的人,他不知道,心思细密的人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我们现在社会竞争激烈,我们学了孔孟、世尊,我们在这个世间一生当中不跟人争,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生活得快乐。现在人讲压力很重,我们一丝毫压力都没有。身体没有压力,精神没有压力,每天跟圣贤人在一起。圣贤人在哪里?书籍就是圣贤人。天天读圣贤书,天天听圣贤的话,天天思惟圣贤,天天行圣人之事,他怎么不快乐?快乐无比。这社会上形形色色虽然不接触,报纸、杂志、电视、广播完全不看,无论什么事情,有人跟我提起来,我都知道,我不是不知道,不要去接触都知道。怎么知道的?知道现在的人心他想的是什么?想的是自私自利,想的是名闻利养,想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、贪瞋痴慢。所以他所想的我知道,他所做的我知道,他所受的我也知道;不用那么多精神去看这些媒体报导,不需要。
我有对治的方法,他没有,那我们这个快乐他想不到。我们的快乐是「法喜充满」,是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;有朋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;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」。这种是孔颜之乐,孔子、颜回之乐,他哪里会懂!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安分守己。他们住乱世,我住太平盛世,他乱,我不乱。
这段里面是十波罗蜜齐修之行,我们平常讲六度四摄,就是此地讲的十度齐修,在这一百四十一愿之中,这是法身菩萨的《弟子规》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《疏》第四段「解妨」。这段里面又分做六个小段,昨天我们学习到第四段,今天从第五段看起,先把《疏》文念一遍,对对地方。「又所造成行,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,安忍强软两境,或增善品,心不异缘,妙达性空,善巧回转,皆愿利物,同趣菩提,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即十度齐修之行也」。这第五段我们看到了,前面所读的有事行,有理行,有智行,有大悲行、悲智无碍行,有止行、观行、止观双运行,有假观、空观、中观,三谛观行。今天我们念的这段,十度齐修行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智行愿一而三、三而一,行里面有智有愿,愿里面有智有行,智里头有行有愿,这是法身菩萨,大乘菩萨行。
我们看这段文,所造成行。这个造是造作,行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,这里面有智、有愿。众生的造作,无论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说实在话没有智、没有愿,有什么?有业,所谓的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。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、无不是罪。
我们看华严会上这些法身大士,他们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,这点我们要知道,起心动念是妄想、是无明烦恼,他们已经断了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,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,也没有执著,连分别执著习气都断了。无明破了一品,无明是起心动念,也不会再起心动念了,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,往上去四十一个阶级。从二住,初住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向上就是二住,从二住到等觉,再往上去是妙觉,我们也讲他是四十个阶级。这四十个阶级,理上有,事上没有,事上是完全平等法界,功夫确实有浅深不相同,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厚薄不相同;到如来果地,究竟果地,那才完全断尽。所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,圆教初住,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了,他还有四十品,带得多,就是这么个意思。
他们的行,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有造?怎么成行?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。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感应决定是有缘,这点我们必须要记住。佛法里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他跟佛菩萨没有缘,就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,起感应道交一定是有缘。缘不定是善缘是恶缘,无记里头没有缘,无论是善缘是恶缘,统统有感。那都是在没有入法界之前,在六道、在十法界,因为烦恼习气没断尽,跟这里头众生当然有交往,只要有交往就有缘。无论这个缘是浅是深,统统起感应的作用。所以众生有感,那个感有显有冥。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有有心求,我们凡夫求佛菩萨有有心求,有无心求,没有起心动念,实实在在是有求,求佛菩萨加持。有心求有感应,无心的求也有感应。那起感应的作用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,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现身就有造作,跟众生交往一定有说法,说法也造作,但是他那个造作是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凡夫看到他是造作,实际上他没有造作。
在这个地方讲成行。成就什么行?普贤行,皆施众生。所以向上一著,非空非有,空有不二,像《心经》上所说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才叫妙,妙行、妙法。你看文殊菩萨有个别号叫妙生,现身说法一切造作没有为自己,没有自己,自他是一,自他不二!凡夫为什么会造业?菩萨为什么不造业?就在这一句,这句明白了,你就知道了,菩萨一切作为为众生,没有自己!即使造业也没办法有果报。有一个体才有果报,他没有,他没有自己,谁受果报?有自己就有受果报的,他没有。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他四相都没有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不但四相没有,四见都没有,就是念头都没有。这个念头是《金刚经》后半部上所说的「我见,人见,众生见,寿者见」,没有!我们对佛菩萨这个示现是赞叹,所造成行这句是赞叹,成就普贤大行,我们是如此赞叹。
凡夫为什么叫造业?有我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统统具足。有我就有自私自利,有人,我人就对立,这里头矛盾、误会就发生了。众生,空间;寿者,时间,我们讲时空。他造业,业感就现六道轮回,六道里面就有果报,三善道、三恶道;与善相应的感三善道,与恶相应的就招三恶道的果报。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。二乘是声闻、缘觉。虽然执著没有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他还有分别,所谓是「我执已尽,法执犹存」。那我们要问,谁执著法执?没有我的话,谁执著法执?二乘人,我执确实是断了。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,我执的习气没断,见思烦恼断容易,断见思烦恼的习气可不是那么容易。所以二乘人有见思习气,尘沙烦恼没断,必须尘沙烦恼习气也断尽,才能破一品无明,那就超越十法界。
这些事理都很深,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要不要知道?要知道,应该要知道。知道有什么好处?知道现在就要干了。现在就要把妄想分别执著要看淡,不要看得那么严重。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相处,古人教给我们「君子之交淡如水」,交往一定用平常心。什么叫平常心?平是平等,常是永恒,跟一切人往来永恒存一个平等心,这叫平常心。平等心是佛心,平等心是真心;著了四相,就有你我他,就不平等。我总比你强一点,这是什么?傲慢,贪瞋痴慢。有我,执著这个身是我,有我决定就有贪心、有愚痴、有瞋恚、有傲慢,要知道这叫做轮回心。轮回心起作用叫轮回业,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?所以这些懂得之后,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叫真正用功,什么都看淡,什么都无所谓。
什么事情最重要?「清净平等觉」最重要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如何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心,重要!为什么?六道里头没有清净平等觉,六道里头是贪瞋痴慢疑。所以细细想想,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清净平等觉还是贪瞋痴慢疑?如果是念念都没有离开贪瞋痴慢疑,六道轮回是决定出不去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如果起心动念跟清净平等觉相应,那就恭喜你了,你念佛求生净土一定成功。所以这个世间一切人与事有什么好执著的?有什么好认真的?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执著它干什么,应该要放下;放不下,这是烦恼习气,慢慢来,一天放一点,天天放,放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,就不困难了。开头很难,突破这个瓶颈之后慢慢就容易了,往后愈来愈容易,到法身菩萨完全没有自己了,不起二乘心。
二乘偏重在自利,不主动去利他;法身菩萨主动去利他,这叫大慈大悲。二乘人的慈悲不是大慈大悲,佛将慈悲分四等,我们世间人也有慈悲,慈悲有条件,爱缘慈悲。你喜欢的人对他很慈悲,不喜欢的人就没有慈悲心,叫爱缘慈悲,这是六道的凡夫。再往上面去,众生缘慈悲,这也是凡夫,心量大了,知道怎么样?知道能推己及人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众生缘慈悲。二乘、菩萨,法缘慈悲,这就更高一层了。他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事实真相,佛法的术语叫「诸法实相」,逐渐逐渐明白了,所以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心没有差别,法缘慈悲。这是四圣法界,四圣法界是法缘慈悲。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到极乐世界,无缘慈悲,没有条件的,我们也称之为大慈大悲,就是此地讲的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不起二乘之心。
二乘是法缘慈悲,这个地方是无缘慈悲,跟佛一样,不附带任何条件,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,你还谈什么。这个事实真相没人知道,知道的人什么附带条件都不加了。二乘人度众生,这就是经上讲,有缘他就度,没有缘他不度;不像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,有缘度他,没有缘跟他结缘,统统度。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阿罗汉有分别,法身菩萨没分别,不舍一人,不起二乘之心。
安忍强软两境。强,逆境;软,顺境;安是安住。安忍一切境界,顺境要安忍,忍什么?不起贪痴,不可以有贪恋;逆境不起瞋恚,这个功夫叫安忍,物质环境。人事环境,这个强就是恶缘,遇到恶人你要能忍,不生瞋恚、不生报复;软是善缘,你遇到些好人,这个人对你真好,对你很照顾,你们相处都很欢喜,不生贪恋;这个时候容易起贪心。所以顺境容易起贪心,逆境容易起瞋恚,贪跟瞋里面一定有痴。所以强软两境,如果你不能够安忍就起贪瞋痴。
那我们想想,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,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了,每天起心动念是不是落在贪瞋痴里头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一点都不错。释迦牟尼佛这么说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是这个说法,我们细心去观察思惟,不要看别人看自己。修行功夫好不好,实在讲就是贪瞋痴慢疑的程度有浅深厚薄不同,不学佛的人很严重,学佛的人稍微轻了一点。我们看到功夫不错,贪瞋痴淡了,戒定慧增长了,这修行功夫好!修行几十年到临命终时还起贪瞋痴,有没有?有。不但有,很多!临命终时还有贪瞋痴,还没放下。这样学佛,来生看他造的善恶业了。如果这个人一生行善,他又到人天来,出不了三界,也不能往生;如果他造作的是恶业,他就到三恶道去了,看他造作罪业的轻重,有畜生、地狱、饿鬼不同。这不能不知道,知道了,你才会用功,你才晓得怎么修行;不知道,你不知道怎么修法。
念佛、念经管用吗?不懂得修的人,古人说念佛人,说「口念弥陀心散乱」,心里还有贪瞋痴慢,想这些,口里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看这个人不顺眼,看这个事不顺眼,念佛声音念得再大、念得再多,没用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那是什么?他造的业!我们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他不会念。会念的,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,此地讲的行里头有智有愿,那就相应了。那是一声佛号一声佛,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相应什么?与佛的智相应、与佛的愿相应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为自己,为一切众生,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应,这叫会念,求愿往生哪有不生的道理!
这品经里头,诸佛如来给我们示现,教导我们,我们要善学。学了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观念,改变了我们的行为,真的学会了,学了真管用。或增善品。增是增上,善增长,恶减损,我们讲的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。心不异缘,缘是攀缘。诸位想想看,这就叫一心不乱。佛菩萨在这品经里面的示现,念念不舍众生,念念只缘一桩事,这桩事「四弘誓愿」里头第一句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,只有这一念,决定没有第二念,心不异缘。
你看往后经文里面,一百四十一首偈都是「当愿众生」。就是说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没有说当愿我自己,都是当愿众生。众生有没有得到真实利益?肯定是有。众生的业障习气太重,佛菩萨的愿力加持他,他不接受;不接受,佛菩萨一样加持,不是说不接受,我就不加持你,那是小乘。小乘,你不接受,他不加持你。你看看前面说的不起二乘之心,众生不接受也加持,非常感动人。你排斥、你拒绝,甚至於你反对,做出种种不善的行为,障碍佛法,这些菩萨还当愿众生,念念不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妙达性空,善巧回转。妙是智慧的起用,妙慧!在什么地方见到空?在有里头见到空,叫妙;什么都没有了,你见到空,这不算妙。妙是什么?当体即空,知道万事万法,包括时间空间,事有理无,相有性无,性空。这是智慧,般若智慧,不必等分析,科学家今天用的分析。二乘人用分析,分析到最后了不可得,知道是缘聚缘散。缘聚现这个幻相,缘散了,这幻相就不存在,这是析空观,分析空。不像这些法身菩萨,他们智慧高,所有现相在面前绝不执著,决不会分别,为什么?当体即空。
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分别它岂不是错误吗?你执著它是更错,你要想占有它,身体都占有不到,全是妄想,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;除妄想分别执著之外,一无所有,你什么也得不到。你所得到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这叫业。所以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业感果就变现,这个果是什么?果是变现,把一真法界扭曲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、变成三途。无论怎么变,还是个幻觉,事实呢?事实没变。事实是性空。性空怎么变法?扭曲的是形相,理体永恒不变。理体就是性空,所以菩萨了达事实真相。
善巧回转,皆愿利物,同趣菩提。自己庆幸这一生遇到善缘得闻正法,乃往昔善根福德因缘,能信、能解、能入,具足信解行证。再回头看看九法界里头芸芸众生,尤其是六道里面的,还像我们自己一样,往昔那些颠倒错乱。我今天得度了,不必别人来劝教,自自然然这个慈悲心油然而起,自自然然像诸佛菩萨一样去帮助他,没有任何条件。众生的感,用现在的话来说,波动。起心动念,我们今天讲思想波,起个善念,起个妄念,起个恶念,不管你念是正邪、善恶,不管,它那个波是一样的。波动的速度不是光能比,也不是电能比,光跟电跟它比那差太远!光跟电这波的速度很接近,一秒钟三十万公里,可是我们思想波才动就周遍法界,那光跟电怎么能比?光跟电通过银河,我们的银河系,从这个边缘,譬如这是银河系,从这边到这边,科学家告诉我们,用光的速度要二十万年。那宇宙之间像这样的银河无量无边,我们思想波才一动就周遍了。
所以上与诸佛菩萨起感应,我们这个念头是感,佛菩萨有应;下面同时也跟一切众生起感应,一切众生里头有妖魔鬼怪、冤亲债主,同时跟他们也起感应。所以菩提道上障缘很多。障缘从哪里来?是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有些过节,这么来的。没有缘遇到,没事;有缘遇到了,遇到就麻烦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可是你要是真正觉悟了,真正像佛菩萨一样,所造成行皆施众生,你的冤亲债主遇到你,对你也佩服,也没有话说。善缘,他在暗中帮助你,做你的护法神;恶缘的众生不会害你,你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他对你也很尊敬。如果他的善根福德现前,他也会变成你的护法神。
如果你在修行过程当中,一念迷惑,起了贡高我慢,就像唐朝时候的悟达国师。悟达国师的故事很多人你们都知道,虽然是十世高僧,不容易!十世都不失人身,而且生生世世都有缘出家修行,十世高僧。第十世的时候,那修行很有成就了,做了帝王师,国师,做帝王师了。皇上是他的学生,皇上送一个沉香宝座供养他。这个沉水香难得!这个宝座,我们中国人讲太师椅,价值连城。他接受之后,这个傲慢心生起来了,觉得非常荣耀,皇上的恩宠。不是平常心,起了一点傲慢心,出家人当中哪个人能跟我比?这一念傲慢,护法神走了。护法神没有情面,你真正是有道心,他一定护持你,你那个道心差一点点,他就走了。护法神一走,冤亲债主来了,就附在身上,长了一个人面疮,几乎把他的命送掉。毕竟他的善根深厚,十世高僧,也是有感,这个灾难当中有感,迦诺迦尊者来给他调解。他这个冤亲债主也接受,离开了,他这个人面疮就好了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就是迦诺迦尊者为他调解的这段公案,很值得我们警惕。
在六道里面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定什么时候把你的烦恼习气引发出来,就带来了麻烦。现在修行同修,无论在家出家,冤亲债主附身的我见的就很多!真正懂这个道理,信心不退,信心不逆,你的冤亲债主都佩服你,不会找你麻烦。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懂,懂了之后,不但自己不会有冤亲债主找麻烦,也可以帮助一些有麻烦的人,帮助他调解,劝这些冤亲债主远离。为什么?找来之后双方都痛苦,冤冤相报,什么时候能化解?不如现在觉悟就回头,一起听经闻法念佛求生净土,这样多好!很多冤亲债主听了之后都接受,一接受就化解了。自己要真用功、要真努力,世间一切法只有这是真的,其他全是假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《疏》文,下面是「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即十度齐修之行也」。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不是他不能动,是你自己已经不动了,别人就不能动。自己要是有疑惑,二乘天魔就能动;换句话说,他就能影响你。最明显的例子,谚语常讲「谣言止於智者」,一般人都听信谣传,都不加以思索,信以为真,於是就很容易做了错事;以后知道上当,又顾了面子问题,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,这个过失永远错到底。这样的事情,在这个世间古今中外很多很多!所以圣人赞叹「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那是大智、大仁、大勇的表现。知道自己过失,能忏悔、能认错,这是具足智仁勇才能做到。做错了不承认,古圣先贤说那是小人不是君子,没有智慧、没有仁爱、没有道义,智仁勇三个字都没有。
这个世间确实圣贤、君子少,凡夫、小人多!这就是世界为什么叫娑婆?就这个意思。佛在经上常讲「阎浮提众生,刚强难化」。幸亏有这些圣贤出世应化在世间,国王大臣这里面也是有很多佛菩萨应化而来,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就示现国王身,应以大臣身得度者就示现为大臣。国王大臣怎么度众生?护法。释迦牟尼佛把这么大的一个事业,这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事业,交给谁来护持?交给一般人没有力量,你看经典上世尊入灭的时候嘱咐的国王大臣,这些人有权、有力、有势,他护持就容易了。
佛陀教育能在中国发扬光大,靠帝王。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求法,迎请印度的高僧,摄摩腾、竺法兰,迎请两位高僧带著佛像、佛经到中国来,是帝王去迎请的。这里头也有感应,是明帝在这之前做了个梦,梦到人是金色身,第二天谈起这桩事情,就有大臣知道,他说金色身这是浮屠,佛陀的译音,浮屠,在西方,西方的圣人,他说应该是这种感应。所以皇帝就有了兴趣,派人到西域去迎请。历代帝王都护持,汉明帝带头,所以在中国形成这样广大的影响。
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学佛的人很多,成就的人也很多。成就的,有缘人,缘成熟的;没有成就的都有缘,缘没成熟。中国人与佛怎么会没有缘?「家家观世音,户户弥陀佛」。成熟,二乘天魔所不能动,他这一生决定成就,决定超凡入圣,至少能脱离六道轮回,生四圣法界,也是超凡入圣。何况这其中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的历代很多!不是假的。往生西方净土就超越了十法界,这成熟的。所以在中国人他都知道有佛,知道有佛,阿赖耶里头就有种子,就是有缘人。不过这个不成熟,有种子而不成熟。这个种子,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,永恒不灭,不定在什么时候遇到缘它就起作用。有的人一生当中遇到,有的人到来生后世,有的人可能到几百世、几千世,乃至於还有人到几个大劫之后遇到这个缘,金刚种子!
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利用这个来结法缘,利用网际网路、利用卫星电视,这个缘结得更广。那什么是有缘人?他知道我们的网址,知道怎样接收我们的卫星电视,有缘人,这就是有缘人。欢喜看、欢喜在一起学习,天天在一起,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,这一生没空过。真有这样成就的,同学们把这些讯息传给我,是在电视卫星里面学习的;而且学的时候还真的有发大心的,不但自己学,他还劝别人学,自行化他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福不唐捐。所以要紧的是自己真信、善解、力行,往生就是证果。
自己不动摇,二乘天魔就不能动,一切谣言、毁谤、侮辱、陷害都是魔来扰乱,自己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可不能上当。魔来扰乱的时候要怎么办?只要自己如如不动,不要理他,什么事都没有。毁谤随他毁谤,可不能理会,理会,你就上当了;不理会,他毁谤到一个时候,没有反应,也就是说你的毁谤、恶言恶语,我没有接受,我真的没有接受。因为你毁谤不在我面前,我没听到,你写成文字在杂志、在报纸里头,我不看,那就跟经上讲的,我这里不接受,那最后还回还给你自己。佛教给我们的!
所有一切谣言亦复如是,不要接受。没有智慧的人相信,有智慧的人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,哪个对,哪个不对。对天天骂人的人,总是这个人错,这个人不对;那个被骂的人一句话不说,这个人了不起,有修养,反而人家赞叹这人有修养,这人有德行。不可以,就是被人杀害也没有怨恨。我们记得以前甘地是被人行刺而死的,被刺杀的,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:不要追究凶手。仁慈!不追究凶手。凶手是人,他有良心,他一生会愧疚,我杀错了一个好人。杀了他,他不恨我,他不怨恨,他不报复。世间哪有这种好人?难得遇到。甘地这种心肠,爱人,没有怨恨。我们知道他死了以后决定生天,不会堕恶道,他没有贪瞋痴!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,别人用什么恶的手段,他没瞋恨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愚痴,他到哪里去?至少是欲界天。
所以对於陷害的人,你没有怨恨是正确的。你要有怨恨、有报复,你就到三途去了。为什么?等待机会报复。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这多痛苦,这就错,这不了解事实真相,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决定没有。众生做错事情是他无知,是他可怜,你怎么还可以加罪於他?他要是明白人,他要是懂事的人,他不会这么做法。如果我们要责怪他,那我们也变成不懂事了,跟他程度一样了,错在我们自己,不在别人,别人没错。
我们读圣贤书,孔孟怎么教我们的?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佛是怎么教我们的?佛教我们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所以圣贤人教我们,不会走错路。一定要知道人不是这一生就完了,这比什么都重要,你有前生、你有后世。你这一生所得到的,你过去生中修的,来世的果报是你这一生当中所造的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,前世造的因;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为什么不作善?为什么要作恶?别人以恶来,我以善回应,以德报怨,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不要冤冤相报。
别人要侵占我的财物,给他,欢欢喜喜的给他,不要争执,争就错了。我们相信,我命里面有,我给他了,后面还会来;命里没有的,决定得不到,得来也很快丢掉。命里有的,丢都丢不掉,你这个地方丢掉了,后面就来了。这些道理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。我尊重老师,我相信老师,对老师的教诲没有怀疑,一生依教奉行,所以菩提道上化解许许多多的灾难,平平安安都度过。要懂得怎么做法。
谚语所谓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。孔孟是老人,佛菩萨是老人,他对於众生一无所求,所造成行皆施众生。我们对於这种人不相信,你还相信什么人?世间人他还有烦恼,还有习气,还有贪瞋痴慢,还有自私自利,他们的话我们不能完全听。圣人没有自私自利,没有名闻利养,没有贪瞋痴慢,这些人讲的话可以相信。相信他的话,何止千千万万人,没有不得利益的,依教奉行的人有福。所以这一句很重要。
我们有真信、有切愿、有智慧选择,一切境界里头守住佛菩萨的教诲,如如不动,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干扰。外面境界应当要远离,为什么?没有好处,没有利益。所以广播电视、报纸杂志我有四十年没有接触了。这是方老师告诉我的,这些东西全是染污。早年我在台湾,台湾政府提倡恢复固有文化,有这么一个运动。有一天我在方老师家里,正好来了好像是三个人,教育部的官员,他们对方老师非常尊重,向方老师请教复兴中国文化要怎么做。那是蒋总统(蒋介石先生)提倡的,教育部他们负这个责任执行,向方老师请教怎么做。
方老师听了之后很严肃,态度非常严肃,二、三分钟没讲话,然后开口:要想复兴中国文化,首先要将台湾三家电视台关闭,所有广播电台关闭,报纸杂志一律停刊。这个官员听呆了,摇头跟老师说:做不到。然后老师就讲: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文化,你要想复兴中国文化,首先要把破坏的东西除掉,你这个文化才能够复兴。你要不排除这破坏中国文化的,你怎么能复兴?这个话,那一天我在旁边听到了,讲的是真的,做不到!这个话四十年前,你看看今天台湾社会这个乱象,都被他说中了。
我记得这个官员还问了一些问题。这闲谈的时候,正的问题问了,在闲谈,就谈起当代美国是世界超级强国,最大的超级强国,历史上记载的欧洲的罗马,那世界一等强国也会灭亡。他们就问,那当然美国将来也会灭亡的,美国灭亡第一个原因是什么?方老师毫不犹豫,不假思索立刻就答出来,电视。那个时候还没有网路,网际网路还没有,电视。而且说的是你们要小心,台湾要不好好的管理这些媒体,将来也在这上吃亏。这个到现在我看到了。这是什么?社会教育,电视广播、报纸杂志是社会教育,你天天教这些社会大众,你教什么,他就学什么。
方先生确实有智慧,看得很透彻。他老人家这些东西也不看,天天读书,而且晚年几乎全部都念的是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。《大藏经》出版之后,他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买了一套。晚年真的进入到佛境界,在学校里开课,讲什么?佛经哲学。我知道他在台湾大学讲过「魏晋佛学」、「隋唐佛学」;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「华严哲学」,开出几个大单元的课程,佛经到高等学府里面去了。所以自己认识不清楚,没有智慧,你就有疑惑,你就会受外面障碍。外缘障碍,一定要自己不动。
昨天有个同修从深圳来,问我一个问题,他在深圳这些年来教小朋友读经,现在教不下去了,他说小朋友只剩十几个人,原来有七、八十人,问我怎么办。我问他:《弟子规》你做到了没有?没有。你没有做到,你怎么能教人?你不要看小朋友小,他很聪明,你所教他的,他一定会想,老师你没做到,你为什么教我?回到家里面看看父母,父母没做到,为什么叫我学。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有些人教得很好,深受欢迎?没有别的,他做到了。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说的,有一句没有做到,谁会相信他?谁会崇拜他去跟他学?孔子一生教人的,他有一句没有做到,人家也不会听他的,也向他质问。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多次提到,自己统统做到,然后说到,再教人,圣人;说到之后自己一定能够做到,这贤人;说到做不到,叫骗人。骗人怎么会成功?哪有这种道理,不可能的事。没有别的,你下一年工夫好好把《弟子规》三百六十句,句句落实,你再去开班,你就成功了。一定是先要求自己。
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。药是方法,病是病态,今天社会一切众生得了哪些病,你知道吗?自私自利是病,一昧追求名闻利养是病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病,贪瞋痴慢是病,对於圣贤教诲怀疑、忽视或者是排斥,这都是病,这病根!这种病感应的天灾人祸,要什么方法对治?道就是药。我们读到这八个字,自然会联想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就是一九七0年代,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话: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是病,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是药,决断无差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
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长时期讨论过,我也问过很多同参道友,汤恩比说的话真的吗?你看看国内外学佛的人有多少,大乘佛法能解决吗?我们学佛的人,无论在家出家,十善业没做到、三皈依没做到、五戒没做到,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。孔孟学说,这些年来孔孟学说在世界上学习的人愈来愈多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到处都有人在讲学,能起得了作用吗?为什么起不了作用?汤恩比的话说错了?我肯定,汤恩比话说得不错,而是我们自己做错了,错在哪里?我们自己没有依教奉行。这就是我刚才讲的,说到做不到。《论语》讲得头头是道,自己做不到;《十善业道经》讲得头头是道,做不到,无济於事。
所以我告诉我们的同参道友,汤恩比的话没错,要从哪里做起?儒的根在哪里?佛法的根在哪里?这就好像树木花草一样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是枝叶花果,大乘经论也是枝叶花果,好看,你真得不到!你把它采来放在花瓶里插到,很美,很欣赏,二、三天枯死了。我们今天搞的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就像这样的。所以我说要找根,根是活的,根不好看,但是根要找到之后,它会发芽,它会长成,会开花、会结果。
儒家的根在哪里?在家庭教育,伦理道德的教育。你要能发现这个,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家教。所以我说出中国教育的特色是家庭教育,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充,到佛教育那是教育的圆满,四种教育是一贯的、一体的。佛教导我们,大乘佛法一定要依小乘为基础,佛讲得很清楚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中国人现在不学小乘。从前中国人不学小乘,他学儒、他学道,无论在家出家学佛,都有很好家庭教育的基础,都曾经学过儒跟道,孔孟老庄,有这个基础!那进入到佛法没有问题,三皈五戒十善,人家真能落实,真的解决今天社会问题。今天社会的病就是少了这个东西,所以我们特别提倡《弟子规》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儒家的中心是孝道,孝悌!古人讲得很好,「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」、「孔孟之道,仁义而已矣」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以孝道为基础,没有孝悌仁义,佛就不能生存,那佛就是有名无实,这要懂。
今天佛法衰,我们无论出家在家是佛的一个形象,没有佛的实质,要知道。三皈依入门传授给你,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三皈依?三皈依是你一入佛门,就把修学的总纲领、总目标、总方向传授给你,希望你一生当中有所遵循,你不会走错路。三皈依是什么?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头讲得好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皈依佛,佛是觉的是意思,皈依佛就皈依觉,觉而不迷;我们今天还是迷而不觉,这一条没有。法,正知正见,正而不邪,我们今天还是邪而不正,所以法没有。僧是清净的意思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,我们今天是染而不净。我们搞的是迷邪染,三宝是觉正净,皈依了没有?没有。
所以三皈没有,五戒做不到、十善做不到,大乘佛法救不了二十一世纪的病!汤恩比的话,他提醒我们,我们要注意。今天对全世界自行化他,不是大经大论,而是最浅显的《十善业道》、三皈五戒,出家人还要学《沙弥律仪》。我们就不要再搞了,就这一点东西,就能够化解一切冲突,就能够恢复世界的安定和平,真有效!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我做不到不能影响人,我真正做到了,我真正明白了,做到才明白,做不到永远不会明了。「愿得智慧真明了」,是要靠行,做到。做到之后,然后你再劝别人,人家相信。
想学好的人很多很多,没有一个好样子。我们如何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样子,做个儒的好样子?儒的好样子,《弟子规》。今天许许多多家庭问题、社会问题、学校问题,到处都有问题,只要这一服药,《弟子规》学会了,什么问题都没有了。如果再加上《十善业》,那连问题的根本都拔掉了,真有这个利益。所以汤恩比善知药病,决断无差,那不是个普通人。我们一定要明了,我们自己做,自度了,自救了;我们帮助别人,度他。自己能做到,身教!会看的人学会了,不会看的人,他不知道,心思细密的人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我们现在社会竞争激烈,我们学了孔孟、世尊,我们在这个世间一生当中不跟人争,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生活得快乐。现在人讲压力很重,我们一丝毫压力都没有。身体没有压力,精神没有压力,每天跟圣贤人在一起。圣贤人在哪里?书籍就是圣贤人。天天读圣贤书,天天听圣贤的话,天天思惟圣贤,天天行圣人之事,他怎么不快乐?快乐无比。这社会上形形色色虽然不接触,报纸、杂志、电视、广播完全不看,无论什么事情,有人跟我提起来,我都知道,我不是不知道,不要去接触都知道。怎么知道的?知道现在的人心他想的是什么?想的是自私自利,想的是名闻利养,想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、贪瞋痴慢。所以他所想的我知道,他所做的我知道,他所受的我也知道;不用那么多精神去看这些媒体报导,不需要。
我有对治的方法,他没有,那我们这个快乐他想不到。我们的快乐是「法喜充满」,是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;有朋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;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」。这种是孔颜之乐,孔子、颜回之乐,他哪里会懂!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安分守己。他们住乱世,我住太平盛世,他乱,我不乱。
这段里面是十波罗蜜齐修之行,我们平常讲六度四摄,就是此地讲的十度齐修,在这一百四十一愿之中,这是法身菩萨的《弟子规》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