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四五五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五五卷)  2005/11/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455

  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十佛境界甚深,文殊菩萨偈颂第九首看起:

  【非业非烦恼。无物无住处。无照无所行。平等行世间。】

  这首偈是「答证」,前面问的「何等是佛境界证」,证就是证大涅盘,我们看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。「九、答证问。即证大涅盘,三德圆也。非业系故,解脱也。非烦恼者,转烦恼即菩提,是般若也。无物者,虚相尽故,法身显也。」到这里是一段。清凉大师给我们开示的,如来究竟果地三德圆满,这个三德就是下面所说的解脱、般若、法身,自性里头本来具有,不是从外面得来的。前面我们也读了很多,自性的三德一切众生等有,没有一个人没有,是自性本具的。这个三大德,深广都没有边际。

  解脱就是自在,解是解开,脱是脱离,这是对苦说的,你看他这里讲的「非业系故」。众生为什么有苦?就是业感系缚了,业感是因,系缚是果。系缚是比喻,好比你被重重绳索所捆绑,你动弹不得。这比喻什么?比喻六道三途,我们在六道三途不自在。六道里面虽然说天道,天人我们都知道,天人有五通,有天眼通、有天耳通、有他心通、有宿命通、有神足通,好像是比我们自在多了,实际上他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。生天是上品十善、四无量心所感的果报,生天有时间性,就是他有寿命。天上寿命最长的,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,寿命八万大劫。八万大劫到了,还是要堕落,我们一般人讲还是要死,还是要堕落;过去生中积功累德,善业报尽了,报掉了,还有恶业!说实在话,一切众生只要是在六道,肯定恶业多善业少。所以在六道轮回里面,有机会生人天的不多,堕落在三途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多,机会也多,数量也多。这个道理不是很深,只要我们冷静去想想,细心去观察一下,你就都明了了。

  不要看别人,看自己最好。你看我们自己,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,这一天。这一天当中细心去观察,我起的念头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?善念是为众生,是为社会、为大众;恶念是为自己,自私自利。那要是起个念头损人利己,这个恶就太大、就太严重了。嫉妒、障碍别人,这都是罪业。我们在一生当中,很想做点好事,常言说得好,「好事多磨」,就是障碍重重。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?这就要想到,障碍重重是果,果必有因。我们在过去生中常常障碍别人,我们想做点好事,人家就来报复,他要来障碍我们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就这么个道理。所以佛菩萨教我们要懂得修随喜功德。看到人家做好事,我们无条件的去帮助他;没有力量去帮助他,生欢喜心,没有嫉妒心,决定没有障碍。将来我们自己,无论在世出世间法,修积功德就不会有人障碍。

  所以我们只要想一天就晓得,一天的时间不长,你细心去观察,起的这些念头。看到别人好处,我们有没有随喜?还是生嫉妒心、瞋恚心,甚至於想方设法去阻碍他,不让他成就,而他这个事业确实是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的。最殊胜的功德利益是弘法利生,我们看到一位大德,无论是在家、出家,讲经说法利益众生,看了之后生不生欢喜心?还是嫉妒障碍,想方法来破坏,把这个讲经的道场使它不能成就?这个罪就重了。佛在经典里面,讲这一类的果报讲得很多很多,诸位要去看《大藏经》你就知道。

  早年,我们讲过一部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,另外一个经题是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里面很详细的说明这种果报。它是讲两位法师,讲经说法很不错,许许多多听众拥护、欢喜。在这个时候就有人起了嫉妒、破坏,造谣生事,毁谤这两个法师,说这两个法师不守清规,犯了重戒。听众一听,对法师的信心丧失,不来听经了,这讲经的道场不能成就。因为这个罪业堕到地狱,在人间好像是一千八百万年,他才离开地狱。人间一千八百万年,地狱里是无量劫,我们人间跟地狱时差不一样。地狱里头,谚语常讲度日如年,那叫苦不堪言,断人法身慧命。这部经我记得我曾经讲过三遍,好像都有录音、录相留下来。现在好像还有同学们从录相带整理出来有讲记,有讲记流通。不过这个讲记我没有看过,他们从录相里头写出来。

  非常值得我们警惕!看到别人的好事,为什么不能够生随喜?如果生随喜的心,他所得的功德、得的福报跟讲经法师一样,决定没有差别。你看看利害、得失就在一念之间。一念觉,生欢喜拥护,真是福报无边;一念嫉妒,不能够包容,加以毁谤破坏,祸患无穷。所以在六道没有自由,没有解脱。

  出了六道轮回,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。佛在经上常说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(十法界里面的菩萨)有半个解脱,我们一般讲少分解脱。法身有没有?没有。般若有没有?没有。这是佛常常说阿罗汉的果报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、无明还在。他想得到的解脱,永远不再搞六道轮回,不再受轮回之苦,这是他们的解脱;三德里头解脱得一半,般若、法身没有。什么时候才证得三德秘藏?这个三德叫秘藏,秘不是秘密,是深秘;藏,藏(ㄗㄤˋ)就是藏(ㄘㄤˊ),不显露。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!为什么我们不能现前?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;阿罗汉是执著没有了,所以证得半个解脱,道理在此地。

  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修行人修什么?去妄想分别执著而已,这叫真修行,是真用功。在哪里去修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学菩萨一样,随缘而不攀缘,没有一样不好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众生的善行,随顺,众生的恶行,也要随顺,统统要随顺。善行里面帮助他增长,恶行里面帮助他觉悟、帮助他回头,菩萨心。你要不随喜,他不生欢喜心,你就没有法子影响他。所以他作恶也不要怪他,随喜,看看有机会劝导他、诱导他,让他觉悟,回头是岸,这不就是把一个作恶的人度过来了!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为圣。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就干这个事情,学佛的这些弟子们也是干这个事情。

  佛是已经证得涅盘的人,我们还被烦恼系缚,不一样在此地。虽被烦恼系缚,我们已经明白了,已经走回头路,这就跟从前没学佛不一样,现在走回头路了。这个回头路要是能够走得有成就,不会迷失方向,不会退转,那你就得要记住,不可以不听经,不可以不念佛,不可以不持戒,不可以不修福,不可以不求生净土。念念都要想著持戒、利生、修福,你才能不退转!这里头最重要的还是听经,古人说,「三天不读圣贤书,面目可憎」,现在人处今天这个社会,一天不听经,你就被境界所转,这是真的。

  美国那边同修打电话告诉我,虽然现在我很少到美国去了,他们从网路、从电视每天至少要听四个小时。他说不听经,日子就过不下去,心里头没有主宰,所以听经变成他们生活里头重要的一部分。这是正确的。我自己学佛这么多年,五十四年了,没有一天不读经。二、三天不读经,就恍惚了。只有天天读经,天天念佛,这心地踏实,现在人讲生活过得充实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前面讲「非业系」,说得容易,做到太难。业是什么?业是一切造作的结果,称之为业,正在造作的时候称之为事;通常我们连起来,你看事业,事是因,业是果。无论你造作什么事,造完之后就是业。事业有三大类:善事,善业;恶事,恶业;还有一种非善非恶,佛法里称为无记业。像我们端起茶杯喝一口水,拿个毛巾擦擦脸,这个说不上什么善恶,这叫无记业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,善业;相反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破坏别人的好事,干扰别人的造作,就变恶事,恶因恶业,事业多。业后头有果报,善业感善的果报,所以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如来果地上非业,不是业系。业是能感,系是所感,把这个范围扩大是十法界,十法界都离不开业系。

  我们在前面都读过,成佛的第一个因是什么?平等心。这个地方最后一句,『平等行世间』,这指的是佛,不是菩萨;菩萨是六度,四摄六度行世间,那是菩萨。平等这两个字很不好懂。诸佛如来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诸佛如来。诸佛如来,大乘经里面讲,有四十二个不同的等级,全部都是诸佛如来,他们统统用的是平等心。平等真法界,六根接触六尘决定不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当然没有分别执著。为什么他还有等级?这个等级,前面李长者在《合论》里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无始无明习气,带著无始无明习气,这个习气厚薄不一样。刚刚证得法身的人,习气还很浓,往上去慢慢就愈来愈淡薄。习气完全没有,这叫究竟圆满佛,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。即使带著习气,不妨碍,无始无明习气不妨碍,没有分别执著,也没有起心动念。所以他应化在十法界里面大自在,真的是证得圆满的解脱、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法身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  我们今天不能不造业,为什么?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就造业,分别是造业,执著是造业。执著的业最重,分别轻一点,起心动念就更轻,统统都在造,造了都有果报。怎么办?我们今天要懂得造善业,不造恶业。善恶的标准是什么?十善业道。不杀生,引申它的意思,决定不可以有一念害人的念头。我虽然没杀他,我有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是杀心。你没有杀的行为,但是你有杀生的念头在,在大乘法里面,这就破戒了。大乘是论心不论事,跟小乘不一样,小乘是论事不论心。我杀这个人,我起个念头要杀他,但是并没有杀他,在小乘不犯戒,小乘是论事。你确实把这个人杀掉,你就犯杀生戒,你犯了杀戒。大乘,动念头就破戒,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难持。小乘戒里面,起个念头想占人家便宜,但是事实上没做,不犯戒;大乘人起个念头想占人家便宜,就犯了盗戒。为什么?盗心,你这个心是偷盗的心。

  你才晓得菩萨比罗汉高很多,菩萨在起心动念上纯净纯善。阿罗汉的善是在行为上,菩萨的善是在心地上,不一样。如来果地上,就是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《华严经》里面初住以上是如来果地了,纯净纯善。所以他没有业系,没有业系就没有十法界,十法界尚且没有,哪里会有六道三途?这事我们要懂,他们才是真正得解脱,得大自在。

  接著是「非烦恼」,这都在第一句。烦恼大家都知道,佛把烦恼(这烦恼是无量无边)归纳为三大类: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。见思烦恼讲得最多,讲得最详细,为什么?断烦恼从这里下手。见是见解,思是思想,换句话说,我们对於宇宙人生、对一切人事物看错了,没有看到真相,看错了,这叫见烦恼,叫见惑,惑是迷惑;我们想错了,想错了叫思惑,所以叫见思烦恼,你的见解、你的思想错了。我们现在见解、思想有没有错?给诸位说,错的,六道里头没有一个是正确的。正确的都做了罗汉、都做了菩萨,都走了,不在六道了。在六道里面,都是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这桩事情我们首先要承认。如果听佛这么说,「释迦牟尼佛胡说八道,我哪样事情想错了?哪样事情看错了」?你就不能接受!所以自己要认真思惟。

  好在佛给我们一个标准,如果我们拿十善天天对照对照,我们就晓得我们错得很离谱。伤害众生的念头,有。不要说别的,每天饮食有没有?你要吃众生肉,你是不是伤害众生?小动物,蚊虫苍蝇来干扰你,蚊子叮到身上,是不是一巴掌就打死了?你从这些微细地方去观察。家里面有苍蝇、有蟑螂,要不要喷杀虫药?这都是杀生!它也是一条命,它来扰乱我,它就该死吗?就有死罪吗?我们要从这里去想。蚊虫叮在身上也不过是它想吃饱而已。菩萨慈悲,供养它一顿,让它吃饱,它就走了!你不愿意供养它,你轻轻的把它赶走就好了,何必去杀它?至於占小便宜的念头,不知不觉,有时候有意,有时候无意;有意是盗心,无意是盗的习气。邪淫、妄语、两舌,挑拨是非,说张家长、李家短,绮语、恶口、贪欲、瞋恚、愚痴。想想看,哪一条我今天没做?

  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,十善我今天做了几条?十恶,我这一天哪些没做,没有犯?你不想没事,这一想,真的发现到这一天过得很不安,善事没做,恶事都不免。每天这样的累积,三百六十天是一年,三千六百天是十年,长年累月的累积下来,我们是恶业多还是善业多?善业不能说没有,偶然的,恶业可是连续不断,这个事情麻烦,这是烦恼。烦恼感果报,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,句句说的都是实话。他说一切人,这讲人道,现在得人身的,这一生当中失掉人身,就是死了,死了失人身,来生还能到人道里头来得人身,非常稀少;大多数都到三恶道去,得不到人身。我们细心去观察,佛讲的话我们都会点头肯定。再回头想想自己,我们这一生起什么心?动什么念头?说的是什么?干的是什么?来生到哪里去?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不必去问人。很可惜的是真正能这么想的人不多。

  我们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一个代表的人物,宋朝莹珂法师,他想到了,愈想愈恐怖。想到自己出家不守清规,天天在犯戒、破戒,再看看佛在经上讲的,肯定堕地狱。想到地狱的恐怖,畏惧了,向同参道友请教,有没有什么方法叫我不堕地狱?就有人告诉他,「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,你可以不堕地狱」。这个同参道友很慈悲,送他一本《往生传》,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,痛哭流涕,真正忏悔。於是下定决心,把他自己的寮房门关起来,一心念阿弥陀佛,不吃饭、不喝水、不睡觉,念了三天,累倒了。真的是诚心,心无杂念,居然在这个时候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

  阿弥陀佛示现在他面前,告诉他「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这十年当中好好的修行,到你阳寿到的时候,我来接引你」,阿弥陀佛跟他说的。可是他自己想想不行,他跟阿弥陀佛说「不行,我的劣根性太重,禁不起诱惑,我还有十年寿命,我这个十年不知道还要造多少罪业,这样好了,我十年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走」。阿弥陀佛也停了一会儿,答应他了,「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」。他很开心,把房门打开,在里头关了三天三夜,告诉大众,他三天三夜没有吃,也没有喝,也没有睡眠,阿弥陀佛念来了。说的话很恳切,不像骗人的,三天之后佛来接引他。

  大众看了是半信半疑,因为这个人的确不是个守清规的持戒的出家人,但是三天时间不长,看他三天往生不往生。到第三天早晨做早课的时候,他向大众要求,今天早课不要按一般的仪规,统统念《阿弥陀经》,念阿弥陀佛,送他一程。当然大家很欢喜。念到佛号的时候,大家念佛号念不到一刻钟,时间不长,他跟大家说,「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」。没生病,真的就走了。这个事情记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面,确确实实证实《弥陀经》上所讲的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,到若七日,他是三天。真正明了自己造的业系很重,决定堕地狱。地狱太恐怖了,为了畏怖地狱的苦,下定决心念佛求生。他成功了,给我们世人留下最好的榜样,这个是出家人。

  早年我在美国听说一个人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周广大先生。他没皈依,他也不信佛,但是一生做人挺厚道,在华府附近开了个面包店。得了癌症,病重的时候,医院已经放弃治疗,让他家人带回家去。告诉他,他的寿命只有几天,癌症第四期,没有法子了。家人在这个时候所谓是「病急乱投医」,没救了。这个时候正好那个地方有个佛教会,「华府佛教会」,反正都是中国人,到那里去求佛拜菩萨,看看佛菩萨保佑,能不能把他救回来。那边有位资深的老同修,跟我都很熟,常常听讲经念佛的同修,就去看他。看他那个情形,就告诉他,这个世间太苦了,不值得留恋,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为什么不求生净土?

  周广大有善根,从来没听说过,临终时人家这样介绍佛法,他居然就相信,就接受。告诉他的家人,「你们不要悲伤,不要替我难过,你们大家统统念佛,帮助我」。也是念了三天,他往生了,往生的瑞相非常好。念头一转,大家念佛之后,他就告诉他家人,「在前几天,癌症很痛苦,这一念佛,痛苦没有了」,很欢喜的走了。这是让我们也证明到若一日到若七日,这是我们亲耳所闻,那个时候我在美国达拉斯,打电话告诉我。像这些念佛往生的事实太多了,真正法身、般若、解脱统统都得到。

  「转烦恼即菩提」,迷了是烦恼,悟了就是菩提,菩提就是般若。菩提、般若都是印度话,「菩提」翻作觉,「般若」翻作智慧。觉就是智慧,没有智慧怎么会觉悟?迷了就叫烦恼,悟了就叫菩提,所以烦恼跟菩提是一个体性,一个体性二面的作用;就是一个是悟的作用,一个是迷的作用,所以说烦恼即菩提。迷了,菩提即烦恼;悟了,烦恼即菩提,自性本具的般若。

  下面说『无物无住处』,「无物」是一桩事情,「无住处」又是一桩事情。无物,清凉大师讲,「虚相尽故」,讲得好。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,「本来无一物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本来无一物是什么?法身现前,这本来无一物。法身现前是什么境界?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境界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这一段我们下个钟点再讲。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再看清凉大师偈颂第二句的开示。「无物者,虚相尽故,法身显也」,文字虽然不多,确实有相当的深度。这就是说,菩萨乃至於声闻,已经从现相上、事相上体会到空寂。菩萨跟声闻有程度上的差别,在认知上是相同的。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声闻(就是阿罗汉)他从分析知道事相是虚妄而不是实在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他知道。所以他对於一切事相不再执著,但是他还有分别。菩萨的境界比他高,不必分析,一接触就知道「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」。所以菩萨就没有分别,甚至於没有起心动念,这是比阿罗汉高的所在。

  现代的科学家也是从分析里面了解的,逐渐逐渐对这些物质的现象明白了。现在科学家讲,物质从哪来的?无中生有,现在科学有这个说法,时空不是真的,时间、空间不是真的。在某种条件之下,时间、空间都等於零,就是没有。时空要是没有了,会产生异常的现象,这现象是什么?空间没有了,就是距离没有了。佛在经上讲,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,这个距离没有了。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面前。空间没有,会有这种现象。

  我们想到《往生传》里面,净宗初祖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。他是东晋时候的人,带著一批志同道合,在庐山建念佛堂,在一起共修,净土宗就是这样建立的。他往生的时候曾经跟大家说过,西方极乐世界他曾经看过三次,定中见到的,三次。人家问他,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?跟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。诸位要知道,远公大师当年建念佛堂,大家在一起念佛,只有一部经。《观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都没有翻译出来,那是以后翻译的,他那个时代只有一部经,《无量寿经》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宗最早翻译的经典,远公他们所依靠的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。临走的那一天,他说这个境界又现前,第四次,又现前了,跟过去见的完全一样,他说我要往生了。

  慧远大师决定不是妄语,极乐世界现前,就在面前的时候,空间没有了。念佛人有一定的功夫,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,或是西方三圣,或者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在往生前二、三天现这个相,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在《往生传》,甚至於在近代念佛往生人的感应里面,我们都曾经见到、曾经听到很多。科学家给我们说的话就被证实了,在某种条件之下,念佛人功夫纯熟的时候,空间维次就没有了。

  这个还是佛说得清楚,空间维次(就是时间、空间)从哪来的?从心想生,唯识所变,这佛讲得很清楚。佛在哪部经上讲的?相宗入门的经典,头一部经典,《百法明门论》里头就讲这个。百法是将一切法,世间一切法归纳,归纳为六百六十法,《成唯识论》归纳为六百六十法,弥勒菩萨造的。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对於教导初学太多了,初学的没法子接受,把它再归纳,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一百法,教诫初学。你看看时间、空间他摆在什么地方?这六百六十法分五大类: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、心不相应行法、无为法,分为五大类。前面这四种都叫做有为法,就是有生有灭。时间跟空间都是有生有灭,在有为法里头,不是在无为法。

  有为法里头,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。不相应行法就是它不跟心相应,它不跟心所相应,也不跟色法相应(色法就是物质),但是也没有办法脱离前面这三法,用现在的话说是抽象概念。从抽象概念里面发生的,变现出来的,时间跟空间。佛在大乘教里头说得好,从心想生,总的来说,不外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这个现象就没有了,空间、时间的现象就没有。空间没有了,你就看到了,极乐世界就看到了;你要是念念念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也看到了;念念念无量劫之前,无量劫之前你看到了;念无量劫之后,无量劫之后也看到。没有空间,就没有距离,没有时间,就没有前后,这是大乘教里面讲的十世不离一念。这是从时间上讲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过去有过去、过去现在、过去未来。每一世里头就有三世,十世古今不离一念,一念变现出来的。念不存在的时候,放下的时候,它是一,叫一真法界,哪有这些事情!

  所以「虚相尽故」,虚是虚幻,不是真实,相是现相。相在哪里?相就在面前;你一定要知道,这个相是虚幻不实,不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的比喻,比喻得好,「梦幻泡影」。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把这个世界看作作梦,一场梦,知道梦中的境界决定不可得,就是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。相在面前,幻相,「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」,你在这一切现相里头,你就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个境界里头就叫做法身,法身就现前。并不是现相没有,现相在,在怎么?你就是诸法实相(真相)你明白了,相有性空,事有理无。

 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相?总不离业因果报。你看佛讲《华严》,清凉大师在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讲的,《华严经》讲五周因果,《妙法莲华经》一乘因果,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!所以,佛法能不能执著?不能;能不能分别?不能。一个道理,开口便错,动念皆乖,法身才能现前。我们一天到晚念头,前念灭、后念生,止都止不住。念头全是妄念,妄念把我们的法身盖覆了、障碍了,法身不能现前。法身不能现前,什么东西现前?烦恼现前,我们今天的念头全是妄念、全是烦恼。

  会用功的人懂得,放下,放下说得容易,做到可不容易。佛菩萨有方便,我们今天采取的是方便当中的方便,可以称为最初方便,持名念佛。念佛人必须要知道,怎么念法?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念头都没有,这叫真念佛,跟阿弥陀佛、跟极乐世界决定相应。为什么每天念经?不念经你跟极乐世界就远了。天天念,天天想,跟极乐世界一天一天近了,到哪天功夫纯熟了,极乐世界真的就在面前。就在面前是事实,为什么?时空突破了。我们今天是受时空的障碍,好像远之远矣,其实大乘教里常讲远近不二,古今不二,三世不二,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。

  什么时候我们真正了解,宇宙之间本来无一物,尽虚空遍法界本来无一物。就好像我们看萤光幕一样,无论你看什么节目、大场面,萤光幕本来无一物。萤光幕里面的相全是幻相,梦幻泡影,真的是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。但是萤光幕不碍色相的显现,真妄不二,真不碍妄,妄不碍真。妨碍是什么?妨碍是我们起心动念就产生妨碍,道理在此地。这是很深很深很不好懂的,我们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造成障碍。如果果然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才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来就是一真法界。净宗同学一定会发现,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来就是极乐世界。中峰国师在《系念法事》里头讲得多好,「极乐即此方,此方即极乐」,「弥陀即我心,我心即弥陀」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净秽不二,真正入了不二法门,这就是法身现了。

  由此可知,功夫都在放下一切妄念,这是功夫。放下一切分别执著,菩萨!放下一切起心动念,是诸佛如来。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来,你就成佛了,你就是诸佛如来;放下分别执著,你是菩萨;放下一切执著,你就是阿罗汉。你一样都放不下,那你是六道里面的凡夫。

  「无物」,无物后面是「无住处」。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的,你懂得吗?你能够看出来吗?世尊当年在世跟他学习的人不少,自自然然形成一个僧团,我们展开经本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;还有零头,零头没算,实际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这么大的一个团体,有没有住处?无住处。他们是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而且经典里面记载得很清楚,绝对不在一棵树下住两个晚上。这一棵树下,树底下休息只有一个晚上,第二天换个树下。为什么?佛在这里教我们什么,我们要懂得,教我们对於物质环境没有贪恋心。「这大树很好,荫凉很大,在这里晚上打坐休息不错!」天天在这个地方打坐,你对於这个地方就生起贪恋,这佛不许可,每天要换个地方。无住处,做得很彻底!

  世间的人,不要说人,连畜生都不例外,畜生、饿鬼不例外,自己都要找个住处,畜生也要做个窝。这是什么?六道众生的习气。佛教导我们,怎样把这个习气断掉,一生当中过著游化,游是旅游,教化众生,哪里有缘哪里去,没有一定的住所。我们现在想想,我们想学释迦牟尼佛,行不行?不行。为什么不行?没有那个身体,这个是要基本的条件。我们要过他那个生活,我相信不到一个星期你就受不了,你一定要到急诊室去休息了。体力,他是年轻就养成,有这个体力。世间事业,常言说得好英雄出少年,佛门里面修行证果也都在年少。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,三十岁,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,三十成道。在我们中国,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成道,提前了六年,为我们做榜样。那样的年龄真的有体力,野外露宿无所谓,如果一直养成习惯就没有问题。

  像我们在澳洲,看到澳洲的土著,他们生活过得很自在,我们学不到。他不穿衣服,原始人的生活。没有住处,真的晚上是找个树底下休息,他就躺在地上睡觉,风吹雨打他不在乎,他不生病。吃的东西是到处找,觅食。偶尔生病,他懂得药草,那都是祖祖相传,告诉他怎样治疗。他看到我们这些人穿衣服、住房子,觉得很奇怪。澳洲政府也很优待他们,给他们建了些小房子,他们不住,还是露宿,成习惯了。房子,他把房子当作仓库,他不住在里面。无住处!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上,「无住处者,成上法身,无所在也」。上面讲的法身,法身有没有身?法身没有身,法身能现身,所现的身我们叫应身、化身。但是一定要知道,三身是一不是二,一而三,三而一。报身是能现,是理体,应化身是所现、是所变,能所不二,性相一如。我们执著有个住处就很苦,无住处才自在。

  第三句说『无照无所行』,「无照者,成上般若,能证相寂也」。你看我们读《般若心经》,《般若心经》有没有照?有,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你要晓得,那个照见是无照之照,照而无照,才能成就般若。法界是所照,法界是所证,般若是能照、是能证。能照能证一定是清净寂灭,如果还有照见的念头,那就是凡夫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了,有分别、有执著,统统全了,六道凡夫。

  佛为六道众生介绍诸佛甚深境界,要随顺众生的程度来说话,他能够理解多少,他能懂多少,要随顺他。如果不随顺他,佛完全讲自己所证得的境界,六道众生听不懂!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,诸位要晓得是方便法,不是真实。所以《金刚般若经》上教你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法可不能执著,可不能当真,你一执著、一当真就错了。为什么?你在佛说法、佛现相里面就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永远见不到佛。见佛就是见性,永远不能见性,永远不能够悟入诸法实相,这是古往今来多少学佛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。

  我们想想我们自己,是不是也是这样的?我们自己如果也是这样的,那就难怪功夫不得力。总的来说,放不下!给你说实话,放下就是,放不下就错了。谁放下谁就证入,真的是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众生等有,平等,都有,哪一个不能证入?谁放下谁证入,不但人间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都不例外,只要你肯放下。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,放下起心动念,本来就是。大涅盘的三德本来圆满,当下就是,为什么搞得这么难?统统是难在放不下。所以无照成就前面所讲的般若。

  「能证相寂」,诸佛如来他们境界里头,诸法寂灭相,这句话你能懂吗?特别是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,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乱象,大乱之象。可是法身菩萨眼光里面是清净寂灭相,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。佛菩萨看地狱、饿鬼众生也是清净寂灭相,这个我们就很不好理解。其实说穿了,我相信你也能体会。说穿了是什么?我们所以不能体会得,我们有执著、有分别,有起心动念、有妄想,所以感受的是一片混乱。他们心地清净,在一切现相现前他不起心、不动念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他的相是平等相。怎么平等相?相即无相,无相即相,有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。所以地狱相跟极乐世界的相,你说是一还是二?凡夫看到是二,菩萨看到是一。凡夫不能回头,佛菩萨慈悲应化在这个世间,帮助凡夫觉悟,帮助凡夫回头。虽然应化在十法界,没起心动念;如果起心动念,他就堕落了。

 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,起了个妄念,认为什么?菩萨证到究竟果,要倒驾慈航到六道里度众生,一定有起心动念;不起心动念,他怎么会到六道里头来?我们的妄想,我们的猜测,事实不是这样的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不是这样的。我们以为我们想的满合理,合情合理,事实上他那个境界里头情跟理都没有,你合什么?还是他说得对,应化是什么事情?法尔如是,这句话答得太妙了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不能在这个地方加一点点意思,加一点意思就错了。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,加一点意思,画蛇添足,错了。我们不容易契入境界,就是这么个错误念头障碍住,永远不能够体会到甚深境界的真相。这个甚深境界真的是说不出来,不但说不出来,不能起心动念;起心动念错了,你跟这个甚深境界愈来愈远。只有在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跟如来甚深境界一天一天接近。

  「无照无所行」,下面「无所行」这一句,「成上解脱,无业行之用也」。佛菩萨,不要说别的,释迦牟尼佛,这是很好的比喻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,经上跟我们讲,他所示现的八相成道,为我们所示现的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做出典型、模范给我们看。他这是什么业?这里讲的「无业行」。也许我们同修听到佛门里有这么个术语,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那就叫无所行。我们要问,他有没有做?真做了,真的是说法四十九年,大大小小的法会三百多次。法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一样,世尊一生就是办教学班,办三百多次。时间长短不定,有的班时间很长,有的班时间很短。像我们现在在各地方办《弟子规》这个班,时间短的二天,甚至於一天,只有这么长的时间;时间长的有十天,三天、五天、一个星期,统统都办过。

  时间长短要看缘,世尊当年办班亦复如是。《大般若经》这是个大单元,讲二十二年,时间长。但是这里头有十六会,也就是十六次,是同一个题目。十六次也在不同的处所,但是这十六次是可以连起来的,是个大单元。我们了解这个状况,他真做了,作而无作,虽然天天办班讲学教众生,心里头痕迹都没有;起心动念就有痕迹,分别执著就有染著,你心里头有。佛心里头没有,佛心里头就跟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,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本来无一物。佛自己也说得很好,谁要是说他讲经说法谁就是谤佛。这个话说得很严重,这话说得我们不懂,明明说法四十九年,怎么又完全否定?这里头含的密义、含的深义告诉我们,不著相!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。

  说到究竟处,佛讲经说法,示现在这个世间,他老人家是七十九岁圆寂的,我们中国人常讲八十岁,中国人讲虚岁,八十岁。所作所为没有起心动念过,所以说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无业行。你起心动念就有业行,我们一般现在讲的阿赖耶里头就落印象;他阿赖耶里头没有落印象。凡夫因为起心动念,把法性变成阿赖耶,坚固的执著,从阿赖耶又变成末那,无量的分别,再从阿赖耶又变成第六意识;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,阿赖耶是起心动念。佛菩萨有没有八识?没有。没有八识是什么?四智,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般若;转末那为平等性智,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。他的用只是智,没有识,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

  世尊出现,示现八十年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他是无所行,就是前面讲的非业,无业行,解脱的作用,这个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的。我们凡夫也认为释迦牟尼佛有妄想分别执著,跟我们没有两样。这样的心态,你怎么能认识释迦牟尼佛?不但佛不认识,佛的这些菩萨弟子、声闻弟子,哪个人能认识?学佛的人把他们当作神仙看待,对他们恭敬礼拜,实际上不认识。什么人认识?认识,你达到那个境界就认识了。你要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不再执著,你证阿罗汉果,你认识阿罗汉,你也少分的认识菩萨、佛陀。如果你连世出世法一切都不分别,好,你就认识菩萨,你就是菩萨,你对佛陀多一分认识。真正圆满透彻认识,那要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三德圆,这就是大涅盘的境界。

  所以,「无所行者,成上解脱,无业行之用也」。无业行的作用是圆满的,里面没有一切的缺陷,这个境界我们没法子理解。从现相上来讲,他没有业,他就没有感。我们六道凡夫是有业,所以才感善三道、恶三道,有业感。他没有业,他没有感,不但他所造的一切六道里头没有果报,十法界里面也没有果报。这种示现叫大自在,真正是做到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众生有感,随时就有应,感应道交绝不失时。像海潮音一样,海水涨潮、落潮有一定的时间,不会有一丝毫差错;佛跟众生感应就是这样的,众生有感,佛菩萨决定有应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,这一段没讲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