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三七卷) 2005/9/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37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三首看起:
【如本趣菩提。所有回向心。得如是刹土。众会及说法。一切诸佛刹。庄严悉圆满。随众生行异。如是见不同。】
在解答疑难之中,这又分为两段,这两首是第一段,清凉大师《疏》里头说「总明随机见异」,后面有六首偈,「展转释疑」。
在答疑难当中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,「於中前偈约佛」,第三首偈;「后偈约机」,就是第四首偈就九法界众生来说的,前面完全是就佛果地上来讲。我们还是先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把注解念一遍,「前中即随本异因,为物回向,各得差别,故云如是。如是,即差别之义也,略举十中三事耳」。前面文殊菩萨举了十桩事,在这首偈子里面就说了三个,『刹土』、『众会』、『说法』,就说了这三桩事情。「即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」,我们就清凉大师的开示细心来观察、来体会。
『如本趣菩提』,这句话非常重要,清凉给我们解释的是随本异因。本,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,因地修行是本,每位诸佛都曾经发过弘愿。无论发什么样的愿,要把一切诸佛如来因地所发的愿,把它们总结归纳就是「四弘誓愿」。你看看阿弥陀佛因地四十八愿,观世音菩萨因地十二愿,总不出四弘誓愿。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菩萨因地发愿的集大成,总不外乎这四句。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,因为这一愿,这才有『回向心』。我们今天无论修积什么样的功德,即使是念一声佛号,这声佛号也是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。念念不忘众生,这就是根本。所以四弘誓愿称之为本愿。
我们今天学佛有没有感应、有没有成就,愿是第一,许许多多的人学佛把这个本愿忘掉了。四弘誓愿天天念,天天念也不行,境界现前立刻就糊涂了。你看看,贪瞋痴慢、是非人我、嫉妒障碍常常现前。《弟子规》里面,实在讲有两句话很重要,「道人善,即是善;扬人恶,即是恶」,我们也听、也读,可是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就喜欢批评人,心量窄小,不能包容,你跟那个愿相违背。那个愿是什么?众生无边誓愿度。这个愿多大,你这个心量多大,真正是跟诸佛如来一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现在在面前怎么样?一个人都不能够容纳,我们这样学佛能成就吗?不能成就!
刚才有位同学拿了一个问题,不是他问的,是台湾一个同学问的,他带来。我说正好我们明天解答问题,他说不行,他明天就要离开了。问的什么问题?问的受了菩萨戒不能持,就是做不到,还是一定要受,为什么?说受了戒之后,生生世世就是与佛结了缘,来生来世一定能够亲近善知识,还继续修行。我说这个我没有听说过,我们在受戒的时候,只知道这个戒律是尽形寿来受的,所以你每一生每一世都要重受。如果说一次受了,以后生生世世就不再受了,大概我们现在都不需要受戒,为什么?我们肯定过去学过佛,过去受过戒,现在何必还要受三皈,还何必要受五戒、菩萨戒?不用了!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,不晓得是什么人说的,佛经上没有这个说法。
受戒不能持戒决定堕地狱,为什么?破坏佛教形象。你受了三皈五戒、受了菩萨戒,你还作恶,你还有贪瞋痴慢,你还有是非人我。那别人骂你,他不是骂你一个人,骂你就是骂佛、骂菩萨、骂三宝,你叫人造这种罪业,你不堕阿鼻地狱,谁堕阿鼻地狱?这个佛在《戒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。现在受戒很马虎,从前不一样。从前三坛大戒,出家人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,是分三次。受戒之前,你要学戒;换句话说,你都能做到了,这才开始登坛受戒。我还没有做到,怎么敢受?受了,决定要做到,做不到,决定不能受。所以在家的五戒可以分开来受的,五戒全受叫满分戒;五戒当中有一条不能做,这一条不受,受四条,叫多分戒;或者五戒里头我只有一条能做到,两条能做到,你就受一戒、受二戒,叫少分戒,这很如法。做不到不可以,做不到的也能受,佛教就全部崩溃了,这还成什么教?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你受过三皈,你是佛弟子,佛弟子人中的好人,人天的好人,天人都尊敬你。为什么尊敬你?你的德行,你的修持,令诸天对你尊敬。你起心动念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是三皈依。如果你还有迷惑颠倒,还有邪知邪见,还有染污(染污就是烦恼),鬼神瞧不起你,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学佛,学佛到哪里学?经教里头学。你不读经,你不学教,你到哪里去学佛?佛不在世了,佛留下来的就是遗教,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这叫真学佛。只学佛教这个形式而不学经教,就是没有内容,这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佛教衰微,令社会大众产生严重误会,从哪来的?就是有形式而没有实质,这样造成的。提起佛教的衰微,诸位都知道,自己也常常感觉得很痛心,谁造的?我自己造的,我没做到!做不到,决定不能受。
在这个地方讲的是「如本」,做不到是什么?你没有本。「菩提」是大觉,菩提是正觉。如本趣菩提,这句话就是把三皈依圆圆满满说出来。觉而不迷,我们要问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觉还是迷?我们的思想,想法、看法,我们是正还是邪?我们的行为、我们的造作是净还是染?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是开玩笑的事情。所以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教人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;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」。那个左就是往下堕落,你见到别人过失,常常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,你就往下堕落了。
我在讲席里头常常讲,我们的清净心,不可以把别人的垃圾放在我们清净心里头,这是愚痴到极处。我们的心只容纳、承受别人的善,决不把别人的恶放在心里头,这就对了。让自己的心,修行最重要修心,我们的目标纯净纯善,净没有染污,善,决定没有恶念。那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,我这一天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恶念?有没有恶言?有没有说是非长短?别人有过也不能说,说别人的过,人家知道记恨在心,他会报复你,这个罪小,罪不重。确实是有报,冤冤相报,有的时候报得也很残酷,一句话说得不当,惹来杀身之祸,还是小事。说人过失,大事是什么?就是你破怀佛教形象。佛菩萨的弟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?让人家对佛教产生反感,这就是破坏佛教形象,这堕阿鼻地狱,这个严重。所以你没有受过三皈五戒,你批评别人、说别人过失,你只有一种罪,就是冤冤相报的罪,只有这一种。你如果受了三皈五戒,你还批评别人,说别人过失,你又加上一个破坏佛教形象的罪,破坏佛教形象决定堕阿鼻地狱。
我跟同学们说过,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,我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,我得到了。我得到人生最大的享受是什么?给诸位说,就是心地清净善良,不记别人过失。人家怎么样恶意对我,我都对他感恩,我不会说他一句坏话。他做很多恶事,我不说,我也不放在心上,我只记著他的善,我只记著他的好,我只赞叹他的善、赞叹他的好,我做到这一点。没有学佛之前,我不是这样的,我跟凡夫一样,天天造罪业;学佛之后,把这个改掉了。我能够忍,我能够让,而且非常欢喜,没有一点难过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没有破坏佛教的形象,而且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我知道我们是代表佛教形象的,一定要给社会大众一个好的样子,人家看到欢喜赞叹,赞叹我是赞叹三宝、赞叹佛法,这个重要。
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经文,「所有回向心」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功德,这个功德完全是利益众生,完全是利益正法。回向偈天天都要念,但是怎么样?有口无心,所以回向偈是白念。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,我们有什么功德?心地清净是功德,心地善良是功德,赞叹别人的好事是功德,不说别人的恶事是功德。《弟子规》,我的眼目当中是佛门最基本的戒律,我们今天为什么五戒十善做不到,没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。如果从小学习《弟子规》,五戒十善不要教,全都做到了。
念佛往生的人,你看倓虚法师给我们说的,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你仔细看他的行谊,五戒十善他有没有做到?统统做到了。前几天,我听说有个黄居士,六十一岁往生的,四个多月前预知时至,走的时候没有生病,果然是那一天走的。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《弥陀经》都不会念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走得那么自在,那么潇洒。看她一生居家、待人接物,五戒十善、《弟子规》统统做到,一条都没有违犯。她在哪里学的?从小父母教,老人教的,经上常讲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他们当之无愧。所以我们常常读经,经上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念这两句话的时候自己心里想一想,我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如果我真的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真的有功德。为什么?正法久住,利乐有情,这就是功德,我拿这个功德来庄严佛净土。这个回向偈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具体说明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四重恩第一个父母之恩,「孝养父母」;老师的恩,「奉事师长」,佛菩萨的恩是属於老师,三宝是我们老师,奉事师长,奉事师长要依教修行;国家的恩,众生的恩,这四种。我们今天一天对这四个方面有没有东西报答?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,时时刻刻他所修积的都能够做如是回向,他给我们做示范。所以我们今天要凭良心去反省,我这一天有没有空过?能不能对得起父母?能不能对得起老师?能不能对得起佛菩萨?能不能对得起国家?能不能对得起人民(众生是人民)?四种恩。我们如果自己思想见解偏邪,言语造作不当,怎么对得起?对父母来讲不孝,对师长来讲不敬,对国家来讲不忠,对人民来讲不义。所以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刹土,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,天灾人祸,社会混乱不安,这是我们今天这种心行感得的。
「众会」,我们今天的聚会不是像佛经上讲的六和敬,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想法、有每个人看法,没有办法建立共识。为什么?各人都顾自己的利害,自己的得失,坚固的执著。起心动念,尤其现代这个社会要竞争,不竞争好像就活不下去。真正修道人活不下去也不竞争,宁死都不争,死了之后他生天,天人不争。谁相争?恶道相争,地狱、饿鬼,那是争得很厉害的,喜欢争的人到那边去了,不愿意竞争的,上面去了,物以类聚。为什么有的人生天,有的人堕地狱?哪一类总是归哪一类,没有人叫你去,自己去,所以是感应道交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能想到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对得起父母,要对得起老师,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人。
菩萨修行纯净纯善,你看《十善业道经》最精采的一段开示,经文不长。我现在给《十善业道经》做了个节本,总共只有五百十六个字,比《弟子规》还少。《弟子规》我也把它做一个节本,它总共是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我在里面选择了七十条,这七十条非常重要。我想明天解答问题,我们就可以印出来分送给大家,一定要做。然后我们也跟佛一样,「所有回向心」,我们就会得净土;我们念佛才能得净土,才能得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才能够闻弥陀跟一切诸佛说法,我们会得这个果报,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这个世间所有统统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要知道。你要造作罪业,你在这个世间轮回苦报永远没有止境。你今生虽然在佛门里面,听了一点佛法,跟佛结了个缘,有一点善根,李老师讲过,你还不能够避免久远劫的轮回,你没有法子避免。聪明人要觉悟,要赶快回头。
「刹土」是我们的依报,当然说依报就也包括了正报,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、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里有人事环境,都是用这个刹土包括。「众会」,众会是属於人事环境,我们聚集在一起的。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善人少,恶人多,对於真正修行人来说,未尝不是一桩好事。你会修行的,要学善财童子历事炼心,善人顺境决定没有贪恋,如果有贪恋的心出不了轮回,要能放得下。
儒家《礼记》上都给我们讲「安安而能迁」。两个安,第一个是心安,第二个是身安。我在澳洲,我们净宗学院很多同学去参观过,那个地方居住、学习确确实实是《礼记》里面所讲的心安身安,我都得到了。为什么今天到香港来?香港无论是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,那跟澳洲不能相比。为什么到这里来?到这边来,是想《华严经》在这边讲,这边同学能得利益。为了利乐有情,身心安稳之处也要舍弃,就这么个道理,老师教的。所以同学们到图文巴来邀请我的时候,我说你要知道,我在图文巴这里是天堂,我到香港来,我下凡了。只要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众生有利益,我们自己身心再安稳的环境,也应当要舍弃,古圣先贤教诲要能迁,不可以留恋。
逆境恶缘,我们看到一切都不如意的,在这里修什么?修断瞋恚,修忍辱波罗蜜,修禅定波罗蜜,修持戒波罗蜜,修布施波罗蜜,六度齐修。别人不守法,我守法,持戒;别人不肯舍,我肯舍,我欢喜舍、乐意舍,给人做好样子;别人不能忍,我能忍;别人懈怠散漫,我勇猛精进;别人心散乱,我的心专一,心专一就是禅定;别人迷,我不迷,不迷就是般若。在哪里修?在生活里面修,在工作里面修,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。所以你会修,无论什么环境都是菩萨学处,天堂是菩萨学处,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也是菩萨学处。
菩萨修什么?六度四摄,这是总纲领。六度四摄就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,就包括了无量法门,所以问题是你会不会。如果要不会,境缘就有好丑;如果要会,境缘无好丑,昆士兰那个地方跟香港就没有两样,所以问题在你会不会。那你要是真的会,你不天天读经、学教,你怎么会?会是什么?过佛菩萨的生活;不会呢?不会,过凡夫的生活。实在讲,凡夫还好听一点,要说个不客气的话,过鬼、畜生的生活。
我相信诸位同学,你只要心地稍微冷静一点,你就能观察到现在人的生活。鬼的生活是什么?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损人利己,这是过鬼、畜生的生活。人的生活,道德仁义;佛菩萨的生活,六度四摄。你过哪一种生活你要懂,懂,要学;不学,你怎么会懂?真学、真干,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改掉,改掉是真功夫,是真修行。
头一个口业,最容易造的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讲「善护三业」,这是讲修行的基本法,修行最重要的纲领就十善业。通常一般大小乘经,讲十善业道的顺序总是身三口四意三,身口意。《无量寿经》上排列的顺序颠倒了,它讲口身意,这个意思就很明显,最容易造的口业。你修行从哪里下手?从口业下手,不要造口业。话还没有出口,心里先想一想,该不该说,你说了你要负责任,因果责任。所以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给我们,头一个是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这就是跟六祖所说的一样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」,不要说别人过失。看到别人过失,你要懂得回光返照,别人是一面镜子,我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,看到别人有过失,马上回头想一想我有没有;看到别人说别人的坏话,我立刻想到我今天有没有说别人坏话,有没有批评别人的过失。这就有长进,你会学了。所以它把这个放在第一条。
第二句才「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」。律是戒律,仪是威仪,戒律跟威仪最根本的就是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如果真的做到了,不失律仪。从《弟子规》才能够真正做到五戒十善,没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五戒十善你做不到,肯定犯戒,肯定造恶。这是这些年来,我们为什么全心全力在提倡《弟子规》,道理在此地。不从根本修,没有成就,要成就一定要从根本修,道理在此地。
比丘戒、菩萨戒是更高的,我不要求。为什么?古人都做不到,你要求现在人,那不太过分了吗?那要求现在出家人,我只劝大家学《沙弥律仪》,出家人最基本的戒律。如果不学《沙弥律仪》,那就是假出家人,不是真出家人。所以你要晓得,《沙弥律仪》是建立在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的基础上,如果没有前面,《沙弥律仪》做不到。出家人学三样,在家人学两样,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真正是作圣之徒,作圣人的徒弟。
所以众会,会是人事环境,人事环境有善缘、有恶缘;刹土,物质环境有顺境、有逆境。会,统统都会修学,都能成就我们的道业。道业是什么?成就我们的弟子规,成就我们的十善业,成就我们的沙弥律仪,我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这个,这是功德。以这个功德回向,那我们将来得的刹土,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我们的刹土是弥陀佛刹。我们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跟那边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所有一切接触到的大众纯净纯善,极乐世界真的是这样的。你要问为什么?那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,弥陀在四十八愿给我们讲的,凡是生到极乐世界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。阿惟越致圆证三不退,圆证三不退就是圆教七地以上,这还得了!诸位细细看看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你就明白了。
我们今天的缘如此的殊胜,如果自己不知道珍惜,不晓得、不懂得学习,那真叫当面错过。你要晓得,这个世间九法界无量无边刹土,多少罗汉、菩萨想学这个法门没遇到。这个道理不难懂,以我们现前的例子来说,这个地球并不大,地球上的人口将近七十亿,七十亿人当中,你就想想几分之几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、遇到净宗?比例太少!这么少的比例,我们居然在其中,你就想想你多幸运,你多令人羡慕。凡是遇到这个法门,善导大师讲得好,「万修万人去」,你不能去是什么?不能去,你是没修,遇到了不修,你就不能去。怎么个修法?《无量寿经》上就是「善护三业」,你就从这里下手,善护三业就是《弟子规》,就是十善业道。「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。这三句二十四个字就把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道、三皈五戒、《沙弥律仪》统统包括在其中,到极乐世界感得诸佛说法。所以今天我们「教」学得好、学不好都没关系,到极乐世界再学。极乐世界那是真的,真佛在那里说经;这个世界学的,相似,不是真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,我们继续看下面第四首偈颂:
【一切诸佛刹。庄严悉圆满。随众生行异。如是见不同。】
我们将清凉大师的注解念一遍,「后偈约机者,约佛则刹等皆圆,约机随行见别,如直心为行则见不谄之国,故众生之类,是菩萨佛土」。清凉的注解不多,可是说得很好,你看前面一首是就佛说的。佛所现的实报庄严土,这是佛法里常讲的四土,常寂光净土,实报庄严土。常寂光是理,就是法性,现的相叫法性土,就是法相,经上说的法身,前面我们读过的法身,没有差别。可是前面讲「得如是刹土」,这个如是里头就有差别的意思,如是是什么?随心应量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什么刹土得度就现什么样的刹土,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,佛能够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佛所说的一切差别就是无差别,这个意思就很深了,我想有些同学能体会得到,《华严》上所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於此可见。
后面这首是就众生来说的,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,或者说十法界众生。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,这个佛法界是十法界里面的。十法界里面的佛,权教菩萨最高的地位,只要他这个境界是到了破无明的边缘,还没有破,将要破还没有破,这个边缘是十法界的佛。如果这一品无明破掉,他就不在十法界,他就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,一真法界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这是不容易,你看看,要到一真法界要断见思烦恼,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见惑,三界有八十八品;思惑,三界就是讲的六道,这里头有八十一品,统统断干净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。出离六道之后,还有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。四圣法界里面主要是要断尘沙烦恼。尘沙烦恼怎么断?法门无量誓愿学,你才能破得了尘沙惑。学到没有学处了,豁然开悟了,所谓「思尽还源」。尘沙惑是分别,见思惑是执著,《华严经》上讲妄想分别执著,好像好懂一些,实际上就是大乘讲的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完全是一个意思。
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真正修行,大经好,比小乘真的是高明太多!你说见思烦恼八十八品、八十一品,那个头数多么麻烦,你看大乘经上讲多简单,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修什么?你真的是学菩萨道,修菩萨道,头一个不执著。人要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,他心清净,三昧成就了。念佛的人得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没得到,功夫成片决定能得到。得到功夫成片的人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功夫成片有九品,三辈九品。上三品的人,功夫成片里面的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,一点都不妨碍。
我还有想,还有不想,这是不是执著?是的,那你还是去不了。这个想与不想是我们凡夫的话,不是修行人的境界,修行人想与不想都不执著,一切随顺自然。我们讲想往生就往生,是在这个世间缘分没有了,马上就走,缘尽了。还要多住几年,这个地方还有缘,什么缘?有很多众生跟你有缘,你不能走得很早,你要帮助这些人,这就叫缘。功夫成就之后,住在哪里统统是个缘分,有缘就住,没有缘就走。还有许多众生想听你教诲,你应该帮助他们,帮助他们建立信心、愿心,念佛求生净土,这就叫要多住几年;没有这个缘赶快走,这个世间没你的事,这才叫正理。所以没有自己想不想,还有自己想不想,分别执著妄想没放下。
我们现在要学的是什么?没有别的,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什么?明了。不学教,怎么能看破?我读经、讲经,从学佛就开始读经,五十四年,讲经也有四十七年。世尊当年住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我还差两年,就是他起步比我早,他三十岁开始,我是三十三岁开始。天天读经,天天讲经,天天依教修行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逐渐逐渐明白到底是回什么事。总而言之,一句话说尽了,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要是真正有这种认知,这个认识、明了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起心动念吗?没有了。不执著,六道没有了;不分别,十法界没有了;不起心、不动念,一真法界也没有了。这个总的纲领、总的原则,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常常记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这正确的,你可不能看错!这正确的看法。真正明了了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。放下是很自然的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
真的放下,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心地恢复到清净寂灭,那就是入佛境界了。这个时候求愿往生,感应无比的殊胜,往生到极乐世界,那就看你放下多少。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,你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在凡圣同居土;凡圣同居土上三品都自在往生,方便有余土那就不必说了,比它高多了。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都没有了,你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一生到那个地方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,就证无生法忍。什么地位菩萨?七地以上,真正七地以上,阿惟越致菩萨。如果你生凡圣土、生方便土,这叫带业往生,虽然没有到七地菩萨的等级,可是你的智慧、你的神通、你的道力跟七地菩萨相等,这不可思议,这是他方世界任何一个佛刹里头没有的。所以这是诸佛如来赞叹弥陀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就是他特别。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众生,他的神通、道力、智慧都跟阿惟越致菩萨平等,跟七地菩萨平等,这太殊胜、太殊胜!
这种缘到哪里去找?你学别的法门修到这个程度是两个阿僧只劫。修净土的人来说,这两个阿僧只劫省掉了,你占多大便宜!所以说一切菩萨梦寐希求而不可得。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,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证得圆初住那一天算起的,在这个之前不算的。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从这一天算起,他必须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十个位次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;第二个阿僧只劫七个位次,愈往上去愈难,就是从初地到七地。你看看,七地就是第二个阿僧只劫圆满,七地菩萨。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下下品,一品烦恼也没有断,可是你有功夫伏住,这点千万不能疏忽。烦恼习气没断,我这个念佛的功夫能把它伏得住,就是虽有烦恼习气,不会发作。
戒律里面所讲的都能做得到,十善里面讲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真正做到了,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,这叫带业往生,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。在其他法门里面来说,这是凡夫,顶多只能到欲界天,生欲界天。但是这个功夫,念佛的人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。生到凡圣同居土,他的神通、道力、智慧等於七地菩萨,这个事情太难得、太难得,太希有!摆在我们面前,我们要不要?
如果说我们想要,那你从今天起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五欲六尘放下,是非人我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行,你这一生成就了。如果这些东西还放不下,还天天搞这个,那叫当面错过,你这一生不能往生。就是李老师讲的,这念佛人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二、三个。为什么?那二、三个人真放下,所以他往生没障碍。只要有一条放不下,都是你往生的障碍,你出不去。不是佛不慈悲,佛是教你伏烦恼,你没有伏得住,你烦恼还起现行,还在起作用。这些道理通达明了,叫做看破;真正照干,我真放下,这叫功夫,功夫就得力了。
所以经文里面讲,『一切诸佛刹,庄严悉圆满』。这两句是赞佛的,确实诸佛刹统统是同样的庄严,同样的圆满,没有差别。但是底下讲『随众生行异,如是见不同』。众生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一切法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。
诸位要记住,十法界包括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包括三途,从心想生。这些事情佛菩萨慈悲到极处,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饿鬼道,贪爱,贪心重堕饿鬼道,瞋恚心重堕地狱,愚痴心重堕畜生。愚痴是是非善恶、真假利害没有能力辨别,把假的当作真的,把邪的当作正的,把恶的当作善的,这种人愚痴,堕畜生道。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好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,什么罪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六种根本烦恼。起心动念不出这六种根本烦恼,你怎么能出轮回?不但不能出轮回,再说个不好听的话,你怎么能出离三恶道?现在虽然还在人道,所造的业全是三途罪业,人身失掉就要到三途去受报了,你说多么可怕。自己有没有警觉?不知道,这个不知道就是愚痴!
我们是贪瞋痴三样统统具足。所以一般人多半,现在造作罪业的人,死了之后先堕地狱,地狱报完之后再到饿鬼道,饿鬼道的罪报完之后再到畜生道,畜生道报尽的时候,才能够再回到人间。这个时间太长!不知道哪一生、哪一世你再得人身。所以人身易失而难得,很不容易得到。得人身的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不知道珍惜这一生好好的积功累德,断恶修善,他不知道!这是佛在经上常讲「可怜悯者」。
世间的名闻利养不是好东西,不是好事,菩萨得到这些名利,他能够利益一切众生,为众生造福;凡夫得到这个东西,没有不堕恶道的。所以这些东西不要去争,应当要远离,应当要舍弃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。世间人要争的,要争到做总统,去竞选,争到做国王,释迦牟尼佛都得到了,不要,舍弃了。早年到中国来传教的安世高大师,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,父亲过世之后他继承王位,他做了半年,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,他出家,不要,聪明人!舍弃王位而出家的这些法师有好几个,在《高僧传》里面看到。世间人拼命争荣华富贵,他们统统得到,你看看,全部舍弃,有更好的东西比那个殊胜太多了,就是你要能认识。所以这些人为我们做出榜样,六道三途乃至於十法界统统都要能舍,还有什么舍不掉的?
学佛的人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现身说法,王位舍弃了,富贵舍弃了,妻子舍弃了,示现的是出家、修道、证果,超越三途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证究竟圆满的佛果。在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给我们做出圆满的示现,我们看到了、听到了、体会到了,就应当依教奉行,应当向他学习,这叫学佛。所以我们要想批评一个人,就想到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批评人?没有。我们想毁谤一个人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毁谤人?我们说人家坏话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人坏话?佛有没有恶口?佛有没有妄语?佛有没有两舌?没有。我们要学佛的存心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;学佛的言语,没有妄语、没有两舌、没有绮语、没有恶口;学佛的行为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。你要学习,学得要像,这叫学佛,这叫佛弟子,这个为佛教争光,这是正法久住。
如果我们没有遵照世尊的教诲,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,言语是妄语、是两舌、是恶口、是绮语,身的行为确实干的是杀盗淫,十恶具足,佛经上讲地狱众生。诸佛菩萨、一切修行人无不是从十善下手,上品十善生天,天道;中品十善,人道;下品十善,修罗,六道里面的阿修罗。修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决定有恶报。十法界里头,因缘果报是定律、是事实,谁都没办法改变,全是自作自受,绝对没有人给你安排,这不能不知道。
清凉在此地讲得好,「约机,随行见别」,这个行就是你的行持、行为,起心动念,意业的行为;言语,口业的行为;身体造作,身业行为。换句话说,随行就随你身口意造作不一样,你见的境界不相同。这个别是说什么?别就是十法界,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一样。
下面举个例子如直心为行。这个行应当念去声,念ㄏㄥˋ,当作动词讲。但是现在我们大家都习惯了,只要意思能懂,行,大家都错了,那就对、就正了。所以讲法的时候一定要懂得,这是当作行为讲。你要是直心,直心是什么?直心是菩提心,《起信论》里面给我们讲「直心,深心,大悲心」。直心是体,深心是自受用,大悲心是他受用,所以说一个直心,三心具足。我们现在为了学习方便起见,把三心改成了五心,这大家好懂。因为深心不好懂,所以我们现在讲菩提心讲五个心。
真诚心就是直心,别人对我们是虚伪,我们对别人要真诚,为什么?别人不想出六道,他用虚伪的心,就是六道的因。我们现在明白了,我们想出六道轮回,不想再搞轮回了,我们要用真诚心。绝对不能说他虚情假意对我,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他,那我不吃亏了吗?是的,表面上吃亏了,实际上占便宜,为什么?你超越六道了。虚伪心是轮回心,贪瞋痴是轮回心,用轮回心怎么能了生死?用轮回心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?这你一定要知道,真诚心是体。
自受用,经论上讲深心,我们今天讲三个: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,这就是深心。我把它分作这三个来讲,大家容易懂。我今天心目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平不平等?给诸位说,有执著就不平等,放下执著就平等;有执著就不清净、就染污,没有执著就清净。有分别,你就没有觉,正觉就没有;没有分别,正觉就现前,自受用。这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,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。
最后一个他受用的,大悲心,就是慈悲。对待别人要慈悲,对待自己要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真诚的流露。我们是不是用的这个心?在生活当中,在工作,在处事待人接物,在修行全都是用的这个心,这就是直心。能够用菩提心,那你所行的业决定与十善业相应,决定与三皈五戒、《沙弥律仪》相应。不但与这个相应,与比丘戒、菩萨戒都相应;那《弟子规》更不必说了,全做到了!这样的人就见到不谄之国。哪些是不谄之国?诸佛的净土你就见到了。你能见到当然你就能往生,这肯定的。你的心里头没有谄曲之相,境界就变了,你就见到佛国。如果我们自己心地还谄曲,我们所见到的是六道。如果我们的心在六道里头就有分别、就有执著,有分别、有执著就有善恶,善多恶少,你见三善道;恶多善少,你见的是三恶道。这是随众生行异,如是见不同。
佛给我们示现的也不一样,前面这一句,「得如是刹土」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,如是刹土,众生心变现的。可是你要晓得,释迦牟尼佛自己所住的我们看不见,实实在在讲实报庄严土,常寂光净土,跟极乐世界无二无别,他自受用土,这很难想像,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他所得的报身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他自己住的确实是报身、是法身,应化不离法报,一而三,三而一。但是我们凡夫有业障,所以看到佛的法身,看到佛的报身,也看成我们一般人的身相,没有什么两样。所以只看到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佛法里称为劣应身。谁劣?不是佛劣,我们凡夫。
这个事情实在讲并不难懂,我们每个人确确实实是自己业习烦恼不相同,两个人同样看一桩事情,有人看到欢喜,有人看到讨厌。譬如同样看月亮,同样看一个画,看山、看水,有人喜欢,有人忧愁,它所给人的反应不相同。这个事情常有,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边,所以法平等的,真的是佛所讲的有道理,「诸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看到不平是什么?不平是你的心不平,甲看到欢喜,乙看到讨厌,两个人心不平,爱好不一样。所以种种不平、种种差别是从这个地方生的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所以大经里面才讲「心平则地平」。我们读净土的经论,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没有高山,「地平如掌」,西方极乐世界地是平的,没有高下起伏,为什么?人心平。所以佛对持地菩萨说,你要想把大地这个土把它填平,你要从你心地做起,心平则大地就平等。
我们今天,现在世界动乱不安,每个人都希望和平,和,和睦相处,怎样才能做到和?要平等。所以和是果,平是因,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是不平,和永远没有,哪来的和睦!和睦是从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。中国这个文字是有因有果的,我们中国人叫和平,日本人讲平和。中国人是把果放在前面,因放在后面,佛法常常用这个方法,因为果大家都看到,你看到的时候再给你讲因,容易接受。日本人翻过去的时候,日本人讲平和,他不是跟我们中国人讲和平,意思也很好,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;我们中国人是讲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和睦相处是依靠平等对待,没有平等对待,哪有和睦相处?
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忧虑、都在关怀,如何能将这个世界恢复过去那种和平的局面,怎么样能够化解冲突。现在变成学术里面重要的课题,很多大学里面开和平学院。我在昆士兰大学的荣誉教授,就是和平学院给我的。我常说要想从事於和平,首先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做。我们心里头不平,许许多多的矛盾对立,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把这些对立矛盾统统化解,我们的身心就和谐了。身心和谐的果报就是健康长寿。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地球一样,眼耳鼻舌身就像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族群,五脏六腑都是一样。在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信仰,但是是一个整体,都能够和睦相处,各人守住各人的本位。眼它管见,它不管听,如果眼哪一天起了个念头,我要干涉听,我要干涉嗅,我要干涉尝,它要做老大,那其他的都变成二、变成三,这个人就生病了,不和了,不和就生病,严重的就要死亡。所以和谐太重要。
中国《易经》里面讲「太和」,太和是宇宙和谐;「中和」,我们人要懂得和,就是你的身心要和,从中不是从外;然后才能做到「保和」,人跟大宇宙合而为一,这是最健康的。人跟大宇宙合而为一,这就是佛菩萨境界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、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这些道理、这些话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体会到,我们相信肯定他做到,他做不到,他说不出来,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。我们后学没有别的,跟著古人的道路,遵守古人的教诲,一定能行得通。
这世间全是假的,如果要贪恋世间种种享受,那你就不能够出三界,你就不能够证无上菩提,与这个没分。在佛法里得一点小受用,来生能够生到欲界天,不错,享天福。但是你要记住,上品十善才生天,中品十善得人身,下品十善是修罗。如果违背了十善,自己去想想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十善的反面,那就造十恶。十恶,上品十恶,地狱;中品十恶,饿鬼;下品十恶,畜生。十善十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也叫做看破。放下十恶,专修十善,这聪明人!以十善为基础再好好的学佛,那就超越了。这得有缘人,没有缘人没有法子。
现在我们的确是有缘人,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了,只要好好的依教修行。依教修行,教不能一天不学,经不能一天不读,然后依照经典教训去努力的奉行,把经典的教诲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、变成自己的言语行为。那就恭喜你了,你这一生是在这个轮回里头最后身,因为来生你已经超越,你不再搞轮回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三首看起:
【如本趣菩提。所有回向心。得如是刹土。众会及说法。一切诸佛刹。庄严悉圆满。随众生行异。如是见不同。】
在解答疑难之中,这又分为两段,这两首是第一段,清凉大师《疏》里头说「总明随机见异」,后面有六首偈,「展转释疑」。
在答疑难当中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,「於中前偈约佛」,第三首偈;「后偈约机」,就是第四首偈就九法界众生来说的,前面完全是就佛果地上来讲。我们还是先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把注解念一遍,「前中即随本异因,为物回向,各得差别,故云如是。如是,即差别之义也,略举十中三事耳」。前面文殊菩萨举了十桩事,在这首偈子里面就说了三个,『刹土』、『众会』、『说法』,就说了这三桩事情。「即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」,我们就清凉大师的开示细心来观察、来体会。
『如本趣菩提』,这句话非常重要,清凉给我们解释的是随本异因。本,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,因地修行是本,每位诸佛都曾经发过弘愿。无论发什么样的愿,要把一切诸佛如来因地所发的愿,把它们总结归纳就是「四弘誓愿」。你看看阿弥陀佛因地四十八愿,观世音菩萨因地十二愿,总不出四弘誓愿。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菩萨因地发愿的集大成,总不外乎这四句。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,因为这一愿,这才有『回向心』。我们今天无论修积什么样的功德,即使是念一声佛号,这声佛号也是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。念念不忘众生,这就是根本。所以四弘誓愿称之为本愿。
我们今天学佛有没有感应、有没有成就,愿是第一,许许多多的人学佛把这个本愿忘掉了。四弘誓愿天天念,天天念也不行,境界现前立刻就糊涂了。你看看,贪瞋痴慢、是非人我、嫉妒障碍常常现前。《弟子规》里面,实在讲有两句话很重要,「道人善,即是善;扬人恶,即是恶」,我们也听、也读,可是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就喜欢批评人,心量窄小,不能包容,你跟那个愿相违背。那个愿是什么?众生无边誓愿度。这个愿多大,你这个心量多大,真正是跟诸佛如来一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现在在面前怎么样?一个人都不能够容纳,我们这样学佛能成就吗?不能成就!
刚才有位同学拿了一个问题,不是他问的,是台湾一个同学问的,他带来。我说正好我们明天解答问题,他说不行,他明天就要离开了。问的什么问题?问的受了菩萨戒不能持,就是做不到,还是一定要受,为什么?说受了戒之后,生生世世就是与佛结了缘,来生来世一定能够亲近善知识,还继续修行。我说这个我没有听说过,我们在受戒的时候,只知道这个戒律是尽形寿来受的,所以你每一生每一世都要重受。如果说一次受了,以后生生世世就不再受了,大概我们现在都不需要受戒,为什么?我们肯定过去学过佛,过去受过戒,现在何必还要受三皈,还何必要受五戒、菩萨戒?不用了!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,不晓得是什么人说的,佛经上没有这个说法。
受戒不能持戒决定堕地狱,为什么?破坏佛教形象。你受了三皈五戒、受了菩萨戒,你还作恶,你还有贪瞋痴慢,你还有是非人我。那别人骂你,他不是骂你一个人,骂你就是骂佛、骂菩萨、骂三宝,你叫人造这种罪业,你不堕阿鼻地狱,谁堕阿鼻地狱?这个佛在《戒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。现在受戒很马虎,从前不一样。从前三坛大戒,出家人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,是分三次。受戒之前,你要学戒;换句话说,你都能做到了,这才开始登坛受戒。我还没有做到,怎么敢受?受了,决定要做到,做不到,决定不能受。所以在家的五戒可以分开来受的,五戒全受叫满分戒;五戒当中有一条不能做,这一条不受,受四条,叫多分戒;或者五戒里头我只有一条能做到,两条能做到,你就受一戒、受二戒,叫少分戒,这很如法。做不到不可以,做不到的也能受,佛教就全部崩溃了,这还成什么教?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你受过三皈,你是佛弟子,佛弟子人中的好人,人天的好人,天人都尊敬你。为什么尊敬你?你的德行,你的修持,令诸天对你尊敬。你起心动念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是三皈依。如果你还有迷惑颠倒,还有邪知邪见,还有染污(染污就是烦恼),鬼神瞧不起你,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学佛,学佛到哪里学?经教里头学。你不读经,你不学教,你到哪里去学佛?佛不在世了,佛留下来的就是遗教,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这叫真学佛。只学佛教这个形式而不学经教,就是没有内容,这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佛教衰微,令社会大众产生严重误会,从哪来的?就是有形式而没有实质,这样造成的。提起佛教的衰微,诸位都知道,自己也常常感觉得很痛心,谁造的?我自己造的,我没做到!做不到,决定不能受。
在这个地方讲的是「如本」,做不到是什么?你没有本。「菩提」是大觉,菩提是正觉。如本趣菩提,这句话就是把三皈依圆圆满满说出来。觉而不迷,我们要问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觉还是迷?我们的思想,想法、看法,我们是正还是邪?我们的行为、我们的造作是净还是染?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是开玩笑的事情。所以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教人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;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」。那个左就是往下堕落,你见到别人过失,常常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,你就往下堕落了。
我在讲席里头常常讲,我们的清净心,不可以把别人的垃圾放在我们清净心里头,这是愚痴到极处。我们的心只容纳、承受别人的善,决不把别人的恶放在心里头,这就对了。让自己的心,修行最重要修心,我们的目标纯净纯善,净没有染污,善,决定没有恶念。那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,我这一天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恶念?有没有恶言?有没有说是非长短?别人有过也不能说,说别人的过,人家知道记恨在心,他会报复你,这个罪小,罪不重。确实是有报,冤冤相报,有的时候报得也很残酷,一句话说得不当,惹来杀身之祸,还是小事。说人过失,大事是什么?就是你破怀佛教形象。佛菩萨的弟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?让人家对佛教产生反感,这就是破坏佛教形象,这堕阿鼻地狱,这个严重。所以你没有受过三皈五戒,你批评别人、说别人过失,你只有一种罪,就是冤冤相报的罪,只有这一种。你如果受了三皈五戒,你还批评别人,说别人过失,你又加上一个破坏佛教形象的罪,破坏佛教形象决定堕阿鼻地狱。
我跟同学们说过,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,我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,我得到了。我得到人生最大的享受是什么?给诸位说,就是心地清净善良,不记别人过失。人家怎么样恶意对我,我都对他感恩,我不会说他一句坏话。他做很多恶事,我不说,我也不放在心上,我只记著他的善,我只记著他的好,我只赞叹他的善、赞叹他的好,我做到这一点。没有学佛之前,我不是这样的,我跟凡夫一样,天天造罪业;学佛之后,把这个改掉了。我能够忍,我能够让,而且非常欢喜,没有一点难过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没有破坏佛教的形象,而且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我知道我们是代表佛教形象的,一定要给社会大众一个好的样子,人家看到欢喜赞叹,赞叹我是赞叹三宝、赞叹佛法,这个重要。
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经文,「所有回向心」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功德,这个功德完全是利益众生,完全是利益正法。回向偈天天都要念,但是怎么样?有口无心,所以回向偈是白念。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,我们有什么功德?心地清净是功德,心地善良是功德,赞叹别人的好事是功德,不说别人的恶事是功德。《弟子规》,我的眼目当中是佛门最基本的戒律,我们今天为什么五戒十善做不到,没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。如果从小学习《弟子规》,五戒十善不要教,全都做到了。
念佛往生的人,你看倓虚法师给我们说的,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你仔细看他的行谊,五戒十善他有没有做到?统统做到了。前几天,我听说有个黄居士,六十一岁往生的,四个多月前预知时至,走的时候没有生病,果然是那一天走的。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《弥陀经》都不会念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走得那么自在,那么潇洒。看她一生居家、待人接物,五戒十善、《弟子规》统统做到,一条都没有违犯。她在哪里学的?从小父母教,老人教的,经上常讲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他们当之无愧。所以我们常常读经,经上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念这两句话的时候自己心里想一想,我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如果我真的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真的有功德。为什么?正法久住,利乐有情,这就是功德,我拿这个功德来庄严佛净土。这个回向偈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具体说明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?四重恩第一个父母之恩,「孝养父母」;老师的恩,「奉事师长」,佛菩萨的恩是属於老师,三宝是我们老师,奉事师长,奉事师长要依教修行;国家的恩,众生的恩,这四种。我们今天一天对这四个方面有没有东西报答?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,时时刻刻他所修积的都能够做如是回向,他给我们做示范。所以我们今天要凭良心去反省,我这一天有没有空过?能不能对得起父母?能不能对得起老师?能不能对得起佛菩萨?能不能对得起国家?能不能对得起人民(众生是人民)?四种恩。我们如果自己思想见解偏邪,言语造作不当,怎么对得起?对父母来讲不孝,对师长来讲不敬,对国家来讲不忠,对人民来讲不义。所以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刹土,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,天灾人祸,社会混乱不安,这是我们今天这种心行感得的。
「众会」,我们今天的聚会不是像佛经上讲的六和敬,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想法、有每个人看法,没有办法建立共识。为什么?各人都顾自己的利害,自己的得失,坚固的执著。起心动念,尤其现代这个社会要竞争,不竞争好像就活不下去。真正修道人活不下去也不竞争,宁死都不争,死了之后他生天,天人不争。谁相争?恶道相争,地狱、饿鬼,那是争得很厉害的,喜欢争的人到那边去了,不愿意竞争的,上面去了,物以类聚。为什么有的人生天,有的人堕地狱?哪一类总是归哪一类,没有人叫你去,自己去,所以是感应道交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能想到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对得起父母,要对得起老师,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人。
菩萨修行纯净纯善,你看《十善业道经》最精采的一段开示,经文不长。我现在给《十善业道经》做了个节本,总共只有五百十六个字,比《弟子规》还少。《弟子规》我也把它做一个节本,它总共是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我在里面选择了七十条,这七十条非常重要。我想明天解答问题,我们就可以印出来分送给大家,一定要做。然后我们也跟佛一样,「所有回向心」,我们就会得净土;我们念佛才能得净土,才能得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才能够闻弥陀跟一切诸佛说法,我们会得这个果报,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这个世间所有统统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要知道。你要造作罪业,你在这个世间轮回苦报永远没有止境。你今生虽然在佛门里面,听了一点佛法,跟佛结了个缘,有一点善根,李老师讲过,你还不能够避免久远劫的轮回,你没有法子避免。聪明人要觉悟,要赶快回头。
「刹土」是我们的依报,当然说依报就也包括了正报,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、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里有人事环境,都是用这个刹土包括。「众会」,众会是属於人事环境,我们聚集在一起的。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善人少,恶人多,对於真正修行人来说,未尝不是一桩好事。你会修行的,要学善财童子历事炼心,善人顺境决定没有贪恋,如果有贪恋的心出不了轮回,要能放得下。
儒家《礼记》上都给我们讲「安安而能迁」。两个安,第一个是心安,第二个是身安。我在澳洲,我们净宗学院很多同学去参观过,那个地方居住、学习确确实实是《礼记》里面所讲的心安身安,我都得到了。为什么今天到香港来?香港无论是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,那跟澳洲不能相比。为什么到这里来?到这边来,是想《华严经》在这边讲,这边同学能得利益。为了利乐有情,身心安稳之处也要舍弃,就这么个道理,老师教的。所以同学们到图文巴来邀请我的时候,我说你要知道,我在图文巴这里是天堂,我到香港来,我下凡了。只要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众生有利益,我们自己身心再安稳的环境,也应当要舍弃,古圣先贤教诲要能迁,不可以留恋。
逆境恶缘,我们看到一切都不如意的,在这里修什么?修断瞋恚,修忍辱波罗蜜,修禅定波罗蜜,修持戒波罗蜜,修布施波罗蜜,六度齐修。别人不守法,我守法,持戒;别人不肯舍,我肯舍,我欢喜舍、乐意舍,给人做好样子;别人不能忍,我能忍;别人懈怠散漫,我勇猛精进;别人心散乱,我的心专一,心专一就是禅定;别人迷,我不迷,不迷就是般若。在哪里修?在生活里面修,在工作里面修,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。所以你会修,无论什么环境都是菩萨学处,天堂是菩萨学处,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也是菩萨学处。
菩萨修什么?六度四摄,这是总纲领。六度四摄就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,就包括了无量法门,所以问题是你会不会。如果要不会,境缘就有好丑;如果要会,境缘无好丑,昆士兰那个地方跟香港就没有两样,所以问题在你会不会。那你要是真的会,你不天天读经、学教,你怎么会?会是什么?过佛菩萨的生活;不会呢?不会,过凡夫的生活。实在讲,凡夫还好听一点,要说个不客气的话,过鬼、畜生的生活。
我相信诸位同学,你只要心地稍微冷静一点,你就能观察到现在人的生活。鬼的生活是什么?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损人利己,这是过鬼、畜生的生活。人的生活,道德仁义;佛菩萨的生活,六度四摄。你过哪一种生活你要懂,懂,要学;不学,你怎么会懂?真学、真干,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改掉,改掉是真功夫,是真修行。
头一个口业,最容易造的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讲「善护三业」,这是讲修行的基本法,修行最重要的纲领就十善业。通常一般大小乘经,讲十善业道的顺序总是身三口四意三,身口意。《无量寿经》上排列的顺序颠倒了,它讲口身意,这个意思就很明显,最容易造的口业。你修行从哪里下手?从口业下手,不要造口业。话还没有出口,心里先想一想,该不该说,你说了你要负责任,因果责任。所以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给我们,头一个是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这就是跟六祖所说的一样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」,不要说别人过失。看到别人过失,你要懂得回光返照,别人是一面镜子,我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,看到别人有过失,马上回头想一想我有没有;看到别人说别人的坏话,我立刻想到我今天有没有说别人坏话,有没有批评别人的过失。这就有长进,你会学了。所以它把这个放在第一条。
第二句才「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」。律是戒律,仪是威仪,戒律跟威仪最根本的就是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如果真的做到了,不失律仪。从《弟子规》才能够真正做到五戒十善,没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五戒十善你做不到,肯定犯戒,肯定造恶。这是这些年来,我们为什么全心全力在提倡《弟子规》,道理在此地。不从根本修,没有成就,要成就一定要从根本修,道理在此地。
比丘戒、菩萨戒是更高的,我不要求。为什么?古人都做不到,你要求现在人,那不太过分了吗?那要求现在出家人,我只劝大家学《沙弥律仪》,出家人最基本的戒律。如果不学《沙弥律仪》,那就是假出家人,不是真出家人。所以你要晓得,《沙弥律仪》是建立在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的基础上,如果没有前面,《沙弥律仪》做不到。出家人学三样,在家人学两样,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真正是作圣之徒,作圣人的徒弟。
所以众会,会是人事环境,人事环境有善缘、有恶缘;刹土,物质环境有顺境、有逆境。会,统统都会修学,都能成就我们的道业。道业是什么?成就我们的弟子规,成就我们的十善业,成就我们的沙弥律仪,我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这个,这是功德。以这个功德回向,那我们将来得的刹土,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我们的刹土是弥陀佛刹。我们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跟那边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所有一切接触到的大众纯净纯善,极乐世界真的是这样的。你要问为什么?那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,弥陀在四十八愿给我们讲的,凡是生到极乐世界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。阿惟越致圆证三不退,圆证三不退就是圆教七地以上,这还得了!诸位细细看看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你就明白了。
我们今天的缘如此的殊胜,如果自己不知道珍惜,不晓得、不懂得学习,那真叫当面错过。你要晓得,这个世间九法界无量无边刹土,多少罗汉、菩萨想学这个法门没遇到。这个道理不难懂,以我们现前的例子来说,这个地球并不大,地球上的人口将近七十亿,七十亿人当中,你就想想几分之几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、遇到净宗?比例太少!这么少的比例,我们居然在其中,你就想想你多幸运,你多令人羡慕。凡是遇到这个法门,善导大师讲得好,「万修万人去」,你不能去是什么?不能去,你是没修,遇到了不修,你就不能去。怎么个修法?《无量寿经》上就是「善护三业」,你就从这里下手,善护三业就是《弟子规》,就是十善业道。「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。这三句二十四个字就把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道、三皈五戒、《沙弥律仪》统统包括在其中,到极乐世界感得诸佛说法。所以今天我们「教」学得好、学不好都没关系,到极乐世界再学。极乐世界那是真的,真佛在那里说经;这个世界学的,相似,不是真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,我们继续看下面第四首偈颂:
【一切诸佛刹。庄严悉圆满。随众生行异。如是见不同。】
我们将清凉大师的注解念一遍,「后偈约机者,约佛则刹等皆圆,约机随行见别,如直心为行则见不谄之国,故众生之类,是菩萨佛土」。清凉的注解不多,可是说得很好,你看前面一首是就佛说的。佛所现的实报庄严土,这是佛法里常讲的四土,常寂光净土,实报庄严土。常寂光是理,就是法性,现的相叫法性土,就是法相,经上说的法身,前面我们读过的法身,没有差别。可是前面讲「得如是刹土」,这个如是里头就有差别的意思,如是是什么?随心应量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什么刹土得度就现什么样的刹土,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,佛能够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佛所说的一切差别就是无差别,这个意思就很深了,我想有些同学能体会得到,《华严》上所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於此可见。
后面这首是就众生来说的,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,或者说十法界众生。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,这个佛法界是十法界里面的。十法界里面的佛,权教菩萨最高的地位,只要他这个境界是到了破无明的边缘,还没有破,将要破还没有破,这个边缘是十法界的佛。如果这一品无明破掉,他就不在十法界,他就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,一真法界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这是不容易,你看看,要到一真法界要断见思烦恼,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见惑,三界有八十八品;思惑,三界就是讲的六道,这里头有八十一品,统统断干净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。出离六道之后,还有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。四圣法界里面主要是要断尘沙烦恼。尘沙烦恼怎么断?法门无量誓愿学,你才能破得了尘沙惑。学到没有学处了,豁然开悟了,所谓「思尽还源」。尘沙惑是分别,见思惑是执著,《华严经》上讲妄想分别执著,好像好懂一些,实际上就是大乘讲的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完全是一个意思。
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真正修行,大经好,比小乘真的是高明太多!你说见思烦恼八十八品、八十一品,那个头数多么麻烦,你看大乘经上讲多简单,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修什么?你真的是学菩萨道,修菩萨道,头一个不执著。人要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,他心清净,三昧成就了。念佛的人得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没得到,功夫成片决定能得到。得到功夫成片的人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功夫成片有九品,三辈九品。上三品的人,功夫成片里面的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,一点都不妨碍。
我还有想,还有不想,这是不是执著?是的,那你还是去不了。这个想与不想是我们凡夫的话,不是修行人的境界,修行人想与不想都不执著,一切随顺自然。我们讲想往生就往生,是在这个世间缘分没有了,马上就走,缘尽了。还要多住几年,这个地方还有缘,什么缘?有很多众生跟你有缘,你不能走得很早,你要帮助这些人,这就叫缘。功夫成就之后,住在哪里统统是个缘分,有缘就住,没有缘就走。还有许多众生想听你教诲,你应该帮助他们,帮助他们建立信心、愿心,念佛求生净土,这就叫要多住几年;没有这个缘赶快走,这个世间没你的事,这才叫正理。所以没有自己想不想,还有自己想不想,分别执著妄想没放下。
我们现在要学的是什么?没有别的,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什么?明了。不学教,怎么能看破?我读经、讲经,从学佛就开始读经,五十四年,讲经也有四十七年。世尊当年住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我还差两年,就是他起步比我早,他三十岁开始,我是三十三岁开始。天天读经,天天讲经,天天依教修行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逐渐逐渐明白到底是回什么事。总而言之,一句话说尽了,《般若经》上所讲的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要是真正有这种认知,这个认识、明了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起心动念吗?没有了。不执著,六道没有了;不分别,十法界没有了;不起心、不动念,一真法界也没有了。这个总的纲领、总的原则,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常常记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这正确的,你可不能看错!这正确的看法。真正明了了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。放下是很自然的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
真的放下,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心地恢复到清净寂灭,那就是入佛境界了。这个时候求愿往生,感应无比的殊胜,往生到极乐世界,那就看你放下多少。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,你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在凡圣同居土;凡圣同居土上三品都自在往生,方便有余土那就不必说了,比它高多了。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都没有了,你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一生到那个地方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,就证无生法忍。什么地位菩萨?七地以上,真正七地以上,阿惟越致菩萨。如果你生凡圣土、生方便土,这叫带业往生,虽然没有到七地菩萨的等级,可是你的智慧、你的神通、你的道力跟七地菩萨相等,这不可思议,这是他方世界任何一个佛刹里头没有的。所以这是诸佛如来赞叹弥陀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就是他特别。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众生,他的神通、道力、智慧都跟阿惟越致菩萨平等,跟七地菩萨平等,这太殊胜、太殊胜!
这种缘到哪里去找?你学别的法门修到这个程度是两个阿僧只劫。修净土的人来说,这两个阿僧只劫省掉了,你占多大便宜!所以说一切菩萨梦寐希求而不可得。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,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证得圆初住那一天算起的,在这个之前不算的。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从这一天算起,他必须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十个位次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;第二个阿僧只劫七个位次,愈往上去愈难,就是从初地到七地。你看看,七地就是第二个阿僧只劫圆满,七地菩萨。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下下品,一品烦恼也没有断,可是你有功夫伏住,这点千万不能疏忽。烦恼习气没断,我这个念佛的功夫能把它伏得住,就是虽有烦恼习气,不会发作。
戒律里面所讲的都能做得到,十善里面讲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真正做到了,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,这叫带业往生,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。在其他法门里面来说,这是凡夫,顶多只能到欲界天,生欲界天。但是这个功夫,念佛的人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。生到凡圣同居土,他的神通、道力、智慧等於七地菩萨,这个事情太难得、太难得,太希有!摆在我们面前,我们要不要?
如果说我们想要,那你从今天起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五欲六尘放下,是非人我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行,你这一生成就了。如果这些东西还放不下,还天天搞这个,那叫当面错过,你这一生不能往生。就是李老师讲的,这念佛人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二、三个。为什么?那二、三个人真放下,所以他往生没障碍。只要有一条放不下,都是你往生的障碍,你出不去。不是佛不慈悲,佛是教你伏烦恼,你没有伏得住,你烦恼还起现行,还在起作用。这些道理通达明了,叫做看破;真正照干,我真放下,这叫功夫,功夫就得力了。
所以经文里面讲,『一切诸佛刹,庄严悉圆满』。这两句是赞佛的,确实诸佛刹统统是同样的庄严,同样的圆满,没有差别。但是底下讲『随众生行异,如是见不同』。众生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一切法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。
诸位要记住,十法界包括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包括三途,从心想生。这些事情佛菩萨慈悲到极处,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饿鬼道,贪爱,贪心重堕饿鬼道,瞋恚心重堕地狱,愚痴心重堕畜生。愚痴是是非善恶、真假利害没有能力辨别,把假的当作真的,把邪的当作正的,把恶的当作善的,这种人愚痴,堕畜生道。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好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,什么罪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六种根本烦恼。起心动念不出这六种根本烦恼,你怎么能出轮回?不但不能出轮回,再说个不好听的话,你怎么能出离三恶道?现在虽然还在人道,所造的业全是三途罪业,人身失掉就要到三途去受报了,你说多么可怕。自己有没有警觉?不知道,这个不知道就是愚痴!
我们是贪瞋痴三样统统具足。所以一般人多半,现在造作罪业的人,死了之后先堕地狱,地狱报完之后再到饿鬼道,饿鬼道的罪报完之后再到畜生道,畜生道报尽的时候,才能够再回到人间。这个时间太长!不知道哪一生、哪一世你再得人身。所以人身易失而难得,很不容易得到。得人身的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不知道珍惜这一生好好的积功累德,断恶修善,他不知道!这是佛在经上常讲「可怜悯者」。
世间的名闻利养不是好东西,不是好事,菩萨得到这些名利,他能够利益一切众生,为众生造福;凡夫得到这个东西,没有不堕恶道的。所以这些东西不要去争,应当要远离,应当要舍弃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。世间人要争的,要争到做总统,去竞选,争到做国王,释迦牟尼佛都得到了,不要,舍弃了。早年到中国来传教的安世高大师,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,父亲过世之后他继承王位,他做了半年,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,他出家,不要,聪明人!舍弃王位而出家的这些法师有好几个,在《高僧传》里面看到。世间人拼命争荣华富贵,他们统统得到,你看看,全部舍弃,有更好的东西比那个殊胜太多了,就是你要能认识。所以这些人为我们做出榜样,六道三途乃至於十法界统统都要能舍,还有什么舍不掉的?
学佛的人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现身说法,王位舍弃了,富贵舍弃了,妻子舍弃了,示现的是出家、修道、证果,超越三途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证究竟圆满的佛果。在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给我们做出圆满的示现,我们看到了、听到了、体会到了,就应当依教奉行,应当向他学习,这叫学佛。所以我们要想批评一个人,就想到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批评人?没有。我们想毁谤一个人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毁谤人?我们说人家坏话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人坏话?佛有没有恶口?佛有没有妄语?佛有没有两舌?没有。我们要学佛的存心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;学佛的言语,没有妄语、没有两舌、没有绮语、没有恶口;学佛的行为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。你要学习,学得要像,这叫学佛,这叫佛弟子,这个为佛教争光,这是正法久住。
如果我们没有遵照世尊的教诲,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,言语是妄语、是两舌、是恶口、是绮语,身的行为确实干的是杀盗淫,十恶具足,佛经上讲地狱众生。诸佛菩萨、一切修行人无不是从十善下手,上品十善生天,天道;中品十善,人道;下品十善,修罗,六道里面的阿修罗。修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决定有恶报。十法界里头,因缘果报是定律、是事实,谁都没办法改变,全是自作自受,绝对没有人给你安排,这不能不知道。
清凉在此地讲得好,「约机,随行见别」,这个行就是你的行持、行为,起心动念,意业的行为;言语,口业的行为;身体造作,身业行为。换句话说,随行就随你身口意造作不一样,你见的境界不相同。这个别是说什么?别就是十法界,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一样。
下面举个例子如直心为行。这个行应当念去声,念ㄏㄥˋ,当作动词讲。但是现在我们大家都习惯了,只要意思能懂,行,大家都错了,那就对、就正了。所以讲法的时候一定要懂得,这是当作行为讲。你要是直心,直心是什么?直心是菩提心,《起信论》里面给我们讲「直心,深心,大悲心」。直心是体,深心是自受用,大悲心是他受用,所以说一个直心,三心具足。我们现在为了学习方便起见,把三心改成了五心,这大家好懂。因为深心不好懂,所以我们现在讲菩提心讲五个心。
真诚心就是直心,别人对我们是虚伪,我们对别人要真诚,为什么?别人不想出六道,他用虚伪的心,就是六道的因。我们现在明白了,我们想出六道轮回,不想再搞轮回了,我们要用真诚心。绝对不能说他虚情假意对我,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他,那我不吃亏了吗?是的,表面上吃亏了,实际上占便宜,为什么?你超越六道了。虚伪心是轮回心,贪瞋痴是轮回心,用轮回心怎么能了生死?用轮回心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?这你一定要知道,真诚心是体。
自受用,经论上讲深心,我们今天讲三个: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,这就是深心。我把它分作这三个来讲,大家容易懂。我今天心目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平不平等?给诸位说,有执著就不平等,放下执著就平等;有执著就不清净、就染污,没有执著就清净。有分别,你就没有觉,正觉就没有;没有分别,正觉就现前,自受用。这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,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。
最后一个他受用的,大悲心,就是慈悲。对待别人要慈悲,对待自己要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真诚的流露。我们是不是用的这个心?在生活当中,在工作,在处事待人接物,在修行全都是用的这个心,这就是直心。能够用菩提心,那你所行的业决定与十善业相应,决定与三皈五戒、《沙弥律仪》相应。不但与这个相应,与比丘戒、菩萨戒都相应;那《弟子规》更不必说了,全做到了!这样的人就见到不谄之国。哪些是不谄之国?诸佛的净土你就见到了。你能见到当然你就能往生,这肯定的。你的心里头没有谄曲之相,境界就变了,你就见到佛国。如果我们自己心地还谄曲,我们所见到的是六道。如果我们的心在六道里头就有分别、就有执著,有分别、有执著就有善恶,善多恶少,你见三善道;恶多善少,你见的是三恶道。这是随众生行异,如是见不同。
佛给我们示现的也不一样,前面这一句,「得如是刹土」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,如是刹土,众生心变现的。可是你要晓得,释迦牟尼佛自己所住的我们看不见,实实在在讲实报庄严土,常寂光净土,跟极乐世界无二无别,他自受用土,这很难想像,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他所得的报身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他自己住的确实是报身、是法身,应化不离法报,一而三,三而一。但是我们凡夫有业障,所以看到佛的法身,看到佛的报身,也看成我们一般人的身相,没有什么两样。所以只看到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佛法里称为劣应身。谁劣?不是佛劣,我们凡夫。
这个事情实在讲并不难懂,我们每个人确确实实是自己业习烦恼不相同,两个人同样看一桩事情,有人看到欢喜,有人看到讨厌。譬如同样看月亮,同样看一个画,看山、看水,有人喜欢,有人忧愁,它所给人的反应不相同。这个事情常有,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边,所以法平等的,真的是佛所讲的有道理,「诸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看到不平是什么?不平是你的心不平,甲看到欢喜,乙看到讨厌,两个人心不平,爱好不一样。所以种种不平、种种差别是从这个地方生的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所以大经里面才讲「心平则地平」。我们读净土的经论,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没有高山,「地平如掌」,西方极乐世界地是平的,没有高下起伏,为什么?人心平。所以佛对持地菩萨说,你要想把大地这个土把它填平,你要从你心地做起,心平则大地就平等。
我们今天,现在世界动乱不安,每个人都希望和平,和,和睦相处,怎样才能做到和?要平等。所以和是果,平是因,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是不平,和永远没有,哪来的和睦!和睦是从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。中国这个文字是有因有果的,我们中国人叫和平,日本人讲平和。中国人是把果放在前面,因放在后面,佛法常常用这个方法,因为果大家都看到,你看到的时候再给你讲因,容易接受。日本人翻过去的时候,日本人讲平和,他不是跟我们中国人讲和平,意思也很好,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;我们中国人是讲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和睦相处是依靠平等对待,没有平等对待,哪有和睦相处?
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忧虑、都在关怀,如何能将这个世界恢复过去那种和平的局面,怎么样能够化解冲突。现在变成学术里面重要的课题,很多大学里面开和平学院。我在昆士兰大学的荣誉教授,就是和平学院给我的。我常说要想从事於和平,首先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做。我们心里头不平,许许多多的矛盾对立,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把这些对立矛盾统统化解,我们的身心就和谐了。身心和谐的果报就是健康长寿。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地球一样,眼耳鼻舌身就像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族群,五脏六腑都是一样。在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信仰,但是是一个整体,都能够和睦相处,各人守住各人的本位。眼它管见,它不管听,如果眼哪一天起了个念头,我要干涉听,我要干涉嗅,我要干涉尝,它要做老大,那其他的都变成二、变成三,这个人就生病了,不和了,不和就生病,严重的就要死亡。所以和谐太重要。
中国《易经》里面讲「太和」,太和是宇宙和谐;「中和」,我们人要懂得和,就是你的身心要和,从中不是从外;然后才能做到「保和」,人跟大宇宙合而为一,这是最健康的。人跟大宇宙合而为一,这就是佛菩萨境界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、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这些道理、这些话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体会到,我们相信肯定他做到,他做不到,他说不出来,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。我们后学没有别的,跟著古人的道路,遵守古人的教诲,一定能行得通。
这世间全是假的,如果要贪恋世间种种享受,那你就不能够出三界,你就不能够证无上菩提,与这个没分。在佛法里得一点小受用,来生能够生到欲界天,不错,享天福。但是你要记住,上品十善才生天,中品十善得人身,下品十善是修罗。如果违背了十善,自己去想想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十善的反面,那就造十恶。十恶,上品十恶,地狱;中品十恶,饿鬼;下品十恶,畜生。十善十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也叫做看破。放下十恶,专修十善,这聪明人!以十善为基础再好好的学佛,那就超越了。这得有缘人,没有缘人没有法子。
现在我们的确是有缘人,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了,只要好好的依教修行。依教修行,教不能一天不学,经不能一天不读,然后依照经典教训去努力的奉行,把经典的教诲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、变成自己的言语行为。那就恭喜你了,你这一生是在这个轮回里头最后身,因为来生你已经超越,你不再搞轮回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